腹膜透析11例临床应用分析

腹膜透析11例临床应用分析

一、11例腹膜透析的临床应用及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陈志松[1](2021)在《单发性和多发性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对照研究》文中提出目的观察单发性和多发性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患者在临床特征、预后等方面的差异性。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收治的47例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腹膜炎的发生次数,分为观察组(单发)32例和对照组(多发)15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对照两组患者的预后。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红蛋白(Hb)水平[(99.17±3.65)g/L>(90.24±4.18)g/L,t=7.465]、白蛋白(Alb)水平[(31.79±1.63)g/L>(27.44±1.35)g/L,t=8.978]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患者的肌酐(Scr)水平、尿素氮(BUN)水平与对照组对比无显着差异(P> 0.05)。观察组中,病情完全缓解、转血液透析以及发生死亡的患者比例并无显着差异(P> 0.05)。在47例腹膜透析患者中,6例接受自动腹膜透析,41例接受常规手动的腹膜透析。接受自动腹膜透析治疗的患者,单发性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发生率高于常规手动的腹膜透析,多发性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发生率低于常规手动的腹膜透析。结论腹膜透析治疗期间,腹膜炎是常见的并发症。实验室检查结果提示,单发性和多发性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患者在Hb、Alb等指标上存在差异性,二者的预后并无显着差异。自动腹膜透析的应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腹膜炎的发生次数。

吕国春,闫涛,姚佳成[2](2021)在《腹膜透析相关性链球菌腹膜炎临床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腹膜透析相关性链球菌腹膜炎的实验室检查特征,包括透析液常规、血常规、透析液细菌培养与药敏试验,为临床医生提供诊疗依据。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1月—2020年12月发生的链球菌腹膜炎的持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选取同时期腹膜透析非腹膜炎患者作为阴性对照,回顾性分析链球菌腹膜炎患者的透析液常规、血常规、hs-CRP、PCT及细菌耐药性。结果共发生409例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共培养出73株链球菌,占17.85%。腹膜炎组透析液白细胞计数、外周血白细胞计数、hs-CRP、PCT均明显高于非腹膜炎对照组(P <0.05)。73株链球菌对红霉素、四环素敏感性较差。结论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患者的链球菌检出率较高,临床医生应重视实验室检查结果,在临床治疗过程中重视合理用药,避免耐药菌的产生或耐药性加剧。

秦丽丽,张东成[3](2021)在《APD治疗复方感冒制剂引起药物性脑病的临床分析》文中指出目的:探讨自动化腹膜透析治疗复方感冒制剂引起药物性脑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1月~2019年12月本院8例腹膜透析患者在家自服复方感冒制剂后出现药物性脑病的临床资料。结果:8例腹膜透析患者使用复方感冒制剂后出现药物性脑病,入院后均采用自动化腹膜透析机进行连续循环24h腹膜透析,精神症状消失。结论:腹膜透析患者服用复方感冒制剂易出现药物性脑病,自动化腹膜透析治疗药物性脑病有效。

张丹,吴冬春,沈麒云[4](2021)在《肾功能衰竭腹膜透析患者社会支持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本文回顾分析腹膜透析患者社会支持状况及相关研究,进一步明确腹膜透析患者的社会支持需求及社会支持干预的重要性,为推进腹膜透析患者社会支持干预方案的完善提供参考。

武文贤[5](2021)在《腹膜透析患者并发高鳞血症的非疾病性因素研究》文中认为目的了解腹膜透析患者并发高磷血症的现状;分析腹膜透析患者并发高磷血症的非疾病性影响因素,为医护人员发现易患病人群、制定个性化的干预措施以辅助临床治疗方案、降低患者血磷水平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大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腹膜透析中心患者180例,调查时间为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慢性病自我效能量表(Chronic Disease Self-Efficacy Scale,CDSES)、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ocial Support Rating Scale,SSRS)、慢性肾脏病矿物质和骨异常知识行为(Chronic Kidney Disease-Mineral and Bone Disorder Knowledge and Behavior,CKD-MBD-KB)问卷对患者进行调查。所有数据均由双人录入,使用SPSS24.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统计方法包括描述性统计、卡方检验、t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腹膜透析患者血磷值为(1.97±0.57)mmol/L,58.9%的腹膜透析患者并发高磷血症。2.腹膜透析患者自我效能总得分为(6.81±0.93)分,按照各维度得分降序排序为:症状管理自我效能(6.81±1.02)分,疾病共性管理自我效能(6.79±1.08)分;社会支持总得分为(37.88±6.47)分,其中主观支持(23.32±4.33)分,客观支持(8.63±1.82)分,对支持的利用度(5.94±2.21)分;慢性肾脏病矿物质和骨异常知识行为总得分为(120.88±10.48)分。在知识领域中,各维度均分降序排序为:服药知识(1.11±0.49)分,疾病知识(0.75±0.23)分,饮食知识(0.70±0.45)分;在行为领域中,各维度均分降序排序为:治疗态度(4.78±0.22)分,治疗依从性(3.96±0.44)分。3.单因素分析显示,高磷血症组和非高磷血症组腹膜透析患者在不同年龄、教育程度、腹膜透析龄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我效能各维度、客观支持、对支持的利用度、饮食知识、服药知识、治疗依从性是腹膜透析患者发生高磷血症的影响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腹膜透析龄、饮食知识、服药知识、治疗依从性及症状管理自我效能是腹膜透析患者并发高磷血症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1.腹膜透析患者高磷血症发生率较高,血磷控制情况不理想;腹膜透析患者的自我效能、社会支持度、高磷血症相关知识和行为有待提高及改善。2.腹膜透析患者并发高磷血症的非疾病性因素主要包括:腹膜透析龄、饮食知识、服药知识、治疗依从性、症状管理自我效能。医护人员应从以上几个方面考虑,善于发现并重点关注易发生高磷血症的危险人群,在临床治疗的基础上开展针对性健康宣教,实施个性化的心理社会认知干预措施,以有效辅助临床治疗方案,更好地维持血磷水平。

郑泳洁[6](2020)在《CAPD患者中医证型与腹膜透析滤出液蛋白的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本课题探讨CAPD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特点,以及不同中医证型与腹膜透析滤出液蛋白之间的相关性,找出其内在的联系,旨在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CAPD患者的完整资料,制定信息采集表格,现场收集人体测量数据并填写相关表格,进行辨证分型,并收集24小时腹透液蛋白、Scr、BUN、UA、ALB、Hb、TG、PA、TRF,研究腹膜透析滤出液蛋白丢失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结果:1.与低丢失组相比,高丢失组的透析龄、留腹时间较长,使用2.5%腹透液、腹透液用量及既往腹膜炎病史的患者较多,营养状况较差,Scr、BUN较高,UA、ALB、Hb较低(P<0.05)。2.120例CAPD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特征以本虚标实为特点。本虚证主要是脾肾气虚证和脾肾阳虚证,标实证主要是湿浊证和瘀血证。3.高、低丢失组在中医证型的比较中,两组间脾肾气虚证和气阴两虚证构成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4.CAPD患者腹膜透析滤出液蛋白与气阴两虚证、瘀血证存在微弱正相关(P<0.05),与脾肾气虚证、无兼证存在微弱负相关(P<0.01)。5.在透析龄的比较中,脾肾气虚证、脾肾阳虚证、肝肾阴虚证患者透析龄小于气阴两虚证、阴阳两虚证患者(P<0.05);无兼证患者透析龄小于湿浊证、湿热证、瘀血证患者(P<0.05)。营养正常者中脾肾气虚证比例高于轻中度营养不良者(P<0.05)。在UA比较中,肝肾阴虚证高于脾肾气虚证、脾肾阳虚证、气阴两虚证(P<0.05)。2.CAPD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特征以本虚标实为特点。其中本虚证主要为脾肾气虚证和脾肾阳虚,标实证主要为湿浊证和瘀血证。3.气阴两虚证、瘀血证患者腹透液蛋白丢失量较多,脾肾气虚证、无兼证患者腹透液蛋白丢失量较少。4.CAPD患者中医证型与腹膜透析滤出液蛋白丢失情况以及透析龄呈一定相关性。随着透析龄的增加,CAPD患者逐渐由脾肾气虚证向脾肾阳虚证、气阴两虚证及阴阳两虚证转变,腹膜透析滤出液蛋白质丢失量随之增加。结论:1.CAPD患者透析龄、留腹时间、腹透液用量、腹透液浓度、既往有腹膜炎病史、营养状况,Scr、BUN、UA、ALB、Hb与腹膜透析液蛋白丢失量存在一定相关性。

宋玉[7](2020)在《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血管钙化的中医证候规律及中药干预的疗效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研究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内科腹膜透析中心的腹膜透析患者血管钙化的发病情况,以及腹膜透析合并血管钙化患者的中医证候特点,同时发掘中医药治疗腹膜透析合并血管钙化患者的优势。方法:本研究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选取2016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在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内科腹膜透析中心的125例腹膜透析合并血管钙化的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所有患者均符合2012年K/DOQI《慢性肾脏病评估与管理临床实践指南》规定的慢性肾脏病诊断标准,血管钙化的诊断参照2017年K/DIGO的CKD-MBD指南建议,采用腹部侧位平片评价腹主动脉钙化,超声心动图评估心脏瓣膜钙化。排除以下情况:(1)不符合纳入标准者;(2)已行甲状旁腺切除术,或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 PTH)持续降低者(i PTH<150ng/L);(3)患有急、慢性肝病及中重度心功能衰竭、恶性肿瘤及除慢性肾功能不全外所有可引起钙磷代谢紊乱的相关疾病;(4)肾移植患者以及同时接受腹膜透析和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参照《中药新药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对以上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第二部分:针对第一部分分析整理所得的我中心腹膜透析合并血管钙化患者的中医证候特点,选取2016年9月1日—2019年9月1日于我中心规律腹膜透析(CAPD≥3个月)合并血管钙化并满足中医辨证为脾肾阳虚证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案分成为中药组及对照组。对照组给予一般治疗及对症治疗,中药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温肾健脾利湿法为主要治法的中药汤剂治疗,收集两组治疗前及治疗12月后的血钙(Ca)、血磷(P)、钙磷乘积、甲状旁腺激素(i PTH)、血清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GB)、尿素氮(BUN)、血肌酐(CR)、血钾(K)、碱性磷酸酶(ALP)、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肌酐清除率(Ccr)、总尿素清除分数(Kt/V)、中医证候积分、心脏瓣膜钙化积分及SGA评分。结果:第一部分:1.我中心腹膜透析病人合并血管钙化人数较多,共计125例,占腹膜透析总人数的29.7%。2.125例腹膜透析合并血管钙化患者以心脏瓣膜钙化者多见,其中心脏瓣膜钙化部位以主动脉瓣多见。3.年龄是腹膜透析合并血管钙化患者中医证候分布的影响因素。4.我中心腹膜透析合并血管钙化患者的本虚证的分布规律为:脾肾阳虚证>气阴两虚证>脾肾气虚证>肝肾阴虚证>阴阳两虚证;标实证的分布规律为:湿热证>湿浊证>血瘀证>水气证>风动证。第二部分:1.本研究共纳入患者37人,其中中药组20人,对照组17人。两组在性别、年龄、透析时间(月),合并心血管疾病及糖尿病例数、原发病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2.中医证候积分和疗效比较:两组经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中药组降低更显着,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中药组治疗后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钙化积分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后以及组内比较心脏瓣膜钙化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治疗后的心脏瓣膜钙化积分构成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比较两组钙化积分值整体趋势,中药组较对照组治疗前后各个分值的患者人数分布波动小、积分增长趋势缓慢,并且中药组治疗后出现1例钙化积分为0分的患者。4.电解质比较:治疗前后,两组血Ca、血P、钙磷乘积、血K、血Mg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组间比较,中药组血Mg治疗后较治疗前水平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营养指标比较:治疗前,两组HGB水平、ALB水平、SGA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治疗时间的推移,中药组治疗后ALB水平治疗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治疗后SGA积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i PTH及ALP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后以及组内比较i PTH及AL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肾功能比较:两组BUN及CR水平治疗前、后及组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血脂水平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后TC、TG、LDL-C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组间比较,随着治疗时间推移,两组TC水平治疗后较治疗前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治疗后TG水平较前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TG水平较前增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治疗后LDL-C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9.透析充分性水平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及组内比较总Ccr、Kt/V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我中心腹膜透析患者合并血管钙化的发生率较高,其中医证候特征为:本虚证以脾肾阳虚为主,标实证以湿热证为主。同时,年龄是腹膜透析合并血管钙化患者中医证型分布的影响因素。在一般治疗的基础下,通过辅助以温肾健脾利湿为治法的中药汤剂治疗安全有效,有助于改善腹膜透析合并血管钙化患者的营养状态及血脂情况,从而延缓血管钙化的进展。

孙安子[8](2020)在《血清半乳糖凝集素-3在腹膜透析患者血管及心脏瓣膜钙化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1.研究血清半乳糖凝集素-3的浓度在腹膜透析患者、健康者中是否存在差异;2.血清半乳糖凝集素-3与腹膜透析患者心脏瓣膜钙化、主动脉弓钙化、骨代谢标记物的相关性;3.腹膜透析患者心脏瓣膜钙化及主动脉弓钙化的情况、影响因素、与骨代谢标记物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19年12月于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肾内科腹膜透析中心随访或住院治疗行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的患者40例,收集血清及临床资料;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体检中心的健康者40例,收集血清。待检者空腹8小时后,于清晨清醒状态下抽取肘前静脉血5ml,操作过程中避免任何细胞刺激,收集血液后,设定离心机转数为3000转/分钟,离心20分钟后将血清和红细胞迅速小心地分离,分离后的血清,分装于1.5ml EP管中,冻存于-80℃冰箱。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双抗体夹心法测定血清半乳糖凝集素-3浓度。腹膜透析患者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检测到在主动脉瓣、二尖瓣瓣膜或瓣环出现1个或多个>1 mm的强回声,即认为存在心脏瓣膜钙化,定义为临床有意义钙化,由一名经验丰富的心脏彩超医生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腹膜透析患者行胸部X线片检查,主动脉弓钙化有4个等级:0级无可见钙化;1级可见小斑点钙化或一小块薄的钙化区域;2级可见1个及1个以上厚度钙化区域;3级为环形钙化,由一名经验丰富的放射科医生行钙化评分。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中位数或四分位数间距表示,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秩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数和百分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判断血清半乳糖凝集素-3与骨代谢标记物之间是否存在线性相关;使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法比较血清半乳糖凝集素-3、骨代谢标记物与心脏瓣膜是否钙化、主动脉弓钙化程度的相关性,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入选的40例腹膜透析患者血清半乳糖凝集素-3浓度为11.36±3.18ng/ml,入选的40例健康者血清半乳糖凝集素-3浓度为7.01±2.26ng/ml,腹膜透析患者血清半乳糖凝集素-3浓度高于健康者。(2)腹膜透析患者中,血清半乳糖凝集素-3与心脏瓣膜是否钙化及主动脉弓钙化程度无相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中有19例腹膜透析患者行骨代谢标记物检测,半乳糖凝集素-3浓度为11.95±3.23ng/ml,血清半乳糖凝集素-3与VD3呈显着负相关关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骨钙素、1型胶原氨基前肽、β-胶原降解产物无相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腹膜透析患者中主动脉弓钙化者有28例,占70%,主动脉弓钙化的发生率高;腹膜透析患者中心脏瓣膜钙化者有16例,占40%,其中单纯主动脉瓣钙化发生率高于单纯二尖瓣钙化。(4)心脏瓣膜钙化组透析龄长于心脏瓣膜无钙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脏瓣膜钙化组与心脏瓣膜无钙化组空腹血糖存在显着差异,5.35(4.23,8.03)mmol/L VS 4.52(4.10,5.28)mmol/L。(5)主动脉弓钙化组患者年龄高于主动脉弓无钙化组,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1),58.29±12.22岁VS 40±13.64岁;主动脉弓钙化组甘油三酯高于主动脉弓无钙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50±0.75mmol/L VS 0.90±0.65 mmol/L。(6)空腹血糖、透析龄与心脏瓣膜是否钙化呈显着正相关关系,尿量与心脏瓣膜是否钙化呈显着负相关关系;甘油三脂、年龄、透析龄与主动脉弓钙化程度存在显着正相关关系,高密度脂蛋白、白蛋白与主动脉弓钙化程度存在显着负相关关系。(7)将腹膜透析患者是否存在心脏瓣膜钙化、主动脉弓钙化作为因变量,所有临床指标和实验室指标作为自变量,应用卡方检验,心脏瓣膜钙化组与年龄相比,P=0.0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心脏瓣膜钙化组高龄比率大于心脏瓣膜无钙化组,0.56 Vs 0.21;与透析龄相比,P=0.0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心脏瓣膜钙化组高透析龄发生率大于心脏瓣膜无钙化组,0.75 Vs 0.42。主动脉弓钙化组与年龄相比,P=0.0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年龄段≤60岁主动脉弓钙化发生率低于>60岁患者主动脉弓钙化发生率0.58 VS 0.93;与口服降磷药物相比,P=0.0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主动脉弓钙化组口服降磷药物率低于主动脉弓无钙化组口服降磷药物率0.11 VS 0.5。(8)入组的19例腹膜透析患者行骨代谢标记物检测,心脏瓣膜是否钙化、主动脉弓钙化程度与骨代谢标记物(骨钙素、VD3、1型胶原氨基前肽、β-胶原降解产物)无相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腹膜透析患者血清半乳糖凝集素-3水平高于健康者。2.腹膜透析患者血清半乳糖凝集素-3与心脏瓣膜钙化及主动脉弓钙化无相关性;血清半乳糖凝集素-3与VD3呈显着负相关关系,与骨钙素、1型胶原氨基前肽、β-胶原降解产物无相关性。3.腹膜透析患者心脏瓣膜钙化及主动脉弓钙化的发生率高,单纯主动脉瓣钙化的发生率高于单纯二尖瓣钙化的发生率。4.高龄、高透析磷、空腹血糖增高、甘油三脂增高是腹膜透析患者心血管钙化的危险因素,腹膜透析患者残余尿量、口服非含钙降磷药物(司维拉姆)、血清白蛋白、高密度脂蛋白是腹膜透析患者心血管钙化的保护因素。5.腹膜透析患者心脏瓣膜钙化、主动脉弓钙化与骨代谢标记物(骨钙素、VD3、1型胶原氨基前肽、β-胶原降解产物)无相关性。

吴卿霞[9](2019)在《单中心10年腹膜透析病人的死亡及其危险因素分析》文中提出目的:分析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腹膜透析中心行腹膜透析治疗的终末期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腹膜透析患者的死亡原因,为改善患者的预后提供临床依据。方法:收集2009年6月1日至2019年6月18日于我院行腹膜透析的患者832例作为研究对象。于本院病案室收集符合研究纳入标准的腹膜透析患者的资料。统计信息包括:性别、年龄、置管时间、转归情况、转归时间、转归原因、原发疾病、实验室检查指标。患者分组为:死亡组265例和在透组358例。分析患者的生存率、原发病、死亡原因等指标。结果:(1)纳入研究的832例腹膜透析患者的1年、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94.5%、87.3%、72.4%。(2)截至2019年6月18日,832例腹膜透析患者中有358例继续进行腹膜透析,265例患者死亡,57例患者进行肾移植,125例转为血液透析,9例患者拔管,18例患者失访率。(3)死亡组患者共有265例,在透组患者共有358例。两组患者的性别比例无统计学差异(p>0.05)。死亡组患者的平均年龄显着大于在透组,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67.38±13.27 vs 58.04±14.68 p<0.05)。而中位透析时间,死亡组患者则明显短于在透组,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本研究中腹膜透析死亡患者与在透患者的原发病均包括十余种。死亡组患者首位原发病为糖尿病,其次为慢性肾小球肾炎和高血压,其比例分别为30.57%、28.68%、24.15%。其余比例相对较高的原发病分别为多囊肾、痛风以及肾病综合征,比例分别为5.28%、2.64%和1.89%。在透组患者的首位原发病为慢性肾小球肾炎,其次为高血压和糖尿病,其比例分别为51.40%、21.79%、12.01%。在透组中其余比例相对较高的原发病分别为多囊肾、肾病综合征、系统性红斑狼疮以及痛风,比例分别为6.70%、3.07%、1.40%和1.96%。由原发病构成可发现,死亡组原发病前三位依次为糖尿病、慢性肾小球肾炎和高血压;而在透组的前三位原发病虽与死亡组病种相同,但比例不同,其顺序为慢性肾小球肾炎、高血压和糖尿病。经卡方检验显示,死亡组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的占比低于在透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中糖尿病患者的占比高于在透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和在透组的高血压占比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患者根据原发病是否为糖尿病分为糖尿病组81例和非糖尿病组184例。糖尿病组患者的中位透析时间显着低于非糖尿病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265例腹膜透析死亡患者死亡原因占首位的是心血管事件(25.66%),第二位是脑血管事件,占14.72%,第三位是肺部感染,占9.81%,第四位为腹膜炎占6.79%,全身衰竭、恶性肿瘤以及营养不良占比也较高,分别为6.42%、5.66%以及5.28%,其余比例较低的死亡原因有消化道出血、休克、呼吸衰竭、意外死亡、自杀等。根据生存时间将死亡组患者分为0-1年、1-3年、3-5年以及5年以上四组患者。四组患者的前两位死亡原因均为心血管事件和脑血管事件。0-1年组和1-3年组患者的第三位死亡原因为肺部感染,3-5年组和5年以上患者第三位死亡原因为腹膜炎。(6)68例腹膜透析患者因心血管事件死亡,包括心衰46例、心肌梗死5例、心律失常2例、心源性猝死15例,原发病构成以糖尿病最多。39例腹膜透析患者因脑血管意外死亡,脑出血者32例,脑梗死者7例,原发病以高血压和糖尿病居多。26例腹膜透析患者因肺部感染死亡,原发病以糖尿病和慢性肾小球肾炎居多。18例腹膜透析患者因腹膜炎死亡,原发病构成以慢性肾小球肾炎为首位,其次为高血压和糖尿病。18例腹膜炎死亡患者,共发生腹膜炎33次,发生次数1次-7次,27次细菌培养阳性,阳性率81.82%。致病菌以革兰阳性球菌最多,为12次(36.36%),其次为革兰阴性杆菌共10次(30.30%),其余依次为混合感染和真菌,分别为3次(9.09%)和2次(6.06%)。17例腹膜透析患者因全身衰竭死亡,原发病构成以高血压为首位。15例腹膜透析患者因恶性肿瘤死亡。14例患者死于营养不良,原发病构成以慢性肾小球肾炎和糖尿病居多。(7)将两组患者的实验室指标进行比较,其中血红蛋白、血钙、白蛋白、铁蛋白、肌酐、甘油三酯、胆固醇、血钾、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老龄、贫血、低白蛋白血症、血清铁蛋白升高是腹膜透析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1)生存率1年、3年、5年分别为94.5%、87.3%、72.4%,与我国大部分地区水平相当,但是老年患者比例高,死亡患者的平均年龄(67.38±13.27)岁,在透患者的平均年龄(58.04±14.68)岁。(2)死亡患者最常见原发病是糖尿病肾病,占比30.57%,显着高于在透患者;死亡患者中,糖尿病肾病患者的生存期显着低于非糖尿病患者,提示糖尿病肾病行腹膜透析患者较其他原发病预后更差。(3)腹膜透析患者的死因心脑血管疾病为首位原因,其次是感染,其它因素包括全身衰竭、恶性肿瘤以及营养不良等,所以要提高腹透患者生存率,要加强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并积极控制感染。(4)年龄、血红蛋白、白蛋白、铁蛋白可能是影响腹膜透析患者的生存因素。

胡凡英[10](2019)在《腹膜透析患者腹膜转运类型与中医体质的相关性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本研究通过观察腹膜透析患者腹膜转运类型与中医体质类型的相关性,总结其规律,为以后临床腹膜透析患者中西医结合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临床上116例行腹膜透析治疗的患者,分别在其行腹膜透析置管术后1月和6个月时,进行腹膜平衡实验,同时填写中医体质问卷调查,输入体质辨识软件进行体质辨识。根据所得数据,分析腹膜溶质转运类型与中医体质之间的相关性。对长期腹膜透析患者,定期复查NT-pro BNP、Ccr、Kt/V,观察不同腹膜转运类型患者溶质及水容量的清除作用。结果:1.腹膜透析患者腹膜透析1个月时低转运+低平均转运组中医体质主要以阳虚质最多,其次为气虚质,体质频数分布依次为:阳虚质、气虚质、特禀质、血瘀质、痰湿质、气郁质、阴虚质、平和质、湿热质;高转运+高平均转运组中医体质以痰湿质最多,其次为阳虚质,体质频次分布依次为:痰湿质、阳虚质、湿热质、平和质、阴虚质、血瘀质、气郁质、气虚质、特禀质。2.腹膜透析患者腹膜透析6个月时低转运+低平均转运组中医体质仍以阳虚质及气虚质居多;高转运+高平均转运组以阳虚质、痰湿质最多,频次分布相较于透析1个月时相比,没有太大的变化。3.临床上腹膜透析患者中兼夹体质占一定比例,其中低转运+低平均转运组以气虚质阳虚质兼夹为多,高转运+高平均转运组以阳虚质痰湿质兼夹为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腹膜透析6个月与1个月相比,低转运+低平均转运组体质频次前后无明显变化。高转运+高平均转运组阳虚质增多,但无统计学意义。5.腹膜透析患者高转运+高平均转运组NT-pro BNP值较低转运+低平均转运组高,透析1个月、6个月两个时间前后相比无明显变化。Ccr、Kt/V值高转运+高平均转运组高于低转运+低平均转运组,且透析6个月比1个月相比明显降低。6.腹膜透析患者腹膜透析1个月、6个月后发现,腹膜溶质转运类型前后变化不明显。结论:1.腹膜透析患者腹膜转运类型与中医体质类型分布具有明显的相关性,根据体质类型可预判患者腹膜转运特性,临床上可及早制定透析方案,并可进行中医药干预,以提高临床透析充分性。2.腹膜透析1个月与6个月,前后腹膜转运类型及体质类型均未有明显变化,前后具有一致性,早期进行腹膜平衡实验结合体质辨识,可利于及早调整个性化透析方案,临床具有实际意义。3.腹膜透析患者腹膜透析过程中,不同腹膜转运类型水和溶质的清除有明显差异,符合腹膜转运特性,且随着透析时间的增加,溶质清除能力均降低。

二、11例腹膜透析的临床应用及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11例腹膜透析的临床应用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单发性和多发性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对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实验室检查指标
    2.2 两组患者的预后
    2.3 自动腹膜透析和常规手动的腹膜透析对于腹膜炎发生的影响
3 讨论

(2)腹膜透析相关性链球菌腹膜炎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1.2 方法
        1.2.1 透析液常规检测
        1.2.2 透析液培养鉴定及药敏试验
        1.2.3 外周血检测
        1.2.4 质控菌株
    1.3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细菌培养阳性率
    2.2 透析液常规结果
    2.3 外周血检测结果
    2.4 药敏结果
3 讨论

(3)APD治疗复方感冒制剂引起药物性脑病的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1.2临床表现
    1.3方法
2.结果
3.讨论

(5)腹膜透析患者并发高鳞血症的非疾病性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1 研究背景
    2 研究现状
    3 相关概念
    4 研究目的及意义
对象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2 研究方法
    3 资料收集与数据处理
    4 伦理原则
    5 技术路线
    6 质量控制
结果
    1 腹膜透析患者一般资料
    2 腹膜透析患者并发高磷血症的现状
    3 腹膜透析患者自我效能、社会支持、高磷血症知识行为现状
    4 腹膜透析患者并发高磷血症的非疾病性影响因素分析
讨论
    1 腹膜透析患者一般资料分析
    2 腹膜透析患者并发高磷血症的现状分析
    3 腹膜透析患者自我效能、社会支持度、高磷血症知识行为现状分析
    4 腹膜透析患者并发高磷血症的非疾病性影响因素分析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透析患者低磷饮食依从性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致谢

(6)CAPD患者中医证型与腹膜透析滤出液蛋白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临床资料
    1 研究对象
    2 诊断标准
        2.1 西医诊断标准
        2.2 中医诊断标准
    3 病例纳入标准
    4 病例排除标准
    5 观察内容与方法
        5.1 一般资料采集
        5.2 营养状况
        5.3 实验室指标收集
        5.424 小时腹透液蛋白收集方法
    6 统计方法
结果
    1 基本情况
        1.1 病例入组情况
        1.2 一般情况
        1.3 原发病情况
    2 腹膜透析滤出液蛋白丢失的相关因素
        2.1 不同腹透液蛋白丢失情况与年龄、性别的比较
        2.2 不同腹透液蛋白丢失情况与原发病的比较
        2.3 不同腹透液蛋白丢失情况与透析龄的比较
        2.4 不同腹透液蛋白丢失情况与腹透方案、既往腹膜炎史的比较
        2.5 不同腹透液蛋白丢失情况与营养状况的比较
        2.6 不同腹透液蛋白丢失情况与各项生化指标的比较
    3 中医证型分布情况
        3.1 不同腹透液蛋白丢失情况在本虚证中证型分布
        3.2 不同腹透液蛋白丢失情况在标实证中证型分布
        3.3 本虚证与标实证的兼夹分布情况
    4 中医辨证各型的相关因素
        4.1 中医辨证各型与年龄、性别、透析龄的比较
        4.2 中医辨证各型与营养状况的比较
        4.3 中医辨证各型与腹透液丢失蛋白的相关分析
        4.4 中医辨证各型与各项生化指标的比较
讨论与分析
    1 研究背景
        1.1 西医研究背景
        1.2 中医研究背景
    2 腹膜透析滤出液蛋白的相关因素分析
        2.1 基本情况
        2.2 不同腹透液蛋白丢失情况与性别、年龄、原发病的关系
        2.3 不同腹透液蛋白丢失情况与透析龄、透析方案、既往腹膜炎史的关系
        2.4 不同腹透液蛋白丢失情况与营养状况的关系
        2.5 不同腹透液蛋白丢失情况与一般实验室指标的关系
    3 不同腹透液丢失蛋白情况的CAPD患者中医证型分布特点
    4 中医辨证各型与腹透液丢失蛋白的相关性分析
    5 CAPD患者中医证型的相关因素分析
    6 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7)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血管钙化的中医证候规律及中药干预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 单中心腹膜透析合并血管钙化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特点研究
    1 研究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资料
        1.2 研究方法
        1.3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2.2 PD患者血管钙化情况
        2.3 原发病构成
        2.4 中医证型相关性分析
    3 小结
第二部分 温肾健脾利湿法治疗脾肾阳虚型维持性腹膜透析合并血管钙化患者的临床观察
    1 研究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资料
        1.2 研究方法
        1.3 统计方法
    2 临床观察结果
        2.1 两组基本情况比较
        2.2 治疗前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和疗效比较
        2.3 治疗前后两组电解质比较
        2.4 治疗前后两组营养相关指标比较
        2.5 治疗前后两组IPTH和 ALP比较
        2.6 治疗前后两组肾功能比较
        2.7 治疗前后两组血脂水平比较
        2.8 治疗前后两组透析充分性水平比较
    3 小结
讨论 我国腹膜透析合并血管钙化的现状
    1 腹膜透析合并血管钙化的发病机制
    2 腹膜透析合并血管钙化患者的特点
        2.1 临床特点
        2.2 中医证候特点
    3 中医药治疗维持性腹膜透析合并血管钙化患者的理论基础
    4 温肾健脾利湿法治疗维持性腹膜透析合并血管钙化患者的理论探讨
        4.1 立法思想
        4.2 组方分析
        4.3 现代药理学研究
    5 温肾健脾利湿法治疗脾肾阳虚型维持性腹膜透析合并血管钙化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
        5.1 钙化疗效情况
        5.2 中医证治疗效情况
        5.3 实验室指标效果分析
        5.4 透析充分性
        5.5 营养状态干预疗效
    6 改善腹膜透析合并血管钙化的机制探讨
结论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中医证候评分调查表
附录2 SGA改良主观综合营养评估表
综述 慢性肾脏病血管钙化的中西医治疗进展
    1 血管钙化的西医治疗概况
        1.1 磷结合剂的使用
        1.2 活性维生素D
        1.3 钙受体激动剂
        1.4 硫代硫酸钠(STS)
    2 血管钙化的中医治疗概况
        2.1 中药单体对CKD血管钙化的相关研究
        2.2 中药复方对CKD血管钙化的相关研究
    3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8)血清半乳糖凝集素-3在腹膜透析患者血管及心脏瓣膜钙化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慢性肾脏病血管钙化机制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缩略语表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个人简历
致谢

(9)单中心10年腹膜透析病人的死亡及其危险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研究资料和方法
    1. 研究对象及来源
    2. 纳入和排除标准及相关诊断标准
    3. 研究方法
    4. 统计学方法
结果
    1. 832例腹膜透析患者的总体生存率
    2. 832例腹膜透析患者的转归
    3. 腹膜透析死亡患者与在透患者基本特征比较
    4. 腹膜透析死亡患者与在透患者的原发病构成
    5. 腹膜透析死亡患者的死亡原因构成
    6. 腹膜透析不同死亡原因患者的特征分析
    7. 腹膜透析患者死亡相关因素分析
讨论
    1. 腹膜透析患者的生存率及其影响因素
    2. 腹膜透析患者死亡原因分析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腹膜透析的应用现状及长期预后的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10)腹膜透析患者腹膜转运类型与中医体质的相关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临床研究
    一、资料与方法
        (一)病例来源
        (二)纳入及排除标准
        1.纳入标准
        2.排除标准
        3.剔除与脱落标准
        (三)一般资料
    二、研究方法
        (一)腹膜平衡实验及体质辨识
        (二)生化指标
        (三)统计学方法
    三、结果
        (一)一般资料比较
        (二)116例患者腹膜透析1个月、6个月后中医体质分布频次比较
        (三)不同腹膜转运类型NT-pro BNP、Ccr、Kt/V的比较
        (四)腹膜转运类型变化比较
讨论
    一、现代医学对腹膜转运与中医体质的研究
        (一)腹膜转运的相关研究
        (二)中医体质的相关研究
        (三)腹膜透析充分性的评估指标
    二、中医对腹膜透析的研究进展
        (一)临床对腹膜透析与中医证型相关性的研究
        (二)中医治疗在腹膜透析中的应用
    三、研究结果分析
        (一)腹膜透析患者中医体质分布规律
        (二)不同腹膜转运类型患者NT-pro BNP、Ccr、Kt/V值的差异
    四、不足与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 腹膜透析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及中医治疗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论文着作

四、11例腹膜透析的临床应用及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单发性和多发性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对照研究[J]. 陈志松. 中国医药指南, 2021(36)
  • [2]腹膜透析相关性链球菌腹膜炎临床分析[J]. 吕国春,闫涛,姚佳成.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2021(20)
  • [3]APD治疗复方感冒制剂引起药物性脑病的临床分析[J]. 秦丽丽,张东成.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1(18)
  • [4]肾功能衰竭腹膜透析患者社会支持的研究进展[J]. 张丹,吴冬春,沈麒云.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1(10)
  • [5]腹膜透析患者并发高鳞血症的非疾病性因素研究[D]. 武文贤. 大连医科大学, 2021(01)
  • [6]CAPD患者中医证型与腹膜透析滤出液蛋白的相关性研究[D]. 郑泳洁.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20(08)
  • [7]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血管钙化的中医证候规律及中药干预的疗效观察[D]. 宋玉.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0(04)
  • [8]血清半乳糖凝集素-3在腹膜透析患者血管及心脏瓣膜钙化的研究[D]. 孙安子. 内蒙古医科大学, 2020(03)
  • [9]单中心10年腹膜透析病人的死亡及其危险因素分析[D]. 吴卿霞. 苏州大学, 2019(02)
  • [10]腹膜透析患者腹膜转运类型与中医体质的相关性分析[D]. 胡凡英.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9(06)

标签:;  ;  ;  ;  ;  

腹膜透析11例临床应用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