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颌面部损伤患者麻醉诱导气管插管的比较

口腔颌面部损伤患者麻醉诱导气管插管的比较

一、口腔颌面部损伤病人麻醉诱导气管插管方式的比较(论文文献综述)

张涛元,吴爽,张慧,雷翀,陈涛,侯丽宏[1](2022)在《异氟烷吸入在大动物心脏手术实验中的应用效果评价》文中提出目的比较大动物心脏手术实验中氯胺酮肌注和异氟烷吸入全身麻醉诱导的优劣,探索更适合大动物心脏手术的围术期麻醉管理策略,以提高实验质量、促进临床转化。方法选取体外循环下主动脉瓣置换术的小尾寒羊36只,随机均分为两组。分别给予肌肉注射8 mg/kg氯胺酮诱导和2%异氟烷面罩吸入诱导,合理追加剂量直至气管插管成功。术中麻醉维持均采用一致的静吸复合麻醉方案。收集插管期间的心率、血压指标,记录麻醉诱导时间、手术时长、体外循环时长、体外循环前及结束后的血气指标、麻醉药物总用量和动物死亡数量等。结果相较于氯胺酮组,异氟烷组的麻醉诱导时间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42,P <0.01);与气管插管前的心率相比,异氟烷组插管即刻增加的更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04,P <0.01),且插管后3 min恢复的更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94,P <0.01);与气管插管前的血压相比,异氟烷组插管即刻变化更大,具有统计学差异(t=4.858,P <0.01),插管后3 min降低更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96,P <0.01)。两组术中麻醉药物总用量、手术时长、体外循环时长、气管导管拔除所需时间和动物死亡数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异氟烷吸入麻醉诱导时间短、血流动力学稳定,创伤小、动物依从性高,更安全有效,可提高大动物体外循环下心脏手术实验质量。

郑晓霞[2](2021)在《加速康复外科在婴幼儿唇腭裂修复术围麻醉期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研究目的通过对比不同麻醉方案下婴幼儿唇腭裂修复术后的康复情况,探讨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在婴幼儿唇腭裂修复术围麻醉期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需行唇腭裂修复术的患儿200例,年龄6个月~3岁,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五组:传统方法(conservative treatment surgery,CTS)组,术前优化处理(preoperative optimization treatment,Pre OT)组(Pre OT组),术中优化处理(intraoperative optimization treatment,IOT)组(IOT组),术后优化处理(postoperative optimization treatment,Post OT)组(Post OT组),ERAS组,每组40例。CTS组围麻醉期实施常规处理,Pre OT组术前处理采用优化的具有循证医学证据支持的措施,IOT组术中处理采用优化的具有循证医学证据支持的措施,Post OT组术后处理采用优化的具有循证医学证据支持的措施,ERAS组术前处理、术中处理及术后处理均采用优化的具有循证医学证据支持的措施。观察记录五组患者苏醒即刻、术后2h、8h、16h、24h时血流动力学变化、躁动评分(五点躁动分级法)、镇痛评分(FLACC评分)、24h内是否需要进行补救镇痛、24小时内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术后伤口渗血的严重程度、住院天数。结果1、五组患儿在性别、年龄、手术类型、手术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五组患儿在术后各时点生命体征HR、MAP、RR、Sp O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五组患儿在术后24h内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与ERAS组比较,CTS组、Pre OT组、IOT组、Post OT组在术后各时点的躁动评分较高、伤口渗血严重程度较严重、住院天数较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TS组比较,Pre OT组、IOT组、Post OT组在术后各时点的躁动评分较低、伤口渗血严重程度较轻、住院天数较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re OT组、IOT组、Post OT组在术后各时点的躁动评分、伤口渗血严重程度、住院天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与ERAS组比较,CTS组、Pre OT组、IOT组、Post OT组在术后各时点的FLACC评分和术后补救镇痛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IOT组和Post OT组比较,CTS组和Pre OT组在术后各时点的FLACC评分和术后补救镇痛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OT组和Post OT组在术后各时点的FLACC评分和术后补救镇痛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S组和Pre OT组在术后各时点的FLACC评分和术后补救镇痛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RAS能够降低唇腭裂患儿术后躁动的发生率和伤口渗血的严重程度,减轻疼痛,缩短住院时间,有利于患儿术后快速康复。

王颖[3](2021)在《影响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患者术后临床转归的系列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血液资源的紧缺严重影响部分潜在出血疾病的诊疗,比如动脉瘤夹闭术。ANH在动脉瘤夹闭中的应用、安全性和有效性未见报道。本项目旨在研究ANH的临床应用,为临床高效用血提供新思路。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12月1日至2020年6月30日于我院行颅内动脉瘤夹闭术的aSAHH患者62例,年龄≥18周岁,性别不限,ASA分级Ⅰ-Ⅲ级,Hunt-Hess分级0-Ⅱ级,其中ANH组20例,非ANH组42例。ANH组于手术开始前采集自体血400 ml,并同时输注胶体液和晶体液维持血容量,术中根据手术进程进行血液回输。对照组除不进行自体血采集和输注扩容液体,余处理与ANH组相同。收集两组患者术中输异体红细胞和新鲜冰冻血浆等输血情况、术前术后检验结果、术后并发症等指标,分析ANH组和非ANH组的患者的围手术期异体输血、术后转归、并发症的关系。结果ANH未显着降低术中异体红细胞的需求[3(15%)vs 5(11.9%),P=0.734]。ANH显着提高了术后第1天(11.5±2.5 vs 10.3±2.0,P=0.045)和第3天(12.1±2.0 vs 10.7±1.3,P=0.002)的Hb水平。多因素分析显示,术后第1天Hb水平是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OR=0.895,95%CI=0.822-0.973,P=0.010)。ROC曲线分析显示术后第1天Hb水平与WFNS分级对于预后预测价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275,P>0.05)。两组新鲜冰冻血浆输注率无差异[2(10%)vs 4(9.5%),P=0.953]。在整个研究中,异体输血的需求与术中动脉瘤再次破裂呈显着相关[7(87.5%)vs 5(9.3%),P<0.001],也与手术时长呈显着相关[228.0(212.0-315.0)vs 60.0(137.5-185.0),P=0.002],术中动脉瘤再次破裂是独立危险因素(OR=0.024,CI=0.002-0.272,P=0.003)。与非ANH组相比,ANH组住院时间、术前术后凝血功能、电解质、间接胆红素、尿素等检验指标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严重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ANH能提高术后Hb水平,从而可能改善患者的预后,并且不影响术中血流动力学的稳定和凝血功能,可以安全应用于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目的本研究探讨星状神经节阻滞对于改善行颅内动脉瘤夹闭术的aSAHH患者术后意识损害程度的效果及对于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2018年09月01日至2021年03月01日期间纳入行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患者45例,年龄18-65周岁,性别不限,ASA分级Ⅰ-Ⅲ级,Hunt-Hess分级0-Ⅱ级,随机分为SGB组23例,非SGB组22例。SGB组患者在麻醉诱导后行超声引导下SGB,非SGB组不做神经阻滞干预,余同SGB组。观察记录两组患者入院GCS评分、术后连续3天GCS评分及出院当天GCS评分,记录术前Glu、术中血流动力学和基本情况,观察并收集术后Glu及术后并发症,评估出院当天的GOS评分、mRS评分及巴塞尔指数。对比两组入院、术后连续3天的GCS评分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短期预后等指标,分析SGB是否会改善患者术后的意识损害程度以及其与术后转归、并发症的关系。结果SGB组术后连续3天和出院时的GCS评分均明显高于非SG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后第1天:15.0(15.0-15.0)vs 15.0(13.5-15.0),P=0.040;术后第2天:15.0(15.0-15.0)vs 15.0(12.5-15.0),P=0.016;术后第3天:15.0(15.0-15.0)vs 15.0(11.0-15.0),P=0.011;出院:15.0(15.0-15.0)vs 15.0(12.0-15.0),P=0.015]。入院GCS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非SGB组相比,GOS预后评分在SGB组更高[17(73.9%)vs 9(40.9%),P=0.025],且住院时间缩短[10.0(8.0-12.0)vs 12.0(8.0-27.5),P=0.045]。SGB组与非SGB组相比,T0插管时刻的HR更低,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67.09±2.81 vs 78.00±3.15,P=0.013]。术后Glu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SGB组明显低于非SGB组[7.86(7.24-9.36)vs 6.23(4.91-7.80),P=0.003]。非SGB组肺部感染发生率较高[6(27.3%)vs 0(0.0%),P=0.024],余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此外,两组术中MAP(27)50 mm Hg、MAP(27)60 mm Hg、手术时长、出血量、入住ICU人数、住ICU时间、术后带管人数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SGB能改善行颅内动脉瘤夹闭术的aSAH患者的术后意识损害程度并抑制过度应激反应,维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动脉瘤夹闭手术可考虑必要时使用星状神经节阻滞,加速患者术后的快速康复。

张建安[4](2020)在《全麻患者苏醒期躁动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与验证》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全麻患者苏醒期躁动(Emergence Agitation,EA)发生的现状,识别可能影响全麻患者苏醒期躁动的因素,建立全麻患者苏醒期躁动风险预测模型,为苏醒期易患躁动的高风险患者提供筛查工具,为临床工作等决策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和专家会议法构建《全麻患者苏醒期躁动风险调查表》,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9年1月-2019年8月山东省青岛市某三甲医院手术室全麻术后入麻醉恢复室(postanesthesia care unit,PACU)500名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躁动风险调查表、躁动评分表调查PACU内全麻患者苏醒期发生躁动的临床资料和EA的现状。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将建模组的333名全麻患者苏醒期的相关资料整理进行单因素分析,将得到的全麻患者苏醒期躁动的显着性影响因素采用向后-Wald逐步选择法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排除最小Wald值对应的影响变量,最终获得的所有变量都达到显着水平。建立全麻患者苏醒期躁动风险预测模型,采用Hosmer-Lemeshow检验来验证模型的拟合优度,P>0.05表示模型拟合度较好。将模型应用于验证组,得到AUC值(曲线下面积),通过绘制ROC曲线(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进一步判断全麻患者苏醒期躁动风险预测模型的准确度、灵敏度、特异性,以预测概率P=0.5为判定点,P值大于0.5即认为发生躁动,ROC曲线下面积AUC越接近1,说明该模型的预测效果越好。结果1.全麻患者苏醒期躁动单因素分析:年龄(P<0.001,t=34.7)、性别(P<0.001,c2=30.88)、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P<0.001,t=43.58)、状态焦虑程度(P<0.001,c2=45.19)、麻醉方式(P<0.001,c2=15.73)、B超引导下神经阻滞(P<0.001,c2=36.52)、手术类型(P<0.001,c2=23.82)、手术类别(P<0.001,c2=51.11)、导尿管(P<0.001,c2=85.71)、催醒药物(P<0.001,c2=77.565)、术中出血量(P<0.05,t=6.04)、静脉自控镇痛(P<0.001,c2=71.8)、疼痛评分(NRS)(P<0.001,t=87.83)。2.进一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EA的影响因素:静脉自控镇痛X10(P <0.001,OR=0.007,95%CI:0.01-0.062)、B超引导下神经阻滞X5(P<0.001,OR=0.121,95%CI:0.039-0.376)、导尿管留置X8(P=0.003,OR=2.645,95%CI:1.396-5.010)、手术类型X6(P=0.004,OR=1.499,95%CI:1.142-1.967)、疼痛评分(NRS)X11(P<0.001,OR=3.670,95%CI:2.285-5.897)。3.最终确定全麻患者苏醒期躁动风险预测Logistic回归模型:Logit(Y)=ln(p/1-p)=-11.069-2.112*B超引导下神经阻滞-4.929*静脉自控镇痛+0.405*手术类型+0.972*导尿管留置+1.300*疼痛评分可能发生苏醒期躁动的概率公式:P=Exp(-11.069-2.112*B超引导下神经阻滞-4.929*静脉自控镇痛+0.405*手术类型+0.972*导尿管留置+1.300*疼痛评分)/[1+Exp(-11.069-2.112*B超引导下神经阻滞-4.929*静脉自控镇痛+0.405*手术类型+0.972*导尿管留置+1.300*疼痛评分]4.全麻患者苏醒期躁动风险预测模型验证:经Hosmer-Lemeshow检验其拟合优度可行,其χ2=1.712,df=8,P=0.989;建模组模型验证ROC曲线下面积AUC=88.1%,验模组模型验证ROC曲线下面积AUC=80.7%,灵敏度为83.87%(26/31),特异性为83.08%(113/136),准确度为83.23%(1139/167)。结论手术类型、导尿管、静脉自控镇痛、疼痛评分(NRS)和B超引导下神经阻滞是全麻患者苏醒期发生躁动的独立预测因素,其中手术类型、导尿管、疼痛评分(NRS)是躁动发生的危险因素;静脉自控镇痛、B超引导下神经阻滞是躁动发生的保护因素。构建的全麻患者苏醒期躁动风险预测模型,通过验证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该预测模型方便可行、预测的性能较为稳定,可为麻醉恢复室人员有效预测、筛选全麻患者苏醒期发生躁动提供指导意见。

王伟[5](2020)在《母亲录音唤醒对儿童全身麻醉苏醒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1.探索母亲录音唤醒对儿童全身麻醉术后苏醒期躁动、苏醒期阶段时长及生命体征变化等方面的影响,寻求更加简单、安全、有效、可行的临床护理干预措施。2.明确相较于陌生人的声音,母亲的声音在全身麻醉患儿的苏醒期照护中是否更加具有优势。方法:本研究的研究对象为2019年4月-7月于长春市某三甲医院麻醉苏醒室行择期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术的3-7周岁患儿,ASA I-II级。采用信封法将102名研究对象按照1:1:1随机分入母亲录音组、陌生人录音组和对照组。术前一日,在安静环境下采集母亲录音。患儿术后进入麻醉恢复室(PACU)即刻,根据分组给予播放相应的录音文件直至患儿拔除气管插管。调查工具采用儿童麻醉躁动量表(PAED)、FLACC疼痛评估量表、父母分离焦虑量表(PSAS)、客观监测生命体征(心率、收缩压、舒张压、血氧饱和度)及苏醒期阶段时长(恢复自主呼吸时长、睁眼时长、拔除气管插管时长及苏醒时长)。采用SPSS 21.0统计分析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结果:主要结局:1.苏醒期躁动的严重程度:PAED评分母亲录音组(7.06±2.58)、陌生人录音组(9.18±2.49)、对照组(10.85±2.6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组间两两比较,母亲录音组与陌生人录音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母亲录音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陌生人录音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躁动发生率母亲录音组为17.6%,陌生人录音组为38.2%,对照组为5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进行两两比较,母亲录音组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母亲录音组与陌生人录音组相比,陌生人录音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17)。次要结局:1.FLACC疼痛评分:FLACC疼痛评分母亲录音组(1.53±1.05),陌生人录音组(1.68±0.77),对照组(1.71±0.8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生命体征:(1)心率(HR)的比较:在拔除气管插管时三组患儿心率明显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449,p<0.001)。组间两两比较,母亲录音组明显低于陌生人录音组(p=0.045)和对照组(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收缩压(SBP)的比较:在拔除气管插管时,三组患儿收缩压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056,p<0.001)。组间两两比较,母亲录音组明显低于陌生人录音组(p=0.003)和对照组(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拔除气管插管后5min,三组患儿收缩压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874,p=0.024)。组间两两比较,母亲录音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9)。(3)舒张压(DBP)的比较:在拔除气管插管时,三组患儿舒张压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443,p=0.002)。组间两两比较,母亲录音组明显低于陌生人录音组(p=0.009)和对照组(p=0.0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拔除气管插管后5min,三组患儿舒张压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871,p=0.024)。组间两两比较,母亲录音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9)。(4)血氧饱和度(SpO2)的比较:三组患儿血氧饱和度时间与分组的交互作用无统计学意义(F=0.787,p=0.562)。3.苏醒期阶段时长:(1)睁眼时长的比较:三组患儿睁眼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472,p=0.001)。组间两两比较,母亲录音组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陌生人录音组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2)拔除气管插管时长的比较:三组患儿拔除气管插管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570,p=0.002)。组间两两比较,母亲录音组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陌生人录音组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结论:1.母亲录音唤醒能够缓解全身麻醉患儿苏醒期躁动的程度,降低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2.母亲录音唤醒能够有效维持全身麻醉患儿苏醒期拔除气管插管时心率、血压的平稳。3.母亲录音唤醒能够缩短全身麻醉患儿苏醒期睁眼时长、拔除气管插管时长。4.母亲录音唤醒对全身麻醉患儿的苏醒影响安全有效、简单易行,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石磊[6](2020)在《高血压患者深麻醉下拔管不同辅助通气方式的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研究高血压患者不同拔管方式的血流动力学变化,以及深麻醉拔管后不同辅助通气装置的通气效果和不良反应,探讨更适合高血压患者的拔管方式及通气策略。方法选取2018年12月-2019年12月期间在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择期行腰椎手术的高血压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3组,每组各30例。NA组:深麻醉拔管后放置鼻咽通气道;OA组:深麻醉拔管后放置口咽通气道;C组:正常气管拔管。记录拔管前5min(T1)、拔管即刻(T2)、拔管后5min(T3)、拔管后10min(T4)、入PACU即刻(T5)、入PACU后10min(T6)、离开PACU时(T7)的有创动脉血压(ABP)、心率(HR)和血氧饱和度(SpO2)、潮气量(VT)和脑电双频指数(BIS)。记录拔管后三组患者的呼吸频率,以及拔管10min后动脉血气分析氧分压(PO2)和二氧化碳分压(PCO2)值。记录深麻醉拔管后至离开PACU时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躁动、口咽部疼痛、鼻出血、呼吸抑制),患者麻醉苏醒后使用耐受性评分评估三组患者的耐受性情况。结果1.三组患者性别、年龄、体重、ASA分级、Mallampati分级、麻醉时间、舒芬太尼用药量、顺式阿曲库铵用药量、术中补液量、失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三组患者MAP、HR比较:与T1时比较,C组在T2时,MAP、HR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时间点与T1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A、OA组患者各时间点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3.三组患者MAP、HR在T1时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T2-T5时,NA、OA组患者MAP、HR显着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A、OA组组间比较和各时间点组内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4.三组患者MAP、HR比较在T6时,与C组比较,NA、OA组患者MAP、HR明显低于C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OA组患者MAP、HR明显高于N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3)。5.与C组比较,拔管后NA组(13.9次/分)和OA组(14.3次/分)的呼吸频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3)。6.与C组相比,术后三组患者血气分析PO2、PCO2无统计学差异(P>0.05)。7.与C组比较,NA组(10%)躁动发生率、OA组(16%)患者术后躁动的发生率显着减少,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NA、OA两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与NA组比较,OA、C组鼻出血发生率显着低于NA组(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9.与C组比较,NA组和OA组口咽部疼痛发生率明显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0.与C组患者相比,NA组和OA组患者耐受性评分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1.高血压患者采用深麻醉拔管血流动力学更稳定。2.高血压患者深麻醉拔管后放置鼻咽通气道和口咽通气道均能有效解除舌后坠等上呼吸道阻塞,实现良好通气。3.高血压患者深麻醉拔管后放置鼻咽通气道后血流动力学影响更小,患者耐受性更好。

刘玉[7](2019)在《右美托咪定联合硝酸甘油用于正颌手术控制性降压的疗效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联合硝酸甘油用于正颌手术控制性降压的效果、安全性和不良反应。方法:选择拟择期行正颌手术的患者60例,于术中行控制性降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0例,给予右美托咪定联合硝酸甘油行控制性降压,气管插管后泵注右美托咪定;对照组:30例,给予生理盐水联合硝酸甘油行控制性降压,气管插管后泵注等量的生理盐水。两组均在上颌骨准备截骨前10min开始泵注硝酸甘油,根据平均动脉压调整泵注速度,使目标平均动脉压(MAP)较麻醉诱导前降低30%,但不低于60mm Hg。在主要手术步骤结束,开始缝合时停用硝酸甘油。观察记录患者麻醉诱导前(T0)、开始降压时(T1)、达到降压目标时(T2)、达到降压目标后10min(T3)、达到降压目标后30min(T4)、停止降压10min(T5)、停止降压后20min(T6)、拔除气管导管时(T7)的有创MAP、心率(HR),记录患者达目标血压的时间、停药后血压恢复时间、术中出血量、硝酸甘油使用量以及术后患者拔管时间,观察患者术后有无寒战、躁动、咽喉疼痛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T1比较,两组患者T2~T5时点的MAP均显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组间T2~T5同时点MAP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2~T5时点HR与对照组同时点相比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开始实施降压达到目标血压的时间及硝酸甘油用量较对照组明且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停药后恢复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拔管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联合硝酸甘油用于正颌手术控制性降压的效果满意,明显减慢硝酸甘油降压导致的心率增快反应,且降低麻醉恢复期的不良反应。

朱昊臻[8](2019)在《King Vision、McGrath和Macintosh喉镜在可疑困难经鼻插管的比较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研究目的:评估经鼻气管插管时,King Vision和McGrath视频喉镜在可疑困难气道的患者中暴露声门的效果,探讨King Vision视频喉镜在经鼻气管插管中的临床应用。研究方法和结果:研究纳入自2017年6月2018年1月在我院行口腔颌面外科手术需经鼻气管插管的病人99例,ASA I或II级,年龄1860岁,男性患者49例。随机分为三组,分别由经验丰富的麻醉医生在King Vision视频喉镜(K组)、McGrath视频喉镜(M组)和Macintosh直接喉镜(C组)引导下实施经鼻气管插管。记录气管插管时间、一次插管成功率、暴露声门时间、C-L分级、血流动力学变化、插管的辅助手段及插管并发症的发生率。K组和M组的气管插管时间、一次插管成功率及暴露声门时间的结果相近且明显短于C组(P<0.05),三组血流动力学变化的最大值有统计学意义(P<0.05),插管的辅助手段及插管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C组(P<0.05)。结论:与Macintosh直接喉镜相比,King Vision和McGrath视频喉镜在处理预测困难的气道时都促进经鼻气管插管。

刘博研[9](2019)在《EtCO2用于纤维支气管镜引导困难气管插管的效果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评价使用呼气末二氧化碳监护仪预定位辅助纤维支气管镜引导经鼻困难气管插管的应用效果,并探讨其应用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气道管理教学中的价值。方法1.选择2018年11月至2019年1月经鼻气管插管的口腔颌面外科预计困难气道的全身麻醉患者60例,ASA分级I-II级,随机分为2组(n=30):I组在纤支镜引导下保留患者自主呼吸经鼻气管插管;II组在保留患者自主呼吸下使用呼气末二氧化碳监护仪预定位后使用纤支镜经鼻气管插管;操作由同一位高年资麻醉医师完成记录首次气管插管成功率、气管插管时间,尝试次数。观察并记录气管插管并发症的发生情况。2.选择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接受麻醉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医师20名,年龄24—26岁,通过模拟人训练纤支镜的使用方法,所有学员经过考核达标后,随机分为A、B两组(n=10)。选择2018年12月至2019年2月的经鼻气管插管的口腔颌面外科预计困难气道的全麻病人100例。两组每位学员分别对5位不同患者进行气管插管,A组插管方法同前一部分组I,B组的插管方法同前一部分组II。记录首次插管成功率、气管插管时间,尝试次数,并绘制学习曲线。记录插管过程中心率血压和氧饱和度变化以及气管插管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1、首次气管插管成功率:组I为90.0%,组II为93.3%,P=0.2196;平均气管插管次数:组I为1.2±0.2次,组II为1.1±0.1次,P=0.6451;平均气管插管时间:组I为29.5±2.3s,组II为15.8±1.2s,P=0.0192;心动过速(HR>100次/分)发生率:组I为6.6%,组II为3.3%,P=0.1246;插管时血压升高(高于基础血压20%)发生率:组I为10.0%、组II为6.7%,P=0.2541;插管时氧饱和度下降(SPO2<90%)发生率:组I为13.3%、组II为6.7%,P=0.0412;鼻衄的发生率:组I为16.7%、组II为6.7%,P=0.0224;术后咽痛的发生率:组I为6.7%、组II为3.3%,P=0.2203;术后声音嘶哑发生率两组均为0;术后不良记忆的发生率:组I为6.7%;组II为3.3%,P=0.1652。2、纤支镜插管时间和尝试次数:总平均插管时间:A组学员为85.7±3.4s,B组学员为61.8±2.2s,P=0.0114;两组学员总平均插管次数:A组学员为2.7±0.2次,B组学员为2.1±0.5次,P=0.0414;首次气管插管成功率:A组学员为34.0%,B组学员为58.0%,P=0.0219;心动过速发生率:A组为14.0%,B组为10.0%,P=0.2138;血压升高发生率:A组学员为14.0%,B组学员为12.0%,P=0.5487;气管插管时氧饱和度下降的发生率:A组为8.0%、B组为2.0%,P=0.0492;鼻衄发生率:A组为16.0%、B组为8.0%,P=0.0389;术后咽痛发生率:A组为6.0%、B组为4.0%,P=0.6632;术后声音嘶哑发生率两组均为0;术后不良记忆发生率:A组为2.0%,B组为2.0%。与A组学员比较,B组住培医师的学习曲线下降较快,用较短的时间到达平坦期。结论呼气末二氧化碳监护仪预定位下联合纤支镜诱导的经鼻气管插管可缩短插管时间、减少鼻衄、以及插管时氧饱和度下降(SPO2<90%)的发生率,在提高气管插管效率的同时保障了患者的安全。相比于传统的纤支镜教学,呼气末二氧化碳监护仪预定位的插管方式有利于住培医师的学习应用。在麻醉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和推广价值。

邱宝军,王凌帆,任德龙,王凤娟,荀泽敏,张浚睿,李云鹏,张惠,孔亮[10](2019)在《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管理(八)——麻醉管理策略》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是一种起病急、发展快,且常会危及生命的口腔颌面外科的临床急症。张口受限、颌面部广泛肿胀、呼吸困难或窘迫、感染性休克、心力衰竭等是此类患者较常见的临床表现;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及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等也是常见的并存疾病,因此,颌面部间隙感染围术期麻醉管理极具挑战性。本文通过从术前麻醉访视、麻醉诱导及气道建立、术中及术后麻醉管理等方面进行了全面探讨,期望能对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的围术期麻醉管理提供最佳方案。

二、口腔颌面部损伤病人麻醉诱导气管插管方式的比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口腔颌面部损伤病人麻醉诱导气管插管方式的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1)异氟烷吸入在大动物心脏手术实验中的应用效果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动物和分组
    1.2 主要实验试剂和实验设备
    1.3 方法
        1.3.1 麻醉前准备
        1.3.2 麻醉诱导
        1.3.3 麻醉维持与管理
        1.3.4 麻醉苏醒
    1.4 数据采集
    1.5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实验羊一般资料及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2.2 两组实验羊气管插管前后心率和血压的变化比较
    2.3 两组实验羊动脉血气分析数据
3 讨论

(2)加速康复外科在婴幼儿唇腭裂修复术围麻醉期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对照表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临床资料
    2.2 试验材料
    2.3 试验方法
    2.4 统计学处理
第三章 结果
    1.五组患儿一般情况的比较
    2.五组患儿术后各时点生命体征的比较
    3.五组患儿术后康复指标的比较
第四章 讨论
第五章 结论
第六章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麻醉管理在加速康复外科策略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成果

(3)影响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患者术后临床转归的系列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1
英文摘要1
中文摘要2
英文摘要2
前言
研究一 急性等容血液稀释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夹闭术中的应用
    材料与方法
        1 研究对象和试验分组
        2 围术期标准
        3 观察指标及评价指标
        4 统计学分析
    结果
        1 一般人口统计学和基本资料
        2 手术与围术期结果比较
        3 围手术期实验室常规检查及输血资料
        4 预后
    讨论
    结论
研究二 星状神经节阻滞对颅内动脉瘤患者的术后意识损害的影响和短期预后评价
    材料与方法
        1 研究对象与试验分组
        2 药品、材料和设备
        3 围术期标准
        4 观察指标及评价指标
        5 统计学分析
    结果
        1 一般人口统计学和基本资料
        2 术中情况及术后恢复短期评价
        3 两组血流动力学和血糖波动情况
    讨论
    结论
课题总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4)全麻患者苏醒期躁动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与验证(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全麻患者苏醒期躁动风险调查表的构建
    1 全麻患者苏醒期躁动风险调查表的初步构建
    2 全麻患者苏醒期躁动风险调查表的专家论证
    3 全麻患者苏醒期躁动风险调查表最终稿
第二部分 全麻患者苏醒期躁动风险影响因素及预测模型的构建
    研究对象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2 研究方法
        3 统计分析方法
        4 质量控制
        5 技术路线
    结果
        1 全麻患者苏醒期的一般资料
        2 建模组全麻患者苏醒期一般资料
        3 建模组全麻患者苏醒期发生躁动的影响因素分析
        4 全麻患者苏醒期发生躁动预测模型的构建
        5 全麻患者苏醒期发生躁动预测模型的检验
        6 全麻患者苏醒期发生躁动预测模型的拟合优度检验
        7 验证组全麻患者苏醒期发生躁动预测模型的评价
    讨论
        1 全麻患者苏醒期躁动发生情况
        2 全麻患者苏醒期发生躁动的影响因素
        3 全麻患者苏醒期躁动风险预测模型的效果与预测价值
    结论
研究的创新性与不足
参考文献
综述 全麻患者苏醒期躁动的研究进展
    综述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缩略词表
附录
致谢

(5)母亲录音唤醒对儿童全身麻醉苏醒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全身麻醉苏醒期相关研究概况
        1.1.2 苏醒期躁动概况
        1.1.3 儿童苏醒期躁动的研究现状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第二章 试验设计
    2.1 研究设计类型
    2.2 研究对象
    2.3 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
    2.4 样本量的估计
    2.5 随机分组方法
    2.6 分配隐藏和盲法实施
    2.7 录音文件的制作
    2.8 干预过程
    2.9 主要结局和次要结局
    2.10 测量工具
        2.10.1 一般资料
        2.10.2 儿童麻醉躁动量表
        2.10.3 父母分离焦虑量表
        2.10.4 FLACC疼痛评估量表
        2.10.5 其他测量工具
        2.10.6 患儿拔除气管插管评判标准
        2.10.7 Steward苏醒评分
    2.11 统计学方法
    2.12 质量控制
    2.13 伦理原则
    2.14 技术路线
第三章 研究结果
    3.1 一般资料
    3.2 主要结局
        3.2.1 苏醒期躁动的严重程度
        3.2.2 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
    3.3 次要结局
        3.3.1 FLACC疼痛评分比较
        3.3.2 生命体征比较
        3.3.3 苏醒期阶段时长的比较
第四章 讨论
    4.1 母亲录音唤醒对苏醒期躁动的干预效果分析
    4.2 母亲录音唤醒对生命体征影响的分析
    4.3 母亲录音唤醒对苏醒阶段时长影响的分析
    4.4 母亲录音唤醒对疼痛的影响
    4.5 对临床护理工作的启示
第五章 结论
第六章 创新型与局限性
    6.1 创新性
    6.2 局限性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页
作者简介
致谢

(6)高血压患者深麻醉下拔管不同辅助通气方式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英文摘要
缩略语对照表
前言
1.主要仪器设备、药品
    1.1 主要仪器设备
    1.2 主要药品
2.研究对象
    2.1 病例选择
    2.2 纳入标准
    2.3 排除标准
    2.4 剔除标准
3.研究方法
    3.1 实验样本量
    3.2 分组方法及实施方案
    3.3 麻醉诱导与维持
    3.4 数据采集
    3.5 拔出鼻咽、口咽通气道时机
    3.6 统计学处理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7)右美托咪定联合硝酸甘油用于正颌手术控制性降压的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中英文对照)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右美托咪定在整形美容手术中的应用
    综述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论文期间文章发表情况
致谢

(8)King Vision、McGrath和Macintosh喉镜在可疑困难经鼻插管的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一览表
绪论
资料与方法
    1.注册研究
    2.研究对象与分组
        2.1 分组
        2.2 纳入标准
        2.3 排除标准
    3.术前准备
    4.麻醉方法
        4.1 监测
        4.2 麻醉诱导
        4.3 插管方法
        4.3.1 Macintosh组
        4.3.2 King Vision组
        4.3.3 McGrath组
    5.观察指标
        5.1 首要指标
        5.2 次要指标
    6.统计分析
结果
    1.一般资料
    2.插管情况
        2.1 主要指标
        2.2 次要指标
    3.麻醉医师的主观感受
    4.插管并发症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学术论文和科研成果目录

(9)EtCO2用于纤维支气管镜引导困难气管插管的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绪论
第一部分 呼气末二氧化碳监测在困难气道经鼻纤支镜气管插管中的应用价值
    1.研究背景
    2.研究方法
    3.研究结果
    4.讨论
    5.小结
第二部分 呼气末二氧化碳监测在困难气道经鼻纤支镜气管插管中的教学探讨
    1.研究背景
    2.研究方法
    3.研究结果
    4.讨论
    5.小结
总结
展望
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致谢

(10)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管理(八)——麻醉管理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1 术前麻醉访视
    1.1 术前气道评估
    1.2 心脑血管系统评估
    1.3 呼吸系统评估
    1.4 内分泌系统评估
2 麻醉诱导及术中管理
    2.1 麻醉方式的选择
    2.2 全麻诱导及气道建立
    2.3 麻醉监测
3 术后麻醉管理
    3.1 术后气道管理
    3.2 术后镇痛管理
    3.3 术后监测及关注点
4 总 结

四、口腔颌面部损伤病人麻醉诱导气管插管方式的比较(论文参考文献)

  • [1]异氟烷吸入在大动物心脏手术实验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 张涛元,吴爽,张慧,雷翀,陈涛,侯丽宏. 心脑血管病防治, 2022(01)
  • [2]加速康复外科在婴幼儿唇腭裂修复术围麻醉期的应用研究[D]. 郑晓霞. 汕头大学, 2021(02)
  • [3]影响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患者术后临床转归的系列研究[D]. 王颖. 福建医科大学, 2021(02)
  • [4]全麻患者苏醒期躁动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与验证[D]. 张建安. 青岛大学, 2020(01)
  • [5]母亲录音唤醒对儿童全身麻醉苏醒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D]. 王伟. 吉林大学, 2020(08)
  • [6]高血压患者深麻醉下拔管不同辅助通气方式的应用研究[D]. 石磊. 西北民族大学, 2020(08)
  • [7]右美托咪定联合硝酸甘油用于正颌手术控制性降压的疗效分析[D]. 刘玉. 南京医科大学, 2019(04)
  • [8]King Vision、McGrath和Macintosh喉镜在可疑困难经鼻插管的比较研究[D]. 朱昊臻. 上海交通大学, 2019(06)
  • [9]EtCO2用于纤维支气管镜引导困难气管插管的效果研究[D]. 刘博研. 上海交通大学, 2019(06)
  • [10]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管理(八)——麻醉管理策略[J]. 邱宝军,王凌帆,任德龙,王凤娟,荀泽敏,张浚睿,李云鹏,张惠,孔亮.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2019(02)

标签:;  ;  

口腔颌面部损伤患者麻醉诱导气管插管的比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