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克和他的风险投资理论

约克和他的风险投资理论

一、York和他的VC理论(论文文献综述)

柴小丰[1](2021)在《多智能体系统事件触发编队控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多智能体系统由多个具备一定感知、计算、执行与通讯功能的智能体组成,和单个个体执行任务相比,多个体协作可以提高任务执行能力与效率,降低单个体成本,增加系统冗余和抗风险能力,因此多智能体系统协同控制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研究人员的关注。编队控制是多智能体协同控制的重要研究分支之一,目标是使多个智能体根据任务需要,在运动过程中保持或变换队形,其在军事领域和民用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如战斗机编队、卫星编队、无人机表演等。实际系统中,由于通讯带宽和计算资源有限,并且要求系统在指定时间内形成编队,因此研究提高多智能体系统编队控制策略的收敛速度,以及节省有限的计算和通讯资源,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本文主要研究了多智能体系统事件触发编队控制问题,针对一些典型的系统模型与控制目标,设计了不同的分布式控制策略,包括事件触发控制、自触发控制、有限时间控制、固定时间控制与动态事件触发控制等。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针对多智能体系统的时变编队问题,分别设计了基于观测器的事件触发控制策略与自触发控制策略,通过将状态观测误差引入事件触发函数,可以提高状态观测器收敛速度与系统编队精度。两种控制策略均可实现时变编队控制,并且避免Zeno行为,同时自触发策略可以避免智能体之间的连续通讯。2.对于受扰多智能体系统,研究了具有领航者的编队跟踪控制问题,分别设计固定时间事件触发与自触发控制策略。固定时间控制可有效提高系统收敛速度,并且收敛时间与系统初始状态无关;事件触发控制可以降低控制器更新次数,自触发控制可以避免智能体之间的连续通讯。3.针对基于采样数据的多智能体系统,研究了一阶多智能体系统基于采样数据的编队跟踪控制问题,分别设计了有限时间事件触发与自触发策略,后者可以避免连续通讯。4.对于基于采样数据的非线性高阶多智能体系统,研究了基于采样数据的编队控制问题,设计了分布式动态事件触发机制,通过动态调整触发函数参数,可以有效减少系统触发次数。5.目前多智能体协同控制研究多以理论研究与仿真验证为主,本文利用多无人车实验平台,对多智能体编队控制策略进行实验验证,分别设计了基于采样数据的多无人车有限时间事件触发编队跟踪实验与固定时间事件触发编队跟踪实验。通过实验对比,验证了有限时间控制、固定时间控制与事件触发控制与自触发控制的有效性。

陈鹏,李擎,张德政,杨宇航,蔡铮,陆子怡[2](2020)在《多模态学习方法综述》文中指出大数据是多源异构的.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多模态数据已成为近来数据资源的主要形式.研究多模态学习方法,赋予计算机理解多源异构海量数据的能力具有重要价值.本文归纳了多模态的定义与多模态学习的基本任务,介绍了多模态学习的认知机理与发展过程.在此基础上,重点综述了多模态统计学习方法与深度学习方法.此外,本文系统归纳了近两年较为新颖的基于对抗学习的跨模态匹配与生成技术.本文总结了多模态学习的主要形式,并对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进行思考与展望.

江坤[3](2018)在《基于惩罚样条的支持向量回归》文中研究说明在统计学习中,支持向量机是用来处理分类和回归问题的监督学习算法,其以泛化能力强在学术界和工业界有着大量的研究和应用.支持向量机通过核方法处理非线性问题,而在数据分析研究领域另一种广为人知的处理非线性问题的方法是惩罚样条.惩罚样条不需要明确变量间的函数关系,充分利用数据本身去选择合适的回归函数来拟合数据的变化趋势,能很好的解决变量之间的非线性问题.本文首先提出一种新的局部惩罚样条回归方法,该方法能够很好的解决数据具有局部异质性的问题.其采用对数据波动较小的区域实行较大的惩罚,波动较大的区域实行较小的惩罚策略,充分的利用数据去驱动模型的惩罚,在实际模拟中表现出较好的效果.其次,本文将惩罚样条与支持向量回归结合起来,利用低秩样条可以显着的降低计算复杂度,并且表现出较好的泛化能力.最后为了减少基于惩罚样条的支持向量回归的超参数数量,本文提出了基于惩罚样条的自适应支持向量回归,该方法较基于惩罚样条的支持向量回归明显减少了需要选择的超参数个数且泛化能力更优.

卢慕超[4](2017)在《基于深度置信网络的商业银行信用风险预测实证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信用风险是巴塞尔委员会定义的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三大风险之首,是现代商业银行面临的最重要的风险,也是导致商业银行破产的最常见的原因之一。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以及近几年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迅速增长,都警示我们要时刻注意信用风险。提升信用风险度量和预警水平是提高风险防控能力的主要手段。2011年,中国银监会基于巴塞尔III出台了《中国银行业实施新监管标准指导意见》以及《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规定达到条件的商业银行可以采用内评法计算风险加权资产,这就需要商业银行准确度量信用风险。目前国内信用风险管理度量预测研究方兴未艾,但由于诸多条件限制,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度量能力距离国际发达国家还有不少差距。这些因素都迫切需要提升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度量和预测研究水平。本文旨在学习借鉴国内外信用风险度量和预警的先进模型和最新的人工智能技术,结合我国国情,建立适合商业银行实际的信用风险度量实现系统。本文分别从理论和实践、技术和业务等多纬度展开研究,全面梳理信用风险预警系统、度量模型、实现工具,研究其基本理论和核心思想。在对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资产质量快速下滑的主因进行实证分析的基础上,基于信息爆炸时代大数据挖掘的特点,指出人工智能是提升信用风险度量能力的有力工具。本文在深入研究深度置信网络(Deep Belief Network,DBN)算法基础上,为使受限波尔兹曼机(Restricted Boltzman Machine,RBM)的在解决有监督学习问题时,充分挖掘标签数据特征,提出了基于分类分区受限波尔兹曼机的深度置信网络。为受限波尔兹曼机的隐含层单元参数增加分类分区惩罚项,惩罚项向量基于训练样本的标签值生成,服从高斯分布。该向量在系统初始化时确定,在训练过程中保持不变,每次训练根据标签分类决定所使用的惩罚向量。深度置信网络的第二阶段系统调优时取消惩罚项。增加分类分区惩罚项,可以增大训练时权重的不确定性,且根据标签分类不同,有倾向性的改变权重值的影响。改进后的算法对于阻止过拟合和学习不足有非常优异的效果。本文基于单户企业财务数据,建立了财务危机预警模型。基于大数据挖掘理念,针对人工智能系统与传统统计分类模型的区别,本文确定选取较大量的财务指标作为研究对象,将企业盈利与否作为预测的目标,建立基于分类分区受限波尔兹曼机深度置信网络的实证研究系统。对时间节点T的前三年(T-1、T-2、T-3)三个时间节点进行预测实证研究,三个节点的第一类(危机)预测准确率分别为90.28%、88.24%h和84.20%。对样本量较少的第一类样本的分类准确率高于样本量较大的第二类样本的分类准确率。与相关工作相比预测准确率相对较高,也验证了改进后的算法对小样本数据的学习能力大幅提升。该实证研究初步搭建起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单户财务危机预警系统框架,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针对输入样本相同,输出为不同连续变量的多任务预测问题,提出了层次贝叶斯深度置信网络算法,提升有监督学习预测能力。本文利用A股上市公司财务报表进行了实证研究,预测的财务报表绝对误差较小,可信度较高,在具体指标预测上取得较大突破。有助于商业银行及其他机构预测企业未来经营状况,为各专业领域专家的分析提供可靠的数据依据。本研究成果,也可为其他度量模型提供可靠的中间数据,提高预测深度。本文研究的结论可以使商业银行系统开发人员根据自有数据对模型再次进行加工调整,经过简单的个性化改造后直接建立自有风险预警系统,应用于本行的管理实践。本文力图从金融机构经营实际需求出发,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科技真正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源动力。

李曼[5](2016)在《全球价值链再造视角下中国制造业升级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当前,受国际分工和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化的影响,全球价值链逐步发挥了世界经济体系中的主导作用。金融危机后,各国新一轮产业技术革命正在发生,全球价值链进入再造周期,全球价值链再造必将影响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本文以产业生命周期理论、国际分工理论和全球价值链理论为理论基础,着重分析全球价值链的再造及对中国制造业升级的影响,从而提出中国的应对思路。简要来说,全球价值链再造是将创新投资驱动嵌入全球价值链,使原有的要素驱动型的价值链发生重大改变或质的变革的过程。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的相互作用是全球价值链发生再造的动力源泉,其基本特征表现为两个方面,即跨国公司战略的“逆向创新”和全球规则从第一代向第二代深度转变。全球价值链再造背景下,中国需要深入融入这一进程,同时也需要抓住这一机遇促进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全球价值链再造主要通过学习创新力机制与环境要素动态变化机制作用于中国制造业升级,以经济创造力、科技创新力、可持续发展力和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地位四个维度来综合分析中国制造业发展现状,表明中国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仍处于低端环节。借助以中国南珠产业为代表的地方特色产业和以中国高铁产业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的案例分析表明,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需要依靠全球价值链再造。本文提出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关键在于:充分认识全球价值链再造对中国制造业升级的作用机制,全面考察全球价值链再造对中国制造业升级的机遇与挑战,尤其要把握科技创新和国际制度创新带来的机遇。中国制造业升级的路径在于:宏观层面上要坚持国家战略引导和国家政策支持双重驱动;中观层面上把握行业特征与发展趋势,力促价值链的内部整合,对传统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分别实行有针对性转型升级举措;微观层面上要做到企业的价值链升级与产业链升级并举,激发企业的工匠精神,构建开放式创新体系。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将价值链再造作为研究中国制造业升级路径的新视角,系统地阐述了“再造”的内涵和外延,并将其与中国制造业紧密结合;不足之处在于对全球价值链再造缺乏量化的深入分析,理论层面还需更加系统化。

李晟[6](2014)在《双轮铣槽机铣轮系统动力学特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双轮铣槽机是专用防渗连续墙施工设备,国内地下工程的高速发展导致该设备市场需求日趋旺盛,然而,我国目前尚不具备研制和生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同类型产品的能力,因此,其国产化研制已成为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铣轮系统是双轮铣槽机设计难度最大的核心系统之一。设备成槽尺寸限制了系统的设计空间,导致其传动系统无法直接承受岩土铣削作业时产生的重载、随机和冲击的外部激励,因而需在刀具和传动系统之间设置减振环节,形成了一条岩土→刀具→减振→传动→驱动的载荷传递路线。其中,减振系统和传动系统是该载荷传递路线中两个极其重要的子系统,其动态特性直接影响着铣轮系统铣削功能的实现以及整机运行的可靠性、稳定性和寿命,研究并改善减振系统和传动系统的动力学特性是实现双轮铣槽机国产化研制所必须解决的两个关键问题。本文结合理论建模、数值分析和物理实验,对双轮铣槽机工作装置铣轮系统的动力学特性,包括橡胶减振系统减振与隔冲特性,以及多级行星齿轮传动系统动态特性和均载特性,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从而为双轮铣槽机国产化研制和铣轮系统动力学特性改善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论文主要研究内容与成果如下:1.针对铣轮橡胶减振系统的两种减振材料,即各向同性天然橡胶(NR60)和各向异性短纤维增强橡胶(FR75),研究了NR60材料静态和动态力学性能的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通过在超弹性和弹塑性模型中加以表征纤维方向的单元,建立了FR75材料的各向异性超弹性—粘弹性—弹塑性一维叠加力学模型;通过拟合材料静态和动态力学实验数据,完成了两种橡胶材料模型的参数辨识,验证了所建模型的正确性,为铣轮减振系统在实际工况下的减振和隔冲性能分析提供了材料参数。2.规划了铣轮橡胶减振系统的动态设计流程,按此流程,分析了系统铣削作业时的外部激励,综合考虑成槽尺寸和传动系统设计空间等约束条件,依次确定了铣轮橡胶减振系统的设计要求,结构形式及其尺寸边界条件,建立了系统的有限元模型,实现了橡胶材料各向异性及其叠加力学性能的材料属性配置,对系统的动态响应进行了求解和分析。结果表明,NR60和FR75材料均能满足系统的减振性能需求,但针对铣轮系统的重载铣削工况,FR75材料在强度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因此更适合作为系统的减振材料;随着截面橡胶厚度的增大,系统周向隔振系数减小,冲击衰减时间增长,经比较,橡胶厚度为15mm时系统的综合性能最佳;通过增加系统轴向内外圈壳体间的橡胶厚度,有效改善了系统橡胶材料的受力状态。最终完成了系统的动态设计,并应用于铣轮系统样机制造中,实践证明,该设计能够满足系统减振和传递扭矩的要求。3.通过分析铣轮传动系统的设计要求和约束条件,确定了系统的传动方案;采用集中质量法,建立了铣轮两级行星齿轮传动系统包含级间耦合刚度、时变啮合刚度、啮合误差以及齿侧间隙的纯扭转非线性动力学模型,并运用第二类Lagrange方程推导了对应的系统运动微分方程。此动力学模型和运动微分方程适用于任意级数、任意行星轮个数以及任意功率流形式的多级行星齿轮传动系统,为考察铣轮传动系统非线性动态特性提供了理论模型。4.基于铣轮两级行星齿轮传动系统纯扭转动力学模型,采用Gill积分法对系统的非线性动态响应进行了求解;结合全局分岔图,分析了激励频率、啮合阻尼比以及齿侧间隙对系统分岔与混沌特性的影响,探索了系统进入混沌运动的途径。结果表明,系统处于混沌运动状态时,构件的振动响应幅值远大于系统处于稳定周期运动状态时的响应幅值;从抑制混沌的角度出发,系统的输入转速应避开255r/min310r/min,380r/min390r/min和570r/min615r/min范围;随着啮合阻尼比的增大,系统非周期运动范围及其动态响应幅值呈减小趋势;减小齿侧间隙,有利于改善系统的动态特性。5.在铣轮两级行星齿轮传动系统纯扭转动力学模型的基础上,通过附加考虑系统各中心构件的横向振动位移,建立了系统平移—扭转耦合动力学模型,基于此模型,对系统的动力学均载系数进行了数值求解与分析。结果表明,增大负载和浮动一个或多个中心构件可改善系统均载性能,对于铣轮传动系统,同时浮动太阳轮和行星架时系统的均载性能最好;在满足静态强度条件时,减少行星轮个数有利于提升系统的均载性能;相比于装配误差和齿厚偏差,构件的加工误差对系统均载性能影响最大。以上结论在系统样机研制中得到了良好验证,有效改善了铣轮传动系统的均载性能和承载能力。

王际川[7](2013)在《基于导向性的农村中小学教师短期集中培训质效评价研究》文中认为农村中小学教师短期集中培训作为教育部和财政部教师培训的重点项目,已成为提高农村基础教育师资的核心和关键,提高培训质效至关重要。本文首先采用文献法对国内外教师培训评价研究现状和应用情况进行了概要综述;以河北省为例,通过调查研究法分析了基于导向性的农村中小学教师短期集中培训评价的作用和目前存在的问题,研究了教师培训网络信息化平台,提出了运用网络信息化平台助力短期集中培训的创新性建议。通过专家访谈法、调查法和文献法等研究方法,构建了包含3个一级指标、11个二级指标和31个三级指标的农村中小学教师短期集中培训评价指标体系,设计了测量问卷,并采用层次分析法(AHP)法完成了三个级别指标权重的设定。基于上述研究,提出了保证农村中小学教师短期集中培训质效的对策,主要有:应用与推广信息化平台,缩短反馈周期;围绕信息化平台,建立主管部门、培训院校、参训教师三位一体的评价体系;制定训后提升培训效果的具体措施;及时做好总结工作,感悟得失;加强教师信息技术应用培训和推广;鼓励培训院校大胆革新培训形式等六项措施。

王红梅[8](2012)在《对流扩散方程的特征有限元方法》文中认为对流扩散方程作为偏微分方程一个很重要的分支,在众多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如流体力学,气体动力学等.由于对流扩散方程很难通过解析的方法得到解析解,所以通过各种数值方法来求解对流扩散方程在数值分析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在对流扩散方程中,若扩散项在物理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则用标准有限差分方法以及有限元方法求解就可以得到很好的数值结果.但是,若对流项是占主导地位,即对流的影响远大于扩散的影响,则会给数值求解带来很多困难,如数值震荡,数值的过度扩散,或者是二者皆有.在处理对流占优的对流扩散方程的数值方法中,很重要的一类方法就是特征线法.这一方法考虑沿特征线(流动方向)作离散,利用对流扩散问题的物理学特征,对于处理具有双曲性质的对流占优扩散问题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它不仅可以从本质上减少非物理震荡和过多的数值弥散,而且对时间步长没有稳定性限制条件,并且沿特征方向的导数值远比沿时间方向相应的导数值小.对于特征线法,前人已经有了很多数学上的分析以及实际应用上的研究工作.上世纪六十年代人们构造了向前追踪的特征线方法(MOC)[32],直到近年来,人们还在不断的改进这一方法,并将它们广泛的应用到许多实际问题.这类方法对于相对简单的问题比较容易实现,但是沿特征线向前追踪扭曲了原有空间网格、给计算带来了很多不便.1982年Douglas和Russell在[24]中提出了沿特征线向后追踪的修正特征线法(MMOC),克服了原有特征线法的缺点.这种方法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4],[46]等将这类特征线法与混合元等方法结合来处理多孔介质混溶驱动问题.但是(MMOC)不能满足质量守恒,不久Douglas等又构造了校正对流项的特征线方法(MMOCAA)[22].[23]该方法可以满足整体质量守恒.在[51]中.芮洪兴和Tabata也提出了一种新型的特征有限元方法,这种方法保持了对流扩散过程质量守恒的特性.在1990年Celia等人提出了欧拉-拉格朗日局部共轭法(ELLAM)[14]这种方法不仅能保持质量守恒性,而且能够方便的处理边界条件,但是缺点是计算所得到的积分有一定的困难.芮洪兴和Tabata在2002年还提出了一种新的特征线方法[50],这种计算格式在时间步长上具有二阶精度,并且是对称的和无条件稳定的.多孔介质中流体流动的数学物理模型在数学上表现为依赖于时间的强耦合的非线性偏微分方程组,该方程组结构复杂,只有在特殊的情形下才有解析解的表达式.故对其进行数值模拟也是计算数学的一项非常重要的课题.多孔介质流的模型通常由两部分组成,一是质量守恒,主要体现在物质的平衡,如注产体积、质量的平衡,这可以通过对流扩散方程来描述,另一个就是动量守恒,主要用各种速度与压力的关系式来描述,如作为经验公式引入的达西定律等.假设流体不可压缩,那么就可以简化为由强对流扩散方程和达西方程耦合的描述多孔介质混溶驱动问题的经典模型.对于这一经典模型,前人已经做了很多经典的研究分析工作,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Russell在[53]中对浓度方程运用特征有限元方法,对压力方程运用标准Galerkin方法分析了这一模型.用特征线方法求解浓度方程可以使方程对称化,增强了稳定性,减少时间截断误差.可以使用较大的时间步长,对压力方程用标准Galerkin方法只能求出压力,不能直接求出速度Ewing和Russell在[25][28]中运用MMOC方法求解对流扩散方程.用混合元方法求解压力和速度方程,这种方法可以同时求出压力和速度,不需要通过对压力求微分来得到速度的近似值.从而减低了速度误差.本文的另一个研究重点是变网格方法.用有限元方法求解依赖于时间的问题.通常的做法是在空间采用有限元方法,而在时间方向上采用有限差分格式.以往人们提出的算法大都是限制在空间区域的固定有限元网格上.然而.在许多实际计算问题中,往往需要在不同的时间层采用不同的有限元空间例如.火焰的传播以及油水前沿面问题等.又如抛物型方程的初始值,若光滑性较差,则在开始的一段时间内.由于真解的光滑性较差,应采用较低阶插值函数和较密的网格,经过一段时间.真解的光滑性变好,则可以用较高阶的插值函数和较粗的网格.因此.许多数学家和工程师都把目光放在采用动态有限元空间这一方法上.而且也提出了许多动态有限元方法.梁国平在[39]给出了一般抛物问题的变网格有限元方法,这种方法的主要思路是根据需要对不同的时间层采用不同的空间网格,把上一时间层的近似解L2投影到当前时间层然后作为初始值;而后又基于坐标变换的思想,提出了适用于任何空间维数的一般抛物方程以及任何网格的非柱形区域的变网格有限元离散格式[41];杨道奇[61]对抛物问题提出了变网格混合元方法,随后又将该方法推广到多孔介质可混溶驱动问题[62];袁益让教授[65]讨论了非线性对流扩散问题的变网格方法.本文围绕着对流扩散方程的特征线法而展开,主要分析了二阶特征线的变网格方法,二阶特征线法与Galerkin有限元法相结合处理不可压多孔介质混溶驱动问题,最后给出了守恒特征有限元法的一种最优估计.本文的组织结构如下:在第一章中,我们建立本文要讨论的数学模型,通过多孔介质混溶驱动问题的物理背景,根据质量守恒性,推导描述多孔介质中流体浓度的对流占优的对流扩散方程,及其与描述流体速度和压力关系的达西方程组成的耦合非线性偏微分方程.接着介绍了本文中会用到的sobolev空间及其范数,并给出了后面章节分析中会经常用到几个引理.在第二章中,我们把二阶特征线法与变网格法相结合给出了对流占优的对流扩散方程的数值形式,并做了相应的误差分析.证明近似算法在时间变量方向是二阶的,而当网格变动次数M满足一定的条件时,在空间变量方向上虽然不是最优的但依然有较好的收敛速度.当Mh有界时,L2模的收敛速度为hk阶的.在第三章中,我们进行了不可压多孔介质混溶驱动问题的数值分析,我们运用二阶特征有限元的方法处理浓度方程,而对压力方程采用标准Galerkin方法进行处理.我们给出了问题的假设以及二阶特征Galerkin方法的离散形式并给出了相应的L2模误差估计.证明了算法在时间变量方向是二阶的.在空间变量方向上虽不是最优的但也有较好的收敛速度.在第四章中,我们对芮洪兴及Tabata提出的新型守恒特征有限元方法,在一维均匀剖分的情况下,利用超收敛估计,给出了其最优估计并用数值算例进一步验证了结论的正确性.

廖明[9](2011)在《加权支持向量机若干算法的研究及其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是Vapnik等人于1995年首次提出的,它在解决小样本、非线性及高维模式识别中表现出许多特有的优势.其主要思想是将向量映射到一个更高维的空问里,在这个空间里建立一个最大间隔超平面.本文首先介绍了所研究问题的背景以及支持向量机的理论基础,主要是统计学习理论,包括学习过程的一致性,边界理论和结构风险最小化原理等内容,然后给出了最基本的支持向量机算法.接着我们讨论了各种衍生的支持向量算法,通过比较各种衍生的支持向量机算法的优缺点,为改进支持向量机算法以及提出新的支持向量机算法做了理论准备.在实际应用中,某些样本比较重要,我们更希望它能够被正确分类,而某些样本相对来说没那么重要,因此,在建立分类模型时,对重要的样本点采用较大的惩罚系数,对相对来说不那么重要的样本采用较小的惩罚系数,以期得到更符合实际的分类模型,我们称这种支持向量机为加权支持向量机,其实普通支持向量机也可以看作是所有惩罚系数都为1的特殊的加权支持向量机.现在的加权支持向量机主要是指加权C-SVM.而我们又想利用各种衍生的支持向量机算法的优点,因此在第四章,我们主要讨论了各种衍生的支持向量机的加权方法.One-class SVM主要用于解决单分类问题,比如说异常点的寻找,现在我们把该方法应用到多分类问题,通过引入归属度这个概念,该方法是可以应用到多分类问题的,我们在第五章给出了具体的操作方法.第六章是算法验证,我们通过调整训练样本中两类样本的数量比,我们首先使用基本的支持向量机算法进行计算,然后对数量偏少的样本赋予更大的惩罚系数,用加权的支持向量机对其进行训练.最终我们发现加权支持向量机相对于基本的支持向量机还是具有一定的优越性.本文的第一个主要工作是将加权的思想应用到各种衍生的支持向量机算法中去.本文第二个主要工作是将用于解决单分类类问题的One-class SVM的应用范围扩大,将该方法推广应用到多分类问题.

黄巧英[10](2011)在《基于时变系统的支持向量机预测模型及其应用》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油气田开发技术难度的逐渐加大,开发动态变化也越加复杂。如今,我国油气田所面临的关键问题之一是如何更加有效地实现油气田合理、高效和可持续的发展。油气田开发系统的预测研究是实现油气田合理高效开发的重要保证,油气田开发系统的优化研究是实现油气田可持续开发的重要途径。对油气田开发系统实施最优控制使得油气田开发动态能在遵循自身内部机理的情况下尽可能沿着人们期望的轨线发展,从而实现更大的经济效益。对油气田生产动态的预测研究可以合理准确地把握油气田开发的未来趋势,这是实现油气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近几年来,许多石油专家已经研究并建立了油气田的各种动态预测方法,如神经网络、数值模拟法、自适应预测法以及驱替曲线法等,但这些方法都存在数据量大计算复杂、预测精度不高以及参数选择困难等问题。支持向量回归机是针对小样本数据预测问题,并有效地克服了传统方法中的“维数灾难”和过学习的问题,因此被广泛的应用到油气产量、原油采收率以及储层敏感性等的预测,然而系统深入地将时间序列和支持向量机相结合并应用于油田勘探开发方面的应用型文章未见报道。支持向量机是一种基于统计学原理并借助最优化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机器学习方法。近几年来,随着对支持向量机理论研究的深入,在算法实现方面也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但是在对真实数据的研究过程中,发现一些因素影响了该方法预测的准确度。针对复杂且非平稳的数据,如何提高预测效果成为人们的研究目标,通过分析输入、输出的数据样本所具有的特点,来建立不同的模型进行预测,能更好的拟合数据并提高对预测数据的精确度。本文首先系统地介绍了支持向量机基本原理,总结了核函数以及核参数的选择方法,并给出了各选择方法的优点和缺点,其次为了更好地实现油气田生产动态预测研究并提高预测的精确度,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时变系统的支持向量机预测模型。利用支持向量回归机和时间序列分析原理,建立了油气田生产动态的时间序列预测模型。在求解模型时先以离散小波变换将油气田生产动态数据分解成不同尺度水平的多个子序列,分析并揭示蕴含在预测变量内的信息,并对分解后的各个子序列进行时间序列分析,再以通过分析后的子序列作为输入向量,以支持向量回归机作为工具建构支持向量回归模型,最后对各个子序列的预测结果进行重构,从而得到预测结果,并对预测结果以及预测误差进行分析讨论,通过实例验证了基于时变系统的支持向量机预测模型的有效性与可行性。

二、York和他的VC理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York和他的VC理论(论文提纲范文)

(1)多智能体系统事件触发编队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符号清单
1 绪论
    1.1 课题来源
    1.2 研究背景及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多智能体系统编队控制研究进展
        1.3.2 多智能体系统事件触发控制研究进展
    1.4 存在的关键问题
    1.5 论文的主要内容及结构安排
2 理论基础
    2.1 图论及相关引理
    2.2 编队相关定义
    2.3 系统稳定性理论
    2.4 其它相关引理
3 基于状态观测器的多智能体系统事件触发时变编队控制
    3.1 引言
    3.2 问题描述
    3.3 分布式事件触发编队控制策略
    3.4 分布式自触发编队控制策略
    3.5 仿真验证
    3.6 本章小结
4 受扰多智能体系统固定时间事件触发编队控制
    4.1 引言
    4.2 问题描述
    4.3 固定时间事件触发实际编队跟踪控制算法设计
    4.4 固定时间自触发实际编队跟踪控制算法设计
    4.5 仿真验证
    4.6 本章小结
5 基于采样数据的多智能体系统有限时间事件触发编队控制
    5.1 引言
    5.2 问题描述
    5.3 基于采样数据的有限时间事件触发编队跟踪策略
    5.4 基于采样数据的有限时间自触发编队跟踪策略
    5.5 仿真验证
    5.6 本章小结
6 基于采样数据的多智能体系统动态事件触发编队控制
    6.1 引言
    6.2 问题描述
    6.3 基于采样数据的动态事件触发编队控制策略
    6.4 仿真验证
    6.5 本章小结
7 基于采样数据的多无人车编队跟踪实验
    7.1 引言
    7.2 多无人车实验验证平台
    7.3 无人车运动学模型
    7.4 基于采样数据的多无人车有限时间事件触发编队跟踪实验
    7.5 基于采样数据的多无人车固定时间事件触发编队跟踪实验
    7.6 本章小结
8 结论
    8.1 本文总结
    8.2 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在学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3)基于惩罚样条的支持向量回归(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本文结构安排
第二章 支持向量回归
    §2.1 线性回归模型
    §2.2 核岭回归
    §2.3 ε-SV回归
    §2.4 核
    §2.5 v-SV回归和l_1正则
第三章 样条回归模型
    §3.1 B样条基
    §3.2 截断幂基
    §3.3 加法模型
第四章 基于惩罚样条的支持向量回归
    §4.1 基于截断幂基的支持向量回归
    §4.2 基于截断幂基的自适应支持向量回归
    §4.3 模拟
    §4.4 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读研期间科研情况

(4)基于深度置信网络的商业银行信用风险预测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1.1 选题的背景
        1.1.2 选题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与发展
        1.2.1 信用风险度量研究现状
        1.2.2 深度置信网络发展及研究现状
    1.3 研究的目的和方法
        1.3.1 研究的目的
        1.3.2 研究的方法
    1.4 本文的创新
    1.5 本文的组织结构
第2章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度量与预测研究
    2.1 引言
    2.2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定义与成因
        2.2.1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定义和特点
        2.2.2 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质量现状及信用风险成因
    2.3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预警体系及模型
        2.3.1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预警体系
        2.3.2 信用风险度量模型
        2.3.3 信用风险度量模型评述
    2.4 深度置信网络
        2.4.1 深度置信网络基本结构
        2.4.2 受限波尔兹曼机(RBM)
        2.4.3 深度置信网络算法
    2.5 小结
第3章 基于分类分区RBM深度置信网络算法的研究
    3.1 引言
    3.2 深度置信网络应用于监督学习
    3.3 基于受限玻尔兹曼机模型对比散度算法的改进
        3.3.1 稀疏受限波尔兹曼机
        3.3.2 稀疏组受限波尔兹曼机
        3.3.3 分类受限波尔兹曼机
    3.4 基于分类分区受限波尔兹曼机算法
        3.4.1 分类分区受限波尔兹曼机的原理
        3.4.2 基于分类分区受限玻尔兹曼机的学习算法
        3.4.3 基于分类分区受限玻尔兹曼机的学习算法流程
    3.5 算法验证
        3.5.1 验证数据集
        3.5.2 分类准确性验证
        3.5.3 收敛速度
        3.5.4 参数设置
    3.6 小结
第4章 基于CPRBM的深度置信网络在单户财务危机预警中的实证研究
    4.1 引言
    4.2 单户财务危机预警模型
        4.2.1 单户财务危机预警定义
        4.2.2 单户财务危机预警模型构建
    4.3 单户财务危机动态预警系统实现
        4.3.1 研究样本确定
        4.3.2 企业危机状态确定
        4.3.3 指标选取
        4.3.4 数据预处理
        4.3.5 网络参数选择
    4.4 有效性分析与检验
    4.5 小结
第5章 基于层次贝叶斯深度置信网络的财务指标预测实证研究
    5.1 引言
    5.2 多任务监督学习问题描述
    5.3 层次贝叶斯深度置信网络
        5.3.1 层次贝叶斯分析
        5.3.2 层次贝叶斯深度置信网络算法原理
        5.3.3 层次贝叶斯深度置信网络算法
    5.4 企业财务指标预测实证研究
        5.4.1 企业财务指标预测的必要性
        5.4.2 预测方法
        5.4.3 企业财务报表分析的指标确定
        5.4.4 企业财务指标预测模型的构建
        5.4.5 样本和财务指标确定
        5.4.6 评估方法
        5.4.7 预测结果
    5.5 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1.1 本文的主要工作内容
        6.1.2 本文的主要贡献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期间完成的论文
致谢

(5)全球价值链再造视角下中国制造业升级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2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1.3 研究思路、方法与论文框架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3.3 研究框架
    1.4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全球价值链相关理论
    2.1 产业生命周期与国际分工理论
        2.1.1 产业生命周期理论
        2.1.2 国际分工理论
    2.2 全球价值链理论
        2.2.1 价值链
        2.2.2 全球商品链
        2.2.3 全球价值链
    2.3 全球价值链再造理论
        2.3.1 全球价值链再造的涵义
        2.3.2 全球价值链再造的动力
        2.3.3 全球价值链再造的特征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全球价值链再造对中国制造业升级的作用机理
    3.1 中国制造业升级融入全球价值链的必要性
        3.1.1 全球价值链为中国制造业升级提供了可能
        3.1.2 中国制造业升级融入全球价值链的必要性
    3.2 全球价值链再造对中国制造业升级的作用方式
        3.2.1 学习创新力的作用机制
        3.2.2 环境要素的动态变化作用机制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全球价值链再造对中国制造业升级的影响
    4.1 全球价值链再造视角下中国制造业的发展现状
        4.1.1 经济创造能力综合评价
        4.1.2 科技创新能力综合评价
        4.1.3 可持续发展能力综合评价
        4.1.4 中国制造业的全球价值链地位分析
    4.2 全球价值链再造对中国制造业升级的负面影响
        4.2.1 价值链的低端锁定
        4.2.2 排除中国在外的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立
    4.3 全球价值链再造对中国制造业升级的正面影响
        4.3.1 提供了一个高效的GVC升级平台
        4.3.2 倒逼创新机制改革
        4.3.3 激励中国参与国际经济秩序的再造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全球价值链再造对中国制造业升级影响的案例分析
    5.1 传统产业之中国南珠产业制造业升级
        5.1.1 目标案例的选择理由
        5.1.2 中国南珠产业及其集群企业发展现状
        5.1.3 中国南珠产业GVC现状
        5.1.4 中国南珠集群企业GVC地位升级模式
    5.2 高端装备制造业之中国高铁产业制造业升级
        5.2.1 目标案例的选择理由
        5.2.2 中国高铁产业发展状况
        5.2.3 中国高铁的GVC升级路径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中国制造业升级的对策
    6.1 国家战略引导与国家政策支持双重驱动
        6.1.1 构建中国主导的全球价值链
        6.1.2 推动政府引导的供给侧改革
        6.1.3 实施“中国制造 2025”的制造强国政策
    6.2 把握行业特征,有针对性地走转型升级道路
        6.2.1 传统制造业的突破式发展
        6.2.2 高新技术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6.2.3 力促产业价值链的内部整合
    6.3 企业的价值链升级与产业链嫁接并举
        6.3.1 重新布局生产经营网络,实现产业链嫁接
        6.3.2 深入对接发达国家市场,实现价值链攀升
        6.3.3 激发企业的工匠精神,构建开放式创新体系
    6.4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主要结论
    主要创新点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参研课题)
中文详细摘要
英文详细摘要
长沙理工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中期检查表
文献综述报告
    参考文献

(6)双轮铣槽机铣轮系统动力学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创新点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论文研究背景和意义及项目来源
        1.1.1 论文研究背景和意义
        1.1.2 轮铣槽机铣轮系统
        1.1.3 论文项目来源
    1.2 相关领域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2.1 橡胶减振系统研究现状
        1.2.2 行星齿轮传动系统动力学研究现状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2 铣轮减振系统橡胶材料力学性能研究
    2.1 引言
    2.2 减振系统橡胶材料静态力学特性计算方法
        2.2.1 各向同性天然橡胶超弹性本构模型
        2.2.2 各向异性短纤维增强橡胶超弹性本构模型
        2.2.3 橡胶材料静态力学特性实验
        2.2.4 橡胶材料超弹性本构模型参数辨识
    2.3 减振系统橡胶材料动态力学特性计算方法
        2.3.1 橡胶材料动态力学特性实验
        2.3.2 各向同性天然橡胶材料动态特性本构模型
        2.3.3 各向同性天然橡胶材料叠加模型参数辨识
        2.3.4 各向异性短纤维增强橡胶动态特性本构模型
        2.3.5 各向异性短纤维增强橡胶叠加模型参数辨识
    2.4 本章小结
3 铣轮橡胶减振系统动态设计及其动态响应分析
    3.1 引言
    3.2 铣轮系统外部激励分析
        3.2.1 铣轮系统周向激励分析
        3.2.2 铣轮系统垂向激励分析
    3.3 铣轮橡胶减振系统动力学模型建立
        3.3.1 系统性能需求分析
        3.3.2 系统结构形式与尺寸边界条件确定
        3.3.3 系统动力学模型建立
    3.4 铣轮橡胶减振系统动态响应求解与分析
        3.4.1 系统减振材料有限元分析方法
        3.4.2 系统有限元模型建立
        3.4.3 系统动态响应分析
    3.5 本章小结
4 铣轮两级行星齿轮传动系统纯扭转动力学模型建立
    4.1 引言
    4.2 铣轮传动系统设计要求与传动方案设计
    4.3 铣轮传动系统非线性激励分析
        4.3.1 刚度激励
        4.3.2 误差激励
        4.3.3 齿侧间隙函数
    4.4 铣轮传动系统纯扭转非线性动力学建模
        4.4.1 系统纯扭转动力学模型
        4.4.2 系统构件相对位移分析
        4.4.3 系统纯扭转运动微分方程
        4.4.4 系统纯扭转运动微分方程统一形式
    4.5 本章小结
5 铣轮两级行星齿轮传动系统非线性动态特性研究
    5.1 引言
    5.2 铣轮传动系统动态响应数值求解方法
    5.3 铣轮传动系统非线性动态特性数值求解与分析
        5.3.1 激励频率对系统动态特性的影响
        5.3.2 啮合阻尼比对系统动态特性的影响
        5.3.3 齿侧间隙对系统动态特性的影响
        5.3.4 系统混沌运动的演化途径
    5.4 本章小结
6 铣轮两级行星齿轮传动系统均载性能研究
    6.1 引言
    6.2 铣轮传动系统平移—扭转耦合非线性动力学建模
        6.2.1 系统平移—扭转动力学模型
        6.2.2 系统构件相对位移分析
        6.2.3 系统平移—扭转运动微分方程
        6.2.4 系统平移—扭转运动微分方程统一形式
    6.3 铣轮传动系统动力学均载性能分析
        6.3.1 系统动力学均载系数
        6.3.2 系统动力学均载性能求解与分析
    6.4 本章小结
7 总结与展望
    7.1 主要研究工作和结论
    7.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Ⅰ 作者攻博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附录Ⅱ 作者攻博期间参与的科研工作
致谢

(7)基于导向性的农村中小学教师短期集中培训质效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国内外教师培训评价研究现状
        1.2.1 国外教师培训评价研究现状
        1.2.2 国内教师培训评价研究现状
    1.3 基于导向性的农村中小学教师短期集中培训评价的作用
    1.4 论文主要研究目的和结构
第二章 农村中小学教师短期集中培训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2.1 短期集中培训质效评价指标体系具有的功能
    2.2 指标体系设计的基本思路、指导思想和原则
        2.2.1 设计短期集中培训质效指标体系的基本思路
        2.2.2 设计短期集中培训质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指导思想
        2.2.3 设计集中培训质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原则
    2.3 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程序
    2.4 农村中小学教师短期集中培训质效评价指标体系解析与构建
        2.4.1 农村中小学教师短期集中培训质效评价的理论依据
        2.4.2 农村中小学教师短期集中培训评价的实证研究
        2.4.3 农村中小学教师短期集中培训评价的基本要求
        2.4.4 构建农村中小学教师短期集中培训评价指标体系
第三章 农村中小学教师短期集中培训评价指标权重体系建立
    3.1 建立指标权重体系的基本原则
    3.2 确定指标权重体系的方法及比较研究
    3.3 测量问卷的结构设计
    3.4 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体系的方法
    3.5 评价指标权重体系的实现
    3.6 农村中小学教师短期集中培训质效评价指标权重体系
    3.7 指标体系权重研究结论
第四章 建立信息化平台开展短期集中培训质效试评价
    4.1 教师培训网络信息化平台的研究
        4.1.1 构建农村中小学教师短期集中培训信息化平台的必要性
        4.1.2 农村中小学教师短期集中培训信息化平台的主要组成部分
        4.1.3 信息化平台主要部分设计流程图
    4.2 农村中小学教师短期集中培训质效调查问卷
第五章 农村中小学教师短期集中培训对策研究
    5.1 应用与推广信息化平台,缩短反馈周期
    5.2 围绕信息化平台,建立三位一体的评价体系
    5.3 制定训后提升培训效果的具体措施
    5.4 及时做好总结工作,感悟得失
    5.5 加强教师信息技术应用培训和推广
    5.6 鼓励培训院校大胆革新培训形式
第六章 结论及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8)对流扩散方程的特征有限元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预备知识
    1.1 物理背景及数学模型
    1.2 Sobolev空间及引理
第二章 二阶特征有限元的变网格方法
    2.1 引言
    2.2 特征线及弱形式
    2.3 半离散及全离散格式
    2.4 误差分析
第三章 不可压多孔介质混溶驱动问题的二阶特征有限元方法
    3.1 引言
    3.2 弱形式及二阶特征有限元方法
    3.3 误差分析
第四章 质量守恒特征有限元方法的一种最优估计
    4.1 引言
    4.2 守恒特征有限元方法(MCC方法)
    4.3 守恒特征有限元的最优估计
    4.4 数值实验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完成论文情况
作者简介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9)加权支持向量机若干算法的研究及其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机器学习的发展历史与现状
    1.2 支持向量机的概括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
第2章 支持向量机及其基础知识
    2.1 统计学习理论
    2.2 支持向量机算法模型
第3章 各种变型支持向量机算法介绍
    3.1 C-SVM算法及其变型算法系列
    3.2 v-SVM算法及其变型算法系列
    3.3 One-class算法及其变型算法系列
    3.4 RSVM算法
    3.5 LS-SVM算法
第4章 加权支持向量机算法
    4.1 加权C-SVM算法及其变型算法系列
    4.2 加权v-SVM算法及其变型算法系列
    4.3 加权One-class SVM算法及其变型算法系列
    4.4 加权RSVM算法
    4.5 加权LS-SVM算法
第5章 一种针对超球面One-class分类方法的改进算法
第6章 仿真实验
    6.1 数据介绍
    6.2 实验设计
    6.3 实验结果分析
    6.4 实验结果总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本文例证部分程序代码)
致谢

(10)基于时变系统的支持向量机预测模型及其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支持向量机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2.2 油气田生产动态预测分析研究现状
        1.2.3 支持向量机在油气田勘探开发中的研究概况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工作和结构
    1.4 本文创新点
第2章 支持向量机
    2.1 支持向量机理论基础
        2.1.1 支持向量机
        2.1.2 统计学习理论
        2.1.3 最优化决策理论
    2.2 支持向量分类机及其算法
        2.2.1 线性可分情况
        2.2.2 线性不可分情况
        2.2.3 v-支持向量分类机
    2.3 支持向量回归机及其算法
        2.3.1 ε-支持向量回归机
        2.3.2 v-支持向量回归机
    2.4 核函数及其核参数的选择
        2.4.1 核函数的选择方法
        2.4.2 核参数的选择方法
第3章 基于时变系统的支持向量机模型研究
    3.1 小波分析原理
        3.1.1 小波分析
        3.1.2 连续小波变换
        3.1.3 离散参数小波变换
        3.1.4 离散时间小波变换
        3.1.5 离散小波变换
        3.1.6 离散小波变换的快速算法
        3.1.7 常用的小波函数
    3.2 时间序列模型
        3.2.1 自回归模型
        3.2.2 滑动平均模型
        3.2.3 自回归—滑动平均混合模型
    3.3 基于时变系统的支持向量机模型
第4章 时变系统支持向量机预测模型的应用
    4.1 油田背景介绍
    4.2 样本集的选取
    4.3 模型的建立与应用
        4.3.1 时间序列分析过程
        4.3.2 支持向量回归机预测
        4.3.3 结果分析
第五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四、York和他的VC理论(论文参考文献)

  • [1]多智能体系统事件触发编队控制研究[D]. 柴小丰. 北京科技大学, 2021
  • [2]多模态学习方法综述[J]. 陈鹏,李擎,张德政,杨宇航,蔡铮,陆子怡. 工程科学学报, 2020(05)
  • [3]基于惩罚样条的支持向量回归[D]. 江坤. 安徽大学, 2018(09)
  • [4]基于深度置信网络的商业银行信用风险预测实证研究[D]. 卢慕超. 太原理工大学, 2017(09)
  • [5]全球价值链再造视角下中国制造业升级对策研究[D]. 李曼. 长沙理工大学, 2016(04)
  • [6]双轮铣槽机铣轮系统动力学特性研究[D]. 李晟. 武汉大学, 2014(06)
  • [7]基于导向性的农村中小学教师短期集中培训质效评价研究[D]. 王际川. 石家庄铁道大学, 2013(S2)
  • [8]对流扩散方程的特征有限元方法[D]. 王红梅. 山东大学, 2012(05)
  • [9]加权支持向量机若干算法的研究及其应用[D]. 廖明. 湖南大学, 2011(05)
  • [10]基于时变系统的支持向量机预测模型及其应用[D]. 黄巧英. 西南石油大学, 2011(05)

标签:;  ;  ;  ;  ;  

约克和他的风险投资理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