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租赁业GPS技术与信息化建设

北京租赁业GPS技术与信息化建设

一、GPS技术与北京出租行业信息化建设(论文文献综述)

管淑慧[1](2021)在《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职能定位与升级路径》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当前,许多国有企业都建立了包含内部审计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但是国有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在国家相关政策下,国有企业的内部审计面临着升级的挑战。文章分析了当前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职能定位与升级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国有企业应当改善内部审计形象、细化职能定位、注重内外部风险的管控、建立新型增值型内部审计体系,以切实提高国有企业的整体效益。

张强[2](2020)在《智慧体育场馆建设与应用研究》文中提出智慧体育场馆作为体育产业与信息产业相契合的新形态,伴随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创新突破,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智慧社会、智慧城市和智慧体育的深度融合,推动形成以人为本的公共体育服务发展理念与模式,成为体育产业发展的新动能、体育消费新的增长点和推动体育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也呼应着场馆服务业提供更多高品质、多元化、个性化服务的现实需求。基于上述分析,我们提出研究假设:在国家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大力发展体育产业和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的宏观背景下,我国体育场馆如何在政府财力有限和现有设施工艺薄弱的状态下,构建新时代智慧体育场馆的发展机制,提升其建设标准化、运营数字化、应用人本化水平,实现人与运动、场馆智慧互连。本研究不仅能加深社会各界对智慧体育场馆治理的理解,对于加快全民健身智慧化发展,推动智慧体育场馆建设,解决长期困扰场馆运营的根本性痛点,满足消费受众的体验新需求和辅助智慧城市建设等都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研究意义。本文借鉴利益相关者理论、整体性治理理论、体验经济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专家访谈、实地调查等方法,梳理了发达国家智慧体育场馆的特点并与我国进行了比较分析,阐释了智慧体育场馆的内涵,提出了智慧体育场馆的三层系统模型,探讨了不同类型智慧体育场馆的建设内容,提出了五种实现智慧体育场馆运营的模式,设计了四类场景营销的类型,通过构建智慧体育场馆的指标体系,对我国东部和中部地区6个省份部分体育场馆进行了评价分析研究,最后提出促进智慧体育场馆发展的建议。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智慧体育场馆是一个以人为本的协同体。从体育场馆发展历程来看,智慧体育场馆是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和智能设施的应用形成的先进发展理念,是体育场馆信息化发展的高级阶段。较之互联网+场馆、智能体育场馆,智慧体育场馆运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和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体现了其鲜明的特征。智慧体育场馆利用新技术实现人与场馆的感知互联,通过具有认知、判断、应对的智能方式深度整合资源和促进公众运动参与,在体育场馆各个环节实现高效便捷的创新应用,优化体育场馆资源配置。智慧体育场馆本身是一个完整的服务系统,其服务体验通过智能化的方式在场馆情境中产生良好的耦合效应,推动场馆全面升级服务形态。从协同管理来看,智慧体育场馆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智慧体育场馆是以新技术为基础,以追求服务、资源、技术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和全面协调,以信息化、智能化等为典型特征,通过整合体育场馆及相关资源推进服务应用创新,从而实现场馆服务功能的升级优化。(2)研究构建了智慧体育场馆系统框架,在理论研究层面拓展和完善了智慧体育场馆的价值探索。本文分析了利益相关者理论、整体性治理理论、体验经济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理论与智慧体育场馆的关联,辨析了智慧体育场馆相关概念的区别与联系,界定了智慧体育场馆的定义,阐释了智慧体育场馆的特征、功能与价值、发展目标和关键要素。创新性地提出了智慧体育场馆系统架构,具体由技术层、资源层和应用层共同构成,其中技术层位于系统的底层,包括作为场地基础设施的技术支撑、智能硬件和数据库等;资源层处于系统的中间层,包括智慧运营、资源集成和智慧社会等;应用层处于系统的最顶层,包括新型营销系统、智慧服务和统一应有等。(3)坚持分类指导,统筹设计不同类型智慧体育场馆的发展路径。研究认为根据场馆的规模、区位条件和运营特点有所不同,大型智慧体育场馆应建设为城市“地标性”休闲娱乐中心;中小型智慧体育场馆应建设为“区域性”全民健身热力区;全民健身型智慧体育场馆应建设为“节点式”运动健康服务点。从错位发展、技术创新、应用导向、加强合作以及治理转变等角度提出建设策略。以更好地指导我国智慧体育场馆建设,促进智慧体育场馆可持续健康发展。(4)智慧体育场馆运营模式多样,其本质是为了提高场馆公共服务能力、引入市场机制,促进体育产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型。研究认为智慧体育场馆在提高运营能力,优化人力资本、降低能耗成本、实现快速复制等方面优势明显。智慧体育场馆运营包括政府投资运营、企业投资运营、政府特许企业运营、政府主导成立专门机构和场馆协会纽带模式五种模式。智慧体育场馆运营并非一劳永逸,要注意正确认识体育场馆的信息化、加强场馆内部及周边业态联系、分析挖掘场馆数据价值、重视场馆网络运行安全和加强复合型人才引进及培养等问题。提出政府加强财政投入、转变观念推动场馆智慧运营、尽快酝酿场馆智慧运营方案、合理选择智慧场馆运营模式、妥善抉择供应链合作伙伴等发展策略。(5)根据不同的体育消费需求打造智慧体育场馆场景营销。为尽快摆脱体育场馆收入渠道单一,依赖政府拨款的局面,场馆运营机构需要主动求变,充分利用新技术和跨界思维进行场景营销互换和体育消费链接。研究根据体育场馆与体育产业寻求深度变革的发展目标、用户多样化的消费需求,提炼出注重情绪释放的娱乐型场景、强调寓教于乐的教育型场景、倡导空间差异化的审美型场景和满足精神调剂的移情型场景四类智慧营销的体验场景,以推动体育场馆智慧服务体系和整体功能提档升级。(6)构建智慧体育场馆指标体系,分析评价智慧体育场馆的发展诉求。本文通过初步构建指标结构,经过两轮专家意见咨询,形成了 4个一级指标13个二级指标47个三级指标组成的智慧体育场馆指标体系,设计了“智慧体育场馆建设与应用研究调查”问卷,以江苏、上海、浙江、广东、湖北、江西6个省份60座体育场馆作为调查对象,从供给侧了解体育场馆的建设期望和诉求,通过IPA分析明确智慧体育场馆应优先改进的项目,提出推广智慧体育场馆的策略。通过以上研究,提出以下建议:(1)加强顶层设计,明确政府职责,制定切实可行的国家顶层设计与战略发展规划。(2)强化政策引领,形成政策体系,研制出台《关于促进智慧体育场馆发展的指导意见》,加强制定专项激励政策,制定奖励、补贴和扶持政策。(3)加大资金投入,促进市场合作,建议将智慧体育场馆改造分期、分段进行分解,适当让渡部分经营权益吸引企业参与场馆智慧化改造与运营。(4)研制相关标准,针对不同类型智慧体育场馆科学编制建设指南以及数据接口标准等规范。(5)因地制宜建设,促进长效运营,划分智慧体育场馆功能版块,有规划、有重点、有策略的确保建设体系、步骤的完整性。(6)盘活人力资源,“引智借脑”从创意、营销等行业选聘人才,“自我造血”对场馆从业人员进行再教育与轮训。

毕波[3](2018)在《北京城市基础教育空间公平评价与规划路径研究》文中指出在基础教育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背景下,以北京为例,我国特大城市常见学校冷热不均、跨区就学、教育分异等问题,对传统的设施规划思维形成挑战。本文融贯有关教育资源空间配置理论(“为什么不公平”)、空间公平评价方法(“如何定义和识别不公平”)和教育空间规划实践(“如何应对不公平”)的研究,指出从空间规划角度看待基础教育资源空间配置效率与公平矛盾的本质,以及规划干预就学问题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依托北京三个尺度的就学格局研究和美国、日本的就学政策经验反思,本文搭建了基础教育空间规划从原理到实践的逻辑路径。基础教育空间规划对象不仅限于设施本身,涉及单元空间的教育资源再分配和连续空间的教育系统再组织。基于教育供给相关理论,规划在较大行政单元层面协调中央与地方、政府与市场的资源配置角色,在较小功能单元协调多供给主体的利益关系。基于教育需求相关理论,规划在连续空间层面调解就学规模效益、就近入学、学校和社区多元性目标之间的必然矛盾。以不同层面的空间公平评价为技术支撑,规划应当搭建与政策配套的工作路径,构建均衡、就近、包容的就学组团。对于单元空间和连续空间的基础教育公平评价,本文跨多个学科整理了相关评价方法集,分类总结了其应用特征。在此基础上,研究定义并识别了北京市域、西城区、通州新城不同区位和群体获得的基础教育资源差异作为评价实证。市域尺度,通过社会空间因子分析和街道中小学服务指标相关性分析,提炼全市中小学服务分布的“中心—边缘”分异。内城尺度,通过定量和定性结合的方法,揭示生源分配机制和三种学区社会空间特征,即内城教育空间的“户籍—文化”分异。近郊尺度,通过问卷调查和GIS建模,揭示实际就学格局公平性,并应用不同可达性模型模拟机会分布,指出近郊教育空间的“收入—区位”分异。三个研究归纳出转型时期首都地区基础教育空间公平的描述维度,指出就学政策规划的重要性。对于基础教育空间规划路径,本文梳理了学校规划实践的公平范式演变,以及不同公平范式国家美国、日本学区制和就学政策经验。结合我国国情,提出在现有城市规划体系中,嵌入不同层面教育空间公平评价方法,指向教育区划调整和就学政策设计的规划工作路径,以及组建数据平台、规划师角色转换的保障策略。最后结合北京市的特征总结,提出以学区为核心的教育区划体系及就学公平政策建议。

范子明[4](2017)在《基于大连出租车GPS调度系统的应用研究》文中提出近年来,全国范围内许多城市相继建立了出租汽车GPS调度系统,因出租车GPS调度系统在实践中的使用频率及开发程度均不高,导致GPS调度系统并没有发挥其最大效用,大连市出租车当前正在使用的调度平台正是如此。调度系统具备车辆轨迹定位功能、超速提示、电话叫车、营运数据调取等多个功能,但随互联网对行业的不断冲击和创新,调度系统已不能适应管理部门、从业人员和乘客的多方需求,因此,结合需求对调度系统进一步改进是必要的。论文的主要目的就是对正在运行的大连出租车GPS调度系统的三个滞后功能进行深度挖掘,通过分析研究,让这些功能重新运用起来。一方面,需要结合网约车的面世,建立相应的综合管理平台;一方面将速度提示功能合理利用,协助驾驶员判断路况拥堵程度;另一方面将形式落后、使用率极低的电召系统重新整合,进行升级提高使用效率。网约车综合服务平台以“能接收”、“能交换”、“能管理”作为建设目标,具备管理、审批、教学、执法、统计等功能。本文从满足管理部门进行管理和社会服务两个条件进行设计,分别对各模块分析和应用支撑平台两方面进行研究。道路拥堵提示功能对现有的超速提示原理进行分析、研究判断拥堵的计算方法和计算方法的可靠性三个方面进行研究,使该功能能够帮助驾驶员在交通高峰期对道路状况有一个提前的预判。电召系统则从电召系统的结构分析、带有失信记录功能的调度算法及手机app小软件设计三个方面进行研究,通过三方面的研究设计出能够符合当前行业发展形势的官方打车软件。论文最后对网约车经营服务管理系统、拥堵提示功能、电话召车软件三个方面分别进行测试,最终三个功能均可以按照预定目标运行,从测试的结果看达到论文初期设计的研究目标,各功能基本可以满足用户的实际需要,电召系统通过增加电召网约车和巡游车的拼车功能让之前单一的电召系统使用率进一步提升。除此之外,需要注意的是,毕竟出租车作为机动车的一小部分,这种拥堵提示功能的准确性需要得到进一步验证,而电召系统还需要在实践过程中进一步完善和改进。

邵泽宽[5](2017)在《西安市出租车管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出租汽车是当代交通体系重要组成单元,随着当代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富足,普通老百姓也对出行产生了更高的要求,出租汽车凭借其舒适、便捷、快速等特点,逐渐成为大众出行的选择工具。在这样的背景下,西安市老百姓时常抱怨在特殊天气打车难,出租车师傅“拒载”现象严重等问题。西安市政府管理部门做出了很多努力,加大执法力度,改革现有的出租车管理政策,但西安市政府管理部门对出租车的“市场准入管制不合理”;运价政府管制也存在一定的缺陷,缺乏弹性,不能适应出租车市场的变化;“数量管制供给不足”导致打车难,黑车市场泛滥。本文从公共管理的视角出发,首先对西安市出租车运行现状进行分析,结合公共管理的基本知识理论,分析其现状存在市场准入问题、运价政府管制问题以及数量管制问题。其次,通过对国内外出租汽车行业发展管理经验,借鉴已有的管理审视、宏观环境分析以及西安市出租汽车行业发展定位等方面的分析。最后根据借鉴的经验和自身已有的政策管理规范,提出创新政策如下:(1)出租车行业的“市场准入”民主化、自由化以及公平化,出租车牌照可相对自由的进入市场,买卖价格也由市场需求而自行调节。(2)制定多样化“运价”体系,备份多种方案由政府管理部门、出租车公司、出租车驾驶员以及乘客协商采用具体方案。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出租车市场的竞争力。通过市场调研,从出租车公司、出租车驾驶员以及出租车乘客的切身利益出发,权衡利弊,制定出最佳出租车运价方案。(3)“出租车数量”进行区域化管理,出租车的数量可不直接受政府控制,由若干个小区域分别管理控制。

盛明[6](2016)在《基于GPS的锦江出租车调度与管理系统的研究》文中认为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外出对于出租车的需求也大大提高。但是由于信息的不对称,存在出行的人打不到出租车、而行驶的出租车空载的情况,造成能源浪费和公共交通效率低下。锦江出租车公司作为上海市重要的出租车运营公司,在出租车运营和管理方面也出现了上述问题,因此,本文以锦江出租车公司为例,对锦江出租车调度管理系统进行研究,对基于GPS技术的锦江出租车调度管理系统进行业务功能分析与设计,以解决公司目前运营中出现的问题,提高公司的管理水平和效率。本文通过对锦江出租车公司运营现状分析,得出目前公司运营中主要存在公司运营成本高,市场供求失衡,空载率高,能源浪费较重以及出租车司机疲劳驾驶等问题,并且针对存在的问题,本文采用5Why分析法对导致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得出,由于公司没有专门的调度部门也没有相应的技术支持是根本原因。因此,本文提出建设以GPS技术为基础的锦江出租调度管理系统。然后对锦江出租调度管理系统进行需求分析,先论证采用GPS技术的必要性,然后分析系统开发的可行性,并且根据实际需要,运用UML技术对系统的功能需求进行分析,接着分析项目实施可对锦江出租车调度管理系统进行总体设计,首先明确系统设计目标与原则,然后对锦江出租调度管理系统架构进行设计,并且通过流程图的形式对锦江出租车调度管理系统的具体功能业务进行详细设计,明确业务操作的具体的要求。最后,对系统的实施效果从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进行了评价。锦江GPS出租调度管理的实施,全面提高了锦江出租公司的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有效改善和提升了企业形象,形成良好社会效益。

池利兵[7](2016)在《城市客运出租车空气污染测算方法与减排策略研究》文中指出作为城市客运交通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出租车为乘客提供了一种全天候、便捷、舒适的直达服务。出租车运营过程中频繁地启动、加减速和长时间低速行驶,给城市带来了一系列外部效应,损害了城市的整体环境以及居民的身心健康。如何减少出租车的空气污染排放,改善环境空气质量,对治理城市交通污染和缓解交通拥挤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以城市出租车的污染排放测算方法及减排策略作为研究对象,从系统工程、交通工程学、环境科学、管理学的角度进行建模分析和深入探讨。基于深圳市2011年4月出租车连续204小时的GPS数据,综合采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对出租车GPS数据进行预处理和数据挖掘。采用统计分布中的均数中心、中位数中心、标准差椭圆和标准距离偏差等获得了深圳市客运出租车的行驶速度、日均行驶里程和空驶里程、出租车乘客的需求分布以及乘客上下客的时空分布规律等,为后文研究出租车空气污染排放和制定减排策略提供数据支撑。在获得客运出租车的基础运营数据后,基于已有的出租车空气污染排放模型,构建考虑空驶距离的出租车空气污染排放模型,并结合深圳市的相关数据量化了空驶状态在出租车空气污染排放总量中的比例。考虑出租车的运行速度、行驶里程和机动车比功率VSP(Vehicle Specific Power),构建城市出租车交通能耗和空气污染排放的测试方法和模型,这是本文研究的核心之一。将VSP分布作为联系出租车排放率和GPS数据源的变量,结合出租车的日均行驶里程等数据,量化深圳市出租车的空气污染排放总量。在客运出租车污染减排的技术层面,结合出租车停靠站的设置方式和出租车的GPS数据获得的乘客上客热点时空分布,探讨设置出租车停靠站在出租车污染减排方面的效果。通过对比使用打车软件前后出租车运营企业的统计数据,获得出租车运行的平均行驶里程、空驶里程变化情况,深入分析了使用打车软件的污染减排效果。针对寻客时间较长的出租车驾驶员,分析基于出租车经验行驶路径下的污染减排和搜索时间的效果。对比了三种方法在出租车污染减排方面的影响程度。在客运出租车污染减排的管理层面,分析和预测了深圳市未来出租车保有量的基础上,考虑了出租车空气污染的减排目标,讨论了无资金约束下出租车更新优化过程,构建了有资金约束下的出租车更新优化模型,综合考虑了出租车的购置成本、补贴、尾气排放等因素,为出租车企业及政府管理部门提供出租车辆的管理优化方案。在客运出租车污染减排的政策层面,为解决城市交通拥挤及碳排放问题,在考虑碳排放税的前提下,构建拥挤收费双层规划模型,上层模型目标是整个路网系统的居民总出行成本最小;下层模型则以各个路段交通量最优为目标。利用基于步长加速法和惩罚函数法的直接搜索算法和Matlab软件对所建模型进行求解。算例分析表明合理地征收城市客运交通碳排放税和拥挤费用,可以有效减少城市出租车的碳排放量。本文通过研究城市客运出租车与环境空气质量改善问题,对于提高城市出租车运营效率、降低污染排放和改善空气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并可以为我国城市客运出租车管理、运营和节能减排提供参考和依据。

杨英俊[8](2013)在《城市出租汽车服务管理关键技术研究》文中指出国外大多城市和地区人口密度较小,出租汽车行业市场化程度较高。我国由于人口众多、城市处于高速发展等原因,出租汽车行业完全市场化将使得竞争无序,并且服务质量难以保证,因此,把出租汽车定位为公共交通的补充,我国绝大多数城市出租汽车行业的管理都采用政府管制为主的模式,但由于出租汽车以“扬召”为主的营运模式,政府管制也存在信息来源受限、决策困难、决策缺乏依据、利益难以平衡等弊端。针对以上问题,论文在对现阶段的出租汽车行业的管理模式、存在问题以及国内外的相关研究深入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城市出租汽车营运和管理的特点,对以车载数据采集终端为核心的出租汽车营运信息采集模式和方法进行了研究。基于多个城市的采集数据,论文对出租汽车投放量、出租汽车定价和电召中心值守班次等出租汽车决策和管理中的关键问题进行了研究。最后对出租汽车服务管理系统进行了设计。主要创新点包括:(1)提出一种基于出租汽车实时营运数据的精细预测和中长期预测结合的出租汽车运力投放模型。在对现阶段出租汽车投放存在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采用精细预测与中长期预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预测。精细预测采用城市基础参数、历史数据和实时出租汽车营运数据作为预测数据,在出租汽车平均工作时间、城市居民平均收入等条件约束下建立预测模型。中长期预测采用国民生产总值、市区人口、居民消费水平、平均候车时间、公交线路总长等出租汽车影响因素的历年数据作为输入,以小波神经网络作为预测工具,对城市中长期出租汽车保有量进行预测。(2)提出一种基于特征价格模型理论的城市出租汽车定价方法。该方法采用经济学中的特征价格模型理论对出租汽车的定价问题进行研究,得出适合出租汽车定价特征的价格模型,该模型以车型、人均可支配收入、公交系统发展水平、出租汽车空驶率、城市出租汽车投放量、市区常住人口数、交通拥挤程度、旅游业发展水平等为特征,采用多元线性回归的方法进行定价的计算。(3)提出一种基于遗传算法的出租汽车电召人员的值守班次确定方法。电召方式能够为乘客提供预约式服务,为乘客和司机都带来收益,电召中的值守人员成本是主要成本之一。论文以分时段的话务量为基础数据,采用遗传算法对值守人员的班次进行确定。该方法解决了手工排班计算复杂的弊端,能够以较快的方式获得最优的排班方案。论文所提出模型和开发的系统在全国30个城市的出租汽车服务管理试点工程中进行了应用,应用结果表明,论文工作能够为我国出租汽车的实际管理工作和决策支持提供方法,具有较高的理论和应用价值。

张百涛[9](2012)在《J市出租汽车网络信息化管理》文中研究指明社会发展随着现代化脚步的加快,出租汽车运输这一行业在整个交通运输系统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人查阅了很多关于出租汽车行业管理以及智能交通技术等相关理论和技术文献,通过对目前J市出租汽车管理的现状以及出租汽车行业在城市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进行分析,提出了一系列关于J市出租汽车网络信息化管理的技术方案和针对性的对策建议。首先,针对J市出租汽车行业管理中目前存在的问题,研究分析了J市出租汽车对网络信息化管理的需求,主要包括了保障公共交通秩序,保障出租车营运公司效益,保障出租汽车司机的切身利益以及保障广大乘客的服务质量这四个方面的需求。其次,本人通过对当今社会上用于出租汽车信息化管理的相关技术的分析和了解,结合自己所学的网络信息技术,为J市出租汽车网络信息化的管理制定了几套技术管理方案。最后,在制定的出租汽车网络信息化管理方案的基础上,结合J市出租汽车对网络信息化管理的需求,提出了几点具有针对性的网络信息化建设的对策、建议。重点强调了出租车调度系统在网络信息化管理中的重要性。

王彦庆,姚晓文[10](2010)在《基于GIS/GPS技术的城市货运信息服务系统设计》文中认为根据目前政府、物流企业及货主对物流服务的信息需求,结合城市货运的业务操作流程,应用信息技术、GIS技术,设计了基于GIS/GPS技术的城市货运信息服务系统。通过该系统实现了物流信息的空间统计分析和对货运车辆的定位监控与警情处理,从而改善了原有的货运信息服务系统。

二、GPS技术与北京出租行业信息化建设(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GPS技术与北京出租行业信息化建设(论文提纲范文)

(1)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职能定位与升级路径(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职能定位与升级面临的挑战和难题
    1.1 职能定位模糊,业务层级较低
    1.2 内部审计的权威性不够,没有形成一致的认同度
    1.3 内部审计的职能定位和升级将面临文化与认知的挑战
2 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职能定位与升级路径分析
    2.1 细化审计职能定位,构建增值型审计业务体系
    2.2 塑造内部审计形象,使增值型审计身份得到认同
    2.3 扩大风险控制范围,提高增值型审计的风险管控能力
3 结束语

(2)智慧体育场馆建设与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研究背景与选题依据
    1.2 研究意义与研究目的
    1.3 国内外文献综述
        1.3.1 国内智慧体育场馆研究现状
        1.3.2 国外智慧体育场馆研究现状
        1.3.3 国内外研究述评
    1.4 研究的框架结构与创新之处
        1.4.1 研究的框架结构
        1.4.2 创新之处
    1.5 研究对象、方法与技术路线
        1.5.1 研究对象
        1.5.2 研究方法
        1.5.3 技术路线
2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体育场馆相关概念
        2.1.2 体育场馆信息化
        2.1.3 互联网+场馆
        2.1.4 智能体育场馆
        2.1.5 智慧体育场馆
        2.1.6 场景营销
    2.2 理论基础
        2.2.1 利益相关者理论
        2.2.2 整体性治理理论
        2.2.3 体验经济理论
        2.2.4 可持续发展理论
3 中外智慧体育场馆发展比较分析研究
    3.1 我国智慧体育场馆发展的现状
        3.1.1 我国智慧体育场馆发展的总体情况
        3.1.2 我国智慧体育场馆发展的现实困境
        3.1.3 我国智慧体育场馆发展的制约因素
    3.2 我国智慧体育场馆的发展趋势探析
    3.3 国外智慧体育场馆的发展经验借鉴
        3.3.1 美国智慧体育场馆发展经验分析
        3.3.2 英国智慧体育场馆发展经验分析
        3.3.3 荷兰智慧体育场馆发展经验分析
        3.3.4 日本智慧体育场馆发展经验分析
    3.4 中外智慧体育场馆发展的比较分析
        3.4.1 智慧体育场馆的主导方式比较
        3.4.2 智慧体育场馆的发展对象比较
        3.4.3 智慧体育场馆的设施改造比较
        3.4.4 智慧体育场馆的发展目标比较
        3.4.5 智慧体育场馆的验收评估比较
    3.5 国外智慧体育场馆发展的启示
4 智慧体育场馆系统构建研究
    4.1 智慧体育场馆的内涵
        4.1.1 智慧体育场馆的特征
        4.1.2 智慧体育场馆的功能与价值
    4.2 智慧体育场馆的发展目标
    4.3 智慧体育场馆的关键要素
        4.3.1 服务主体要素
        4.3.2 服务本体要素
        4.3.3 服务客体要素
        4.3.4 信息空间要素
        4.3.5 技术应用要素
    4.4 智慧体育场馆系统的基本架构
        4.4.1 智慧体育场馆系统的理论机理
        4.4.2 智慧体育场馆系统的基本架构
    4.5 智慧体育场馆的动力机制
        4.5.1 内部动力
        4.5.2 外部动力
        4.5.3 动力机制
5 智慧体育场馆建设分析研究
    5.1 大型智慧体育场馆建设分析
        5.1.1 建设目标
        5.1.2 建设思路
        5.1.3 关注重点
        5.1.4 建设内容
    5.2 中小型智慧体育场馆建设分析
        5.2.1 建设目标
        5.2.2 建设思路
        5.2.3 关注重点
        5.2.4 建设内容
    5.3 全民健身型智慧体育场馆建设分析
        5.3.1 建设目标
        5.3.2 建设思路
        5.3.3 关注重点
        5.3.4 建设内容
    5.4 推进智慧体育场馆建设的策略
6 智慧体育场馆运营分析研究
    6.1 智慧体育场馆运营的本质
    6.2 智慧体育场馆运营的优势
    6.3 智慧体育场馆的运营实现路径
        6.3.1 政府投资运营模式
        6.3.2 企业投资运营模式
        6.3.3 政府特许企业运营模式
        6.3.4 政府主导成立专门机构模式
        6.3.5 场馆协会纽带模式
    6.4 智慧体育场馆运营应注意的问题
        6.4.1 正确认识体育场馆信息化
        6.4.2 场馆智慧运营需在规划阶段考虑
        6.4.3 注意加强场馆内部及周边业态联系
        6.4.4 充分挖掘和分析场馆数据价值
        6.4.5 重视场馆网络运行安全保障
        6.4.6 加强技术与管理型人才引进及培养
    6.5 智慧体育场馆运营的典型案例分析——以浙江黄龙体育中心为例
        6.5.1 黄龙体育中心的基本情况
        6.5.2 黄龙体育中心智慧化改革的背景
        6.5.3 黄龙体育中心智慧运营的特点
        6.5.4 黄龙体育中心智慧运营的启示
    6.6 推进智慧体育场馆运营的策略
7 智慧体育场馆场景营销分析研究
    7.1 体育场馆服务营销现状
        7.1.1 场馆营销意识亟待加强
        7.1.2 用户营销需求把握不准
        7.1.3 场馆营销模式较为单一
        7.1.4 服务营销品牌特色不强
        7.1.5 市场营销保障机制不足
    7.2 信息技术对场馆营销的影响
        7.2.1 智能终端改变体育消费习惯
        7.2.2 移动网络改善场馆交易方式
        7.2.3 在线推送延伸刺激多元消费
    7.3 智慧体育场馆场景营销的作用
        7.3.1 场景营销连接用户消费轨迹
        7.3.2 信息技术助力识别潜在市场
        7.3.3 用户获得沉浸式体验效果
        7.3.4 实现多维度场景消费创新
    7.4 智慧体育场馆的场景营销路径
        7.4.1 注重场景营销体验的本质
        7.4.2 跨界思维的创新模式选择
        7.4.3 场馆场景营销的主要类型
    7.5 智慧体育场馆的场景营销策略
8 智慧体育场馆指标体系构建与评价分析研究
    8.1 智慧体育场馆指标体系构建
        8.1.1 智慧体育场馆指标体系构建的内涵
        8.1.2 智慧体育场馆指标体系的构建思路
        8.1.3 智慧体育场馆指标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
        8.1.4 智慧体育场馆指标体系的结构框架
        8.1.5 智慧体育场馆指标体系的构建过程
        8.1.6 智慧体育场馆指标体系的确立
    8.2 智慧体育场馆评价分析研究
        8.2.1 “重要性”评价结果
        8.2.2 “表现性”评价结果
        8.2.3 IPA分析评价结果与讨论
        8.2.4 总结
    8.3 推广智慧体育场馆的策略
9 研究结论、建议及展望
    9.1 结论
    9.2 建议
    9.3 研究的局限及展望
        9.3.1 研究的局限
        9.3.2 研究的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智慧体育场馆初选指标体系专家咨询表
    附录2 智慧体育场馆指标体系
    附录3 智慧体育场馆建设及应用研究调查问卷
    附录4 问卷效度专家评价表
    附录5 智慧体育场馆建设及应用研究—专家访谈提纲
    附录6 智慧体育场馆建设及应用研究场馆—运营机构访谈提纲
    附录7 访谈人员名录
    附录8 专家成员构成表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3)北京城市基础教育空间公平评价与规划路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研究背景
    1.1 新时代背景下城市基础教育空间规划探索
        1.1.1 基础教育的不平衡不充分发展
        1.1.2 城市规划向公共政策的转型趋势
        1.1.3 北京市基础教育空间规划探索
    1.2 北京基础教育资源配置不均的空间现象
        1.2.1 基础教育资源空间配置不均衡
        1.2.2 基础教育资源空间配置不均等
    1.3 我国城市基础教育资源配置不均的背景
        1.3.1 经济社会结构转型
        1.3.2 基础教育体制改革
        1.3.3 城市教育通道变迁
        1.3.4 城镇化快速发展
    1.4 规划与教育部门已有措施面临的困境
        1.4.1 基础教育设施规划传统路径
        1.4.2 基础教育资源空间均衡措施
    1.5 小结
第2章 研究界定
    2.1 研究问题
        2.1.1 认识论问题
        2.1.2 公平评价问题
        2.1.3 规划路径问题
    2.2 研究目标与研究意义
        2.2.1 研究目标
        2.2.2 研究意义
    2.3 案例对象
        2.3.1 北京市域、内城和近郊案例研究
        2.3.2 不同公平范式的就学空间体系评介
    2.4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2.4.1 研究方法
        2.4.2 数据来源
    2.5 研究框架与论文安排
        2.5.1 研究框架
        2.5.2 论文安排
第3章 基础教育资源空间配置理论研究
    3.1 基础教育服务供给相关理论
        3.1.1 空间俱乐部(Club Goods)
        3.1.2 蒂伯特模型(Tiebout Model)
        3.1.3 集体消费(Collective Consumption)
        3.1.4 教育市场模型(Market-oriented Model)
        3.1.5 小结
    3.2 基础教育服务需求相关理论
        3.2.1 社会再生产(Social Reproduction)
        3.2.2 同群效应(Peer Effects)
        3.2.3 邻里效应(Neighborhood Effects)
        3.2.4 机会地理(Geography of Opportunity)
        3.2.5 小结
    3.3 基础教育空间公平相关理论
        3.3.1 空间公平(Spatial Equity)
        3.3.2 教育公平(Educational Equity)
        3.3.3 小结
第4章 基础教育空间公平评价方法研究
    4.1 单元空间的基础教育公平评价
        4.1.1 单元指标体系评价方法
        4.1.2 相关性与模型评价方法
        4.1.3 小结
    4.2 连续空间的学校可达性公平评价
        4.2.1 学校可达性评价基本方法
        4.2.2 学校可达性公平研究进展
        4.2.3 小结
    4.3 离散设施的学校选址与布局优化
        4.3.1 学校选址布局优化基本模型
        4.3.2 学校选址布局模型研究进展
        4.3.3 小结
第5章 基础教育空间规划实践研究
    5.1 学校规划实践及其公平范式演进
        5.1.1 学校规划1.0:乌托邦时代
        5.1.2 学校规划2.0:工业时代
        5.1.3 学校规划3.0:后工业时代
        5.1.4 3.0 后时代:组织社会生态
        5.1.5 小结
    5.2 美国、日本的就学空间体系评介
        5.2.1 美国的学区制格局
        5.2.2 美国的就学反隔离政策
        5.2.3 日本的教育行政体系
        5.2.4 日本的就学平等化政策
        5.2.5 小结
第6章 北京基础教育空间公平评价研究
    6.1 北京市域中小学服务分布与社会空间关系
        6.1.1 北京城市社会空间格局演变历程
        6.1.2 北京城市基础教育服务分布特征
        6.1.3 社会空间与资源分布的匹配关系
        6.1.4 小结
    6.2 内城学校、学区分异及其社会空间关系
        6.2.1 西城区学区划分与学校分异
        6.2.2 典型学区的居住分异与置换
        6.2.3 学校分异与居住分异的关系
        6.2.4 小结
    6.3 近郊就学格局分析与可达性公平评价
        6.3.1 梨园地区实际就学格局分析
        6.3.2 新城小学空间可达性公平评价
        6.3.3 基于择校模型的空间公平评价
        6.3.4 小结
第7章 研究总结与结论
    7.1 空间规划对教育公平的认识
    7.2 基础教育空间公平评价方法集
    7.3 北京基础教育空间公平研究启示
        7.3.1 市域:“中心—边缘”分异
        7.3.2 内城:“户籍—文化”分异
        7.3.3 近郊:“收入—区位”分异
    7.4 北京基础教育空间规划路径搭建
        7.4.1 基础教育空间规划路径思路
        7.4.2 基础教育空间区划体系探索
        7.4.3 基础教育空间公平政策建议
    7.5 研究的创新点、不足与展望
        7.5.1 研究的创新点
        7.5.2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A 西城区教委、中介、家长和学校访谈提纲
附录 B 通州区梨园街道中小学生家庭调查问卷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4)基于大连出租车GPS调度系统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GPS应用交通出行领域的发展历程
        1.3.1 GPS初始发展
        1.3.2 国外GPS发展历程
        1.3.3 国内GPS发展历程
    1.4 目前国内研究现状
    1.5 论文研究方向
    1.6 本章小结
第2章 大连出租车GSP调度系统介绍
    2.1 出租车GPS调度系统概况
    2.2 电子地图
        2.2.1 电子地图
        2.2.2 地图的选取
        2.2.3 地图的匹配
    2.3 主要应用功能
        2.3.1 车辆管理功能
        2.3.2 车辆实时状态功能
    2.4 应用模块需求分析
        2.4.1 网约车管理功能需求分析
        2.4.2 车辆时速判断道路拥堵需求分析
        2.4.3 电召服务功能需求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GPS调度系统增设网约车综合经营服务管理平台的研究
    3.1 本章概述
    3.2 网约车综合服务管理平台功能概述
        3.2.1 建设目标
        3.2.2 建设内容
        3.2.3 管理需求
    3.3 网约车综合服务管理平台建设
        3.3.1 网约车审批模块
        3.3.2 网约车监管模块
        3.3.3 网约车数据统计分析功能
        3.3.4 网约车执法系统
    3.4 应用支撑平台建设方案
        3.4.1 动静态数据交换平台
        3.4.2 支撑软件及中间件配置
        3.4.3 数据资源建设方案
        3.4.4 数据库建设方案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GPS调度系统增设道路拥堵提示功能的研究
    4.1 概述
        4.1.1 研究的目的
        4.1.2 出租车作为研究城市道路拥堵问题的对象的优缺点
        4.1.3 出租车运行特性
        4.1.4 研究原理
    4.2 道路交通拥堵状况识别技术概述及计算方法介绍
        4.2.1 道路交通拥堵状况技术介绍
        4.2.2 道路交通状况的量化标准
        4.2.3 基于GPS移动车辆常规交通计算方法
    4.3 出租车判断交通拥堵的计算方法
        4.3.1 交通拥堵计算原理
        4.3.2 基于行程时间预测值的计算
        4.3.3 车辆瞬时速度自动判断交通拥堵状况的计算
    4.4 计算出租车交通拥堵判别的可靠性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GPS调度系统改进电召功能的研究
    5.1 电召出租车概述
        5.1.1 电召出租车发展起源
        5.1.2 国内外电召出租车发展的必要性
        5.1.3 大连市电召出租车发展现状
    5.2 电召调度系统研究
        5.2.1 系统方案设计
        5.2.2 电召系统结构概述
        5.2.3 调度算法概述
        5.2.4 叫车端选址概述
        5.2.5 车载端的硬件设备
    5.3 基于电召系统的手机APP小软件设计与实现
        5.3.1 设计的背景
        5.3.2 总体设计方案
        5.3.3 软件的编码与实现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各项功能系统测试
    6.1 系统总体实现
        6.1.1 测试目的
        6.1.2 测试的几种方法
        6.1.3 测试环境
    6.2 网约车经营服务管理系统测试用例
    6.3 系统中拥堵提示功能用例
    6.4 电召软件测试用例
    6.5 测试结果
    6.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5)西安市出租车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综述
        1.2.2 国内研究综述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的理论基础
        1.4.1 政府管理失灵理论
        1.4.2 市场失灵理论
        1.4.3 公共治理理论
第二章 西安市出租车运行现状分析
    2.1 西安市出租汽车发展历程及管理政策
        2.1.1 初期开始阶段
        2.1.2 中期发展阶段
        2.1.3 近期完善阶段
    2.2 西安市出租车管理政策导致的主要问题
        2.2.1 市场准入管制不合理
        2.2.2 运价政府管制存在缺陷
        2.2.2.1 统一定价不切合实际
        2.2.2.2 运价管制缺乏弹性,不能适应市场变化
        2.2.2.3 出租车司机激励不足
        2.2.3 数量管制供给不足
        2.2.3.1 数量控制导致打车难
        2.2.3.2 数量控制引发黑车泛滥
    2.3 西安市现行出租车管理思路
        2.3.1 现行管理政策的管理思路
        2.3.1.1 加强出租车管理信息化建设
        2.3.1.2 大力发展西安市综合服务区
        2.3.2 对西安市出租汽车管理政策的发展指导
    2.4 总结
第三章 国内外出租车管理政策经验借鉴
    3.1 国外出租车管理政策实践与启示
        3.1.1 美国
        3.1.2 英国
        3.1.3 新加坡
        3.1.4 管理经验启示
    3.2 国内出租车管理政策实践与启示
        3.2.1 香港
        3.2.2 上海
        3.2.3 北京
        3.2.4 管理经验启示
第四章 西安市出租车管理政策创新建议
    4.1 转变政策管制的内容和方式
        4.1.1 灵活管理出租车的“市场准入”
        4.1.2 改革“运价管制”的方式
        4.1.3 灵活控制出租车数量
    4.2 落实和优化客运服务管制政策
        4.2.1 合理控制运力规模
        4.2.2 优化运力结构
        4.2.3 完善信誉考核机制
    4.3 尝试颁布创新性管理政策
        4.3.1 尝试定制出租服务模式发展策略
        4.3.2 定制动态出租汽车票价策略
    4.4 营造良好的运行环境,促进行业可持续发展
        4.4.1 加强出租车与综合交通衔接的力度
        4.4.2 加强对出租汽车的事故防治
        4.4.3 鼓励电动出租汽车发展
        4.4.4 完善西安市出租车“电召”管理系统
        4.4.5 加强对和谐劳动关系的管理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调研内容清单
    附录二:西安市出租车管理政策研究依据
    附录三:西安市出租车管理政策调研大纲
致谢

(6)基于GPS的锦江出租车调度与管理系统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公司背景
    1.2 问题的提出
    1.3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4 论文的结构
第二章 基于GPS的出租车调度管理系统理论概述
    2.1 出租车GPS调度管理系统的概述
        2.1.1 出租车GPS调度管理系统的组成
        2.1.2 出租车调度系统的发展历程
        2.1.3 出租车调度系统在国内外应用与研究综述
        2.1.4 智能手机在出租车调度系统中的应用
    2.2 相关技术的简介
        2.2.1 GPS全球卫星定位及相关技术
        2.2.2 GIS地理信息系统及相关技术
        2.2.3 呼叫中心及相关技术
        2.2.4 无线通信及相关技术
    2.3 相关原理的介绍
        2.3.1 GPS定位基本原理
        2.3.2 GPS的测速原理
        2.3.3 车辆导航最优路径算法原理
第三章 锦江出租车公司GPS调度管理系统的需求分析
    3.1 锦江出租车公司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3.1.1 锦江出租车公司运营现状
        3.1.2 锦江出租车公司运营中存在的问题
        3.1.3 针对锦江出租车公司运营中所存在问题的原由进行分析
    3.2 应用GPS技术出租车调度管理系统的必要性
        3.2.1 增强社会效益
        3.2.2 提高服务质量
        3.2.3 提升工作效率
    3.3 锦江出租车公司GPS调度管理系统的可行性分析
        3.3.1 技术可行性分析
        3.3.2 经济可行性分析
        3.3.3 项目风险及其控制分析
    3.4 系统的功能性需求分析
第四章 锦江出租车公司GPS调度管理系统的总体设计
    4.1 锦江出租车公司GPS调度管理系统的设计原则与目标
        4.1.1 系统的设计原则
        4.1.2 系统的定位
    4.2 锦江出租GPS调度管理系统的总体设计
        4.2.1 锦江出租车GPS调度管理系统的逻辑架构设计
        4.2.2 系统的网络结构设计
        4.2.3 锦江出租车技术设计
    4.3 锦江出租车公司GPS调度管理系统各子模块的功能设计
        4.3.1 安全防范(监控)功能模块的设计
        4.3.2 受理功能模块的设计
        4.3.3 调度功能模块的设计
        4.3.4 应答功能模块的设计
        4.3.5 投诉功能模块的设计
        4.3.6 服务功能模块的设计
        4.3.7 信息发布功能模块的设计
        4.3.8 呼叫中心管理功能模块的设计
第五章 锦江出租车公司GPS调度管理系统的实施
    5.1 锦江GPS出租车调度管理系统人员岗位的管理岗位设置
        5.1.1 运营经理排班管理
        5.1.2 组长业务列表调派
        5.1.3 高级调度员提供协调服务
        5.1.4 调度员任务执行
    5.2 锦江出租车公司GPS调度管理系统的管理功能实现
        5.2.1 日志管理
        5.2.2 业务管理
        5.2.3 业务统计
        5.2.4 报表管理
        5.2.5 驾驶员管理
        5.2.6 车辆调派管理
        5.2.6.1 车辆调派方式
        5.2.6.2 人工调度
        5.2.6.3 班车、包车调度
        5.2.6.4 站点(定点)调度
        5.2.6.5 预约调度
        5.2.6.6 GPS系统智能调度
    5.3 锦江公司GPS调度系统的车辆调派过程
        5.3.1 锦江公司出租车的定位监控
        5.3.2 锦江乘客订车
        5.3.3 锦江公司调度中心调车
    5.4 锦江公司方案实施效果分析
        5.4.1 锦江公司经济效益分析
        5.4.2 锦江公司社会效益分析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7)城市客运出租车空气污染测算方法与减排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理论意义
        1.1.3 实践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1.3 研究内容
        1.3.1 研究对象
        1.3.2 主要研究内容
        1.3.3 技术路线
第2章 基于GPS数据的城市客运出租车交通参数分析
    2.1 出租车GPS数据来源及分析
        2.1.1 出租车GPS数据格式
        2.1.2 出租车空驶和载客状态识别
    2.2 基于GPS数据测算交通参数
        2.2.1 出租车GPS数据推导行驶距离
        2.2.2 出租车GPS数据推导行驶时间
        2.2.3 出租车GPS数据推导加速度
        2.2.4 出租车GPS数据推导行程平均速度
    2.3 基于GPS数据的出租车乘客上下客时空分布分析
    2.4 深圳市出租车GPS数据分析结果
        2.4.1 深圳市出租车乘客需求分析
        2.4.2 深圳市出租车乘客上下客时空分布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GPS数据的城市客运出租车空气污染排放测算模型
    3.1 出租车空驶距离分析
    3.2 考虑空驶距离的出租车空气污染排放计算模型
    3.3 基于VSP的出租车空气污染排放计算模型
        3.3.1 出租车油耗和排放数据的获取
        3.3.2 计算指标选取
        3.3.3 出租车能耗和空气污染排放量化方法
    3.4 出租车污染排放模型对比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结合GPS技术的城市客运出租车减排策略研究
    4.1 出租车减排策略相关研究
    4.2 基于GPS技术的出租车停靠站设置减排研究
        4.2.1 出租车停靠站设置形式
        4.2.2 出租车上客热点分布
        4.2.3 出租车上客点时空分布
        4.2.4 出租车停靠站服务范围
        4.2.5 基于GPS技术的出租车停靠站设置减排效果
    4.3 基于打车软件的出租车减排研究
        4.3.1 打车软件
        4.3.2 打车软件减排效果
    4.4 基于GPS经验路径的出租车路径优化减排研究
        4.4.1 经验行驶路径(EDP)
        4.4.2 基于经验路径优化的减排效果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深圳市客运出租车更新优化的减排策略研究
    5.1 深圳市出租车发展需求预测
        5.1.1 一元回归模型预测
        5.1.2 灰色模型预测
        5.1.3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模型
    5.2 不考虑资金约束下出租车更新优化策略分析
    5.3 考虑资金约束出租车更新优化策略分析
        5.3.1 出租车更新优化模型构建
        5.3.2 深圳市出租车更新优化基础数据
        5.3.3 深圳市出租车优化更新案例
    5.4 深圳市出租车更新建议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碳排放税和拥挤收费下城市客运出租车减排策略研究
    6.1 城市客运交通碳排放成本分析
    6.2 考虑碳排放税的拥挤收费双层规划模型
        6.2.1 双层规划模型
        6.2.2 算法设计
    6.3 深圳市算例分析
    6.4 讨论与建议
    6.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8)城市出租汽车服务管理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背景
    1.2 我国出租汽车管理模式及目前存在的问题分析
        1.2.1 我国出租汽车管理模式
        1.2.2 出租汽车行业存在问题分析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和应用综述
        1.3.1 出租汽车管理信息系统应用现状
        1.3.2 出租汽车管理信息系统研究
        1.3.3 出租汽车行业管理机制相关研究
    1.4 问题解决思路
        1.4.1 基础数据和营运数据的采集
        1.4.2 基于营运数据的决策支持研究
        1.4.3 电召服务及其他相关研究
    1.5 研究技术路线
    1.6 论文主要内容
第二章 出租汽车营运数据采集、存储与分析
    2.1 出租汽车营运数据采集需求
    2.2 出租汽车营运数据采集设备组成设计
    2.3 出租汽车基础数据信息资源整合方案设计
        2.3.1 基础数据的数据来源及采集方式
        2.3.2 中间数据库存储和访问技术设计
        2.3.3 信息交换平台设计
    2.4 出租汽车信息资源数据中心设计
        2.4.1 数据中心总体架构
        2.4.2 数据中心的功能
        2.4.3 基础数据库设计
        2.4.4 主题数据库设计
        2.4.5 营运数据库设计
    2.5 基于出租汽车营运数据的决策支持目标
        2.5.1 出租汽车投放量预测目标支持
        2.5.2 定价模型研究目标支持
        2.5.3 出租汽车管理系统中的决策支持模型
第三章 城市出租汽车投放量确定方法
    3.1 投放量研究方法分类
    3.2 基于营运数据的城市出租汽车运量投放精细预测方法
        3.2.1 基本参数及其计算方法
        3.2.2 出租汽车投放量模型
        3.2.3 出租汽车营运收入对投放量模型的约束
        3.2.4 实例分析
    3.3 基于小波神经网络的出租汽车保有量中长期预测
        3.3.1 小波神经网络在出租汽车规划中的应用分析
        3.3.2 出租汽车保有量的影响因素
        3.3.3 基于小波神经网络的出租汽车保有量预测模型
        3.3.4 出租汽车保有量预测实例
    3.4 小结
第四章 基于特征价格理论的出租汽车定价研究
    4.1 出租汽车定价分析
    4.2 特征价格模型
        4.2.1 特征价格模型理论的基本思想
        4.2.2 特征价格模型的函数形式
        4.2.3 国内研究应用现状
        4.2.4 我国出租汽车价格现状
    4.3 用于出租汽车定价的特征价格模型
        4.3.1 特征价格模型中相关变量的选取
        4.3.2 商品特征
        4.3.3 需求特征
        4.3.4 特征价格模型形式的选取
        4.3.5 特征价格模型的参数估计
    4.4 利用特征价格模型进行出租汽车定价实证
        4.4.1 利用出租汽车营运数据确定空驶率
        4.4.2 样本城市及相关变量值的确定
        4.4.3 里程价确定
        4.4.4 起步价、基价公里数和等候费的确定
        4.4.5 实例计算
    4.5 基于出租汽车营运数据的出租汽车利润分析
        4.5.1 基于营运数据进行出租汽车驾驶员收入的估算
        4.5.2 基于特征价格模型定价的出租汽车驾驶员收入分析
    4.6 小结
第五章 基于遗传算法的出租汽车电召值守班次研究
    5.1 出租汽车电召业务人员值守班次问题的分析
    5.2 基于遗传算法的人员值守班次问题研究
        5.2.1 遗传算法的基本理论
        5.2.2 人员值守班次问题的编码方法
        5.2.3 人员值守班次问题的初始种群
        5.2.4 人员值守班次问题的适应度函数
        5.2.5 人员值守班次问题的遗传算子
    5.3 基于遗传算法的值守班次计算实例
    5.4 基于遗传算法的值守班次确定方法效果分析
    5.5 小结
第六章 城市出租汽车服务管理信息系统设计及实现
    6.1 系统设计原则和要求
    6.2 系统设计目标和主要内容
    6.3 系统功能设计
        6.3.1 GPS 监控指挥
        6.3.2 智能调度管理
        6.3.3 综合运行分析和决策支持
        6.3.4 动态监管稽查
        6.3.5 企业在线业务管理
        6.3.6 服务质量监督考评
        6.3.7 信息发布管理
        6.3.8 决策支持功能
    6.4 系统边界
    6.5 总体架构
        6.5.1 系统物理框架
        6.5.2 系统逻辑框架模型
    6.6 系统重要功能实现
        6.6.1 企业及车辆营运状况实时监控
        6.6.2 城市重点区域监控
        6.6.3 车辆定位监控
        6.6.4 防劫报警提醒
        6.6.5 综合运行分析和决策支持
    6.7 小结
结论
    主要结论
    未来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9)J市出租汽车网络信息化管理(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内容
        1.2.1 J市城市出租汽车管理的现状剖析
        1.2.2 J市出租车实现网络信息化手段的要求
        1.2.3 J市的出租车网络信息化管理方案
        1.2.4 J市出租车网络信息化的应对方案
    1.3 论文组织结构
第2章 J市出租车管理现状分析
    2.1 国内外出租汽车行业管理现状
        2.1.1 国外出租汽车行业管理现状
        2.1.2 国内出租汽车行业管理现状
    2.2 J市出租车管理的现状分析
    2.3 出租车行业在城市发展建设中的作用
第3章 J市出租汽车网络信息化管理的需求
    3.1 保障公共交通秩序的需求
    3.2 保障出租车营运公司效益的需求
    3.3 保障出租车司机的切身利益的需求
    3.4 保障广大乘客服务水平的需求
第4章 J市出租汽车网络信息化管理方案
    4.1 统一GPS接口和数据格式
    4.2 整合电话叫车系统
    4.3 应用智能交通技术
    4.4 应用WIFI技术
        4.4.1 WIFI车辆监控调度系统结构
        4.4.2 主要功能
    4.5 综合信息服务中心
        4.5.1 工作原理
        4.5.2 主要功能
    4.6 车载智能终端系统
        4.6.1 工作原理
        4.6.2 主要功能
    4.7 200进制管理
        4.7.1 工作原理
        4.7.2 主要功能
    4.8 乘客电话语音服务系统
        4.8.1 系统设计原则
        4.8.2 语音系统设计方案
第5章 J市出租汽车网络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5.1 建立健全出租汽车调度体系
    5.2 加强出租汽车监控功能
    5.3 发展新型“打车”方式
    5.4 提高对服务质量的管理和控制效率
    5.5 健全乘客丢失物品找回机制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论文工作的总结
    6.2 未来工作的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10)基于GIS/GPS技术的城市货运信息服务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系统需求分析
2 系统业务逻辑分析
3 系统的总体逻辑框架与功能设计
    3.1 系统的总体逻辑框架
    3.2 功能框架结构
        (1) 物流网站子系统
        (2) 车辆定位与监控子系统
        (3) 城市货运信息采集系统
        (4) 城市货运调度系统
        (5) 服务投诉处理和服务品质分析系统
4 货运信息服务系统关键技术的实现
    4.1 GPS管理系统
    4.2 GIS简介与GIS中间件
5 小结

四、GPS技术与北京出租行业信息化建设(论文参考文献)

  • [1]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职能定位与升级路径[J]. 管淑慧. 当代会计, 2021(09)
  • [2]智慧体育场馆建设与应用研究[D]. 张强. 苏州大学, 2020(06)
  • [3]北京城市基础教育空间公平评价与规划路径研究[D]. 毕波. 清华大学, 2018(04)
  • [4]基于大连出租车GPS调度系统的应用研究[D]. 范子明. 大连海事大学, 2017(07)
  • [5]西安市出租车管理研究[D]. 邵泽宽. 长安大学, 2017(02)
  • [6]基于GPS的锦江出租车调度与管理系统的研究[D]. 盛明. 东华大学, 2016(03)
  • [7]城市客运出租车空气污染测算方法与减排策略研究[D]. 池利兵.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6(02)
  • [8]城市出租汽车服务管理关键技术研究[D]. 杨英俊. 长安大学, 2013(05)
  • [9]J市出租汽车网络信息化管理[D]. 张百涛. 大连海事大学, 2012(03)
  • [10]基于GIS/GPS技术的城市货运信息服务系统设计[J]. 王彦庆,姚晓文. 物流科技, 2010(11)

标签:;  ;  ;  ;  

北京租赁业GPS技术与信息化建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