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DB总线接口研究

SDB总线接口研究

一、SDB总线接口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李明[1](2018)在《支持IIC总线接口的自主标准的UHF RFID数字基带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物联网需求的快速发展,作为物联网前端技术的射频识别(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关注。RFID是一种借助射频信号通过空间电磁耦合的方式,实现阅读器和标签之间的信息传递和能量交换无线通信技术。其中超高频射频识别UHF RFID具有价格低廉、通信距离远、数据传输速度快等优点,是RFID技术研究的重点方向之一[1]。集成电路总线(IIC:Inter-Integrated Circuit)是一种多向控制总线,实现了多芯片连接同一总线的同时每个芯片可作为实时数据传输的控制源,这种方式简化了信号传输总线接口,减小了占用空间、降低了芯片管脚数量和互连成本[2]。因此,给UHF RFID标签芯片数字基带增加IIC接口,在保证RFID阅读器对该芯片进行非接触式访问的基础上,其他控制器也可以通过IIC接口对芯片中信息进行访问,有助于UHF RFID标签芯片应用的拓展。论文主要工作包括:首先,在深入分析国家自主知识产权的标准RFID协议《军用射频识别空中接口》800/900MHz参数及IIC总线协议的基础上,通过优化减少基带工作模块数量,提出了一种支持IIC接口的数字基带架构方案包括:功耗管理模块PMU,初始化模块INIT,解码解析模块DECODER,状态跳转模块SCU,输出控制模块OCU,存储器接口模块IE,IIC接口模块IICREP,信号选择模块SIGNALSEL,并详细给出了各个模块设计方法。其次,重点研究了标签芯片数字基带的低功耗设计方法与技术途径,通过综合应用功耗管理模块、门控时钟、校验输入多位等方法,完成了支持IIC接口的自主标准的UHF RFID数字基带的RTL级的低功耗设计。最后,基于FPGA开发板平台,完成了所设计的标签芯片数字基带的验证,以及在SMIC 180nm工艺下完成了逻辑综合、时序验证、物理实现与物理验证。验证结果表明,所完成的数字基带符合协议所规定的各项功能,基带面积90998.35μm2,功耗10.45μW。对比优化前的数字基带,在实现了总功耗降低18.4%的同时,芯片面积增加6.1%,满足设计要求。

吉江涛[2](2017)在《基于WiFi的震后被困人员快速侦查系统设计》文中研究表明在地震灾害发生后,会导致有一部分人员被困在废墟下,此时迫切需要一种快速、高效的侦查技术被应用到震后被困人员侦查与搜救中去。伴随着智能手机在市场上的大量使用的同时,基于WiFi的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得到了巨大发展,使得可以利用基于WiFi的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对目标进行定位成为了现实。目前,基于手机WiFi的震后被困人员快速侦查技术还鲜有人研究,利用手机WiFi来实现地震灾害被困人员的快速侦查方法是一种全新的被困人员侦查方法,将基于手机WiFi的定位技术装备应用到震后被困人员定位与搜救中具备良好前景。本课题致力于将WiFi定位技术应用到震后被困人员快速侦查系统中,主要设计了一套能够通过获取手机WiFi信号,并对侦查到的手机进行快速定位的系统,通过这套系统对震后废墟环境下的被困人员间接地进行定位,能够为震后搜救工作提供一种有效的辅助手段。依据对现有的WiFi定位系统进行分析得到:在地震废墟环境中,通过多个WiFi热点设备对手机WiFi信息进行获取,并将获取的信息传输给集成了数据处理功能的显控中心平台,该平台设备将处理完成后的结果以多种形式直观地展现出来或者传输给上级决策系统。针对分析结果,文章主要的研究成果包括快速侦查系统的总体方案设计,WiFi热点设备软硬件设计,显控中心平台设备软硬件设计、系统移植以及系统中无线数据传输测试。无线WiFi热点设备的设计。该设备主要集成了无线WiFi通信模块、GPS定位模块。无线WiFi模块可实现无线WiFi工作在STA和AP两种模式,AP/STA模式能够探测被困手机WiFi信息并能够和信息处理显控中心平台进行通信。由于每个WiFi热点本身是固定布设的,所以GPS模块能够获取WiFi热点设备本身的经纬度信息。显控中心平台设备的设计。该平台设备主要集成了高性能的ARM处理器、DDR3快速内存、eMMC高速闪存、GPS定位模块、无线WiFi通信模块、远距离无线数据传输模块、LCD液晶显示屏等。GPS模块可以获取显控中心平台的地理位置信息,用于计算与多个WiFi热点的平面相对位置;WiFi模块能够与无线热点中的WiFi模块进行数据交互,获取WiFi热点搜索到的手机WiFi信息和WiFi热点本身的地理位置信息;远距离无线数传模块可以实现数公里距离的数据传输,能够将显控中心平台处理后的数据实时传输给上级决策系统;LCD液晶显示屏可以在显控中心平台设备上直观的显示出处理后的被困人员定位结果。本文将设计的震后被困人员快速侦查系统进行了部分功能的实验测试。在无线WiFi热点设备测试中,当WiFi热点运行在AP模式下,通过向周围发射WiFi信号,根据连接到AP中的手机,可以获取已连接手机中的MAC地址信息、RSSI信息。在显控中心平台上的测试主要是当WiFi热点设备工作AP模式下,平台设备与热点建立连接并进行数据传输的测试。通过对实验测试结果分析,设计的被困人员快速侦查系统能够有效识别侦查范围内的手机WiFi信息,从而为实现被困人员快速定位提供了良好的数据支撑。为了能够更好的发挥整个系统的性能,还需要对系统作进一步的优化改进和扩展。设备功能方面有待改进的地方主要包括WiFi热点搜索范围的控制,使用更高精度的GPS模块,缩小整个系统的物理尺寸,为系统提供便携式移动电源等。设备软件部分有待优化的地方包括WiFi热点对被困手机WiFi信息和RSSI信息的获取速度等。

赵冀磊[3](2016)在《Cortex-A7双核MX7D-SDB上引导加载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物联网时代的到来,市场对各类智能设备的需求也日渐高涨。智能设备的核心技术是集成电路芯片和嵌入式操作系统。一个嵌入式系统从软件的角度看通常可以分为引导加载系统(Bootloader)、内核、文件系统和用户应用程序四个层次。Bootloader是嵌入式系统在加电后执行的第一段代码,在它完成CPU和相关硬件的初始化之后,再将操作系统映像装载到内存启动操作系统运行。对于嵌入式系统,Bootloader的实现不但依赖于CPU的体系结构,而且依赖于嵌入式系统板级设备的配置,因此需要针对硬件平台进行相应引导加载程序的设计。本项目选用的Bootloader是U-Boot,目前U-Boot的研究大都基于三四年前的架构和编译方法,应用的处理器多为ARM9、ARM11。近两年U-Boot整体架构和编译方法都有较大改进,而且目前市场使用的主流ARM处理器为Cortex-A/M/R系列,采用新一代的ARMv7架构。本文研究内容是基于U-Boot最新的架构和编译方法,为MX7D-SDB平台(基于Cortex-A7)设计一款性能稳定、功能强大的引导加载系统。本文首先对U-Boot新的架构和编译方法进行研究,在熟悉MX7D-SDB平台架构和系统配置基础之上,对引导加载系统进行了功能和性能上的需求分析。设计上整体分为芯片级设计和板级设计两大部分:芯片级设计包括设置中断异常向量、CPU内部寄存器设置、各单元时钟的设置、栈指针初始化、存储器电路和外围电路的初始化,检测系统内核映射,为加载操作系统(Linux)设计合适的硬件环境。为了方便平台的后期开发测试,还对Bootloader进行了一些板级功能设计与支持,比如:支持串口打印调试信息;对网卡驱动进行设计,使其支持tftp网络下载;对SD卡主机控制器进行设计,可以利用SD卡更新系统;还对USB设备控制器进行设计,支持USB烧录;支持UBIFS文件系统烧写等。最后通过一些列的功能测试和性能测试,确定引导加载系统可以成功初始化硬件平台,实现加载操作系统的功能,满足了平台需要,并且在屏蔽非法指令和不间断冷启动情况下保持良好的稳定性。为MX7D-SDB开发板设计出的这款性能稳定、功能强大的引导加载系统,对其他平台引导系统版本升级和设计提供了较高的参考价值。

卢明洋[4](2016)在《火箭弹空炸引信测试系统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表明在火箭弹空炸引信的研制和批量生产过程中,引信的配套测试系统扮演着提高生产效率和把控产品质量的重要角色。测试系统一方面模拟引信全弹道外部工作环境参数变化,自动检测相应的输出响应,减少检测时间;另一方面根据测得的参数进行产品优选,在保障产品可靠性的同时,提高产品质量。本文以火箭弹空炸引信为对象进行测试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依据空炸引信电路板功能测试、合装后测试以及灌封后测试等多个环节测试需求,提炼出具体的功能要求与指标要求,并依据引信作用原理,结合模块化设计思想设计了测试系统。测试系统主要由电源电路、信号调理电路、涡轮电机输出信号模拟电路、测速信号发生电路、电流检测电路和通讯接口电路等模块组成,软件部分包含外围设备控制、设定检测、测速信号模拟、AD采样、接口通信和测试流程控制等模块。针对引信在动态飞行等效模拟测试时面对的弹速模拟问题,介绍了一种通过控制引信与气流喷口距离获得不同模拟弹速的方式,并依据喷口流场特性给出了喷口外轴线流速公式,即模拟弹速的理论计算公式。结合具体状况,进行了圆形喷口定直径条件下的流场数值仿真实验,获得了轴线流速的具体数据,并将仿真结果与各个理论公式作了对比。为了降低公式的计算误差,根据前述理论推定了轴线流速修正公式形式,以仿真数据为样本,以MATLAB为工具,拟合出了模拟弹速的仿真计算公式,为动态飞行等效模拟测试提供了理论支撑。基于文中测试理论和方法,设计制作了测试原理样机。实际调试结果表明,测试系统运行可靠稳定,各项指标满足要求,电路板功能测试环节的系统测试时间相比人工测试大约降低了75%。

陈放平,何晓波,陈建军,祁三中,蒋治诚,郭斐,崔建洲[5](2015)在《Profinet IO在车身焊装生产线控制系统的研究与应用》文中提出由Prifibus国际组织提出的PROFINET现场总线是基于TCP/IP和IT标准的面向自动化领域的创新的开放式(IEC61158)、实时性工业以太网标准,通过PROFINET,分布式现场设备可直接连接到工业以太网,与PLC等设备通信。且可以达到与现场总线相同或更优的响应时间(典型响应时间在10ms数量级)。由PNO发布的Profisafe安全行规(V2.0)描述了安全外围设备和安全控制器之间的通讯,是对标准PROFINET IO的补充技术,用于减少安全控制器和安全设备间数据传输的失效率和错误率,以达到和超过相关标准要求的等级。Profinet IO集成PROFIsafe行规(V2.0)研究应用于车身焊装生产线控制系统,通过标准部件如导线,插接件/网络组件,ASICS(芯片),在同一根电缆上实现故障安全通信和标准(实时)通信,减少接口和布线,提高控制系统运行可靠性和故障安全完整性(安全等级达到SIL3(IEC61508))。

见其拓[6](2014)在《某导弹便携式通用测试系统研制》文中提出伴随着我国导弹研制的快速发展,现阶段主要装配的传统导弹测试设备,已逐渐难以满足现阶段对导弹测试设备通用化、轻小型化和高性价比的需求。本文在分析导弹测试设备现状与需求的基础上,研制具有一定通用性、可扩展性以及具有良好人机交互功能便携式测试系统。论文首先对自动测试系统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调研和分析,认为传统的标准总线测试仪器由于配置与管理资源封闭不利于导弹测试的应用场合,而且其强大的测试资源相对于导弹日常维护需求过于冗余不利于测试系统的轻小型化。因此,论文提出了开发自主性较强的自定义总线测试系统,有效的压缩仪器资源以实现测试系统的轻小型化,而且可以通过自定义总线的研究提高导弹测试设备的国产化率。其次,论文针对测试系统网络化与模块化的需求,从总体上完成了便携式测试系统的网络化总线架构设计,并通过对系列型号导弹无源导通测试、火工品测试、模拟量测试、供电激励、通讯等测试需求及其功能指标的分析,提出了测试功能模块划分方案,并从总体上介绍了主控计算机模块和功能模块的软硬件设计方案。在硬件设计方面,论文从总体上完成了继电器模块、数据采集模块、模拟量模块、开关量模块、通讯模块以及自检模块的硬件电路设计与FPGA固件设计,提出了一种针对各功能模块通用的设计流程,采用SOPC技术对功能模块进行设计,将功能电路与以太网总线接口作为SOPC系统的外部设备,提高了系统开发的效率与硬件设计的灵活性,保证了测试功能的高度集成。论文的软件设计分为两个部分。首先,论文重点介绍了各功能模块中Nios II处理器系统中嵌入式软件的设计方法,以MicroC/OS-II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为基础,实现了稳定可靠的TCP通信和功能电路管理软件。其次,论文从总体上对可视化的系统测试软件设计进行了介绍,采用VISA标准I/O函数对各模块进行操作,保证测试软件的灵活性与可移植性的基础上,提供了良好的人机交互界面。最后,论文介绍了便携式测试系统各功能模块的调试方法,通过对电阻测量、数据采集、供电激励、开关量、通讯等功能的调试,以及与某型号导弹模拟器的联合调试,对测试系统的整体性能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测试系统稳定可靠,能够满足各项测试功能要求与技术指标。

胡永兵[7](2014)在《双硅片台超精密运动控制系统的硬件平台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高性能运动控制硬件平台是实现光刻机超精密运动控制的基础。本文结合“‘十一五’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光刻机双工件台系统样机研发”的研制,对双工件台台超精密运动控制硬件平台进行了研究与实践。光刻机要求高速、大行程、6自由度和纳米级同步扫描运动。对于65nm光刻机,其硅片台掩膜台同步运动精度要求为:MA<3.2nm, MSD<7nm;对于双硅片台,其运动涉及多达40个运动轴的同步协调控制。双硅片台运动控制系统需对上百个执行器、传感器进行精密测控和对数据进行高速运算处理,并且要高性能的多处理器并行控制结构来满足其控制计算与信息处理。本文介绍了双硅片台机械结构和运动结构,描述了测控方案,分析了双硅片台运动控制需求,研究并设计了一种双硅片台超精密运动控制系统硬件平台。掩模台、工件台均采用粗、精复合运动的机械结构。长行程粗动台主要实现长行程的高速、高加速运动,短行程微动台用于实现纳米级精密运动。工作时,通过40多个轴的同步协同运动,完成双硅片台与掩膜台的同步运动。由于是超精密运动,需要高的采样控制频率,需在极短的伺服周期内对不同的轴完成激光测量模型解算、位置-加速度反馈控制、精密轨迹插补、电机作用力解耦等复杂控制计算,并保证严格同步执行。除运动控制外,还需要对各运动执行元件状态进行运行监控,保证运行的稳定性与安全性,如:电机温度、激光干涉仪光强信号、气浮导轨的气压、环境温度及气压等进行测量;对行程开关等多种数字开关进行控制。多轴同步控制需要运动控制系统具备多处理器并行处理的能力;控制算法的复杂度和实时性要运动控制的计算单元须拥有超强的计算能力和高速的处理能力;多测量系统相互切换及数百个传感器采集涉及到多源、多目标的复杂数据传输,另外,计算中涉及到多处理器间共享数据实时交互,这都要求运动控制系统具备多总线高速高性能数据交互能力。针对上述运行需求,本文对双硅片台运动控制器硬件结构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VME总线的主从式多处理器并行处理的硬件架构,以满足涉及多达40轴的超精密运动控制与同步运动控制要求;设计了基于自定义局部总线的并行架构和分布式共享内存机制技术,以保证多处理器同步高速运算和在规定的伺服周期内完成参与伺服运算的多块板卡之间的伺服数据存储和实时交换;针对运动控制系统传感器信号繁多的特点,为了达到数据采样实时性、同步性的要求并降低实现难度,避免干扰漂移,减少连接线缆,提出了基于高速光纤链路通信的高速高精度信号采集/控制技术。本文研制的硬件平台已应用于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的光刻机双硅片台系统研制,已为在四轮双硅片台样机研制配套应用,可以满足高速、多轴与纳米级精密运动控制要求,获得良好应用效果。另外,此硬件平台具有良好的通用性与灵活性,可根据需要进行扩充,可用于长行程直线电机+微动电机与大行程气浮平面电机+微动电机结构等运动结构,亦可进一步应用于大行程磁浮平面电机+微动电机的运动结构,可为超精密光刻机运动控制提供良好基础平台。

邵雪飞[8](2014)在《基于Visual C++的桥梁荷载试验分析系统设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桥梁作为交通运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安全性在近年受到广泛关注。目前对桥梁结构最有效的分析手段是桥梁荷载试验。本文利用一种成熟的动态信号分析设备—江苏东华测试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的DH5920动态信号测试分析系统作为硬件平台,针对DH5920自带软件的版本老化及运行不稳定等问题,使用Visual C++平台开发出其替代品,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从理论上研究了串口通信的相关内容以及IEEE1394OHCI协议,确定了利用Visual C++平台开发ActiveX控件以实现DH5920与计算机通过IEEE1394总线接口进行通信连接的方法,并对分析试验信号所涉及到的信号处理相关理论作了简要阐述。(2)将软件的功能划分为4个模块,即数据采集控制模块、信号显示模块、信号分析模块以及文件操作模块,每个模块再详细划分并实现各自不同的功能,利用Visual C++平台的MFC技术形成应用程序框架,数据采集控制模块是通过在该框架上加入ActiveX控件的支持来实现的,通过ActiveX控件控制下行的硬件设备控制命令,即通道信息与采样频率等参数的设置,根据选择频率的不同,选取不同的时钟采样函数完成采样,并通过命令控制硬件设备实现抗混叠滤波以及数据的预处理等功能;信号显示模块实现了数据信号实时的波形显示以及数字显示;信号分析模块可对数据进行FFT分析、功率谱分析,以及阻尼特性分析;文件操作模块实现了数据文件的保存与读取功能。(3)通过在某桥梁荷载试验中的应用,成功实现了与硬件设备的连接,并和原软件的分析结果进行了对比,初步验证了系统的功能性与稳定性。

周柔刚,程鑫,周云飞,刘广斗[9](2013)在《总线式并行计算构架及数据精密同步机制设计》文中指出为满足光刻机控制系统对超过20个处理器同步并行计算的需求,提出了一种多处理器同步控制系统架构.该架构采用一种分布式处理器的数据轮询调度机制,通过基于无握手传输协议的自定义数据总线,实现多块板卡处理器内数据高速低延时共享.为解决多处理器计算同步问题,系统采用时钟校准机制,使得挂接于总线的运动控制卡能够在每个伺服周期进行时钟校准,保证了系统的精密同步运行.在线重构设计实现了系统通过上位机对各个处理器间所需交互数据的灵活在线修改.测试结果表明:系统总线数据交互能力能够达到160m/s,板卡间信号延时低于10ns,能够满足光刻机控制系统的需求.

李向阳[10](2013)在《GPS/INS航空制导炸弹火控系统设计及测试》文中研究表明航空制导炸弹是现代作战飞机配置的и种精确制导空地武器,用于对地面目标进行精确打击。航空制导炸弹武器系统и般由制导炸弹、机载火控系统和地面保障设备组成,具有操作使用方便,命中精度高,成本低廉等特点,是近几年航空大国争相研制和装备的重要机载武器系统之и,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几次局部战争中都得到了大量的使用,获得了非常好的作战效果。制导炸弹机载火控系统作为该类武器系统的关键分系统之и,具有火力控制解算、显示引导和控制等功能,确保制导炸弹的运载、投放条件解算和空中投放符合规定的要求。机载火控系统и般由火控计算机、显示引导装置、相关机载传感器和外挂物管理控制等设备组成。现代机载火控系统具有解算速度快、显示引导清晰易用、投放控制精准等特点,为航空制导炸弹最终精确命中目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本文针对航空制导炸弹火控系统设计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描述,在и般非制导炸弹轰炸火控解算原理基础上,对制导炸弹火控系统基本工作原理也进行了探讨,提出了и套切实可行的解算方法,提出了工程应用中火控系统的关键技术指标,完成了火控系统总体的设计和相关软硬件的设计,并在火控系统设计实现后成功进行了有关的测试和实际使用,从而证实了设计方案的合理性,也为类似系统的设计及研制提供了参考。

二、SDB总线接口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SDB总线接口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支持IIC总线接口的自主标准的UHF RFID数字基带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对照表
缩略语对照表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全球范围RFID发展状况
        1.2.2 国外RFID发展状况
        1.2.3 我国RFID发展状况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成果
    1.4 论文结构与内容
第二章 UHF RFID自主标准及IIC协议
    2.1 无源RFID系统架构及特性分析
    2.2 UHF RFID自主标准解析
        2.2.1 读写器到标签通信链路
        2.2.2 标签到读写器通信链路
        2.2.3 UHF RIFD系统链接时序限制
    2.3 IIC协议解析
        2.3.1 起始信号和终止信号
        2.3.2 数据传输有效性
        2.3.3 数据传输过程
        2.3.4 数据传输时序要求
    2.4 小结
第三章 支持IIC总线接口的RFID芯片数字基带架构设计
    3.1 支持IIC总线接口的RFID芯片数字基带的设计目标
    3.2 CMOS电路设计中的低功耗技术
    3.3 支持IIC接口的数字基带的时钟体系设计
    3.4 支持IIC接口的数字基带的复位策略
    3.5 支持IIC接口的数字基带架构设计
    3.6 小结
第四章 支持IIC接口的RFID芯片数字基带的关键模块设计
    4.1 功耗管理模块
    4.2 初始化模块
    4.3 解码解析模块
    4.4 状态跳转模块
    4.5 数据输出模块
    4.6 接口控制模块
    4.7 信号选择模块
    4.8 IIC接口模块
    4.9 小结
第五章 支持IIC总线接口的RFID芯片数字基带实现与验证
    5.1 支持IIC总线接口的数字基带的仿真
        5.1.1 Testbench编写
        5.1.2 仿真结果与分析
    5.2 支持IIC总线接口的数字基带的FPGA验证
        5.2.1 验证环境
        5.2.2 验证步骤
        5.2.3 结果分析
    5.3 支持IIC总线接口的数字基带的综合与时序验证
        5.3.1 综合流程
        5.3.2 综合结果
        5.3.3 时序验证
    5.4 支持IIC总线接口数字基带的物理实现与物理验证
        5.4.1 物理实现
        5.4.2 物理验证
    5.5 小结
第六章 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2)基于WiFi的震后被困人员快速侦查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1.4 论文组织结构
第2章 关键技术介绍
    2.1 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
        2.1.1 WiFi技术的协议标准
        2.1.2 无线WiFi的工作方式
    2.2 嵌入式系统开发技术
        2.2.1 嵌入式微控制器
        2.2.2 基于ARM的嵌入式微处理器
        2.2.3 Linux操作系统
        2.2.4 Android操作系统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3.1 系统功能需求分析与整体设计
    3.2 无线WiFi热点方案设计
    3.3 显控中心平台方案设计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系统硬件设计
    4.1 WiFi热点的硬件设计
        4.1.1 基于STM32 的最小系统及其扩展接口电路设计
        4.1.2 电源电路设计
        4.1.3 TF卡接口电路设计
        4.1.4 串口WiFi模块及其接口电路设计
        4.1.5 GPS定位模块
    4.2 显控中心平台的硬件设计
        4.2.1 基于S5P4418 的核心板及其资源介绍
        4.2.2 显控中心平台电源电路设计
        4.2.3 SD卡接口电路设计
        4.2.4 WiFi通信模块接口电路设计
        4.2.5 GPS定位模块接口电路设计
        4.2.6 无线数传模块接口电路设计
        4.2.7 4G无线通信模块接口电路设计
        4.2.8 LCD液晶显示电路设计
        4.2.9 USB接口电路设计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系统软件设计与移植
    5.1 系统软件设计环境搭建
        5.1.1 安装STM32 软件设计环境
        5.1.2 安装虚拟机和Ubuntu操作系统
        5.1.3 安装交叉编译工具链
        5.1.4 安装串口终端工具
        5.1.5 安装镜像烧写工具
    5.2 WiFi热点设备软件设计
        5.2.1 创建WiFi热点设备软件项目工程
        5.2.2 串口WiFi模块软件设计
        5.2.3 GPS模块软件设计
    5.3 显控中心平台设备软件设计
        5.3.1 u-boot的编译
        5.3.2 Linux内核移植
        5.3.3 Android 系统的编译
        5.3.4 系统的整体移植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系统测试与分析
    6.1 WiFi热点设备工作模式设置
        6.1.1 恢复串口WiFi模块到初始默认状态
        6.1.2 串口配置工具连接到串口WiFi模块
        6.1.3 配置WiFi模块工作在AP模式
    6.2 显控中心平台设备与WiFi热点设备的通信测试
        6.2.1 手机连接AP模式的WiFi模块
        6.2.2 数据传输测试
    6.3 测试结果分析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3)Cortex-A7双核MX7D-SDB上引导加载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1.2.1 ARM处理器的研究现状
        1.2.2 引导加载程序的研究现状
        1.2.3 U-Boot的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构
        1.3.1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1.3.2 论文的结构
第2章 引导加载系统的需求分析
    2.1 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2.1.1 MX7D-SDB芯片级需求分析
        2.1.2 MX7D-SDB板级扩展功能需求分析
    2.2 系统性能需求分析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引导加载系统设计
    3.1 系统总体设计
        3.1.1 系统架构设计
        3.1.2 功能模块设计
        3.1.3 阶段和加载模式设计
    3.2 MX7D-SDB芯片级详细设计
        3.2.1 系统芯片级初始化流程设计
        3.2.2 系统芯片级主要模块设计
    3.3 MX 7D-SDB板级扩展功能模块详细设计
        3.3.1 Nand Flash模块设计
        3.3.2 网卡模块设计
        3.3.3 UBIFS文件系统设计
        3.3.4 SD/MMC模块设计
        3.3.5 USB模块设计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引导加载系统的实现
    4.1 MX7D-SDB芯片级功能的实现
        4.1.1 时钟内存串口的实现
        4.1.2 主要函数实现过程
    4.2 MX7D-SDB板级各功能模块实现
        4.2.1 支持Nand Flash读写
        4.2.2 支持网卡模块
        4.2.3 支持UBIFS文件系统模块
        4.2.4 支持SD/MMC模块
        4.2.5 支持USB模块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引导加载系统的测试
    5.1 测试环境
    5.2 系统芯片级功能测试
        5.2.1 基本硬件测试
        5.2.2 存储器测试
    5.3 系统板级功能测试
        5.3.1 Nand Flash命令测试
        5.3.2 网卡驱动测试
        5.3.3 挂载UBIFS文件系统测试
        5.3.4 支持从SD卡启动
        5.3.5 支持从USB串口更新系统
    5.4 系统性能测试
        5.4.1 系统性能优化方案
        5.4.2 系统性能测试
    5.5 测试结论
    5.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4)火箭弹空炸引信测试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引信测试系统
        1.2.1 自动测试系统
        1.2.2 引信测试系统
        1.2.3 引信功能测试
    1.3 文章研究内容及结构安排
2 测试系统总体设计
    2.1 火箭弹空炸引信工作原理
    2.2 测试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2.2.1 需求分析
        2.2.2 设计要求
        2.2.3 设计方案
    2.3 测试系统关键问题分析
        2.3.1 动态飞行等效模拟测试时的弹速模拟方法问题
        2.3.2 测试系统软硬件设计问题
    2.4 本章小结
3 动态飞行实验室等效模拟方法理论研究
    3.1 弹速模拟理论模型
        3.1.1 动态飞行等效模拟测试方案
        3.1.2 喷口流场理论分析
    3.2 喷口流场数值仿真
        3.2.1 控制方程
        3.2.2 几何模型
        3.2.3 参数配置
    3.3 数值模拟结果及分析
        3.3.1 速度分布分析
        3.3.2 轴线流速分析
    3.4 理论公式修正
        3.4.1 理论公式验证
        3.4.2 公式拟合
    3.5 本章小结
4 测试系统设计
    4.1 测试系统硬件设计
        4.1.1 电源电路
        4.1.2 信号调理电路
        4.1.3 涡轮电机输出信号模拟电路
        4.1.4 测速信号发生电路
        4.1.5 电流检测电路
        4.1.6 通讯接口电路
    4.2 测试系统软件设计
        4.2.1 设定检测模块
        4.2.2 通信模块
        4.2.3 外围设备控制
        4.2.4 AD采样模块
        4.2.5 测速信号模拟
        4.2.6 计时模块
        4.2.7 测试流程软件设计
    4.3 本章小结
5 原理样机及实验
    5.1 样机制作调试
        5.1.1 样机制作
        5.1.2 样机模块调试
    5.2 AD采样实验及分析
        5.2.1 AD采样实验
        5.2.2 采样误差来源分析
    5.3 时间测定实验
    5.4 时间比对实验
    5.5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本文总结
    6.2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 论文发表情况
附录B 软件程序

(5)Profinet IO在车身焊装生产线控制系统的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引言
2系统介绍
    2.1电源系统:分为400V动力电源和24V控制电源。
        2.1.1 400V动力电源 : 由MDB (主配电柜 ) 和SDB (分配电柜) 提供。
        2.1.2 24V控制电源
    2.2执行系统
    2.3监控系统
3 PROFINET IO
4.硬件配置:使用STEP7软件的HWConfig配置。
    4.4.1装置名称
    4.4.2MAC地址
    4.4.3IPmapping地址
    4.4.4模块单元的硬件配置
    4.4.5PN-PN耦合器配置到PROFINET网络的示例
5软件编程
    5.1标准程序结构
        5.1.1组织块《OB》:
        5.1.2OB1中的模块属性、编号和命名规则:
        5.1.3OB34中的模块编号规则:
        5.1.4OB34与OB1交互
    5.2DRAC标准FB:FB1700--FB204
    5.3标准Symbol:
        5.3.1标准设备Symbol:
        5.3.2标准元器件Symbol:
6实施效果

(6)某导弹便携式通用测试系统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2 自动测试系统及相关技术研究现状
        1.2.1 自动测试系统概述
        1.2.2 国外测试技术研究现状
        1.2.3 国内测试技术发展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与论文结构
第2章 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2.1 系统需求分析
        2.1.1 测试系统主要功能及技术指标
        2.1.2 测试系统需求分析
    2.2 系统硬件方案设计
        2.2.1 供电单元
        2.2.2 背板单元
        2.2.3 主控计算机模块单元
        2.2.4 功能模块单元
    2.3 系统软件方案设计
        2.3.1 主控模块系统测试软件方案设计
        2.3.2 功能模块嵌入式软件方案设计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系统硬件设计
    3.1 功能模块控制电路设计
        3.1.1 Nios II 处理器系统
        3.1.2 控制电路设计
        3.1.3 关键技术研究——嵌入式网络接口设计
    3.2 功能模块测试功能电路设计
        3.2.1 功能电路硬件设计
        3.2.2 电阻测量电路设计
        3.2.3 功能电路控制逻辑设计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系统软件设计
    4.1 功能模块嵌入式软件设计
        4.1.1 Nios II 软件开发概述
        4.1.2 Nios II 嵌入式软件设计
    4.2 主控计算机模块系统测试软件设计
        4.2.1 网络总线通信功能实现
        4.2.2 测试系统驱动程序开发
        4.2.3 测试系统功能函数开发
        4.2.4 测试系统测试软件开发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系统调试
    5.1 功能模块调试
        5.1.1 测试功能电路调试方案
        5.1.2 网络通信接口调试
        5.1.3 功能模块软硬件联合调试
    5.2 误差分析及校准方法设计
        5.2.1 电阻测量电路的误差来源分析
        5.2.2 基于最小二乘法的校准技术
    5.3 测试系统软硬件联合调试
        5.3.1 电阻测量调试
        5.3.2 开关量功能调试
        5.3.3 供电电源调试
        5.3.4 数据采集功能调试
        5.3.5 通讯功能调试
    5.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1 便携式通用测试机箱实物图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7)双硅片台超精密运动控制系统的硬件平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背景与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步进扫描光刻机与超精密双硅片台
    1.3 国内外研究概况
    1.4 本文主要内容
2 双硅片台运动控制需求分析
    2.1 前言
    2.2 双硅片台系统的运动结构及控制对象
    2.3 双硅片台运动控制需求分析
    2.4 双硅片台运动控制硬件平台构架
    2.5 小结
3 基于多处理器并行控制的硬件架构
    3.1 前言
    3.2 多处理器并行控制的硬件平台架构
    3.3 基于多处理器并行控制的关键技术
    3.4 基于多处理器并行控制的硬件架构实现
    3.5 小结
4 高速运动控制卡设计与实现
    4.1 前言
    4.2 运动控制卡整体功能分析
    4.3 VME总线从控制器设计
    4.4 自定义运动总线设计
    4.5 错误总线接口设计
    4.6 串行光纤链路控制器设计
    4.7 小结
5 精密信号采集卡和伺服驱动卡的设计与实现
    5.1 前言
    5.2 高速精密信号采集卡与高速精密伺服驱动卡功能
    5.3 高速精密信号采集卡与高速精密伺服驱动卡接口设计
    5.4 数据传输的信号完整性
    5.5 小结
6 双硅片台运动控制硬件平台的实现
    6.1 双硅片台运动控制硬件平台的实现
7 结论与展望
    7.1 全文总结
    7.2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8)基于Visual C++的桥梁荷载试验分析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桥梁结构健康诊断与状态评估
    1.1.2 桥梁荷载试验
    1.1.3 荷载试验系统的结构
    1.1.4 桥梁荷载试验的工具及其发展现状
1.2 设计平台工具简介
    1.2.1 面向对象的软件工程
    1.2.2 多线程程序设计
    1.2.3 Visual C++平台及 MFC 类库
1.3 本课题的研究工作 2 通信方式与信号分析理论
2.1 通信方式
    2.1.1 IEEE 1394 简介
    2.1.2 IEEE 1394 的协议结构
    2.1.3 IEEE 1394 的连接方式
    2.1.4 IEEE 1394 传输类型
2.2 IEEE 1394OHCI 协议
    2.2.1 DMA 方式
    2.2.2 IEEE 1394OHCI 硬件描述
    2.2.3 IEEE 1394OHCI 软件接口
2.3 串行通信的方法
    2.3.1 ActiveX 控件的概念及特点
    2.3.2 ActiveX 控件的性能机制
2.4 荷载试验的信号及其预处理
    2.4.1 荷载试验的信号
    2.4.2 荷载试验信号的预处理
    2.4.3 荷载试验信号的采样
    2.4.4 信号的截断、泄漏与加窗
2.5 荷载试验数据的信号分析处理技术
    2.5.1 信号的时域分析
    2.5.2 信号的频域分析
2.6 本章小结 3 桥梁荷载试验分析系统设计
3.1 桥梁荷载试验分析系统的总体设计
    3.1.1 桥梁荷载试验分析系统的设计内容
    3.1.2 桥梁荷载试验分析系统的流程
    3.1.3 软件的界面布局
3.2 数据采集控制功能的实现
    3.2.1 ActiveX 控件的编程实现
    3.2.2 参数配置的实现
    3.2.3 ActiveX 控件的使用
    3.2.4 数据采样的实现
3.3 信号显示功能设计
3.4 数据分析功能设计
    3.4.1 FFT 分析设计
    3.4.2 功率谱分析设计
    3.4.3 阻尼特性分析设计
3.5 文件操作设计
3.6 本章小结 4 功能测试与应用
4.1 动载试验
    4.1.1 检测内容
    4.1.2 测点布置
    4.1.3 检测方法及检测仪器
    4.1.4 试验工况
4.2 检测结果分析
4.3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研究工作总结
5.2 后续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功率谱估计源代码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9)总线式并行计算构架及数据精密同步机制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1 多处理器并行控制系统架构设计
2 自定义总线及同步传输协议设计
3 分布式共享内存数据调度及时钟同步设计
4 同步总线控制器FPGA实现
5 同步并行系统数据交互运行测试
6 结论

(10)GPS/INS航空制导炸弹火控系统设计及测试(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国内外制导炸弹武器系统发展情况
    2.1 世界各国发展情况
        2.1.1 前苏联研制情况
        2.1.2 美国研制情况
        2.1.3 其他国家研制情况
    2.2 国内制导炸弹发展情况
    2.3 机载火控系统发展情况
第三章 GPS/INS 制导炸弹火控系统工作原理
    3.1 火控系统基本工作原理
    3.2 坐标系介绍
    3.3 火控解算模型设计
第四章 GPS/INS 制导炸弹火控系统设计
    4.1 GPS/INS 制导炸弹火控系统设计и般要求
    4.2 制导炸弹火控系统总体设计
    4.3 制导炸弹火控系统硬件设计
        4.3.1 设计原则
        4.3.2 火控计算机硬件设计
        4.3.2.1 CPU 模块设计
        4.3.2.2 IOC 模块设计
        4.3.2.3 MBI 模块设计
        4.3.2.4 AVI 模块设计
        4.3.2.5 SIO 模块设计
        4.3.2.6 PS 模块设计
        4.3.3 外挂物管理控制设备设计
    4.4 制导炸弹火控系统软件设计
        4.4.1 软件配置及组成结构
        4.4.2 应用软件设计
第五章 GPS/INS 制导炸弹火控系统测试
    5.1 制导炸弹火控系统地面测试
    5.2 制导炸弹火控系统飞行测试
第六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研究成果

四、SDB总线接口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支持IIC总线接口的自主标准的UHF RFID数字基带设计与实现[D]. 李明.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8(05)
  • [2]基于WiFi的震后被困人员快速侦查系统设计[D]. 吉江涛. 成都理工大学, 2017(05)
  • [3]Cortex-A7双核MX7D-SDB上引导加载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赵冀磊.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6(02)
  • [4]火箭弹空炸引信测试系统设计与实现[D]. 卢明洋. 南京理工大学, 2016(02)
  • [5]Profinet IO在车身焊装生产线控制系统的研究与应用[J]. 陈放平,何晓波,陈建军,祁三中,蒋治诚,郭斐,崔建洲. 装备维修技术, 2015(03)
  • [6]某导弹便携式通用测试系统研制[D]. 见其拓.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4(02)
  • [7]双硅片台超精密运动控制系统的硬件平台研究[D]. 胡永兵. 华中科技大学, 2014(07)
  • [8]基于Visual C++的桥梁荷载试验分析系统设计[D]. 邵雪飞. 兰州交通大学, 2014(03)
  • [9]总线式并行计算构架及数据精密同步机制设计[J]. 周柔刚,程鑫,周云飞,刘广斗.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12)
  • [10]GPS/INS航空制导炸弹火控系统设计及测试[D]. 李向阳.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3(02)

标签:;  ;  ;  ;  ;  

SDB总线接口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