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检查井盖结构和材质的改进(论文文献综述)
张旭东[1](2019)在《透水混凝土道路板配合比试验研究与组合结构形式设计》文中认为随着“海绵城市”的提出和建设,透水混凝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研究和应用。透水混凝土具有保护补充地下水资源、改善行车环境、调节地表温湿度和缓解城市内涝的优点。但透水混凝土特有的多孔结构,在提供优良性能的同时,影响了透水混凝土的物理力学性能和抗冻耐久性能,同时传统的透水混凝土路面铺装由于其多孔的特性,存在易堵塞、不易维护、耐久性差等诸多问题。研究透水混凝土配合比因素与透水混凝土的物理力学性能和抗冻耐久性能的关系,并且改变传统的透水混凝土的铺装形式,对透水混凝土的应用和推广具有重要意义。本课题采用三水平四因素正交试验的方法,分别研究水胶比、骨料粒径、矿渣掺量和硅灰掺量对透水混凝土孔隙率、透水系数、抗压强度、抗折强度和抗冻耐久性的影响。通过改变影响透水混凝土性能的主要因素、掺加SR型增强剂和改变目标孔隙率的方法,进行配合比优化。透水混凝土的孔结构是影响其性能的主要因素,但目前又缺少对孔隙结构的复杂状态较好的描述方法,本研究采用对试件切片后图像处理方法进行平面孔结构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图像法分析的平面孔隙与重量法测得的有效孔隙率基本相符,证实了图像法的可行性,图像法能够较好的统计孔的数量和孔径分布,对研究透水混凝土内部孔隙特征具有重要意义。从结构形式上创新,改变传统透水混凝土铺装的形式,开发设计一种能够从结构上克服透水混凝土易堵塞、不易清洗、不易维护等缺点的新型铺装形式。试验结果表明:(1)在水胶比、骨料粒径、矿渣掺量和硅灰掺量四个影响因素中,水胶比是影响透水混凝土前期、后期物理力学性能和抗冻耐久性能的主要影响因素。骨料粒径是影响透水混凝土内部平均等效孔径的主要因素,骨料粒径越大,内部空隙越大,在水泥浆体填充过程中更容易形成大孔径。矿渣掺量在15%,硅灰掺量在5%时,透水混凝土具有较好的物理力学性能和抗冻耐久性能。(2)根据透水混凝土的平面孔隙率和等效孔径等孔隙结构特征与透水混凝土透水性能与强度性能的关系,小孔径占比增加会使透水混凝土强度提高,透水性能降低;而当大孔径占比增加,孔径分布集中时,能保证强度增长的同时,透水性能提高。(3)随着水化龄期的增长,矿渣和硅灰与水泥水化产生的氢氧化钙反应,同时促进了硅酸三钙和硅酸二钙的水化,使硅酸三钙、硅酸二钙和氢氧化钙的衍射峰明显降低。掺加的矿渣和硅灰可以与透水混凝土内部的氢氧化钙,提高透水混凝土的性能。(4)提出了一种组合式透水混凝土道路板的设计方案,将透水混凝土与高强度普通混凝土相结合,实现上下板可分离的设计,能通过更换上板或清洗来清除堵塞,克服传统透水混凝土铺装易堵塞、难维护的缺点,及时排除积水,避免洪涝灾害的发生;下板采用高强度的普通混凝土,承担上部荷载,解决了传统透水混凝土铺装强度低的问题。采用掺加矿物掺合料的透水混凝土上板和普通混凝土的组合形式,较其他透水混凝土铺装和道路盖板降低了成本。
吴立鹏[2](2018)在《城市道路车道上检查井病害综合防治技术研究》文中提出随着各个城市基础建设的飞速发展,雨水、燃气、电力、电信等不同行业的市政公用管线越来越多,按规范要求,市政工程中的各类管线大多设置于城市道路下方,且每隔一定的距离需设置一个检查井,以便于随时检查、维护。然而由于各种类型的管线数量众多及道路横断面的宽度有限,各类管线检查井就不可避免的存在于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上。而在平整的路面上设置大量的井口和井盖,导致了一系列道路质量问题的出现,如管线检查井与路面衔接不平顺、检查井内部结构破坏等,严重影响了市容市貌和城市道路功能的正常发挥与服务能力,尤其是位于机动车道上的检查井病害,更是增加了行车的安全隐患。针对此,本文针对武汉市内典型道路进行检查井病害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了武汉市典型道路上检查井病害类型,从设计和施工等方面找出目前造成检查井病害的成因,有针对性地对各种类型病害提出系统的综合处治措施。主要工作与研究成果包括:(1)对武汉市典型道路进行现场调研,归纳总结了武汉市道路检查井病害的常见表现形式。调查结果表明,检查井位于行车道上的现象较为常见,且在检查井病害中,井周破损最为突出,其次是大于20mm的沉陷。(2)从设计及施工等角度分析了武汉市典型道路上检查井病害的形成原因。在设计上,存在设计精细化不足,回填材料不加控制等问题;在施工方面,存在对检查井施工重视程度不够、施工质量控制不严、关键工序难以操作、施工精细化程度不足等问题。(3)根据新建道路检查井与既有道路检查井的不同特点,分别制定了不同的检查井病害防治技术。结合国内外学者对检查井的研究,在对武汉市检查井病害调研结果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病害特征,以与周边路面协调变形、防裂、零高差施工等方面为指标分别制定了不同的检查井病害防治技术。(4)针对武汉地区市政管线检查井病害的突出问题,利用制定的综合防治技术对具体工程进行改造修复。改造效果及观测结果表明,检查井防治技术能够较好地解决检查井出现的不均匀沉降、井周开裂等病害问题,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同时,检查井病害防治技术满足了检查井修补料施工方便、修复快速、美观、二次破损率低的功能需求。
王航[3](2017)在《城市道路窨井设施通病防治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市政工程中检查井盖的安装质量是窨井施工中的一项重点和难点,直接决定了道路工程的好坏。传统的检查井盖设计、安装、施工不规范,存在很多的安全隐患。随着城市社会发展对窨井施工质量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故针对市政工程中道路检查井盖病害问题进行分析,并总结出了提高城市道路检查井盖安装质量的控制要点。
柯浩[4](2016)在《V法铸造球铁井盖部件探索及实践》文中研究表明井盖部件是道路、绿化、通信和能源等公共设施建设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安全装置。井盖的种类众多,其中就有本文详述的球墨铸铁材质的井盖。球墨铸铁井盖由于本身承载能力高、抗震性能好、耐腐蚀、耐老化及熔炼综合成本低等优点,得到广泛的应用。目前国内的井盖的铸造工艺大都是湿型铸造工艺,湿型铸造的工人劳动强度高,而且造型用的粘土砂的开采、制成以及后面在使用过程中都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球墨铸铁井盖的结构较简单,非常适合使用V法铸造工艺来生产的。为此,本文结合与成都新同高复合器材有限公司的项目,探索采用V法铸造新工艺来生产井盖的可行性,从而达到提高企业生产效益的同时又能满足国家关于绿色铸造的要求。为了提高井盖的生产效率和井盖的成型质量,本文以材质QT500-7的球铁生产DN400型号的井盖为例,着重研究DN400井盖部件的V法工艺研究。本文完成了井盖部件的V法模具、模具底板、砂芯和制芯模具的设计,通过模拟仿真软件workbench来计算分析井盖的结构。根据模拟分析的结果对井盖的结构做优化设计,对V法模具做更改后进行生产。再根据生产的铸件情况来提出更理想的优化方案,这样反复地对井盖的结构做模拟优化和实际生产反馈对比逐步地提高V法铸造工艺生产井盖部件的生产率和铸件成型质量。本文详细记录了用结构力学分析软件workbench分析DN400型球铁井盖的疲劳寿命,不断地重新设计结构以满足国家《铸铁检查井盖》的标准要求,为其他型号的球铁井盖的生产提供了设计与生产的经验,方便企业开展后续的其它型号的井盖井圈的生产。
段恒[5](2016)在《塑料检查井盖试验机的电液数字系统分析与研究》文中认为检查井俗称窨井,井盖是检查井的配套件。塑料检查井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种相对环保的产品,具有节能、节材、环保和可回收利用的优点,但相应的塑料检查井盖试验检测还没有发展起来,因此导致市场上部分塑料检查井盖不能满足使用要求。本文以塑料井盖试验机为研究对象,针对塑料井盖试验机的电液加载控制系统进行分析与研究,采用电液数字阀对液压系统的速度和压力进行复合控制,并对井盖电液加载系统进行试验研究。论文介绍了井盖试验机的国内外发展现状、发展趋势以及存在的不足,指出对性能良好、价格便宜的塑料检查井盖试验机的迫切要求。根据塑料检查井盖的受力状况、塑料检查井盖国家检测标准以及生产厂家的具体要求,制定了井盖试验机的主要参数。依据试验机的主要功能要求,完成了井盖试验机的电液数字系统设计,对数字阀、叶片泵、液压缸、传感器等进行了合理选型。在合理假设和近似线性化处理的基础上,建立了速度和压力复合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应用MATLAB/Simulink软件对速度和压力控制系统的时域特性、频域特性进行了仿真分析。采用三种PID校正方式,进一步降低了控制系统的超调量和稳态误差,实现速度和压力的复合控制,确保优化后的控制系统能更好的满足设计要求。理论和试验分析表明,采用数字阀控电液加载控制系统是可行的,它运行速度稳定,响应速度快,系统超调量小,稳态误差小,可满足塑料井盖试验机加载控制的要求。
胡先坤[6](2015)在《钢板—钢纤维混凝土检查井盖试验研究及有限元分析》文中研究说明检查井盖是城镇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种市政构件,它肩负着交通、检修、安全等多种责任,直接关系到行人与通车的安全及舒适。本文研究的钢板-钢纤维混凝土井盖是建立在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及钢纤维混凝土井盖的基础上的一种新型井盖结构形式,它是一种钢-混凝组合结构形式,具有承载能力高、成本较低、回收价值低等特点,能够取代铸铁井盖从而有效解决城镇道路上铸铁井盖丢失的问题,为城镇道路安全通行减少隐患。本文主要研究内容有:(1)将钢纤维混凝土试块、同一配比不加钢纤维的混凝土试块及普通C50强度的混凝土试块进行抗压强度试验与抗折强度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混凝土中添加适量短切直钢纤维,对增强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并不明显,钢纤维混凝的抗压强度主要取决于混凝土基材本身的强度,但是混凝土的弯曲抗拉强度却得到了显着提高。(2)将6个阶梯形纯钢纤维混凝土井盖试件和2个厚度H=50mm的平板式钢筋钢纤维混凝土井盖试件,6个部分包裹钢板的平板式钢板-钢纤维混凝土井盖试件和2个全包裹钢的阶梯形钢板-钢纤维混凝土井盖试件,进行标准静载实验,对比了三种不同厚度的钢纤维混凝土井盖试验结果,表明厚度主要改变了井盖试件的弯曲刚度,厚度越大弯曲刚度就越大,抵抗变形的能力就越强;对比了同一厚度的配筋与无筋钢纤维混凝土井盖试件及钢板-钢纤维混凝土井盖试件的试验结果,表明配筋钢纤维混凝土井盖试件与钢板-钢纤维混凝土井盖试件的极限荷载均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将各井盖试件静载试验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全包裹钢板-钢纤维混凝土这种组合结构形式的井盖试件承载能力高且竖向挠度较小,而且在加载至超过400k N的过程中试件基本处于弹性阶段范围内,能够满足《钢纤维混凝土检查井盖》中D级井盖的承载力要求。(3)运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对井盖模型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计算结果表明了试验结果的可靠性,及运用此有限元分析软件的可行性。对钢板-钢纤维混凝土井盖试件进行了经济分析,分析表明经济性优于铸铁井盖。
陈建斌,刘伟,吴立鹏,童永广[7](2015)在《国内外检查井病害调查及其初步防治对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围绕着城市市政检查井病害问题,介绍了检查井的发展历程,并深入分析了城市道路检查井病害产生的成因,通过对国内外检查井病害处理措施的调查研究,形成了综合处理城市市政检查井病害的初步防治对策,即要解决检查井的病害问题需要从科学规划设计、加强管理、提高施工质量、推广新材料新工艺、强化日常养护等多方面开展综合治理。
郭涛,胡勇宾,王进[8](2015)在《城市检查井防护设施建设研究》文中指出针对行人车辆坠井以及检查井盖沉降等常见检查井安全问题,主要对城市检查井安全问题的形成原因及解决方案进行分析,并对检查井防坠落及防沉降的技术进行研究总结,在此基础上提出一套有针对性的检查井安全防护设施建设适用性标准,并开展了相关试点应用工作,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赵娟[9](2014)在《城市道路井盖安全性与艺术设计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通过对我国城市道路井盖进行调查发现,将近80%的井盖上面没有清晰的标示,并且铸造样式几乎千篇一律。本文基于这一问题,有针对性的对城市道路井盖的安全性、结构和功能和环境美化以及艺术设计等内容,做了充分的调研取证和深入的研究,对城市道路井盖的识别与提示等功能,作了较深入的设计与分析,重点阐述了我国道路井盖所存在的诸多问题,并从设计实践的角度对人性化设计、环境保护以及艺术设计应用等领域进行了建设性的研究和改进,为本课题生产实践起到了积极的推广作用。目前,国内城市道路井盖的现状,从不同侧面分析了大多数井盖必须增设外饰和识别性极强的符号,以此方式注释标明井盖的功能、安全性、艺术性、环境保护和人性化设计等,即简单的文字与图案安全提示的重要性,这是现代城市发展必须要解决的问题。而我国道路井盖品种繁多,安全系数和人性化设计提示极低,大大的影响了道路井盖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而从行人的角度来看,道路服务实施设计的视觉统一性角度来考虑,存在着安全隐患和缺乏设计和功能性的含量。本文在对环境美化和城市文化建设等方面进行深入的剖析,从中寻找改进方案和措施,通过科学有效的结构设计和应用研究,在人性化设计和艺术设计应用等方面找出切入点,并根据不同城市的人文内涵和文化底蕴,对井盖进行有针对性的人性化、艺术设计和安全性等保护性应用研究,从不同的角度以科学的设计方案,充分体现出井盖的功能和艺术价值,把这一不起眼的又关系到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美化环境的井盖,当做一个城市最美丽的名片,以此来烘托一个城市的人文特色和文化品位。所以,为了将此设计项目能够尽快的实现在城市道路的井盖上,笔者将本课题设计方案及相关成果案例已经上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专利局,并提出专利技术和知识产权申请,经过相关部门的复查和核实,已经申请成功了两项国家级专利,专利名称为:《一种抗压窨井盖及其支架》专利号为:201420092353.4和《井盖外观装饰应用设计作品》专利号为:2014Z11L016659。作为本人毕业论文答辩的结论成果。
赵淑敏[10](2013)在《浅谈建成区道路综合管网检查井的质量控制》文中提出针对建成区道路市政管网检查井存在的常见问题,分析其成因,并依托镇江市243省道金桥大道段改造工程采取多项措施,保障了检查井的功能及行车安全与舒适。
二、检查井盖结构和材质的改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检查井盖结构和材质的改进(论文提纲范文)
(1)透水混凝土道路板配合比试验研究与组合结构形式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1 前言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透水混凝土研究现状 |
1.2.1 透水混凝土配合比的研究进展 |
1.2.2 透水混凝土物理力学性能的研究进展 |
1.2.3 透水混凝土孔隙结构特征的研究进展 |
1.2.4 透水混凝土耐久性的研究进展 |
1.3 目前研究中主要存在的问题 |
1.4 研究内容与目标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目标 |
1.5 技术路线 |
1.6 创新点 |
2 材料与方法 |
2.1 试件的制备 |
2.1.1 试验材料 |
2.1.2 配合比设计 |
2.1.3 试件的尺寸、成型流程与养护 |
2.2 试验方法 |
2.2.1 正交试验设计方法 |
2.2.2 透水混凝土孔隙结构特征测定方法 |
2.2.3 透水混凝土透水系数测定方法 |
2.2.4 透水混凝土抗压强度测定方法 |
2.2.5 透水混凝土抗折强度测定方法 |
2.2.6 透水混凝土抗冻性能测定方法 |
2.2.7 XRD矿物组成分析测试方法 |
3 结果与分析 |
3.1 双掺矿渣和硅灰透水混凝土正交试验 |
3.1.1 正交试验结果极差与方差分析 |
3.1.2 不同因素对透水混凝土影响显着性分析 |
3.2 不同配合比因素对透水混凝土物理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 |
3.2.1 孔隙结构的影响分析 |
3.2.2 透水系数的影响分析 |
3.2.3 抗压强度的影响分析 |
3.2.4 抗折强度的影响分析 |
3.2.5 XRD试验结果分析研究 |
3.3 透水混凝土性能优化试验分析 |
3.3.1 配合比优化试验结果分析研究 |
3.3.2 目标孔隙率优化试验结果分析研究 |
3.3.3 SR生态砼增强剂改性试验结果分析研究 |
3.3.4 透水混凝土物理力学性能优化结果分析 |
3.4 透水混凝土内部孔隙结构特征对物理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 |
3.4.1 透水混凝土内部孔隙特征 |
3.4.2 孔隙结构特征与透水性能关系研究 |
3.4.3 孔隙结构特征与强度关系研究 |
3.5 不同因素对透水混凝土抗冻耐久性的影响研究及破坏特征研究 |
3.5.1 抗冻耐久性影响因素研究及破坏特征 |
3.5.2 冻融性能劣化机理及优化措施 |
3.6 组合式生态透水道路板应用研究 |
3.6.1 组合式透水混凝土道路板的设计 |
3.6.2 组合式透水道路板的堵塞问题 |
3.6.3 组合式道路板的管理与维护 |
3.6.4 组合式道路板的工程应用分析 |
3.6.5 组合式道路板的生态效益分析 |
4 讨论 |
4.1 关于透水混凝土内部孔隙结构特征表征的讨论 |
4.2 关于透水混凝土性能优化试验方法的讨论 |
4.3 关于组合式透水混凝土道路板的讨论 |
5 结论 |
5.1 主要结论 |
5.2 研究工作展望 |
6 参考文献 |
7 致谢 |
8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2)城市道路车道上检查井病害综合防治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检查井病害防治 |
1.2.2 国内检查井病害防治 |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小结 |
1.3 主要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1.3.1 主要研究内容 |
1.3.2 技术路线 |
第2章 武汉市车道上检查井病害调查与分析 |
2.1 调研工作概况 |
2.2 调研成果分析 |
2.2.1 车道上检查井数量和占比 |
2.2.2 车道上检查井病害情况 |
2.3 检查井病害成因分析 |
2.3.1 设计方面 |
2.3.2 施工方面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检查井病害综合防治技术 |
3.1 新建道路检查井病害防治技术 |
3.1.1 检查井盖与周边路面协调变形技术 |
3.1.2 检查井盖周边路面防裂技术 |
3.1.3 检查井盖与周边路面零高差施工技术 |
3.1.4 新建检查井病害防治配套技术 |
3.2 既有道路检查井病害防治技术 |
3.3 本章小结 |
第4章 实例分析 |
4.1 工程概况 |
4.2 检查井病害处治 |
4.2.1 处治方案 |
4.2.2 施工工艺和质量控制 |
4.3 检查井病害处治后的使用效果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城市道路窨井设施通病防治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井盖损坏沉陷等病害产生的原因 |
1.1 材质方面 |
1.2 施工方面 |
2 目前在处理井周沉陷等病害时遇到的技术难题 |
2.1 井周病害处置工艺 |
2.2 工艺遇到的技术难题 |
3 井周病害治理方案 |
3.1 从根源上消除井周沉陷等病害产生的条件 |
3.2 设施养护作业中, 井周沉陷等病害的处置方案 |
(4)V法铸造球铁井盖部件探索及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课题来源、目的和意义 |
1.2 V法铸造工艺及其国内外发展概况 |
1.3 井盖部件国内外发展概况 |
1.4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2 球铁井盖部件三维设计及结构优化 |
2.1 井盖产品介绍 |
2.2 井盖与井圈的三维设计 |
2.3 基于workbench的DN400型井盖结构仿真分析 |
2.4 结果分析及优化 |
2.5 井盖疲劳强度分析 |
2.6 本章小结 |
3 井盖部件V法工艺设计 |
3.1 铸造工艺的设计 |
3.2 井盖井圈V法浇注系统设计 |
3.3 井盖井圈V法模具设计 |
3.4 砂芯的设计 |
3.5 本章小结 |
4 井盖部件V法铸造工艺试验 |
4.1 V法生产线介绍 |
4.2 V法铸造试验 |
4.3 V法铸造试验过程出现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
4.4 本章小结 |
5 结论与展望 |
5.1 全文总结 |
5.2 研究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I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5)塑料检查井盖试验机的电液数字系统分析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试验机概述 |
1.2.1 试验机的发展状况 |
1.2.2 试验机的发展趋势 |
1.2.3 试验机的分类 |
1.3 试验机电液加载系统的分类及特点 |
1.3.1 试验机主动加载系统 |
1.3.2 试验机被动加载系统 |
1.4 电液数字控制技术 |
1.4.1 间接式电液数字技术 |
1.4.2 直接式电液数字技术 |
1.5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1.6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塑料检查井盖试检机检测项目研究 |
2.1 塑料检查井盖介绍 |
2.1.1 塑料检查井盖的结构 |
2.1.2 检查井盖的分类 |
2.1.3 塑料检查井盖的受力分析 |
2.2 塑料检查井盖检测项目 |
2.2.1 塑料检查井盖国家标准介绍 |
2.2.2 塑料检查井盖的国标检测项目分析 |
2.3 塑料检查井盖试验机参数的确定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塑料井盖试验机电液加载控制系统设计 |
3.1 塑料井盖加载过程分析 |
3.1.1 塑料井盖试验机静载荷加载过程 |
3.1.2 塑料井盖动载荷加载过程 |
3.2 塑料井盖试验机电液数字加载系统的设计 |
3.3 试验机液压元件的选择 |
3.3.1 静载荷液压缸的选择 |
3.3.2 平台移动液压缸的选择 |
3.3.3 车轮加载液压缸的选择 |
3.3.4 步进式数字阀的选择 |
3.3.5 液压泵的选择 |
3.3.6 传感器的选型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塑料井盖试验机液压系统数学模型 |
4.1 塑料井盖试验机液压元件的建模 |
4.1.1 数字阀的数学建模 |
4.1.2 内置位移传感器的数学建模 |
4.1.3 压力传感器的数学建模 |
4.2 电液数字控制系统的动力机构 |
4.2.1 四通滑阀非对称缸动力机构 |
4.2.2 四通滑阀对称缸动力机构 |
4.3 电液数字速度控制系统的数学建模 |
4.3.1 试验机静载荷试验速度控制 |
4.3.2 试验机平台移动速度控制 |
4.4 电液数字压力控制系统的数学建模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塑料井盖试验机电液控制系统的特性分析 |
5.1 电液数字控制系统方框图的确定 |
5.1.1 液压元件的参数确定 |
5.1.2 负载的参数确定 |
5.1.3 静载荷测试系统方框图的确定 |
5.1.4 车轮压下系统方框图的确定 |
5.1.5 平台移动系统方框图的确定 |
5.2 电液数字控制系统的性能分析 |
5.2.1 静载荷测试系统特性分析 |
5.2.2 车轮压下测试系统特性分析 |
5.2.3 平台移动系统特性分析 |
5.4 不同方法的PID控制器设计 |
5.4.1 PID控制原理 |
5.4.2 基于临界比例法的PID参数整定 |
5.4.3 基于边界约束条件的PID参数整定 |
5.4.4 基于跟踪参考信号的PID参数整定 |
5.4.5 PID控制参数确定 |
5.5 电液数字加载系统实验研究 |
5.5.1 电液数字加载系统试验方案 |
5.5.2 试验平台硬件和软件 |
5.5.3 试验结果分析 |
5.6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6)钢板—钢纤维混凝土检查井盖试验研究及有限元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检查井盖的研究及应用现状 |
1.3 课题来源 |
1.4 课题的研究目的及内容 |
1.4.1 课题的研究目的 |
1.4.2 课题研究内容 |
1.5 论文的创新点 |
第2章 钢板-钢纤维混凝土井盖概况及材料力学性能试验 |
2.1 钢板-混凝土井盖概况 |
2.1.1 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简述 |
2.1.2 钢板-钢纤维混凝土井盖简述 |
2.2 钢纤维混凝土概述 |
2.2.1 钢纤维混凝土简介 |
2.2.2 钢纤维混凝土的物理性能 |
2.2.3 钢纤维混凝土抗压强度试验 |
2.2.4 钢纤维混凝土抗折强度试验 |
2.3 钢材的力学性能 |
2.3.1 钢板拉伸试验 |
2.3.2 钢筋拉伸试验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钢板-钢纤维混凝土井盖试验研究 |
3.1 试验目的 |
3.2 试件的制作及试验内容 |
3.2.1 井盖的制作 |
3.2.1.1 钢纤维混凝土井盖的制作 |
3.2.1.2 钢板-钢纤维混凝土井盖的制作 |
3.2.2 井盖的现行使用标准及受力分析 |
3.2.2.1 井盖的现行使用标准 |
3.2.2.2 检查井盖受力分析 |
3.2.3 试验方法及试验内容 |
3.2.3.1 加载装置 |
3.2.3.2 试验方法 |
3.2.3.3 试验内容 |
3.3 试验结果及对比 |
3.4 试件荷载挠度及荷载应变曲线分析 |
3.4.1 试件荷载挠度曲线分析 |
3.4.1.1 钢纤维井盖试件荷载-挠度曲线分析 |
3.4.1.2 钢板-钢纤维井盖试件荷载-挠度曲线分析 |
3.4.1.3 各井盖试件荷载-挠度曲线对比分析 |
3.4.2 试件荷载应变曲线分析 |
3.4.3 井盖试件破坏状态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钢板-钢纤维混凝土井盖的有限元分析 |
4.1 有限元理论分析介绍 |
4.2 井盖的有限元模型建立 |
4.2.1 井盖模型参数 |
4.2.2 井盖有限元模型 |
4.2.3 模型单元的选取 |
4.2.4 网格划分 |
4.2.5 定义组合结构接触面关系 |
4.2.6 井盖模型的加载与约束 |
4.3 有限元模拟计算结果 |
4.3.1 有限元模型图形结果分析 |
4.3.2 有限元模型数据结果分析 |
4.4 与试验结果对比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钢板-钢纤维混凝土井盖经济效益分析 |
5.1 井盖经济技术分析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及建议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7)国内外检查井病害调查及其初步防治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检查井的发展概况 |
1.1 砖砌检查井 |
1.2 预制水泥砌块检查井 |
1.3 预制混凝土检查井 |
1.4 不锈钢检查井 |
1.5 玻璃钢夹砂检查井 |
1.6 塑料检查井 |
2 道路检查井的病害问题及其成因 |
2.1 规划方面 |
2.2 设计方面 |
2.3 施工方面 |
2.4 运行养护方面 |
2.5 井盖材质规格方面 |
3 道路检查井的国内外整治措施 |
3.1 国外对检查井采取的措施 |
3.2 国内对检查井采取的措施 |
4 城市道路检查井病害问题的初步防治对策 |
4.1 科学规划, 注重衔接 |
4.2 加强管理, 健全制度 |
4.3 注重过程, 提高施工质量[8] |
4.4 推广新材料, 逐步淘汰砖砌井 |
5 结语 |
(8)城市检查井防护设施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检查井安全问题研究 |
1.1 行人车辆坠井问题 |
1.2 检查井盖沉降问题 |
2 检查井防护设施研究 |
2.1 检查井防坠落设施 |
2.1.1 检查井安全防坠网 |
2.1.2 双层井盖 |
2.1.3 检查井防坠警示杆 |
2.2 井盖防沉降设施 |
3 检查井防护设施适用性分析 |
4 应用及总结 |
(9)城市道路井盖安全性与艺术设计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城市道路井盖设计基本概述 |
1.1 国内外城市道路井盖现状 |
1.2 我国城市道路井盖的文化艺术与历史 |
1.3 井盖研究的价值与意义 |
1.4 国内外井盖安全性及艺术现状 |
1.5 城市道路井盖所遵循的原则 |
1.5.1 道路与井部施工遵循的原则 |
1.5.2 防盗与安全可靠性 |
1.5.3 经济实用与材料的选择 |
1.5.4 易安装修理与安全性 |
1.5.5 文明美化环境与设计 |
第2章 城市道路井盖安全性与艺术设计形态探究 |
2.1 井盖的分类与应用规则要素分析 |
2.2 城市道路井盖的安全性弊端 |
2.3 道路井盖提示性与艺术设计形态分析 |
2.4 井盖安全性与形态功能及艺术设计分析 |
2.5 城市道路井盖安全性保护材质分析 |
2.6 城市道路井盖安全性保护提示分析 |
2.7 道路井盖安全性与艺术性相结合必要性 |
2.8 人性化设计与视觉识别的形态关系 |
2.9 井盖装饰设计与环境的和谐的关系 |
第3章 城市道路井盖抗压支架安全性与功能设计应用 |
3.1 道路井盖安全性保护措施分析 |
3.2 井盖与井座之间的结构设计关系 |
3.3 道路井盖抗压支架安全性保护结构分析 |
3.4 道路井盖抗压支架材料与结构的基本应用关系 |
3.5 道路井盖与抗压支架之间的减震接触设计关系 |
第4章 城市道路井盖安全性与艺术设计识别性 |
4.1 现代城市道路识别系统的构想 |
4.2 整体性与环境的和谐性的可识别性 |
4.3 文化艺术与安全保护的合理性及识别性 |
4.4 创造现代城市道路井盖安全性的新形式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四、检查井盖结构和材质的改进(论文参考文献)
- [1]透水混凝土道路板配合比试验研究与组合结构形式设计[D]. 张旭东. 山东农业大学, 2019(01)
- [2]城市道路车道上检查井病害综合防治技术研究[D]. 吴立鹏. 武汉工程大学, 2018(08)
- [3]城市道路窨井设施通病防治分析[J]. 王航. 住宅与房地产, 2017(29)
- [4]V法铸造球铁井盖部件探索及实践[D]. 柯浩. 华中科技大学, 2016(01)
- [5]塑料检查井盖试验机的电液数字系统分析与研究[D]. 段恒. 昆明理工大学, 2016(02)
- [6]钢板—钢纤维混凝土检查井盖试验研究及有限元分析[D]. 胡先坤. 青岛理工大学, 2015(02)
- [7]国内外检查井病害调查及其初步防治对策研究[J]. 陈建斌,刘伟,吴立鹏,童永广. 城市道桥与防洪, 2015(04)
- [8]城市检查井防护设施建设研究[J]. 郭涛,胡勇宾,王进. 福建建筑, 2015(03)
- [9]城市道路井盖安全性与艺术设计应用研究[D]. 赵娟. 河北大学, 2014(11)
- [10]浅谈建成区道路综合管网检查井的质量控制[A]. 赵淑敏. 全国城市公路学会第二十二次学术年会论文集, 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