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特色馆藏数字化的决策问题(论文文献综述)
尚晓倩[1](2021)在《新文科建设背景下如何赋能我国图书馆智慧化转型迭代升级——基于美国国会图书馆《2019—2023数字专项战略规划》的思考》文中认为论文通过对美国国会图书馆《2019—2023数字专项战略规划》的分析及思考,结合我国新文科建设的大背景,提出从以下几个方面赋能我国图书馆智慧化转型的迭代升级:建设具有新文科特色的智慧图书馆实验室;维护完整健康的智慧化数字生态环境、优化智慧型创客教育培养体系;依托数字新基建,创新图书馆智慧服务;促进公共文化服务智慧化建设升级;提升新文科背景下智慧馆员素养能力等。
郭弘佩[2](2021)在《国家图书馆馆藏资源出版服务策略研究》文中认为图书馆是保存和传播各区域文化的重要阵地,承担着进行科学文化普及和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的职责,图书馆馆藏资源是图书馆存在与建立的基本要素之一,有效利用图书馆馆藏资源是图书馆的责无旁贷的使命。图书馆应当意识到开发利用馆藏资源的重要性,国家图书馆更应该发挥表率作用,积极利用馆藏资源弘扬国家文化,传播民族精神。在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进步、国际文化交流不断扩展的背景下,各国国家图书馆通过开发、利用、传播馆藏资源的方式加强国际文化交流,实现国家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与发展,有效彰显国家文明与民族特色。国家图书馆运用加快信息资源快速传播的出版作为馆藏资源的开发利用方式,有效扩大了信息受众群体,实现馆藏资源传播以满足用户多元化信息需求。本研究以中国国家图书馆为研究和分析对象,对照分析英国国家图书馆和美国国会图书馆两方面实践的基础上,提出我国国家图书馆资源出版服务提升策略。首先,通过文献调研发现立足国家图书馆以出版者角色开发馆藏资源的研究较少;其次,对中、英、美国家图书馆的官网进行网站调查,结合国家图书馆馆藏资源现状,对馆藏资源进行类型划分;再次,通过对中国国家图书馆出版社、京东、当当、亚马逊网站调查中国国家图书馆与英、美国家图书馆出版实践,归纳国家图书馆馆藏资源出版模式,从普通印本出版、古籍影印出版、特藏数字出版、古籍数字出版四个方面结合资源类型、出版形式、服务内容、服务形式不同维度分析国家图书馆馆藏资源出版模式;最后,根据不同国家图书馆馆藏资源开发利用和提供馆藏资源出版服务现状,结合我国国情从馆藏资源组织策略、古籍资源开发策略、特藏资源数字建设策略和特藏资源推广策略四方面总结提高我国国家图书馆对馆藏资源开发利用的程度和优化、创新国家图书馆出版服务策略,以期为我国图书馆行业发展出版服务提供后续思路。
张玲[3](2019)在《大数据背景下高校图书馆特色馆藏资源建设的探索与研究——以榆林学院图书馆为例》文中提出文章以大数据背景下榆林学院图书馆特色馆藏资源数字化建设为例,论述了高校图书馆特色馆藏资源起源、研究的必要性、利用的价值等相关内容,提出了高校图书馆特色馆藏资源的建设策略。
黄晓燕[4](2019)在《民族地区图书馆地方特色资源开发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地方特色资源是具有地域特色的资源,是国家信息资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地区图书馆应重视地方特色资源的开发,重视本地特色资源体系的形成。地方特色资源开发不仅有利于本馆的长远发展,更有利于优秀地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有利于地方民族经济建设与发展,是一种可开发性强、利用价值高的特色资源。民族地区图书馆是我国民族地区文化信息中心,研究民族地区图书馆的地方特色资源开发情况,有利于促进民族特色文化资源共建共享,促进民族地区文化资源的保护与融合。本文选取了新疆地区、云南地区、武陵山区、广西地区四个具有代表意义的民族地区的图书馆作为调查对象,在调查分析我国民族地区图书馆地方特色资源开发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存在的主要问题,试图探索民族地区图书馆地方特色资源开发之路。本文运用文献分析法、网络调查法、数据分析法、典型案例分析法,在阐述地方特色资源相关概念的基础上,指出民族地区图书馆开发地方特色资源的意义,主要包括有利于丰富图书馆的馆藏、民族地区优秀地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服务民族地方经济文化发展,并进一步阐述了民族地区图书馆地方特色资源开发的紧迫性,主要包括促进地方特色资源合理开发的需要、共建共享的需要、地方文化资源保护与融合的需要。其次,以资源的开发选题、开发形式、开发参与主体等概况为切入点,利用多种调查法调查四个民族地区图书馆地方特色资源开发的现状,总结出地方特色资源库初具规模、地方特色资源开发呈出多样性特征、资源的地域特色鲜明、合作共享机制初步形成、地方特色资源开发水平不断提升等成就概况。然后指出民族地区图书馆地方特色资源开发中存在已开发资源不够丰富完善、已开发资源质量不高、重复开发现象严重、资源共享程度有待加强等问题,同时分析出问题出现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缺乏整体规划、资金来源不足、合作共享意识淡薄、缺乏持续创新。最后,为加快民族地区图书馆地方特色资源开发,提出民族地区图书馆应在遵循实用性、地方特色性、保护性等原则的基础上,结合地方实际统筹规划开发工作、多渠道拓宽地方特色资源开发经费来源、加快应用新技术和统一标准开发资源、多途径合作开发地方特色资源、在借助国内政策和项目支持下加大开发力度、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创新开发形式等。
尹彦力[5](2019)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研究 ——以武汉大学图书馆为例》文中认为“一流大学和一流高校”的总体方案的提出便引起了高校和教育部门的广泛关注,一流学科是一流高校建设的基础,重点推动一流学科建设,推动和促进越来越多的一流学科、高水平大学进入世界一流的行列中,实现高等教育强国是现阶段的重要任务。高校图书馆作为高等学校提供资源服务和学科服务的学术性机构,为一流学科实现全方位的服务是必然趋势。本文通过对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的研究,希望可以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创新对策,为一流学科建设和服务创新发展提供支持。本文以教育部门联合发布的“双一流”建设名单中一流高校和一流建设学科为调查对象的主体,武汉大学一流学科科研人员为代表调查对象,对科研人员从高校图书馆资源服务、学科建设等方面的需求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再通过网络调查法和文献调查法等对高校图书馆提供的服务现状进行了解,对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现状有了较为清晰的了解,找出其中的差距不足提出针对性策略。从以下六个方面对“双一流”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进行了研究:第二部分:对双一流建设的背景和目标任务、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的必要性进行阐述,为后续开展问卷调查和网络调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第三部:通过问卷调查法以武汉大学一流学科科研工作者为代表调查了“双一流”建设高校和一流学科对高校图书馆的服务需求,分析科研工作者的需求点。第四部分:通过问卷分析结论和网络调查法、问卷调查法系统的分析“双一流”建设下高校图书馆服务现状和科研工作者在资源建设、学科建设等方面需求存在的差距。第五部分:通过网络调查法和文献调查法等调查目前国内外一流高校图书馆优秀案例。第六部分:总结目前高校图书馆发展的经验教训提出对策。第七部分:总结与展望,结合前六章的调查研究和现状分析,对我国“双一流”建设下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情况进行总结,总结不足,提出展望。和提供的服务为优秀案例,希望可以为其他一流高校高校图书馆发展提供借鉴源泉。
杨甜[6](2019)在《基于创新扩散理论的高校移动图书馆联盟构建影响因素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移动图书馆包含两种概念,一种是基于移动网络的数字移动图书馆另一种是真实能够移动的图书馆,本文研究的高校移动图书馆联盟主要是数字移动图书馆联盟。这种图书馆联盟主要是以移动网络作为技术支持,因为移动网络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变化,进一步推动了社会形态和组织形式的转变。它的引入必然会对传统图书馆的方方面面带来巨大冲击,包括图书馆模式和信息储存方式。移动网络作为新的一种IT现象,在与传统图书馆结合时,它所面临的挑战能否被高校所接受,尤其是被构建者所接受,是高校移动图书馆联盟项目实施成功的关键所在。只有构建者从心理上接受移动图书馆联盟,才能发挥移动图书馆联盟的优势与作用。本文在研究中参考创新扩散理论,计划了高校移动图书馆联盟构建影响因素的六个变量并设计了相应的测量问卷。问卷调查的样本数据量有138个,采用SPSS17.0和AMO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阐明及验证。研究成果支持创新扩散理论,为高校移动图书馆联盟领域的构建者行为分析提供一些经验。通过一系列研究,得出了影响构建者构建高校移动图书馆联盟的相关因素,并对高校移动图书馆联盟的构建和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希望高校移动图书馆联盟的相关发展可以在未来取得进步。
谢琦[7](2019)在《江苏省新建本科院校图书馆特色馆藏建设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江苏省高等教育大众化呈现出不断深化的良好态势,导致新建本科院校数量不断增加,从这些院校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正在不断的发展壮大,逐渐成为了推动江苏省高等教育发展的生力军。而在如今知识更新速度以及信息技术变革的新时代,图书馆以自身资源服务于用户的优势却越来越不明显,新建本科院校图书馆的价值不能仅从其自身的馆藏数量来进行简单的衡量,而应是以其为读者提供他们需要的信息的能力来进行衡量,因此,这就使得江苏省新建本科院校图书馆需要在自身规模不断扩大的前提下,还务必朝着特色化的方向迈进,而建设特色馆藏就是其中一个方面。本文在调查研究的过程中使用文献研究法、网络调查法、SWOT分析法对江苏省新建本科的图书馆特藏的建设情况采取了针对性的研究,总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本文的绪论部分,起到总领全文作用。第二部分分析了新建本科院校的概念、特色馆藏的概念等基本理论。第三部分调查了江苏省新建本科院校特色馆藏建设的现状,主要包括数量分布、主题分布、文献类型。第四部分根据上一部分的调查结果用SWOT方法进行分析。第五部分分别从内部和外部两个角度对江苏省新建本科院校图书馆特色馆藏建设提出了建议。
沈剑[8](2018)在《航天一院图书馆特色资源库建设项目管理研究》文中认为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一研究院(简称“航天一院”)图书馆作为我国航天史上地位最重要、规模最大、历史最长的导弹武器和运载火箭的研制、试验和生产基地的专业图书文献资源中心,为航天一院的科研生产、重大事项决策、学习研究交流等工作提供着有效的文献资源服务保障。随着航天强国的建设、军民融合战略的实施,航天一院对于特色文献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越来越急迫。同时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随着信息化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图书馆建设具有自身特色的资源库已成为网络时代信息服务竞争、拓展图书馆服务功能、创新信息服务手段、推动图书馆自身可持续发展的紧迫需求,是目前国内外各级各类图书馆发展的必由之路。在此背景下,航天一院图书馆着手开始建设与一院用户需求相匹配的特色资源库。本文对航天一院图书馆特色资源库建设相关问题进行研究,在大量查阅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结合航天一院的实际情况,采用文献综述、归纳比较、定性分析、理论结合实践等研究方法,分析目前航天一院特色资源库项目存在的5大问题,提出基于范围、进度、成本、质量和风险的项目管理方案,并针对这些项目管理方案的顺利实施提出保障措施,这些项目管理方案和保障措施可为航天一院图书馆特色资源库建设的实施和管理提供有效参考,对于航天一院或国防军工相关单位其它类似项目的建设也将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李小玲[9](2018)在《黎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特色馆藏建设研究》文中提出黎族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体系形成极其重要的—部分,其中黎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又是黎族文化不可缺少的部分。为了黎族文化的继往开来,亟待对黎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进行挖掘研究和加强建设,这将有益于黎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存储、传播及知识转换。图书馆是文化部门的—个重要阵地,加强黎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特色馆藏建设有利于保护黎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传承,有利于华夏文化在世界文化领域的传播,进而提升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在世界民族文化中的影响力和文化地位。本研究首先综合应用了文献述评法、实地田野考察法,具体包括大量阅读分析各种文献、深入海南高校及黎族地区调研,获得真实、可靠的第一手黎族非物质文化资料,并对所得到的资料进行研究分析;针对黎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特色馆藏建设,本研究从建设的必要性、实体特色馆藏的建设、虚拟特色馆藏的建设、特色馆藏建设的评估四大块作了较为客观、详细的表述,为图书馆开展黎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特色馆藏建设工作提出了系列实施举措和评估标准。本研究旨在呼吁图书馆界尤其是海南省高校及地方图书馆能联盟挽救黎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黎族非物质文化实体特色馆藏,并加强对虚拟数据库的建设。
陈芸[10](2015)在《电子阅读时代图书馆优化服务的对策研究 ——以宁德师范学院为例》文中指出在电子阅读时代,电子阅读逐步成为国民阅读的主要方式之一。本文在分析目前电子阅读产业的发展现状和前景的基础上,对传统阅读、电子阅读、公共服务、图书馆服务等概念研究和对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行梳理。本文以宁德师范学院读者阅读情况为研究对象,通过以了解宁德师范学院读者的阅读走向及对图书馆的期望为目的的调查问卷,实际调研读者的需求,分析和掌握读者利用图书馆的特点和规律,分析电子阅读给图书馆服务带来的影响,最后提出图书馆该如何针对公众的阅读需求,优化图书馆服务,提高图书馆资源利用率,满足人们的阅读需求,激发人们的阅读兴趣。研究发现,电子阅读在图书馆服务创新方面正成为研究热点。但研究结果也表明,目前在电子阅读环境下,国内图书馆服务对策研究方面还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图书馆电子阅读理论研究水平相对滞后,使图书馆在电子阅读时代提供创新服务缺乏成熟的理论支撑;二是目前的图书馆电子阅读研究方向较为专一,还集中在电子阅读体系的建设等基础理论,尤其是国内的研究还不够深入,缺乏对专业科研人员需求的研究,对如何建立交互的图书馆电子资源研究也极少涉及;三是极少学者对电子阅读时代传统图书馆工作实务的转型进行研究。针对这些问题,笔者认为结合具体实际,围绕公共服务思想,通过从电子阅读时代数字资源采购、纸质资源和数字资源采购的合理配比、电子资源的授权流通与借阅等图书馆具体服务切入研究,对优化图书馆服务能得到有价值的启发。
二、特色馆藏数字化的决策问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特色馆藏数字化的决策问题(论文提纲范文)
(1)新文科建设背景下如何赋能我国图书馆智慧化转型迭代升级——基于美国国会图书馆《2019—2023数字专项战略规划》的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LOC数字战略及数字实验室简介 |
1.1 LOC数字战略 |
1.2 LOC数字实验室 |
2 LOC转型发展策略与实践分析 |
2.1 强化馆藏资源数字化深度 |
2.1.1 加强数字资源收集与保存力度 |
2.1.2 特色馆藏数字化 |
2.1.3 降低数字馆藏资源成本 |
2.1.4 合理利用着作权法 |
2.2 深化服务数字化改革 |
2.2.1 深入挖掘网络档案潜在价值 |
2.2.2 创新资源服务提供方式 |
2.2.3 增加开放获取及教育资源内容 |
2.3 以数字新技术优化服务效能 |
2.4 创新资源管理及组织方式 |
2.5 提升馆员数字创新及应用能力 |
3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战略规划对我国图书馆智慧化转型迭代升级的启示 |
3.1 建设具有新文科特色的智慧图书馆实验室 |
3.2 维护完整健康的智慧化数字生态环境 |
3.3 优化智慧型创客教育培养体系 |
3.4 依托数字新基建,创新图书馆智慧服务 |
3.5 促进公共文化服务智慧化建设升级 |
3.6 提升新文科背景下智慧馆员素养能力 |
(2)国家图书馆馆藏资源出版服务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图书馆馆藏资源研究 |
1.3.2 图书馆出版服务研究 |
1.3.3 小结 |
1.4 研究思路、内容和方法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内容和方法 |
1.5 研究的创新点 |
第二章 相关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阐述 |
2.1 相关概念界定和分析 |
2.2 理论基础阐述 |
2.2.1 图书馆资源数字化战略规划 |
2.2.2 图书馆出版服务的法律依据 |
第三章 国家图书馆出版服务的馆藏资源类型 |
3.1 具有文物价值的古籍 |
3.2 展示特藏资源的图书 |
3.3 彰显时代文化的期刊 |
3.4 反映社会时事的报纸 |
3.5 记录民风民俗的音视频 |
3.6 小结 |
第四章 国家图书馆馆藏资源的出版模式分析 |
4.1 普通印本出版 |
4.1.1 附属出版社出版服务 |
4.1.2 馆内出版部门组织整理 |
4.1.3 与外部出版社合作出版 |
4.2 古籍影印出版 |
4.2.1 古籍原版影印出版 |
4.2.2 专题汇编影印出版 |
4.2.3 图录汇编影印出版 |
4.3 特藏数字出版 |
4.3.1 建立特色资源数据库 |
4.3.2 开展特藏数字出版项目 |
4.4 古籍数字出版 |
4.4.1 建立古籍专题整合平台 |
4.4.2 合作古籍数字化项目 |
4.5 小结 |
第五章 我国国家图书馆馆藏资源出版服务策略 |
5.1 馆藏资源组织策略 |
5.1.1 优化古籍资源分类体系 |
5.1.2 根据资源特点选择出版方式 |
5.2 古籍资源开发策略 |
5.2.1 充分开发有价值的馆藏资源 |
5.2.2 利用古籍普查结果甄选古籍出版 |
5.3 特藏资源数字建设策略 |
5.3.1 借助多方合作力量共建馆藏资源 |
5.3.2 丰富特藏资源数字推广形式 |
5.4 特藏资源推广策略 |
第六章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3)大数据背景下高校图书馆特色馆藏资源建设的探索与研究——以榆林学院图书馆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
二、大数据背景下高校图书馆特色馆藏资源建设的必要性和建设要点 |
(一)特色馆藏资源建设的必要性 |
1. 提升图书馆的整体服务水平 |
2. 激发特色馆藏资源应有的价值 |
3. 增强高校图书馆的公众影响力 |
(二)特色馆藏资源的建设要点 |
1. 扩大特色馆藏资源的共享性 |
2. 拓展特色馆藏资源的服务空间 |
3. 加强特色馆藏资源的数字化建设 |
三、榆林学院图书馆特色馆藏资源的建设现状和不足 |
(一)榆林学院图书馆特色馆藏资源建设现状 |
1. 陕北文化特色数据库 |
2. 学科服务特色数据库 |
3. 电子书加工平台数据库 |
4. 随书光盘数据库 |
5. 外文电子书数据库 |
(二)榆林学院图书馆特色馆藏资源建设的不足 |
1. 特色馆藏资源管理体系不完善 |
2. 特色馆藏资源收藏范围覆盖面窄 |
3. 特色馆藏资源服务效率较低 |
四、高校图书馆特色馆藏资源建设策略 |
(一)加强对特色馆藏资源的管理 |
(二)丰富特色馆藏资源的类型 |
(三)提高图书馆服务质量 |
五、结语 |
(4)民族地区图书馆地方特色资源开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2.3 研究综述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创新之处 |
第2章 民族地区图书馆地方特色资源开发概述 |
2.1 地方特色资源的相关概念 |
2.1.1 地方特色资源的概念 |
2.1.2 民间文化资源、非物质文化资源与地方特色资源的关系 |
2.2 民族地区图书馆地方特色资源开发的意义 |
2.2.1 有利于丰富图书馆的馆藏 |
2.2.2 有利于民族地区优秀地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
2.2.3 有利于服务民族地方经济文化发展 |
2.3 民族地区图书馆地方特色资源开发的紧迫性 |
2.3.1 是促进民族地区地方特色资源合理开发的需要 |
2.3.2 是促进民族地区地方特色资源共建共享的需要 |
2.3.3 是促进民族地区地方文化资源保护与融合的需要 |
第3章 民族地区图书馆地方特色资源开发现状 |
3.1 民族地区图书馆地方特色资源开发概况 |
3.1.1 民族地区图书馆地方特色资源开发选题概况 |
3.1.2 民族地区图书馆地方特色资源开发形式概况 |
3.1.3 民族地区图书馆地方特色资源开发参与主体概况 |
3.2 民族地区图书馆地方特色资源开发的典型案例 |
3.2.1 新疆地区 |
3.2.2 云南地区 |
3.2.3 武陵山区 |
3.2.4 广西地区 |
3.3 民族地区图书馆地方特色资源开发取得的成就 |
3.3.1 地方特色资源库初具规模 |
3.3.2 地方特色资源开发呈现出多样性特征 |
3.3.3 资源的地域特色鲜明 |
3.3.4 合作共享机制初步形成 |
3.3.5 地方特色资源开发水平不断提升 |
第4章 民族地区图书馆地方特色资源开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
4.1 民族地区图书馆地方特色资源开发存在的主要问题 |
4.1.1 已开发资源不够丰富完善 |
4.1.2 已开发资源质量不高 |
4.1.3 重复开发现象严重 |
4.1.4 资源共享程度有待加强 |
4.2 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4.2.1 缺乏整体规划 |
4.2.2 资金来源不足 |
4.2.3 合作共享意识淡薄 |
4.2.4 缺乏持续创新 |
第5章 加快民族地区图书馆地方特色资源开发的原则与措施 |
5.1 民族地区图书馆地方特色资源开发遵循的原则 |
5.1.1 实用性原则 |
5.1.2 地方特色性原则 |
5.1.3 保护性原则 |
5.2 加快民族地区图书馆地方特色资源开发的措施 |
5.2.1 结合地方实际统筹规划开发工作 |
5.2.2 多渠道拓宽地方特色资源开发经费来源 |
5.2.3 加快应用新技术和统一标准开发资源 |
5.2.4 多途径合作开发地方特色资源 |
5.2.5 在借助国内政策和项目支持下加大开发力度 |
5.2.6 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创新开发形式 |
第6章 结语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5)“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研究 ——以武汉大学图书馆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1.1.1 选题的背景 |
1.1.2 选题的意义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创新点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3.3 创新点 |
2 “双一流”建设的目标任务与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的意义 |
2.1 “双一流”建设的背景和目标任务 |
2.1.1 “双一流”建设的背景 |
2.1.2 “双一流”建设的特征和目标任务 |
2.2 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的内涵 |
2.3 “双一流”建设对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的要求 |
3 “双一流”建设中武汉大学图书馆用户需求调查 |
3.1 武汉大学及武汉大学图书馆概况 |
3.1.1 武汉大学基本概况 |
3.1.2 武汉大学图书馆基本概况 |
3.2 调查过程 |
3.2.1 调查对象的选择 |
3.2.2 调查方法及调查过程 |
3.2.3 调查问卷设计和调查内容 |
3.3 调查结果与分析讨论 |
3.3.1 高校科研人员在学科建设方面的需求分析 |
3.3.2 高校科研人员与高校图书馆互动情况分析 |
3.3.3 高校科研人员在资源建设方面的需求分析 |
3.3.4 高校科研人员在教学支持方面的需求分析 |
3.3.5 高校科研人员在学术服务方面的需求分析 |
3.3.6 科研人员在高校图书馆开展培训讲座的需求分析 |
3.3.7 科研人员在参与图书馆相关活动方面的需求分析 |
4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武汉大学图书馆服务创新的现状分析 |
4.1 资源建设结构和载体进一步优化 |
4.1.1 资源结构进一步优化 |
4.1.2 载体结构进一步优化 |
4.2 丰富教学服务的形式和内容 |
4.3 提供全方位的学术服务 |
4.3.1 建立机构知识库 |
4.3.2 投稿指南和最新学科情况 |
4.3.3 学科馆员与学科服务平台建设 |
4.4 多种形式培训讲座贴近用户 |
4.5 推出相关活动增进用户交流 |
4.6 武汉大学图书馆服务创新存在的差距 |
4.6.1 学科服务内容和结构仍需调整 |
4.6.2 科研服务不够全面 |
4.6.3 活动方式缺乏内容模式的创新 |
5 国内一流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实践提供的借鉴 |
5.1 资源建设服务更多样化 |
5.2 教学服务智能化网络化 |
5.3 坚持科研服务创新 |
5.4 培训讲座与文化传承 |
5.4.1 培训讲座形式多样 |
5.4.2 特色馆藏和文化传承 |
6 高校图书馆为“双一流”建设服务创新策略 |
6.1 服务创新立足于用户需求 |
6.2 开展读者决策采购和深度挖掘数据资源 |
6.2.1 为一流学科实现读者决策采购 |
6.2.2 深度挖掘数据资源 |
6.3 科研服务和教学服务全面化和专业化 |
6.3.1 提供贯穿科研项目的专业服务 |
6.3.2 丰富教学服务的内容和形式 |
6.3.3 注重学科知识情报服务 |
6.3.4 创新图书馆培训讲座和开展活动方式 |
6.4 学科服务精细化 |
6.4.1 加强学科馆员和学科服务团队建设 |
6.4.2 深入推行ESI学科评价标准 |
6.4.3 进一步开展嵌入式学科服务 |
7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6)基于创新扩散理论的高校移动图书馆联盟构建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一、研究的目的 |
二、研究的意义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国外研究历史及现状 |
二、国内研究历史及现状 |
第三节 论文研究内容与创新点 |
一、研究内容 |
二、研究方法 |
三、论文创新点 |
第二章 相关理论基础概述 |
第一节 高校移动图书馆联盟的概念 |
一、高校移动图书馆联盟的内涵 |
二、高校移动图书馆联盟的特点 |
第二节 创新扩散理论概述 |
一、创新扩散理论基础 |
二、创新扩散理论模型分析 |
第三章 基于创新扩散理论的高校移动图书馆联盟构建影响因素分析 |
第一节 扩散源—高校图书馆 |
一、高校图书馆的实力 |
二、高校图书馆特色馆藏 |
第二节 扩散宿—高校移动图书馆联盟的合作者 |
一、认知阶段 |
二、说服阶段 |
三、决策阶段 |
四、实施阶段 |
五、确认阶段 |
第三节 扩散内容—高校移动图书馆联盟 |
一、高校移动图书馆联盟的相对优越性 |
二、高校移动图书馆联盟的相容性 |
三、高校移动图书馆联盟的易用性 |
四、高校移动图书馆联盟的可试性 |
五、高校移动图书馆联盟的可察性 |
第四节 扩散渠道—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 |
一、大众传播渠道 |
二、人际传播渠道 |
第五节 扩散方式—高校移动图书馆联盟的构建方式 |
一、建立强效的管理机制 |
二、构建服务平台 |
第六节 扩散环境—政策、经法律和文化的外合力 |
一、政策—文化环境 |
二、法律—文化环境 |
第四章 基于创新扩散理论的高校移动图书馆联盟构建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
第一节 模型设计与研究假设 |
一、初始模型构建 |
二、变量定义与研究假设 |
第二节 问卷设计与分析 |
一、问卷设计和回收 |
二、信度和效度分析 |
第三节 结构方程检验结果分析 |
一、模型拟合度分析 |
二、模型修正 |
三、模型假设检验 |
第五章 研究结果与优化策略 |
第一节 研究结果 |
一、扩散源对高校移动图书馆联盟构建的结果分析 |
二、扩散宿对高校移动图书馆联盟构建的结果分析 |
三、扩散内容对高校移动图书馆联盟构建的结果分析 |
四、扩散渠道对高校移动图书馆联盟构建的结果分析 |
五、扩散方式对高校移动图书馆联盟构建的结果分析 |
六、扩散环境对高校移动图书馆联盟构建的结果分析 |
第二节 优化策略 |
一、培养联盟人才 |
二、联盟不断创新 |
三、培养学习环境 |
四、积极推动法治建设 |
结语 |
附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7)江苏省新建本科院校图书馆特色馆藏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选题意义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三、研究述评 |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思路 |
一、研究方法 |
二、研究思路 |
第四节 本文的创新点 |
第二章 新建本科院校图书馆特色馆藏建设相关理论 |
第一节 相关概念界定 |
一、新建本科院校 |
二、特色馆藏 |
第二节 新建本科院校图书馆特色馆藏建设的必要性 |
一、有利于提高办馆效益 |
二、有利于缓解经费紧张的矛盾 |
三、有利于增强竞争力 |
第三节 新建本科院校图书馆特色馆藏建设的基本原则 |
一、质量保障原则 |
二、立足馆藏基础原则 |
三、可持续发展原则 |
第三章 江苏省新建本科院校图书馆特色馆藏建设现状调查 |
第一节 江苏省新建本科院校图书馆基本概况 |
一、地域分布 |
二、馆舍情况 |
三、纸质馆藏量统计 |
四、图书馆人员构成 |
第二节 江苏省新建本科院校图书馆特色馆藏建设调查 |
一、调查方式 |
二、调查内容 |
第四章 江苏省新建本科院校图书馆特色馆藏建设的SWOT分析 |
第一节 SWOT分析法概述 |
第二节 江苏省新建本科院校图书馆特色馆藏优势分析 |
一、大多具有特色馆藏 |
二、数字化程度高 |
第三节 江苏省新建本科院校图书馆特色馆藏劣势分析 |
一、资金投入有限 |
二、资源较少且单一 |
三、学校发展不均匀 |
四、宣传力度不大 |
第四节 江苏省新建本科院校图书馆特色馆藏发展机遇分析 |
一、校际之间资源共享 |
二、地方资源丰富 |
三、用户需求日益增长 |
四、高校重点学科建设需要 |
第五节 江苏省新建本科院校图书馆特色馆藏发展障碍分析 |
一、自身不足带来的挑战 |
二、缺乏统一的特色馆藏评估机制 |
三、其他信息服务机构的竞争 |
四、缺乏政府机构领导 |
第六节 SWOT组合分析 |
第五章 江苏省新建本科院校图书馆特色馆藏建设优化策略 |
第一节 加大特色馆藏内部建设力度 |
一、以服务为导向利用特色馆藏 |
二、对特色馆藏进行个性化选择 |
三、优化学科馆员队伍 |
四、加强图书馆网站的建设 |
五、建立多渠道推广方式 |
第二节 加大建设特色馆藏外部力度 |
一、建设特色馆藏共享联盟 |
二、建立标准化评估体系 |
三、多方向争取外界支持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一节 总结 |
第二节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8)航天一院图书馆特色资源库建设项目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2章 航天一院图书馆特色资源库项目概况与问题分析 |
2.1 航天一院概况 |
2.2 航天一院图书馆特色资源库项目概述 |
2.2.1 项目简介 |
2.2.2 项目需求分析 |
2.3 航天一院图书馆特色资源库建设项目问题分析 |
2.3.1 范围边界未明确 |
2.3.2 进度计划未安排 |
2.3.3 成本金额未估算 |
2.3.4 质量标准未确定 |
2.3.5 可能风险未识别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航天一院图书馆特色资源库项目建设目标及管理方案 |
3.1 项目建设目标 |
3.2 项目管理方案构架 |
3.3 项目范围管理方案 |
3.3.1 项目建设具体流程及工作 |
3.3.2 项目范围管理方案设计 |
3.4 项目进度管理方案 |
3.4.1 时间目标和进度计划 |
3.4.2 项目进度管理方案设计 |
3.5 项目成本管理方案 |
3.5.1 成本和经费主要构成 |
3.5.2 项目成本管理方案设计 |
3.6 项目质量管理方案 |
3.6.1 项目质量要求和标准 |
3.6.2 项目质量管理方案设计 |
3.7 项目风险管理方案 |
3.7.1 项目主要风险点 |
3.7.2 项目风险管理方案设计 |
3.8 本章小结 |
第4章 航天一院图书馆特色资源库建设项目管理方案实施保障措施 |
4.1 细化分工保证范围内容落实 |
4.2 跟踪进度确保项目按期开展 |
4.3 规范管理控成本增效益 |
4.4 严慎细实持续提升质量 |
4.5 重视培养风险意识融入项目 |
4.6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致谢 |
个人简历 |
(9)黎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特色馆藏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文文摘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1.3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方法 |
1.5 研究的创新点 |
第2章 黎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特色馆藏建设必要性 |
2.1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 |
2.2 黎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项目及代表简述 |
2.3 黎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价值与传承 |
2.3.1 黎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价值 |
2.3.2 黎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传承 |
2.4 黎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与特色馆藏的关系 |
2.5 黎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特色馆藏建设的作用及意义 |
2.6 本章小结 |
第3章 黎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实体特色馆藏建设 |
3.1 黎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实体特色馆藏的建设现状 |
3.1.1 图书馆实体特色馆藏建设所取得的成绩 |
3.1.2 图书馆实体特色馆藏建设存在的问题 |
3.2 黎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实体特色馆藏的收集 |
3.2.1 收集原则和特点 |
3.2.2 收集方法 |
3.2.3 收集类型及内容 |
3.3 推进黎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实体特色馆藏建设的实施举措 |
3.3.1 做好黎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文献的收集和整理 |
3.3.2 举办黎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和培训活动 |
3.3.3 优化黎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组织管理 |
3.3.4 加强黎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特色馆藏配套服务建设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黎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虚拟特色馆藏建设 |
4.1 黎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建设的现状与不足 |
4.2 黎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建库准备 |
4.2.1 做好建库前期论证分析 |
4.2.2 争取数据库立项建设,获得财政支持 |
4.2.3 提高建设人员素质,加大专项人才引进 |
4.3 黎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建库过程 |
4.3.1 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建设的基础 |
4.3.2 数据库的技术要求 |
4.4 黎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总体结构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黎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特色馆藏数据库评估 |
5.1 评估指标的构建 |
5.2 模糊综合评价方法选择 |
5.3 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应用举例 |
5.4 未来评估工作的建议 |
5.5 本章小结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致谢 |
个人简历 |
(10)电子阅读时代图书馆优化服务的对策研究 ——以宁德师范学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文文摘 |
绪论 |
一、研究的意义 |
二、研究现状综述 |
三、研究方法 |
第一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第一节 基本概念界定 |
一、传统阅读 |
二、电子阅读 |
三、传统阅读与电子阅读的比较分析 |
四、公共服务 |
五、图书馆服务 |
六、图书馆服务与公共服务的关系 |
第二节 理论基础 |
第二章 宁德师范学院读者阅读情况调查研究 |
第一节 研究对象、内容及方法 |
一、研究对象 |
二、研究内容 |
三、研究方法 |
第二节 宁德师范学院读者阅读情况数据统计 |
一、读者基本信息统计 |
二、读者利用图书馆的情况统计 |
第三节 基于用户阅读情况的结果分析 |
第三章 电子阅读时代图书馆服务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
第一节 电子阅读给图书馆馆藏资源建设带来的影响 |
一、馆藏发展政策的思路调整 |
二、馆藏概念与范围的扩大 |
三、电子资源馆藏管理转型势在必行 |
第二节 电子阅读对图书馆员队伍建设及综合素质提出的新疑问 |
一、人才结构不完善 |
二、馆员研究意识缺乏 |
三、服务理念相对滞后 |
第三节 电子阅读时代图书馆服务内容产生巨大变革 |
一、电子馆藏借阅服务 |
二、电子阅读器流通服务 |
三、版权电子资源使用服务 |
四、支持研究的主动服务 |
第四节 电子阅读时代图书馆服务方式的拓展 |
一、面向读者的采编方式 |
二、面向学科的参考咨询 |
三、面向流通的快捷借阅 |
四、面向社会的读者活动 |
第四章 电子阅读时代图书馆优化服务的对策 |
第一节 合理制定图书馆发展的整体规划 |
一、统筹规划是创新图书馆的必然选择 |
二、科学组织是规划的基础 |
三、规划要充分考虑外部环境因素 |
四、有效诊断解决关键问题 |
五、规划的有效执行 |
第二节 基于统一规划的馆藏特色资源数字化建设 |
一、馆藏资源的重心调整 |
二、特色资源的优势 |
三、特色馆藏资源的深度加工 |
第三节 深化馆际合作实现资源开放共享 |
一、建立图书馆联盟,强化图书馆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
二、促进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发展创新 |
三、推进开放获取,实现图书馆资源的开放共享 |
第四节 实现个性化服务提高图书馆服务质量 |
一、提供个性化服务的必然性 |
二、个性化信息服务的形式 |
三、个性化信息服务拓展的趋势 |
第五节 建立基于社交网络的图书馆生态圈 |
一、微信服务 |
二、微博服务 |
第六节 电子资源与纸质图书交互使用,构建复合型图书馆 |
一、建立复合型图书馆是图书馆发展的大势所趋 |
二、建立复合型图书馆要注意电子文献和纸质文献的平衡发展 |
三、电子阅读模式下复合型图书馆建设的发展策略 |
第五章 结论 |
一、研究结论 |
二、研究的意义及不足之处 |
附录 宁德师范学院读者阅读情况调查问卷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特色馆藏数字化的决策问题(论文参考文献)
- [1]新文科建设背景下如何赋能我国图书馆智慧化转型迭代升级——基于美国国会图书馆《2019—2023数字专项战略规划》的思考[J]. 尚晓倩. 新世纪图书馆, 2021(12)
- [2]国家图书馆馆藏资源出版服务策略研究[D]. 郭弘佩. 河北大学, 2021
- [3]大数据背景下高校图书馆特色馆藏资源建设的探索与研究——以榆林学院图书馆为例[J]. 张玲. 新疆教育学院学报, 2019(02)
- [4]民族地区图书馆地方特色资源开发研究[D]. 黄晓燕. 湘潭大学, 2019(02)
- [5]“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研究 ——以武汉大学图书馆为例[D]. 尹彦力. 武汉大学, 2019(09)
- [6]基于创新扩散理论的高校移动图书馆联盟构建影响因素研究[D]. 杨甜. 黑龙江大学, 2019(03)
- [7]江苏省新建本科院校图书馆特色馆藏建设研究[D]. 谢琦. 黑龙江大学, 2019(03)
- [8]航天一院图书馆特色资源库建设项目管理研究[D]. 沈剑.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8(02)
- [9]黎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特色馆藏建设研究[D]. 李小玲. 福建师范大学, 2018(09)
- [10]电子阅读时代图书馆优化服务的对策研究 ——以宁德师范学院为例[D]. 陈芸. 福建师范大学, 2015(05)
标签:图书馆论文; 高校联盟论文; 服务文化论文; 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