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于Petri网的词法分析器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阮宏玮[1](2021)在《基于统一服务功能链意图的网络关键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面对服务功能链(Service Function Chaining,SFC)多样化需求的挑战,当前网络的两大主流技术网络功能虚拟化(Network Functions Virtualization,NFV)和软件定义网络(Software-Defined Networking,SDN)技术很大程度提高了服务功能链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但在支持基于意图的网络自动化管理配置方面仍然有欠缺。现有基于服务功能链意图的网络中,服务与网络分离的管理方式,从意图到服务最终部署仍需要显式分层接口技术调用,缺乏有效的一体化自动化的支持技术,不能便利实现网络服务及时交付。现有工作缺少深入分析服务关系方面的研究,而且也不能直接支持意图所体现的跨平面层次化服务组合的需求,目前只能采用分层管控服务的方式实现,由此带来了管理复杂度高、网络编程困难的问题。针对以上基于服务功能链意图的网络存在的问题,本文从以下方面进行了研究:(1)提出了统一服务功能链概念。对服务功能链的结构特性进行研究,分析了SFC结构形态,给出了面向对象关系映射规则。以软件定义服务功能为基础,采用面向对象方法将三个维度的服务和服务功能链结构统一为对象关系模型。将统一服务功能链管理作为意图目标,给出了基于EBNF(Extended Backus–Naur Form)的递归式SFC对象关系模型和基于图的非递归SFC对象关系模型,比较了两个模型的优缺点。(2)为实现基于统一服务功能链意图的网络关于意图的定制、转换等一系列步骤的规范化和自动化支持,提出了服务功能链管理框架,构建了SFC领域特定语言层次。对应服务功能链框架中的用户编排层,提出SFC编排对象模型。本文给出了内部风格的领域编程语言SFCDSL设计,实现了其中的核心算法:基于服务关联关系的SFC部署算法。对应服务功能链框架中的用户意图层,设计了基于关系代数的意图语言SFCQL,通过解析实现了统一服务功能链意图的配置和运行自动化支持。(3)从网络层角度研究基于统一服务功能链意图的网络建模关键技术,包括统一服务功能链的行为模型,以及OpenFlow协议建模测试技术。对于统一服务功能链的行为模型,结合SDN实际运行环境,进行了基于域的建模研究,其中域内建模基于面向对象的HOONets,建立了服务功能链向HOONets模型的转换规则。域间模型基于Web服务模型进行建模,并对模型的安全性和可达性给出了证明。对于SDN南向核心协议OpenFlow协议进行建模,给出了OpenFlow建模的过程,包括分阶段建模、token选取等,给出了OpenFlow的消息模型,并通过对比版本1.4和1.5差别分析了协议的三种演化方式,讨论了它们对建模和测试生成的影响,最后给出了OpenFlow测试序列向测试例转换算法。论文主要贡献如下:(1)统一了包括业务功能与网络功能在内的服务功能链意图。通过面向对象关系的映射规则,给出基于对象关系的两种形式化模型。本文也提出面向管理的服务功能链管理框架,进一步发展了SDN“集中式”理念,在“集中式网络管理”的基础上提出“基于统一服务功能链意图的自动化管理”,细化了SDN环境下的基于意图的网络(Intent-based network,IBN)体系结构的同时隐藏了现有SDN网络体系接口细节。(2)提出两种面向SFC领域支持自动化可编程的领域特定语言SFCDSL和SFCQL。其中SFCDSL为面向领域的编程语言,构建了“双平面”的SFC编排对象模型,设计了基于服务关联关系的编排部署算法,通过内部风格设计了支持领域编程特性;基于关系代数的查询意图设计了一种面向领域的查询语言SFCQL,利用Antlr设计了专门的解析器,以实现自动化支持配置与运行相结合的意图。(3)提出了基于域的统一服务功能链对象行为模型,其中域内模型采用面向对象的Petri网建模,域间模型采用基于Web服务组合方法建模。提出结合演化性考虑的面向对象的OpenFlow协议Petri网模型。本研究发展了SDN网络集中式思想,提出了基于统一服务功能链意图的自动化管理的新设计理念。将服务功能作为对象,在服务连通性基础上以对象间依赖、继承、组合等关联关系刻画对象组合状况,建立了统一服务功能链的对象关系形式化模型,和基于领域特定语言支持意图从表达到部署的自动化实现。
姬鸿飞[2](2020)在《基于复杂事件处理的心脏健康预警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认为基于物联网的心脏健康预警系统是指结合以可穿戴设备为代表的物联网技术,通过采集心电、心率等心脏健康相关指标,实现对心脏健康状态的实时监控,并在发现异常时及时预警进而有效干预的系统。借助复杂事件处理技术能够高效地从生理指标事件流中发现潜在风险,检测到满足预设规则的复杂事件则代表异常的出现。目前基于物联网的心脏健康监控系统还存在以下问题:1)现有系统仍以心率监控和心电信号分析方式为主,鲜有利用心率、心电和反映当前运动状态的加速度数据的融合分析系统。2)面对高速增长的物联网设备带来的海量用户数据,传统的集中式架构复杂事件处理引擎无法完成高效的事件处理。3)分布式实时处理平台中缺乏有效的面向复杂事件处理的规则描述语言,不利于业务人员制定规则的快速落地。针对以上问题,本文结合了可穿戴式设备和分布式实时处理框架,利用复杂事件处理技术,设计并实现了完整的心脏健康预警系统。在系统的研究与实现过程中主要做了以下三部分工作:1)针对基于非确定有限状态机的复杂事件处理过程在匹配前缀模式中可能存在的性能问题,提出了一种针对非关键事件的延迟匹配方案,实验证明该方案带来了内存占用和匹配时间上的有效提升。2)设计了一种便于描述生理指标的DSL语言,用于简明地声明式地描述复杂事件处理规则,并基于ANTLR开源工具实现。3)设计实现了基于复杂事件处理的心脏健康预警系统,系统支持对多种已采集生理指标的联合分析,能够提供全天候的心脏健康监控。基于上述三个关键技术的研究成果,本文系统性的设计并开发实现了一个心脏健康预警系统。该系统提供Web形式管理后台,以支持SQL和自定义DSL方式的声明式异常模式规则下发。实时处理层基于Flink实现,提供高容错、低延时的复杂事件处理能力,能够实现对海量用户生理指标的处理存储以及对心脏风险的近实时预警。
朱云凯[3](2020)在《基于MSVL的智能合约建模与验证》文中认为2008年中本聪(Satoshi Nakamoto)首次提出了区块链的概念,在过去的十几年中,区块链技术凭借其去中心化、公开透明以及不可篡改等特性而被广泛应用,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以太坊(Ethereum)。以太坊是一个开源的区块链系统,提供了丰富的接口,任何人都可以在以太坊上开发智能合约程序,以太坊中大多数智能合约都是用Solidity语言编写的。以太坊为智能合约提供了天然的执行平台,智能合约能够为以太坊自动处理复杂的业务逻辑。随着智能合约被广泛使用,合约漏洞事件却层出不穷,智能合约的安全性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在智能合约部署到区块链系统之前,对其进行安全审计是至关重要的。由于智能合约与用户的财产安全直接相关,传统的测试手段并不能满足审计的需求。形式化方法采用数学推理的方式来验证系统的安全性,本文将形式化方法中的模型检测应用于智能合约的建模与验证,基本思想是首先描述待验证系统的模型,然后描述待验证系统的性质,最后验证模型是否满足性质。为实现对智能合约程序需求、结构、行为以及参数约束等各方面的描述,需要一种定义良好、易于表达且普遍适用的标准建模语言。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时序逻辑程序设计语言(Modeling,Simulation and Verification Language,MSVL)的智能合约建模与验证方法。首先,使用MSVL对Solidity语言编写的智能合约程序进行建模,为了减少建模过程中大量的人工操作,开发了基于JavaCC(Java Compiler Compiler)的转换器SOL2M,可以将Solidity程序自动转换为MSVL程序。给出了SOL2M转换器的整体架构,并分别从预处理、词法分析、语法分析以及程序转换四个模块对其具体实现流程进行了详细介绍。之后,为了给智能合约建模程序的运行提供基础的结构与数据,使用MSVL程序对区块链底层进行了抽象建模。然后,为了能够对智能合约程序进行递进式验证,使用命题投影时序逻辑(Propositional Projection Temporal Logic,PPTL)公式分别从功能一致性、逻辑正确性以及合约完备性三个方面对合约的性质进行描述。最后,将描述模型的MSVL程序和描述性质的PPTL公式统一到MSVL模型检测器(Unified Model Checker for MSVL,UMC4M)中进行验证,根据验证结果来完善智能合约程序进而保证合约的完备性。基于上述方法及工具,通过具体的投票智能合约实例表明该方法的有效性以及可行性。
黄博[4](2020)在《面向运维过程的业务命令语言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技术的发展方向由人类的需求决定。观察编程语言以及各种专用语言的发展历史可以发现语言的设计都朝着更加“自然”的方向发展。从人理解计算机到计算机理解人,这是必然的发展趋势。随着各式的应用系统迅速发展,业务需求不断的快速变化,新的业务层出不穷,业务复杂度不断地增大,跨系统的业务过程集成的需求也不断出现。基于上述需求,本文设计了一门自然、友好、基于中文的语言,用于以自然的语言描述方式描述用户的业务需求,完成用户指定的业务命令。本文针对特定领域场景——运维领域,提出一种面向运维过程的业务命令语言。通过收集该场景中用户常用的业务描述语句,根据业务描述语句的功能进行模块化划分与分类,提取语言的句型和关键字,从而形成相应的语法规则。对语言相关的业务操作单元进行封装,使得最终的应用系统具有良好的业务可重用性。并且将这些业务操作单元与语言的结构和关键字进行映射,形成语言的意义解释模块,进一步完成语言应用的设计。该语言相对于其他建模语言,更加贴近于自然语言,对用户更加友好。通过该语言,用户可以轻松地进行一些繁琐的业务过程构建,并且可以更加灵活的完成自己所需的业务。与此同时,该语言可以响应业务专业人员与普通用户对于业务流程不断变化的需求,进而有效地支撑企业可持续发展。
陈颖[5](2018)在《基于代数规约的Web服务组合形式化描述技术研究》文中认为近年来,以Web服务为基本构件的面向服务计算(SOC)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将发布的单个服务组合成更强大更可靠的系统能够进一步发挥SOC的优势,因此服务组合与验证一直是Web服务研究领域的热点和难点。服务组合的形式化语义描述能够支持组合正确性的验证和测试,但已有服务组合形式化研究主要对服务组合交互行为进行建模和验证,缺乏对服务组合功能正确性的关注。本文在扩充已有面向服务代数规约描述语言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代数规约的服务组合形式化描述方法,对组合抽象功能和交互行为进行形式化描述,为服务组合的可验证性和可测试性奠定了理论基础。本学位论文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1.为更好地描述服务组合,扩充现有的面向服务系统代数规约描述语言SOFIA,进一步增强语言的服务描述能力和模块化特性。首次完整地给出扩展后SOFIA语言的语法及其形式化定义,并基于JavaCC设计和实现SOFIA语言的解析器,检查面向服务系统代数规约的语法正确性和类型正确性,并将解析结果存入数据库以供后期测试使用。2.针对已有面向服务系统的代数规约并未描述组合实现过程的问题,提出一种面向服务组合的代数规约方法,引入了规约包机制以支持该方法。当多个服务组合在一起时,以这些服务的代数规约包为基础,一方面抽象地定义组合服务的交互过程和语义,形成描述服务组合实现方式的实现规约包,另一方面抽象地定义组合服务对外接口及其功能语义,形成描述组合服务需求的抽象规约包。在实现规约和抽象规约的双元结构基础上,进一步定义了实现规约和抽象规约之间所必须满足的“实现”关系,阐述了满足实现关系可以保证实现的正确性这一结论的证明思路,从而为服务组合的可验证性和可测试性奠定了理论基础。在此基础上,设计和开发证明实现关系是否成立的辅助推导工具。3.将面向服务组合的代数规约方法应用于若干系统进行案例研究,用SOFIA语言对被组合服务和组合服务进行规约,并证明案例中组合实现的正确性。最后分析阐述用代数规约描述服务组合的抽象性、可表达性和可验证性。
蒋曹清[6](2013)在《BPEL流程异常处理的可终止性验证研究》文中认为BPEL流程异常发生时采用了事件、中断机制,且异常处理过程中还可能重新抛出异常,这些特性往往导致异常处理不能正常终止,使得BPEL流程无法正常运行。因此验证异常处理的可终止性尤其关键,通过异常处理的可终止性验证能够为系统的正确性提供保障。同时,这些特性也使得异常处理的可终止性验证比传统意义上的程序可终止性验证要考虑更多的因素。由于针对异常处理是否能达到预期目标这一问题缺乏相关研究,针对这一研究现状,我们围绕BPEL流程的异常处理可终止性验证展开了系统的研究。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提出了一种BPEL流程异常处理的形式化建模方法。该方法基于着色Petri网理论,重点研究了BPEL流程中与异常处理可终止性相关的异常抛出、捕获、处理、返回或传播等的建模。并利用该方法建立了适合可终止性验证的形式化模型。该模型能够描述BPEL流程的异常处理层次性,为异常处理的可终止性验证提供了基础。(2)提出了一种BPEL流程中输入消息变量的数据约减方法。该方法基于抽象解释理论,扩展了经典区间抽象域,并在统一的区间抽象域上借助异常控制流图分析了变量值范围,在此基础上分析得到输入消息变量的约减值。从而为异常处理的可终止性验证提供了约减的初始配置,有效缓解了状态空间爆炸。(3)提出了一种验证异常处理可终止性的模型检测方法。该方法针对异常处理形式化模型所生成的状态空间,定义了基于时序逻辑ASK-CTL的异常处理可终止性判定规则,在这些规则基础上,研究了可终止性验证算法和验证过程,为可终止性验证提供了有效的实施途径。(4)设计了一个BPEL流程异常处理的可终止性验证的原型系统。该验证系统在异常处理的开发工具和运行环境的基础上,新增了异常处理可终止性验证功能,主要包括异常处理的建模工具、数据的约减工具以及可终止性的验证工具,为可终止性验证提供了工具支持。
王喆[7](2012)在《C/C++代码内存泄漏缺陷检测方法研究》文中指出C/C++语言具有编程灵活,执行效率高等特点,但同时也存在大量未定义行为,易造成安全隐患。内存泄漏缺陷是C/C++代码中常见的遗漏式缺陷,易造成严重的系统故障,具有极大的危害性。针对内存泄漏缺陷的软件安全性检测是度量软件可信性的标准乙一。静态检测技术是一种存在于软件开发全生命周期的测试技术,其无需执行待检测程序,并能够发现潜在安全缺陷,相对于动态测试技术具有更广泛的适用性,是软件可信性度量领域的重要方法。首先,本文介绍了内存泄漏缺陷和软件测试技术的相关基础理论知识及国内外在这些方面的研究现状与成果,着重针对当前静态分析的方法及工具进行了概述。接着,本文使用关系存储模式来构建C/C++代码的语法解析树,有效提取代码的安全属性,并设计了具有可拓展性的XML中间表示模型,将安全属性转换为更适于检索和检测操作的中间表示模型。最后,本文提出了使用Petri网原理的内存泄漏缺陷模型和基于模型检测的缺陷检测方法。在以上理论方法基础上,本文设计并实现了C/C++代码内存泄漏缺陷检测系统,实现基于模型检测的缺陷检测方法,并实现良好的可扩展性。内存泄漏缺陷检测系统支持包括词法分析、语法分析、语义分析、控制流分析、数据流分析等,能够有效检测内存泄漏缺陷;本系统使用静态检测技术,同时支持跨越多个文件的代码分析,可以检测多文件内存泄漏缺陷。
赵旭东[8](2012)在《基于分布式的RFID复杂事件处理技术的研究》文中提出RFID是一种以无线、非接触的方式自动识别目标对象信息的技术,可以适应于各种恶劣环境,并且不需要人工的参与。目前被广泛的应用于各个领域。它是物联网的基础核心技术之一。RFID技术会产生海量、实时的RFID数据信息,这些数据可能包含了冗余数据、脏数据等等,如何对这些海量RFID数据进行处理得到有价值、有意义的信息,为企业经营者提供决策依据是研究的重点。RFID复杂事件处理技术是一项可以从海量RFID数据中提取出有价值的信息,更好地为企业服务的技术。本文首先分析了几种比较经典的复杂事件处理方法,在研究了RFID数据特征的基础上,将RFID事件划分为两类:RFID简单事件、RFID复杂事件。针对两类事件的不同,本文分别采取不同的事件处理方法。对于RFID简单事件,本文给出了一种基于扩展RETE算法的事件建模和检测模型,定义了四种基本事件的建模和检测;对于RFID复杂事件,本文给出了一种基于扩展Petri网的复杂事件检测模型,定义了五种事件操作符。目前大多数复杂事件处理技术采用的是集中式的架构设计,这对主机端的计算能力、存储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并不适合于未来的发展,所以本文研究了分布式环境下的复杂事件的检测,该分布式复杂事件检测系统由许多客户机和一个主机组成,本文分析了主机模块,其主要功能是将用户输入的复杂事件表达式解析、划分为几个子任务,存储于服务器的事件队列中;本系统的客户机分为五大模块,客户机从事件队列获取子检测任务,应用前述的复杂事件检测算法进行处理。
李刚[9](2011)在《基于编译技术的Petri网模型工作流系统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工作流技术是当今一项飞速发展的技术,已成为企业信息化建设方案中必不可少的内容之一。课题通过对Petri网原理的研究,设计出一套便于描述Petri网模型的编程语言的语法、语义规则,并根据编译原理实现了一个将描述Petri网模型语言编译生成相应功能的Java代码的PetriCompiler,从而达到让Petri网技术更好地推广应用于软件工程领域中的目标。PetriCompiler在当今流行的通用网理论的基础上运用编译原理实现了一个以*petri为后缀名作为输入文件以*.java为后缀名的输出文件的编译系统,具有标准、通用、易扩展等特点,为工作流系统的实现视角提供了另一种方式。具体研究与创新点包含如下几个方面:(1)提出了利用编译原理作为实现方式来建立基于Petri网的工作流解析模型。现阶段,工作流厂商及开源社区大多以动态解析的方式对工作流模型进行工作流实例化。本论文通过将编译技术融入到工作流模型运行中,项目测试证明静态编译生成工作流逻辑Java代码的方式是可行的,并具有效率高、易于代码复用等特点。(2)设计了简洁的面向对象模式的描述Petri网模型的词法与语法规范。由于Petri网以严格的数学网论为基础,所以在分析模型性质方面极具优势。但在描述模型方面,则建模工作纷繁复杂。本论文通过设计一套简洁的面向对象属性描述的Petri网模型词法及语法规则,简化对Petri网模型的描述,便于Petri网模型的构建。(3)代码实现过程中采用Builder/Director设计模式,实现了编译器前端与后端代码生成器的松散耦合。整个项目工程过程从设计到代码实现均采用迭代方式:小规模建模→代码编程→测试→工作版本实现,迭代重复上述过程,最终完成项目代码。
陈晓亮[10](2010)在《基于计算模型的系统建模与验证》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计算理论是计算机软件理论领域的基石。它的发展直接影响计算机科学家今天的工作。图灵机是自动机发展的高级形式,是迄今为止模拟能力最强的计算模型,但是其结构特点不便描述并行、并发、异步、分布、具有随机性或抽象层次较高的系统。Petri网是一种适合描述各种具有并发现象的计算模型,也是一种对系统软件形式化、图形化的描述和分析工具,具有直观、易懂和易用的优点。通过多种分析技术对模型进行分析,即可得到有关系统静态结构和动态行为方面的信息,根据这些信息可以对要开发的系统进行评价和改进。由“自动机”的内涵,将Petri网化归为自动机发展的高级形式之一。对图灵机和Petri网以及带抑制弧的增广Petri网模拟能力、分析技术和各自的优势作了详细的阐述及比较,并在此基础上,考虑图灵机的模拟能力,利用多带图灵机作为计算模型,定义了递归技术转移函数形式,给出图灵机调用的实现方法,继而给出了图灵机递归技术的实现,同时证明了图灵机的调用与图灵机的递归调用是图灵可识别的;考虑Petri网与带抑制弧的增广Petri网的模拟能力,采用P/T网构建了一类B/S架构的在线评测系统层次模型,根据系统功能,提出了保证系统功能正确性应具有的重要性质;利用带抑制弧的增广Petri网构建了一类适合处理数据交换事务的交换网络系统模型。最后,对模型进行了验证。
二、基于Petri网的词法分析器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基于Petri网的词法分析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统一服务功能链意图的网络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选题来源与研究意义 |
1.2.1 选题来源 |
1.2.2 研究意义 |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
1.4 论文组织 |
1.5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研究现状 |
2.1 SDN接口技术 |
2.2 服务功能链相关研究 |
2.2.1 SFC结构研究 |
2.2.2 SFC领域特定语言研究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统一服务功能链对象关系模型关键技术 |
3.1 基于统一服务功能链意图的网络关键技术分析 |
3.2 SDN服务功能链特性研究 |
3.3 基于形式化方法的SDN服务功能链模型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基于领域特定语言的服务功能链自动化设计 |
4.1 服务功能链管理框架 |
4.2 服务功能链领域编程语言SFCDSL |
4.2.1 基于“双平面”的SFC编排对象模型 |
4.2.2 基于服务关联组合关系的SFC编排部署算法 |
4.2.3 基于内部风格的SFCDSL语言设计 |
4.2.4 SFCDSL语言特性示例 |
4.2.5 SFCDSL功能性对比分析 |
4.3 服务功能链领域查询语言SFCQL |
4.3.1 基于意图的编程架构设计 |
4.3.2 基于关系代数的意图语言设计 |
4.3.3 基于Antlr的意图语言解析实现 |
4.3.4 基于场景的应用实现 |
4.3.5 SFCQL功能性对比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基于服务功能链意图的网络层建模研究 |
5.1 基于域的统一服务功能链面向对象Petri网行为模型 |
5.1.1 统一服务功能链的行为特性分析 |
5.1.2 基于域的面向对象Petri网建模 |
5.2 基于面向对象Petri网的OpenFlow协议模型与测试例生成 |
5.2.1 基于面向对象Petri网的OpenFlow协议建模 |
5.2.2 结合演化性的OpenFlow模型分析 |
5.2.3 基于并行的OpenFlow协议测试例生成优化 |
5.3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1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完成的学术论文 |
附录2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持和参加的项目 |
附录3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专利 |
(2)基于复杂事件处理的心脏健康预警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 研究现状 |
1.2.1 复杂事件处理技术的应用现状 |
1.2.2 心脏健康监控系统研究现状 |
1.2.3 基于CEP的远程医疗研究现状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1.4 论文组织结构 |
第二章 相关技术与理论基础 |
2.1 复杂事件处理技术 |
2.1.1 事件模型 |
2.1.2 复杂事件处理检测模型 |
2.1.3 复杂事件处理引擎 |
2.1.4 复杂事件处理技术小结 |
2.2 分布式流处理技术 |
2.2.1 Apache Flink |
2.2.2 Apache Kafka |
2.2.3 流处理技术小结 |
2.3 领域专用语言 |
2.3.1 DSL的特点及分类 |
2.3.2 ANTLR |
2.3.3 领域专用语言小结 |
第三章 一种自评估的CEP延迟匹配方案的研究与实现 |
3.1 问题分析 |
3.2 可自评估的延迟匹配方案设计 |
3.2.1 事件相关定义 |
3.2.2 关键事件条件选择 |
3.2.3 非关键事件缓冲队列 |
3.2.4 阈值及窗口设计 |
3.3 基于Flink的自评估延迟匹配方法实现 |
3.3.1 关键事件条件评估 |
3.3.2 非关键事件缓冲 |
3.4 实验分析 |
3.4.1 实验环境 |
3.4.2 实验内容 |
3.4.3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四章 一种描述异常指标匹配规则的领域专用语言的设计与实现 |
4.1 复杂事件处理的语义研究 |
4.2 领域专用语言的设计 |
4.2.1 模式间连续性 |
4.2.2 跳过逻辑 |
4.2.3 选择子句 |
4.2.4 基于ANTLR的语法解析方案的实现 |
4.3 性能测试与分析 |
4.3.1 语法测试 |
4.3.2 与SQL对比分析 |
第五章 基于可穿戴设备的心脏健康预警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
5.1 需求分析 |
5.1.1 系统业务需求分析 |
5.1.2 系统功能性需求分析 |
5.1.3 系统非功能性需求分析 |
5.1.4 指标分析 |
5.2 系统架构设计 |
5.3 系统关键模块设计与实现 |
5.3.1 数据采集模块 |
5.3.2 数据适配模块 |
5.3.3 实时计算模块 |
5.3.4 规则管理模块 |
5.4 接口设计与实现 |
5.5 系统测试 |
5.5.1 测试环境 |
5.5.2 页面展示 |
5.5.3 系统功能测试 |
5.5.4 规则应用实例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工作总结 |
6.2 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缩略语表 |
附录二 ANTLR词法与语法解析规则 |
致谢 |
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3)基于MSVL的智能合约建模与验证(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语对照表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与组织结构 |
第二章 相关工作及工具介绍 |
2.1 面向合约语言Solidity |
2.1.1 Solidity概述 |
2.1.2 合约结构简介 |
2.2 PPTL与 MSVL |
2.2.1 PPTL |
2.2.2 MSVL |
2.2.3 统一模型检测器UMC4M |
2.3 JavaCC工具 |
2.3.1 编译基本流程 |
2.3.2 JavaCC概述 |
第三章 SOL2M转换器的研究与实现 |
3.1 预处理 |
3.2 词法分析 |
3.2.1 跳过部分 |
3.2.2 标记部分 |
3.3 语法分析 |
3.3.1 合约的语法规则 |
3.3.2 基本语句的语法规则 |
3.3.3 表达式的语法规则 |
3.4 程序转化模块 |
3.4.1 转换规则设计 |
3.4.2 转换方法及流程 |
3.4.3 难点解决 |
3.4.4 特殊处理 |
3.4.5 总结 |
第四章 智能合约的建模与验证 |
4.1 区块链底层模型 |
4.1.1 区块模型 |
4.1.2 交易模型 |
4.1.3 Solidity特殊变量 |
4.2 模型检测 |
4.2.1 基于MSVL的智能合约建模 |
4.2.2 基于PPTL的性质描述 |
4.2.3 验证性质 |
4.2.4 模型反例的验证分析 |
4.3 工具对比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5.1 总结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
致谢 |
作者简介 |
(4)面向运维过程的业务命令语言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背景和意义 |
1.2 研究现状 |
1.2.1 易语言 |
1.2.2 业务流程执行语言 |
1.2.3 帮语 |
1.3 主要工作和创新点 |
1.4 内容安排 |
1.5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相关理论与技术 |
2.1 ANTLR |
2.2 文法识别方法 |
2.3 Domain-specific language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面向运维过程的语言设计 |
3.1 面向运维过程语言的背景说明 |
3.1.1 运维过程相关活动分析 |
3.1.2 面向运维过程语言的支撑环境 |
3.2 面向运维过程语言的文法 |
3.2.1 面向运维过程语言的范例语句 |
3.2.2 面向运维过程语言的EBNF表示 |
3.3 面向运维过程语言的词法设计 |
3.3.1 面向运维过程语言的词法规则 |
3.4 面向运维过程语言的语法设计 |
3.4.1 语言模式 |
3.4.2 面向运维过程语言的语法规则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面向运维过程的语言应用设计 |
4.1 面向运维过程的语言应用总体架构 |
4.2 语言管理功能模块 |
4.2.1 语言编辑器 |
4.2.2 语言调试器 |
4.3 语句执行功能模块 |
4.3.1 词法分析功能模块 |
4.3.2 语法分析功能模块 |
4.3.3 语义解释功能模块的语法树节点设计 |
4.3.4 语义执行功能模块 |
4.4 文法管理功能模块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面向运维过程的语言应用功能测试 |
5.1 面向运维过程的语言应用功能测试环境 |
5.2 语言解释器功能测试 |
5.2.1 词法分析器功能测试 |
5.2.2 语法分析器功能测试 |
5.2.3 执行模块功能测试 |
5.3 语言错误信息展示功能测试 |
5.4 本章小结 |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附件 |
(5)基于代数规约的Web服务组合形式化描述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相关技术和研究现状 |
1.2.1 Web服务和Web服务描述 |
1.2.2 Web服务组合 |
1.2.3 代数规约方法 |
1.3 研究内容 |
1.4 论文结构 |
2 面向服务系统的代数规约及描述语言 |
2.1 面向服务系统的代数规约及SOFIA语法 |
2.1.1 系统的规约定义及语法 |
2.1.2 系统的基调定义及语法 |
2.1.3 系统的公理定义及语法 |
2.2 面向服务系统代数规约的语义 |
2.3 SOFIA语言解析器的设计与实现 |
2.3.1 解析器的整体结构 |
2.3.2 基于JavaCC的解析器的设计 |
2.3.3 等式中项的处理思路 |
2.3.4 解析工具演示 |
2.4 本章小结 |
3 服务组合的代数规约方法 |
3.1 规约包机制 |
3.1.1 规约包概念 |
3.1.2 SOFIA中规约包的表示 |
3.2 服务组合的代数规约方法 |
3.2.1 服务组合代数规约的结构 |
3.2.2 抽象规约包 |
3.2.3 实现规约包 |
3.3 组合规约之间的实现关系 |
3.4 实现关系推导算法与工具 |
3.4.1 推导算法 |
3.4.2 推导工具 |
3.5 本章小结 |
4 案例研究及方法分析 |
4.1 案例一: 机票订购组合服务 |
4.1.1 整体结构 |
4.1.2 被组合服务的规约 |
4.1.3 服务组合的抽象规约 |
4.1.4 组合实现的实现规约 |
4.1.5 证明实现关系 |
4.2 案例二: AlvmCyber组合服务 |
4.2.1 整体结构 |
4.2.2 被组合服务的规约 |
4.2.3 组合服务抽象规约 |
4.2.4 组合实现规约 |
4.2.5 证明实现关系 |
4.3 案例三: 农分期借贷组合服务 |
4.3.1 整体结构 |
4.3.2 被组合服务的规约 |
4.3.3 组合服务抽象规约 |
4.3.4 组合服务实现规约 |
4.3.5 证明实现关系 |
4.4 方法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5 总结和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A |
附录B |
(6)BPEL流程异常处理的可终止性验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动机 |
1.3 研究内容 |
1.4 论文的组织 |
第2章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2.1 BPEL流程及其异常处理的形式化建模与验证 |
2.1.1 基于Petri网的形式化建模与验证 |
2.1.2 基于进程代数的形式化建模与验证 |
2.1.3 基于抽象状态机的形式化建模与验证 |
2.1.4 基于自动机的形式化建模与验证 |
2.2 软件可终止性验证 |
2.2.1 基于演绎证明的可终止性验证 |
2.2.2 基于模型检测的可终止性验证 |
2.3 软件模型检测 |
2.3.1 模型检测方法 |
2.3.2 模型检测技术 |
2.3.3 模型检测工具 |
2.3.4 模型检测应用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BPEL流程异常处理的形式化建模 |
3.1 BPEL活动的建模 |
3.1.1 基本活动的建模 |
3.1.2 结构化活动的建模 |
3.2 异常处理的建模 |
3.2.1 异常抛出的建模 |
3.2.2 异常处理逻辑片段的建模 |
3.2.3 异常捕获的建模 |
3.2.4 异常返回及异常传播的建模 |
3.3 BPEL流程异常处理的形式化模型 |
3.3.1 正常业务模块的形式化模型 |
3.3.2 异常处理模块的形式化模型 |
3.3.3 异常处理模块与正常业务模块的组合模块的形式化模型 |
3.3.4 模块的层次CPN模型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基于抽象解释的服务间消息数据的约减 |
4.1 抽象解释基本理论 |
4.1.1 抽象解释基本概念 |
4.1.2 经典的区间抽象域 |
4.2 BPEL流程中数据类型的区间抽象域扩展 |
4.2.1 字符串类型区间抽象域及域操作 |
4.2.2 布尔型区间抽象域及域操作 |
4.2.3 异常类型区间抽象域及域操作 |
4.3 BPEL流程中变量值范围分析 |
4.3.1 BPEL流程的异常控制流图的相关定义 |
4.3.2 基于抽象解释的值范围分析 |
4.4 输入消息变量的数据约减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基于模型检测的异常处理可终止性验证 |
5.1 状态空间的生成 |
5.1.1 计算状态空间的选项设置 |
5.1.2 状态空间的生成 |
5.2 异常处理可终止性规约的形式描述 |
5.2.1 可终止性的形式定义 |
5.2.2 可终止性的ASK-CTL规约 |
5.3 异常处理的可终止性验证 |
5.3.1 验证算法 |
5.3.2 验证过程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异常处理的可终止性验证系统 |
6.1 异常处理可终止性验证系统概述 |
6.2 验证系统的功能需求 |
6.2.1 异常控制流图构建工具的功能 |
6.2.2 异常处理形式化建模工具的功能 |
6.2.3 输入消息变量的数据约减工具的功能 |
6.2.4 可终止性模型检测工具的功能 |
6.3 验证系统的总体设计 |
6.3.1 异常控制流图构建工具的体系结构 |
6.3.2 异常处理形式化建模工具的体系结构 |
6.3.3 输入消息变量的数据约减工具的体系结构 |
6.3.4 可终止性模型检测工具的体系结构 |
6.4 关键实现算法 |
6.4.1 BPEL流程异常控制流图的构建算法 |
6.4.2 CPN模型自动生成算法 |
6.5 本章小结 |
第7章 案例研究 |
7.1 场景描述 |
7.1.1 应用场景描述 |
7.1.2 异常场景描述 |
7.2 应用案例 |
7.2.1 异常处理形式化建模方法在案例中的应用 |
7.2.2 数据约减方法在案例中的应用 |
7.2.3 可终止性验证方法在案例中的应用 |
7.3 分析与评估 |
7.4 本章小结 |
第8章 总结和未来研究工作 |
8.1 论文主要贡献 |
8.2 下一步的研究工作 |
参考文献 |
附录1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文章 |
附录2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研究项目 |
致谢 |
附件 |
(7)C/C++代码内存泄漏缺陷检测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研究内容 |
1.3 论文组织结构 |
2 内存泄漏与静态检测 |
2.1 内存泄漏 |
2.1.1 概念 |
2.1.2 产生原因 |
2.1.3 分类 |
2.1.4 内存泄漏检测的意义 |
2.1.5 国内外研究现状 |
2.2 静态检测 |
2.2.1 软件测试技术 |
2.2.2 静态检测技术 |
2.2.3 静态检测工具 |
2.3 本章小结 |
3 系统原理与方法设计 |
3.1 系统原理 |
3.1.1 系统流程设计 |
3.1.2 系统工作原理 |
3.2 代码静态解析 |
3.2.1 基本原理 |
3.2.2 关系语法树的构建 |
3.2.3 存储结构设计 |
3.2.4 内存管理机制 |
3.3 XML中间模型 |
3.3.1 XML简介 |
3.3.2 模型构建 |
3.3.3 安全属性 |
3.3.4 复杂类型线性表示 |
3.4 内存泄漏缺陷检测 |
3.4.1 Petri网原理 |
3.4.2 内存泄漏缺陷模式 |
3.4.3 基于Petri网原理的内存泄漏缺陷检测 |
3.4.4 缺陷检测方法 |
3.5 本章小结 |
4 系统实现 |
4.1 系统开发工具 |
4.2 系统总体架构 |
4.3 代码解析模块 |
4.3.1 预处理模块 |
4.3.2 代码分析模块 |
4.3.3 数据存储结构 |
4.4 内存泄漏缺陷检测模块 |
4.4.1 多文件处理模块 |
4.4.2 缺陷检测驱动模块 |
4.4.3 缺陷重定向模块 |
4.4.4 缺陷报表生成模块 |
4.5 本章小结 |
5 系统验证 |
5.1 系统执行验证 |
5.1.1 系统执行环境 |
5.1.2 系统执行流程 |
5.2 实验 |
5.2.1 测试用例设计 |
5.2.2 实验结果分析 |
5.3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8)基于分布式的RFID复杂事件处理技术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致谢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现状 |
1.2.1 以 RFID 数据为中心的事件处理方法 |
1.2.2 以 RFID 事件为中心的事件处理方法 |
1.2.3 RFID 中间件研究现状 |
1.3 论文研究内容 |
1.4 论文组织结构 |
第二章 RFID 复杂事件检测及处理技术的基础理论 |
2.1 RFID 技术及 RFID 中间件 |
2.1.1 RFID 技术简介 |
2.1.2 RFID 中间件 |
2.2 RFID 数据与 RFID 事件 |
2.2.1 RFID 数据 |
2.2.2 RFID 简单事件 |
2.2.3 RFID 复杂事件 |
2.3 RFID 复杂事件描述 |
2.3.1 RFID 复杂事件描述语言 |
2.3.2 复杂事件图形化描述 |
2.4 RFID 复杂事件检测模型研究 |
2.4.1 无约束条件下的复杂事件检测 |
2.4.2 约束条件下的复杂事件检测 |
2.5 RFID 简单事件处理方法的研究 |
2.5.1 简单事件处理方法的研究 |
2.5.2 简单事件模型 |
2.5.3 一般 RETE 算法 |
2.5.4 扩展 RETE 算法 |
2.6 复杂事件处理方法的研究 |
2.6.1 复杂事件处理技术概念 |
2.6.2 经典的 RFID 复杂事件处理技术 |
2.7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基于 Petri 网的 RFID 复杂事件处理方法的研究 |
3.1 RFID 事件的相关定义 |
3.2 基于 Petri 网的 RFID 复杂事件检测模型 |
3.2.1 改进的 Petri 网模型 RPN |
3.2.2 RFID 事件检测网的图形化描述 |
3.2.3 多层次复杂事件的构造 |
3.2.4 复杂事件检测效率提升策略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分布式环境下 RFID 复杂事件处理的研究 |
4.1 系统架构 |
4.2 系统部署 |
4.3 主机模块 |
4.4 客户机模块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5.1 总结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9)基于编译技术的Petri网模型工作流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课题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内外工作流技术研究现状 |
1.2.2 Petri网理论发展趋势 |
1.3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
1.4 创新点与难点 |
1.4.1 课题研究创新点 |
1.4.2 课体研究难点 |
1.5 论文结构安排 |
第2章 基于编译技术的Petri网模型工作流系统概述 |
2.1 PETRICOMPILER简介 |
2.2 PETRICOMPILER背景知识 |
2.3 PETRICOMPILER预期目标 |
2.4 软件开发环境 |
2.5 小结 |
第3章 PetriCompiler系统架构设计 |
3.1 PETRICOMPILER软件架构 |
3.2 PETRICOMPILER设计分析 |
3.2.1 PetriCompiler设计模式 |
3.2.2 PetriCompiler错误恢复机制 |
3.2.3 PetriCompiler运行环境类 |
3.3 小结 |
第4章 PetriCompiler设计与实现 |
4.1 符号约定 |
4.2 词法规则 |
4.3 词法分析器词法规则内容 |
4.4 语法规范 |
4.5 语法分析器语法规则内容 |
4.6 JAVA代码生成器实现 |
4.7 符号表管理器 |
4.8 小结 |
第5章 系统测试与应用验证 |
5.1 测试目标 |
5.2 测试策略 |
5.3 测试工具 |
5.4 测试实现 |
5.5 应用验证 |
5.6 小结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进一步工作方向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工作成果 |
附录A:词法规则定义 |
附录B:语法规则文件 |
(10)基于计算模型的系统建模与验证(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2 自动机理论的基本知识 |
2.1 有穷自动机 |
2.2 下推自动机 |
2.3 图灵机 |
2.3.1 图灵机的基本知识 |
2.3.2 图灵机与其它模型的等价性 |
2.3.3 图灵机的模拟能力 |
2.3.4 图灵机的分析技术 |
2.4 Petri 网 |
2.4.1 Petri 网的基本知识 |
2.4.2 Petri 网的模拟能力 |
2.4.3 Petri 网的分析技术 |
2.5 图灵机与 Petri 网的对比 |
3 基于图灵机的递归技术的实现 |
3.1 图灵机的调用技术 |
3.2 图灵机的递归调用 |
3.3 图灵机模拟递归调用的实例分析 |
4 B/S 体系架构的在线评测系统建模与验证 |
4.1 本节的基本概念 |
4.2 模型的建立 |
4.2.1 系统架构 |
4.2.2 表示层的建立 |
4.2.3 系统的通信 |
4.2.4 逻辑处理层的建立 |
4.2.5 数据处理层的建立 |
4.3 模型的验证 |
5 信道复用的发送-接收问题的建模与应用 |
5.1 本节的基本概念 |
5.2 模型的建立 |
5.3 模型的验证 |
5.4 在交换网络中的应用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致谢 |
四、基于Petri网的词法分析器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统一服务功能链意图的网络关键技术研究[D]. 阮宏玮. 内蒙古大学, 2021
- [2]基于复杂事件处理的心脏健康预警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姬鸿飞. 北京邮电大学, 2020(05)
- [3]基于MSVL的智能合约建模与验证[D]. 朱云凯.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20(05)
- [4]面向运维过程的业务命令语言研究[D]. 黄博.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2)
- [5]基于代数规约的Web服务组合形式化描述技术研究[D]. 陈颖. 南京理工大学, 2018(06)
- [6]BPEL流程异常处理的可终止性验证研究[D]. 蒋曹清. 武汉大学, 2013(01)
- [7]C/C++代码内存泄漏缺陷检测方法研究[D]. 王喆. 大连理工大学, 2012(10)
- [8]基于分布式的RFID复杂事件处理技术的研究[D]. 赵旭东. 合肥工业大学, 2012(05)
- [9]基于编译技术的Petri网模型工作流系统研究[D]. 李刚. 南昌大学, 2011(06)
- [10]基于计算模型的系统建模与验证[D]. 陈晓亮. 西华大学, 20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