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真贯彻“羊绒”标准,提高企业国际竞争力

认真贯彻“羊绒”标准,提高企业国际竞争力

一、认真贯彻执行《山羊绒》标准 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能力(论文文献综述)

Baatarkhuu Alimantuya[1](2020)在《蒙古国山羊绒产业出口贸易影响因素及竞争力研究》文中认为羊绒产业对于蒙古国经济增长和社会财富聚集具有重要作用,该产业对外贸易出口是外汇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因此可以说羊绒出口贸易是我国的主要支柱产业。本研究在相关数据的基础上,一方面以影响蒙古国出口贸易因素为视角,从政策、羊绒储备、生产能力和产品价格几方面定性分析了影响羊绒对外贸易变化因素,另一方面为了分析影响羊绒贸易出口竞争力因素和双边贸易波动成因,选取联合国贸易统计署UN Comtrade数据库中蒙古国羊绒、羊绒制品、羊绒饰品等品种的2002-2018年数据,利用显示性竞争优势指数(CA)、贸易竞争力指数(TC)和国际市场占有率(WMS)指标,通过分析蒙古国羊绒产业竞争力强弱主要因素,来综合判断我国该产业的竞争力程度。结果表明:蒙古国原料羊绒产品与他国相比,具有很强的竞争力优势,且这种优势随时间推移有增强的趋势;无毛绒市场份额明显占有竞争力优势;羊绒衫在国际市场上所占的份额处于中下水平。即低附加值原羊绒产品的竞争优势较强,而高附加值的羊绒衫竞争优势相对较弱。利用恒定市场份额分析模型(Constant Market Share Model,CMS),对蒙古国特定商品羊绒制品、原绒、无毛绒出口贸易增长变化成因划分为结构效应、竞争效应、竞争与结构交叉效应的一级分解和增长效应、产品效应、整体竞争效应、具体竞争效应的二级分解,实证分析了蒙古国羊绒及其制品贸易格局波动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随时间推移,原绒出口增加由主要受竞争效应的影响逐渐变化为主要受世界进口需求的影响;无毛绒和羊绒制品出口额增加由主要源于世界进口需求的影响逐渐演变为受竞争效应的影响。综上分析,表明蒙古国的原绒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随时间推移明显的竞争优势,低附加值原羊绒产品的竞争优势较强,而高附加值的羊绒衫竞争优势相对较弱。

刘利[2](2019)在《中国畜牧业支持政策及效应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农业既是一个国家的基础性产业,也是一个国家的弱质性产业,因此为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各个国家均对农业实施了不同程度的支持和保护。自党的十九大以来,国家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这一战略部署对于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具体部署内容则通过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对外公布,文件重点强调了要加速建立我国新型农业支持保护政策的体系。畜牧业作为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保障畜产品有效供给、维持养殖户收入持续增长、促进畜牧业的健康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加强对畜牧业的支持与保护符合我国当前新形势的要求,符合我国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和“重中之重”战略的要求,对于贯彻落实中央战略部署意义重大,有利于推进我国农业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对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高养殖户收入、改善养殖户生活、维护农村稳定发展具有明显的现实意义。本文主要研究了我国畜牧业支持政策的演变、支持水平及效应评价。主要内容为借鉴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方法,立足于中国畜牧业历史演变的视角,梳理并整合畜牧业及畜牧业支持政策的整体发展过程,在对畜牧业支持政策的内涵与衡量方法进行比较选择的基础上,采用OECD农业支持水平测度模型,对2001年-2016年中国畜牧业支持政策的支持水平进行测度和分析,并从养殖户增收、产量增长、环境影响、结构调整方面对畜牧业支持政策进行效应评价。与此同时,本文立足于养殖户微观视角,通过调研的方式对畜牧业支持政策中的典型政策展开政策实施效果分析。最后,得出研究结论并给出对策建议,以便为后续相关政策的优化和改善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在上述内容研究的基础上,得出如下研究结论:1.回顾改革开放四十年的畜牧业发展,并将其分为:畜牧业改革开放初期的恢复发展时期;中国畜牧业发展的迅速增长时期;畜牧业提质增效、结构调整时期;以及以环保为重点的全面转型时期四个发展阶段。本文通过对畜牧业结构的变动与畜牧业总量的变动展开分析,得出了畜牧业产值在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稳步上升的论断,主要畜产品供给结构趋于合理,生产模式由散养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转变。通过对畜牧业生产布局的演变分析得知,我国已经形成了一条完整的生猪生产带,其地域特征为以长江中下游为中心产区,逐步向南北两侧扩散;形成了两条完整的肉牛生产带,主要包括中原肉牛带和东北肉牛带;形成了三条完整的羊肉生产带,主要包括西北牧区、中原牧区和西南牧区;肉禽生产带以东部省份为主,蛋禽生产带则以中原省份为主;奶业优势生产带则主要集中于东北、华北及京津沪等城市郊区。通过对畜牧业经营主体的变迁的分析,从历史发展和时间序列的角度看,我国畜牧业经营主体由上世纪初的农户家庭的副业形态,分离出畜牧专业户,再到现在的专业化畜牧业公司。2.对改革开放40年以来畜牧业支持政策进行梳理,将其分为三个阶段进行详细阐述。分析了中国畜牧业支持政策实施现状及其特征。2007年起,我国加大了通过实施市场价格支持和生产者补贴政策,对畜牧业的支持力度不断增强,促进了畜牧业的快速发展。最后,总结了中国畜牧业支持政策发展的演变规律:一是畜牧业政策阶段性目标差异性强,政策目标趋向于多元化;二是在对中国畜牧业支持政策演变梳理中发现,畜牧业支持政策的实施是政府经济发展战略和社会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其本质是农业与工业,城市与农村利益博弈过程中不断调整利益分配的过程。3.通过对畜牧业支持政策衡量方法比较选择得知,WTO方法仅能够作为一种用于谈判的工具,而OECD农业支持水平的测量方法,可以测量包含国内和边境的农业支持政策,其测算农业支持水平目的则在于进行政策评价、政策分析和政策解读。因此,利用这一方法可以更好地测算、评估国家全部的农业政策,它的作用既能够进行国际间对比,又能够帮助国家农业政策展开评价与分析,对于提升政策效率意义重大。基于这一客观事实,本文采用了OECD评估方法来对我国畜牧业的支持水平进行评估。基于OECD农业支持水平测度模型,对我国2001年-2016年以来畜牧业支持政策进行分类和支持水平进行测度,发现有以下几点特征:一是从畜牧业支持政策水平总体来看,2001年-2016年我国畜牧业支持总水平整体呈现上升趋势,但是可分为两个阶段,在2001年至2006年之间,我国畜牧业支持政策水平较低,对畜牧业支持力度非常小;自2007年起,随着我国畜牧业的发展及畜牧业支持政策支持力度的增强,畜牧业政策支持水平快速提高。二是从畜牧业支持政策的结构来看,生产者支持占比始终较大,进一步细分得知,在生产者支持内部构成中,生产预算支持虽然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是相较于生产预算支持,市场价格支持的贡献更大。三是从不同种类畜产品支持水平来看,各项畜产品在畜牧业政策支持水平方面存在比较明显的差异。从整体的角度出发,猪肉、牛肉、羊肉、羊绒的支持水平呈现出日益增长的趋势;但是禽肉和牛奶的支持水平却存在相对较大的波动。禽蛋和羊毛的支持水平多数年份基本为负值,且禽蛋的支持水平负值较多,且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造成上述三种特征的原因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一是边境保护政策作用,二是国内饲料粮价值转移,三是受疫病和畜产品质量安全等问题导致的畜产品价格波动。4.本研究对畜牧业支持政策的效应展开了探索。在数据采集的过程中了解到我国农牧民的牧业收入与我国财政对畜牧业的支出总量之间,存在同方向变动关系,这就意味着增加对畜牧业的财政支持则会增加农牧民的收入,但畜牧业支持增加所能够引起的农牧民收入增长效果较弱。我国畜牧业总产值与财政对畜牧业的支出总量之间也存在同方向的变动关系,也就是说增加对畜牧业的财政支持能够推动生产的增加。然而,畜牧业支持增加所能够引起的畜牧业总产值相对增长效果同样较弱。另外,我国畜牧业支持政策有利于污染治理在理论和实践上存在合理性,加强畜牧业支持力度能够起到对排污增量的抑制作用,但效果并不明显。畜牧业支持政策是畜牧业结构变动的重要因素。尤其是1992年以来,中央和地方政府制定了一系列促进肉牛产业发展的政策,同时促进了畜牧业生产结构和畜产结构组成向更合理的方向发展。但是由于国家和地方政府大力支持的“畜牧养殖”示范工程的推广在肉牛产业以及拥有秸秆饲料优势的中部地区和东北地区的发展比较好,但是畜种结构选取的是全国的数据,畜种结构的改变在各个区域并不均衡。同时本研究由于数据的可获得性,研究的时间范围在2001年-2016年,在此阶段畜牧业结构的调整相对放缓,畜牧业支持增加所能够引起的畜种结构变化作用较弱。5.从养殖户微观维度出发,在吉林省生猪养殖户调研访问的基础上,从养殖户对政策认识程度、满意程度,并深入了解总结养殖户不满意的原因,对生猪养殖支持政策进行评价。结合养殖户调研访问结果,对生猪养殖各项支持政策实施中影响养殖户满意的因素,即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以资金补助为主要方式的生猪养殖支持政策,多数没有侧重点,基本上对大多数养殖户具有普惠性,尤其是生猪疫病防控类政策,一旦发生疫病,相较于散养户,大规模养殖户需要承担更大的风险,而政策并没有因为养殖户风险的大小而有所差别。二是规模化养殖支持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存在明显的两个问题:一方面,补贴方式以资金为主,缺乏技术扶持、疫病防控的指导,方式单一;另一方面,补助领域为养殖生产环节,不能满足养殖户对销售、管理经营等方面需求。三是宏观调控中的生猪生产和市场信息预警监测机制存在政府宣传力度不足,养殖户认知程度不高;以及该机制对市场信息的预测不全面,对养殖户的生产安排没有起到实际应有的作用的问题。四是政策实施过程中存在门槛高、审核程序复杂、申请周期长、资金发放过程存在程序繁琐的通病。6.根据上述研究结论以及畜牧业发展的基本形势,提出政策建议:改善对畜牧业支持资金的使用方式、建立健全畜产品价格监测和市场信息预警机制、构建全国性畜牧业政策保险大灾准备金制度的运行机制框架、进一步完善畜牧业生态保护政策,推动畜牧业与环境协调发展。并提出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促进健康养殖、提高畜牧业生产技术水平、增强养殖场疫病防控能力、高产优质苜蓿示范基地建设、发展现代草地畜牧业、支持牧区畜牧良种推广为我国畜牧业未来支持政策的重点。

白玉麒[3](2019)在《内蒙古羊绒产业发展对策研究》文中指出目前,世界上大约70%的羊绒是在中国生产的,而内蒙古是全球羊绒原料和羊绒成品的集散地,其中50%是羊绒成品,70%是原料。内蒙古羊绒产业的发展对繁荣国内市场、扩大出口、创造就业、增加农牧民收入具有重要作用。但在整个羊绒产业链中,内蒙古处于下游,如果整个产业链呈u型结构,内蒙古处于底部。面对巨大的消费市场,一方面消费者行为日趋成熟、理性和多元化,另一方面消费者需求也在不断提高。传统的消费群体在坚持品质的同时,也增加了对时尚的需求。为此,发展内蒙古羊绒产业,应当在深入贯彻“一带一路”的发展战略下依托羊绒产业的优势,摆脱代工劣势、发展自有品牌、提高创新力,贴自己的商标走出国门,争创利润的同时拥有品牌的溢价能力。本文分为五个部分,首先写到了论文的研究的背景,通过查询文献,概况了近年来我国羊绒产业发展的现状。其次提出了有关羊绒产业发展的概念和理论,意在为内蒙古羊绒产业发展对策研究提供扎实了理论支持。三是总结了内蒙古羊绒生产现状、羊绒加工业发展现状和羊绒产业竞争优势,并对羊绒产业发展的区域的优势进行了EF分析和关键要素分析。第四部分以内蒙古羊绒产业发展现状为参考,通过调查问卷和实证分析提出了内蒙古羊绒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第五部分基于发展战略的角度,提出了内蒙古羊绒产业发展在原料提升、渠道多样化、品牌化、国际化和产业集群战略方面的对策建议。

拉木苏仁[4](2017)在《中蒙俄经济走廊视阈下中蒙贸易发展模式研究 ——基于引力模型的分析》文中研究说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2014年9月11日参加中俄蒙三国国家元首会晤,此次会晤中国提出了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发展需要三国的共同努力,由于丝绸之路经济带是和俄罗斯的跨欧亚大铁路以及蒙古国的草原之路是连接的,通过三国的共同发展定会将经济走廊打造出来。这一提议得到了俄罗斯和蒙古的高度赞同。"一带一路"建设是中国发展与周边国家经济关系、实现跨区域合作的重大战略。在"一带一路"战略指导下,中国提出了发展草原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议,因为经济走廊和经济带的实施会给中蒙俄的经济发展带来巨大的优势,同时会给实施"一带一路"的相关城市带来巨大的发展前景,比如会加强实施国家的周边外交的强化作用。同时也推动"一带一路"这一经济战略目标逐步成为现实,这其中就包括中蒙俄经济走廊。当然,在推动和落实经济走廊的建设等方面也面临巨大的挑战。中蒙边界东起内蒙古自治区满洲里市西北的646.7高地,西至新疆阿勒泰北面的奎屯山,全长4677公里,从地理位置上看,蒙古国是中蒙俄经济走廊的合作中心。加强对东北亚地区的安全监督和跨区域合作是中蒙俄经济走廊的重中之重。本文的结构安排如下,首先根据中国与蒙古国在2002年至2011年的对外贸易数据加上分析中蒙两国的外贸现状,运用贸易显性比较优势指数、贸易互补性指数等分析方法,找出了中蒙两国贸易商品的不同性,最后通过分析得出了两国在贸易过程中较大互补性的商品门类找出未来适合两国贸易发展的商品门类。广袤的内蒙古大草原和热情的内蒙古人民,正以热情、开放的新风貌,打造北疆亮丽的风景线,争取早日将内蒙古自治区发展成为一个充满活力的沿边经济带,同时将其打造成中国向北开放的一个重要城市。论文从中-蒙-俄经济走廊视阈下来整体分析中蒙经贸合作发展必要性及可行性,中蒙两国经贸合作的发展历程悠久,目前两国的经贸合作发展还受到中蒙两国各种政策的支持。同时两国间的互通有无为两国今后更加密切的贸易往来奠定了基础。中蒙两国在进行贸易往来的过程中仍存在着诸多障碍,如贸易结构单一、受到历史和国际因素的影响,两国的贸易发展不顺畅。针对以上存在的贸易过程中的障碍得出了两国应加强贸易结构的转换,从长远角度出发制定更加适合两国贸易发展的战略规划。论文研究的重点在于运用引力模型加入新变量来分析两国贸易过程中必要性及可行性,针对中蒙两国各自的贸易优势和特点来加强两国间的贸易合作,为两国建立长久的战略合作伙伴国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本论文还在规范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对于中蒙两国贸易往来的互补性提出了相应的政策性建议,两国间的贸易合作可以在优势互补的基础上实现共赢。

任馨潮[5](2017)在《T公司内部控制评价与改进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当前,我国已进入经济发展的快车道,经济成就举世瞩目。这些成就离不开市场经济的主体——企业的贡献,而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离不开良好的制度保证。我国五部委联合发文明确要求大中型企业要建立起内部控制体系,由此可见企业内部控制状况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本文案例研究的对象T公司是一个在新三板挂牌的中小型科技企业,新三板市场需要企业治理结构合理,这实际上就对企业内部控制提出了要求。中小微企业想要达到新三板市场的要求,必须重视企业的内部控制建设。笔者以五部委出台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为理论基础,采用文献研究法、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案例研究法,从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五方面对T公司内部控制现状进行详细的分析。然后,以T公司的实际情况为出发点,通过建立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体系,对其内部控制现状进行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评价,梳理出内部控制建设较好的方面:企业在信息与沟通方面的建设;同时也指出公司内部控制存在的不足:公司目前存在机构设置不全面、权责分配不清、员工培训滞后、绩效激励范围狭窄,企业文化建设缺乏等问题;风险评估机制未建立,缺乏应对突发性风险的应对机制和专业的风险评估人员;控制活动中具体业务流程没有做到明确分工,部分岗位未形成制衡,预算约束乏力,资金管理未能按规定流程进行;内部监督职能未充分发挥作用,只靠管理层的不系统的检查,没有形成系统的、有效的监督机制等问题。最后,对T公司内部控制体系给出具体的改进建议:建设企业自身文化;制订风险评估政策,建立科学、有效的风险评估机制;结合业务流程,完善销售、采购、存货、预算管理、资金管理、会计控制使公司整体流程均在内部控制之下;进一步完善信息与沟通建设、强化内部监督。

张莹[6](2015)在《中国羊绒产业链主要环节及纵向协作研究》文中提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羊绒产业发展迅速,绒山羊饲养规模和羊绒产量不断增长,羊绒加工能力显着提升,羊绒产业的发展不仅提高了农牧民的家庭收入和生活质量,还促进了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近年来,羊绒产业生态环境约束加剧、生产成本提高、流通市场紊乱、加工国际竞争优势减弱、企业利润摊薄等问题日渐突出。基于此,从产业链的角度来研究我国羊绒产业发展状况意义重大。此外,虽然目前中国羊绒产业链较为完整,但产业链联接不畅,各环节之间的纵向协作关系较为松散,缺乏协同合作。从当前情况看,完善羊绒产业链纵向协作模式,优化羊绒产业链纵向协作关系,有利于降低交易费用、获取整链效益,帮助我国羊绒产业真正做大做强。羊绒产业链涉及绒山羊养殖、羊绒生产、销售流通、加工染整等多个过程,羊绒产业的发展和竞争力的提高需要依靠产业链的整体协作与发展。为对羊绒产业链进行整体研究,本文引入产业链的分析框架,系统运用产业组织理论中SCP分析方法、案例分析方法、计量分析方法、纵向协作理论以及博弈论等多种研究方法和理论基础,重点对羊绒产业链生产、流通和加工三大环节和产业链纵向协作关系以及农牧户纵向协作行为进行理论探讨和实证分析。本研究的逻辑顺序是:第一章论述了本文的研究背景,意义,目标,思路及方法等;第二章对重要概念进行了界定,并引述理论基础;第三至五章分别对羊绒产业链生产、流通和加工环节进行深入研究,均运用产业组织理论的SCP范式全面分析了羊毛产业链各环节的市场结构、行为和绩效进行研究,之后还对各个环节存在的问题做了进一步的阐述,为下文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做论证铺垫;第六章先从理论上分析了羊绒产业链纵向协作关系的形成机制,然后运用典型案例总结了羊绒产业链的纵向协作模式,最后运用博弈论对纵向协作模式的优化机制进行探讨;第七章对农牧户羊绒销售渠道、纵向协作行为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并运用多元Logistic模型对农牧户纵向协作模式选择意愿进行实证分析;最后文章归纳总结中国羊绒产业链各环节的产业特点、纵向协作模式和农牧户纵向协作选择行为,并提出了相关对策与建议。本研究的主要结论包括:(1)中国羊绒产业链生产环节以小规模分散养殖户居多,区域集中度较高,进入与退出壁垒在提高;(2)促进小规模分散养殖模式转向标准化规模养殖模式、“合作社/协会+养殖户”模式是目前促进中国羊绒生产环节提高绩效水平的主要途径:(3)中国羊绒产业链流通环节市场集中度、进入与退出壁垒较低,贩子收购交易模式中羊绒流通成本最高,工牧直交模式流通成本最低,远期现货电子交易模式流通成本居中;(4)中国羊绒产业链加工环节市场集中度较低,存在严重的产品同质化,进入壁垒较低而退出壁垒较高,成本利润效率在逐步提高,但规模结构效率和技术创新水平依然较低:(5)中国羊绒产业链纵向协作模式可分为市场交易、合同/口头协议、合作社/协会和纵向一体化四种模式,目前以市场交易模式为主:(6)个人特征、家庭特征、生产经营特征、交易成本特征和人际关系特征相关变量中,与市场交易模式相比,年龄、养殖年限对农牧户选择合作社模式有负向影响,家庭成员是否担任村干部有正向影响,兼业化程度、养殖年限、信息可获得性对农牧户选择契约协议模式有负向影响,收购者是熟人或亲戚的重要性有正向影响。

解静云[7](2013)在《构建质量标准体系过程中的政府行为研究 ——以鄂尔多斯羊绒集团国际贸易为例》文中研究说明加入WT0之后,传统的贸易壁垒逐步削弱,以技术标准、技术法和合格评定程序为代表的技术性贸易壁垒显现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各国利用技术性贸易壁垒阻碍贸易的情况日益增多,我国出口也深受影响,不少产品受限,企业受阻、经济受损现象严重。本文从我国面临的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整体形势,我国重点出口行业因为技术性贸易壁垒遭受的损失,以及我国主要出口国家的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特点,分析我国面临的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特点,还有我国在应对贸易壁垒方面表现出来的不足。同时,通过对鄂尔多斯羊绒集团以及其他国家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成功案例分析,得出构建公共检测平台是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有效手段。最后,通过研究我国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相应措施,认识到我国政府目前正处于向服务型政府转变的转型期。中国政府职能应该是以市场经济为导向,界定和保护产权,保证微观规制,加强宏观调控,培育和完善市场。政府职能转变的重点应放在处理政企关系上,建立市场导向型的政府,增强为企业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在为出口企业服务方面,支持企业开发与研制技术先进的产品,提高出口产品的竞争力,建立与国际接轨的权威的产品测试、认证机构。

高泉[8](2013)在《深色羊绒织物褪色及毛绒纤维鉴别方法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是毛纺大国,羊绒是高级毛纺原料,具有手感滑爽、柔软丰满、穿着舒适等特点,随着近年来纺织业和印染业的快速发展,深色织物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了人们的生活当中。毛绒纤维含量检测是长期困扰企业和检验机构的问题,对仪器设备和检验人员的经验积累及检测水平都有着较高的要求,不经过退色的深色织物在此项检测中容易引起检验员判断错误,造成不必要的损失。我国现有标准中规定的退色方法其效果难以令人满意,现在普遍实施的毛绒纤维含量标准GB/T16988-1997《特种动物纤维与绵羊毛混合物含量的测定》中,规定使用平平加进行退色处理,但其实际效果并不理想,其他检测机构对此也无统一的方法,而国外的相关标准中也无详细阐述,同时我国大部分的毛绒收购、加工企业和相关检验机构均配备相应的检测设备和检验人员,这些检验人员对深色织物的含量判定存在一定的人为误差,所以他们对退色剂的需求很旺盛,现实和潜在的市场规模都相当庞大。因此亟待开发相应的退色剂产品,以尽快解决制约深色毛绒织物检测的技术瓶颈。近年来由于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人们对高档纺织品消费需求降低,毛绒产业整体有下滑的趋势,再加上毛绒产品的种类、工艺、花色等技术含量日益增加,一些区域生产和经销的毛绒制品质量问题突出,尤其是深色织物中毛绒不易分辨,假冒伪劣情况时有发生,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这些问题对毛绒检验检测客观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迫切需要对现有的检测手段改革创新,以适应日益兴起的毛绒产业发展。测试研究表明,深色织物中加入柠檬酸盐和保险粉,在适当温度下反应能够轻柔地、安全地、较为彻底地褪去颜色,而且不影响纤维整体形态和平均直径,便于检测人员观察鳞片形态,做出正确判断。

马强[9](2012)在《内蒙古自治区现代特色农业发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农业是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产业,也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发展现代特色农业是内蒙古自治区农业现代化的突破口和战略重点。内蒙古自治区既是国家粮食主产区、北方重要的生态屏障、少数民族聚集区,也是典型的生态脆弱区和经济欠发达区,发展现代特色农业是推动内蒙古农业现代化,实现增产、增收、增绿的重大战略选择。本文探讨了现代特色农业的基本内涵。认为现代特色农业相对于传统特色农业:一是国民经济发展的背景不同,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力度逐步加大。二是功能不同,更加关注农业多功能融合。三是特色的内容不同,创造特色的环节和途径更加广泛。四是发展方式不同,发展主要依靠现代集约型方式。五是在区域发展中的任务与地位不同,作为主导产业、支柱产业的地位更加突出。本文认为区域农业特别是粮食主产区打破大宗粮食作物与特色农产品的传统界限,将优质、专用粮食作物按照比较优势就是特色、差异化就是特色的理念,作为特色农产品发展,可以从根本上保护种粮农民的积极性,巩固粮食安全。本文基于对新时代农业基本特性的新认识、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的基本特征和现代特色农业基本内涵的分析研究,构建了内蒙古自治区现代特色农业研究体系,内容包括:内蒙古农业基础地位分析、内蒙古现代农业发展阶段和水平分析、内蒙古特色农产品区域比较优势分析、内蒙古现代特色农业区域布局研究以及内蒙古现代特色农业发展战略。创新了内蒙古自治区现代特色农业区域布局研究方法:以城乡统筹理论为指导,综合内蒙古主体功能区划中的农业功能区布局、基于比较优势的内蒙古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以及内蒙古区域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潜力分析研究结果,从点、区、带多层次相结合,优化现代特色农业区域布局。分析了内蒙古自治区现代特色农业所处的各种影响因素,运用系统分析的综合分析方法,提出内蒙古自治区现代特色农业发展战略:在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实行以城带乡、以工促农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现代特色农业,实施“收缩集中,集约发展”战略:促进农业发展战略重点向农业主体功能区集中,特色农产品生产向优势产区集中,农业开发重心向水土资源可持续发展潜力大的地区集中,农村人口向城镇集中;主要以综合应用科技投入和机械化、劳动力素质提高和农业生产经营制度创新为支撑发展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协调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协调推进现代特色农业经营产业化、农民生产经营组织化、特色农产品品牌化;协调推进现代特色农业生产区域化、特色产品产业化、发展可持续化;协调推进农业生产规模化、机械化、集约化;协调推进现代特色农业生产组织企业化、生产专业化、生产技术标准化;协调推进公共服务体系化、从业人员知识化、服务信息化。

刘亚[10](2010)在《战略视角下清河县羊绒产业发展问题研究》文中指出在纺织服装行业,羊绒服装是一个新兴的行业,国内发展历史仅仅才三十年,然而由于羊绒进入门槛不是很高,许多地方和企业不断加入该行业,前期的高利润导致后期竞争加剧,众多的原因使得羊绒产业在发展的进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这些问题很大程度地制约了该地区的经济增长和发展。本文通过对河北清河县阅读相关政策文献的基础上,阐述了本地区发展羊绒产业的独特性和羊绒产业发展的架构,以某一典型羊绒企业作为案例,利用波特五力模型分析了该企业所处的行业环境,利用SWOT综合评价了A公司所处的内外部环境,结合不同地区羊绒产业差异概况、羊绒产业链、羊绒市场均衡、羊绒行业垄断竞争地位的分析和理解为指导,找出羊绒企业外部环境的机会和挑战以及羊绒企业内部的优势和劣势,指出了当前清河县在羊绒产业发展中存在着产业链之间不协调、羊绒制品科技含量相对较低、羊绒市场秩序混乱和品牌效应差四大主要问题,并提出解决清河县的羊绒产业发展的几大对策:缓解加工企业上游压力、加大政府政策监管力度、提高羊绒资金的流动性、引进国内外先进生产工艺和机器设备、建立有效的羊绒市场秩序和提高羊绒制品品牌影响力,从而为清河县羊绒产业的发展有借鉴意义。通过清河县羊绒产业的竞争状况进行分析研究,从总体上把握羊绒市场的发展特点,从而达到对清河县羊绒产业发展战略选择进行深入研究的目标。

二、认真贯彻执行《山羊绒》标准 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能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认真贯彻执行《山羊绒》标准 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能力(论文提纲范文)

(1)蒙古国山羊绒产业出口贸易影响因素及竞争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论文研究的背景目的及意义
        1.1.1 论文研究的背景
        1.1.2 论文研究目的及意义
        1.1.2.1 研究目的
        1.1.2.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 论文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本文的创新点
第2章 羊绒出口贸易产业增长理论基础及发展现状
    2.1 羊绒产业经济贸易增长理论
        2.1.1 绝对优势理论和剩余产品出口假说
        2.1.2 要素禀赋理论
        2.1.3 比较优势理论
        2.1.4 竞争优势理论
    2.2 蒙古国羊绒出口贸易趋势
        2.2.1 蒙古国羊绒产业发展现状
        2.2.2 蒙古国羊绒出口贸易现状
        2.2.3 蒙古国羊绒产业发展政策趋势
    2.3 竞争对手中国羊绒产业发展趋势
        2.3.1 中国羊毛和羊绒业发展现状
        2.3.2 市场容量及前景
第3章 蒙古国羊绒出口贸易国际竞争力和贸易格局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3.1 蒙古国羊绒对外贸易影响因素
        3.1.1 政策因素
        3.1.2 羊绒储备
        3.1.3 生产能力
        3.1.4 产品价格
    3.2 羊绒产业发展SWOT分析
        3.2.1 优势分析
        3.2.2 劣势分析
        3.2.3 机会分析
        3.2.4 威胁分析
    3.3 蒙古国羊绒贸易国际竞争力的测度
        3.3.1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3.3.2 羊绒产业国际竞争力测算结果
    3.4 蒙古国羊绒及其制品贸易格局波动影响因素分析
        3.4.1 研究方法及数据来源
        3.4.2 实证分析结果
第4章 结论与对策建议
    4.1 研究结论
    4.2 对策建议
        (1) 持续推进产业政策和经济激励政策的落实
        (2) 推进产业链上中下游企业整合,提升企业整体竞争力
        (3) 注重羊绒产业资金技术投入,提升产品附加价值
        (4) 强化管理人才培养,夯实技能培训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致谢

(2)中国畜牧业支持政策及效应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1.3 畜牧业支持的理论基础
    1.4 研究目标与主要内容
    1.5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1.6 逻辑框架与技术路线
    1.7 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第二章 中国畜牧业的发展分析
    2.1 畜牧业发展历程分析
    2.2 畜牧业总量与结构的变动分析
    2.3 畜牧业生产布局的演变
    2.4 畜牧业经营主体的变迁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中国畜牧业支持政策的演变分析
    3.1 畜牧业支持政策概念界定
    3.2 不同阶段中国畜牧业支持政策发展的背景及主要内容
    3.3 中国畜牧业支持政策实施现状及其特征
    3.4 中国畜牧业支持政策发展的演变规律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不同阶段中国畜牧业政策支持水平测算与特征分析
    4.1 畜牧业政策支持水平衡量方法的比较与选择
    4.2 基于OECD中国畜牧业支持政策的分类及其政策含义
    4.3 代表性畜产品选择及数据来源
    4.4 不同阶段中国畜牧业支持水平及结构特征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中国畜牧业支持政策的效应分析
    5.1 畜牧业支持政策的养殖户增收效应分析
    5.2 畜牧业支持政策的产值增长效应评价
    5.3 畜牧业支持政策的环境效应评价
    5.4 畜牧业支持政策对畜牧业生产结构调整的效应评价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基于微观视角的畜牧业典型支持政策评价
    6.1 生猪养殖支持政策的发展与实施现状
    6.2 养殖户对政策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分析
    6.3 生猪养殖各项支持政策评价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研究结论与对策建议
    7.1 研究结论
    7.2 对策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畜牧业支持政策实施效果研究养殖户调研问卷
作者简介
致谢

(3)内蒙古羊绒产业发展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1.3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第二章 基本概念和理论
    2.1 核心概念
    2.2 相关理论
第三章 内蒙古羊绒产业发展现状与区域优势分析
    3.1 羊绒产业发展现状
    3.2 羊绒产业发展的区域优势分析
第四章 内蒙古羊绒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4.1 量升质降的羊绒原料资源
    4.2 羊绒销售终端市场动力不足
    4.3 羊绒价格和品牌影响力不够
    4.4 羊绒产业国际竞争力不强
    4.5 产业集聚不明显,产业建设滞后
第五章 内蒙古羊绒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5.1 实施原料提升战略,走品质优化道路
    5.2 实施渠道多样化战略,完善终端市场
    5.3 实施品牌化战略,提高羊绒品牌创新力
    5.4 实施国际化战略,展示羊绒品牌文化
    5.5 实施产业集群战略,完善羊绒产业建设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介
致谢

(4)中蒙俄经济走廊视阈下中蒙贸易发展模式研究 ——基于引力模型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蒙古国学者的研究综述
        1.2.2. 中国学者的研究综述
    1.3 研究目标与基本内容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思路
        1.3.3 主要内容
    1.4 研究方法
        1.4.1 文献研究法
        1.4.2 定量分析法
    1.5 本文研究的创新及不足
        1.5.1 创新之处
        1.5.2 研究不足
二、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中蒙俄经济走廊的政治内涵
        2.1.2 中蒙俄经济走廊的经济内涵
    2.2 国际贸易理论概述
        2.2.1 国际贸易理论
        2.2.2 要素禀赋比率论
三、中国和蒙古国贸易的历史与现状
    3.1 中国和蒙古国经贸合作的历史回顾
        3.1.1 蒙古国对中国经贸合作发展贡献的历史回顾
        3.1.2 中国内蒙古自治区与蒙古国经贸发展的回顾
        3.1.3 蒙古国对中国经贸合作发展贡献的历史回顾
    3.2. 中蒙经贸合作现状
        3.2.1 蒙古国贸易现状
        3.2.2 中蒙两国双方的对外贸易现状
    3.3 中蒙经贸发展面临的新机遇
四、国际贸易中的引力模型
    4.1 贸易引力模型国外研究综述
    4.2 引力模型的研究现状
    4.3 引力模型的提出
        4.3.1 给定的数据及其解释
        4.3.2 引力模型引入新变量
    4.4 中蒙贸易对引力模型应用
        4.4.1 引力模型在对外贸易中的应用
        4.4.2 引力模型指标解释
        4.4.3 给定数据的概况
        4.4.4 引力模型评估
        4.4.5 中蒙贸易现状及其预测
五、中蒙两国贸易的有利政策与制约因素
    5.1 中国对蒙古国贸易政策优势
    5.2 蒙古国对中国的贸易政策优势
    5.3 中蒙两国贸易政策的统一性和差异性
        5.3.1 中国与蒙古国贸易合作中的制约因素
六、推动中蒙贸易合作的政策建议
    6.1 双方分别制定长远战略规划
        6.1.1 多层面拓展交流,深化中蒙战略伙伴关系
        6.1.2 优化双边贸易政策
        6.1.3 扩大双方贸易合作领域
        6.1.4 调整产业结构,改善贸易结构
    6.2 积极适应蒙古国国情
        6.2.1 加强自然资源的开发,强化自身贸易竞争力
        6.2.2 自然保护意识强烈,努力营造良好的自然环境氛围
        6.2.3 加强经济发展与贸易建设
    6.3 提高双方企业的信誉度
    6.4 加强多层面多方位拓展交流
七、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组成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5)T公司内部控制评价与改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及现状
        1.3.1 国外研究综述及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3.3 国内外研究评述
    1.4 内部控制相关概念
        1.4.1 内部控制概念
        1.4.2 内部控制评价概念
    1.5 研究内容与主要研究方法
        1.5.1 研究内容
        1.5.2 主要研究方法
第2章 T公司简介及内部控制的现状
    2.1 T公司概况
        2.1.1 T公司简介
        2.1.2 T公司财务状况
    2.2 T公司内部控制现状
        2.2.1 控制环境
        2.2.2 风险评估
        2.2.3 控制活动
        2.2.4 信息及沟通
        2.2.5 内部监督
第3章 T公司内部控制的评价分析
    3.1 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3.2 评价过程
        3.2.1 运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各级指标权重
        3.2.2 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计算各层级指标的评价值
    3.3 评价结果分析
第4章 T公司内部控制改进的原则和对策
    4.1 T公司内部控制改进的原则
    4.2 T公司内部控制改进的对策
        4.2.1 优化内部环境
        4.2.2 重视风险评估
        4.2.3 完善控制流程
        4.2.4 建立定期沟通机制和多元化信息沟通渠道
        4.2.5 强化内部监督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研究结论
    5.2 研究展望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6)中国羊绒产业链主要环节及纵向协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图表目录
第一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3 研究目标、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1.4 全文框架与研究内容
    1.5 研究的创新说明
第二章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2 主要理论回顾
第三章 中国羊绒产业链生产环节的SCP分析
    3.1 中国羊绒生产环节的市场结构分析
    3.2 羊绒生产环节市场行为分析
    3.3 羊绒生产环节的市场绩效分析
    3.4 我国羊绒生产环节存在的主要问题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中国羊绒产业链流通环节的SCP分析
    4.1 羊绒流通环节的市场结构分析
    4.2 羊绒流通环节的市场行为分析
    4.3 羊绒流通环节的市场绩效分析
    4.4 目前中国羊绒流通环节存在的主要问题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中国羊绒产业链加工环节的SCP分析
    5.1 羊绒加工环节的市场结构分析
    5.2 羊绒加工环节的市场行为分析
    5.3 羊绒加工环节的市场绩效分析
    5.4 羊绒加工环节存在的问题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中国羊绒产业链纵向协作关系分析
    6.1 羊绒产业链纵向协作关系的形成机制分析
    6.2 中国羊绒产业链纵向协作模式分析
    6.3 中国羊绒产业链相关参与主体纵向协作行为分析
    6.4 中国羊绒产业链纵向协作关系的博弈分析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农牧户对产业链纵向协作选择行为分析
    7.1 农牧户羊绒销售渠道分析
    7.2 农牧户对产业链纵向协作选择行为分析
    7.3 农牧户对产业链纵向协作模式选择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
    7.4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结论及对策建议
    8.1 主要结论
    8.2 对策建议
    8.3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个人简介

(7)构建质量标准体系过程中的政府行为研究 ——以鄂尔多斯羊绒集团国际贸易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 研究背景
    (二) 研究目的
    (三) 国内外研究综述
        1. 国外研究综述
        2. 国内研究综述
    (四) 研究意义,研究思路与创新
一、相关概念及理论依据
    (一) 技术性贸易壁垒
        1. 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定义
        2. 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特点
    (二) 国际贸易相关理论以及在国际贸易中的政府职能理论
        1. 国际贸易相关理论
        2. 国际贸易中政府职能相关理论
二、我国对外贸易中面临的技术壁垒
    (一) 我国国际贸易面临技术壁垒的总体形式
    (二) 我国主要出口国家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特点
        1. 美国的技术性贸易壁垒
        2. 欧盟的技术性贸易壁垒
        3. 日本的技术性贸易壁垒
        4. 我国重点出口行业在我国主要出口国家面临的技术壁垒损失
        5. 总结
三、鄂尔多斯羊绒集团所面临的技术贸易壁垒
    (一) 鄂尔多斯集团面临技术贸易壁垒的现状
    (二) 鄂尔多斯羊绒集团面对技术性贸易壁垒造成的损失
    (三) 鄂尔多斯羊绒集团遭受技术贸易壁垒的原因分析
        1. 羊绒产品遭遇技术壁垒的内部原因
        2. 羊绒产品遭遇技术壁垒的外部原因
四、国外政府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有效措施及成功案例
    (一) 国外政府建立公共检测平台的策划成功案例
    (二) 国外成功经验的借鉴意义
五、鄂尔多斯集团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过程中的政府行为
    (一) 鄂尔多斯羊绒集团参与制定国家标准和构建公共检测平台
        1. 鄂尔多斯羊绒集团参与制定的国家标准
        2. 鄂尔多斯羊绒集团牵头将行业标准推广并成为国际标准
        3. 政府牵头建立与国际技术检测接轨的公共检测平台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8)深色羊绒织物褪色及毛绒纤维鉴别方法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论文的研究背景
        1.1.1 羊绒相关基础知识
        1.1.2 中国绒山羊的品种及分布情况
        1.1.3 毛绒纤维形态结构
        1.1.4 山羊绒纤维形态结构变异情况分析
    1.2 研究的意义
第2章 褪色方法及配比的研究
    2.1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2.2 研究内容
    2.3 褪色方法研究
        2.3.1 褪色的方法确定
        2.3.2 选定试验样品
        2.3.3 对样品进行褪色前处理
        2.3.4 褪色用设备及具体操作方法
        2.3.5 褪色后直径测定和图像采集
        2.3.6 统计分析平均直径数据
    2.4 数据整理与分析
        2.4.1 褪色前后对试样平均直径的影响
        2.4.2 显着性差异分析
        2.4.3 统计结论
    2.5 与标准中褪色方法比较
    2.6 褪色剂的环保安全性
        2.6.1 连二亚硫酸钠
        2.6.2 柠檬酸
    2.7 应用前景
    2.8 使用单位意见
    2.9 本章小结
第3章 山羊绒与其它动物纤维鉴别方法综述
    3.1 山羊绒与其它动物纤维鉴别方法
        3.1.1 人机交互式纤维测量分析仪法
        3.1.2 扫描电子显微镜法
        3.1.3 光学显微镜鉴别法
        3.1.4 溶液法
        3.1.5 染液消光度法
        3.1.6 计算机图形法
        3.1.7 DNA 鉴别法
        3.1.8 染色法
        3.1.9 着色剂法
    3.2 各种鉴别方法之比较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山羊绒与其它动物纤维的鉴别探讨
    4.1 山羊绒与绵羊绒的鉴别
        4.1.1 鳞片厚度及透光度
        4.1.2 鳞片整齐度
        4.1.3 边缘光滑程度
        4.1.4 毛干顺直程度
        4.1.5 拉伸性能的不同
        4.1.6 吸湿性能的不同
        4.1.7 沸水收缩率的不同
    4.2 加工后羊绒、绵羊毛的变化及鉴别
    4.3 紫色山羊绒与牦牛绒的鉴别
    4.4 山羊绒与改性绵羊毛的鉴别
    4.5 山羊绒与拉伸绵羊毛的鉴别
    4.6 山羊绒与马海毛的鉴别
    4.7 山羊绒与驼绒的鉴别
    4.8 本章小结
第5章 我国羊绒生产加工情况
    5.1 我国羊绒生产加工现状
        5.1.1 中国羊绒产业概况
        5.1.2 河北羊绒产业现状
        5.1.3 我国羊绒产业发展历程
    5.2 我国羊绒生产加工的优势
        5.2.1 资源优势无可比拟
        5.2.2 劳动力成本低
        5.2.3 羊绒及其制品出口大国
    5.3 羊绒产业存在的问题
        5.3.1 低水平重复建设
        5.3.2 行业失控和缺乏品牌意识
        5.3.3 羊绒市场问题层出不穷
        5.3.4 技术创新和研发力量不足
        5.3.5 环境保护问题
    5.4 羊绒行业宏观调控措施
        5.4.1 调整产业结构实现质的飞跃
        5.4.2 规范交易行为
        5.4.3 改良品种保护环境
        5.4.4 加强科技合作
        5.4.5 建立成果转化机制
    5.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
致谢
个人简历

(9)内蒙古自治区现代特色农业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现代农业是世界农业发展的基本趋势
        1.1.2 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是中国农业发展的基本方向
        1.1.3 发展特色产业是在主体功能区建设中西部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
        1.1.4 发展现代特色农业是内蒙古现代农业发展的突破口和战略重点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2.1 为内蒙古现代特色农业发展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1.2.2 丰富区域现代特色农业研究理论与方法
    1.3 国内外研究动态
        1.3.1 特色农业研究
        1.3.2 现代农业及农业现代化研究
    1.4 理论方法和研究创新
        1.4.1 研究方法
        1.4.2 内容与框架
    1.5 特色与创新之处
    1.6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内蒙古现代特色农业研究体系的构建
    2.1 对农业基本特性的新认识
        2.1.1 新时代农业的基本特性
        2.1.2 从农业基本特性认识农业的基础地位
    2.2 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的基本特征
    2.3 现代特色农业的基本内涵
        2.3.1 共同特征
        2.3.2 主要区别
    2.4 现代特色农业研究体系基本内容
        2.4.1 内蒙古农业基础地位分析
        2.4.2 内蒙古现代农业发展阶段和水平分析
        2.4.3 内蒙古特色农产品区域比较优势分析
        2.4.4 内蒙古现代特色农业区域布局优化研究
        2.4.5 内蒙古现代特色农业发展影响因素分析及战略选择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现代特色农业的理论基础
    3.1 特色农业理论基础
        3.1.1 比较优势理论
        3.1.2 “钻石”模型
        3.1.3 创新理论
        3.1.4 垄断、竞争理论
        3.1.5 产品差别化理论
    3.2 现代农业的理论基础
        3.2.1 改造传统农业理论
        3.2.2 制度创新理论
        3.2.3 农业产业化理论
        3.2.4 可持续发展理论
        3.2.5 城乡一体化理论
        3.2.6 中国传统农业改造与转型理论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内蒙古农业基础地位分析
    4.1 内蒙古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份额分析
        4.1.1 内蒙古农业对经济增长贡献份额趋向下降
        4.1.2 内蒙古农业产值份额下降与劳动力份额下降不对称
    4.2 对新时代内蒙古农业基础地位新认识
        4.2.1 内蒙古农业在确保国家食物安全中的作用
        4.2.2 内蒙古农业在确保国家生态安全中的作用
        4.2.3 内蒙古农业在确保边疆稳定、促进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中的作用
    4.3 内蒙古多功能农业价值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内蒙古现代农业发展阶段和水平分析
    5.1 内蒙古农业发展成就
    5.2 内蒙古农业发展阶段分析
        5.2.1 数量发展阶段
        5.2.2 优化农业阶段
        5.2.3 现代农业阶段
    5.3 内蒙古现代农业发展阶段和水平综合评价
        5.3.1 内蒙古现代农业发展阶段测算
        5.3.2 内蒙古现代农业发展水平测算
    5.4 内蒙古农业发展新阶段的主要特征
        5.4.1 城乡一体化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方向
        5.4.2 较长时期稳定增长成为农业生产的主要态势
        5.4.3 多功能性成为农业功能拓展的主要特征
        5.4.4 制度创新成为农业发展的主要动力
        5.4.5 优势农产品区域化生产成为农业生产布局的主要趋势
        5.4.6 现代要素投入成为农业增长的主要依靠
        5.4.7 农产品质量安全成为农业生产的重要目标
        5.4.8 惠农政策体系成为政府支农的主要形态
        5.4.9 非农收入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渠道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内蒙古特色农产品比较优势分析
    6.1 内蒙古区域农产品产量构成
        6.1.1 内蒙古农作物产量构成
        6.1.2 内蒙古畜产品产量构成
    6.2 内蒙古农产品比较优势测算
        6.2.1 分析思路与方法
        6.2.2 农作物比较优势分析
        6.2.3 畜产品比较优势研究
    6.3 内蒙古特色农产品的选定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内蒙古现代特色农业区域布局研究
    7.1 内蒙古国土资源和生产力布局特征
        7.1.1 区位独特,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7.1.2 地域辽阔,适宜开发面积少,空间结构不合理
        7.1.3 资源富集,开发利用效率低,环境压力日益加大
        7.1.4 生态类型多样,生态环境比较脆弱,自然灾害频繁
        7.1.5 生产力快速发展,区域发展不均衡,人口与经济集聚不协调
    7.2 内蒙古主体功能区划中的农业功能区布局
        7.2.1 农业主体功能区
        7.2.2 农业辅助功能区
    7.3 内蒙古区域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潜力分析
        7.3.1 内蒙古水土资源分布特点
        7.3.2 内蒙古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潜力研究
    7.4 基于比较优势的内蒙古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
        7.4.1 特色农作物区域布局
        7.4.2 特色畜产品区域布局
    7.5 内蒙古现代特色农业重点发展区域及区域重点产业
        7.5.1 现代特色农业战略重点区
        7.5.2 现代特色农业一般区
    7.6 本章小结
第八章 内蒙古现代特色农业发展影响因素分析及战略选择
    8.1 内蒙古现代特色农业发展的 SWOT 分析
        8.1.1 内蒙古现代特色农业 SWOT 分析的技术路线
        8.1.2 内蒙古现代特色农业发展影响因素分析
        8.1.3 内蒙古现代特色农业发展影响因素组合分析
    8.2 内蒙古现代特色农业发展战略选择
        8.2.1 协调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
        8.2.2 协调推进现代特色农业经营产业化、农民生产经营组织化、特色农产品品牌化
        8.2.3 协调推进现代特色农业生产区域化、特色农产品产业化、发展可持续化
        8.2.4 协调推进现代特色农业生产规模化、机械化、集约化
        8.2.5 协调推进现代特色农业生产组织企业化、生产专业化、生产技术标准化
        8.2.6 协调推进现代特色农业公共服务体系化、从业人员知识化、服务信息化
    8.3 本章小结
第九章 结论与讨论
    9.1 全文主要结论
    9.2 主要创新点与特色
    9.3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作者简历

(10)战略视角下清河县羊绒产业发展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的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 论文的创新点和研究方法
        1.3.1 论文的创新点
        1.3.2 论文的研究方法
    1.4 论文内容与结构框架
第二章 研究综述与理论依据
    2.1 国内外研究的动态
        2.1.1 国外研究动态
        2.1.2 国内研究动态
    2.2 研究的理论依据
        2.2.1 产业链理论
        2.2.2 SWOT 理论
        2.2.3 波特五力模型
第三章 国内外羊绒产业经验
    3.1 国外羊绒产业的成功经验
        3.1.1 意大利的经验与做法
        3.1.2 蒙古国的经验与做法
    3.2 国内羊绒企业的成功经验
        3.2.1 鄂尔多斯集团的经验与做法
        3.2.2 恒源祥的经验与做法
第四章 清河县羊绒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4.1 清河县羊绒产业发展概况
    4.2 清河县的羊绒产业特点
    4.3 清河县现有羊绒企业规模和产业架构图
    4.4 A 公司 SWOT 分析
        4.4.1 A 公司简述
        4.4.2 外部环境
        4.4.3 内部因素
        4.4.4 公司内外部因素综合评价
    4.5 清河县羊绒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4.5.1 目前的产业链之间的矛盾
        4.5.2 清河羊绒制品科技含量相对较低
        4.5.3 羊绒市场秩序混乱
        4.5.4 品牌效应差
第五章 清河县羊绒产业健康发展的对策
    5.1 解决清河县羊绒产业链问题
        5.1.1 缓解加工企业上游压力
        5.1.2 加大政府政策监管
        5.1.3 提高羊绒资金的流动性
    5.2 提高羊绒制品的科技含量
        5.2.1 改善羊绒制品款式
        5.2.2 引进国内外先进生产工艺和机器设备
    5.3 建立有效的羊绒市场秩序
    5.4 提高羊绒制品品牌影响力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四、认真贯彻执行《山羊绒》标准 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能力(论文参考文献)

  • [1]蒙古国山羊绒产业出口贸易影响因素及竞争力研究[D]. Baatarkhuu Alimantuya.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20(06)
  • [2]中国畜牧业支持政策及效应分析[D]. 刘利. 吉林农业大学, 2019(03)
  • [3]内蒙古羊绒产业发展对策研究[D]. 白玉麒. 吉林农业大学, 2019(04)
  • [4]中蒙俄经济走廊视阈下中蒙贸易发展模式研究 ——基于引力模型的分析[D]. 拉木苏仁. 内蒙古大学, 2017(08)
  • [5]T公司内部控制评价与改进研究[D]. 任馨潮. 新疆农业大学, 2017(02)
  • [6]中国羊绒产业链主要环节及纵向协作研究[D]. 张莹. 中国农业大学, 2015(07)
  • [7]构建质量标准体系过程中的政府行为研究 ——以鄂尔多斯羊绒集团国际贸易为例[D]. 解静云. 内蒙古大学, 2013(02)
  • [8]深色羊绒织物褪色及毛绒纤维鉴别方法的研究[D]. 高泉. 河北科技大学, 2013(05)
  • [9]内蒙古自治区现代特色农业发展研究[D]. 马强.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2(10)
  • [10]战略视角下清河县羊绒产业发展问题研究[D]. 刘亚. 内蒙古工业大学, 2010(04)

标签:;  ;  ;  ;  ;  

认真贯彻“羊绒”标准,提高企业国际竞争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