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技术壁垒与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贸易技术壁垒与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一、技术性贸易壁垒与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论文文献综述)

吴妍妍[1](2021)在《中美贸易摩擦背景下高新技术企业面临的问题与对策》文中研究表明中美贸易摩擦重点针对我国的高新技术领域,为探究我国高技术企业在此背景下的发展状况,本文分析中美贸易摩擦前后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现状,并探讨背后出现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认为:在贸易方面,由于我国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结构较为单一,所以更容易受到出口国贸易壁垒的影响;在创新活动方面,由于贸易摩擦的多重制裁导致外部技术溢出和内部研发投入的减少,因而一定程度上阻碍我们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最终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曹梦真[2](2021)在《中国高技术产品出口影响因素研究 ——基于1999-2019年对东盟数据》文中研究表明

杭晨悦[3](2021)在《技术性贸易壁垒对中国电子信息产品出口的实证研究 ——基于特别贸易关注视角》文中认为随着各国综合实力的不断提升,贸易自由化也不断发展,各个地区和国家之间的对抗已经日益焦灼。在这个时候,贸易保护兴起,作为一种看不见的障碍,政策制定者更加倾向于将技术壁垒被用于国家的贸易保护。发达国家经常使用这种手段,其自身具有欺瞒性和伪装性,对我国一部分行业的贸易产生了或大或小的影响,其中电子信息行业受影响最甚。而这个行业在我国的贸易进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在这个行业的出口不仅占自身贸易总额的相当大一部分,而且在全球中也是出口最大的国家。自从2018年贸易战在中美两国爆发后,技术壁垒已然成为影响我国相关行业的关键因素,因此电子信息产业的出口贸易也将面临更多的不确定性。因此,这篇文章的研究意图是深刻分析相关的技术壁垒对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作用,并针对下一步的可持续发展提出拙见。这篇文章的亮点在于,从主要核心自变量上,本文没有采用传统的TBT通报数为研究对象,而是用特别贸易关注作为衡量实质性技术壁垒的指标,克服了既往指标的不足,使实证结果更加有可靠性,同时将特别贸易关注运用在定量分析当中,丰富和发展了相关研究;从实践的角度出发,建立在特别贸易关注的基础上的研究可以为我国适时地运用相关国际规则来处理和解决技术壁垒,为在现实中促进电子信息产业出口提供参考。本文首先从技术性贸易壁垒影响出口的文献和作用机制进行深入解析;其次使用WTO的特别贸易关注为指标来衡量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严苛程度,利用2002年-2019年特别贸易关注的提出数和中国电子信息产品的出口数据,借鉴贸易引力模型并在此基础上推导和拓展,来探讨技术性贸易壁垒对中国电子信息产品出口贸易的影响。在模型中,利用最小二乘法研究了解释变量对相关行业出口贸易的影响,同时考虑到了时滞性,将核心自变量分别滞后1-3期,结果表明技术性贸易措施从推出之日算起到完全落实存在着明显的滞后性,所以给贸易产业带来的不利影响同样存在着滞后性,因此这项拓展性分析也印证了此前假设。最后进行两项拓展性分析,首先,关税带来的影响和非关税壁垒带来的影响应该时分离的,从实证数据可以看出,以特殊贸易关注为代表的贸易壁垒的苛刻性,即使增加了关税变量,影响结果仍然呈负相关。另外,根据该领域以往学者的分析结果,技术壁垒可能产生负面影响,也有促进作用,因此本文在分析中加入了两个拓展性变量变量,即这项关注被讨论的次数和这项关注是否被多个国家或地区提出,以研究是否对出口贸易产生其他的影响。结果表明,一项关注被讨论越多次、越被多个成员关注均会削弱技术壁垒对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出口的抑制作用。综合各个结果后,根据以上理论模型的分析,本文针对技术壁垒对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出口的影响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1)从政府层面,我国需要不断提高产品质量标准。2)从行业层面,中国理应需要积极参与和发达国家贸易冲突的协商与共赢。3)从企业层面,合理使用贸易救济措施。

张宁宁[4](2021)在《美国对华贸易政策与中国制造业嵌入全球价值链分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中美分别作为全球第二和第一大经济体,两者之间的双边贸易在很大程度上构成了当前全球价值链(Global Value Chain,GVC)分工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当前伴随着中美双边间贸易摩擦与争端地不断加剧,这使得双边经贸合作在难以正常开展的同时对中国相关产业在GVC中的国际分工以及价值链分工地位提升等也产生了一定影响或增加了难度。不可否认,在经济全球化下,自加入WTO以来,中国凭借自身比较优势合理配置资源,逐渐成为GVC分工和贸易体系中的重要参与者,并逐渐发展成为全球第一大贸易大国,自身经济在得到快速发展的同时也获取了明显的收益。然而,随着中国参与GVC分工程度的加深以及在对外贸易中所获取的收益提升,中国在全球市场中所遭受的来自于贸易伙伴国的贸易摩擦或贸易壁垒限制也在日益增多,而相较于其他贸易伙伴国,中国所遭受的来自于美国等国家的高频次且具有明显保护主义性质的贸易摩擦或争端却尤为明显。如现阶段不断升级的新一轮中美贸易摩擦,特朗普政府以“中美双边巨额贸易逆差”为借口对华相关产业或产品通过加征高额关税或发动反倾销调查等贸易政策进行严厉打击或限制,甚至官方公开“污名化”中国,比如“中国威胁论”“中国是汇率操纵国”““一带一路”是中国版马歇尔计划”以及当前“新冠肺炎来源国”等,以期通过各种手段对华相关产业或产品进行围追堵截或打击。而细化看来,会发现美国对华所发起或实施的这一系列贸易政策或限制手段的根本目的为限制或遏制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或升级,矛头直指“中国制造2025”计划,以期在限制或扼杀中国中高端技术产业发展以及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同时维护自身在GVC分工中的核心利益或霸权地位免受威胁或动摇。而对于作为我国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制造业来说,在当前中美双边贸易摩擦愈演愈烈以及逆全球化趋势不断发展的现实背景下,其转型升级以及在GVC中的分工地位攀升是否会受到美国对华贸易政策的影响?会受到何种影响?具体的影响机制或机理是怎样的?以及基于此情境下如何实现自身向GVC中高端位置攀升?这一系列的问题均值得引起密切关注与探究。任何国家的经济发展都与该国的对外贸易发展息息相关,贸易政策的作用不容忽视。为此,本文立足于中美双边贸易摩擦与争端不断频发的现实情境下,以美国对华贸易政策为研究视角,具体探究其对中国制造业嵌入GVC分工的影响,以期通过对美国对华贸易政策的深化研究,为及时化解中国制造业在GVC中的被动局面,积极向价值链中高端位置攀升以及如何更好地规避或弱化美国对华贸易政策或壁垒限制、推动中美双边经贸正常合作等寻求可行的对策或建议。具体看来,首先,基于对研究背景与意义等分析的基础上进行文献梳理,在发现已有研究不足的同时明确本文研究主题与方向;其次,借助数理模型就美国对华贸易政策对中国制造业嵌入GVC分工的影响进行理论分析,并就两者的作用机制进行细化阐述与分析,在此提出相关推论与待研究假设;再次,就美国对华贸易政策的演变、中国制造业GVC国际分工现状进行典型化分析,并就本文重点探究的美国对华贸易政策与中国制造业GVC分工地位之间的关系进行初判;接下来,结合理论与典型化分析,重点就美国对华贸易政策对中国制造业GVC分工地位的影响进行实证考察,同时也就GVC参与度、国际竞争力作同步探究,具体主要从整体层面、作用机制层面等方面展开;另外,也就美国对华贸易政策视角下中国制造业在GVC中的分工利得进行拓展性考察,在对价值链中贸易利益进行解构与分析的同时进一步结合分解结果就美国对华贸易政策对中国制造业GVC增值能力的影响进行实证检验;最后,基于前文理论分析、现实解读与实证检验,对中国制造业如何实现GVC分工地位攀升、积极规避或弱化贸易政策限制等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在理论分析部分,借鉴Lorz和Wrede(2008)中有关交易成本的思想以及D-S模型应用,结合美国对华贸易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会增加中美双边间的贸易壁垒或制度性障碍这一现实或政策本质,将贸易壁垒或制度性障碍引入模型,以此来探究其对要素流动以及企业生产状态的影响,并进一步在此基础上借鉴Antras等(2019,2013)的GVC多阶段生产模型,以此来分析GVC生产分工网络下美国对华贸易政策所可能产生的交易成本“累积扩大效应”及对其价值链国际竞争力、增值收益以及分工位置的影响。另外,结合现实中美国对华所采取的诸如反倾销等贸易政策会提高双边间贸易壁垒的特性以及有关美国对华贸易政策的相关研究,可发现美国对华贸易政策的本质为基于WTO“合法”外衣下的贸易保护主义行为,具有较为明显的歧视性,这会对中国进出口贸易产生直接“抑制”影响效应的同时,也会产生诸如“连带”、“污名化”等影响效应。为此,在此主要沿着“美国对华贸易政策,即贸易政策(壁垒)限制——贸易成本变动——GVC分工”这一逻辑脉络对本文作用机制进行阐述,具体为美国对华贸易政策所产生或带来的贸易成本变动会通过“抑制连带效应”、“网络链条效应”、“投资跨越效应”以及“污名化效应”四个渠道对中国制造业嵌入GVC分工产生影响,并在此提出相关推论和研究假设。在现实解读部分,首先,通过对美国对华贸易政策的演变进行分阶段梳理可发现,自中国“入世”以来美国对华贸易政策正逐渐由“复杂型”向“战略型”转变,且政策转向的动因与不同时期阶段下美国自身经济发展战略、利益集团博弈、社会认知、全球政治经济局势、中美双边关系等因素密切相关;另外,美国对华贸易政策的工具由单一模式向多种模式逐渐转变,且贸易政策制裁领域也在逐步扩大。其次,基于生产分解模型对中国制造业在价值链中的国际分工状态典型化事实发现:中国制造业更多地是以后向参与的方式融入GVC,且同美、日相比较其后向和深度后向GVC参与度均相对更大;考察期内中国制造业GVC分工位置的波动轨迹大致呈“V”型,且从2012年起表现出明显攀升迹象,但相较于美、英等制造业强国其GVC分工位置仍相对较低,处于中下游位置;在国际竞争力层面,中国制造业相较于美国整体上具有相对更强的国际竞争力,但细化看来会发现中国制造业的这种竞争力更多体现在低技术类别制造业上,而美国却在高技术类别制造业中表现出了更强的国际竞争力,但近年来双边在高技术类别间的竞争力差距在不断缩小。最后,结合出口分解模型对价值链中的贸易利得进行解构发现,中国制造业在GVC中的增值收益或获益能力要相对低于美国,但细化看来会发现中国在低技术类别制造业中的增值收益或获利能力要高于美国,而在高技术类别尤其是在高技术制造业中,中国却明显低于美国,但近年来会发现双边在此类型下的价值链增值收益差距正在逐渐减小。在实证检验部分,立足于现实中各经济主体理性经济人的特性,考虑到产业在GVC中积极开展国际分工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实现自身在价值链中分工地位的攀升或获取更多的增值收益,为此本文一方面着重探究美国对华贸易政策对中国制造业GVC分工地位的影响效应,并在此过程中对制造业GVC参与度和国际竞争力作同步考察;另一方面也将对美国对华贸易政策视角下中国制造业在GVC中的增值收益或增值能力进行拓展性分析与考察。以期基于对中国制造业在GVC分工中的前后向参与度(“我为谁生产”、“谁为我生产”)、国际竞争力(“我在GVC中的竞争力”)、分工地位(“我在GVC中的地位”)、增值收益(“我在GVC中的增值能力”)进行考察的研究脉络,实现对美国对华贸易政策视角下中国制造业嵌入GVC分工这一影响效应的全面细致考察与探究。首先,整体层面检验发现美国对华贸易政策不利于中国制造业GVC分工地位的提升,且这种影响效应会因不同的对华贸易政策呈现出差异性;同步考察检验发现美国对华贸易政策提高了中国制造业参与GVC的“门槛”且会抑制其国际竞争力的增强。其次,行业技术异质性检验发现美国对华贸易政策对中国低技术类别制造业GVC分工地位提升具有一定的阻碍作用,而对高技术类别并无明显影响。另外,基于GVC分工地位下有关贸易政策动态演变的检验中发现,“入世”以来美国对华贸易政策表现出了明显的动态复杂性。随后,利用中介效应模型对作用机制的检验发现,美国对华贸易政策对中国制造业GVC分工地位所产生的负面影响会通过“抑制转移效应”、“网络链条效应”以及“污名化效应”三种渠道来实现。最后,基于调节效应检验发现,技术创新、“一带一路”建设以及国家制度环境或制度质量水平能够显着弱化美国对华贸易政策对中国制造业GVC分工地位提升所产的负面影响。而对于GVC增值能力的考察检验发现,美国对华贸易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会不利于中国制造业GVC增值能力的增强。在对策建议部分,尽管美国对华贸易政策会对中国制造业嵌入GVC分工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制造业就难以实现向价值链中高端攀升的目标,通过实证检验可发现中国制造业可通过积极借助或利用来源于自身或国家层面的特定竞争优势,比如自主创新、“一带一路”建设等进而以此来实现价值链分工地位攀升。基于此,本文从产业和国家层面就如何积极能动地推动中国制造业向价值链中高端攀升、提高自身竞争力以及规避或弱化污名化言论等提供切实可行的对策建议。具体看来,可通过加强自主创新、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充分利用来源于母国制度环境的特定竞争优势、积极推进贸易自由化建设以及加强中美双边交流等途径,以此来助力中国制造业GVC分工地位更高攀升。

赵萌萌[5](2021)在《中国对东盟机电产品出口贸易潜力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自中国与东盟签订自由贸易区协议以来,双方贸易规模持续扩大。受新冠疫情冲击,中国与其他国家贸易受到不同程度影响,但2020年,东盟超越欧盟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凸显双方的贸易韧性及潜力。作为制造业大国,机电产品在中国对东盟国家出口贸易中长期发挥主导作用。中国“一带一路”推进及“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为中国对东盟国家机电产品出口带来更多的发展空间。基于此,深入研究中国对东盟机电产品出口影响因素及出口潜力并针对性提出对策建议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中国对东盟机电产品出口现状为切入点,分别梳理出口的规模、结构、市场分布及双方机电产品贸易的竞争性与互补性。在此基础上,从供给、需求、贸易政策及贸易便利化等角度对中国机电产品出口东盟的影响因素进行总结分析。然后构建随机前沿模型,对2010-2019年中国机电产品出口东盟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并根据得到的贸易效率进一步从出口总量及大类两个层面测算贸易潜力。通过测算来看,在总量层面,中国对东盟机电产品出口还存在巨大的贸易潜力,其中,对菲律宾、柬埔寨、泰国、印度尼西亚等国机电产品出口贸易效率较低,贸易潜力较大。与新加坡的贸易效率最高,贸易潜力最小;从出口分类来看,中国对东盟低技术类的金属制品出口效率整体较低,出口贸易潜力较大;中技术类的机械设备及运输设备出口效率整体较高,出口潜力一般;高技术类的电器电子产品出口效率极低,出口潜力巨大,仪器仪表出口效率整体较低,出口潜力较大。最后,结合实证结论,从加大中国机电企业创新及供给能力、完善信息共享机制、加强中国-东盟自贸易区建设、提升双方贸易便利化水平等方面提出更好开拓中国对东盟机电产品出口潜力的对策建议。

金中烨[6](2021)在《中日电子信息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变动原因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经历了数次工业革命的洗礼之后,电子信息制造业已成为人类社会兼具基础性和前沿性的行业。受益于经济全球化的推进,中国电子信息制造业发展迅速,2017年总收入突破130 000亿元,占当年GDP总量的15.85%。然而随着近几年全球经济增长的疲软,以英国脱欧和中美贸易战为代表的逆全球化浪潮席卷全球。由于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中下游,中国电子信息制造业首当其冲,成为欧美国家科技封锁的重点对象。在这样的态势下,如何应对欧美国家的“卡脖子”战略,向上攀登全球价值链,成为中国电子信息制造业亟需解决的问题。与中国同处亚洲的日本在多个电子信息制造业细分行业中占据高市场份额,在电子信息制造业全球价值链中占据中上游地位。作为电子信息制造业老牌强国以及中国的邻国,日本电子信息制造业的产业结构与发展方向值得作为后起国的中国深入剖析与借鉴,其全球价值链地位变动背后的驱动因素值得处于价值链中下游的中国进行挖掘与分析。因此,对比分析中日电子信息制造业的发展现状,研究其全球价值链地位变动的原因,可以为中国电子信息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的提升提供宝贵的经验。本文选取中日电子信息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指数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首先依据相关理论,对技术性贸易壁垒和全球价值链地位指数进行测度,对逆全球化在经济贸易领域的表现形式——技术性贸易壁垒对行业全球价值链地位变动的作用机理进行分析。随后结合中日宏观经济、中日电子信息制造业贸易进出口规模、中日电子信息制造业行业规模、中日电子信息制造业从业人数四个维度,对中日电子信息制造业发展现状进行初步对比分析。最后以国家竞争优势理论为分析框架,实证研究包括人力资本水平、市场规模、制度环境、关税水平、技术性贸易壁垒和技术创新能力在内的不同原因对中日电子信息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变动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人力资本水平和技术创新能力对中国电子信息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的促进作用显着,而市场规模和技术性贸易壁垒对中国电子信息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的提升有阻碍作用。日本方面,电子信息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的提升则主要依靠人力资本水平和技术创新能力。基于以上结果,以日本作为参照,本文从提升人力资本水平、优化产业结构、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和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四个角度对中国电子信息制造业的未来发展提出政策建议。

吴佳磊[7](2021)在《中国高技术产业战略性贸易政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依靠丰富的要素禀赋以及廉价的劳动力,在国际市场是获得一定的利润,当人口红利逐渐消失,要素的价格上升,如何改变中国全球价值链的低端锁定和优化中国出口结构,需要中国技术的发展以及技术与产业的融合,由此中国政府提出一系列政策鼓励创新,如国家创新发展战略、“双创”1活动,政府拨款专项基金,科技计划专项资金后补助,研发加计费用抵扣增值税等政策。研发活动得到新技术需要商业化,才能为民所用。高技术产业将先进的技术通过产业化或商业化带入商品阶段,因此中国改善出口的动力在于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在中国不断发展的过程中,高技术产业出口在中国出口商品占一定的地位。如何进一步促进高技术产业出口,以及如何提升高技术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成为政府的面临的重要问题。从其他国家高技术产业的发展经验发现,在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必然有政府对其进行一定的扶持如韩国的芯片产业、日本的半导体产业,在产业具有一定的规模后,政府逐渐减少扶持力度。随着世界贸易自由化不断的发展,战略性贸易政策一些措施已经不适合当今社会,如高关税、配额和出口补贴等。随之而来的战略性贸易政策更加的隐蔽,R&D补贴、税收优惠、出口退税、出口信贷、技术标准等措施,政府采取一系列政策鼓励高技术产业的出口,如“科技兴贸”战略。美国2018年对中国高技术产品加征高关税。贸易摩擦对中国的高技术产业的出口产生巨大冲击,因此如何减弱中美贸易摩擦的冲击,扶持中国高技术产业出口,成为中国政府面临的巨大难题。本文首先从R&D补贴和税收优惠研究对高技术产业出口影响,通过文献分析发现R&D补贴对行业出口既有促进作用又存在抑制作用,税收优惠对行业出口具有促进也具有抑制作用。其次通过建立“第三国”模型研究R&D补贴和税收优惠对高技术产业出口影响,最后根据外部经济理论分析R&D补贴和税收优惠对研发的影响,研发投入的提升对高技术产业出口具有促进作用,因此R&D补贴和税收优惠对高技术产业出口存在通过研发的间接影响。R&D补贴和税收强度建立个体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发现R&D补贴变量显着为正,R&D补贴的提升对高技术细分行业出口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税收强度变量显着为负,税收强度的提高对高技术产业出口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将高技术产业分为应用互动型和科技创新型进行分析,发现税收强度的提高科技创新型产业具有抑制作用,对应用互动型高技术产业抑制作用不显着。R&D补贴对科技创新型产业出口具有显着的促进作用。R&D补贴对应用互动型产业出口的影响不显着。现状分析中发现2016年科技创新型产业R&D补贴获得占68.83%,应用互动型产业仅占31.17%,R&D补贴存在严重的不平衡性。其次,本文通过对高技术产业出口通过省际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得到税收强度和R&D补贴对出口增速具有正U型的作用机制,而R&D补贴对高技术产业作用不显着。将省份进行东中西部分组进行分析,R&D补贴对东部具有显着促进作用。但是R&D补贴对中西部的作用不显着。税收强度对东中西部均存在显着的正U型作用,说明税收强度的提升会导致高技术产业出口的下降,税收强度的提升导致高技术产业出口成本的增加,降低企业的出口竞争力,税收强度超过一定值时导致高技术产业出口又增加。使用省级面板数据建立R&D补贴和税收对高技术产业出口的机制分析,R&D补贴对高技术产业专利申请存在一定的促进作用。税收强度对高技术产业专利申请存在正U型的作用机制。将R&D补贴、税收强度和专利申请同时纳入面板数据模型中,发现税收强度对高技术产业出口仍然存在显着的正U型作用机制,R&D补贴变量系数由正变负但变量仍不显着,说明R&D补贴存在通过专利申请影响出口的作用机制,而税收强度通过专利申请影响高技术产业的作用较弱。最后根据文献回顾、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得出结论。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启示,鼓励科技创新型高技术产业国际R&D合作;应用互动型产业R&D补贴强度,降低税收强度;东部地区降低税收强度,优化R&D补贴结构;中西部地区培育产业发展良好环境;避免国际R&D补贴和税收优惠竞争;高技术产业战略性贸易政策的综合扶持手段。

付韶军,陈至霖[8](2020)在《技术性贸易壁垒对中国高技术产品出口影响研究——基于45国数据的实证分析》文中提出文章构建了中国高技术产品出口影响因素模型,探讨技术性贸易壁垒对中国高技术产品出口的影响,发现技术性贸易壁垒对中国高技术产品出口存在负向效应,阻碍了我国高技术产品的出口,但由于"倒逼机制"的存在,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滞后项对中国高技术产品出口存在正向效应,但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影响在不同分组模型之间存在较大差异。为促进我国高技术产品出口的持续健康发展,有效防范技术性贸易壁垒带来的冲击,文章提出应该加强对各国TBT的研究,全面掌握各国TBT设置动态;不断提升我国产品的技术水平,构建与完善中国行业技术标准;继续坚持伙伴关系建设,不断扩大双边与多边合作。

李丹丹[9](2020)在《知识产权贸易壁垒对我国高技术产品出口的影响研究 ——基于美对华337调查》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档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我国的出口贸易正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和知识密集型发展,高技术产品的贸易规模逐渐扩大、国际竞争力逐渐增强,这威胁到了许多发达家国内企业的市场,为维护自身利益,发达国家开始凭借其技术优势,利用各种贸易壁垒阻碍我国高技术产品的进入,知识产权贸易壁垒作为一种隐蔽的非关税壁垒,在倡导贸易自由的时代背景下应运而生,美国是我国重要的贸易伙伴,也是我国高技术产品的主要进口国,我国出口到美国市场的高技术产品必然与其国内相关产品产生竞争,而美国内企业为维护其市场会相应的采取各种贸易措施,美国“337调查”作为一种典型的知识产权贸易壁垒就是其惯用手段之一,特别是中国加入WTO后,我国出口产品频繁受到美国的“337调查”,而近年来对中国高技术产品的调查更是层出不穷。因此,以美对华“337调查“为缩影,基于我国高技术产品出口的现状,探索我国高技术产品出口受知识产权贸易壁垒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高技术产品出口如何应对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的知识产权壁垒.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将理论研究结合实证分析,深入探讨知识产权贸易壁垒对我国高技术产品出口的影响。首先介绍我国高技术产品及其所遭遇的知识产权贸易壁垒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相关的理论基础、研究文献等,为本文的实证研究做铺垫;其次探究知识产权贸易壁垒的作用机制与贸易效应:然后以最具代表性的美国“337调查”为主,总结我国高技术产品出口中所遭遇知识产权贸易壁垒的现状,并对其特点、趋势及影响进行分析;再次,运用引力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对其影响程度进行测定;最后,报据我国高技术产品在出口过程中遭遇的知识产权贸易壁垒的现状及模型实证结果,提出提升我国高技术产品出口及应对知识产权贸易壁垒的可行性建议。通过全文研究发现,知识产权贸易壁垒的设立在一定程度上对于促进我国高技术产品的出口有积极影响。并从政府、行业、企业三个层面提出知识产权贸易壁垒德尔优化应对策略,以充分利用其积极影响,尽量避开其消极影响,或者说实现其积极影响远远大于其消极影响的战略目标,从而进一步实现跨越知识产权贸易壁垒,通过本文的研究,对于丰富知识产权贸易壁垒理论和知识产权保护理论,扩大高技术产品出口渠道,提高我国高技术产品的国际影响力有所助益。

陈卓[10](2020)在《技术性贸易壁垒对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位置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前,贸易保护主义和“逆全球化”思潮盛行,中国制造业发展面临严峻挑战,如何更加深入参与全球价值链,值得重点关注。本文基于生产分解模型,构建上游度指数、下游度指数、GVC位置指数用以衡量全球价值链位置;采用中国主要贸易伙伴TBT通报量衡量中国制造业技术性贸易壁垒水平,从制造业整体以及劳动密集型行业、资本密集型行业、技术密集型行业等多个角度深入分析了技术性贸易壁垒对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位置的影响。从制造业整体层面来看,中国主要贸易伙伴技术性贸易壁垒逐年波动性增长;中国制造业GVC位置指数先是大幅度下降然后下降幅度逐渐缩小最后呈现向上攀升。技术性贸易壁垒倒逼制造业技术创新,扩大对外直接投资,对中国制造业GVC位置具有显着的正效应,并且技术性贸易壁垒会推动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位置向上游攀升。从不同要素密集度行业层面来看,主要贸易伙伴的技术性贸易壁垒主要以资本密集型行业为主,技术密集型行业技术性贸易壁垒数目也在逐渐增加,食品、饮料、烟草制造业是各国技术性贸易壁垒的重点。技术性贸易壁垒倒逼劳动密集型行业技术创新,促使产业结构升级,显着推动其全球价值链位置向上游和下游两端攀升;技术性贸易壁垒同样倒逼技术密集型行业加快技术创新速度,显着推动其全球价值链位置向上游和下游两端攀升;技术性贸易壁垒倒逼资本密集型行业技术创新,获得竞争优势,淘汰落后产能,显着推动其全球价值链位置向上游攀升的同时减少下游低端生产环节。我们应辩证地对待技术性贸易壁垒。技术性贸易壁垒会在短期内阻碍产品出口,但从长期来看会通过倒逼效应来促进技术水平的提升,从而推动制造业向全球价值链的上游攀升。技术性贸易壁垒一旦发生,首先要做的是积极应对,在妥善解决技术性贸易壁垒问题的同时,也要在中长期发挥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积极效应,以推动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升级。

二、技术性贸易壁垒与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技术性贸易壁垒与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1)中美贸易摩擦背景下高新技术企业面临的问题与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贸易摩擦前后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概况
    (一)高技术产业出口概况。
    (二)高技术产业创新活动概况。
三、出现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出口结构较为单一。
    (二)自主创新能力与质量有待提升。
四、解决对策
    (一)寻求多元化出口结构。
    (二)政府增加投入支持企业自主研发。
    (三)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
五、总结

(3)技术性贸易壁垒对中国电子信息产品出口的实证研究 ——基于特别贸易关注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研究方法
    1.4 创新与不足点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概念
    2.2 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成因
    2.3 技术性贸易壁垒对出口的影响
    2.4 技术性贸易壁垒测量方法
    2.5 特别贸易关注的应用
    2.6 文献述评
第3章 技术贸易壁垒的理论基础及经济效应分析
    3.1 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理论基础
        3.1.1 贸易保护主义
        3.1.2 技术差距理论
    3.2 技术贸易壁垒的经济效应分析
        3.2.1 贸易效应
        3.2.2 产业效应
第4章 中国特别贸易关注与电子行业出口现状分析
    4.1 中国特别贸易关注现状
        4.1.1 特别贸易关注基本数据统计分析
        4.1.2 中国对其他成员提出的特别贸易关注
        4.1.3 其他成员对中国提出的特别贸易关注
    4.2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贸易概况
        4.2.1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出口现状
        4.2.2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主要出口类型和产业布局
        4.2.3 中国对他国就电子信息产业提出特别贸易关注情况
    4.3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面临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原因和影响
        4.3.1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面临技术壁垒的原因
        4.3.2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面临技术壁垒的影响
第5章 特别贸易关注对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出口贸易的实证分析
    5.1 研究假设
    5.2 变量选取与处理
    5.3 模型构建
    5.4 实证结果与分析
第六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
    6.1 结论
    6.2 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4)美国对华贸易政策与中国制造业嵌入全球价值链分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思路、结构与主要内容
        1.2.1 研究思路
        1.2.2 研究结构
        1.2.3 研究内容
    1.3 研究方法
    1.4 研究的创新点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全球价值链理论相关研究
        2.1.1 全球价值链理论的发展脉络
        2.1.2 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的测算方法
        2.1.3 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提升的影响因素
    2.2 美国对华贸易政策相关研究
        2.2.1 美国对华贸易政策的动因
        2.2.2 美国对华贸易政策的特点
        2.2.3 美国对华贸易政策的方式
    2.3 美国对华贸易政策和价值链分工相关研究
        2.3.1 中美贸易政策发展的新趋势及相关研究
        2.3.2 中美价值链分工的相关研究
    2.4 文献评述
第3章 美国对华贸易政策对中国制造业嵌入全球价值链分工影响的理论分析
    3.1 美国对华贸易政策对中国制造业嵌入GVC分工影响的理论模型
        3.1.1 理论建模基础
        3.1.2 美国对华贸易政策对企业生产状态的影响
        3.1.3 美国对华贸易政策对全球价值链分工的影响
    3.2 美国对华贸易政策对中国制造业嵌入GVC分工影响的作用机制
        3.2.1 抑制转移效应
        3.2.2 网络链条效应
        3.2.3 投资跨越效应
        3.2.4 “污名化”效应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美国对华贸易政策与中国制造业嵌入全球价值链分工的典型化事实
    4.1 中国制造业嵌入全球价值链分工的现实分析
        4.1.1 测算方法
        4.1.2 全球价值链参与度指数测算与分析
        4.1.3 全球价值链位置指数测算与分析
        4.1.4 全球价值链国际竞争力指数测算与分析
    4.2 美国对华贸易政策演变与具体贸易政策措施运用
        4.2.1 “小布什政府”对华贸易政策(2001—2009)
        4.2.2 “奥巴马政府”对华贸易政策(2009—2017)
        4.2.3 “特朗普政府”对华贸易政策(2017—至今)
    4.3 美国对华贸易政策与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关系初探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美国对华贸易政策对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影响的实证分析
    5.1 计量模型设定
    5.2 变量设计与数据说明
        5.2.1 变量选取与测量
        5.2.2 数据来源与说明
    5.3 基于整体层面的实证检验
        5.3.1 基准回归分析
        5.3.2 稳健性检验
        5.3.3 行业技术异质性分析
        5.3.4 美国对华贸易政策动态演变分析
    5.4 基于作用机制层面的实证检验
        5.4.1 模型设定与研究方法
        5.4.2 检验结果与说明
    5.5 基于化解或突破贸易政策限制下GVC分工地位提升层面的实证检验
        5.5.1 指标量化与说明
        5.5.2 基准回归检验
        5.5.3 稳健性检验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美国对华贸易政策视角下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利得探究
    6.1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6.1.1 全球价值链分解
        6.1.2 数据来源
    6.2 中美制造业全球价值链贸易利益分析
        6.2.1 中美制造业总值贸易与增加值贸易比较分析
        6.2.2 中美制造业双边贸易利益分配
    6.3 美国对华贸易政策对中国制造业GVC增值能力影响的实证检验
        6.3.1 模型设定与变量选取
        6.3.2 基准检验
        6.3.3 稳健性检验
        6.3.4 差异性检验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7.1 主要结论
    7.2 政策建议
    7.3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取得的学术成果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5)中国对东盟机电产品出口贸易潜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第二章 中国对东盟机电产品出口现状
    2.1 中国对东盟机电产品出口规模分析
    2.2 中国对东盟机电产品出口结构分析
    2.3 中国对东盟机电产品出口国别分析
    2.4 中国与东盟机电产品贸易的竞争性互补性分析
第三章 中国对东盟机电产品出口影响因素分析
    3.1 供给方面的影响因素
    3.2 需求方面的影响因素
    3.3 贸易政策方面的影响因素
    3.4 贸易便利化方面的影响因素
第四章 中国对东盟机电产品出口贸易潜力的实证分析
    4.1 随机前沿模型简介
    4.2 模型设定和变量选取
    4.3 模型估计与检验
    4.4 实证结果及分析
    4.5 中国对东盟机电产品出口潜力测算
第五章 研究结论及对策建议
    5.1 研究结论
    5.2 对策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6)中日电子信息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变动原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关于逆全球化与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研究
        1.2.2 关于全球价值链的研究
        1.2.3 关于全球价值链地位的研究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创新和不足之处
        1.4.1 创新之处
        1.4.2 不足之处
第2章 技术性贸易壁垒和全球价值链相关理论
    2.1 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内涵、现实基础和测度
        2.1.1 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内涵、特征
        2.1.2 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现实基础
        2.1.3 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测度
    2.2 全球价值链的内涵、现实基础和地位测度
        2.2.1 全球价值链的内涵、发展
        2.2.2 全球价值链的现实基础
        2.2.3 全球价值链地位的测度
    2.3 技术性贸易壁垒对全球价值链地位变动的作用机理
        2.3.1 贸易数量效应
        2.3.2 贸易价格效应
        2.3.3 技术阻断效应
        2.3.4 技术倒逼效应
第3章 中日电子信息制造业发展现状对比分析
    3.1 电子信息制造业的内涵与范围界定
    3.2 中日电子信息制造业发展现状比较
        3.2.1 中日宏观经济比较
        3.2.2 中日电子信息制造业贸易进出口规模比较
        3.2.3 中日电子信息制造业行业规模比较
        3.2.4 中日电子信息制造业从业人数比较
第4章 中日电子信息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变动原因研究
    4.1 影响电子信息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变动的主要原因
        4.1.1 人力资本水平
        4.1.2 市场规模
        4.1.3 制度环境
        4.1.4 关税水平
        4.1.5 技术性贸易壁垒
        4.1.6 技术创新能力
    4.2 中日电子信息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变动原因实证分析
        4.2.1 模型设定
        4.2.2 被解释变量
        4.2.3 解释变量
        4.2.4 数据平稳性检验
        4.2.5 实证检验
    4.3 回归结果分析
    4.4 稳健性检验
第5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
    5.1 主要结论
    5.2 提升中国电子信息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的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7)中国高技术产业战略性贸易政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概念界定
        二、战略性贸易政策及文献综述
        三、研发补贴对高技术产业影响的相关研究
        四、税收对高技术产业影响的相关研究
        五、专利对高技术产业出口影响的相关研究
    第三节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三、数据来源
    第四节 技术路线与文章结构
        一、技术路线
        二、文章结构
    第五节 研究不足之处
第二章 R&D补贴、税收优惠与行业出口理论分析
    第一节 利润转移理论分析
    第二节 外部经济理论分析
    第三节 理论假说
第三章 中国高技术产业现状分析
    第一节 中国高技术产业发展现状
    第二节 中国高技术产业出口现状分析
    第三节 R&D补贴现状和税收优惠现状分析
        一、高技术产业R&D补贴现状
        二、高技术产业税收优惠政策现状
第四章 战略性贸易政策实证分析
    第一节 高技术产业分行业出口的影响分析
        一、数据来源
        二、变量设定
        三、行业总体回归结果
        四、不同类型的产业出口的影响
    第二节 省份高技术产业出口影响差异分析
        一、变量设定
        二、省际高技术产业出口回归结果
        三、东部、中部和西部分组分析
    第三节 R&D补贴和税收强度的作用机制分析
    第四节 小结
第五章 结论及政策建议
    第一节 结论
    第二节 政策启示
        一、鼓励科技创新型产业国际R&D合作
        二、应用互动型产业提高补贴强度,降低税收强度
        三、东部地区降低税收,优化R&D补贴结构
        四、中西部地区培育产业发展良好环境
        五、避免国际R&D补贴和税收优惠竞争
        六、高技术产业战略性贸易政策的综合扶持手段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学术成果

(8)技术性贸易壁垒对中国高技术产品出口影响研究——基于45国数据的实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文献评述
三、实证模型构建
    (一)实证分析采用的计量模型
    (二)变量选择
        1.因变量选择——中国对各国高技术产品出口(EX)
        2.重要解释变量——技术性贸易壁垒通报数(TBT)
        3.重要控制变量
四、实证分析结果
    (一)模型选择
    (二)模型估计结果
    (三)模型结果分析
        1.全部国家模型
        2.按经济发展程度分类分析
        3.按是否为欧盟成员的分类分析结果
        4.将欧盟国家按是否属于欧元区分类分析结果
    (四)模型稳健性检验
五、研究结论与政策启示
    (一)研究结论
    (二)政策启示
        1.加强对各国TBT的研究,全面掌握各国TBT设置动态
        2.不断提升我国产品的技术水平,构建与完善中国行业技术标准
        3.继续坚持伙伴关系建设,不断扩大双边与多边合作

(9)知识产权贸易壁垒对我国高技术产品出口的影响研究 ——基于美对华337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内容及方法
        1.2.1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2.2 研究方法
2 相关理论及文献综述
    2.1 知识产权贸易壁垒界定
        2.1.1 知识产权贸易壁垒的涵义
        2.1.2 知识产权贸易壁垒的典型表现
    2.2 美国337调查
        2.2.1 美国337调查的内容
        2.2.2 “337调查”的程序
        2.2.3 “337调查”的救济措施
    2.3 高技术产品概念的界定与分类
        2.3.1 高技术产品的界定
        2.3.2 高技术产品的分类
    2.4 文献综述
        2.4.1 知识产权贸易壁垒的特征
        2.4.2 知识产权贸易壁垒的成因
        2.4.3 知识产权贸易壁垒对产品出口的作用
        2.4.4 知识产权贸易壁垒的应对
        2.4.5 研究评述
3 知识产权贸易壁垒的作用机制与贸易效应
    3.1 知识产权贸易壁垒对出口贸易的作用机制
        3.1.1 数量限制机制
        3.1.2 价格控制机制
        3.1.3 跨越促进机制
        3.1.4 交叉影响机制
    3.2 知识产权贸易壁垒对高技术产品出口影响的贸易效应
4 我国高技术产品遭遇知识产权贸易壁垒的现状与原因分析
    4.1 我国高技术产品出口的现状
        4.1.1 我国高技术产品出口的整体现状
        4.1.2 我国高技术产品对美出口现状
    4.2 我国高技术产品出口遭遇知识产权贸易壁垒的主要状况
        4.2.1 技术标准型知识产权贸易壁垒
        4.2.2 知识产权边境保护措施
        4.2.3 知识产权滥用
    4.3 我国高技术产品出口遭遇美国337调查的现状
        4.3.1 调查主要集中于技术密集型行业
        4.3.2 对象主要是高技术企业(产品)
        4.3.3 被诉案由主要为专利侵权
        4.3.4 调查结果以和解和排除令居多
    4.4 我国高技术产品遭遇知识产权贸易壁垒的新趋势
    4.5 我国高技术产品遭遇知识产权壁垒的原因分析
        4.5.1 外部原因分析
        4.5.2 内部原因分析
    4.6 知识产权贸易壁垒对我国高技术产品出口带来的的影响
        4.6.1 对我国高技术产品出口企业的影响
        4.6.2 对我国高技术产业的影响
5 知识产权贸易壁垒对我国高技术产品出口影响的实证分析
    5.1 引力模型分析法
        5.1.1 引力模型的定义
        5.1.2 引力模型的构建
    5.2 变量的选取及数据来源
    5.3 知识产权贸易壁垒对我国高技术产品出口的影响分析
        5.3.1 数据处理及分析
        5.3.2 回归结果及分析
        5.3.3 Beta系数计算及知识产权贸易壁垒的作用权重分析
    5.4 实证分析与理论分析结果的综合比较
6 结论与建议
    6.1 本文主要结论
    6.2 对策与建议
        6.2.1 政府应对知识产权壁垒的措施
        6.2.2 高技术行业应对知识产权壁垒的措施
        6.2.3 高技术企业应对知识产权壁垒的措施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0)技术性贸易壁垒对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位置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思路、框架和方法
        1.2.1研究思路
        1.2.2 研究框架
        1.2.3研究方法
    1.3 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1.3.1 创新点
        1.3.2 不足之处
第二部分 文献综述
    2.1 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相关研究
        2.1.1 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效应
        2.1.2 技术性贸易壁垒的衡量方法
    2.2 全球价值链的相关研究
        2.2.1 全球价值链的研究方法
        2.2.2 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位置的相关研究
    2.3 贸易壁垒与全球价值链的相关研究
    2.4 文献评述
第三部分 技术性贸易壁垒对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位置影响的机理分析
    3.1 倒逼效应
        3.1.1 对劳动密集型行业的倒逼效应
        3.1.2 对资本密集型行业的倒逼效应
        3.1.3 对技术密集型行业的倒逼效应
    3.2 循环效应
        3.2.1 对劳动密集型行业的循环效应
        3.2.2 对资本密集型行业的循环效应
        3.2.3 对技术密集型行业的循环效应
    3.3 替代效应
        3.3.1 对劳动密集型行业的替代效应
        3.3.2 对资本密集型行业的替代效应
        3.3.3 对技术密集型行业的替代效应
第四部分 技术性贸易壁垒及全球价值链位置的指标构建与测算
    4.1 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指标构建与测算
        4.1.1 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指标构建
        4.1.2 中国制造业技术性贸易壁垒的衡量
    4.2 全球价值链位置的指标构建与测算
        4.2.1 全球价值链位置的指标构建
        4.2.2 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位置的测算
第五部分 技术性贸易壁垒对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位置影响的实证分析
    5.1 面板模型构建
    5.2 变量选取及数据说明
        5.2.1 被解释变量
        5.2.2 解释变量
        5.2.3 控制变量
    5.3 实证结果与稳健性检验
        5.3.1 实证结果
        5.3.2 稳健性检验
第六部分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6.1 研究结论
    6.2 政策建议
        6.2.1 企业层面
        6.2.2 行业层面
        6.2.3 政府层面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四、技术性贸易壁垒与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论文参考文献)

  • [1]中美贸易摩擦背景下高新技术企业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 吴妍妍.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21(15)
  • [2]中国高技术产品出口影响因素研究 ——基于1999-2019年对东盟数据[D]. 曹梦真. 广西大学, 2021
  • [3]技术性贸易壁垒对中国电子信息产品出口的实证研究 ——基于特别贸易关注视角[D]. 杭晨悦.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21(11)
  • [4]美国对华贸易政策与中国制造业嵌入全球价值链分工研究[D]. 张宁宁. 山东大学, 2021(11)
  • [5]中国对东盟机电产品出口贸易潜力研究[D]. 赵萌萌. 河北大学, 2021(02)
  • [6]中日电子信息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变动原因研究[D]. 金中烨.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21
  • [7]中国高技术产业战略性贸易政策研究[D]. 吴佳磊. 云南财经大学, 2021(09)
  • [8]技术性贸易壁垒对中国高技术产品出口影响研究——基于45国数据的实证分析[J]. 付韶军,陈至霖. 国际商务财会, 2020(11)
  • [9]知识产权贸易壁垒对我国高技术产品出口的影响研究 ——基于美对华337调查[D]. 李丹丹. 西安理工大学, 2020(01)
  • [10]技术性贸易壁垒对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位置的影响研究[D]. 陈卓. 山东大学, 2020(11)

标签:;  ;  ;  ;  ;  

贸易技术壁垒与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