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小商品引导大物流(论文文献综述)
马瑞[1](2021)在《AA小商品城商业生态环境优化研究》文中认为
冯琰,潘化兵,赵军利[2](2021)在《基于大概念的“活力长三角”单元教学设计》文中提出产业区位选择是高中人文地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大概念统领的单元教学设计,抓住了学科内容的本质,使单元教学更加结构化、系统化。文章以"活力长三角"为单元主题,通过创设真实情境,设计层层深入的问题链,引导学生从地理视角有效阅读材料,在深入分析、准确表达中习得新知,进而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思维,促使其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
陈楠[3](2018)在《义乌国际陆港物流园区发展规划对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物流产业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产业,因其基础性、高渗透性、服务性及综合性等特性使得其对城市经济发展具有多重影响。我国大部分城市已纷纷将发展现代服务业作为“十三五”发展规划的主要内容,并且将物流产业视为促进城市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基本前提。打造国际陆港城市是义乌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改革进入深水区,加快城市发展转型的必然要求。随着全国物流业的快速发展和现代物流业地位的迅速提升,并且伴随着近年来物流业产业化的发展趋势,义乌物流业为城市商贸业带来繁荣的同时亦带来相应的问题。首先,本次研究借鉴相关物流业态案例,通过分析物流园区规划的相关研究和国内外实践,探讨物流园区规划的理论分析及物流园区的基本发展过程,进而提出物流园区发展的主要问题。其次,探讨义乌物流园区的发展过程、发展趋势、发展目标等方面的内容,研究义乌市域总体规划和金义都市新区规划状况,并分析义乌国际陆港物流园区发展的特征及其存在的诸多问题。最后,根据上述存在的诸多问题,并基于支持系统、空间布局与功能、信息系统等视角提出义乌国际陆港物流园区的发展规划对策,旨在通过分析物流用地空间布局模式,落实物流产业空间、社区集聚需求,以产城融合为理念,打造义乌国际陆港及物流新城。
宁香君[4](2018)在《“电商换市” ——义乌小商品市场转型研究》文中提出本文以义乌小商品市场的转型升级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该市场的经营模式从实体市场向电子商务转型的“电商换市”过程。本文发现,义乌市场近年来向电子商务的转型,是一个缘自草根,自下而上的变迁过程。义乌市场草根创业群体率先利用电子商务技术进行市场经营模式创新,并利用创新群体的社会网络和其他精英群体的模仿学习使得新的经营模式得以快速扩散,进而驱动了市场转型。义乌市地方政府根据市场经营模式的新变化,结合自身对于城市发展战略方向的新定位,顺应电子商务发展大趋势,转变认知和政府职能,将电子商务作为义乌城市发展的新的抓手,通过施行新的产业政策,建构义乌电子商务产业发展的新的竞争优势,推动了整个市场向电子商务方向的进一步转型。本研究进一步证明了对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国家或者区域来说,政府建设与市场建设是同步进行的。尤其是,政府并不总是作为市场的外生变量来推动市场建设,而是重视市场的内生动力,顺势而为,通过实施积极的产业政策打造地方竞争优势。
傅小康[5](2016)在《云环境下的集散型物流服务协同模型与优化》文中指出小商品专业市场在国民经济中有着重要作用,同时,物流产业的发展对于区域经济的发展有显着的促进作用。目前,小商品集散物流服务主要依赖中小物流企业完成,物流组织松散、标准化程度低、信息化水平低、成本高居不下,迫切需要整合物流资源,提高物流运作效率。信息技术有助于促进物流企业内外部的协同,整合物流资源,以应对电子商务等新业态背景下专业市场所面临的更为松散、高效、高质的物流服务需求,提高专业市场集散物流服务能力。云计算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代表,为企业提供了一种崭新的信息化建设模式,可加速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进程。本文以云计算为技术基础,以协同管理为理论支撑,针对集散型物流服务构建了物流云服务平台,深入剖析了物流云服务的本质,研究了云环境下集散型物流服务中横向协同与纵向协同模型与优化方法。利用云计算技术的按需定制、按需使用、按需付费的服优势,构建集散型物流云服务平台,促进中小物流企业的信息技术采纳,利用物流云服务平台的IT服务数据与企业IT系统的无缝链接特性,通过物流交易模块实现在线需求和离线需求的统一管理,整合松散物流资源以及集散物流订单进行物流资源的优化配置。本文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首先深入义乌小商品专业市场对其配套物流的供需现状进行调研,总结小商品集散型物流的主要特征为“批量小、平均生命周期短、种类多、需求不可预测性高”。随后,本文根据小商品集散型物流特性提出基于云计算技术的集散型物流服务云平台的建设框架,从云用户的需求出发探讨了云平台的基本软硬件要求、技术架构、服务定制交互流程、传导机理以及集散型物流服务的交易匹配原理,指出实现该物流云平台最关键的技术问题为:①物流资源的虚拟化问题;②云环境下物流企业间的协同管理问题。基于上述研究,本文深入探索了物流服务云平台中的同类物流服务供应商之间的横向和纵向协同模型及优化方法。因船运作为小商品集散物流的主要物流渠道,故本文以物流云平台内的集散型国际船运服务联盟为例,展开研究横向协同模型与优化方法研究。根据协同成员对物流云服务中心的信任程度不同,将平台内的协同成员分为信任型、半信任型两类,在此基础上确定了云服务中心的协同任务和协同资源的整合范围,构建了基于信任的物流资源配置的协同优化模型,并提出运用融合产生式规则的遗传算法求解服务协同网络总体利润最高的匹配方案。然后以小商品专业市场出口交易中相关航线货运服务协同问题为案例,在航线、船容量等约束条件下,从运输服务能力的角度将任务分解、寻优、重组。通过以中东航线的集散型国际海运运输问题为例,对协同模型进行验证、求解,并比较分析了多组试验结果,总结讨论了模型的适用范围及其局限,并提出了模型的改进方向。接着,本文对物流服务云平台中跨类物流服务供应商之间的纵向协同模型及优化方法进行研究。以物流一体化服务组合需求为研究点,基于物流云服务平台的交易环境,提出了基于能力互补的物流服务组合优化方法,旨在从大量的同类异质的物流服务供应商中选择一体化组合方案。本文建立了以物流服务可用性、可靠性和信誉度为约束条件且满足服务费用、服务时间的Web服务组合多目标优化模型,运用改进粒子群多目标优化算法进行求解。研究提出了服务组合参与成员的能力互补度测算方法,通过互补度系数排序优先推荐互补度高服务组合方案,以提高互补度高的企业间进行长期合作的概率,从而促进物流产业的资源整合与协作创新。研究以小商品国际采购物流作为案例,对仓储、包装、集装箱运输、关务等服务节点进行仿真研究,研究结果验证了本文提出方法的有效性。然后,结合前文所述的集散型物流服务平台的功能框架、架构技术和协同管理方法,本文从云发商业模式机理出发研究云物流服务平台运营模式,探索了云平台下的集散型物流服务模式及其增值机制,并总结了云环境下关于集散型物流服务的管理启示。最后,本文总结了论文主要的研究成果以及研究的不足,展望了未来有待解决的研究问题。纵观全文,本文的主要创新点有:①总结了集散型物流云服务的供需特征,构建了基于云计算的集散型物流服务云的架构,有的物流IT云服务与物流交易云服务整合,实现平台内部需求与平台外部需求的协同管理,深入剖析了其软硬件配置、运作机理、协同匹配原理;②在集散型物流服务云环境下,根据协同参与成员对协同中心的信任程度不同,提出物流服务协同成员的信任属性分类方法,并以此建立了基于信任的物流服务协同模型;③在集散型物流服务云环境下,为促进互补度高的物流服务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伙伴关系,提出服务组合的服务供应商间的互补度系数的测算办法,并采用互补度降序法推荐组合方案给客户,以提高互补度高的服务组合方案的选择概率,从而促进物流行业资源整合与协同发展;④对现有的智能算法进行改进。提出了基于产生式规则的遗传算法优化算法,缩减了求解范围,加快了求解速度;提出基于网格技术的粒子群多目标优化算法,通过网格粒子密度计算,使帕累托解的尽可能呈现均匀分布。
杜平,孙娜[6](2014)在《以资本换代为主线推动义乌产业转型》文中研究表明义乌产业转型,应发挥市场和资本积累双优势,以资本换代为主线,加快资本要素转型、资本空间转型、资本形态转型、资本运行转型,促进以资本换人才、资本换知识、资本换项目,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义乌正在积极推进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全面深化改革,打造国际商贸名城、国际陆港城市、金融生态城市等,国际商贸特区建设日新月异。然而,义乌过多依赖低端产业、过多依赖低成本劳动力、过多依赖资源要素消耗、过多依赖传统市场商业模式、过多依赖低小散企业,即"农民企业家+中西部农民工+发达国家工艺装备+低价土地"的粗放式发展,尚未发生
洪玉宇[7](2014)在《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背景下义乌新型城市化研究》文中提出义乌被称为"建在市场上的城市"。与常规的城市发展模式不同,义乌的发展既不是交通导向、也不是资源导向,而是依靠市场先发,依托市场的规模扩张和不断升级,走上以商带工、以工强商、贸工联动的良性发展轨道,推动了城镇的快速扩张和发展,实现了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目前,义乌的经济总量、人均生产总值、城市人口规模均列浙中城市群的首位,成为带动浙中城市群发展的龙头城市。今后一个时期,义乌市应牢牢把握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的历史机
沈文婷[8](2014)在《中国物流低碳化发展的机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物流业已是中国进行“低碳革命”的重点行业之一。随着物流行业的不断发展壮大,物流业低碳化的任务日益加重。“低碳”作为物流业发展的方向,物流企业只有尽早完成低碳化转型,才能具有行业竞争优势。然而物流业低碳化转型之前,首先需要了解中国物流业碳排放处于“高碳”阶段还是“低碳”阶段,这将为进一步促进中国物流业低碳化转型提供基础;其次,在统计数据缺乏的情况下,如何利用实际案例展开物流低碳化转型研究;最后,高碳物流向低碳物流转型的机理有待深入探讨。因此,有必要深入开展低碳物流研究。本文运用模型分析法、案例分析法等,研究了中国物流低碳化转型问题。主要回答了中国物流碳排放现状、如何推动实际案例进一步发展“低碳物流”、以系统性的角度探索“低碳物流”转型机理等问题。通过低碳物流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中国物流业的发展处于“高碳物流”阶段。(2)义乌物流联托运模式的发展、阿里巴巴物流的发展体现出了“相对低碳”的特征,路程、仓储大小、运作效率是影响物流碳排放量的关键因素,从这三个关键因素出发,义乌物流联托运模式、阿里巴巴物流有进一步低碳化发展的可能。(3)以三个关键因素为核心,以系统性角度为切入点,探索“低碳物流”转型机理,在子系统分析中,各子系统情形的改善基于促进物流系统碳排放量的减少;在企业物流系统分析中提出“碳”竞争能力概念,认为企业物流系统三因素组合的功能总是比不组合的功能要强,路程、运作效率减碳作用更明显,仓储大小则稍弱;在物流业系统分析中,认为无论从短期还是长期来看,低碳物流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4)提出了进行物流专业规划,推动物流业碳减排;提高物流“碳”竞争能力,积极推进物流转型;加强物流技术创新,促进低碳物流发展;区别对待物流模式,探索低碳物流发展;引领低碳物流发展,限制高碳物流增长对策建议。本文可能的创新点,一是以义乌物流、阿里物流为案例,构建了低碳物流函数:Δ=(IR-IC)+(XR-XC)、XR-XC=δ(Q0-Q1)、Q=αL+βC-γX+a,指出路程、仓储大小、运作效率是影响物流碳排放量的关键因素,然后进行实证分析,证明义乌物流、阿里物流的“相对低碳”,最后进行规范分析,提出推动义乌低碳物流、阿里低碳物流发展的建议。整个案例的思路是从绝对高碳到相对低碳进行实证分析,再从相对低碳转向绝对低碳进行规范分析。二是以系统性的角度探索了高碳物流向低碳物流的转型机理并提出“碳”竞争能力的概念,经分析认为:企业物流系统三因素组合的功能总是比不组合的功能要强,路程、运作效率减碳作用更明显,仓储大小则稍弱。
魏群,韩雪[9](2012)在《老帅王洪德:下海创业30年》文中研究指明回首30年,他走过一段艰辛却满载收获的道路。走过30年,他完成了人生的两大创举。风雨30年,他依然激情不减,不断诠释壮丽的人生。2012年12月22日,将是王洪德的江门义乌小商品城隆重开业庆典的日子。选择这个日子,意义非同寻常。作为当年改革开放中关村第一家正式工商注册的民营科技企业——京海集团的创立者,这一天,是76岁的王洪德"下海"30周年纪念日。
楼前飞[10](2012)在《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背景下义乌物流转型升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义乌市场取得今天的成就,其物流业做出了巨大贡献。目前,随着义乌市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全面启动实施,在义乌"新特区"转型过程中,传统物流弊端与面临的困境凸显。义乌物流业加快转型升级已成当务之急。推进义乌物流业转型升级,必须做到政策到位、基础建设到位、需求到位;必须加速培养龙头物流企业,破解行业恶性竞争;转变服务理念,理顺组织领导体制;抓住改革机遇,用好优惠政策;建立现代物流信息服务体系,有效提高效率;引进与培养人才并举,从而实现传统物流向现代服务业转换。
二、小商品引导大物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小商品引导大物流(论文提纲范文)
(2)基于大概念的“活力长三角”单元教学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一、单元概述 |
1. 确定学习目标 |
2.创设情境,设计活动 |
3.设计思路(图2) |
二、实施过程 |
第一课看“鱼米之乡”的农业发展 |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
☆精选材料,合作探究 |
学生活动一:探究长三角“米中之王”的生产条件 |
学生活动二:探究射阳大米产业的发展之路 |
学生活动三:探究盱眙龙虾和祁门红茶的生产条件 |
第二课从上汽大众发展看工业的区位选择 |
☆学习基本概念 |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
学生活动一:绘图说明汽车制造业在上海工业中的地位,理解以汽车制造业为案例的原因 |
学生活动二:探究大众汽车合资厂的区位以及上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的发展变化 |
学生活动三:探究德国大众汽车集团将合资厂建在上海的原因 |
学生活动四:探究上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不同时期的发展条件 |
第三课浙江义乌小商品贸易服务业的发展 |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
学生活动一:义乌为何能成为“中国小商品之都”? |
1. 分享课前查询的材料 |
2.交流自主学习成果 |
学生活动二:义乌的小商品服务业如何实现更好发展 |
1.分析小商品贸易服务业的发展方向之一:线上线下融合 |
2.分析小商品贸易服务业的发展方向之二:转型为世界超市 |
三、单元评测 |
1. 学习过程表现性评价(表5) |
2.总结性评价 |
根据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
(3)义乌国际陆港物流园区发展规划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时代背景与机遇 |
1.1.2 物流园发展问题 |
1.1.3 物流园区的建设 |
1.2 研究对象及范围 |
1.2.1 研究对象 |
1.2.2 研究范围 |
1.3 研究方法和思路 |
1.3.1 研究方法 |
1.3.2 研究思路 |
1.4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4.1 研究目的 |
1.4.2 研究意义 |
2 物流园区规划的相关研究与实践 |
2.1 物流园区的相关研究 |
2.1.1 物流园区的定义 |
2.1.2 物流园区的功能及作用 |
2.1.3 物流园区发展的主要问题 |
2.1.4 物流园区规划的建设要求 |
2.2 物流园区理论在国内外的当代实践 |
2.2.1 国外实践分析 |
2.2.2 国内实践分析 |
2.3 典型物流园区发展案例- |
2.4 本章小结 |
3 义乌国际陆港物流园区的发展现状分析 |
3.1 义乌物流园区发展概况 |
3.1.1 发展背景 |
3.1.2 发展现状分析: |
3.1.3 发展过程与趋势 |
3.1.4 义乌物流园区发展目标 |
3.1.5 基本规律与问题 |
3.2 上位规划的解读与落实 |
3.2.1 金义都市新区规划(2012-2030年) |
3.2.2 义乌市域总体规划(2006-2020)和义乌市城市空间发展战略规划 |
3.3 本章小结 |
4 义乌国际陆港物流园区的SWOT分析 |
4.1 内部优势分析(Strength) |
4.1.1 区域优势明显 |
4.1.2 定位明确 |
4.1.3 多式联运物流发展空间大 |
4.2内部劣势分析(Weakness) |
4.2.1 传统物流企业“小、散、弱”现象较为普遍 |
4.2.2 物流业基础设施滞后 |
4.2.3 物流项目要素保障需进一步加强 |
4.3 外部环境机遇分析(Opportunity) |
4.3.1 围绕“一带一路”国家战略,“义新欧”中欧班列双向常态化运行 |
4.3.2 围绕海陆铁空立体化发展思路,进一步完善国际物流园区功能 |
4.3.3 围绕提升开放的层次和水平,加快国际物流园区开放平台建设 |
4.4 外部环境威胁分析(Threat) |
4.4.1 国际物流园区功能不够完善 |
4.4.2 开放程度不够深入 |
4.4.3 用地指标紧缺制约新区发展 |
4.5 义乌国际陆港物流园区发展SWOT矩阵 |
4.6 本章小结 |
5 义乌国际陆港物流园区应解决的重要规划问题及对策 |
5.1 义乌国际陆港物流园应解决的重要规划问题 |
5.1.1 空间与功能的问题 |
5.1.2 支持系统的问题 |
5.1.3 信息系统的发展 |
5.2 义乌国际陆港物流园发展规划对策 |
5.2.1 空间布局与规划对策 |
5.2.2 支持系统的规划对策 |
5.2.3 信息系统建设的对策 |
5.3 本章小结 |
6 结语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4)“电商换市” ——义乌小商品市场转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问题和研究意义 |
1.1.1 问题的缘起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回顾 |
1.2.1 义乌市场研究 |
1.2.2 经济学的新制度主义 |
1.2.3 经济社会学的制度主义 |
1.2.4 国家与市场关系 |
1.3 研究方法和分析框架 |
1.3.1 研究方法 |
1.3.2 分析框架 |
第二章 义乌市场的转型:从实体市场向电子商务 |
2.1 市场转型的萌芽期 |
2.2 市场转型的发展期 |
2.3 市场转型的成熟期 |
第三章 义乌市场的转型:一个经济社会学的分析框架 |
3.1 弱小的电商和强大的“实体” |
3.2 溯源市场转型驱动力:义乌市场转型的发生 |
3.2.1 草根创业者创新驱动电子商务成长 |
3.2.2 社会网络带动电子商务参与 |
3.2.3 市场模仿推动市场转型 |
3.2.4 义乌政府对电子商务的态度:从反对到谋求融合 |
3.3 政府顺势引导,推进市场转型 |
3.3.1 义乌政府以往推动市场发展的基本逻辑 |
3.3.2 战略调整:推进电子商务“战略性、先导性”发展 |
第四章 结论与讨论 |
4.1 结论 |
4.1.1 国家建设与市场建设互相推进 |
4.1.2 讨论 |
4.2 研究讨论 |
4.2.1 义乌发展电子商务的特色 |
4.2.2 草根企业家创业的时限性 |
4.2.3 从经营市场到经营城市 |
4.2.4 电商经济的新问题 |
4.2.5 研究过程的反思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云环境下的集散型物流服务协同模型与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1.1 我国物流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
1.1.2 中小企业物流企业的发展现状及问题 |
1.1.3 物流服务平台建设现状及问题 |
1.2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 |
1.2.1 问题提出 |
1.2.2 研究对象的界定 |
1.2.3 研究意义 |
1.3 研究的内容和技术路线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1.3.3 论文章节结构及内容安排 |
1.4 主要创新点 |
2. 文献综述及相关理论研究 |
2.1 总述 |
2.1.1 信息技术带来的管理变革 |
2.1.2 问题综述 |
2.2 动态联盟理论述评 |
2.2.1 动态联盟的研究述评 |
2.2.2 物流动态联盟研究述评 |
2.3 云物流理论研究 |
2.3.1 云计算基本理论 |
2.3.2 云计算的物流应用研究述评 |
2.3.3 云物流的关键技术 |
2.3.4 物流资源虚拟化研究述评 |
2.4 DWV3理论研究 |
2.4.1 DWV3系统的提出及其内涵 |
2.4.2 DWV3方法物流领域的应用与发展 |
2.5 物流协同管理理论研究 |
2.5.1 协同管理理论述评 |
2.5.2 物流协同管理研究述评 |
2.6 Web服务组合理论研究 |
2.6.1 Web服务组合的研究述评 |
2.6.2 物流服务组合研究述评 |
2.7 本章小结 |
3. 基于DWV3的义乌小商品集散型物流特征研究 |
3.1 小商品集散型物流特征调查研究 |
3.1.1 小商品专业市场的转型升级现状 |
3.1.2 小商品专业市场物流系统概况 |
3.1.3 基于DWV3的调研方法、对象及内容 |
3.2 基于DWV3的义乌小商品专业市场物流调研结果 |
3.2.1 义乌小商品专业市场物流系统的发展背景 |
3.2.2 基于DWV3的义乌物流系统特征提取 |
3.2.3 义乌小商品集散型物流系统特征总结 |
3.2.4 基于云平台的集散型物流系统升级目标 |
3.3 本章小结 |
4. 集散型物流服务云平台构建 |
4.1 集散型物流服务云的框架设计 |
4.1.1 物流服务云的实现原理和流程要素 |
4.1.2 物流云服务的软硬件服务需求 |
4.1.3 物流服务云平台的基本要求 |
4.1.4 物流云服务平台运营管理内容 |
4.2 集散型物流服务云平台架构设计 |
4.2.1 物流云服务平台的技术框架 |
4.2.2 物流云服务的交互流程及其传导机理 |
4.2.3 物流服务云平台的软件服务定制原理 |
4.2.4 物流服务云平台的物流交易服务原理 |
4.3 物流服务云平台的资源虚拟化与协同管理 |
4.3.1 物流服务云平台的物流资源虚拟化先关技术 |
4.3.2 物流云平台资源协同管理与优化配置 |
4.4 本章小结 |
5. 云环境下集散型国际船运协同模型与优化算法研究 |
5.1 基于物流云平台的集散型国际船运服务运作模式 |
5.1.1 集散型国际船运服务的服务流程 |
5.1.2 集散型船运服务的现状及问题 |
5.1.3 集散型船运服务协同的云计算技术采纳 |
5.1.4 集散型船运服务能力与需求的本体表达 |
5.1.5 运输协同资源匹配方法概括 |
5.2 协同参与成员的信任类别及协同模式定义 |
5.2.1 信任型协同参与成员 |
5.2.2 半信任型协同参与成员 |
5.2.3 信任型、半信任型、混合信任型协同模式 |
5.3 云环境下的集散型国际船运资源配置优化模型 |
5.3.0 船运资源配置范围划定及其优化目标 |
5.3.1 云协同匹配中心的资源匹配过程 |
5.3.2 符号定义 |
5.3.3 半信型任协同模型的构建 |
5.3.4 信任型协同模型的构建 |
5.3.5 混合信任型协同模型的构建 |
5.4 基于产生式规则资源分配预处理 |
5.4.1 船运协同匹配预处理方法简介 |
5.4.2 产生式规则的表达 |
5.4.3 集散型海运服务模型的产生式专家规则表达 |
5.5 基于遗传算法需求重构求协同模型求解设计 |
5.5.1 编码与解码 |
5.5.2 适应度函数 |
5.5.3 选择 |
5.5.4 交叉与变异 |
5.6 云环境下集散型物流服务协同案例研究 |
5.6.1 小商品出口集装箱船运服务协同案例描述及数据来源 |
5.6.2 仿真实验及结果 |
5.6.3 三种模型的仿真结果比较与讨论 |
5.6.4 模型有效性分析 |
5.7 本章小结 |
6. 云环境下基于能力互补的物流Web服务组合研究 |
6.1 云环境下物流Web服务发现与组合原理 |
6.1.1 技术支撑及其实现原理 |
6.1.2 物流Web服务动态组合方法简介 |
6.1.3 物流Web组合服务商选择 |
6.2 构建云环境下物流Web服务动态组合模型 |
6.2.1 模型假设 |
6.2.2 符号定义 |
6.2.3 模型构建 |
6.2.4 互补度系数的定义 |
6.3 基于改进粒子群算法的最优服务组合算法研究 |
6.3.1 粒子群多目标优化算法 |
6.3.2 粒子群算法的编码及求解 |
6.3.3 非支配解排序方法 |
6.4 云环境下面向小商品国际采购物流的案例研究 |
6.4.1 小商品国际采购物流服务的工作流模型 |
6.4.2 国际物流流程及仿真数据来源 |
6.4.3 MATLAB仿真及结果讨论 |
6.5 本章小结 |
7. 基于物流云平台的集散型物流服务模式探索 |
7.1 云发商业模式机理 |
7.2 云物流服务应用研究 |
7.2.1 传统物流服务模式 |
7.2.2 云物流服务应用 |
7.3 基于云平台的集散型物流服务模式研究 |
7.3.1 物流基础设施即服务(LIaaS)模式 |
7.3.2 物流解决方案即服务(LSaaS)模式 |
7.4 云环境下关于集散型物流服务管理启示 |
7.5 本章小结 |
8. 总结与展望 |
8.1 论文的主要研究结论 |
8.2 论文研究的不足 |
8.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部分核心Matlab源代码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及录用的学术论文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与的课题研究 |
致谢 |
(6)以资本换代为主线推动义乌产业转型(论文提纲范文)
产业发展存在问题及转型思路 |
(一) 义乌产业发展存在的深层次问题 |
(二) 着力以资本换代为主线推动产业转型 |
加快义乌资本换代推动制造转型 |
加快义乌电商换市推动市场转型 |
加快义乌空间换地推动要素转型 |
强化义乌陆港联动推动大物流转型 |
强化品牌创建推动向“义乌创造”转变 |
(7)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背景下义乌新型城市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市场繁荣是推动义乌城市发展的主动力 |
(一)义乌城市发展的基本历程 |
1.第一阶段:城镇化起步阶段(1978~1988年) |
2.第二阶段:城镇化提升阶段(1988~1998年) |
3.第三阶段:城市化和国际化阶段(1998年至今) |
(二)义乌城市发展的主要成就 |
1.义乌市场的不断发展推动了城市空间扩张 |
2.义乌市场的持续繁荣加速了城市基础设施和功能不断完善 |
3.义乌市场的转型升级促进了工业的快速发展 |
4.义乌市场的集聚效应带动了第三产业蓬勃发展 |
5.义乌市场的日益壮大推动了人口聚集 |
二、加快义乌城市转型推进全域城市化 |
(一)义乌新型城市化目标 |
(二)义乌加快新型城市化的对策措施 |
1.加快建立新型商贸流通体系 |
2.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
3.切实强化城市功能 |
4.大力改善城市环境 |
5.优化城市人口素质 |
6.扎实推进全域城市化 |
7.提升社会管理水平 |
三、放大义乌效应推进浙中城市群建设 |
(一)义乌在浙中城市群的地位和作用 |
1.义乌城市规模位居浙中城市群之首 |
2.义乌是带动浙中城市群发展的增长极 |
3.义乌在浙中城市群中发挥着重要的功能作用 |
4.义乌是浙中城市群拓展国际化及对外联系的重要窗口 |
(二)放大义乌效应加快浙中城市群发展 |
1.进一步发挥义乌试点先行先试作用 |
2.进一步发挥义乌小商品国际贸易的窗口作用 |
3.进一步拓展“义乌商圈” |
4.进一步促进浙中区域合作共赢 |
(8)中国物流低碳化发展的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现实意义 |
1.3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1.4.1 研究方法 |
1.4.2 技术路线 |
1.5 可能的创新点 |
2 文献综述 |
2.1 低碳物流的内涵研究 |
2.2 低碳物流影响因素分析 |
2.3 促进低碳物流发展的对策研究 |
2.4 低碳物流的研究展望 |
3 低碳物流的内涵界定 |
3.1 低碳物流的定义 |
3.2 低碳物流与高碳物流的比较 |
3.2.1 物流碳排放评价体系 |
3.2.2 根据物流碳排放评价体系进行比较 |
3.3 低碳物流的主要特征 |
3.3.1 基于 AHP 的评价分析角度 |
3.3.2 基于循环理论的物流碳排放评价指标体系角度 |
3.3.3 低碳物流的特征总结 |
4 中国物流业碳排放状况分析 |
4.1 中国物流业碳排放状况测算 |
4.1.1 测算方法 |
4.1.2 测算结果 |
4.2 中国物流业碳排放评价 |
4.3 中国物流业碳排放的比较分析 |
4.3.1 中国物流业碳排放的纵向比较 |
4.3.2 中国与部分国家物流业碳排放的横向比较 |
5 中国物流低碳化发展的案例分析 |
5.1 案例介绍 |
5.1.1 义乌物流低碳化发展分析 |
5.1.2 阿里巴巴物流低碳化发展分析 |
5.2 理论假说:低碳物流函数 |
5.2.1 低碳物流之相对低碳与绝对低碳 |
5.2.2 低碳物流相关函数的确定 |
5.3 实证分析:物流模式发展过程中的相对低碳 |
5.3.1 义乌联托运模式发展过程中的相对低碳 |
5.3.2 阿里物流模式发展过程中的相对低碳 |
5.4 规范分析:物流低碳化的路径规划 |
5.4.1 低碳物流的主要参与者 |
5.4.2 低碳物流的发展方向 |
5.4.3 不同情形下物流模式的选择 |
5.4.4 义乌物流与阿里物流低碳发展的保证措施 |
6 高碳物流转向低碳物流的机理分析 |
6.1 物流业低碳化的子系统分析 |
6.1.1 运输系统 |
6.1.2 流通加工系统 |
6.1.3 仓储系统 |
6.1.4 回收系统 |
6.2 物流业低碳化的系统整体分析 |
6.2.1 企业物流系统分析 |
6.2.2 物流业系统分析 |
6.3 高碳物流低碳化的分析结论 |
7 促进中国物流业低碳化转型的对策建议 |
7.1 进行物流专业规划,推动物流业碳减排 |
7.2 提高物流碳竞争能力,积极推进物流转型 |
7.3 加强物流技术创新,促进低碳物流发展 |
7.4 区别对待物流模式,探索低碳物流发展 |
7.5 引领低碳物流发展,限制高碳物流增长 |
参考文献 |
致谢 |
(10)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背景下义乌物流转型升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义乌物流的优势 |
1. 速度优势 |
2. 货源优势 |
3. 网络优势 |
4. 价格优势 |
二、义乌物流面临的困境 |
1. 模式困境 |
2. 人才困境 |
3. 成本困境 |
三、义乌物流转型时机分析 |
1. 政策到位 |
2. 基础建设到位 |
3. 需求到位 |
四、义乌物流转型升级对策分析 |
1. 培养龙头物流企业, 破解行业恶性竞争 |
2. 转变服务理念, 理顺组织领导体制 |
3. 抓住改革机遇, 用好优惠政策 |
4. 建立现代物流信息服务体系, 有效提高效率 |
5. 引进与培养人才并举, 实现向现代物流转型 |
四、小商品引导大物流(论文参考文献)
- [1]AA小商品城商业生态环境优化研究[D]. 马瑞. 山东财经大学, 2021
- [2]基于大概念的“活力长三角”单元教学设计[J]. 冯琰,潘化兵,赵军利. 地理教育, 2021(04)
- [3]义乌国际陆港物流园区发展规划对策研究[D]. 陈楠. 浙江大学, 2018(01)
- [4]“电商换市” ——义乌小商品市场转型研究[D]. 宁香君. 上海大学, 2018(05)
- [5]云环境下的集散型物流服务协同模型与优化[D]. 傅小康. 浙江工商大学, 2016(12)
- [6]以资本换代为主线推动义乌产业转型[J]. 杜平,孙娜. 浙江经济, 2014(17)
- [7]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背景下义乌新型城市化研究[J]. 洪玉宇. 环球市场信息导报, 2014(27)
- [8]中国物流低碳化发展的机理研究[D]. 沈文婷. 浙江理工大学, 2014(09)
- [9]老帅王洪德:下海创业30年[J]. 魏群,韩雪. 中国民营科技与经济, 2012(Z3)
- [10]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背景下义乌物流转型升级研究[J]. 楼前飞. 商业经济, 20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