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ex-PcCR1417 数码影像系统使用及常见故障排除

Orex-PcCR1417 数码影像系统使用及常见故障排除

一、Orex-PcCR1417数字影像系统使用及常见故障处理(论文文献综述)

张文庆[1](2020)在《利用相对绿度指数反演内陆水体藻类活动》文中指出内陆水体富营养化越来越严重,带来的藻类水华问题严重影响人类健康和社会经济。藻类水华爆发通常突然发生,仅持续几个小时,这就需要高时间分辨率的连续监测,卫星遥感和水样采集分析等方法已经无法满足其要求,而近湖面定点遥感的连续监测能满足这一要求。本研究采用RGB相机开展近地面遥感观测,并采用相对绿度指数为评价指标,反演水体藻华过程。首先,在江苏南京和安徽全椒的景观池塘、养殖鱼塘和农村沟渠等各类水体进行预实验,研究确定定点遥感观测的相关技术问题和算法问题;而后在太湖4个典型生态功能区开展了原位连续观测,反演藻类生长和水华过程,探讨有利于蓝藻水华爆发的环境要素,并研究极端天气过程(如台风)对湖体生态系统的影响。本文主要结果如下:(1)两种植被指数ExG(绝对绿度指数)和gcc(相对绿度指数)都可以指示水体状况。太阳高度角能对gcc产生影响。晴天条件下,随着太阳高度角变大,gcc逐渐升高,大于40°后趋于稳定;阴天条件下,随着太阳高度角变大,gcc没有明显变化。因此,使用正午时段(10:00~14:00)gcc平均值能够有效表征当日水体状况。(2)对于池塘和沟渠,夏季、秋季和冬季gcc的波动范围依次减小,冬季最稳定。夏秋冬三个季节相比,gcc水平依次下降,平均值分别为0.371、0.349和0.341。(3)太湖北部站点位于藻型湖区,其gcc数值最高,且变化幅度最大,年平均值为0.354;东部和南部站点gcc处于中间水平,gcc年均值分别为0.348和0.345;中部站点gcc处于最低水平,年平均值为0.343。四个站点gcc的总体季节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春季gcc慢慢升高,夏季达到最大值,秋季略有下降。(4)以北部站点gcc超过0.370为界限值挑选出13次典型的藻类水华事件,分析其前期天气过程和当天气象条件。就前期天气过程而言,有11次水华事件在前3天经历了明显降水过程,其余两次前期为冷空气过境和晴热高温天气。水华事件在日最高气温25~35℃、日最大风速3~5级,均有发生,说明气温和风速并非主控因子。暴雨过后的晴天容易发生水华,而暴雨与水华最短时间间隔仅为10小时。气象因子处于以下范围时(日最高气温:25~30℃;日最低相对湿度:45~60%;日最高太阳辐射:1000~1100 W/m2;日最大风力等级:3~4级;日降水量:0~0.1 mm),水华容易发生。台风过境时,太湖4个站点gcc均明显下降,说明其对浮游植物和沉水植物均有明显影响,而台风影响过后等到气象条件适宜,藻类群体会上浮到水面,形成藻华,并持续较长一段时间。本研究为藻类生长动态的高频连续监测提供了新的方法,揭示出日到天气过程尺度藻类水华的有利条件,能够为藻类观测研究和水华预警提供数据支持和理论参考。

罗晶晶[2](2020)在《基于高光谱遥感的森林优势树种混杂度信息提取初探》文中指出遥感技术作为20世纪60年代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门综合性探测技术,取代了传统获取数据的方式,为植被的精确识别提供更加高效的技术手段。随着光谱分辨率的提高,高光谱遥感被广泛用于植被调查等各项研究,为森林优势树种混杂度信息的提取提供有利的技术条件。本文以Hyperion高光谱数据和ALI多光谱数据作为基础数据,利用最大似然分类法(MLC)及光谱角度制图分类法(SAM)对江西省梅江流域境内的森林优势树种信息进行提取,并基于线性混合像元分解提取其混杂度信息,通过对比不同类型遥感数据的信息提取结果的精度,探讨高光谱遥感数据相较于多光谱遥感数据在森林优势树种调查研究中的应用潜力及优势性,其结果可为高光谱遥感在森林资源调查与监测等方面提供科学的思路和依据。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结论如下:(1)综合遥感数据处理等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对Hyperion高光谱数据进行包括绝对辐射亮度值转换、非正常像元的处理、大气校正及几何校正;对ALI多光谱数据进行包括经过辐射定标、大气校正及影像融合等预处理。预处理后的遥感数据基本消除了影像空间维噪声,消除不同探元相应的差异,提高影像信噪比和清晰度。(2)主要利用分段主成分分析与最小噪声分离变换(Minimum Noise Faction Rotation,MNF)两种方法对Hyperion数据进行降维处理。分段主成分分析能通过计算各波段对主成分的贡献率来得到最优的波段组合。MNF变换后,可识别与分离噪声,通过特征值可判断数据的有效维数。两种降维结果均达到降维的效果。(3)研究区优势树种的确定及样本的选取:主要通过相关的统计资料,及文献以及野外实地调查确定研究区优势树种主要分六大类型,即马尾松、杉树、马尾松和杉树、草丛类、低矮灌丛、针阔混交林。受地形及交通条件的限制,本研究的样本数据以野外植被采样点数据为基础,并结合遥感影像中不同树种具有不同的光谱特征信息,分别选取用于分类识别的训练样本和精度验证的验证样本。(4)利用MLC与SAM分别对Hyperion数据及ALI数据进行森林优势树种信息的识别。结果表明,基于MLC方法Hyperion数据及ALI数据的总体分类精度及Kappa系数分别为:77%、0.74和65%及0.58;基于SAM方法Hyperion数据及ALI数据的总体分类精度及Kappa系数分别为:82%、0.78和56%及0.47。对比数据发现,Hyperion数据相较于ALI数据在森林优势树种的识别与分类方面较具优势。(5)利用线性混合像元分解提取出六类优势树种信息,从均方根误差评价结果可以看出,Hyperion数据均方根误差最大值为0.3659,ALI数据的均方根误差最大值为0.669。由此可见,Hyperion数据线性分解的精度相较ALI数据来说效果要好。

郭宪友[3](2014)在《近15年黄河流域山东中段景观格局变化研究》文中认为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环境变化和可持续发展一直是世界各国政府和学术界所关注的问题,景观格局变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也自然成为许多学者关心的热点。1986年以来,山东黄河河务局每年冬春两季大力开展黄河堤防植树造林、绿化与防护工作,有力地促进了黄河流域及相关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与此同时,该区域景观格局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景观格局是在空间上景观异质性的综合表现,是社会、自然和人类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景观格局空间分布特征与区域生态安全是紧密联系的,通过对景观格局变化进行研究能够了解该地区景观的多样性和稳定性,为维持地区可持续发展与区域生态安全提供合理的建议。本文利用RS、GPS和GIS技术对黄河流域山东中段景观格局及其动态变化进行了研究分析,以期达到对该区域生态景观的科学管理、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目的。论文以遥感卫星图片、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和地面GPS采集数据为主要数据源,并结合黄河流域山东中段地域特点,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支持下,建立景观类型的分类系统和解译标志,对卫星图片进行解译分类,得出黄河流域山东中段区域1999年、2006年、2013年三个时期的景观类型分布图。利用平均斑块形状指数、斑块密度、平均斑块分维数等景观斑块特征指数以及多样性指数、优势度、破碎化指数、边缘密度等景观格局特征指数对景观格局及其动态变化进行定量的分析研究,比较系统地分析了1999~2013年黄河流域山东中段景观格局及其动态变化。论文包括以下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简要的介绍了景观、景观生态学、3S技术的概念以及国内外景观格局变化的相关研究状况及研究内容和研究意义。第二部分叙述了研究区域概况,包括位置、区域范围、自然概况。第三部分为主题部分之一。在对山东黄河流域中段景观类型遥感解译的基础上,借用景观空间格局变化表征模型,对1999年、2006年和2013年景观格局特征进行分析,分析了景观格局在这三个时期的基本特征以及景观格局与地形(高程、坡度)的相关分析。然后,对黄河流域山东中段近15年来景观格局的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得出了该区域景观格局变化的趋势及其特征。第四部分在第三部分的基础上,对景观格局变化的自然驱动力及人为驱动力进行分析。重点分析了自然驱动力因子中的地形因子和人为驱动力因子中的国家政策驱动因子。第五部分为结论与讨论部分。对结论进行了总结分析。结果表明:(1)地形因子影响景观格局的分布,地形因子在景观格局形成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黄河流域山东中段区域景观格局在水平方向以及垂直方向上的规律性明显,在西北部平原地区以农业景观为主体,而南部山地丘陵区则主要分布着森林景观类型;海拔在400m以下、坡度在5°以下的区域优势景观为耕地景观类型,而海拔在600m以上、坡度在15°以上的区域则以森林景观为为主体;(2)1999—2013年间研究区域景观格局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城镇景观、林地景观面积增加趋势明显,耕地、农村居民地面积呈减少趋势,城镇用地景观面积的增加主要来源于部分耕地和农村居民地,而林地景观面积的增加主要由部分园地和草地景观贡献;在斑块水平和景观水平上,景观以及景观要素均趋于破碎化;(3)对景观格局变化的地形驱动力进行分析,景观动态变化与地形因子关系密切,景观格局变化主要发生在高程600m以下,坡度在15°以下的区域,此区域是景观最不稳定的区域,也是各类干扰因子对景观影响最为强烈的区域;(4)在15年间,国家政策因子是景观格局变化的主导因子。山东河务局防浪林建设以及城镇化政策的实施直接影响景观格局的变化。

邓辉[4](2014)在《西南三江德钦—木里地区铜多金属遥感找矿信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西南―三江‖成矿带是特提斯-喜马拉雅巨型成矿域的重要组成部分,成矿带先后经历了晚古生代-中生代特提斯构造演化和新生代大陆碰撞造山的叠加转换,构造-岩浆-流体活动强烈,成矿条件优越,资源潜力巨大。本文选取西南三江成矿带中段德钦至木里地区作为研究区域,利用遥感技术进行遥感找矿信息的提取研究,区域为中高植被覆盖,遥感找矿弱信息提取成为研究难点问题。本论文通过对已有地质资料和前人研究成果进行分析,总结出区内的地质矿产特征,为遥感找矿信息提取提供理论依据。在此基础上进行野外地质调查收集区内地质、矿产、植被、土壤和植被光谱等信息,利用多光谱、高光谱、雷达等遥感数据提取线环构造信息、遥感矿化蚀变信息和遥感生物地球化学信息,并将提取的遥感找矿信息与地质矿产资料进行综合分析,总结区内的矿床分布特征,圈定找矿远景区。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通过数字图像处理的方法,将多光谱、高光谱和雷达等遥感数据进行有效集成。研究区位于西南―三江‖中部中高植被覆盖区,本次研究选用光学和雷达数据,综合两类数据的优点进行遥感找矿弱信息的提取研究。光学遥感数据主要进行辐射校正、几何校正、镶嵌融合等预处理,雷达数据进行聚焦处理、多视处理、斑点滤波、地理编码和辐射定标,实现雷达数据和光学数据的集成,总结出适合遥感找矿信息提取的多源遥感数据集成方法和技术。(2)利用遥感技术进行线性构造和环形构造的遥感解译。本次研究中结合光学遥感数据和雷达数据的优点进行分层次构造解译。全区宏观构造利用OLI遥感数据进行解译,通过对OLI遥感数据进行彩色合成、卷积滤波等图像增强处理,突出影像中纹理和线性信息,研究结果表明卷积滤波中的高通滤波、拉普拉斯滤波和方向滤波对线性构造的增强效果明显。合成孔径雷达数据采用与多光谱复合、极化合成等方法进行彩色合成,能够有效增强地质构造信息。多极化数据采用2HV,HH+VV,HH-VV方式RGB假彩色合成图像具有色彩反差适中,有效增强图像纹理特征的优点,能够很好的反映出构造信息。单极化数据通过与OLI多光谱遥感数据进行复合,复合后影像综合多光谱数据色彩丰富和SAR图像纹理特征信息,有效增强构造信息。(3)运用数量化分析方法对研究区内线环构造分布特征进行分析,总结出区内线环构造分布特点及其与成矿的关系。从研究区走向玫瑰图分析得出区内的线性构造方向性强,北西向线性构造最为发育,其次发育近南北向和北东向线性构造。线性构造分区特征明显,优势方位局部差异明显,研究区金沙江以西地区主要发育以近南北向构造,东部地区线性构造呈菱形格子状分布。环形构造的分布与线性构造具有很好的相关性,主要分布在研究区中东部区域,呈现聚集分布的特点。线性体交点密度高值区与铜和银多金属矿化相关性较好,环形构造交点高密度地区与热液型矿床的分布具有很好的相关性,能够为热液型矿床的预测提供重要的指示性信息。(4)利用多光谱和高光谱数据进行研究区遥感矿化蚀变信息的提取。通过对OLI和ASTER多光谱数据比值法和主成分分析法提取的遥感矿化蚀变信息效果对比分析得出,中高植被覆盖区采用去干扰主成分分析的方法明显优于比值法。Hyperion高光谱利用光谱角制图法和基于波谱识别的方法提取蚀变矿物,光谱角制图方法提取出白云石、绿泥石、褐铁矿、黄铁矿、伊利石和蒙脱石等6种蚀变矿物,基于波谱识别的方法提取的蚀变信息增加了对白云石、方解石、透闪石和高岭土四类蚀变矿物的识别。通过将提取的蚀变矿物进行验证发现,高光谱数据采用光谱角填图的方法能够对蚀变矿物进行有效识别。(5)斑岩型铜矿体埋藏浅,成矿元素和伴生元素易于通过地下水带至土壤覆盖层被植物吸收,对植物产生毒害作用,因此论文选取雪鸡坪、春都、普朗和红山等斑岩型铜矿集中分布区域进行矿产资源遥感生物地球化学效应研究。通过对区内云南松、冷杉、落叶松、高山栎和杜鹃等优势物种的野外实测波谱曲线进行分析发现,受毒害植物波谱曲线出现不同程度的蓝移现象,其在遥感影像的灰度值一般高于背景区植被,灰度值与植物叶中的Co和Cd元素,土壤中的Mn和Sb元素相关性大。研究成果能够为中高植被覆盖区的矿床勘查提供参考依据。(6)通过基于地质和遥感信息对矿床的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得出,二叠系和三叠系是研究区内的主要的成矿地层,区内新生代、中生代和古生代岩体均有分布,成矿的岩体主要是中生代三叠纪岩体。矿床主要集中分布于环形构造边缘、线环构造交叉部位和线性构造交叉点,遥感矿化蚀变信息多分布于矿床外围及附近,对矿床具有一定的指示作用,通过综合研究圈定出欠虽-普朗铜多金属找矿远景区和羊拉铜矿找矿远景区。

姬洪亮[5](2012)在《多尺度热红外遥感数据在煤田火区信息提取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表明煤田火灾作为中国21世纪议程记载的重大自然灾害之一,它不仅对煤炭资源造成了重大浪费,同时也严重威胁到国民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受到社会和科学界的一致关注,是现阶段必须马上着手予以研究解决的重大科学问题。遥感具有大面积同步观测、时效性强、数据的综合性和可比性较高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等特点,已成为煤田火区地表热异常信息提取和时空动态监测的重要手段。本文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水西沟矿区为研究区,数据源选取1990年、2001年和2011年多期遥感影像,通过多时相遥感数据简单归一化处理、地表温度反演算法分析与验证,单波段最优密度分割和三维可视化等研究手段,开展煤田火区地表热异常信息提取与时空动态监测研究。(1)煤田火区地表温度反演:利用Landsat5卫星2011年7月31日过境同时段红外辐射计的地表温度观测数据,通过多种方法获取了像元尺度的地表温度实测值,并对基于TM数据反演地表温度的单窗算法、普适性单通道算法和Weng算法得到的地下煤火区地表温度进行对比分析与验证。结果表明:3种遥感反演算法得到的水西沟地下煤火区地表温度的空间分布趋势一致,其中单窗算法与普适性单通道算法较为接近,研究区整体的平均地表温度差值为1.60℃;与地面实测数据相比,3种反演算法结果均低于地表温度实测值,其中普适性单通道算法与地面实测值一致性最好,回归系数为0.886,均方差为1.48℃。普适性单通道算法反演结果符合地下煤火区温度的空间分布规律,高温异常区范围明显,反演结果符合要求,在地下煤火区地表温度获取中具有一定的适用性,为提高地下煤火区的动态监测与评价能力奠定基础。(2)煤田火区动态监测:尝试对多时相热红外遥感数据进行简单归一化处理,使多期不同时相影像具有一定可比性,结合单波段最优密度分割法的最优二段分割将水西沟矿区分为背景区、煤火较严重区和煤火严重区三个类别。利用高分辨率Worldview-Ⅱ影像和高精度DEM数据生成矿区三维地形图,叠加火区热异常信息可以形象、直观对煤田火区发展态势进行定性描述。通过对水西沟矿区三期遥感影像提取出来的地表热异常信息的定量研究,统计与分析煤田火区地表热异常的时空动态变化:水西沟煤田火区面积由1990年61200m2增至2011年124200m2,增幅为2.03倍,其中前一段时期热异常区年平均动态变化度1.28,后十年年平均动态变化度升至4.57,说明2001年—2011年间水西沟煤田火区扩张势头强劲,灾情恶化速度明显加快。煤火较严重区重心1990年—2001年向西北方向移动,2001年—2011年向东北方向移动,整体趋势是向北扩张,煤火严重区情况略有反复,整体趋势依然是向北扩展。水西沟矿区1990年有A、B、C三个相互独立的子火区,至2001年A、B子火区已经合并,至2011年C火区也有向A、B火区靠拢的趋势。通过分析,加深对研究区煤田火区地表热异常时空变化机制和特征的理解,为煤田灭火工程的实施提供了一个客观依据,并给予灭火工程一个科学的指导。

余聂芳[6](2012)在《基于JMF的远程医疗护理系统的分析与设计》文中指出随着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进步,远程医疗得到迅速发展。采用现代远程医疗技术,有利于消除地域之间医疗水平的差异,减少患者前往医院就医的次数、缩减住院时间,从而节约医疗成本。同时,远程医疗可以实现对病人的全程监控,方便患者与医护人员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从而更加准确地对病人进行医治。正是由于远程医疗的重要意义,引起了国内外学者及产业界的广泛关注。本课题基于JMF技术,结合RTP实时传输协议,对远程医疗护理系统进行分析和设计。主要工作如下:(1)根据系统需求,对远程医疗护理系统进行整体设计,提出了系统总体设计方案,包括系统框架和功能模块的划分,同时对各模块进行分析;(2)基于JMF技术,对远程医疗护理系统中的音/视频子系统进行详细设计,完成了音视频的采集、实时显示、存储及回放等功能;(3)采用RTP实时传输方案,实现了音视频数据的远程发送与接收,并对传输过程进行控制;(4)以JAVA为开发工具,对系统界面及辅助功能进行设计,完成远程医疗护理系统的开发。最后,我们采用多组测试用例对系统进行测试验证。结果表明,本课题设计的远程医疗护理系统能够稳定可靠地运行,很好地实现了被看护者、看护者以及医院三者之间的相互沟通,满足远程医疗护理的各项需求,达到了系统设计目标。

储洁琪[7](2011)在《对未知轨道参数遥感影像的几何校正模型的研究》文中认为在高分辨率遥感卫星对地面成像时,由于卫星平台姿态、高度、速度变化和地球自转等因素的影响不可避免,获取的影像会产生相对于地球表面不同程度的几何畸变,消除这些畸变得到位置准确的遥感数据后才能用于其他领域。根据成像时刻卫星姿态、平台参数建立像点坐标和目标地物坐标的严格几何关系,由此对遥感影像进行校正的模型是基于共线条件方程的严格物理成像模型。但由于轨道参数未知、航高大、视场角小等原因,求解该模型的单像空间后方交会也难以得到满意的结果。为了克服这些困难,许多不涉及卫星轨道参数的广义几何校正模型被提出并得到广泛关注。它们能有效的校正遥感影像中的几何畸变且能达到较高的校正精度,因此常用于高分辨率遥感卫星的预处理中,但求解模型时多会遇到模型病态的问题。本文从高分辨率卫星搭载的线阵推扫式传感器的成像原理出发,深入研究严格物理成像模型的建立过程和解算方法,分析单像空间后方交会求解模型遇到的困难。然后,从模型建立和求解两个方面着重研究了仿射变换模型、直接线性变换模型、有理函数模型这三种广义几何校正模型。针对模型求解中普遍存在的法方程病态问题,分析产生病态的原因,使用法矩阵的条件数来诊断病态性程度,并提出使用岭估计和两步解法两种正则化方法改善几何校正模型的病态性。最后就不同的模型和克服病态性的方法给出了实验,均得到理想的结果。在诊断三种模型的病态性后,发现较符合严格成像模型的仿射变换模型求解过程中病态性最严重,有理函数模型次之,直接线性变换模型病态性较轻。分析三种模型的实验结果发现,岭估计和两步解法均能有效克服模型求解中的病态性,但其中岭估计中的岭参数不易确定,而两步解法可以通过L曲线法直观的确定正则化参数,采用两步解法改善的有理函数模型像点校正精度可达亚像素,达到了消除影像几何畸变的目的,是非常有效的广义几何校正模型。

石林[8](2010)在《基于GIS和HydraN的复杂河网地区洪水风险管理及水资源联合调度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以复杂河网平原地区作为研究区域和对象,选取西洞庭湖典型区域——常德冲柳复杂河网地区进行研究。复杂河网地区因其特殊的地理气候特征和复杂的江湖河网形态而易受洪水威胁和损失,研究该类地区的洪水风险和优化调度具有非常重要的科学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学者在该领域取得的成就和进展,分析了目前方法和模型的瓶颈所在,并在此基础上引入国内外多个模型进行多方位的研究和分析。本文的研究工作和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的内容:(1)考虑到复杂河网的特点,在降雨、地形等常规指标不能很好地反映该区域风险等级的前提下,本文引入土壤结构、类型和河网结构、特性等多项指标对常德冲柳复杂河网地区进行分级区域洪水灾害风险评价,并在GIS环境下对整个地区进行风险区划。研究发现利用该法取得了比传统分析方法更精确更全面的实验结果。结果同时表明,由于复杂河网本身特点,河网特性和下垫面指标对洪灾风险的影响比其他地区更大,而降雨、地形等常规指标虽对洪灾及损失起决定性作用,但在小区域的风险区划上不能得到理想结果。(2)针对该地区河网的复杂性和河流关系的不确定性,考虑到复杂河网地区河网要素的地理特征及空间拓扑特性,本文引入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的网络分析技术,对区域河网进行网络模型化,并在GIS网络分析模块下完成河流追踪和突发事件应急响应模拟研究。模拟的结果反映出GIS网络分析在该类地区应用的灵活性和准确性,能够满足突发性事故的迅速应急响应要求。如何将水质模型与GIS网络分析技术更加紧密结合并为决策者提供有效指导将是今后该领域发展的一个重点。(3)针对传统调度方法单一、低效,无法在防灾的同时最大限度地节约和利用能源和水资源的现状,本文引入HydraN软件对冲柳复杂河网地区进行产流、汇流、稳态和非稳态多项河流模拟,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优化调度方案。HydraN软件因其内嵌的先进水文模型和水动力模型以及准确的泵、闸、涵、水库等多种水工构筑物模拟功能而在冲柳复杂河网地区实现了很好的应用。通过与历史洪水统计资料进行对比发现,进行校正后的HydraN软件能够比较精确地反应河网中各条河流的即时水位,而水工构筑物的分别模拟和集成GIS的可视化界面,可以动态演示实施某种调度规则之后洪水发展情况,并支持辅助优化决策。该调度模式的应用比传统调度更加准确、灵活、高效,而兼容其他模型和经验公式的自定义调度方式,则更能取长补短,将节能、引水、减灾的最优调度发挥到极致。(4)针对研究区域受灾频率高、承载时间长,遭灾损失大的状况,本文从防灾减灾的目的出发,通过多种模型和技术手段实现在特大洪水条件下的灾害时间和空间统一模拟,取得了较好的结果。研究在空间上采用较高精度遥感影像运用ERDAS IMAGINE的Virtual GIS模块进行洪水淹没动态模拟,并得到时间-水深曲线的空间分布;在时间上通过结合Damage Calculator和1:50000DEM,绘制得到水深-灾害曲线,将二者结合之后得到整个冲柳地区及其局部的时间-水深-灾害空间分布曲线。在这些时空统一的灾害曲线基础上,本文对1998年冲柳特大洪水进行了模拟淹没及调度方案优化,运用优化后的方案不论从灾害上限的承灾时间、重点堤垸受灾时间、还是淹没总体损失都比1998年当时要小很多。本文针对复杂河网地区的地理空间、气候、历史以及社会经济特点等众多特点,运用系统的分析方法,采用多种先进的模拟软件和模型,对西洞庭湖常德冲柳复杂河网地区进行了洪水风险、应急响应与优化调度等多方面研究。研究认为,常德冲柳地区洪水灾害风险总体偏高,灾害应急响应速度较慢,宏观调度手段单一,水资源与能源的节约利用及各湖泊、堤垸的效能发挥一般,在科学决策、适时调度上有较大提升空间。论文的方法和结论对于该类地区的洪灾风险评价以及联合配水优化调度将具有一定的科学价值和借鉴意义。

王远琪[9](2009)在《北京万东医疗装备股份有限公司营销战略分析》文中指出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全球各国对医疗器械产品的需求不断增长,我国作为新兴工业化国家,在国际医疗器械市场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目前国内医疗器械市场上,外资企业仍占据市场的绝对优势;本土企业如何紧跟市场发展步调,适应消费者需求,在医疗器械市场竞争越趋激烈中争取做大做强,面临巨大的挑战。论文运用实证研究方法,应用竞争战略理论、市场细分理论和定位理论,对万东医疗公司的内部环境、行业竞争环境和发展趋势做了全面详细的分析,深入研究了万东医疗在现阶段面临的市场机遇和挑战,对万东医疗的医疗器械进行了准确的市场定位,指出了万东医疗公司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必须选择“差异化”营销战略。在该战略思想的指导下,进而从产品技术、扩大产品类别的差异化等层面上对医疗器械产品差异化战略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同时论文还从策略层面上提出了万东医疗在市场竞争中取胜的对策研究,通过强化组织流程、加强营销网络建设确保该战略能得以有效实施。论文希望通过对医疗器械的营销战略研究,对万东医疗在医疗器械市场的发展提供科学决策依据,并对我国本土企业在医疗器械市场中获得更大的发展有较好的启迪作用。

黄琼[10](2007)在《医疗建筑改扩建研究》文中提出二十一世纪世界各国的医疗服务体系随着社会经济生活的发展正面临着要求变革的巨大压力。医疗卫生需求的不断变化、基础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医疗技术手段的日新月异、以及医疗诊断和治疗设备的更新换代,推动了医疗行业不断向前发展,同时,也对医疗服务的载体——医疗建筑不断提出新的要求。医疗建筑不得不通过各种新建、改造和扩建的手段以及相关技术措施对医疗设施进行不断的更新。医疗建筑是所有民用建筑中最为复杂和特殊的建筑类型之一,正是这些复杂性和特殊性使医疗建筑区别于其它建筑,形成了独特的专业设计领域。本课题研究医疗建筑改建与扩建,在掌握医疗建筑设计科学、系统的理论思想和设计方法的基础上,通过医疗建筑发展趋势和使用者需求等方面的研究,寻求医疗建筑改扩建中的问题与矛盾所在、协调与解决的途径,以及建筑师的立场和对策。论文从策划、总体布局规划、单体设计这三个主要阶段来研究医疗建筑改扩建的设计方法和技术策略,同时深入分析各个阶段中不同学科、不同专业之间存在的各种矛盾及其解决途径,以及医疗建筑改扩建中学科之间和专业之间的相互协作和技术支持。同时系统论述了医疗建筑改扩建应该贯穿始终的节能设计和节能改造,强调要充分考虑医疗建筑自身的环境设计以及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使医疗建筑的改扩建不仅是完善医疗功能、改善医疗环境,而且是能节约社会资源和对环境负责任的建设行为。

二、Orex-PcCR1417数字影像系统使用及常见故障处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Orex-PcCR1417数字影像系统使用及常见故障处理(论文提纲范文)

(1)利用相对绿度指数反演内陆水体藻类活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水色遥感及浮游植物研究现状
        1.2.2 数码相机物候观测研究进展
        1.2.3 相机观测原理
        1.2.4 影响相机拍摄的因素和处理方法
    1.3 研究内容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意义
        1.3.3 技术路线
第二章 观测试验
    2.1 观测试验
        2.1.1 观测站点
        2.1.2 观测方案
    2.2 指数计算方法
第三章 校园水体绿度指数观测的预实验
    3.1 白平衡设置
    3.2 色卡校正
    3.3 相对绿度指数和绝对绿度指数的对比
    3.4 绿度指数对相机品牌的敏感度
    3.5 不同天气条件下各通道信号值变化情况
    3.6 太阳高度角对g_(cc)的影响
    3.7 太湖藻类与水体信号值比较
    3.8 小结
第四章 农村小水体相对绿度指数变化特征及其控制因素
    4.1 g_(cc)的时间变化特征
        4.1.1 g_(cc)的日变化特征
        4.1.2 g_(cc)的季节变化特征
    4.2 水质参数情况以及与g_(cc)相关性分析
    4.3 小结
第五章 太湖蓝藻生长和水华过程反演
    5.1 g_(cc)的时间变化特征
    5.2 g_(cc)的空间变化特征
        5.2.1 各站点不同季节g_(cc)对比
        5.2.2 各站点g_(cc)年均值对比
    5.3 多次藻类水华过程及影响因子分析
    5.4 热带气旋对藻类生长活动影响
    5.5 小结
第六章 基于研究内容的思考与讨论
    6.1 影响太湖藻类生长的因素
    6.2 g_(cc)在陆地和水体生态系统的应用和数值对比
    6.3 数码相机和卫星遥感关系探讨
    6.4 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研究特色与创新点
    7.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2)基于高光谱遥感的森林优势树种混杂度信息提取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高光谱遥感的概念及特点
        1.2.2 高光谱遥感技术的发展
        1.2.3 高光谱遥感在森林树种信息提取中的应用
    1.3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3.1 研究目标及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第2章 研究区概况与数据准备
    2.1 研究区概况
        2.1.1 自然概况
        2.1.2 森林资源概况
        2.1.3 社会经济概况
    2.2 遥感数据获取
        2.2.1 Hyperion高光谱遥感影像的获取
        2.2.2 ALI遥感影像的获取
        2.2.3 野外调查数据
第3章 遥感数据的预处理
    3.1 高光谱数据预处理
        3.1.1 绝对辐射值转换
        3.1.2 非正常像元的修复
        3.1.3 大气校正
        3.1.4 几何校正
    3.2 多光谱数据的预处理
        3.2.1 辐射定标
        3.2.2 大气校正
    3.3 林地信息提取
第4章 高光谱遥感数据降维
    4.1 分段主成分变换
    4.2 MNF变换
    4.3 高光谱降维的结果
        4.3.1 分段主成分分析降维结果
        4.3.2 MNF变换降维结果
第5章 研究区优势树种的遥感分类
    5.1 研究区树种确定及样本选取
    5.2 优势树种的分类
        5.2.1 最大似然分类法
        5.2.2 光谱角度制图分类法
    5.3 森林优势树种混杂度遥感信息提取
第6章 分类结果精度评价
    6.1 位置精度评价
        6.1.1 混淆矩阵
        6.1.2 Kappa系数
    6.2 均方根误差精度验证
第7章 结论与讨论
    7.1 结论
    7.2 讨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着)及科研情况

(3)近15年黄河流域山东中段景观格局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研究的基本原理
        1.2.1 景观
        1.2.2 景观生态学
        1.2.3 3S技术在景观生态学中的应用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
        1.3.1 景观生态学研究进展
        1.3.2 景观格局变化研究进展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
    2.1 研究区自然概况
        2.1.1 气候
        2.1.2 水文
        2.1.3 土壤
    2.2 研究区社会经济发展概况
第三章 研究方案
    3.1 研究方法
    3.2 数据与数据处理
        3.2.1 数据来源
        3.2.2 遥感数据的预处理
        3.2.3 地形数据处理
    3.3 景观类型分类体系
    3.4 遥感影像解译与景观格局分类图获取
    3.5 景观格局指数的选取与计算
        3.5.1 景观要素斑块特征指数
        3.5.2 景观格局特征指数
第四章 景观格局变化分析
    4.1 景观空间格局特征分析
        4.1.1 景观格局特征统计分析
    4.2 景观空间格局分布特征分析
        4.2.1 景观类型海拔梯度分析
        4.2.2 景观类型坡度相关分析
    4.3 景观空间格局动态变化分析
        4.3.1 景观要素斑块特征变化分析
        4.3.2 景观特征指数变化分析
        4.3.3 景观要素斑块面积转移分析
第五章 景观格局变化驱动力分析
    5.1 地形因子在景观格局变化中的影响
    5.2 政策因子对景观格局变化的影响
第六章 结论与讨论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4)西南三江德钦—木里地区铜多金属遥感找矿信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岩石光谱特征研究
        1.2.2 遥感矿化蚀变信息提取研究
        1.2.3 地质构造异常信息提取研究
        1.2.4 遥感生物地球化学研究
    1.3 主要研究内容
    1.4 技术路线
    1.5 论文主要成果及创新
第2章 成矿地质背景
    2.1 地层
    2.2 岩浆岩
    2.3 构造特征
第3章 遥感数据的选择与预处理
    3.1 遥感数据的选择
        3.1.1 多光谱数据
        3.1.2 高光谱数据
        3.1.3 雷达数据
    3.2 多光谱遥感数据预处理
        3.2.1 LANDSAT 8 数据预处理
        3.2.2 ASTER 数据预处理
        3.2.3 资源三号数据预处理
    3.3 HYPERION 数据预处理
        3.3.1 非正常像元纠正
        3.3.2 大气校正
        3.3.3 几何校正
    3.4 雷达数据预处理
        3.4.1 聚焦处理
        3.4.2 多视处理
        3.4.3 斑点滤波
        3.4.4 地理编码
        3.4.5 辐射定标
第4章 基于遥感技术的线环构造提取与分析
    4.1 影像线性构造与环形构造
        4.1.1 线性构造
        4.1.2 环形构造
    4.2 遥感影像线环构造信息提取
        4.2.1 多光谱影像线环构造信息提取
        4.2.2 雷达数据线环构造信息提取
    4.3 研究区线环构造特征分析
        4.3.1 线性构造特征
        4.3.2 环形构造特征
        4.3.3 线环构造组合特征
第5章 区域遥感矿化蚀变信息提取
    5.1 矿化蚀变信息提取的波谱依据
        5.1.1 地物的光谱机理
        5.1.2 蚀变矿物光谱特征
    5.2 遥感矿化蚀变信息提取方法
        5.2.1 波段比值法
        5.2.2 主成分分析法
        5.2.3 光谱角制图法
    5.3 遥感矿化蚀变信息提取
        5.3.1 干扰信息的去除
        5.3.2 波段比值法提取蚀变信息
        5.3.3 主成分分析法提取蚀变信息
        5.3.4 光谱角制图法提取蚀变信息
        5.3.5 基于波谱识别的高光谱矿物填图
第6章 矿产资源遥感生物地球化学特征初探
    6.1 生物地球化学效应基本原理
    6.2 生物地球化学效应遥感特征分析
        6.2.1 波谱特征分析
        6.2.2 图像特征分析
    6.3 研究区遥感生物地球化学数据采集
        6.3.1 研究区概况
        6.3.2 植物物种和群落结构调查
        6.3.3 植物光谱数据采集
        6.3.4 植物和土样样品采样
    6.4 研究区遥感生物地球化学特征分析
        6.4.1 矿产资源遥感生物地球化学波谱特征分析
        6.4.2 矿产资源遥感生物地球化学图像特征分析
第7章 基于多源信息的矿床分布特征分析与找矿预测
    7.1 基于地质信息的矿床分布特征
        7.1.1 矿床在成矿带的分布特征
        7.1.2 矿床在地层的分布特征
        7.1.3 矿床在岩体的分布特征
    7.2 基于遥感信息的矿床分布特征
        7.2.1 线环构造与矿床的组合特征
        7.2.2 蚀变信息与矿床的组合特征
    7.3 综合信息找矿预测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5)多尺度热红外遥感数据在煤田火区信息提取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1.4 研究总体设计
        1.4.1 研究方案
        1.4.2 研究整体思路
第二章 国内外研究现状
    2.1 煤田火区地表特征的遥感探测
        2.1.1 可见光与近红外遥感(0.38~0.76μm,0.78~1.3μm)
        2.1.2 短波红外遥感(1.3-2.5μm)
        2.1.3 高光谱遥感
    2.2 煤田火区地表热异常的遥感探测
        2.2.1 机载热红外遥感
        2.2.2 机载多光谱遥感
        2.2.3 星载热红外遥感
    2.3 小结
第三章 研究区概况
    3.1 地理位置
    3.2 自然地理条件
    3.3 区域地层与构造
    3.4 煤层与煤质
        3.4.1 煤层
        3.4.2 煤质
    3.5 煤田火区
        3.5.1 火区特征
        3.5.2 着火煤层
第四章 遥感数据预处理及地表温度反演
    4.1 遥感数据选择与介绍
    4.2 遥感影像校正
        4.2.1 遥感影像的辐射校正
        4.2.2 遥感图像几何精校正
    4.3 遥感影像的归一化处理
        4.3.1 归一化处理
        4.3.2 归一化处理步骤
        4.3.3 小结
    4.4 TM/ETM+遥感数据煤田火区温度反演
        4.4.1 地表温度的反演模型
        4.4.2 水西沟煤田火区温度反演结果对比分析与验证
    4.5 小结
第五章 煤田火区地表热异常动态监测研究
    5.1 煤田火区热异常信息提取
        5.1.1 最优密度分割
        5.1.2 最优二段分割
        5.1.3 实例分析
    5.2 煤田火区地表热异常的定位分析
        5.2.1 Worldview-Ⅱ影像、热异常信息与 DEM 的配准
        5.2.2 三维显示及定位分析
    5.3 煤田火区地表热异常动态监测研究
        5.3.1 水西沟煤田火区热异常时间变化分析
        5.3.2 水西沟煤田火区热异常空间动态变化分析
    5.4 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1.1 煤田火区信息提取现状
        6.1.2 煤田火区地表温度反演与验证
        6.1.3 地下煤火热异常信息提取及其动态监测研究
    6.2 讨论与展望
        6.2.1 煤田火区地表温度反演方面
        6.2.2 煤田火区地表热异常动态监测方面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参与的项目与发表的论文
致谢

(6)基于JMF的远程医疗护理系统的分析与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
    1.2 课题任务
        1.2.1 课题内容
        1.2.2 本人承担任务
    1.3 论文结构
第二章 系统相关技术介绍
    2.1 JMF技术
    2.2 RTP实时传输协议
        2.2.1 RTP体系结构
        2.2.2 RTP数据传输协议
        2.2.3 RTP控制协议
    2.3 JMF中RTP的实现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系统需求分析与整体设计
    3.1 需求分析
        3.1.1 系统环境介绍
        3.1.2 系统功能需求
    3.2 系统整体设计
        3.2.1 设计目标
        3.2.2 系统整体框架
        3.2.3 功能模块设计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系统详细设计
    4.1 音/视频子系统
        4.1.1 多媒体数据采集模块
        4.1.2 音视频编解码模块
        4.1.3 存储和回放模块
        4.1.4 流媒体传输与控制模块
    4.2 客户端管理子系统
        4.2.1 登录和认证模块
        4.2.2 节点配置模块
        4.2.3 节点运行监控模块
    4.3 部分功能测试
        4.3.1 测试用例1:医生登陆与退出
        4.3.2 测试用例2:医生对音视频的操作
        4.3.3 测试用例3:被看护者测试
        4.3.4 测试用例4:看护者测试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束语
    5.1 论文工作总结
    5.2 问题和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7)对未知轨道参数遥感影像的几何校正模型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1 引言
    1.1 问题的提出和意义
        1.1.1 问题的提出
        1.1.2 问题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
    1.4 本文的组织结构
2 高分辨率遥感卫星概要
    2.1 高分辨率遥感卫星的应用与发展
    2.2 SPOT卫星
    2.3 几何误差源
3 严格成像物理模型
    3.1 线阵推扫式传感器
    3.2 基于共线方程的严格物理成像模型
        3.2.1 中心投影
        3.2.2 像片的内外方位元素
        3.2.3 共线条件方程与严格物理成像模型
    3.3 单像空间后方交会
        3.3.1 概念及原理
        3.3.2 单像空间后方交会的计算流程
    3.4 本章小结
4 几何校正常用模型
    4.1 仿射变换模型
        4.1.1 平行光投影成像几何
        4.1.2 仿射变换模型的建立
        4.1.3 仿射变换模型的解算
    4.2 有理函数模型
        4.2.1 模型的建立
        4.2.2 有理函数模型参数求解及正则化
        4.2.3 有理函数模型的实验方法
    4.3 直接线性变换模型
        4.3.1 模型建立
        4.3.2 DLT模型与内外方元素
    4.4 本章小结
5 几何校正中病态问题的正则化解法
    5.1 问题提出
    5.2 病态问题的定义
    5.3 病态性产生的原因及诊断方法
        5.3.1 Gauss-Markov模型
        5.3.2 病态性产生的原因
        5.3.3 病态性的诊断方法
    5.4 克服病态性的岭估计
        5.4.1 岭估计的定义
        5.4.2 岭参数的选择
        5.4.3 L曲线法
    5.5 病态问题的两步解法
        5.5.1 两步解法的基本原理
        5.5.2 两步解法的一些说明
6 实验结果与分析
    6.1 精度评价
    6.2 实验
        6.2.1 岭估计法求解仿射变换模型的实验结果及分析
        6.2.2 两步解法求解直接线性变换模型的实验结果及分析
        6.2.3 两步解法求解有理函数模型的实验结果及分析
    6.3 各模型比较与分析
    6.4 本章小结
7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8)基于GIS和HydraN的复杂河网地区洪水风险管理及水资源联合调度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插图索引
附表索引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复杂河网地区洪水灾害的特点
        1.2.1 复杂河网地区的特点
        1.2.2 复杂河网地区洪水灾害的特点
    1.3 复杂河网地区洪水风险管理及水资源综合调度应用综述
        1.3.1 洪水风险管理研究现状
        1.3.2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及综合调度研究现状
    1.4 论文的研究依据、研究内容、研究思路和研究目的
        1.4.1 研究依据
        1.4.2 研究内容
        1.4.3 研究思路
        1.4.4 研究目的
    1.5 论文的主要工作和组织结构
第2章 复杂河网地区洪水风险区划研究
    2.1 研究区域概况
        2.1.1 研究区域地理社会特征
        2.1.2 研究区域洪灾历史特征
        2.1.3 研究区域水情特征
        2.1.4 研究区域防洪现状
    2.2 复杂河网地区蓄滞洪区洪灾风险区划研究
        2.2.1 蓄滞洪区概述
        2.2.2 复杂河网中蓄滞洪区洪灾风险区划应用研究
    2.3 基于RS/GIS的冲柳地区洪水灾害风险区划研究
        2.3.1 冲柳地区洪水灾害脆弱性评价
        2.3.2 冲柳地区洪水灾害风险分析及区划原理
        2.3.3 冲柳地区洪水灾害风险区划指标体系选择
        2.3.4 冲柳地区洪水灾害风险区划及结果分析
    2.4 结论
第3章 基于GIS的复杂河网平原地区网络分析研究
    3.1 河网概化
        3.1.1 网络构建的要素及结构
        3.1.2 复杂河网网络模型预处理
    3.2 复杂河网网络分析
        3.2.1 网络分析的基本功能及原理
        3.2.2 冲柳地区复杂河网网络分析应用
    3.3 复杂河网突发性水污染事故应急处置模拟
        3.3.1 复杂河网突发性水污染事故应急处置原理及方法
        3.3.2 复杂河网突发性水污染事故应急处置实例模拟
    3.4 结论
第4章 基于GIS和HydraN的复杂河网地区泵闸涵联合配水优化调度模型研究
    4.1 研究区域防洪调度现状及思考
    4.2 HydraN软件及其应用
    4.3 区域水文模拟
        4.3.1 备选计算方案优选
        4.3.2 模型参数的确定
    4.4 河网水动力模拟
        4.4.1 HydraN水动力模型理论基础及模拟单元
        4.4.2 河网概化及模型建立
        4.4.3 河网水动力模拟
    4.5 联合配水调度优化
        4.5.1 系统结构及二次开发界面
        4.5.2 程序调用基本流程及功能
        4.5.3 优化方案比选
    4.6 结论
第5章 洪水灾害时空模拟支持下的复杂河网平原地区防洪调度决策研究
    5.1 研究区域洪水灾害历史情况及调度现状
    5.2 基于RS和GIS的洪水淹没空间灾害分析
    5.3 基于Damage Calculator的区域洪水时间-灾害曲线分析
        5.3.1 Damage Calculator及在研究区域的应用
        5.3.2 研究区域堤垸风险特征及分布
    5.4 洪灾风险时空模拟支持下的防洪调度决策研究
        5.4.1 时间-灾害曲线情景分析
        5.4.2 防洪调度决策研究
    5.5 结论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附录B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研究课题
附录C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与编着书籍
致谢

(9)北京万东医疗装备股份有限公司营销战略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文件综述
        1.3.1 企业战略理论概述
        1.3.2 营销理论概述
        1.3.3 相关文献
    1.4 论文的研究思路
        1.4.1 论文采用的分析方法
        1.4.2 论文写作基本步骤
        1.4.3 可能创新点
第二章 医疗器械行业的外部环境分析
    2.1 政治和法律环境
    2.2 经济环境
    2.3 社会文化环境
        2.3.1 我国人口老年化程度的加剧
        2.3.2 全民保健意识的增强
        2.3.3 社会文化环境的变化所带来的挑战
    2.4 技术环境
    2.5 我国医疗器械行业的外部环境分析
        2.5.1 万东医疗的主要竞争者
        2.5.2 潜在进入者的威胁
        2.5.3 供应商的议价能力
        2.5.4 买方议价能力
    2.6 万东医疗外部关键因素评价(EFE 矩阵)分析
第三章 北京万东医疗装备股份有限公司的内部因素分析
    3.1 产品科研能力分析
    3.2 组织结构分析
    3.3 营销能力分析
    3.4 财务管理分析
    3.5 万东医疗内部关键因素评价(IFE 矩阵)分析
第四章 北京万东医疗装备股份有限公司的营销战略选择
    4.1 SWOT 分析
    4.2 战略地位和行动评估矩阵法(SPACE 分析)
    4.3 市场细分战略
    4.4 目标市场选择与定位战略
    4.5 运用定量战略计划矩阵(QSPM)对营销战略进行分析
    4.6 公司战略目标和营销财务目标
第五章 北京万东医疗装备股份有限公司营销对策研究
    5.1 产品策略
        5.1.1 新产品开发
        5.1.2 产品差异化
        5.1.3 产品组合
    5.2 价格策略
        5.2.1 产品生命周期定价法
        5.2.1.1 导入阶段
        5.2.1.2 成长阶段
        5.2.1.3 成熟阶段
        5.2.1.4 衰退阶段
        5.2.2 市场竞争地位定价法
    5.3 营销渠道策略
    5.4 促销策略
    5.5 营销费用预算
第六章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附表一 各国卫生费用支出
附表二 2008 年中国万元以上设备数目
附表三 各类医院总数
附表四 医疗器械行业竞争对手情况
附表五 居民收入与支出情况

(10)医疗建筑改扩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论文的选题与研究范围
        1.1.1 选题依据
        1.1.2 研究范围和研究内容
        1.1.3 相关概念
    1.2 课题研究的现状和意义
        1.2.1 国外相关课题的研究机构及其研究现状
        1.2.2 国内相关课题的研究机构及其研究现状
        1.2.3 本课题的研究现状
        1.2.4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
    1.3 课题研究的综合背景
        1.3.1 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概况
        1.3.2 我国医疗卫生机构所面临的改革与发展
        1.3.3 我国医疗建筑所面临的发展和变革
        1.3.4 我国医疗建筑改扩建现状
        1.3.5 我国医疗建筑改扩建现存的主要问题
    1.4 研究方法和结构框架
        1.4.1 研究方法
        1.4.2 结构框架
第二章 医疗建筑改扩建策划研究
    2.1 建筑策划通用体系
        2.1.1 建筑策划的概念
        2.1.2 建筑策划的内容和程序
        2.1.3 建筑策划的方法
    2.2 医疗建筑改扩建策划概述
        2.2.1 医疗建筑改扩建策划
        2.2.2 医疗建筑策划改扩建的重要性
        2.2.3 医疗建筑改扩建策划的特殊性
    2.3 医疗建筑改扩建策划的主要内容
        2.3.1 策划前的可行性研究
        2.3.2 医疗建筑改扩建目标的确定
        2.3.3 环境因素的策划
        2.3.4 功能因素的策划
        2.3.5 发展因素的策划
        2.3.6 经济因素的策划
    2.4 我国医疗建筑改扩建策划存在问题及成功案例
        2.4.1 我国目前医疗建筑改扩建策划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4.2 成功案例——丹东市第一医院改扩建策划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医疗建筑改扩建总体布局规划研究
    3.1 医疗建筑总体布局规划发展演变和有机更新理论的确立
        3.1.1 医疗建筑总体布局规划发展演变概述
        3.1.2 现代医疗建筑布局模式及改扩建可能性分析
        3.1.3 医疗建筑发展更新模式和更新理论
        3.1.4 医疗建筑进化论
    3.2 医疗建筑改扩建总体布局规划设计
        3.2.1 医疗建筑改扩建总体布局规划涉及的内容
        3.2.2 医疗建筑改扩建总体布局规划方式
        3.2.3 医疗建筑改扩建总体布局规划原则
    3.3 实例分析——天津市黄河医院改扩建总体布局规划
        3.3.1 项目概况和设计条件分析
        3.3.2 规划设计方案
        3.3.3 综合评述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医疗建筑单体改造研究
    4.1 医疗建筑单体改扩建设计类型
    4.2 医疗建筑单体改扩建的基础研究
        4.2.1 环境疗法和医疗建筑环境研究
        4.2.2 医疗建筑发展趋势研究
        4.2.3 医疗建筑设计原理研究
    4.3 医疗建筑主体功能区域的改造
        4.3.1 门诊部门的改造
        4.3.2 医技部门的改造
        4.3.3 住院部门的改造
    4.4 医疗建筑的外立面改造
        4.4.1 现代医疗建筑形象设计趋向
        4.4.2 医疗建筑立面改造的主要方式及其特点
        4.4.3 我国医疗建筑立面改造实例及存在问题
    4.5 医疗建筑设备的更新改造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医疗建筑单体扩建和弹性、可持续的单体设计研究
    5.1 医疗建筑单体扩建中的功能衔接和优化设计
        5.1.1 中庭空间的运用
        5.1.2 使用功能的整合
        5.1.3 交通流线的优化设计
    5.2 医疗建筑扩建中新旧建筑形象的协调
        5.2.1 新旧建筑整合与共生的相关理论
        5.2.2 医疗建筑扩建中新旧建筑并置模式
    5.3 改造和扩建相结合的医疗建筑设计
        5.3.1 改造和扩建相结合的医疗建筑设计方法
        5.3.2 医疗建筑综合改扩建中的注意事项
    5.4 弹性、可持续的医疗建筑单体设计研究
        5.4.1 医疗建筑动态发展模式
        5.4.2 弹性、可持续的医疗建筑单体设计方法
        5.4.3 弹性、可持续的医疗建筑单体设计实践——天津市标准化乡镇医院设计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医疗建筑改扩建中的生态理念与设计策略
    6.1 生态建筑与生态医疗建筑概述
    6.2 医疗建筑改扩建的节能理念
        6.2.1 医疗建筑的能源消耗
        6.2.2 关于医疗建筑节能研究
        6.2.3 医疗建筑改扩建中的节能理念
        6.2.4 我国医疗建筑能源(资源)利用现状
    6.3 医疗建筑改扩建的节能体系
        6.3.1 更新模式的选择
        6.3.2 总体发展规划
        6.3.3 医疗建筑自身的节能
        6.3.4 节能技术和节能材料
        6.3.5 设备的节能
        6.3.6 医疗建筑改扩建节能设计实例
    6.4 医疗建筑改扩建和可持续的生态环境
        6.4.1 基址内原生态系统的保护
        6.4.2 自然采光和通风
        6.4.3 建筑材料和设备的选择
        6.4.4 绿化的重要性
        6.4.5 减少建筑垃圾
        6.4.6 加强对于污染物的控制
        6.4.7 可再生能源在医疗建筑中的利用
    6.5 本章小结
结语:技术的进化和人性的回归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附录:天津市中心城区医疗卫生系统布局规划说明
致谢

四、Orex-PcCR1417数字影像系统使用及常见故障处理(论文参考文献)

  • [1]利用相对绿度指数反演内陆水体藻类活动[D]. 张文庆.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2020(02)
  • [2]基于高光谱遥感的森林优势树种混杂度信息提取初探[D]. 罗晶晶. 江西师范大学, 2020(11)
  • [3]近15年黄河流域山东中段景观格局变化研究[D]. 郭宪友. 山东大学, 2014(10)
  • [4]西南三江德钦—木里地区铜多金属遥感找矿信息研究[D]. 邓辉. 成都理工大学, 2014(04)
  • [5]多尺度热红外遥感数据在煤田火区信息提取中的应用[D]. 姬洪亮. 新疆大学, 2012(03)
  • [6]基于JMF的远程医疗护理系统的分析与设计[D]. 余聂芳. 北京邮电大学, 2012(02)
  • [7]对未知轨道参数遥感影像的几何校正模型的研究[D]. 储洁琪. 南京理工大学, 2011(01)
  • [8]基于GIS和HydraN的复杂河网地区洪水风险管理及水资源联合调度应用研究[D]. 石林. 湖南大学, 2010(07)
  • [9]北京万东医疗装备股份有限公司营销战略分析[D]. 王远琪.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09(02)
  • [10]医疗建筑改扩建研究[D]. 黄琼. 天津大学, 2007(04)

标签:;  ;  ;  ;  ;  

Orex-PcCR1417 数码影像系统使用及常见故障排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