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微结构多孔氧化铝薄膜的制备与应用

纳米微结构多孔氧化铝薄膜的制备与应用

一、纳米微结构材料多孔氧化铝膜的制备及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李傲坤[1](2019)在《多孔阳极氧化铝的制备》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纳米科学的兴起,多孔阳极氧化铝(Porous anodized aluminum oxide)因具有高纵横比、高有序度、纳米尺寸、且孔径可调等结构优点,被广泛应用于纳米材料的制备。此外,阳极氧化铝膜(PAA)本身是绝缘体,耐高温,耐腐蚀,硬度高,且具有很高的光学透过性,因此还广泛应用于微电子、光催化、生物医学、海洋防腐、可再生能源等领域。但目前对阳极氧化铝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一元酸体系,并且研究重点侧重于后期的阳极氧化过程,而忽略了前期磨抛及退火等预处理工艺对阳极氧化过程的影响,因此本论文在磷酸、硫酸、草酸电解液体系的研究基础上,探索了磷酸-草酸二元电解液体系中多孔阳极氧化铝的制备,并且通过对电化学抛光、退火等预处理工艺的研究,发现铝片的前期预处理对后续的阳极氧化过程有重要的影响,具体的研究结论如下:(1)PAA模板的表面质量取决于铝片的前期预处理工艺,铝片经预处理后的表面粗糙度越低,PAA模板孔的有序度及平整度越高,膜的整体质量越高。通过对传统抛光工艺的改进,发现当电解液中高氯酸与乙醇的体积比为1:6.5时,电化学抛光效果最好,表面粗糙度达到21nm,制备的PAA模板质量质量最好。(2)铝片阳极氧化后生成的PAA膜为无定型结构,实验发现退火工艺对多孔阳极氧化铝的影响并不明显。在草酸体系中,二次阳极氧化法制备的PAA模板的有序度最高,在磷酸体系中,温和型阳极氧化法制备的PAA模板有序度较差,硬质阳极氧化法制备的PAA模板孔的有序度较高,且孔径最大可达500nm;而在磷酸-草酸二元酸体系中制备的模板,孔的有序度接近草酸膜,当磷酸与草酸体积比为4:1时,可以在60V电压下制备出与磷酸体系高场阳极氧化法相似的模板,硫酸体系中制备的多孔阳极氧化铝模板,孔密度较小,且成膜效率最低。(3)相较于电化学抛光后的样品,阳极氧化制备的PAA模板在模拟海水中的自腐蚀电流明显下降,耐腐蚀性显着提高。本论文采用直流恒流电沉积法制备了Cu纳米线,结果表明:沉积速率与镀液pH、电流密度、水浴温度等实验参数密切相关,沉积速率直接影响纳米线的形貌,沉积速率过快易造成堵塞,沉积速率过慢,制备的纳米线均匀性较差。

安宇英[2](2018)在《多孔氧化铝缺陷态光子晶体的制备及其光致发光增强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自从光子晶体的概念被提出以来,光子在周期性介电结构中的传播行为受到了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在许多实际应用中,可通过带有不同缺陷结构的光子晶体来操纵光子的特殊输运行为。然而,目前人们在设计、制备不同功能的高品质缺陷态光子晶体,以满足特定的缺陷模和传输特性需求仍然面临着诸多难题,譬如对缺陷态的引入,以及在可见-近红外波段对缺陷态光子带隙位置的精确调控等。本学位论文,首先介绍了光子晶体以及缺陷态光子晶体的基本概念、基本特性、制备方法等;接着针对上述面临的问题,提出尝试利用简便可控的电化学阳极氧化工艺可控制备多孔氧化铝缺陷态光子晶体,并通过引入合理的缺陷态氧化工艺参数以及补偿电压机制等措施来提高样品的品质;然后在此基础上系统总结了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以“多孔氧化铝缺陷态光子晶体的制备及其光致发光增强研究”为题所开展的研究工作,主要内容可分为以下两个方面:(1)用简便可控的电化学阳极氧化工艺成功地制备出高品质的多孔氧化铝缺陷态光子晶体(DPCs),并通过优化设计周期性脉冲阳极氧化电压波形参数以及有效的电压补偿策略,使制得的缺陷态光子晶体的带隙及缺陷模的品质得到进一步提高。测试结果表明,通过对关键工艺参数的调节,可实现在可见-近红外波段内对缺陷态光子晶体的带隙及缺陷模的位置的精确调控。(2)尝试将罗丹明B(rh B)引入多孔氧化铝缺陷态光子晶体的孔壁中,形成rh B/DPCs复合结构,并系统研究了该结构的光致发光特性。测试结果表明,当缺陷态光子带隙的蓝边和缺陷模位置分别与罗丹明B的发射峰相重合时,rh B的光致发光强度得到了显着的增强,从而实验证实了,缺陷态光子晶体带隙及缺陷模对发光材料的光致发光影响是受其带边及缺陷模处光子态密度的剧烈变化调控的,相比于带隙的蓝边,缺陷峰对rh B的光致发光增强作用更加明显,达到了3.1倍。本文对光致发光增强的机制也进行了详细讨论。

常玲霞[3](2017)在《利用掩板法构筑有序纳米阵列》文中指出当材料的尺度在纳微级别时,会表现出同宏观尺度完全不同的性质和行为。贵金属纳微结构材料因其独特的光学性质引起广泛关注,这得益于贵金属材料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PR)现象。该共振强烈地依赖纳米结构的形状、尺寸、组分和周围的介电环境。当纳米结构在其共振波长处被激发时,入射光会发生强的吸收和散射,同时局部电场也会增强。基于贵金属纳微结构材料特殊的SPR性质,它在小型光学器件、传感、光通信、药物诊断和治疗上表现出了应用价值。随着合成化学技术以及微加工技术的发展,人们制备出了不同尺寸和形貌的贵金属纳微米结构和材料,并在诸多领域研究中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如何能更简单、快速、低成本的制备贵金属纳微结构材料并调控其光学性质一直是人们的追求。本论文主要利用掩板法制备不同形貌的贵金属纳微结构材料,并研究相应的光学性质以及潜在的相关应用。第二章中,我们利用掩板法可以制备不同形貌的有序贵金属纳米阵列结构。该方法简便、可控且能够实现大面积有序的结构构筑。首先,我们用HF刻蚀玻璃基底的方法成功实现了金多孔膜掩板的转移,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传统膜转移过程中容易产生褶皱和破裂的问题。其次,该掩板法用一个模板就可以实现大面积长程有序不同形貌纳米阵列结构的构筑,通过改变聚苯乙烯胶体微球的周期和刻蚀时间来调控纳米阵列结构的周期和尺寸。另外,用该方法可以很容易的组合不同的材料构筑复合材料的纳米阵列结构(Au,Ag,Al,Pt,Pd,SiO2),可以应用在化学生物传感器、纳米天线、增强光学光谱的基底等领域。第三章中,我们继续利用金多孔膜掩板法,用同一个模板分别制备出大面积有序的Ag纳米圆盘阵列结构、Ag纳米柱阵列结构和Ag纳米双月牙阵列结构。通过改变刻蚀时间,制备不同结构尺寸的纳米圆盘和纳米柱阵列,随着刻蚀时间的增加,结构尺寸逐渐减小,共振吸收峰均发生蓝移。另外,在改变刻蚀时间的同时,改变贵金属材料的热沉积角度,可以制备不同结构尺寸的双月牙纳米阵列结构,并研究其参数的改变对光学性质的影响。构筑不同形貌的有序纳米结构并对其光学性质进行研究,为纳米结构在传感器、增强光谱和负折射材料等领域的潜在应用提供可能。

裴玉汝[4](2012)在《离子液体中金属基体表面上电镀铝及其AAO模板的制备和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采用摩尔比为1:2的离子液体[BMIC]-AlCl3,在金属基体(不锈钢、铜片)表面上电镀铝,得到一定厚度的铝镀层;对此铝镀层进行阳极氧化处理,在金属基体表面铝镀层上形成纳米或微米级的微孔,一方面以微孔为模板,在不锈钢基体上制备腐蚀微坑,并除去模板层;另一方面,采用直流电化学沉积的方法在自制的阳极氧化铝微孔中沉积金属镍,除去部分AAO模板后得到镍微电极。本文主要得到了以下结果:在温度为5055℃,添加剂(甲苯)含量为1%(体积分数),电流密度为1520mA/cm2,电镀时间为40min条件下,可得到有一定厚度、致密平整、结合力强的铝镀层;对此铝镀层进行阳极氧化,能够在金属基体表面铝镀层上形成纳米或微米级的微孔,以草酸作为电解液制备AAO模板时,草酸溶液浓度为0.3mol/L,氧化电压为513V,温度控制在10℃左右,氧化时间为1530min;以硫酸为电解液制备AAO模板时,硫酸溶液浓度为160g/L,氧化电压为510V,温度控制在15℃左右,氧化时间为1015min,能够在金属基体表面形成具有纳米或微米尺寸微孔的氧化铝层。在金属基体表面制得的微坑与常规直接在纯铝片上阳极氧化后获得的微孔模板形貌不同,不是常见的六边形;另外,在阳极氧化的同时既在金属基体表面形成了微坑也除去了部分铝镀层。在自制的阳极氧化铝模板中电沉积金属镍的最佳工艺参数是:恒流条件下沉积的电流密度为70mA/cm2,温度为50℃,沉积时间为1.5min。最后通过SEM观察了铝镀层、金属表面微坑以及电沉积金属镍的表面形貌;用能谱仪观测了铝镀层及电沉积金属镍的成分;用循环伏安曲线比较了镍微电极和镍板的电催化氧化活性。

李文光,李梅,李仲伟,姚金水[5](2011)在《聚吡咯微/纳米材料的制备和应用》文中提出聚吡咯微/纳米材料不仅具有聚吡咯自身的特性,同时兼具微/纳米材料赋予的特殊功能,从而在化学和生物传感器、晶体管和转换器、数据存储、超级电容器、促动器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着重从模板法和两相界面法等方面综述了近几年聚吡咯微/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和应用现状,讨论了两种制备技术的优缺点,并对该研究领域进行了展望。

郭培涛[6](2011)在《长脉冲激光辐照下多孔薄膜激光损伤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光学薄膜是激光系统的重要元件,溶胶-凝胶法制备的多孔光学薄膜在长脉冲高功率激光器中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是其损伤阈值却成了长脉冲激光器向更大功率发展的瓶颈。因此研究长脉冲激光辐照下多孔薄膜的激光损伤特性与机制,对提高长脉冲激光器的功率非常重要。本课题首先采用多种工艺制备了一批具有一定光学特性的多孔薄膜,采用差热-热重法分析硅溶胶制定了多孔氧化硅薄膜的干燥烧结工艺,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表征了多孔薄膜的显微结构,分光光度计表征了多孔薄膜的透射特性,热-电法测试了典型多孔薄膜的吸收特性,纳米压痕仪测试了部分多孔薄膜的显微力学性能;采用1064nm,12ns, Nd:YAG激光器,1-on-1模式测试了多孔薄膜的损伤阈值,采用光学显微镜及场发生扫描电子显微镜表征了损伤斑形貌;建立两结果微滴模型和四结果微滴模型分析了薄膜发生损伤后的等离子体雾化及膨胀过程,然后结合雾化和膨胀机理模拟了等离子体爆炸过程中各种参数的演化。研究发现:通过调整氨水比例和DMF的含量,可以得到不同颗粒尺寸和堆积方式的薄膜,有良好的增透效果,其薄膜损伤阈值强烈依赖与薄膜内氧化硅颗粒尺寸的大小和堆积方式;玻璃基多孔氧化铝薄膜中的孔呈六方排列,通过改变实验参数可以得到不同结构的多孔薄膜,其损伤阈值很小,随着氧化电压的增大,硫酸电解液制备的多孔氧化铝膜抗激光损伤能力略有增强。三种电解液工艺下制备的氧化铝多孔膜损伤斑明显不同,草酸氧化铝多孔膜损伤斑点外缘有类似于“爆炸”时形成的“菊花”状散射波痕迹,由中心向外辐射;硫酸氧化铝多孔膜损伤斑点外缘没有散射波痕迹,而是分布有与斑点内大小相同的损伤坑;磷酸氧化铝多孔膜损伤斑点内的损伤坑尺寸不一致,同时有大块已损伤膜被剥离,损伤斑外缘同样没有散射波痕迹和轻微的损伤坑,损伤斑外延是在力的作用下发生的脆性断裂。多孔薄膜在长脉冲激光辐照作用下,薄膜内缺陷或者杂质首先吸收激光能量,形成高压高密度等离子体球体,等离子球体继续吸收激光能量获得雾化动力,在雾化过程中多结果微滴雾化机制越倾向于占主导优势;可以通过减小微滴喷溅初期的电子密度、电子温度、离子温度以及延缓微滴喷溅发生的时间,降低其雾化程度,控制微滴对激光能量的吸收和利用,降低材料激光损伤过程后期的等离子体微滴爆炸的剧烈程度;微滴膨胀过程中,随半径的增加外壳层膨胀速度在初始阶段迅速增加,随后趋于稳定。微滴膨胀过程中,电子密度不断下降,当电子密度为临界电子密度的3倍时,等离子体吸收出现共振吸收峰。综合考虑裂解雾化和膨胀的影响,等离子体爆炸开始时间越早,则后续演化越复杂。

张颖,阎子峰[7](2009)在《铜纳米线的制备、特性及应用(上)》文中研究表明从液相体系和气相体系两个方面综述了铜纳米线制备的最新研究进展,其中主要包括两种体系制备过程中的各种工艺(如电化学沉积、溶胶-凝胶、化学沉积等)以及促成纳米线生长的各类模板剂等。简要叙述了铜纳米线因量子效应所引起的各种特性,如热学特性、机械特性、电子特性、光学特性及场散射特性等。并以大量文献报道为基础,探讨并预测了铜纳米线研制及应用领域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如如何控制铜沿某一晶面方向生长成为单晶铜纳米线、如何真实准确地测定铜纳米线的特性等。最后,对铜纳米线的研制和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刘丽来[8](2007)在《阳极氧化铝模板的制备及其在纳米材料合成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表明纳米结构体系是当前纳米材料领域派生出来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分支,由于该体系的奇特物理现象及与下一代量子结构器件的关联,因而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阳极氧化铝模板不仅制备工艺简单,而且得到的多孔膜具有孔径分布均匀、孔密度高、取向一致等特点,因此以阳极氧化铝模板为模板制备纳米阵列体系材料是纳米复制的关键技术之一,在纳米结构制备科学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本文在草酸溶液中制备了高度有序的阳极氧化铝模板,深入细致的分析了高温退火、电化学抛光、电解液浓度、阳极氧化电压、氧化时间、扩孔时间、反应温度对MO模板的厚度、尺寸、有序性的影响,得出了MO模板的最佳制备工艺。通过控制反应参数,制备了纳米孔洞尺寸可以精确控制的单通和双通的MO模板。以二次阳极氧化法制备得到的MO模板为原型模板,在MO模板的纳米孔洞中用不同的方法制备了高度有序的Fe、Ag、ZnO、CuO纳米阵列材料。其一:本文提出了一种在多孔阳极氧化铝模板中直接直流电沉积铁纳米线的新方法。采用阶梯降压法减薄致密的阻挡层,以Al基底为阴极,铂电极为阳极,直接在制备MO模板的装置中进行直流电沉积。该实验工艺简单,同时避开了MO模板薄、脆、易碎的特点,从而使制备大面积的铁纳米线成为了可能。其二:采用聚乙二醇将Ag+在模板的纳米孔道内还原并进行限域生长制备了Ag纳米线;其三:用ZnO/C粉作为锌源,通过气相沉积法在N2/O2混合气氛下生长出ZnO纳米阵列;其四:利用一种新的水热法成功制备了CuO纳米粉末及纳米网。在高压釜中,硫酸铜氨溶液在150℃下分解2小时后在阳极氧化铝模板衬底上形成纳米网络结构,在这个反应过程中并不需要任何其它辅助试剂。这些制备方法工艺简单、易于操作,并且可以通过改变AAO模板的孔径大小来控制纳米线的尺寸和形貌。分别用SEM、AFM、XRD、EDX对样品的形貌和成分进行了表征和分析。结果表明:制备得到的纳米阵列材料排列规则有序,分布均匀,大小均一,纳米线的直径与AAO模板的孔径基本一致。

王赪胤[9](2007)在《共聚物自组装微孔膜的制备与性质研究及其在电化学传感器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说明薄膜技术已经成为21世纪优先开发和发展的项目,尤其具有可控结构的微孔薄膜在化学、光电子、生命科学和材料科学等方面受到人们极大的关注。微孔薄膜在分离膜,光学,光电设备,微反应器,微型传感器、生物工程等方面已经有广泛的应用。膜材料总体上分为两类,一是聚合物膜材料,二是无机膜材料。其中利用共聚化合物分子自组装,是目前制备可控结构微孔薄膜的最为简单的方法之一,已经引起研究者的极大兴趣。在电化学领域中,超微电极由于具有高传质速率、低iR降、小时间常数等优良特性而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研究和应用。但是单根超微电极受到制备难度大、响应电流极小(通常在纳安级)、仪器设备要求、电极强度低的限制。而超微组合电极既保留了微电极的优良特性,又能克服上述缺陷,使其研究逐渐成为当今电化学研究领域最活跃的前沿之一。众多相同电极,能一起执行同步实验。所以,多超微电极的阵列组合,使可能电位不稳定的单个超微电极总体电位稳定。将各种纳米电极放置在材料的不同表层,甚至定位在样品的不同部位(例如,流体中),能够测定和获取被测样品的不同部位的细微差别。本论文采用聚苯乙烯-嵌段-聚丙烯酸共聚物、聚(丙烯腈-丙烯酸)共聚物,运用自组装的方法制备了微孔薄膜,通过原位AFM、动态光散射、视频接触角测量等技术,调查了前者的可调控表面性质,并将它们运用于常规电极的表面修饰,制备出一系列超微组合电极。通过对制备电极的电化学表征、及其在实际样品中的测定方法研究,表明该微孔薄膜修饰电极具有超微电极的特征,并且具有制备成本低、方法简单、性能稳定、灵敏度高、选择性好的特点,为聚合物功能材料在电化学领域中超微电极的制备研究及其应用方面提供了重要的实践参考。论文主要包括以下四部分内容:一、高度有序的两亲嵌段共聚物(PS–b–PAA)自组装微孔薄膜的制备及其表面性质研究在一定湿度的条件下,利用溶剂的快速挥发,单分散冷凝的水滴作为模板,通过两亲嵌段共聚物(聚苯乙烯-嵌段-聚丙烯酸,PS–b–PAA)自组装制备了的高度有序的微孔薄膜。详细地、全面地调查了PS–b–PAA有序微孔薄膜的形成条件及其关键影响因素,例如,聚合物溶液的浓度、相对空气湿度、溶剂的性质、溶液滴涂量,以及支撑物的性质等,从而获得了对膜中微米级孔的尺寸大小、分散度的有效控制。高湿度条件导致较大的孔径,同时是高的聚合物浓度导致小孔径,以及微孔的分散的度增加。溶剂的种类、使用量影响溶剂的气化时间与气化速度,也是决定孔径大小的内在关键影响因素。亲水的固体支撑物对聚合物溶液的润湿性是规整微孔薄膜的形成的影响因素之一。在对微孔薄膜的表面性质研究过程中,通过视频接触角技术发现了当薄膜与水溶液相接触时,其表面结构对润湿性的影响及其表面从疏水到亲水性质的有趣变化,探讨了膜分布的多孔性以及PAA的离解程度对上述性质的影响。实验发现薄膜的微孔直径决定了起始接触角大小,而PAA的离解程度决定了润湿性的转化时间和最终接触角大小。该内容的研究,为聚合物有序微孔膜的制备方法,通过了一条有效的途径。二、两亲嵌段共聚物(PS–b–PAA)自组装微孔薄膜的外部可调控性质研究在两亲嵌段共聚物(PS–b–PAA)制备的纳米孔薄膜的基础上,使用原子力显微镜原位调查了该微孔薄膜在不同pH值水溶液中的形貌变化,发现纳米级微孔的大小变化对溶液的pH值有着可逆的刺激响应。因为聚合物孔内壁PAA是一种弱聚电解质,其pKa为4.6,羧酸基团的电离程度取决于溶液的pH值。若pH< pKa,PAA链上的COOH仅会部分电离,致使带负电荷的羧基COO-链之间由于静电斥力而产生空间,水分子进入,PAA链发生轻微伸展并且少部分分散到溶液中,当pH > pKa,因为羧酸官能团进一步电离,PAA链间静电斥力增加使得PAA链发生较大程度的伸展并且更多地分散到溶液中。其链的分散与伸展程度取决于其电离程度或者溶液的pH值。因此,一个孔径尺寸的转折性变化在pH=pKa附近被实验所观察。文中使用一个“两步法”机理讨论了膜微结构刺的激响应动力学。借助动态光散射实验(DLS)结果证实了在溶液中PAA单元随着溶液pH值的升高而更加分散。PS–b–PAA嵌段共聚物在稀溶液中的胶束化过程与缓冲溶液的pH成有关系。该内容的研究为研制具有灵敏刺激响应的功能化微孔膜材料、可pH调控的纳米微孔材料,提供有价值的实验信息与依据。在两亲嵌段共聚物(PS–b–PAA)制备的微米孔薄膜的基础上,使用原子力显微镜,原位调查了该微孔薄膜与水溶液中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固液相互作用。当将制备的PS–b–PAA微孔膜浸泡在水中,孔内壁部分的PAA的-COOH—离解成-COO—,使PAA链在水溶液的伸展。当溶液中存在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时,CTAB与伸展的PAA链上的-COO-形成离子对,能增加PAA的电离程度,使孔内壁的PAA链在水溶液的离解、伸展增加,从而使微孔孔径增大,PS–b–PAA微孔膜的表面结构形貌发生了不可逆的改变。通过PS–b–PAA微孔薄膜在水溶液形貌变化的动力学探讨,使用动态光散射技术(DLS)研究PS–b–PAA嵌段共聚物在稀溶液中的胶束化过程随PAA电离程度的不同现象,来进一步解释该嵌段共聚物微孔薄膜对的CTAB刺激响应的原因。这种能对CTAB溶液做出响应的PS–b–PAA微孔薄膜作为功能材料有望能够设计出新型智能传感器等工具。三、两亲嵌段共聚物(PS–b–PAA)自组装微孔膜制备超微电极的表征及其应用将不同制备条件下,自组装形成的聚苯乙烯-嵌段-聚丙烯酸(PS–b–PAA)的微孔薄膜分别修饰在常规金、银圆盘电极表面,制备出超微电极阵列电极。通过对所制备电极的电化学表征技术,表明经微孔薄膜修饰的电极有超微电极的特征。其中通过控制微孔膜的形成条件,制备了半径800 nm的金超微阵列电极。采用铁氰根离子作为氧化还原探针,验证了其循环伏安曲线由稳态伏安图“S”形到“峰形”的转换关系;通过电极在氯化钾溶液中不同扫描速度循环伏安电流的记录,计算并比较了超微电极与裸电极的电容,以此评判金属电极表面与微孔膜之间的绝缘与密封性能。对银超微阵列电极上的电化学性能研究中,与常规银电极相比,发现腺嘌呤具更好的反应可逆性和高的信噪比响应,从而能大大地提高了银电极对腺嘌呤的测定灵敏度。采用在膜微孔中控制电化学沉积金,制备了一种金纳米组合电极。通过对所制备电极的电化学表征、及其在实际样品中的测定方法研究,表明该微孔薄膜修饰电极具有超微电极的特征,并且拥有制备方法简单、性能稳定、灵敏度高、选择性好的特点。该研究为PS–b–PAA作为功能修饰材料在电化学领域中超微电极的制备与应用提供一条新的途径。在单纳米电极与超微组合电极的制备对照研究中,一种传统的单纳米电极的制备方法也被很好地改进。微米级铂丝经化学刻蚀后,首次使用慢速循环伏安扫描,可控电化学沉积阳极电泳漆,经加热烘烤,漆层收缩,纳米级铂丝活性尖端露出。按需要可反复控制该操作,从而制得可控直径的纳米电极。该法可以克服传统电泳漆固化易留下小针孔的缺陷。根据电极在铁氰化钾溶液中的理想的极限稳态电流曲线,确定了纳米铂电极的大小,制备的纳米铂电极半径从几百到几个纳米。四、聚(丙烯腈-丙烯酸)共聚物自组装膜制备纳米微孔电极及其生物样品中尿酸含量的测定利用实验室合成的聚(丙烯腈-丙烯酸)共聚物,在玻碳电极表面自组装成膜,制备了一种具有超微电极特征的纳米级微孔碳电极,并且建立了在中性条件下实现选择性测定生物样品中的UA的分析方法。实验结果表明,在0.10 mol/L KH2PO4和Na2HPO4混合磷酸盐缓冲溶液(pH = 6.86,PBS)中,由于UA在纳米微孔碳电极和纳米孔功能化的PAA微环境中存在弱吸附,并发生快速电化学反应,不仅使抗坏血酸(AA)的响应电流大大下降,而且还使UA和AA的氧化电位差由常规电极的73 mV拉大到330 mV,从而有效地抑制了测定体系中共存的AA的干扰。采用示差脉冲伏安法记录UA的氧化峰电流,峰电流与UA浓度在5.0×10-7 mol/L 5.0×10-5 mol/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8,检出限为1.0×10-7 mol/L(S/N = 3)。根据实际样品中的UA的测定结果表明,该纳米级微孔组合碳电极的制备方法简单、性能稳定,可适合在高浓度AA存在的条件下,高选择性地测定生物样品(血清和尿液)中的UA。该研究为尿酸的生物医学分析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

吕小燕[10](2007)在《新型ZnO发光器件的制备技术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光子晶体是一种人工结构材料,它由两种具有不同介电常数的材料在一维、二维、或三维方向上的周期性排列而成。在光子晶体中,某一特定波长的光的传播将被限制。理论上,只要适当的调整光子晶体的各项参数,并且将光的传播限制在某一所需的方向上,就可以达到发光增强的目的。多孔氧化铝模板(PAA)中的孔洞为排列整齐,大小均一的纳米级管道,是利用简易工艺制备光子晶体的完美材料。而纳米氧化锌(ZnO)则作为一种重要的宽禁带直接带隙半导体发光材料被广泛应用。我们以二次阳极氧化法制备多孔氧化铝模板,并且以各种手段对其进行形貌上的优化,使之形成一种光子晶体结构。以溶胶凝胶法制备纳米氧化锌胶体并将其注入至多孔氧化铝模板的纳米孔道中去,形成ZnO/PAA复合电致发光器件,这种器件具备工艺简单、制作容易、成本低廉、用途广泛的优点,在涉及电致发光及光电转换与显示的领域,可望有重要的应用前景,值得对其进行进一步研究。本文中介绍了光子晶体、多孔氧化铝模板、纳米氧化锌材料的基本概念和发展情况,并介绍了全部实验过程。我的工作相对课题组以前的工作而言,主要有以下几点创新:一、使用通孔和扩孔分开进行的方法对多孔氧化铝模板进行形貌优化,并且引入超声波扩孔法,使优化后的模板孔径大,排列均匀,孔壁坚实;二、注入过程引入表面活性剂,使得胶体的表面张力大大降低,从而胶体与模板的浸润性提高,实现快速注入的目的;三、创新性地使用了毛细孔法对模板进行注入,新的注入方法克服了以往的注入方法带来的缺点和不足,本质上改善了注入情况。以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样品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氧化铝模板的平均孔径从扩孔前的35nm左右增加到75nm左右,大大提高了注入的可行性。而通过对最终注入的样品的能谱分析表明,模板中的确注入了少量的氧化锌,在样品表面进行的能谱分析中,锌原子百分比占到了30%;而在样品横断面的能谱分析中,锌原子百分比占到了1%5%。这在本课题的进程中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质的飞跃。

二、纳米微结构材料多孔氧化铝膜的制备及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纳米微结构材料多孔氧化铝膜的制备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多孔阳极氧化铝的制备(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铝的简介
        1.1.1 铝的发展史
        1.1.2 铝的性质及应用
    1.2 多孔阳极氧化铝的结构特征
        1.2.1 Keller与O'sulliavan-Wood模型
        1.2.2 Murphy模型
        1.2.3 Thompson模型
    1.3 阳极氧化铝生长机理
        1.3.1 场致助溶模型
        1.3.2 临界电流密度模型
        1.3.3 体积膨胀应力模型
        1.3.4 等场强理论
    1.4 阳极氧化铝的制备方法
        1.4.1 一次阳极氧化法
        1.4.2 二次阳极氧化法
        1.4.3 预制图案法
        1.4.4 高场硬质阳极氧化法
    1.5 阳极氧化铝的性质及应用
        1.5.1 阳极氧化铝的性质
        1.5.2 模板法制备纳米材料
    1.6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及意义
2 实验材料与实验方法
    2.1 实验材料
    2.2 实验试剂、设备及表征仪器
        2.2.1 实验试剂及规格
        2.2.2 实验设备及表征仪器
        2.2.3 阳极氧化实验装置
    2.3 实验参数的设定与调控
    2.4 实验分析方法
3 铝的电化学抛光研究
    3.1 铝的电化学抛光简介
        3.1.1 电化学抛光研究背景
        3.1.2 电化学抛光研究现状
        3.1.3 电化学抛光机理
    3.2 实验部分
        3.2.1 实验方法
        3.2.2 实验结果及分析
        3.2.3 电化学抛光样品的耐腐蚀性检测
    3.3 本章小结
4 多孔阳极氧化铝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4.1 退火对阳极氧化的影响
    4.2 草酸体系中多孔阳极氧化铝的制备
        4.2.1 一次阳极氧化法制备多孔阳极氧化铝
        4.2.2 二次阳极氧化法制备多孔阳极氧化铝
        4.2.3 阳极氧化铝的扩孔工艺
        4.2.4 阳极氧化法制备氧化铝纳米线
    4.3 磷酸体系中多孔阳极氧化铝的制备
        4.3.1 温和阳极氧化法
        4.3.2 高场硬质阳极氧化法
        4.3.3 结果分析及讨论
    4.4 硫酸及混合酸体系中多孔阳极氧化铝的制备
        4.4.1 磷酸-草酸酸体系中PAA膜的制备
        4.4.2 硫酸体系中PAA膜的制备
    4.5 多孔阳极氧化铝耐腐蚀特性
    4.6 电沉积法制备Cu纳米线
    4.7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2)多孔氧化铝缺陷态光子晶体的制备及其光致发光增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言
    1.1 引言
    1.2 光子晶体概述
        1.2.1 光子晶体的概念
        1.2.2 光子晶体的分类
        1.2.3 光子晶体的主要特征
        1.2.4 缺陷态光子晶体的概念
        1.2.5 自然界中的光子晶体
        1.2.6 光子晶体的应用
    1.3 几种光子晶体的制备方法简介
        1.3.1 胶体制备法
        1.3.2 激光全息法
        1.3.3 阳极氧化法
    1.4 本文的选题思路及研究内容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多孔氧化铝缺陷态光子晶体的制备及其光学特性
    2.1 引言
    2.2 阳极氧化实验平台的搭建
    2.3 多孔氧化铝缺陷态光子晶体的阳极氧化实验方案设计
        2.3.1 阳极氧化电压波形设计
        2.3.2 阳极氧化电压补偿设计
        2.3.3 引入缺陷层的实验方案设计
        2.3.4 实验方案
    2.4 结果与讨论
        2.4.1 测试与表征
        2.4.2 多孔氧化铝缺陷态光子晶体的周期性形貌结构
        2.4.3 多孔氧化铝缺陷态光子晶体的光学性能
        2.4.4 电压补偿引入对多孔氧化铝缺陷态光子晶体光学性能的影响
    2.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章 多孔氧化铝缺陷态光子晶体对有机染料光致发光增强研究
    3.1 引言
    3.2 发光材料简介
        3.2.1 发光材料的分类
        3.2.2 光致发光材料的光物理过程
        3.2.3 影响发光性能的因素
    3.3 实验部分
        3.3.1 实验方案
        3.3.2 测试与表征
        3.3.3 缺陷态光子带隙对有机染料光致发光调控的机理解释
    3.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章 总结与展望
附录 :研究生期间发表和完成的论文
致谢

(3)利用掩板法构筑有序纳米阵列(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贵金属纳微结构材料
        1.1.1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性质
        1.1.2 常见形貌的纳微结构等离子共振性质
        1.1.3 纳米粒子二聚体的等离子体耦合
    第二节 贵金属纳微材料的合成与制备
        1.2.1 化学生长法
        1.2.2 自上而下的传统技术
        1.2.3 非传统构筑方法
    第三节 纳米结构材料的应用
        1.3.1 基于折射率改变的光学传感器
        1.3.2 表面增强拉曼散射
        1.3.3 等离子增强光伏性能
    第四节 论文选题及设计思路
第二章 基于掩板法构筑不同形貌的有序纳米阵列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实验部分
        2.2.1 实验材料
        2.2.2 金多孔膜阵列结构的制备
        2.2.3 金多孔膜阵列结构的转移
        2.2.4 金多孔膜掩板的制备
        2.2.5 不同形貌有序纳米阵列结构的构筑
        2.2.6 仪器设备
    第三节 结果与讨论
        2.3.1 金多孔膜掩板的制备过程的调控
        2.3.2 金多孔膜掩板的制备过程表征
        2.3.3 不同形貌的有序纳米阵列结构的构筑及其表征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不同形貌有序纳米阵列的光学性质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实验部分
        3.2.1 实验材料
        3.2.2 不同尺寸的有序Ag纳米圆盘阵列的制备
        3.2.3 不同尺寸的其他形貌的纳米阵列结构的制备
        3.2.4 仪器设备
    第三节 结果与讨论
        3.3.1 有序Ag纳米圆盘阵列的光学性质
        3.3.2 有序Ag纳米柱阵列的光学性质
        3.3.3 有序Ag纳米双月牙阵列的光学性质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和完成的论文
致谢

(4)离子液体中金属基体表面上电镀铝及其AAO模板的制备和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电镀铝体系的发展历程及应用
        1.2.1 有机溶剂体系中电镀铝
        1.2.1.1 醚类溶剂体系
        1.2.1.2 芳香族溶剂体系
        1.2.1.3 二甲基亚砜体系
        1.2.2 熔盐体系中电镀铝
        1.2.2.1 无机熔盐体系
        1.2.2.2 有机熔盐体系
        1.2.3 电沉积铝的镀液的选择
        1.2.4 电镀铝的应用
        1.2.4.1 不锈钢基体表面镀铝及应用
        1.2.4.2 铜基体表面镀铝及应用
    1.3 多孔阳极氧化铝模板的发展及应用
        1.3.1 多孔阳极氧化铝模板
        1.3.2 多孔阳极氧化铝模板的应用
    1.4 金属基体表面多孔结构的研究进展
        1.4.1 金属基体表面多孔结构的研究状况
        1.4.2 金属基体表面多孔结构的应用
    1.5 纳米微电极的研究进展
        1.5.1 纳米微电极的制作方法
        1.5.1.1 模板法
        1.5.1.2 刻蚀-涂层法
        1.5.1.3 自组装法
        1.5.2 纳米微电极的应用
    1.6 本文研究的目的、意义和研究内容
        1.6.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6.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离子液体中金属基体上电镀铝的制备及其性能分析
    2.1 引言
    2.2 实验内容
        2.2.1 实验所用药品和仪器
        2.2.2 电镀液的制备
        2.2.3 基体材料的处理
        2.2.4 铝镀层的制备
        2.2.5 测试内容
        2.2.5.1 铝镀层表面形貌分析
        2.2.5.2 镀层结构分析
        2.2.5.3 镀层侧面形貌及厚度分析
    2.3 结果与讨论
        2.3.1 铝镀层的形貌分析
        2.3.1.1 铝镀层正面形貌分析
        2.3.1.2 铝镀层侧面形貌分析
        2.3.2 铝镀层的能谱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金属基体表面腐蚀微坑的制备及表征
    3.1 引言
    3.2 实验内容
        3.2.1 实验所用药品和仪器
        3.2.2 铝镀层的制备
        3.2.3 金属基体表面腐蚀微坑的制备
        3.2.4 测试分析
        3.2.4.1 铝镀层厚度测试
        3.2.4.2 微坑表面形貌分析
    3.3 结果与讨论
        3.3.1 离子液体中电镀铝镀层的形貌及其成分
        3.3.2 铝镀层结构对不锈钢基体表面微坑特性的影响
        3.3.3 阳极氧化工艺参数对不锈钢基体表面微坑结构特性的影响
        3.3.3.1 阳极氧化电压对微坑结构特性的影响
        3.3.3.2 阳极氧化时间对微坑结构特性的影响
        3.3.3.3 阳极氧化温度对微坑结构特性的影响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镍微电极的制备及性能的初步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内容
        4.2.1 实验所用药品和仪器
        4.2.2 工艺流程
        4.2.2.1 铜片在离子液体中电沉积铝的制备过程
        4.2.2.2 多孔阳极氧化铝膜的制备过程
        4.2.2.3 镍微电极的制备过程
        4.2.3 测试分析
        4.2.3.1 镍微电极形貌分析
        4.2.3.2 电催化氧化性能分析
    4.3 结果与讨论
        4.3.1 铝镀层阳极氧化处理后的表面形貌
        4.3.2 阳极氧化铝模板上电沉积镍的表面形貌
        4.3.3 碱性溶液中镍微电极和镍板电极的电催化氧化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和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6)长脉冲激光辐照下多孔薄膜激光损伤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激光损伤研究进展
        1.2.1 激光损伤阈值测试
        1.2.2 实验研究进展
        1.2.3 理论研究进展
    1.3 多孔薄膜激光损伤研究进展
    1.4 多孔膜制备进展
        1.4.1 化学法制备多孔薄膜
        1.4.2 物理法制备多孔薄膜
        1.4.3 模板法制备多孔薄膜
    1.5 多孔薄膜力学性能研究进展
        1.5.1 溶胶-凝胶法制备的多孔薄膜力学性能
        1.5.2 多孔阳极氧化铝膜的力学性能
    1.6 本课题研究内容及意义
        1.6.1 课题研究内容
        1.6.2 课题研究意义
第2章 多孔薄膜的制备及性能测试
    2.1 溶胶-凝胶法制备多孔氧化硅薄膜
        2.1.1 溶胶配比及镀膜
        2.1.2 热处理
    2.2 阳极氧化法制备玻璃基多孔氧化铝膜
        2.2.1 电子束蒸发沉积铝膜
        2.2.2 阳极氧化制备多孔氧化铝膜
    2.3 形貌测试及分析
        2.3.1 多孔氧化硅薄膜形貌
        2.3.2 多孔氧化铝膜形貌
    2.4 光学性能测试及分析
        2.4.1 光学性能测试及计算
        2.4.2 多孔氧化硅薄膜光学性能
        2.4.3 玻璃基多孔氧化铝膜光学性能
    2.5力学性能测试及分析
        2.5.1 力学性能测试
        2.5.2 多孔氧化硅薄膜力学性能
        2.5.3 玻璃基多孔氧化铝膜力学性能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致密及多孔薄膜激光损伤测试及结果分析
    3.1 激光损伤测试设备及原理
    3.2 电子束蒸发制备致密薄膜激光损伤结果及分析
        3.2.1 电子束蒸发制备致密薄膜激光损伤阈值
        3.2.2 电子束蒸发制备致密薄膜激光损伤形貌
    3.3 多孔氧化硅薄膜激光损伤结果及分析
        3.3.1 多孔氧化硅薄膜激光损伤阈值
        3.3.2 多孔氧化硅薄膜激光损伤形貌
    3.4 玻璃基多孔氧化铝膜激光损伤结果及分析
        3.4.1 玻璃基多孔氧化铝膜激光损伤阈值
        3.4.2 玻璃基多孔氧化铝膜激光损伤形貌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长脉冲激光辐照下多孔薄膜损伤过程
    4.1 长脉冲激光辐照下多孔薄膜能量吸收
        4.1.1 激光对多孔薄膜的热效应
        4.1.2 受内压球壳模型
    4.2 长脉冲激光辐照等离子体微滴雾化
        4.2.1 微滴雾化动力
        4.2.2 微滴离化机理
        4.2.3 两结果微滴雾化模型
        4.2.4 四结果微滴雾化模型
        4.2.5 计算结果及分析
    4.3 长脉冲激光辐照等离子体微滴膨胀
        4.3.1 理论基础
        4.3.2 计算结果及分析
    4.4 长脉冲激光辐照等离子体微滴爆炸过程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创新与展望
    5.1 主要工作及结论
    5.2 研究创新点
    5.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8)阳极氧化铝模板的制备及其在纳米材料合成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s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纳米材料综述
    2.1 纳米材料概述
        2.1.1 纳米材料的基本概念及其分类
        2.1.2 纳米材料的奇异特性
        2.1.3 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
    2.2 纳米材料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2.2.1 纳米材料的研究现状
        2.2.2 纳米材料研究的特点
        2.2.3 纳米材料的发展趋势
    2.3 纳米材料的应用
    2.4 阳极氧化铝(AAO)模板
        2.4.1 AAO模板的结构及优点
        2.4.2 AAO模板的发展和应用
第三章 阳极氧化铝模板的制备及影响因素的分析
    3.1 引言
    3.2 阳极氧化铝模板的制备及表征
        3.2.1 阳极氧化铝模板的制备
        3.2.2 阳极氧化铝模板的表征及分析
    3.3 电流曲线的分析和应用
        3.3.1 根据电流曲线分析阳极氧化铝模板生长机理
        3.3.2 不同电压下电流曲线的分析和比较
        3.3.3 一次和二次阳极氧化的电流曲线分析和比较
        3.3.4 电流曲线的应用
    3.4 制备阳极氧化铝模板的影响因素
        3.4.1 高温退火的影响
        3.4.2 电化学抛光的影响
        3.4.3 电解液浓度的影响
        3.4.4 阳极氧化电压的影响
        3.4.5 氧化时间的影响
        3.4.6 温度的影响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用AAO模板合成金属及金属氧化物纳米材料
    4.1 引言
    4.2 在AAO模板上直接直流电沉积Fe纳米阵列及纳米线
        4.2.1 一维磁纳米线的应用前景
        4.2.2 Fe纳米线的制备
        4.2.3 Fe纳米线的表征及分析
    4.3 结合AAO模板湿化学法制备Ag纳米线
        4.3.1 湿化学法制备银纳米线的研究进展
        4.3.2 Ag纳米线的制备
        4.3.3 Ag纳米线的表征及分析
    4.4 化学气相沉积法在AAO模板上制备纳米ZnO阵列
        4.4.1 ZnO纳米阵列的制备
        4.4.2 实验结果及讨论
    4.5 水热法在AAO模板上制备CuO纳米网
        4.5.1 CuO粉末及纳米网的制备
        4.5.2 实验结果及讨论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主要实验结果和结论
    5.2 今后的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9)共聚物自组装微孔膜的制备与性质研究及其在电化学传感器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序言
    1.1 聚合物自组装微孔薄膜
        1.1.1 聚合物自组装微孔薄膜的形成方法
        1.1.2 聚合物自组装成膜机理
        1.1.3 制备有序微孔薄膜的聚合物材料
        1.1.4 微孔薄膜形貌的控制
        1.1.4.1 孔径尺寸的控制
        1.1.4.2 孔形状的控制
        1.1.4.3 孔的阵列控制
        1.1.5 有序微孔薄膜的发展与应用
    1.2 微孔膜在超微电化学传感器制备中的应用
        1.2.1 超微电极
        1.2.2 超微组合(阵列)电极的制备
        1.2.3 超微阵列电极的应用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和主要创新点
    参考文献
第二章 有序 PS–b–PAA 自组装微孔薄膜的制备及其可调控性质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实验材料与仪器
        2.2.2 微孔薄膜的制备
    2.3 结果与讨论
        2.3.1 PS–b–PAA 微孔薄膜的形成机理
        2.3.2 相对湿度和浓度对规整微孔薄膜形成的影响
        2.3.3 支撑物对微孔薄膜形成的影响
        2.3.4 气化时间对孔径的影响
        2.3.5 规整的微孔薄膜的表面可调控性质
    2.4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三章 两亲嵌段共聚物自组装微孔膜对pH 可逆刺激响应的原位AFM 调查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实验材料与仪器
        3.2.2 纳米孔薄膜的制备
    3.3 结果与讨论
        3.3.1 PS–b–PAA 纳米孔薄膜在水溶液中的特征和微孔可调控性质
        3.3.2 PS–b–PAA 纳米孔薄膜的刺激响应动力学
        3.3.3 原位AFM 调查 PS–b–PAA 纳米孔膜的pH 响应
    3.4 结论
    参考文献
第四章 两亲嵌段共聚物自组装微孔膜对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的不可逆刺激响应的原位AFM 调查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实验试剂
        4.2.2 实验仪器
        4.2.3 膜的制备及形貌表征
        4.2.4 液相中微孔膜的表面性质调查
    4.3 结果与讨论
        4.3.1 PS–b–PAA 微孔薄膜在不同环境中的形貌变化
        4.3.2 PS–b–PAA 微孔薄膜在水溶液形貌变化的动力学
    4.4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五章 两亲嵌段共聚物自组装微孔膜制备超微电极的表征及其应用
    5.1 引言
    5.2 实验部分
        5.2.1 试剂和仪器
        5.2.2 电极的制备
    5.3 结果与讨论
        5.3.1 单纳米铂电极的制备
        5.3.2 超微阵列电极的制备与电化学表征
        5.3.2.1 金超微阵列电极的制备极其电化学表征
        5.3.2.2 银超微阵列电极的制备及其对腺嘌呤的响应
        5.3.2.3 共聚物微孔膜内电化学沉积金制备金纳米组合电极
    5.4 结论
    参考文献
第六章 聚(丙烯腈-丙烯酸)共聚物自组装膜制备纳米微孔电极及其生物样品中尿酸含量的测定
    6.1 引言
    6.2 实验部分
        6.2.1 试剂与仪器
        6.2.2 聚(丙烯腈-丙烯酸)共聚物的合成
        6.2.3 纳米微孔膜修饰电极的制备
    6.3 结果与讨论
        6.3.1 纳米微孔膜修饰电极的电化学表征
        6.3.2 尿酸和抗坏血酸在纳米微孔碳电极上的伏安行为
        6.3.3 溶液的pH 对尿酸和抗坏血酸伏安响应的影响
        6.3.4 富集时间和富集电位对尿酸伏安响应的影响
        6.3.5 线性范围和检出限
        6.3.6 精密度实验及电极使用寿命
        6.3.7 干扰实验
        6.3.8 人尿样和血清样品中尿酸的测定
    6.4 结论
    参考文献
博士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
博士研究生期间申请的专利
致谢

(10)新型ZnO发光器件的制备技术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光子晶体
    1.2 电致发光
        1.2.1 电致发光材料的类型
    1.3 发光器件
        1.3.1 CRT 显示器
        1.3.2 LCD 显示器
        1.3.3 LED 显示器
        1.3.4 PAA/ZnO 新型电致发光显示器
    1.4 本文工作
第二章 光子晶体
    2.1 光子晶体的概念
    2.2 光子晶体的特征
        2.2.1 光子晶体的理论分析方法
        2.2.2 平面波法分析光子晶体的特征
        2.2.3 光子带隙影响因素的分析
    2.3 光子晶体的制备
        2.3.1 多孔氧化铝结构简介
        2.3.2 多孔氧化铝形成机理
        2.3.3 多孔氧化铝膜的生长曲线
第三章 纳米氧化锌的研究进展
    3.1 氧化锌晶体的结构
    3.2 氧化锌材料的基本性质
    3.3 溶胶-凝胶法制备纳米ZnO 的研究
第四章 样品的制备及测试
    4.1 多孔氧化铝膜的制备
        4.1.1 实验仪器及实验材料
        4.1.2 实验装置
        4.1.3 制备过程
    4.2 氧化锌凝胶的制备和注入
        4.2.1 溶胶-凝胶法的原理
        4.2.2 制备氧化锌凝胶
        4.2.3 表面活性剂的引入
        4.2.4 超声波分散法的尝试
        4.2.5 注入方法的改进
        4.2.6 注入过程
    4.3 PAA/ZnO 模板的减薄
第五章 实验结果和讨论
    5.1 多孔氧化铝模板
    5.2 PAA/ZnO 模板
        5.2.1 能谱分析
        5.2.2 尚未尝试的新方法
        5.2.3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四、纳米微结构材料多孔氧化铝膜的制备及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多孔阳极氧化铝的制备[D]. 李傲坤. 大连理工大学, 2019(03)
  • [2]多孔氧化铝缺陷态光子晶体的制备及其光致发光增强研究[D]. 安宇英. 西北师范大学, 2018(06)
  • [3]利用掩板法构筑有序纳米阵列[D]. 常玲霞. 吉林大学, 2017(09)
  • [4]离子液体中金属基体表面上电镀铝及其AAO模板的制备和应用[D]. 裴玉汝.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12(04)
  • [5]聚吡咯微/纳米材料的制备和应用[J]. 李文光,李梅,李仲伟,姚金水. 山东轻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03)
  • [6]长脉冲激光辐照下多孔薄膜激光损伤机制研究[D]. 郭培涛. 武汉理工大学, 2011(12)
  • [7]铜纳米线的制备、特性及应用(上)[J]. 张颖,阎子峰. 石油化工, 2009(09)
  • [8]阳极氧化铝模板的制备及其在纳米材料合成中的应用[D]. 刘丽来. 昆明理工大学, 2007(09)
  • [9]共聚物自组装微孔膜的制备与性质研究及其在电化学传感器中的应用[D]. 王赪胤. 扬州大学, 2007(01)
  • [10]新型ZnO发光器件的制备技术的研究[D]. 吕小燕. 天津大学, 2007(04)

标签:;  ;  ;  ;  ;  

纳米微结构多孔氧化铝薄膜的制备与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