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盈利才能重拾投资者信心(论文文献综述)
张盈盈[1](2021)在《亏损企业慈善捐赠的动因与效果研究》文中认为
张毅[2](2020)在《关于中国股票市场普通投资者合法权益保护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作为市场经济的重要引擎,资本市场尤其是股票市场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上市企业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保障,但由于股票投资的特殊性,使得该市场自诞生之初,就存在着各种隐藏的风险。随着市场的发展,作为股票市场资金源泉的投资者,其权益保障问题日益受到各方重视。我国股票市场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目前市值规模已位列亚洲第一,世界第二,这主要归功于广大投资者的积极参与。近年来,投资者权益保护问题越来越受到政府和市场各界的重视,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明确提出了要对上市公司关于投资者回报的机制进行优化,对投资者尤其是中小投资者的合法权益进行保护的目标要求,相关管理部门陆续出台了保护投资者权益的政策法规及相应举措。然而,相比国外成熟市场,我国在保护投资者尤其是中小投资者方面仍需进一步改善。一方面,我国尚未建立完善的理论体系;另一方面,对于市场行为的内外约束制度机制还需进一步完善。因此,如何将国内外关于投资者权益保护的先进理论与我国国情相融合,切实有效地维护普通投资者权益是本文研究的重点和方向。本文首先对国内外关于投资者权益保护理论进行了阐述,并就契约论、法律论、以及投资者保护与上市公司治理、信息披露、会计制度、市场监管的关系进行了剖析,指出了我国在投资者权益保护理论建设系统性上的不足。其次,对投资者权益保护的机制建设进行了重点研究。从投资者保护主要矛盾的转变所产生的理论研究方向的转移出发,并基于我国国情和股票市场特性,提出了“普通投资者”概念并阐述了对其保护的重要性,进而就普通投资者合法权益的内容和保障机制进行研究。接着,通过实证数据分析阐述了我国股票市场在目前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重融资、重规模,轻外部法制建设等问题。最后,就如何保护普通投资者权益,从立法、行政、行业自律、投资者教育等方面提出了自身的意见和建议。
李芷璇[3](2020)在《上市公司非强制性变更会计师事务所动因及其后果研究 ——以秋林集团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会计师事务所作为独立的审计机构,监督上市公司对外提供真实财务报告的责任进一步凸显。会计师事务所通过发布公允、客观的审计意见来获取审计费用,管理层虽有义务提供公允真实的财务报表,但由于信息不对称以及自利因素的存在,很可能提供不真实的财务报表,并需要审计机构的配合,若会计师事务所基于风险的考虑而拒绝上市公司的要求可能被上市公司解聘,从而产生会计师事务所变更。研究更换审计机构这一行为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国更换审计机构的上市公司日益增多,通过研究上市公司更换会计师事务所的背景、财务状况,进而分析其变更的真实原因以及产生的后果,从而更好地了解资本市场,减少信息不对称,从中借鉴经验,从而帮助投资者做出正确的判断。本文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根据现有的理论,结合秋林集团的实际案例,以上市公司的视角切入,研究其是否存在通过更换会计师事务所以达成审计意见购买同时控制审计成本的不良动机,并分析秋林集团如此迫切地需要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是否存在误导市场投资者以掩盖其财务困境等更为深层的原因,并探讨各个动机诱导出的行为分别造成的后果,详细阐述最终导致秋林集团资不抵债的前因后果。本文的研究成果首先阐明秋林集团仅通过非强制性变更会计师事务所掩盖财务困境行为所造成的后果,并以此为上市公司提供警示作用;其次对相关监管部门进一步完善监管体系建设,制定相应的保障措施具有借鉴意义;最后提醒投资者,应将会计师事务所非强制性变更作为一种市场信号,纳入考虑其是否应对企业投资的重要影响因素中去,同时有助于包括上市公司、投资者以及证券市场监管部门在内的信息使用者更好地理解和评价我国证券市场中的会计师事务所变更现象。
康佳琳[4](2020)在《上市家族企业控股股东利益侵占成因及对策研究 ——以高升控股为例》文中认为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迅猛。其中,上市公司充当了至关重要的角色,是发展市场经济的主要力量。家族企业更是为国家的蓬勃发展作出不少贡献。然而,家族企业的主观性更强、治理方式异于其他,管理难度更大。在当前我国的制度背景下,信息披露制度、退市制度,以及中小股东保护机制等仍有不足,这给家族企业的大股东和管理层提供了一个公司治理的“灰色地带”。从而造成在市场竞争的激流中,家族企业大股东为了满足利益需求,很可能违背公司的经营原则,不顾中小股东权益,隐瞒中小股东进行家族关联方交易等。这不单单威胁到中小股东的获利,也损害了公司的威信,久而久之还会使得整个资本市场危机四伏、社会信用受到损害,使得人们对市场经济失去信心。由此,针对家族企业大股东进行利益侵占的各种行径,从其成因出发的防范对策研究具有重大意义。本文的研究对象是高升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高升控股”),针对该公司自曝以及证监会曝光的相关数据信息等进行分析发现:2015年,该公司收并高升科技,将主营业务转向互联网服务业后,在2015年至2019年度存在不同程度的利益侵占行为。比如,以高商誉和高溢价的疯狂收购、绕过中小股东,进行巨额的违规担保和共同借款、家族控股股东对非经营性资金的占用、不合理地取消和否决小股东提案。从这些利益侵占的方式可以看出,该公司大小股东间的委托代理问题十分突出,内外部治理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不合理的股利政策也为股东的利益侵占提供了大量现金留存;控股股东股权集中,中小股东的弱势地位凸显等。对此,本论文以相关的图表和数据作为研究依据,详细分析该公司家族控股股东为进行利益侵占而实施的各项违规活动。通过对高升控股大股东利益侵占的具体方式、侵占原因的分析发现,改善企业内部治理现状,加强股权制衡,落实董监高责任;提高外部制度的约束力,发挥中介机构的监管作用,完善各项信息披露制度、中小股东的保护和赔偿制度、严格的溢价收购制度;提高中小投资者的风险预判能力、维权意识等方面,可以有效地处理控股股东造成的利益侵占问题,从而帮助上市家族企业获得生存和发展的优势。
刘诗琴[5](2020)在《民营上市公司债券交叉违约的原因及经济后果研究 ——以永泰能源为例》文中认为我国债券市场历经将近40年的发展,在探索中前行,实现了跨越式的飞速发展,如今市场规模已经跃居全球第二,但同时也暴露出了现存的一系列问题。随着债券违约事件的持续发酵,更趋复杂化的交叉违约事件也逐渐走入各方的视野。在越来越多的企业将交叉违约条款应用到债券发行中的背景下,短期资金流动性问题导致的普通债券违约事件,也有可能让企业陷入不可逆转的债务危机中。因此,上市公司在发行了附交叉违约条款的债券后,要如何防范和控制交叉违约的风险,是我们急需关注的课题。基于此,本文从交叉违约的角度出发,选取债券交叉违约的典型案例——永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进行案例分析,深刻揭示债券交叉违约的相关问题。本文在写作过程中遵循事件前、中、后期的逻辑框架,首先从行业需求驱使和吸引投资人目光两方面对民营上市公司永泰能源前期运用交叉违约条款的初衷进行阐述。随后深入分析公司发生债券交叉违约的原因,认为从宏观环境来说有债券市场转变和行业环境影响的原因,从企业自身来说激进的投资战略、过度举债发展、大比例股权质押和交叉违约条款的雪上加霜,都一步步将企业推向债券交叉违约的结局。同时,本文还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运用Z-score模型对违约的风险进行进一步的佐证。最后由永泰能源交叉违约事件引发的严重经济后果来警示民营上市公司应该重视债券交叉违约的风险,做好防范和保护工作。
赵宇亮[6](2020)在《年报语调与企业行为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资本市场在近三十年间发展迅速,上市公司数量激增。作为投资者了解公司的基础信息,年报已从当初以大量会计信息为主逐步转变为蕴含丰富公司信息的载体。信息不对称充斥着资本市场,历来是一个困扰学术界和实物界的重要问题。年报作为信息的纽带,其特殊地位可想而知。一方面,企业通过发布年报让投资者了解企业业绩状况和未来发展方向。另一方面,相关机构投资者(券商,银行等)通过判别年报信息,为企业降低代理成本(Shleifer and Vishny,1986)和减小融资成本提供帮助(Roberts and Yuan,2010)。此外,分析师通过解读年报,为上市公司扩大在投资者中的认知度,缓解企业与市场信息不对称也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正是由于年报在信息市场所处的中心地位,更多的文献开始对年报的信息传递作用进行探讨。以往研究多数从年报可读性对公司未来业绩表现方面进行探讨(Li,2008;Bloomfield,2008;Lee,2012)。同时从信息延展的角度出发探索可读性对分析师跟踪的影响,从信息源头追溯可读性对企业盈余管理以及投资效率的作用。而可读性本质是让投资者更加清晰了解企业的发展状况,所以更具有情感倾向的年报语调以简明易懂的披露方式,成为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决策的有用信息。然而,以往语调关注的焦点集中资本市场的盈利预测之中,而较少将年报语调与上市公司的经营活动联系起来。近年来,逐渐有学者开始将目光转向年报语调与生产经营的结合,以此深入挖掘年报语调对企业经营行为的影响。而现有文献发现年报语调对上市公司的影响作用是不唯一的,有时甚至是相反的。一方面,年报的积极语调是公司治理良好的集中体现。这是由于年报作为公司信息传递的窗口,能够更好的让投资者了解企业的运行情况及未来发展,增加企业的透明度缓解部分委托代理问题。同时,年报的发布会吸引投资者和分析师的关注,这无形中加强了对企业自身的监督。而另一方面,由于监管部门对语调监控尚处于空白期,上市公司可能会利用更多的正面语调进行语调操纵。例如,上市公司的可能会利用更多的正向词汇引导投资者和分析师对公司抱有积极乐观的态度。这种“操纵效应”最终会误导外部投资者对于上市公司业绩的理解,进而影响企业正常的经营活动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基于上述分析,本文重点从年报语调对企业经营活动的影响入手进行研究。具体包括以下三个方面:首先,分析和检验年报语调与外部融资的关系。只有证实了年报语调对于外部融资的正向影响,才能说明外部市场更愿意接受企业的积极信息是企业语调正面效应的基础。其次,分析检验年报语调与创新的关系。如果发现了年报语调与公司创新正相关关系,那就为年报语调正效应提供有力的支撑,同时又对年报语调与融资的逻辑链条进行了拓展。第三,分析年报语调对公司费用粘性的影响。如果发现年报语调抑制了公司费用粘性的增长,则说明积极语调具有自我监督的作用,使得信息透明度和真实度增加,由此从信息发出者的视角验证了积极的年报语调并非“膨胀的语言”或“廉价交谈”。以上具体研究详述如下:(一)年报语调与外部融资。研究发现年报语调与企业的外部融资正相关,即年报语调越积极,公司的债务融资越多,债务成本越低。这表明越多的正面语调会减少信息不对称性,增加企业透明度。进一步分析发现,年报语调与外部融资在非国企,企业规模较大,所处金融环境较好地区的企业正相关关系更显着。使用工具变量法和更换年报语调衡量指标后,发现年报语调仍能够促进企业的外部融资。机制检验表明,年报语调通过外部传导机制(分析师)和内部传导机制(企业内部控制)两条路径共同影响企业的外部融资。为年报语调信号效应提供了基础证据。(二)年报语调与创新。在年报语调与外部融资正向关系的基础上,本部分研究了年报语调与创新的关系。结果发现,年报语调与企业创新正相关,即年报语调越积极,公司的研发投入越多且研发产出越多。进一步分析表明,年报语调与企业创新在非国企,企业规模较小,且所处金融法制环境较差地区的企业成正相关关系更显着。使用工具变量法和得分倾向匹配法以及经过稳健性检验后,发现年报语调仍能够促进企业的创新。机制检验表明,年报语调通过分析师和融资约束两条路径共同影响企业的创新。为上市公司的年报语调信号效应,提供了支持性证据。(三)年报语调与费用粘性。费用粘性是公司低效率的一种表现,更是管理层短视的一种集中体现,因而年报语调的公司治理行为会让我们在抑制费用粘性方面观察到一些证据。本部分结果发现年报语调会降低企业的费用粘性,即年报语调越积极,公司的费用粘性会越低。异质性分析发现,年报语调与费用粘性在小规模企业,信息透明度低,所处市场化水平较高地区的企业成负相关关系更显着。使用Heckman两阶段模型法和工具变量法以及经过稳健性检验后,发现年报语调仍能够降低企业的费用粘性。进一步分析表明,企业的正面语调会显着降低公司的费用粘性,受到媒体关注较少和发生过并购的公司的年报语调也同样会显着降低公司的费用粘性。总体来说,上述结论表明年报在企业经营活动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年报的语调会对企业的行为产生重要的影响。本文的创新或贡献可能在于:(一)明确提出年报语调对上市公司经营活动的影响。与以往文献集中在语调对资本市场有效性的研究不同。本文没有把关注点集中在语调对资本市场的影响,而是具体考察了年报语调对公司具体经营行为的影响。这对于进一步了解年报语调在公司行为中的影响有着重要的意义。(二)本文的研究进一步丰富了年报语调的相关文献。以往文献,探讨了年报语调对于盈余预测、盈余管理的影响。鲜有从其他角度探讨年报语调对公司经营管理的作用。本文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年报语调的信号效应在企业的实际经营中是存在的。尽管关注此类问题的学者越来越多,但关于年报语调与上市公司的实际经营行为的研究还相对较少。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年报正面语调的增加,企业的外部融资和企业创新活动均显着上升,从而体现了年报语调信号效应。本文不仅识别出这种信号效应,更丰富了相关领域的文献。同时为能够深入理解年报语调作为公司治理的一种内部机制存在提供了证据支持。(三)本文的研究加深了年报语调与管理层自利行为的一种博弈认识。以往研究大多从年报语调如何影响盈余操纵这一行为对管理层操控进行考察。但实际中,管理层自利的行为有很多种,其中一个典型行为就是对费用粘性的操纵。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公司的销售收入可能下降,那么管理层需要考量哪些费用需要继续维持进而合理化收入支出比例。而管理层短视可能造成有利于自身的费用不减,维持“构建帝国”费用不动的现象。那么年报语调通过增加企业透明度,减少管理层的短视行为,进而降低了企业的费用粘性来抑制管理层自利动机。这部分从上市公司自利视角出发,不仅进一步为我们理解企业费用粘性拓展了视野边界,同时也为年报语调对管理层监督作用提供了独特视角。(四)就现实意义而言,由于语调存在“廉价谈话”的性质,其语言膨胀的程度完全取决于上市公司自身。且依据本文的实证逻辑,可判断出积极的年报语调在一定范围之内。对于投资者而言,年报作为会计事务所审计的信息,其会计信息真实性毋庸置疑。但对于财务信息敏感性较差的投资者而言,根据年报语调所反映出的公司前景对其投资成为一种必然选择。对于企业管理者而言,在既定的会计信息不变的基础上,变化的增量语调倘若可以吸引投资者关注,势必会夸大企业前景,蒙混投资者视听。但语调最终以实际业绩为准,过分膨胀的语调会减少投资者关注并且吸引更多外部监督。对于监管者而言,如何监督企业的过分积极语调,判别企业年报语调过度渲染业绩和未来发展趋势成为一个监管难题。而依据本文的结论,企业对于披露年报会产生一个自监督的效应,会缓解一部分监管难题。总之,通过本文的研究发现,年报语调能够有效降低企业的信息不对称程度发挥内部监督作用,同时能够规范约束经理人行为并有效缓解企业委托代理问题,提升公司治理水平,从而提高了企业融资和创新产出、抑制了费用粘性。以上结果验证了年报语调内外部治理作用的有效性,为年报语调影响企业经营行为提供了经验证据,说明了年报语调的重要作用和意义。
麻慧妍[7](2020)在《索菲亚公司股票回购效果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我国国内上市公司逐渐重视股票回购这一资本运作方式。同时,国家不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为我国上市公司实施股票回购提供了更大的支持与便利。2018年,国内A股掀起股票回购热潮,全年已实施回购总金额达617.02亿元。随着国内股票回购案例的增加,国内学者对股票回购的理论研究也正不断深化。对我国上市公司股票回购的效果进行案例研究,不仅可以丰富国内股票回购的相关理论,还能更具针对性地为国内上市公司未来股票回购的实施提供帮助。本文以索菲亚家居股份有限公司的股票回购事件作为案例研究对象,以信号传递理论、委托代理理论和财务效应理论为基础,运用案例研究法、文献研究法、事件研究法等方法对此次股票回购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首先,本文根据索菲亚公司的具体情况,运用对比分析法与财务指标分析法对此次股票回购动因进行了分析,发现此次股票回购事件存在稳定下行股价、优化资本结构、替代现金股利的动因。然后,本文对索菲亚股票回购的效果从市场效应、财务效应、非财务效应三个方面进行了研究,发现此次股票回购有助于提高企业每股收益、优化企业资本结构、增加股东财富、提高公司股权集中程度,但其引起的市场效应并不积极,而且对公司战略发展有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根据对索菲亚股票回购效果的分析,笔者发现此次股票回购事件存在股价下行态势未能缓解和公司现金流陷紧缺状态两大问题,造成问题的主要原因为:股票回购实施时机不佳、股票回购资金规模过小、股票回购资金来源单一。最后,本文针对此次股票回购存在的问题提出找准时机再次回购、合理增加回购次数、丰富回购资金来源三点建议。同时,希望本文能为国内上市公司将来进行股票回购提供帮助。
粟丰[8](2020)在《晨鑫科技高管减持案例研究》文中认为近年来,中国资本市场的稳健发展给企业注入了强劲活力,但与之而来的一些扰乱市场的违规减持行为层出不穷。减持行为一方面伤害了广大中小投资者自身合法权益,另一方面扰乱了我国证券市场的秩序。构建一个完善的上市公司股份减持制度,对保证资本市场健康发展尤其重要。证监部门近年来不断发布相关规定约束上市公司大股东减持行为,2017年5月27日证监会发布了《上市公司股东、董监高减持股份的若干规定》,新规的发布意味着资本市场将更进一步严格规范。但是目前我国证劵市场相关法律法规相比于国外资本市场仍处于完善阶段,上市公司大股东依旧可能由于信息优势和自身逐利思想通过资本运作利用法律漏洞获取超额收益。一般情况下大股东的减持是法律所允许的,但是即便是正常情况下减持也会对股票产生一定负面影响。普通投资者从大股东减持的行为来判断企业的经营发展情况,并做出相应操作,进而影响股价。所以,大股东的减持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企业股价波动加剧,严重的还会影响企业的未来发展和持续经营能力。本文选取大连晨鑫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晨鑫科技,后同)作为研究案例,晨鑫科技在经过2015年、2016年两次减持及2016年转型后业绩、股价均开始下跌,在完成减持后更是一落千丈,同时晨鑫科技通过向市场不断传递利好信息、并购热门板块企业来拉高股价减持,这些对企业经营和资本市场稳定都造成了负面影响。2016年晨鑫科技实际控制人因涉嫌操纵市场被执法部门查处。本文在梳理国内外文献资料的基础上,运用案例研究法与事件研究法对家族企业的界定、我国上市公司大股东持股、获利能力以及市场反应及影响等问题进行案例分析研究。通过晨鑫科技大股东减持动因、减持时机以及减持对企业和资本市场的影响分析研究,得出基于公司、监管者和普通投资者的对策建议,并提出未来展望。
申宇婷[9](2020)在《梦网集团股票回购动因及财务效应研究》文中指出股票回购起源于美国,于上个世纪50年代开始引起学者们的注意,并于八十年代开始盛行,在西方的资本市场中发展强劲。我国的资本市场相对于西方发展较晚,由于市场制度的不同,我国的股票回购和西方的股票回购相比也存在许多差异。在上个世纪90年代,我国陆续出现股票回购案例,但大多数是针对国有股进行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国有股权过度集中的问题,当时的证券市场对此行为的限制还是比较多的。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不断发展和逐渐完善,政府逐步放开了对股票回购的限制。在2005年6月,证监会发布了《上市公司回购社会公众股份管理办法(试行)》,由于政策的放宽,使得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开始选择运用股票回购这一资本运作工具。如今,股票回购行为在资本市场上的出现频率越来越高,各个上市公司对于运用这一资本运作工具的目的也各不相同。因此,探究上市公司进行股票回购的真实动机及其产生的回购效应是具有理论与实践意义的。本文在收集、整理和阅读相关文献的基础之上,对于国内外学者在股票回购动因及回购效应两方面的文献作了相关叙述。股票回购的类型从宏观角度来看,可分为两大类,即常规型的回购与战略型回购;股票回购的方式根据回购地点、回购价格等因素的不同分为了四类。在前面的理论基础之上,针对梦网集团股票回购的案例情况,并结合公司公告等信息,对公司进行股票回购的动因进行了验证分析,并对其深层动机进行了探究。在基于梦网集团进行股票回购的动因上,同时结合相关财务数据,采用指标对比法对回购后产生的财务效应进行研究,主要从对股价的影响、股权结构的变化及回购后财务绩效的变化情况三方面作出分析,最后得出案例启示与结论。本文希望借助此篇股票回购案例的研究,可以对梦网集团的发展有所贡献,使更多的相关需求者对于股票回购这一行为有更加理性和客观的认识,同时为行业内其他上市公司带来一定的借鉴意义,为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作出贡献。
周恬[10](2020)在《上市公司股份回购的市场效应与影响因素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股份回购,是资本市场基础性的制度安排。是指上市公司利用盈利所得后的积累资金或通过举债融资,经由相应的法律程序、途径,在股票市场回购本公司股票,减少企业在外流通股,是公司并购重组、结构优化、降低代理成本和提升投资者信心以及稳定股价的重要方式。股票回购起源于19世纪50年代的美国,随着资本市场日益成熟,西方上市公司早已广泛运用股票回购,并且成为了一种重要的金融行为。我国股票回购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得到了投资者和上市公司的广泛认可。但由于我国资本市场发展不够完善,股份回购无法发挥它与生俱来的有效性,因此应该加大对中国特色的股份回购研究。本文首先在查阅了大量文献和资料的基础上,整理了国内外上市公司股份回购的市场效应、影响因素以及动机的研究现状和相关理论。此外,本文以我国上市公司股份回购为切入点,回顾了我国股份回购的发展历程,介绍了我国的环境特征。在此基础上,本文选取2015年1月1日到2019年5月31日我国A股市场上所有实际实施股票回购的上市公司,共258家样本作为本文的初始研究对象,利用事件研究法,探究回购公告日前后股票平均超额收益率AR和平均累计平均超额收益率CAR的变化得出股份回购能产生短期内正向显着的市场效应的结论。与此同时,本文进一步进行了市场效应的分组检验,以此检验不同回购动机、规模的公司股份回购市场效应的异同。随后,建立回归模型。结合我国上市公司的实际发展情况,提炼出包括财务杠杆、市净率、每股净资产、公司规模、股权集中程度5个关键的影响因素作为解释变量,以回购规模代表回购行为作为被解释变量,探讨股份回购这一行为的影响因素。最后,本文给出了几点建议,为上市公司的股份回购提供参考。本文主要从两方面进行了相关理论和方法的创新研究。首先,与现有文献不同,本文以上市公司回购股票这一行为为着重点。研究股份回购这一决策带来的市场效应,在此基础上,研究影响股份回购这一行为的影响因素。然后,本文在研究股份回购的影响因素时,以股票回购规模作为被解释变量来体现股份回购这一行为。最后,针对不同回购动机的市场效应的异同以及与解释变量相关性的异同都进行了分组检验。因此,随着法律法规的日趋完善以及投资理念的日趋成熟,回购股票在我国已经被广泛接受,实施股份回购可以起到提升股价、优化公司的资本结构、以及抵御恶意收购的效果。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本文研究的研究内容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盈利才能重拾投资者信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盈利才能重拾投资者信心(论文提纲范文)
(2)关于中国股票市场普通投资者合法权益保护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现实意义 |
1.3 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创新点 |
2 文献综述 |
2.1 国外文献综述 |
2.1.1 投资者保护理论 |
2.1.2 投资者保护与上市公司治理 |
2.1.3 投资者保护与信息披露、会计制度 |
2.1.4 投资者保护与市场监管 |
2.2 国内文献综述 |
2.2.1 投资者保护理论 |
2.2.2 投资者保护与上市公司治理 |
2.2.3 投资者保护与信息披露、会计制度 |
2.2.4 投资者保护与市场监管 |
2.3 文献评述 |
3 普通投资者权益保障机制 |
3.1 基础理论学说 |
3.1.1 委托代理理论 |
3.1.2 社会公共理论 |
3.1.3 证券市场风险理论 |
3.1.4 证券市场风险理论 |
3.2 投资者权益保护矛盾的改变 |
3.3 普通投资者的定义 |
3.4 普通投资者合法权益保障内容 |
3.5 普通投资者合法权益保障制度的建立 |
3.5.1 社会层面 |
3.5.2 企业层面 |
3.6 普通投资者权益保障机制的构建 |
4 普通投资者权益保护的现状和问题 |
4.1 普通投资者保护工作取得的成绩 |
4.2 普通投资者保护存在的问题 |
4.2.1 市场操控 |
4.2.2 内幕交易 |
4.2.3 中介诚信缺失 |
4.2.4 控股股东的违规行为 |
4.3 普通投资者权益受到侵犯的原因分析 |
4.3.1 以融资为主的市场定位 |
4.3.2 股权制度存在不合理性 |
4.3.3 市场参与者结构不合理 |
4.3.4 司法保障“救而不济” |
5 普通投资者权益保护评估的实证分析 |
5.1 普通投资者权益保护评估的含义 |
5.2 评估指标选择的理论研究 |
5.3 评估指标体系的设计 |
5.4 数据选择 |
5.5 数据标准化处理 |
5.6 指标权重的确定 |
5.7 股票市场投资者保护综合分析 |
6 保护普通投资者权益建议 |
6.1 完善我国证券投资者保护法 |
6.1.1 抓紧制定出台证券投资者保护法 |
6.1.2 完善投资者保护司法机制 |
6.2 构建行政保护长效机制 |
6.2.1 形成以投资者合法权益保护为核心的监管理念 |
6.2.2 新股发行体制由核准制逐步向注册制过渡 |
6.2.3 探索建立科学合理的退市机制 |
6.2.4 提高市场违法违规成本 |
6.3 加强行业自律保护 |
6.3.1 认清自律监管的重要性 |
6.3.2 突出自律监管的法律地位 |
6.3.3 提升证券交易所的自律监管作用 |
6.3.4 完善证券业协会自律监管职责 |
6.4 增强投资者自我保护意识与能力 |
6.5 发展投资者保护基金制度 |
6.5.1 扩宽基金供给来源 |
6.5.2 完善补偿制度 |
7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3)上市公司非强制性变更会计师事务所动因及其后果研究 ——以秋林集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1.2.1 非强制性变更会计师事务所动因研究 |
1.2.2 非强制性变更会计师事务所后果研究 |
1.2.3 文献评述 |
1.3 研究内容、研究思路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3.3 论文逻辑框架 |
1.4 论文创新点 |
第2章 上市公司非强制性变更会计师事务所的理论分析 |
2.1 强制性与非强制性更换会计师事务所 |
2.2 会计师事务所变更的理论基础 |
2.2.1 委托代理理论 |
2.2.2 信息不对称理论 |
2.2.3 保险理论 |
2.2.4 信息传递理论 |
2.2.5 审计级差理论 |
2.3 企业非强制性变更事务所的动因理论分析 |
2.3.1 基于信息不对称理论——缓和审计意见 |
2.3.2 基于保险理论——降低审计费用 |
2.3.3 基于信息传递理论——提高投资者信心 |
2.3.4 基于审计级差理论——缓解财务困境 |
2.4 企业非强制性变更事务所的影响理论分析 |
2.4.1 基于代理理论——变更对审计意见的影响 |
2.4.2 基于保险理论——变更对审计费用的影响 |
2.4.3 基于审计级差理论——变更对市场反应的影响 |
2.4.4 基于信息传递理论——变更对财务困境的影响 |
第3章 秋林集团案例简介 |
3.1 秋林集团企业介绍及行业现状 |
3.2 秋林集团公司重大资产重组行为 |
3.3 秋林集团公司事务所变更情况 |
3.3.1 八年两次变更会计师事务所 |
3.3.2 非强制性变更会计师事务所存在时机选择 |
第4章 秋林集团非强制性变更会计师事务所动机分析 |
4.1 购买审计意见 |
4.1.1 第一次换所实现了审计意见缓和 |
4.1.2 第二次换所亦实现了审计意见缓和 |
4.2 降低审计费用 |
4.3 误导信息使用者 |
4.3.1 掩盖不正常的关联交易 |
4.3.2 掩盖信息披露不规范 |
4.3.3 掩盖大股东疯狂质押股权行为 |
4.4 应对财务困境 |
4.4.1 高估盈利能力盲目扩张 |
4.4.2 激进融资政策下举债还债 |
4.4.3 公司财务状况恶化 |
第5章 秋林集团非强制性变更会计师事务所后果分析 |
5.1 审计意见缓和 |
5.2 审计费用实质性下降导致“劣币驱逐良币” |
5.3 市场投资者做出负面反应 |
5.3.1 第一次换所的市场反应分析 |
5.3.2 第二次换所的市场反应分析 |
5.4 财务困境并未得到改善 |
5.4.1 持续经营仍处于危机之中 |
5.4.2 财务杠杆居高不下 |
第6章 结论与启示 |
6.1 研究结论 |
6.1.1 秋林集团非强制性变更动因总结 |
6.1.2 秋林集团非强制性变更后果分析 |
6.2 研究启示 |
6.2.1 上市公司仅通过换所无法改善经营 |
6.2.2 投资者应加强对非强制性换所行为的警觉 |
6.2.3 监管层应进一步规范上市公司非强制性换所行为 |
6.3 研究不足与未来展望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4)上市家族企业控股股东利益侵占成因及对策研究 ——以高升控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现实意义 |
1.3 研究方法 |
1.4 研究思路和框架 |
1.5 研究创新点 |
2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
2.1 理论基础 |
2.1.1 委托代理理论 |
2.1.2 不完全契约理论 |
2.1.3 壕沟防守效应 |
2.1.4 自由现金流理论 |
2.2 文献综述 |
2.2.1 家族企业界定的研究 |
2.2.2 家族企业治理模式的研究 |
2.2.3 控股股东利益侵占行为的研究 |
2.2.4 中小投资者利益保护的研究 |
2.2.5 文献评述 |
2.3 理论分析 |
3 高升控股大股东利益侵占案例介绍 |
3.1 公司概况 |
3.1.1 公司简介 |
3.1.2 高升控股家族股东、股权关系 |
3.2 高升控股大股东利益侵占事件简介 |
3.3 高升控股大股东利益侵占方式 |
3.3.1 狂涨的高商誉、高溢价收购 |
3.3.2 隐瞒中小股东的违规担保 |
3.3.3 非经营性资金的占用 |
3.3.4 大股东取消、否决小股东提案 |
4 高升控股大股东利益侵占的原因分析 |
4.1 家族控股股东的自利动机 |
4.1.1 大股东无法从经营中获取利润 |
4.1.2 大股东帮助关联方脱离困境 |
4.2 家族企业内部治理机制存在弊端 |
4.2.1 股权过于集中 |
4.2.2 董事会、监事会运作不规范 |
4.3 自由现金流代理问题凸显 |
4.4 中小股东行权成本高,利益联盟脆弱 |
4.5 中介机构监管力度不足 |
4.6 相关制度不够完善,违规成本低 |
5 高升控股大股东利益侵占的后果分析 |
5.1 财务状况恶化,退市预警 |
5.2 股价波动大,扰乱资本市场秩序 |
5.3 中小股东利益受损,重挫投资者信心 |
6 解决家族企业控股股东利益侵占的对策 |
6.1 优化家族企业内部治理结构 |
6.1.1 建立必要的股权制衡机制 |
6.1.2 完善企业内控制度和股利政策 |
6.2 加强外部监管力度,提高违规成本 |
6.2.1 充分发挥中介机构的监管作用 |
6.2.2 完善法律制度,加大惩处力度 |
6.3 加强对于中小投资者的保护 |
6.3.1 增加中小股东中董事和监事的比例 |
6.3.2 重视对投资者维权意识和风险意识的培养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民营上市公司债券交叉违约的原因及经济后果研究 ——以永泰能源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理论意义 |
1.2.3 实际意义 |
1.3 文献综述 |
1.3.1 债券违约的原因研究 |
1.3.2 债券违约的后果及处置研究 |
1.3.3 债券交叉违约研究 |
1.3.4 文献述评 |
1.4 研究内容及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5 本文的创新点 |
第二章 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
2.1 交叉违约的相关概念 |
2.1.1 交叉违约的定义 |
2.1.2 交叉违约的功能发挥 |
2.1.3 交叉违约与普通违约的区别 |
2.2 理论基础 |
2.2.1 信息不对称理论 |
2.2.2 最优资本结构理论 |
2.2.3 财务困境理论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我国债券市场交叉违约的现状梳理 |
3.1 我国债券市场违约现状 |
3.2 交叉违约条款在我国的应用 |
3.2.1 附交叉违约条款债券的发展 |
3.2.2 附交叉违约条款债券的特征 |
3.2.3 债券市场交叉违约现状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永泰能源债券交叉违约案例背景介绍 |
4.1 永泰能源基本情况介绍 |
4.1.1 公司简介 |
4.1.2 业务概况 |
4.1.3 财务状况 |
4.1.4 债券发行历史 |
4.2 永泰能源对交叉保护条款的运用 |
4.3 永泰能源设置交叉保护条款的原因 |
4.3.1 行业需求的驱使 |
4.3.2 吸引投资人眼光 |
4.4 永泰能源债券交叉违约事件回顾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永泰能源债券交叉违约的原因分析 |
5.1 宏观环境原因 |
5.1.1 债券市场转变,融资渠道收紧 |
5.1.2 行业环境影响,加深业绩担忧 |
5.2 企业自身原因 |
5.2.1 扩张激进,埋下祸患 |
5.2.2 过度举债,风险巨大 |
5.2.3 大比例股权质押,再融资能力受限 |
5.2.4 交叉保护条款,加剧债务偿还压力 |
5.3 基于Z-Score模型的验证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永泰能源债券交叉违约的经济后果 |
6.1 财务后果分析 |
6.2 非财务后果分析 |
6.2.1 信用评级下调 |
6.2.2 涉入多项诉讼 |
6.3 市场反应分析 |
6.4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研究结论及建议 |
7.1 结论 |
7.2 防范债券交叉违约的建议 |
7.2.1 关注市场和行业趋势变化 |
7.2.2 避免盲目多元化投资扩张 |
7.2.3 合理规划公司融资渠道 |
7.2.4 谨慎使用交叉违约条款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目录 |
(6)年报语调与企业行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一、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二、文献综述 |
三、研究内容、基本思路及研究方法 |
四、研究框架与结构安排 |
五、研究创新 |
第一章 理论依据与制度背景 |
第一节 理论依据 |
一、有效市场假说 |
二、信息不对称理论 |
三、委托代理理论 |
四、法与经济学相关理论 |
第二节 制度背景 |
一、信息披露的界定 |
二、语调的沿革 |
第二章 年报语调对企业外部融资的影响研究 |
第一节 问题提出 |
第二节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
第三节 研究设计 |
一、数据来源与样本选择 |
二、变量定义与模型建立 |
三、变量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四节 实证结果报告与分析 |
一、基础回归分析 |
二、异质性分析 |
第五节 进一步检验与分析 |
一、内生性分析 |
二、稳健性检验 |
三、影响机制分析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年报语调对创新的影响研究 |
第一节 问题提出 |
第二节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
第三节 研究设计 |
一、数据来源与样本选择 |
二、变量定义与模型建立 |
三、变量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四节 实证结果报告与分析 |
一、基础回归分析 |
二、异质性分析 |
第五节 进一步检验与分析 |
一、内生性分析 |
二、稳健性检验 |
三、影响机制分析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年报语调对公司费用粘性的影响研究 |
第一节 问题提出 |
第二节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
第三节 研究设计 |
一、数据来源与样本选择 |
二、变量定义与模型建立 |
三、变量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四节 实证结果报告与分析 |
一、基础回归分析 |
二、异质性分析 |
第五节 进一步检验与分析 |
一、内生性分析 |
二、稳健性检验 |
三、进一步分析 |
本章小结 |
研究结论及政策建议 |
一、研究结论 |
二、政策建议 |
三、研究不足及未来展望 |
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 |
致谢 |
(7)索菲亚公司股票回购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关于股票回购动因的研究 |
1.2.2 关于股票回购效果的研究 |
1.2.3 文献评述 |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研究创新及不足 |
第2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 |
2.1.1 股票回购的定义 |
2.1.2 股票回购的类型 |
2.2 股票回购的理论基础 |
2.2.1 信号传递理论 |
2.2.2 委托代理理论 |
2.2.3 财务效应理论 |
第3章 索菲亚股票回购概况 |
3.1 索菲亚公司基本情况 |
3.1.1 公司业务范围 |
3.1.2 公司股权结构 |
3.2 索菲亚股票回购具体情况 |
3.2.1 回购方案 |
3.2.2 回购过程 |
3.3 索菲亚股票回购动因分析 |
3.3.1 稳定下行股价动因 |
3.3.2 优化资本结构动因 |
3.3.3 替代现金股利动因 |
第4章 索菲亚股票回购效果分析 |
4.1 股票回购的市场效应 |
4.1.1 公告效应分析 |
4.1.2 股价影响分析 |
4.1.3 机构持股分析 |
4.2 股票回购的财务效应 |
4.2.1 每股收益评价 |
4.2.2 资本结构评价 |
4.2.3 股东财富评价 |
4.3 股票回购的非财务效应 |
4.3.1 提高股权集中程度 |
4.3.2 影响公司战略发展 |
第5章 索菲亚股票回购存在问题及相关建议 |
5.1 问题及原因分析 |
5.1.1 股价下行态势未能缓解 |
5.1.2 公司现金流陷紧缺状态 |
5.2 相关建议 |
5.2.1 找准时机再次回购 |
5.2.2 合理增加回购次数 |
5.2.3 丰富回购资金来源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8)晨鑫科技高管减持案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关于家族企业的界定 |
1.2.2 关于大股东减持的原因和影响研究 |
1.2.3 关于大股东减持的超额收益研究 |
1.2.4 关于大股东减持的市场反应 |
1.2.5 文献述评 |
1.3 研究思路及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4 研究框架 |
1.5 创新点 |
第二章 理论基础 |
2.1 减持行为相关概念 |
2.1.1 大股东及减持的定义 |
2.1.2 减持的方式 |
2.1.3 信息披露的要求 |
2.1.4 减持新规 |
2.2 大股东减持动机 |
2.2.1 缓解公司资金压力 |
2.2.2 引入战略投资者 |
2.2.3 获取超额收益 |
2.3 减持相关理论 |
2.3.1 市场择时理论 |
2.3.2 机会主义行为理论 |
2.3.3 信号传递理论 |
第三章 晨鑫科技高管减持案例介绍 |
3.1 公司概况 |
3.1.1 公司概况 |
3.1.2 业务构成及行业情况 |
3.2 股东减持背景介绍 |
3.2.1 减持前经营情况 |
3.2.2 减持前公司治理情况 |
3.2.3 减持前资本市场环境 |
3.3 股东减持情况介绍 |
3.3.1 减持前相关信息披露情况 |
3.3.2 第一次减持过程 |
3.3.3 第二次减持过程 |
3.3.4 减持前后持股变动情况 |
第四章 晨鑫科技高管减持案例分析 |
4.1 股东减持动因分析 |
4.1.1 减持套现,增加家族财富 |
4.1.2 寻求转型,炒作火热概念 |
4.1.3 公司治理结构存在缺陷 |
4.1.4 监管制度存在缺陷 |
4.2 股东减持的时机分析 |
4.2.1 第一次减持 |
4.2.2 第二次减持 |
4.3 股东减持后的影响分析 |
4.3.1 减持影响企业经营,企业价值下降 |
4.3.2 减持造成股价下跌,普通投资者利益受损 |
4.3.3 大股东减持套现,市场反应消极 |
第五章 晨鑫科技高管减持案例结论与建议 |
5.1 研究结论 |
5.2 应对大股东减持的建议 |
5.2.1 公司层面 |
5.2.2 监管层面 |
5.2.3 普通投资者层面 |
第六章 结语与展望 |
6.1 本文结语 |
6.2 未来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致谢 |
(9)梦网集团股票回购动因及财务效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股票回购动因 |
1.2.2 股票回购的财务效应 |
1.2.3 文献述评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股票回购概述及理论基础 |
2.1 股票回购概述 |
2.1.1 股票回购的概念 |
2.1.2 股票回购的类型 |
2.1.3 股票回购的方式 |
2.1.4 股票回购动因假说 |
2.2 理论基础 |
2.2.1 信号传递理论 |
2.2.2 委托代理理论 |
第三章 梦网集团股票回购的案例介绍 |
3.1 梦网集团概况 |
3.1.1 公司简介 |
3.1.2 公司股权结构 |
3.1.3 公司经营情况 |
3.1.4 公司未来发展目标 |
3.2 梦网集团股票回购的过程 |
3.2.1 第一期股票回购 |
3.2.2 第二期股票回购 |
第四章 梦网集团股票回购动因分析 |
4.1 信号传递动因分析 |
4.2 每股收益动因分析 |
4.3 自由现金流动因分析 |
4.4 财务杠杆动因分析 |
4.5 管理者机会主义动因分析 |
第五章 梦网集团股票回购的财务效应分析 |
5.1 股票回购对股价及市场价值的影响 |
5.1.1 股票回购前后公司股价的变动情况 |
5.1.2 基于事件研究法的市场价值表现分析 |
5.2 股票回购前后公司股权结构的变化 |
5.3 股票回购对财务绩效的影响 |
5.3.1 股票回购对偿债能力的影响 |
5.3.2 股票回购对营运能力的影响 |
5.3.3 股票回购对盈利能力的影响 |
5.3.4 股票回购对成长能力的影响 |
第六章 案例启示 |
6.1 完善股票回购的相关提案及表决制度 |
6.2 加强股东间的权利制衡 |
6.3 合理选择回购资金来源 |
6.4 加强对财务指标及风险的预测能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10)上市公司股份回购的市场效应与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股份回购动机研究现状 |
1.2.2 股份回购市场效应研究现状 |
1.2.3 股份回购影响因素研究现状 |
1.2.4 文献评述 |
1.3 论文研究内容及技术路径 |
1.3.1 论文研究内容 |
1.3.2 论文技术路径 |
1.3.3 论文研究方法 |
1.4 论文创新点 |
第2章 相关理论假说及理论分析 |
2.1 股份回购动因理论假说 |
2.1.1 信号传递观 |
2.1.2 财务效益观 |
2.1.3 委托代理观 |
2.2 股份回购相关理论分析 |
2.2.1 股份回购制度分析 |
2.2.2 股份回购类型分析 |
2.2.3 股份回购方式分析 |
2.2.4 股份回购作用分析 |
2.3 股份回购影响因素分析 |
2.3.1 定性分析 |
2.3.2 定量分析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我国股份回购环境特征与发展历程 |
3.1 股份回购的环境特征 |
3.1.1 宏观经济发展状况 |
3.1.2 公司资本制度 |
3.1.3 资本市场发展 |
3.1.4 股权结构特征 |
3.2 股份回购政策的发展历程 |
3.2.1 早期政策 |
3.2.2 中期政策 |
3.2.3 近期政策 |
3.3 本章小结 |
第4章 股份回购决策的市场效应分析 |
4.1 数据来源与处理 |
4.1.1 数据的选取 |
4.1.2 数据的筛选 |
4.1.3 数据的来源 |
4.1.4 样本的描述 |
4.2 研究设计 |
4.2.1 事件的定义 |
4.2.2 事件窗口的选择 |
4.2.3 计算模型 |
4.2.4 显着性检验 |
4.3 研究结果 |
4.3.1 全样本检验 |
4.3.2 分组检验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股份回购规模的影响因素的分析 |
5.1 研究假设 |
5.2 变量的设计与选取 |
5.3 研究模型设计 |
5.4 描述性分析及相关性分析 |
5.4.1 描述性分析 |
5.4.2 相关性分析 |
5.5 回归分析 |
5.5.1 单变量回归分析 |
5.5.2 多变量回归分析 |
5.5.3 不同回购目的回归分析 |
5.6 稳定性检验 |
5.7 本章小结 |
第6章 研究成果与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盈利才能重拾投资者信心(论文参考文献)
- [1]亏损企业慈善捐赠的动因与效果研究[D]. 张盈盈. 集美大学, 2021
- [2]关于中国股票市场普通投资者合法权益保护的研究[D]. 张毅. 浙江大学, 2020(02)
- [3]上市公司非强制性变更会计师事务所动因及其后果研究 ——以秋林集团为例[D]. 李芷璇. 华东交通大学, 2020(01)
- [4]上市家族企业控股股东利益侵占成因及对策研究 ——以高升控股为例[D]. 康佳琳.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2020(07)
- [5]民营上市公司债券交叉违约的原因及经济后果研究 ——以永泰能源为例[D]. 刘诗琴. 广西大学, 2020(07)
- [6]年报语调与企业行为研究[D]. 赵宇亮.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2020(07)
- [7]索菲亚公司股票回购效果研究[D]. 麻慧妍. 南昌大学, 2020(01)
- [8]晨鑫科技高管减持案例研究[D]. 粟丰. 湖南工业大学, 2020(02)
- [9]梦网集团股票回购动因及财务效应研究[D]. 申宇婷. 广东工业大学, 2020(02)
- [10]上市公司股份回购的市场效应与影响因素研究[D]. 周恬.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