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高职高专办学要求加强我校师资队伍建设

适应高职高专办学要求加强我校师资队伍建设

一、适应高职高专教育要求加强我校师资队伍建设(论文文献综述)

张丽杰[1](2020)在《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研究进展:1998-2018 ——基于CNKI和CSSCI数据库的知识图谱分析》文中认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从1998年开始大规模发展,是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主力军。经过20多年发展,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规模发展向质量提升的转变。无论是从学校机构数还是在校生数来看,高等职业教育都已占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为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进一步推进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要求,必须认真梳理、分析总结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研究历程,凝练不同时期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成果特点,这对引导、促进未来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现实价值和基础作用。本文借助CiteSpace软件进行高等职业教育研究知识图谱分析,以CNKI和CSSCI数据库中收录的19982018年间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研究领域的38166篇期刊论文和11455篇被引文献数据为研究对象,采用总体样本办法,根据研究文献的数量和相关重要政策文件,梳理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研究历程,探索划分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研究的发展阶段。综合运用文献分析法、比较研究法等方法,查明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研究发展阶段状况,总结凝练各阶段性特征和总体发展特点,提出相关的建议与展望。研究发现,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研究可划分为如下三个发展阶段:19982005年是研究初步兴起时期;20062011年是研究迅猛发展时期;20122018年是研究质量提升时期。本文进一步分析了不同发展阶段特征,并总结了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研究进展的五大总体特征:一是从载文量看进展,经历“增-减-稳”三阶段。二是从核心期刊的形成看进展,经历了从少到多的历程,期刊来源趋于稳定,主要集中于四种高职教育的核心期刊,但是其质量有待提高。三是从研究主体看进展,高等职业教育研究的核心发文作者群还未形成,但关于高等职业教育研究核心发文机构群已经形成。研究主体之间的合作力度不大,主体之间联系较少,大多是独立研究,但主体合作有明显逐渐加强的趋势。四是从研究主题看进展,研究主题具有较强的连续性,从规模发展到质量提升。其中“人才培养模式”“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专业设置”“教学改革”等一直是研究的主题,彰显出人才培养一直是时代命题,校企合作研究逐步深化,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意识显着增强。五是从知识基础看进展,知识基础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研究的重要参考,知识基础研究内容逐渐趋于具体化。通过系统梳理21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研究进展,本文探索尝试将研究进程划分为初步兴起、迅猛发展和质量提升三个时期。同时,将知识图谱运用到高等职业教育研究领域,丰富和创新了高等职业教育研究方法。本文受时间、篇幅等限制,只收集CNKI和CSSCI数据库数据,未来还需拓展到多种数据库,进一步丰富研究数据,提高高等职业教育研究文献全面覆盖,推动高等职业教育研究的发展。

郭蕾[2](2019)在《高职高专院校韩语专业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以泰州学院韩语专业为例》文中认为韩语专业作为高等职业教育的一部分,在1992年中韩建交后得到快速发展。为满足实用型韩语专业人才的需求,国内许多高校纷纷开设了这一专业,培养实用型韩国语专门人才。泰州学院韩语专业就是在这一阶段发展起来的。高职高专韩语专业在发展中取得了不少成绩,为涉韩的各行各业培养了一批急需的外贸、文秘、导游和制造业的实用型人才。近年来,韩语专业的发展进入瓶颈期。每年用人单位需要的韩语专业人才数量有所减少,对韩语专业的人才也要求越来越高。这就造成高职高专韩语专业的学生找到与应用韩语相关的工作机会减少,填报这一志愿的学生人数也在减少,这一恶性循环现象造成了有些学校因此停止招生,高等职业教育的韩语专业发展进入困境。泰州学院韩语专业停止招生就是其中一例。为了解问题产生的原因,作者以泰州学院韩语专业发展为典型,根据已有的教学实践初步分析了高职高专院校韩语专业发展进入困境的内因和外因,提出了为深入分析问题根源对历届毕业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的研究课题。在研究毕业生的反馈意见后,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建议。本论文分五章进行了论述。第一章绪论主要阐述需要研究目前国内韩语专业发展现状的原因,本项目研究的背景和意义、先行研究、研究的范围和方法等。第二章描述了以泰州学院韩语专业为典型的高职高专韩语专业的发展困境,根据已有的教学实践初步分析了高等职业教育的韩语专业发展进入困境的内因和外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历届毕业生进行相关问题问卷调查研究的课题,研究泰州学院韩语专业毕业生的学习与就业情况,从毕业生的角度分析目前困境的问题所在。第三章叙述了对泰州学院韩语专业毕业生情况调查研究的结果。调查的问题大致可分为基本情况、学习和就业这三个方面。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从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实验实训基地、学生就业情况等各个方面,分析总结了泰州学院韩语专业的教学与培养工作,发现目前高职高专院校中对韩语人才培养普遍存在的问题是:课程设置与用人单位需求之间存在差距;实训教学效果不好。这造成毕业生的职业定位和职业技能不够,失去了职业教育的特色,造成专业对口就业难与招生难的相互反馈,最终引发停止招生的后果。第四章研究高等职业学院韩语专业走出目前困境的途径。在教育部对高职高专院校专业设置的要求指导下,以设定的培养目标为导向来改进课程设置,通过帮助学生获得执业证书、提供实现更高学历机会来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选择社会需要和自已志向相结合的课程,提高自已的就业能力,将自已培养成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还要改进目前的实习方式,提高专业实习的效率,使学生在自已感兴趣的岗位上真实学习到未来就业有用的技术,提高处理工作中人际关系和协调处理工作问题的能力;此外,可以与韩企进行合作,展开定向式培养,课程的设置也应与企业协商设置,应当尝试加强定单式培养的组织工作;根据目前社会对高质量人才的需要,提出了培养双专业人才的建议,并建议学校创造条件,将本专业的培养层次由专科升级到本科,从根本上解决专科层次韩语专业学生就业能力不足的问题。第五章是全文的结论。

谭晓玲[3](2017)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实施研究》文中指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简称“工程”)是站在党和国家发展的战略高度,实施的一项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基础工程、战略工程。实施工程十多年来,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在各方力量的坚持和共同努力下,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得到普遍的认可,巩固了马克思主义主义在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进一步繁荣发展了哲学社会科学,有力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提供了科学的指导和可靠的保障。本论文以工程实施为研究对象,系统考察工程实施的历史过程,详细阐述工程实施所涉及的主要内容,整体客观评价工程实施状况,从中总结经验与不足,以期为进一步深入推进工程实施有所启示。论文共分10个部分。绪论部分主要阐述本选题的研究目的和意义,本选题的研究述评,论文的相关概念界定、研究思路、方法及基本框架,并对论文研究的重点、难点和创新之处做了说明。第一章主要分析工程实施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在分析工程实施的社会历史背景基础上,重点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指导地位巩固,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等方面阐述工程实施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第二章主要是整体介绍实施工程建立的组织机构和形成的运行机制情况。具体从中央宣传思想工作领导小组、中央宣传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办公室、工程咨询委员会的设立及成员的确定、课题组等四个层面阐述组织机构的建立,并从项目、基地、团队这三方面的建设揭示工程所形成的运行机制。第三章主要考察工程实施的历史进程。根据工程实施过程中党中央召开的具有标志性的相关会议,着重从实施工程的提出部署、全面展开、全面推进及深入推进四个阶段对其历程进行系统梳理。第四章至第八章全面系统具体阐述实施工程所包括的主要内容。其中,第四章从马克思主义经典着作的编译、研究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成果及重大现实问题研究两方面,阐述了实施工程中马克思主义经典着作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研究;第五章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设立、学科建设依托机构、学科建设情况调研、学科高端学术平台、学科领航与支撑等五个方面,全面阐述具有时代特征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科建设;第六章从总体部署、编写成果、出版及使用、编写特点四个方面阐述工程立体化教材体系的形成;第七章从举办高层次报告会、开展学术研讨会、开展国情调研、进行国外考察、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骨干研修班的开办、“四个一批”理论人才的纳入、“三项学习教育”活动的深入开展、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培养、教育部工程重点教材专业师资队伍培训等方面阐述马克思主义理论学术交流和人才队伍培养;第八章从理论读物和主流媒体平台两方面阐述工程实施的宣传。第九章论述了十多年来工程实施的整体评价。本章主要通过调查问卷中所体现出来的信息,在总结实施工程的成效及经验的基础上,客观分析工程实施中存在的转化运用、宣传普及不够等不足及原因,为下一步深入推进工程工作提供借鉴。结束语部分主要是对进一步推进工程应当探讨的若干问题进行探索性思考,即从保持工程的常态化、大力开展工程的宣传推介、引领“四大平台”建设、进一步完善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学科体系、教材体系、人才体系等四个方面提出建设性思考。

路瑶[4](2016)在《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后的人才选拔机制探析 ——以黑龙江省某高职高专院校公开招聘为例》文中研究说明自2010年起,黑龙江省开始推行岗位设置工作,至今,我省人事管理改革工作已基本完成。事业单位作为岗位设置改革工作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其人员管理机制发生了重大的转变。这就对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才选拔机制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为了适应岗位设置后的人事管理制度,公开招聘人才选拔机制亟须改革。本文作者系高职高专院校人事部门的一员,将日常工作中人员招聘及师资队伍建设方面遇到的问题和困惑进行总结,希望结合岗位设置工作完成后的岗位用人需求和职业教育的特点及高职高专院校的发展现状,对公开招聘工作的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与相应对策。(在国家“十八大”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号召下,为了保持并提高师资队伍的质量,在日益激烈的行业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作为事业单位的高职高专院校必须在人事管理制度方面做出改变。)本文通过对岗位设置工作以及目前公开招聘人才选拔机制的解读,通过对高职高专院校的特点以及教师基本条件的分析,总结和归纳出目前公开招聘工作的不足和缺失。文章采用归纳研究法、统计分析法以及文献检索法,尝试对高职高专院校岗位设置后人才选拔机制方面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从学校发展及用人需要的角度,找出最适宜的方式方法,积极探索和研究更加适合高职高专院校的人才选拔机制。

叶景文[5](2006)在《励志图强 努力提高人才培养工作水平——河北工程技术高等专科学校人才培养工作汇报(节选)》文中研究说明

李岩,贾银隽[6](2006)在《“双师型”队伍培养的理论与实践》文中研究指明现代高职教育是在我国高等教育大发展的浪潮中崛起的一个新的教育类型,是职业技术教育的高等阶段,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据考证,我国的职业教育始于1902年(光绪二十八年),到现在已经有103年的历史了。期间经历了不少的艰难曲折,直到1996年9月1日开始实施《职业教育法》,我国高职教育的地位才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此后,由于一大批全国重点大学纷纷以设立二级学院的方式介入高职教育,使高职教育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

林伯明[7](2004)在《旅游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以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为例》文中研究表明通过对我国旅游院校(高职高专专业)"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基本情况分析和不同国家(地区)高职院校(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的比较,在总结桂林旅专"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旅游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基本思路,并列出了可供参考的途径和措施。

孙保平,王庆飞[8](2003)在《对高职高专师资队伍建设的探索和实践》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迅猛发展,存在的问题逐渐暴露出来,其中师资队伍建设问题是最为紧迫的问题之一。师资队伍建设是学校最基本的建设,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出高职高专特色的关键。

南京金融高等专科学校金融系 江苏南京211800[9](2002)在《金融专业教学改革回顾与展望》文中认为面对我国加入WTO,金融业将融世界体系,金融人才的竞争将更加激烈,金融人才的培养也将与时俱进,进入国际化时代,金融专业教学改革成为经济金融类院校和金融业一线所关注的热门课程。我校是较早重视金融专业的教改和建设的经济金融类院校之一,目前已取得专业教改和建设的初期成果。本文从回顾与展望的两个角度分析我校金融专业的教改状况。全文分四大部分,即我校金融专业的五大优势,金融专业教学改革目标与思路,金融专业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金融专业的教学基础建设目标与措施等。文章突出围绕基础抓教改,通过教改创特色的基本教改思路,以师资队伍建设,课程建议,教材建设,人才培养模式建议等为主线,重质量,强实践,循序渐进地推动金融专业的建设与发展。

田玉兰[10](2001)在《适应高职高专教育要求加强我校师资队伍建设》文中研究说明根据高职高专对师资队伍建设的要求 ,结合多年师资管理的经验 ,对学校师资队伍建设十五规划及保障措施提出建设性意见。

二、适应高职高专教育要求加强我校师资队伍建设(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适应高职高专教育要求加强我校师资队伍建设(论文提纲范文)

(1)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研究进展:1998-2018 ——基于CNKI和CSSCI数据库的知识图谱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1.1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实践需要科学的理论指导
        1.1.2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研究需要科学的回顾与反思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内外关于高等职业教育研究发展的研究现状
        1.3.2 国内外关于知识图谱的研究现状
    1.4 研究设计与方法
        1.4.1 数据来源
        1.4.2 研究工具
        1.4.3 数据处理
        1.4.4 研究方法
    1.5 研究思路和框架
第2章 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高等职业教育
        2.1.2 高等职业教育研究
        2.1.3 知识图谱
        2.1.4 研究主体
        2.1.5 研究主题
        2.1.6 知识基础
    2.2 理论基础
        2.2.1 元教育学
        2.2.2 高等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
        2.2.3 文献计量学
        2.2.4 社会网络分析理论
        2.2.5 信息可视化
第3章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研究发展概况:1998~2018
    3.1 文献时间分布特征
    3.2 来源期刊分布
    3.3 研究主体分析
        3.3.1 研究作者分析
        3.3.2 研究机构分析
    3.4 研究主题分析
        3.4.1 突出人才培养
        3.4.2 关注专业、课程和教学改革
        3.4.3 强调校企合作与产教融合
        3.4.4 重视思政工作和文化建设
        3.4.5 以学生为中心
    3.5 知识基础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研究初步兴起:1998~2005
    4.1 《教育与职业》载文量一枝独秀
    4.2 研究主体数量较少,缺乏主体合作
        4.2.1 研究作者分析
        4.2.2 研究机构分析
    4.3 研究主题分析
        4.3.1 高等教育大众化成为热点
        4.3.2 探索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4.3.3 开始探索校企合作理论和实践
        4.3.4 重视毕业生就业
    4.4 知识基础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研究迅猛发展:2006~2011
    5.1 五大期刊载文量过千
    5.2 研究主体数量增长明显,合作网络有所增大
        5.2.1 研究作者分析
        5.2.2 研究机构分析
    5.3 研究主题分析
        5.3.1 课程和教学改革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得到重视
        5.3.2 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多样化的育人途径
        5.3.3 重视文化育人与思想政治教育
    5.4 知识基础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研究质量提升:2012~2018
    6.1 四大高等职教核心期刊形成
    6.2 研究主体较为稳定,日益重视合作
        6.2.1 研究作者分析
        6.2.2 研究机构分析
    6.3 研究主题分析
        6.3.1 人才培养研究备受关注
        6.3.2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研究进一步深化
        6.3.3 构建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6.3.4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受到更多重视
    6.4 知识基础分析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研究结论和展望
    7.1 研究结论
        7.1.1 高等职业教育研究三阶段划分
        7.1.2 高等职业教育研究阶段性特征
        7.1.3 高等职业教育研究进展:1998~2018
    7.2 研究创新点
    7.3 研究不足和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附录1:部分高职教育政策
    附录2:科研成果

(2)高职高专院校韩语专业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以泰州学院韩语专业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摘要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目的
    第二节 研究现状
    第三节 研究方法
第二章 泰州学院韩语专业发展的历程与困境
    第一节 高职高专院校韩语专业的发展历程
    第二节 泰州学院韩语专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典型性
    第三节 泰州学院对韩语专业发展困境的初步研究与认识
第三章 泰州学院韩语专业毕业生学习与就业状况调研
    第一节 泰州学院韩语专业毕业生调研的基本情况
    第二节 泰州学院韩语专业毕业生问卷调查结果与分析
    第三节 泰州学院韩语专业走出困境的方向
第四章 应对韩语专业困境的对策
    第一节 改进韩语专业课程设置
    第二节 优化学校培养方案
    第三节 改进实习方式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一 泰州学院韩语专业毕业生学习与就业状况调查问卷
附录二 部分企业招收韩语专业毕业生的要求调查结果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3)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实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主要创新点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本选题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二、研究现状
    三、相关概念界定
    四、研究思路和方法
    五、研究的重点、难点和拟创新之处
    六、主要内容和基本框架
第一章 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一、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重大举措
        (一) 抵御反马克思主义思潮的渗透
        (二) 维护意识形态安全
    二、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重中之重
        (一) 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地位
        (二) 哲学社会科学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三) 坚持马克思主义对哲学社会科学的指导
    三、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基石
        (一)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
        (二) 实施工程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
    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迫切需要
        (一) 实践发展的成就与问题
        (二) 最新理论成果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
    五、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迫切需要
        (一) 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根本所在
        (二) 实施工程是巩固中国共产党执政地位的必然
第二章 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组织机构和运行机制
    一、组织机构
        (一) 中央宣传思想工作领导小组
        (二) 中央宣传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办公室
        (三) 工程咨询委员会的设立及成员的确定
        (四) 课题组
    二、运行机制
        (一) 项目建设
        (二) 基地建设
        (三) 团队建设
第三章 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历史考察
    一、工程的提出和部署
        (一) 实施工程的提出
        (二) 实施工程的全面部署
    二、工程的全面展开
        (一) 工程多项具体工作先后启动
        (二) 深化对工程的认识
        (三) 工程实施取得实质性进展
    三、工程的全面推进
        (一) 工程实施四年的工作总结和随后五年工作设想
        (二) 工程成果丰硕
        (三) 工程实施八年的工作总结和继续推进
    四、十八大以来工程深入推进
        (一) 深入实施工程的战略部署
        (二) 深入实施工程的重要举措
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经典着作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研究
    一、马克思主义经典着作的编译和研究
        (一) 经典着作编译
        (二) 经典着作基本观点研究
    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研究
        (一)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成果研究
        (二)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重大现实问题研究
第五章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
    一、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设立
        (一)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初步设立和逐步完善
        (二) 马克思主义理论一、二级学科简介
        (三) 马克思主义理论一、二级学科点布局
        (四) 国家重点学科和博士后流动站建设
    二、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
        (一) 建设概况
        (二) 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
    三、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情况调研
        (一) 全国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调研
        (二)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学术发展年度报告
    四、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高端学术平台
        (一) 全国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论坛
        (二) 全国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博导论坛
        (三) 全国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生论坛
        (四) 全国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论坛
        (五)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协同创新中心
        (六)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专刊
    五、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领航和支撑
        (一)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领航发展
        (二) 发挥哲学社会科学其他学科的支撑作用
第六章 立体化教材体系建设
    一、总体部署
        (一) 工程教材编写总要求
        (二) 成立教材编写课题组
        (三) 工程教材编写规划
    二、工程教材编写成果
        (一) 基础理论教材
        (二) 重点学科教材
        (三)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
        (四) 其他重点教材
    三、工程教材出版及使用
        (一) 统一规范工程教材编辑出版
        (二) 重点规范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的出版和使用
    四、工程教材编写特点
        (一) 教材编写按照意识形态强弱先后顺序进行
        (二) 工程教材具有鲜明中国特色
第七章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术交流和人才队伍培养
    一、学术交流
        (一) 举办高层次报告会
        (二) 开展学术研讨会
    二、人才培养
        (一) 开展国情调研
        (二) 进行国外考察
        (三) 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骨干研修班的开办
        (四) “四个一批”理论人才的纳入
        (五) “三项学习教育”活动的深入开展
        (六)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培养
        (七) 教育部工程重点教材专业师资队伍培训
第八章 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宣传普及
    一、理论读物
        (一) 学习读本
        (二) 编写通俗理论读物
    二、主流媒体平台宣传
        (一) 报刊
        (二) 电视
        (三) 网络
        (四) 微式宣传
第九章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实施的整体评价
    一、实施工程的成效及经验
        (一) 工程实施取得突出成绩,达到预期效果
        (二) 工程实施十多年的基本经验
    二、工程实施中存在的不足及其原因
        (一) 工程实施中存在的不足
        (二) 工程实施中存在不足的原因分析
结束语 进一步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应当探讨的若干问题
    一、保持工程的常态化,重点推进工程成果的学习转化运用
        (一) 加强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大众化
        (二) 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深度融合
        (三) 加快教材优势向教学优势发展
        (四) 加强高端人才与教学一线教师深度培养
    二、大力开展工程的宣传推介,进一步扩大研究成果的社会影响
        (一) 扩大宣传范围
        (二) 丰富宣传形式
        (三) 加强理论宣传力度
    三、引领“四大平台”建设,形成工程工作合力
        (一) “四大平台”建设
        (二) 充分发挥工程在思想理论建设中的龙头作用
    四、进一步完善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学科体系、教材体系、人才体系
        (一) 健全学科体系
        (二) 完善教材体系
        (三) 构建人才体系
参考文献
附录一 2012年——2015年“全国高校优秀中青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择优资助计划”入选教师名单及课题立项表
附录二 《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实施以来情况认识》调查问卷(教师卷)(学生卷)(宣传部门卷)(共同卷)
附录三 《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实施以来情况认识》调查问卷分析表
攻博期间发表的与学位论文相关的科研成果目录
后记

(4)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后的人才选拔机制探析 ——以黑龙江省某高职高专院校公开招聘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三、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第一章 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基本概念的界定
    一、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的概念及基本原则
    二、事业单位岗位管理的概念
    三、事业单位公开招聘的概念及必要性
    本章小结
第二章 高职高专院校师资队伍的建设目标
    第一节 高职高专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
    第二节 高职高专院校师资需求的特殊性
    第三节 高职高专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目标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高职高专院校岗位设置后人才招聘面临的挑战
    第一节 现行高职高专院校公开招聘的工作要求及特点
        一、现行高职高专院校公开招聘的一般程序
        二、现行人事政策对高职高专院校公开招聘制度的要求
        三、高职高专院校公开招聘工作现状
    第二节 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在高职高专院校公开招聘中的作用
        一、岗位设置结构比例限制教职人员发展
        二、分级晋升考核条件影响教职人员进步
        三、岗位设置与聘任制度的配套考核机制不完善
        四、岗位设置对事业单位公开招聘的影响
    第三节 高职高专院校现行公开招聘面临的突出问题
        一、岗位设置后人事主管部门管理中的问题
        二、高职高专院校公开招聘实施过程中的问题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完善高职高专院校公开招聘人才选拔机制
    第一节 寻求公开招聘工作的政策支持
        一、优化招聘考查形式与方法
        二、放宽事业单位在公开招聘过程中的权力和权限
        三、建立健全考核监督惩处及用人反馈体系
    第二节 加强学校内部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制定长期的岗位需求规划与公开招聘方案
        二、提高学校人力资源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
        三、采取将公开招聘工作实行人事外包的策略
        四、在人事管理新形势下转变用人招聘方式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9)金融专业教学改革回顾与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一、我校金融专业的五大优势
    1、金融专业开办时间长,管理规范,总结出一套较为先进的符合金融教学规律的管理办法,专业基础优势明显。
    2、培养出一批素质较高的师资队伍,教育梯队优势明显。
    3、经费投入多,办学条件好,教学实验设施先进,硬件优势明显。
    4、适时改革,积极探索,已取得一批成果,教学质量优良,课程建设优势明显。
    5、我校与金融系统关系密切,银行对金融专业支持力度大,行业优势明显。
二、金融专业教学改革目标与思路
    1、金融专业教学改革目标
    2、专业教学改革基本思路
        (1)明确一个目标。即确定一个符合经济金融一线需要的学生培养目标
        (2)转变两个教育观念,树立现代意识
        (3)突出三项改革,不断加大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
        (4)加强四项建设。
三、金融专业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
    1、围绕“实践、实际、实用”的“三实”原则改革专业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强调理论联系实践,充分体现高职高专教育的特色。
    2、强调以技术应用能力和基本素质培养为主线建立金融专业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努力建立与本专业培养目标相适应的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
        (1)制订相应管理制度,要求专业学生达到“五个过硬”的标准。
        (2)围绕专业培养目标,全面修订专业教学计划,合理增减课程课时,一切立足于培养学生的理论素养、操作能力,强调学生的发展后劲。
    3、建立与专业培养目标相适应的理论课程体系
        (1)通识教育课程
        (2)专业教育课程
    4、建立与专业培养目标相适应的实践教学体系
        第一,巩固传统业务技能的训练。
        第二,进一步强化新业务技能。
        第三,进一步强化现代热门业务的开发和训练—网上证券投资。
        第四,加强学生写作水平、科研能力的训练和培养
        第五,强化英语、计算机教学与训练,突出应用能力培养
四、金融专业的教学基础建设目标与措施
    1、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2、积极开展师资队伍建设
        (1)金融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的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2)金融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的主要措施
    3、重视产学研机制的建立
    4、金融专业建设的相关配套政策

(10)适应高职高专教育要求加强我校师资队伍建设(论文提纲范文)

一、高职高专教育对师资队伍建设的基本要求
二、我校“九五”师资队伍建设总结及目前的基本状况
三、师资队伍建设“十五”规划及具体措施
    (一) 进一步解放思想, 更新观念, 树立起四种观念
        1.树立人本观念。
        2.树立竞争观念。
        3.树立开放观念。
        4.树立效益观念。
    (二) 加大教师引进与补充力度
    (三) 加强教师, 提高整体素质
    (四) 加速选拔、培养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
    (五) 加强实践环节教学, 建立“双师型”教师队伍
    (六) 提高教师待遇, 稳定教师队伍
    (七) 完善制度, 强化管理

四、适应高职高专教育要求加强我校师资队伍建设(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研究进展:1998-2018 ——基于CNKI和CSSCI数据库的知识图谱分析[D]. 张丽杰. 湖北工业大学, 2020(10)
  • [2]高职高专院校韩语专业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以泰州学院韩语专业为例[D]. 郭蕾. 山东大学, 2019(03)
  • [3]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实施研究[D]. 谭晓玲. 武汉大学, 2017(06)
  • [4]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后的人才选拔机制探析 ——以黑龙江省某高职高专院校公开招聘为例[D]. 路瑶. 黑龙江大学, 2016(03)
  • [5]励志图强 努力提高人才培养工作水平——河北工程技术高等专科学校人才培养工作汇报(节选)[J]. 叶景文. 河北工程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04)
  • [6]“双师型”队伍培养的理论与实践[A]. 李岩,贾银隽. 中国民办教育家优秀论文集, 2006
  • [7]旅游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以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为例[J]. 林伯明. 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4(05)
  • [8]对高职高专师资队伍建设的探索和实践[J]. 孙保平,王庆飞. 安阳大学学报, 2003(04)
  • [9]金融专业教学改革回顾与展望[J]. 南京金融高等专科学校金融系 江苏南京211800. 南京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2(02)
  • [10]适应高职高专教育要求加强我校师资队伍建设[J]. 田玉兰. 金融理论与教学, 2001(04)

标签:;  ;  ;  ;  ;  

适应高职高专办学要求加强我校师资队伍建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