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华舞蹈志·云南卷》简况(论文文献综述)
王潇潇[1](2020)在《德钦藏族民间传统舞蹈文化生态与发展研究》文中提出奔子栏的锅庄、羊拉的弦子、斯农的热巴、拖顶的酒歌、筛巴地区的学勒……德钦藏族民间丰富多彩的歌舞艺术是构成德钦文化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选取云南省迪庆州德钦县境内的藏族民间传统舞蹈文化为研究对象,在参考文献资料和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多次到德钦县进行田野调查得到的相关音像及文字资料,运用舞蹈形态学、舞蹈生态学、文化人类学等理论方法,从多个方面对德钦县的民间传统舞蹈及其生存空间进行研究。从旧石器时代的遗留影迹到近现代的发展步伐,从自然生态环境到人文生态环境,梳理分析德钦藏族传统舞蹈文化的历史源流及文化生态现状。以文化整体意识对德钦境内多种藏族民间传统歌舞的动作形态、服饰着装、歌词曲调进行考察分析,阐述其在当下社会背景中的生存空间以及文化内涵。论文按照德钦县各乡镇地理位置的分布将辖域内的两镇六乡分为澜沧江流域和金沙江流域,其中羊拉乡、奔子栏镇、拖顶乡、霞若乡划归于金沙江流域,佛山乡、云岭乡、燕门乡、升平镇划归为澜沧江流域,对境内不同流域沿线乡镇的民间传统舞蹈基本形态、风格特征进行分析比较。结合笔者对德钦县文化生态环境的了解以及当前县境内藏族民间传统舞蹈的保护发展现状,提出关于区域性民间舞蹈文化发展以及文化生态保护前景的一些思考。
汪涛[2](2016)在《“昂玛突”民俗活动中的哈尼族铓鼓舞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以“昂玛突”民俗活动中的哈尼族铓鼓舞为研究对象,在对大量历史文献和前人研究成果梳理、总结的基础上,结合笔者的田野调查资料,对哈尼族铓鼓舞发生、本体特征、文化内涵等方面进行了全面探索与研究,对哈尼族的社会历史习俗和民族心理素质发展演变轨迹进行探索,并透过铓鼓舞肢体语言的表层形态窥视其深层的人文内涵。通过对“昂玛突”祭祀仪式中哈尼族铓鼓舞的源流追溯、形态分析以及与归纳出铓鼓舞的本体特征,并解读其蕴含的文化进行透视。本文共分导论、四个章节、结语三部分。笔者在导论中概述了本文的研究现状、意义、研究内容与方法。一、“昂玛突”民俗活动概况。从“昂玛突”民俗活动入手,探讨其依存的自然、人文背景,通过笔者的田野调查纪实详细呈现,进而认识“昂玛突”民俗活动柜的萌生、形成、演变等经历的漫长历史。二、对“昂玛突”民俗活动中铓鼓舞本体特征研究。首先从铓鼓舞在“昂玛突”民俗节日活动中所扮演的角色:1、铓鼓舞的起源传说;2、资料中的铓鼓舞;3、类似铓鼓舞。其次是哈尼族铓鼓舞的外部形态探究1、铓鼓舞的表演形式;2、铓鼓舞动作的基本形态;3、道具。最后哈尼族铓鼓舞的特征提取三个方面来展开论述。三、给哈尼族铓鼓舞的文化透视第一节铓鼓舞与哈尼族生产生活;第二节铓鼓舞与哈尼族社会结构及民族性格;第三节铓鼓舞与哈尼族宗教观念及教化交流。通过不同铓鼓舞生境的不同侧面反应与哈尼族传统社区生活的节奏及周期性活动的直接关联性,进而以反应铓鼓舞文化内涵的方式映射出整个哈尼族本身深邃的文化内涵。四、随着哈尼族生活观念的变化导致铓鼓舞已然从诸多传统的禁忌中慢慢挣脱出来,以符合现代生活要求的新形式向前发展。本章对铓鼓舞变迁的动因的研究,有助探索深刻认识哈尼族铓鼓舞,进而对其在当代更好发展提出一定的建设性意见。最后为结语部分,对本文的一些认识性成果作了总结与概括。
刘成成[3](2011)在《文化人类学视野下的巍山彝族“打歌”》文中研究表明巍山彝族“打歌”是伴随巍山当地彝族人民发展的一项集舞、歌、乐三者合一的民族民间歌舞艺术,是巍山当地彝族人民群众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彝族文化的有机构成,并以其鲜明的地方风格和民族特色于2008年6月被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本文旨在通过文化人类学的田野调查与研究,对巍山彝族“打歌”进行实地的采访、文字资料的搜集和影音等资料的记录与整理等调查,对巍山彝族“打歌”进行研究,在文献资料的收集与整理的基础上,具体从田野调查的所见所感入手,运用综合、系统、逻辑的方法对其进行动态、互动的研究,并结合文献中的资料,对其以往的发展状况进行梳理,进而结合调查过程中新的发现,对其今后合理有效地保护与发展提出自己的观点,以期对民族文化的发展与保护工作做出积极的贡献。本文的写作注重文本研究与田野调查实践的互动与结合:第一章对有关巍山彝族“打歌”的传说和历史古籍文献中的相关记载进行了梳理,并对田野工作地点的情况进行了简要介绍;第二章以笔者深入巍山县及周边山区田野采风所收集的资料为主要部分,对巍山彝族“打歌”的生长环境、历史溯源、活动程序及场景、分布区域与风格特点等方面进行了分析与描述;第三、四章在田野调查基础上所进行的进一步分析与思考,在全面切身地了解和感受当地彝族人民的生活生长环境的基础上,对“打歌”在其民族社会生活中的意义与功能进行了分析与解读,并对其在现代社会语境下所产生的文化变迁进行了初步探索;第五章对巍山彝族“打歌”进行了审美特征的分析和文化人类学、艺术人类学的初步阐释;第六章对巍山彝族“打歌”的传承、保护的情况进行了分析与梳理,对其在未来的合理发展进行了初步探析,并结合调查过程中新的发现,对其今后合理有效地传承、保护与发展提出自己的建议,以期促进其在现代社会语境下合理、健康地发展。
聂晓燕[4](2000)在《《中华舞蹈志·云南卷》简况》文中提出
二、《中华舞蹈志·云南卷》简况(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华舞蹈志·云南卷》简况(论文提纲范文)
(1)德钦藏族民间传统舞蹈文化生态与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一)选题缘起 |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
(三)研究综述 |
(四)研究理论与方法 |
一、德钦藏族民间传统舞蹈的历史源流与文化生态窥视 |
(一)滇藏“茶马古道”上的“阿墩子” |
(二)德钦藏族民间传统舞蹈文化生态现状 |
二、德钦藏族民间传统舞蹈及其形态 |
(一)奔子栏锅庄 |
(二)德钦弦子 |
(三)斯农热巴 |
(四)其他藏族民俗舞蹈 |
三、不同河谷流域的德钦藏族民间传统舞蹈对比 |
(一)德钦县内金沙江流域藏族传统舞蹈 |
(二)德钦县内澜沧江流域藏族传统舞蹈 |
(三)不同流域下德钦藏族传统舞蹈的差异 |
四、德钦藏族民间传统舞蹈的发展与文化生态保护 |
(一)区域性民间传统舞蹈发展态势构想 |
(二)少数民族民间舞蹈文化生态保护前景探微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校期间学术成果 |
(2)“昂玛突”民俗活动中的哈尼族铓鼓舞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导论 |
(一)选题缘由 |
(二)研究现状 |
(三)选题内容及意义 |
(四)研究视角与方法 |
一、“昂玛突”民俗活动概况 |
(一)“昂玛突”民俗活动依存的自然、人文背景 |
(二)“昂玛突”民俗活动的田野调查 |
(三)“昂玛突”民俗活动中祭祀仪式的几点思考 |
二、“昂玛突”民俗活动中铓鼓舞本体特征研究 |
(一)铓鼓舞在“昂玛突”民俗节日活动中所扮演的角色 |
(二)哈尼族铓鼓舞的外部形态探究 |
(三)哈尼族铓鼓舞的特征提取 |
三、哈尼族铓鼓舞的文化透视 |
(一)铓鼓舞与哈尼族生产生活 |
(二)铓鼓舞与哈尼族社会结构及民族性格 |
(三)铓鼓舞与哈尼族宗教观念及教化交流 |
四、现代化进程中哈尼族铓鼓舞的变迁 |
(一)哈尼族铓鼓舞现阶段变化的动因 |
(二)哈尼族铓鼓舞在当代的发展出路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参考网站 |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及相关成果 |
(3)文化人类学视野下的巍山彝族“打歌”(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的目的及意义 |
二、现有研究资料综述 |
三、研究的依据与方法 |
第一章 巍山彝族“打歌”的情况概述 |
第一节 有关巍山彝族“打歌”的传说及史籍文献中的记载 |
一、有关巍山彝族“打歌”的传说 |
二、史籍文献中的相关记载 |
第二节 巍山彝族“打歌”的田野调查地点概况 |
一、巍山彝族“打歌”的自然生态环境 |
二、巍山彝族“打歌”的人文生态环境 |
第二章 巍山彝族“打歌”的基本内容 |
第一节 巍山彝族“打歌”简述 |
第二节 巍山彝族“打歌”活动程序及场景 |
第三节 巍山彝族“打歌”的分布区域及地方风格 |
第四节 巍山彝族“打歌”的吹奏乐器与道具 |
第五节 巍山彝族“打歌调”介绍 |
第六节 巍山彝族“打歌”的服饰 |
第三章 巍山彝族“打歌”的文化内涵解读 |
第一节 巍山彝族“打歌”与社会历史民俗 |
第二节 巍山彝族“打歌”的历史意义与文化价值 |
第四章 巍山彝族“打歌”的主要特点、健身功能与文化变迁 |
第一节 巍山彝族“打歌”的主要特点 |
第二节 巍山彝族“打歌”的健身功能与作用 |
第三节 巍山彝族“打歌”与文化变迁 |
第五章 巍山彝族“打歌”的美学、人类学阐释 |
第一节 巍山彝族“打歌”的审美特征分析 |
一、生命的原初性与本真性 |
二、情感的真挚性与互动性 |
三、节奏的韵律美与情态的动律感 |
第二节 巍山彝族“打歌”的人类学阐释 |
一、文化人类学视角 |
二、艺术人类学视角 |
第六章 巍山彝族“打歌”的传承、保护与发展 |
第一节 巍山彝族“打歌”的传承状况 |
一、巍山彝族“打歌”艺人的生存状态及拜师情况 |
二、青云村个案调查 |
第二节 巍山彝族“打歌”的保护与发展情况 |
一、巍山县已确认的国家级、省级、州级和县级民族民间传统舞蹈“打歌”保护名录 |
二、巍山县文化馆群文工作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人员情况统计表 |
三、巍山县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领导小组人员结构 |
四、巍山县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专家委员会名单 |
第三节 巍山彝族“打歌”的传承、保护与发展对策探析 |
结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田野调查主要访谈对象 |
附录二 图片资料 |
作者简介 |
四、《中华舞蹈志·云南卷》简况(论文参考文献)
- [1]德钦藏族民间传统舞蹈文化生态与发展研究[D]. 王潇潇. 云南艺术学院, 2020(12)
- [2]“昂玛突”民俗活动中的哈尼族铓鼓舞研究[D]. 汪涛. 云南艺术学院, 2016(08)
- [3]文化人类学视野下的巍山彝族“打歌”[D]. 刘成成. 云南艺术学院, 2011(11)
- [4]《中华舞蹈志·云南卷》简况[J]. 聂晓燕. 民族艺术研究, 20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