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截击双发轰炸机IL-2世界(论文文献综述)
王钟强,金绮[1](2015)在《“二战与航空工业”系列之五——确保制空权的后盾》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的一场战争。而这场大战从开始到结束,空军一直都扮演着重要角色,其参战数量之多、活动范围之广、战果之显着、所起作用之大,都远远超出人们的想象。空军辉煌战绩的取得离不开背后航空工业的支持。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20年里,
吴军[2](2007)在《二战时期军事技术进步与航空武器装备发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二战时期,是军事技术进步和航空武器装备发展的黄金时期,研究这一时期航空武器装备发展的规律,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论文在充分掌握相关历史资料的前提下,探讨了二战时期军事技术进步与航空武器装备发展的历史,揭示出二战时期航空武器装备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并对这一时期航空武器装备发展的动因和条件以及机制,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最后指出,发展航空武器装备需要处理好需求与可能、技术与经济、平时与战时三者之间的关系。通过研究,深化了军事技术进步与航空武器装备发展之间互动关系的认识,对当前和平时期发展我军航空武器装备、实现平战转换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高玉伟[3](2007)在《飞机易损性评估系统改进及某型无人机易损性减缩设计》文中研究表明飞机生存力是飞机设计的重要技术指标之一,是影响未来战争胜负的重要因素。目标易损性是飞机生存力的主要内容之一,易损性评估和减缩设计是提高飞机生存力的基础。 本文首先通过分析现有易损性评估系统,针对该系统尚未考虑的三个问题:飞机油箱等液体容器中的液体对损伤机理的阻碍作用,导弹喷射碎片非均匀分布情况下的易损性计算问题以及飞机部件为钛、钢等金属材料时对损伤机理的杀伤响应问题提出了解决办法,并对该易损性评估系统软件进行了改进。随后,本文利用改进后的易损性评估系统对某型无人机进行了易损性评估,提出了易损性减缩方案并进行了验算。论文的主要工作如下: 1、通过将导弹喷射碎片的非均匀分布空间分为若干均匀分布子空间,然后综合各子空间的易损性计算结果,解决了非均匀分布导弹喷射碎片打击飞机的易损性计算问题。 2、通过引入JTCG弹丸在液体中的运动状态方程,考虑损伤机理在液体中的速度衰减规律,解决了损伤机理击中装有液体的部件时的易损性计算问题。 3、通过引入JTCG/ME方程,在铝质靶板的基础上,加入其他金属材料的参数,解决了飞机部件为钛、钢等金属材料时对损伤机理杀伤响应的计算问题。 4、用修改后的软件对UlltRAevo无人机进行了易损性评估计算。根据计算结果对该无人机进行易损性减缩设计和验算。
大嘴[4](2003)在《航空百年》文中认为 1903年12月17日.一个载入史册的日子。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的基蒂·霍克的郊外,清晨阴冷的寒风尚未停息。没有人意识到这是一个伟大的时刻,在这片荒滩上.莱特兄弟将对他们发明的一种有自主动力,有操纵结构的实验飞行器—飞行者1号进行首次试飞。在场只有5位当地居民和他们分享这一伟大的时刻,而专职见证人也只是象征性地打开了备忘录。上午10时35分,奥维尔·莱特驾驶飞机在肆虐的狂风中飞离了地面。这次飞行的滞空时间仅有短短的12秒,飞行距离只有微不足道的36.58米,但它却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持续而有动力、可操纵的
二、截击双发轰炸机IL-2世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截击双发轰炸机IL-2世界(论文提纲范文)
(1)“二战与航空工业”系列之五——确保制空权的后盾(论文提纲范文)
经济和工业基础至关重要 |
高层重视和正确决策是关键 |
生产组织是重要保障 |
战时科研是得力支撑 |
(2)二战时期军事技术进步与航空武器装备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主要研究方法 |
1.4 主要内容及创新点 |
1.4.1 主要内容 |
1.4.2 创新点 |
第二章 二战时期航空武器装备发展的历程 |
2.1 航空武器装备的早期探索 |
2.2 打击力与枪械、弹药技术 |
2.3 防护力与材料、装甲技术 |
2.4 机动力与气动、动力技术 |
2.5 信息力与探测、通讯技术 |
2.6 二战时期航空武器装备发展的影响 |
2.6.1 改变了作战样式 |
2.6.2 拓展了作战理论 |
2.6.3 更新了组织体制 |
第三章 二战时期航空武器装备发展的特点 |
3.1 性能对抗愈演愈烈 |
3.1.1 飞机作战性能的增强 |
3.1.2 飞机机载设备的完善 |
3.1.3 相对杀伤指数的提高 |
3.2 投入数量规模空前 |
3.2.1 生产数量规模空前 |
3.2.2 装备数量规模空前 |
3.2.3 损失数量规模空前 |
3.3 类型多样化 |
3.3.1 种类多样化 |
3.3.2 型号多样化 |
3.4 体系结构系统化 |
3.4.1 飞机结构更加系统 |
3.4.2 装备结构更加系统 |
3.4.3 协同结构更加系统 |
3.5 装备发展严重失衡 |
3.5.1 攻防地位的失衡 |
3.5.2 装备比例的失衡 |
3.5.3 产业结构的失衡 |
第四章 二战时期航空武器装备发展的动因和条件 |
4.1 二战时期航空武器装备发展的动因 |
4.1.1 需求与可能 |
4.1.2 攻防的矛盾运动 |
4.1.3 人的主观能动性 |
4.2 二战时期航空武器装备发展的条件 |
4.2.1 前提条件:科技水平 |
4.2.2 物质条件:经济实力 |
4.3 二战时期航空武器装备发展的战略博弈 |
4.3.1 战略抉择与博弈理论 |
4.3.2 囚徒困境与纳什均衡 |
4.3.3 战略选择的博弈分析 |
第五章 二战时期航空武器装备发展的机制 |
5.1 战时研发机制 |
5.1.1 科研高度的计划化 |
5.1.2 广泛开展科技动员 |
5.1.3 政府加大科研投资 |
5.2 战时生产机制 |
5.2.1 加大航空工业的基建规模 |
5.2.2 增加航空工业的从业人数 |
5.2.3 采取措施提高劳动生产率 |
5.3 战时路径选择机制 |
5.3.1 平战结合 |
5.3.2 军民结合 |
5.3.3 研改结合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在学期间所取得的学术成果 |
(3)飞机易损性评估系统改进及某型无人机易损性减缩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生存力简介 |
1.1.2 研究背景 |
1.2 易损性研究的主要内容与本文工作 |
1.2.1 易损性研究的主要内容 |
1.2.2 本文的工作 |
第二章 导弹喷射破片非均匀分布下的易损性计算 |
2.1 前言 |
2.2 破片效应在原易损性评估系统中的计算 |
2.2.1 弹体爆炸基本原理 |
2.2.2 破片散布基本假设 |
2.2.3 破片效应在原易损性评估系统中的计算 |
2.2.4 破片飞散角与方向角 |
2.2.5 破片初速度 |
2.2.6 破片数量计算 |
2.3 破片非均匀分布下易损性的计算 |
2.3.1 改进的破片分布 |
2.3.2 破片非均匀分布下易损性的计算 |
2.4 小结 |
第三章 飞机部件不同材料对损伤机理的杀伤响应 |
3.1 前言 |
3.2 破片对飞机部件的穿透计算 |
3.3 铝质材料对损伤机理的杀伤响应 |
3.3.1 等效靶厚度的计算 |
3.3.2 破片的速度衰减 |
3.3.3 破片的平均迎风面积计算 |
3.3.4 极限穿透速度计算 |
3.3.5 跳弹现象 |
3.3.6 剩余质量和剩余速度计算 |
3.3.7 击穿概率 |
3.4 钛、钢材料对损伤机理的杀伤响应 |
3.4.1 破片对钢材料部件的损伤 |
3.4.2 破片对钛材料部件的损伤 |
3.5 小结 |
第四章 液体对损伤机理阻碍作用的研究 |
4.1 前言 |
4.2 液体对损伤机理的阻碍作用研究 |
4.2.1 弹体入水问题 |
4.2.2 JTCG弹丸在液体中的运动状态方程 |
4.3 液体的阻碍作用在易损性评估系统中的实现 |
4.4 小结 |
第五章 UlltRAevo无人机的易损性评估和减缩设计 |
5.1 前言 |
5.2 UlltRAevo 无人机简介 |
5.2.1 UlltRAevo 无人机简介 |
5.2.2 UlltRAevo 无人机主要系统 |
5.3 UlltRAevo 无人机的易损性评估与减缩 |
5.3.1 易损性评估与减缩流程图 |
5.3.2 任务-威胁分析 |
5.3.3 致命性部件辩识 |
5.3.4 无人机易损性建模 |
5.3.5 无人机的易损性评估 |
5.3.6 无人机的易损性减缩方案及评估 |
5.4 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发表论文 |
致谢 |
四、截击双发轰炸机IL-2世界(论文参考文献)
- [1]“二战与航空工业”系列之五——确保制空权的后盾[J]. 王钟强,金绮. 航空世界, 2015(09)
- [2]二战时期军事技术进步与航空武器装备发展研究[D]. 吴军.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2007(07)
- [3]飞机易损性评估系统改进及某型无人机易损性减缩设计[D]. 高玉伟. 西北工业大学, 2007(01)
- [4]航空百年[J]. 大嘴. 航空世界, 20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