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卫星的预测方法

导航卫星的预测方法

一、导航卫星的预报方法(论文文献综述)

谢军,王平[1](2021)在《北斗导航卫星姿态与轨道控制技术发展与贡献》文中提出通过总结北斗一号卫星到北斗三号卫星的发展过程,梳理了北斗导航卫星姿态与轨道控制技术的发展变化,以及在引领卫星姿轨控技术进步和星载器部件自主可控方面取得的成就.同时,根据下一代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论证需求,分析给出了未来导航卫星姿轨控系统需要关注与研究的关键技术.

王磊,赵春梅,何正斌,马天明[2](2021)在《低轨卫星激光测距轨道预报方法及精度分析》文中提出为了进一步提高卫星激光测距(SLR)站对低轨卫星轨道预报的精度,提出一种低轨卫星轨道预报方法:分析星载全球定位系统(GPS)定轨结果外推和瞬时轨道根数预报2种方法的可行性;并进一步研究常经验加速度和伪随机脉冲对星载GPS结果外推精度的影响,以及辐射压参数和伪随机脉冲参数对瞬时轨道根数预报精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星载GPS定轨结果外推采用伪随机脉冲比常经验加速度解算出来的轨道根数外推精度更高,5 d的预报结果为,T方向差值优于350 m,且比瞬时轨道根数预报的轨道精度更稳定;瞬时轨道根数预报添加之前定轨解算出来的辐射压参数拟合轨道,能有效提高轨道预报的精度,2 d的预报结果为,T方向差值整体在300 m之内,符合激光测距要求。

程博[3](2021)在《GPS/BDS精密单点定位及短期钟差预报》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何星仪[4](2021)在《基于观测值域的BDS/SLR联合精密定轨》文中研究表明

刘宏苏[5](2021)在《星载GNSS-R监测台风变化过程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台风是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而海面风场变化与台风生消发展过程息息相关,因此监测海面风场在台风监测和预警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传统的海面风场观测多为浮标站点测量和海洋气象卫星观测,但仍存在时空分辨率不足、观测方式单一及成本较高等问题。星载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反射测量(GNSS-R)具有近实时、全天候、覆盖面广等优点,为海面风场观测提供了一种新的观测方式,提高了热带气旋的监测精度。本论文首次利用星载GNSS-R技术反演了整个超强台风生命周期内的海面风速变化状况,通过高风速和低风速构建地球物理模型(GMF),评估了反演模型的性能及风速反演的精度,此外结合了土壤水分主被动探测计划卫星(SMAP)卫星数据,利用视觉显着性和区域生长的方法探究了台风发展过程以及海面风速变化特征,为提高热带气旋的预报预警精度提供了参考。主要结果总结如下:(1)利用旋风全球卫星导航系统(CYGNSS)计划标准化双基地雷达截面(NBRCS)及积分延迟波形的前沿斜率(LES)观测量,分别与ERA-5再分析数据集进行并置匹配,建立经验地球物理模型函数(GMF),评估了GMF经验模型性能和风速反演精度,并利用最小方差估计进一步优化了风速反演并提高了风速反演精度。结果表明NBRCS的风速反演总体均方根误差RMSE为2.26 m/s,平均偏差为1.30 m/s,而LES的风速反演结果RMSE为2.54 m/s,平均偏差为1.39 m/s,联合两个观测基于最小方差估计风速总体RMSE为1.64 m/s,平均偏差为0.67 m/s。(2)利用经验GMF模型反演了超强台风山竹在2018年9月6日至9月17日的生命周期内南纬40°至北纬40°的全球海面风速变化,并分析了台风期间的海面风速反演精度。结果表明具有较好的一致性,总体上集中于零误差附近,较大的误差集中分布于风速较大或者受到台风影响的地区。(3)联合CYGNSS和土壤水分主被动探测卫星(SMAP)数据对2018年第22号超强台风山竹的完整生命周期进行了观测,将提取到的台风中心经纬度与中国气象局提供的热带气旋资料进行比较,绝对经度误差在0.1°至2.4°之间,而纬度的绝对误差在0°至0.9°之间,经度和纬度的RMSE分别为0.83°和0.44°。联合观测比单一CYGNSS或SMAP观测更为接近台风参考资料,这将会提高台风移动趋势与风速变化的时空分辨率。

郭佳宾[6](2021)在《利用风云3C掩星资料分析中国对流层顶参数变化特征》文中研究表明21世纪以来,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无线电掩星技术愈发成熟,被广泛应用于大气探测和气候变化的研究当中。该技术利用导航卫星与低轨卫星之间的信号延迟来反演全球高精度大气参数。因此,GNSS无线电掩星技术在大气探测和气象预报中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对流层顶是对流层与平流层的过渡区域,存在着频繁的水汽交换、能量传输等,可以为对流层大气进入平流层提供物理和化学的边界条件。对流层顶大气参数的空间分布和时间变化对全球气候变化以及能量平衡都具有重要的影响。然而传统观测技术由于成本高,分辨率低等缺点,无法获得高时空分辨率的对流层顶参数,而使用GNSS无线电掩星技术研究对流层顶参数及其时空变化具有诸多的优势与科学意义。本文基于风云-3C(FY-3C)气象卫星GNSS无线电掩星观测资料分析和研究了我国2015年—2019年对流层顶参数时空变化特征。首先介绍了GNSS无线电掩星技术理论和方法,并对FY-3C无线电掩星资料进行了质量分析,最后利用FY-3C无线电掩星资料分析了我国对流层顶参数的时空变化特征。主要研究结果和结论如下:(1)利用COSMIC掩星数据、无线电探空气球数据和欧洲中小尺度天气预报模型(ECMWF)产品对FY-3C掩星数据产品进行了质量检验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兼容双系统的FY-3C卫星GNSS掩星探测器(GNOS)具有较强的探测能力,且其数据产品具有较高的可靠性。(2)使用2°×2°的空间分辨率将整个中国区域划分为608个网格,然后统计落在每个网格内的FY-3C掩星廓线产品,分别使用LRT(Lapse Rate Tropopause)与CPT(Cold Point Tropopause)算法计算得出对流层顶参数。与全球无线探空数据和ECMWF产品计算得出的对流层顶参数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较为一致。(3)使用2015-2019年50余万条FY-3C掩星廓线对我国对流层顶参数进行了相关时空变化特征分析,发现对流层顶参数结构具有明显的纬度分布特征与季节变化特征。通过使用中位数斜率回归法分析对流层顶参数的年际变化,发现在2015年—2019年研究时间段内中国区域对流层顶高度平均每年上升0.046km,对流层顶温度平均每年下降0.07K,压强平均每年下降0.96mbar。

王威[7](2021)在《BD-2末期卫星钟性能分析与建模预报方法研究》文中指出北斗二号卫星导航系统(BD2)作为我国“三步走”战略的关键一步,经过8年艰苦卓绝的建设,于2012年12月27日成功开通运行,为亚太地区的用户提供区域导航、定位、授时服务。星载原子钟作为卫星导航系统的关键设备,为卫星提供高精度的时间基准。随着BD2平稳精准地运行了近十年时间,部分在轨卫星已达到或接近设计寿命。对进入寿命末期的卫星开展相应的研究,是一项具有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的研究课题,同时对于掌握BD2服务性能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本文着重研究BD2卫星寿命末期的星载原子钟性能情况以及建立能够适应末期原子钟运行状态的钟差预报模型。论文的主要成果如下:1.提出了一种基于小波分析的钟差数据预处理方法。该方法将原始钟差数据利用事先选定的小波函数和分解层数进行分解,得到相应的低频和高频小波系数,再利用一定准则对其进行处理,最后重构得到处理过后的钟差数据。本文着重分析了不同小波函数和不同分解层数对预处理效果的影响,选出了最为适合处理北斗卫星钟差数据的小波组合。2.设计了一种较为综合的钟差数据质量评定方法。从数据连续性、内符合精度、外符合精度和数据周期特性四个方面对北斗卫星钟差数据进行了质量评定。从结果上看,北斗卫星钟差数据具有较高的精度,一小时跨度内精度优于0.1ns。同时,钟差数据中存在显着的周期特性,GEO和IGSO卫星的主周期为12小时和24小时,MEO卫星的主周期为6小时和12小时。其中C11卫星的周期项明显异于其他卫星。3.使用三年的卫星钟差数据对北斗二号在轨卫星的星载原子钟长期性能进行了分析。从结果上看,BDS卫星原子钟的频率准确度整体上均在10-11量级,频率漂移率基本在10-13/d量级,天稳定度基本在10-14量级,但个别卫星出现性能波动的现象。结合在轨运行时间,初步判断性能出现波动与卫星接近设计寿命有关。4.介绍利用一次差分数据进行钟差预报的原理,对比几种常用的钟差预报模型使用一次差分数据和相位数据的预报精度。结果表明,使用一次差分数据能明显提高各模型短期的钟差预报精度。5.研究基于一次差分数据的BP神经网络模型,通过构建适合卫星钟差数据的BP神经网络,提升卫星钟差预报精度。经过实验,在卫星出现性能波动期间,使用BP神经网络能有效克服频率变化带来的影响。但该模型本身也存在较大的局限性。6.研究基于一次差分数据的LSTM神经网络模型,构建适合卫星钟差数据的LSTM神经网络。经过对比实验,结果表明在卫星出现性能波动期间,使用本文建立的LSTM神经网络能较好地克服频率变化带来的影响,具有良好的钟差预报精度。

赵婧妍[8](2021)在《基于卫星共视系统的铷钟驯服技术研究》文中认为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高精度定位、工业互联等新业务对时间同步的需求越来越高。铷钟作为导航卫星上最常搭载的原子频标,其性能是保证时间频率传递精度的前提和基础。但铷钟在运行过程中容易受到温度、湿度、磁场、振动等环境因素的影响而发生频率漂移和老化,因此考虑到导航卫星的覆盖范围和工作性能的不断完善,基于卫星共视系统研究铷钟驯服算法,进而提升铷钟的精度和频率稳定度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广阔的发展前景。本论文重点研究了基于卫星共视系统的铷钟驯服技术。相较于将待驯服铷钟直接溯源到导航卫星的星载时频系统,应用共视法实现远程时间频率溯源,不仅能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传输路径中共有的电离层和对流层的延时误差,还能抵消星载钟误差的影响。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研究了远程时间频率溯源的基本原理,通过卫星共视对比方法进行远距离时间频率传递,测得本地铷钟的钟差数据。同时,为弥补传统铷钟驯服算法中微分单元抗噪声干扰能力差无法准确预测钟差变化的不足,对铷钟钟差数据进行了建模预报。通过分析比较多种常用钟差预报模型的建模原理及预报效果,根据铷钟钟差变化特点和对预报时长预报精度的要求选用了灰色模型与二次多项式模型组合的钟差预报方法,并探究了建模序列长度对预报精度的影响。2.将钟差预报模型与比例积分微分(Proportion Integral Differential,PID)控制算法相结合,提出了一种基于修正灰色模型和PID控制的铷钟驯服算法,通过对原始铷钟钟差数据建立修正灰色模型来抑制卫星测量噪声和原子钟噪声的干扰,提高钟差预报精度进而提升PID驯服结果的稳定度,并通过优化PID控制系数,缩短PID控制间隔使铷钟信号能密切跟踪参考信号的变化,从而有效提升铷钟驯服精度。研究结果表明本论文基于卫星共视系统提出的铷钟驯服算法不仅能将铷钟驯服精度提升至0.2ns以内,还能将铷钟的频率稳定度提升四个数量级,为改善远程时间频率溯源系统的性能提供了可能。

杨晨博[9](2021)在《非差无电离层的精密单点定位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进入21世纪以来,基于位置信息的服务迅速发展,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NSS)在人们的生活中变得越来越无可替代。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定位方式主要有标准单点定位、标准差分定位、精密单点定位(Precise Point Positioning,PPP)和载波差分定位(Real-time kinematic,RTK)四种。其中,精密单点定位因为不需要基准站而广泛的应用于海上航行、无人区测绘等场景。首先,精密单点定位是一种单站定位技术,无法通过差分消除卫星时钟偏差(Satellite Clock Bias,SCB)。其次,精密单点定位是一种精密定位技术,需要测量载波相位值和解算整周模糊度(Ambiguity Resolution,AR),由此会产生周跳(Cycle Slips)的探测与修复问题。因此,本文针对精密单点定位中最常见的非差无电离层模型做了以下两方面工作:一、基于Prophet模型的卫星时钟偏差预测。在精密单点定位中,无法通过差分消除卫星时钟偏差,因此会增加定位误差。卫星时钟偏差的预报精度成为制约定位精度的关键因素之一。国际GNSS服务站(International GNSS Service,IGS)虽然提供快速星历预测部分(IGU-P),但其质量和实时性均无法满足实际应用。为了提高精密单点定位精度,本文利用Prophet模型对卫星时钟偏差进行预报。具体来说,从国际GNSS服务站发布的快速星历(IGU-O)中的观测部分读取到卫星时钟偏差。接下来将相邻历元间卫星时钟偏差值相减得到卫星时钟偏差单差序列。然后用Prophet模型对卫星时钟偏差单差序列进行预报。最后,将预测结果代入精密单点定位观测方程得到定位结果。采用IGS公布的最终星历(IGF)作为基准,并将实验结果与快速星历预测部分进行对比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模型的钟差预测精度更高。二、基于改进TurboEdit算法的周跳探测与修复方法。在精密定位中必然会涉及到载波相位观测值和整周模糊度,因此周跳的探测与修复是完成精密单点定位的关键。传统的TurboEdit算法中使用了多频观测值的MW(Melborne-Wubbena)组合和GF(Geometry-Free)组合。针对该算法的不足,本文提出了一种综合考虑MW组合卫星高度角和GF组合观测值差分方式的TurboEdit方法。对于该算法中MW组合部分,设计了动态平滑窗口模型,该模型中计算整周模糊度平均值的历元区间可以随卫星高度角变化。对于该算法中对于GF组合部分,使用相邻历元进行二次差分去除噪声较大的伪距误差。实验结果表明,综合考虑MW组合卫星高度角和GF组合观测值差分方式的TurboEdit方法可以有效探测出较小的周跳,这为继续计算整周模糊度和后续精密定位解算奠定了基础。

仇通胜[10](2021)在《基于北斗三号的无线电掩星接收机信号处理关键技术研究》文中认为基于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NSS)的无线电“掩星”探测接收机亦称GNSS无线电“掩星”接收机。其因为可对全球中性大气和电离层进行探测,并具有全天候、高精度、低成本、长期稳定等优点,在数值天气预报、气候变化研究、电离层探测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前景,所以成为地球大气探测领域中不可或缺的先进专用设备。此外,GNSS无线电“掩星”接收机的核心任务是对接收到的导航信号包括折射信号即“掩星”信号和直射信号进行实时处理。日前,我国自主建设运行的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北斗三号(BDS-3)已正式开通,并且在多个频段播发一系列导航信号为全世界用户提供公开服务。这标志着BDS-3业已成为GNSS中的重要一员,并且是GNSS无线电“掩星”接收机的重要信号源。一方面,BDS-3在设计上考虑了与其他GNSS系统的兼容和互操作。因此,针对BDS-3所播发导航信号的处理技术能够比较容易地拓展应用于处理其他GNSS系统播发的导航信号,这有利于多GNSS系统兼容设计,从而大大提高接收机的“掩星”事件观测数目。另一方面,BDS-3打破了欧美国家在GNSS领域中的长期垄断地位。基于BDS-3的GNSS无线电“掩星”接收机不仅拓展了BDS-3的应用范围,而且在与之相关的国防、科技、经济等方面的安全得到了保障。综上,本文主要针对基于BDS-3的无线电“掩星”接收机的信号处理关键技术进行研究。本文的主要工作和创新如下:1、本文详细介绍了GNSS无线电“掩星”探测技术的发展脉络和GNSS无线电“掩星”接收机及其信号处理技术的国内外发展现状,并且指明了GNSS无线电“掩星”接收机及其信号处理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2、本文从GNSS无线电“掩星”接收机探测地球大气的系统整体出发,全面介绍了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无线电“掩星”探测技术的基本原理和GNSS无线电“掩星”接收机的系统组成及其信号处理流程,从而揭示了三者之间的紧密联系,进一步说明了GNSS无线电“掩星”接收机的性能对GNSS无线电“掩星”探测技术反演结果的质量起到了决定性作用。3、本文系统地介绍了导航信号捕获基本原理和技术现状,并且基于“短时相干积分加FFT”的二维并行搜索方法,提出了一种“改进的串并匹配滤波器”。该“改进的串并匹配滤波器”与目前常用的“串并匹配滤波器”和“部分匹配滤波器”相比,具有最低的系统复杂度和最少的硬件资源消耗。基于该“改进的串并匹配滤波器”,并且从实际需求出发,以BDS-3为主,通过解决一系列兼容设计上的难题,提出了一种多GNSS系统兼容捕获方案。该方案能够捕获目前四大主要GNSS系统所播发的常用民用导航信号,并且具有复杂度低、硬件资源消耗少的特点。这有助于增加GNSS无线电“掩星”接收机的“掩星”事件观测数目,并且提高其定位精度等。4、本文深入研究了以BDS-3 B1C信号为代表的新一代导航信号的“子码”特点、“子码”相位快速确定方法和“子码”捕获基本原理与技术。基于此,本文首先提出了一种基于“子码特征长度向量”的“子码”相位快速确定方法,解决了“子码”符号模糊问题并进一步加快了“子码”相位的确定。紧接着,本文提出了一种新颖的“子码”捕获方法——“部分相关方法”。“部分相关方法”相比当前已有方法,硬件资源消耗更少、捕获速度更快、并且捕获概率无明显降低。这提高了GNSS无线电“掩星”接收机在同步和弱信号处理方面的性能。5、本文充分回顾并深入讨论了导航信号跟踪基本原理与技术,论述了GNSS无线电“掩星”接收机对跟踪环路的具体要求和技术路线选择。随后,基于对自适应陷波器技术和锁频环技术的深入研究,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自适应滤波器的“新型锁频环”用于信号跟踪。以跟踪BDS-3 B1C信号为例,仿真结果表明,该“新型锁频环”的跟踪灵敏度、跟踪精度和收敛速度全面优于传统二阶锁频环,从而显着提高了GNSS无线电“掩星”接收机的跟踪环路的性能。

二、导航卫星的预报方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导航卫星的预报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1)北斗导航卫星姿态与轨道控制技术发展与贡献(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导航卫星姿轨控制技术的基本要求
2 北斗一号卫星姿轨控技术
3 北斗二号卫星姿轨控技术
    1)突破偏航控制技术,填补了我国MEO、IGSO轨道卫星姿态控制技术的空白
    2)成功研制长寿命陀螺产品,打破长寿命陀螺依赖进口产品的局面
    3)成功研制数字化一体控制计算机(AOCC),建立高轨卫星姿轨控控制器新架构
    4)中高轨卫星磁力矩卸载技术得到验证
4 北斗三号卫星姿轨控技术
5 下一代北斗卫星姿轨控系统需关注的技术
6 结束语

(2)低轨卫星激光测距轨道预报方法及精度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轨道预报与轨道参数
    1.1 轨道预报
    1.2 太阳辐射压
    1.3 经验参数
2 解算策略与精密定轨精度评定
    2.1 解算策略
    2.2 精密定轨精度分析
3 轨道预报结果分析
    3.1 星载GPS结果外推
    3.2 瞬时轨道根数预报
    3.3 2种预报方法时间点上结果比较
4 结束语

(5)星载GNSS-R监测台风变化过程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名词缩略表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GNSS-R海洋遥感
        1.2.2 GNSS-R海面风监测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1.4 本文结构
第二章 GNSS-R理论和风速反演方法
    2.1 GNSS系统
    2.2 研究数据
        2.2.1 CYGNSS卫星星座
        2.2.2 SMAP卫星数据
        2.2.3 再分析数据集
    2.3 GNSS反射测量
    2.4 GNSS-R风速反演方法
        2.4.1 归一化雷达散射截面
        2.4.2 积分延迟波形前沿斜率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CYGNSS海面风速反演
    3.1 GMF经验模型的建立
        3.1.1 CYGNSS观测量与ERA-5并置匹配
        3.1.2 经验GMF模型建立
    3.2 GNSS-R风速反演结果验证与评估
        3.2.1 2018 年超强台风山竹
        3.2.2 风速反演结果的分析与评估
        3.2.3 最小方差估计
    3.3 台风反演风速验证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联合CYGNSS和SMAP卫星监测台风变化
    4.1 联合多卫星观测台风
        4.1.1 数据融合
        4.1.2 视觉显着性
        4.1.3 区域生长算法
    4.2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果与讨论
    5.1 主要结论
    5.2 后续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6)利用风云3C掩星资料分析中国对流层顶参数变化特征(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与问题
        1.2.1 传统探测资料的局限性
        1.2.2 GNSS掩星资料的优越性
        1.2.3 GNSS掩星探测
        1.2.4 存在的问题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GNSS掩星技术理论与方法
    2.1 GNSS掩星探测原理
        2.1.1 多普勒频移计算
        2.1.2 地球扁平率修正
        2.1.3 弯曲角计算
        2.1.4 电离层修正
        2.1.5 大气参数计算
    2.2 FY-3C GNSS掩星系统介绍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GNSS掩星反演大气参数评估
    3.1 研究数据
        3.1.1 FY-3C掩星数据
        3.1.2 COSMIC数据
        3.1.3 无线电探空数据
        3.1.4 ERA5再分析数据
    3.2 折射率精度验证
    3.3 温度精度验证
        3.3.1 FY-3C与COSMIC温度验证
        3.3.2 FY-3C与Radiosonde温度验证
        3.3.3 FY-3C与ECMWF温度验证
    3.4 压强精度验证
        3.4.1 FY-3C与COSMIC气压验证
        3.4.2 FY-3C与Radiosonde气压验证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中国区域对流层顶参数计算与精度验证
    4.1 研究数据
    4.2 研究区与模型构建
    4.3 对流层顶参数计算
    4.4 结果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中国区域对流层顶参数时空分布特征
    5.1 中国区对流层顶参数空间变化特征
        5.1.1 掩星分布状况
        5.1.2 对流层顶参数随纬度变化特征分析
    5.2 中国区对流层顶参数时间变化特征
        5.2.1 季节变化特征
        5.2.2 年际变化特征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7)BD-2末期卫星钟性能分析与建模预报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现状分析
        1.2.1 北斗二号卫星导航系统星载原子钟概述
        1.2.2 北斗卫星钟差数据预处理与产品质量评估现状
        1.2.3 北斗卫星钟性能评估及其钟差建模预报现状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与结构
第二章 北斗星载原子钟相关的基础理论与方法
    2.1 星载原子钟数据的基本概念
        2.1.1 相位数据
        2.1.2 频率数据
    2.2 北斗卫星钟差数据获取的常用方法
        2.2.1 TWTT
        2.2.2 ODTS
        2.2.3 激光测距
    2.3 钟性能评估常用的指标
        2.3.1 频率准确度
        2.3.2 频率漂移率
        2.3.3 频率稳定度
    2.4 常用的钟差建模方法
        2.4.1 多项式模型
        2.4.2 灰色模型
        2.4.3 卡尔曼滤波模型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北斗钟差数据预处理方法
    3.1 钟差数据常见的异常现象
        3.1.1 间断
        3.1.2 跳变
        3.1.3 粗差
    3.2 MAD方法
        3.2.1 MAD预处理算法的方法步骤
        3.2.2 不同参数取值对预处理效果的影响
    3.3 一种基于小波理论的预处理方法
        3.3.1 基于小波分析的钟差数据预处理算法的方法步骤
        3.3.2 小波函数与分解尺度的选型
        3.3.3 不同分解尺度处理钟差数据的差异分析
    3.4 两种预处理算法的效果对比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北斗钟差数据质量评定
    4.1 卫星钟差产品质量评估方法
    4.2 数据连续性
    4.3 内符合精度
        4.3.1 数据整体情况分析
        4.3.2 单天数据精度分析
    4.4 外符合精度
        4.4.1 计算方法
        4.4.2 结果分析
    4.5 周期特性分析
        4.5.1 计算方法
        4.5.2 结果分析
    4.6 两种卫星钟差产品质量对比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卫星钟性能分析
    5.1 钟评估策略
    5.2 两类钟差数据的性能分析
    5.3 长期性能分析
        5.3.1 频率准确度长期分析
        5.3.2 频率漂移率长期分析
        5.3.3 频率稳定度长期分析
    5.4 末期性能分析
        5.4.1 频率稳定度情况
        5.4.2 钟差预报情况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适应寿命末期的钟差建模与预报
    6.1 基于钟差一次差分数据的预报模型
        6.1.1 基于钟差一次差分数据的预报原理
        6.1.2 常用钟差预报模型基于一次差分预报原理的效果分析
    6.2 基于钟差一次差分数据的BP神经网络卫星钟差预报模型
        6.2.1 BP神经网络模型的原理
        6.2.2 BP神经网络钟差预报模型的构造
        6.2.3 基于一次差分数据的BP神经网络预报效果分析
    6.3 基于钟差一次差分数据的LSTM神经网络卫星钟差预报模型
        6.3.1 LSTM神经网络原理
        6.3.2 LSTM神经网络钟差预报模型的构造
        6.3.3 应用于末期卫星钟差数据的预报效果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8)基于卫星共视系统的铷钟驯服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铷钟驯服相关技术的研究现状
        1.2.1 GNSS星载原子钟现状
        1.2.2 时间频率溯源现状
        1.2.3 GNSS卫星钟差建模预报研究现状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1.4 论文结构安排
第二章 铷钟性能评估及时间频率溯源的基础理论
    2.1 远程时间频率溯源原理
        2.1.1 GNSS共视对比原理
        2.1.2 时间频率源校准原理
    2.2 铷钟钟差数据的特点
        2.2.1 铷钟钟差的分析方法
        2.2.2 铷钟噪声的时域特性
    2.3 铷钟的时频技术指标
        2.3.1 频率准确度
        2.3.2 频率漂移率
        2.3.3 频率稳定度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GNSS卫星钟差预报模型与精度分析
    3.1 常用的卫星钟差预报模型
        3.1.1 多项式模型
        3.1.2 灰色系统模型
        3.1.3 时间序列模型
        3.1.4 谱分析模型
        3.1.5 人工神经网络模型
    3.2 预报实验与结果分析
        3.2.1 建模序列长度对铷钟钟差短期预报精度的影响
        3.2.2 预报模型种类对铷钟钟差短期预报精度的影响
    3.3 提升铷钟钟差短期预报精度的方法
        3.3.1 钟差数据预处理
        3.3.2 灰色模型与二次多项式模型组合的钟差预报方法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修正灰色模型和PID控制的铷钟驯服算法设计
    4.1 PID控制算法
        4.1.1 PID控制器的基本原理
        4.1.2 PID控制器系数优化
    4.2 铷钟驯服算法设计方案
        4.2.1 基于修正灰色模型的PID控制优化
        4.2.2 仿真结果分析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工作总结
    5.2 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缩略词对照表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9)非差无电离层的精密单点定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卫星钟差预测研究现状
        1.2.2 周跳探测与修复研究现状
    1.3 论文研究内容
    1.4 论文章节安排
第2章 卫星导航系统理论基础
    2.1 卫星导航系统定位基本原理
        2.1.1 伪距定位原理
        2.1.2 载波相位定位原理
    2.2 参数估计方法
        2.2.1 牛顿迭代法
        2.2.2 最小二乘法模型
        2.2.3 卡尔曼滤波模型
    2.3 定位误差分析
        2.3.1 卫星端误差
        2.3.2 传播路径中误差
        2.3.3 用户端误差
    2.4 GNSS接收机结构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Prophet模型的卫星钟差预测
    3.1 国际GNSS服务
    3.2 精密单点定位数学模型
        3.2.1 非差无电离层组合模型
        3.2.2 UofC模型
        3.2.3 非差非组合模型
    3.3 Prophet模型原理
        3.3.1 趋势项
        3.3.2 周期项
        3.3.3 随机项
    3.4 数据处理与结果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改进TurboEdit算法的周跳探测与修复方法
    4.1 周跳的基本理论
    4.2 TurboEdit算法
        4.2.1 MW组合周跳探测
        4.2.2 GF组合周跳探测
        4.2.3 周跳修复
        4.2.4 TurboEdit算法缺点
    4.3 改进TurboEdit算法
        4.3.1 基于动态平滑窗口的MW组合法
        4.3.2 基于二阶差分量的GF组合法
    4.4 数据处理与结果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10)基于北斗三号的无线电掩星接收机信号处理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美国研究现状
        1.2.2. 欧洲研究现状
        1.2.3. 国内研究现状
        1.2.4. 未来发展趋势
    1.3. 本文章节内容安排
    1.4. 本章小结
第2章 GNSS无线电掩星接收机探测地球大气的系统与原理
    2.1. 全球导航卫星系统
        2.1.1. 美国GPS系统
        2.1.2. 俄罗斯GLONASS系统
        2.1.3. 欧盟Galileo系统
        2.1.4. 中国BDS系统
        2.1.5. 日本QZSS系统
        2.1.6. 印度IRNSS系统
    2.2. 地球大气对无线电波传播的影响
        2.2.1. 中性大气对无线电波传播的影响
        2.2.2. 电离层对无线电波传播的影响
    2.3. GNSS无线电掩星接收机工作原理
        2.3.1. 基本功能
        2.3.2. 系统组成
        2.3.3. 工作原理
    2.4. 地球大气物理参数反演
        2.4.1. 掩星探测中性大气观测几何
        2.4.2. 中性大气物理参数反演
        2.4.3. 电离层物理参数反演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多GNSS系统兼容捕获技术研究
    3.1. GNSS信号捕获基本原理
        3.1.1. 伪码和载波解调以及相干积分
        3.1.2. 基于相干积分的捕获判决
        3.1.3. 非相干积分及其捕获判决
    3.2. GNSS信号捕获技术现状
        3.2.1. 串行搜索方法
        3.2.2. 码相位并行搜索方法
        3.2.3. 多普勒频率并行搜索方法
        3.2.4. 二维并行搜索方法
    3.3. 改进的串并匹配滤波器
        3.3.1. 二维并行搜索方法基本原理
        3.3.2. 基于ISPMF的二维并行搜索方法
        3.3.3. 二维并行搜索方法比较
    3.4. 多GNSS系统兼容捕获方案
        3.4.1. 目标捕获信号
        3.4.2. 零中频采样率
        3.4.3. 多普勒频率与相干积分
        3.4.4. 长短伪码兼容
        3.4.5. BOC与BPSK兼容
        3.4.6. 捕获引擎设计方案
        3.4.7. 改进的辅助捕获方法
        3.4.8. 实验验证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子码捕获技术研究
    4.1. 子码简介
    4.2. 子码相位快速确定
        4.2.1. 子码特征长度
        4.2.2. 子码特征长度向量
    4.3. 子码捕获技术
        4.3.1. 子码捕获基本原理
        4.3.2. 子码捕获技术现状
    4.4. 部分相关方法
        4.4.1. 基本原理
        4.4.2. 实现结构
        4.4.3. 算法性能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GNSS信号跟踪技术研究
    5.1. BPSK调制信号跟踪
        5.1.1. 环路实现结构
        5.1.2. 环路积分
        5.1.3. 环路鉴别器
        5.1.4. 环路滤波器
        5.1.5. 环路性能
        5.1.6. 环路锁定检测
    5.2. BOC调制信号跟踪
        5.2.1. BJ算法
        5.2.2. DE算法
        5.2.3. AC算法
        5.2.4. DPE算法
    5.3. 新型锁频环
        5.3.1. 自适应陷波器
        5.3.2. 自适应调整算法
        5.3.3. 环路结构
        5.3.4. 环路性能
        5.3.5. 抗动态应力特性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本文总结
    6.2. 论文创新点和主要贡献
    6.3. 论文不足及后续研究工作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四、导航卫星的预报方法(论文参考文献)

  • [1]北斗导航卫星姿态与轨道控制技术发展与贡献[J]. 谢军,王平. 空间控制技术与应用, 2021(05)
  • [2]低轨卫星激光测距轨道预报方法及精度分析[J]. 王磊,赵春梅,何正斌,马天明. 导航定位学报, 2021(04)
  • [3]GPS/BDS精密单点定位及短期钟差预报[D]. 程博.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2021
  • [4]基于观测值域的BDS/SLR联合精密定轨[D]. 何星仪.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2021
  • [5]星载GNSS-R监测台风变化过程的研究[D]. 刘宏苏.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2021(01)
  • [6]利用风云3C掩星资料分析中国对流层顶参数变化特征[D]. 郭佳宾.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2021(01)
  • [7]BD-2末期卫星钟性能分析与建模预报方法研究[D]. 王威. 北方工业大学, 2021(01)
  • [8]基于卫星共视系统的铷钟驯服技术研究[D]. 赵婧妍. 北京邮电大学, 2021(01)
  • [9]非差无电离层的精密单点定位研究[D]. 杨晨博. 太原理工大学, 2021(01)
  • [10]基于北斗三号的无线电掩星接收机信号处理关键技术研究[D]. 仇通胜.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 2021(01)

标签:;  ;  ;  ;  ;  

导航卫星的预测方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