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田径运动100年──男子三级跳远(论文文献综述)
郭娟[1](2021)在《湖北省高校女子三级跳远运动员三跳技术的运动学分析》文中研究表明
韩春阁[2](2018)在《2012-2017年我国大学生田径竞技水平发展态势分析》文中指出本研究通过对全国大学生田径系列赛事成绩的横向和纵向对比分析,寻找出近六年我国大学生田径竞技水平发展存在的潜在规律和问题,重点对大学生系列赛事的比赛成绩的发展态势和发展规律进行分析,以为我国以后大学生田径竞技水平发展提供相应的理论支持。本文研究的主题是12-17年我国大学生的田径竞技水平,是对大学生这个群体的发展态势进行整体的分析,由于反应大学生田径竞技水平最真实且最直观的指标是比赛成绩,又因普通类组别的竞赛成绩水平相对较低且不具代表性,所以本文选取12—17每年举办过的最高级别大学生田径赛事高水平组和体育院校普通组,前三名的平均成绩为研究对象。通过数据处理,将大学生田径系列赛事各组别及男女各项目比赛前三名平均成绩的发展趋势由“两表一图”呈现出来,它们分别是发展系数对照表、环比发展系数对照表和水平动态图。最后再采用达标类体育竞赛百分制记分法,对甲组和乙组的成绩进行对比分析。通过对“两表一图”和甲乙两组成绩横向和纵向的对比分析研究发现:甲组男子各项目水平百分比均高于女子,尤其在13年更为明显;径赛中速度类项目的水平和稳定性较高于耐力类项目;耐力类项目中男子13年水平最低,女子在13和17年均处于较低水平;短跑项目男子在13年和17年水平较高,女子在13年水平最高;女子100米栏近几年水平出现持续上升现象。乙组12年各项目水平相对较高;女子短跨类近几年成绩逐渐下滑;耐力类男子在13和17年成绩下降较明显;男子20000米竞走和男女撑杆跳高项目水平较低且不稳定。最后得出以下结论1.甲组男子各项目的竞技水平百分比均高于女子。2.速度类项群整体竞技水平较高。除个别项目外,其它项目近六年有小幅下降趋势。3.耐力类项群的发展态势整体呈“波浪”状发展。4.力量类项群中跳跃类项目整体呈“U”型的发展态势,投掷类项目整体呈“V”型的发展态势。5.一些“冷门项目”的发展态势不稳定、竞技水平相对较低且成绩变化幅度较大。6.甲组与乙组的差距整体呈逐渐缩小的趋势,甚至有些项目已经接近并超过乙组的水平,但一些“冷门项目”除外。
夏冬,杜敏[3](2015)在《北京世锦赛中国运动员竞技实力分布与成绩展望研究》文中指出采用文献资料、数理统计等方法对中国运动员在近14届田径世锦赛上获得前8名的成绩进行研究。在分析中国田径竞技实力项目分布的基础上,展望中国运动员2015年世锦赛的竞技实力与成绩。研究显示:目前,中国田径项目以男、女中长距离竞走,女子投掷、马拉松跑等项目具备较强的竞技实力;男子110米栏竞技实力下降,女子标枪和男子跳高项目竞技实力逐步回升;男子投掷项目,男子除110米栏、4×100m之外的跑类项目,女子短距离跑、3000米障碍跑、跳远等项目还未有运动员进入世锦赛前8名。2015年北京世锦赛中国男子跳远、标枪、撑杆跳高、100米跑,女子100米栏等项目有望实现历史性突破。
袁晓毅[4](2015)在《中国男子高水平三级跳远运动员力量训练体系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采取多种研究方法,首次提出以网络化思维认识力量训练,网络化思维的认识有别与以往的“还原论”和“整体论”,并通过追踪调查我国近十年最优秀的6名男子三级跳远运动员力量训练实况,构建完整的高水平三级跳远运动员力量训练体系,为实践工作提供参考。研究结论如下:1.我国男子高水平三级跳远运动员力量训练主要有3种模式:分部位训练模式、针对技术环节或专项需要训练模式、根据人体解剖结构训练模式,常用器材主要杠铃、哑铃、皮条、沙衣、跳箱等。2.我国男子高水平三级跳远运动员专项力量训练内容包括各种与项目技术动作结构相同或发力顺序用力方式近似的练习,主要有①各种徒手、负重的技术动作模仿;②徒手、负重的起跳支撑能力训练;③负重摆臂、摆腿训练;④躯干、髋关节负重训练;⑤四肢协同配合负重跑跳、起跳训练;⑥各种水平、垂直方向的单双脚跳跃训练;⑦三级跳远完整技术拆解训练等。3.我国高水平三级跳远运动员训练周期安排以分期训练双周期为主、板块训练为辅,与我国竞赛制度及运动员实际水平相适应,力量训练主要有6种负荷类型,训练负荷原则符合世界潮流,力量训练安排以多组训练为主并更加强调专项性。4.我国男子高水平三级跳远运动员力量训练理念方法、手段应用上与世界发达国家有差距,集中体现在缺少单腿支撑练习及便携、先进的即时力量训练监控设备,训练中以教练员经验观察为主,团队协同、训练设备科技含量有待提高。5.我国男子高水平三级跳远运动员力量训练的热身与整理主要有训练前的肌肉激活和筋膜梳理;训练中的伤病预防练习(小肌肉群的力量练习、技术动作的纠正);训练后的低负荷有氧运动、静态拉伸、多采用冷热交替水疗法,以训练后冰敷或冷水、常温水交替浸泡为主,冷疗的水温、时间没有明确的要求。6.我国男子高水平三级跳远运动员力量训练前后常把把肌酸激酶等生化指标作为监控力量训练强度的依据,但监测总体情况缺乏科学性,没有形成对训练过程全程监测及即时反馈,个别测试取血时间不固定,测试结果反馈不及时,测试数据没有入库,下一个训练周期新的科研成员重复相同的工作,造成极大的浪费和不良循环。
唐磊[5](2014)在《全国室内田径锦标赛成绩态势分析及灰色预测研究》文中认为田径作为一项最原始、最古老的运动,被誉为“运动之母”。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快速发展竞技体育正在迅猛的发展,各国对运动员在世界重大赛事中取得体育成绩越加关注。田径运动是奥运会中金牌数量最多的项目,田径竞技水平的高低,对一个国家在世界体坛上的地位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现代社会室内田径的发展给予了田径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媒介。室内田径的崛起为欧洲、乃至全世界的田径运动员提供了一个展示平台,为运动提供了非常好的展示个人能力的机会。从比赛的成绩可以看出,几乎世界上众多优秀田径运动员都会频繁地出现在世界各地的室内田径赛场上,并且不断的提高成绩,创造出更高水平的成绩。现阶段我国室内田径赛事每年只有三站,运动员参与的积极性并不高,因此造成我国室内田径锦标赛各站成绩相差幅度较大,运动员水平参差不齐,室内田径的发展受到了制约。大量的文献资料显示,我国学者虽然对运动成绩的发展规律研究的比较多,但是大部分的研究对象均以全运会、亚运会、奥运会等大型室外田径赛事的比赛成绩作对比,且得出的结果也具有较高的共性,但是对基础性训练比赛的研究相对较少,对室内田径成绩发展规律的研究更加缺乏。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灰色预测法对2005年至2013年全国室内田径锦标赛三站比赛中各项目第一名的平均成绩进行分析预测研究,通过发展系数、递进系数统计表、环比动态图和定基比动态图对成绩进行相应的统计分析。全国室内田径锦标赛各项目成绩的发展系数可以反映各项目成绩总体发展趋势;递进系数的平均值可以反映发展状况,递进系数标准差可以反映该项目的发展波动幅度;环比动态图可以反映每年成绩发展的波动;定基比动态图可以了解成绩在以某一年成绩为基础值的情况下,成绩发展的路线。通过灰色预测GM(1,1)模型对2014年和2015年全国室内田径锦标赛成绩进行预测,对2014年预测成绩进行验证,得出2015年预测成绩的准确性。成绩的准确预测有利于各代表队明确优势项目和潜力项目的发展,有利于教练员和运动员制定科学的训练目标和训练计划。通过两个系数和两个动态图清晰的展现了全国室内田径锦标赛各项目成绩的发展趋势、发展状况以及动态变化,对全国室内田径锦标赛成绩的发展动态有了更加细致、全面的把握。从各项系数和动态图中显示:男子项目成绩上升幅度大于女子项目成绩,其中女子200米、800米、1500米和三级跳远成绩波动幅度较大,女子200米在2013年虽然打破记录,但近几年全国室内田径锦标赛中成绩出现总体下滑趋势。速度类项目中,男子200米和60米栏,女子60米和60米栏成绩总体发展优于其他速度类项目成绩的发展。耐力类项目中,男子耐力类项目处于缓慢上升阶段,女子耐力项目在最近几年成绩总体发展呈下降趋势。力量类项目中,两个高度项目的成绩发展趋势比较相似,两个远度项目的成绩发展趋势也比较相似,其中跳高的上升幅度要高于撑杆跳高的上升幅度,跳远成绩的上升幅度高于三级跳远,铅球项目成绩相对于其他力量类项目处于中间水平,其中女子铅球总体发展水平高于男子铅球总体发展水平。从全国室内田径锦标赛预测成绩研究显示:男子各项目预测成绩均有提升,其中男子200米、400米、跳高、铅球的成绩上升幅度较大,男子800米、1500米、撑杆跳高的成绩上升幅度较小。女子各项目预测成绩上升的有60米、60米栏、400米、跳高、跳远、撑杆跳高、铅球。其中女子60米栏、跳高、跳远的成绩上升幅度较大,女子400米和60米成绩上升幅度较小。女子各项目预测成绩下降的有200米、800米、1500米、三级跳远。预测成绩虽然显示成绩下降,但是成绩下降幅度很小,部分项目近几年出现成绩回升,如200米在2013年打破记录,创造好成绩。预测成绩的上升与下降并不能完全代表成绩的发展趋势,它仅仅反映运动成绩所能达到的可能值,仅仅作为参考性数据。
许晓阳,赵慧娣[6](2014)在《优秀三级跳远运动员技术动作分析》文中研究指明为了进一步认识三级跳远技术特征和优秀男女运动员在三级跳远项目上的技术差异,文章分析统计第十二届世锦赛三级跳远有关技术参数,研究结果表明,优秀女子运动员损失距离小于优秀男子运动员,女三级跳远成绩为男子的84%左右,而女子助跑最后一步质心速度为男子的89%,步长也为89%,说明优秀女子运动员三级跳远在成绩方面有潜力达到优秀男子运动员的89%。
张强,张洋[7](2013)在《浅谈男子三级跳远速度技术的训练方法》文中指出本文运用文献资料综述法,访问调查法,比较法对男子三级跳远的速度、技术训练进行了比较全面的分析。提出了速度训练,技术训练是提高男子三级跳远成绩应解决的主要问题。男子三级跳远是田径比赛中技术要求较高的项目。近年来,三级跳远成绩不断提高,根本原因是运动员通过科学训练,使身体素质和专项素质得到全面发展,技术取得长足进步的结果。
莫迎锐[8](2013)在《我国青少年三级跳远运动员多年训练结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以我国青少年三级跳远运动员多年训练结构为研究对象,采用专家访谈、问卷调查和数理统计等方法,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对训练结构进行了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我国青少年三级跳远运动员多年训练结构分为时间结构和空间结构。时间结构由基础训练、初级专项和专项提高三个阶段构成;空间结构包括内容结构、负荷结构、方法和手段结构。2.时间结构主要通过不同阶段运动员的年龄、成绩等要素的特征来表现。和国外优秀运动员相比,我国运动员初始训练年龄、开始专项训练年龄和创造最好成绩年龄均低于国外运动员;我国运动员以较短训练年限达到个人最好成绩,但保持高水平竞技能力年限较国外运动员短。3.身体素质训练和技术训练是青少年三级跳远运动员多年训练的核心内容;基础训练阶段身体素质训练核心内容为动作速度、爆发力、快速力量和协调性,技术训练核心内容为助跑技术和跳远技术;初级专项阶段身体素质训练核心内容为爆发力、动作速度、快速力量和移动速度,技术训练核心内容为专项基本技术和短程助跑完整技术;专项提高阶段身体素质训练核心内容为快速力量、动作速度、爆发力和移动速度,技术训练核心内容为助跑准确性、跑跳结合技术和完整专项技术。4.青少年三级跳远运动员多年训练不同阶段负荷内容的量度随阶段的进展不断增大;和基础训练阶段相比,初级专项阶段主要表现为速度训练、力量训练负荷量的大幅增加;专项提高阶段表现为在负荷量持续增加基础上,力量训练、专门跳跃和专项技术负荷强度的提高;不同阶段训练负荷量度结构不同,基础训练阶段负荷结构形式为中量中强度,初级专项阶段为大量中强度,专项提高阶段为大量大强度。5.重复训练法、变换训练法、间歇训练法、完整法和分解法是青少年三级跳远运动员经常采用的训练方法。基础训练阶段以高抬腿跑、30米跑、小肌群力量练习、技术模仿和着地技术练习为核心训练手段;初级专项阶段以30米跑、40-60米行进间跑、壶铃蹲跳和短程助跑三级跳远为核心训练手段;专项提高阶段以100米跑、负重半蹲、抓举、高翻、短助跑5~10级跨步跳、三步助跑三级跳远、全程助跑和中程助跑三级跳远为核心训练手段。
豆文华,张国强,梁建美[9](2012)在《2000-2010年中国田径跳跃项目成绩发展态势探讨》文中提出采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我国田赛跳跃项目的成绩进行分析,指出了影响因素,并为今后我国田赛跳跃项目的发展提出可行性建议,以期为我国田赛跳跃项目运动的发展做出贡献。
赵化雨[10](2012)在《我国高水平男子三级跳远运动员竞技实力发展现状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的进步以及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我国竞技体育的整体水平也随之迅速提高,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我国体育代表团夺得51枚金牌,名列金牌榜第一。但作为我国竞技体育田径运动中的传统优势项目之一的我国男子三级跳远运动,近三十一年以来发展缓慢,呈波浪式起伏不定。本文试图以我国男子三级跳远运动31年间运动成绩的演变发展过程为切入点,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比较分析法、逻辑推理法等研究方法。分析了中国与世界男子三级跳远运动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中所表现出来的不同特点,揭示了我国男子三级跳远运动发展的客观规律,对我国男子三级跳远运动的竞技实力做了客观的评价,并对我国男子三级跳远运动与世界先进水平之间的差距以及在世界上所处的地位进行了定位分析。从对我国后备力量的选拔、青少年运动的培养、教练员的重要性问题等方面对目前制约我国男子三级跳远运动竞技实力发展的因素进行分析。结论如下:1.中国男子三级跳远在过去的31年间,运动成绩整体提高,但是起伏较大。2.中国男子三级跳远运动整体实力在亚洲领先,与世界相比有一定差距,在世界上处于中游水平。3.中国男子三级跳远运动总体成绩起伏不定,以全运会为波峰,呈波浪式发展,有所进步,但进步缓慢;“奥运战略”与“全运战略”之间的冲突;中国运动员参加世界比赛与参加国内比赛运动成绩的反差较大。4.我国教练员参加理论培训、学习的机会过少,教练员选拔的范围与途径小。5.对运动员的教育重视程度不够。6.中国男子三级跳远运动员运动寿命普遍较短,与世界优秀男子三级跳远运动员大龄化趋势相反。7.中国男子三级跳远运动后备力量较为薄弱,但是具有强大的潜在优势。8.将科学技术运用到运动训练过程中,继续发挥“举国体制”的优势,我国男子三级跳远运动快速提高的关键是提高教练员水平。
二、田径运动100年──男子三级跳远(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田径运动100年──男子三级跳远(论文提纲范文)
(2)2012-2017年我国大学生田径竞技水平发展态势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3 文献综述 |
1.3.1 我国大学生田径竞技水平的研究现状 |
1.3.2 灰色系统理论在体育竞技水平态势分析中的研究现状 |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2.1 文献资料法 |
2.2.2 对比分析法 |
2.2.3 数理统计法 |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
3.1 我国大学生田径赛事项目分组概况及大学生田径竞赛项目项群与子项群的划分 |
3.2 我国大学生田径速度类项目竞技水平发展态势分析 |
3.2.1 短跑类甲组竞技水平发展态势分析 |
3.2.2 短跑类乙组竞技水平发展态势分析 |
3.2.3 短跨类甲组竞技水平发展态势分 |
3.2.4 短跨类乙组竞技水平发展态势分析 |
3.3 我国大学生田径耐力类项目竞技水平发展态势分析 |
3.3.1 中长距离甲组竞技水平发展态势分析 |
3.3.2 中长距离乙组竞技水平发展态势分析 |
3.4 我国大学生田径力量类项目竞技水平发展态势分析 |
3.4.1 跳跃类甲组竞技水平发展态势分析 |
3.4.2 跳跃类乙组竞技水平发展态势分析 |
3.4.3 投掷类甲组竞技水平发展态势分析 |
3.4.4 投掷类乙组竞技水平发展态势分析 |
3.5 我国大学生田径全能类项目竞技水平发展态势分析 |
3.5.1 综合类甲组竞技水平发展态势分析 |
3.5.2 综合类乙组竞技水平发展态势分析 |
3.6 我国大学生田径竞技水平总体的对比分析 |
3.7 讨论 |
3.7.1 近几年甲组项目特征的讨论 |
3.7.2 近几年乙组项目特征的讨论 |
3.7.3 近几年男子甲组与乙组对比分析特征的讨论 |
4 结论与建议 |
4.1 结论 |
4.2 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北京世锦赛中国运动员竞技实力分布与成绩展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中国运动员竞走类项目竞技实力分布与成绩展望 |
1.1 中国运动员竞走类项目竞技实力分布 |
1.2 北京世锦赛中国运动员竞走类项目成绩展望 |
2 中国运动员跑类项目竞技实力分布与成绩展望 |
2.1 中国运动员跑类项目竞技实力分布 |
2.2 北京世锦赛中国运动员跑类项目成绩展望 |
3 中国运动员跳跃类项目竞技实力分布与成绩展望 |
3.1 中国运动员跳跃类项目竞技实力分布 |
3.2 北京世锦赛中国运动员跳跃类项目成绩展望 |
4 中国运动员投掷类项目竞技实力分布与成绩展望 |
4.1 中国运动员投掷类项目竞技实力分布 |
4.2 北京世锦赛中国运动员投掷类项目成绩展望 |
5 结束语 |
(4)中国男子高水平三级跳远运动员力量训练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世界男子三级跳远发展概况 |
1.2 中国男子三级跳远发展概况 |
1.3 选题依据 |
1.3.1 三级跳远项目特征对力量训练的要求 |
1.3.2 现有研究的成果与局限 |
1.3.3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 |
2 文献综述 |
2.1 力量的概念及分类研究 |
2.2 力量训练的生理学基础研究 |
2.3 力量训练方法、手段研究 |
2.4 力量训练原则与负荷控制 |
2.5 关于三级跳远运动员力量训练的研究 |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专家访谈法 |
3.2.3 数理统计法 |
3.2.4 观察法 |
3.2.5 对比研究法 |
3.2.6 测试法 |
4 分析与讨论 |
4.1 三级跳远力量训练中的多因素分析与网络化思维 |
4.1.1 三级跳远力量训练中的多因素分析 |
4.1.2 力量训练中的网络化思维 |
4.2 三级跳远力量训练内容与方法原则 |
4.2.0 概念与原理 |
4.2.1 一般力量训练方法与原则 |
4.2.2 力量训练模式 |
4.2.3 力量的分类与训练方法手段 |
4.3 高水平三级跳远运动员训练周期安排与力量负荷要求 |
4.3.1 年度周期安排 |
4.3.2 三级跳远力量训练负荷要求 |
4.4 我国男子高水平三级跳远运动员力量训练安排特征 |
4.4.1 李延熙力量训练安排特征 |
4.4.2 曹硕力量训练安排特征 |
4.4.3 朱书靖力量训练安排特征 |
4.4.4 吴波、董斌力量训练安排特征 |
4.4.5 顾俊杰力量训练安排特征 |
4.5 力量训练的热身准备与整理再生 |
4.6 三级跳远运动员力量测量评价与监控 |
4.6.1 力量测量与评价 |
4.6.2 力量训练监控 |
4.6.3 力量训练负荷的监控 |
5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5)全国室内田径锦标赛成绩态势分析及灰色预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选题依据 |
1.2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
1.3 发展现状 |
1.4 研究现状 |
2 文献综述 |
2.1 灰色系统理论概述 |
2.2 灰色系统理论在体育领域中田径成绩的研究 |
2.3 田径项目发展态势的研究综述 |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数理统计法 |
3.2.3 逻辑推理法 |
3.2.4 灰色预测法 |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
4.1 中国田径队在历届世界室内田径锦标赛中的总体成绩分析 |
4.1.1 中国田径在历届世界室内田径锦标赛上获得奖牌数情况 |
4.1.2 中国田径队在历届世界室内田径锦标赛上不同性别选手的成绩分析 |
4.2 田径各项目的项群划分 |
4.3 全国室内田径锦标赛速度类项目成绩变化发展趋势 |
4.3.1 男子速度类项目成绩变化发展趋势 |
4.3.2 女子速度类项目成绩变化发展趋势 |
4.4 全国室内田径锦标赛耐力类项目成绩变化发展趋势 |
4.4.1 男子耐力类项目成绩变化发展趋势 |
4.4.2 女子耐力类项目成绩变化发展趋势 |
4.5 全国室内田径锦标赛力量类项目成绩变化发展趋势 |
4.5.1 男子力量类项目成绩变化发展趋势 |
4.5.2 女子力量类项目成绩变化发展趋势 |
4.6 全国室内田径锦标赛成绩灰色预测 |
4.6.1 全国室内田径锦标赛成绩灰色预测建模方法 |
4.6.2 全国室内田径锦标赛成绩预测模型与预测值 |
5 结论 |
6 建议 |
注释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优秀三级跳远运动员技术动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研究方法 |
1.2.1 文献研究法 |
1.2.2 专家访谈法 |
1.2.3 数理统计法 |
2 研究结果与分析讨论 |
2.1 距离损失情况分析 |
2.2 三跳百分比分析 |
2.3 助跑 |
2.3.1 助跑速度分析 |
2.3.2 助跑最后两步步长分析 |
2.3.3 助跑最后两步步长和步速变化情况 |
3 结论 |
(7)浅谈男子三级跳远速度技术的训练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1、男子三级跳远的速度训练原则 |
1.1、基础速度训练 (平跑速度) |
1.2、专项速度训练 (助跑速度) |
1.3、速度训练应注意的问题 |
2、男子三级跳远的技术训练原则 |
2.1、男子三级跳远的助跑及助跑与起跳的结合 |
2.2、男子三级跳远的着地再起跳技术 |
3、结论 |
(8)我国青少年三级跳远运动员多年训练结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世界青少年三级跳远项目的发展 |
1.2 我国青少年三级跳远项目的发展 |
1.3 问题的提出 |
1.4 研究目的和意义 |
2 文献综述 |
2.1 三级跳远项目发展宏观研究 |
2.2 三级跳远技术原理与项目本质特征的研究 |
2.2.1 三级跳远技术类型的研究 |
2.2.2 三级跳远技术的生物力学和运动学研究 |
2.2.3 三级跳远项目的运动学研究 |
2.2.4 现代三级跳远项目的本质特征和训练特征 |
2.2.5 三级跳远技术学习与训练的相关研究 |
2.3 三级跳远专项训练的研究 |
2.3.1 三级跳远训练内容的相关研究 |
2.3.2 三级跳远运动员专项身体素质训练的相关研究 |
2.3.3 三级跳远训练负荷研究 |
2.3.4 三级跳远训练方法手段研究 |
2.3.5 青少年三级跳远训练相关研究 |
2.3.6 三级跳远运动员多年训练研究 |
2.4 训练结构的相关研究 |
3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专家访谈法 |
3.2.3 问卷调查法 |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
4.1 三级跳远运动员多年训练的基本问题 |
4.1.1 相关概念的界定 |
4.1.2 三级跳远多年训练的阶段划分和不同阶段的训练任务及目标 |
4.1.3 研究的理论基础和本研究中训练结构的论域 |
4.2 我国三级跳远运动员多年训练的时间结构 |
4.2.1 初始训练的年龄 |
4.2.2 开始专项训练的年龄 |
4.2.3 达健将和国际健将的年龄 |
4.2.4 创造个人最好成绩的年龄 |
4.2.5 多年训练过程中成绩随年龄变化的特征 |
4.2.6 小结 |
4.3 我国青少年三级跳远运动员多年训练的内容结构 |
4.3.1 三级跳远运动员训练内容 |
4.3.2 青少年三级跳远运动员身体素质训练和技术训练的关系 |
4.3.3 我国青少年三级跳远运动员多年训练的内容结构 |
4.3.4 我国青少年三级跳远运动员多年训练身体训练的内容结构 |
4.3.5 我国青少年三级跳远运动员多年训练技术训练内容结构 |
4.3.6 小结 |
4.4 我国青少年三级跳远运动员多年训练的负荷结构 |
4.4.1 三级跳远训练负荷的结构要素 |
4.4.2 我国青少年三级跳远运动员多年训练的负荷结构 |
4.4.3 小结 |
4.5 我国青少年三级跳远运动员多年训练的方法、手段结构 |
4.5.1 对训练方法结构的认识 |
4.5.2 我国青少年三级跳远运动员多年训练的训练方法 |
4.5.3 我国青少年三级跳远运动员多年训练的训练手段结构 |
4.5.4 小结 |
4.6 顾俊杰专项提高阶段年度大周期训练结构实证研究 |
4.6.1 顾俊杰2004-2005年度大周期训练安排 |
4.6.2 年度大周期训练内容结构特征 |
4.6.3 年度大周期不同训练内容的负荷结构特征 |
4.6.4 年度大周期不同内容训练手段特征 |
4.6.5 小结 |
5.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9)2000-2010年中国田径跳跃项目成绩发展态势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研究方法 |
1.2.1 文献资料法 |
1.2.2 数理统计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跳远项目成绩的发展趋势 |
2.1.1 2000-2010年男子跳远成绩的发展趋势 |
2.1.2 2000-2010年女子跳远成绩的发展趋势 |
2.2 三级跳远项目成绩发展的趋势 |
2.2.1 2000-2010年男子三级跳远成绩的发展趋势 |
2.2.2 2000-2010年女子三级跳远成绩的发展趋势 |
2.3 跳高项目成绩的发展趋势 |
2.3.1 2000-2010年男子跳高成绩的发展趋势 |
2.4 撑杆跳高项目成绩的发展趋势 |
2.4.1 2000-2010年男子撑杆跳高成绩的发展趋势 |
2.4.2 2000-2010年女子撑杆跳高成绩的发展趋势 |
2.5 影响中国田径跳跃项目成绩的主要因素 |
2.5.1 客观因素 |
2.5.2 主观因素 |
3 结论与建议 |
3.1 结论 |
3.2 建议 |
(10)我国高水平男子三级跳远运动员竞技实力发展现状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1.1 必要性 |
1.1.2 可行性 |
1.1.3 创新性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1 现实意义 |
1.2.2 理论意义 |
1.2.3 研究目的 |
1.3 研究任务 |
1.3.1 我国男子三级跳远运动的现状 |
1.3.2 我国男子三级跳远运动 51 年间成绩的发展演变与亚洲、世界男子三级跳远运动成绩的比较 |
1.3.3 我国男子三级跳远运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 |
1.3.4 对未来世界和我国男子三级跳远运动的展望 |
1.3.5 促进我国男子三级跳远运动发展的主要对策 |
1.4 文献综述 |
1.4.1 世界男子三级跳远运动的发展概况 |
1.4.2 我国男子三级跳远运动的发展概况 |
1.4.3 国内研究现状 |
1.4.4 国外研究现状 |
1.4.5 小结 |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1.1 我国 1-11 届全国运动会男子三级跳远前八名的成绩 |
2.1.2 改革开放以来,31 年间我国男子三级跳远历年前八名的成绩 |
2.1.3 自 1980 年-2010 年世界男子三级跳远历年前八名的成绩 |
2.2 研究方法 |
2.2.1 文献资料法 |
2.2.2 问卷调查法 |
2.2.3 专家访谈法 |
2.2.4 数理统计法 |
2.2.5 灰色关联度分析法 |
2.2.6 比较分析法 |
2.2.7 逻辑推理法 |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
3.1 竞技实力相关概念的界定 |
3.2 我国及世界男子三级跳远水平定位分析 |
3.2.1 我国及世界男子三级跳远运动最好成绩演变分析 |
3.2.2 世界男子三级跳远运动成绩的发展分析 |
3.2.3 我国男子三级跳远运动成绩的发展分析 |
3.2.4 我国男子三级跳远运动成绩分析 |
3.2.5 我国 31 年间(1980 年-2010 年)与世界男子三级跳远运动平均成绩演变分析 |
3.3 历届全运会第一名与相邻年份奥运会第一名年龄状况的比较分析 |
3.4 我国 31 年间(1980-2010 年)历年全国最好成绩运动员所在地区统计分析 |
3.5 对影响我国男子高水平三级跳远运动员成绩的主要因素分析 |
3.5.1 我国男子高水平三级跳远运动员各训练指标对运动成绩的影响 |
3.5.2 我国高水平男子三级跳远运动员各训练指标的比较分析 |
3.6 自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我国男子三级跳远运动发展中所出现的主要问题分析 |
3.6.1 项目社会化程度制约我国男子三级跳远运动的发展 |
3.6.2 我国男子三级跳远运动员出成绩早退役早 |
3.6.3 我国男子三级跳远运动训练实践与理论结合不完全,训练科学化程度不够 |
3.6.4 我国男子三级跳远后备力量的选拔与培养 |
3.6.5 运动训练的实践过程中对运动员的教育不足 |
3.6.6 在我国“全运战略”远胜于“奥运战略” |
3.6.7 我国男子三级跳远运动员的竞技水平在大型综合运动会中发挥不稳定 |
3.6.8 我国男子三级跳远人才(教练员、运动员与科研人员)资源分布不均衡 |
3.7 影响我国男子三级跳远运动健康发展的因素分析 |
3.7.1 运动训练的主要人员因素 |
3.7.2 训练学因素 |
3.7.3 社会因素 |
3.8 我国男子三级跳远运动发展的对策和措施 |
3.8.1 加强提高助跑速度的针对性练习 |
3.8.2 在三跳技术方面发展运动员的能力,突出运动员整体技术的个性化发展 |
3.8.3 树立信心促进我国男子三级跳远项目的发展 |
3.8.4 国家队的组建 |
3.8.5 继续发挥我国“举国体制”的优势,充分利用“举国体制”,发挥我国的广大人口资源优势,对体育实行“西部大开发” |
3.8.6 在我国的多级训练网中,体育院校本身以及附属竞技体校更有潜力 . |
3.8.7 运动竞赛的组织与管理应向科学化、市场化发展 |
3.8.8 我国教练员掌握先进的训练理念是竞技体育成功的根本,结合我国当前国情,借鉴并学习世界先进水平国家成功的经验 |
4 结论与建议 |
4.1 结论 |
4.2 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件 |
四、田径运动100年──男子三级跳远(论文参考文献)
- [1]湖北省高校女子三级跳远运动员三跳技术的运动学分析[D]. 郭娟. 武汉体育学院, 2021
- [2]2012-2017年我国大学生田径竞技水平发展态势分析[D]. 韩春阁. 宁波大学, 2018(02)
- [3]北京世锦赛中国运动员竞技实力分布与成绩展望研究[J]. 夏冬,杜敏.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15(12)
- [4]中国男子高水平三级跳远运动员力量训练体系研究[D]. 袁晓毅. 北京体育大学, 2015(04)
- [5]全国室内田径锦标赛成绩态势分析及灰色预测研究[D]. 唐磊. 西南大学, 2014(09)
- [6]优秀三级跳远运动员技术动作分析[J]. 许晓阳,赵慧娣.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14(03)
- [7]浅谈男子三级跳远速度技术的训练方法[J]. 张强,张洋. 武魂, 2013(09)
- [8]我国青少年三级跳远运动员多年训练结构研究[D]. 莫迎锐. 北京体育大学, 2013(11)
- [9]2000-2010年中国田径跳跃项目成绩发展态势探讨[J]. 豆文华,张国强,梁建美. 运动, 2012(24)
- [10]我国高水平男子三级跳远运动员竞技实力发展现状的研究[D]. 赵化雨. 首都体育学院, 20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