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湖南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更长时间

愿湖南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更长时间

一、愿湖南电网更长周期安全稳定运行(论文文献综述)

胡柳君[1](2020)在《新能源电力系统惯量特征分析方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发电有利于减少电力系统对一次能源的消耗,是应对全球能源和环境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然而,大规模新能源的消纳使得电网的频率特性更加复杂,惯量作为决定电网受扰后频率动态行为的重要特征参数,在新能源电力系统中的表现形式复杂多样。因此,亟需研究全方位评估电网惯量特征的方法体系,对新能源电力系统的惯量动态特征进行分析。本文将新能源电力系统的惯量特征作为研究对象,围绕其分析评估方法进行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主要研究内容如下:首先,针对现代电力系统在大规模新能源并网情况下惯量特征发生变化的问题,详细介绍了与电网惯量相关的基本定义,分析了新能源电力系统中不同形式的惯量特征。结合近几年来国内外大型电力系统停电事故的频率失稳过程,研究了电网规模化消纳新能源导致系统转动惯量降低方面的问题。进一步分析了现代电力系统惯量降低对电网频率稳定造成的影响,表明了建立新能源电力系统惯量特征评估体系的现实意义。其次,提出了适用于现代新能源电力系统的电网惯量特征评估方法。该方法从基本转子运动方程展开研究,将同步发电机转动惯量的概念延伸至系统整体以及电网母线,可对新能源电力系统中发电设备、电网节点以及系统整体的惯量特征进行量化评估,实现多层次全方位地辨识电网动态惯量特征。在3机9节点系统和新英格兰39节点测试系统上对所提方法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并计算分析了发电机惯性时间常数、线路电抗以及电网拓扑结构与节点惯量特征之间的关系。然后,针对网架结构复杂、跨区域范围广的大型电力系统,提出了基于机电扰动传播特性的电网惯量分布辨识方法。该方法基于机电波传播速度在电网中的分布特性,利用波速与惯量之间的映射关系揭示电网惯量特征,能够定量评估不同运行状态下电网各区域的惯量水平。利用新英格兰39节点系统与多端柔性直流输电仿真系统,对风电场并网前后电网的惯量分布特征进行了可视化展示,对比分析了新能源并网点惯量水平对电网频率稳定性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够直观反映新能源并网前后电网各区域惯量的变化情况,在电网规划阶段为新能源并网点的选择提供有效参考。最后,在实际电网中对上述两个惯量特征评估方法的实用性进行了验证。基于湖南省电网的PMU实际测量数据,实现了对大型实际系统惯量分布特征的评估。进一步,基于实际电网的惯量分布辨识结果,分析了电网各区域受扰情况下的惯量响应以及频率支撑能力,并利用电网短路故障情况下的实际频率波动情况,对电网各区域频率稳定性分析结果进行了验证。

叶迪[2](2019)在《基于深度学习的SCUC决策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随着电力市场化改革的进一步推进,由于大量电力新技术的应用,考虑安全约束的机组组合(Security Constrained Unit Commitment,SCUC)问题作为电力分配和调度的基础将直接面临大量挑战。传统的基于物理模型驱动的机组组合决策方法可能无法适应电力系统快速发展的实际需求。如何解决基于物理驱动模型无法适应新挑战的现状,已经成为全世界范围内共同亟需解决的重要难题。本文从数据驱动的概念出发,提出使用神经网络模型及深度学习模型直接学习历史数据中存在的映射关系,建立映射模型,由映射模型进行决策。本文重点研究了超短期风功率组合预测方法、基于长短时记忆网络以及门限循环网络的机组组合智能决策方法以及基于序列对序列技术的机组组合智能决策方法。1)本文提出一种以复数据经验模态分解的噪声辅助信号分解法和Elman神经网络为基础的超短期风功率组合预测方法。在风功率序列中添加白噪声,使用复数据经验模态分解的噪声辅助信号分解法将其按照不同波动尺度逐级分解,得到不同时频特性的分量,然后利用Elman神经网络针对各分量建立映射模型,以各分量的不同时频特性为基准对预测结果进行叠加,得到风功率预测值。此部分内容主要为第三章的SCUC建模提供超短期风功率预测数据以及第三、四章的数据驱动模型建模提供理论验证和先导研究。2)基于长短时记忆网络和门限循环网络,通过构建面向机组组合决策的深度学习模型,提出了一种基于数据驱动具有自我学习能力的机组组合智能决策方法。首先基于K-means算法对历史调度数据进行聚类预处理;然后构建基于深度学习方法的机组组合深度学习模型,通过历史数据训练建立系统负荷与调度决策结果之间的映射模型,以此为基础进行机组组合决策;最后通过积累历史数据实现对模型的持续修正,从而赋予其自我进化、自我学习的能力。基于标准算例、实际电网数据的一系列仿真结果表明:相比于传统物理驱动决策方法,该方法不仅可以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不断提升其决策精度和效率,且在面对不同类型的机组组合问题时适应性更强。3)基于序列对序列技术,通过构建复合门限循环网络架构,提出了一种基于数据驱动具有处理未聚类历史数据的机组组合智能决策方法。首先基于样本编码技术压缩样本维度,然后构建基于门限循环神经网络和序列对序列模型的机组组合深度学习模型,通过历史数据训练建立系统日负荷与机组启停方案之间的映射模型,以此为基础进行机组组合决策。基于标准算例的一系列仿真结果表明:相比于传统数据驱动决策方法,该方法不需要对样本数据进行聚类预处理,同时能够有效压缩机组组合样本数据的维度,具有更高的训练和决策效率。

李晨昊[3](2019)在《计及故障时差的相继故障暂态稳定性研究》文中认为我国的电力能源与消费存在空间逆向分布问题。随着特高压交直流输电工程的投入运行,电网规模日益扩大,区间电气联系增强,在提高电网输送能力、改善能源时空分布的同时,也给电网安全稳定控制提出了新的挑战。国际上多起大停电事故的报告表明,相继故障是引发大停电的主要原因。近年来,录波设备的广泛应用使人们认识到大停电事故中后期的快速崩溃与电力系统的暂态稳定性相关,相继故障的暂态稳定问题受到了工程界与学术界的重视。因此,相继故障的暂态稳定问题的研究,对于提高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水平,提升电力系统运行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传统的相继故障研究以静态安全分析为主,重点关注首个故障后的潮流转移计算和故障概率分析。相继故障的暂态稳定性分析仅被当作故障链搜索的约束条件进行研究。由于模型、积分技术和稳定分析工具的制约,过去最为普遍的处理方法是忽略相继故障间的暂态过程,按照同时故障或逐个故障进行分析。但是,随着电网渗透率的增长和智能化水平的提升,大量的电力电子设备和复杂控制器致使相继故障时差的时间尺度缩小。。传统方法可能无法适应故障时差较小的相继故障问题;故障时差的随机性又进一步加大了问题的困难程度。因此,本文针对相继故障的暂态稳定性问题,研究计及时差的相继故障暂态稳定性评估方法,主要完成了以下工作:(1)提出了一种给定时差下的相继故障暂态稳定裕度计算方法。为了满足相继故障暂态稳定分析定量性、快速性和鲁棒性的要求,本文利用EEAC法将相继故障逐摆次解耦的特性,推导了相继故障暂态稳定裕度的解析表达式。该方法通过病态FEP和病态DSP的识别避免了稳定性质的误判。通过比较SEEAC、DEEAC和IEEAC三种算法的计算速度和精度,提出以SEEAC分析机理并以IEEAC研究各类时变因素影响的协调研究框架;(2)分析了相继故障主导模式随故障时差的变化机理。基于EEAC主导模式识别的基本原理,分析了相继故障影响主导模式的途径。首先以数据驱动的研究范式分析单故障与相继故障主导模式的关系。然后证明了导致主导模式随故障时差变化的主要原因在于候选OMIB映像的裕度灵敏度差异。最后,讨论了主导模式变化与系统最优紧急控制量之间的关系:当主导模式领前群扩大时,相继故障需要追加适量的紧急控制措施;(3)进一步研究相继故障稳定裕度随故障时差的变化机理。本文提出了能量注入方向的概念,并基于该概念深入研究相继故障时差对稳定裕度的影响机理。文章首先在哈密顿系统中挖掘稳定裕度随故障时差的变化规律,发现相继故障稳定裕度随故障时差变化的周期性。然后,进一步研究了相继故障的稳定裕度的极大值与极小值特征,证明了若第二个故障为短路故障,在第一个故障的DCP时刻发生最(不)稳定,若第二个故障为开断故障,在第一个故障的各摆次起始时刻发生最(不)稳定。最后,在分析中逐步计及阻尼、控制器、模式变化等时变因素的影响,阐述了稳定裕度随故障时差变化的复杂性。(4)最终提出了一种考虑故障时差不确定性的相继故障暂态稳定性评估方法。传统的计及时差的相继故障暂态稳定性评估只能通过穷尽式地仿真试探实现。本文建议以最不稳定的相继故障时差保守地对相继故障做出评估。为了破解评估中故障时差与主导模式的死锁问题,基于EEAC提供的稳定裕度相对故障时差的二阶灵敏度指标,提出了一种计及时差的相继故障暂态稳定性评估方法。该方法的计算代价仅为穷尽式方法的1%左右,使计及时差的相继故障暂态稳定评估具备了工程实用价值。通过本文方法与基于同时假设、准稳态假设的方法的对比,指出传统方法可能得到过于乐观的评估结果。

李娜[4](2018)在《基于月度发电计划的安全校核及优化模型研究》文中提出随着电力系统规模的迅速发展和电力改革的推进,中长期交易电量、新能源和直供交易电量逐渐增加,电网运行变得越来越复杂,电力交易追求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将电网运行点不断推向安全边缘,威胁电网的安全运行,因此对电网发电计划必须进行比以往更为全面和细致的考量。月度发电计划作为日发电计划和季度发电计划的衔接,能更好地体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在电力市场改革中长期交易电量逐渐增加的背景下,月度发电计划的安全性和可执行性将面临新的挑战,由此,研究适用于当前电网的月度安全校核方法和模型,对于提高电网安全性和调度效率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在相关理论研究基础上,针对安全校核的关键需求和难点,本文开展了深入和细致的研究工作,创造性地提出将月度机组组合和输电网络安全校核相结合的方法,搭建了基于月度发电计划的安全校核及优化模型,实现发电计划的发、输电两个层面的全面安全校核和调整。从已发表的文献上可知,现有的月度发电计划安全校核方法主要是判断输电线路上传输电量是否满足安全约束条件,该类方法直接对全月的发电量进行校核,比较粗糙。本文基于月度机组组合原理,将日作为一个优化时段,在考虑各种发电安全约束的前提下,更为细致、合理地安排机组启停计划和出力计划,实现发电计划在“发电”层面的安全校核,能够满足电力生产和计算性能的要求。电网互联、区域性电力市场的建立给输电网络的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电网安全分区的基础上,本文模型量化了各安全区之间联络线输电能力,并在电力输送的高峰时段即日最大负荷时,校核联络线输送容量,使其满足输电安全约束,保证输电可靠性,由此实现发电计划在“输电”层面的安全校核。本文建立的月度发电计划安全校核及优化模型将最小机组发电进度偏差和开机成本作为目标函数,在兼顾了发电经济性的同时,使机组发电量尽可能贴近计划电量,保证了电量计划的完成进度,从而提高了计划的可执行性。由于模型的求解同时涉及到连续和离散变量,是大规模混合整数优化问题,本文基于原对偶内点法与混合整数规划法(MIP)算法能有效对模型进行求解。本文搭建的模型已应用到湖南电网,结果能满足电力调度的实际需求,验证了模型的可行性和有效性。通过对相关理论的完善,搭建的基于月度发电计划的.安全校核及优化模型能够为中长期发电计划安全校核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黄冰[5](2017)在《发电机组降压运行方案优选方法研究》文中指出随着超高压电网的发展,网架结构逐渐加强,电网的短路电流水平也不断攀升。同时,由于国家节能减排工程的实施,小容量的火电机组逐步退出运行,导致接入220kV电压等级电网的机组比例下降;因此,增加了对500kV电网的变电和输电容量的需求。然而,500kV电网建设缓慢,超高压变电、输电能力不足的问题愈加严重。缓解这种情况的可行方法之一是将高一级电压等级的发电机组降压接入低一级电压等级电网,即为机组降压运行。因此,研究机组降压运行方案具有重要的工程应用价值。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本文以湖南部分电网的发电机组降压运行为工程背景,进行了如下工作:首先,详细介绍了湖南电网的发展现状以及一些电网稳定性的分析方法。提出了发电机组降压运行方案的多阶段优选策略。并且根据机组并网的电压等级和机组容量与负荷的匹配度确定降压机组方案的候选集合。其次,根据指标的构建原则,在满足安全性和经济性要求的前提下,选取系统网损、线路潮流过载率、电压偏移率、静态电压裕度、静态灵敏度和短路电流的评价指标;在建立指标体系后,需要确定每个指标的权重;因为不同的指标对评价工作有不同的影响,所以针对各个指标应该赋予不同的权重以突显出各个指标的重要程度,合理的指标权重对于综合评价的结果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利用变异系数法确定指标的权重,使指标权重的赋值具有客观性。最后,针对湖南的部分电网,运用基于变异系数法确定权重的线性加权模型和理想排序评价方法对初选方案进行排序,并对两种方法所得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从而验证两种方法的有效性。同时,对机组降压运行方案进行稳定性计算和短路电流计算,综合分析比较各个方案对电网的安全稳定影响,最终优选出降压运行方案,并且进一步验证本文所提的机组降压运行方案评价方法的可行性。

王尧玄[6](2016)在《分裂导线电流转移智能防冰融冰方法研究与装置开发》文中提出国内外的历次冰灾证明,分裂导线输电线路覆冰后所造成的闪络、倒塔和断线等事故比单导线更为严重。虽然交、直流融冰方法的应用效果显着,可有效降低电网冰灾的风险,但这种方法在具体实施中需要停电,操作不便、设备笨重且成本较高,而长距离分裂导线输电线路对融冰电源容量的要求也更加苛刻。本论文提出了一种实时的、在线的防冰融冰方法,即分裂导线电流转移智能防冰融冰方法,并对其具体实施策略和负荷规律进行了研究,对应用该方法的智能防冰融冰装置进行了设计、制作和试验测试,论文的主要工作如下:通过对电流转移智能防冰融冰基本原理和工作流程的分析讨论,确定了智能防冰融冰装置所包括的主要部件及其功能与联系,对智能防冰融冰装置进行了初步设计。通过电流转移防冰过程中子导线表面温度变化规律的分析,得到了子导线导通时间Δt的取值范围;由防冰初始温度T0的限制条件,得到了子导线导通数目m的取值范围;电流转移方法的防冰启动条件为导线表面温度持续下降至T0。以电流融冰临界状态的分析为根据,认为可使用等值覆冰厚度计算临界融冰电流;从最大融冰时间tp对Δt的约束可以得到融冰临界负荷电流与m的取值范围。以冬小方式下的临界负荷对湖南省500 kV和220 kV输电线路进行了潮流计算,根据计算结果对分裂导线电流转移方法对该地区的负荷要求进行了对比分析。在冬季小负荷极端情况下,湖南电网的大部分500 kV线路都可达到电流转移方法所要求的负荷水平。电流转移方法在采用四分裂或分裂数更高的线路上更能发挥优势。根据线路负荷情况对tp和T0进行选择,即可视具体要求在电流转移方法的适用范围与融冰效率或防冰动作频率间进行平衡,以冬季正常负荷与较大负荷下湖南省500 kV线路负荷电流为基础对此方法进行了分析。对智能防冰融冰装置开关设备的永磁操动机构采用双稳态形式与合闸弹簧相配合的设计,满足了智能防冰融冰装置对合闸可靠性的要求。使用静、动态仿真的方法对永磁操动机构的静、动态特性与各部件尺寸进行了优化,所制作样机在保证通流与开断能力的情况下兼具了较小的体积、重量和能耗。所设计在线取能电源可输出最大12 W功率,实现了永磁操动机构以在线供能方式的可靠动作,同时还能满足控制模块及传感器的需求。智能防冰融冰装置控制模块的两种工作模式都有相应软硬件的支持。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旋转基准导体的输电线路覆冰监测方法,在多功能人工气候试验室进行了试验验证:监测装置拉力传感器的测量值可较好的反映与基准导体适配导线的等值覆冰厚度,其融冰系统与电流转移融冰方法配合良好。智能防冰融冰装置第一套样机在湖南小沙江自然灾害试验场的试验表明,总通流量2000 A时各监测点温度可保持稳定;总通流量为1000 A和1600 A时成功实现电流转移。第二套样机在雪峰山自然覆冰试验站的试验表明,装置以在线取能的方式在计算时间内通过电流转移成功地对四分裂导线进行了融冰。在前述各部件和样机试验基础之上,完成了智能防冰融冰装置第三套样机各具体细节的设计,其制作工艺与各方面性都有了进一步提高。

罗艳娟[7](2013)在《电网变电站一体化仿真培训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电力系统日趋复杂,电网安全稳定问题日渐突出。在电力系统日常生产过程中,运行人员的操作技能是影响电力系统运行安全可靠性的重要因素之一,任何人为失误所造成的事故,其损失严重程度无法估量。因此,要求在发电、输电、配电等各个环节的运行人员必须经过严格的训练,这对用于培训运行人员的教学系统提出了更高要求。电力系统的特殊性决定了很难在实际运行的系统中进行培训人员的模拟操作培训,但运用数字仿真技术可以构建一个虚拟运行的电网与变电站作为培训环境,从而使得受训人员在该虚拟环境中进行相关运行操作并获得相应评价,进而增强受训人员对实际系统的操作控制能力和对事故的分析判断和处理能力。当前变电站操作人员培训仿真系统OTS(Operator Training System)和电网调度培训仿真系统DTS(Dispatcher Training System)的孤立运行,隔离了电网仿真模拟和变电站仿真模拟的信息交互。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电网调度仿真培训系统和变电站仿真培训系统仿真的真实性和培训效果。结合调度数据网络的建设,建立电网与变电站联合仿真培训系统可以有效地提高仿真培训系统的互动性、真实性和系统性,有助于进一步提高运行人员的专业知识、操作技能和事故处理能力。本文以湖南电网以及其下辖的变电站为对象,采用数字仿真技术、图形学等关键技术,开发了电网变电站一体化仿真培训系统。首先,针对湖南电网及其下辖变电站的特点和主接线、保护配置等基本情况,确定了仿真培训系统的总体架构和软硬件技术。然后,根据不同岗位人员的全过程理论与技能培训的目的和应用需求,设计了电网变电站一体化仿真培训系统的功能。最后,采用面向对象编程技术,在Visual C++2008开发环境下设计与实现了仿真系统,完成了电网变电站一体化仿真培训系统软件的总体设计。通过变电站主接线图的绘制与编辑修改、继电保护配置及其修改等实际功能的展示,说明了系统的功能特点和技术特色,表明通过图形绘制系统提高了系统使用的方便程度和可扩展性;通过总结仿真培训系统投入实际运行后的应用情况,系统地分析了该系统在实际教学活动中体现的综合效益。实际应用表明,本仿真培训系统有效提高了现场电网调度与变电站运行人员的专业知识、操作技能、应变能力以及管理水平,从而为电网与变电站运行人员的技能培训探索出一条积极、有效的途径。

黄福勇,彭波,王峰,王成,周卫华[8](2012)在《湖南电网线路绝缘子选型及外绝缘优化研究》文中指出分析湖南电网线路外绝缘现状,结合湖南气候特点和线路安全稳定运行需要,按照综合考虑输电线路防污、防雷和防冰性能要求,提出适于湖南地区的新建线路外绝缘选型及运行线路外绝缘改造的建议。

戴庆华,潘力强[9](2011)在《夯实基础 把握机遇 提升湖南电网安全稳定防御能力》文中研究指明本文分析湖南电网的现状和电网发展面临的主要形势,总结电网一、二次系统在安全运行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为适应坚强智能电网发展,从电力系统规划设计、安全稳定规范标准、电网安全风险管控、电网结构、安全稳定三道防线、安全稳定防御中枢系统等方面论述提高湖南电网安全稳定防御能力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

谢培元,陈伟,潘飞来,周帆,姜新凡,盛鹍,胡迪军[10](2011)在《电网事故给调度自动化系统发展带来的思考》文中指出文章通过湖南电网历史上的2次事故,阐述了调度自动化系统的重要性,回顾湖南电网调度自动化30年的发展,分析现阶段湖南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的不足之处,提出了湖南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发展方向的建议。

二、愿湖南电网更长周期安全稳定运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愿湖南电网更长周期安全稳定运行(论文提纲范文)

(1)新能源电力系统惯量特征分析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新能源电力系统的惯量特征
        1.3.1 惯量的定义
        1.3.2 惯量特征分析
        1.3.3 低惯量对电网稳定性的影响
    1.4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基于惯性中心理论的电网惯量特征评估方法
    2.1 惯性中心理论研究以及应用
    2.2 电力系统惯量特征在线辨识研究
        2.2.1 发电设备惯性时间常数计算
        2.2.2 电力系统惯量评估
        2.2.3 电力系统惯量分布评估指标建立
    2.3 仿真与分析
        2.3.1 3机9节点系统
        2.3.2 新英格兰39节点系统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机电波传播特性的电网惯量评估方法
    3.1 机电波传播理论研究及分析
    3.2 基于机电波传播特性的电网惯量分布评估
        3.2.1 机电波到达时刻判断
        3.2.2 扰动延迟时间确定
        3.2.3 机电波传播速度计算
        3.2.4 电网惯量特征辨识
    3.3 仿真与分析
        3.3.1 39节点系统惯量分布评估
        3.3.2 风电场接入对电网惯量的影响
        3.3.3 不同风电场接入位置的选取比较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实际电网惯量特征分析研究
    4.1 基于指标HIK的惯量特征评估
    4.2 基于扰动传播特性的惯量特征评估
    4.3 本章小结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2)基于深度学习的SCUC决策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2 基于数据驱动的超短期风功率组合预测方法研究
    2.1 引言
    2.2 基于NACEMD的超短期风功率分解
    2.3 Elman神经网络模型
    2.4 基于NACEMD-Elman的超短期风功率组合预测方法
    2.5 算例分析
    2.6 本章小结
3 基于数据驱动的机组组合智能决策方法研究
    3.1 引言
    3.2 基于数据驱动的机组组合决策框架
    3.3 历史数据的聚类预处理
    3.4 基于LSTM和 GRU的机组组合深度学习模型
    3.5 深度学习模型的训练算法
    3.6 算例分析
    3.7 本章小结
4 一种改进的数据驱动型机组组合智能决策方法研究
    4.1 引言
    4.2 基于GRU和 Seq2Seq技术的数据驱动型机组组合决策框架
    4.3 机组组合训练样本的生成和预处理
    4.4 基于GRU和 Seq2Seq技术的深度学习模型及训练算法
    4.5 算例分析
    4.6 本章小结
5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展望
6 附表
参考文献
后记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部分科研成果

(3)计及故障时差的相继故障暂态稳定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和意义
    1.2 相继故障暂态稳定性的概念
        1.2.1 相继故障概念的扩展
        1.2.2 相继故障的时间尺度
    1.3 电力系统相继故障的研究现状
        1.3.1 相继故障的主要研究内容
        1.3.2 静态安全分析
        1.3.3 动态安全分析
        1.3.4 相继故障暂态稳定性的研究范畴
    1.4 现有相继故障暂态稳定性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1.4.1 相继故障暂态稳定性定量分析存在困难
        1.4.2 相继故障的暂态稳定机理不明确
        1.4.3 相继故障分析忽视了故障时差的影响
    1.5 本文的主要工作
        1.5.1 研究内容
        1.5.2 章节安排
第二章 固定时差的相继故障稳定裕度计算
    2.1 相继故障暂态稳定性分析的要求
        2.1.1 暂态稳定性的量化能力
        2.1.2 暂态稳定分析的快速性
        2.1.3 分析方法的鲁棒性
    2.2 扩展等面积准则简介
        2.2.1 EEAC的基本原理及优势
        2.2.2 摆次稳定裕度与轨迹稳定裕度
        2.2.3 主导模式的识别
    2.3 考虑多时段故障场景的EEAC法
        2.3.1 相继故障的基本数学模型
        2.3.2 IEEAC对相继故障分析的适应性
        2.3.3 SEEAC和 DEEAC对多时段故障场景的处理
        2.3.4 相继故障分析中多种EEAC算法的协调
    2.4 算例分析
        2.4.1 IEEE39 节点系统
        2.4.2 浙江系统算例
    2.5 小结
第三章 相继故障时差对主导模式的影响机理
    3.1 主导模式简介
        3.1.1 主导模式的定义与识别方法
        3.1.2 相继故障影响主导模式的途径
    3.2 主导模式的集合关系
        3.2.1 单故障主导模式间的集合关系
        3.2.2 相继故障主导模式与单故障主导模式间的集合关系
    3.3 相继故障主导模式随时差变化的机理
        3.3.1 相继故障主导模式随故障时差变化的现象
        3.3.2 相继故障各R1 映像的裕度灵敏度与模式变化的关系
    3.4 算例验证与讨论
        3.4.1 模式集合关系验证
        3.4.2 裕度灵敏度与模式变化的关系
        3.4.3 讨论:主导模式变化与控制量的关系
    3.5 小结
第四章 相继故障时差对稳定裕度的影响机理
    4.1 相继故障的注入能量方向
        4.1.1 正能量与反能量
        4.1.2 注入能量方向对稳定裕度的影响
    4.2 哈密顿系统中相继故障时差对稳定裕度影响的机理
        4.2.1 稳定裕度随时差变化的周期性
        4.2.2 稳定裕度-时差曲线的分段特征和极值分析
        4.2.3 故障类型的影响
    4.3 时变因素对稳定裕度变化的影响
        4.3.1 非哈密顿因素对稳定裕度变化的影响
        4.3.2 非自治因素对稳定裕度变化的影响
    4.4 算例仿真
        4.4.1 仿真平台介绍
        4.4.2 算例分析
    4.5 小结
第五章 考虑时差不确定性的相继故障暂态稳定性评估方法
    5.1 考虑时差不确定性的相继故障暂态稳定性评估基本思路
        5.1.1 以最严重的故障场景作为代表
        5.1.2 逐级分解的搜索思路
    5.2 实现相继故障暂态稳定性评估的关键技术
        5.2.1 暂态稳定性的量化表征
        5.2.2 最不稳定故障时差的搜索技术
    5.3 相继故障最不稳定时差的迭代搜索方法
        5.3.1 故障时差观察窗口的选择
        5.3.2 最不稳定时差
        5.3.3 最不稳定模式
        5.3.4 时差-模式的迭代搜索方法
        5.3.5 与极限参数搜索方法的不同点
    5.4 算例分析
        5.4.1 评估结果
        5.4.2 与穷尽式搜索方法的比较
    5.5 相继故障暂态稳定评估方法的比较与讨论
        5.5.1 相继故障暂态稳定性分析方法的常用假设
        5.5.2 常用假设与考虑时差分析结果的对比
        5.5.3 算例验证
    5.6 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附录A:3机系统数据
附录B:IEEE39 节点系统数据
附录C:计及时差的相继故障暂态稳定性评估过程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情况
攻读博士期间参与的研究项目
攻读博士期间获得的奖励
致谢

(4)基于月度发电计划的安全校核及优化模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课题来源
    1.4 论文主要工作和创新点
        1.4.1 主要工作
        1.4.2 主要创新点
第2章 月度机组组合模型研究
    2.1 安全约束机组组合概述
    2.2 月度机组组合
    2.3 适用月度发电计划的安全校核模式
    2.4 基于安全校核的月度机组组合模型原理
        2.4.1 模型的关键需求和建模难点
        2.4.2 优化时段设计
        2.4.3 电力平衡
        2.4.4 电力与电量的等效换算
    2.5 机组组合问题求解算法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电网安全校核模型研究
    3.1 安全区划分基本原则
        3.1.1 安全区划分基本准则
        3.1.2 安全区划分基本要求
        3.1.3 安全区划分应考虑因素
    3.2 输电阻塞
        3.2.1 输电阻塞的概念及影响
        3.2.2 输电阻塞管理方法
        3.2.3 月度发电计划输电阻塞安全校核
    3.3 联络线最大输电容量
        3.3.1 传输能力定义
        3.3.2 输电线路的容量约束
        3.3.3 联络线最大输电容量计算
    3.4 电网安全校核基本模型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月度发电计划的安全校核及优化模型
    4.1 模型的优化目标
    4.2 模型特征
    4.3 目标函数
    4.4 约束条件
        4.4.1 系统平衡约束
        4.4.2 机组运行约束
        4.4.3 电网安全约束
    4.5 基于原_对偶内点法与MIP算法的模型求解算法
        4.5.1 原_对偶内点法
        4.5.2 模型的求解基本思想和流程
        4.5.3 算法可能遇到的问题及修正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实例分析
    5.1 ××省电网概况
    5.2 ××省电网安全分区情况
    5.3 ××省电网基于月度发电计划的安全校核
        5.3.1 发电计划相关数据分析
        5.3.2 安全校核及优化结果分析
    5.4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本文工作总结
    今后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附录B 攻读学位期间所参加的科研项目目录
附录C 附表

(5)发电机组降压运行方案优选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发电机组降压运行研究现状
        1.2.2 电压层级的优选研究情况
    1.3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2章 电网现状介绍及采用的分析方法
    2.1 湖南电网现状
        2.1.1 电源现状
        2.1.2 网络现状
        2.1.3 供用电现状
    2.2 电力需求预测
        2.2.1 国民经济发展预测
        2.2.2 电力负荷情况
        2.2.3 用电结构变化情况
        2.2.4 负荷特性现状
    2.3 电网稳定性现状及面临的问题
        2.3.1 功角稳定
        2.3.2 电压稳定
    2.4 电压稳定性分析方法
        2.4.1 最大功率法
        2.4.2 灵敏度分析法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机组降压运行方案优选策略
    3.1 机组降压运行优选策略
    3.2 降压运行方案初筛
    3.3 湖南部分电网机组降压运行初筛分析
        3.3.1 湖南电网网架结构分析
        3.3.2 湖南电网部分机组降压初选方案
    3.4 机组降压运行方案综合评价指标的建立
        3.4.1 综合评价指标建立的原则
        3.4.2 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机组降压运行方案综合评价方法研究
    4.1 机组降压运行工程项目综合评价方法建立的原则
        4.1.1 综合评价基本概念
        4.1.2 综合评价的步骤
    4.2 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4.3 基于线性加权的优化模型和理想排序的综合评价方法
        4.3.1 线性加权的优化模型
        4.3.2 理想排序法的基本介绍
    4.4 算例分析
        4.4.1 基于线性优化模型的算例分析
        4.4.2 理想排序方法的机组评价案例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发电机组降压运行对电网稳定性影响
    5.1 静态安全分析
        5.1.1 静态电压稳定性分析
        5.1.3 算例仿真
    5.2 暂态电压稳定与短路电流分析
        5.2.1 暂态电压稳定分析
        5.2.2 短路电流分析
    5.3 结果分析
    5.4 本章小结
结论及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附录B

(6)分裂导线电流转移智能防冰融冰方法研究与装置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论
    1.1 论文的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输电线路防冰、除冰方法
        1.2.2 电流融冰、防冰方法
        1.2.3 分裂导线防冰融冰新技术
    1.3 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2 分裂导线电流转移智能防冰融冰方法
    2.1 分裂导线电流转移智能防冰融冰的基本原理
    2.2 分裂导线电流转移防冰策略分析
        2.2.1 电流转移防冰过程中导线表面温度计算
        2.2.2 电流转移防冰过程中导线温度变化规律
        2.2.3 电流转移防冰策略
    2.3 分裂导线电流转移融冰策略分析
        2.3.1 电流融冰方法的临界状态
        2.3.2 覆冰形状对临界融冰电流的影响
        2.3.3 电流转移融冰方法的融冰时间
        2.3.4 电流转移融冰策略
    2.4 分裂导线电流转移负荷规律分析
        2.4.1 湖南电网潮流计算
        2.4.2 冬小方式下负荷情况
        2.4.3 防冰融冰策略关键参数选择
        2.4.4 其他负荷情况
    2.5 本章小结
3 基于在线取能的智能防冰融冰装置永磁开关
    3.1 开断器件
    3.2 操动机构
    3.3 永磁操动机构的数学模型
        3.3.1 永磁材料的磁学基础
        3.3.2 永磁体的数学模型
        3.3.3 永磁操动机构的静态模型
        3.3.4 永磁操动机构的动态模型
    3.4 智能防冰融冰装置永磁操动机构
        3.4.1 永磁操动机构的结构与配置
        3.4.2 永磁操动机构的初步设计
        3.4.3 永磁操动机构的优化设计
        3.4.4 永磁操动机构的供能方式和样机制作
    3.5 智能防冰融冰装置在线取能电源
        3.5.1 在线取能电源的电流互感线圈
        3.5.2 在线取能电源的电子电路
        3.5.3 在线取能电源与永磁操动机构的配合
    3.6 本章小结
4 智能防冰融冰装置的控制模块与覆冰监测传感器
    4.1 智能防冰融冰装置的控制模块
        4.1.1 控制模块的结构与功能
        4.1.2 控制模块与传感器的器件选择
        4.1.3 控制模块的工作方式
    4.2 基于旋转基准导体的输电线路等值覆冰厚度监测装置
        4.2.1 覆冰厚度监测装置的设计制作
        4.2.2 覆冰厚度监测装置的试验验证
    4.3 本章小结
5 四分裂导线智能防冰融冰装置样机制作和试验
    5.1 四分裂导线智能防冰融冰装置的温升与电流转移性能试验
    5.2 四分裂导线智能防冰融冰装置的电流转移融冰试验
    5.3 四分裂导线智能防冰融冰装置样机的制作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
    6.1 本文结论
    6.2 后续研究工作的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A.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B.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7)电网变电站一体化仿真培训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和意义
    1.2 电力系统仿真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电力系统仿真技术的研究现状
        1.2.2 电力系统的仿真算法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
第2章 电力系统仿真计算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2.1 电力网络模型
        2.1.1 电力线路模型
        2.1.2 电力变压器模型
        2.1.3 电力网络数学模型
    2.2 电力系统潮流计算的基本原理
        2.2.1 潮流计算的基本问题
        2.2.2 潮流方程的求解算法
    2.3 电力系统运行状态的模拟过程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电网变电站一体化仿真培训系统的总体设计
    3.1 仿真对象与仿真范围
        3.1.1 湖南电网基本情况与特点
        3.1.2 电网仿真范围
        3.1.3 变电站仿真范围
        3.1.4 培训仿真系统中的电源及负荷仿真范围
    3.2 培训仿真系统的架构设计
        3.2.1 培训仿真系统的基本功能
        3.2.2 培训仿真系统的基本架构
    3.3 系统的功能设计
        3.3.1 日常操作、监视培训功能
        3.3.2 异常、缺陷处置培训功能
        3.3.3 事故处理培训功能
        3.3.4 操作票生成与操作票填写培训
        3.3.5 巡视培训功能
        3.3.6 教练员台功能
        3.3.7 仿真培训进程等控制功能
        3.3.8 调度、变电学员台功能
        3.3.9 网络多媒体教学功能
        3.3.10 三维交互式虚拟现实场景仿真
        3.3.11 其它功能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电网变电站一体化仿真培训系统的实现
    4.1 开发技术
        4.1.1 面向对象设计
        4.1.2 Visual C++
    4.2 系统软件总体设计
    4.3 图形绘制系统
    4.4 系统的效用体现
    4.5 本章小结
总结与展望
    本文工作总结
    后续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A(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10)电网事故给调度自动化系统发展带来的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 历史事故教训
2 30年来的湖南电网发展及现状
3 湖南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发展思考
4 结 论

四、愿湖南电网更长周期安全稳定运行(论文参考文献)

  • [1]新能源电力系统惯量特征分析方法研究[D]. 胡柳君. 湖南大学, 2020
  • [2]基于深度学习的SCUC决策方法研究[D]. 叶迪. 三峡大学, 2019(03)
  • [3]计及故障时差的相继故障暂态稳定性研究[D]. 李晨昊. 东南大学, 2019(05)
  • [4]基于月度发电计划的安全校核及优化模型研究[D]. 李娜. 湖南大学, 2018(01)
  • [5]发电机组降压运行方案优选方法研究[D]. 黄冰. 湖南大学, 2017(07)
  • [6]分裂导线电流转移智能防冰融冰方法研究与装置开发[D]. 王尧玄. 重庆大学, 2016(03)
  • [7]电网变电站一体化仿真培训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罗艳娟. 湖南大学, 2013(05)
  • [8]湖南电网线路绝缘子选型及外绝缘优化研究[J]. 黄福勇,彭波,王峰,王成,周卫华. 湖南电力, 2012(02)
  • [9]夯实基础 把握机遇 提升湖南电网安全稳定防御能力[J]. 戴庆华,潘力强. 湖南电力, 2011(S1)
  • [10]电网事故给调度自动化系统发展带来的思考[J]. 谢培元,陈伟,潘飞来,周帆,姜新凡,盛鹍,胡迪军. 湖南电力, 2011(S1)

标签:;  ;  ;  ;  ;  

愿湖南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更长时间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