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氯胺酮复合骶管阻滞麻醉对小儿苏醒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王锦媛,关维,吕微[1](2022)在《利多卡因复合芬太尼联合骶管麻醉用于小儿腹股沟疝气手术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文中提出目的:探讨利多卡因复合芬太尼联合骶管麻醉用于小儿腹股沟疝气手术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146例腹股沟疝气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麻醉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73例。对照组患儿采用氯胺酮静脉麻醉;观察组患儿采用利多卡因复合芬太尼联合骶管麻醉。观察两组不同时间点[切皮前(T0)、切皮后5 min(T1)、切皮后10 min(T2)、切皮后15 min(T3)]生命体征及麻醉质量、进入麻醉恢复室后不同时间点[进入麻醉恢复室即刻(T4)、进入麻醉恢复室后30 min(T5)、进入麻醉恢复室后1 h(T6)]疼痛程度和镇静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T1、T2、T3时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低于对照组(P<0.05);麻醉诱导时间、苏醒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 T4、T5、T6时东安大略儿童医院疼痛量表(CHEOPS)评分、Watcha镇静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利多卡因复合芬太尼联合骶管麻醉对小儿腹股沟疝气手术具有良好的麻醉效果,能缩短麻醉诱导时间及苏醒时间,改善术后疼痛程度及镇静情况,减少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温卫华[2](2021)在《艾司氯胺酮预处理后静脉全麻复合骶管神经阻滞在尿道下裂患儿麻醉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分析艾司氯胺酮预处理后静脉全麻复合骶管神经阻滞在尿道下裂患儿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21年1月收治的94例尿道下裂患儿,依照麻醉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接受静脉全麻复合骶管神经阻滞,观察组接受艾司氯胺酮预处理后静脉全麻复合骶管神经阻滞,比较两组麻醉情况、血流动力学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对比,观察组丙泊酚用量较少,术后苏醒时间较短,术中体动及苏醒期躁动发生率均较低(P<0.05)。T1、T2、T3时两组MAP、HR均低于T0时,而观察组T1、T2、T3时MAP、HR均较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艾司氯胺酮预处理后静脉全麻复合骶管神经阻滞用于尿道下裂患儿,能减少丙泊酚用量,缩短术后苏醒时间,稳定血流动力学水平,减少术中体动、苏醒期躁动发生,且安全性高。
黄光梅,周育华,梁开远[3](2021)在《七氟醚面罩吸入全麻辅以骶管阻滞麻醉对斜疝修补术患儿的影响》文中指出目的探讨七氟醚面罩吸入全麻辅以骶管阻滞麻醉对斜疝修补术患儿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人民医院行腹腔镜斜疝修补术(单部位)的患儿300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抽签法分为研究组(150例,七氟醚面罩吸入全麻辅以骶管阻滞麻醉),对照组(150例,单纯静脉全麻)。比较两组患儿麻醉诱导前(T1)、麻醉诱导后5 min(T2)、手术开始时(T3)、手术开始后15 min(T4)、手术结束时(T5)、苏醒时(T6)的心率及平均动脉压,并统计波动值;比较两组苏醒时间和疼痛程度;观察并记录麻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与T1比较,对照组T2~T6时、研究组T2~T5时心率增快,平均动脉压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T2~T6时心率减慢,平均动脉压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心率、平均动脉压波动值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术后苏醒时间缩短,疼痛评分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麻醉不良反应总发生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七氟醚面罩吸入全麻辅以骶管阻滞麻醉对斜疝修补术患儿麻醉效果良好,可提高麻醉安全性。
陈啸非,陈国英[4](2021)在《七氟烷吸入麻醉与氯胺酮静脉麻醉用于小儿手术的麻醉效果比较》文中提出目的比较七氟烷吸入麻醉与氯胺酮静脉麻醉用于小儿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宁波市第九医院2017年6月至2018年8月收治的阑尾炎行阑尾切除术患儿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观察组实施七氟烷吸入麻醉,对照组实施氯胺酮静脉麻醉,分析两组不同时间段(T1表示入室安静后5 min、T2表示麻醉诱导后、T3表示切皮时即刻、T4表示手术完成)血流动力学指标、诱导和苏醒时间、肝功能指标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不同时间段血氧饱和度(SpO2)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在T1时间段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在T2、T3、T4时间段,观察组MAP分别为(67.25±1.32)mmHg、(67.52±1.32)mmHg、(66.28±1.31)mmHg,HR分别为(115.21±2.32)次/min、(112.21±1.34)次/min、(111.25±1.32)次/min,与对照组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176、16.817、30.015、58.797、51.649、2.617,均P<0.05)。观察组手术患儿疼痛反射消失时间(2.32±0.21)min、睫毛反射消失时间(1.26±0.32)min,均长于对照组,观察组睁眼或体动时间(3.21±1.32)min、出室时间(5.52±1.13)min,均少于对照组,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247、4.251、91.851、109.641,均P<0.05)。术后,观察组患儿丙氨酸氨基转移酶(26.01±1.32)U/L、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22.02±1.32)U/L、碱性磷酸酶(486.32±2.74)U/L、胆红素(0.66±0.02)U/L,较对照组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036、6.798、23.741、3.500,均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00%,低于对照组(χ2=9.470,P<0.05)。结论七氟烷吸入麻醉与氯胺酮静脉麻醉用于小儿手术麻醉效果比较,前者更具有优势,且安全性高。
李娇琴,梁艳,李枝英[5](2021)在《小剂量氯胺酮静脉全身麻醉复合罗哌卡因骶管阻滞对肛肠手术患者术中应激反应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目的研究小剂量氯胺酮静脉全身麻醉复合罗哌卡因骶管阻滞对肛肠手术患者术中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5月期间接收的110例肛肠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麻醉方案划分为观察组(n=55)与对照组(n=55)。对照组予以氯胺酮静脉全身麻醉方案,观察组予以小剂量氯胺酮静脉全身麻醉复合罗哌卡因骶管阻滞方案,对两组患者手术不同时间点应激反应、血流动力学指标、感觉阻滞起效及持续时间、苏醒时间、认知功能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T1、T2、T3、T4时两组患者HR、MAP对比无显着差异(P>0.05)。T1时两组患者皮质醇、IL-6水平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T2、T3、T4时观察组皮质醇、IL-6水平均比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苏醒时间比对照组短,感觉持续时间比对照组长(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对于肛肠手术患者采用小剂量氯胺酮静脉全身麻醉复合罗哌卡因骶管阻滞有助于减轻机体应激反应,提高麻醉安全有效性,减少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李晓东[6](2021)在《七氟醚联合骶管阻滞麻醉对小儿疝气手术患儿生命体征及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七氟醚联合骶管阻滞麻醉对小儿疝气手术患儿生命体征及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4月—2020年4月本院行腹股沟疝气手术患儿8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41例。观察组采用七氟醚联合骶管阻滞麻醉,对照组采用氯胺酮静脉麻醉。比较两组患儿生命体征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麻醉质量的麻醉诱导时间和苏醒时间、苏醒期躁动(EA)发生率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儿在T0、T1、T2时MAP、HR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T1时MAP、HR水平高于T0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麻醉诱导时间、苏醒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EA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疝气手术采用七氟醚联合骶管阻滞麻醉效果确切且无明显不良反应,麻醉诱导快速且能够缩短苏醒时间,降低EA发生率,且对患儿生命体征影响小,用于小儿疝气手术中可有助于提升麻醉质量。
罗亚娟[7](2020)在《七氟醚与氯胺酮复合骶管阻滞麻醉在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中的效果比较》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比较七氟醚与氯胺酮复合骶管阻滞麻醉在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70例行疝囊高位结扎术的腹股沟疝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5例。两组均行骶管阻滞,在此基础上,对照组使用静脉滴注氯胺酮麻醉,观察组使用面罩吸入七氟醚麻醉。比较两组不同时间血流动力学指标水平、苏醒期躁动发生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T0时,两组SBP、DBP、HR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T1、T2时及观察组T1时SBP、DBP、HR值明显高于同组T0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1、T2时,观察组SBP、DBP、HR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3时,两组SBP、DBP、H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躁动发生率为5.71%(2/35),低于对照组的28.57%(10/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七氟醚联合骶管阻滞麻醉可减少疝囊高位结扎术患儿血流动力学波动,稳定其生命体征,降低苏醒期躁动发生率,且安全性较好。
吴少坪[8](2020)在《酮咯酸氨丁三醇联合阴茎背神经阻滞对儿童隐匿型阴茎手术后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酮咯酸氨丁三醇联合阴茎背神经阻滞对隐匿型阴茎儿童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5月在我院择期行气管插管全麻下隐匿型阴茎手术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T组)和对照组(C组),T组患儿于麻醉诱导前10 min静脉注射酮咯酸氨丁三醇0.5 mg/kg,C组则不使用酮咯酸氨丁三醇,两组在手术开始前由外科医生使用0.375%罗哌卡因3 ml进行阴茎背神经阻滞。1.比较两组患儿年龄、体重、手术时间;比较两组患儿出血量、输液量、尿量;比较两组患儿术中丙泊酚、瑞芬太尼使用总量、拔管时间。2.比较两组患儿苏醒后躁动评分、躁动发生率、拔管后30min疼痛情况及其他不良事件。结果本研究共纳入66例患儿,患儿年龄在6~12岁,体重25~45kg,ASA分级为I级。两组患儿年龄(8.33±1.86 vs 8.40±1.61,P>0.05)、体重(31.90±3.44 vs 31.27±3.17,P>0.05)、手术时间(59.57±4.39 vs 59.36±4.53,P>0.0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儿出血量(12.83±2.55 vs 12.47±2.57,P>0.05)、输液量(233.26±6.70 vs 230.80±7.85,P>0.05)、尿量(54.63±2.03 vs 53.63±1.92,P>0.0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1.T组丙泊酚用量低于C组(189.33±45.06 vs 225.37±27.36,P<0.05),T组瑞芬太尼用量低于C组(215.83±58.20 vs 255.20±58.81,P<0.05),T组拔管时间低于C组(16.03±2.66 vs 18.97±3.81,P<0.05)。2.T组苏醒后躁动评分低于C组[2.00(1.00,2.00)vs 3.00(2.00,3.00),P<0.05],躁动发生率低于C组(16.7%vs 56.67%,P<0.05),T组拔管后30min FLACC疼痛评分低于C组[3.00(2.00,4.00)vs 4.00(3.00,4.25),P<0.05];两组术后24h不良事件发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酮咯酸氨丁三醇联合阴茎背神经能降低隐匿型阴茎手术儿童全麻苏醒期躁动发生率,降低躁动评分和疼痛评分,减少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用量,缩短拔管时间,不增加术区异常出血风险,有较好安全性,效果优于单用阴茎背神经阻滞。
程丽群[9](2020)在《右美托咪定骶管阻滞用于新生儿幽门环肌切开术术后镇痛的临床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复合左旋布比卡因骶管阻滞在新生儿幽门环肌切开术术后镇痛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0例行腹腔镜下幽门环肌切开术的新生儿分为两组(每组20例):对照组(B组),以0.25%左旋布比卡因共计1ml/kg超声引导下行骶管阻滞;试验组(DB组),以右美托咪定1μg/kg复合0.25%左旋布比卡因共计容积1ml/kg在超声引导下行骶管阻滞。分别记录每组患儿术后不同时间点(T1术后1h、T2术后4h、T3术后8h、T4术后12h、T5术后24h)的生命体征数据(HR、MAP、SPO2)、镇痛评分及镇静评分,依据CRIES(Crying,Requires O2 saturation,Increased vital signs,Expression,Sleeplessness)评分标准和Ramsay评分准则综合评估术后镇痛、镇静评分。记录患儿术后开始出现疼痛时间的无痛时间(T-pain free)、疼痛即刻(T-pain)CRIES评分。结果:与B组相比较,DB组术后各个时间点HR、MAP、及SPO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DB组患儿术后各个时间点CRIES评分明显低于相应时间点B组患儿[(0.9±0.6)分比(1.1±0,5)分、(1.1±0.3)分比(1.7±0.4)分、(1.2±0.4)分比(3.1±0.6)分、(1.9±0.4)分比(4.5±0.8)分、(2.3±0.7)分比(2.9±0.9)](P<0.05);与T1时比较,B组在T3、T4时的CRIES评分显着升高[(3.7±0.6)分比(1.1±0.5)分、(4.5±0.8)分比(1.1±0.5)分](P<0.05);DB组患儿术后T1、T2、T3、T4时间点Ramsay评分明显高于相应时间点B组患儿[(4.2±0.5)分比(2.2±0.4)分、(3.9±0.7)分比(1.1±0.3)分、(3.6±0.6)分比(1.0±0.2)分、(3.1±0.2)分比(0.8±0.3)分](P<0.05),DB组患儿T5时间点Ramsay评分比较B组患儿无明显升高[(2.1±0.3)分比(1.9±0.5)分](P>0.05);DB组患儿术后开始出现疼痛时间的无痛时间(T-pain free)较B组明显增加:[(12.5±1.3)h比(6.7±0.6)h](P<0.05);DB组疼痛即刻疼痛评分明显低于B组:[(1.9±0.4)分比(4.1±0.4)分](P<0.05)。结论:与单独使用左旋布比卡因骶管阻滞相比,右美托咪定复合左旋布比卡因骶管阻滞在新生儿幽门环肌切开术术后镇痛中能明显延长左旋布比卡因骶管阻滞的术后镇痛及镇静时间,减轻术后疼痛即刻疼痛程度,且对患儿术后心血管稳定性及呼吸无明显影响,提高了患儿围术期舒适度。
王贝贝[10](2020)在《小剂量右美托咪定泵注复合咪达唑仑对小儿术前镇静及术后苏醒质量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本研究拟探讨术前静脉泵注小剂量右美托咪定复合咪达唑仑对小儿术前镇静及术后苏醒质量的影响,选出最佳用药方案,以期提高小儿麻醉质量。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患儿随机分成3组:对照组(M组,咪达唑仑0.1 mg/kg)、试验组1(DM1组,右美托咪定0.3μg/kg+咪达唑仑0.1 mg/kg)和试验组2(DM2组,0.5μg/kg+咪达唑仑0.1 mg/kg)。手术前患儿在病房建立静脉通路,在父母陪伴下,患儿进入术前等待间,于手术前15-20min缓慢静脉推注咪达唑仑0.1 mg/kg或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0.3μg/kg+咪达唑仑0.1 mg/kg或右美托咪定0.5μg/kg+咪达唑仑0.1 mg/kg。药物按所需剂量配置,浓度为右美托咪定5μg/ml,咪达唑仑1 mg/ml。给药10-15分钟内完成。给药5min后患儿进入手术室,行血压、心电图、Sp O2、体温等监测,麻醉诱导给予丙泊酚2 mg/kg、舒芬太尼0.3μg/kg、顺式阿曲库铵0.15 mg/kg。气管插管后,患儿侧卧位下行骶管阻滞,骶管阻滞用0.2%罗哌卡因,剂量为1 ml/kg。麻醉维持给予吸入麻醉药七氟烷2~3%,氧气浓度为50%。评估患儿术前镇静程度、术后躁动情况、术后疼痛等,记录麻醉时间、手术时间、PACU停留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其他不良反应等。结果1.三组患儿在一般情况、麻醉时间、手术时间上无统计学差异;2.用药后镇静评分上,DM2组镇静评分大于DM1组(P=0.000)和M组(P=0.04),DM1组与M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119)3.拔管时间上,DM2组拔管时间长于DM1组,DM1组长于M组(P<0.05);PCAU停留时间上,DM2组和DM1组长于M组(P<0.01),三组患儿的术后住院时间之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715);4.术后躁动评分上,DM2组评分低于M组评分(P<0.05),术前情绪评分、术后各时间段疼痛评分上三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本试验结果表明,右美托咪定0.5μg/kg+咪达唑仑0.1 mg/kg泵注能实现良好的小儿术前镇静,减轻小儿术前分离焦虑,减少术后躁动的发生率,改善苏醒期质量。虽然拔管时间和术后PACU停留时间稍微延长,但并不延长术后住院时长,因此可安全用于小儿麻醉术前镇静,提高小儿麻醉质量。
二、氯胺酮复合骶管阻滞麻醉对小儿苏醒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氯胺酮复合骶管阻滞麻醉对小儿苏醒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利多卡因复合芬太尼联合骶管麻醉用于小儿腹股沟疝气手术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2.1 两组患儿生命体征比较 |
2.2 两组患儿麻醉质量比较 |
2.3 两组患儿疼痛程度及镇静情况比较 |
2.4 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
3 讨论 |
(2)艾司氯胺酮预处理后静脉全麻复合骶管神经阻滞在尿道下裂患儿麻醉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
1.2.1 纳入标准 |
1.2.2 排除标准 |
1.3 麻醉方法 |
1.3.1 对照组 |
1.3.2 观察组 |
1.4 观察指标 |
1.5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2.1 两组麻醉情况对比 |
2.2 两组血流动力学水平对比 |
2.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 |
3 讨论 |
(3)七氟醚面罩吸入全麻辅以骶管阻滞麻醉对斜疝修补术患儿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治疗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 |
2.2 两组血流动力学波动值比较 |
2.3 两组苏醒时间和疼痛评分比较 |
2.4 两组麻醉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 |
3 讨论 |
(5)小剂量氯胺酮静脉全身麻醉复合罗哌卡因骶管阻滞对肛肠手术患者术中应激反应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4 观察指标 |
1.5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两组患者手术不同时间点应激反应比较 |
2.2 两组患者手术不同时间点血流动力学比较 |
2.3 两组患者感觉阻滞起效及持续时间、苏醒时间比较 |
2.4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
3 讨论 |
(6)七氟醚联合骶管阻滞麻醉对小儿疝气手术患儿生命体征及苏醒期躁动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一、资料与方法 |
1.资料: |
2.方法: |
3.观察指标: |
4.统计学处理: |
二、结果 |
1.两组患儿生命体征比较: |
2.两组患儿麻醉质量比较: |
3.两组患儿苏醒期躁动(EA)发生率及不良反应情况比较: |
(7)七氟醚与氯胺酮复合骶管阻滞麻醉在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中的效果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 |
2.2 两组苏醒期躁动情况比较 |
2.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
3 讨论 |
(8)酮咯酸氨丁三醇联合阴茎背神经阻滞对儿童隐匿型阴茎手术后苏醒期躁动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 |
第一章 前言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主要器械耗材和设备 |
2.3 主要药品和实验试剂 |
2.4 研究方法 |
2.5 观察指标 |
2.6 统计学处理 |
第三章 研究结果 |
3.1 患儿一般资料 |
3.2 两组患儿一般资料的比较 |
3.3 两组患儿出入量的比较 |
3.4 两组患儿镇静镇痛药量和拔管时间的比较 |
3.5 两组患儿躁动评分、躁动发生率和FLACC疼痛评分的比较 |
3.6 两组患儿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比较 |
第四章 讨论 |
4.1 儿童隐匿型阴茎的手术治疗 |
4.2 隐匿型阴茎手术围术期麻醉镇痛管理要点 |
4.3 苏醒期躁动的防治 |
4.4 酮咯酸氨丁三醇预处理对苏醒期躁动的影响 |
第五章 结论 |
第六章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综述 儿童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9)右美托咪定骶管阻滞用于新生儿幽门环肌切开术术后镇痛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简表 |
第1章 引言 |
第2章 资料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1.1 病例入选标准 |
2.1.2 病例排除标准 |
2.2 试验仪器和主要临床用药 |
2.3 实验方法 |
2.3.1 病例分组 |
2.3.2 麻醉和操作过程 |
2.3.3 观察时间点和观察指标 |
2.3.4 患儿术后疼痛评分及镇静评分标准 |
2.4 统计分析 |
第3章 结果 |
3.1 两组患儿术前一般情况及手术、麻醉时间比较 |
3.2 两组患儿术后不同时间点的生命体征数据比较 |
3.3 两组患儿术后不同时间点的疼痛评分及镇静评分比较 |
第4章 讨论 |
4.1 新生儿疼痛的相关组织胚胎学及解剖生理特点 |
4.2 国内外小儿术后镇痛的现状 |
4.3 新生儿幽门环肌切开术的麻醉方式及术后镇痛策略 |
4.4 右美托咪定用于新生儿幽门环肌切开术术后镇痛的有效性 |
4.5 研究的局限性 |
4.5.1 本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综述 |
参考文献 |
(10)小剂量右美托咪定泵注复合咪达唑仑对小儿术前镇静及术后苏醒质量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资料与方法 |
1.一般资料 |
2.试验实施过程 |
3.观察指标 |
4.统计分析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小儿全身麻醉苏醒期谵妄防治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四、氯胺酮复合骶管阻滞麻醉对小儿苏醒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利多卡因复合芬太尼联合骶管麻醉用于小儿腹股沟疝气手术的有效性及安全性[J]. 王锦媛,关维,吕微. 川北医学院学报, 2022(02)
- [2]艾司氯胺酮预处理后静脉全麻复合骶管神经阻滞在尿道下裂患儿麻醉中的应用[J]. 温卫华.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1(21)
- [3]七氟醚面罩吸入全麻辅以骶管阻滞麻醉对斜疝修补术患儿的影响[J]. 黄光梅,周育华,梁开远. 中国医药导报, 2021(25)
- [4]七氟烷吸入麻醉与氯胺酮静脉麻醉用于小儿手术的麻醉效果比较[J]. 陈啸非,陈国英. 中国基层医药, 2021(07)
- [5]小剂量氯胺酮静脉全身麻醉复合罗哌卡因骶管阻滞对肛肠手术患者术中应激反应的影响[J]. 李娇琴,梁艳,李枝英. 中国处方药, 2021(06)
- [6]七氟醚联合骶管阻滞麻醉对小儿疝气手术患儿生命体征及苏醒期躁动的影响[J]. 李晓东.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21(04)
- [7]七氟醚与氯胺酮复合骶管阻滞麻醉在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中的效果比较[J]. 罗亚娟. 中国民康医学, 2020(15)
- [8]酮咯酸氨丁三醇联合阴茎背神经阻滞对儿童隐匿型阴茎手术后苏醒期躁动的影响[D]. 吴少坪. 汕头大学, 2020(02)
- [9]右美托咪定骶管阻滞用于新生儿幽门环肌切开术术后镇痛的临床观察[D]. 程丽群. 南昌大学, 2020(08)
- [10]小剂量右美托咪定泵注复合咪达唑仑对小儿术前镇静及术后苏醒质量的影响[D]. 王贝贝. 华中科技大学, 20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