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加快草业发展的几点建议(论文文献综述)
陈洋[1](2021)在《喀斯特地区特色饲用资源开发与牛羊健康养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喀斯特石漠化是中国南方生态建设中需要面临最突出的地域问题,治理成效是判断该地区实现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和可持续发展的主要依据之一。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要求科学推进石漠化综合治理,而草地畜牧业作为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探讨石漠化治理模式及其衍生产业发展理论与技术,改善生态环境和发展地区经济社会具有重要意义。根据自然地理学、反刍动物营养学、饲料学等学科有关人地协调发展、营养物质消化代谢机理、相对饲用价值评价以及动物补偿性生长等理论,针对石漠化地区野生草灌植被饲料化开发利用的可行性、饲用资源开发与牛羊健康养殖的耦合关系以及草地生态畜牧业发展方式粗放等科学问题与科技需求,在代表中国南方喀斯特石漠化生态环境类型总体结构的贵州高原山区选择毕节撒拉溪、关岭-贞丰花江和施秉喀斯特作为研究示范区。2018-2021年通过野外调查采样、饲用植物营养成分测定以及牛羊增重饲喂试验,运用室内实验分析、综合分析、相关性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等研究方法,围绕石漠化特色饲用资源开发与牛羊健康养殖基础前沿研究、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应用示范与产业化推广进行全链条设计、一体化部署、分模块推进进行系统研究。对选取的具有代表性的5种饲用植物的营养品质和饲用价值进行综合评价,开展牛羊健康养殖舍饲饲喂试验进行验证分析。从饲草的栽培管理、饲料化加工方式、牛羊消化代谢器官功能性特点、牛羊对于营养物质消化代谢的规律等方面,重点阐明特色饲用资源开发与牛羊采食粗饲料消化代谢的影响机理,揭示特色饲用资源开发与牛羊健康养殖的耦合机制,提出特色饲用资源开发与牛羊健康养殖的关键技术并进行应用示范验证,为国家石漠化治理草地生态畜牧业发展提供科技参考。1喀斯特石漠化地区特色饲用资源的高效开发利用主要受到饲草的栽培管理、饲料化加工方式、牛羊对营养物质的消化代谢规律等因素的制约,了解牛羊消化代谢器官功能性特点,掌握牛羊对蛋白质、脂肪、糖类等营养成分消化代谢规律,有助于促进牛羊的健康养殖。栽培管理主要是通过施肥和刈割等对饲草产量及营养品质产生影响,氮、磷、钾肥的配施效果优于单一施肥,刈割频次和留茬高度关系到饲草正常生长和产量,一定范围内,饲草产量及营养品质随施肥量和刈割频率的增加而增大;加工方式的不同主要影响饲草的保质时间、营养品质、适口性及牲畜的消化吸收利用效率,采取干草调制、干燥制粉、青贮发酵、制粉等加工方式,可在一定程度上提升饲草营养品质,改善适口性,延长保质时间,促进牲畜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瘤胃是牛羊消化代谢饲料的主要场所,日常饲喂时要根据牛羊瘤胃对粗蛋白、脂肪等营养物质的消化代谢规律科学的配比饲料,保证其营养均衡,从而促进牛羊的健康养殖。2金丝桃(Hypericum kouytchense L.)、火棘(Pyracantha fortuneana(Maxim.)L.)、狼尾草(Pennisetum alopecuroides(L.)Spreng.)、皇竹草(Pennisetum sinese Roxb)和芒(Miscanthus sinensis Anderss)5种饲用植物从整体来看其粗蛋白(CP)含量较低,粗脂肪(EE)含量较高,粗纤维(CF)及磷(P)、钾(K)等矿质营养元素含量适中,各营养成分之间无明显的耦合关系,狼尾草的综合营养品质和饲用价值相对较高,火棘相对较低。5种饲用植物的CP含量在6.12%~12.76%之间,EE含量在2.87%~12.25%,CF含量在5.19%~20.97%,粗灰分(Ash)含量在1.68%~6.93%,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在27.49%~31.48%,中性洗涤纤维(NDF)含量在51.07%~59.35%,P含量在0.11%~0.32%,K含量在0.68%~2.23%,CP、EE、P、K含量差异较为显着(P(27)0.05),而CF、Ash、ADF、NDF含量差异则不明显(P(29)0.05)。应用隶数函数法对5种饲用植物营养品质进行综合排序为:狼尾草(29)皇竹草(29)火棘(29)芒(29)金丝桃;按照总能(GE)、可消化能(DE)、代谢能(ME)等能值指标进行综合排序为:金丝桃(29)狼尾草(29)皇竹草(29)火棘(29)芒;按照可消化养分(TDN)、干物质采食率(DDM)、干物质采食量(DMI)、相对饲用价值(RFV)、粗饲料相对质量(RFQ)等饲用价值评价指标进行综合排序为:狼尾草(29)皇竹草(29)芒(29)金丝桃(29)火棘。因此,从营养能量供给水平来看,石漠化地区野生草灌饲料化开发具有可行性。3金丝桃、火棘、狼尾草、皇竹草和芒5种饲用植物替代玉米秸秆饲喂牛羊,整体来看都具有较好的增重效果,但是不同替代比例条件下增重效果存在较大差异,与对照组相比狼尾草的增重效果最为显着(P(27)0.05),而金丝桃和火棘的增重效果则不明显(P(29)0.05)。用上述5种饲用植物替代玉米秸秆作为粗饲料饲喂牛羊时发现,牛羊的采食量显着增加,增重效果较为明显,基本满足了牛羊健康养殖的需要。综合考虑EE、CP、CF等营养物质的供给能力并结合牛羊舍饲饲喂实验的增重效果来看,金丝桃、火棘、狼尾草、皇竹草和芒5种饲用植物替代玉米秸秆饲喂牛时最适宜的添加比例分别为:金丝桃20%,火棘20%,狼尾草40%,皇竹草30%,芒20%;饲喂羊时最适宜的添加比例为:金丝桃20%,火棘20%,狼尾草40%,皇竹草40%,芒30%。4石漠化地区对金丝桃、火棘、狼尾草、皇竹草和芒5种植物进行饲料化开发利用,能够有效扩大饲草料的来源范围,逐步转变“玉米秸秆+精饲料”的传统模式,有利于降低养殖成本,提高牛羊养殖的经济效益。5种饲用植物如果都按其最大增重的替代比例进行投喂,养殖2个月每头牛可节省草料及其成本分别为金丝桃180 kg(成本46.8元),火棘180 kg(成本46.8元),狼尾草360 kg(成本93.6元),皇竹草270 kg(成本70.2元),芒180 kg(成本46.8元);每只羊节可省草料及其成本分别为金丝桃30 kg(成本7.8元),火棘30 kg(成本7.8元),狼尾草为60 kg(成本15.6元),皇竹草60 kg(成本15.6元),芒45 kg(成本11.7元)。目前,活畜牛的市场价格一般为38元/kg,活畜羊的市场价格为70元/kg,每头牛2个月的增重毛收益金丝桃为2289.5元,火棘为2203.62元,狼尾草为3109.16元,皇竹草为2858.36元,芒为2805.92元;每只羊2个月的增重毛收益金丝桃为1015元,火棘为924.7元,狼尾草为1199.8元,皇竹草为1137.5元,芒为1080.1元。5在石漠化地区特色饲用资源开发与牛羊健康养殖已有成熟技术的基础上,针对现有存在的缺陷与不足,提出了相应的改良和创新技术,并对研究成果进行了推广,取得了较好的应用示范效果。根据三个示范区特色饲用资源开发与牛羊健康养殖现有及共性技术,在借鉴其他地区相关技术的基础之上,针对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提出了角度可调牛羊食槽装置、高度可调牛羊食槽装置、新型羊圈结构、牛羊项圈、灭虫装置等关键创新技术,构建了适用于石漠化地区特色饲用资源开发与牛羊健康养殖的技术体系。试验研究从2018年10月份开展以来在毕节撒拉溪示范区、关岭-贞丰花江示范区和施秉示范区分别建成供饲用资源开发的草灌地面积分别为23.45 hm2、14.23hm2、6.5 hm2。经过试验示范,当地农户“种草养畜”的意识得到了增强,部分地区饲草料短缺的局面得到了一定的缓解,养殖成本降低,养殖效益得到了一定的提升。另外由于喀斯特石漠化地区水土流失严重,土壤养分含量较低,饲用植物无论是其产量还是营养品质都相对较低,适口性也相对较差,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对其饲料化开发利用。因此,如何进一步改善饲用植物的营养品质并提高其产量就成为下一步研究的重点。
白乌云[2](2021)在《羊草根茎克隆生长特性种内分化及与原生境地理和气候因素的关联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羊草是欧亚草原东部中国北方半干旱草原优势种之一,分布范围广,生态适应性强,在对异质环境的长期适应过程中,发生了丰富的种内变异。羊草具有混合繁殖策略,快速的根茎克隆繁殖是其不断扩大种群规模和生存空间,成为草地群落优势种的关键。然而就羊草根茎克隆繁殖力的种内变异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尚缺乏系统研究,以野外原位观测为主的种内变异研究无法区分遗传变异和表型可塑性对种内变异的相对贡献。本文以不同地理来源66份羊草材料为试验材料,采用非破坏性研究方法,在同质园栽培条件下研究羊草种内变异,将可塑性的影响排除在外,并通过分析原生境地理和气候对羊草根茎克隆繁殖力遗传分化的母环境效应影响,试图揭示羊草对地理和气候因子的大尺度长期适应机制。主要发现如下:(1)羊草性状种内变异显着,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羊草性状的种内变异总体表现为:根茎子株相关性状(29)根茎空间扩展相关性状(29)表型性状。表型性状中,叶长变异最小,茎长变异最大;根茎空间扩展相关性状中,单向最大扩展距离的变异最小,扩展面积的变异最大;根茎子株相关性状中,克隆生长率的变异最小,母株根茎克隆增加倍数的变异最大。羊草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总体表现为:表型(29)根茎空间扩展相关性状(29)根茎子株相关性状(29)质量性状。内蒙古中部地区羊草遗传多样性相对最高,综合值较高的优良羊草种质主要来源于黑龙江省西部和内蒙古中部地区。(2)羊草种内变异是对原生境气候和地理长期适应和进化的结果原生境气候对羊草性状种内遗传分化的影响顺序为:表型(单株产量)(29)根茎繁殖(29)母株抽穗率(29)母株分蘖。气温+降水量综合因子是导致羊草性状种内遗传分化的最重要气候因子;其次为平均气温和低温因子,尤其是低温和温差对根茎克隆繁殖力分化的影响不可忽略,低温和较大日温差显着抑制羊草根茎克隆繁殖。纬度是影响羊草性状种内分化的最重要地理因子。纬度增加显着抑制羊草生长和根茎克隆繁殖。随纬度增加、经度减小和海拔升高,羊草呈叶片小型化、植株矮小化和根茎克隆繁殖力减弱趋势。(3)原生境气候和地理通过调节营养生长与根茎克隆繁殖关系来影响根茎克隆繁殖力茎长、株高、叶宽和叶片大小是显着影响羊草根茎克隆繁殖力的重要地上部性状,表现为羊草茎长越长、植株越高大、叶片越宽大,羊草根茎克隆繁殖力也相应越强。原生境地理和气候除了直接影响羊草根茎克隆繁殖以外,通过影响营养生长,并通过营养生长与根茎克隆繁殖之间的正反馈调节关系间接影响根茎克隆繁殖。(4)临近休眠前的果后营养期是羊草根茎克隆繁殖最重要时期,且这一关键时期的克隆生长受原生境气候和地理因素的影响秋末果后营养期,羊草输出大量根茎子株,并加快根茎扩展速度,是羊草扩大种群规模和生长空间的最重要时期。羊草这一克隆生长关键时期的表现受原生境地理和气候因素的显着影响,表现为来自低纬度、气温较高、降水量相对充沛、温差变化较小生境的羊草,在生长季后期输出更多的根茎子株,克隆生长率更高,根茎扩展更快,可见生长季末期输出大量冬性枝条和根茎加速向外扩展是羊草长期适应环境条件变化的适应性进化结果。(5)植物内源激素参与调控羊草根茎克隆生长羊草根茎不同部位中检测出IAA-Asp等植物内源激素类物质8种,18个比较组中的8个比较组中5类植物内源激素类物质存在显着差异。12-OH-JA-Ile、CH3O-IAA和IAA-Asp在根茎节中的含量显着高于根茎节间和根茎水平芽,根茎节中SA随根茎克隆繁殖力增强而呈下降趋势。根茎节是羊草根茎克隆生长最重要的部位,其植物激素调控下的分化活性和分化选择决定羊草种群生存发展策略。
韩成吉,王加亭,王国刚[3](2021)在《基于CiteSpace中国草牧业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文中提出利用CiteSpace文献可视化分析工具,对中国草牧业研究现状、热点、演进路径及前沿进行分析。研究发现:1)草牧业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文献数量呈增长趋势,建立了一批有影响的研究机构,但作者之间、机构之间整体关联性不强。2)从关键词共现和聚类来看,研究热点主要聚焦于畜牧业发展与草地/草原生态环境保护、草牧业生产技术和草牧业可持续发展3个方面。从演进路径来看,第一阶段聚焦于畜牧业发展,第二阶段以"草地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为核心议题,最后形成以"草牧业及相关产业发展与转型升级"为主的研究。草牧业前沿研究的阶段性特征与关键词演化路径相一致,前沿分析表明,未来研究应在草食畜产品有效供给、种植结构"三元"调整、草原生产向生态转变为背景下的草牧业布局研究以及发展草牧业促进农牧民增收增效等方面予以关注。
江舟[4](2021)在《淮河生态经济带人工草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文中提出随着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农业生产从提升粮食和保障重要农产品供给,向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推进绿色生态循环农业过渡。草地资源在自然与社会生态系统衍生与发展过程中,形成草地农业生态系统,给人类带来生态与经济利益。通过建立淮河生态经济带草地生产模式,对人工草地进行生态系统价值评估,对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及农业供给侧改革具有促进意义。(1)本文首先对淮河生态经济带草地农业发展现状进行分析。选取安徽省蚌埠市,江苏省盐城市,江苏省扬州市作为淮河生态经济带的重要节点城市,对淮河生态经济带的草业发展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研究,利用AHP层次分析法对淮河生态经济带人工草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功能分类与选择评估指标(2)通过熵权法分别对燕麦、金花菜、箭筈豌豆、毛苕子进行适应性评价,测定牧草产量与品质,并分析牧草种植对土壤肥力的影响。(3)利用田间试验比较研究不同牧草生产模式对牧草品质、牧草产量以及对土壤养分的影响,以建立适宜在淮河生态经济带推广的牧草生产模式。(4)依据田间试验数据以及文献,利用当量因子法、价格替代法、评估淮河生态经济带内天然草地与人工牧草地的生态服务价值,采用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分析淮河生态经济带内牧草种植与小麦种植的经济效益进行对比,从而为淮河生态经济带内草地农业发展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淮河生态经济带农业转型为草地农业发展提供种植生产机遇”、“大众对于生态环保意识加强为草地农业发展提供社会认知机遇”、“农业食品安全的要求导致饲料粮需求增加为草地农业发展提供市场机遇”是影响淮河生态经济带草地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权重分析分别达到0.2141、0.1279、0.1078。淮河生态经济带草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中,“提供畜牧产品功能(供应草产品)”、“为人类提供食用价值”、“土壤改良”是最为重要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指标,权重分别为0.3 102、0.1154、0.0876,以此作为淮河生态经济带人工草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重要指标。(2)依据淮河生态经济带牧草适应性评价结果,燕麦品种牧乐斯牧草产量与品质表现最好,干草产量达到1664.35 g·m-2,粗蛋白含量为11.49%、相对饲用价值为137.02,土壤的有机质含量提高15%,豆科牧草中,润扬白箭筈豌豆收获干草产量最高为1041.59 g·m-2,淮扬金花菜在参试品种中牧草品质最高,粗蛋白含量达到27.81%,相对饲用价值为176.24。金花菜对提升土壤养分效果最为显着,土壤中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有机质含量,分别平均提升56.25%、49.34%、24.47%、57.19%。(3)建立了“燕麦-金花菜”间作的南方牧草生产模式,可以提高80%的土地利用率,可收获较高的燕麦干草产量与总干草产量2177.42 g·m-2,与燕麦单播相比干草产量增加了 28%。间作模式可以有效提高土壤养分,间作模式中土壤碱解氮含量、有机质含量显着高于燕麦单播,比燕麦单播平均提高了 22.34%、63.88%。(4)在大丰地区盐碱地条件下,“燕麦-箭筈豌豆”间作模式中,干草产量最高达到2116.42 g·m-2,土地当量比最高达到1.70,燕麦粗蛋白含量比单播燕麦提升16.76%。“燕麦-箭筈豌豆”间作、混播与燕麦单播相比,对于土壤碱解氮、速效钾、有机质含量有促进作用,分别提升了 15.42%~34.05%、2.15%~7.33%、28.71%~50.24%。(5)依据当量因子法,2020年淮河生态经济带天然草地生态服务价值为1123.05亿元人民币(Chinese Yuan,CNY),其中“土壤形成与保护”的价值在各草地生态服务价值指标中最高,达到302.49亿元CNY,娱乐文化功能的价值最低,仅为6.20亿元CNY。淮河生态经济带内人工牧草地生态服务价值评估中,牧草间作、混播生产模式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明显高于牧草单播模式。“燕麦-金花菜”间作模式在扬州地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为642544.38 CNY·hm-2,“燕麦-箭筈豌豆”混播模式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为651198.68 CNY.hm-2。(6)经过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分析,在淮河生态经济带内进行苜蓿生产,种子费与农机费的弹性系数最大,分别为0.574 6、0.5923,即每增加1%的种子费与农机费投入,苜蓿收益分别可以增加0.574 6%、0.592 3%。在淮河生态经济带苜蓿生产总成本为10178.67元·hm2,与小麦生产成本相比增加了10.58%,然而毛利润增加了 175%。苜蓿、燕麦、金花菜生产肥料费用与小麦相比分别下降了 58.05%、24.62%、58.06%。
王秀芳[5](2021)在《钱学森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思想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从莫尔、圣西门、傅里叶,到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社会主义的发展实现了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巨大飞跃,但是从巴黎公社起义失败到苏东剧变的发生,也充分表征了社会主义建设任务的艰巨性和复杂性。纵观社会主义走过的五百年历程,其中不乏思想家、政治家为此所提出的真知灼见,但是以科学家视角探索社会主义建设和国家管理的理论却少之又少。钱学森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思想是钱学森创立的,关于中国应该如何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推动21世纪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的观点和主张。这一学说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以系统工程和定性到定量的综合集成法为方法支撑,以推动人的全面发展为宗旨,以促进21世纪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协调发展和高效管理为重点所进行的理论探索,是钱学森晚年学术思想的精华。钱学森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思想是一个涉及多学科的重要研究课题,是一个内容极其广泛的理论学说,本论文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研究方法指导下,以《钱学森书信》及其补编(15卷)以及《钱学森文集》(6卷)等为主要文本依据,综合运用文献研究、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等多种方法,从广泛分散在书信、文集、讲话中提取钱学森关于社会主义建设和国家管理的观点,在全面展现这一宝贵精神财富的真实面貌基础上,对这一理论进行概括总结、演绎分析。钱学森对于中国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的规划主张始终围绕着三个问题进行:如何实现现代科学技术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问题;如何实现社会主义建设为人民服务的问题;如何实现社会主义建设内部各系统互相服务的问题。世界社会形态和三次社会革命观点,不但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学说,深刻揭示了中国与世界发展的不同步问题,并以此为出发点,钱学森对于21世纪中国如何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和国家管理进行了深入探索。四大领域九大建设主张对于新时代五位一体建设、教育发展和国防建设,尤其是对于创建健康中国、绿色中国、科技强国、教育强国等有重要启示与借鉴价值。社会工程和定性到定量综合集成法的倡导,对于推进信息革命背景下国家治理体系从任务能力型到系统效能型转变有重要意义。虽然钱学森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思想不是尽善尽美的理论学说,但至少为当今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一种思路、一种方法、一种路径,而且经过实践的检验,其中的诸多理论学说已经得到了认可并被付诸于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之中,虽说其中的有些观点、理论尚存在争议,但依然不能掩盖这一思想所散发的光芒。
王倩[6](2021)在《基于农户视角的甘肃庆阳草畜产业结构及经济效益分析》文中认为甘肃庆阳是黄土高原典型的旱作农区,中部和南部旱塬区以小麦、玉米、苹果等粮食和经济作物种植为主,北部丘陵沟壑区以小麦等粮食作物和小杂粮作物种植为主。现有的种植业结构已逐渐不能满足当地居民对食物结构的多元化需求,也难以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因此,优化农牧业结构,协同发展粮、草、畜产业,是提高农业系统经济效益,带动农村经济快速发展是当前农业发展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但是庆阳市原有草畜产业基础薄弱,产业发展仍处于探索阶段,还未形成稳定高效的发展模式。通过对现有草畜产业结构及其经济效益进行评估,因地制宜地提出适合当地发展的草畜产业结构优化途径和发展对策,对于提升农业产业效益和十四五产业发展规划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基于以上考虑,本研究首先通过走访当地政府、企业和农户,分析了庆阳市草畜产业的发展现状,然后通过在旱塬区的西峰区和丘陵沟壑区的环县调研198个农户的粮、草、畜生产状况对比分析了两个研究区域草畜产业发展的基本特征和农户收入结构差异,最后针对两个区域农业资源特征提出了粮草畜协同发展的优化模式。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庆阳市草畜资源较为丰富,但天然和栽培草地优化利用模式还不成熟。庆阳市天然草地面1920.04万亩,占总土地面积的46.9%;可利用草地面积1035.4万亩,占总草地面积的54.2%。野生牧草分属98科、384属、749种,2019年约产鲜草28.58亿公斤,载畜量为198.88万羊单位。全市紫花苜蓿留存面积已达到352万亩,全市集中连片种植紫花苜蓿带240个,500亩以上的54个,千亩以上的18个。目前天然草地开发利用程度不够,放牧和舍饲结合的家畜健康养殖模式规范化程度低、推广面积小。(2)环县和西峰区农户粮食和饲草种植结构及家畜养殖偏好差异较大。环县农户在种植小麦、玉米、胡麻等粮食作物的同时还更偏向于种植苜蓿、燕麦等饲草,而西峰区以小麦和苹果种植为主,近年推广了一定面积的饲用玉米。环县农民牲畜养殖率较高,尤其是羊养殖,西峰地区以牛养殖为主。西峰区平均每户种植粮食4.3亩,环县平均每户16.7亩;西峰区平均每户种植饲草0.27亩,环县平均每户7.11亩。西峰区城镇化较高,非农收入是于农户收入主要来源,而环县经济发展明显滞后于西峰区,农牧业收入在农户收入中占据主导位置。因此,西峰农户年平均总收入比环县农户高,但环县农户的农业收入比西峰农户更高,无论是粮食种植收入、饲草种植收入、家畜养殖收入均高于西峰,而西峰农户的非农收入较高。(3)建议在西峰等黄土旱塬区利用有利地形和资源条件,扩大栽培草地种植面积、推广果园林下种草,发展粮-草-果-家畜耦合的农牧业生产模式,在环县等丘陵沟壑区域种植燕麦和苜蓿等优质牧草,并结合天然草地优势,发展放牧和舍饲相结合的农牧业生产模式,实现农牧产品的多元化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同时加强舆论宣传,积极推进产业化发展进程,扶持龙头企业,打造生产专业化、种植规模化、管理企业化、特色品牌化、营销市场化的新型草牧草业生产模式。
李秀香[7](2020)在《我国草资源利用与草产业发展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山水林田湖草生态系统中,草的作用不可小觑,发展草产业是把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落地之作,加快草资源利用及草产业发展意义重大。近年来,我国草原植被覆盖率整体上升、草原生态治理成效显着,草业总产量稳中有增、草原载畜量波动上升。但与此同时,草资源保护不力、草地利用不平衡、草产业规模化水平较低、草产品进口依赖度较高等问题依然突出。因此,必须加强草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大力发展草产业,创造经济与生态和谐发展新亮点,跳出"养得起牛,种不起草"的魔咒。
陶奇波[8](2020)在《“腾格里”无芒隐子草种子丰产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腾格里”无芒隐子草(Cleistogenes songorica cv.Tenggeli)是由全国草品种审定委员会于2016年审定登记的野生栽培品种(登记号:499)。该品种具有极强的抗旱、耐寒和耐瘠薄等特性,适宜于在我国北方干旱荒漠地区作为优良牧草、生态草及草坪草进行推广利用。但目前该品种仍存在建植率较低、种子清选困难、产量有待进一步提高等问题。为此,本研究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于20162019年连续4年在甘肃省民勤县,进一步开展了“腾格里”无芒隐子草种子优质高产关键技术的研究,主要包括:种子引发处理对种子出苗的影响及其机理;灌溉和施氮肥对种子产量的影响和对种子田耗水量、水分利用特征的分析;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提高种子产量的作用;同时,开展了农户生产水平的种子脱粒和清选技术研究。获得主要结果如下。1.水、PEG-6000(-0.3 MPa)和亚精胺(0.5 mmol/L)3种引发处理可显着缓解干旱胁迫对“腾格里”无芒隐子草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抑制作用,使种子室内萌发率分别提高了10.0、16.5和23.5个百分点;温室和田间出苗率分别提高了417和919个百分点。在各种引发处理中,以亚精胺处理效果最好。对其引发机理的研究表明,较未引发的对照,引发处理种子的水浸液电导率和干旱胁迫下丙二醛含量分别降低了29.8%63.7%和19.3%35.1%。引发也显着提高了种子CAT等抗氧化酶活性,降低了活性氧的(H2O2)产生量(P<0.05),这反映了引发处理种子的抗氧化能力增强,在干旱胁迫下对种子的细胞膜起到了保护作用。另外,引发处理使种子细胞中处于细胞周期G2期细胞的比例增加,提高了G2/G1比率;温室和田间出苗率与G2期比例和G2/G1比率存在显着正相关关系(P<0.05),表明引发后的种子活力更强。2.连续4年研究了生长季灌溉(I1:分蘖期灌水1次;I2:分蘖期、小穗分化期和初花期各灌水1次)、施氮时期(分蘖期、小穗分化期、两时期分施)和施氮量(0、60、120和180 kg N/hm2)交互作用对“腾格里”无芒隐子草种子生产和水分生产力等的影响。结果表明所有因子都极显着影响无芒隐子草种子产量(P<0.01)。在交互作用方面,施氮时期×施氮量对种子产量的影响极显着(P<0.001);年际×灌溉处理、灌溉处理×施氮时期和年际×灌溉处理×施氮量的影响显着(P<0.05)。较I1处理,I2处理4年平均种子产量提高了71.4%,且显着提高了无芒隐子草生物量、水分生产力和降水利用效率,但降低了灌水利用效率。种子产量及水分利用相关指标随施氮量增加而提高,但120和180 kg/hm2处理间无显着差异。在I2处理且施氮量为120和180 kg/hm2时,4年中分施较分蘖期处理种子产量平均提高了14.7%,同时显着提高收获指数和水分生产力(P<0.05)。综合分析认为,I2+120 kg N/hm2+分施处理可作为适宜的灌溉和施氮肥管理措施,4年平均种子产量可达507.3 kg/hm2。3.连续4年研究了叶片喷施6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种子生产的影响,每生长季分别在分蘖期和花期分2次施用,以喷施清水为对照。结果表明在6种生长调节剂中,α-萘乙酸、赤霉素、油菜素内酯及6-苄氨基嘌呤处理均显着提高了种子产量(P<0.05),4年平均种子产量分别达到了634.6、666.7、654.8和611.7kg/hm2,分别较对照(537.4 kg/hm2)提高了18.1%、24.1%、21.8%和13.8%,表明赤霉素处理对提高种子产量效果最好;但复硝酚钠和三十烷醇两种生长调节剂对种子产量无显着影响。施用生长调节剂对地上生物量无影响,使收获指数提高了2.46.1个百分点。相关分析表明生殖枝/m2和种子数/m2与种子产量呈极显着正相关(P<0.01)。4.连续2年在农户生产水平下开展“腾格里”无芒隐子草种子脱粒和清选技术研究,结果表明,在采用的50 kg石磙碾压不同遍数处理中,以4555遍处理的种子收获率最高,以手工完全脱粒为对照,收获率超过70%,且对种子发芽率与活力无显着影响。另外,不同筛选、风选组合研究结果表明,利用筛孔尺寸为0.7 mm的筛子,过筛2次且配合4.5 m/s风速风选,种子净度可达85%以上,较以往研究(仅过筛而未风选的对照)提高了50个百分点以上。该结果也为“腾格里”无芒隐子草种子收获机械的研发提供了基础数据。
樊韵雅[9](2020)在《五河县秋实草业公司土地流转问题及对策研究》文中指出中国改革发轫于农村,农村改革启端于土地。土地作为农民最可靠的生存依托,是农村经济、农民生活不可缺少的物质载体。土地流转政策滥觞于农村土地实践中,作为农村土地制度的新举措,在发展规模化经营取得相当成效,推动了现代农业的发展。五河县秋实草业公司作为政府主导型的大规模土地流转典型,在实践中各级政府有序配合,为最大限度平衡流转户与经营方两者利益关系、保护农民利益不受损,县级政府制定合理政策与规章,基层政府积极执行相关政策,营造良好流转秩序与环境,加强在县域内农村地区土地流转政策及相关优惠政策的宣传,并出台相应流转户的生活保障政策以解决后顾之忧,实现了在朱顶镇、新集镇、头铺镇三个乡镇累计近十万亩大规模的土地流转。秋实草业公司大规模的土地流转是政府主导型流转的一次较为典型的实践探索,在拉动乡镇地区农民就业、推动农业结构调整、带动全县经济发展方面成为巨大推力。作为政府主导型土地流转的典型,本文运用相关的经济学理论和土地流转理论,以安徽省蚌埠市五河县秋实草业公司农村土地流转现状为调研对象,分析在土地流转中当地政府、流转农户、经营方三者的联系,并对秋实草业公司土地流转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进行深入分析。通过对草业公司、农业相关部门、以流转户三方的实地调研与访谈收集土地流转的现状,并分析得出当前存在诸多制约秋实草业公司土地流转因素,包括与企业方与流转户纠纷矛盾问题、土地流转价格机制不完善、草业公司流转形式进退两难问题、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农民对土地流转政策认识不足等方面问题,阻碍了土地流转的进一步发展。并通过对上述现状问题的成因进行深入分析,在此基础上,针对秋实草业公司土地流转中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关政策建议,包括资金帮扶建立土地流转风险防范机制、规范价格健全土地流转价格机制、政策倾斜完善流转户社会保障机制、加强宣传建设中介服务体系以及适度流转出台优惠帮扶政策等,以期推动秋实草业公司今后土地流转的发展。本文共分为六个章节:前两章节阐明了选题背景、研究内容、意义、方法、创新点和不足之处,对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进行梳理,并介绍了土地流转相关概念与理论依据;第三章是秋实草业公司基本情况、经济状况以及土地流转现状;第四章是对秋实草业公司土地流转现状中存在的问题及形成原因进行了分析,包括流转户与企业间的纠纷矛盾问题、土地流转价格机制不完善问题、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问题、农村对土地流转政策认识不充分问题等;第五章根据上述问题提出相关政策建议;第六章进行总结。
齐智鑫[10](2019)在《保障中国粮食安全背景下的“一带一路”共赢草贸易模式探究》文中研究说明“粮改饲”是中国农业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引导种植优质饲草料,发展草食畜牧业。我国实行“粮改饲”后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推动了草产业供给侧改革,但牧草依赖进口的现状并未发生实质性的转变。2018年中美贸易摩擦后,我国牧草供求关系更加紧张。与此同时,我国粮食安全还担负着巨大的肉类需求压力。保障中国粮食安全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因此在深化原有生产、加工环节供给侧改革的同时,还应该重视流通环节的供给侧改革。本文从我国粮食安全的实际情况出发,研究我国草产品交易模式的发展变化过程,结合现阶段农业保障因素及国际农产品通用交易手段,提出将“保险+期货”模式应用于草产品交易的构想。借鉴美、日等国农业海外投资经验,提出一种供求双方参与度高、互信共赢的“供应链金融+保险+期货”交易模式设想。首先,这种交易模式利用期货工具、保险工具及供应链金融工具规避供求双方的风险;其次,该交易模式通过国际贸易通用的期货工具形成草产品国内外行情,进而促进现货生产,有利于草牧业实体经济发展;再次,该交易模式为我国农业企业“走出去”提供更多模式选择,可为人民币国际化实践增加“阵地”。本文通过介绍大宗农产品的交易手段,引申到大宗草产品的交易手段,尝试利用农产品交易的成熟经验解决草产品交易的问题;从美国农业保障出发对比我国农业保障,找出一种既符合WTO农业补贴要求,又可以保障农民收入的助农措施;从美国农产品交易模式与我国农产品交易模式的比较中总结美国的优势、提炼可供借鉴的长处,找出我国农产品交易的不足并总结经验;通过分析美国牧草的交易形式和生产、加工、流通方式,为未来中国草产业发展探究新的交易模式;通过总结我国农产品流通的历史经验和不足,寻找优化解决的思路;通过介绍美国谷仓电梯交易模式,展现谷物交易中电梯交易模式在农民与期货市场间发挥的纽带作用,为解决我国农民与期货市场对接困难问题提供思路;通过归纳世界主要需草国的国际布局,为中国草牧业企业走出去积累经验;通过概括现阶段人民群众肉类需求特点,分析我国粮食安全的症结所在,提出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建议;回顾国内外农业收入保险的研究进展,结合我国2014年至今发展“保险+期货”模式取得的成绩和遇到的问题,构想大宗牧草“保险+期货”交易模式,并提出“供应链金融+保险+期货”交易模式的设想;通过期货品种筛选和牧草期货可行性研究,发现我国苜蓿具备期货上市条件。结合国家现阶段一带一路合作情况,最终提出建立以人民币为结算货币的全球草产品生产、加工、储运及交易中心的构想。随着农业供给侧改革不断深入和“一带一路”合作的全面开展,国际化的交易模式有助于草牧业协同效率提高,合作共赢的草贸易也必然在中国特色粮食安全保障体系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
二、加快草业发展的几点建议(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加快草业发展的几点建议(论文提纲范文)
(1)喀斯特地区特色饲用资源开发与牛羊健康养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一 研究现状 |
(一)饲用资源与牛羊健康养殖 |
(二)喀斯特地区饲用资源与牛羊健康养殖的特点 |
(三)饲用资源开发与牛羊健康养殖研究进展与展望 |
二 研究设计 |
(一)研究目标与内容 |
(二)技术路线与方法 |
(三)研究区选择与代表性 |
(四)数据资料获取与可信度分析 |
三 特色饲用资源开发与牛羊采食粗饲料消化代谢影响机理 |
(一)特色饲用资源高效开发利用的影响机理 |
1 栽培管理对于饲用资源高效利用的影响 |
2 加工方式对于饲用资源高效利用的影响 |
(二)牛羊采食粗饲料消化代谢的机理 |
1 牛羊消化代谢器官功能性特点 |
2 牛羊对于营养物质消化代谢的规律 |
四 特色饲用资源开发与牛羊健康养殖的耦合机制 |
(一)特色饲用资源营养品质分析与饲用价值评价 |
1 常规营养成分分析 |
2 能值的评定 |
3 饲用价值评价 |
(二)特色饲用资源开发与牛羊健康养殖 |
1 饲用资源开发对于牛增重的影响 |
2 饲用资源开发对羊增重的影响 |
3 饲用资源开发对牛羊养殖经济效益的影响 |
五 特色饲用资源开发与牛羊健康养殖技术研发与应用示范验证 |
(一)喀斯特地区现有成熟技术 |
1 种植管理技术 |
2 饲料化加工技术 |
3 牛羊舍饲技术 |
(二)喀斯特地区共性关键技术研发 |
1 牛羊食槽改良技术 |
2 牛羊圈舍优化技术 |
3 牛羊健康养殖技术 |
(三)技术应用示范与验证 |
1 示范点的选择与代表性论证 |
2 示范点建设目标与建设内容 |
3 示范点现状评价与措施布设 |
4 示范点规划设计与技术应用示范过程 |
5 示范点技术应用示范成效与验证分析 |
六 结论与讨论 |
1 主要结论 |
2 主要创新点 |
3 讨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成果及获奖情况 |
致谢 |
(2)羊草根茎克隆生长特性种内分化及与原生境地理和气候因素的关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羊草概述 |
1.2 羊草克隆繁殖策略 |
1.2.1 羊草繁殖策略 |
1.2.2 羊草根茎克隆可塑性 |
1.3 植物种内变异的生态学意义及影响因素 |
1.3.1 植物种内变异的生态学意义 |
1.3.2 植物种内变异的影响因素 |
1.3.3 植物种内变异机制 |
1.4 气候变化对草地植物优势种的影响 |
1.4.1 气温升高对草地植物优势种的影响 |
1.4.2 降水变化对草地植物优势种的影响 |
1.4.3 气候变化驱动因子联合作用对草地植物优势种的影响 |
1.5 选题背景及意义 |
1.6 研究内容和研究目标 |
1.7 论文结构安排 |
第二章 羊草性状种内变异、遗传多样性及其地理分布 |
2.1 前言 |
2.2 材料与方法 |
2.2.1 试验材料 |
2.2.2 试验地概况 |
2.2.3 试验设计与试验方法 |
2.2.4 数据处理 |
2.3 结果 |
2.3.1 羊草性状种内变异及其地理分布 |
2.3.1.1 羊草数量性状主成分分析 |
2.3.1.2 基于数量性状的羊草材料聚类分析 |
2.3.2 羊草遗传多样性及其地理分布 |
2.4 讨论 |
2.4.1 羊草性状种内变异显着 |
2.4.2 羊草性状遗传多样性较高 |
2.5 本章结论 |
第三章 原生境气候、地理因素对羊草性状种内分化和分布的影响 |
3.1 前言 |
3.2 材料与方法 |
3.2.1 试验材料 |
3.2.2 试验地概况 |
3.2.3 试验设计与试验方法 |
3.2.4 数据处理 |
3.3 结果 |
3.3.1 C系列气候因子对羊草性状分化的影响 |
3.3.2 GC系列气候因子对羊草性状分化的影响 |
3.3.3 BC系列气候因子对羊草性状分化的影响 |
3.3.4 地理因素对羊草性状分化的影响 |
3.3.5 距离对羊草根茎克隆繁殖力分化的影响 |
3.4 讨论 |
3.4.1 原生境气候驱动羊草性状遗传分化 |
3.4.2 原生境地理影响羊草性状遗传分化 |
3.4.3 加强适应性管理,降低气候暖干化对羊草草原的影响 |
3.5 本章结论 |
第四章 地上部性状对根茎克隆繁殖力的影响及与原生境地理和气候因素的关系 |
4.1 前言 |
4.2 材料与方法 |
4.2.1 试验材料 |
4.2.2 试验地概况 |
4.2.3 试验设计与试验方法 |
4.2.4 数据处理 |
4.3 结果 |
4.3.1 地上部性状与根茎克隆繁殖力曲线拟合分析 |
4.3.2 地上部性状与根茎克隆繁殖力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 |
4.4 讨论 |
4.4.1 羊草营养生长和根茎克隆繁殖之间存在正反馈调节关系 |
4.4.2 羊草分蘖和根茎克隆繁殖之间存在正反馈调节关系 |
4.4.3 羊草有性繁殖和根茎克隆繁殖之间存在一定权衡 |
4.4.4 原生境地理和气候对羊草根茎克隆繁殖力分化的调控机制 |
4.5 本章结论 |
第五章 羊草根茎克隆繁殖时间动态及与原生境地理和气候因素的关系 |
5.1 前言 |
5.2 材料与方法 |
5.2.1 试验材料 |
5.2.2 试验地概况 |
5.2.3 试验设计与试验方法 |
5.2.4 数据处理 |
5.3 结果 |
5.3.1 根茎克隆繁殖相关性状的时间动态 |
5.3.2 原生境地理和气候对根茎克隆繁殖相关性状时间动态的影响 |
5.4 讨论 |
5.4.1 秋末果后营养期是羊草扩大种群规模和生长空间的最重要时期 |
5.4.2 秋末果后营养期也是羊草根茎克隆繁殖力遗传分化的关键时期 |
5.5 本章结论 |
第六章 羊草根茎克隆繁殖相关代谢组学研究 |
6.1 前言 |
6.2 材料与方法 |
6.2.1 试验材料 |
6.2.2 试验方法 |
6.2.3 数据分析 |
6.3 结果 |
6.3.1 试验材料的典型性验证 |
6.3.2 代谢物检测结果 |
6.3.3 代谢物分类及功能注释 |
6.3.4 差异代谢物分析结果 |
6.4 讨论 |
6.4.1 IAA结合物对羊草根茎克隆生长的作用 |
6.4.2 JA代谢物对羊草根茎克隆生长的作用 |
6.4.3 植物内源激素互作调控羊草根茎克隆生长 |
6.5 本章结论 |
第七章 结论 |
7.1 全文结论 |
7.2 创新点 |
7.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 |
(4)淮河生态经济带人工草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英文缩略词) |
第1章 文献综述 |
1.1 研究背景 |
1.1.1 淮河生态经济带的提出和发展规划 |
1.1.2 草地农业发展对淮河生态经济带的意义 |
1.1.3 淮河生态经济带草业发展状况 |
1.2 南方草地农业系统的建立与人工草地利用模式的形成 |
1.2.1 牧草的引种应用和适应性评价 |
1.2.2 淮河流域牧草的引种与品种比较适应性评价 |
1.2.3 国外草地农业的利用模式对淮河经济带草业发展的借鉴作用 |
1.2.4 草地生态农业模式的技术应用 |
1.3 草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研究进展 |
1.4 草地生态服务价值评估方法 |
1.4.1 当量因子法 |
1.4.2 功能价值法 |
1.4.3 遥感技术 |
1.4.4 草地生态服务价值研究的问题 |
1.5 淮河生态经济带草地生态服务价值的研究意义 |
第2章 淮河生态经济带草地农业发展战略分析 |
2.1 研究方法 |
2.1.1 AHP分析法步骤 |
2.1.2 淮河生态经济带草地农业战略分析矩阵构建 |
2.1.3 淮河生态经济带草地农业战略分析层次构建 |
2.1.4 淮河生态经济带草地农业战略分析因素评价 |
2.1.5 淮河生态经济带草地农业战略层次分析 |
2.1.6 数据分析 |
2.2 结果与分析 |
2.2.1 淮河生态经济带草地农业发展AHP分析 |
2.2.2 淮河生态经济带草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系统层重要性分析 |
2.2.3 淮河生态经济带草地生态服务价值指标层重要性分析 |
2.2.4 淮河生态经济带草地资源生态服务价值总层次排序 |
2.3 讨论 |
2.3.1 利益相关者对于淮河生态经济带草地农业发展模式的认知 |
2.3.2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对于草地农业发展的影响 |
2.3.3 淮河生态经济带草地农业的发展模式 |
2.3.4 淮河生态经济带草业发展领域的扩展 |
2.4 结论 |
第3章 淮河生态经济带牧草适应性的评价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试验地概况 |
3.1.2 试验材料与设计 |
3.1.3 测定指标与方法 |
3.1.3.1 牧草生产性能 |
3.1.3.2 牧草品质 |
3.1.3.3 土壤肥力测定 |
3.1.3.4 淮河生态经济带牧草适应性的综合评价 |
3.1.5 数据分析 |
3.2 结果与分析 |
3.2.1 淮河生态经济带燕麦生产性能的适应性评价 |
3.2.2 淮河生态经济带燕麦牧草品质比较 |
3.2.3 燕麦种植对于淮河生态经济带土壤肥力的影响 |
3.2.4 淮河生态经济带箭筈豌豆、毛苕子、金花菜的生产性能比较 |
3.2.5 淮河生态经济带箭筈豌豆、毛苕子金花菜牧草品质比较 |
3.2.6 淮河生态经济带箭筈豌豆、毛苕子、金花菜对土壤肥力影响 |
3.2.7 淮河生态经济带牧草适应性的综合评价 |
3.3 讨论 |
3.3.1 燕麦在淮河生态经济带生产效益与生态效益评价 |
3.3.2 豆科牧草在淮河生态经济带生产效益与生态效益表现 |
3.3.3 豆科牧草对淮河流域土壤肥力的影响 |
3.4 结论 |
第4章 淮河生态经济带不同牧草生产模式的建立 |
4.1 材料与方法 |
4.1.1 试验地概况 |
4.1.2 试验材料与设计 |
4.1.3 测定指标与方法 |
4.1.4 数据分析 |
4.2 结果与分析 |
4.2.1 淮河生态经济带金花菜与燕麦生产模式对牧草生长的影响 |
4.2.2 淮河生态经济带燕麦与箭筈豌豆间作对牧草生长的影响 |
4.2.3 淮河生态经济带不同牧草生产模式对牧草产量的影响 |
4.2.4 淮河生态经济带不同间作模式对燕麦牧草品质的影响 |
4.2.5 淮河生态经济带间作对金花菜与箭筈豌豆牧草品质的影响 |
4.2.6 淮河生态经济带不同间作模式对于土壤肥力的影响 |
4.2.7 “燕麦-金花菜”间作与“燕麦-箭筈豌豆”间作的综合评价 |
4.3 讨论 |
4.3.1 间作对金花菜、箭筈豌豆与燕麦生长发育的影响 |
4.3.2 不同间作比例对牧草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
4.3.3 牧草间作对于土壤肥力的影响 |
4.4 结论 |
第5章 淮河生态经济带不同牧草生产模式对牧草生产性能及土壤肥力的影响 |
5.1 材料与方法 |
5.1.1 试验地概况 |
5.1.2 试验材料与设计 |
5.1.3 测定指标与方法 |
5.2 结果与分析 |
5.2.1 “燕麦-箭筈豌豆”牧草生产模式对于牧草产量的效应影响 |
5.2.2 箭筈豌豆与燕麦间作与混播对于牧草品质的影响 |
5.2.3 箭筈豌豆与燕麦间作混播对于土壤肥力的影响 |
5.2.4 “燕麦-箭筈豌豆”间作与混播的综合评价 |
5.3 讨论 |
5.3.1 不同因素对牧草混播、间作模式中牧草产量的影响 |
5.3.2 不同牧草种植模式对牧草品质的影响 |
5.3.3 不同牧草种植模式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
5.4 结论 |
第6章 淮河生态经济带草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 |
6.1 材料与方法 |
6.1.1 研究区域 |
6.1.2 数据来源 |
6.1.3 淮河生态经济带天然草地生态服务价值计算 |
6.1.4 淮河生态经济带人工草地生态服务价值计算 |
6.2 结果与分析 |
6.2.1 淮河生态经济带天然草地生态服务价值估算 |
6.2.2 淮河生态经济带人工草地间接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估算 |
6.2.3 淮河生态经济带人工草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估算 |
6.3 讨论 |
6.3.1 淮河生态经济带天然草地生态服务价值变化趋势 |
6.3.2 淮河生态经济带天然草地生态服务价值意义 |
6.3.3 人工牧草生产对淮河生态经济带的生态与生产意义 |
6.3.4 合理的淮河生态经济带人工草地生产模式 |
6.4 结论 |
第7章 淮河生态经济带牧草生产经济效益分析与比较 |
7.1 材料与方法 |
7.1.1 试验地概况 |
7.1.2 测定项目与方法 |
7.1.3 分析模型及方法 |
7.1.4 数据分析 |
7.2 结果与分析 |
7.2.1 淮河生态经济带牧草生产与小麦生产的成本和收益比较 |
7.2.2 淮河生态经济带牧草种植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分析 |
7.3 讨论 |
7.3.1 淮河生态经济带牧草生产的优势 |
7.3.2 影响淮河生态经济带牧草生产成本的因素 |
7.3.3 淮河生态经济带牧草生产前景 |
7.4 结论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5)钱学森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背景与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三、研究思路 |
四、研究方法、意义、不足 |
第一章 钱学森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思想的发展轨迹 |
第一节 钱学森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思想形成的历史逻辑 |
一、资本主义的入侵催生了近代国家观念和科技救国思潮的产生 |
二、二十世纪以来国际形势复杂多变 |
三、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实践 |
第二节 钱学森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思想形成的思想渊源与影响因素 |
一、钱学森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思想形成的思想渊源 |
二、钱学森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思想形成的影响因素 |
第三节 钱学森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思想的形成过程 |
一、萌生阶段(1930-1955):在救国思想主导下,初步接触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努力掌握专业知识 |
二、发展阶段(1956-1981):在毛泽东思想指导下,系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系统工程思想逐步成熟 |
三、成熟阶段(1982-1996):在邓小平理论的影响下,开始用社会工程思想思考社会主义建设问题 |
四、完善阶段(1997-2009):在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影响下,以“钱学森之问”为标志继续思考国家重点领域的发展问题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钱学森关于时代发展特征的分析 |
第一节 对时代发展特征的把握分析(一):“科学技术”视角 |
一、现代科学技术体系不断发展 |
二、当今世界科技发展呈现“大科学”发展态势 |
三、把握产业革命才能推动社会不断发展 |
第二节 时代发展特征的把握分析(二):“世界社会形态”视角 |
一、世界社会形态是世界历史发展到信息革命时代的阶段性特征 |
二、信息化、差异化、资本化是时代发展的重要趋势 |
三、钱学森对和平与发展时代主题的解读 |
第三节 对中国发展的历史方位和重大任务的认识 |
一、第一次社会革命奠定了当前中国发展的制度优势、思想优势 |
二、第二次社会革命亟需解决社会主义建设中不协调发展的问题 |
三、主动为第三次社会革命作准备 |
第四节 中国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的战略对策 |
一、 “时代差”决定了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任务是极其艰巨的 |
二、科技立国重要性日益凸显 |
三、用系统视角分析时代问题 |
第五节 钱学森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思想的总体内容 |
一、基本理念与创新主张 |
二、方法支撑和具体运用 |
三、主要框架及基本内容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钱学森关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的理论探索 |
第一节 钱学森对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的创新探索 |
一、瞄准新兴产业革命推动国家产业不断升级 |
二、加强三大经济学研究助推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
三、运用系统工程提高经济管理水平 |
四、创造性地提出人民体质建设主张 |
第二节 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一):大力开展“科技经济建设” |
一、科技是21 世纪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的核心 |
二、发挥社会主义国家优势大力推进科技经济建设 |
三、建设主动型“宏观控、微观放”的科技经济管理体制 |
四、依靠伦理、管理、法理规约科技经济行为 |
第三节 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二):重视发展“人民体质建设” |
一、从整体的角度规划人民体质建设 |
二、深入研究人体科学 |
三、推进医学改革 |
四、关心重视老龄人口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钱学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理论探索 |
第一节 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创新探索 |
一、钱学森论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及必要性 |
二、钱学森论精神文明建设的必要性 |
三、研究社会主义精神财富创造事业的学问 |
第二节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一):思想建设是“主观表现” |
一、思想指导: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作用 |
二、 理论研究:思维科学、系统科学、社会科学加行为科学是关键 |
三、技术手段:思想政治社会工程 |
第三节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客观表现” |
一、 “中国文化是强大的国力” |
二、传统文化的扬弃主张 |
三、建设21 世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文化 |
四、21 世纪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主张 |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钱学森关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理论探索 |
第一节 钱学森对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创新探索 |
一、较早进行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理论研究 |
二、利用各种机会,积极宣传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主张 |
三、主张建立行政科学理论体系 |
第二节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一):政体建设 |
一、对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看法与主张 |
二、行政机构必须因时因事进行调整 |
三、建立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行政工作体系 |
四、总体设计部:现代国家智库建设的雏形 |
五、中央科学技术委员会:加强科学技术的综合管理 |
第三节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二):法律建设 |
一、法治以实现对社会和国家的最佳治理为目的 |
二、构建完善的社会主义法制系统工程 |
三、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法治系统工程 |
第四节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三):民主制度建设 |
一、为完善基本民主制度献计献策 |
二、探索落实民主集中制的方法路径 |
三、开展人民政协学研究助力协商民主 |
第五节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四):党的建设 |
一、钱学森对加强党员队伍建设的建议和主张 |
二、钱学森关于领导科学及领导干部的培养主张 |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钱学森关于地理建设的理论探索 |
第一节 钱学森提出地理建设的过程及基本主张 |
一、钱学森提出地理建设的过程 |
二、地理建设的主要内涵 |
三、地理建设的理论依据 |
第二节 基础设施建设:国土工程 |
一、把交通建设作为地理建设之本 |
二、在“尊重”和“创造”基础上开展水利建设 |
三、发展沙产业、林产业、草产业为代表的知识密集型产业 |
四、加快现代城市建设 |
五、推进重点地区发展 |
第三节 地理建设(二):生态环境保护 |
一、国家再生资源委员会:规划资源回收利用 |
二、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开发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
三、灾害学研究:科学防治自然灾害 |
四、城市学研究:山水城市发展主张 |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钱学森关于教育、科技、外交、国防发展的理论探索 |
第一节 加快教育事业发展 |
一、教育是第一位的大事 |
二、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 |
三、进行全面的教育改革 |
四、开展大成智慧教育 |
第二节 推动科学技术发展 |
一、党要不断提升科技领导力 |
二、社会科学也是第一生产力 |
三、面向群众开展科普宣传 |
第三节 积极践行和平外交政策 |
一、平等是外交的基础 |
二、坚持独立自主原则 |
三、贯彻世界范围内的群众路线 |
四、大力维护国家安全 |
第四节 推进国防与军队现代化建设 |
一、认真研究21世纪国防建设重点问题 |
二、加强战略战术运用确保打赢现代战争 |
三、顺应国际军事变革推进军队现代化建设 |
本章小结 |
第八章 钱学森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思想的总体评价与当代价值 |
第一节 钱学森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思想的贡献 |
一、以系统理论创新分析社会主义国家建设和发展问题 |
二、深入阐明了科学技术推动国家进步发展的作用机理 |
三、为解决中国社会主义国家治理中的难点和热点献计献策 |
四、解读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学说中的某些重要论断和观点 |
五、提出并尝试破解21 世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发展问题 |
第二节 钱学森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思想的特点 |
一、科学家的理想性与问题本身的复杂性 |
二、技术方法的科学性与具体场景的适用性 |
三、学理上的逻辑性与实践中的有限性 |
第三节 钱学森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思想的评价 |
一、性质上:它属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
二、阶段性:它是还不成熟、不完善的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
三、实践上:钱学森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思想是宝贵的精神财富 |
第四节 钱学森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思想的教育启示 |
一、树立求真求实态度,认真研究国家发展中的各类问题 |
二、汲取人物思想智慧,助力推动思政教育创新发展 |
三、注重资源开发利用,挖掘展现先进群体精神风貌 |
四、贯彻立德树人方针,实现高等教育道德性与知识性逻辑的统一 |
五、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强化科学家队伍的国家观教育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6)基于农户视角的甘肃庆阳草畜产业结构及经济效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草畜产业发展现状 |
1.3.1 国外草畜业发展现状 |
1.3.2 我国草畜业发展现状 |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二章 庆阳草畜产业发展现状 |
2.1 研究区概况 |
2.1.1 自然地理 |
2.1.2 社会经济 |
2.2 研究方法 |
2.3 数据来源 |
2.3.1 问卷调查 |
2.3.2 查阅资料 |
2.3.3 走访调查 |
2.4 数据整理 |
2.5 草产业发展现状 |
2.5.1 草地类型和面积 |
2.5.2 天然草场饲草料生产现状 |
2.5.3 人工草地的发展现状 |
2.5.4 农作物秸杆资源利用现状 |
2.5.5 资金扶持及设备情况 |
2.6 畜牧业发展现状 |
2.6.1 产业分布 |
2.6.2 产业发展及规模 |
2.7 小结 |
第三章 农户尺度草畜产业结构及经济效应 |
3.1 样本区基本情况 |
3.2 调研农户家庭及农牧业结构 |
3.2.1 农户家庭结构 |
3.2.2 农户农牧业结构 |
3.3 调查农户经济效益分析 |
3.3.1 农户收入结构 |
3.3.2 调查农户效益分析 |
3.4 小结 |
第四章 农户草畜产业存在的问题及模式优化 |
4.1 农户草畜产业存在的问题 |
4.2 草畜产业发展模式优化对策 |
第五章 主要结论、创新点和研究展望 |
5.1 主要结论 |
5.2 创新点 |
5.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8)“腾格里”无芒隐子草种子丰产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第二章 国内外研究进展 |
2.1 国际草类植物种子生产现状 |
2.1.1 发展了规模化、专业化的草类植物种子集中生产区 |
2.1.2 重视种子生产关键技术研究及成果推广转化 |
2.1.3 形成了完善的草种认证体系 |
2.2 我国草类植物种子生产现状及存在问题 |
2.2.1 我国草类植物种子生产现状 |
2.2.2 我国草类植物种子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
2.3 草类植物种子生产技术研究进展 |
2.3.1 草类植物种子生产的地域性 |
2.3.2 草类植物种子田的建植 |
2.3.3 影响草类植物种子生产的田间管理措施 |
2.3.4 草类植物的种子收获及收获后的田间管理 |
2.4 无芒隐子草研究进展 |
2.4.1 抗旱生理与分子生物学研究 |
2.4.2 种子萌发特性 |
2.4.3 建植和种子生产技术 |
2.4.4 坪用特性和管理技术 |
2.4.5 生态学研究 |
2.4.6 抗逆基因挖掘与利用 |
第三章 无芒隐子草种子引发技术研究 |
3.1 前言 |
3.2 材料与方法 |
3.2.1 供试材料 |
3.2.2 引发处理 |
3.2.3 种子浸出液电导率测定 |
3.2.4 种子萌发与幼苗生长 |
3.2.5 样品收集与生理指标测定 |
3.2.6 细胞周期测定 |
3.2.7 温室出苗试验 |
3.2.8 田间出苗试验 |
3.2.9 数据分析 |
3.3 结果 |
3.3.1 种子萌发 |
3.3.2 生理指标 |
3.3.3 细胞周期 |
3.3.4 温室出苗率 |
3.3.5 田间出苗率 |
3.3.6 部分指标间的Pearson相关分析 |
3.4 讨论 |
第四章 生长季灌溉和施氮肥对无芒隐子草种子生产的影响 |
4.1 前言 |
4.2 材料与方法 |
4.2.1 试验地概况 |
4.2.2 试验设计 |
4.2.3 试验地建植管理 |
4.2.4 测定项目和方法 |
4.2.5 数据分析 |
4.3 结果 |
4.3.1 种子产量 |
4.3.2 株高、地上部分生物量和收获指数 |
4.3.3 产量构成因素 |
4.4 讨论 |
第五章 生长季灌溉和施氮肥对无芒隐子草水分利用的影响 |
5.1 前言 |
5.2 材料与方法 |
5.2.1 试验设计 |
5.2.2 测定项目和方法 |
5.2.3 数据分析 |
5.3 结果 |
5.3.1 耗水量 |
5.3.2 水分利用状况 |
5.4 讨论 |
第六章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无芒隐子草种子生产的影响 |
6.1 前言 |
6.2 材料与方法 |
6.2.1 研究区概况与试验地建植管理 |
6.2.2 试验设计 |
6.2.3 测定项目和方法 |
6.2.4 数据分析 |
6.3 结果 |
6.3.1 种子产量 |
6.3.2 株高、地上生物量和收获指数 |
6.3.3 产量构成因素 |
6.4 讨论 |
第七章 农户生产水平的无芒隐子草种子脱粒与清选技术研究 |
7.1 前言 |
7.2 材料与方法 |
7.2.1 试验地概况 |
7.2.2 试验设计 |
7.2.3 测定项目及方法 |
7.2.4 数据分析 |
7.3 结果 |
7.3.1 收获率 |
7.3.2 种子质量 |
7.3.3 种子净度、千粒重及空瘪率 |
7.4 讨论 |
第八章 结论与创新点 |
8.1 主要结论 |
8.2 创新点 |
8.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9)五河县秋实草业公司土地流转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第二节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
一、研究内容 |
二、研究方法 |
第三节 文献综述 |
一、国内研究现状 |
二、国外研究现状 |
第四节 论文的创新点与不足 |
一、本文的创新点 |
二、本文存在的不足 |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依据 |
第一节 相关概念界定 |
一、土地流转 |
二、土地流转的模式 |
第二节 理论来源 |
一、土地产权理论 |
二、地租理论 |
三、规模经济理论 |
第三章 五河县秋实草业公司土地流转现状 |
第一节 五河县秋实草业现代牧业公司基本情况 |
一、基本信息 |
二、经济状况 |
第二节 五河县秋实草业公司土地流转现状 |
一、流转规模 |
二、流转价格 |
三、流转模式 |
四、流转趋势 |
第四章 五河县秋实草业公司土地流转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 |
第一节 秋实草业公司土地流转中存在的问题 |
一、流转户与企业间的矛盾 |
二、流转价格机制不完善 |
三、流转户社会保障问题 |
四、草业流转形势进退两难 |
五、农民对土地流转政策认识不充分 |
第二节 秋实草业公司土地流转中存在问题的成因 |
一、风险防范缺失经营不善,费用拖欠 |
二、缺少规范的价格机制协议合同 |
三、农村社会保障机制尚未健全 |
四、流转面积过大,企业把控难度大 |
五、农民文化素质不高,咨询体系缺失 |
第五章 五河县秋实草业公司土地流转中存在问题的对策建议 |
第一节 资金帮扶,建立土地流转风险防范机制 |
一、建立土地流转风险防范机制 |
二、健全土地纠纷调解服务体系 |
第二节 规范价格,健全土地流转价格机制 |
第三节 政策倾斜,完善流转户社会保障机制 |
第四节 加强宣传,建设中介服务体系 |
一、加强宣传力度,普及土地流转政策 |
二、强化交流互通,建设中介服务体系 |
第五节 适度流转,妥善帮扶出台优惠政策 |
一、加大土地流转奖补 |
二、提高信贷扶持力度 |
三、强化科学技术扶持 |
四、适度流转,完善退地补偿政策 |
第六章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五河县秋实草业公司土地流转现状调研访谈录音 |
五河县秋实草业公司历年成本与收益 |
朱顶镇秋实草业公司土地流转情况统计表 |
新集镇秋实草业公司土地流转情况统计表 |
头铺镇秋实草业公司土地流转情况统计表 |
五河县秋实草业公司2011-2017 奖补情况统计表 |
五河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合同 |
致谢 |
(10)保障中国粮食安全背景下的“一带一路”共赢草贸易模式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标和意义 |
1.2.1 研究目标 |
1.2.2 研究意义 |
1.2.3 研究方法 |
1.2.4 研究数据来源 |
1.2.5 技术路线 |
1.2.6 主要研究内容 |
2 大宗商品、农产品及草产品流通概述 |
2.1 大宗商品 |
2.1.1 我国大宗商品发展历史 |
2.1.2 国外大宗商品发展历史 |
2.1.3 我国商品草交易历史 |
2.1.4 国外大宗草产品交易 |
2.2 大宗商品批发市场交易 |
2.3 大宗商品电商交易 |
2.4 大宗商品电子交易——现货交易 |
2.5 期货交易 |
2.5.1 国外期货交易发展 |
2.5.2 国内期货交易发展 |
2.5.3 期货市场的功能 |
2.6 农业保险及农业保障 |
2.6.1 美国农业保险 |
2.6.2 我国农业保险 |
2.7 拍卖交易 |
2.8 保险+期货 |
3 美国农产品交易、草产品交易及主要饲草进口国国际布局 |
3.1 美国农产品交易 |
3.1.1 合同农业销售 |
3.1.2 合作社销售 |
3.1.3 现货销售 |
3.1.4 期货销售 |
3.1.5 美国的农产品仓储及谷物电梯交易 |
3.2 美国草产品交易 |
3.2.1 美国草产品国内交易 |
3.2.2 美国草产品国际贸易 |
3.3 饲料饲草大型进口国全球布局 |
3.3.1 阿联酋的饲料饲草布局 |
3.3.2 日本的饲料饲草布局 |
3.3.3 沙特阿拉伯的饲料饲草布局 |
4 我国农产品交易、草产品生产交易及我国饲草全球布局 |
4.1 农产品现货交易 |
4.2 农产品订单交易 |
4.3 农产品合作社交易 |
4.4 农产品期货交易 |
4.5 草产品交易 |
4.5.1 草交易现状 |
4.5.2 以X牧草公司交易模式发展谈我国草产品交易 |
4.6 拍卖交易 |
4.7 中国饲草全球布局 |
5 我国肉类需求、粮食安全与饲草贸易的关系 |
5.1 我国肉类需求 |
5.1.1 我国肉类需求产生的原因 |
5.1.2 我国肉类需求遇到的问题 |
5.2 我国粮食安全到饲料安全 |
5.3 依托草产品生产加工及草贸易发展食草型动物养殖 |
6 新型牧草交易模式——“保险+期货” |
6.1 保险+期货 |
6.1.1 开展“保险+期货”交易的必要性 |
6.1.2 “保险+期货”可行性 |
6.2 “保险+期货”研究进展 |
6.3 牧草“保险+期货”交易初探 |
6.3.1 牧草“供应链金融+保险+期货”交易模式的构想 |
6.3.2 牧草期货品种筛选及可行性实证研究 |
6.4 牧草拍卖模式 |
7 基于“一带一路”的粮食安全布局 |
7.1 中国农业海外投资 |
7.2 USDA视角下的中国农业海外投资 |
7.3 中欧班列与我国粮食安全布局 |
7.4 基于“一带一路”的共赢牧草贸易 |
8 结论和政策建议 |
8.1 主要结论 |
8.2 政策建议 |
8.3 创新点 |
8.4 研究的不足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四、加快草业发展的几点建议(论文参考文献)
- [1]喀斯特地区特色饲用资源开发与牛羊健康养殖研究[D]. 陈洋. 贵州师范大学, 2021
- [2]羊草根茎克隆生长特性种内分化及与原生境地理和气候因素的关联研究[D]. 白乌云.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21
- [3]基于CiteSpace中国草牧业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J]. 韩成吉,王加亭,王国刚. 草业科学, 2021(05)
- [4]淮河生态经济带人工草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D]. 江舟. 扬州大学, 2021
- [5]钱学森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思想研究[D]. 王秀芳. 兰州大学, 2021(09)
- [6]基于农户视角的甘肃庆阳草畜产业结构及经济效益分析[D]. 王倩. 兰州大学, 2021(09)
- [7]我国草资源利用与草产业发展问题研究[J]. 李秀香. 企业经济, 2020(09)
- [8]“腾格里”无芒隐子草种子丰产技术研究[D]. 陶奇波. 兰州大学, 2020(01)
- [9]五河县秋实草业公司土地流转问题及对策研究[D]. 樊韵雅. 安徽财经大学, 2020(11)
- [10]保障中国粮食安全背景下的“一带一路”共赢草贸易模式探究[D]. 齐智鑫.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