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四地雷”问题

关注“四地雷”问题

一、关注“四矿”问题(论文文献综述)

张世忠[1](2021)在《伊犁矿区弱胶结地层采动阻水性能演化规律及其控制机理》文中研究指明弱胶结地层煤炭开采与脆弱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是制约我国西北煤炭开发的一大难题。基于弱胶结岩石初始孔隙发育、强度低、胶结性差、富含粘土矿物、遇水易膨胀泥化等物理力学特征,针对当前弱胶结地层保水采煤面临的岩石渗透特性不明、覆岩阻水性演化规律不清、传统保水采煤理论适用性差等难点,综合采用实验室测试、理论分析、物理模拟、数值模拟及现场实测方法,研究弱胶结地层采动覆岩阻水性能演化规律及其控制机理,取得了以下研究成果:(1)明确了弱胶结岩石微观结构特征,揭示了弱胶结岩石渗透特性。以典型弱胶结泥岩、砂岩为研究对象,明确了岩石孔隙率、孔径大小、连通性、胶结形式、矿物组分特征及其对岩石全应力应变过程渗透率变化的影响规律。考虑弱胶结岩石压缩过程中的基质融合和基质破裂,定义了岩石损伤变量D,建立了考虑基质压缩-融合-破裂全过程的弱胶结岩石应力-损伤-渗流耦合方程,有效表征了弱胶结岩石初始渗透率高而残余阶段渗透率增幅较小的渗透特性。(2)揭示了水力-应力耦合作用下采动弱胶结覆岩移动变形特征,提出了隔水层失稳判据。构建了基于伺服控制的固液耦合三维无损监测实验系统,分析了弱胶结地层覆岩垮落与裂隙发育特征,揭示了弱胶结隔水岩层采动稳定性时空演化规律与隔水自修复机理。考虑地下水的流动性和隔水层弯曲变形后所受水压的变化,建立了隔水层板稳定性力学模型,得到了隔水层应力失稳和应变失稳判据。(3)揭示了采动弱胶结覆岩阻水性能与地下水流场演化规律,得到了覆岩阻水性与地下水流场影响主控因素及权重。分析了采高、推进速度、工作面长度、推进距离、煤水之间距离五因素对覆岩阻水性和地下水流场影响规律,得到了各因素影响敏感性。基于BP神经网络,建立了采高、推进速度、工作面长度、推进距离、煤水之间距离与隔水层最大水平变形和地下水最大垂向降深数据关联模型,得到了覆岩阻水性、地下水流场影响主控因素分别为采高和煤水之间距离、采高,权重分别为0.43和0.32、0.54。(4)建立了等效水资源承载力与等效采高、等效阻水厚度之间关系,提出了以矿区等效水资源承载力为约束的地下长壁开采时空参数确定方法。分析了弱胶结地层等效采高、等效阻水厚度、等效水资源承载力“三等效”保水采煤科学内涵,建立了矿区等效水资源承载力与等效采高、等效阻水厚度之间关系。以矿区等效水资源承载力为约束,提出了弱胶结地层地下长壁开采时空参数确定方法,并成功应用于现场工程实践。本论文有图132幅,表44个,参考文献197篇。

黄庆显[2](2021)在《平顶山矿区典型深井巷道围岩内外承载协同控制研究》文中提出深部煤岩体的“三高两强”赋存环境给矿井巷道支护带来了严重不利影响,是业界一直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作为我国典型深部矿区之一,平顶山矿区主力矿井开采深度已不同程度超过800 m,现有实践表明,深部巷道围岩松软破碎,具有变形大、流变性强等特点,采用浅部巷道的支护技术,巷道围岩难以保持长期稳定。因此,系统深化平顶山矿区深井巷道围岩控制技术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本文综合采用现场实测、理论计算、数值模拟和工业性试验等方法,以提高围岩自承能力为核心,对围岩协同控制机理和关键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可为深井巷道支护方式选择和技术参数设计提供参考和借鉴。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明确了平顶山矿区主力生产矿井构造应力显着的地应力分布特征,掌握了深井巷道围岩结构特点和典型物理力学特性。结合围岩蠕变试验结果,推演了围岩蠕变等围压三维粘弹塑性本构模型并在多个矿井进行了普适性分析。原位实测分析了巷道围岩强度、内聚力和弹性模量衰减的时空演化特征,建立了围岩强度衰减模型,研究了侧压系数变化对巷道围岩应力演化及变形的影响,掌握了深井巷道全断面持续收缩、底鼓量和两帮移近量明显大于顶板下沉量的总体破坏特征,明确了巷道围岩主要承载区的位置(2.4-3.0m)与力学特性。(2)以深井巷道围岩内外承载结构协同承载、支护(力)协同作用、“支护—围岩”协同控制(“三协同”)为切入点,分别建立了围岩内外承载结构、支护(力)间协同作用和“支护—围岩”(粘)弹塑性“三区两圈”(弹性区-塑性区-破碎区,内承载圈-外承载圈)力学模型,研究了深井巷道内外承载结构协同作用机制及主要影响因素,明确了不同支护强度下深井巷道变形随支护时间的演变规律,揭示了平顶山矿区深井巷道围岩内外承载“三协同”控制机理,确定了协同支护合理的支护强度与时机。(3)根据平顶山矿区深井巷道变形破坏的主要影响因素,将平顶山矿区深井巷道分为高应力型、低强度型和复合型三类,明确了“协同支护构建承载结构,结构协同承载控制围岩变形”的控制思路,明确了以高强支护强化外承载结构、注浆改性内承载结构和卸压改善应力为主要途径的深井巷道承载圈层“强外稳内”控制对策。提出了以双层喷浆、锚杆-锚索(束)注浆、锚索棚支护、底板卸压为核心的四位一体关键支护技术,研发了配套材料及设备,探索完善了相应的注浆工艺措施,构建了协同作用效率评价方法,形成了深井巷道围岩内外协同承载控制技术体系。(4)结合热轧厚壁中空注浆锚杆、锚索和水泥注浆添加剂等新型材料大范围强力锚固的特点,针对高应力低强度复合型、低强度型、高应力型巷道围岩控制需求,基于深井巷道围岩内外承载协同控制技术体系确定了三类巷道合理的支护方式、参数及支护时机。实测掌握了矿区典型深井巷道围岩变形与破碎破裂区发育特征,建立了巷道表面围岩变形量和协同作用效率间的关系,提出了基于巷道掘前支护效果预估和掘后围岩变形预警的协同效率评价方法并指导巷道支护。上述研究成果在平顶山矿区一矿、四矿的典型深井巷道进行了工业性试验,结果表明,相关技术能有效提高内外承载结构的承载性能,三类巷道内外承载结构的协同作用效率分别达到86.33%、80.8%、86.05%,显着控制了围岩变形。该论文有图142幅,表20个,参考文献182篇。

桑盛[3](2020)在《煤层隔水覆岩裂隙自愈演化和渗流容限机制》文中研究指明西北地区生态脆弱,植被生长依赖于浅表水的保持,煤炭开采将造成地表生态的恶化。浅表水保持的两个关键地质结构分别是:土壤与岩体阻隔层。植被生长在土壤中,且土壤是浅表水主要的存储与流动空间。在煤炭开采过程中局部上覆泥岩的含水率增加至饱和,使得弱胶结泥岩层内的裂隙逐渐闭合,岩体阻隔层仍然具有阻隔水的作用。本文综合运用实验测试、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等方法,从满足植被生长所需浅表水的角度出发,确定了伊犁地区浅表水漏失容限,得到了上覆泥岩浸水后的力学变化特性,分析了泥岩裂隙的闭合机理和影响因素,建立了裂隙泥岩渗流—应力耦合模型,解析了泥岩层采动裂隙自愈演化对植被生长的影响。取得了如下研究成果:(1)考虑裂隙张闭的渗流实验系统具有测量范围广、时间长、稳定性好、不易堵塞、容许含固体颗粒流体进行实验的特点,满足实验需要。红砂岩裂隙渗透性在长时恒定围压下基本不变。含水率越高,泥岩试样的单轴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越小,粘弹性越明显。泥岩含水率与裂隙法向应力越大,含裂隙泥岩试样渗透系数衰减越明显。含裂隙泥岩试样的渗透系数随时间呈指数减小,减小幅度达到两个数量级以上。应力是裂隙自闭合的必要条件。当裂隙法向应力大于2.02.5MPa时,泥岩裂隙快速地完全闭合。水对泥岩的剥蚀作用、水对泥岩的软化作用和泥岩的蠕变都促进裂隙的闭合。(2)粗糙裂隙的闭合机理为裂隙壁面的相对位移。设计MATLAB程序提取实验岩样CT断层扫描信息并三维重构贯通裂隙,利用重构模型计算模拟裂隙闭合规律,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基本一致,前者略大于后者。裂隙粘弹性变形后的最终结果通过改变泥岩弹性模量的方式计算。计算显示泥岩的软化作用对裂隙闭合起主要作用,蠕变作用更进一步促进裂隙闭合。剥蚀作用后裂隙开度略有减小,但不发生量级变化,而水化和蠕变作用后的裂隙开度则减小一个量级以上。(3)裂隙泥岩渗流—应力耦合模型考虑了泥岩的软化、膨胀和裂隙开度变化等因素。裂隙开度变化对泥岩块体渗透系数的影响不容忽视。基于耦合模型,利用COMSOL Multiphysics和MATLAB平台模拟计算基质应力场和裂隙渗流场,计算误差小于5%。饱和泥岩基质的膨胀变形与其软化后受应力的弹性变形存在竞争关系。非贯通裂隙使更多的泥岩基质膨胀软化,对泥岩块体渗透系数的影响达到了一个数量级。(4)浅表水的漏失容限受地表土层类型、厚度、相互位置、饱和度以及降水的影响。当粉质亚粘土或粉质重粘土的厚度较大且分布在土覆层上部时,土壤含水量始终满足伊犁地区草地植被生长,不依赖于上覆岩层的隔水性。一定工况下,阻隔层裂隙自愈作用可减小上覆岩渗透系数,阻碍浅表水漏失,无过度失水和水源补给的情况下可促进地表植被恢复。必要的修复措施(包括灌溉、注浆等)可以有效减小或者防止地表植被的退化。论文有图78幅,表14个,参考文献203篇。

王锋[4](2020)在《单位制背景下第一代工业移民的身份认同 ——以宁夏石嘴山市石炭井矿务局为例》文中指出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取得了伟大的成果,随着时代发展和改革不断深入。在关注取得的宏观成绩同时,我们也应该将目光投向经历这段伟大历程的普通人,他们的生活史是中国社会发展变化的微观镜像。基于这点思考,本研究将目光投向在家乡宁夏石嘴山市开发建设历史上起重要作用石炭井矿务局,希望通过描摹援建宁夏贺兰山煤炭基地的第一代工业移民的生活史图景,唤醒他们心中的集体记忆,并对其不同历史阶段的身份认同进行分析,进而思考单位制度的发展和演变。本研究将围绕以上主旨关注以下几个问题。第一,石炭井第一代工业移民在个人生活轨迹的变化过程中对于单位制的形成、发展、变革有着怎样的记忆,来自五湖四海的他们在移民过程中经历了怎样的文化适应过程?第二,他们的个体身份及身份认同在单位发展的不同阶段受到怎样的影响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第三,随着单位制度的消解,曾经的共同体生活发生变化,这些曾经的来自五湖四海的异乡“单位人”他们现在的社会关系又如何,而社区能否让他们获得一种新的共同体式的生活?通过田野调查,本研究发现,在新中国发展不同的历史时期,石炭井矿务局第一代工业移民群体相应地有着不同的历史记忆和身份认同:在1958年开始的创业年代,他们更多的回忆是建矿初始的艰苦条件和将青春奉献给国家建设的自豪,体现出作为“单位人”和工人阶级高度的认同感;在“文化大革命的”特殊时期,个体的经历与时代伤痕相关联,回忆本身体现出对那个时代的反思。虽然伴随着伤痛,但革命话语下“工人阶级老大哥”的身份仍然让他们有着高度自我认同;改革开放伊始到20世纪90年代,石炭井矿务局一度处在最辉煌的历史时期,单位制度也形成全面的“福利堡垒”,他们对于“工人阶级”和“单位人”的认同感达到顶峰;20世纪90年代开始,随着宏观经济环境变化和国企改制,单位制呈现出由“共同体”向“原子化”转变的倾向,石炭井矿务局第一代工业移民群体也从“单位人”逐步向“社会人”转变,在经历了集体的迷茫后,他们希望重新建立自身新的身份认同。作为“单位人”的石炭井第一代工业移民从全能的单位中走出,走向分化,原子化趋势逐步增强。社区试图重建“共同体”,但存在着居民参与度低等问题,社区共同体发展还处于一个低水平的阶段。我们需要总结单位制度的有益功能,在网格化社区的基础上建立新的共同体。

朱训[5](2019)在《我的“四矿”情结》文中提出“四矿”问题是世纪之交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呈现的一个突出问题,也是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问题。“四矿”指的是矿业、矿山、矿工、矿城,它是与当时提出的“三农”问题有类似、但又有一定区别的社会经济宏观问题。(一)2002年“两会”前夕,经过调研发现,几十?

刘洪林[6](2020)在《伊犁弱胶结地层特厚煤层保水开采机理及分类研究》文中提出脆弱生态环境条件下,大规模高强度煤炭开采过程中的水资源保护问题是新疆优势资源开发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急需解决的难题。针对新疆煤系地层普遍胶结程度低、煤层赋存厚度大的特点,基于伊犁矿区典型煤岩地质条件,综合采用理论分析、实验测试、数值计算和现场实测等研究方法,通过掌握弱胶结地层岩石对应力环境及饱水状态的力学响应机制,分析了覆岩“隔-阻-基”协同变形运动规律,构建了隔水层采动稳定性力学模型,研究了特厚煤层组开采隔水层损伤特征与等效采厚,提出了弱胶结地层特厚煤层保水开采适应性分类方法。论文取得以下主要创新成果:(1)揭示了弱胶结地层岩石对应力环境及饱水状态的差异化力学响应机制。测定了不同围压和不同含水率条件下弱胶结地层砂岩、砂质泥岩和泥岩的应力应变关系,通过定义应力敏感系数和水敏感系数,分析了各类岩石对应力环境和水饱和状态的差异化力学特征,结合岩石矿物组分和细观结构特征,研究得出了弱胶结地层各类岩石对应力环境的力学响应敏感性取决于胶结状态、孔隙率和晶粒尺度,当岩石胶结状态相似、孔隙率较低时则由晶粒尺度所决定;对饱水状态的力学响应敏感性取决于岩石中亲水性矿物的类型和含量,当岩石亲水性矿物含量较低时,则由岩石的孔隙率所决定。(2)提出了基于岩石损伤变形程度的隔水层采动稳定性定量表征方法。以弱胶结岩石变形破坏过程中的应力-应变关系和声发射特征为纽带,通过岩石力学参数的数值反演和数值模型微裂隙发育类型、分布特征和强度衰减规律的分析,提出以微裂隙发育密度和贯穿度综合衡量弱胶结覆岩采动损伤程度的方法,实现了隔水层采动裂隙发育弥合及隔水稳定性的定量表征。(3)提出了基于隔水层变形的煤层组等效采厚定义和计算方法。分析伊北煤田弱胶结煤系地层条件,研究了弱胶结地层特厚煤层组开采过程中“下位基本顶”破断、“中位阻隔层”成组运动与“上位隔水层”的协同变形规律,建立了“上位隔水层”稳定性力学模型与判据,提出了基于阻隔层卸荷膨胀效应对隔水层稳定性影响的等效采厚计算方法。(4)建立了伊犁矿区保水开采地质条件及开采方法适应性分类方法和标准。基于弱胶结覆岩采动损伤表征方法,建立了以隔水层采动损伤变量Dm及其临界值(下限D1=0.12,上限D2=0.20)为指标的保水开采地质条件分类方法,依据地层结构特征及主控因素敏感性分析,确定了伊犁矿区保水开采方法适应性分类,并通过伊北煤田工业性试验进行了验证。该论文有图101幅,表23个,参考文献189篇。

白幸幸[7](2019)在《通化金马公司并购资产被否的原因与启示研究》文中提出目前,我国经济运行进入了稳增长的态势,医药行业整体增长速度趋缓,在取消药品加成等政策趋严和市场竞争加剧的趋势下,医药企业的增长压力越来越大,整个医药行业开始进入优胜劣汰的阶段。并购是有效进行资源整合的重要方式之一,也是医药企业不断扩张的必然选择。上市公司并购非上市公司是企业提升资产质量、实现产业升级的重要途径,因此研究医药上市公司并购被否案例,分析并购方案被否决的深层次原因,有利于上市公司把握并购重组市场的政策方向以及监管层的审核重点,这对提高上市公司的并购审核通过率具有重大意义。本文梳理了企业并购的动因,在文献部分对并购标的质量审核以及投资者保护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的并购重组现状及审核特征,发现标的资产持续盈利能力、关联交易和信息披露是上市公司并购被否的核心原因。本文详细介绍了本次交易的具体方案、标的资产和交易对方的基本情况、业绩承诺及补偿安排,通过对通化金马公司多医院标的并购被否的案例研究,发现标的资产存在持续盈利能力不稳定,业绩补偿承诺的可实现性存在重大不确定性,资产质量存在瑕疵等问题,这些问题最终导致本次交易方案未获通过。最后结合通化金马的具体情况,本文对提高上市公司并购质量提出了对策建议:首先,并购方案不仅要有利于提升上市公司质量、促进产业发展,也要切实保护中小股东利益;其次,在标的资产的选择上,要择优注入上市公司,保证标的资产的持续盈利能力;另外,在标的资产估值方面,要保证对价合理公允,防止“高估值、高商誉、高业绩承诺”的并购风险;最后,在交易方案设计上,交易不要过于复杂,要减少不必要的关联交易,完善相关信息披露。

尹宁[8](2019)在《伊犁四矿开采空间参数对浅表水系统运移的影响规律》文中指出西部生态脆弱区的煤矿开采会加剧水资源破坏,而现有关于煤矿开采对地下水系统影响规律的研究主要基于单一工作面开采过程。本论文基于伊犁四矿的工程地质背景及煤层赋存条件,综合采用FLAC3D软件以及GMS软件进行数值模拟研究,系统地研究了采高、工作面长度、工作面推进距离、煤柱宽度、采空面数量等5个开采空间参数变化下25种方案的覆岩采动渗透性变化特征,分析了多工作面不同开采空间参数下浅表水系统的运移的基本规律,得到了开采空间参数对地下水系统的敏感性,取得了以下主要成果:(1)得到了不同开采空间参数下覆岩渗透率的分布规律:随着开采空间范围的增加,覆岩采动渗透率的最大值相较于采前地层呈增大趋势。相同采高下,随着采空面个数的增加,覆岩的渗透率增大;当采空面数量大于7个时,覆岩渗透率的变化幅度很小;随着采高的增加,覆岩渗透率在增加,当采高大于等于12m时,覆岩的渗透率变化幅度极小,采空面数量变化不再影响覆岩渗透率的变化。(2)研究了开采空间参数对地下水流场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采高为3m时,地下水流场整体水位呈降低趋势,并出现降落漏斗,采高大于等于6m时,地下水水位呈上升趋势。随着时间的推移,垂向降深一直在增大,在12月时达到最大,但其增加幅度逐渐减小并趋于一稳定值,其变化范围在0.8m-1.9m之间。(3)分析了开采空间参数对浅表水系统的敏感性。以垂向降深和侧向影响半径为因变量指标,得到了开采空间参数对区域地下水系统的影响敏感性排序。地下水系统影响因素敏感性的主次顺序为采高>采空面数量>煤柱宽度>工作面长度>工作面推进长度。其中,采高对地下水系统运移规律的敏感性远大于采空面数量、工作面长度、推进距离和煤柱宽度等因素。该论文有图69幅,表10个,参考文献72篇。

张磊[9](2018)在《乌东煤矿四矿联合与高效开采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煤炭行业的发展,粗放式的开采方式已难以适应社会的需求,安全高效的现代化开采模式是煤炭企业发展的最终方向。急倾斜煤层赋存环境复杂,其安全高效开采难度巨大。开展急倾斜煤层安全高效开采研究,对我国煤炭工业的发展具有重大科学和现实意义。论文以乌东煤矿四矿联合与高效开采为研究背景,采用工程调研、理论分析、现场实测等方法与手段,较为系统地分析了影响乌东煤矿四矿联合与高效开采的因素,研究了乌东煤矿四矿联合与高效开采的实现途径;采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建立乌东煤矿联合一体化开拓方式合理性的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其开拓方式合理性进行评价,其合理性为“优良”的隶属度为0.73,结果优良;建立了预测顶煤冒放性的BP神经网络模型,以乌东煤矿西采区+495m水平为基础,对顶煤耦合致裂效果进行评估,并进行方案优选。结果表明:随顶煤裂化率的增加,顶煤冒放性逐步提高,当顶煤劣化率大于43%时,顶煤达到I类冒放性标准,最终选定注水压力为5MPa,炸药单耗为0.3kg/m3为最优方案参数。对西采区+495m水平B1+2煤层工作面进行工程验证,结果表明:耦合致裂效果良好。本研究对促进我国急倾斜煤层安全开采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借鉴价值。

吴昕[10](2017)在《以超前应力分析应用为突破口 助力安全高效矿井建设》文中提出平煤股份四矿作为中国平煤神马集团唯一一家四组九层联合开采矿井,煤层间存在复杂压茬关系,保护煤柱上下重叠布置,两翼多煤层同时开采,导致应力复杂多变、相互叠加,尤其是随着矿井采深增加和服务年限延长,造成矿井布局困难、巷道失修严重和前掘后翻、回采边采边修等一系列问题,给采掘接替、安全生产和矿井达标创建工作带来了严重影响。近年来,四矿经过深入研究和持续探索,找出了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因素,即把应力超前分析作为突

二、关注“四矿”问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关注“四矿”问题(论文提纲范文)

(1)伊犁矿区弱胶结地层采动阻水性能演化规律及其控制机理(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变量注释表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研究现状
    1.3 存在问题与不足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5 论文创新点
2 弱胶结岩石物理力学特性与应力-损伤-渗流耦合模型
    2.1 研究区域概况
    2.2 弱胶结岩石微观结构特征
    2.3 弱胶结岩石三轴压缩过程中渗透率变化规律
    2.4 弱胶结岩石应力-损伤-渗流耦合关系
    2.5 本章小结
3 水力-应力耦合作用下采动弱胶结覆岩移动变形特征与隔水层失稳判据
    3.1 弱胶结覆岩移动三维物理模拟实验系统
    3.2 采动覆岩运移与裂隙展布特征
    3.3 隔水层采动稳定性演变规律
    3.4 弱胶结隔水岩层失稳判据
    3.5 本章小结
4 采动弱胶结覆岩阻水性能与地下水流场演化规律
    4.1 采动弱胶结覆岩阻水性演化特征
    4.2 弱胶结覆岩阻水性影响因素敏感性
    4.3 采动弱胶结地层地下水流场演化规律
    4.4 地下水流场影响因素敏感性
    4.5 覆岩阻水性及地下水流场影响主控因素
    4.6 本章小结
5 弱胶结地层保水开采可行性评价方法与控制机理
    5.1 “三等效”保水采煤原理的提出与科学内涵
    5.2 等效采高与开采时空参数关系量化
    5.3 采动覆岩等效阻水厚度定量表征
    5.4 等效水资源承载力量化
    5.5 长壁工作面保水开采参数确定方法
    5.6 本章小结
6 弱胶结地层保水开采工业性试验
    6.1 伊犁四矿地质条件
    6.2 工作面保水开采参数确定
    6.3 工作面保水采煤效果
    6.4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2)平顶山矿区典型深井巷道围岩内外承载协同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变量注释表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存在不足
    1.3 研究目标和内容
    1.4 主要创新点
2 矿区典型深井巷道工程地质特征
    2.1 生产条件与地质特征
    2.2 典型巷道围岩结构与力学特性
    2.3 围岩蠕变特性
    2.4 本章小结
3 深井巷道围岩承载特性演化特征
    3.1 围岩强度时空演化特征原位实测
    3.2 深井巷道围岩应力演变规律
    3.3 深井巷道围岩变形特征
    3.4 深井巷道围岩承载特性
    3.5 本章小结
4 深井巷道围岩内外承载协同控制机理
    4.1 内外承载结构协同控制理念及力学模型
    4.2 巷道围岩内外承载“三协同”作用机理
    4.3 巷道围岩协同控制支护强度与时机
    4.4 本章小结
5 深井巷道围岩内外承载协同控制技术
    5.1 平顶山矿区巷道围岩稳定影响因素及分类
    5.2 不同支护方式下内外承载结构演变特征
    5.3 深井巷道围岩协同承载控制思路与对策
    5.4 内外承载结构协同控制效果
    5.5 围岩内外协同承载控制效果评价方法及技术体系
    5.6 本章小结
6 深井巷道围岩内外承载协同控制工业性试验
    6.1 平煤一矿千米埋深复合型巷道协同控制方案及应用
    6.2 平煤四矿低强度型巷道协同控制方案及应用
    6.3 平煤四矿高应力型巷道协同支护方案及应用
    6.4 本章小结
7 主要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3)煤层隔水覆岩裂隙自愈演化和渗流容限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变量注释表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主要内容及研究方法
2 浸水泥岩的基本力学特性
    2.1 浸水泥岩的弹性模量和强度
    2.2 浸水泥岩的蠕变特性
    2.3 考虑裂隙张闭的渗流实验系统
    2.4 裂隙张闭和渗流相关性
    2.5 本章小结
3 泥岩裂隙闭合机理和影响因素
    3.1 泥岩CT扫描与裂隙几何形状重构
    3.2 泥岩软化作用对裂隙闭合的影响
    3.3 粘弹性泥岩裂隙闭合机理
    3.4 本章小结
4 裂隙泥岩渗流—应力耦合模型
    4.1 水浸入泥岩基质的深度
    4.2 裂隙泥岩渗流—应力耦合模型
    4.3 单裂隙泥岩渗透率动态变化
    4.4 泥岩裂网渗透性演化
    4.5 本章小结
5 生态脆弱区浅表水的漏失容限
    5.1 采区浅表水保持因素分析
    5.2 土覆层浅表水漏失机理
    5.3 采动影响土覆层漏失容限确定
    5.4 本章小结
6 采动裂隙自愈演化对植被生长的影响
    6.1 伊犁矿区地质资料
    6.2 现场工况
    6.3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4)单位制背景下第一代工业移民的身份认同 ——以宁夏石嘴山市石炭井矿务局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与重难点
        1.理论价值
        2.现实意义
        3.研究重难点
    (三)概念界定及相关综述
        1.单位制度相关综述
        2.移民问题相关综述
        3.身份认同相关综述
        4.石炭井地区简介
    (四)研究内容与方法
        1.研究目标
        2.研究框架
        3.研究方法
一、石炭井矿务局历史沿革
    (一)单位社区石炭井矿务局的建立与发展
        1.石炭井矿务局的建立与发展
        2.石炭井矿务局所辖主要生产单位
        3.石炭井矿务局第一代工业移民人员构成
    (二)体制改革下的矿务局单位变迁(1960——2000)
        1.石炭井矿务局的体制变迁
        2.石炭井矿务局单位社区变迁
二、单位制创立发展的集体记忆
    (一)创业年代的时代背景
    (二)创业年代“单位人”记忆
        1.艰苦创业的身体记忆
        2.封闭亲密的集体记忆
        3.平等光荣的生命记忆
        4.从“移民”到“扎根”的身份记忆
    (三)“特殊时代”的集体反思
        1.生产的延续
        2.政治的强化
        3.个体的时代伤痕
    (四)改革初期的鼎盛时代
        1.鼎盛时期的官方叙事
        2.单位人口中“最好的年代”
三、石炭井矿务局的分立改制
    (一)分立改制的背景和措施
        1.分立改制的背景
        2.分立改制的措施
    (二)分立改制后的石炭井矿务局
        1.改制后的“单位人”
        2.“单位共同体”的终结
        3.煤城的暮年记忆
四、单位制发展变迁的认同与适应
    (一)第一代石炭井工业移民身份认同
        1.“强化”历史:“开拓者”的身份认同
        2.逃离边缘:家属工的日常实践
        3.“身份”重置:第一代工业移民及其后代生活轨迹
    (二)集体记忆与认同架构
        1.身份认同共同体的架构
        2.时代与制度的共同强化
        3.共同体的破碎与重构
    (三)石炭井移民的社会文化适应
        1.移民文化适应的内容
        2.汉族移民与回族文化交往
结语
    (一)重新认识单位体制
    (二)构建新单位共同体
参考文献
后记

(5)我的“四矿”情结(论文提纲范文)

(一)
(二)
(三)

(6)伊犁弱胶结地层特厚煤层保水开采机理及分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变量注释表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存在的主要问题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2 弱胶结岩石对应力及饱水状态的力学响应机制
    2.1 研究区域概况
    2.2 弱胶结岩石的水软化特性
    2.3 弱胶结岩石组分及细观结构特征
    2.4 不同围压及含水率下弱胶结岩石力学响应特征
    2.5 本章小结
3 弱胶结采动覆岩“隔-阻-基”协同变形运动规律
    3.1 相似材料模型构建
    3.2 单层煤开采“隔-阻-基”协同变形运动规律
    3.3 煤层组开采“隔-阻-基”协同变形运动规律
    3.4 隔水层采动变形指标分析
    3.5 本章小结
4 弱胶结采动地层隔水层稳定性力学分析
    4.1 隔水层稳定性力学模型
    4.2 隔水层结构采动稳定性判别
    4.3 隔水层采动稳定性影响因素
    4.4 本章小结
5 特厚煤层组开采隔水层损伤特征与等效采厚
    5.1 弱胶结岩石损伤表征方法
    5.2 煤层组采动的隔水层损伤变形复合效应
    5.3 基于隔水层变形的等效采厚
    5.4 本章小结
6 伊犁矿区特厚煤层保水开采方法分类
    6.1 伊犁矿区保水开采地质条件分类
    6.2 伊犁矿区保水开采方法分类
    6.3 工程应用案例
    6.4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主要创新点
    7.3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7)通化金马公司并购资产被否的原因与启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2.1 研究内容
        1.2.2 研究方法
    1.3 论文贡献和不足
        1.3.1 本文的贡献
        1.3.2 本文的不足
2 相关理论与文献综述
    2.1 并购的概念
        2.1.1 并购的含义
        2.1.2 并购的类型
    2.2 企业并购的动因
        2.2.1 协同效应理论
        2.2.2 代理理论
        2.2.3 管理者过度自信理论
    2.3 文献综述
        2.3.1 标的质量审核文献综述
        2.3.2 投资者保护文献综述
3 我国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现状及审核特征简析
    3.1 2018年我国上市公司并购重组交易概况
    3.2 我国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的相关法规
    3.3 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的审核重点及监管导向
4 通化金马并购案例基本情况介绍
    4.1 通化金马公司简介
    4.2 通化金马并购扩张之路
    4.3 通化金马多医院标的并购方案概述
        4.3.1 本次交易的具体方案
        4.3.2 标的资产的基本情况
        4.3.3 交易对方的基本情况
        4.3.4 业绩承诺及补偿安排
    4.4 通化金马多医院标的并购结果
5 通化金马多医院标的并购被否原因分析
    5.1 标的医院持续盈利能力存疑
        5.1.1 医疗服务毛利率低,药品销售毛利率居高不下
        5.1.2 销售收入与交易对方存在重大依赖
        5.1.3 标的医院预测收入与净利润不合理
    5.2 业绩补偿承诺的可实现性存疑
        5.2.1 交易完成后并购基金出资额远低于取得的交易对价
        5.2.2 大股东股权质押融资存在平仓风险
    5.3 标的资产质量存在瑕疵
        5.3.1 五家医院部分房产存在权属瑕疵
        5.3.2 四家标的医院存在多项未决诉讼
6 提高上市公司并购质量的对策建议
    6.1 对政策方向及监管精神的总体把握
        6.1.1 牢牢把握政策方向,实现产业升级
        6.1.2 深入贯彻监管精神,提升资产质量
    6.2 优化标的资产的选择
        6.2.1 具有持续盈利能力
        6.2.2 无重大质量瑕疵
    6.3 提高标的估值的公允性
    6.4 完善交易方案的设计
7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学位论文数据集
致谢

(8)伊犁四矿开采空间参数对浅表水系统运移的影响规律(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变量注释表
1 绪论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
    1.4 技术路线
2 伊犁四矿煤炭开采井田地质条件
    2.1 研究区概况
    2.2 研究区域井田地质特征
    2.3 矿井水文地质条件
    2.4 主要研究区域
    2.5 本章小结
3 不同开采空间参数下覆岩渗透性演变规律
    3.1 数值计算模型的建立
    3.2 开挖方案的设计
    3.3 数值模拟结果分析
    3.4 对比分析
    3.5 本章小结
4 开采空间参数对地下水流场的影响规律
    4.1 水文地质数值模型的建立
    4.2 采前区域水流场的分布规律
    4.3 采后水流场的运移规律
    4.4 方案对比分析
    4.5 开采空间参数影响地下水系统的敏感性
    4.6 本章小结
5 主要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9)乌东煤矿四矿联合与高效开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论文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联合开采研究
        1.2.2 高效开采研究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研究目标
        1.3.1 论文研究内容
        1.3.2 论文研究目标
    1.4 论文研究方案及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案
        1.4.2 技术路线
2 乌东煤矿四矿联合与高效开采影响因素分析
    2.1 开采技术条件
        2.1.1 地质条件
        2.1.2 水文条件
    2.2 资源储量条件
    2.3 外部建设条件
        2.3.1 交通运输
        2.3.2 供水水源
        2.3.3 矿区供电
    2.4 历史遗留问题
    2.5 其它影响因素
    2.6 本章小结
3 乌东煤矿四矿联合与高效开采实现途径
    3.1 基于区块链思维的四矿联合一体化开拓方式
        3.1.1 区块链概念
        3.1.2 一体化指导思想
        3.1.3 四矿联合开拓方式
    3.2 大段高水平分段综放开采工艺
        3.2.1 大段高水平分段综放开采的优点
        3.2.2 合理段高的理论分析
        3.2.3 顶煤耦合致裂工艺
    3.3 本章小结
4 基于四矿联合的高效开采方案优化
    4.1 乌东煤矿联合一体化开拓方式合理性分析
        4.1.1 层次分析法的概述
        4.1.2 评价指标体系的确定
        4.1.3 评价指标权重的计算及确定
        4.1.4 综合评价
    4.2 顶煤耦合致裂方案优选
        4.2.1 顶煤冒放性影响因素分析
        4.2.2 BP神经网络的建立
        4.2.3 样本的获取
        4.2.4 网络训练及测试
        4.2.5 耦合致裂方案优选
    4.3 本章小结
5 现场应用及效果分析
    5.1 耦合致裂工艺应用及效果验证
        5.1.1 弱化方案
        5.1.2 效果分析
    5.2 乌东煤矿四矿联合与高效开采效果综合分析
        5.2.1 乌东煤矿四矿联合与高效开采效果分析
        5.2.2 开采效果评价体系
        5.2.3 隶属度计算
        5.2.4 综合评判结果
    5.3 本章小结
6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10)以超前应力分析应用为突破口 助力安全高效矿井建设(论文提纲范文)

一、抓源头, 找准安全生产标准化切入点
    1. 对高应力认识不足导致支护效果不理想
    2. 强化应力分析研究, 掌握复杂应力分布规律, 为巷道设计施工及超前采取措施提供依据
二、求突破, 破解安全生产标准化瓶颈制约
    1. 探索形成超前应力分析应用科学有效的思路及方法
    2. 应力超前分析应用为矿井安全高效生产提供有力支撑

四、关注“四矿”问题(论文参考文献)

  • [1]伊犁矿区弱胶结地层采动阻水性能演化规律及其控制机理[D]. 张世忠. 中国矿业大学, 2021
  • [2]平顶山矿区典型深井巷道围岩内外承载协同控制研究[D]. 黄庆显. 中国矿业大学, 2021(02)
  • [3]煤层隔水覆岩裂隙自愈演化和渗流容限机制[D]. 桑盛. 中国矿业大学, 2020
  • [4]单位制背景下第一代工业移民的身份认同 ——以宁夏石嘴山市石炭井矿务局为例[D]. 王锋. 东北师范大学, 2020(06)
  • [5]我的“四矿”情结[N]. 朱训. 中国矿业报, 2019
  • [6]伊犁弱胶结地层特厚煤层保水开采机理及分类研究[D]. 刘洪林. 中国矿业大学, 2020
  • [7]通化金马公司并购资产被否的原因与启示研究[D]. 白幸幸. 重庆大学, 2019(01)
  • [8]伊犁四矿开采空间参数对浅表水系统运移的影响规律[D]. 尹宁. 中国矿业大学, 2019
  • [9]乌东煤矿四矿联合与高效开采研究[D]. 张磊. 西安科技大学, 2018(12)
  • [10]以超前应力分析应用为突破口 助力安全高效矿井建设[J]. 吴昕. 中国煤炭工业, 2017(08)

标签:;  ;  

关注“四地雷”问题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