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1968年新疆塔里木河上、中游地区出血热分布调查初报(论文文献综述)
蒋玉曦[1](2020)在《巴州塔里木马鹿蜱种类鉴定及其携带部分病原检测》文中指出塔里木马鹿能高度适应荒漠化生活环境,是新疆特有的马鹿亚种,主要分布于我国新疆南疆的荒漠和半荒漠区。在荒漠生态环境下,蜱虫易滋生,并可引起蜱传疾病的发生流行,导致动物生产性能下降,甚至死亡。为了解和掌握巴州地区塔里木马鹿体表寄生蜱、环境蜱及其携带病原情况,采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相结合的方法,鉴定蜱的种类和基因型分布特征,同时采用PCR法检测蜱携带病原的感染情况。1、收集尉犁县某塔里木马鹿养殖场,塔里木马鹿体表寄生蜱31只,养殖场环境蜱38只,共69只。通过体视显微镜进行形态学观察,69份样本均属于璃眼蜱属(Hyalomma)。提取所有蜱的总DNA,基于SSU rDNA基因位点,采用PCR法扩增,成功获得5条序列。经序列比对,69份硬蜱样本中51份样本属于亚洲璃眼蜱(Hyalomma asiaticum),存在4种基因型,type1(n=9)、type2(n=40)、type3(n=1)和type4(n=1),分别与新疆源H.asiaticum序列登录号KF527439.1、KU364378、MH447263、KX882099的同源性为100%;18份样本属于残缘璃眼蜱(Hyalomma detritum)与新疆源H.detritum(KC203349)的同源性为100%。2、收集若羌县某塔里木马鹿养殖场,塔里木马鹿寄生蜱48只,通过体视显微镜进行形态学观察,48份样本均属于钝缘蜱属(Ornithodoros);提取其中20只蜱的总DNA,基于SSU rDNA和COXI基因位点,采用PCR法扩增,均成功获得1条序列。结果显示:基于SSU rRNA基因位点,20份样本均属于拉合尔钝缘蜱(Ornithodoros lahorensis)与新疆源O.lahorensis(KX53087.4)的同源性为100%;基于COXI基因位点,20份样本与新疆源O.lahorensis(KX530870.1)的同源性为100%。3、基于梨形虫和立克次体SSU rRNA基因位点的通用引物,7种泰勒虫和4种无浆体特异性引物,采用PCR法检测89份蜱(69份硬蜱和20份软蜱)DNA样本中的梨形虫和立克次体。结果发现,有6份样本病原检测呈阳性,总阳性率为6.7%(6/89);经序列比对分析,4份鉴定为病原,其中狍泰勒虫(Theileria capreoli)和无浆体未定种(Anaplasmasp sp)呈阳性的样本分别3份和1份,而不具致病性的蜱共生菌线粒体纤原体(Candidatus Midichloria mitochondrii)有2份。4份病原均发现于尉犁县69只硬蜱中,若羌县的20只软蜱中未检测到病原;体表和环境中蜱样本阳性率分别为9.8%(5/51)和2.6%(1/38)。综上所述,亚洲璃眼蜱、残缘璃眼蜱和拉合尔钝缘蜱是塔里木马鹿体表蜱优势蜱种,亚洲璃眼蜱是鹿场周围环境中的优势蜱种;当地硬蜱可携带的病原为狍泰勒虫和无浆体未定种,同时可携带不具有致病性的线粒体纤原体。本研究了解和掌握了巴州地区塔里木马鹿蜱的感染、种类分布及其部分携带病原情况,为我国塔里木马鹿蜱及蜱传病的防治提供基础的参考资料。
戴翔,木合塔尔,冯崇慧,孙素荣,邰新萍,王信惠,布仁明德,孟卫卫,阿扎提,张渝疆[2](2006)在《塔里木盆地新疆出血热蜱类及宿主动物感染调查》文中指出目的检测塔里木盆地蜱类、啮齿动物和家畜新疆出血热(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 CCHF)的感染状况和自然界分布现状。方法将病原材料蜱或啮齿动物脏器或羊血液标本接种1-2日龄乳鼠,取具有典型临床症状的检查材料采用反向血凝(RPHA)和免疫荧光(IFA)方法做免疫学鉴定,并采用RT-PCR技术检测目标材料中CCHFV特异性S基因片段。结果实验室接种采集自环塔里木盆地21个县(市)的蜱类、啮齿动物脏器和羊血液标本422组,获得典型临床症状发病材料49份,其中以巴楚、尉犁、于田和若羌地区的新疆出血热临床典型发病检出率较高。用RPHA鉴定43份,阳性6份,阳性率为1.4%;RPHA阳性材料分布于尉犁、轮台和于田3个地区。用IFA鉴定42份,阳性13份,阳性率为3.1%;IFA阳性材料分布于巴楚、尉犁、民丰、轮台和于田5个地区。用RT-PCR方法检测32份,检测到CCHFV特异性S基因片段(329-548 nt)31份,阳性材料分布于阿克苏、阿瓦提、巴楚、洛浦、尉犁、民丰、且末、若羌、轮台和于田10个地区。以亚东璃眼蜱的感染率最高,其次是羊,从子午沙鼠脏器材料中检测到CCHFV S基因片段。结论新疆出血热在新疆南部地区是以河流为依托,分布在环塔里木盆地区的沙漠绿洲胡杨灌木区域内,主要宿主媒介是亚东璃眼蜱,羊、骆驼等家畜和塔里木兔、子午沙鼠和大耳跳鼠可作为新疆出血热的储存宿主。
王信惠,冯崇慧,孟卫卫,阿扎提,木合塔尔,邰新平,布仁明德,戴翔,张渝疆[3](2006)在《新疆出血热病毒免疫荧光试验检测结果报告》文中研究说明目的了解新疆出血热(XHF)的自然界分布状况。方法对采自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伊犁谷地和东疆盆地23个县(市)的96份病原材料分别接种Vero-E6细胞,病原材料经细胞培养后,胰酶消化制备细胞片,应用免疫荧光试验(IFA)对细胞片进行病毒检测。结果96份病原材料中,检出新疆出血热病毒颗粒阳性材料16份,分布地区包括巴楚、于田、轮台、民丰、尉梨、莫索湾、吐鲁番和木垒。结论巴楚、于田、轮台、尉梨、莫索湾和木垒地区存在新疆出血热的自然界分布,而民丰和吐鲁番仅从羊血液标本中查出阳性,不能说明该地区存在新疆出血热的自然界分布。
柴君杰[4](2004)在《1968年新疆塔里木河上、中游地区出血热分布调查初报》文中认为
冯崇慧,刘雄飞,顾媛,阿地里,刘银,傅建平[5](1988)在《新疆巴楚地区新疆出血热自然源疫地活动状况的观察》文中研究指明1984年的春、秋季我们对新疆巴楚地区农三师所属几个农场附近的新疆出血热自然疫源地活动状况进行了考察,共捕获游离亚洲璃眼蜱(Hyalomma asiaticum)2850只,野生啮齿动物33只和采集绵羊、山羊血清标本338份。从56批硬蜱中分离到新疆出血热病毒12株;从1只子午沙鼠的血、肝、脾标本中同时分离到1株病毒;部分连队羊群抗体的阳性率高达26.5~70%,调查结果表明当地新疆出血热的自然疫源地仍然具备良好的生态条件,对人类的潜在危险依然存在,必须引起警惕。
二、1968年新疆塔里木河上、中游地区出血热分布调查初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1968年新疆塔里木河上、中游地区出血热分布调查初报(论文提纲范文)
(1)巴州塔里木马鹿蜱种类鉴定及其携带部分病原检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蜱的分类 |
1.2 新疆蜱类研究现状 |
1.3 生活史 |
1.4 蜱及蜱传病的危害 |
1.4.1 蜱传病毒病 |
1.4.2 蜱传细菌病 |
1.4.3 蜱传立克次体病 |
1.4.4 蜱传寄生虫病 |
1.5 蜱的防治 |
1.6 塔里木马鹿种群分布情况 |
1.7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2章 尉犁县某场塔里木马鹿蜱的种类鉴定 |
2.1 材料 |
2.1.1 蜱样品来源 |
2.1.2 主要仪器 |
2.1.3 主要试剂和溶液 |
2.1.4 SSU rDNA基因PCR引物 |
2.2 方法 |
2.2.1 形态学鉴定 |
2.2.2 DNA提取 |
2.2.3 SSU rDNA基因PCR扩增程序 |
2.2.4 SSU rDNA基因PCR反应体系 |
2.2.5 PCR产物测序分析 |
2.3 结果 |
2.3.1 形态学鉴定 |
2.3.2 不同收集条件下蜱的分布情况 |
2.3.3 PCR结果 |
2.3.4 序列鉴定 |
2.4 讨论 |
2.5 小结 |
第3章 若羌县某场塔里木马鹿蜱的种类鉴定 |
3.1 材料 |
3.1.1 蜱样品来源 |
3.1.2 主要仪器和试剂 |
3.1.3 SSU r DNA基因和COXI基因PCR引物 |
3.2 方法 |
3.2.1 形态学鉴定 |
3.2.2 DNA提取 |
3.2.3 SSU rDNA和COXI基因PCR扩增程序 |
3.2.4 SSU rDNA和COXI基因PCR反应体系 |
3.2.5 PCR产物测序分析 |
3.3 结果 |
3.3.1 形态学鉴定 |
3.3.2 PCR扩增结果 |
3.3.4 序列鉴定 |
3.4 讨论 |
3.5 小结 |
第4章 巴州塔里木马鹿源蜱携带部分病原的检测与鉴定 |
4.1 材料 |
4.1.1 蜱样品DNA来源 |
4.1.2 主要仪器和试剂 |
4.1.3 梨形虫和立克次体SSU rRNA基因PCR引物 |
4.2 方法 |
4.2.1 PCR反应体系 |
4.2.2 PCR产物测序分析 |
4.3 结果 |
4.3.1 梨形虫检测结果 |
4.3.2 立克次体检测结果 |
4.3.3 总体感染情况和序列分析 |
4.4 讨论 |
4.5 小结 |
第5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2)塔里木盆地新疆出血热蜱类及宿主动物感染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材料与方法 |
一、自然概况 |
二、检测方法 |
1. 病毒分离: |
2. 免疫学鉴定方法: |
3. 分子生物学鉴定方法: |
结果 |
讨论 |
(3)新疆出血热病毒免疫荧光试验检测结果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标本与主要试剂: |
1.2 标本处理: |
1.3 制备细胞片: |
1.5 结果判定: |
2 结果 |
3 讨论 |
(4)1968年新疆塔里木河上、中游地区出血热分布调查初报(论文提纲范文)
1 调查地区与方法 |
2 病历资料 |
2.1 图木休克总场: |
2.2 阿克苏农一师医院: |
2.3 农一师第三管理处医院病例: |
3 居民和家畜血清学调查 |
4 自然条件和媒介 |
5 讨论 |
(5)新疆巴楚地区新疆出血热自然源疫地活动状况的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调查地区和实验方法 |
一、调查区域 |
二、调查方法 |
(一)野外媒介蜱和野生啮齿动物的捕集: |
(二)实验室方法: |
调查结果 |
一、病毒分离结果: |
二、家畜血清调查: |
三、不同血清学方法的比较: |
讨论 |
四、1968年新疆塔里木河上、中游地区出血热分布调查初报(论文参考文献)
- [1]巴州塔里木马鹿蜱种类鉴定及其携带部分病原检测[D]. 蒋玉曦. 塔里木大学, 2020(12)
- [2]塔里木盆地新疆出血热蜱类及宿主动物感染调查[J]. 戴翔,木合塔尔,冯崇慧,孙素荣,邰新萍,王信惠,布仁明德,孟卫卫,阿扎提,张渝疆.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06(12)
- [3]新疆出血热病毒免疫荧光试验检测结果报告[J]. 王信惠,冯崇慧,孟卫卫,阿扎提,木合塔尔,邰新平,布仁明德,戴翔,张渝疆. 中国地方病学杂志, 2006(06)
- [4]1968年新疆塔里木河上、中游地区出血热分布调查初报[J]. 柴君杰. 地方病通报, 2004(S1)
- [5]新疆巴楚地区新疆出血热自然源疫地活动状况的观察[J]. 冯崇慧,刘雄飞,顾媛,阿地里,刘银,傅建平. 地方病通报, 198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