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小儿肺炎90例临床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乔杨[1](2020)在《2016年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中西医临床用药回顾性分析》文中提出目的:本课题通过回顾性分析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儿童诊疗中心2016年住院病人中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发病的一般情况、中西医用药等数据,为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发病情况、临床表现、诊断及中医药治疗提供循证依据,从而提升诊疗水平,减少抗生素滥用,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治愈率。方法:通过回顾性研究方法,以2016年1月2016年12月在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为研究对象,真实的记录临床病例的相关数据,分析患儿发病的一般情况,中医、西医诊疗方案,了解并统计我院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的治疗情况。结果:本研究共纳入病例498例,男女比例1.09:1,年龄趋于幼儿期(34.34%)。发病季节以秋季(39.36%)居多。临床症状以发热(87.15%)、咳嗽(99.19%)、喘促(14.66%)为主。热势以高热(63.59%)居多。中医证型以风热闭肺证为主(86.75%)。辅助检查发现,以混合细菌性感染的患儿居多(37.75%)。胸片病灶表现以双肺纹理增强(59.77%)、散在斑点片状影(22.93%)为主,肺部CT病灶表现以斑片状磨玻璃影(33.75%)、大片状致密影(33.75%),小斑片状密度(20.00%)为主。肺部病灶主要以右、左肺下叶(38.62%、30.84%)病变。治疗方面以中西医结合治疗为主,中医治疗包括中药针剂(100%)、中药汤剂口服(93.57%)、中成药口服(66.27%)、中医外治法(58.83%)。首选中药针剂,以热毒宁的使用率最多(46.18%),其次为喜炎平(38.56%),第三位是炎琥宁(15.26%)。西医治疗以大环内酯类药物为主(94.38%),首选以阿奇霉素静脉注射用药为主(86.33%),治疗时间以5天为1疗程(76.52%)。大环内酯类药物联合阿莫西林钠克拉维酸钾(41.33%),其次为头孢菌类药物(40.62%)。支原体肺炎合并症主要以心肌损害为主(45.40%)。中药不良反应1.20%;西药不良反应占6.22%。治愈率87.95%,好转率11.65%,未愈率0.40%。结论:1.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发病年龄趋于幼龄化。临床表现主要以发热、咳嗽、喘促为主,就诊前出现发热、咳嗽的时间,与住院时间有一定相关性。病原体以肺炎支原体合并细菌感染为主。病灶位置以右肺下叶及左肺下叶病变较为多见,胸片早期以纹理增强为主,应及时行肺部CT避免延误诊治。2.我院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大部分均按照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管理指南、肺炎支原体肺炎专家共识,及我院诊疗常规要求,给予相应的中西医结合治疗。中医治疗主要以中药针剂,配合中药汤剂口服为主。西医治疗主要用大环内酯类药物为主,治疗时间以5天为1疗程,联合青霉素类抗生素居多。患儿病情越重,住院时间越长,联合使用的抗生素级别越高。
李冰[2](2020)在《中药汤剂合外敷法治疗小儿细菌性肺炎160例回顾性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对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儿童诊疗中心320例小儿细菌性肺炎患儿病例资料的回顾性分析,评价中药汤剂合外敷法在治疗小儿细菌性肺炎的疗效及优势,进一步完善中医药治疗小儿细菌性肺炎的治疗方案,并为临床工作提供循证医学支持。方法:通过调阅病例收集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儿童诊疗中心2017年小儿肺炎患儿病例资料,将符合细菌性肺炎患儿临床资料建立为患者库,将患者库中的病例资料按照有无使用中药汤剂合外敷法分为组别1与组别2,再应用随机数字表法从两个队列中分别选出160例患儿病例资料设立为治疗组与观察组,比较分析两组病例资料数据,利用Excel2007对数据进行整理录入,并输入SPSS22.0软件进行分析,得出科学数据。结果:本课题共纳入320例患儿病例资料,男孩占比55%,女孩占比45%,最小为1岁,最大11岁,平均年龄为2.64岁;春季占比31.25%,夏季占比26.56%,秋季占比24.06%,冬季占比18.13%;中医证型风热闭肺证占比91.56%,痰热闭肺证占比8.44%;发热及咳嗽咯痰最多,分别占比95.63%、95%;血常规异常及CRP>10mg/L最多,占比30.63%;胸片示两肺纹理增强模糊者最多,占比48.75%;中药静点喜炎平注射液占比63.75%,注射用炎琥宁占比25%,热毒宁注射液占比32.50%,丹参注射液占比28.44%,治疗组平均应用天数为7.769天,观察组平均应用天数为8.838天(p<0.05);总临床痊愈率为93.75%,治疗组与观察组临床痊愈率分别为为96.25%、91.25%,平均住院天数分别为7.775、8.503天(p<0.05);治疗组与观察组体温恢复天数分别为2.704、3.071天,咳嗽咯痰消失天数分别为6.026、6.107天,喘息消失天数分别为2.160、2.071天,啰音消失天数分别为4.381、4.683天(p<0.05);常用抗生素共有10种,其中治疗组平均天数为6.650天,观察组平均天数为7.738天(p<0.05)。结论:以我院2017年小儿细菌性肺炎住院患儿病例资料回顾性分析结果表明:小儿细菌性肺炎多见于男孩,多于春季出现,发病年龄以13岁幼儿为主;中医证型风热闭肺证明显多于痰热闭肺证;喜炎平注射液联合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可作为小儿细菌性肺炎有效基础疗法;血常规异常(WBC>10×109/L,NE%>50%)联合CRP>10mg/L对于诊断本病具有重要的临床参考价值;胸片多以两肺纹理增强模糊为主,可伴有小片状、斑片状、大片状阴影及肺实质炎症出现;中药汤剂合外敷法不仅可以减少中药静点疗程,改善临床症状,还可以减少抗生素的使用天数,进而提高临床痊愈率,减少住院天数,为临床制定更合理的诊疗方案提供有效依据。
郭淳[3](2020)在《勒马回注射液雾化吸入治疗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药效学及作用机制研究》文中提出研究目的:评价中药勒马回注射液雾化吸入用于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药效学作用并探究作用机制。研究方法:通过开展体外抑菌试验及动物体内试验进行研究。一、体外试验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勒马回注射液作用于6种急性下呼吸道感染常见致病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氏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链球菌和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的标准株及临床株在两种不同菌液浓度下的最小抑菌浓度(MIC),以研究勒马回注射液对急性下呼吸道感染常见致病菌的抑制作用。二、体内试验通过建立大鼠干酵母致发热模型、小鼠二甲苯致耳肿胀模型、小鼠氨水引咳模型、小鼠气管酚红排泄模型进行药效学试验,研究勒马回注射液雾化吸入对大鼠肛温的影响、对小鼠耳肿胀度的影响、对小鼠咳嗽潜伏期及咳嗽次数的影响、对小鼠气管酚红排泌量的影响,明确勒马回注射液解热、抗炎、镇咳、祛痰的药效学作用。此外,对干酵母致发热模型大鼠及氨水引咳模型小鼠进行药效学研究的同时,应用ELISA技术,检测动物体内细胞因子表达:以大鼠血清IL-6、TNF-αα、IL-1β含量、下丘脑中PGE2含量为观察目标,以小鼠血清中IL-10含量为观察目标,探究勒马回注射液解热及镇咳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一、体外试验1.勒马回注射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的标准株和临床株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为281.25~562.5μg/ml,铜绿假单胞菌的MIC为281.25~1125μg/ml,且在1.0×104与1.0×105两种菌悬液浓度下,MIC值随菌悬液的浓度升高而升高;同时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临床株与标准株测定的MIC值相差不大,二者结果相等或相差一个稀释度。2.勒马回注射液对于肺炎链球菌、大肠埃希氏菌、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肺炎克雷伯菌未表现出明显抑菌效应。二、体内试验1.对大鼠干酵母致发热模型的影响(1)通过背部皮下注射干酵母混悬液能够成功复制大鼠发热模型,其热势存在典型的体温下降期、体温上升期、体温高峰平台期,于造模后7h达到最高升温幅度。造模后每小时测定大鼠肛温,观测共10小时的体温变化。在造模后第3h、第4h两个体温测定点,与模型组(雾化生理盐水)相比,勒马回注射液中剂量组体温差值显着降低(P<0.05),第4h的发热抑制率高达197.56%。但10小时体温反应指数(TRI10)较模型组无明显差异(P>0.05)。(2)对干酵母致发热大鼠的血清中1L-1β、IL-6和TNF-α含量及下丘脑中PGE2含量检测后发现:①勒马回注射液高、中、低剂量组大鼠血清1L-1β含量均低于模型组,有降低1L-1β含量的趋势,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勒马回注射液中剂量组大鼠血清中IL-6、TNF-α含量显着低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中剂量勒马回注射液雾化吸入可降低大鼠血清中IL-6、TNF-α含量。③勒马回注射液各剂量组大鼠下丘脑中PGE2含量较模型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对小鼠二甲苯致耳肿胀模型的影响在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试验中,勒马回注射液高剂量组的耳肿胀度极显着低于模型组(雾化生理盐水,P<0.01),耳肿胀抑制率达29.35%;中、低剂量组的耳肿胀度低于模型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对小鼠氨水引咳模型的影响(1)在减少咳嗽次数方面:①勒马回注射液高、中、低三个剂量组的小鼠咳嗽次数均少于模型组一(雾化生理盐水),高、低剂量组对比模型组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比较无明显差异。表明高、低剂量勒马回注射液雾化吸入可显着减少氨水致咳小鼠咳嗽次数。②阳性药组(灌胃氢溴酸右美沙芬口服溶液)小鼠咳嗽次数与模型组二(灌胃生理盐水)对比有极显着差异(P<0.01),勒马回注射液高、低剂量组的咳嗽次数高于阳性药组,药物活性分别为阳性药氢溴酸右美沙芬口服溶液的76.97%、77.27%,但三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高、低剂量的勒马回注射液雾化吸入在减少咳嗽次数上的效果与口服氢溴酸右美沙芬口服溶液相当。(2)在延长咳嗽潜伏期方面:①模型组一与模型组二分别为雾化盐水及灌胃盐水给药,雾化盐水组较灌胃盐水组的小鼠咳嗽潜伏期明显延长,二者差异显着(P<0.01);阳性药组(灌胃氢溴酸右美沙芬口服溶液)与模型组二(灌胃生理盐水)对比有极显着差异(P<0.01),但与模型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雾化吸入方式本身具有良好的镇咳作用。②勒马回注射液高剂量组小鼠的咳嗽潜伏期与模型组一(雾化生理盐水)对比有极显着差异(P<0.01)、与阳性药组对比有极显着差异(P<0.01),药物活性达阳性药的137.72%。表明高剂量勒马回注射液雾化吸入在延长咳嗽潜伏期方面优于口服氢溴酸右美沙芬口服溶液。③勒马回注射液中、低剂量组小鼠咳嗽潜伏期与阳性药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药物活性分别为阳性药的101.77%、96.94%。表明中、低剂量的勒马回注射液雾化吸入的镇咳效果与口服氢溴酸右美沙芬口服溶液相当。(3)IL-10含量测定:勒马回注射液高、中、低剂量组小鼠血清中的IL-10含量均较模型组一(雾化生理盐水)显着增加(P<0.01,P<0.05,P<0.01),较阳性药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个剂量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高、中、低剂量的勒马回注射液雾化吸入均可显着增加氨水致咳小鼠血清中IL-10的表达。4.对小鼠气管酚红排泄模型的影响勒马回注射液高、中剂量组的小鼠酚红排泄量均较模型组显着(P<0.05、P<0.01)升高,较阳性药组(雾化氨溴索注射液)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勒马回注射液低剂量组的小鼠酚红排泄量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高、中剂量勒马回注射液雾化吸入具有良好的祛痰效果。结论:1.勒马回注射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的标准株和临床株均有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抑菌作用受细菌接种量影响。勒马回注射液对于肺炎链球菌、大肠埃希氏菌、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肺炎克雷伯菌无明显抑制作用。2.勒马回注射液雾化吸入具有一定解热作用,其解热效果可能与降低发热大鼠血清中IL-6、TNF-α水平有关。3.勒马回注射液雾化吸入具有良好的抗炎作用,可抑制二甲苯引起的小鼠耳肿胀,减轻急性炎症反应。4.勒马回注射液雾化吸入具有显着镇咳作用,在减少氨水引咳小鼠的咳嗽次数、延长咳嗽潜伏期方面均有较好疗效,且高剂量勒马回注射液雾化吸入的总体镇咳效果优于口服氢溴酸右美沙芬口服溶液。其镇咳作用机制可能与提高血清中IL-10水平有关。5.勒马回注射液雾化吸入具有良好的祛痰作用,能够增加小鼠气管酚红排泌量。
律扬[4](2020)在《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观察及其作用机制探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观察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1.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选取30例应用喜炎平注射液联合阿奇霉素治疗的肺炎支原体患儿作为病例组,按照1:1的比例从同期住院的肺炎支原体患儿中提取30例运用阿奇霉素治疗患儿作为对照组,进行临床疗效分析。2.通过网络药理学研究方法,对TCMSP、BATMAN、OMIM数据库进行挖掘,得到喜炎平注射液药物靶标与肺炎支原体肺炎疾病靶标,运用Cytoscapev3.5.1软件及其Ceti Scape插件构建蛋白-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并选取关键靶标PPI网络,采用DAVID数据库对其中的关键靶标进行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筛选出喜炎平注射液治疗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潜在调控通路,以探讨其作用机制。3.进行动物实验研究,构建肺炎支原体肺炎小鼠模型,分为5组(对照组,MPP模型组,喜炎平注射液-L组,喜炎平注射液-H组,阿奇霉素组)。药物干预后观察各组小鼠发热、咳嗽次数等行为学指征,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小鼠肺泡灌洗液、血清中T细胞亚群CD4+T,CD8+T和CD4+/CD8+T的值、ELISA法检测血清中IL-17浓度,进一步验证喜炎平注射液治疗肺炎支原体的有效性和免疫调节作用。结果1.通过临床研究结果表明,病例组的疾病疗效优于对照组,病例组的发热、咳嗽、肺部啰音持续时间、住院天数短于对照组,病例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网络药理学研究结果表明,喜炎平注射液有287个靶标、肺炎支原体肺炎有196个靶标,可构建成由427个点、2847条边组成的PPI网络图;进一步选取出由107个点、1501条边组成的关键靶标PPI网络;最终对关键靶标进行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并筛选出10条与免疫系统相关的潜在调控通路,其中IL-17信号通路中蕴含的关键靶标最多。3.动物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喜炎平注射液可有效缓解肺炎支原体肺炎小鼠体温升高、抑制咳嗽次数增加、改善肺组织病变情况;可显着改善MP感染造成的T细胞中CD4+T、CD8+T细胞的比例失衡,下调IL-17的表达量。结论1.临床研究结果初步显示,喜炎平注射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可明显提高疾病疗效。2.喜炎平注射液治疗肺炎支原体肺炎疗效显着,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恢复CD4+T、CD8+T细胞比例,下调IL-17的表达,调节免疫紊乱有关。
张丽佳[5](2020)在《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常见病原分析及小儿清肺合剂对RSV肺炎疗效评价》文中指出目的:分析了解我院2018年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CAP)的病原学特点,回顾性研究小儿清肺合剂对于治疗RSV肺炎的临床疗效,为本地区儿童CAP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提供思路。材料与方法:本次研究收集2018年1月至12月于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儿科住院部诊断为CAP的患儿共911例,所有患儿均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22个专业95个病种中医临床路径》中的“肺炎喘嗽(肺炎)中医临床路径”进行诊断及治疗。患儿于入院24小时内常规进行血清病毒七项及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检测。对患儿一般情况、病原情况、临床表现、中医证候及诊疗方案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录入Excel建立临床病例数据库,以分析本地区儿童CAP的常见病原情况,评价小儿清肺合剂对RSV肺炎的临床疗效。结果:1.本院儿科住院CAP患儿以>3岁的学龄前期及学龄期患儿为主,占82.5%,秋冬两季发病率最高,性别对发病无统计学意义。2.911例CAP患儿中,641例患儿病原学检测阳性,总阳性率70.3%。其中,前三位病原为MP 490例(53.8%),RSV 144例(15.8%),HSV 120例(13.2%);病毒感染364例(40.0%),混合感染264例(29.0%)。3.各季节病原检出率比较有差异,病毒在秋、冬季检出率高于春季,MP在秋季检出率最高,夏季检出率高于春季。4.不同年龄患儿对病原检出率比较有差异,高年龄组检测出病原的阳性率更高。MP的阳性率随年龄增长呈快速上升趋势,学龄期患儿MP阳性率最高。5.治疗组小儿清肺合剂联合喜炎平治疗92例RSV肺炎患儿有效。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疾病积分均值比较,均有明显差异。治疗组愈显率为90.22%高于对照组85.71%。在临时增加雾化治疗次数上,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沈阳地区小儿肺炎的发病与性别无关,与年龄有关,四季均可发病,以秋冬季为主。2.本院2018年住院CAP患儿的主要病原为MP,其次是RSV,混合感染发生率较高。3.秋冬季病毒较春季易感,3岁以上儿童病毒病原以RSV为主,幼儿易感染HSV。4.夏秋季为沈阳地区MP感染高发时节,学龄期儿童为MP感染高发人群。5.小儿清肺合剂治疗RSV肺炎有效,具有较好的止咳平喘功效,可提高临床愈显率。
刘素彦,王连嵋,赵雍,李春英,梁爱华[6](2020)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推荐的中药注射剂治疗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的研究进展》文中认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是指由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感染引起的传染性疾病。该疾病传染性较强,人群普遍易感。COVID-19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同时也存在气溶胶感染的可能性。目前COVID-19疫情已迅速传播至世界各地,但是临床上对于COVID-19的治疗并无确切的特效药。在疫情发生后,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组织相关专家推出了一系列诊疗方案,从《COVID-19诊疗方案(试行第三版)》开始纳入了中医治疗方案。从《COVID-19诊疗方案(试行第四版)》开始加入了中药注射剂的应用。该文就《COVID-19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中推荐的喜炎平注射液、热毒宁注射液、痰热清注射液、血必净注射液、参附注射液、参麦注射液、生脉注射液及醒脑静注射液在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进行总结,并对这些中药注射剂在治疗COVID-19中可能起到的作用进行了简单的探讨,以期为中药注射剂在COVID-19治疗中的合理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熊微,冉京燕,谢雪佳,夏亿红,兰标,汪梦蝶,施春阳,方建国,王文清[7](2020)在《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成药的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文中研究指明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作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已引起全世界的广泛关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强调中医治疗的积极作用,推荐使用藿香正气胶囊(丸、水、口服液)、金花清感颗粒、连花清瘟胶囊(颗粒)、疏风解毒胶囊(颗粒)、喜炎平注射液、血必净注射液、热毒宁注射液、痰热清注射液、醒脑静注射液、苏合香丸、安宫牛黄丸、参附注射液、生脉注射液和参麦注射液等中成药用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治疗。该文检索2003—2020年中文文献,对上述14个中成药用于病毒性感染、肺炎等相关疾病对症治疗或支持治疗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等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医生合理使用提供参考。
潘桂赟,马融,闫海虹,戎萍[8](2019)在《中药注射剂辅助治疗儿童支原体肺炎不良反应的Meta分析》文中指出[目的]采用Meta分析方法评价中药注射剂辅助治疗儿童支原体肺炎的不良反应,分析其临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Cochrane Library、PubMed,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18年9月,由2位研究者独立对纳入研究进行文献筛选和数据提取,采用Rev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同时对不同反应类型和不同干预措施的不良反应进行亚组分析。[结果]共纳入81篇文献,入选7 772例患儿。Meta分析结果显示,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OR=0.40(0.32,0.50)]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症状报道最多的3个表现类型依次为消化系统、注射部位、皮肤及黏膜损伤,发生率分别为[OR=0.41(0.33,0.51)]、[OR=0.86(0.53,1.39)]、[OR=0.53(0.33,0.86)];在以消化系统为主要表现的不良反应类型中,痰热清注射液、黄芪注射液和双黄连注射液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亚组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使用中药注射剂辅助治疗儿童支原体肺炎时,应提前做好相应的防治措施,确保其安全使用。
潘桂赟,马融,张喜莲,孙欢,闫海虹,戎萍[9](2020)在《中药注射剂辅助治疗儿童支原体肺炎的网状Meta分析》文中研究表明采用网状Meta分析方法探讨中药注射剂辅助治疗儿童支原体肺炎的临床有效性。计算机检索CNKI,WanFang,CBM,Cochrane Library,PubMed,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2018年9月,由2位研究者独立对纳入研究进行文献筛选和数据提取后,采用Stata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共纳入89篇文献,涉及8种中药注射剂,入选8 936例患儿,网状Meta分析疗效排序依结果显示:在临床总有效率方面,黄芪注射液>喜炎平注射液>痰热清注射液>复方丹参注射液>热毒宁注射液>炎琥宁注射液>清开灵注射液>细辛脑注射液;在退热时间方面,热毒宁注射液>炎琥宁注射液>清开灵注射液>痰热清注射液>黄芪注射液>喜炎平注射液>细辛脑注射液>复方丹参注射液;在咳嗽消失时间方面,复方丹参注射液>清开灵注射液>喜炎平注射液>黄芪注射液>炎琥宁注射液>热毒宁注射液>痰热清注射液>细辛脑注射液;在啰音消失时间方面,清开灵注射液>炎琥宁注射液>热毒宁注射液>黄芪注射液>痰热清注射液>喜炎平注射液>细辛脑注射液。结果表明,中药注射剂在辅助治疗儿童支原体肺炎的各个症状方面均有明显临床疗效。由于个别纳入研究的数目和样本量较小,证据强度需更多研究进一步证实。
谢欣薇[10](2019)在《肺炎支原体肺炎回顾性分析及影响预后因素与通络法临床疗效的探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本课题回顾性分析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的基本信息、中医证型、临床症状及体征、治疗方法与疗效等资料,探讨通络疗法及相关因素对MPP预后的影响,并且总结通络法治疗MPP在临床上的运用情况及有效性。对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诊断与规范性的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为建立中西医结合治疗MPP提供一定的临床依据及研究思路。方法:本课题以回顾性分析的方式,选取2017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儿科住院的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共250例。采用Excel录入和整理信息,SPSS21.0作数据统计,以χ2检验、非参数检验等统计学方法观察年龄、性别、发病季节、主要症状和体征、中医证型、住院天数等数据的分布特点,影响肺炎支原体肺炎预后的因素则采用Ordinal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基本情况:在纳入的250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中,性别:男122例,女128例,男女比例为0.953:1;年龄构成:幼儿期1~3岁为27例(10.8%),学龄前期3+~7岁152例(60.8%),学龄期7+~14岁71例(28.4%),3+~7岁的学龄前期儿童为MPP的好发人群。肺炎支原体肺炎好发季节以秋(78例,31.2%)、冬(82例,32.8%)季节为主。190位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有肺系疾病的既往史,其中以肺炎(158例,包括71例MPP病史)最为常见。2.中医证型:临床上肺炎喘嗽多以风热闭肺证(176例,70.4%)为主。年龄对中医证型具有影响作用(χ2=16.975,P<0.05),1~3岁的幼儿以痰热闭肺证为多见,3+~7岁的学龄前期和7+~14岁的学龄期儿童则以风热闭肺证为多见。发病季节对中医证型具有影响(χ2=9.565,P=0.023),风热闭肺证多在春、夏季发病,痰热闭肺证则在秋、冬季节较为多见。3.临床症状及体征: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的首发症状以咳嗽(133例,53.2%)为主,而四大主症中也以咳嗽症状(242例,96.8%)较为突出,其次则是痰壅(164例,65.6%)。入院时发热的患儿有82例(32.8%),多是低热(35例)和中等热(37例)。MPP患儿入院时肺部体征情况以中湿啰音(116例,46.4%)和细湿啰音(89例,35.6%)为主。MPP患儿入院时扁桃体以Ⅰ°肿大(169例,67.6%)为多见。4.实验室指标:在250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中,MP抗体滴度为1:160的有65例,滴度为1:320有68例,滴度为1:640则有117例;WBC异常(83例,22.4%),单核细胞百分比升高(109例,43.6%),PLT升高(87例,34.8%),CRP升高(61例,24.4%);心肌酶谱异常病例(147例,58.8%)中,1~3岁23例(85.2%)、3+~7岁91例(59.9%)及7+~14岁33例(46.5%),发病年龄越小,心肌酶谱示异常的病例越多(χ2=12.280,P=0.002)。5.治疗方案与疗效:在250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中,中西医结合治疗配合外治139例(55.6%)、中西医结合治疗58例(23.2%)、西医治疗配合外治37例(14.8%)和西医治疗16例(6.4%)。四组治疗方案患儿年龄分布不同(χ2=15.739,P=0.001),西医治疗组1~3岁患儿较其他三组偏多,而其他三组以3+~7岁和7+~14岁患儿偏多。四组治疗方案患儿性别构成不同(χ2=8.120,P=0.044),西医治疗组男患儿偏多,其他三组则是女患儿较多。四组治疗方案患儿中医证型构成不同(χ2=9.625,P=0.022),西医治疗组以痰热闭肺证居多,而其他三组治疗方案以风热闭肺证居多。四组治疗方案患儿治疗疗效构成不同(χ2=98.864,P=0.001),除了西医治疗配合外治组与中西医结合治疗组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以外,其他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西医结合治疗配合外治的患儿治疗疗效治愈(137例,98.6%)比其他三组明显较多。四组治疗方案患儿住院天数构成不同(χ2=42.701,P=0.001),中西医结合治疗配合外治的患儿住院天数少于7天的(127例,91.4%)比其他三组多。6.影响MPP预后因素:治疗方案(β均小于0,OR均小于1)和院前有使用中药(β=-1.038<0,OR=0.354<1)是影响预后的保护因素,CRP指标异常(β=0.977>0,OR=2.656>1)和PLT指标升高(β均大于0,OR均大于1)则是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治疗方案以西医治疗为对照,中西医结合治疗配合外治的治疗疗效是西医治疗的6.425倍,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治疗疗效是西医治疗的2.319倍,西医治疗配合外治的治疗疗效是西医治疗的2.218倍。结论:MPP发病有一定的规律,中西医结合治疗配合外治的疗效最好,治疗方案、院前使用中药、CRP和PLT都是影响MPP预后的因素。
二、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小儿肺炎90例临床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小儿肺炎90例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2016年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中西医临床用药回顾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语 |
引言 |
文献综述 |
一、中医治疗肺炎喘嗽等相关疾病的研究进展 |
1 对病名认识 |
2 对病因病机的认识 |
3 辨证论治 |
二、中西医结合治疗 |
1 中药汤剂联合西药治疗 |
2 中药针剂联合西药治疗 |
3 中医外治法联合西药治疗 |
三、西医对肺炎支原体肺炎现代研究进展 |
1 发病机制 |
2 流行病学研究 |
3 临床表现 |
4 西医治疗 |
试验研究 |
1 研究对象 |
2 研究方法 |
3 回顾性研究结果 |
讨论 |
1 一般临床资料分析 |
2 临床症状 |
3 伴随症状 |
4 中医证型 |
5 实验室检查 |
6 影像学检查 |
7 中西医临床用药情况 |
8 支原体肺炎的病理分型与疗效的关系 |
9 肺炎支原体肺炎合并症 |
10 难治性支原体肺炎 |
11 治愈和好转情况 |
12 关于抗生素的耐药性 |
13 不足与展望 |
结论 |
本文创新点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个人简介 |
(2)中药汤剂合外敷法治疗小儿细菌性肺炎160例回顾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语 |
引言 |
文献综述 |
1.中医学对肺炎喘嗽的认识 |
1.1 病名沿革 |
1.2 病因病机 |
1.3 辨证治疗 |
2.西医学对小儿细菌性肺炎的认识 |
2.1 病原学及耐药性 |
2.2 常见细菌性肺炎的临床特点 |
2.3 常见化验检查对细菌性肺炎的诊断意义 |
2.4 小儿细菌性肺炎的诊疗 |
试验研究 |
第一章 临床研究 |
1.临床资料 |
2.统计分析项目 |
3.分组设计 |
4.疗效评定标准[52] |
5.统计方法 |
第二章 研究结果 |
1.一般情况 |
2.临床症状与体征 |
3.主要症状严重程度评分 |
4.实验室检查 |
5.影像学检查 |
6.中药静点治疗 |
7.总体疗效比较 |
8.两组住院天数比较 |
9.两组症状显效天数比较 |
10.两组抗生素应用情况比较 |
第三章 讨论 |
1.分析 |
2.结论 |
3.体会 |
4.不足与展望 |
本文创新点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个人简介 |
(3)勒马回注射液雾化吸入治疗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药效学及作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语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中医治疗 |
一. 中医对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认识 |
二. 中医药治疗进展 |
(一) 内治法 |
1 中药汤剂治疗 |
1.1 诊疗思路 |
1.1.1 辨疾病分期治疗 |
1.1.2 辨证分型治疗 |
1.1.3 其他诊治思路 |
1.2 对不同病原体的治疗 |
1.2.1 对病毒引起的ALRTI的治疗 |
1.2.2 对细菌引起的ALRTI的治疗 |
1.2.3 对支原体引起的ALRTI的治疗 |
1.3 对特殊发病人群的治疗 |
1.3.1 对老年人的治疗 |
1.3.2 对小儿的治疗 |
2 口服中成药治疗 |
3 中药注射剂的使用 |
(二) 外治法 |
1 中药保留灌肠治疗 |
2 中药外敷治疗 |
3 中药雾化治疗 |
4 经皮给药治疗 |
5 TDP仪照射治疗 |
6 推拿疗法 |
7 拔罐疗法 |
(三) 中医内外合治(综合治疗) |
(四) 重大传染病的防治 |
三. 总结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
前言 |
试验一 勒马回注射液的体外抑菌试验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1.1 供试菌种 |
1.1.2 试验药物 |
1.1.3 培养基 |
1.1.4 主要试剂与耗材 |
1.1.5 主要仪器设备 |
1.2 试验方法 |
1.2.1 MIC的测定 |
1.2.2 药液制备 |
1.2.3 细菌的复活及纯化 |
1.2.4 细菌悬菌液的制备 |
1.2.5 操作步骤 |
1.2.6 结果判读 |
1.2.7 注意事项 |
2 试验结果 |
3 讨论 |
4 小结 |
参考文献 |
试验二 勒马回注射液雾化吸入的药效学及作用机制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1.1 试验动物 |
1.1.2 试验药物 |
1.1.3 试剂与主要仪器 |
1.2 试验方法 |
1.2.1 勒马回注射液雾化吸入对干酵母所致大鼠发热模型的影响 |
1.2.1.1 动物分组 |
1.2.1.2 给药方法 |
1.2.1.3 酵母混悬液的制备 |
1.2.1.4 造模 |
1.2.1.5 体温测定 |
1.2.1.6 标本采集与检测 |
1.2.1.7 统计分析 |
1.2.2 勒马回注射液雾化吸入对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模型的影响 |
1.2.2.1 动物分组 |
1.2.2.2 给药方法 |
1.2.2.3 造模及取材 |
1.2.2.4 检测指标 |
1.2.2.5 统计分析 |
1.2.3 勒马回注射液雾化吸入对浓氨水引咳小鼠模型的影响 |
1.2.3.1 引咳初筛与动物分组 |
1.2.3.2 给药方法 |
1.2.3.3 造模及取材 |
1.2.3.4 检测指标 |
1.2.3.5 统计分析 |
1.2.4 勒马回注射液雾化吸入对小鼠气管酚红排泄的影响 |
1.2.4.1 动物分组 |
1.2.4.2 给药方法 |
1.2.4.3 酚红标准曲线的绘制 |
1.2.4.4 造模及取材 |
1.2.4.5 统计分析 |
2 试验结果 |
2.1 勒马回注射液雾化吸入后对干酵母所致大鼠发热模型的影响 |
2.1.1 勒马回注射液对干酵母致发热大鼠体温的影响 |
2.1.2 勒马回注射液对干酵母致发热大鼠体温反应指数的影响 |
2.1.3 勒马回注射液对干酵母致发热大鼠发热抑制率的影响 |
2.1.4 勒马回注射液对发热大鼠血清中1L-1β、1L-6和TNF-α含量的影响 |
2.1.5 勒马回注射液对发热大鼠下丘脑中PGE2含量的影响 |
2.2 勒马回注射液雾化吸入后对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模型的影响 |
2.3 勒马回注射液雾化吸入后对浓氨水引咳小鼠模型的影响 |
2.3.1 勒马回注射液对氨水致小鼠咳嗽模型咳嗽次数及咳嗽潜伏期的影响 |
2.3.2 勒马回注射液对氨水致咳嗽小鼠血清中IL-10的影响 |
2.4 勒马回注射液雾化吸入后对小鼠气管酚红排泄的影响 |
2.4.1 酚红的标准曲线 |
2.4.2 勒马回注射液对小鼠气管酚红排泄的影响 |
3 讨论 |
4 小结 |
参考文献 |
研究结论 |
不足与展望 |
致谢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4)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观察及其作用机制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研究一 喜炎平注射液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观察 |
1 临床资料 |
2 诊断标准 |
3 研究方法 |
4 统计学方法 |
5 结果及分析 |
6 小结 |
研究二 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作用机制探讨 |
一、网络药理学研究 |
1 研究目的 |
2 网络药理学研究方法 |
3 研究结果及分析 |
二、动物实验研究 |
1 试剂仪器与耗材 |
2 实验方法与步骤 |
3 统计学方法 |
4 实验结果 |
5 小结 |
讨论 |
1 喜炎平注射液治疗MPP的理论依据 |
2 研究结果讨论 |
3 不足与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现状及中医治疗进展 |
1 西医学对CAP研究现状 |
2 中医学对CAP的认识 |
3 西医常规治疗结合中医治疗 |
4 小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5)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常见病原分析及小儿清肺合剂对RSV肺炎疗效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论文一 沈阳地区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常见病原分析 |
资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论文二 小儿清肺合剂干预RSV肺炎的疗效评价 |
资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结论 |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
参考文献 |
综述 儿童 CAP 病原学情况及中医药治疗病毒性肺炎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
致谢 |
(6)《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推荐的中药注射剂治疗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中药注射剂在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 |
1.1 热毒宁注射液 |
1.2 喜炎平注射液 |
1.3 痰热清注射液 |
1.4 血必净注射液 |
1.5 参麦注射液/生脉注射液 |
1.6参附注射液 |
1.7 醒脑静注射液 |
2 讨论 |
3 结语 |
(7)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成药的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医学观察期中医药治疗 |
1.1 藿香正气胶囊(丸、水、口服液等) |
1.1.1 药理作用 |
1.1.1.1 调节胃肠功能 |
1.1.1.2 增强免疫 |
1.1.2 临床应用 |
1.1.2.1 抗炎症反应 |
1.1.2.2 病毒性肠炎 |
1.1.3 不良反应 |
1.2 金花清感颗粒 |
1.2.1 药理作用 |
1.2.2 临床应用 |
1.3 连花清瘟胶囊(颗粒) |
1.3.1 药理作用 |
1.3.1.1 抗病毒 |
1.3.1.2 抗炎 |
1.3.2 临床应用 |
1.3.3 不良反应 |
1.4 疏风解毒胶囊 |
1.4.1 药理作用 |
1.4.1.1 抗病毒 |
1.4.1.2 抗炎 |
1.4.1.3 解热 |
1.4.1.4 免疫调节 |
1.4.2 临床应用 |
1.4.3 不良反应 |
2 临床治疗期-轻型的中医药治疗 |
3 临床治疗期-普通型的中医药治疗 |
4 临床治疗期-重型的中医药治疗 |
4.1 喜炎平注射剂 |
4.1.1 药理作用 |
4.1.2 临床应用 |
4.1.3 不良反应 |
4.2 血必净注射液 |
4.2.1 药理作用 |
4.2.1.1 抗炎 |
4.2.1.2 改善凝血功能 |
4.2.1.3 提高免疫力与抗氧化应激反应 |
4.2.2 临床应用 |
4.2.3 不良反应 |
4.3 热毒宁注射液 |
4.3.1 药理作用 |
4.3.1.1 抗病毒 |
4.3.1.2 抗炎 |
4.3.1.3 解热 |
4.3.2 临床应用 |
4.3.3 不良反应 |
4.4 痰热清注射液 |
4.4.1 药理作用 |
4.4.2 临床应用 |
4.4.3 不良反应 |
4.5 醒脑静注射液 |
4.5.1 药理作用 |
4.5.2 临床应用 |
4.5.2.1 抗炎症反应 |
4.5.2.2 脓毒症 |
4.5.2.3 病毒性脑炎 |
4.5.3 不良反应 |
5 临床治疗期-危重型的中医药治疗 |
5.1 苏合香丸 |
5.1.1 药理作用 |
5.1.2 临床应用 |
5.1.3 不良反应 |
5.2 安宫牛黄丸 |
5.2.1 药理作用 |
5.2.2 临床应用 |
5.2.2.1 病毒性肺炎 |
5.2.2.2 高热、神昏 |
5.2.3 不良反应 |
5.3 参附注射液 |
5.3.1 药理作用 |
5.3.2 临床应用 |
5.3.3 不良反应 |
5.4 生脉注射液 |
5.4.1 药理作用 |
5.4.2 临床应用 |
5.4.2.1 抗病毒 |
5.4.2.2 抗休克 |
5.4.2.3 抗炎 |
5.4.3 不良反应 |
5.5 参麦注射液 |
5.5.1 药理作用 |
5.5.2 临床应用 |
5.4.2.1 肺损伤 |
5.4.2.1 小儿肺炎 |
5.5.3 不良反应 |
6 临床治疗恢复期 |
7 结束语 |
(8)中药注射剂辅助治疗儿童支原体肺炎不良反应的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纳入标准 |
1.1.1 研究类型 |
1.1.2 研究对象 |
1.1.3 干预措施 |
1.1.4 结局指标 |
1.2 排除标准 |
1.3 文献来源与检索 |
1.4 文献筛选和数据提取 |
1.5 文献质量评价 |
1.6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
2 结果 |
2.1 文献检索结果 |
2.2 文献筛选和基本特征 |
2.3 纳入研究质量评价 |
2.4 Meta分析结果 |
2.4.1 中药注射剂辅助治疗儿童支原体肺炎不良反应的Meta分析 |
2.4.2 亚组分析 |
2.4.2. 1 消化系统不良反应的亚组分析 |
2.4.2. 2 皮肤及黏膜不良反应的亚组分析 |
2.4.2. 3 注射部位不良反应的亚组分析 |
2.4.3发表偏倚 |
3 讨论 |
(9)中药注射剂辅助治疗儿童支原体肺炎的网状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纳入标准 |
1.2 排除标准 |
1.3 文献来源与检索 |
1.4 文献筛选和数据提取 |
1.5 文献质量评价 |
1.6 统计分析 |
2 结果 |
2.1 文献检索 |
2.2 文献筛选与基本特征 |
2.3 纳入研究质量评价 |
2.4 网状Meta分析 |
2.4.1 总有效率 |
2.4.2 退热时间 |
2.4.3 咳嗽消失时间 |
2.4.4 啰音消失时间 |
3 讨论 |
(10)肺炎支原体肺炎回顾性分析及影响预后因素与通络法临床疗效的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写对照表 |
引言 |
一、资料与方法 |
1.临床资料 |
1.1 研究对象与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3 病例选择标准 |
1.4 主要症状体征积分标准 |
1.5 治疗方案 |
1.6 疗效标准 |
2.研究方法 |
3.样本量估算 |
4.统计分析 |
5.技术路线图 |
二、研究结果 |
1.250例MPP患儿的流行病学回顾性调查 |
1.1 基本情况 |
1.2 中医证型与其相关的分析 |
1.3 患儿入院时情况 |
1.4 MPP患儿实验室指标的观察结果 |
2. 250例MPP患儿的治疗方案回顾性分析 |
2.1 四组治疗方案患儿年龄分布比较 |
2.2 四组治疗方案患儿性别构成比较 |
2.3 四组治疗方案患儿中医证型构成比较 |
2.4 四组治疗方案患儿出生情况构成比较 |
2.5 四组治疗方案患儿既往史构成比较 |
2.6 四组治疗方案患儿扁桃体肿大构成比较 |
2.7 四组治疗方案患儿有无合并其他病原体构成比较 |
2.8 四组治疗方案患儿CRP构成比较 |
2.9 四组治疗方案患儿PLT构成比较 |
2.10 四组治疗方案患儿心肌酶谱构成比较 |
2.11 四组治疗方案患儿院前用药史构成比较 |
2.12 四组治疗方案患儿治疗疗效构成比较 |
2.13 四组治疗方案患儿住院天数构成比较 |
3.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MPP预后的因素 |
3.1 影响MPP预后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
3.2 影响MPP预后因素的多因素Ordinal Logistic回归分析 |
三、讨论 |
1.肺炎支原体肺炎现代研究概况 |
1.1 流行病学调查 |
1.2 临床表现与实验室检查特点 |
1.3 西医学治疗方法 |
2.肺炎喘嗽研究概况 |
2.1 病名溯源 |
2.2 病因病机 |
2.3 中医辨证分型 |
2.4 治疗方法 |
3.结果分析 |
3.1 基本情况 |
3.2 临床症状及体征特点 |
3.3 实验室指标特点 |
3.4 治疗方案 |
四、问题与展望 |
五、结论 |
六、致谢 |
七、参考文献 |
附录 :综述 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中医论治探析 |
参考文献 |
四、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小儿肺炎90例临床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2016年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中西医临床用药回顾性分析[D]. 乔杨.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20(09)
- [2]中药汤剂合外敷法治疗小儿细菌性肺炎160例回顾性分析[D]. 李冰.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20(09)
- [3]勒马回注射液雾化吸入治疗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药效学及作用机制研究[D]. 郭淳.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4]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观察及其作用机制探讨[D]. 律扬.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0(04)
- [5]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常见病原分析及小儿清肺合剂对RSV肺炎疗效评价[D]. 张丽佳.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20(02)
- [6]《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推荐的中药注射剂治疗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的研究进展[J]. 刘素彦,王连嵋,赵雍,李春英,梁爱华.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20(12)
- [7]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成药的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J]. 熊微,冉京燕,谢雪佳,夏亿红,兰标,汪梦蝶,施春阳,方建国,王文清. 医药导报, 2020(04)
- [8]中药注射剂辅助治疗儿童支原体肺炎不良反应的Meta分析[J]. 潘桂赟,马融,闫海虹,戎萍. 天津中医药, 2019(12)
- [9]中药注射剂辅助治疗儿童支原体肺炎的网状Meta分析[J]. 潘桂赟,马融,张喜莲,孙欢,闫海虹,戎萍. 中国中药杂志, 2020(02)
- [10]肺炎支原体肺炎回顾性分析及影响预后因素与通络法临床疗效的探究[D]. 谢欣薇. 上海中医药大学, 201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