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用服务营销理念克服营销近视症(论文文献综述)
梁金生[1](2021)在《基于7Ps的鑫安保险公司汽车延保业务营销策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保险业的发展,人们的保险意识越来越强,保险密度和保险深度逐年提升,机动车交强险和综合商业保险作为财险行业不可忽视的支柱产品,已被人们所熟知。随着汽车市场的扩大,与汽车相关的保险产品也越来越多,汽车延长保修责任保险就是其中之一,这个险种由汽车延保服务发展而来。但因为车辆故障发生率及维修成本的不确定性,服务提供商的压力越来越大,为控制风险,服务提供商向保险公司寻求合作,以责任保险的方式转移风险,于是,该险种逐步转化为现阶段的汽车延保产品。鑫安保险公司作为一汽集团旗下多家子公司共同设立的保险公司,依靠集团,在汽车保险方面有着天然的优势,2015年,公司开始研发汽车延保产品,并进行市场推广,在经历了初始阶段快速的业务增长后,市场拓展遇到了瓶颈,增速减缓,公司急需要在营销策略方面进行调整,以适应现阶段的业务发展。本文以鑫安保险公司汽车延保业务为研究对象,首先介绍了研究的背景和意义,并对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述评,确定了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随后分析了鑫安保险公司汽车延保业务营销的环境和现状,并基于调查报告,找出了存在的问题,并进行了剖析;最后基于7Ps服务营销理论设计了营销策略,并提出了实施的保障措施。本文的实用价值在于设计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服务营销策略,该策略有利于提高公司保费收入,提升汽车延保产品渗透率,提升客户的满意度。
任晓兰[2](2017)在《飞利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医疗事业部市场员工管理方案设计》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科技的进步,贸易的发展,全球化经济格局已形成,面对挑战,如何制定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人才策略,成为企业经营管理的重点之一。本文在阐述市场员工与企业经营的关系、管理模式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基础之上,对市场员工的管理方案提出以下观点:人力资源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特点的特殊载体,“意愿与能力”发挥的多少对于业绩结果将带来直接影响,甚至成为关键时刻决定企业成败的重要因素;拥有人才是企业发展最宝贵的财富,纵观企业竞争,亦是人才竞争。人们对健康的日益重视促使了医疗保健服务的发展,医疗设备行业的市场服务模式因其产品、渠道、用户、受众的特殊性而区别于常规消费品领域与工业品领域的市场服务模式,市场员工的专业性成为除关键技术之外的核心竞争力,市场服务“最后一公里”的完美传达承载着对使用客户的“产品技术应用精准到点、重复购买倾向到面、品牌价值深入到心”的神圣使命。市场员工(包括渠道商市场员工)的专业化服务已成为不可替代的关键因素。因此研究如何优化对市场员工的管理,通过探索实现市场员工管理方案的规范化,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医疗设备企业市场部员工为研究主体,综合国内医疗行业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从使用客户(医院)角度对企业市场员工的要求着手、兼顾企业市场部门的跨区域和跨时间的异地管理,同时考虑企业市场员工对企业目标和客户需求的理解、对时间分配与品牌活力的管理等实际情况,探讨医疗设备企业市场员工的管理方案。本文研究的目的意在能够跳出“经验型与理论型”两种模式割裂与束缚,整理优化对市场员工的管理工具与管理方法,实现高效优质的工作状态和业绩结果。分析总结出在硬实力之产品端“技术核心”之外的具有“四两拨千斤”作用的软实力之市场员工端的管理方案。
石慧凤[3](2016)在《苏州软测公司服务营销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我国信息化建设的快速兴起,国内掀起了政府信息化,企业信息化和社会信息化的建设大潮。但是,有各式各样的问题出现在信息系统工程建设的过程中,要解决它们,单靠合同协议是不够的,信息系统工程项目监理制度能够在信息工程建设中沟通协调项目中暴露的问题,以第三方公正的角色做出客观判断,协调解决问题以保障项目的质量。苏州软测公司在苏州市信息化监理行业深耕十余年,公司现有的营销环境导致市场占有率下降,同行竞争激烈,本市的业务体量满足不了公司规划需求等问题,目前的营销策略已经难以适应公司的业务需求,针对这种情况,本文以服务营销理论为指导,结合其它理论研究和资料,优化了苏州软测公司的服务市场营销策略,完善了该单位的服务营销策略体系。本文首先以服务营销策略理论为研究基础,对苏州软测公司的政治环境,经济环境,社会文化环境和技术环境进行宏观环境的分析,同时分析了公司的行业状况与主要竞争者,以及市场状况和主要购买者;其次分析了苏州软测公司的营销状况,通过4PS理论对现有的营销策略进行了概述,分析了目前存在的营销问题,再次,从开拓新市场,扩大服务范围和提高客户满意度等方面对现有的服务营销策略进行了优化,最后,提出了苏州软测公司实施服务营销策略的建议。本文希望通过制定苏州软测公司的服务营销策略,改善公司营销中存在的问题,扩大市场份额,提高公司的市场占有率,对实现公司营业目标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指导同行企业制定有效的市场营销策略提供参考价值。
程玉石[4](2016)在《中冶北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海外市场开发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近年来经济增速的放缓,钢铁行业整体形势的下滑,处于产业链上游的冶金工程设计及总承包的国内业务受挫,并且面临着较为严重的发展困境,进行海外市场开发成为众多企业的必然选择。但受制于世界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亚洲、欧洲等我国主要出口区域经济下滑,使得海外市场开发增长乏力。为走出困境,许多企业意识到制定海外市场开发策略的重要性,并将海外市场开发作为企业发展的首要任务。中冶北方公司是一家从事铁前采矿、选矿、烧结、球团等冶金工程设计及总承包的企业,但是近几年受政策环境、经济环境、社会文化环境、技术环境和顾客需求变化的影响,国际业务营业情况日趋不善。因此研究该公司国际业务所面临的复杂环境以及制定相应的海外市场开发策略和战略规划已成为该公司需要迫切解决的发展问题之一。基于此,本文以中冶北方公司为研究对象,根据相关市场营销理论和国际市场营销理论,运用PEST分析法、SWOT分析以及STP理论对该公司国际业务的外部营销环境、内部营销环境、竞争环境进行详细研究,并结合国际市场特点和对目标市场的精确定位,确定适合该公司海外市场开发的营销策略,并为之制定出相应的保障措施。本文的研究结论不仅将助力中冶北方公司国际业务实现跨越式发展,而且还可丰富相关理论研究,并对国内处于相同发展期的冶金工程企业的发展起到一定的指导和借鉴作用。
吕平[5](2012)在《高等职业院校教育营销策略研究 ——以Z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在过去长期的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高等教育运行机制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高等教育机构面临日益加剧的高等教育市场竞争和不断变化的消费者需求。特别是高等职业教育,在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强烈要求高等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今天,关起门来搞教学的传统的高等职业教育理念已不适应新的条件下社会经济对高等职业教育的要求,因此,将市场营销观念、市场营销管理的方法和策略运用到高等职业教育中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但目前我国的教育营销还处于初步探索阶段,从而对教育营销进行深入的研究并将其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就显得十分迫切。本文在教育营销、服务营销理论的基础上,在分析了高等职业教育的现状之后,提出了高等职业院校引入教育营销观念的必要性。以公办高校—某职业技术学院为研究客体,将教育营销观念运用到教学管理全过程中,以教育营销观念为指导,以满足顾客需求为核心,采用PESTG方法对Z职业技术学院的宏观环境进行分析,采用五种竞争力量模型和SWOT方法对Z职业技术学院的微观环境进行分析,明确Z职业技术学院的市场定位,并运用服务营销组合策略(产品、价格、渠道、促销、人员、有形展示、过程管理)七个方面制定出Z职业技术学院的营销组合策略,以指导教育营销实践,提高学院的竞争力,树立学院良好的品牌形象。
李成,任伟,周冠夫[6](2012)在《服务营销在市场营销中的重要性》文中研究说明当今社会是一个快速发展的社会,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显着提高,使得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消费水平提高,使得人们的消费需求层次也相应提高。服务不仅是产品,更是一种过程,从而使得服务营销从一种营销方式或营销思想逐步演变成一种利用营销知识获取竞争优势的管理理念。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服务营销在市场营销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本文从服务营销的定义入手,通过传统营销与服务营销的比较来深刻阐述服务营销在市场营销中的重要性。
延晶津[7](2012)在《基于营销视角的政府形象塑造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良好的形象是政府宝贵的无形资产,是一个国家、地区实力的体现。如果政府形象不良或是存在部分偏差,就有可能失信于民或是引发更严重的后果。在信息化和全球化的大环境下,政府所面临的公共行政环境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对政府的公共实施管理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以新公共管理为代表的公共行政改革使得各国政府改革的目标成为追求卓越的公共行政能力。在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背景下,传统的公共行政方法在新的形势下很难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也很难满足公众对政府的需求,这就需要建立以“顾客为导向——社会公众为中心”的服务型政府。我国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核心进行政府管理改革和创新,决意建立服务性政府,塑造良好政府形象,提高公众满意度。本文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对政府形象塑造进行研究,以期对政府的形象塑造工作提供一个有借鉴价值的思路。许多学者在对政府形象研究后得出政府形象是公众对政府所提供服务的一种评价。笔者也认为,政府形象的提升需要政府在提高自身服务能力的同时增加与公众间的互动,提高公众对政府的满意度。所以,笔者萌生了以营销学的视角寻找政府形象塑造的切实途径。营销理论在20世纪初产生于美国,最早应用于私营部门。随着营销理论的不断发展,20世纪60年代以后,营销理论也开始被广泛的应用于公共部门。营销理论的核心——“以顾客为中心”被公共管理学者们所赞同,并提出在公共部门建立“以公众为中心”理念,树立服务意识,更好的为公众服务。营销理论在国外公共部门和公共管理领域的发展,对在我国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背景下塑造政府形象提供了很大的借鉴意义。本文将营销理论引入政府形象塑造中,共分为六部分进行研究:第一章是引言,主要阐述了本文的选题背景及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思路和方法以及本文的创新点和不足;第二章是对政府形象和营销理论的概念性阐述;第三章是营销理论与政府形象塑造结合的相关分析,笔者首先对营销理论与政府形象塑造结合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了分析,接着分析了政府营销形象的动力,并阐述了营销理论在企业中运用与在政府部门运用的相同和不同;第四章笔者选取了国内和国外的几个典型代表,以这些国家或地方政府应用营销思想的事例来说明政府部门运用营销理论处理公共事务的途径;第五章笔者运用了服务营销理论中的服务质量差距模型对政府所提供的公共服务进行了分析,得出政府形象与公众感知之间所存在的五个差距,并据此提出我国政府形象目前所存在的问题:第六章是本文的重点,笔者从政府自身定位、CI战略、电子政务、传播工具以及事件营销等方面对政府形象塑造做出了从形象定位、塑造到传播等一系列策略。最后的结语部分笔者既对本文进行了总结,同时也提出了政府在实际进行营销活动时应注意的问题。文章的各部分环环相扣,层层推进,逐渐深入,力求为我国政府形象塑造献计献策。
孔凡生[8](2012)在《H职业学院的营销策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随着高校不断扩招和生源逐年萎缩,高等教育服务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高职院校要想在竞争中生存发展下去,必须引入教育营销理念,在对自身内外部环境分析的基础上,制定出适合自身发展的教育营销策略。在高职教育领域提出教育营销的观点及策略,旨在遵循高职教育规律的基础上,通过引进教育营销理念,从市场营销的观点出发,对高职院校的教育营销问题进行思考和分析,逐步建立对内符合教育规律,对外能更好的满足市场需求的竞争机制,以此来培育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本文以高职院校——H职业学院为研究客体,坚持理论结合实际的原则,综合运用了理论研究、定性研究、比较分析等多种研究方法对高职院校实施教育营销策略进行了深入探讨。文章以服务营销、内部营销、顾客满意等理论为基础,通过对H职业学院营销状况的研究,探讨了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环境下,高职院校树立市场营销观念的重要性,以及在实践中应选择怎样的营销组合策略。提出了教育营销应该从4P增加到7P,将教育营销相关理论和7P要素进行综合考虑,从-个新的视角研究H职业学院的营销策略,为高职院校能够更好的运用教育营销提供了借鉴,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论文首先介绍了选题背景、意义、研究方法以及论文的创新点;然后介绍了与教育营销密切相关的营销理论;接着对H职业学院的营销环境进行了分析,总结H职业学院面临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在此基础上,论文对H职业学院的营销现状进行分析,总结该院在发展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最后,论文从营销创新的视角为H职业学院的教育营销组合策略提出了优化建议和措施。本文认为,H职业学院的营销管理应基于自身的实际情况,结合区域经济发展特点,将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紧密结合,才能在竞争中取得优势。
李克芳[9](2011)在《内部营销与人力资源管理的整合模型》文中研究指明内部营销对于提高员工满意度、增强顾客忠诚度,以及提升企业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在回顾内部营销理论和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上,构建了内部营销与人力资源管理的整合模型,提出了企业应该把类营销工具和人力资源管理工具融为一体运用于内部营销中,具体包括:引入市场营销观念,改变管理思想和方式;运用市场调研工具,掌握员工需求状况;使用市场细分工具,实施差异性营销战略;运用人力资源组合,增进员工满意度。
杨志勇[10](2011)在《营销学科图谱 ——基于科学计量与可视化技术的营销研究分析》文中提出营销学科的发展已有上百年的历史,但是真正的科学研究只有五十年的历史,营销学科是在经济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而营销学科的科学研究被认为受到心理学的影响较深。在长达五十年的研究历程中,不断有学者关注营销学科的研究状况与走势,从肯定的、追踪的角度去评价过去。然而随着研究队伍的不断扩大以及研究产出的日益增长,通过传统的文献阅读了解学科领域的发展状况已经越来越困难。进入二十一世纪,营销研究越来越国际化,但是否定的、批判的声音开始此起彼伏,来自欧洲和澳洲的学者认为营销学术研究不够国际化,而来自美国的学者批评当前的营销学术研究走向分裂与衰退。尽管有各种批评的声音,但是用理论和数据从总体上展现和说明市场营销学现状的研究却很罕见,本研究力图从全局上展现市场营销学的现状与发展趋势,解答疑惑并寻找发展方向。本研究通过科学计量学的方法从期刊、作者、知识三个角度全面地展现营销学科的发展现状,使用可视化的知识图谱呈现全局性的发展状态和阶段性的发展历程,以便更好地把握整个学科的发展面貌,更好地思考发展的方向,回答和解释当前对营销学科发展的一些疑问和争议。本研究的创新性体现在研究问题、研究视角和工具的使用三个方面,主要工作涉及如下四点:(1)从纵向与横向的视角全面地审视营销学科的现状;(2)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理论评价期刊、作者与知识单元;(3)使用多个学科发展的理论模型相互印证学科发展的状态;(4)对国内营销学科的研究趋势进行了全程的客观分析。论文可以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包括三章内容,除了第一章绪论,其它两章分别对市场营销学的发展历程和本研究使用的方法做了简单的介绍。第二章对市场营销学的发展历程进行梳理,并指出市场营销学的思考角度、研究范畴和专业领域的变化,说明其它学科对市场营销学的作用和影响,以作为最终研究结果参照、比较和解释的依据。第三章对科学计量学和可视化技术的原理、方法和技术作了说明,介绍其应用的优点及缺点,以更好地发挥工具的效果,避免工具带来的问题,也能更加客观和准确地解释研究的结果。第二部分是本研究的重点,也包括三章内容,分别从期刊网络、作者合着网络与知识网络三个层面展现营销学科的整体发展态势。第四章从营销期刊入手,从表层掌握学科的发展状况。通过对稳定发行的六十八本营销期刊的引文分析,构建营销的期刊网络,展现营销学科期刊之间的关联,从期刊的角度探讨学科成熟度、学科知识的传播路径与传播主导力量。研究结果显示,营销学科期刊的核心网络包括十七本期刊,与营销学科密切相关的学科依次是管理学、心理学和经济学,学科期刊已形成几个稳定的旗舰期刊。从营销期刊的知识传播网络判断营销学科已经是成熟学科,从营销学期刊的角度可以将营销知识分为五大类。在构建营销期刊网络的过程中,也与过去的营销期刊评价的研究进行了比较,基于引文分析的研究能做到客观稳定的评价。传统的主观评价的研究由于地区的不同、所属机构性质的不同、机构大小的不同、个人特征等方面的差异,而对期刊的评价产生了较大的差异,但是也存在一定的共识,比较确定的认同是顶级期刊,基于引文数量的评价虽然可以客观地评价期刊,但是结果易于被操纵,通过社会网络的期刊评价从原理上讲,可以较为稳定地评价期刊的表现。第五章从作者合作的角度研究营销学科的发展变化。通过对三种营销学科的旗舰期刊的作者合着的分析,展现了营销学科的无形学院,并从作者合作的角度探讨研究合作的趋势、作者合作与研究产出以及研究质量的关系、营销学科的发展阶段。研究结果显示,营销学科的研究者之间的合作越来越密切,合作的规模越来越大,也越来越频繁。从合作与否的角度分析,合作与被引频次之间存在显着相关,而且短期内的被引频次受合作与否的影响更大,但是从合作人数与被引频次看,不管是长期还是短期,作者人数的增加并没有显着影响被引频次。从四个阶段的作者合着网络判断,营销学科目前处于逐渐趋于统一的成熟期,而不是逐渐分裂的衰退期,这个结论与期刊引文的分析结果是一致的。合着研究还从国家、机构和作者三个层面评价营销研究的主要生产者。从国家层面看,作为营销学科发源地的美国是当之无愧的第一位,依照网络中心性的评价指标看,荷兰在营销学科的影响力要大于加拿大,中国也有不错的表现,但主要是香港学者的贡献,德国、法国、英国在顶级营销学术研究上也有不错的表现。从机构的层面看,最近十年的高产机构是宾夕法尼亚大学,杜克大学居第二位,西北大学第三位,传统营销研究发源地、研究导向型大学和经济发达地区的机构都有竞争力,高水平机构并不集中于某个地区,也不完全由知名大学掌握,一些不那么知名的大学在营销学科建设上也表现卓越。从作者层面看,由于作者的产出不像机构那么稳定,十年的产出评价与三十年的产出评价相比变化很大。第六章从研究主题入手深入分析营销学科的知识单元与知识结构,详细地把握学科的内在脉络。研究通过词频统计分析营销学科研究的当前热点,通过共现网络从三个层面揭示学科层面、专业层面、方向层面的知识网络,对照营销学界关于营销学科知识的分类以及营销学科体系在教材或者研究中的组织结构,展现客观的知识网络结构构建的优势。研究结果表明,营销学科研究的热点是消费者行为、品牌管理、关系营销、产品管理、服务营销、广告和营销战略等领域。从整个营销学科看,营销学科的核心知识单元构成了一个紧密的知识整体,并不存在分裂的状态。在对高频关键词进行学科编码及专业编码的基础上,发现学科层面上营销学科的主要关联学科包括经济学、管理学、心理学、一般商业、金融学、社会学等学科,管理学知识与营销学科知识有较大程度的关联,这一点与期刊网络的分析是相同的。从专业层面看,营销学科中最引人注目的研究领域是品牌、产品以及消费者行为的研究,但是最具中心性的研究是营销战略、服务营销和销售管理的研究。在具体到研究方向上,新产品、营销战略、服务与顾客关系的研究、品牌延伸的研究、市场导向的研究是最突出的方向。关于产品与消费者的研究关系密切,而关于顾客与服务的研究关系密切。从研究的倾向看,营销研究侧重于对变量间的互相影响研究,而不是基于建模的方式。第三部分包括两章内容。第七章是关于国内营销研究主题变化的分析。通过对国内营销研究三十年主题变化分析,发现在国内营销研究上,既存在与国际接轨的趋势又保留着自己的特色。国内学者在学习国外营销学时往往受到当时国际上主流研究的影响,一些刚刚兴起的研究热点被及时地引进到国内,比如服务营销、国际营销、内部营销、市场定位等领域。不过,这些研究领域能否在国内得到发展,与国情需要有关。这些关于本国营销学科研究发展的趋势有助于我们规划未来的研究方向。第八章对本研究进行总结并展望未来。总的来说,从多个角度得出的结果可以帮助营销学界更新对整体营销学科研究与学科知识的认识。不管是从期刊角度、作者合着角度还是从知识网络角度,结果都表明营销学科处于成熟的发展阶段,没有迹象表明营销学科知识存在分裂。关于营销学科知识来源,修正了营销学界一直将心理学和经济学视为营销学科最重要的两大影响来源,研究结果表明,管理学研究对营销学的影响要大于心理学和经济学。本文最后还对研究中存在问题进行探讨,并从国际和国内两个方面展望营销学科的发展以及营销学者的努力方向。
二、用服务营销理念克服营销近视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用服务营销理念克服营销近视症(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7Ps的鑫安保险公司汽车延保业务营销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研究现状述评 |
1.3 研究方法与内容 |
1.3.1 研究方法 |
1.3.2 研究内容 |
1.4 技术路线图 |
1.5 本章小结 |
第2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
2.1 核心概念 |
2.1.1 责任保险 |
2.1.2 汽车延保 |
2.1.3 服务营销 |
2.2 理论基础 |
2.2.1 PEST分析 |
2.2.2 波特五力模型 |
2.2.3 STP理论 |
2.2.4 7Ps营销理论 |
2.3 本章小结 |
第3章 鑫安保险汽车延保业务营销环境分析 |
3.1 鑫安保险公司简介 |
3.2 环境分析和行业分析 |
3.2.1 外部环境分析 |
3.2.2 行业分析 |
3.2.3 企业竞争对手分析 |
3.3 本章小结 |
第4章 鑫安保险汽车延保业务营销现状及问题分析 |
4.1 鑫安保险汽车延保业务简介 |
4.1.1 鑫安保险汽车延保业务发展介绍 |
4.1.2 鑫安保险汽车延保业务营销组织架构 |
4.2 鑫安保险汽车延保业务营销现状 |
4.2.1 鑫安保险汽车延保业务营销策略 |
4.2.2 鑫安保险汽车延保业务营销成果 |
4.3 鑫安保险汽车延保业务营销调查 |
4.3.1 调查问卷设计 |
4.3.2 问卷调查实施 |
4.3.3 问卷调查结果 |
4.3.4 信度及效度检验 |
4.4 鑫安保险汽车延保业务营销问题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鑫安保险汽车延保业务营销策略设计 |
5.1 鑫安保险汽车延保业务STP战略 |
5.2 鑫安保险汽车延保业务营销策略设计 |
5.2.1 产品策略 |
5.2.2 价格策略 |
5.2.3 渠道策略 |
5.2.4 促销策略 |
5.2.5 人员策略 |
5.2.6 有形展示策略 |
5.2.7 过程策略 |
5.3 本章小结 |
第6章 鑫安保险汽车延保业务营销策略的实施与保障 |
6.1 营销策略的实施 |
6.2 营销策略的保障措施 |
6.3 本章小结 |
结论和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件 鑫安保险公司汽车延保业务营销满意度调查问卷 |
(2)飞利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医疗事业部市场员工管理方案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一、绪论 |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
(二)研究思路和方法 |
(三)研究内容和创新 |
二、市场员工管理相关理论及研究概述 |
(一)市场员工及服务营销的概述 |
(二)市场员工管理的相关研究 |
(三)市场员工管理理论的进展 |
(四)医疗企业市场员工管理实践的研究 |
三、飞利浦医疗事业部市场员工管理现状调查 |
(一)医疗事业部概述 |
(二)市场员工管理现状的调查方案设计 |
(三)深度访谈数据分析 |
(四)电话访谈数据分析 |
(五)调查结论 |
四、飞利浦医疗事业部市场员工管理方案的设计与实施 |
(一)管理理念 |
(二)管理方法 |
(三)管理内容 |
(四)实施流程 |
(五)保障措施 |
五、总结与展望 |
(一)研究结论 |
(二)研究不足 |
(三)未来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A 飞利浦医疗产品客户回访访谈提纲 |
附录B 飞利浦医疗事业部市场员工问卷调查表 |
致谢 |
作者简历 |
(3)苏州软测公司服务营销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论文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1.2 营销策略理论研究综述 |
1.2.1 关于营销策略和营销策略组合 |
1.2.2 关于服务营销策略理论研究 |
1.3 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和论文框架 |
1.3.1 论文研究思路 |
1.3.2 论文框架结构 |
1.3.3 本文的研究方法 |
第2章 营销策略研究理论基础 |
2.1 7PS营销理论 |
2.2 迈克尔.波特五力分析模型 |
2.3 SWOT分析法 |
2.4 PEST模型分析法 |
2.5 安索夫矩阵 |
2.6 服务营销差异化策略 |
第3章 苏州软测公司服务营销环境分析 |
3.1 苏州软测公司宏观环境分析 |
3.1.1 政治环境因素的影响 |
3.1.2 经济环境因素的影响 |
3.1.3 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 |
3.1.4 技术环境的影响 |
3.1.5 潜在威胁分析 |
3.2 苏州软测公司所处的行业状况与主要竞争者分析 |
3.2.1 信息化监理行业状况分析 |
3.2.2 苏州软测公司主要竞争者分析 |
3.3 苏州软测公司市场状况与主要购买者分析 |
3.3.1 监理服务市场状况和主要购买者 |
3.3.2 软件评测行业市场状况和主要购买者 |
第4章 苏州软测公司营销状况分析 |
4.1 苏州软测的组织机构和主要业务 |
4.1.1 苏州软测的组织结构 |
4.1.2 监理服务业务介绍 |
4.1.3 评测服务业务介绍 |
4.2 现有营销策略概述 |
4.2.1 现有产品策略 |
4.2.2 现有渠道策略 |
4.2.3 现有价格策略 |
4.2.4 现有人员策略 |
4.3 营销业绩分析 |
4.4 市场状况分析 |
4.4.1 过去五年行业占比变化分析 |
4.4.2 苏州软测营收组成分析 |
4.4.3 苏州软测主要购买者分析 |
4.4.4 客户满意度调查分析 |
4.5 内部优势和劣势分析 |
4.5.1 内部优势分析 |
4.5.2 内部劣势分析 |
4.6 苏州软测公司营销策略中存在的问题 |
第5章 苏州软测公司服务营销策略优化 |
5.1 苏州软测公司服务营销策略优化思路 |
5.2 服务营销组合策略优化(7PS) |
5.2.1 产品策略 |
5.2.2 价格策略 |
5.2.3 渠道策略 |
5.2.4 促销策略 |
5.2.5 人员策略 |
5.2.6 有形展示策略 |
5.2.7 服务管理过程策略 |
5.3 市场开拓策略优化 |
5.3.1 深耕苏南市场 |
5.3.2 进军苏北市场 |
5.3.3 抢夺沪浙皖市场 |
5.4 营销策略优化的实施保障 |
5.4.1 领导保障 |
5.4.2 流程保障(CRM管理) |
5.4.3 组织保障 |
5.4.4 质量保障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本文的研究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中冶北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海外市场开发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和思路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思路 |
1.4 研究方法和创新点 |
1.4.1 研究方法 |
1.4.2 本文的创新点 |
2 理论基础 |
2.1 市场营销理论 |
2.2 国际市场营销理论 |
2.3 市场营销的分析工具 |
3 中冶北方公司海外市场环境分析 |
3.1 中冶北方公司现状分析 |
3.1.1 中冶北方公司发展概况 |
3.1.2 公司的海外业务介绍 |
3.1.3 海外业务部的组织结构 |
3.2 宏观环境分析 |
3.2.1 政策环境分析 |
3.2.2 经济环境分析 |
3.2.3 社会文化环境分析 |
3.2.4 技术环境分析 |
3.3 竞争环境分析 |
3.3.1 国际工程承包竞争情况分析 |
3.3.2 节能环保竞争情况分析 |
3.4 内部环境分析 |
3.4.1 企业能力分析 |
3.4.2 企业核心竞争力分析 |
3.4.3 企业人力资源分析 |
3.5 中冶北方公司的SWOT分析 |
3.5.1 优势分析 |
3.5.2 劣势分析 |
3.5.3 机会分析 |
3.5.4 威胁分析 |
3.5.5 综合分析 |
4 中冶北方公司海外市场开发策略分析 |
4.1 海外市场开发策略的规划 |
4.1.1 市场细分 |
4.1.2 目标市场的选择 |
4.1.3 市场定位 |
4.2 海外市场开发策略的制定与实施 |
4.2.1 产品策略 |
4.2.2 价格策略 |
4.2.3 渠道策略 |
4.2.4 促销策略 |
4.2.5 服务策略 |
5 中冶北方公司海外市场开发策略的保障措施 |
5.1 组织保障 |
5.2 制度保障 |
5.3 人力资源保障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5)高等职业院校教育营销策略研究 ——以Z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 |
1.1.1 高等教育的服务属性得到广泛认同 |
1.1.2 我国高等教育进入了“大众化”阶段 |
1.1.3 高等教育的生源市场出现危机 |
1.1.4 高等教育消费者对高校服务质量要求提高 |
1.1.5 高等院校运营自主权扩大 |
1.2 研究的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概述 |
1.3.1 国外研究概述 |
1.3.2 国内研究概述 |
1.4 研究内容和方法 |
1.4.1 主要方法及主要内容 |
2 市场营销相关理论概述 |
2.1 市场营销的概述 |
2.1.1 市场营销的概念 |
2.1.2 市场营销观念的演变 |
2.2 市场营销环境分析工具 |
2.2.1 宏观环境分析 |
2.2.2 行业环境分析 |
2.2.3 SWOT分析工具 |
2.3 目标市场营销理论 |
2.3.1 市场细分理论 |
2.3.2 目标市场选择理论 |
2.3.3 市场定位理论 |
2.4 服务营销组合策略(7Ps) |
3 教育营销的特征及相关理论 |
3.1 教育营销的定义 |
3.2 教育服务的特征 |
3.3 与教育营销相关的现代营销理论 |
3.3.1 服务营销理论 |
3.3.2 内部营销理论 |
4 我国高等职业院校实施教育营销的必要性 |
4.1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现状及问题 |
4.1.1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现状 |
4.1.2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特征 |
4.1.3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
4.2 我国高等职业院校实施教育营销的必要性 |
4.2.1 教育市场的激烈竞争是高校教育营销的内部驱动力 |
4.2.2 消费者服务要求的提高是高校教育营销的外部强制力 |
4.2.3 提高高等职业院校的市场竞争力和综合水平 |
4.2.4 完善公办高校的成本分担机制 |
5 Z职业技术学院的经营环境分析 |
5.1 Z职业技术学院的概况 |
5.2 Z职业技术学院的宏观环境分析 |
5.3 Z职业技术学院的竞争环境分析 |
5.3.1 现有高校之间的竞争 |
5.3.2 职业技能培训类机构这种替代品的威胁 |
5.3.3 潜在进入者的威胁 |
5.3.4 顾客的谈判能力 |
5.3.5 供应方的压力 |
5.4 Z职业技术学院的SWOT分析 |
5.4.1 内部优势(Strengths) |
5.4.2 内部劣势(Weaknesses) |
5.4.3 外部机会(Opportunities) |
5.4.4 外部威胁(Threats) |
6 Z职业技术学院的市场定位分析 |
6.1 Z职业技术学院的市场定位分析 |
6.1.1 Z职业技术学院的市场细分 |
6.1.2 Z职业技术学院的目标市场选择 |
6.1.3 Z职业技术学院的市场定位 |
7 Z职业技术学院的营销策略 |
7.1 教育服务产品策略 |
7.2 价格策略 |
7.3 分销策略 |
7.3.1 招生宣传渠道 |
7.3.2 就业渠道 |
7.4 促销策略 |
7.4.1 广告策略 |
7.4.2 公共关系 |
7.4.3 营业推广 |
7.5 人员要素的内部营销策略 |
7.6 有形展示策略 |
7.7 过程管理策略 |
8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服务营销在市场营销中的重要性(论文提纲范文)
一、服务营销的概念 |
二、与传统营销相比 |
三、服务营销在市场营销中的重要性 |
(7)基于营销视角的政府形象塑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思路、内容与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内容 |
1.3.3 研究方法 |
1.4 研究创新点与不足 |
第2章 营销理论与政府形象概述 |
2.1 营销理论相关概述 |
2.1.1 市场营销的基本涵义 |
2.1.2 市场营销观念的演变历程 |
2.1.3 市场营销理论中的几种营销理念 |
2.2 政府形象相关概述 |
2.2.1 政府形象的内涵 |
2.2.2 政府形象的特征 |
2.2.3 政府形象的构成要素 |
2.2.4 政府形象塑造的重要意义 |
2.3 政府形象营销的现代理论基础 |
2.3.1 公共选择理论 |
2.3.2 新公共管理理论 |
第3章 营销理论与政府形象塑造结合的相关分析 |
3.1 营销理论与政府形象塑造结合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
3.1.1 营销理论与政府形象塑造结合的必要性分析 |
3.1.2 营销理论与政府形象塑造结合的可行性分析 |
3.2 政府营销形象的动力分析 |
3.2.1 西方政府再造活动的推动 |
3.2.2 我国政府自身处境的压力 |
3.2.3 社会自治能力的提高奠定了政府形象塑造的社会基础 |
3.3 营销理论在政府部门中与在企业中运用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
3.3.1 营销理论在政府部门中和在企业中运用的相同之处 |
3.3.2 营销理论在政府部门中和在企业中运用的不同之处 |
第4章 国内外政府营销形象的案例分析 |
4.1 美国“9.11”后的国家形象重塑 |
4.2 韩国地方政府的形象塑造 |
4.3 上海世博会中的政府形象推广 |
4.4 成都震后的政府形象营销 |
4.5 启示 |
第5章 基于营销视角对我国目前政府形象的分析 |
5.1 政府服务质量差距分析模型 |
5.2 基于政府服务质量差距模型分析我国政府形象目前所存在的问题 |
5.2.1 政府不理解公众的期望所产生的形象问题 |
5.2.2 政府的服务设计和服务标准存在偏差所产生的形象问题 |
5.2.3 政府服务设计和标准与服务执行间存在差距所引发的形象问题 |
5.2.4 政府内外部沟通宣传的偏差所产生的形象问题 |
第6章 基于营销理论的政府形象塑造对策 |
6.1 政府明确自身定位,树立政府形象的长远目标 |
6.1.1 政府形象塑造中的主体 |
6.1.2 政府形象塑造中的客体 |
6.1.3 政府定位与形象建设的目标 |
6.2 导入企业形象识别系统(CI系统),对政府进行品牌塑造 |
6.2.1 CI系统简介 |
6.2.2 政府形象塑造中导入CI战略的途径 |
6.3 借鉴网络营销优化我国电子政务,畅通政府内外部沟通渠道 |
6.3.1 转变电子政务理念认识,推进思想变革 |
6.3.2 推动政府业务流程再造,实现与电子政务建设的同步 |
6.3.3 推进电子政务服务均等化,消除“数字鸿沟” |
6.3.4 重视电子政务队伍建设,培养电子政务专业人才 |
6.3.5 加强电子政务的安全体系建设,打造电子政务“防火墙” |
6.4 综合运用各种媒体传播工具,对政府形象进行有效传播 |
6.4.1 政府行为媒介化 |
6.4.2 利用多种传统大众传播媒介与公众沟通 |
6.4.3 发挥新兴媒介的作用,拓宽政府信息传播渠道 |
6.4.4 完善政府的新闻发言人制度 |
6.5 形成基于事件营销的政府公共关系,大力推广政府形象 |
6.5.1 政府危机管理中的公共关系应用 |
6.5.2 各种活动中的政府形象推广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8)H职业学院的营销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1.2 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
1.3 研究的框架和创新点 |
第2章 相关理论综述 |
2.1 营销与教育营销概述 |
2.2 教育服务与教育营销策略 |
2.3 与教育营销相关的其他营销理论 |
第3章 H职业学院的营销环境分析 |
3.1 H职业学院的外部环境分析 |
3.2 H职业学院的内部环境分析 |
3.3 H职业学院的竞争环境分析 |
3.4 H职业学院的SWOT分析 |
第4章 H职业学院的营销现状分析 |
4.1 H职业学院的营销现状 |
4.2 H职业学院营销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5章 H职业学院的营销组合策略优化设计与实施 |
5.1 产品策略 |
5.2 定价策略 |
5.3 渠道策略 |
5.4 促销策略 |
5.5 人员策略 |
5.6 有形展示策略 |
5.7 过程管理策略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实践 |
6.3 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9)内部营销与人力资源管理的整合模型(论文提纲范文)
一、内部营销理论 |
(一) 内部营销的涵义 |
(二) 内部营销工具 |
(三) 内部营销的理论依据 |
1.服务营销三角形理论 |
2.服务利润链理论 |
二、人力资源管理 |
三、内部营销与人力资源管理的整合模型 |
四、内部营销工具在企业中的运用 |
(一) 引入市场营销观念, 改变管理思想和方式 |
(二) 运用市场调研工具, 掌握员工需求状况 |
(三) 使用市场细分工具, 实施差异性营销战略 |
(四) 运用人力资源组合, 增进员工满意度 |
(10)营销学科图谱 ——基于科学计量与可视化技术的营销研究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图目录 |
表目录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目标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目标 |
1.2 国内外营销学科研究回顾 |
1.2.1 国外营销学科研究回顾 |
1.2.2 国内营销学科研究回顾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思路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思路 |
1.4 研究方法与研究意义 |
1.4.1 研究方法 |
1.4.2 研究意义 |
1.5 本研究的创新点 |
1.5.1 研究问题的创新 |
1.5.2 研究视角的创新 |
1.5.3 工具使用的创新 |
第2章 市场营销学科的演化史 |
2.1 营销学科的形成 |
2.2 营销学科体制的形成 |
2.3 营销研究视角的演化 |
2.4 市场营销定义的变化 |
2.5 研究的影响力量与阵地 |
2.5.1 影响力量及来源 |
2.5.2 研究阵地的变化 |
2.6 学科关联与结构演化 |
2.6.1 领域分类与结构演化 |
2.6.2 关联学科 |
第3章 科学计量方法与可视化技术简介 |
3.1 科学计量学的发展 |
3.1.1 科学计量学的演进 |
3.1.2 科学计量学的现状 |
3.2 科学计量分析的方法 |
3.2.1 内容分析法 |
3.2.2 引文分析法 |
3.2.3 共现分析 |
3.3 可视化技术的基础 |
3.3.1 社会网络分析 |
3.3.2 科学计量的可视化技术 |
3.4 可视化图谱的绘制技术 |
3.4.1 常见软件的处理 |
3.4.2 社会网络分析软件 |
3.4.3 科学知识图谱技术 |
第4章 基于引文分析的营销学科期刊图谱 |
4.1 营销学科期刊的发展状况与期刊分类 |
4.1.1 营销学科期刊的发展状况 |
4.1.2 营销学科期刊的分类 |
4.2 营销学科期刊的主观评价与客观评价 |
4.2.1 营销学科期刊的主观评价 |
4.2.2 营销学科期刊的客观评价 |
4.2.3 营销学科期刊的另类评价 |
4.3 研究问题的提出 |
4.4 数据来源与数据处理 |
4.4.1 数据来源 |
4.4.2 数据处理 |
4.5 营销学科期刊网络图谱 |
4.5.1 期刊图谱总览 |
4.5.2 期刊核心网络 |
4.5.3 关联学科 |
4.5.4 基于引文网络评价的评价 |
4.6 研究小结 |
第5章 基于作者合着的营销研究合作图谱 |
5.1 作者合作的作用及网络 |
5.1.1 科学合作的趋向 |
5.1.2 作者合着的作用 |
5.1.3 合作网络分析的意义 |
5.2 营销研究中的作者群体与合作网络 |
5.2.1 国家与机构的研究产出评价 |
5.2.2 作者个人的产出评价 |
5.2.3 营销研究的社会网络评价 |
5.3 研究问题的提出 |
5.4 数据来源与数据处理 |
5.4.1 数据来源 |
5.4.2 数据处理 |
5.5 营销研究的作者合作图谱 |
5.5.1 合作研究总况 |
5.5.2 国家产出与国际间合作 |
5.5.3 机构间的合作 |
5.5.4 作者合作与学科发展 |
5.6 研究小结 |
第6章 基于关键词共现的营销知识网络图谱 |
6.1 知识网络与关键词 |
6.1.1 知识分类与知识网络 |
6.1.2 关键词与知识网络 |
6.2 营销知识领域与关键词 |
6.2.1 营销知识领域学术上的界定 |
6.2.2 营销知识领域教学上的界定 |
6.2.3 营销知识的关键领域研究 |
6.3 研究问题的提出 |
6.4 数据来源与数据处理 |
6.4.1 数据来源 |
6.4.2 数据处理 |
6.5 营销学科的关键词网络图谱 |
6.5.1 学科总览与研究热点 |
6.5.2 三个层面的知识网络 |
6.5.3 学科研究的知识基础 |
6.6 研究小结 |
第7章 国内营销学科的发展与研究趋势分析 |
7.1 国内营销学科的发展历程 |
7.1.1 国内营销学科发展阶段的划分 |
7.1.2 国内营销学科发展的关键事件 |
7.2 国内营销学科的研究趋势 |
7.2.1 数据搜集与选择 |
7.2.2 国内营销学术研究主题分析 |
7.3 国内营销学术研究的特点与问题 |
7.3.1 国内营销学术研究的特点 |
7.3.2 国内营销研究存在的问题 |
第8章 总结与展望 |
8.1 研究成果总结 |
8.2 存在问题与争议 |
8.3 未来发展方向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着情况 |
致谢 |
四、用服务营销理念克服营销近视症(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7Ps的鑫安保险公司汽车延保业务营销策略研究[D]. 梁金生. 兰州理工大学, 2021
- [2]飞利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医疗事业部市场员工管理方案设计[D]. 任晓兰. 兰州大学, 2017(07)
- [3]苏州软测公司服务营销策略研究[D]. 石慧凤. 江苏大学, 2016(11)
- [4]中冶北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海外市场开发策略研究[D]. 程玉石. 辽宁科技大学, 2016(07)
- [5]高等职业院校教育营销策略研究 ——以Z职业技术学院为例[D]. 吕平. 云南大学, 2012(06)
- [6]服务营销在市场营销中的重要性[J]. 李成,任伟,周冠夫. 现代交际, 2012(08)
- [7]基于营销视角的政府形象塑造研究[D]. 延晶津. 陕西师范大学, 2012(01)
- [8]H职业学院的营销策略研究[D]. 孔凡生. 山东大学, 2012(02)
- [9]内部营销与人力资源管理的整合模型[J]. 李克芳.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2011(06)
- [10]营销学科图谱 ——基于科学计量与可视化技术的营销研究分析[D]. 杨志勇. 东华大学, 20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