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机遇,携手改造贫困学生

抓住机遇,携手改造贫困学生

一、抓住时机 齐心协力 转化差生(论文文献综述)

杜娟[1](2019)在《基于情境创设和有效提问的物理课堂教学案例研究》文中认为教学环境需要的直接条件就是教学情境,在教学中创造一种教师与学生相互激励的模式。创设教学情境是指创造的情境有利于学生主观意义上理解内容,作为教学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概念具有一定的广度。良好的教学环境的创造,既要满足教学内容和要求,又要兼顾学生的实际情况,可借助多媒体教学资源和现代教学仿真技术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帮助学生理解学习内容,建立课堂与实际的联系,完成课堂教学内容。有效提问是指有效益的提问。教师提出简短而令人思考的问题,有目的、有组织的激发学生的积极反应和回答,促进学生的进步和发展。高中物理教学中的有效提问应该依据三维教学目标来定义,能够体现知识目标、技能目标、情感目标的问题就是有效的,反之则是低效和无效的。基于情境创设的有效提问是一种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对于提高课堂效率,提升学生物理学习思维具有帮助。情境创设和有效提问是两个概念,但是本人认为两者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存在着一定的关系,不能只单纯的说创设情境或者单纯的说有效提问,创设情境就是为了提出问题,学生在问题情境中思考和学习。平铺直叙的课堂教学只是在陈述知识,创造情境的有效提问使课堂充满了活力,激发了学生学习知识的活力。所以创设情境的有效提问是一种手段,也是教师必须掌握的教学技巧和方法。本文以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为依据,研究课堂教学和学生的现状,提出研究的目的和意义,通过文献查阅情境创设和有效提问的理论基础,分别对情境创设和有效提问进行界定,依据情境创设和有效提问的理论结合教学内容进行教学设计,分析任课教师的课堂实录,通过实录讨论创设情境和有效提问在课堂中的运用情况,实施调查统计,分析结果,得出结论。通过前后测成绩和学生学习情况的分析可知:关于高中物理课堂创设情境和有效提问的原则、模式和实践方式是具有可行性的。创设联系实际的教学情境和有效提问提高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能力。高中物理课堂创设情境和有效提问对于改善学生对教师的评价起到了促进作用。高中物理课堂创设情境和有效提问的实践,促进了学生自学能力的加强,提高了学生科学文化素养。创设情境和有效提问的模式通过与各种有效的教育技术的结合对于创新课堂理念,改变教师单一的教学模式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教育心理学研究证明,人们良好情绪的产生来自于良好的情境,良好的情绪促进观察的敏锐性,记忆的扎实性,理解的深刻性,想象力的丰富性。激发学生情感是创设教学情境的核心要素,优化的、情感合理的教学环境保证了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热情。因此,它突破了以往知识型教学的框架,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情景性的知识才是文化、背景和将要应用的活动的一部分,才是学生需要真正掌握的。学生的学习实际上是利用学习情境的帮助,实现学习者对知识的建构。

贺仙文[2](2018)在《技工学校后进生的成因分析及管理对策研究 ——以云南铜业高级技工学校为例》文中研究指明在国家大力推进职业教育的发展形势下,技工学校的发展体系也得到不断地完善和健全。深化产教融合、推动校企合作、开展职业教育培训等措施为技工学校的发展带来了机遇。然而,由于大中专院校的扩招,生源减少,加之地方保护主义严重和部分地区长期形成的重学历轻技能的意识,导致技工学校招生数量逐年急剧下降,使技工学校发展面临挑战。技工学校为更好地适应市场,想方设法大力招生,为保障生源数量,学生的综合素质就难以得到保证,加之来读技校的一般是没有顺利考上高中或大学的学生,学生的综合素质与普通中学相比存在较大的差异,于是就出现了大量的后进生。后进生的存在严重影响了技工学校培养教育的总体质量,给技校及管理者带来一定的管理难度。同时随着国家工匠精神的提倡,国家越来越重视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技工学校所培养的学生毕业后一般去到行业生产的第一线,对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进一步探究后进生的形成原因,如何采取有效的措施管理转化这部分后进生为社会培养更多德技双优的技能人才,对于技工学校来说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以云南铜业高级技工学校为例,通过问卷和访谈的方式对后进生的基本情况、身份认同情况、学习习惯情况、行为习惯情况、家庭以及自身因素等方面进行调查,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论述:一、研究背景及缘由;二、技工学校后进生的现状调查分析—以云南铜业高级技工学校为例;三、云南铜业高级技工学校后进生的管理对策建议。笔者从对后进生调查的现状中总结技工学校存在普遍性、自我身份认同度不高、对学习不感兴趣、自控能力较差等六个方面存在的问题。从社会、学校、家庭、自身四个方面分析后进生形成原因的基础上,从后进生的转化步骤为出发点,以多方配合管理形成合力为抓手,对后进生的管理对策提出建议,目的是促进技校后进生健康成长。

毛治宦[3](2017)在《农村初中后进生的教育转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当前,国家全面实施新课程改革,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这是我国实施科教兴国的又一重大战略举措。这就要求我们要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然而,在农村初中学校普遍存在着后进生,而且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工业化、城镇化速度不断加快,使得后进生出现新的特点和复杂的原因。这一问题的存在,不仅影响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提高,也给学校的管理带来一系列问题;不仅影响学生本人的学习,更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同时也影响学生家庭的幸福,关系到社会的和谐与发展。因此,研究农村初中后进生的问题显得更为重要。针对这一问题,本文以因材施教的思想,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皮格马利翁效应,需要层次理论,归因理论为本文的理论基础,阐述了后进生教育转化的可行性。采用文献法、调查法、案例分析法、观察法对农村初中后进生及有关问题进行了研究分析。通过对农村初中后进生教育转化的案例进行分析,概述了农村初中后进生教育转化的现状,指出教育转化中存在的困境,并结合工作的实际,分别针对学校、教师、家庭和社会提出了相应的教育转化的策略思考。通过分析研究,根据农村初中后进生教育转化的现状,指出存在的困难,提出教育转化的策略,希望能为广大一线教师提供可借鉴的思路和方法参考。农村初中后进生的原因是复杂的,是不断变化的,解决的措施也是多样的,但是如何使家庭、学校、教师、社会真正形成合力等一些老大难的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去探索研究。

秦嵘[4](2017)在《小学语文小组合作学习成效的提升策略 ——基于S小学的行动研究》文中提出目前,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小学语文教学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理念被不断的重视和运用,而践行这一教学理念的最普遍的学习形式就是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优势明显: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会了发现问题、探究问题提升了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他们通过自觉认真的阅读教科书、查找、收集相关的资料信息、做好读书笔记等,又培养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和良好的学习方法;同时在相互的合作中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增强学习的自信心。这对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完成教学目标和培育学生的全面发展的价值目标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另外,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较为新型的学习方法,相对于传统的封闭式课堂,它对教师能力的要求则更高。作为新时期的教师,既要能与时俱进的更新教育理念,还要能在课余时间不断地学习,努力地提高自己的业务技能。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经验来看,虽取得一定的成绩,但同时凸显的问题也很多,这也说明我们研究者尤其是一线教师还需要不断的学习。本文研究思路是从日常开展的小组合作学习中,发现存在的一些问题研究入手,针对这些问题,提出自己的策略,再用策略检测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效果,这样一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本论文主要写作的目的在于探讨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策略性问题。通过文献研究与实际调查、教学实践探究,针对S学校的具体状况,做到因地制宜;不断改进已有的小组合作学习的学习策略,从而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学习。本文采用行动研究的方法,选题主要来源于S小学的笔者和H老师、L老师在日常课堂教学活动的问题和现象。以小组合作学习为切入点来考察在课堂教学实践过程中存在哪些学习和推广经验,针对在教学研究过程中存在的困难与问题,笔者进行课堂观察、记录、访谈等收集相关的研究素材,提出新的策略,并再一次把新的教学策略运用于课堂中检验。最后本研究再给出自己的一些反思和建议。本论文是注重服务实践的策略性研究,针对目前开展的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化的现象作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并结合自身的教学检验层层剥茧,提出了解决途径。在本文从实地调研S小学的H老师、L老师引入,目前S小学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普遍存在的“形式化”的问题的四种表现:注重课堂的趣味性对学生知识的思维训练不足;优差生的参与度不均衡;没有合理的设计小组合作学习环节;没有科学合理的分组等导致了对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以及老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对学生合作学习的指导欠缺,对学生的合作学习评价不够及时和全面。针对上述问题如何有效的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本文从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素养;认真备课做到因材施教;优化优差生的参与不均衡;完善小组评价机制这四大策略进行详细了论述,通过H老师、L老师对新策略的尝试,通过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显示,它表现出的结果大致令人满意,策略具有的一定的指导性。当然修改后的策略还存在着一定缺陷,需要研究者和实施者在实践中对其不断的调整。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策略很看重教师的自我反思。教师通过无数次的自我思考,验证,再思考,再验证,让策略不断的优化,以便更好地指导实践;同时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来完善、优化小组合作学习策略,这是一个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过程。本研究分为六个部分:第一个部分阐述了选题缘由、研究目的和意义、研究过程和方法、文献综述等。第二部分是介绍S小学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概况;第三部分是S小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对其普遍存在问题进行归纳;第四部分是针对凸显的问题提出改进策略。第五部分是对S小学H老师、L老师运用新策略后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运用情况;第六部分是笔者对本研究进行的总结与反思以及在本研究中个人的反思。通过评价反思“新策略”达到不断完善小组合作学习策略,从而更好的达到服务实践的目的。

石春柳[5](2017)在《班级自主管理中的后进生转化问题研究 ——以团风中学A班为例》文中研究指明班级自主管理是对传统班级管理的一种“挑战”,它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思想,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新教育理念。它可以激发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意识,促进学生自主意识和能力的提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有利于增强班级的凝聚力,提高班级管理的效能。然而,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班级中出现了道德品行、学业成绩较落后的学生,即所谓的“后进生”,实行自主管理的班级中也不乏这样的“特殊群体”。一直以来,后进生的转化问题引起了广大一线教育工作者和教育家、心理学家的高度关注。很多一线教师在转化后进生的过程中费尽心机,样样办法试尽,可结果却费力不讨好,非但不能转化他们,甚至可能引发一系列问题。有一些一线教师无奈之下干脆让他们放任自流,这样后进生也不能得到转化。针对后进生转化的“两难”情况,对团风中学实施自主管理的A班从学生的基本情况、班级自主管理情况、学生的自我认知、自我情感、自我意志、行为习惯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调查,发现该班大部分后进生曾迷恋手机,酷爱网络游戏,不能正确认识自己,行为习惯差,意志薄弱,自我控制能力差,家庭教育存在很大问题。并从自我因素、学校因素、家庭因素、社会因素这四个方面对后进生形成的原因进行深入的探析。通过问卷调查、访谈及统计分析的方法对团风中学A班进行的研究发现,造成学生后进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包括对自我的认知不清、自我情感脆弱、自我意志薄弱、自我品行习惯不良;学校忽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评价机制单一,教育方式不当;家庭教育也存在一定的误区,家庭环境的影响;社会环境复杂,读书无用论的影响。基于班级自主管理中后进生形成的这些因素,提出以下转化后进生的策略:多角度激发学生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包括引导后进生正确进行自我认知,积极的情感体验,磨砺后进生的自我意志,促使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教师灵活运用“六大解放”思想,让后进生参与班级自主管理;家长大胆放手,引导孩子学会自我管理,可以从生活、学习、情绪、行为、习惯这些方面培养孩子的自主管理能力;营造良好的社会全员育人氛围,为后进生的转化形成教育合力。

王关喜[6](2016)在《激励普通高中后进生学习动力的班级管理策略的研究 ——以张家港市沙洲中学为例》文中指出班级是教育与教学的载体,班级管理策略的运作成效直接影响学校教育功能的发挥和学生的学习发展,尤其是班级后进生的学习发展。因此,如何激励普通高中后进生学习动力的班级管理策略得到了广泛研究。学习动力作为激励、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内部需要,主要包括知识价值观、学习兴趣、学习能力感和学习成绩归因等四个方面内容。普通高中学生的年龄大多在17至20岁,从少年期进入青年期。在这个时期,学生身心日渐成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逐步形成与确立,人的社会化也将在这个时期基本完成。学习动力是关系到班级教育功能的发挥和学生身心的发展,激励是激发人的动机的心理过程。本文试图提出通过班级管理的策略来激发普通高中后进生学习动力。但从目前的高中班级管理策略来看,普通高中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存在一系列问题:班主任教育观念的偏差而对普通高中后进生学习动力不足的表现和成因分析定位不准确;当前应试教育对学生的评价体系忽视了学生非智力因素与学习动力关系的发展;学校对班主任工作的评价体系单一、封闭,使得班主任对班级管理策略方面缺乏深刻研究,尤其在管理策略对激励后进生学习动力方面更缺乏深刻研究等等。本文通过对目前普通高中后进生学习动力不足的表现和成因分析,同时也解析了学生非智力因素与学习动力关系。本文阐述了高中班主任管理策略的新内涵,进行了如下思考:第一,普通高中后进生学习动力不足的表现及成因分析。普通高中后进生学习动力不足的表现和成因是班主任对后进生学习动力提高的前提和基础,这需要班主任具有主体平等的意识和人本班级管理理念。第二,激发后进生学习动力的班级管理策略的依据。班主任要转变角色,通过平等沟通和濡化实现班级管理,通过班级文化渗透激励后进生学习动力同时制定班级目标渲染班级学习氛围,班级活动促进学生身心发展,关系和谐,最终实现管理自主化。第三,激发后进生学习动力的班级管理策略的构成。激励普通高中后进生学习的动力班主任可以采取灵活具有弹性化的管理方法,班级激励机制的运用,班级文化建设,班级集体活动和班级学生民主管理,都是普通高中班主任激励普通高中后进生学习的动力的方法。

陈玉芳[7](2015)在《改革开放后上海中小学教育家办学个案研究》文中指出改革开放后,中国教育迎来了大发展时期,上海基础教育界涌现出一批本土特色明显的教育家,他们的办学思想与实践类型多样,路径各异,成效显着,辐射力强。从办学主体、办学起始与重心、办学线路、办学切入点四个方面对这些教育家办学个案进行分析后,发现段力佩、吕型伟、顾泠沅、刘京海四位教育家的办学理念与实践丰富而深刻,分属于不同类型,分布在不同时期,是上海教育改革发展中的典型个案,因此本研究将四者确定为主要研究对象。段力佩校长带领着上海市育才中学锐意进取,持续创新,走在上海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前列,使“育才经验”分别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和八十年代两次风靡全国教育界,成为中国学校改革的典范。吕型伟以多样化的教育改革实验和长期的课题研究引领着全国多所学校进行持续性整体改革,探索新的办学模式,对上海乃至全国中小学的办学理念和方式都产生了影响。顾泠沅以数学教学改革的成功经验带动了上海市青浦地区学校整体改革和质量提升,并且在“青浦经验"的基础上提炼出教育实验理论和“行动教育”教师专业发展模式,具有教育理论与实践双向建构的示范意义。刘京海校长创造性韵提出了“成功教育"思想,并设计、组织、实施了“成功教育”实验,不仅使上海市闸北八中从一所教学质量较差的学校变成了全国知名的明星学校,而且通过创新的办学方式——委托培养,带动着上海市许多薄弱学校提高了教学质量,如今“成功教育”正走向国际,在周边国家中逐步推广。研究了四例个案后,结合海派文化特征和文化模式理论,尝试总结改革开放后海派教育家办学的群体特征:他们领风气之先,理念超前,敢说敢做;他们心态开放,具有国际视野,积极开展国际教育交流;他们注重教育公平,爱无差等,以规范保障质量;他们务实致用,注重解决实际问题。海派教育家们这些教育思想、精神特质、办学思想与实践,是当代上海乃至当代中国教育界最宝贵的财富。

于巍[8](2013)在《班级管理中的学困生转化问题研究 ——以江阴市A中学八年级某班为例》文中认为班级是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的进步,家庭成员模式缩小化,独生子女日益增多,学生个性表现更为突出,从而导致现今的班级管理越来越复杂。本文笔者所在的学校由于一定的社会原因实行“分层次合作学习”教学改革,按学生的成绩和表现将班级里的学生分为A, B, C三个层次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笔者所带班级,班级里的C层次学生较多也就是成绩不理想或者表现不好的学生占主导地位,班级里的学困生特别多,给班级管理带来很大难度。笔者对江阴市A中学八年级某班进行了问卷调查,并采用访谈的方式了解两名学困生的具体情况。通过调查发现这些学生学习成绩较差,行为习惯较差,情感脆弱,独立意识不强,有强烈的叛逆心。他们的家庭教育存在很大的弊端,学校过分重视学生的成绩,忽视了他们的情感道德教育。使他们成为了学校里真正的自卑群体。笔者从家庭、学校、社会等方面分析了学困生的形成原因,从班级管理入手,提出了转化学困生的具体措施,促使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刘德民[9](2013)在《浅谈小学班主任工作》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一个班级的好与坏直接影响到一个班级班风、学风,班主任应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参与者和管理者,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班主任要充分了解学生,对症下药;要懂得去爱每一位学生;要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共同科学管理学生;要抓住时机,做好差生的转化工作;要选出得力的班干部,当好老师的小助手,方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何雪梅[10](2013)在《农村初中校学困生转化的研究 ——以密云县西田各庄中学为例》文中研究说明学困生问题是学校教育的热点问题,研究学困生成因及其转化,对于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中依据国内对学困生概念的界定,结合西田各庄中学的实际,对西田各庄中学的学困生给予符合实际的定位。在此基础上,确立论文研究的内容以及研究方法。在研究过程中,通过问卷调查、观察访谈等方法,对西田各庄中学初一年级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调查。通过分析,在学困生形成的众多因素中,概括出学校教育因素和个人因素为主造成学困生形成的原因。针对两种因素造成的学困生,进一步研究我们以什么样的策略转化他们,怎样在今后的教学中减少甚至避免教育因素造成的学困生,由文献查找中我们找出转化学困生策略的理论基础;学生调查问卷中,我们找到学困生形成的原因;教师的个案研究及总结中,我们概括出转化学困生的有效策略。

二、抓住时机 齐心协力 转化差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抓住时机 齐心协力 转化差生(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情境创设和有效提问的物理课堂教学案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1.1 新课标要求
        1.1.2 本人实践总结
    1.2 研究的目的
    1.3 研究的意义
        1.3.1 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的意义
        1.3.2 提高学生学习思维水平的意义
        1.3.3 提高学生学习行为的意义
        1.3.4 提高师生之间有意义的互动
        1.3.5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4 国内外创设情境和有效提问的研究
        1.4.1 国外研究
        1.4.2 国内研究
    1.5 研究内容和方法
        1.5.1 研究内容
        1.5.2 研究方法
第二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情境概念的界定
    2.2 有效提问概念的界定
    2.3 课堂教学中的操作性条件作用的界定
    2.4 情境创设和有效提问的理论基础
        2.4.1 情境学习理论
        2.4.2 构造主义理论
        2.4.3 学习的行为理论
第三章 基于情境创设的高中物理课堂有效提问教学模式
    3.1 高中物理学科分析
        3.1.1 高中物理学科性质及特点分析
        3.1.2 高中物理课程内容特点分析
        3.1.3 高中物理课程目标分析
        3.1.4 高中物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3.2 高中生物理学习特征
    3.3 高中物理课堂中情境创设和有效提问的融合
        3.3.1 高中物理课堂情境创设
        3.3.2 高中物理课堂情境创设和有效提问整合的优势
    3.4 高中物理课堂创设情境和有效提问的客观性
        3.4.1 满足学生心理成长
        3.4.2 有意义学习的需要
        3.4.3 发现学习的需要
        3.4.4 学科特点的需要
    3.5 基于情境创设和有效提问的高中物理课堂教学设计
        3.5.1 高中物理课堂情境创设的原则
        3.5.2 高中物理课堂有效提问的原则
        3.5.3 高中物理课堂情境创设和有效提问一般教学模式
        3.5.4 基于情境创设和有效提问的案例典范
第四章 高中物理课堂情境创设和有效提问的案例研究
    4.1 创设情境和有效提问案例研究
        4.1.1 从实验引入情境和提出问题
        4.1.2 通过事物的直观引入情境和提出问题
        4.1.3 利用物理学家故事引入情境和提出问题
        4.1.4 基于情境创设和有效提问模式的教学案例
    4.2 实践结果分析
        4.2.1 实践过程
        4.2.2 实践结果
第五章 结论和展望
    5.1 研究的结论
    5.2 对于教学的建议
        5.2.1 创新引课方式
        5.2.2 课堂上坚持运用课堂对话策略
        5.2.3 充分挖掘启发式教学的优势
    5.3 本研究的不足和展望
        5.3.1 不足
        5.3.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历及论文发表情况

(2)技工学校后进生的成因分析及管理对策研究 ——以云南铜业高级技工学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的背景及缘由
        一、当前技工学校招生形势严峻
        二、当前技工学校生源问题
        三、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核心概念的界定
        一、技工学校
        二、技工学校后进生
    第三节 文献综述
        一、有关后进生概念的研究
        二、有关后进生形成原因及管理对策的研究
        三、已有研究的特点和本研究的立足点
    第四节 研究方法
        一、文献法
        二、调查法
第二章 云南铜业高级技工学校后进生的现状调查分析
    第一节 云南铜业高级技工学校的基本情况简介
        一、云南铜业高级技工学校简介
        二、云南铜业高级技工学校的办学特点
        三、云南铜业高级技工学校面临的困难
    第二节 云南铜业高级技工学校后进生现状调查设计
        一、调查目的
        二、问卷设计
        三、调查对象
        四、组织调查和对调查资料进行整理
    第三节 云南铜业高级技工学校后进生的现状分析
        一、技工学校后进生基本情况的调查
        二、技工学校后进生身份认同的现状
        三、技工学校后进生学习习惯现状
        四、技工学校后进生行为习惯现状
        五、技工学校后进生其他情况现状
        六、访谈结果(包括访谈教师、学生)
    第四节 云南铜业高级技工学校后进生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成因分析
        一、技工学校后进生存在的主要问题
        二、技工学校后进生的成因分析
第三章 云南铜业高级技工学校后进生的管理对策建议
    第一节 端正对技校生的认识,营造良好身份认同氛围
        一、社会要完善制度,为技校生搭建广阔的发展空间
        二、学校要营造尊重技能人才的良好氛围
        三、教师要从心底认可技校后进生,做好教育引导工作
        四、家庭送子女就读技校的观念需要更新
    第二节 帮助技校生确立目标激发学习动力
        一、家长的言传身教帮助技校生确立总目标
        二、学校帮助技校生确定循序渐进的目标
        三、教师督促帮助技校生完成学期目标
    第三节 多方配合管理形成合力,促进技校后进生健康成长
        一、政校合作,提升办学实力
        二、师生配合,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
        三、家校合作,同步教育
结束语
参考文献
附录A 问卷调查
附录B 访谈提纲
附录C 访谈实录(含对教师、学生的访谈)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3)农村初中后进生的教育转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1.选题的背景
        2.选题的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外研究现状
        2.国内研究现状
    (三)研究的内容及方法
        1.研究的内容
        2.研究的方法
    (四)研究的特色及不足
        1.研究的特色
        2.不足之处
一、农村初中后进生概念的界定及理论依据
    (一)农村初中后进生的概念界定
    (二)农村初中后进生教育转化的理论依据
        1.因材施教的思想
        2.多元智力理论
        3.皮格马利翁效应
        4.需要层次理论
        5.归因理论
二、农村初中后进生的成因及教育转化的困境分析
    (一) 农村初中后进生的成因
        1.学生因素
        2.家庭因素
        3.学校因素
        4.社会因素
    (二)面临的困境
        1.教育资源不足
        2.教育成本高
        3.难以形成教育合力
三、农村初中后进生教育转化的个案分析
    (一)对徐泓莎早恋的教育转化案例分析
        1.案例描述
        2.案例分析
        3.教育转化的措施
        4.教育转化的效果
    (二)对龙松磊沉溺于网络的教育转化案例分析
        1.案例描述
        2.案例分析
        3.教育转化的措施
        4.教育转化的效果
    (三)案例带来的启示
        1.重视思想教育
        2.激发学习兴趣
        3.教育转化要因材施教
        4.教育转化持之以恒
四、农村初中后进生教育转化策略思考
    (一)学校层面
        1.提高认识、更新理念
        2.创新发展、办出特色
    (二)教师层面
        1.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2.对后进生实施分层教学
        3.提高教师素质
    (三)家庭层面
        1.提高认识
        2.多措并举
    (四)社会层面
        1.净化大众传媒
        2.加强对同辈群体交往的引导
        3.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4)小学语文小组合作学习成效的提升策略 ——基于S小学的行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 选题的缘由
        1. 源于适应小学语文课程改革的需要
        2. 源于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率的需要
        3. 源于提高自身专业能力素养的需要
    (二) 文献综述
        1. 小组合作学习的相关研究
        2. 行动研究的相关研究
    (三) 核心概念梳理
        1. 小组合作学习
        2. 教学策略
    (四) 理论基础
        1. 主体性教育理论
        2. 建构主义理论
        3. 需要层次理论
    (五) 研究目的与意义
        1. 研究目的
        2. 研究意义
    (六) 研究过程与方法
        1. 研究过程
        2. 研究方法
        3. 研究对象
二、研究背景: S小学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概况
    (一) 实施的背景
    (二) 实施的条件
        1. 实施的组织者
        2. 实施的参与者
        3. 实施的对象
    (三) 实施的步骤
        1. 几种分组形式
        2. 组员的分工
        3. 教师适度及时指导
        4. 科学的教学评价
        5. 教学实践经验取得
三、问题诊断: 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个案分析
    (一) 基于H老师的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研究
        1. 班级的情况
        2. 课堂的呈现
        3. 学生的评价
        4. H老师的教学反思
    (二) 基于L老师的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研究
        1. 班级的情况
        2. 课堂的呈现
        3. 学生的评价
        4. L老师的教学反思
    (三) 在交流探讨中找出存在的问题
        1. 我们的教研会
        2. 总结存在的问题
四、制定计划: 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改进策略
    (一) 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素养
        1. 教师自身理论素养
        2. 教师教学实践能力
        3. 教师角色的转换
    (二) 认真备课做到因材施教
        1. 备学生了解学情
        2. 备教材设计教学环节
    (三) 优化优差生的参与不均衡
        1. 合理的分组,优化参与不均
        2. 明确组员分工,培养合作意识
        3. 教师及时适度的课堂指导
    (四) 完善小组管理评价机制
        1. 教师的评价
        2. 管理评价机制
五、行动改进: 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实践运用
    (一) H老师的策略实践
        1. H老师的“新”策略
        2. H老师的“新”课堂
        3. H老师的课后教学反思与总结
    (二) L老师的策略实践
        1. L老师的“新”策略
        2. L老师的“新”课堂
        3. L老师的课后教学反思与总结
六、总结反思: 小组合作学习提升策略的研究成效
    (一) 行动研究与教师的转变
    (二) 行动研究与S小学领导者的反思
    (三) 行动研究与S小学的有效策略
        1. 小组成员相互合作与发展
        2. 小组成员间合作与竞争相结合
        4. 影响S小学教师小组合作学习教学研究的因素
        5. 促进老师教研积极性的建议
    (四) 行动研究与我自身的成长
        1. 研究中的新体会
        2. 研究中的小启发
        3. 研究中的自我成长
注释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与学位论文有关的论文目录
致谢

(5)班级自主管理中的后进生转化问题研究 ——以团风中学A班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研究目的
    第三节 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第四节 国内外研究状况
        一、与后进生问题有关的研究
        二、与班级自主管理有关的研究
        三、对已有研究的述评
    第五节 相关概念界定
        一、班级自主管理
        二、后进生
    第六节 研究思路、研究内容及重难点、研究方法和创新点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内容及重难点
        三、研究方法
        四、创新点
第一章 班级自主管理对后进生转化的意义
    第一节 理论依据——主体性教育理论
    第二节 主观能动性是促进后进生转化的关键因素
    第三节 班级自主管理能激发后进生的主观能动性
        一、班级组织自主建设
        二、班级制度自主制定
        三、班级活动自主组织
        四、班级事务自主管理
        五、学生优劣自主评价
第二章 团风中学A班现状调查
    第一节 团风中学A班学生问卷调查及分析
        一、团风中学A班被调查学生的基本情况
        二、团风中学A班班级自主管理情况
        三、团风中学A班被调查学生的自我认知情况
        四、团风中学A班被调查学生的自我情感、意志、行为习惯情况
        五、团风中学A班认为影响后进生形成的学校原因情况
        六、团风中学A班被调查学生家庭环境情况
        七、团风中学A班被调查学生受社会影响情况
    第二节 团风中学A班有关后进生的访谈
        一、对团风中学A班部分后进生的访谈情况
        二、对团风中学A班班主任的访谈记录
    第三节 团风中学A班后进生的主要问题
第三章 后进生形成的原因分析
    第一节 自我因素
        一、自我认知不清
        二、自我情感脆弱
        三、自我意志薄弱
        四、自我品行习惯不良
    第二节 学校因素
        一、忽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造成部分学生后进
        二、学校教育观念不正确,评价机制单一
        三、教师的不公平对待导致学生后进
        四、教师不当的教育方式导致学生后进
    第三节 家庭因素
        一、家庭教育存在一定误区
        二、单亲家庭的孩子过分放纵自我
        三、家长的不良思想、行为对孩子的影响
    第四节 社会因素
        一、社会环境复杂,不良干扰因素太多
        二、读书无用论的影响,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
第四章 班级自主管理中转化后进生的策略
    第一节 多角度激发后进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一、引导学生正确进行自我认知,转化后进生
        二、寻找自身的闪光点,成功进行自我体验,让后进生变得自信和坚强
        三、培养后进生的自控能力,提高自我意志
        四、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后进生的转化
    第二节 教师灵活运用“六大解放”思想,让后进生参与班级自主管理
        一、解放后进生的嘴,让他们在班上有发言权
        二、解放后进生的眼,让他们对班级管理情况进行民主监督
        三、解放后进生的手,让他们参与班级事务的管理
        四、解放后进生的脑,让他们为班级献计献策
        五、解放后进生的空间,让他们积极参加各种活动
        六、解放后进生的时间,让他们自主探索
    第三节 家长放手、积极引导,培养孩子的自主管理能力
        一、让孩子学会管理自己的生活
        二、让孩子学会管理自己的学习
        三、让孩子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四、让孩子学会控制自己的行为
        五、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
    第四节 营造良好的社会全员育人氛围,为后进生的转化形成教育合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附录(二)
致谢
作者简介

(6)激励普通高中后进生学习动力的班级管理策略的研究 ——以张家港市沙洲中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的意义
        1.1.1 问题的提出
        1.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有待进一步探讨的领域
    1.4 班级管理策略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5 核心概念
        1.5.1 后进生
        1.5.2 学习动力
        1.5.3 激励
        1.5.4 班级管理
        1.5.5 班级管理策略
    1.6 研究思路与方法
        1.6.1 文献法
        1.6.2 案例研究法
        1.6.3 问卷调查法
    1.7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1.7.1 选题的创新
        1.7.2 研究方法的创新
        1.7.3 研究观点的创新
第二章 普通高中后进生学习动力不足的表现及成因分析
    2.1 学习动力不足的表现
    2.2 学习动力不足的问卷调查
        2.2.1 非智力型后进生学习动力调查问卷
        2.2.2 问卷调查的设计意图
        2.2.3 问卷调查的统计及分析
    2.3 学习动力不足的成因
        2.3.1 外部环境造成的外因
        2.3.2 内因,即由各种因素造成的道德品质低下、习惯差异、能力差异等原因
第三章 激发普通高中后进生学习动力的班级管理策略的依据
    3.1 普通高中学生的特点
        3.1.1 普通高中后进生学习心理特点
        3.1.2 普通高中生思想品德发展特点
    3.2 普通高中后进生个人发展目标
    3.3 增强普通高中后进生学习动力的关键条件
        3.3.1 教师因素
        3.3.2 学生因素
第四章 激发后进生学习动力的班级管理策略的构成
    4.1 目标激励渲染学习氛围
        4.1.1 确立循序渐进的总目标
        4.1.2 班级子目标
        4.1.3 学生之间的奋斗目标
    4.2 教师情感激励和谐师生情
        4.2.1 拉近师生距离
        4.2.2 教育从严,处理从宽
    4.3 榜样激励彰显价值导向
        4.3.1 榜样的类型
        4.3.2 提高榜样激励的实效性
    4.4 奖惩激励激发自我完善
        4.4.1 奖惩的措施多样化
        4.4.2 奖惩措施做到针对性,才能适应后进生的心理发展需求
        4.4.3 奖惩应突出重点、突出特色
        4.4.4 宽容谅解学生,重在用心感化
    4.5 民主参与激励突显生命诉求
        4.5.1 面向全体,主动参与班级事务
        4.5.2 班级事务要公示公开,做到透明化的班级自主管理
        4.5.3 开展活动,扩展知识,便于综合能力的培养
    4.6 班级集体活动激励普通高中后进生学习的动力
        4.6.1 班集体活动为后进生创造展示自我的机会,有助于增强后进生的自信心
        4.6.2 班集体活动凝聚后进生的集体荣誉感,有助于促成奋发向上的班风
        4.6.3 借助班集体活动,促进后进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4.6.4 班级学生民主管理激励普通高中后进生学习的动力
        4.6.5 家校联系,加快后进生的健康成长
第五章 激发后进生学习动力的班级管理策略的运用
    5.1 运用的基本思路
        5.1.1 培养后进生的主体意识
        5.1.2 集体活动的参与,有利于后进生的综合能力的提高
        5.1.3 正确对待后进生
    5.2 班级管理策略的运用实践
        5.2.1 经典案例(一)
        5.2.2 案例分析
        5.2.3 经典案例(二)
        5.2.4 案例分析
结束语
参考文献
附件 1:非智力型后进生学习动力调查问卷
致谢

(7)改革开放后上海中小学教育家办学个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选题缘由与文献综述
        (一)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二) 何为教育家?何为教育家办学?
        (三) 国内外教育家办学研究综述
    二、研究方案
        (一) 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二) 研究方法
        (三) 研究思路与框架
        (四) 本研究的特色和创新之处
第一章 改革开放后上海中小学教育家办学的多样性
    第一节 办学主体:不同类型的教育家
        一、教师型教育家
        二、校长型教育家
        三、理论研究者型教育家
        四、行政工作者型教育家
    第二节 办学起始与重心:改革开放前与改革开放后
        一、鲜明的时代烙印:1978年前开始的教育家办学
        二、与时俱进,融入国际:1978年后开始的办学探索
    第三节 办学线路:行政主导与主动自发
        一、行政主导的办学线路:更多政策和资源保障
        二、主动自发的办学线路:更“接地气”
        三、行政主导与主动自发结合的办学线路
    第四节 办学切入点:单科教改与学校整体改革
        一、从单科教改入手:逐步迁移扩大
        二、从学校整体改革开始:理念先行
第二章 当代上海教改先锋:段力佩与育才中学
    第一节 段力佩:为育才而生
        一、家学浸染:段力佩的教育渊源
        二、教育实践与革命斗争中成长起来的“段大炮”
        三、来到育才中学,教育改革起步
        四、再回育才中学,大刀阔斧办教育
        五、段力佩教育思想在育才中学的延续
    第二节 “育才经验”:段力佩的教育改革实践
        一、“十六字教学经验”——六十年代的教改样板
        二、有领导的“茶馆”式教学法:在解决难题中形成
        三、自编语文教材——以中国古典小说为内容
        四、“男拳女舞”
        五、取消期中考试,改革期末考试
    第三节 段力佩“三自”教育思想之创获
        一、“育”与“学”
        二、“学校教育要为下一代着想”
        三、“自治自理、自学自创、自觉体锻”
第三章 面向未来:吕型伟的多样化办学探索
    第一节 上海教育改革史的亲历者
        一、动荡中成长起来的教育救国论者
        二、新中国的第一批校长
        三、参与教育的顶层设计与论战工作
        四、“文化大革命”中守住本心
        五、引领上海教育变革的行政型学者
        六、跨世纪教育整体改革项目的设计师
    第二节 引领潮流的多样化办学探索
        一、女子中学实验
        二、农村学校改革实验
        三、十年一贯制学校实验
        四、开展教育整体改革实验,设计面向未来的基础学校
        五、首倡社区教育
        六、支持民办教育
    第三节 以人为本的办学思想
        一、核心矛盾论
        二、人才观
        三、学校管理思想
    第四节 德高望众的海上教育家
        一、同行眼中的精神领袖
        二、师生眼中的伟岸身影
        三、儿女眼中睿智慈爱的家长
第四章 数学教改带动整体改革:顾泠沅的“青浦实验”
    第一节 顾泠沅教育求索路上的三个地方与三位人物
        一、教育生涯的起始:苏步青的教诲
        二、在青浦的三十年
        三、作华东师大刘佛年校长的弟子
        四、跟随吕型伟开展课题研究
        五、在上海教科院做“行动教育”
    第二节 “青浦实验”——“回到教育科学的规律去”
        一、全面调查——实验的坚实基底
        二、经验筛选——创新性实验研究方法
        三、“尝试指导,效果回授”—“青浦实验”的核心成果
        四、提炼基本原理——实验成果的升华
        五、从全县到全国——“青浦经验”的推广
    第三节 从单科教改实验到学校整体改革
        一、“各科迁移、诸育并进”
        二、课程改革与学制改革
        三、全县教育综合改革
    第四节 “行动”与“和解”:顾泠沅的教育体悟
        一、“不惘不怠,总能进步”
        二、“理想与现实和解”
第五章 薄弱学校发展之道:刘京海与“成功教育”
    第一节 与薄弱学校和学习困难学生结缘
        一、从事教育的最初十年:1974-1985
        二、薄弱初中综合改革实验开始:1885-1990
        三、“成功教育”思想形成:1990-1994
        四、再回闸北八中:1994至今
        五、“成功教育”扩大推广:2001至今
    第二节 在解决难题中不断发展的“成功教育”
        一、怎样转变学习困难学生,提高薄弱初中教育质量?
        二、怎样解释和总结改革经验?
        三、怎样深化和推广改革经验?
        四、关于成功教育的争议
    第三节 “成功教育”的理念与实践
        一、“三个相信”——“成功教育”的基本理念
        二、强调操作性:“成功教育”是理念更是方法
        三、办学方式创新:委托管理办学
第六章 海派教育家办学的文化底色与群体特征
    第一节 海派文化与海派教育家
        一、海派文化的特征
        二、海派文化与海派教育家的关系
    第二节 领风气之先:海派教育办学群体特征之一
        一、头脑灵活,理念超前
        二、敢讲真话,特立独行
    第三节 国际视野:海派教育办学群体特征之二
        一、借鉴西方理论,参与国际教育交流
        二、走上国际的舞台,宣传中国教育
    第四节 注重教育过程公平:海派教育办学群体特征之三
        一、关注“弱势群体”和“差生”
        二、以规范保障公平和质量
    第五节 务实致用:海派教育办学群体特征之四
        一、注重解决实际问题
        二、“沉下去”也“上得来”
参考文献
    [着作]
    [论文]
    [外文论着]
附录
    访谈提纲举例一:访顾泠沅
    访谈提纲举例二:访刘京海
后记

(8)班级管理中的学困生转化问题研究 ——以江阴市A中学八年级某班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一、 导论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国内外文献综述
        1. 学习困难生的名称
        2. 学习困难生的界定
    (三) 研究方法
        1. 文献法
        2. 案例法
        3. 调查法
    (四) 核心概念的界定
        1. 班级管理
        2. 学困生
二、 江阴市 A 中学八年级某班学生现状调查
    (一) 江阴市 A 中学八年级某班学生问卷调查
        1. 江阴市 A 中学八年级某班被调查学生的基本情况
        2. 学生在校行为习惯调查
        3. 学生课堂表现及对待学习成绩方面
        4. 家庭教育方面
        5. 班级管理方面
        6. 课堂上教师对待学生的情况
    (二) 访谈江阴市 A 中学八年级某班学困生
        1. 访谈德育处聂老师学困生 A 同学表现情况记录
        2. 对学困生 X 同学的家长访谈记录
    (三) 江阴市 A 中学八年级某班学生的主要问题
三、 学困生形成的原因分析
    (一) 自我因素
        1. 缺乏正确的道德观,是非判断力不强
        2. 心理发育不良,有强烈的逆反心理
        3. 情感脆弱,独立意识不强
        4. 意志薄弱,抵抗外部诱惑能力差
        5. 追求不健康的兴趣爱好,从众心理较突出
        6. 不热爱劳动
    (二) 家庭因素
        1. 家庭教育存在很大的误区
        2. 家长缺乏表率作用,忽视自己的言行对子女的影响
        3. 单亲家庭的孩子缺少父爱或母爱而沦为学困生
        4. 父母为外来务工人员的孩子得不到父母应有的关爱,使孩子成为学困生
    (三) 学校因素
        1. 忽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2. 学校教育观念不正确导致学生学习困难
        3. 教育方法不当
        4. 班主任工作经验不足
    (四) 社会因素
        1. 社会上不良思想的渗透
        2. 拜金主义对中学生的不良影响
四、 班级管理中学困生转化的对策建议
    (一) 加强班风建设,促进学困生的转化工作
    (二) 班级开展结对子模式,转化学困生
    (三) 做事公正、赏罚分明
    (四) 教师树立表率作用,与学生共同成长
    (五) 真心关爱学困生,尊重其人格
    (六) 善于捕捉后进生的闪光点,转化学困生
    (七) 利用感恩教育,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
    (八) 班主任应重视学困生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
    (九) 建立合理的班级评价机制
        1. 评价内容的多元性
        2. 评价主体的多元性
    (十) 家校互动,形成合力,促进学困生健康成长
        1. 重视家庭教育的作用
        2. 转变育人观念,德育为首、智育为主
五、 班主任在转化学困生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 把握好与学困生进行谈话的内容和时机
    (二) 掌握好对学困生表扬和批评的艺术
    (三) 与家长交流的艺术
        1. 家访不应以告状为目的
        2. 对学困生不满不应迁怒于家长
        3. 不应该当着学困生的面谈其缺点和错误
    (四) 注重学校、教师、家长、社会形成一个系统的整体
    (五) 对学困生的转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切不可操之过急
六、 结束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教育硕士期间的获奖论文
致谢

(9)浅谈小学班主任工作(论文提纲范文)

一、要充分了解学生, 对症下药
二、要懂得去爱每一位学生
三、要加强与家长的沟通, 共同科学管理学生
四、要抓住时机, 做好差生的转化工作
五、要选出得力的班干部, 当好老师的小助手

(10)农村初中校学困生转化的研究 ——以密云县西田各庄中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一、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概念的界定
    第三节 研究内容
        一、学困生成因研究
        二、研究学困生转化的有效策略
    第四节 研究方法
        一、调查研究法
        二、访谈法
        三、教育叙事研究
    第五节 文献评述
        一、国外相关研究与评述
        二、国内相关研究与评述
    第六节 研究的理论依据
        一、多元智能理论
        二、学习的行为主义观
        三、人本主义理论
第二章 密云县西田各庄中学学困生现状及成因
    第一节 密云县西田各庄中学学困生现状
    第二节 学困生形成的个体因素
        一、学困生的基本情况
        二、学困生形成的个体因素
    第三节 学困生形成的教育因素
        一、学困生对教师的教育、教学评价
        二、学困生产生的教育因素
    第四节 学困生形成的家庭因素
        一、家长对学习不重视
        二、学生家长的素质决定家庭教育方式
        三、家庭关系的不和谐
        四、不正确的教养方式
第三章 转变教师教育理念,促进学困生思想转化
    第一节 转变教育理念,采用正确的教育方法
        一、教师建立合理的教育期望
        二、教师采用鼓励性评价
        三、教师加强对学困生的训练和辅导
    第二节 转变教育理念,实施爱的教育
        一、爱的教育的表现
        二、用心开启学生心灵之窗
        三、用耐心期待转化
        四、用恒心坚持转化
        五、发现“闪光点”,激发内驱力
第四章 转变教师教学方法,促进学困生学习转化
    第一节 分析学生智力差异,采用分层教学方法
        一、分析教学对象的差异性
        二、关注教学目标的差异性
        三、关注教学内容的差异性
        四、重视教学方法的差异性
    第二节 促进学困生转化的教学手段
        一、通过反馈,改变学习习惯
        二、关注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三、加强学困生的自我教育
        四、让学困生树立自尊
        五、帮助学困生发现自我潜能
        六、提供舞台,品尝成功喜悦,激发进取心
第五章 促进学困生转化的学校管理环境
    第一节 创新学校管理机制,保障落实学困生的转化
        一、建立班级捆绑制度
        二、建立导师带教制度
        三、进行心理辅导
        四、大力开展学生社团
    第二节 家校齐心协力,促学困生转化
    第三节 学困生转化的效果
        一、学生方面
        二、教师方面
第六章 研究结论
    一、学困生形成的原因
    二、促进学困生转化的策略
    三、今后的设想
结束语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初一年级学生学习情况调查问卷
    附录2 与学生座谈提纲
致谢

四、抓住时机 齐心协力 转化差生(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情境创设和有效提问的物理课堂教学案例研究[D]. 杜娟. 宁夏大学, 2019(02)
  • [2]技工学校后进生的成因分析及管理对策研究 ——以云南铜业高级技工学校为例[D]. 贺仙文. 云南师范大学, 2018(01)
  • [3]农村初中后进生的教育转化研究[D]. 毛治宦. 贵州师范大学, 2017(02)
  • [4]小学语文小组合作学习成效的提升策略 ——基于S小学的行动研究[D]. 秦嵘. 广西师范大学, 2017(02)
  • [5]班级自主管理中的后进生转化问题研究 ——以团风中学A班为例[D]. 石春柳. 黄冈师范学院, 2017(01)
  • [6]激励普通高中后进生学习动力的班级管理策略的研究 ——以张家港市沙洲中学为例[D]. 王关喜. 上海师范大学, 2016(02)
  • [7]改革开放后上海中小学教育家办学个案研究[D]. 陈玉芳. 华东师范大学, 2015(10)
  • [8]班级管理中的学困生转化问题研究 ——以江阴市A中学八年级某班为例[D]. 于巍. 苏州大学, 2013(01)
  • [9]浅谈小学班主任工作[J]. 刘德民. 成功(教育), 2013(11)
  • [10]农村初中校学困生转化的研究 ——以密云县西田各庄中学为例[D]. 何雪梅. 首都师范大学, 2013(02)

标签:;  ;  ;  ;  ;  

抓住机遇,携手改造贫困学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