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导尿管引导下触摸式胆总管探查25例(论文文献综述)
姚卫涛[1](2019)在《小切口下经胆囊管胆道镜胆管探查的研讨》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在小切口(MC)(3-4cm)下行胆囊切除术时很多时候需要同时给予胆总管探查术,过去的探查方法是先改为大切口(OC)(8-10cm)再将胆总管切开,再对肝外胆管进行探查,之后将蛔虫或结石取出,最后安置T管引流。这种方式不仅要扩大切开,而且需要对胆总管切开并安置T管引流,这就增加了创伤和胆管逆行感染、胆管狭窄、胆管炎等并发症的发生率,造成了长期带管引起的电解质紊乱和拔管时引起漏胆的风险,并对患者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在小切口下经胆囊管行胆道镜胆管探查取石能够有效防止该类问题,不仅不需要扩大切开增大创伤,而且不需要切开胆总管和放置T管,确保在探查的同时胆总管不受到较大的损伤。探讨分析小切口(MC)下经胆囊管胆道镜胆管探查取石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18年6月在我院行小切口(3-4cm)胆道镜胆管探查取石术的患者166例,全部患者符合胆管探查取石指证,其中130例经胆囊管胆道镜胆管探查取石,不放置T管,直接对胆囊管结扎或缝扎,另36例切开胆总管放置T型管。手术方式主要是在胆囊切除后,尽量留取较长的胆囊管约10mm,用弯钳进行扩张,经胆囊管将胆道镜送入胆总管中,首先检查肝总管与左右肝管分支是否存在结石,再对胆总管与乳头进行探查,取出结石或蛔虫。取石后要反复检查有无结石残留。常规3/0可吸收线结扎或缝扎胆囊管。结果:166例患者小切口下胆囊切除加胆总管探查的手术中,36例切开胆总管探查并放置T管,130例经胆囊管胆道镜行胆管探查术。130例胆总管探查术中有25例探查结果为阴性,105例胆总管有结石。胆囊结石伴急性胆囊炎合并胆总管结石26例,胆管结石伴急性胆管炎5例,14例为胆总管泥沙样结石,呈团块样改变,经胆囊管扩张或加上胆囊管汇入部微切开后,皆将胆管结石顺利清除,结石数分别为1到10枚不等,直径为2mm到11mm不等,清除率为100%。术前影像学未查出胆总管结石,术中探查发现胆总管结石32例;术中发现胆总管扩张伴胆囊管扩张18例;术中切开胆囊管与胆总管汇合处隔膜11例。术后并发胰腺炎6例;血淀粉酶轻度升高(ASM小于500U/L)10例;术后谷丙转氨酶升高(AST≥100U/L)16例;经短期内治疗均恢复正常。患者住院期间无胆漏、胆管残石、无死亡等严重后果,患者在住院7到15d后出院,平均住院时间为9.5d。出院随访患者3月至5年无胆管狭窄和胆总管结石复发。结论:一是在小切口手术中应用纤维胆管镜经胆囊管探查胆总管能够有效防止放置T管带来的问题,具有微创外科的特点。二是创新成果:胆囊管与胆总管汇合处隔膜的微切开;胆道镜清洗刷子的应用;透明质酸钠的应用。三是选择性的开展此项手术,具有有效性与安全性,是比较可靠的手术方式。
唐其和[2](2017)在《手术切除与介入栓塞治疗肝血管瘤的疗效分析》文中指出[目的]通过对比分析手术切除(SR)与经导管动脉栓塞(TAE)两种不同方法在肝血管瘤治疗上的临床疗效,以制定对肝血管瘤比较合理的治疗策略。[方法]收集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云大医院)于2009年08月到2016年05月接收治疗的86例肝血管瘤病患病例资料,其中手术切除治疗患者45例,介入栓塞治疗41例。并综合最新发表的文献信息总结,从性别、年龄、肝血管直径、手术操作时长、失血量、住院时间、总费用、并发症、有效率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研究对象86例,男性血管瘤患者21例,女患者65例,两者比例为1:3.09。独发血管瘤患者21例,多发患者64例,平均直径是8.3±2.9cm,最大直径20.0cm。手术切除治疗组45例患者,男患者11例,女患者34位,比率为1:3.09,年龄29~63岁,平均年龄42.8±8.2岁。平均手术时间为(219.0±58.2)min,术中出血量(562.2 ± 636.1)ml,术后住院天数(17.3 ± 5.6)d,总住院费用(34341.3±8093.3)元。19例出现并发症,13例患者出现发热,4例发生肺部感染,2例出现胸腔积液,7例出现轻重不一的切口液化或感染,术后随访无复发病例及死亡病例,19例患者有症状的患者有4位无明显改善,总有效率88.9%。介入栓塞治疗组41例,男性病患10例,女性病患31例,比例为1:3.11,年龄28~67岁,平均年龄44.6±8.8岁,平均手术时间为(94.7 ±18.2)min,术中出血量(5.7±2.0)ml,平均住院天数(7.9±2.3)d,总住院费用(16071.5±2610.7)元。9例发生并发症,此中7位患者介入治疗后表现发热,2例穿刺部位发生血肿、1人发生肺部感染,13例有症状患者有4个术后疗效不明显,总有效率82.9%,无死亡病例。普通血管瘤行手术治疗与介入治疗有效率分别是90.9%、84.8%。两组病人在平均手术时间、在院时间、术中失血量、住院总费用及并发症发生率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年龄、性别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临床工作中应该从严把握肝血管瘤的手术指征。2、对于直径5~10cm有手术指征的大肝血管瘤,介入栓塞治疗较手术切除更有优势,值得推荐。3、对于直径>10cm的巨大的肝血管瘤,单纯行介入栓塞治疗疗效欠佳,选择行手术切除或先行介入栓塞治疗,待瘤体缩小后再行手术切除治疗,更为安全有效。
李建军,卢榜裕,蔡小勇,黄玉斌,陆文奇,黄飞,靳小建,晏益核[3](2014)在《腹腔镜肝切除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临床效果对比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探讨应用腹腔镜肝切除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可行性和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03年11月至2012年11月75例肝内胆管结石患者的手术治疗。其中35例患者进行腹腔镜肝切除术(腹腔镜组),40例患者采用开腹肝切除术进行治疗(开腹组)。两组患者的手术方式包括左肝外叶切除术、左半肝切除术、胆总管切开探查、胆道镜探查取石、T管引流、胆囊切除。分析和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止痛药使用情况、下床活动时间、恢复饮食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结石清除率以及复发率。结果腹腔镜组的手术时间长于开腹组[(205.0±40.9)min vs.(155.0±26.6)min,P<0.01]。腹腔镜组的术后住院时间比开腹组短[(12.3±2.6)d vs.(15.6±4.3)d,P<0.01];术中出血量稍多于开腹手术组[(330.0±259.7)mL vs.(151.5±137.0)mL,P<0.01],然而腹腔镜组后10例患者的出血量与开腹组相当[(81.0±19.7)mL vs.(78.0±22.0)mL,P>0.05]。腹腔镜组术后止痛药使用率低于开腹组(0vs.62.5%,P<0.01);比开腹组更早地恢复下床活动[(1.5±0.5)d vs.(3.6±0.7)d,P<0.01]和进食[(2.4±0.5)d vs.(4.0±0.7)d,P<0.01]。两组总并发症发生率(2.9%vs.16.0%)、结石清除率(即时清除率91.4%vs.90%和最终清除率97.1%vs.100%)及手术优良率(97.1%vs.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无围术期死亡病例。结论对于符合入选标准的病例,腹腔镜肝切除术联合胆道镜治疗肝内胆管结石是安全可行的,可以达到与开腹手术同样良好的效果。腹腔镜肝切除治疗肝内胆管结石具有伤口小、痛苦轻、恢复快、并发症少等微创手术的优势。
吴伟[4](2014)在《纤维胆道镜在胆道结石手术术中及手术后的应用》文中提出目的探讨纤维胆道镜在胆道结石手术术中及术后的治疗效果及其合理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2012年行胆道镜治疗265例胆道结石患者,其中2008-2009年单纯行胆道探查未使用胆道镜80例,2010-2012年术中行胆道镜治疗(79例),术后行胆道镜治疗(106例),其中男性116例,女性149例;年龄25-82岁,平均年龄49.7±20.1岁,单纯手术组术中通过胆总管开口行胆道探查,胆道镜治疗组经胆总管开口行胆道镜检查,术后通过T管窦道检查。单纯手术组记录术后造影及B超复查的残余结石情况,胆道镜组胆道镜设备使用01mpuscH-PZo/XP20型纤维胆道镜及其相关配件(活检钳、造影管、球囊扩张器、电视监视系统、取石网蓝),分别记录患者取石花费时间、患者术后不适发生情况以及患者的肝功能、血常规指标,记录患者术后经T管造影和B超检查证实结石取净成功例数。分析比较胆道镜治疗效果,术中及术后行纤维胆道镜治疗的取石成功率、取石花费时间、术后残石率和术后并发症有无差异为临床合理选择胆道镜提供理论依据。结果单纯手术组胆管结石80例,51例经术后B超和T管造影证实完全取净,取净率为63.8%,胆道镜组胆管结石术中取石68例,其中53例经术后B超和T管造影证实完全取净,取净率为76.5%,术后取石99例,经B超和T管造影后证实完全取净91例,取净率为99.1%,胆道镜组结石取净率明显大于单纯手术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胆道镜与术后胆道镜比较结石取净率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应用纤维胆道镜取石操作时间10~70 min[(25.76±15.30)min];最长操作时间者因肝内外胆管均有大量结石,术中需要反复套取冲洗,故时间明显延长。术后胆道镜取石时间10~30rain[(21.31 ± 13.72) min]。术后胆道镜取石与术中胆道镜相比,虽然操作时间稍短,但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胆道镜取石患者出现发热3例,腹泻5例,肝功能异常12例,感染1,血象升高7例;术后胆道镜取石患者4例,腹泻6例,肝功能异常10例,感染3,血象升高5例,经统计学分析各个并发症及总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胆道镜的使用减少了残余结石,术中胆道镜与术后胆道镜都是理想的处理结石方式两者对结石的处理并无显着地优劣之分,术中胆道镜检查在胆道结石中的治疗固然重要,但是需要依据患者病情做出合理的选择不能盲目强调术中胆道镜的作用而轻视了术后胆道镜的作用。术中胆道镜取石与术后相比取石效果无显着差异,但可以降低术后残石率,且无严重并发症,对于患者病情许可、无需严格限制手术时间的病例均可应用,而术后胆道镜应用可以作为前者的补充,以达到取净结石的效果。并且胆道镜的应用可以减少再次开腹手术机率,降低手术的费用,具有安全性高、创伤小、费用低的优点。
李建军[5](2013)在《腹腔镜技术在高位胆道外科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认为第一章腹腔镜肝切除术在肝内胆管结石治疗中的应用目的:探讨应用腹腔镜肝切除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可行性和治疗效果。方法从2003年11月至2012年11月,对75例肝内胆管结石病人进行了手术的治疗。其中35例病人进行了腹腔镜肝切除术(laparoscopic hepatectomies, LH组),40例病人采用开腹肝切除术进行治疗(open hepatectomies,OH组)。两组病人的手术方式包括左肝外叶切除术、左半肝切除术、胆总管切开探查、胆道镜探查取石、T管引流、胆囊切除术。分析和对比两组病人的临床资料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止痛药使用情况、下床活动时间、恢复饮食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结石清除率和复发率等因素。结果:两组病人手术方式对比无显着差别。腹腔镜组的手术时间长于开腹组(205.0±40.9min VS155.0±26.6min, P<0.001)。腹腔镜组的术后住院时间比开腹组的短(12.3±2.6VS15.6±4.3,P<0.001)。腹腔镜组的术中出血量稍多于开腹手术组(330.0±259.7ml VS151.5±137.0ml,P=0.001),然而腹腔镜组后10例病人的出血量与开腹组的相当(81.0±19.7ml VS78.0±22.Oml,P=0.752)。腹腔镜组术后止痛药使用率低于开腹组(0%VS62.5%,P<0.001)。腹腔镜组比开腹组更早地恢复下床活动(1.5±0.5天VS3.6±0.7天,P<0.001)和进食时间(2.4±0.5天vs4.0±0.7天,P<0.001)。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9%VS16.0%)、结石清除率(即时清除率91.4%VS90%和最终清除率97.1%VS100%)在两组间均无明显差别,P>0.05。两组病人都没有围手术期死亡病人。73例(97.3%)病人获得随访,包括开腹组38例和腹腔镜组35,随访时间为5~113个月,平均41个月。腹腔镜组合开腹组的手术优良率无显着差别(97.1%VS100%,P=0.479)。每组分别有2例病人结石复发。结论:选择合适的病例,腹腔镜肝切除术联合胆道镜治疗肝内胆管结石是安全可行的,可以达到与开腹手术同样良好的效果。腹腔镜肝切治疗肝内胆管结石具有伤口小、痛苦轻、恢复快、并发症少等微创手术的优势。第二章腹腔镜带蒂胆囊瓣胆道修复术治疗合并主肝管狭窄的肝内胆管结石的应用研究目的:探讨腹腔镜带蒂胆囊瓣胆道修复术治疗合并主管狭窄的左肝内胆管结石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2011年11月~2012年2月,对5例合并左主肝管狭窄的肝内胆管结石的患者施行腹腔镜带蒂胆囊瓣胆道修复术,5例均为女性,年龄25~60岁,平均47.4岁。手术方式为腹腔镜胆总管切开,胆道镜探查取石,胆囊部分切除,带蒂胆囊瓣胆道修复,T管引流术,其中有3例患者同时切除了肝左外叶。结果:5例均成功完成腹腔镜带蒂胆囊瓣胆道修复术,无中转开腹,无死亡病例,平均手术时间274.6±25.4min(250-310min),平均术中出血量130.0±97.5m1(50-300m1)。5例病人均不需要进行左半肝切除术,其中2例病人不需要肝切除,其余3例病人只切除了肝左外叶,保留了肝左内叶的肝组织。1例病人出现并发症,该病人因脾损伤术后发生延迟性腹腔出血和肺炎,经过二次手术和抗生素治疗后治愈。其余4例病人术后恢复非常良好,无并发症。5例病人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3-17个月。术后T管造影提示5例病人均无胆管狭窄,1例病人有结石残余,原因是当时胆道镜故障无法术中使用胆道镜探查取石,该病人不同意二期经T管窦道胆道镜取石而反复出血胆管炎,手术效果差。其余4例病人无结石残余,术后无症状,手术效果优。结论:腹腔镜带蒂胆囊瓣胆道修复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是安全可行的,可以解除肝门胆管的狭窄,保留胆道正常生理通道,无反流性胆管炎的风险,可以避免不必要的肝切除。伴有肝门胆管狭窄的肝内胆管结石并非腹腔镜手术的绝对禁忌症。第三章腹腔镜在肝门部胆管肿瘤治疗中的应用(附3例报告)目的:探讨腹腔镜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治疗肝门部胆管肿瘤的可行性。方法:2005年4月~2012年1月采用完全腹腔镜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治疗3例肝门部胆管肿瘤的病人。根据肝门部胆管癌的Bismuth-Corlette临床分型,第一例为Ⅰ型肝门胆管癌,同时合并十二指肠乳头癌(双重癌);第二例为Ⅰ型肝门部胆管癌;第三例肝门部胆管腺瘤。手术方式包括腹腔镜下肝外胆管切除,骨骼化清扫技术、左半肝切除、改良Roux-en-Y胆肠吻合术。结果:所有病例均全部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时间420min~660min,平均520min。出血200ml~500ml,术中均未输血。术后恢复顺利,无死亡病例,术后1例短暂性胆漏,一例吻合口水肿所致呕吐,均经保守治疗治愈,术后10~23天出院,平均16.7天。随访所有病例至今均无瘤生存,最长一例已存活7年余。结论:对于娴熟肝胆腹腔镜技术的外科医生,选择合适的病例,腹腔镜高位胆管肿瘤根治术是安全可行的,具有创伤小、痛苦轻的微创优势。第四章腹腔镜胆道修复术在医源性胆管损伤中的应用研究研究背景和目的:胆管损伤(bile duct injuries, BDI)是腹部外科严重的并发症,不仅会造成病人严重的损害,而且会极大地增加患者的医疗费用,容易引发医疗事故诉讼。医源性胆管损伤的发生率在腹腔镜时代较开腹时代增加了2-3倍,腹腔镜手术出现胆管损伤后通常需要中转开放手术修复或二期手术,给患者增加极大的痛苦。能否采用腹腔镜手术的方法进行胆管损伤的修复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腹腔镜修复术治疗术中和术后早期发现的医源性胆管损伤的方法和可行性。方法:总结分析2002年11月至2012年12月采用腹腔镜修复术治疗的12例术中或术后早期发现的医源性胆管损伤的资料。11例发生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11/1485,0.74%),另1例发生于腹腔镜胃癌根治术中。男8例,女4例,平均年龄52.4岁(26-70岁)。其中6例为胆管轻度损伤,6例为高位胆管横断的重度胆管损伤。按刘允怡分类法,12例胆管损伤的损伤类型分别是:Ⅰ型2例,Ⅱ A型2例,ⅢA型2例,ⅣA型4例,ⅣB型2例。10例胆管损伤在术中发现,另2例在术后2天发现。针对不同的损伤类型采用不同的修复方法。2例肝总管部分轻度损伤(ⅡA型)的病人采用镜下缝合修补、T管引流来修复;1例右肝管孔状损伤的病人采用镜下单纯缝合修复;1例胆总管误扎的病人在镜下松解结扎线、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1例胆囊床迷走小胆管的病人镜下缝扎封闭;1例胆囊颈残余胆漏的病人采用镜下切除残余胆囊、缝扎胆囊管的方法修复;另外6例高位胆管横断伤(肝总管或者左、右肝管横断伤)的病人采用镜下损伤的胆管对端吻合、硅胶支架管内引流的方法修复。结果:12例BDI患者均完全腹腔镜下一期修复术,无中转开腹手术。术后患者恢复顺利,无腹腔感染、无伤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胆管修复术后平均住院时间是9.25天(5-15天)。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月~10年不等。12例病人均无胆管狭窄。第8例患者发生过一次胆管炎,CT发现胆总管轻度扩张,行ERCP检查未发现胆总管结石,无胆管狭窄、肿瘤,考虑胆管轻度扩张为十二指肠乳头炎性狭窄引起,行EST后治愈。其余11例病人无胆管炎、胆管狭窄等长期并发症。结论:轻度胆管损伤可以采用镜下单纯缝合修补或T管引流治疗,胆管横断损伤可以采用腹腔镜下胆管对端吻合术、支架引流管内引流管术的治疗。腹腔镜下胆管修复术用于治疗医源性胆管损伤是有效可行的。然而,手术的难度极大,技术要求高,必须由具有丰富的胆道外科手术和娴熟的腹腔镜技术的专家进行手术。
郭世奎,王昆华,龚昆梅,包维民[6](2011)在《Fogarty取栓管联合导尿管在细肝外胆管结石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文中提出目的探讨Fogarty取栓管联合导尿管在细肝外胆管结石手术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5例胆囊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患者,实施开腹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Fogarty取栓管联合导尿管取石,T管引流术。结果 25例手术均获成功,无并发症发生,手术时间100~150 min,平均125 min,术中出血量80~150 ml,平均100 ml,住院时间6~15 d,平均8 d。结论 Fogarty取栓管联合导尿管在细肝外胆管结石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是安全、有效、经济、可行的,值得推广应用。
刘寒冰[7](2010)在《胆总管探查术式的改进体会》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改进胆总管探查术,探讨降低残石率及胆道损伤风险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胆总管探查术的临床资料,同时检索相关文献,总结胆总管探查术式的改进方法。结果本组38例采用改进的胆总管探查术式,发现胆总管结石35例,探查阴性3例。无手术死亡、术中无胆道损伤。术后1个月T管造影无结石残留及胆总管狭窄。结论术中作kocher切口、经T管胆道造影及应用气囊导管探查、取石,可明显提高结石的取净率,降低残石发生率及胆道损伤的风险。
张宗明[8](2009)在《胆总管下端探查的策略》文中研究指明胆总管下端探查是胆道外科常用的基本手术方法,由于胆总管下段解剖结构的特殊性,加之胆总管下端结石嵌顿,导致胆总管下端探查取石时发生胆总管下端或十二指肠后壁损伤的情况时有发生,因此掌握正确的胆总管下端探查方法十分重
李蛟,李济平,贺启贵,王宝林[9](2008)在《胆总管探查致十二指肠瘘的预防与诊治》文中认为
刘海,马勇,任祖海[10](2006)在《老年病人电视胆道镜探查术后胆总管一期缝合术》文中研究指明
二、导尿管引导下触摸式胆总管探查25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导尿管引导下触摸式胆总管探查25例(论文提纲范文)
(1)小切口下经胆囊管胆道镜胆管探查的研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前言 |
材料 |
方法 |
结果 |
讨论 |
总结 |
附注图表 |
参考文献 |
综述 小切口下经胆囊管胆道镜胆管探查取石术探讨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2)手术切除与介入栓塞治疗肝血管瘤的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图 |
综述 肝血管瘤的治疗进展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论文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3)腹腔镜肝切除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临床效果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资料与方法 |
2结果 |
3讨论 |
(4)纤维胆道镜在胆道结石手术术中及手术后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图 |
附录 |
致谢 |
综述 |
参考文献 |
(5)腹腔镜技术在高位胆道外科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
前言 |
参考文献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腹腔镜肝切除术在肝内胆管结石治疗中的应用 |
1. 引言 |
2. 资料和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5. 结论 |
6. 第一章附图 |
7.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腹腔镜带蒂胆囊瓣胆道修复术治疗合并主肝管狭窄的肝内胆管结石的应用研究 |
1. 引言 |
2. 资料和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5. 结论 |
6. 第二章附图 |
7. 参考文献 |
第三章 腹腔镜在肝门部胆管肿瘤治疗中的应用(附3例报告) |
1. 引言 |
2. 资料和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5. 结论 |
6. 第三章附图 |
7. 参考文献 |
第四章 腹腔镜胆道修复术在医源性胆管损伤中的应用研究 |
1. 引言 |
2. 资料和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5. 结论 |
6. 第四章附图 |
7. 参考文献 |
全文总结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8)胆总管下端探查的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1 胆总管下段解剖 |
2 显露、切开胆总管 |
3 导尿管探查胆总管下端 |
4 术中胆道造影 |
5 术中胆道镜检查 |
6 胆总管下端探查 |
7 胆总管切口引流 |
8 胆总管下端损伤的术中诊断 |
9 胆总管下端损伤的处理 |
1 0 胆总管下端损伤的预防 |
(9)胆总管探查致十二指肠瘘的预防与诊治(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发现时间: |
1.3 损伤后表现: |
1.4 手术方式: |
2 结 果 |
3 讨 论 |
3.1 胆总管探查致十二指肠损伤的预防: |
3.2 损伤的早期诊断: |
3.3 损伤后的处理: |
四、导尿管引导下触摸式胆总管探查25例(论文参考文献)
- [1]小切口下经胆囊管胆道镜胆管探查的研讨[D]. 姚卫涛.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 2019
- [2]手术切除与介入栓塞治疗肝血管瘤的疗效分析[D]. 唐其和. 昆明医科大学, 2017(02)
- [3]腹腔镜肝切除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临床效果对比研究[J]. 李建军,卢榜裕,蔡小勇,黄玉斌,陆文奇,黄飞,靳小建,晏益核. 重庆医学, 2014(36)
- [4]纤维胆道镜在胆道结石手术术中及手术后的应用[D]. 吴伟. 安徽医科大学, 2014(03)
- [5]腹腔镜技术在高位胆道外科中的应用研究[D]. 李建军. 广西医科大学, 2013(10)
- [6]Fogarty取栓管联合导尿管在细肝外胆管结石手术中的临床应用[J]. 郭世奎,王昆华,龚昆梅,包维民. 西南国防医药, 2011(01)
- [7]胆总管探查术式的改进体会[J]. 刘寒冰.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10(04)
- [8]胆总管下端探查的策略[J]. 张宗明.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2009(06)
- [9]胆总管探查致十二指肠瘘的预防与诊治[J]. 李蛟,李济平,贺启贵,王宝林. 山西医药杂志, 2008(08)
- [10]老年病人电视胆道镜探查术后胆总管一期缝合术[J]. 刘海,马勇,任祖海.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06(02)
标签:胆总管论文; 肝内胆管结石论文; 腹腔镜论文;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论文; 导尿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