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痒膏的制备技术及操作经验

止痒膏的制备技术及操作经验

一、止痒洗剂的制备工艺及操作体会(论文文献综述)

周祥禄[1](2021)在《基于H1R及PAR-2介导的GRPR通路探讨花椒及青椒挥发油对慢性湿疹的止痒机制》文中指出目的:观察花椒、青椒挥发油对慢性湿疹模型的止痒疗效及对组胺1型受体(H1R)、蛋白酶激活受体2(PAR-2)、瞬时受体电位香草素1(TRPV1)、瞬时受体电位锚蛋白1(TRPA1)、胃泌素释放肽受体(GRPR)表达的影响,初步阐明花椒、青椒挥发油治疗慢性湿疹的止痒机制。方法:采用2,4-二硝基氯苯(DNCB)建立慢性湿疹模型。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测定青椒、花椒挥发油的组成、含量;湿疹面积及严重度指数(EASI)评分和搔抓次数评价止痒效果;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大鼠血清中组胺、胃泌素释放肽(GRP)、白介素4(IL-4)、免疫球蛋白E(IgE)的含量;HE染色观察组织形态;免疫组化、Western blot、QRT-PCR检测H1R、PAR-2、TRPV1、TRPA1、GRPR表达情况。结果:花椒、青椒挥发油的含量、组成存在差异;与模型组相比,花椒中剂量组、青椒中剂量组的EASI评分差值及搔抓次数差值明显增大(P<0.05),IL-4、IgE、GRP、组胺浓度显着下降(P<0.05),对慢性湿疹病理表现的抑制程度较明显,H1R、PAR-2、TRPV1、GRPR表达水平明显下降,二组止痒效果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RPA1表达在蛋白与基因层次上不一致,有待进一步探讨。结论:花椒、青椒挥发油可减少H1R、PAR-2、TRPV1、GRPR表达量,其机制可能是通过干预H1R及PAR-2介导的GRPR通路达到作用,两者止痒效果基本等同。

孙日美[2](2021)在《吴蛸散洗剂外治亚急性期、慢性期湿疹的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观察运用吴蛸散洗剂外治亚急性期、慢性期湿疹的临床疗效,探讨同种药物不同剂型治疗本病的疗效异同及各自优势。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75例亚急性期、慢性期湿疹患者分成治疗Ⅰ组、治疗Ⅱ组、对照组各25例,实际共入组71例。治疗Ⅰ组予吴蛸散洗剂外治,治疗Ⅱ组予吴蛸散糊膏外治,对照组予他克莫司软膏外用。疗程为15天,治疗1个疗程。观察时间点分别为治疗前、治疗后5天、治疗后10天和治疗后15天。观察指标采用EASI评分标准对患者皮损情况进行评分,采用皮肤瘙痒严重程度评分对患者自觉症状进行评分,通过对比三组治疗前后EASI总积分以及患者瘙痒情况的变化,评价吴蛸散洗剂外治亚急性期、慢性期湿疹的临床疗效。同时对患者生活质量指数进行评分,评价三组治疗前后生活质量指数变化。检测患者治疗前后血常规、肝肾功能指标,并严密观察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有无出现皮肤过敏现象以评价用药的安全性。疗程结束后对患者依从性进行评分,比较三组患者的依从性高低。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1.0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三组治疗结束后临床疗效比较,三组均无无效病例,其中治疗Ⅰ组临床痊愈3例,显效14例,有效7例,愈显率70.8%;治疗Ⅱ组临床痊愈3例,显效16例,有效5例,愈显率79.2%;对照组临床痊愈1例,显效8例,有效14例,愈显率39.1%。三组间治疗前后疗效对比具有明显差异(P<0.05),表明三组在治疗亚急性期、慢性期湿疹上均具有疗效。治疗疗程结束后组间对比,治疗Ⅰ组与治疗Ⅱ组在疗效上无明显差异(P>0.05),但均优于对照组(P<0.05)。(2)三组治疗前后EASI评分比较,治疗后分值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组间对比、组内对比发现,随着观察时间的推移,治疗后5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0天、治疗后15天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治疗Ⅰ组与治疗Ⅱ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对照组比较均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三组均有降低EASI分值的作用,治疗Ⅰ组与治疗Ⅱ组作用大致相同,均优于对照组。(3)治疗后瘙痒严重程度评分比较,通过组内比较,各组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随着时间推移,三组瘙痒评分均较之前降低。通过组间比较,在治疗后5天、治疗后10天、治疗后15天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三组药物均能缓解患者的瘙痒情况,且疗效差异不明显。(4)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评分比较,与治疗前对比,三组DLQI评分均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三组药物均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且治疗Ⅰ组与治疗Ⅱ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依从性比较,通过组间比较发现,各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Ⅰ组依从性优于治疗Ⅱ组,治疗Ⅱ组依从性优于对照组。(6)治疗过程中三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及明显毒副作用。结论:(1)吴蛸散无论是洗剂还是糊膏在外治亚急性期、慢性期湿疹上均具有明显疗效,且优于他克莫司软膏。(2)外用吴蛸散洗剂能够减轻患者皮损严重程度,尤其在于控制炎性浸润、去苔藓化方面更显着,并且能够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指数。(3)吴蛸散洗剂能够在基本保持吴蛸散糊膏原有疗效基础上,降低用药量,节约药物资源,减轻患者经济负担,提高患者依从性。

吴妙丽[3](2021)在《扶正抗菌汤治疗脾虚湿注型单纯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1.系统评价中药内服治疗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临床疗效,为中药内服在本病的应用提供证据支持。2.观察扶正抗菌汤联合克霉唑阴道片治疗脾虚湿注型单纯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临床疗效,为中医药在本病的应用提供临床经验。方法:1.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维普资讯中文期刊服务平台、万方数据库、PubMed以及Cochrane Library从建库至2020年11月的文献资料,按照纳排标准,收集中药内服治疗VVC的临床对照试验,依据Cochrane手册评价文献质量,应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并通过频数统计分析常用内服中药治疗VVC的用药特点。2.收集2019年11月至2020年12月就诊于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科门诊的符合中西医诊断标准的患者72例,按就诊顺序编号,按随机数字表分为试验组36例、对照组36例。对照组予克霉唑阴道片外用,1片/次,单次用药;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扶正抗菌汤。记录治疗前后相关的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评分、阴道微生态指标、中医证候积分、复发及不良反应等情况,利用SPSS 21.0进行统计学分析,评估患者真菌转阴率、阴道微生态改善情况、中医证候疗效、三个月复发情况及药物安全性。结果:1.Meta分析:纳入33个研究,共3922例受试者。中药内服或中药内服联合西药治疗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与单纯西药相比,在真菌转阴率、临床痊愈率、总有效率、症候积分、阴道瘙痒、白带异常、临床症状体征总积分、阴道分泌物改善时间、IFN-γ水平、IL-6水平、IL-8水平、总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及一/二/三/六个月复发率方面优势更明显(P<0.05);在显效率/好转率、症状体征总积分、外阴瘙痒改善时间、TNF-ɑ水平和IL-4水平方面疗效相当(P>0.05)。纳入文献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中药使用以补气健脾药、清热燥湿药、利水渗湿药较为常见,疏肝、凉血、活血单药出现频率亦较高。2.疗效观察:(1)转阴率:试验组转阴率为74.19%,对照组转阴率为82.76%,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2)阴道微生态:治疗后阴道微生态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3)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均有一定改善(P<0.05),试验组“阴部瘙痒”、“倦怠嗜睡”、“纳少便溏”、“中医次症”积分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三个月后,试验组各项中医证候积分均有明显改善(P<0.05),试验组“带下质地”、“中医主症”、“倦怠嗜睡”、“纳少便溏”、“神疲懒言”、“中医次症”和“中医证候”积分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4)疗效:治疗后,试验组“中医次症”、“中医证候”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中医主症”疗效相当(P>0.05);三个月后,试验组“中医主症”、“中医次症”、“中医证候”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5)总有效率:治疗后试验组“倦怠嗜睡”、“纳少便溏”、“神疲懒言”和“中医次症”总有效率显着优于对照组(P<0.05),余总有效率相当(P>0.05);三个月后试验组“面色(?)白或萎黄”、“倦怠嗜睡”、“纳少便溏”、“神疲懒言”和“中医次症”总有效率显着优于对照组(P<0.05),余总有效率相当(P>0.05)。(6)复发:三个月后,试验组复发4.8%,对照组复发17.4%,差异不明显(P>0.05)。(7)安全性:患者在治疗及随访期间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1.Meta分析提示中药内服或中药内服联合西药治疗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相比常规西药,能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症状体征,促进炎性因子水平恢复,降低远期复发率,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值得进一步规范化应用,提供更高级别的证据支持;临床VVC常用中药以健脾、清热、祛湿为主,多配伍疏肝理气药、活血凉血药。2.扶正抗菌汤联合克霉唑阴道片治疗脾虚湿注型单纯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能取得较高的真菌转阴率和较低的远期复发率,能明显改善早期及远期的中医证候。3.相比克霉唑阴道片,扶正抗菌汤联合克霉唑阴道片治疗在中医次症总有效率,早期/远期中医次症、中医证候疗效,远期中医主症疗效方面更有优势。4.扶正抗菌汤联合克霉唑阴道片治疗脾虚湿注型单纯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疗效确切,较为安全,值得进一步研究和应用。

林子量[4](2021)在《甘草润肤膏外用治疗手足皲裂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指出手足皲裂症是临床常见的角化性皮肤疾病,具体可分为手部皲裂和足部皲裂。本病多好发于秋冬季节,主要表现为干燥增厚的皮肤角质层在温度变化、机械性摩擦、受压或接触化学性清洁剂等因素影响下逐渐出现沿皮纹分布的细小裂隙,并进一步增长越深。但疾病初期除皮肤外观变得粗糙不美观外,并无其他明显症状,大部分患者均不甚重视,直至裂纹加重伴有疼痛、出血等表现,为患者的起居生活带来不少困扰和痛苦,并严重干扰他们的工作学习。此外手足皲裂亦可作为临床症状与其他皮肤病同时出现,如湿疹、冻疮、鱼鳞病、掌跖角化症等,临床上应加以区分鉴别。目前治疗手足皲裂症临床常见药物包括尿素、水杨酸、糖皮质激素等,主要有润肤、角质松解、愈裂止痛等功效。中医方面本病又称为“皲裂疮”,古时相关病名记载包括:“裂口疮”、“干裂疮”、“龟手”、尸脚”、“肉裂”、“手足皲裂”、“裂手裂脚”等。中医方面主要考虑本病由于气血失和,外感风寒,血瘀凝滞,肌肤失养所致,辨证属血虚风燥证或脾虚血燥证。治疗可予局部外用油脂润肤生肌,配合内服健脾益气,养血润燥之品如归脾汤、当归饮子等。本次研究主要观察对象甘草润肤膏乃用甘草油为底方,配合《证治准绳》记载“一上散”(苦参、白芷、火硝、枯矾、荆芥穗、寒水石、白及)为基础加减而成,结合现代科技,以乳膏形式呈现,主要有清热润燥、止痒愈裂之效。目的:采用随机对照试验,初步评价甘草润肤膏对治疗手足皲裂症患者的疗效。方法:自2020年12月至2021年4月于我院门诊招募符合手足皲裂症诊断患者共34名,按随机数字表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进行观察(受疫情原因未能招募足够受试者,实际完成例数29人,分别为:试验组14人,对照组15人)。试验组应用甘草润肤膏,对照组则应用尿素软膏,针对较严重的Ⅱ、Ⅲ度患者加用封包、修剪磨皮治疗。14日为1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如受试者于1疗程治愈则提前结束观察。对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就用药后疗效进行相关评估及分析讨论。结果:在2观察周期结束后,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显效率分别为50.00%和46.67%(P=1.000),总有效率为92.86%和80.00%(P=0.598),两组间进行比较,结果未有统计学上差异。试验过程中两组受试者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本研究暂未能证明甘草润肤膏整体疗效较尿素软膏为佳,未来可进一步完善相关研究以证明甘草润肤膏可作为临床治疗手足皲裂的更佳选择。问题与展望:未来应加强对患者的教育,使患者对疾病有更深认识,重视对待,按时用药,加强对皮肤的养护,避免因皮肤干燥而出现手足皲裂。

张荣榕[5](2021)在《经典名方黄连膏的药效物质及治疗湿疹作用机制的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本课题以经典名方黄连膏为研究对象,在中医药理论基础上,优化提取工艺及成型性工艺,对黄连膏的成分及作用机制进行研究,以期将其开发成成分明确,质量可控,疗效稳定,安全有效的中药外用制剂。方法:1提取工艺的优化在黄连膏传统提取方法的基础上,运用现代化技术手段,采用单因素试验结合响应面设计实验优选最佳的提取工艺参数。2成型性工艺的优化运用现代中药制药技术,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进行响应面优化试验,以黄连膏的稳定性实验、姜黄素为指标的均匀性实验及24h盐酸小檗碱累计透过量的综合评分作为评价指标,优选出最佳的成型性工艺参数。3黄连膏药效物质的研究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技术,根据mz Cloud,mz Vault,Chem Spider数据库,进行数据筛查,依据各成分的分子质量、特征离子、质谱裂解规律、色谱保留时间等信息并结合文献报道,阐明经典名方黄连膏中的药效物质。4黄连膏指纹图谱的建立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流动相、检测波长及提取溶剂进行筛选,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建立黄连膏的指纹图谱方法,同时结合多元统计分析,如主成分分析(PCA)、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等方法对复杂的化学数据信息进行充分整合,考察21批黄连膏的质量差异。5黄连膏药效及作用机制研究建立小鼠湿疹模型,通过检测小鼠皮肤愈合情况、耳肿胀程度、小鼠抓挠行为及小鼠皮肤中炎症细胞浸润情况,考察黄连膏对于湿疹的治疗作用;在此基础上,采用免疫组化法对各组小鼠皮肤组织中P物质的表达情况进行检测;采用ELISA法检测不同组小鼠血清中Ig E、INF-γ、TNF-α、IL-6、IL-4和IL-2的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技术,对各组小鼠皮肤组织中p-p38/p38,p-ERK1/2/ERK1/2,P-JNK/JNK,NF-KB p65蛋白的表达情况进行检测,探究黄连膏治疗湿疹的作用机制。结果:1提取工艺的优化采用单因素试验结合响应面设计实验,得到最佳提取工艺:煎炸时间(A)59.52min,煎炸温度(B)141.98℃,浸泡时间(C)23.79h。为方便实际操作,将验证条件修正为煎炸时间60min,煎炸温度140℃,浸泡时间24h。按此工艺条件进行油煎提取,平行做3组验证试验,结果:3组实验综合评分的平均值为96.19%>95.34%,结果表明,黄连膏的提取工艺稳定可行。2成型性工艺的优化采用单因素试验结合响应面设计实验,得到最佳成型性工艺:药油:蜂蜡比例为7:1,乳化温度为70℃,乳化时间为10min。对筛选后的工艺进行验证,按照优化所得的成型性工艺条件重复制备3批制剂。结果表明,最佳工艺参数所制得的黄连膏的综合评分实测值与理论值相近,且大于理论值,所制得的软膏色泽均匀,质地细腻,黏稠性适宜,且易涂布于皮肤,润滑皮肤,以上结果表明优选所得的成型性工艺稳定可行,适合工业化生产。3黄连膏中药效物质研究采用液质联用技术对黄连膏中主要化学成分进行鉴定分析,通过获得的准分子离子峰和二级质谱碎片离子,对黄连膏进行定性分析,通过与文献数据进行比对,结果共鉴定了43个化合物,包括苯丙酸类化学成分阿魏酸;生物碱类成分小檗碱、黄连碱、黄柏碱、巴马汀等;姜黄素类化合物:姜黄素、姜黄酮,以及芝麻素、芝麻酚、芝麻林素等木脂素类化学成分,芥酸酰胺等酰胺类化学成分。4基于黄连膏药效物质的黄连膏指纹图谱的建立采用HPLC建立黄连膏的指纹图谱,对21批不同批次黄连膏的HPLC指纹图谱结合化学识别模式分析,共标定17个共有峰,通过标准品对照指认出:3号峰为盐酸黄柏碱,4号峰为芝麻酚,5号峰为阿魏酸,7号峰为盐酸黄连碱,8号峰为盐酸小檗碱,9号峰为盐酸巴马汀,15号峰为姜黄素,16号峰为芝麻素。通过考察21批不同批次黄连膏的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得出不同批次黄连膏存在微小差异,可将21批黄连膏分为3类,第一类为S1~S7;第二类为S8~S14;第三类为S15~S21,与实际样品来源一致;筛选共得到3种差异性质量标志物,分别为4号峰(芝麻酚)、5号峰(阿魏酸)和16号峰(芝麻素),因此在制定黄连膏的质量标准时,可以对这3个标志化合物进行重点关注,更加科学全面地黄连膏的质量。5黄连膏药效及作用机制研究本文选择了能体现黄连膏原适应症(湿疹)的动物模型及相关检测指标,开展黄连膏治疗湿疹的活性研究。结果显示,连续使用黄连膏,小鼠背部的痂皮逐渐脱落,给药第18天黄连膏高剂量组小鼠痂皮已完全脱落。黄连膏各剂量组对小鼠的耳肿胀程度均具有抑制作用,其中高剂量组对于小鼠耳肿胀的抑制效果呈极显着(p<0.01),中剂量组能够显着抑制小鼠的耳肿胀情况(p<0.05);HE染色实验结果表明,黄连膏能够通过抑制炎症细胞浸润,减轻炎症反应,改善皮肤水肿。以上结果表明,黄连膏保留了其传统的功能及主治,具有良好的治疗湿疹的疗效。小鼠抓挠行为检测及免疫组化实验结果显示:模型组小鼠皮肤组织,显示出丰富的P物质的有效染色,模型组小鼠抓挠行为严重;黄连膏高、中剂量组仅有少量表达,着色较浅,且黄连膏高、中剂量组小鼠抓挠次数明显减少;低剂量组对皮肤组织中P物质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作用不明显。ELISA实验结果:发现黄连膏可以通过抑制血清中Ig E、INF-γ、TNF-α、IL-6、IL-4和IL-2细胞因子的表达,达到抗炎疗效。Western Blot实验结果显示,黄连膏高、中剂量组对p-p38及p-JNK的表达具有显着抑制作用(p<0.01;p<0.05);黄连膏中、低剂量组对p-ERK的表达具有显着抑制作用(p<0.01;p<0.05);黄连膏各剂量组对NF-k B p65的表达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基于以上实验结果推测黄连膏的作用机制为“黄连膏能够通过抑制P物质的产生,进而抑制小鼠的抓挠行为,减轻瘙痒症状;黄连膏能够通过抑制血清中炎症因子的产生,进而抑制皮肤组织的炎症反应。在此基础上,黄连膏可以通过抑制MAPK/NF-k B通路的活化来影响湿疹的炎症进展过程”。结论:本研究秉承黄连膏“油炸乳化法”的传统制备工艺,采用现代中药制药技术明确黄连膏的提取工艺及成型性工艺参数。采用液质联用技术全面地对黄连膏中主要化学成分进行鉴定分析。在此基础上,建立黄连膏的指纹图谱结合多元统计分析,为黄连膏的质量控制提供理论基础,同时采用ELISA实验、免疫组化实验、Western blot实验等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阐明黄连膏的作用机制,为揭示经典名方黄连膏的科学内涵提供数据支持。

肖玉霜[6](2020)在《秦柏洗剂配合内服对寻常型银屑病(血热证)的疗效观察》文中指出目的探讨秦柏洗剂配合内服土槐丹四物汤加味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作用机制及临床疗效。方法收集符合血热证寻常型银屑病患者90例,采用单盲、不平衡指数分配原则,A组(治疗组),B组(对照组1),C组(对照组2)各30例。A组与B组均口服土槐丹四物汤加味,A组配合秦柏洗剂及凡士林封包疗法,B组配合凡士林封包疗法,C组口服复方氨肽素片加凡士林封包疗法。均分别用药8周,2周做一次观察记录,记录皮损积分、中医证候、复发及缓解期维持情况、皮肤病生活质量调查情况,8周后运用统计学方法比较三组之间的疗效差异,评价秦柏洗剂度对寻常型银屑病皮损、症状的改善情况及减少复发,延长维持期的疗效。结果1.三组患者治疗前年龄、性别、病程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三组患者治疗8周后,三组的PASI积分、伴随中医症状以及皮肤病生活质量调查情况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三组患者治疗8周后,A组总有效率为93.33%,B组为76.67%,C组为66.67%,三组总有效率比较,总体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组与对照组复发率分别为10.34%、40.00%、71.43%,治疗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病情缓解期维持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5.研究期间,治疗组出现1例外洗全身时出现头晕、无力症状,暂停外洗并立即卧床休息20分钟左右后症状消失,考虑未进餐导致,让其进食后继续休息半小时且无不适症状后再行外洗,后续治疗照常进行。其余患者治疗期间未出现不适。结论1.秦柏洗剂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疗效显着,能够明显缓解患者皮损红斑、鳞屑、浸润及中医症候伴随症状,降低DLQI评分。2.延长病情缓解期维持时间,降低复发率,无明显不良反应。

蒋琴[7](2020)在《复方洗剂一号治疗急性湿疹(湿热浸淫证)的临床与实验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观察复方洗剂一号治疗急性湿疹(湿热浸淫证)的临床疗效,验证复方洗剂一号治疗急性湿疹安全有效;观察复方洗剂一号对急性湿疹皮损表面常见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体外抗菌活性,阐述复方洗剂一号治疗湿疹的作用机制。方法:临床观察部分:收集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急性湿疹(湿热浸淫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例按就诊先后顺序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采用口服依巴斯汀片作为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基础治疗上采用复方洗剂一号治疗,对照组采用3%硼酸溶液湿敷,疗程7天,观察记录临床症状、湿疹的皮损面积和严重度、瘙痒程度改善情况、中医证候改善情况,不良反应情况。实验部分:观察复方洗剂一号对湿疹皮损表面常见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体外抑菌实验,进一步阐述复方洗剂一号治疗湿疹的作用机制。结果:临床研究结果表明,经7天治疗后,治疗组痊愈9例,显效11例,有效6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86.67%;对照组痊愈3例,显效6例,有效12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70%;经统计学分析,P<0.0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复方洗剂一号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的最小抑菌浓度与红霉素相当,MIC值为0.25。表明复方洗剂一号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一定的抑菌作用。结论:复方洗剂一号是治疗急性湿疹的有效方法,疗效肯定。对湿疹皮损面积和严重度、瘙痒症状、湿热浸淫证候有着良好的改善效果。复方洗剂一号对急性湿疹皮损表面常见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抑菌效果是复方洗剂一号治疗湿疹的作用机制之一。

赵霞[8](2020)在《硫黄及其制剂冰黄肤乐软膏的质量控制研究》文中提出目的:硫黄为自然元素类矿物硫族自然硫,采挖后,加热熔化,除去杂质,或用含硫矿物经加工制得。硫黄主产于山西、陕西、山东、河南、湖北、四川、广东等地,外用解毒杀虫疗疮,内服补火助阳通便。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硫黄具有缓泻、溶解角质、抗炎、抗菌、杀虫、镇咳、祛痰等作用。目前市场上硫黄来源混乱,除《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以下简称《中国药典》)规定基源的硫黄外,还有利用煤、天然气等进行工业回收所制得的硫黄。此外,产地和加工方式的不同,导致硫黄质量参差不齐,其所含无机元素种类和含量不同,增加了硫黄及其制剂在生产应用时的不可控性。再者,硫黄含少许砷、砷盐等有害物质,长期使用可导致慢性中毒。冰黄肤乐软膏常用于治疗神经性皮炎、湿疹、银屑病等皮肤性炎症,组方中含有硫黄,且占比较大。《中国药典》硫黄项下仅规定了性状、鉴别、硫含量测定项目;冰黄肤乐软膏项下关于硫黄仅规定了鉴别项目。因此为全面了解和综合评价硫黄及其含硫制剂冰黄肤乐软膏,保证产品的质量可控和安全用药,本课题拟利用XRD衍射指纹图谱分析和硫黄无机元素含量测定结合指纹图谱分析建立硫黄的质量评价方法。拟通过HPLC法测定冰黄肤乐软膏中硫黄含量、ICP-MS法测定无机元素含量为完善冰黄肤乐软膏的质量标准提供参考。方法:1.硫黄定性研究:以性状鉴别、理化鉴别、显微鉴别和X射线衍射法(X-ray Diffraction,XRD)物相检索,对硫黄进行鉴别。采用XRD指纹图谱结合相似度评价分析方法,进行硫黄一致性评价。2.硫黄化学成分含量测定:采用中和滴定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测定硫黄中主成分硫的含量,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Mass Spectrometry,ICP-MS)测定无机元素的含量。根据含量测定结果采用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和相似度评价分析方法对硫黄进行综合质量评价。3.冰黄肤乐软膏定性鉴别:采用薄层色谱法(Thin Layer Chromatography,TLC)鉴定冰黄肤乐软膏中大黄、姜黄;采用气相色谱法(Gas Chromatography,GC)鉴定冰片、薄荷脑;采用燃烧法鉴定硫黄,评价不同厂家的硫黄质量。4.冰黄肤乐软膏含量测定:采用HPLC法测定冰黄肤乐软膏中大黄素、大黄酚、大黄酸、大黄素甲醚、硫黄5个化学成分的含量;采用ICP-MS测定冰黄肤乐软膏中24种无机元素的含量。结合相似度评价、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3种分析方法,从无机元素的层面建立冰黄肤乐软膏质量评价方法,完善冰黄肤乐软膏的质量标准,为其他含硫制剂质量标准的建立提供参考。5.安全性评价:采用Franz扩散仪进行体外透皮实验;采用ICP-MS法、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Hydride Generation Atomic Fluorescence Spectrometry,HGAFS)、液相色谱-原子荧光光谱法(Liquid Chromatography-Atomic Fluorescence Spectrometry,LC-AFS)测定硫黄软膏及冰黄肤乐软膏样品和透皮接收液中的重金属元素及As(Ⅲ)、As(V)形态砷的含量,计算重金属透皮率,结合硫黄及含硫制剂中的重金属,对其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1.与理化鉴别和显微鉴别相比,性状鉴别不仅能够鉴别硫黄,还可以区分天然硫黄和人工硫黄。XRD指纹图谱物相检索结果显示硫黄的主要成分为硫,结构为S或S8。建立了 47批不同产地硫黄的XRD衍射指纹图谱,确定22个共有峰,以平均数指纹图谱为参照,通过夹角余弦法计算相似度对硫黄药材进行质量评价,结果显示65.96%的硫黄药材相似度均在0.990以上。2.硫黄化学成分测定,中和滴定法测定硫含量,结果显示47批硫黄的不合格率为40.4%。HPLC法测定硫含量,结果显示硫黄的不合格率为74.5%。HPLC法测定硫含量操作简便,精密度高,优于中和滴定法,因此推荐HPLC法测定硫含量。通过ICP-MS建立了硫黄中21种无机元素的含量测定方法,测定了 47批硫黄的21种无机元素的含量,进一步筛选出10种共有无机元素,采用相似度评价、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3种方法对47批硫黄进行综合质量评价,并建立了无机元素指纹图谱。结果显示P、As、Ca等元素含量均值高于100μg/g,Zn、Na等元素含量均高于10μg/g,其余元素含量低于10 μg/g,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加样回收率结果均符合《中国药典》规定,3种分析方法结果一致,可将硫黄分为天然硫黄和人工硫黄,部分样品交错可能是由于产地和加工方式不同。根据重金属含量测定结果,建议限量标准为:Cu 5 mg/kg、As 5 mg/kg、Cd 0.3 mg/kg、Hg 0.2 mg/kg、Pb 10 mg/kg。3.冰黄肤乐软膏定性结果显示:以燃烧法鉴别硫黄,28批样品中有20批(西藏产14批、自制6批)有SO2刺激性气味。采用GC鉴别冰片和薄荷脑成分,有20批(西藏产14批、自制6批)样品均在相同的保留时间出峰。以薄层色谱法鉴别大黄,28批样品中有20批(西藏产14批、自制6批)在相应的位置上有对应的斑点。以薄层色谱法鉴别姜黄,28批样品中有8批(西藏产2批、自制6批)在相应的位置上有对应的斑点。造成姜黄素未检出的原因可能是姜黄素不稳定,见光易分解,生产后放置时间长,不易检出,建议避光保存冰黄肤乐软膏,进行薄层色谱鉴别的冰黄肤乐软膏样品保存时间不宜过长,有待进一步研究。市面上各地生产的冰黄(磺)肤乐软膏较多,西藏厂家生产的软膏成分与《中国药典》规定的一致。4.通过HPLC法,建立了冰黄肤乐软膏中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大黄酸、硫黄5个化学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并测定了 23批冰黄肤乐软膏的5种化学成分的含量。结果显示有6批未检出大黄和硫黄成分,其余17批大黄酸含量在0.089-0.37 mg/g之间,大黄素含量在0.064-0.256 mg/g之间,大黄素甲醚含量在0.052-0.127 mg/g之间,大黄酚含量在0.167-0.409 mg/g之间,硫黄含量在17.11~21.03 mg/g之间,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加样回收实验结果均符合《中国药典》相关规定。5.通过ICP-MS法,建立了冰黄肤乐软膏及原药材中24种无机元素的含量测定方法,测定了 23批冰黄肤乐软膏的24种无机元素的含量,进一步筛选出21种共有无机元素,利用相似度评价、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对23批冰黄肤乐软膏进行质量评价,并建立了无机元素指纹图谱。结果显示K、P、Ca等元素含量均值均高于100 μg/g,Na、Mg、Fe含量均值均高于10 μg/g,其余元素含量均值均低于10 μg/g,该方法的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加样回收率均符合《中国药典》规定,3种分析方法结果一致,可区分不同厂家的冰黄肤乐软膏。通过统计学软件SPSS 25.0和Origin 8.5分析冰黄肤乐软膏无机元素与原药材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显示Mg、Al、Cr主要来源于黄芩,P、K、Cu、Cd、Pb主要来源于姜黄,Ca主要来源于大黄,As、Hg主要来源于硫黄,大黄素类成分总量逐步回归方程为Y=4.429Mg+83.777Ba-2.258,硫黄含量逐步回归方程为 Y=1 23.241 Mg+2442.877Sr+73511.616As-141.970。6.采用ICP-MS、LC-AFS检测透皮接收液及软膏中的重金属元素和无机砷,结果显示冰黄肤乐软膏和硫黄软膏的透皮接收液中全部未检测出重金属元素及无机砷,重金属元素及无机砷的透过率为0。因此硫黄软膏和冰黄肤乐软膏作为皮肤外用药,安全性较高。结论:本实验通过硫黄的性状鉴别、XRD衍射指纹图谱、主成分硫及无机元素含量测定等研究内容,建立硫黄的质量评价方法,制定重金属限量标准。通过冰黄肤乐软膏中无机元素指纹图谱、重金属体外透皮实验、硫黄的含量测定等研究内容,为提高冰黄肤乐软膏的质量标准提供参考。

董钰婧[9](2020)在《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祛痒化湿方治疗肛周湿疹、瘙痒的作用机制》文中研究说明研究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祛痒化湿方治疗肛周湿疹、瘙痒潜在的作用靶点和信号通路,并通过进一步的体外实验验证,为该方法的科学性有效性提供一定证据,为中药的新药研发打下基础。研究方法:采用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和中药分子机制生物信息学分析工具(BATMAN-TCM)预测祛痒化湿方中已知作用的化学成分,通过UniProt、GeneCards等数据库查询对应的基因靶点,分别用可视化的网络药理学工具Cytoscape软件构建祛痒化湿方-活性化合物-疾病的靶点网络图以及STRING软件构建祛痒化湿方治病靶点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PPI),并用DAVID平台对化合物靶点网络进行基因功能注释分析(GO)和信号通路富集分析(KEGG),揭示祛痒化湿方治疗肛周湿疹、瘙痒潜在的作用靶点和信号通路。验证祛痒化湿方对人角质形成细胞(HaCaT)抗炎作用机制。CCK8活性测定用于评估祛痒化湿方在HaCaT细胞中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干扰素-γ(IFN-γ)刺激细胞,诱导炎症反应,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IL-6、IL-1β、TN F-α炎症因子在诱导下的HaCaT细胞中的表达,Western blot测定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STAT3)和Janus激酶2(JAK2)的磷酸化水平。研究结果:发现祛痒化湿方治病潜在的靶点83个,如PIK3CA、STAT3、EGFR、IL-6、IL-10、JAK2、JAK1、TNF等。同时靶蛋白基因功能注释分析得到生物过程、分子功能、细胞组成的相关条目。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显示,大多数基因富集到了 PI3K-Akt signaling pathway、NF signaling pathway、Toll-like receptor signaling pathway、FoxO signaling pathway、HIF-1 signaling pathway、MAPK signaling pathway 等。细胞试验中,祛痒化湿方呈浓度依赖性地抑制HaCaT细胞增殖活性,IC50为672.6μg/ml。在TNF-α和IFN-γ刺激的细胞中,可观察到高中低浓度的祛痒化湿方可抑制IL-6、IL-1β、TNF-α炎症因子的产生和表达,以及STAT3、JAK2的表达和磷酸化。研究结论:祛痒化湿方对肛周湿疹、瘙痒的治疗作用可能是多成分、多靶标、多途径的。推测主要通过多条免疫学通路、受体信号通路、细胞因子/趋化因子通路等,参与免疫、炎症、凋亡、基因转录、基因表达等生物过程。进一步通过体外实验结果验证,祛痒化湿方可以通过抑制JAK2和STAT3的磷酸化,阻断JAK2/STAT3信号通路来发挥抗炎作用。

陆怀虎[10](2019)在《外感Ⅱ号合剂联合苦柏洗剂治疗小儿手足口病(普通型)的临床研究》文中提出目的:通过观察外感Ⅱ号合剂联合苦柏洗剂治疗普通型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为中医药在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推广应用提供临床依据、提供治疗新方法。方法:将符合西医诊断又符合中医证候诊断并符合纳入标准150例手足口病患儿按就诊先后顺序分为苦柏洗剂组、联合治疗组、抗病毒组,每组50例。抗病毒组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利巴韦林颗粒口服,每次用量为5.07.5mg/kg,每天2次,5天为1个疗程。苦柏洗剂组在抗病毒组治疗的基础上,再予苦柏洗剂外洗患儿手、足、口及肛周等疱疹、皮疹,1次/d,5天为1个疗程。联合治疗组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用苦柏洗剂(泡洗方法与苦柏洗剂组相同)联合外感Ⅱ号合剂口服,用量为10ml/次,日三次,5天为1个疗程。观察三组患儿治疗前后临床疗效。结果:(1)三组患儿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的总积分进行比较,有显着差异(P<0.01)。(2)治疗后的总积分两两进行对比:苦柏洗剂组与联合治疗组、抗病毒组之间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与抗病毒组比较,有显着差异(P<0.01)。(3)联合治疗组的患儿在口腔疱疹改善时间、退热所需要的时间、皮肤疱疹消退所需要的时间、输液及总病程所需时间最短,苦柏洗剂组次之,抗病毒组所需时间最长。存在显着性差异(P<0.01)。(4)苦柏洗剂组总有效率与联合治疗组、抗病毒组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抗病毒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感Ⅱ号合剂联合苦柏洗剂治疗普通型小儿手足口病临床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二、止痒洗剂的制备工艺及操作体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止痒洗剂的制备工艺及操作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H1R及PAR-2介导的GRPR通路探讨花椒及青椒挥发油对慢性湿疹的止痒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1 中医对湿疹的认识
        1.1 病名
        1.2 病因病机
        1.3 近现代名家对湿疹的临证体会
        1.4 中医外治法的应用
    2 现代医学对湿疹的认识
        2.1 流行病学研究
        2.2 病因分析
        2.3 治疗方法
    3 瘙痒与慢性湿疹
        3.1 瘙痒与慢性湿疹的关系
        3.2 瘙痒产生的机理
    4 花椒油治疗慢性湿疹的理论依据
        4.1 中医理论
        4.2 现代医学理论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1 实验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2 实验方法
    2 结果
        2.1 挥发油得油率
        2.2 皮损积分差值
        2.3 搔抓次数差值
        2.4 ELISA检测IL-4、IgE、GRP、HIS水平
        2.5 HE染色观察病理形态变化
        2.6 免疫组化染色检测H1R、PAR-2、TRPV1、TRPA1表达
        2.7 Western blot检测H1R、PAR-2、TRPV1、TRPA1表达
        2.8 QRT-PCR检测H1R、PAR-2、TRPV1、TRPA1、GRPR mRNA表达
第三部分 讨论
    1 花椒、青椒挥发油的选择依据
    2 慢性湿疹模型的建立与评价
    3 中药对照组及模型溶剂组选择依据
    4 实验指标的选择
    5 花椒、青椒油治疗慢性湿疹的可能机制分析
    6 花椒、青椒油止痒效果比较
第四部分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论文着作

(2)吴蛸散洗剂外治亚急性期、慢性期湿疹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1 湿疹的中医研究概况
        1.1 中医典籍中关于湿疹的病名概述
        1.2 传统中医对湿疹病因病机的认识
        1.3 近现代中医对湿疹病因病机的认识
        1.4 中医外治法治疗湿疹的相关论述
    2 湿疹的西医研究概况
        2.1 流行病学
        2.2 西医关于湿疹病因与发病机制的概述
        2.3 西医外用药物治疗湿疹的相关论述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1.1 研究对象
        1.2 诊断标准
        1.3 病例选择标准
        1.4 不良反应及处理
        1.5 伦理学要求及知情同意书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分组
        2.2 治疗方法
    3 研究观察指标
        3.1 基础观察指标
        3.2 疗效观察指标
        3.3 安全性指标
        3.4 依从性指标
    4 统计方法
    5 研究结果与分析
        5.1 病例入组情况
        5.2 基础观察情况
        5.3 疗效观察情况
        5.4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5.5 安全性评价
        5.6 三组依从性比较
        5.7 三组复发率比较
第三部分 讨论
    1 吴蛸散组成药物的相关药理研究
        1.1 吴茱萸
        1.2 海螵蛸
    2 他克莫司软膏作为对照组依据
    3 中药外用剂型洗剂与糊膏的相关论述
        3.1 洗剂
        3.2 糊膏
    4 吴蛸散洗剂与吴蛸散糊膏对比分析
    5 疗效分析
    6 不良反应与安全性分析
    7 课题创新点
    8 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缩略词表
综述 中医外治法治疗慢性湿疹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3)扶正抗菌汤治疗脾虚湿注型单纯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第一部分 中药内服治疗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Meta分析
    1 研究方法
        1.1 数据来源
        1.2 检索策略
        1.3 文献纳入及排除标准
        1.4 文献筛选
        1.5 数据提取
        1.6 文献质量评估
        1.7 统计分析方法
    2 研究结果
        2.1 文献检索结果及流程图
        2.2 纳入文献的基本特征
        2.3 纳入文献的方法学质量评价
        2.4 安全性评价
        2.5 Meta分析结果
        2.6 纳入文献用药特点
    3 讨论
        3.1 纳入文献基本特征讨论
        3.2 纳入文献质量讨论
        3.3 Meta分析结果讨论
        3.4 异质性讨论
        3.5 发表偏倚讨论
        3.6 敏感性讨论
        3.7 用药特点讨论
    4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扶正抗菌汤联合克霉唑阴道片治疗脾虚湿注型单纯性VVC的疗效观察
    前言
    1 临床资料
    2 研究方法
    3 研究结果
    4 讨论
        4.1 立项依据
        4.2 祖国医学对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认识
        4.3 对脾虚湿注型单纯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探讨
        4.4 对扶正抗菌汤的方药分析
        4.5 西医对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认识
        4.6 结果分析与探讨
        4.7 不足与展望
    5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一 带下病的中医药治疗进展
    参考文献
综述二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西医治疗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4)甘草润肤膏外用治疗手足皲裂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文献综述
    第一节 甘草在外用治疗皮肤病的应用研究进展
        1. 概述
        2. 甘草的主要有效成分和功效
        3. 甘草在皮肤病的外用治疗中的应用
        4. 总结
    第二节 手足皲裂症的国内外临床研究进展
        1. 国内治疗手足皲裂症的研究进展
        2. 国外治疗手足皲裂症的研究进展
        3. 讨论
前言
第一节 研究方法
    1.
        1.1 研究目的
        1.2 研究对象
        1.3 诊断标准
        1.4 纳入标准
        1.5 排除标准
        1.6 研究病例的终止
        1.7 研究病例的剔除
        1.8 随机方式
        1.9 干预措施
        1.10 使用方法
        1.11 随访方法
    2.观察指标
第二节 试验结果
    1.
        1.1 病例入组情况
        1.2 可比性分析
        1.3 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分析
    2.案例分析
第三节 讨论
    1. 中医对手足皲裂的认识
    2. 现代医学对手足皲裂症的认识
    3. 阿育吠陀医学对足部皲裂的认识
    4. 针对预防手足皲裂的养护和建议
    5. 甘草润肤膏的研发基础
    6. 结论
    7.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一 病例观察表(CRF)
附录二 浅谈当今临床试验过程医患沟通困难及患者依从性低的现状
个人简历
    一、个人信息
    二、学习经历
    三、在读期间参与的课题
    四、在读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5)经典名方黄连膏的药效物质及治疗湿疹作用机制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引言
文献综述
第一章 黄连膏提取工艺的研究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第二章 黄连膏成型性工艺的研究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与结果
    3 讨论
第三章 黄连膏药效物质分析
    1 仪器与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第四章 黄连膏指纹图谱的建立
    1 仪器与材料
    2 方法与结果
    3 讨论
第五章 黄连膏治疗湿疹疗效及作用机制研究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结论
    本文创新点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个人简介

(6)秦柏洗剂配合内服对寻常型银屑病(血热证)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理论研究
    1.现代医学对银屑病的认识
    2.祖国医学对银屑病的认识
    3.中药经皮给药
临床研究
    1.研究方法
    2.医学伦理学要求
    3.数据处理方法
研究结果
    1.一般资料
    2.疗效分析
    3.随访
    4.安全性分析
讨论
    1.从血热论治银屑病
    2.秦柏洗剂组方用药依据
    3.秦柏洗剂治疗银屑病现代医学机理
    4.对照组药物分析
    5.封包疗法
    6.心理因素
    7.不足与展望
结论
附图
参考文献
附录 A
    附表 1 患者 PASI 情况调查表
    附表 2 中医血热证证候积分
    附表 3 复发及缓解期维持情况表
    附表 4
    附表 5 皮肤病生活质量调查表(DLQI)
    附表 6 知情同意书
附录 B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7)复方洗剂一号治疗急性湿疹(湿热浸淫证)的临床与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1 现代医学对湿疹的认识
        1.1 病名的认识
        1.2 流行病学的研究
        1.3 病因的认识
        1.4 治疗方法
    2 祖国医学对湿疹的认识
        2.1 病名的认识
        2.2 病因病机的认识
        2.3 临床表现的认识
        2.4 治法的认识
        2.5 中医药治疗湿疹的临床与实验研究
        2.6 小结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研究目的
    2 研究资料
        2.1 病例来源
        2.2 诊断标准及病例选择
        2.2.1 西医诊断标准
        2.2.2 中医证候诊断标准
        2.2.3 纳入标准
        2.2.4 排除标准
        2.2.5 剔除标准
        2.2.6 脱落/终止标准
        3、研究方法
        3.1 病例分组
        3.2 治疗方法
        3.3 注意事项
        3.4 疗效观察指标
        3.5 疗效判定标准
        3.6 不良反应观察
    4 统计方法
    5 研究结果
第三部分 实验研究
    1 实验目的
    2 实验材料、药品及仪器
        2.1 实验菌种
        2.2 药物及试剂
        2.3 主要仪器及材料
    3 培养基的制备
        3.1 平板培养基制备
        3.2 不同浓度含药试管培养基的制备
    4 受试菌的转种活化
    5 菌种鉴定
    6 菌悬液的制备
    7 复方洗剂一号抑菌实验研究
        7.1 牛津杯法
        7.2 含药试管稀释法
    8 抑菌效果判定
        8.1 牛津杯法抑菌效果的判定
        8.2 含药试管稀释法抑菌效果的判定
    9 研究结果
        9.1 牛津杯法的抑菌结果
        9.2 含药试管稀释法的抑菌结果
第四部分 分析与讨论
    1 立题依据
        1.1 湿疹疾病的现状
        1.2 湿疹的诱因
    2 中药制剂外用的作用
    3 复方洗剂一号治疗急性湿疹(湿热浸淫证)的中医机理探讨
    4 复方洗剂一号治疗急性湿疹(湿热浸淫证)的现代机理探讨
    5 关于临床观察部分的讨论
        5.1 对湿疹评分方法的认识
        5.2 EASI积分方面比较
        5.3 对于减轻瘙痒方面比较
        5.4 两组中医证候结果分析
        5.5 两组临床疗效结果分析
    6 关于实验观察部分的讨论
        6.1 关于中药的MIC值
        6.2 关于药敏方法的选择
        6.3 微生物与湿疹的关系与实验菌种选择
        6.4 实验结果的讨论
    7.关于基础药敏试验和临床观察的情况的几点思考
结论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中英文缩略词表
综述 中西医治疗急性湿疹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8)硫黄及其制剂冰黄肤乐软膏的质量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文献综述
    1 硫黄的来源考察与文献记载
    2 硫黄的药理作用
    3 国内外硫黄质量控制研究进展
    4 矿物药研究方法概述
    5 小结
    参考文献
前言
技术路线
第一章 硫黄药材定性研究
    第一节 硫黄性状鉴别和燃烧法化学鉴别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与分析
        4 小结
    第二节 硫黄显微鉴别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与分析
        4 小结
    第三节 硫黄XRD衍射指纹图谱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与分析
        4 小结
第二章 硫黄的无机元素分析
    第一节 主成分硫含量测定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与分析
        4 小结
    第二节 硫黄无机元素全扫半定量分析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与分析
        4 小结
    第三节 硫黄中21种无机元素指纹图谱及重金属限量标准的建立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与分析
        4 小结
第三章 硫黄炮制工艺对硫黄质量的影响研究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与分析
    4 小结
第四章 冰黄肤乐软膏主要成分定性鉴别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与分析
    4 小结
第五章 冰黄肤乐软膏中成分含量测定
    第一节 HPLC法测定冰黄肤乐软膏中大黄和硫黄化学成分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与分析
        4 小结
    第二节 冰黄肤乐软膏中24种无机元素含量测定及重金属限量标准的建立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与分析
        4 小结
第六章 冰黄肤乐软膏及硫黄软膏重金属元素体外透皮实验研究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与分析
    4 小结
全文总结
创新点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9)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祛痒化湿方治疗肛周湿疹、瘙痒的作用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 研究背景综述
    1 祛痒化湿方
        1.1 樊志敏教授所创的祛痒化湿方
        1.2 祛痒化湿方的组方药理学研究进展
    2 肛周湿疹和瘙痒
    3 网络药理学
        3.1 网络药理学概述
        3.2 网络药理学应用于中药复方的作用机制
第二部分 祛痒化湿方治疗肛周湿疹和瘙痒的网络药理学研究
    1 实验方法
        1.1 祛痒化湿方化学成分研究
        1.2 肛周湿疹、瘙痒作用靶点及祛痒化湿方治病靶点研究
        1.3 网络构建
        1.4 拓扑属性分析和聚类分析
        1.5 GO功能富集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
    2 实验结果
        2.1 祛痒化湿方治疗肛周湿疹、瘙痒潜在靶标
        2.2 祛痒化湿方治疗肛周湿疹和瘙痒的“药物-成分-靶标”网络图
        2.3 GO功能富集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
    3 小结
第三部分 HaCaT细胞验证祛痒化湿方改善肛周湿疹和瘙痒的作用机制
    1 引言
    2 材料和仪器
        2.1 实验材料
        2.2 实验仪器
    3 实验方法
        3.1 制备QYHSD水提取物
        3.2 细胞的培养
        3.3 CCK8确定IC50值
        3.4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3.5 Western blot分析
        3.6 统计学处理
    4 实验结果
        4.1 QYHSD对HaCaT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
        4.2 QYHSD对TNF-α/IFN-γ诱导的HaCaT细胞产生炎症趋化因子的影响
        4.3 QYHSD对HaCaT细胞中JAK2/STAT3信号通路的影响
    5 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读研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10)外感Ⅱ号合剂联合苦柏洗剂治疗小儿手足口病(普通型)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研究对象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剔除病例标准
    1.6 终止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分组研究
    2.2 治疗方案
    2.3 观察指标
    2.4 疾病疗效评定标准
    2.5 统计方法
3 研究结果
    3.1 一般资料分析
    3.2 治疗前分析
    3.3 治疗结果分析
    3.4 治疗结果总结
4 安全性观察
5 讨论
    5.1 现代医学对手足口病的认知
    5.2 祖国医学对手足口病的认知
    5.3 结语
    5.4 外感Ⅱ号合剂及苦柏洗剂治疗普通型小儿手足口病的理论依据
    5.5 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5.6 研究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四、止痒洗剂的制备工艺及操作体会(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H1R及PAR-2介导的GRPR通路探讨花椒及青椒挥发油对慢性湿疹的止痒机制[D]. 周祥禄.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21
  • [2]吴蛸散洗剂外治亚急性期、慢性期湿疹的临床研究[D]. 孙日美.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21(02)
  • [3]扶正抗菌汤治疗脾虚湿注型单纯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疗效观察[D]. 吴妙丽.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1(01)
  • [4]甘草润肤膏外用治疗手足皲裂的临床疗效观察[D]. 林子量.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8)
  • [5]经典名方黄连膏的药效物质及治疗湿疹作用机制的研究[D]. 张荣榕.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21(01)
  • [6]秦柏洗剂配合内服对寻常型银屑病(血热证)的疗效观察[D]. 肖玉霜. 山西中医药大学, 2020(07)
  • [7]复方洗剂一号治疗急性湿疹(湿热浸淫证)的临床与实验研究[D]. 蒋琴.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20(02)
  • [8]硫黄及其制剂冰黄肤乐软膏的质量控制研究[D]. 赵霞.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9]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祛痒化湿方治疗肛周湿疹、瘙痒的作用机制[D]. 董钰婧.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0(12)
  • [10]外感Ⅱ号合剂联合苦柏洗剂治疗小儿手足口病(普通型)的临床研究[D]. 陆怀虎.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19(03)

标签:;  ;  ;  ;  ;  

止痒膏的制备技术及操作经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