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农机管理服务制约因素及对策分析

基层农机管理服务制约因素及对策分析

一、浅析基层农机管理服务的制约因素及对策(论文文献综述)

祝洪章[1](2021)在《我国耕地经营权流转制度绩效研究》文中指出农村土地流转问题本质上是一个农村生产要素市场化改革的问题,具有鲜明效率维度的价值追求和经济属性。立足中国特殊国情、农情,耕地流转问题不单纯是经济效率问题,也是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在自发演化力量和有意识构建的共同作用下,我国农地产权制度的变迁具有自身特定的演进规律。我国现行耕地“三权分置”改革就是考虑到耕地流转的多重属性,通过权利分层方式,兼顾耕地社会属性、意识形态属性和经济属性。这是理解当下耕地经营权流转制度绩效问题的前提,是耕地经营权流转的制度环境。主流经济学推崇的简约理论模型的研究范式在我国农地产权制度研究上存在明显的缺陷。本文结合马克思主义制度理论和西方新制度经济理论研究方法,从历史演进规律、制度逻辑的宏观视角,顺推制约耕地经营权流转制度绩效的制度环境因素;从制度目标、制度机制的应然预设与流转运行和流转制度经济影响绩效实然状态的差异,逆推权利结构设计和流转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最终,针对问题成因提出优化我国耕地经营权流转制度绩效的对策建议。本文分析了建国至今我国农地产权制度变迁历程和演化规律,提出农地产权制度存在制度价值复合化取向,呈现渐进、路径依赖式演化模式,具有诱致性变迁与强制性变迁相结合,服务于国家城乡关系的国家意志等发展演进规律。“三权分置”改革以农户分化发展的社会现实为背景,遵循了我国农地产权制度演进的历史规律,依托多重制度逻辑框架,将“系统观念、底线思维”作为多重逻辑兼容的指引,通过“地权细分”为多重逻辑兼容共存提供载体,通过“走廊调控”方式为多重制度逻辑兼容提供机制,通过增量改革和绩效提升为多重逻辑兼容共存提供动力。经营权流转制度是以经济绩效为主导逻辑的农地产权交易制度,相关的政策制定和立法近年取得较大发展。耕地经营权流转制度的目标主要是优化耕地资源配置、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同时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为保障耕地经营权流转制度实现以上预设功能,国家通过激励机制、约束机制、稳定机制三种制度机制综合推进流转改革。激励机制包括鼓励主体分流、客体强权赋权和完善流转交易市场体系等;约束机制包括设立农地集体所有的制度红线、流转用途红线、农民权利保护红线等;稳定机制包括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加强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建设等。本文在系统梳理我国耕地经营权流转规模、流转主体、流转方式、流转合约、流转价格、流转效力等发展状况的基础上,从宏观时空角度,运用LMDI法分析了耕地经营权流转的主要影响因素;从微观农户行为角度,基于农户流转规模决策模型,分析了影响农户流转决策行为的主要因素和农户耕地福利保障效应、农户耕地禀赋效应以及农户政策感知、预期与反馈效应等对流转决策的影响。对照流转制度功能目标定位,本文分别分析了耕地经营权流转制度的耕地配置绩效、生产效率绩效、粮食安全保障绩效。研究发现,虽然耕地经营权流转制度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耕地配置效率,但面积和地块细碎化和耕地撂荒等问题依然存在;耕地流转制度提升了农业全要素生产率,但对流转双方、全国区域间影响存在较强的异质性;现有耕地流转制度对流转“非农化”“非粮化”抑制效果不佳,经济发达地区的流转“非农化”明显,非粮食主产区流转“非粮化”明显,粮食主产区也存在流转“非粮化”趋势。依循“制度环境-制度逻辑-制度功能-制度机制-制度绩效”分析脉络,本文得出了我国城乡融合发展进程和小农户与现代农业衔接进程的渐进性约束了流转制度绩效发挥的结论;根据“产权结构-行为激励与约束-制度绩效”分析脉络,本文得出了耕地“三权”赋权方案不确定性、立法内容与技术缺陷影响了流转制度绩效发挥的结论;根据“制度交易成本”分析,本文得出了农户政策认知弱、流转交易平台建设滞后、交易监管薄弱、交易信息化程度低等因素增加了制度交易成本,造成流转制度绩效损失的结论。针对制度环境,本文提出耕地经营权流转应与农业非农转移、城市及乡村非农产业吸纳能力、农业技术进步水平及农业社会化服务等相适应发展,加快协同配套进程推进。针对赋权环节,本文建议应捋顺三权关系,采取“所有权-承包权(成员权)-经营权(用益物权)”的赋权路径,完善立法以减轻经营权非经济属性功能负荷;针对流转制度运行,本文提出从规模化思路、政策指导、主体培育、市场体系建设等方面持续降低经营权流转制度交易成本,提高流转制度效能。

蒋崧韬[2](2021)在《小农体制对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影响及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我国农业经营总体上呈现出分散、细碎的小农经济格局。传统产权理论认为只要权利有清楚的界定,不管界定为谁属,市场的运作会带来同样的效果。然而我国农业发展的现实却与传统理论相悖,在农地权利被清晰界定后,农地产权的整合仍然面临障碍,小农格局被长期固化。对于我国农业为何长期受困于小农格局,既有研究至今没有形成一致的解释。本文聚焦这一问题,从体制的角度出发,将我国的农业体制归纳为“小农体制”,并第一次较为系统的阐述了小农体制的作用机理,即小农体制下农户始终拥有土地承包权,农地整合只能依靠派生于土地承包权的经营权,由于经营权派生于承包权必然具有期限性,当经营权期限届满后必须向土地承包权回复,因此农地整合后的产权格局就不具有终局性且存在向承包权回复的体制性动力,进而导致我国小农格局的固化。由于小农体制及其作用机理的存在,因此制约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就不仅是分散、细碎的农地产权格局,导致农地产权格局向分散、细碎的初始赋权状态回复的动力机制才是制约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症结”之所在。本文随后从小农体制的作用机理出发进一步分析了小农体制对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影响,指出小农体制下农地整合的非终局性会给市场交易带来不确定性,从而“对冲”市场机制整合农地的动力,同时农地整合的非终局性也会导致为整合农地而支付的交易成本不具有永久性效果以及因农地整合而提升的农业效率难以得到有效的积累。为了验证小农体制对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障碍机理,本文就小农体制对我国农业经营体制和农业生产效率两个方面的影响进行了讨论。在经营体制方面,由于小农体制及其作用机理的存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无论采用何种组织形式都始终面临交易成本高、运营成本高以及地权稳定性弱等困境。而在农业效率方面,本文运用我国2004-2018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对小农体制与我国农业生产效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无论是小农体制的表征还是小农体制的实质都对我国农业生产效率产生了显着的负面影响。本文的分析表明,小农体制对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影响是全面而深刻的。如果不阻断小农体制的作用机理发挥作用,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将始终受到束缚。考虑到西方农业发达国家(新大陆国家除外)在经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过程中也曾经经历过改造小农的历程,而我国各地农业现代化发展实践中也在不断尝试多种应对小农体制的办法,因此本文对改造小农格局的国际经验和应对小农体制的国内实践进行了梳理,以便从中找到参考和借鉴。从法国、德国、荷兰以及日本这几个主要农业发达国家改造小农格局的历程来看,通过财政、金融政策刺激、引导农场规模扩大,做好农户退出农业的安置工作以及出台限制农业分散的政策法规是被实践检验有效的通行做法。此外,设立专门的中介机构来促进农地产权整合、降低农地产权整合的交易成本也是各国的共识。同时,不可忽略的是,土地私有制下农地产权能够被终局性整合是上述国家改造小农格局成效显着的关键因素。从国内应对小农体制的实践来看,虽然各地实践模式有所不同,但由于通过农地自发流转很难打破分散、细碎的产权格局。因此,各地大多由村社集体组织(村委会)来负责农地要素的整合、集中。然而,村社集体组织(村委会)作为农地整合机构也面临短板和困境:首先,村社集体组织(村委会)受其行为能力限制,在农地整合过程中只能发挥居间作用,相较于农业发达国家承担相应职能的农地中介机构而言,其职能单薄难以承载更多的期望。其次,村社集体组织(村委会)本身不是农地产权整合效果的直接受益者,其整合农地的动力可能并不来自于市场机制,这种权利义务配置的扭曲可能诱发村社集体组织(村委会)行为的失范。再次,村社集体组织(村委会)大多不具备独立的财产和责任能力,在农地整合过程中难以对其行为可能面临的市场风险负责,农户成为相关风险的主要转嫁对象,容易给社会带来不稳定因素。最后,村社集体组织(村委会)并不能解决小农体制下农地产权整合的非终局性问题。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根据小农体制的作用机理,在借鉴农业发达国家改造小农格局的国际经验和国内应对小农体制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对策建议。该对策建议的思路是通过新的制度供给来阻断小农体制的作用机理。总体制度构想为设立独立的农地经营机构来充当土地流转中介。围绕这一总体制度构想,本文就该制度下如何保持农地产权的稳定、如何保障农民的主体性(包括农民的土地流转意愿和农民的耕地需求等)、如何低成本实现土地供应以及如何保障市场交易双方通过农地经营机构来参与农地要素交易等方面进行了具体的制度设计。最后,本文根据该制度设计之初拟定的价值取向和基本原则对该制度设计的效果进行了检验并就设立农地经营机构可能面临的风险及防范措施展开了必要的讨论。

汪涛[3](2021)在《绵阳市农机社会化服务供需影响因素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农机社会化服务是农业社会化服务的重要内容,在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实现乡村振兴过程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农机社会化服务供需服务平衡发展发展有利于构建“集约化、组织化、专业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是实现农业机械化“全程、全面、高质、高效”发展的必然要求。建国以来,经过多方努力,我国在农业机械种类、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农业机械科技含量、农机服务内容、农机服务效益等多方面都取得了可观的效果。但由于历史、政策、社会、制度、技术、区位条件、资金和地区资源等众多因素的影响,我国农机社会化服务的发展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因此对农机社会化服务开展研究,分析其现状和问题,并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十分必要。本文选择四川省绵阳市的农机社会化服务为研究对象。在对绵阳市农机社会化服务供需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从多角度总结了农机社会化服务供需存在的问题,并对制约绵阳市农机社会化服务供需平衡的原因等进行分析;认为绵阳市丘陵地区农机化共享发展缓慢、宜机化条件差、农机化人才培养不充分、农机化扶持政策有待加强;并从人力资本、土地禀赋、经营状况、社会环境、政策环境、经济环境、市场环境、技术环境等方面对农机社会化服务供需制约因素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通过采用AHP(层次分析法)对绵阳市农机社会化服务供需影响因素进行了量化比较分析。最后,针对性提出适用于绵阳市农机社会化服务发展的对策建议,即加快推进宜机化改造,发挥土地禀赋优势;加强农机化经济政策支持,营造良好经济环境;加强农机化人才培养,营造良好技术环境;积极开展农机化共享服务,保证供需平衡。

黄河[4](2021)在《湘潭县农业机械化发展问题研究》文中认为农业机械化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能有效地促进农业生产的规模化和效率化,在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力和促进农户增收方面具有显着的推动力。目前,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具有较高水平的农业生产机械化,而高原、丘陵地区机械化水平相对较低;同时,还存在区域分化和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大部分农业生产仍以小规模生产方式为主,具有较低的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因此,为促进农业大规模化生产,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提高农民收入,亟待解决农业机械化的发展问题。湘潭县位于中国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是湖南省非常重要的农业大县。随着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湘潭县农业机械化程度不断提高。尽管湘潭县农业机械化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农机服务收入不断增加,农业产业产值不断提高。但湘潭县在农机化发展过程中,还存在资金投入不足、农机化管理监督体系不健全、农机设备还不能满足农业发展需要等问题。这些问题一方面严重制约了湘潭县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另一方面影响了农业产业的转型升级,农业现代化进程和农业经济的健康发展。本文针对湘潭县农机化建设发展中存在的不足,拟研究如何加快湘潭县农业机械化建设进程,提高湘潭县农业机械化和农业生产水平等问题。首先,通过文献学习梳理和总结国内外学者的相关研究,阐述传统农业、现代农业和农业机械化的基本内涵,以及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对改造传统农业、推动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意义。其次,通过收集相关资料、数据和问卷调查,分析湘潭县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历程和现状,探讨湘潭县农业机械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例如农机结构不合理,机械设备、农机化建设投入不足,农机产品开发人才匮乏等。第三,根据改造传统农业理论、技术创新发展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从优化农机化发展环境、机耕化改造、农机结构调整、加大农机化建设投入、完善农机科技服务政策,加强农机推广使用教育培训,加强农机监督管理等方面入手,探讨相关的策略和措施。最后,以水稻生产环节为例,具体说明如何加快湘潭县水稻生产机械化发展,提高水稻生产机械化生产水平等问题,以提高湘潭县农业生产力和农村经济实力,促进湘潭县水稻生产及机械化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张琰[5](2020)在《淮安市农业机械安全监管问题及对策分析》文中研究表明安全生产现在是整个社会都很关注的内容,随着农机的日益蓬勃发展,农业机械的安全生产也越来越引发人们的关注。做好农业机械安全生产工作,有利于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有利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得到保障。农业机械的管理工作涉及农业机械的方方面面,农业机械的安全监管工作是农业机械管理工作的一部分。淮安市农业机械安全监管机构全面贯彻实施国务院《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和《江苏省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该市狠抓农业机械安全生产的目标是预防和减少农机事故,提高农民朋友们的生产生活的幸福指数,近几年该市的农机安全监管水平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水平不断攀升,大多数农民群众安全意识也不断提高,详细说来,主要是这几个方面,一是多管齐下夯实农机安全生产责任,二是多渠道强化农机安全监管网络,三是“扫雷式”细排农机安全生产措施,全方位的安全监管,该市的农机安全生产形势一片大好,也为全市农业机械化又好又快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尽管淮安市农机安全监管工作近几年取得了长足发展,不仅淮安市获得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市的称号,而且还实现了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县区全覆盖。农机安全生产及监管水平与预期水平还是有一定距离,安全隐患仍然很多,面临矛盾和问题也很多。一是农机从业人员年龄偏大,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安全意识淡薄,黑车非驾、超速超载、违规载人等现象仍有发生;二是农机安全监管方式依然欠缺,现有的农机安全监管体制与当前农机安全监管形势不匹配,我市各地农机安全监管人员配备严重不足,农机安全投入也远远不足,农机安全监管所需要的执法装备相对滞后,不能满足日常监管需求。三是农机“三率”水平存在地区差异,有效监管机具数量依然偏少,农机事故处理统计上报职能履行不到位等。本文围绕目前淮安市农机安全监管相关工作,通过运用多种研究方法,例如文献梳理法、经验总结法、调查法、理论分析法,界定“农业机械”“安全生产”“安全生产监管”等核心概念,结合有关政策和统计数据,梳理出淮安农业机械安全监管现状以及问题和分析。分析借鉴国外农机安全监管的经验,总结出能够适合运用在淮安市农机安全监管方面的的经验。同时,有针对性地梳理总结外省先进做法和成果。最后,围绕目前淮安市农业机械安全监管的相关做法,针对目前所存在的问题提出可供参考的意见,具体有:坚持“以人为本”理念,转变安全监管角色;坚持多措并举,强化农机安全监管水平;坚持多渠道,强化农机安全宣传;坚持多方位,提高乡镇农机安全监管能力。力图为淮安农业机械安全监管提供有益的参考。

张淑敏[6](2020)在《嘉兴市乡镇农业服务中心发展对策研究》文中提出农业是一个国家国民经济的基础,现代农业的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的运用。要想农业保持可持续发展,就需要农业技术不断创新。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就是将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连接桥梁,没有农业推广服务组织的推动,再先进的农业技术也无法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目前,嘉兴农业发展己迈入新时期,农业产业结构形势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以往制定的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制度已经过时,不适应新时代农业农村的发展。所以,改革乡镇农业服务中心体制、完善农业科技推广服务工作的任务刻不容缓。本文笔者将从研究意义和国内外有关农业服务中心发展的研究出发,实地调研嘉兴市乡镇农业服务中心的运行现状,包括对区级农业部门、镇政府、农技人员、农民四个主体的考察。经过细致的研究和科学的整理归纳,发现当前嘉兴市乡镇农业服务中心发展面临诸多问题:乡镇农业服务中心在机构设置上不够规范和合理,农技人员安排不均、专业性不强,农业服务配套设施及专项资金不到位等情况。农技服务推广方式与农业生产不相适应等问题较突出。基层农技人员也普遍反映缺少培训及再教育机制和激励机制。在农民问卷中也体现出农技推广服务的方式存在不合理的现象。因此,通过对农业部门及政府部门的调研,笔者总结出相应对策措施,各级农业部门及乡镇政府之间应明确权责关系,合理规划职能部门。并从制度、政策上保证农技人员再教育机会。农技人员需要制定出一系列能让农民可接受的服务措施,充分发挥乡镇农业服务中心的功能,推动嘉兴市农业走向农业现代化。

于萍[7](2020)在《Y市乡镇农机安全监管问题及对策研究》文中指出农机安全生产是全社会安全生产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安全生产13个重点行业之一,切实做好农机安全监管工作对预防农机事故,保障农机行业和农业农村经济稳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必须高度重视。近年来,一方面,在国家和政府政策扶持、农业技术发展、农村劳动人口减少、农民生活水平提高等多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各类新型农业机械保有量快速增长,农机作业领域亦不断拓宽;另一方面,在政府简政放权、权力重心下移的改革大背景下,乡镇基层农机安全监管机构由于各类因素的限制,压力陡增却无力应对。而长期以来的学术研究对基层农机安全监管工作关注不足,当地政府缺少具有针对性、可行性的应对之策。基于农机安全监管的这一现状,本文在参考前人的研究成果和当地监管现状的基础上,对Y市乡镇农机安全监管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提升基层农机安全监管水平的有效对策和发展模式。本文以政府规制理论、标准化管理理论、安全监管理论为分析工具,通过对Y市乡镇农机安全监管成效及监管主体、监管客体等方面现状的定量和定性分析上,将现阶段Y市乡镇农机安全监管面临的问题归纳为农机安全监管人员结构不合理、监管机构职能弱化、农机监管装备不完善、农机从业人员法律观念淡薄,安全意识差四个方面。通过对其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探索出健全乡镇农机安全监管体制、增加市、县两级农机主管部门项目化扶持、加强乡镇农机监管机构队伍建设、创新农机从业人员培训方式四个方面的改进对策,并就各对策的执行性和可能存在的优缺点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杨小康[8](2020)在《乡村振兴战略视角下土地托管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山东省汶上县为例》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随着我国乡村振兴战略已经进入全面实施阶段,国家各级政府全面落实党中央战略部署,整合全社会资源推动农村农业的发展。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点,是乡村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的前提和基础。农村产业兴旺离不开农村土地资源的利用,而土地托管服务在农村土地发展利用过程中,一方面解决了“土地由谁来种”的问题,提高农村土地资源的利用率,改善农民生活,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另一方面促进了农业技术革新以及农业服务规模化,加快了农业现代化进程,促进农业生产方式转变。同时,土地托管服务在发展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农民意愿问题,资金人才问题,发展不平衡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制约着农村土地托管服务的进一步发展,同时也影响着农村农业经济的发展,制约着农村产业结构和农业市场化道路。本文以山东省汶上县为例,通过采用文献查阅、实地走访、问卷调查等方法对当前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土地托管服务现状进行研究,梳理出汶上县农村土地托管服务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对应的改进措施,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汶上县土地托管服务取得的积极成效:本论文通过文献查阅和实地调查的方法对汶上县土地托管服务的发展历程及现状进行了具体研究,总结了汶上县土地托管服务形成的历史原因,阐述了汶上县土地托管服务的发展规模和发展模式,对汶上县土地托管组织和服务进行了总结。本文认为汶上县土地托管服务经过了十年的发展历程,已经形成了成熟有效的土地托管服务体系,对汶上县乡村振兴战略和农业科技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2、通过文献数据分析和实地调查的方式,分析总结了汶上县土地托管服务存在的主要问题:(1)土地托管服务维度不足,精细化不够;(2)土地全托管模式规模低,难度大;(3)各级单位统筹度不够;(4)土地托管服务的“两缺”问题,主要是资金紧缺和专业人才紧缺;(5)土地托管服务呈现区域发展不平衡性;(6)土地托管服务亟需制度化。3、根据对汶上县土地托管服务发展和现状进行研究,剖析了问题存在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并提出了针对性的改进建议和措施:(1)构建长久有效的土地托管服务体系;(2)整合产业发展和服务链条;优化资金扶持和资金引入渠道;(3)完善托管体系,适应多区域发展;建立有效监管机制,保障高效协作发展。综上,通过对汶上县土地托管服务进行研究,梳理出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对策建议。研究结果将为汶上县和山东省土地托管服务的发展提供借鉴,同时也能够对全国范围内的土地托管服务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李兆霞[9](2020)在《黑龙江省农机保险经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农业要振兴,就要插上科技的翅膀,农业是基础性产业,中国现代化就离不开农业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黑龙江时,对于黑龙江农业发展给予了重要指示。近几年来,我国的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应用领域持续拓展。农业作为我国的基础产业自然备受关注,随着农业机械化水平的不断提升,农业机械的保有量也呈现逐年递增的态势。农业机械化在促进农业增产增收、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劳动强度的同时农业机械的事故率也非常高,导致农户返贫甚至倾家荡产的现象时有发生。因此,农机风险管理刻不容缓,农机保险目前是农机风险管理中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之一,研究和发展农业机械保险,对促进农机化事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黑龙江农机保险经营作为研究对象,首先通过对农机保险文献的研究整理和学习,阐述了农机、农机风险以及农机保险的概念和研究中的理论基础。其次,介绍了黑龙江省农机保险市场发展的历程及现状,从农机保险的供给经营和服务情况两个方面分析了黑龙江省农机保险的经营现状,在此基础上重点分析黑龙江省农机保险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同时,分析了陕西、河北、浙江的农机保险经营模式,从中取其精髓、借鉴其好的发展方式。最后,对黑龙江农机保险市场发展提出对策,旨在探究解决黑龙江农机保险政府引导、市场建设、经营主体经营质量提升以及培育农户客户群体等方面问题的建议和措施,为黑龙江省的农机保险发展找到新模式,推动黑龙江省农业发展,提升我国农机保险以及农业发展的整体水平。

唐绪元[10](2020)在《湖南省农业机械推广问题研究》文中指出在推进农业现代化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作为推动农业的发展、促进农民富裕和实现乡村振兴的主要途径之一,农业机械推广显得格外重要。而农业机械推广体系是否健全,则又是农业能否实现现代化的保障。本论文试对农机推广的概念进行辨析、对制度与模式进行梳理分析,结合湖南省农机推广的既有状态,以及世界各发达国家农机推广经验,通过对湖南省衡阳市当前农机推广的组织形式、运行机制和经费投入的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研究,详细探究湖南省农业机械推广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推进湖南省农业机械推广的对策和发展,最终构建起与湖南基层现代农业发展情况相适应的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平台和服务体系。本文研究认为,当前湖南省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主要存在着政策扶持力度和资金投入不足、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不足、推广网络和服务建设相对滞后,农机创新和成果转化机制乏力、各地区农机普及水平不均衡等方面的问题。而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在深入调查分析湖南省农机推广实际和充分借鉴国内外相关经验的基础上,不断优化农机推广的政策环境,加大扶持力度;积极采取措施应对经济转型、生产经营模式的变化,与时俱进地完善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的相关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运用多种方式培养新型农业技术人员,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农机推广人才培养模式;积极主动地对农机化装备结构和区域布局进行相应的调整。最终推动农民收入增长、农业增效,以及乡村振兴战略的健康持续发展,加快湖南从传统农业大省向现代农业强省的转变。

二、浅析基层农机管理服务的制约因素及对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析基层农机管理服务的制约因素及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我国耕地经营权流转制度绩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三、研究述评
        (一)关于我国农地产权制度的研究述评
        (二)关于我国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的研究述评
        (三)关于家庭承包耕地经营权及流转的研究述评
        (四)关于农地制度绩效的研究述评
    四、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五、创新与不足
        (一)创新点
        (二)不足
    本章小结
第一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第一节 概念界定
        一、耕地
        二、耕地经营权及耕地经营权流转
        三、制度及制度绩效
    第二节 理论基础
        一、制度经济学理论
        二、马克思主义制度理论
        三、多重制度逻辑理论
        四、小农经济与规模经济理论
        五、土地用益物权理论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我国农地产权制度发展历程与“三权分置”改革制度逻辑
    第一节 我国农地产权制度发展历程与演进特征
        一、我国农地产权制度发展历程
        二、我国农地产权制度演进特征
    第二节 “三权分置”改革的多重制度逻辑
        一、以“系统观念、底线思维”为制度逻辑兼容提供指引
        二、通过“地权细分”为制度逻辑兼容提供载体
        三、以“走廊调控”方式为制度逻辑兼容提供机制
        四、以“增量改革”和“绩效提升”为制度逻辑兼容提供动力
        五、“三条底线”与“放活经营权”的关系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我国耕地经营权流转制度的功能定位与运行机制
    第一节 我国耕地经营权流转制度立法现状
        一、《农村土地承包法》关于土地经营权流转的相关规定
        二、《民法典》物权编关于土地经营权及流转的相关规定
        三、《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办法》关于经营权流转内容的相关规定
    第二节 我国耕地经营权流转制度的功能定位
        一、耕地配置优化功能
        二、生产效率优化功能
        三、粮食安全保障功能
    第三节 我国耕地经营权流转制度的运行机制
        一、流转激励机制
        二、流转约束机制
        三、流转稳定机制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我国耕地经营权流转现状与影响因素
    第一节 我国耕地经营权流转现状
        一、流转规模方面
        二、流转主体方面
        三、流转方式方面
        四、流转合约方面
        五、流转价格方面
        六、流转效力方面
    第二节 我国耕地经营权流转时空特征与影响因素
        一、LMDI法模型设计
        二、变量解释
        三、数据来源
        四、结果与分析
    第三节 我国耕地经营权流转的微观决策与影响因素
        一、农户耕地流转规模决策模型
        二、农户耕地福利保障效应
        三、农户耕地禀赋效应
        四、农户政策感知、预期与反馈效应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我国耕地经营权流转制度的绩效评价
    第一节 耕地配置方面的绩效评价
        一、耕地经营权流转对“撂荒”的影响
        二、耕地经营权流转与规模种植
    第二节 生产效率方面的绩效评价
        一、研究方法与模型设计
        二、变量与数据
        三、结果分析
    第三节 粮食安全保障方面的绩效评价
        一、耕地经营权流转对“非农化”的影响
        二、耕地经营权流转对“非粮化”的影响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制约耕地经营权流转制度绩效的根源分析
    第一节 制度环境发展进展约束
        一、城乡融合发展水平约束
        二、小农户与农业现代化衔接程度约束
    第二节 三权赋权方案解读的不确定性
        一、“所有权-承包经营权-经营权(不动产租赁权)”赋权方案
        二、“所有权-承包经营权(用益物权)-经营权(用益物权)”赋权方案
    第三节 立法内容与立法技术缺陷
        一、现行法律对承包权的性质、内容没有明确规定
        二、涉及经营权性质的部分表述容易引发歧义
        三、法条对承包权受让与经营权受让的身份未区分
    第四节 流转制度实施环节交易费用高
        一、农户对流转制度认知度差
        二、耕地流转市场交易平台建设滞后
        三、耕地流转外部监管缺失
        四、耕地经营权流转交易规范性差
        五、耕地经营权流转交易信息化水平低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提升我国耕地经营权流转制度绩效的对策建议
    第一节 持续引导农村人口有序转移
        一、引导务农人口的城镇化转移
        二、引导务农人口的农村非农产业转移
        三、推进转移人口的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
    第二节 推进生产规模化与服务规模化双轮驱动协调
        一、推进流转规模化与服务规模化的互补与转化
        二、科学设计流转规模化与服务规模化的优序与组合
    第三节 采用“所有权-承包权(成员权)-经营权(用益物权)”的赋权方案
        一、“所有权-承包权(成员权)-经营权(用益物权)”赋权方案架构
        二、所有权-承包权(成员权)-经营权(用益物权)赋权方案优势
        三、逐步实现承包权对承包经营权的替代
        四、明确承包权成员权性质与内容
    第四节 加强立法平等保护耕地经营权
        一、明确经营权“分段”式用益物权权利期限细分模式
        二、修改完善现有经营权权属性质法条内容
    第五节 加强耕地经营权流转政策分类指导
        一、根据城乡融合差异重点对规模化路径进行分类指导
        二、根据农业现代化模式差异重点对适度规模标准进行分类指导
        三、根据粮食安全功能差异重点对流转租金、租期进行分类指导
    第六节 加快耕地流转市场体系建设
        一、建立完善耕地流转公开交易平台
        二、加强流转合同管理
        三、优化耕地经营权流转抵押担保等配套服务
        四、加强承包地流转及流转用途的监督管理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表附录
图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2)小农体制对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影响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1.1 国际背景
        1.1.2 国内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文献综述
        1.4.1 小农经济理论
        1.4.2 关于中国农业的小农经济特征
        1.4.3 关于我国小农格局的成因
        1.4.4 关于小农格局对农业现代化的影响
        1.4.5 关于小农格局的破除
        1.4.6 关于国外改造小农格局的实践经验
        1.4.7 文献评述
    1.5 本文创新点
    1.6 本文的不足之处
第2章 理论基础与技术路线
    2.1 相关理论基础
        2.1.1 农业现代化理论
        2.1.2 产权理论
    2.2 本文研究的技术路线
第3章 小农体制概述
    3.1 中国农业体制的性质
        3.1.1 关于经济体制
        3.1.2 中国农业体制为何是小农体制
    3.2 我国小农体制的形成与发展
        3.2.1 我国农地制度的沿革
        3.2.2 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发展沿革及性质辨析
        3.2.3 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准所有权性质导致了小农体制的形成
    3.3 相关概念界定
        3.3.1 “小农体制”
        3.3.2 “小农经济”与“小农格局”
        3.3.3 其他相关概念
    3.4 本章小节
第4章 小农体制对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障碍机理分析
    4.1 从“科斯定理”看我国的小农格局
        4.1.1 关于我国农地产权界定的讨论
        4.1.2 关于农地要素流动交易成本的讨论
        4.1.3 小农体制的作用“对冲”了市场机制对农地的整合效果
    4.2 小农体制对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影响
        4.2.1 小农体制下农地整合的特殊方式——土地流转
        4.2.2 小农体制下农地整合后果的不确定性
        4.2.3 小农体制下农地整合交易成本花费的无效率
        4.2.4 小农体制下农业效率积累困难
        4.2.5 小农体制导致小农格局被固化难以打破
        4.2.6 关于小农体制下农地整合期限的讨论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小农体制与农业经营体制
    5.1 小农体制如何影响我国农业经营体制
        5.1.1 小农体制的表征对农业经营体制的影响
        5.1.2 小农体制的实质对农业经营体制的影响
    5.2 小农体制下的家庭农场(专业大户)
        5.2.1 小农体制下家庭农场农地整合的交易成本高
        5.2.2 小农体制下家庭农场土地流转的成本高
        5.2.3 小农体制下家庭农场的地权稳定性弱
        5.2.4 从农业发达国家家庭农场的发展看我国小农体制的特殊性
    5.3 小农体制下的农业合作
        5.3.1 普通农户间的合作难以达成
        5.3.2 大户领办的合作——合作社的异化
        5.3.3 小农体制对我国农业合作社发展的影响分析
    5.4 小农体制下的社会化服务
        5.4.1 我国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历史沿革
        5.4.2 小农体制下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困境
        5.4.3 从农业社会化服务自身的生存、演化逻辑看小农体制的影响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小农体制对农业生产效率的影响
    6.1 相关理论和研究设计
    6.2 研究方法和变量选取
        6.2.1 方法简介
        6.2.2 变量选取及数据来源
    6.3 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测算与分析
    6.4 小农体制对我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影响的实证分析
        6.4.1 模型参数估计
        6.4.2 稳健性检验
    6.5 估计结果分析与结论
    6.6 本章小结
第7章 改造小农格局的国际经验和应对小农体制的国内实践
    7.1 国外改造小农格局的相关经验
        7.1.1 法国
        7.1.2 德国
        7.1.3 荷兰
        7.1.4 日本
        7.1.5 国外改造小农格局的经验借鉴
    7.2 国内应对小体制的实践尝试
        7.2.1 “联耕联种”模式
        7.2.2 “虚拟地块”模式
        7.2.3 “土地信托”模式
        7.2.4 “土地银行”模式
        7.2.5 国内应对小农体制实践的经验总结
    7.3 本章小结
第8章 对策建议
    8.1 根本方向:通过新的制度供给阻断小农体制的作用机理
    8.2 制度供给的价值取向和基本原则
        8.2.1 价值取向
        8.2.2 基本原则
    8.3 总体制度构想:设立独立的农地经营机构充当土地流转中介
        8.3.1 农地经营机构的基本功能:承担农地要素流动的中介
        8.3.2 农地经营机构应该独立承担中介职能避免政府干预
        8.3.3 农地经营机构应该具有独立的财产和责任能力
    8.4 农地经营机构的具体制度设计
        8.4.1 保持农地产权稳定的相关制度设计
        8.4.2 尊重农民土地流转意愿和保障农户耕地需求的制度设计
        8.4.3 保障低成本土地供应的相关制度设计
        8.4.4 保障农户通过农地经营机构流转土地的制度设计
    8.5 对制度设计效果的检验
        8.5.1 新的制度安排能否阻断小农体制的作用机理
        8.5.2 制度设计的价值取向能否被实现
        8.5.3 提出的基本原则能否被贯彻
    8.6 设立农地经营机构可能面临的风险
        8.6.1 运营成本过高的风险
        8.6.2 可能面临的法律风险
    8.7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致谢

(3)绵阳市农机社会化服务供需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内研究
        1.2.2 国外研究
        1.2.3 国内外研究评述
    1.3 研究内容、方法与创新点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本论文的创新点
2 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农业社会化服务
        2.1.2 农机社会化服务
        2.1.3 农业机械化
    2.2 理论基础
        2.2.1 农户行为理论
        2.2.2 公共产品理论
        2.2.3 供需理论
3 绵阳市农机社会化服务发展现状
    3.1 绵阳市农机社会化服务发展现状
        3.1.1 绵阳市经济概况
        3.1.2 农机社会化服务类型
        3.1.3 农机社会化服务供给状况
        3.1.4 农机社会化服务需求状况
    3.2 绵阳市农机社会化服务发展的特点
        3.2.1 服务主体较大
        3.2.2 服务能力持续提升
        3.2.3 服务形式持续创新
        3.2.4 服务效益持续提高
    3.3 绵阳市农机社会化服务供需不平衡的原因
        3.3.1 农机化共享服务发展缓慢
        3.3.2 大型农业机械宜机化条件较差
        3.3.3 农机化人才培养不充分
        3.3.4 农机化扶持政策有待加强
4 绵阳市农机社会化服务供需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4.1 指标选取的原则
    4.2 农机社会化服务供需制约因素的选择与分析
        4.2.1 绵阳市农机社会化服务需求的影响因素
        4.2.2 绵阳市农机社会化服务供给的影响因素
    4.3 层次分析法的原理
        4.3.1 构造对比矩阵
        4.3.2 计算权重,一致性检验
        4.3.3 层次总排序
    4.4 数据来源
    4.5 绵阳市农机社会化服务需求影响因素研究
        4.5.1 指标体系的构建
        4.5.2 指标权重的确定
        4.5.3 结果分析
    4.6 绵阳市农机社会化服务供给影响因素研究
        4.6.1 指标选取与指标体系的构建
        4.6.2 指标权重的确定
        4.6.3 结果分析
5 研究结论及对策建议
    5.1 研究结论
    5.2 对策建议
        5.2.1 加快推进宜机化改造,发挥土地禀赋优势
        5.2.2 加强农机化经济政策支持,营造良好经济环境
        5.2.3 加强农机化人才培养,营造良好技术环境
        5.2.4 积极开展农机化共享服务,保证供需平衡
    5.3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4)湘潭县农业机械化发展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研究评述
    1.3 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2 农业机械化的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2.1 农业机械化的相关概念
        2.1.1 传统农业
        2.1.2 现代农业
        2.1.3 农业机械化
        2.1.4 农业机械化的实质
        2.1.5 农业机械化的意义
    2.2 理论基础
        2.2.1 改造传统农业理论
        2.2.2 技术创新发展理论
        2.2.3 可持续发展理论
3 湘潭县农业机械化发展史及现状
    3.1 湘潭农业机械化发展史概况
        3.1.1 萌芽发展阶段
        3.1.2 徘徊停滞阶段
        3.1.3 自主发展阶段
        3.1.4 国家政策扶持阶段
    3.2 湘潭县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
        3.2.1 农业机械化装备水平
        3.2.2 农业机械化作业水平
        3.2.3 农业机械投入情况
        3.2.4 农业机械经营形式
    3.3 湘潭县农户对农业机械化满意度调查
        3.3.1 被调查户的基本特征
        3.3.2 农业机械使用情况
        3.3.3 农户对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满意度调查
        3.3.4 农户对农机社会化服务的满意度调查
        3.3.5 农户对农机推广满意度调查
4 湘潭县农业机械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4.1 湘潭县农业机械化发展问题
        4.1.1 农业机械化装备结构不合理
        4.1.2 农业机械化建设投入不足
        4.1.3 农业机械化发展人才缺乏
        4.1.4 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完善
    4.2 湘潭县农业机械化发展问题分析
        4.2.1 农业机械化发展环境
        4.2.2 农业机械化激励方式
        4.2.3 农业机械化人才建设
        4.2.4 农业机械化监管机制
5 湘潭县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5.1 优化农业机械化发展环境
        5.1.1 强化农业机械化服务体系建设
        5.1.2 推进规模化标准化良田建设
        5.1.3 推进农机装备制造产业建设
    5.2 加大农业机械化建设投入力度
        5.2.1 完善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的相关政策
        5.2.2 提高农业机械作业标准化建设投入
        5.2.3 加强农业机械科技投入
        5.2.4 提高农业机械基础设施投入
    5.3 完善技术扶贫政策以及加强农业机械教育培训
        5.3.1 完善技术扶贫政策
        5.3.2 农业机械化人员培训
    5.4 加强农业机械监督管理
        5.4.1 完善农业机械法规体系
        5.4.2 完善农业机械补贴制度
        5.4.3 加强农业机械安全管理
6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5)淮安市农业机械安全监管问题及对策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研究动态与评析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1.4 研究难点和创新点
2 农业机械安全监管理论分析
    2.1 相先关概念界定
    2.2 相关理论基础
3 淮安市农机安全监管现状及成效
    3.1 淮安市农机安全监管发展)
    3.2 淮安市农机安全监管的现状
    3.3 淮安市农机安全监管取得的成效
4 淮安市农机安全监管面临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4.1 淮安市农机安全监管面临的问题
    4.2 淮安市农机安全监管面临的问题原因分析
5 外省市农机安全监管相关经验介绍
    5.1 北京市的农机安全监管的相关经验
    5.2 黑龙江省农机安全监管的相关经验
    5.3 山东省农机安全监管的相关经验
6 淮安市农机安全监管的对策建议
    6.1 坚持“以人为本”理念,转变安全监管角色
    6.2 坚持多举措,提升安全监管水平
    6.3 坚持多渠道,强化农机安全宣传
    6.4 坚持多方位,提升乡镇农机安全监管能力
7 结论
参考文献
附件一
附件二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6)嘉兴市乡镇农业服务中心发展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动态
        1.3.1 国内研究
        1.3.2 国外研究
        1.3.3 国内外研究评述
    1.4 研究思路、技术路线与方法步骤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4.3 采取技术路线
        1.4.4 研究的实施步骤
        1.4.5 研究创新之处
2 全国乡镇农业服务中心的发展
    2.1 产生的背景
    2.2 机构设置
    2.3 作用和职能
3 嘉兴市乡镇农业服务中心发展现状分析
    3.1 嘉兴市农业概况
    3.2 乡镇农业服务中心发展模式
        3.2.1 政府主导模式
        3.2.2 联合建设模式
        3.2.3 股份合作模式
        3.2.4 农业企业独立组建模式
    3.3 乡镇农业服务中心基本情况
        3.3.1 组织结构
        3.3.2 人员情况
        3.3.3 技术服务工作开展情况
        3.3.4 农业服务中心资金情况
        3.3.5 农技人员后续学习情况
    3.4 对农业服务中心的评价
        3.4.1 县市业务部门的评价
        3.4.2 镇政府的评价
        3.4.3 农户的评价
    3.5 农户问卷调查的结果
        3.5.1 农户耕地面积
        3.5.2 家庭经济收入来源
        3.5.3 农户对技术信息的需求
        3.5.4 影响农户采用新技术的因素
    3.6 农户接受农业技术的调查结果分析
        3.6.1 农户对农业技术服务的需求
        3.6.2 农民行为选择的影响因素
        3.6.3 农户与各部门的关系
        3.6.3.1 农户与农业服务中心的关系
        3.6.3.2 农户与镇政府的关系
        3.6.3.3 农户与其他农业组织的关系
4 嘉兴市乡镇农业服务中心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4.1 存在的问题
        4.1.1 机构设置不合理
        4.1.2 人员专业不对口
        4.1.3 岗位设置不科学
        4.1.4 经费严重不足
        4.1.5 农技人员专业性不强
    4.2 原因分析
        4.2.1 管理权力分散
        4.2.2 农技人员任务繁重
        4.2.3 工作职权不明确
        4.2.4 政府资金投入少
        4.2.5 农业专业培训少
5 完善嘉兴市乡镇农业服务中心发展对策
    5.1 机构改革
        5.1.1 重新核定编制
        5.1.2 理顺管理体制
    5.2 人事制度改革
        5.2.1 改革用人机制
        5.2.2 实行农技推广人员资格准入制度
    5.3 明确职责范围
        5.3.1 树立“以农民为本”的服务观念
        5.3.2 引进参与式推广方法
        5.3.3 使用正确沟通技巧
        5.3.4 改进推广服务手段
    5.4 加大资金支持力度
        5.4.1 加大资金投入
        5.4.2 改善基础设施
    5.5 增加农技人员的再教育机会
6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7)Y市乡镇农机安全监管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文献综述
        1.2.2 国内文献综述
    1.3 实际应用价值
    1.4 研究内容、技术路线和研究方法
        1.4.1 研究目标
        1.4.2 论文思路
        1.4.3 研究方法
        1.4.4 技术路线
    1.5 创新点与存在的难题
        1.5.1 论文的重点与难点
        1.5.2 论文的创新和不足
第2章 核心概念界定及研究的理论基础
    2.1 核心概念界定
        2.1.1 农机安全监管
        2.1.2 农机安全生产
        2.1.3 农机事故
    2.2 研究的理论基础
        2.2.1 政府规制理论
        2.2.2 标准化管理理论
        2.2.3 安全监管的相关理论
第3章 Y市乡镇农机安全监管现状
    3.1 农机安全监管成效
    3.2 农机安全监管主体建设情况兙
    3.3 农机安全监管重心转移
第4章 Y市乡镇农机安全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4.1 Y市乡镇农机安全监管存在的问题
        4.1.1 乡镇农机安全监管职能弱化
        4.1.2 乡镇农机安全监管人员结构不合理
        4.1.3 农机从业人员安全意识不强俥
        4.1.4 基层农机安全监管装备不完善
    4.3 Y市乡镇农机安全监管存在问题的原因
        4.3.1 乡镇农机监管队伍整体素质不高
        4.3.2 乡镇农机安全责任和制度体系不健全
        4.3.3 农机从业人员安全教育培训低效
        4.3.4 农机安全监管工作不被重视
第5章 加强Y市乡镇农机安全监管的对策
    5.1 构建基层农机安全监管新机制
        5.1.1 全面落实农机安全生产责任
        5.1.2 实施全面参与的农机安全管理体制
    5.2 争取惠农服务项目扶持,增强社会认同感
        5.2.1 加强安全监管装备建设
        5.2.2 改善农机维修社会化服务
    5.3 强化乡镇农机安全监管队伍建设
        5.3.1 扩充监管队伍力量
        5.3.2 建立健全农机监管人员制度体系
        5.3.3 强化培训交流,提升监管人员综合素质
    5.4 创新农机从业人员培训方式
        5.4.1 充分发挥农机合作社作用
        5.4.2 实行全方位培训
        5.4.3 开展实地技能培训
第6章 主要结论和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8)乡村振兴战略视角下土地托管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山东省汶上县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进展
    1.4 研究内容与思路
    1.5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土地托管服务研究基础
    2.1 农村土地托管服务内涵及界定
    2.2 土地托管服务理论基础
第三章 汶上县农村土地托管服务发展历程及现状
    3.1 汶上县概况
    3.2 汶上县土地托管服务发展历程
    3.3 汶上县土地托管服务现状
第四章 土地托管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4.1 土地托管服务存在的问题
    4.2 土地托管服务问题原因分析
第五章 汶上县土地托管服务发展改进对策
    5.1 构建长久有效的土地托管服务体系
    5.2 整合产业发展和服务链条
    5.3 优化资金扶持和资金引入渠道
    5.4 完善托管体系,适应多区域发展
    5.5 建立有效监管机制,保障高效协作发展
第六章 结论
    6.1 结论
    6.2 研究特色
参考文献
附录: 汶上县农村土地托管服务调查问卷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9)黑龙江省农机保险经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文献综述
        1.3.1 国外研究综述
        1.3.2 国内研究综述
        1.3.3 研究文献评述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
2 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农机
        2.1.2 农机风险
        2.1.3 农机保险
    2.2 相关理论基础
        2.2.1 产业政策理论
        2.2.2 农业保护理论
    2.3 本章小结
3 黑龙江省农机保险经营现状分析
    3.1 黑龙江省农机保险发展历程
        3.1.1 起步阶段(1980-2013)
        3.1.2 发展阶段(2014年---)
    3.2 黑龙江省农机保险经营现状
        3.2.1 农机保险市场供给规模不断增加
        3.2.2 商业保险公司农机保险服务情况
    3.3 本章小结
4 黑龙江省农机保险经营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4.1 农机保险经营存在的问题
        4.1.1 农机保险管理措施不完善
        4.1.2 农机保险经营市场缺乏规范
        4.1.3 农机保险产品经营风险高
        4.1.4 农机保险产品收益低
    4.2 黑龙江省农机保险经营现存问题的成因分析
        4.2.1 政策滞后影响经营积极性
        4.2.2 农机保险经营市场体系不完善
        4.2.3 商业保险公司开展业务意愿有限
        4.2.4 产品宣传与服务缺失
    4.3 本章小结
5 国内其他省份的农机保险经营经验与启示
    5.1 其他省份农机保险的经营经验
        5.1.1 陕西省农机保险经营情况
        5.1.2 河北省农机保险经营情况
        5.1.3 浙江省农机保险经营情况
    5.2 其他省份农机保险经营对黑龙江的启示
        5.2.1 管理部门高度重视
        5.2.2 农机保险市场体系完善
        5.2.3 农机保险产品与服务创新
        5.2.4 商业保险公司宣传取得实效
    5.3 本章小结
6 提升黑龙江农机保险经营能力的对策
    6.1 强化政府扶持与行政监督
        6.1.1 完善相关扶持政策
        6.1.2 强化农机保险作用宣传
    6.2 优化农机保险经营市场发展环境
        6.2.1 促进农机保险经营市场体系建设
        6.2.2 创新保险公司农机保险服务机制
    6.3 提升保险公司自身经营能力
        6.3.1 提升农机保险产品服务水平
        6.3.2 强化保险公司自身能力建设
    6.4 培育农户参加农机保险意识
        6.4.1 加大农机保险宣传力度
        6.4.2 加强农机安全教育
    6.5 本章小结
7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10)湖南省农业机械推广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
        1.2.1 国内研究文献综述
        1.2.2 国外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1.2.3 国内外相关研究述评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学术创新点和不足之处
        1.4.1 创新点
        1.4.2 不足之处
2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农业机械
        2.1.2 农业机械推广
    2.2 农机推广的相关理论
        2.2.1 农业创新扩散理论
        2.2.2 公共产品理论
        2.2.3 农民行为改变理论
        2.2.4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理论
    2.3 农机推广的理论框架
        2.3.1 农业机械推广理论来源构架
        2.3.2 组织化的农机推广框架模型
3 湖南省农机推广现状分析
    3.1 湖南农机推广既有成就
        3.1.1 农机拥有量及使用情况
        3.1.2 农机人力财力投入情况
    3.2 湖南农机推广存在的问题
        3.2.1 政策扶持力度和资金投入不足
        3.2.2 农机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不足
        3.2.3 农机推广网络和服务建设亟待加强
        3.2.4 农机创新和成果转换机制乏力
        3.2.5 湖南各地区农机普及的差异性
    3.3 湖南省农机推广问题产生的根源
        3.3.1 多山和丘陵的地理位置的因素
        3.3.2 政府机构重视和扶持与否的因素
        3.3.3 研发销售和购买经费不足的因素
        3.3.4 农机推广和农村人才队伍的因素
4 国内外农机推广的经验与启示
    4.1 国内农机推广经验
        4.1.1 台湾农机推广经验
        4.1.2 南方丘陵地区农机推广经验
        4.1.3 山东省农机推广经验
    4.2 国内农机推广的启示
        4.2.1 我国农机化水平呈现出不平衡性
        4.2.2 健全制度、因地制宜和可持续性
    4.3 发达国家农机推广的经验
        4.3.1 美国农机推广经验
        4.3.2 日本农机推广经验
    4.4 国外农机推广的启示
        4.4.1 农机推广被视为公益事业予以重视
        4.4.2 构建多元化的农机推广体系
        4.4.3 建立稳定的农机推广保障体制
        4.4.4 注重促进农村农业的长远发展
5 完善湖南省农机推广的政策与建议
    5.1 优化农机推广的政策环境
        5.1.1 健全法律保障
        5.1.2 加大资金投入
        5.1.3 落实既有政策
        5.1.4 深化政府公益性服务
    5.2 健全农机推广的运行机制
        5.2.1 构建务实长效的推广机制
        5.2.2 加强市场监管
    5.3 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农机推广的人才培养模式
        5.3.1 加强职业技能教育
        5.3.2 加强农机推广培训
        5.3.3 构建农、科、教结合的农机教育培训体系
    5.4 优化农机化装备结构,调整区域布局
        5.4.1 因地制宜调整农业机械区域布局
        5.4.2 不断改善农机性能和质量
        5.4.3 充分利用农机展览会的契机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湖南省农业机械化推广调查问卷
致谢

四、浅析基层农机管理服务的制约因素及对策(论文参考文献)

  • [1]我国耕地经营权流转制度绩效研究[D]. 祝洪章. 黑龙江大学, 2021(09)
  • [2]小农体制对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 蒋崧韬. 四川大学, 2021(12)
  • [3]绵阳市农机社会化服务供需影响因素研究[D]. 汪涛. 西南科技大学, 2021(09)
  • [4]湘潭县农业机械化发展问题研究[D]. 黄河.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21(01)
  • [5]淮安市农业机械安全监管问题及对策分析[D]. 张琰. 中国矿业大学, 2020(04)
  • [6]嘉兴市乡镇农业服务中心发展对策研究[D]. 张淑敏. 浙江农林大学, 2020(01)
  • [7]Y市乡镇农机安全监管问题及对策研究[D]. 于萍. 扬州大学, 2020(05)
  • [8]乡村振兴战略视角下土地托管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山东省汶上县为例[D]. 杨小康. 广西大学, 2020(07)
  • [9]黑龙江省农机保险经营研究[D]. 李兆霞. 东北农业大学, 2020(04)
  • [10]湖南省农业机械推广问题研究[D]. 唐绪元.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20(02)

标签:;  ;  ;  ;  ;  

基层农机管理服务制约因素及对策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