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工艺管理的重要性(论文文献综述)
吉月明[1](2021)在《价值链视角下的DF公司成本管理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市场经济高速发展和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企业成本管理的重要性与日俱增。与此同时,由于上下游产业链集聚化程度日益提高,各企业间的竞争不再只局限于内部,而是将竞争范围日益拓展至整条企业价值链。因此,旧有的成本管理方法已无法满足企业的发展目标,企业需要以价值链成本管理理论为基础,结合本企业成本管理现状,寻求合理的成本管理模式,增强市场竞争力。本文选取勘探装备制造企业DF公司作为研究目标,基于价值链视角全面剖析企业成本价值链,充分探究DF公司现行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价值链成本管理理念,为DF公司设计科学合理的价值链成本管理方案。同时也希望能够通过对该企业成本管理的相关研究,为同类型装备制造企业提供相关经验借鉴及参考。本文首先以国内外价值链理论和价值链成本管理理论的研究现状为出发点,对价值链成本管理的相关理论进行总结归纳。其次,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采用问卷调查法,结合DF公司生产、经营特点分析其目前的成本管理现状,以及现行成本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再次,提出DF公司实行价值链成本管理的必要性,并从价值链角度全面分析D F公司内、外部价值链上的各项价值活动,为DF公司设计价值链成本管理方案。采用德尔菲法听取专家的意见,并采用Likert5级评分法进行重要性赋值,确定内部成本可控点。分别为DF公司设计内、外部价值链成本管理方案。本文亦结合DF公司的经营现状提出了实施价值链成本管理方案的相应保障措施,提高该方案实施的可行性。本文研究表明,DF公司实施价值链成本管理与其当前的生产经营状况相契合,公司现行成本管理中所存在的诸多不足通过价值链成本管理方案的实施可以得到有效解决,从而有利于公司的长远发展,这亦为当下同类企业改善现有的成本管理模式提供了良好的借鉴和参考。
李智仙[2](2021)在《污水处理PPP项目绩效考核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改革开放以来,水环境保护得到我国政府的日益重视,解决生态环境保护问题成为首要任务。污水处理作为保障国家实现节能减排、青山绿水的重要行业,其环保属性强、投资额较大、财务收益率低回收期长、市场化不足,PPP模式的引入对缓解地方财政压力,提升污水治理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在污水处理PPP项目的浪潮下,绩效管理也成为了政府行业主管部门的重要职责之一。基于此,为建立有利于提高污水处理经营水平和服务质量的过程导向考核体系,本文提出了对污水处理PPP项目绩效考核的研究,以期对健全污水处理PPP项目绩效考核体系、实现“按效付费”、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项目总体目标和物有所值的实现起到一定作用。本文首先阐述分析了污水处理项目的概念和特点,对PPP模式、绩效考核和PPP项目绩效考核的含义及特点进行论述,并对建立绩效考核体系所需运用的激励理论、委托代理理论和利益相关者理论做了基本介绍。其次,文章提出污水处理PPP项目绩效考核的目标和应遵守的原则,通过研究绩效考核的政策现状、考核办法现状和考核应用现状,分析出目前污水处理PPP项目绩效考核存在政策文件不完善、监管机制不到位、权利义务不对等、缺乏激励作用和考核结果应用不足的问题,为本文构建绩效考核体系做铺垫。再次,通过对绩效考核的定性分析,结合激励理论、委托代理理论和利益相关者理论构建了污水处理PPP项目绩效考核体系,继而提出绩效考核主体、内容和方式,以及绩效考核的指标设置原则、设置依据和设置方法,利用文献研究法和专家调查法进行指标选取和指标解释,再通过整理调查问卷,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项考核指标权重,之后设置具体的考核标准和评分办法,并对该绩效考核体系提出实施的保障措施。最后,本文通过实际案例,对构建的绩效考核体系进行应用,通过构造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每个考核指标进行打分,根据绩效分值确定项目绩效等级,并对指标结果进行了单项和综合分析,针对项目绩效考核中发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和结果反馈。通过模型结果得出该体系更有利于激励社会资本努力提高运营服务质量,保证各利益相关方的权力义务,发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大化,验证了考核体系的有效性和可行性。以期该体系的构建对促进污水处理PPP项目健康发展具有一定作用。
周逸[3](2021)在《中小型工业园区综合安全风险评估方法研究》文中提出在工业化快速发展的趋势下,国内各地区开始大力推进建设各类工业园区,工业园区的安全管理问题也成为各地政府部门及园区管理部门重点关注的内容。开展工业园区综合安全风险评估,是提高园区安全管理水平以及安全监管效率的重要举措。目前国内针对工业园区开展综合安全风险评估的研究主要聚焦于危险程度较高的化工园区,而对于风险程度处于较低水平以至于存在的潜在风险往往容易被忽视的、数量逐年增加的以工贸行业聚集为主的中小型工业园区的研究寥寥无几。论文将以工贸行业聚集为主的中小型工业园区作为研究对象,对其综合安全风险评估的方法进行了研究。通过查阅文献,论文分析了当前领域国内外研究现状,并对工业园区的类别以及工业园区事故风险特点进行了论述,介绍了常用的系统安全分析方法,选用事故树对中小型工业园区存在的主要事故类型进行分析,查找导致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识别危险有害因素。论文对中小型工业园区进行了安全风险评估单元划分,从园区公共安全风险、园区企业安全风险、安全管理补偿因素三个方面,构建了一套具有通用性的中小型工业园区综合安全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利用层次分析法,结合辅助软件YAAHP求出各个指标因素的权重值,保证各指标因素权重的一致性与合理性。通过构建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建立评价集,采用专家填写问卷的形式确定各指标因素的隶属度,基于所构建的中小型工业园区综合安全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开展各层级模糊综合评价,最终得到工业园区综合安全现状等级,确定各指标因素对园区综合安全状况的影响程度。在应用研究中,以苏州市渭塘镇创新工业园为评估对象,基于构建的中小型工业园区综合安全风险评估指标体系以及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该工业园开展综合安全风险评估,验证所构建模型的可行性与合理性。结果显示,创新工业园综合安全现状等级为中等,与创新工业园实际情况相符合,其评估过程与结果可以有效提高创新工业园的风险管控能力,为创新工业园的安全管理提供决策参考。
郭家田[4](2021)在《汽车制造业高技能人才培养路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智能制造技术的发展,我国汽车制造业在新能源汽车、智能汽车以及智能制造工厂发展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要追赶甚至超越世界老牌汽车制造业强国,亟需大量高技能人才作为支撑。汽车产业的迅猛发展和转型升级,汽车制造业高技能人才不足的情况越来越严重。对汽车制造业高技能人才培养进行研究,是应对汽车技术和智能制造技术发展,解决汽车制造业高技能人才紧缺问题的需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研究汽车制造业高技能人才培养,主要包括三个子问题。第一,汽车制造业高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是什么?要确定汽车制造业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首先要厘清什么是高技能人才,高技能人才的特征及其能力结构是什么。第二,培养汽车制造业高技能人才的路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作用有哪些?第三,如何更好的进行汽车制造业高技能人才培养?围绕上述问题,对国内外汽车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分析,研究我国汽车制造业发展对于高技能人才的需求以及高技能人才的特征。分析国外的国家资格框架以及国内的职业资格框架高技能人才能力要求,并调研汽车整车和汽车零部件制造龙头企业,构建汽车制造业高技能人才职业能力结构。根据高技能人才职业能力培养要求,以校企合作培养、企业培养和竞赛培养三条培养路径为研究对象,构建高技能人才培养影响因素指标体系,并运用定量分析法分别对不同路径下影响因素作用进行分析。企业培养路径下技能人才成长速度相对较慢,企业对技能人才培养重视程度不够而且人才培养资源开发不足;竞赛培养路径下技能人才的成长速度较快,但技能人才培养的受益面相对较窄,对资源的需求度却相对较高;校企合作培养路径能够满足技能人才数量和质量的培养要求,但存在培养主体相对独立,企业参与积极性不高,人才培养缺乏连续性,缺乏职业素质培养等情况。根据校企合作培养路径现状,结合培养机制、合作机制、激励机制等机制类因素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从完善校企合作机制、构建校企命运共同体、校企共建终身培养体系等方面,提升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水平,并通过校企双方共同开展职业素养教育,加强高技能人才职业精神和职业素质的培养。根据竞赛培养路径的现状,结合师资队伍和专业兴趣等重要影响因素,通过开展多层次技能竞赛,提高竞赛资源的转化及受众面,提升以赛促学的效果。根据企业培养路径现状,结合激励机制、培养机制等影响程度较高的机制类因素,通过完善企业培养机制和培训资源,提升企业技能人才培养能力。
高文芳[5](2021)在《典型能源材料制备过程的绿色制造评价方法与应用》文中研究表明新时期能源工业高速发展,能源材料需求大幅增加,但能源材料制备过程中所需的原材料众多、生产加工流程工序复杂、污染减排压力巨大。因此,亟需重点关注能源材料制备过程,并对其进行量化评价和等级划分,以支撑能源工业的可持续发展。本论文以系统工程、生命周期评价等为理论基础,综合分析生产过程中的材料关键性、物质和能量流、水平衡和环境影响,构建绿色制造指数最小化的绿色制造评价方法,定量评价过程的应用技术合理性并对产品进行绿色制造等级评定。研究首先在经济、环境、资源三个部分构建模型并分别阐述,在此基础上进行多目标整体优化,建立绿色制造评价方法,并拓展应用范围至能源基础材料制备(能源金属生产)和能源材料加工两种工业过程。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1)建立绿色制造评价模型,对模型基础、假设、参数、定义、公式、约束条件及模型适用性进行说明。在经济影响评价部分,通过计算材料成本、能耗成本、水耗成本和附加成本,对比产品操作成本、总成本和利润,建立生产过程和污染处理过程相结合的全流程成本最小化方法。在环境影响评价部分,针对生产过程产生的废弃物,建立基于污染物权重的综合环境影响评价方法。在关键资源评价部分,以欧盟的关键性评价方法为基础,针对性地引入工业生产过程相关参数,建立面向工业生产过程的材料关键性评价模型。为系统评价各简化模型的交叉耦合影响,建立绿色制造评价模型,对每个生产工段进行物质、能源、水和环境影响四个方面综合分析,最终确定产品生产过程的绿色制造评价指数,为产品分级和关键技术的评定提供量化依据。(2)在绿色制造经济评价的基础上,以中国的五氧化二钒(V2O5)生产过程为例,对典型的能源金属生产过程进行成本最小化评价。对三种V2O5生产过程(沉淀法生产纯度为98 wt.%的V2O5、沉淀法生产纯度为99.90 wt.%V2O5和萃取法生产纯度为99.95 wt.%的V2O5)进行了经济评价。研究得出利用萃取法生产纯度为99.95 wt.%的V2O5过程对预处理工段进行了优化,短程、清洁、高产品纯度、高原子经济性使其成为成本效益最高的工艺。(3)在绿色制造环境评价的基础上,以金属的生产过程为例进行综合环境影响评价应用探究。充分收集各个金属生产过程产生的废水、废气和固废排放量,基于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选择金属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典型污染物,建立综合环境影响评价方法,计算出金属生产过程的综合环境影响值并评定金属的环境影响等级。对金属生产过程产生的污染物进行统计,根据综合环境影响评价结果,将金属环境影响由高到低分为4类金属,环境影响较大的前5种金属分别为Li>In>Cr>K>Hg。(4)在绿色制造资源评价的基础上,以能源材料的制备-中国典型的LED(Light Emitting Diode)灯具的工业生产过程为例进行了金属资源关键性评价模型应用探究。通过分析供应风险、经济重要性和环境风险,确定镓、铟和锡三种金属的关键性明显大于生产过程的其它金属,同时,三者的高关键性也使含这三种金属的材料关键性较高,并由此得出外延生长和芯片制造是五个LED灯具生产工段中两个最重要的工段。最终对不同产品的生产过程进行关键性总体评价,比较了 SMD(Surface Mounted Device)-LED灯和灯丝灯的生产情况。(5)在建立绿色制造评价模型的前提下,选择两种中国典型的LED灯生产工艺进行模型应用研究。在系统分析过程中,对96种原材料、10种能源、7种水流和42种污染物进行了全流程流动分析和权重计算,在确定了评价边界值的基础上,用材料、能源、水评价指标和综合环境评价指标计算出了生产过程的绿色制造等级。以两种灯具生产过程和三种特定情境为例,确定了灯丝灯的绿色制造水平优于SMD-LED灯,污染物的综合环境影响值是影响产品生产过程绿色制造水平最重要的参数。
陈静文[6](2021)在《基于黄磷生产的定量HAZOP风险分析方法的研究》文中认为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Hazard and Operability Analysis,HAZOP)是以系统工程为基础的定性风险分析方法,用来探明工艺中存在的风险,寻找减轻风险的措施。随着黄磷生产工艺逐渐趋向大型化、智能化,传统HAZOP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安全生产的需要。本文采用一种定量HAZOP风险分析方法,不仅使偏差定量化,得到偏差的安全波动范围,还可以定量描述工艺的风险等级、风险转化趋势,从而对风险较大的工艺指标采取控制措施。提出了黄磷生产HAZOP-过程模拟定量风险分析方法。该方法运用Aspen Plus软件建立黄磷生产工艺的模拟流程,将传统HAZOP评估结果中的数量型偏差定量化,运用灵敏度分析模块分析不同量化程度的偏差对黄磷生产工艺的影响,得到偏差的安全波动范围,校正传统HAZOP方法的评估结果。提出了黄磷生产HAZOP-集对分析理论风险分析方法。以传统HAZOP评估结果中偏差产生的原因为基础,建立黄磷生产工艺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熵权法计算评价指标的组合权重;邀请专家按照制定的风险评估标准对评价指标进行评级;并将指标层的评价指标的风险等级与黄磷生产工艺的风险等级组成一个集对,计算黄磷生产工艺的总联系度,再根据最大隶属度原则确定黄磷生产工艺的风险等级。计算评价指标与黄磷生产工艺的集对势,根据集对势势级确定黄磷生产工艺的风险转化趋势,从而对黄磷生产工艺的风险影响较大的因素提出控制措施。将HAZOP-过程模拟定量风险分析方法应用至黄磷生产工艺的电炉制磷工序、磷炉气冷凝工序,得到了偏差的安全波动范围,校正了传统HAZOP的评估结果。将HAZOP-集对分析理论风险分析方法应用至黄磷生产工艺的四个工序,得到了四个工序的风险等级、风险转化趋势,对四个工序的风险影响较大的评价指标提出了控制措施。实践证明该定量HAZOP风险分析方法不仅能够解决黄磷生产工艺传统HAZOP评估结果的不可靠性,还能够确定工序所处的风险等级,风险转化趋势,工序的关键风险指标,从而为人员的生产操作、企业的风险管理提供依据。
付敏[7](2020)在《中小河流治理工程施工质量管理评价 ——苏溪河杨圩镇防洪工程为例》文中提出当前我国主要的大江大河防洪减灾体系日趋完善,抵御风险挑战能力得到极大增强。但对中小型河流的治理却相对滞后,相对于大型河流,中小河流由于其面广量多,资金投入少,防洪等基础设施配套不齐全,人员管理不规范的特征,导致难以全面系统治理。随着中小河流治理工程项目的增多,中小河流治理工程的质量问题也日渐凸显出来了,其中很多质量问题就是在施工过程产生的。由于中小河流治理工程中施工影响因素多、施工技术较专业、工序多。因此,研究中小河流施工质量管理的评价体系和方法,对提高施工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本论文主要研究中小河流治理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综合评价。论文前期通过大量的文献查阅,对当前研究背景目的与国内外研究状况进行了系统学习,而后论述质量管理基本概念原则、施工质量管理和综合评价方法的基本理论,通过比对中小型河流与大型河流治理施工过程中所不同的特征,采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对中小河流治理工程质量管理进行综合评价。然后通过对中小河流治理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分析和文献的查阅,选取了质量组织管理、施工过程质量控制、材料机械设备管理、人员管理、分部工程质量5个一级指标和21个二级指标,构建了中小河流治理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评价体系,然后以苏溪河杨圩镇防洪工程为实例进行模糊综合评价,评价结果为良,说明施工质量管理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最后根据评价结果及分析问题,提出提高施工工艺水平、强化质量意识建设和加强质量趋势控制等提升措施。本课题为中小河流治理工程的施工质量管理提供借鉴。
桂琳[8](2020)在《边坡支护工程招投标阶段造价管理与成本控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施工企业承建工程项目的主要方式之一是通过招投标方式获得,投标行为是要约行为,中标结果是承诺,投标价格是否合理是决定中标与否的关键,所以施工企业参与投标活动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的不可逆的商业活动是严谨而细致的。为了在众多投标人递交的投标文件取得中标的结果,施工企业常常降低利润来获取中标的结果。由于施工企业在项目施工过程中管理水平的限制,常常使最后得到的利润总额低于预期,长此以往,施工企业陷入了资金链短缺的怪圈中,从而影响施工企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围绕造价管理与成本控制指标选择模型,本文主要研究3个问题,一是成本控制优化研究,即施工单位在编制边坡支护工程投标文件中,投标总价中成本优化控制因素的选择,解决了施工单位在较短时间内的投标报价内容中成本控制优化的问题;二是边坡支护工程投标阶段造价管理优化研究,工程造价管理过程中,通过已获验证的方法和最新的技术应用到工程造价管理过程中,去计划和控制投入的资源、成本、盈利与风险,解决了造价管理对成本控制的优化问题;三是投标阶段中边坡支护工程成本控制与造价管理的联合优化研究,结合边坡支护工程中需要考虑的绿色文明施工费,解决了边坡支护工程的投标报价的准确性问题,提高了施工单位的投标报价合理性。为此,本文从两个方面进行了研究。一是从施工企业在边坡支护工程招投标阶段中的成本核算出发,分析影响施工企业的投标结果的多种因素,细化需要施工企业需要承担的风险,根据实际工作的需要,通过问卷调查法的发放,从而获得了专家们的选择的影响因素,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施工企业为取得最优的投标结果的选择指标模型,来解决施工单位投标报价的选择问题。二是本文在施工企业角度上,以实际情况为基础,构建了一套适合房地产开发项目中影响边坡支护工程投标报价的主要指标关系,有效且全面适用于施工企业投标控制造价和成本的经济评价指标、数学评价指标及遗传算法,用Matlab软件进行模型求解,验证数学指标算法的有效性,得出相应的优化结论及最优决策模式。实现施工企业追求最大利益化的根本需求,本文的研究内容主要是帮助施工企业在边坡支护工程投标报价期间在短时间内确定各重要因素,有利于提高施工企业的竞争力水平,从而可以不断提高施工企业的中标率,保障了施工企业的长期发展及行业的活力。
舒欣[9](2020)在《中国制造业企业专利行为研究》文中指出中共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的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面向高质量发展的中国,持续的技术创新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石,而专利作为重要的创新战略资源,其增长也必然要由“快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增长”。中国的专利申请量自2000年后开始“爆炸式”增长,在2011年中国已然成为专利申请量第一大国,然而对于中国专利的增长和质量的研究多基于宏观层面,鲜有从微观层面剖析企业专利行为的研究。本文基于江苏省制造业企业跨期微观创新调查,首次在国际可比框架下,对中国制造业企业专利行为的微观机制、专利申请的动机以及专利行为对企业绩效的影响进行深入研究。首先,本文立足于国际比较的视角,从专利制度、宏观专利行为和微观企业专利行为的特征事实进行全方位比较。主要的结论有:中国的专利制度经历了从主动借鉴到外部驱动,再到内部驱动不断创新的过程,现行的专利体制仍需在专利保护强度、审查力度和效率以及专利实施和运用方面做出改进;中国与美国企业相似,都最重视采取商标或保密来保护创新产出而不是申请专利,而日本企业则最偏好采用专利保护创新成果;中国专利申请的实质性动机低于发达国家,而防止专利诉讼的策略性动机高于欧洲与美国。其次,本文采取了混合截面的定序logit回归实证分析企业专利的选择机制,回答制造业企业是否更偏好选择专利来保护创新成果的问题,并且对这一选择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中国企业最偏好商标机制来来保护创新;我国企业对创新保护机制的选择在这十多年间由偏好保密等非正式机制转向了专利等正式保护机制,尤其对专利机制的使用意愿大幅增加,这一意愿的转变从微观角度部分解释了中国专利激增的事实,即企业自身申请专利的意愿增强;企业对不同机制的偏好与企业规模、创新类型及行业有关。进一步,通过分样本回归,我们指出引进工艺创新企业和中小企业在2002年不存在策略性专利行为,而在2014年出现明显的策略性专利行为。进一步地,本文依旧采用混合截面的定序logit回归实证分析企业的专利申请动机,然后进一步将企业专利申请动机划分为策略性动机和实质性动机,并对影响企业选择这两类动机而申请专利的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发现:(1)中国制造业企业出于多元动机申请专利,以实质性动机为主,辅以策略性动机;(2)企业出于不同动机申请专利受到企业规模、企业年龄、企业家教育程度、政府扶持政策与专利有效性的影响;(3)专利有效性会显着降低企业的策略性创新行为;(4)政府补贴显着降低企业策略性产品创新行为,但对工艺创新的专利申请动机影响不明显。再者,本文还对企业专利行为带来的结果进行分析,关注企业专利行为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一是通过构建三阶段CDM模型,对企业选择专利等正式机制和选择保密等非正式机制带来的对企业绩效的影响进行分析;二是探讨申请专利的动机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采取保密等非正式保护机制会显着降低企业短期内的绩效,而采取专利等正式保护机制对企业绩效没有显着影响;企业专利申请动机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因创新类型而有所差异,在2002年两类创新的专利申请动机对企业绩效没有明显影响,2014年策略性工艺创新动机会显着降低企业短期内的绩效,而策略性产品创新动机会显着提升企业短期利润。最后,对本文研究进行总结,并提出政策建议与未来研究方向。专利的数量型增长到质量型增长的转变不是一蹴而就的,在政策上可以通过构建专利数量与质量协调发展的体制机制、精准助推“实质性创新”的企业发展、健全创新补贴机制;在知识产权法律体系上,可以效仿日本、韩国主动弱化实用新型专利制度,明确实用新型专利与发明专利之间的相互转化机制,提高专利审查质量和审查效率,加强政府相关部门的效率和服务意识。通过一系列措施,激发我国企业高质量、实质性专利的内在研发动力,促使企业专利申请实现由“高增速”转向“高质量”的转变。本文的研究和结论为制定有效全面的保障企业创新产出的政策拓宽了思路,对推进知识产权强国建设有重要意义。
教育部[10](2020)在《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文中指出教材[2020]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完善中小学课程体系,我部组织对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进行了修订。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以及思想政治、语文、
二、工艺管理的重要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工艺管理的重要性(论文提纲范文)
(1)价值链视角下的DF公司成本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目的 |
1.1.3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研究现状述评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技术路线 |
1.5 本文创新点 |
第二章 价值链成本管理相关理论 |
2.1 价值链理论 |
2.1.1 价值链概念 |
2.1.2 价值链的类型 |
2.2 成本管理理论 |
2.2.1 传统成本管理理论 |
2.2.2 现代成本管理理论 |
2.3 价值链成本管理理论 |
2.3.1 价值链成本管理的含义 |
2.3.2 价值链成本管理的原则 |
2.3.3 价值链成本管理工具 |
第三章 DF公司成本管理现状分析 |
3.1 DF公司概况 |
3.1.1 基本情况 |
3.1.2 组织结构 |
3.1.3 DF公司基本财务状况 |
3.1.4 业务流程 |
3.2 DF公司成本管理现状分析 |
3.2.1 DF公司成本构成 |
3.2.2 DF公司成本管理流程 |
3.2.3 DF公司成本管理现状 |
3.3 DF公司现行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 |
3.3.1 成本核算方式及指标缺乏科学性 |
3.3.2 产品一次装配合格率低导致生产成本增加 |
3.3.3 与主要供应商关系不稳定且议价能力较低 |
3.3.4 产品成本中间接费用分配缺乏合理性 |
3.3.5 缺乏对潜在竞争对手的分析 |
3.4 DF公司应用价值链成本管理必要性分析 |
第四章 DF公司价值链成本管理方案设计 |
4.1 DF公司战略定位分析 |
4.2 DF公司战略成本动因分析 |
4.2.1 结构性成本动因分析 |
4.2.2 执行性成本动因分析 |
4.3 DF公司价值链成本管理方案设计 |
4.4 利用德尔菲法分析DF公司内部成本可控点 |
4.4.1 德尔菲法的实施 |
4.4.2 指标内容确定及权重分配 |
4.5 DF公司内部价值链成本管理方案 |
4.5.1 研发环节 |
4.5.2 采购环节 |
4.5.3 生产环节 |
4.5.4 产品核算环节 |
4.5.5 销售环节 |
4.6 DF公司外部价值链成本管理方案 |
4.6.1 上游供应商价值链成本管理 |
4.6.2 下游客户价值链成本管理 |
4.6.3 竞争对手价值链成本管理 |
第五章 DF公司价值链成本管理实施的保障措施 |
5.1 强化公司全员成本管理意识 |
5.1.1 企业高层管理者重视成本管理 |
5.1.2 树立全员价值链成本管理观念 |
5.2 引入成熟的成本管理信息系统 |
5.3 培养高素质成本管理人才 |
5.4 建立完善的价值链成本管理制度 |
5.5 建立科学有效的成本责任机制 |
第六章 结论与不足 |
6.1 结论 |
6.2 不足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DF公司成本管理现状问卷调查 |
附录二 德尔菲专家调查法调查问卷 |
附录三 德尔菲专家调查法反馈数据 |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科研情况及获得的学术成果 |
(2)污水处理PPP项目绩效考核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污水处理PPP项目研究现状 |
1.3.2 污水处理PPP项目绩效考核研究现状 |
1.3.3 研究评述 |
1.4 研究内容及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4.3 技术路线 |
1.5 主要创新点 |
第2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2.1 污水处理项目 |
2.1.1 污水处理项目概念 |
2.1.2 污水处理项目特点 |
2.2 PPP项目绩效考核 |
2.2.1 PPP模式定义 |
2.2.2 绩效考核理论 |
2.2.3 PPP项目绩效考核特点 |
2.3 相关理论 |
2.3.1 激励理论 |
2.3.2 委托代理理论 |
2.3.3 利益相关者理论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污水处理PPP项目绩效考核现状和问题分析 |
3.1 污水处理PPP项目绩效考核目标及原则 |
3.1.1 绩效考核的目标 |
3.1.2 绩效考核的原则 |
3.2 污水处理PPP项目绩效考核现状 |
3.2.1 绩效考核政策现状 |
3.2.2 绩效考核办法现状 |
3.2.3 绩效考核应用现状 |
3.3 污水处理PPP项目绩效考核问题分析 |
3.3.1 绩效考核政策文件不完善 |
3.3.2 绩效考核监管机制不到位 |
3.3.3 绩效考核权利义务不对等 |
3.3.4 绩效考核缺乏激励作用 |
3.3.5 绩效考核结果应用不足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污水处理PPP项目绩效考核体系构建 |
4.1 污水处理PPP项目绩效考核体系框架 |
4.2 污水处理PPP项目绩效考核主体及内容 |
4.2.1 绩效考核主体 |
4.2.2 绩效考核内容 |
4.2.3 绩效考核方式 |
4.3 污水处理PPP项目绩效考核模型设计 |
4.3.1 绩效考核指标设置原则及方法 |
4.3.2 绩效考核指标选取 |
4.3.3 绩效考核指标赋权 |
4.3.4 绩效考核体系建立 |
4.4 污水处理PPP项目绩效考核体系实施的保障措施 |
4.4.1 政策制度保障 |
4.4.2 加强绩效考核监管机制 |
4.4.3 重视绩效考核结果反馈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案例分析 |
5.1 项目概况 |
5.1.1 项目背景 |
5.1.2 项目投资运营概况 |
5.2 项目绩效考核 |
5.2.1 项目数据收集 |
5.2.2 绩效考核体系应用 |
5.3 绩效考核结果分析 |
5.3.1 单项指标结果分析 |
5.3.2 综合指标结果分析 |
5.3.3 考核结果应用及优化建议 |
5.4 本章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Ⅰ:污水处理PPP项目绩效考核指标重要性调查问卷 |
附录Ⅱ:Q县水务供排一体化项目绩效考核调查问卷 |
致谢 |
(3)中小型工业园区综合安全风险评估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作者简介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4 论文研究内容与方法 |
1.4.1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4.2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工业园区事故风险分析 |
2.1 工业园区分类及事故风险特点 |
2.1.1 我国工业园区的分类 |
2.1.2 工业园区事故风险特点 |
2.2 系统安全分析方法 |
2.2.1 常用系统安全分析方法 |
2.2.2 事故树分析方法 |
2.2.3 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理论 |
2.3 工业园区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 |
2.4 工业园区安全风险评估单元划分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综合安全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 |
3.1 综合安全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
3.2 综合安全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流程 |
3.3 综合安全风险评估指标的选取 |
3.3.1 园区公共安全风险 |
3.3.2 园区企业安全风险 |
3.3.3 安全管理补偿因素 |
3.4 综合安全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的确定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模糊综合安全评价模型的建立 |
4.1 指标因素权重的确定方法 |
4.1.1 主观赋权法 |
4.1.2 客观赋权法 |
4.2 模糊综合评价过程 |
4.2.1 模糊综合评价数学模型的构建 |
4.2.2 隶属度的确定 |
4.3 元决策软件YAAHP介绍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应用研究 |
5.1 基本情况概况 |
5.1.1 创新工业园基本情况 |
5.1.2 危险物质使用情况 |
5.1.3 创新工业园安全管理现状 |
5.2 综合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各层级权重的确定 |
5.3 模糊综合评价在创新工业园综合安全风险评估中的应用 |
5.3.1 指标体系评价集的建立 |
5.3.2 隶属度的确定 |
5.3.3 各级模糊综合评价过程 |
5.4 评估结论分析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1 指标权重确定调查问卷 |
附录2 指标评分调查表 |
(4)汽车制造业高技能人才培养路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3 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
1.4 研究内容、方法与思路 |
1.5 研究创新点 |
1.6 本章小结 |
第2章 汽车制造业及高技能人才 |
2.1 国际汽车制造业发展趋势 |
2.2 我国汽车制造业现状及高技能人才需求 |
2.3 汽车制造业高技能人才特征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汽车制造业高技能人才职业能力结构 |
3.1 资格框架下高技能人才职业能力标准 |
3.2 企业高技能人才职业能力要求 |
3.3 汽车制造业高技能人才职业能力结构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汽车制造业高技能人才培养路径及影响因素 |
4.1 高技能人才培养路径 |
4.2 校企合作培养路径及影响因素 |
4.3 竞赛培养路径及影响因素 |
4.4 岗位培养路径及影响因素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汽车制造业高技能人才培养建议 |
5.1 完善校企合作机制建设 |
5.2 强化职业素质培养 |
5.3 提高大赛人才培养引领作用 |
5.4 完善企业人才培养机制和资源建设 |
5.5 本章小结 |
第6章 研究总结与研究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
致谢 |
(5)典型能源材料制备过程的绿色制造评价方法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能源材料概述 |
1.1.1 能源与环境问题 |
1.1.2 典型能源材料简介 |
1.1.3 能源材料生产过程面临的问题 |
1.2 能源材料评价方法 |
1.2.1 单因素评价方法 |
1.2.2 多因素综合评价方法 |
1.3 论文课题研究内容及目标 |
1.3.1 绿色制造评价方法定义 |
1.3.2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2章 绿色制造评价模型的建立 |
2.1 前言 |
2.2 绿色制造评价模型基本描述 |
2.2.1 评价原则 |
2.2.2 模型实施方案 |
2.2.3 模型假设 |
2.2.4 模型约束条件 |
2.3 绿色制造评价模型参数说明 |
2.3.1 经济部分评价 |
2.3.2 环境部分评价 |
2.3.3 资源部分评价 |
2.3.4 绿色制造评价模型 |
2.4 模型适用性说明 |
2.5 能源材料制备过程应用探究说明 |
2.6 本章小结 |
第3章 绿色制造经济评价应用-以五氧化二钒生产过程为例 |
3.1 前言 |
3.2 过程优化方法 |
3.2.1 优化方案A |
3.2.2 优化方案B |
3.3 实例分析 |
3.3.1 功能单元 |
3.3.2 系统边界 |
3.3.3 数据来源 |
3.4 经济评价与讨论 |
3.4.1 三个生产过程的宏观成本对比 |
3.4.2 三个生产过程中各个生产部分的经济对比 |
3.4.3 不同成本类型的对比 |
3.4.4 敏感性分析 |
3.5 综合环境影响评价 |
3.6 多元综合评价 |
3.7 优化流程的建立 |
3.8 本章小结 |
第4章 绿色制造环境评价应用-以金属生产过程为例 |
4.1 前言 |
4.2 实例分析 |
4.2.1 污染排放标准的选择 |
4.2.2 金属元素及生产过程的选择 |
4.2.3 污染物的选择 |
4.2.4 污染当量值的确定 |
4.3 方法体系 |
4.4 分析与讨论 |
4.4.1 金属生产过程污染物分析 |
4.4.2 综合环境影响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绿色制造资源评价应用-以LED灯制备过程为例 |
5.1 前言 |
5.2 实例分析 |
5.2.1 功能单元和系统边界 |
5.2.2 模型假设 |
5.2.3 数据收集来源 |
5.3 结果分析 |
5.3.1 金属原材料物质流分析 |
5.3.2 金属关键性计算 |
5.3.3 材料关键性计算 |
5.3.4 各个生产过程的综合评价 |
5.4 讨论 |
5.5 本章小结 |
第6章 绿色制造综合评价模型应用-以LED灯制备过程为例 |
6.1 前言 |
6.2 LED绿色制造实施框架 |
6.2.1 功能单元和系统边界 |
6.2.2 模型假设 |
6.2.3 数据收集来源 |
6.3 物质评价 |
6.3.1 物质流分析 |
6.3.2 有机物权重的计算 |
6.3.3 气体和无机物权重的计算 |
6.3.4 原料评价指标的确定 |
6.4 能量评估 |
6.5 水资源评价 |
6.6 综合环境影响评价 |
6.6.1 废水评估 |
6.6.2 废气评估 |
6.6.3 固废评价 |
6.6.4 综合环境评价 |
6.7 评价边界值的确定 |
6.7.1 材料评价指标边界值的确定 |
6.7.2 能耗评价指标边界值的确定 |
6.7.3 水耗评价指标边界值的确定 |
6.7.4 综合环境影响指标边界值的确定 |
6.8 绿色制造评价指标的确定 |
6.9 本章小结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创新点 |
7.3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A 关键能源金属生产过程环境影响评价相关污染物及计算结果 |
附录B 金属资源关键性评价模型相关参数及计算过程 |
致谢 |
作者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6)基于黄磷生产的定量HAZOP风险分析方法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黄磷是重要的工业原料 |
1.3 HAZOP方法的发展现状 |
1.3.1 国外HAZOP方法的发展现状 |
1.3.2 国内HAZOP方法的发展现状 |
1.4 HAZOP方法理论 |
1.4.1 HAZOP方法的原理 |
1.4.2 HAZOP方法的专用名词 |
1.4.3 HAZOP方法的步骤 |
1.4.4 HAZOP方法的优势及不足 |
1.5 Aspen Plus过程模拟理论 |
1.5.1 Aspen Plus过程模拟的特点 |
1.5.2 Aspen Plus过程模拟的步骤 |
1.5.3 黄磷生产工艺的模拟进展 |
1.6 集对分析理论 |
1.6.1 集对分析的原理 |
1.6.2 联系度 |
1.6.3 五元减法集对势 |
1.7 研究内容 |
1.8 研究技术路线 |
第二章 定量HAZOP风险分析方法及黄磷生产工艺的传统HAZOP分析 |
2.1 定量HAZOP风险分析方法 |
2.1.1 原理 |
2.1.2 流程 |
2.1.3 优点 |
2.2 黄磷生产工艺 |
2.2.1 电炉制磷工序 |
2.2.2 磷炉气冷凝工序 |
2.2.3 含磷水处理工序 |
2.2.4 粗磷精制工序 |
2.3 物料危险性分析 |
2.4 黄磷生产工艺的传统HAZOP分析 |
2.4.1 电炉制磷工序 |
2.4.2 磷炉气冷凝工序 |
2.4.3 含磷水处理工序 |
2.4.4 粗磷精制工序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黄磷生产工艺的HAZOP-过程模拟定量风险分析 |
3.1 偏差定量化的原理与意义 |
3.2 电炉制磷工序的HAZOP-过程模拟定量风险分析 |
3.2.1 电炉制磷工序模型的边界条件 |
3.2.2 电炉制磷工序模型的建立 |
3.2.3 HAZOP-过程模拟定量风险分析 |
3.2.4 HAZOP-过程模拟定量风险分析的结果 |
3.3 磷炉气冷凝工序的HAZOP-过程模拟定量风险分析 |
3.3.1 磷炉气冷凝工序模型的建立 |
3.3.2 HAZOP-过程模拟定量风险分析 |
3.3.3 HAZOP-过程模拟定量风险分析的结果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黄磷生产工艺的HAZOP-集对分析理论风险分析 |
4.1 HAZOP-集对分析理论风险分析方法的内涵 |
4.2 HAZOP-集对分析理论风险分析方法的具体步骤 |
4.2.1 评价指标的选取原则 |
4.2.2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
4.2.3 风险评估标准的确定 |
4.2.4 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
4.2.5 HAZOP-集对分析理论风险分析模型的建立 |
4.3 数据来源 |
4.3.1 层次分析法的数据来源 |
4.3.2 熵权法与集对分析法的数据来源 |
4.4 电炉制磷工序的HAZOP-集对分析理论风险分析过程 |
4.4.1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
4.4.2 评价指标组合权重的确定 |
4.4.3 电炉制磷工序风险等级的确定 |
4.4.4 电炉制磷工序集对势的确定 |
4.4.5 电炉制磷工序的风险分析 |
4.5 磷炉气冷凝工序的HAZOP-集对分析理论风险分析过程 |
4.5.1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
4.5.2 评价指标组合权重的确定 |
4.5.3 磷炉气冷凝工序风险等级的确定 |
4.5.4 磷炉气冷凝工序集对势的确定 |
4.5.5 磷炉气冷凝工序的风险分析 |
4.6 含磷水处理工序的HAZOP-集对分析理论风险分析过程 |
4.6.1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
4.6.2 评价指标组合权重的确定 |
4.6.3 含磷水处理工序风险等级的确定 |
4.6.4 含磷水处理工序集对势的确定 |
4.6.5 含磷水处理工序的风险分析 |
4.7 粗磷精制工序的HAZOP-集对分析理论风险分析过程 |
4.7.1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
4.7.2 评价指标组合权重的确定 |
4.7.3 粗磷精制工序风险等级的确定 |
4.7.4 粗磷精制工序集对势的确定 |
4.7.5 粗磷精制工序的风险分析 |
4.8 HAZOP-集对分析理论风险分析结果 |
4.9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评价指标相对重要性对比表(层次分析法) |
附录 B 专家评级表 |
附录 C 专家评级表(熵权法与集对分析法) |
附录 D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专利 |
(7)中小河流治理工程施工质量管理评价 ——苏溪河杨圩镇防洪工程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的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的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1.4.1 研究方法 |
1.4.2 技术路线 |
第2章 理论基础与方法 |
2.1 质量管理的相关理论研究 |
2.1.1 质量管理的基本内涵 |
2.1.2 质量管理的基本原则 |
2.1.3 全面质量管理 |
2.1.4 PDCA质量管理 |
2.2 综合评价方法 |
2.2.1 层次分析法 |
2.2.2 模糊综合评价法 |
第3章 中小河流治理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分析 |
3.1 中小河流治理工程施工的特点 |
3.2 中小河流治理工程施工质量管理问题及特征 |
3.2.1 施工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 |
3.2.2 中小河流治理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特征 |
3.3 中小河流治理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办法 |
3.3.1 质量组织管理 |
3.3.2 材料机械设备管理 |
3.3.3 人员管理 |
3.3.4 施工质量过程控制 |
第4章 中小河流治理工程施工质量管理评价 |
4.1 施工质量管理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4.1.1 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
4.1.2 评价流程 |
4.1.3 评价指标的选取 |
4.2 确定指标权重 |
4.2.1 建立判断矩阵 |
4.2.2 权重的计算 |
4.3 综合评价 |
第5章 苏溪河杨圩镇防洪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综合评价 |
5.1 苏溪河杨圩镇防洪工程概况 |
5.1.1 工程概况 |
5.1.2 工程建设的必要性 |
5.2 工程质量管理体系与管理效果 |
5.2.1 工程质量管理体系 |
5.2.2 质量管理的效果 |
5.3 苏溪河杨圩镇防洪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综合评价 |
5.4 评价结果及分析 |
5.5 改进措施 |
5.5.1 促进施工工艺提升 |
5.5.2 加强质量意识建设 |
5.5.3 强化质量趋势控制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1 中小河流治理工程施工质量管理评价调查表 |
附录2 中小河流治理工程施工质量管理评价调查表 |
(8)边坡支护工程招投标阶段造价管理与成本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问题及意义 |
1.1.1 边坡支护工程投标报价研究的背景 |
1.1.2 边坡支护工程投标报价的问题 |
1.1.3 边坡支护工程投标报价的目的及意义 |
1.2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
1.2.1 工程造价管理国内的研究现状 |
1.2.2 工程造价管理发达国家研究现状 |
1.3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方法 |
1.3.1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1.3.2 论文研究的方法 |
1.3.3 论文研究框架 |
1.4 主要创新点 |
第二章 施工企业投标报价选择指标体系的建立 |
2.1 边坡支护工程成本控制理论、现况及特点 |
2.2 边坡支护工程施工企业管理面临的困境 |
2.3 施工企业投标报价选择指标的确立 |
2.3.1 施工企业选择指标构建的基本原则 |
2.3.2 施工企业招投标阶段投标报价选择影响要素的确定 |
2.3.3 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
2.4 评价指标设计 |
2.4.1 评价指标的假设 |
2.4.2 评价指标的构建 |
2.5 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施工企业投标报价的选择体系 |
2.5.1 选择层次分析法的原因 |
2.5.2 层次分析法的步骤和计算过程 |
2.6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施工企业投标报价选择指标模型 |
2.6.1 一级指标权重分析结果及一致性检验 |
2.6.2 二级指标权重分析结果及一致性检验 |
2.6.3 指标组合项权重 |
2.7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成本控制优化研究 |
3.1 问题描述 |
3.2 投标工程成本控制优化理论 |
3.3 工期-成本控制策略的优化模型 |
3.4 工期-成本控制优化模型求解 |
3.5 遗传算法的介绍及计算优化结果与对比分析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投标阶段造价管理优化研究 |
4.1 问题描述 |
4.2 造价管理-成本分析的优化理论 |
4.3 造价管理-成本控制策略的优化模型 |
4.4 基于遗传算法对线性规划建模求解过程 |
4.5 遗传算法的计算结果与优化对比分析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投标阶段边坡支护工程成本控制与造价管理的联合优化研究 |
5.1 问题描述 |
5.2 基于遗传算法的联合优化模型 |
5.3 基于遗传算法对线性规划建模求解过程 |
5.4 遗传算法的计算结果与优化对比分析 |
5.5 本章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1 施工企业投标报价选择的影响因素 |
附录 2 造价管理与成本控制指标模型选择指标重要性调查问卷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附件 |
(9)中国制造业企业专利行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研究方法 |
1.3 研究内容与框架 |
1.4 主要创新点与不足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2.1 企业专利行为定义 |
2.2 企业专利行为的选择机制 |
2.3 企业微观创新调查 |
2.4 企业专利选择与动机:基于微观调查的研究 |
2.5 企业专利行为与企业绩效 |
2.6 评述 |
第三章 企业专利行为:国际比较 |
3.1 专利制度比较 |
3.2 企业专利行为的特征事实:宏观比较 |
3.3 企业专利行为的特征事实:微观比较 |
3.4 结论与启示 |
第四章 企业专利的选择行为 |
4.1 引言 |
4.2 理论基础与研究假设 |
4.3 研究设计 |
4.4 实证结果分析 |
4.5 研究结论 |
第五章 企业专利申请的动机 |
5.1 引言 |
5.2 企业专利动机的影响因素:理论基础与研究假设 |
5.3 研究设计 |
5.4 实证分析 |
5.5 研究结论与启示 |
第六章 企业专利行为与企业绩效 |
6.1 引言 |
6.2 理论基础与模型拓展 |
6.3 研究设计 |
6.4 实证分析 |
6.5 研究结论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7.1 主要结论 |
7.2 政策启示 |
7.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四、工艺管理的重要性(论文参考文献)
- [1]价值链视角下的DF公司成本管理研究[D]. 吉月明. 西安石油大学, 2021(12)
- [2]污水处理PPP项目绩效考核研究[D]. 李智仙. 北京建筑大学, 2021(01)
- [3]中小型工业园区综合安全风险评估方法研究[D]. 周逸. 中钢集团武汉安全环保研究院, 2021(01)
- [4]汽车制造业高技能人才培养路径研究[D]. 郭家田.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 2021(09)
- [5]典型能源材料制备过程的绿色制造评价方法与应用[D]. 高文芳.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2021
- [6]基于黄磷生产的定量HAZOP风险分析方法的研究[D]. 陈静文. 昆明理工大学, 2021(01)
- [7]中小河流治理工程施工质量管理评价 ——苏溪河杨圩镇防洪工程为例[D]. 付敏. 南昌大学, 2020(02)
- [8]边坡支护工程招投标阶段造价管理与成本控制研究[D]. 桂琳.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5)
- [9]中国制造业企业专利行为研究[D]. 舒欣. 南京大学, 2020(12)
- [10]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J]. 教育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 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