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切口在颧骨骨折三维重建中的临床应用

冠状切口在颧骨骨折三维重建中的临床应用

一、冠状位切口在颧骨骨折三维重建中的临床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尹霞[1](2020)在《不同切口对颧骨颧弓复合体骨折治疗效果的对比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回顾性分析不同切口入路治疗颧骨颧弓复合体骨折疗效、并发症以及美学效果的影响,以期为颧骨颧弓复合体骨折的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0月至2019年10月在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整形美容外科收治的单侧闭合性颧骨颧弓复合体骨折进行四点固定的72例患者,根据已选择的不同切口入路将研究对象分为头皮冠状切口组和颧弓位小切口组两组:其中选择下睑缘切口、口腔前庭沟切口联合头皮冠状切口入路的为第Ⅰ组;选择下睑缘切口、口腔前庭沟切口、眶上眉弓切口联合颧弓位小切口入路的为第Ⅱ组。根据患者住院病历及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随访资料,分析对比两组病例选择不同切口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骨折恢复情况、相关并发症(面神经损伤、张口受限等)情况以及患者和术者满意度等方面的差异。结果:1、一般病例资料:第Ⅰ组手术时间为144.23±14.41 min、出血量为138.81±11.89 ml及术后住院时间为10.79±2.96 d;第Ⅱ组手术时间为126.52±13.47 min、出血量为97.82±10.57 ml及术后住院时间为8.27±3.24 d。2、骨折恢复情况:术后双侧面部对称,无明显塌陷畸形,恢复面部原有突度和高度;复查CT组间复位对位情况无明显差别(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骨折愈合良好,无延迟愈合、不愈合、畸形愈合,未发生排异反应;3、并发症情况:第Ⅰ组患者切口相关的并发症种类及发生率高于第Ⅱ组;两组随访最终均无明显面神经损伤症状、张口受限均恢复。4、满意情况:第Ⅱ组患者满意率(93.10%)和术者满意率(86.21%)均高于第Ⅰ组。结论:1、头皮冠状切口适用于各种类型的颧骨颧弓复合体骨折,尤其适用于移位明显,难于复位和各种粉碎性骨折等情况。2、对于颧弓处的单纯线性骨折,骨折移位不明显或临近的双线骨折,选择颧弓位小切口进行复位固定,可以明显减轻损伤,而不影响复位效果。

张秀景,王永亮,王双义[2](2020)在《以上颌窦形态改变为基础的颧骨颧弓复合体骨折新分类方法探讨》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以上颌窦形态改变为基础的颧骨颧弓复合体骨折新分类方法。方法对收集2011年5月至2015年12月期间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黄岛院区口腔颌面外科住院治疗的86例颧骨颧弓复合体骨折的临床资料和三维CT中上颌窦形态改变进行研究,提出颧骨颧弓复合体骨折分类的新方法。根据颧骨颧弓复合体骨折中上颌窦形态改变情况将其分为3类7型,具体为:A类骨折为上颌窦形态无改变,其中,A1:骨折未波及上颌窦,A2:骨折波及窦壁但无移位;B类为上颌窦前壁和后外侧壁骨折并移位的病例,其中B1:远中骨折片向后内移位;B2:远中骨折片向前内移位;B3:远中骨折片向前外移位,B4:远中骨折片向后外移位;C类骨折为上颌窦各壁均断裂,移位复杂的骨折。结果 A类骨折共11侧,其中,A1:6侧,A2:5侧,B类共77侧,其中B1:18侧;B2:33侧;B3:16侧,B4:10侧;C类骨折13侧。结论颧骨颧弓复合体骨折新分类是以上颌窦形态改变为基础的分类方法,对颧骨颧弓复合体骨折的临床诊断和手术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图尔荪阿依·杰力力[3](2020)在《经下睑缘入路和经结膜入路在眶下缘骨折中的应用比较》文中指出目的:比较经下睑缘切口入路和经结膜切口入路在眶下缘骨折中的应用。方法:收集2017年11月至2019年7月我科收治的所有符合要求的眶下缘骨折患者共62例,术前详细记录患者的一般资料:年龄,男女比例,受伤至就诊时间,受伤至手术时间。31例(男性22例,女性9例)分别采用经下睑缘切口入路的手术方式。31例(男性19例,女性12例)采用经结膜入路的手术方式。术后所有患者通过门诊,电话等手段随访6个月。结果:(1)比较下睑缘切口入路与经结膜切扣入路基本信息:性别,年龄,受伤至就诊时间,受伤至手术时间,两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行下睑缘切口的患者中术后仍有眼球内陷的患者3例,有眼球运动障碍的患者3例,有复视的患者1例,术区感染的患者有3例,术区出血的患者有2例,有下睑外翻或收缩的患者5例,所有患者在术区皮肤留下瘢痕。行经结膜切口的患者中术后仍有眼球内陷2例,眼球运动障碍4例,复视2例,术区感染、术区出血的患者分别为有1例,并术区没有遗留瘢痕。(3)两组间比较结果显示,组间下睑外翻或内翻、皮肤瘢痕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下睑缘发生率较高,其余指标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切口均可有效的改善眼球内陷,复视,眼球运动障碍,但都有优缺点,下睑缘切口虽然手术视野大,但术后在术区遗留瘢痕,部分患者的下睑发生外翻或收缩;经结膜切口虽然术后不遗留瘢痕,但手术视野小。

张思敏[4](2019)在《乌鲁木齐市眼眶爆裂性骨折回顾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研究乌鲁木齐市眼眶爆裂性骨折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分析乌鲁木齐市眼眶爆裂性骨折的患病群体的发病年龄,性别差异,致病原因,骨折部位分布及不同骨折部位发生眼球内陷大于2mm的差异。为本市眼眶爆裂性骨折的预防和诊疗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并作为数据库,为后续研究提供基础数据方法:本次研究经回顾性调查,收集2011年10月31日至2016年10月31日乌鲁木齐市2个颌面外科中心收治的眼眶爆裂性骨折患者110例,收集其流行病学数据包括:一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外伤原因、外伤程度,以及是否存在伴随的眼部损伤;手术资料包含手术日期、手术入路和随访时间等;术后资料包含是否存在各种术后并发症等。并加以统计分析。结果:1.乌鲁木齐眼眶爆裂伤共收集110例病案,男性患者85例,女性患者15例,男女比为5.6:1。2.平均年龄为32岁,主要发病年龄集中在2140岁之间。夏秋季发病最多:受伤时间在第一季度为26例(23.6%),第二季度为29例(26.3%),第三季度43例(39.9%),第四季度为12例(10.9%)。3.交通伤为最常见的发病原因,共55例(50%),高处坠落伤9(8.1%)例,斗殴伤6例(15.4%),钝器伤9例(8.1%),31例不明原因外伤(28.1%)。4.110例患者中,手术治疗的有87例,使用原本开放性创面手术的有19例(22%),使用眶下缘切口67例(60.9%),使用经结膜切口的有20例(39.1%)。5.合并下颌骨骨折92(83.6%)例,合并上颌骨骨折109例(99.1%),合并颧骨颧弓骨折69例(62.7%),合并鼻骨骨折25例(22.7%),合并额骨骨折18例(16.3%)。6.入院科室为颌面外科为109例,眼科为1例。入院时间小于8小时的10例(9.0%),小于24小时的20例(18.1%),小于2周的101(91.8%)例,2周以上的9例(8.1%)。住院天数小于10天的28例(25.4%),小于2周的61例(55.4%),小于20天的83例(75.5%),20以上的为27例(24.5%)。从创伤到手术的平均时间为8.2天(范围为1至77天)。7.110例眼眶爆裂性骨折患者共计进行颌面部影像学检查232个。平均每位患者术前拍摄颌面部骨影像学资料2.1个。8.单纯眶内壁侧爆裂性患者35例,单纯眶下壁爆裂性骨折患者42例,眶内侧壁联合眶下壁患者33例。单纯眶内侧壁爆裂性骨折患者中男性29例,女性6例,发生眼球内陷大于2mm的23例,单纯眶下壁爆裂性骨折患者中男性37例,女性7例,发生眼球内陷大于2mm的35例,眶内侧壁联合眶下壁患者中男性31例,女性2例,发生眼球内陷大于2mm的28例,9.24例患者术后即刻发生复视。3例患者术后3个月发生眼球内陷。7例患者术后3月仍存在眼眶下感觉减退。8例患者出现瘢痕挛缩致下眼睑轻度外翻,5例持续性眼球内陷患者行二期手术治疗并获得成功治疗。38例患者失访。结论:1.乌鲁木齐市眼眶爆裂性骨折最常见于中青年男性,夏秋季发病较多2.交通事故伤为最常见发病原因,个体及自由职业者多见。3.眶下缘切口为目前乌鲁木齐市地区最常用手术切口。4.不同的骨折部位患者眼球内陷大于2mm的发病率的存在差异,眶下壁爆裂性骨折最容易发生眼球内陷大于2mm,需积极手术治疗。

徐冰冰[5](2018)在《3D打印术前设计和内镜辅助在颧骨颧弓骨折复位固定术中的应用》文中认为研究背景颧骨颧弓骨折是口腔颌面部骨折中发生率较高的一种类型。对于颧骨颧弓骨折的治疗,传统的治疗原则是以解决开口受限和恢复功能为主,对面部外形的改善关注不足,而随着兼顾功能与外形的双项标准的提出,开放性手术行坚固内固定治疗成为有效和稳妥的方法,其应用越来越广泛。伴随颧弓骨折的B型骨折是最常见的颧骨颧弓骨折,由于术野显露困难,临床上仍多采用头皮冠状切口,该切口显露充分,便于在直视下复位、固定骨折断端,但手术创伤较大、术后瘢痕明显。近年来,随着内镜技术的发展,内镜被越来越多的应用于口腔颌面外科手术中。内镜辅助下复位、固定颌骨骨折在缩小手术切口、降低并发症发生等方面有一定的作用,较好的体现了现代医学提倡的微创理念。此外,3D打印技术能够根据术前三维扫描图像将患者骨折断端的形态准确的重建、打印出来,并可根据健侧的颧骨复合体形态进行镜像求反,打印出患侧复位后的仿真模型,从而指导术前钛板弯制及术中钛板定位,体现了现代医学主张的精准外科理念。然而,采用内镜联合3D打印技术辅助颧骨颧弓骨折的复位与固定,在临床上缺少尝试。因此,我们设想内镜辅助技术和3D打印技术的结合,可能会降低内镜手术的难度,提高手术的精准度。为此,本研究拟采用内镜联合3D打印技术辅助美容小切口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B型颧骨颧弓骨折,探讨其在B型颧骨颧弓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中的应用可行性,以期同时实现手术微创与精准的理念。目的1.探讨3D打印术前设计和内镜辅助,应用于B型颧骨颧弓骨折复位固定手术的可行性。2.探讨该新型术式和方法的手术精准度、微创性和面部美容效果,以及可能的手术风险与术后并发症。3.通过与传统术式进行对比,探讨新型术式在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评分、术后引流量、术后面神经颞支损伤发生率等方面,是否存在优势。资料和方法:1.选择5例B型颧骨颧弓骨折患者,均伴发颧弓骨折、面部凹陷明显和开口受限。术前行0.625mm厚度CT扫描后,图像以数字成像和医学通信(Digital Imaging and Communications in Medicine,DICOM)格式刻盘保存数据。用Simpleware 6.0 软件(Simpleware Ltd,Exeter,United Kingdom)将 DICOM 数据转化为数字操作的STL文件。2.将患者STL文件输入3D打印设备,均按照1:1比例将患者骨折模型完成3D打印,模型材料为光固化树脂材料。此外,按照健侧形态镜像求反,打印出患侧镜像后的仿真模型。3.参照骨折模型及镜像求反的颧骨复合体仿真模型,研究患者骨折移位的角度及旋转方向,选取适当的钛板,在体外对钛板进行塑形,同时根据骨折断端形态及钛板位置,选取适当的钛钉,设计恰当的钻孔位置、方向。4.采用耳屏前小切口及骨折断端表面隧道手术入路,建立起骨折断面上方隧道通路,该通路能提供足够的手术视野,在内镜的辅助下,完成对骨折断端的复位及固定。5.采用SPSS18.0软件,利用独立样本t检验、卡方检验,在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评分、术后引流量、术后面神经颞支损伤发生率等方面,与传统手术方法进行对比,探讨新型手术方式在手术创伤、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存在的优势。结果1.应用该方法对5例单侧B型颧骨颧弓骨折患者顺利完成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手术操作均按照术前设计顺利完成,围手术期无意外发生。2.术中表明,术前选取并塑形的钛板与骨折断端骨面贴合较严密;钛钉长度适宜,位置准确,与钛板严密嵌合,固定良好。3.患者手术中出血少,术后疼痛、肿胀等反应较轻。术后伤口均愈合良好,无感染及面神经症状。术后1月复诊,面部外形均恢复对称,面部塌陷外形消失,开口度基本恢复正常,无明显手术瘢痕存留。4.在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疼痛评分等方面,新型术式较传统术式存在统计学差异(P<0.001),在手术时间、术后面神经颞支损伤发生率等方面,新型术式与传统术式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该术式应用内镜联合3D术前打印技术辅助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能有效进行B型颧骨颧弓骨折的复位和固定,具有较好的可行性。2.该术式通过3D打印技术,实现对骨折侧的镜像求反并对植入物精确塑形,提高了手术的精度。3.该术式采用耳屏前小切口,达到了良好的面部美容效果。4.在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疼痛评分等方面,新型术式较传统术式存在优势;在手术时间方面、术后面神经颞支损伤发生率等方面,新型术式与传统术式无明显统计学差异。

刘洋[6](2018)在《眼眶骨折和眶—颧骨折的回顾性研究及治疗效果的评价》文中研究说明第一部分目的:评估2012年至2017年在空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颅颌面创伤正颌外科接受治疗的264例眶壁骨折患者的临床和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对眼眶骨折患者的病历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年龄,性别,病因,症状,检查结果,骨折部位,相关的损伤,治疗和并发症对患者进行评估。结果:平均随访时间为6(3-10)个月。男女比例为5.3:1。平均年龄为32(6-82)岁。眼眶骨折的主要原因是交通事故(36%),其次是殴打(32%)。发生率最高的骨折类型是眶内侧壁骨折(33%)。主要症状为受伤部位疼痛(100%),主要检查发现眶周水肿和瘀斑(100%)。最常见的相关损伤是脑外伤(14%)。保守治疗134例(50.1%),手术治疗130例(49.9%)。后期最常见的并发症是皮肤感觉丧失(11%)。结论:本研究表明,眼眶骨折的主要原因是交通事故,其次是殴打。发生率最高的骨折类型是眶内侧壁骨折。通过预防交通事故以及加强反暴力的社会教育工作,可以减少眼眶骨折的发生率。第二部分目的:眶-颧骨折的发病率和病因学因国家和地区而异。迄今为止,国内关于眶-颧骨折的文献报道较少。本研究的目的是分析空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颅颌面创伤正颌外科所治疗的眶-颧骨折的患病率、病因学的临床分析。方法:本研究对2008年7月至2017年7月期间在空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颅颌面创伤正颌外科治疗眶-颧骨折的患者的病历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了性别,年龄分布,损伤的频率和类型,骨折原因,意识状态和创伤期间的酗酒情况。结果:研究分析了799名患者的病历记录。男女比例为4.4:1。患者的平均年龄为33.16±14.0岁(1-87岁)。最常见的受伤原因是攻击伤(64%),其次是跌倒(16.3%)和交通事故伤(8.3%)。大部分眶-颧骨折(65.3%)发生于4月至10月,周末(58.2%)和夜间(62.0%)。14%的骨折患者酗酒。更常见的是,这些酗酒患者同时伴随其它面部骨折。结论:这项研究表明,眶-颧骨折的主要病因是攻击伤。眶-颧骨折常发生在15-34岁的男性患者。通过加强反暴力的社会教育工作,可以减少眶-颧骨折的发生率。第三部分目的:回顾性分析手术或保守治疗爆裂性眼眶骨折的结果。方法:研究设计为回顾性队列研究,研究地点为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颌面创伤外科。纳入标准为我科确诊为爆裂性眼眶骨折的患者。通过患者的医疗记录确定复视和眼球内陷的存在,同时还收集了患者初诊3个月和6个月随访的数据。结果:在连续90例患者中,有65例有随访数据。65例患者的数据进行了分析,有39例外科手术治疗和保守治疗26例。在手术治疗的患者中,13例患者术后3个月仍有四周目光的复视,12例患者术后6个月仍有四周目光的复视;31例眼球内陷的患者术后3个月有3例眼球内陷,6个月仍有3例眼球内陷。在保守治疗患者中,有9例在伤后3个月有四周目光的复视,有8例在伤后6个月有四周目光的复视。15例眼球内陷的患者伤后3个月和6个月有13例眼球内陷。结论:此项研究最主要的发现是约1/3的患者有6个月的持续性复视,无论他们是手术治疗还是保守治疗。手术治疗相对于保守治疗对眼球内陷具有较好的疗效。不管治疗方法如何,患者在治疗后3个月后都趋于稳定。

姚正廷,王育新,赵军,马志方[7](2017)在《面部小切口联合口内切口治疗颧骨复合体骨折》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面部小切口联合口内切口在颧骨复合体骨折治疗过程中临床应用及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我院口腔颌面外科15例使用局部小切口联合口内切口行颧骨复合体骨折手术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15例患者未出现相关并发症,所有患者术后随访12个月,面形理想,面部对称,开口度恢复正常,眼球运动正常,复视消失。结论面部小切口联合口内切口位置隐蔽、复位精确、固定可靠,对于非粉碎性或非陈旧性颧骨复合体骨折复位能得到令人满意的效果。

徐旭[8](2016)在《计算机辅助导航系统在单侧颧骨复合体骨折复位治疗中的初步应用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总体评价计算机辅助导航系统在单侧颧骨复合体骨折复位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及优缺点。通过色谱分析法整体评价骨折复位的效果,评价复位手术精确度和手术效果,探讨导航系统应用的适应症和局限性,总结技术流程及临床操作要点。方法:选择外伤致单侧颧骨复合体骨折需手术治疗的患者5例,术前均常规行精细颌面部CT检查,应用BrainLab Iplan CMF 3.0软件或Surgicase CMF 5.0软件对颌面部CT数据进行分割、三维重建、镜像、虚拟手术等术前规划设计,术中采用BrainLab导航系统实时引导和验证颧骨复合体骨折等部位的复位。术后48-72h复查的颌面部CT数据与术前规划数据通过Geomagic studio12.0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进行三维色谱分析对比,评估颧骨复合体真实就位点与虚拟设计复位点的吻合度,整体评价患侧颧骨复合体骨折手术的复位效果,探讨复位手术精确度和导航误差,术后随访6-24个月,通过复查颜面部对称性、观察并发症、自评术后满意度进行手术效果评价;并探讨导航系统应用的适应症和局限性;总结技术流程及临床操作要点。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了术前颌面CT数据的术前规划设计,术中通过BrainLab导航系统的辅助,实现了实时精确导航,明确了骨折复位的位置,引导和验证了患侧颧骨复合体重要部位的定位和复位,完成了患侧颧骨复合体骨折精确复位固定等手术治疗,术后三维色谱分析评价患侧颧骨复合体骨折复位整体偏差均<2mm,复位手术精确度高,术后CT复查示重建外形与术前设计基本一致,术后.6-24个月(平均12.8个月)随访复查健患侧颜面部基本对称,张口度等相关功能都得到了很大的改善,未发现明显并发症,术后患者自评满意度高,手术效果良好。结论:1.计算机辅助导航系统可以完成术前手术方案设计、术中实时导航;可引导患侧颧骨复合体骨折块的移动和验证骨折块的精确复位。对单侧颧骨复合体骨折复位治疗有明确的指导意义且使复位手术精确度高。2.三维色谱分析对于形态复杂的单侧颧骨复合体骨折复位效果的整体评价较为客观真实、系统全面。3.计算机辅助导航系统用于辅助单侧颧骨复合体骨折复位治疗,具有较广的使用适应症和一定的应用局限性。4.导航过程包括术前设计和术中导航两步骤,均有严格的技术流程和重要的临床要点。术前术中规范应用计算机辅助导航系统,可提高单侧颧骨复合体骨折复位治疗的精确性、安全性。5.计算机辅助导航系统可显着提高单侧颧骨复合体骨折复位治疗的精确性,有效减少并发症,恢复相关功能和面部对称性,提高术后满意度,是一种有效的单侧颧骨复合体骨折复位治疗的辅助方法。

张秀景[9](2016)在《以上颌窦形态改变为基础的颧骨复合体骨折的新分类及其临床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颧骨复合体骨折(zygomatic complex fracture,ZCF)是口腔颌面部最常见的骨折之一,有报道表明ZCF发生率占面中部骨折的30%以上[1],不恰当的治疗会导致面部塌陷畸形和严重的功能障碍,从而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美观,为提高诊断和治疗效果,许多学者对ZCF提出过不同的分类方法,不论何种分类方法,其最终目的在于明确诊断、方便治疗和疗效评价,目前尚无一种被医师广泛接受而又非常实用的分类方法,而科学、实用的分类方法对于ZCF的诊断及治疗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ZCF分类方法复杂繁多,但目前分类方法中似乎忽视了上颌窦这个颧骨复合体周围的一个重要解剖结构,上颌窦位于上颌骨体正中,其外上壁为颧骨体的内面,后外侧壁通过颧牙槽嵴与颧骨体相连,上壁与颧骨的一部分构成眶下壁和部分外侧壁,因此,颧骨高点的上下、内外和前后的移位都会引起上颌窦形态的改变。临床上我们观察到,绝大部分ZCF都会涉及到上颌窦的骨折,上颌窦在三维方向的形态改变可以体现ZCF的移位方向和程度。本课题旨在建立以上颌窦形态改变为基础的ZCF分类的新方法,并在临床上应用以上颌窦为基准的测量对单侧ZCF进行手术治疗,探讨以上颌窦为基准的测量和上颌窦形态的恢复能否作为ZCF术中复位和术后疗效评判的新标准。方法:收集2011年5月-2015年12月期间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黄岛院区口腔颌面外科住院治疗的颧骨复合体骨折患者86人,按性别、年龄、职业、致伤原因和Zingg分类情况,调查其流行病学特点,根据CT显示上颌窦各壁骨折移位的情况对所有患者重新分类;从中选取17例单侧B型ZCF患者,应用以上颌窦标志点为基础的测量指导术中复位和术后疗效评判。采用SPSS16.0统计学工具进行t检验。结果:1.86例ZCF患者年龄最小13岁,最大71岁,平均37.47岁,其中以20-50岁青壮年为主;男女比例5.1:1;致伤因素中交通事故排第一位占55.8%,工伤、运动伤、斗殴伤、摔伤依次占14.0%、10.4%、12.8%、7.0%;ZCF合并伤者51例占59.3%,最常见的合并伤是颅脑损伤占35.4%,合并下颌骨骨折、四肢伤、胸腹损伤、脊柱伤分别占21.5%、23.5%、15.7%、3.9%;单侧ZCF患者21例,占24.4%;Zingg分类情况显示:A1、A2、A3、B、C型骨折分别为:6、2、3、52、23例。2.以上颌窦形态改变为基础分类结果:A类骨折为上颌窦形态无改变,其中,A1型:骨折未波及上颌窦共6例,A2型:骨折波及窦壁但无移位5例,B类为上颌窦前壁和后外侧壁骨折并移位的病例,其中B1型:远中骨折片向前内移位25例;B1型:远中骨折片向后内移位12例;B3型:远中骨折片向前外移位15例,B4型:远中骨折片向后外移位11例;C类骨折为上颌窦各壁均断裂,移位复杂的骨折,共12例。3.应用上颌窦为基准的标志点进行测量对新分类方法中的单侧B型ZCF的复位治疗17例患者,效果满意。结论:1、以上颌窦形态改变为基础的新的分类方法涵盖所有的ZCF,对临床治疗有指导意义。术前和术后选取以上颌窦标志点的测量能够指导新分类方法中的单侧B型ZCF的复位,并可作为术后疗效判断标准。

孙德平,吴武,温胜,梁晓宇,陈裕仁,张宏[10](2015)在《内镜辅助下治疗与头皮冠状切口手术在治疗颧骨复合体骨折中的疗效及并发症对比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比较内镜辅助下治疗与头皮冠状切口手术在颧骨复合体骨折中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将2008年1月-2014年5月收治的50例颧骨复合体骨折患者完全随机分为内镜辅助下治疗组(试验组,30例)及头皮冠状切口术式组(对照组,20例)。试验组在内镜辅助下行骨折功能复位并固定骨折线;对照组行头皮内冠状切口,行骨折功能复位内固定术。根据体格检查及CT复查评估并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同时对手术并发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试验组疗效Ⅰ级24例(80.0%),Ⅱ级5例(16.7%),Ⅲ级1例(3.3%);对照组疗效Ⅰ级16例(80.0%),Ⅱ级3例(15.0%),Ⅲ级1例(5.0%);两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无患者发生并发症,对照组发生面神经损伤4例(20.0%),脱发5例(25.0%),颞部凹陷4例(20.0%),头皮血肿5例(25.0%);对照组各并发症发生率均高于试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镜辅助下治疗颧骨复合体骨折与传统的头皮冠状切口术式疗效确切无差异,但减少了手术的并发症,是一种微创和符合美学的手术方式。

二、冠状位切口在颧骨骨折三维重建中的临床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冠状位切口在颧骨骨折三维重建中的临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不同切口对颧骨颧弓复合体骨折治疗效果的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第2章 综述ZCF治疗的研究进展
    2.1 前言
    2.2 颧骨颧弓的生理解剖
    2.3 ZCF病因及流行病学
    2.4 ZCF临床表现
    2.5 ZCF影像学检查
        2.5.1 X线片
        2.5.2 计算机断层扫描
        2.5.3 超声成像
    2.6 ZCF分类
    2.7 ZCF的治疗
        2.7.1 治疗原则
        2.7.2 治疗目的
        2.7.3 修复时机
        2.7.4 骨折的治疗
    2.8 ZCF治疗新进展
        2.8.1 内镜辅助治疗
        2.8.2 计算机导航技术
        2.8.3 3D打印技术
    2.9 总结
第3章 材料和方法
    3.1 入选标准
    3.2 分组情况
    3.3 病历资料
    3.4 手术方法
        3.4.1 围手术期准备
        3.4.2 手术过程
        3.4.3 术后治疗
    3.5 随访
    3.6 统计学方法
第4章 结果
    4.1 结果
    4.2 典型病例
第5章 讨论
    5.1 一般临床资料特点
    5.2 颧弓位小切口和头皮冠状切口与一般并发症
    5.3 颧弓位小切口和头皮冠状切口与面神经
    5.4 颧弓位小切口和头皮冠状切口的手术选择
    5.5 本研究的局限性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2)以上颌窦形态改变为基础的颧骨颧弓复合体骨折新分类方法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理论基础
    1.3 分类方法
        1.3.1 研究平面
        1.3.2 ZCF新分类
2 结果
3 讨论
    3.1 ZCF的分类
    3.2 以上颌窦形态改变为基础的分类方法的特点

(3)经下睑缘入路和经结膜入路在眶下缘骨折中的应用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研究内容及方法
    1 研究对象
        1.1 纳入标准
        1.2 排除标准
    2 内容与方法
        2.1 术前准备
        2.2 手术方法
    3 观察指标
    4 质量控制
    5 统计学分析
    6 技术路线图
结果
讨论
小结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位论文
导师评阅表

(4)乌鲁木齐市眼眶爆裂性骨折回顾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研究内容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1.1 纳入标准
        1.2 排除标准
    2 内容与方法
        2.1 技术路线图
        2.2 流行病学研究调查前准备
        2.3 流行病学研究调查
        2.4 Excel表格电子信息录入并数据分析
    3 质量控制
        3.1 研究设计
        3.2 研究人员的一致性检验
        3.3 调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4 统计方法
结果
    1 性别
    2 年龄
    3 致伤原因
    4 合并伤
    5 入院时间及治疗周期
    6 影像学检查
    7 不同部位骨折眼球内陷程度
    8 手术切口
    9 随访
讨论
小结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导师评阅表

(5)3D打印术前设计和内镜辅助在颧骨颧弓骨折复位固定术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附图
附表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6)眼眶骨折和眶—颧骨折的回顾性研究及治疗效果的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文献回顾
第一部分 264例眼眶骨折患者的回顾性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第二部分 799例眶-颧骨折患者的回顾性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第三部分 手术和保守治疗爆裂性眼眶骨折的结果:90例患者的临床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和研究成果
致谢

(7)面部小切口联合口内切口治疗颧骨复合体骨折(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手术方法
        1.2.1 手术切口
        1.2.2 骨折复位与固定
    1.3 主观评价
    1.4 客观评价
2 结果
3讨论

(8)计算机辅助导航系统在单侧颧骨复合体骨折复位治疗中的初步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缩略词表
1 引言
2 资料与方法
    2.1 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
    2.2 病例资料
    2.3 方法
    2.4 疗效评价指标
3 结果
    3.1 导航使用评价
    3.2 手术效果评价
    3.3 色谱分析评价
4 典型病例
    4.1 病例一
    4.2 病例二
    4.3 病例三
    4.4 病例四
    4.5 病例五
5 讨论
    5.1 计算机辅助导航系统的分类和应用
    5.2 CANS辅助单侧颧骨复合体骨折手术治疗
    5.3 临床操作要点
    5.4 应用的适应症
    5.5 导航技术用于单侧颧骨复合体骨折复位治疗的精确度
    5.6 导航使用的局限性
6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9)以上颌窦形态改变为基础的颧骨复合体骨折的新分类及其临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以上颌窦形态改变为基础的颧骨复合体骨折的新分类方法研究
    前言
    1.1 临床资料
    1.2 方法
    1.3 结果
    1.4 讨论
    1.5 附图
第二章 以上颌窦标志点为基准的测量在单侧颧骨复合体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前言
    2.1 临床资料
    2.2 方法
    2.3 结果
    2.4 讨论
    2.5 附图
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 颧骨复合体骨折分类研究进展
    综述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附录:发表论文
致谢

(10)内镜辅助下治疗与头皮冠状切口手术在治疗颧骨复合体骨折中的疗效及并发症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手术方法
    1.3 疗效评判标准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
    2.2 两组并发症比较
3 讨论

四、冠状位切口在颧骨骨折三维重建中的临床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不同切口对颧骨颧弓复合体骨折治疗效果的对比研究[D]. 尹霞. 吉林大学, 2020(08)
  • [2]以上颌窦形态改变为基础的颧骨颧弓复合体骨折新分类方法探讨[J]. 张秀景,王永亮,王双义. 安徽医药, 2020(03)
  • [3]经下睑缘入路和经结膜入路在眶下缘骨折中的应用比较[D]. 图尔荪阿依·杰力力. 新疆医科大学, 2020(07)
  • [4]乌鲁木齐市眼眶爆裂性骨折回顾性研究[D]. 张思敏. 新疆医科大学, 2019(01)
  • [5]3D打印术前设计和内镜辅助在颧骨颧弓骨折复位固定术中的应用[D]. 徐冰冰. 山东大学, 2018(02)
  • [6]眼眶骨折和眶—颧骨折的回顾性研究及治疗效果的评价[D]. 刘洋.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 2018(05)
  • [7]面部小切口联合口内切口治疗颧骨复合体骨折[J]. 姚正廷,王育新,赵军,马志方. 口腔医学, 2017(04)
  • [8]计算机辅助导航系统在单侧颧骨复合体骨折复位治疗中的初步应用研究[D]. 徐旭. 浙江大学, 2016(06)
  • [9]以上颌窦形态改变为基础的颧骨复合体骨折的新分类及其临床应用研究[D]. 张秀景. 青岛大学, 2016(04)
  • [10]内镜辅助下治疗与头皮冠状切口手术在治疗颧骨复合体骨折中的疗效及并发症对比研究[J]. 孙德平,吴武,温胜,梁晓宇,陈裕仁,张宏. 华西医学, 2015(12)

标签:;  ;  ;  ;  

冠状切口在颧骨骨折三维重建中的临床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