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氧化氯杀菌法在医院污水治理中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番祖艳[1](2020)在《医疗废水消毒方法比较》文中提出医疗废水成分复杂且危害性大,国内外对于医疗废水的处理十分重视。医疗废水处理要求高,处理过程中消毒环节是医疗废水处理过程中的核心任务之一,消毒方法的选取对于医疗废水处理效率提升至关重要。文章主要对医疗废水消毒技术中的加热法、紫外线法、臭氧法、氯化法消毒的基本原理及使用方法进行了讨论,并对四种消毒方法的优劣进行了比较。得出对于规模较大,患者较多,污水成分复杂的可采用二氧化氯与紫外消毒法相结合,乡镇卫生院等小型医疗机构可采用次氯酸法,臭氧法可运用于一些特定病源医疗机构中的建议。
刘明玮[2](2020)在《二氧化氯在污废水处理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表明二氧化氯(ClO2)的氧化性质较为特殊,因此可以将二氧化氯应用在污废水处理中,进而提高污废水的处理质量。如将二氧化氯应用在城市、化工厂、药厂、石油厂、印染厂等地方,可以使污废水得到有效的处理。基于此,对二氧化氯在污废水处理中的应用进行研究,并介绍ClO2的优势,了解其在污废水处理中的应用前景。
陈圣哲[3](2020)在《不同氧化工艺去除亚硝酸盐效能对比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为了解决烟台开发区第二水厂出水亚硝酸盐含量偏高的问题,研究解析了水厂亚硝酸盐来源,考察了不同氧化工艺去除亚硝酸盐的效能,分析了不同氧化剂种类以及各类氧化剂投加量、p H、氧化时间,温度和氨氮浓度,COD等因素对亚硝酸盐去除效率的影响,本文通过文献资料调研对国内外饮用水厂亚硝酸盐污染危害、现状以及处理方法等方面进行全面了解,随后以烟台开发区第二水厂为研究对象,通过设计实验对该水厂提供的自来水中的亚硝酸盐浓度、硝酸盐浓度、氨氮浓度、余氯浓度进行测定。为了降低自来水中的亚硝酸盐浓度,通过研究不同种类的氧化剂投加量对亚硝酸盐去除效果,最终确定最佳氧化剂投加方案,实验结果表明,氯的最佳投加量为6 mg/L,其它氧化剂的最佳投加量均在2~3mg/L。研究结果对水厂实际运行过程中的亚硝酸盐去除有一定的理论与数据支撑,对于自来水厂制定亚硝酸盐去除有较大的借鉴意义,研究结果如下:(1)经过实验确定了烟台开发区第二水厂原水中的亚硝酸盐浓度是处于较低水平,因此,该水厂亚硝酸盐主要是由于长距离管网输送过程中导致氧化剂液氯消耗,使得管道末端余氯浓度不足,从而使得自来水中的亚硝酸盐去除不完全。(2)通过氯,二氧化氯,高锰酸钾以及氯和高锰酸钾联用对亚硝酸盐去除效果研究发现,氯的最佳投加量为6 mg/L,其它氧化剂的最佳投加量都在2~3 mg/L,通过对比,组合工艺氯加高锰酸钾为最优氧化方式。(3)10~37℃是适宜亚硝化细菌的生长温度,当水温在20~30℃时,硝化细菌也有较好的活性,亚硝化反应形成的亚硝酸盐能够被硝化细菌完全氧化成硝酸盐,若水温<20℃或水温>30℃时,此时亚硝化细菌的活性强于硝化细菌,亚硝酸盐就会在水中积累。(4)通过对烟台开发区第二水厂进行调研发现,自来水的p H值取值范围为7.54~8.48,而在这个PH范围内亚硝化细菌的活性也是强于硝化细菌的,有利于亚硝酸盐的积累。(5)实验发现伴随着氧化反应时间的延长,各种氧化剂对亚硝酸盐的氧化效果都有一定程度的提升,氯和二氧化氯这两种氧化剂单独使用随氧化时间的延长对亚硝酸盐的氧化去除效果提升并不明显,高锰酸钾对亚硝酸盐的氧化效果上升趋势较为明显,氧化时间1 h后较刚开始的0.5 h内的去除率提高显着;这主要是由于氯和二氧化氯这两种氧化剂氧化性强,在水中反应十分迅速,在氧化反应开始的前0.5h内就能将水中大部分亚硝酸盐氧化为硝酸盐。通过分析上述试验结果得知,烟台开发区第二水厂出水亚硝酸盐含量偏高主要存在于管网中,原因在于管网水中余氯浓度不足以及目前的消毒工艺对亚硝酸盐去除效果不是十分理想,通过比对不同氧化工艺对亚硝酸盐的去除效能,可以考虑采用氯加高锰酸钾的组合工艺,不但比单一使用氯这一种消毒剂去除亚硝酸盐效果好,而且大大减少了消毒副产物,提升了自来水的口感,试验还分析了氧化剂去除亚硝酸盐的合适温度,PH以及反应时间。
陈腾[4](2020)在《猪场沼液加温消毒关键因素优化与能耗分析》文中研究指明回用和安全排放是猪场沼液处理利用的主要途径之一,然而常温或中温厌氧发酵产生的猪场沼液存在病原微生物的风险。本研究借鉴欧盟厌氧发酵后巴氏消毒技术,采用加温消毒技术对猪场沼液和粪便进行消毒试验研究,以大肠菌群、粪大肠菌群的数量变化为指标,对加温过程中加热温度(50~80℃)、加热时间(升温至设定温度后持续15~60 min)和总固体含量(2%~6%)三个关键因素对病原微生物杀灭效果的影响进行了优化研究,在保证消毒效果的前提下,选择出最优的加温消毒条件,并进行了“厌氧发酵+加温消毒”、“加温消毒+厌氧发酵”两种工艺的能耗分析,以期为规模化猪场沼液深度处理技术开发及消毒处理后安全回用或排放提供参考。主要结论如下:(1)猪场沼液中病原微生物加温消毒的最优参数为60℃维持15 min,沼液中大肠菌群数由1.02×105±3.99×104 CFU/mL降至1 CFU/mL以下,粪大肠菌群数由9.90×104±6.11×104 MPN/mL降至0.03 MPN/mL以下,满足《再生水水质标准》(SL368-2006)再生水回用于农业病原微生物杀灭要求。与欧盟70℃维持60 min的加温消毒标准相比,在保证消毒效果的前提下,降低了能耗。加热温度和加热时间对沼液加温消毒效果均有极显着影响(P<0.01);沼液TS含量对沼液加温消毒效果无显着影响(P>0.05),但沼液TS含量对沼液升温速度有极显着影响(P<0.01)。本研究中300 mL TS含量为2%、4%、6%的沼液从厌氧发酵温度35℃加热至60℃的时间分别为17.7、22.3和28.0 min。(2)猪粪水中病原微生物加温消毒的最优参数为70℃维持60 min,猪粪水中大肠菌群数由1.35×106±4.27×105 CFU/mL降至1 CFU/mL以下,粪大肠菌群数由1.06×106±1.78×105 MPN/mL降至0.03 MPN/mL以下,满足《再生水水质标准》(SL368-2006)再生水回用于农业病原微生物杀灭要求。猪粪水加温消毒中,加热温度和加热时间对猪粪水加温消毒效果均有极显着影响(P<0.01);TS含量对猪粪水中大肠菌群数量有极显着影响(P<0.01),对猪粪水中粪大肠菌群数量无显着影响(P>0.05),TS含量对猪粪水升温速度有极显着影响(P<0.01)。本研究中300 mL TS含量为2%、4%、6%的猪粪水从环境温度20℃加热至70℃的时间分别为38.7、44.0和47.7 min。(3)“厌氧发酵+加温消毒工艺”(工艺A)的净能量高于“加温消毒+厌氧发酵工艺”(工艺B)。以相同质量(1吨)的猪粪水进行分析,工艺A中,厌氧发酵能耗为19.95 kW·h,加温能耗为29.69 kW·h,沼气产能为118.56 kW·h,工艺净能量为68.92 kW·h;工艺B中,加温能耗为60.40kW·h,厌氧发酵能耗为2.15 kW·h,沼气产能为123.42 kW·h;工艺净能量为60.87 kW·h。根据能耗分析计算结果可得,虽然工艺A耗能和产能均低于工艺B,但综合分析工艺A净能量更高,建议选择“厌氧发酵+加温消毒工艺”。
骆煜晨[5](2020)在《医院污水在不同消毒工艺中副产物生成规律与孕激素浓度变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医院污水(HWW)因含有大量病原微生物和药物类污染物,已经逐渐成为国内外水处理领域的研究热点。孕激素在HWW中普遍存在,作为一种固醇类激素,其消耗量远远大于雌激素和雄激素,逐渐受到学者们的广泛关注。消毒是HWW处理必不可少的单元,由于所选择的消毒工艺不同,消毒过程往往会伴随着不同消毒副产物(DBPs)的生成,这些DBPs与孕激素随出水排放进入水体,会对水生态和人体健康产生不利影响。本研究以HWW经一级过滤处理出水(FPTE)和二级生物处理出水(SBTE)为研究对象,分别进行氯消毒(Cl2)、二氧化氯消毒(Cl O2)、紫外消毒(UV)、臭氧消毒(O3)和紫外/氯消毒(UV/Cl2),探究了FPTE和SBTE经以上五种消毒工艺处理后DBPs生成量、生成势,出水水质急性毒性和孕激素的变化。研究表明,在每种消毒剂的最佳投量下,不同消毒工艺中DBPs的总生成量遵循Cl2>UV/Cl2>Cl O2>UV≈O3的顺序,浓度在10.28~170.76μg/L之间,表明DBPs的生成量与氯的投加剂量密切相关。同时,在最佳消毒剂用量下,消毒副产物总生成势(DBPFP)的顺序为:UV/Cl2>UV≈Cl2>O3>Cl O2,浓度范围为1.05~1297.94μg/L。此外,研究发现随着氯用量的减少,UV/Cl2消毒过程中形成的DBP减少。但是,UV/Cl2消毒过程可能会将有机化合物降解为更多的DBPs前体,从而导致DBPFP高于Cl2消毒过程。值得注意的是,在O3消毒过程中发现某些特定的DBPFP,例如卤代酮生成势(HKFP)、水合氯醛生成势(CHFP)和三氯硝基甲烷生成势(TCNMFP)高于Cl2消毒过程,这可能是由于O3消毒过程形成了氧化副产物。此外,除O3外,经所有其他消毒工艺处理后的出水中小球藻的生长抑制率均增加,且急性毒性顺序与DBP的生成规律相一致。孕激素检测结果发现,HWW中61种天然与合成的各类孕激素均被检测到,浓度总和高达1126.18 ng/L,且天然孕激素为主要成分,浓度高达845.51 ng/L。一级处理工艺对孕激素的去除几乎没有任何影响,但二级生物处理工艺通过活性污泥的代谢和降解作用,能有效削减HWW中孕激素的含量。FPTE和SBTE经各消毒工艺处理后,总孕激素的浓度由低到高为:UV/Cl2<Cl2<O3<Cl O2<UV,去除效果为UV/Cl2>Cl2>O3>Cl O2>UV。本研究所采用的五种消毒工艺对天然孕激素的去除效果相较于其他三类孕激素更好,其中O3消毒能有效降低出水中孕激素含量,对大部分孕激素(除5α-DHP和5β-DHP外)的去除效果均优于Cl2消毒。推荐臭氧为医院污水消毒工艺的最佳选择,其用于一级二级出水的最佳投加计量分别为:30 mg/L(FPTE)和10 mg/L(SBTE)。因为它不仅生成的DBPs量少,同时能有效降低出水的DBPFP,而且其出水急性毒性最低,对大部分孕激素也有较好的去除效果。
孟晓曦[6](2019)在《哈尔滨市呼兰区某污水处理厂紫外杀菌工艺技术改造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市政污水经过各工艺处理之后排放的自然水体的出水中微生物数量一旦不达标,不仅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还会对人体健康构成一定程度的隐形威胁。因此选择一种经济、安全、有效的杀菌方法变得越来越重要。本课题以哈尔滨市呼兰区某污水处理厂紫外杀菌系统为研究对象,前期对污水厂的CASS工艺出水水质情况以及导致紫外杀菌系统出水粪大肠杆菌超标原因进行调研,设计了以实际污水厂紫外杀菌系统为依照的连续式紫外杀菌反应装置并进行了CFD模拟优化。之后对紫外杀菌工艺进行研究,考察各影响因素对出水粪大肠菌群的灭活规律以及紫外杀菌后粪大肠菌群的光复活情况,寻求最佳工艺参数及工艺条件,提出节能、省时、可操作性强的杀菌工艺,从而保证污水紫外杀菌系统可以高效低耗地运行。对污水厂紫外杀菌系统进行调研以及设计和优化了紫外杀菌反应器,结果如下:进水流量为0.91 m3/s时会出现了灯管数量不足,紫外剂量不够,杀菌效果不达标的问题;进水COD较其他进水指标(SS、色度、氨氮等)变动较大,进水水质的波动会直接影响紫外杀菌系统的杀菌效果;根据设计参数和紫外剂量的确定设计出了紫外杀菌反应器,并利用CFD对反应器进行优化设计,发现增设挡板后的紫外杀菌反应器,可以有效的改善反应器内水流的水力条件,提高杀菌效率。研究了不同波长的紫外杀菌工艺、紫外与化学药剂组合杀菌工艺受进水水质的影响及出水粪大肠菌群的光复活规律,结果表明:不同影响因素下UV185波长的紫外杀菌灯管的稳定性能和杀菌性能都较UV254更好一些;紫外和次氯酸组合杀菌比单独杀菌好很多,当水力停留时间为30 s时,次氯酸的投加量为1 mg/L时,接触时间为2 min时,组合杀菌工艺的对数灭活率为5;室外自然光下,各工艺都可以有效抑制粪大肠菌群光复活情况的发生。利用响应面分析法对紫外和次氯酸组合杀菌工艺做了进一步的优化,结果表明:紫外灯辐照时间为30 s、次氯酸有效氯浓度为2 mg/L、次氯酸与水样的接触时间为6 min时为最佳工艺条件,此工艺条件下,出水粪大肠菌群对数灭活率可以达到5.60。综上所述,更换新型紫外灯管(UV185)或者在原有的紫外杀菌工艺基础上,投加一定量的化学药剂均可以改善杀菌效果,有效控制出水超标现象。
秦硕卿[7](2019)在《医院污水处理技术概述》文中研究说明介绍并比较了医院污水各种处理技术的优缺点,阐述针对不同类型医院污水处理的具体方式,探讨处理效率高、运行费用低、管理方便的污水处理工艺。认为单一方式对医院污水处理效率低,需依靠生化技术、采用两种或多种处理方式。本研究可为改造医院污水处理工艺和在建或筹建医院过程中污水处理建设提供参考。
吴明松,马仕慈,刘博[8](2019)在《二氧化氯在医院消毒中的应用》文中研究指明二氧化氯(ClO2)是一种既可以气态分子,也可作为水溶液起效的理想消毒剂。因其广谱、无害、环保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水处理、食品加工、医疗卫生等领域。20世纪80年代,ClO2先后通过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和环境保护局(EPA)在食品及工、医疗卫生、水消毒等领域应用的许可[1]。我国《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2]中已将ClO2列为
王晓华,王华章[9](2014)在《中小型医院污水消毒方法与工艺探讨》文中研究说明简述了中小型医院污水消毒的技术与方法。
乔炜[10](2013)在《吐哈油田油井采出水处理方法研究及应用》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我国油气田的开发,部分油气田进入特高含水期,采油污水量非常巨大,2010年全国达到12亿方,且逐年增长。如何把采出水通过一定的方法经济有效的处理合格后回注地层投入再生产,实现油田采注水量平衡,有效节约水资源,已成为石油行业的重要课题。吐哈油田地处新疆吐鲁番-哈密盆地戈壁荒漠地区,地下淡水资源显得尤为珍贵,有效的利用采出水处理后直接回注地层,不但可以节约清水资源,同时可以减少废水排放对周边本就脆弱的生态环境的影响。论文在前人对油田采出水处理技术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吐哈油田目前采出水处理装置的运行现状开展了针对性研究,找处了前期物化处理工艺的不足和缺陷;结合工程实例研究了生化污水处理技术在吐哈油田的适用性;对不同杀菌技术和缓蚀防垢技术在油田现场的应用效果进行了评价研究;结合温米联合站污水处理装置的改造,提出三种不同的方案,进行了深入的比较分析,优选了充分利用现有设备设施的生化处理改造方案,为下一步进行其它老污水站的生化改造提供了方向。通过深入细致的研究,取得的成果主要有:1.发现了物化处理方式在油田不同现场应用的共性缺陷。受流程较短因素的限制,系统承受冲击的能力较弱,采用物化处理的污水处理装置采出水处理效果普遍不稳定。水处理系统杀菌药剂成本较高,原有防腐防垢措施的适用性一般,导致流程设备设施腐蚀严重。部分过滤器滤料漏失严重,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运行成本。2.证明了生化污水处理方法在吐哈油田的适用性。通过红连污水站的前期先导试验,以及后期雁木西、三塘湖、鲁克沁污水处理装置的持续应用改进,证明污水生化处理技术对吐哈油田水质是适应的,不但抗冲击能力强,而且有效的提高了出水水质,节约了成本。3.探索出了适合吐哈油田不同水处理工艺的杀菌和缓蚀防垢技术。通过对化学除菌、复合二氧化氯杀菌技术与紫外线杀菌技术的研究,总结出在不同的工艺和水质条件下可以组合使用的有效杀菌方法。通过对阴极防腐、高效净稳技术、使用新型材料、安装量子管道环等技术的研究和试验,找到了适应油田水质的缓蚀阻垢方法,进一步提高了油田采出水处理装置、管线的防腐效果。4.实施流程节点参数控制,在现有工艺不变的前提下,有效的改善了出水水质。通过对流程工艺节点处理指标的逐段控制,及时发现问题,对运行参数进行提前干预,变终端控制为过程控制,规范了采出水处理装置的运行与管理,改善了出水水质,提高了水处理的效果和效益。5.找到了油田老污水处理装置生化改造的可行方案。针对温米污水站的改造需要,提出三种改造方案进行经济及环境分析比较研究,得出充分利用现有设备设施进行老污水处理装置的生化改造经济环境上是可行的,为油田老污水站的改扩建提供了方向。
二、二氧化氯杀菌法在医院污水治理中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二氧化氯杀菌法在医院污水治理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医疗废水消毒方法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1 加热法 |
2 紫外线法 |
3 臭氧法 |
4 氯化法 |
结语 |
(2)二氧化氯在污废水处理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二氧化氯及二氧化氯发生器概述 |
1.1 二氧化氯的性质及制备与性能 |
1.2 二氧化氯发生器 |
(1)电解法: |
(2)化学法: |
1.3 二氧化氯设备技术参数及特点 |
2 二氧化氯的氧化原理 |
2.1 二氧化氯的基本性质 |
2.2 二氧化氯的化学反应 |
2.3 二氧化氯的实际作用 |
3 二氧化氯对于水中不同物质的处理 |
3.1 二氧化氯处理含酚废水 |
3.2 二氧化氯处理含氰废水 |
4 二氧化氯在污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
4.1 在城市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
4.2 在采油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
4.3 在医院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
4.4 在印染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
4.5 在VC生产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
4.6 在煤气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
4.7 二氧化氯处理垃圾渗滤液 |
5 投加二氧化氯对设备腐蚀情况研究 |
6 二氧化氯氧化法的改进 |
7 结束语 |
(3)不同氧化工艺去除亚硝酸盐效能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水资源概述 |
1.1.2 自来水厂亚硝酸盐污染现状 |
1.1.3 自来水厂亚硝酸盐污染危害 |
1.2 国内外处理水中亚硝酸盐方法 |
1.2.1 物理法 |
1.2.2 生化法 |
1.2.3 化学法 |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4 研究内容 |
1.5 技术路线 |
1.6 创新点 |
第2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 |
2.1 实验装置 |
2.2 实验药品与设计 |
2.3 分析方法 |
2.3.1 亚硝酸盐浓度测定 |
2.3.2 硝酸盐浓度测定 |
2.3.3 氨氮浓度测定 |
2.3.4 余氯浓度测定 |
第3章 水厂亚硝酸盐污染来源与现状 |
3.1 水厂运行现状 |
3.2 工艺各阶段亚硝酸盐的产生与转化分析 |
3.3 水厂亚硝酸盐浓度 |
3.4 水厂亚硝酸盐来源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不同氧化工艺去除水中亚硝酸盐效能对比研究 |
4.1 氧化剂投加量对亚硝酸盐去除影响 |
4.2 其他氧化剂对亚硝酸盐的去除 |
4.3 氧化时间对亚硝酸盐去除影响 |
4.4 温度对亚硝酸盐去除影响 |
4.5 pH对亚硝酸盐去除影响 |
4.6 氨氮对亚硝酸盐去除影响 |
4.7 COD对亚硝酸盐去除影响 |
4.8 余氯对亚硝酸盐去除影响 |
4.9 DO对亚硝酸盐去除影响 |
4.10 本章小结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后记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及科研情况 |
(4)猪场沼液加温消毒关键因素优化与能耗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主要符号对照表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沼液特征及回用病原微生物风险 |
1.2.2 国内外粪污消毒灭菌研究现状 |
1.2.3 加温消毒在畜禽粪污中的应用及存在问题 |
1.2.4 部分污水处理标准中病原微生物指标要求 |
1.3 研究目的、内容与技术路线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内容 |
1.3.3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猪场沼液加温消毒效果研究 |
2.1 试验材料与方法 |
2.1.1 试验材料 |
2.1.2 试验装置 |
2.1.3 试验设计 |
2.1.4 测定指标及其方法 |
2.1.5 数据分析 |
2.2 结果与分析 |
2.2.1 加热温度对沼液中病原微生物杀灭效果的影响 |
2.2.2 加热时间对沼液中病原微生物杀灭效果的影响 |
2.2.3 总固体含量对沼液中病原微生物杀灭效果的影响 |
2.3 小结 |
第三章 猪粪水加温消毒效果研究 |
3.1 试验材料与方法 |
3.1.1 试验材料 |
3.1.2 试验装置 |
3.1.3 试验设计 |
3.1.4 测定指标及其方法 |
3.1.5 数据分析 |
3.2 结果与分析 |
3.2.1 加热温度对猪粪水中病原微生物杀灭效果的影响 |
3.2.2 加热时间对猪粪水中病原微生物杀灭效果的影响 |
3.2.3 总固体含量对猪粪水中病原微生物杀灭效果的影响 |
3.3 小结 |
第四章 厌氧发酵前后加温消毒的工艺能耗对比分析 |
4.1 本研究的设定工艺及参数 |
4.2 能耗计算方法 |
4.2.1 厌氧发酵升温能耗计算 |
4.2.2 厌氧发酵恒温能耗计算 |
4.2.3 加温处理升温能耗计算 |
4.2.4 加温处理恒温能耗计算 |
4.2.5 厌氧发酵产能计算 |
4.3 计算过程的参数及数据 |
4.4 能耗计算结果与分析 |
4.4.1 厌氧发酵能耗 |
4.4.2 加温处理能耗 |
4.4.3 厌氧发酵产能 |
4.4.4 工艺净能量 |
4.5 小结 |
第五章 结论 |
5.1 研究结论 |
5.2 存在问题 |
5.3 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 |
(5)医院污水在不同消毒工艺中副产物生成规律与孕激素浓度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绪论 |
1.1 医院污水消毒及消毒副产物概述 |
1.1.1 医院污水概述 |
1.1.2 医院污水消毒概述 |
1.1.3 消毒工艺的研究进展 |
1.1.4 消毒副产物的研究进展 |
1.1.5 医院污水中消毒副产物的研究进展 |
1.2 孕激素概述及研究进展 |
1.2.1 孕激素概述 |
1.2.2 国内外关于孕激素的研究进展 |
1.3 研究的意义与目的、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1.3.1 研究意义与目的 |
1.3.2 研究内容 |
1.3.3 技术路线 |
2.材料与方法 |
2.1 主要试剂与仪器 |
2.1.1 主要试剂 |
2.1.2 仪器和设备 |
2.2 实验方法 |
2.2.1 一级/二级出水的获取 |
2.2.2 消毒实验 |
2.2.3 不同消毒工艺最优投量确定实验 |
2.2.4 不同消毒工艺对DBPs生成量影响实验 |
2.2.5 不同消毒工艺对DBPs生成势影响实验 |
2.2.6 不同消毒工艺处理后出水急性毒性实验 |
2.2.7 不同消毒工艺对孕激素去除效果影响实验 |
2.3 分析方法 |
2.3.1 各水质指标的测定 |
2.3.2 消毒副产物的测定 |
2.3.3 小球藻急性毒性测定 |
2.3.4 孕激素的测定 |
3.不同消毒工艺对医院污水DBPs生成规律的影响 |
3.1 不同消毒工艺最优消毒剂投量的确定 |
3.1.1 不同消毒工艺对医院污水一级处理出水的最优消毒剂投量 |
3.1.2 不同消毒工艺对医院污水二级处理出水的最优消毒剂投量 |
3.2 医院原水/一级出水/二级出水的消毒副产物背景值 |
3.2.1 三种水样中现存的DBPs |
3.2.2 三种水样的DBPFP实验 |
3.3 不同消毒工艺对DBPs生成量的影响研究 |
3.3.1 氯消毒对DBPs生成量的影响 |
3.3.2 二氧化氯消毒对DBPs生成量的影响 |
3.3.3 紫外消毒对DBPs生成量的影响 |
3.3.4 臭氧消毒对DBPs生成量的影响 |
3.3.5 紫外/氯消毒对DBPs生成量的影响 |
3.4 不同消毒工艺对DBPFP的影响研究 |
3.4.1 氯消毒对DBPFP的影响 |
3.4.2 二氧化氯消毒对DBPFP的影响 |
3.4.3 紫外消毒对DBPFP的影响 |
3.4.4 臭氧消毒对DBPFP的影响 |
3.4.5 紫外/氯消毒对DBPFP的影响 |
3.5 不同消毒工艺出水急性毒性评价 |
3.5.1 医院原水/一级出水/二级出水的急性毒性比较 |
3.5.2 不同消毒工艺出水的急性毒性比较 |
3.6 本章小结 |
4.不同消毒工艺对医院污水中孕激素去除的影响研究 |
4.1 医院原水/一级出水/二级出水的孕激素背景值 |
4.2 不同消毒工艺对污水中孕激素去除的影响 |
4.2.1 氯消毒对孕激素去除的影响 |
4.2.2 二氧化氯消毒对孕激素去除的影响 |
4.2.3 紫外消毒对孕激素去除的影响 |
4.2.4 臭氧消毒对孕激素去除的影响 |
4.2.5 紫外/氯消毒对孕激素去除的影响 |
4.3 本章小结 |
5.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导师简介 |
获得成果目录 |
致谢 |
(6)哈尔滨市呼兰区某污水处理厂紫外杀菌工艺技术改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污水杀菌方法研究现状 |
1.2.1 氯杀菌 |
1.2.2 二氧化氯杀菌 |
1.2.3 臭氧杀菌 |
1.2.4 UVC杀菌 |
1.3 紫外杀菌技术的超标原因及达标方法研究现状 |
1.3.1 紫外杀菌超标原因及研究现状 |
1.3.2 紫外杀菌技术达标方法现状研究 |
1.4 紫外杀菌工艺装置优化方法研究现状 |
1.4.1 计算流体力学研究现状 |
1.4.2 响应面分析法研究现状 |
1.5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1.5.1 主要研究内容 |
1.5.2 技术路线 |
第2章 试验材料与方法 |
2.1 实验水样 |
2.2 实验材料及分析方法 |
2.2.1 实验主要仪器 |
2.2.2 实验主要试剂 |
2.2.3 水质指标检测方法 |
2.3 实验方法 |
2.3.1 微生物检测方法 |
2.3.2 微生物灭活率的评价方法 |
2.3.3 光复活实验方法 |
2.3.4 模拟工具 |
第3章 水厂杀菌工艺调研及紫外反应器设计计算 |
3.1 引言 |
3.2 污水厂杀菌效果调研 |
3.2.1 工程概况 |
3.2.2 实际运行状况分析 |
3.3 反应器的计算与外形尺寸 |
3.3.1 反应器的计算 |
3.3.2 反应器的外形尺寸 |
3.4 紫外杀菌反应器的CFD模拟和优化 |
3.4.1 网格划分与边界设置 |
3.4.2 计算模型的选择 |
3.4.3 模拟结果 |
3.4.4 紫外杀菌反应器结构优化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紫外杀菌工艺的对比研究 |
4.1 引言 |
4.2 不同波长紫外杀菌影响因素研究 |
4.2.1 HRT对紫外杀菌效率的影响 |
4.2.2 进水水质对紫外杀菌效果的影响 |
4.2.3 对粪大肠菌群杀菌效果的影响 |
4.3 紫外与次氯酸组合杀菌试验研究 |
4.3.1 次氯酸单独杀菌 |
4.3.2 紫外与次氯酸组合杀菌 |
4.4 不同杀菌工艺出水粪大肠菌群的光复活研究及表征 |
4.4.1 光复活现象研究 |
4.4.2 出水粪大肠菌的表征 |
4.6 本章小结 |
第5章 紫外次氯酸组合工艺优化及技术经济分析 |
5.1 引言 |
5.2 UV254 和次氯酸组合工艺响应面曲线优化设计 |
5.2.1 BBD设计实验结果 |
5.2.2 响应面分析及参数优化 |
5.2.3 COD对组合工艺杀菌效果的影响 |
5.3 不同杀菌工艺杀菌效果对比和技术经济分析 |
5.3.1 杀菌效果的比较 |
5.3.2 技术经济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医院污水处理技术概述(论文提纲范文)
1 医院污水主要处理工艺 |
1.1 一级处理技术 |
1.2 二级处理技术 |
1.2.1 生物脱氮技术 |
1.2.2 序批式活性污泥法 |
1.2.3 循环式活性污泥法 |
1.2.4 吸附生物降解法 |
1.2.5 生物膜法 |
1.2.6 膜生物反应器 |
1.3 消毒技术 |
1.3.1 含氯消毒剂 |
1.3.2 臭氧消毒 |
1.3.3 紫外线消毒 |
2 结 论 |
(8)二氧化氯在医院消毒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医用二氧化氯消毒产品 |
2 二氧化氯对致病微生物的灭活效果 |
3 二氧化氯对医疗器械的消毒 |
4 二氧化氯对医疗污水的处理及废物的处置 |
5 结论与展望 |
(9)中小型医院污水消毒方法与工艺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医院污水的特点 |
2 污水的消毒处理 |
2.1 液氯 |
2.2 次氯酸钠溶液 |
2.3 臭氧法 |
2.4 二氧化氯消毒 |
2.4.1 优点。 |
2.4.2 工艺。 |
2.4.3 处理效果。 |
3 结束语 |
(10)吐哈油田油井采出水处理方法研究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
1.1.1 选题依据 |
1.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 国内外油田污水处理技术研究现状 |
1.2.1 物理法 |
1.2.2 化学法 |
1.2.3 物理化学法 |
1.2.4 生物化学法 |
1.3 本文主要工作与创新点 |
1.3.1 研究目标 |
1.3.2 主要研究内容 |
1.3.3 论文工作技术路线 |
1.3.4 论文创新点 |
2 吐哈油田采出水处理的现状分析研究 |
2.1 吐哈油田采出水处理工艺现状概述 |
2.1.1 吐哈油田采出水水质特点 |
2.1.2 注水难点 |
2.1.3 注水水质标准 |
2.2 吐哈油田污水处理发展历程 |
2.3 油田第一阶段采出水处理技术应用研究 |
2.3.1 典型工艺流程 |
2.3.2 工艺原理 |
2.3.3 工艺特点 |
2.3.4 处理效果及存在问题 |
2.4 油田第二阶段采出水处理技术应用研究 |
2.4.1 典型工艺流程 |
2.4.2 高效净稳技术工艺原理 |
2.4.3 高效净稳技术工艺特点 |
2.4.4 处理效果及存在问题 |
2.5 吐哈油田前期污水处理现状评价 |
2.5.1 系统抗冲击能力低 |
2.5.2 设备易腐蚀、老化,导致水质达标率不合格 |
2.5.3 处理成本较高 |
3 吐哈油田采出水处理的生化方法研究 |
3.1 生物接触氧化法处理技术工艺原理 |
3.2 微生物生长繁殖的影响因素及其控制措施 |
3.2.1 基质影响因素 |
3.2.2 环境类影响因素 |
3.3 生物接触氧化法系统构造 |
3.3.1 填料 |
3.3.2 生化池 |
3.3.3 布水曝气系统 |
3.3.4 鼓风机 |
3.3.5 调节池 |
3.3.6 沉淀池 |
3.3.7 过滤器 |
3.4 生物接触氧化法处理技术的应用 |
3.4.1 生化处理应用情况概述 |
3.4.2 雁木西污水站现状概述 |
3.4.3 雁木西生化污水站工艺流程 |
3.4.4 工艺流程说明 |
3.4.5 雁木西污水处理效果及分析 |
3.5 生化处理技术应用效果研究 |
3.6 生化处理工艺技术效果评价 |
3.6.1 处理工艺经济性评价 |
3.6.2 技术经济评价 |
3.7 生化处理工艺处理效果总结 |
4 提高油田采出水处理效果的其它方法研究 |
4.1 杀菌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
4.1.1 油田污水系统中微生物类型 |
4.1.2 细菌腐蚀类型 |
4.1.3 油层损害和设备管线腐蚀问题 |
4.1.4 杀菌技术分类 |
4.1.5 各种杀菌方法的原理及应用 |
4.1.6 利用二氧化氯杀菌技术在鄯善污水站取得良好杀菌效果 |
4.1.7 利用紫外线杀菌技术在三塘湖污水站取得良好效果 |
4.1.8 杀菌技术在吐哈油田的综合利用 |
4.2 缓蚀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
4.2.1 腐蚀原因分析 |
4.2.2 油田常见的腐蚀类型及其特点 |
4.2.3 鄯善注水系统腐蚀原因分析 |
4.2.4 鄯善油田防腐技术利用 |
4.3 节点控制技术研究与应用 |
4.3.1 采出水处理节点水质控制提出 |
4.3.2 污水处理节点水质控制措施及主要工作 |
5 温米污水处理工艺改造方案研究 |
5.1 现有污水站中普遍存在的主要问题 |
5.2 温米现有污水站现状及存在问题 |
5.3 工艺改造目标 |
5.3.1 进水水质与水量 |
5.3.2 设计指标及方案分析 |
5.4 方案一:“聚结气浮+生化+过滤”工艺 |
5.4.1 工艺流程 |
5.4.2 工艺分段水质处理指标 |
5.4.3 主要处理单元 |
5.4.4 方案一投资估算 |
5.4.5 运行成本预计 |
5.5 方案二:对站内现有处理工艺进行改造 |
5.5.1 方案二工艺流程 |
5.5.2 工艺分段水质处理指标 |
5.5.3 主要处理单元 |
5.5.4 主要设备选型 |
5.5.5 方案二投资估算 |
5.6 方案三:充分利用现有设施的“聚结气浮+生化+过滤”改造工艺 |
5.6.1 方案三工艺流程 |
5.6.2 方案三改造说明 |
5.6.3 方案三投资估算 |
5.7 方案比选 |
5.7.1 优缺点比较 |
5.7.2 运行成本分析 |
5.7.3 推荐方案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方案三) |
6 结论及下步研究建议 |
6.1 结论 |
6.2 下步研究建议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四、二氧化氯杀菌法在医院污水治理中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医疗废水消毒方法比较[J]. 番祖艳. 资源节约与环保, 2020(12)
- [2]二氧化氯在污废水处理中的应用[J]. 刘明玮. 化工设计通讯, 2020(11)
- [3]不同氧化工艺去除亚硝酸盐效能对比研究[D]. 陈圣哲. 山东建筑大学, 2020(02)
- [4]猪场沼液加温消毒关键因素优化与能耗分析[D]. 陈腾.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20(01)
- [5]医院污水在不同消毒工艺中副产物生成规律与孕激素浓度变化研究[D]. 骆煜晨. 北京林业大学, 2020(03)
- [6]哈尔滨市呼兰区某污水处理厂紫外杀菌工艺技术改造研究[D]. 孟晓曦.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9(02)
- [7]医院污水处理技术概述[J]. 秦硕卿. 齐鲁工业大学学报, 2019(01)
- [8]二氧化氯在医院消毒中的应用[J]. 吴明松,马仕慈,刘博. 中国消毒学杂志, 2019(01)
- [9]中小型医院污水消毒方法与工艺探讨[J]. 王晓华,王华章.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14(23)
- [10]吐哈油田油井采出水处理方法研究及应用[D]. 乔炜.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