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利用淘汰蛋鸡制作酱鸡(论文文献综述)
张永生,江方,靳慧慧,王艳萍[1](2020)在《鸡肉品种和部位对美拉德反应产物呈味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以淘汰蛋鸡(72周龄)、三黄鸡(10周龄)和AA白羽肉鸡(7周龄)3种鸡肉为原料,通过化学分析和感官评定相结合的方法,比较研究3种鸡的鸡胸肉、鸡腿肉和鸡骨架的化学组成和酶解液美拉德反应产物的呈味特性。结果表明:不同品种、不同部位的鸡肉在水分、蛋白质及脂肪含量上存在显着差异(P <0.05),淘汰蛋鸡骨架的水分和蛋白质含量最低,分别为68.74%和15.32%,脂肪含量最高,达到14.49%。3个品种的鸡肉,均以鸡胸肉的水解度最高。呈味试验结果显示,不同品种鸡肉美拉德反应产物的呈味效果,以淘汰蛋鸡最优,而淘汰蛋鸡的不同部位之间,又以鸡骨架在炖煮鸡汤的特征味、醇厚感、持续性、和谐性等方面最优。与AA白羽肉鸡和三黄鸡相比,淘汰蛋鸡更适合用来生产热反应鸡肉香精。
杜方丽[2](2020)在《不同贮藏条件下淘汰蛋鸡胸肉糜品质特性优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为了改善淘汰蛋鸡肉质坚韧等问题,可以将淘汰蛋鸡斩拌成肉糜从而提高其嫩度及适口性,且低温贮藏可以延缓淘汰蛋鸡肉糜在后续贮藏过程发生的氧化变质,但低温同时也会对肉糜的贮藏品质和蛋白质结构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添加剂的使用则可以减缓这种影响。本文以淘汰蛋鸡的胸肉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浓度(0.05、0.2、0.4 mg/mL)生姜提取物对淘汰蛋鸡胸肉糜冷藏过程中品质变化的影响,选取最优浓度应用于后续试验中。通过比较不同组添加剂A(生姜提取物)、B(生姜提取物、蔗糖)和C组(生姜提取物、蔗糖和碳酸氢钠)对冻藏过程中肉糜品质和蛋白质结构变化的影响。主要测定指标为TBARS值、解冻损失、蒸煮损失、颜色、质构、气味变化、低场核磁共振、拉曼光谱、巯基含量、表面疏水性和化学作用力等。以期为改良淘汰蛋鸡胸肉糜的贮藏品质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为淘汰蛋鸡深加工制品的开发提供应用基础。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对各组淘汰蛋鸡胸肉糜的TBARS值、蒸煮损失、L*值、a*值、pH、质构、菌落总数及低场核磁共振进行测定。同时采用电子鼻技术对冷藏条件下各组淘汰蛋鸡胸肉糜的挥发性成分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三组处理组在冷藏期12 d时TBARS值分别为2.0433、1.0100、0.8133 mg/kg,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随着冷藏时间的增加,生姜提取物能够显着延缓淘汰蛋鸡胸肉糜中的脂肪氧化,同时降低蒸煮损失、亮度、pH和菌落总数,改善质构特性,延缓肉糜因氧化而产生的气味变化,抑制肉糜中不易流动水向自由水转化。生姜提取物浓度越高,对淘汰蛋鸡胸肉糜品质改善效果越明显。因此,添加适量的生姜提取物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冷藏期间淘汰蛋鸡胸肉糜的品质特性。(2)以淘汰蛋鸡胸肉为研究对象,比较不同添加剂A(生姜提取物)、B(生姜提取物、蔗糖)和C组(生姜提取物、蔗糖和碳酸氢钠)对冻藏过程中淘汰蛋鸡胸肉糜的TBARS值、解冻损失、蒸煮损失、颜色、质构和气味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从TBARS、解冻损失和蒸煮损失增加速率来看,对照组最快,从冻藏30 d开始TBARS、解冻损失和蒸煮损失显着上升(P<0.05),添加剂A组次之,添加剂B和C组则较慢,冻藏60 d开始各指标显着变化(P<0.05),冻藏过程中肉糜挥发性成分变化也符合上述结果。在冻藏期90120d内,添加剂C组肉糜颜色和硬度等质构特性均优于A、B两组,对照组最差。综合来看在冻藏过程中三组添加物都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淘汰蛋鸡胸肉糜的品质特性,其中以C组最优。(3)以淘汰蛋鸡胸肉糜为研究对象,添加不同组添加物A(生姜提取物)、B(生姜提取物、蔗糖)和C组(生姜提取物、蔗糖和碳酸氢钠),对冻藏过程中肉糜的低场核磁、静态流变、化学作用力、总巯基、自由巯基、表面疏水性和拉曼光谱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三组添加物对肉糜结合水含量变化无明显影响,而添加物C组在冻藏期30120 d内能显着抑制肉糜中自由水含量的增加(P<0.05)。同时能抑制冻藏过程中淘汰蛋鸡胸肉糜粘度和剪切应力的降低。在冻藏期120 d添加物C组对肉糜中总巯基起到的保护作用显着高于添加物A、B两组(P<0.05)。从冻藏期60 d开始,添加物B和C组肉糜中二硫键和疏水键含量开始显着变化(P<0.05),而对照组和添加物A组在30 d已经发生显着变化(P<0.05)。添加C组对α-螺旋、β-折叠、无规则卷曲起到的保护作用>B组>A组,对β-转角保护作用不明显。综上所述,添加物C组对淘汰蛋鸡胸肉糜的品质保持和抑制蛋白质氧化方面都有较好的表现。
魏新颜[3](2019)在《鸡肉蛋白钙螯合肽的制备及螯合性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钙是机体最重要的矿物元素,而钙营养流失和缺乏已成为世界范围的健康问题。无机钙补充剂在机体内存在着易沉淀、难吸收的问题,而肽螯合钙因其生物利用度高而受到更广泛的关注。鸡肉是我国重要的大宗肉类资源,蛋鸡作为养殖鸡的重要品类,在产蛋期结束后被淘汰,目前深加工程度低、产品附加值不高。本文以淘汰蛋鸡为原料,利用酶水解法制得具有钙螯合活性的鸡肉蛋白肽,研究了乙醇逐级分离法对鸡肉蛋白肽钙螯合力的影响,并通过多种手段对肽钙螯合物进行表征与分析,为淘汰蛋鸡制备鸡肉蛋白肽钙螯合物的精深加工方式提供了理论指导,主要结论如下:1.研究了不同酶解条件对鸡肉蛋白肽钙螯合力的影响,对鸡肉蛋白钙螯合肽的制备工艺进行了优化:木瓜蛋白酶酶解鸡肉蛋白时,随着酶解时间的延长,酶解产物的钙螯合力先增大后减小;在木瓜蛋白酶的基础上复配风味蛋白酶,发现风味蛋白酶有助于提升产物钙螯合力,且双酶分步酶解所得产物的钙螯合力大于双酶同步酶解。在双酶分步酶解条件下,分别研究了木瓜蛋白酶酶解时间、风味蛋白酶酶解时间、木瓜蛋白酶添加量、风味蛋白酶添加量四个因素对产物钙螯合力的影响,并通过响应面实验设计,优化得到最佳酶解工艺:木瓜蛋白酶添加量0.3%,酶解3.5 h,之后再添加风味蛋白酶,添加量为0.18%,酶解2.84 h。经验证,在此条件下所得酶解产物钙螯合力为61.64±1.04mg/g蛋白,与预测值62.45 mg/g蛋白接近。2.以上述优化后的酶解工艺制备鸡肉蛋白肽(CPHs),对其进行乙醇逐级分离,测定分离后各组分的螯合力及其他指标,研究了乙醇逐级分离对CPHs钙螯合性质的影响:向CPHs的水溶液中加入乙醇,经不同乙醇体积分数逐级分离后,得到的3个沉淀组分及1个上清液组分,其中上清液组分S3占原料总氮比例最高。随着乙醇体积分数的增大,分离所得组分的钙螯合力逐渐增大,组分的表面疏水性逐渐减小,Zeta电位绝对值逐渐减小,平均粒径逐渐增大,在水溶液中的浊度逐渐减小。扫描电镜结果显示,组分的结构由片层状变为球状,体积逐渐增大,组分趋向于聚集。经氨基酸分析后发现,各组分的疏水性氨基酸及芳香族氨基酸含量逐渐减小,平均疏水性Q值逐渐降低。而经分子量分布测定发现,各组分分子量主要都集中在1000 Da-5000 Da间,与螯合力间无显着相关性。3.以乙醇分离后螯合力最大的S3组分为原料,制备了肽钙螯合物S3-Ca,利用多种方法对螯合物进行了表征与分析:测定了S3组分在不同肽钙质量下所得螯合物的钙螯合力,发现肽钙质量比1:1时产物有最大钙螯合力,荧光滴定实验也印证了在肽钙质量比1:1时螯合反应达到饱和。傅里叶红外光谱显示,在螯合了钙离子后,S3-Ca光谱图上表征-COOH、-NH2官能团震动的谱峰的位置、强度发生了改变。圆二色谱显示S3组分经钙螯合后,图谱位于240 nm处的负槽减弱。扫描电镜显示,螯合前的S3组分呈表面光滑的球状结构,而在螯合了钙离子后,形成了桥连及片层状结构。X-射线衍射图谱显示,多肽的图谱无衍射峰,呈现无定形状态,而肽钙螯合物图谱出现了三个新的衍射峰,表明肽钙螯合物结晶化程度增大。1H核磁共振谱显示,在螯合了钙离子后,图谱多处1H峰位移发生了改变。以上结果说明,钙离子螯合使多肽结构发生了改变,形成了肽钙螯合物,且结合位点主要是-COOH和-NH2。利用等温滴定量热法,确定了S3-Ca的螯合反应的化学计量比N(Sites)=10,结合常数Kd=2.26×10-3;反应的ΔG=-15.1kJ/mol,ΔH=-13.3 kJ/mol,-TΔS=-1.85,说明该反应是放热反应,且在所有温度下都可以自发进行。
郭伟[4](2018)在《不同饲养方式对淘汰期蛋鸡肉用性能及血浆生化指标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研究不同饲养方式对淘汰期蛋鸡肉用性能、血浆生化指标等影响,试验素材为新杨黑鸡,采用完全随机试验设计方法进行试验,将淘汰期新杨黑蛋鸡90只随机分成三个实验处理,分别采用笼养、室内平养以及林下散养的饲养方式,实验为期50日。实验结束后采集屠宰性能,风味物质含量以及血浆生化指标等各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研究不同饲养方式对淘汰期蛋鸡屠宰性能、风味物质含量以及血浆生化指标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不同饲养方式对淘汰蛋鸡活重和屠体重影响显着,笼养组活重和屠体重显着低于平养组(P<0.05),平养组产肉性能最高,林下组其次,笼养组最低。2.不同饲养方式对淘汰期蛋鸡屠宰性能中屠宰率和全净膛率影响不显着(P>0.05),半净膛率笼养组显着高于林下组(P<0.05)。3.不同饲养方式对淘汰期蛋鸡肌肉品质影响显着。胸肌肉色、剪切力林下组显着低于其他两组(P<0.05);粗脂肪含量笼养组极显着高于平养组和林下组组(P<0.01);胶原平养组显着低于其他两组(P<0.05)。腿肌肉色林下组显着低于其他两组(P<0.05);剪切力笼养组显着大于其他两组(P<0.05);系水力林下组显着大于其他两组(P<0.05);粗蛋白笼养组显着高于其他两组(P<0.05);粗脂肪含量笼养组极显着高于平养组和林下组(P<0.01);胶原林下组显着高于其他两组(P<0.05)。4.不同饲养方式对淘汰期蛋鸡鲜味物质含量影响显着。其中谷氨酸含量三组差异不显着(P>0.05),但谷氨酸以及总氨基酸含量林下组最高,笼养组其次,平养组最低;肌苷酸含量林下组显着高于其他两组(P<0.05)。5.不同饲养方式对淘汰期蛋鸡部分血浆生化指标影响显着。血浆蛋白含量林下组显着高于笼养组(P<0.05);谷草转氨酶和谷丙转氨酶含量林下组极显着高于笼养组和平养组(P<0.01);乳酸脱氢酶和磷酸肌酸激酶活性笼养组和平养组极显着高于林下组(P<0.01);血脂含量笼养组显着低于其他两组(P<0.05)。
齐梦圆,周媛媛,纪宗妍,谭大伟,齐麟,周亚军[5](2017)在《鸡肉产品加工研究进展》文中指出鸡肉肉质鲜美、香嫩可口、营养价值高,具有一定保健功能,备受消费者喜爱。通过介绍鸡肉产品的营养价值、风味形成、分类、优质原料鸡品种,重点阐述鸡肉产品的国内外加工研究进展,指出了鸡肉产品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对鸡肉产品的开发研究前景进行展望,为今后新型鸡肉产品的研究开发提供借鉴参考。
杨凌寒,孙新生[6](2015)在《淘汰蛋鸡综合利用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淘汰蛋鸡的主要用途是传统食品的制作,产品的加工利用具有局限性,每年有大量的淘汰蛋鸡由于未被充分利用而造成浪费。概述了国内外淘汰蛋鸡的综合利用现状,为今后淘汰蛋鸡的综合利用以及研究方向提供理论基础。
刘超楠[7](2014)在《不同加工工艺对淘汰蛋鸡浓缩汤品质影响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我国畜禽肉总产量中,淘汰蛋鸡占有很大的比重。这种鸡肌肉结缔组织含量较高,嫩度较差,肉质老化,其制品不易咀嚼,难以烹调,且残渣较多。但对其常规营养成分分析显示,其蛋白质含量较高,脂肪、胆固醇和灰分含量低,因此,其营养组成适合于人们的消费需求。本研究以淘汰蛋鸡为研究对象,以工业化生产淘汰蛋鸡浓缩鸡汤为目的,对生产过程中的熬煮、浓缩、调配和干燥等工艺进行了优化研究。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首先,对常压熬煮工艺和高压熬煮工艺进行了研究。通过单因素实验,研究了不同熬煮工艺对鸡汤的理化指标和感官评价的影响。在常压熬煮中选择最优的熬煮4h鸡汤和高压熬煮中最优的熬煮60min鸡汤再次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常压熬煮鸡汤的蛋白质含量、氨基酸态氮含量及胶原蛋白含量均显着高于高压熬煮鸡汤(P<0.05)。在脂肪氧化的评价指标来看,过氧化值、TBARS值以及酸价的测定情况,常压熬煮鸡汤均显着高于高压熬煮(P<0.05);常压熬煮与高压熬煮的感官评价综合得分分别为35.5和31.6,常压熬煮鸡汤在香气、滋味、稠度和可接受性等方面均显着优于高压熬煮(P<0.05),常压熬煮鸡汤香气浓郁、滋味醇厚。综合考虑鸡汤的营养价值和口感,确定常压熬煮4h为最佳熬煮工艺。然后,对常压蒸煮浓缩和真空浓缩两种浓缩工艺条件进行了研究。实验所得理化指标测定结果,常压浓缩鸡汤的还原糖和氨基酸态氮值均显着低于真空浓缩的值(P<0.05)。同时,在过氧化值、酸价和TBARS值几项反映鸡汤氧化情况的理化指标中,常压蒸煮浓缩的数值也均显着大于真空浓缩的数值(其中,过氧化值和酸价P<0.01,TBARS值P<0.05)。而影响鸡汤稠度及香味的脂肪含量和胶原蛋白两项,真空浓缩的值也明显低于常压蒸煮浓缩;常压蒸煮浓缩和真空浓缩的感官评价结果则可得,真空浓缩在颜色外观方面得分优于常压蒸煮浓缩。而在香气、滋味、稠度和可接受性几项真空浓缩均低于常压蒸煮浓缩。结合理化指标和感官评价结果,确定最佳浓缩方式为常压蒸煮浓缩。为了使最终产品的风味更佳,本实验通过正交实验确定鸡汤调配配方。选择对鸡汤风味影响较大的食盐、蔗糖、卡拉胶、鸡油四个因素首先进行单因素实验,在此基础之上进行四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最终以感官评价得分为标准,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食盐、蔗糖、卡拉胶、鸡油四个因素对浓缩鸡汤感官评价的影响大小依次为:食盐>鸡油>蔗糖>卡拉胶。同时,通过Duncan多重比较,确定了四个因素的最优水平,并将其组合进行了验证试验,最终确定了最佳调配方案为食盐0.3%,蔗糖0.2%,卡拉胶0.2%,鸡油5%。最后,对熬煮干燥与冷冻干燥两种干燥工艺进行了对比研究。通过含水量和溶解性等指标的对比,结果表明,冷冻干燥的指标要明显优于熬煮干燥。且在感官评价的得分情况比较下可以看出,真空冻干鸡汤在颜色、香气、滋味、稠度和可接受性五个方面均显着优于熬煮干燥,故确定冷冻干燥为最佳干燥工艺。本研究表明,淘汰蛋鸡采用常压熬煮的方式,进行熬煮4h后,冷却过滤并将鸡油分离,再用常压蒸煮浓缩的方式浓缩至固形物含量为32%左右。再按照食盐0.3%,蔗糖0.2%,卡拉胶0.2%,鸡油5%的比例进行调配,最终用冷冻干燥的方法制得淘汰蛋鸡浓缩汤产品。最终所得冻干产品的品质:脂肪含量为87.40%;蛋白质含量为29.96%;氨基酸态氮含量为0.156g/100m1;还原糖为45.2mg/1 00g。菌落总数和大肠菌群经检测均未超标。
刘超楠,杨莎,巩洋,郭艳婧,叶劲松,杨勇[8](2013)在《我国淘汰蛋鸡加工业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文中认为研究表明,近年来世界鸡肉消费量呈上升趋势,而随着我国禽蛋业的发展,淘汰蛋鸡数量迅速增长,但目前我国淘汰蛋鸡价格普遍偏低、深加工程度较低。本文结合淘汰蛋鸡的肉质及营养特点,从淘汰蛋鸡加工业的研究现状出发,探讨了我国淘汰蛋鸡加工业的发展趋势。
姚伟伟[9](2013)在《淘汰蛋鸡鸡肉嫩化、肉糜乳化及成型火腿和乳化香肠的开发》文中提出淘汰蛋鸡肉具有高蛋白、低脂肪、低胆固醇、富含维生素及矿物质元素等特点,且富含有利于人体健康的三价不饱和脂肪酸。其风味品质显着优于普通肉鸡。然而,富含营养且价格较低的淘汰蛋鸡,却因嫩度差而难以烹调和加工,无法形成优势产品,难以获得市场竞争力。本研究以淘汰蛋鸡为研究对象,通过肌肉嫩化和肉糜乳化的方式,改善淘汰蛋鸡的嫩度,同时利用淘汰蛋鸡开发出成型火腿和乳化香肠两种产品。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1、以淘汰蛋鸡鸡腿肉和鸡胸肉为原料,利用机械滚揉的方法,经单因素试验后选取NaCl溶液添加量、NaCl溶液浓度、滚揉时间三个因素,以剪切力降低率、保水性为响应指标,通经响应面法筛选获得针对淘汰蛋鸡鸡肉的不同部位的机械嫩化的最佳优化参数:鸡胸肉的嫩化工艺参数为NaCl溶液添加量为20%,NaCl溶液浓度2.51%,滚揉时间2h,经处理后的鸡胸肉剪切力降低率为51.6%,保水性为93.7%;鸡腿肉的嫩化工艺参数为NaCl溶液添加量为19%,NaCl溶液浓度2.66%,滚揉时间2h。经处理后的鸡腿肉剪切力降低率为47.5%,保水性为91.8%2、以淘汰蛋鸡鸡腿肉和鸡胸肉为原料,利用木瓜蛋白酶酶解的方法,经单因素试验后选取木瓜蛋白酶酶用量、嫩化温度、静置时间三个因素,以剪切力降低率、保水性为响应指标,通过响应面法筛选获得针对淘汰蛋鸡鸡肉的不同部位的酶解嫩化的最佳优化参数:鸡胸肉的嫩化工艺参数为木瓜蛋白酶酶用量为2.47U/g,嫩化温度20℃,静置时间40min,经处理后的鸡胸肉剪切力下降率为53.7%,保水性为91.9%;鸡腿肉的嫩化工艺参数酶用量为2.49U/g,嫩化温度22℃,静置时间50min,经处理后的鸡腿肉剪切力降低率为45.1%,保水性为87.2%3、以淘汰蛋鸡鸡腿肉和鸡胸肉为原料,选择了木瓜蛋白酶用量、真空滚揉时间、嫩化静置时间、嫩化静止温度四个因素,以剪切力降低率、保水性为响应指标的响应面法来研究淘汰蛋鸡肌肉的复合嫩化技术,获得的最佳工艺参数为:鸡胸肉的酶用量3.0U/g、真空滚揉时间28min、嫩化温度20℃、静置时间40min,经处理后的鸡胸肉剪切力值降低率为51.9%,保水性值92.1%;鸡腿肉的酶用量2.76U/g、真空滚揉时间30min、嫩化温度23℃、嫩化静置时间38min,经处理后的鸡腿肉剪切力值降低率为54.4%,保水性85.6%4、选择影响鸡肉成型火腿品质较大的三个因素鸡腿肉和鸡胸肉的比例、鸡腹脂添加量、盐水添加量,以火腿的感官评价为指标,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鸡肉成型火腿的最佳原料配比,即鸡腿肉和鸡胸肉的比例选择7:3、鸡腹脂添加量6%、盐水添加量30%。并对产品进行了品质鉴定,除蛋白质低于特级火腿肠的行业标准,其余理化指标均达到特级标准要求,而且鸡肉火腿的微生物指标均未超标。5、选择影响鸡肉乳化香肠品质较大的三个因素鸡腿肉和鸡胸肉的比例选择、鸡腹脂添加量、鸡皮添加量,以香肠的感官评价为指标,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鸡肉乳化香肠的最佳原料配比,即腿肉和鸡胸肉的比例选择5:5、鸡腹脂添加量10%、鸡皮添加量8%。并对产品进行了品质鉴定,理化指标基本达到特级标准要求,而且鸡肉香肠的微生物指标均未超标。
应月,王琴,白卫东,钱敏[10](2012)在《盐焗鸡生产加工现状及进展》文中认为作为广东特色客家菜肴的盐焗鸡,由于风味独特,具有外香脆里嫩滑的特点,深受广大消费者的欢迎。阐述了盐焗鸡的来源、盐焗鸡原料的选择和盐焗鸡制品工业化生产,同时提出了盐焗鸡制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了展望。
二、利用淘汰蛋鸡制作酱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利用淘汰蛋鸡制作酱鸡(论文提纲范文)
(1)鸡肉品种和部位对美拉德反应产物呈味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与试剂 |
1.2 仪器与设备 |
1.3 试验方法 |
1.3.1 鸡肉的分割处理 |
1.3.2 鸡肉酶解工艺 |
1.3.3 热反应香精的制备 |
1.3.4 水解度的测定 |
1.3.5 鸡肉成分的测定 |
1.3.6 感官评定方法 |
1.3.6. 1 简单描述法 |
1.3.6. 2 评分法[17] |
1.3.7 数据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鸡肉成分分析 |
2.2 鸡肉酶解液水解度和固形物含量分析 |
2.3 鸡肉酶解液及美拉德反应产物呈味特性比较 |
3 结论 |
(2)不同贮藏条件下淘汰蛋鸡胸肉糜品质特性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文献综述 |
1.1 淘汰蛋鸡研究现状 |
1.1.1 淘汰蛋鸡的营养特性 |
1.1.2 淘汰蛋鸡加工业研究现状 |
1.1.2.1 整鸡利用 |
1.1.2.2 嫩化处理 |
1.1.2.3 淘汰蛋鸡肉糜调理制品 |
1.2 肉糜在贮藏过程中品质的变化 |
1.2.1 脂肪的氧化 |
1.2.2 蛋白质的氧化 |
1.2.3 色泽 |
1.2.4 质构 |
1.2.5 气味变化 |
1.2.6 保水性 |
1.2.7 菌落总数 |
1.3 添加物对贮藏过程中肉糜品质的影响 |
1.3.1 保鲜剂 |
1.3.2 抗冻剂 |
1.3.3 保水剂 |
1.4 研究内容和意义 |
2 生姜提取物对冷藏期间淘汰蛋鸡胸肉糜品质变化的影响 |
2.1 前言 |
2.2 材料与方法 |
2.2.1 材料与试剂 |
2.2.2 仪器与设备 |
2.2.3 试验方法 |
2.2.3.1 总类黄酮标准曲线绘制 |
2.2.3.2 生姜提取液制备 |
2.2.3.3 淘汰蛋鸡胸肉糜制备 |
2.2.3.4 TBARS值测定 |
2.2.3.5 蒸煮损失测定 |
2.2.3.6 L~*值、a~*值测定 |
2.2.3.7 pH测定 |
2.2.3.8 质构测定 |
2.2.3.9 电子鼻 |
2.2.3.10 菌落总数测定 |
2.2.3.11 水分分布的测定 |
2.2.3.12 数据处理 |
2.3 结果与分析 |
2.3.1 生姜提取物对淘汰蛋鸡胸肉糜中TBARS值的影响 |
2.3.2 生姜提取物对淘汰蛋鸡胸肉糜蒸煮损失的影响 |
2.3.3 生姜提取物对淘汰蛋鸡胸肉糜L*值、a*值的影响 |
2.3.4 生姜提取物对淘汰蛋鸡胸肉糜pH的影响 |
2.3.5 生姜提取物对淘汰蛋鸡胸肉糜质构的影响 |
2.3.6 冷藏期内淘汰蛋鸡胸肉糜电子鼻分析 |
2.3.7 生姜提取物对淘汰蛋鸡胸肉糜菌落总数的影响 |
2.3.8 生姜提取物对淘汰蛋鸡胸肉糜水分分布的影响 |
2.3.9 各指标相关性分析 |
2.4 本章小结 |
3 不同添加物对冷冻条件下淘汰蛋鸡胸肉糜品质的影响 |
3.1 前言 |
3.2 材料与方法 |
3.2.1 材料与试剂 |
3.2.2 主要仪器设备 |
3.2.3 试验方法 |
3.2.3.1 生姜提取液制备 |
3.2.3.2 肉糜制备 |
3.2.3.3 TBARS值 |
3.2.3.4 解冻失水 |
3.2.3.5 蒸煮损失 |
3.2.3.6 颜色 |
3.2.3.7 质构 |
3.2.3.8 电子鼻 |
3.2.3.9 数据分析 |
3.3 结果分析 |
3.3.1 各组添加物对淘汰蛋鸡胸肉糜冻藏过程TBARS值影响 |
3.3.2 各组添加物对淘汰蛋鸡胸肉糜解冻损失的影响 |
3.3.3 各组添加物对淘汰蛋鸡胸肉糜蒸煮损失的影响 |
3.3.4 各组添加物对淘汰蛋鸡胸肉糜冻藏过程中颜色的影响 |
3.3.5 各组添加物对淘汰蛋鸡胸肉糜冻藏过程中质构的影响 |
3.3.6 各组添加物对淘汰蛋鸡胸肉糜冻藏过程中气味变化影响 |
3.4 结论 |
4 不同添加物对冷冻条件下淘汰蛋鸡胸肉糜蛋白氧化的影响 |
4.1 前言 |
4.2 材料与方法 |
4.2.1 试验仪器与试剂 |
4.2.2 仪器与设备 |
4.2.3 试验方法 |
4.2.3.1 生姜提取液制备 |
4.2.3.2 肉糜制备 |
4.2.3.3 低场核磁共振 |
4.2.3.4 静态流变 |
4.2.3.5 化学作用力测定 |
4.2.3.6 总巯基和自由巯基含量 |
4.2.3.7 表面疏水性 |
4.2.3.8 拉曼光谱 |
4.2.3.9 数据分析 |
4.3 结果分析 |
4.3.1 各组添加物对淘汰蛋鸡胸肉糜水分分布的影响 |
4.3.2 各组添加物对淘汰蛋鸡胸肉糜静态流变的影响 |
4.3.2.1 各组添加物对淘汰蛋鸡胸肉糜剪切应力的影响 |
4.3.2.2 各组添加物对淘汰蛋鸡胸肉糜粘度的影响 |
4.3.3 各组添加物对淘汰蛋鸡胸肉糜总巯基和自由巯基含量的影响 |
4.3.4 各组添加物对淘汰蛋鸡胸肉糜蛋白表面疏水性的影响 |
4.3.5 各组添加物对淘汰蛋鸡胸肉糜中化学作用力的影响 |
4.3.6 各组添加物对淘汰蛋鸡胸肉糜蛋白二级结构的影响 |
4.4 本章小结 |
5 结论、创新点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创新点 |
5.3 展望 |
参考文献 |
论文发表情况 |
致谢 |
(3)鸡肉蛋白钙螯合肽的制备及螯合性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鸡肉蛋白概述 |
1.1.1 鸡肉蛋白的营养 |
1.1.2 淘汰蛋鸡资源状况 |
1.1.3 淘汰蛋鸡的加工利用 |
1.1.4 淘汰蛋鸡的营养价值 |
1.1.5 鸡肉蛋白酶解产物的应用 |
1.2 钙的生理功能及营养状况 |
1.2.1 钙的生理功能 |
1.2.2 钙的消化吸收 |
1.2.3 钙的营养状况 |
1.3 肽钙螯合物的研究进展 |
1.3.1 钙营养强化剂的研究现状 |
1.3.2 肽钙螯合物的理论基础 |
1.3.3 蛋白钙螯合肽的制备方法 |
1.3.4 钙螯合肽的分离纯化方法 |
1.3.5 钙螯合力的测定方法 |
1.3.6 钙螯合肽的分析方法 |
1.4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及内容 |
1.4.1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 |
1.4.2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
第二章 鸡肉蛋白钙螯合肽的制备 |
2.1 引言 |
2.2 材料与仪器 |
2.2.1 材料与试剂 |
2.2.2 仪器与设备 |
2.3 实验方法 |
2.3.1 原材料的处理 |
2.3.2 鸡肉成分测定 |
2.3.3 单酶酶解鸡肉 |
2.3.4 双酶同步和分步酶解鸡肉 |
2.3.5双酶分步酶解的单因素实验 |
2.3.6 响应面法实验设计 |
2.3.7 酶解产物钙螯合力测定 |
2.3.8 鸡肉蛋白酶解液水解度测定 |
2.3.9 数据分析 |
2.4 结果及讨论 |
2.4.1 鸡肉基本成分 |
2.4.2 木瓜蛋白酶酶解时间对钙螯合力的影响 |
2.4.3 木瓜蛋白酶与风味蛋白酶同步及分步酶解对钙螯合力的影响 |
2.4.4 分步酶解中酶的添加量及酶解时间对钙螯合力的影响 |
2.4.5 响应面法优化酶解工艺 |
2.4.6 最优条件验证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乙醇逐级分离对鸡肉蛋白肽的钙螯合力影响 |
3.1 引言 |
3.2 材料及仪器 |
3.2.1 材料与试剂 |
3.2.3 仪器与设备 |
3.3 实验方法 |
3.3.1 鸡肉蛋白钙螯合肽(CPHs)的制备 |
3.3.2 鸡肉蛋白肽的乙醇逐级分离 |
3.3.3 不同乙醇分离组分的蛋白含量测定 |
3.3.4 不同乙醇分离组分的钙螯合力测定 |
3.3.5 不同乙醇分离组分的表面疏水性测定 |
3.3.6 不同乙醇分离组分的Zeta电位及粒径分布 |
3.3.7 不同乙醇分离组分的浊度测定 |
3.3.8 不同乙醇分离组分的扫描电镜(SEM)分析 |
3.3.9 不同乙醇分离组分的氨基酸分析 |
3.3.10 多肽侧链平均疏水性Q值的计算 |
3.3.11 不同乙醇分离组分的分子量分布 |
3.3.12 数据分析 |
3.4 结果与讨论 |
3.4.1 不同乙醇分离组分的蛋白分布 |
3.4.2 不同乙醇分离组分的钙螯合力 |
3.4.3 不同乙醇分离组分的表面疏水性 |
3.4.4 不同乙醇分离组分的Zeta电位及粒径分布 |
3.4.5 不同乙醇分离组分的的浊度 |
3.4.6 不同乙醇分离组分的扫描电镜(SEM)结果 |
3.4.7 不同乙醇分离组分的氨基酸分析 |
3.4.8 不同乙醇分离组分的分子量分布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鸡肉蛋白肽钙螯合物的表征与分析 |
4.1 前言 |
4.2 材料与仪器 |
4.2.1 材料与试剂 |
4.2.2 仪器与设备 |
4.3 实验方法 |
4.3.1 肽钙螯合物S3-Ca的制备 |
4.3.2 S3 蛋白荧光滴定实验 |
4.3.3 螯合前后S3与S3-Ca的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分析 |
4.3.4 螯合前后S3与S3-Ca的圆二色谱(CD)分析 |
4.3.5 螯合前后S3与S3-Ca的扫描电镜(SEM)分析 |
4.3.6 螯合前后S3与S3-Ca的 X-射线衍射(XRD)分析 |
4.3.7 螯合前后S3与S3-Ca的1H核磁共振(~1H NMR)分析 |
4.3.8 S3与Ca2+螯合反应的等温滴定量热(ITC)分析 |
4.4 结果与讨论 |
4.4.1 S3 肽钙螯合比优化 |
4.4.2 S3 荧光滴定实验 |
4.4.3 螯合前后S3与S3-Ca的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分析 |
4.4.4 螯合前后S3与S3-Ca的圆二光谱(CD)分析 |
4.4.5 螯合前后S3与S3-Ca的扫描电镜(SEM)分析 |
4.4.6 螯合前后S3与S3-Ca的 X-射线衍射(XRD)分析 |
4.4.7 螯合前后S3与S3-Ca的~1H核磁共振(~1H NMR)分析 |
4.4.8 S3与Ca~(2+)螯合反应的等温滴定量热(ITC)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一、结论 |
二、本论文的创新点 |
三、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附件 |
(4)不同饲养方式对淘汰期蛋鸡肉用性能及血浆生化指标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 我国蛋鸡饲养现状 |
2 淘汰蛋鸡与肉鸡的差异 |
3 淘汰蛋鸡利用现状 |
3.1 整鸡利用 |
3.2 淘汰蛋鸡嫩化 |
3.3 淘汰蛋鸡肉糜 |
3.4 淘汰蛋鸡卵黄 |
4 国内典型蛋鸡饲养方式 |
4.1 笼养方式 |
4.2 平养方式 |
4.3 林下散养方式 |
5 国内外不同饲养方式的研究 |
5.1 不同饲养方式对生产性能的影响 |
5.2 不同饲养方式对鸡肉品质的影响 |
5.3 不同饲养方式对氨基酸影响 |
5.4 不同饲养方式对肌苷酸影响 |
6 新杨黑鸡品种简介 |
7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二章 不同饲养方式对淘汰期蛋鸡屠宰性能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1.1 实验地自然概括 |
1.2 实验动物与分组 |
1.3 饲养管理 |
1.4 测定的指标及方法 |
1.5 数据统计与结果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不同饲养方式对蛋鸡屠宰性能的影响 |
2.2 不同饲养方式对蛋鸡肌肉品质的影响 |
3 讨论 |
3.1 不同饲养方式对蛋鸡屠宰性能的影响 |
3.2 不同饲养方式对蛋鸡肌肉品质的影响 |
4 小结 |
第三章 不同饲养方式对淘汰期蛋鸡肌肉风味物质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1.1 实验地自然概括 |
1.2 实验设计 |
1.3 饲养管理 |
1.4 测定的指标及方法 |
1.5 数据统计与结果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不同饲养方式对蛋鸡肌肉中氨基酸含量的影响 |
2.2 不同饲养方式对蛋鸡肌肉中磷酸腺苷代谢物质的影响 |
3 讨论 |
3.1 不同饲养方式对蛋鸡肌肉风味物质影响 |
4 小结 |
第四章 不同饲养方式对淘汰期蛋鸡血浆生化指标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1.1 实验地自然概括 |
1.2 实验设计 |
1.3 饲养管理 |
1.4 测定的指标及方法 |
1.5 数据统计与结果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不同饲养方式对蛋鸡血浆生化指标的影响 |
3 讨论 |
4 小结 |
全文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鸡肉产品加工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国内外鸡肉产品加工研究进展 |
1.1 国内鸡肉产品加工研究进展 |
1.1.1 腌腊制品 |
1.1.2 酱卤制品 |
1.1.3 熏烧烤制品 |
1.1.4 肉干制品 |
1.1.5 油炸制品 |
1.1.6 其他进展 |
1.2 国外鸡肉产品加工研究进展 |
2 我国鸡肉产品中存在的问题 |
3 结语 |
(6)淘汰蛋鸡综合利用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淘汰蛋鸡与肉鸡的差异 |
2 淘汰蛋鸡利用现状 |
3 淘汰蛋鸡加工发展趋势 |
4 前景与展望 |
(7)不同加工工艺对淘汰蛋鸡浓缩汤品质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1 本项目提出的背景 |
2 淘汰蛋鸡的开发、研究现状 |
2.1 淘汰蛋鸡的概念 |
2.2 淘汰蛋鸡的肉质、营养等特点 |
2.3 淘汰蛋鸡目前的开发状况 |
3 鸡汤及浓缩汤料开发状况 |
3.1 鸡汤的概念 |
3.2 鸡汤的营养价值、健康功能 |
3.3 方便浓缩汤料级鸡汤类产品的研究现状 |
4 国内外畜禽汤类产品加工工艺研究现状 |
4.1 概述 |
4.2 熬煮工艺 |
4.3 浓缩工艺 |
4.4 干燥工艺 |
5 研究目的与意义 |
6 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
6.1 熬煮工艺 |
6.2 浓缩工艺 |
6.3 配方调制 |
6.4 干燥工艺 |
第二章 不同熬煮工艺的对比研究 |
1 前言 |
2 材料与方法 |
2.1 实验材料 |
2.2 实验仪器与设备 |
2.3 实验方法 |
3 结果与讨论 |
3.1 常压熬煮工艺的确定 |
3.2 高压熬煮工艺的确定 |
3.3 常压与高压熬煮鸡汤的营养成分及感官评价的比较 |
第三章 不同浓缩工艺的对比研究 |
1 前言 |
2 材料与方法 |
2.1 实验材料 |
2.2 实验仪器与设备 |
2.3 实验方法 |
3 结果与讨论 |
3.1 不同浓缩方式对鸡汤还原糖和氨基酸态氮的影响 |
3.2 不同浓缩方式对鸡汤脂肪氧化的理化特性的影响 |
3.3 不同浓缩方式对鸡汤脂肪含量及胶原蛋白的影响 |
3.4 不同浓缩方式对鸡汤感官品质的影响 |
第四章 配方调制的研究 |
1 前言 |
2 材料与方法 |
2.1 实验材料 |
2.2 实验仪器与设备 |
2.3 实验方法 |
3 结果与讨论 |
3.1 预实验确定的胡椒、生姜粉的添加量 |
3.2 正交试验确定卡拉胶、食盐、蔗糖和鸡油的添加量 |
第五章 不同干燥工艺的对比研究及产品品质评价 |
1 前言 |
2 材料与方法 |
2.1 实验材料 |
2.2 实验仪器与设备 |
2.3 实验方法 |
3 结果与讨论 |
3.1 不同干燥方式制得产品指标测定的比较 |
3.2 不同干燥方式对鸡汤感官品质的影响比较 |
3.3 真空冷冻干燥所得产品品质 |
第六章 全文结论与展望 |
1 研究结论 |
2 论文的创新点 |
3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8)我国淘汰蛋鸡加工业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论文提纲范文)
1 淘汰蛋鸡肉质及营养的特性 |
2 我国淘汰蛋鸡加工业的研究现状 |
2.1 整鸡利用 |
2.2 鸡肉产品深加工现状 |
2.3 淘汰蛋鸡肉糜的研究现状 |
2.4 嫩化处理工艺 |
3 我国淘汰蛋鸡加工业的发展方向 |
3.1 鸡肉调理产品加工 |
3.2 传统鸡肉制品的现代化加工 |
3.3 鸡肉副产物利用 |
3.4 高营养的淘汰蛋鸡功能性食品加工 |
4 结语 |
(9)淘汰蛋鸡鸡肉嫩化、肉糜乳化及成型火腿和乳化香肠的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第一章 前言 |
1.1 淘汰蛋鸡的开发、研究现状 |
1.2 肉类嫩化技术概述 |
1.2.1 酶解嫩化在淘汰蛋鸡中的应用 |
1.2.2 机械嫩化在淘汰蛋鸡中的应用 |
1.3 肉糜乳化技术概述 |
1.3.1 肉糜乳化 |
1.3.2 品质改良剂 |
1.3.3 乳化剂 |
1.4 成型火腿及乳化香肠的研究 |
1.4.1 成型火腿的研究 |
1.4.2 乳化香肠的研究 |
1.5 关于肌肉嫩化、肉糜乳化的研究现状 |
1.5.1 肌肉嫩化的研究现状 |
1.5.2 肉糜乳化的研究现状 |
1.6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7 研究内容 |
第二章 淘汰蛋鸡肌肉嫩化工艺的研究 |
2.1 前言 |
2.2 材料与方法 |
2.2.1 实验材料 |
2.2.2 仪器与设备 |
2.2.3 淘汰蛋鸡机械嫩化 |
2.2.4 淘汰蛋鸡虽解嫩化 |
2.2.5 淘汰蛋鸡复合嫩化 |
2.3 结果与讨论 |
2.3.1 淘汰蛋鸡的机械嫩化 |
2.3.2 淘汰蛋鸡的酶解嫩化 |
2.3.3 淘汰蛋鸡复合嫩化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淘汰蛋鸡成型火腿的开发研究 |
3.1 前言 |
3.2 材料与方法 |
3.2.1 实验材料 |
3.2.2 仪器与设备 |
3.3 实验方法 |
3.3.1 工艺流程 |
3.3.2 配方筛选 |
3.3.3 产品品质鉴定 |
3.4 结果与讨论 |
3.4.1 正交实验结果 |
3.4.2 产品品质鉴定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淘汰蛋鸡肉糜乳化及乳化香肠的研发 |
4.1 前言 |
4.2 材料与方法 |
4.2.1 实验材料 |
4.2.2 仪器与设备 |
4.3 实验方法 |
4.3.1 乳化香肠工艺流程 |
4.3.2 配方筛选 |
4.3.3 产品品质测定 |
4.4 结果与讨论 |
4.4.1 正交实验结果 |
4.4.3 产品品质鉴定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全文结论与展望 |
5.1 研究结论 |
5.2 论文的创新点 |
5.3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10)盐焗鸡生产加工现状及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盐焗鸡概述 |
2 盐焗鸡原料的选择[3] |
2.1 肉鸡 |
2.2 蛋鸡 |
3 影响盐焗鸡加工工艺的因素 |
3.1 原料 |
3.2 腌制 |
3.3 持水 |
3.4 灭菌 |
4 盐焗产业的发展现状 |
四、利用淘汰蛋鸡制作酱鸡(论文参考文献)
- [1]鸡肉品种和部位对美拉德反应产物呈味的影响[J]. 张永生,江方,靳慧慧,王艳萍. 中国食品学报, 2020(10)
- [2]不同贮藏条件下淘汰蛋鸡胸肉糜品质特性优化研究[D]. 杜方丽. 渤海大学, 2020(12)
- [3]鸡肉蛋白钙螯合肽的制备及螯合性质研究[D]. 魏新颜. 华南理工大学, 2019
- [4]不同饲养方式对淘汰期蛋鸡肉用性能及血浆生化指标的影响[D]. 郭伟. 扬州大学, 2018(05)
- [5]鸡肉产品加工研究进展[J]. 齐梦圆,周媛媛,纪宗妍,谭大伟,齐麟,周亚军. 农产品加工, 2017(21)
- [6]淘汰蛋鸡综合利用研究进展[J]. 杨凌寒,孙新生. 安徽农业科学, 2015(06)
- [7]不同加工工艺对淘汰蛋鸡浓缩汤品质影响的研究[D]. 刘超楠. 四川农业大学, 2014(07)
- [8]我国淘汰蛋鸡加工业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J]. 刘超楠,杨莎,巩洋,郭艳婧,叶劲松,杨勇. 肉类研究, 2013(11)
- [9]淘汰蛋鸡鸡肉嫩化、肉糜乳化及成型火腿和乳化香肠的开发[D]. 姚伟伟. 四川农业大学, 2013(05)
- [10]盐焗鸡生产加工现状及进展[J]. 应月,王琴,白卫东,钱敏. 农产品加工(学刊), 2012(08)
标签:螯合作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