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创商誉的几个基本问​​题

自创商誉的几个基本问​​题

一、自创商誉的几个基本问题(论文文献综述)

李明,彭川[1](2021)在《商誉理应减值还是摊销?——兼评IASB《讨论稿》》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商誉资产在企业合并报表中的地位极其重要,但会计界对商誉的后续会计处理问题一直颇存争议。本文通过对"持续经营假设"内涵的深入分析,论证了商誉资产是消耗性资产这一命题,并从理论合理性、实务可操作性及会计方法导致的经济后果等多个方面,分析比较了减值测试及摊销处理两种方法的优劣。鉴于目前准则体系中缺乏有效计量无形资产的方法,减值与摊销在度量商誉真实价值及其变动方面的有效性都有不足。但摊销不仅能够消除仅减值模式下的不良经济后果,还可以在合理成本下实现理论上及实务上的增量效益。因此,有必要重新引入商誉摊销处理。

罗婷婷[2](2020)在《上市公司定增并购中壳资源的会计处理研究 ——以法因数控公司为例》文中指出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加速发展,上市公司以增发股份作为并购支付对价的并购活动日渐增多。相较于以现金支付的并购,定增并购中确认的商誉数额更高,其主要原因是作为对价的定增股份中含有股权溢价(即壳资源价值),这种股权溢价会导致并购标的作价虚高,进而导致商誉虚高,即定增股份的壳资源价值计入了商誉中。在我国企业上市审核严格且上市资格数量限制的背景下,上市公司的“壳”就具有稀缺性和高价值性,当较高价值的壳资源计入商誉,将会形成虚高的大额商誉,使得商誉会计信息不能反映出商誉本质和经济实质,有悖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可靠性质量要求,并且大额的商誉在后期还存在较大的减值风险和盈余管理空间,将会影响财务报告的决策有用性和受托责任评价。研究问题:本文研究上市公司定增并购中壳资源的会计处理问题,具体探讨在上市公司定增并购中能否将壳资源从商誉中剥离出来单独确认、能否将壳资源单独确认为无形资产及其后续计量方式,以期得到上市公司定增并购中壳资源更合理的会计处理方法。研究思路:首先分析上市公司定增并购中正向并购和反向并购两种情况下壳资源计入商誉的情况,指出反向并购中矛盾和问题更为突出,并选择上海华明反向并购法因数控的案例进行研究;其次,演示计算案例中大额商誉初始确认的过程和结果,分析其大额商誉的来源,并进一步探究其壳资源是否应该计入商誉以及壳资源初始确认和后续计量问题;最后通过对案例会计处理的分析与评价,指出其矛盾与问题,结合之前的分析,提出针对案例会计处理的建议,得到上市公司定增并购的反向并购中壳资源会计处理方法结论,并将此结论拓展至上市公司定增并购中。研究结论:上市公司定增并购中,应该通过壳资源的价值计量将并购交易中的壳资源价值从商誉中分离出来单独确认为一项无形资产,壳资源后续每年年末进行减值测试,若发生减值则计提减值准备。研究价值及创新:现有关于壳资源会计处理方面的研究很少,本文富有创新性地提出了在上市公司定增并购中壳资源的会计处理问题,探讨是否能将壳资源从商誉中分离出来单独确认为无形资产,不仅能丰富会计理论研究,还能解决上市公司定增并购中确认含有壳资源价值的巨额商誉实务问题与矛盾,促使会计信息更能真实反映要素本质和经济业务实质,具有理论和实践启示意义。

陈蓉[3](2020)在《雷柏科技并购商誉会计处理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关于企业间的并购重组行为大量涌现,随之而来的企业合并会计处理问题,无疑成了会计理论及实务界的研究热点之一。其中,并购商誉是企业最难辨认、最难处理的资产之一。学者们无论是在商誉的会计处理,还是计量方式上,都存在较大的分歧,国内外会计界积极致力于商誉处理方式的探索,以期对这种无法辨认的商誉本质进行客观、真实地反映。基于对商誉理论发展及准则制度变化情况的梳理和分析,笔者发现学者们无论是在商誉的初始确认,还是后续计量方面,都存在较大的争议,而这一争议却是因行业差异所致,关于商誉会计处理准则,还有待于进一步的完善。本文首先采用文献研究法,对国内外已有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总结,为后续的实务研究提供理论依据。然后采用案例分析法,针对商誉比重排名靠前的传媒娱乐行业,选取雷柏科技并购乐汇天下作为研究案例,从商誉的初始确认、后续计量、披露等方面着手,对商誉处理过程中存在的各方面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其中存在的缺陷进行归纳,并提出一系列改进措施和策略,使用案例分析法可以更直观的发现企业会计处理存在的具体问题,并且对整个行业的同类型企业也具有借鉴意义。通过对案例的分析,本文发现了以下几个问题:(1)商誉初始确认过程中标的公司的估值方法选用不当,企业存在推高并购溢价的动机,导致商誉初始确认的金额被盲目高估。(2)商誉后续计量的处理中,商誉减值的确认时点不当,减值金额确认的方式过于草率,疑似存在盈余管理、“洗大澡”的动机。(3)商誉评估信息披露不完善。针对案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本文提出了一些建议:(1)外部监管与企业内控双管齐下,监管机构可以为评估机构制定出商誉确认时所用的每种评估方法的行业指标作为参考,企业内部可以特设重大并购管理机制,针对了解标的企业,保证商誉初始确认的客观性。(2)商誉后续计量中,可以合理利用系统摊销法,细化减值测试时点及减值测试单元,压缩相关人员的判断空间。(3)相关部门应切实加大对商誉信息披露的监管力度。

关闻心[4](2020)在《TL网络公司并购商誉计量问题研究》文中认为随着第三次工业革命和信息时代的到来,以互联网为首的新兴产业异军突起,为资本市场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在掀起了2014年新一轮并购重组热潮的同时,也让传统的商誉计量受到了冲击。自2018年以来,多家互联网上市公司出现大量商誉减值,对资本市场以及企业自身都产生了巨大的负面影响,也使得投资者承受了巨大的损失。基于以上现状,本文以TL网络公司的并购商誉计量问题为研究对象,对互联网企业商誉计量问题进行了探讨。本文首先以商誉“三元论”、委托代理理论及信号传递理论为理论基础,采用文献研究法、归纳总结法等研究方法,对TL网络公司溢价并购HY公司的案例进行了回顾,详细介绍了并购双方的情况、并购背景以及具体方案。之后,在对并购前后的财务数据进行归纳整理的基础上,从并购商誉初始计量金额过高、并购商誉减值准备计提不及时、商誉减值测试信息披露不充分等几个方面总结了TL网络公司所存在的问题,并从收益法下商誉初始计量存在主观性、商誉减值测试存在随意性、管理层存在盈余管理动机几个方面对TL网络公司并购商誉进行了深入的问题分析,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关对策。本文认为,为解决并购商誉计量方面的问题,TL网络公司应当从合理评估并购商誉价格、完善并购商誉的后续计量、强化并购商誉的信息披露等几个方面作出改进。本文的研究分析希望能够为上市公司并购重组业务下的商誉处理提供帮助,即通过借鉴TL网络公司并购案例中的失误和经验,有的放矢地完善自身并购商誉的初始确认与后续计量,提高会计信息透明度,推动资本市场的健康合理发展。

张昶敏[5](2020)在《皇氏集团并购御嘉影视商誉减值成因及经济后果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企业之间面临着越来越激烈的行业竞争,通过并购可以扩大自身的市场份额、提升技术和管理水平、多元化经营、打进新市场等。因此为实现自己的战略目标,并购成为越来越多企业的选择。但企业大量的并购也引发了商誉金额连年快速增长,一旦企业经营形势有变,可能面临巨大减值计提的压力和风险。2019年临近春节,中国A股市场发生了震惊全国的商誉“爆雷”事件。事件的起因在于财政部会计准则委员会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动态(2018年第9期)》,其中大部分咨询委员认为对比目前商誉仅计提减值而言,对商誉进行摊销更符合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也更有利于实现将商誉账面价值减计为零。A股上市公司闻风而动,本来业绩预告为盈利的公司,纷纷“业绩变脸”、“扭盈为亏”,接近300家上市公司的“业绩变脸”与商誉有关。针对巨额商誉的形成及减值原因进行研究,并对其减值风险进行有效规避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选取了一家在2018年由于计提巨额商誉减值而导致“业绩变脸”的公司——皇氏集团作为案例研究对象。第一,对并购商誉的相关理论和文献进行了系统梳理;第二,对高溢价并购的形成进行了剖析,发现控制权市场的激烈争夺、皇氏集团迫切多元化经营的发展需求、并购支付方式的影响、无形资产价值无法充分体现、以收益法作为评估方法不够谨慎以及高业绩承诺催生出了商誉泡沫等六方面导致了此次高溢价的并购;第三,对皇氏集团巨额商誉的减值成因进行了分析,发现并购价格过高、对商誉初始确认的方法使用资本化的方式、减值准备的计提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影视行业所特有的行业风险、以及由于管理层的控制导致利用商誉减值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等造成了巨额的商誉减值;第四,对商誉计提巨额减值后的经济后果进行了分析,发现商誉对于公司的股价有显着的相关关系、商誉减值将损害股东权益、商誉的形成和减值都会对当期企业的盈利能力造成巨大影响以及计提巨额减值将导致企业偿债能力,特别是长期偿债能力的下降。第五,分别从企业内部和监管层角度,提出应对商誉减值的防范措施,以规避减值风险。本文将从多角度对巨额商誉减值的成因进行分析,并尽可能提出全面、系统的针对防止商誉发生巨额减值的防范措施,为相关企业和监管层提供一些建议。

邓敏群[6](2019)在《A股上市公司并购商誉的减值问题研究 ——以斯太尔公司为例》文中提出在各种政策的推动下,A股市场并购浪潮持续高涨。企业并购过程中往往会形成并购商誉,在并购重组事件的增加下,A股市场商誉的账面金额连年上涨,减值风险也在不断增加。近几年,商誉减值事件比比皆是,多家上市公司发布公告计提大额商誉减值损失。商誉减值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2019年1月,财政部会计准则委员会讨论了商誉的后续计量是减值还是摊销好,证监会也发布了文件,对商誉减值风险进行了监管提示。本文采用案例研究的方式,以斯太尔公司为案例,以斯太尔公司三次计提商誉减值准备为出发点,结合其自身实际情况,首先分析了斯太尔公司商誉减值存在的一些问题,主要有三点:减值测试估值不合理、商誉减值信息披露不完整、发生异常大额商誉减值;其次分析了存在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有六点:会计师对商誉减值测试复核不到位、商誉减值信息披露制度不完善、为避免被*ST利用商誉减值进行盈余管理、过度乐观所致的价值高估计入商誉、被并方自创商誉价值减损、管理层决策失误导致协同效果不理想;再次分析了斯太尔公司商誉减值的经济后果,主要是减少公司净利润和损害中小投资者利益;最后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四个建议:完善商誉减值相关规定、优化估值并购环节、改进对自创商誉的规定、增强并购的协同效应。

黄蔚[7](2019)在《合并商誉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基于盈余管理与融资约束的中介效应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06年我国财政部颁布《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全面趋同,企业并购中形成的商誉,即合并商誉,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和《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按照并购支付对价大于被并购方公允价值的差额单独作为一项资产于资产负债表中列报,且后续计量方法采用减值测试替代了系统摊销,作为合并商誉唯一的后续计量方法。据Wind数据库显示,我国2007年A股上市公司总体商誉余额为386.62亿,总体商誉减值额为4.78亿,披露商誉减值的公司数量为37家,披露商誉的公司数量为564家,到2016年总体商誉余额增至10 496.51亿,突破万亿,总体商誉减值达到98.89亿。披露商誉减值的公司数量也增加到309家,披露商誉的公司数量增至1748家,即过半数的A股上市公司的报表中有商誉这项资产,其中又有17.68%的公司计提了商誉减值。1随着并购浪潮的兴起,近年来合并商誉与其减值金额都有跨越式增长,成为我国资本市场最重要的问题之一,引起了监管部门、理论界以及实务界等各方的关注。因此,进一步加强关于合并商誉的理论研究能够为监管部门以及实务界提供相应地理论依据。现行准则下合并商誉的计量方法是否能反映商誉的经济实质?合并商誉能否真正地改善企业的绩效?合并商誉的初始计量和后续计量方式是否合理?如不合理,应如何改进?而目前有关商誉会计后续计量的研究主要是针对商誉减值进行的。但本文认为仅对于减值测试法本身的研究尚不足以解决商誉会计后续计量的改进的问题,还应该针对是否应重新考虑引入摊销的后续计量方法进行调查。对于上市公司合并商誉对企业超额收益及企业绩效的影响进行研究有助于回答上述问题。此外,现有文献鲜有探究合并商誉对企业绩效影响的作用机制。综上所述,本文将围绕合并商誉对企业超额收益、绩效、盈余管理以及融资约束的影响进行研究,并以盈余管理和融资约束作为中介变量,研究合并商誉对企业绩效的间接影响机制。本文以我国A股市场2007年-2016年上市公司为样本,对合并商誉与企业绩效的关系进行了探究。得出如下基本结论:从我国资本市场合并商誉发展趋势方面来看,我国A股上市公司合并商誉的总额、商誉占总资产比重以及商誉减值都有大幅增长,尤其受到并购浪潮的影响,自2013年起,上述指标的增速均显着加快。从行业分布看,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商誉余额及其减值增幅较大,且商誉余额占总资产比重较大,减值风险凸显。从板块分布看,创业板商誉余额,商誉减值以及商誉占总资产比重的增幅都是最大的。商誉账面价值过大和巨额减值等问题集中在“轻资产”公司和中小创企业。在合并商誉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方面,本研究并未发现合并商誉能够为企业带来当期或持久的超额收益。现行会计准则下确认计量的合并商誉的主要来自于并购的价差,包含相当程度的“非核心商誉”部分,与其超额收益本质有一定程度偏离。合并商誉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根据本文对合并商誉的分类而有不同的研究结果。本文将合并商誉分为当期确认的合并商誉和业已形成的合并商誉(合并商誉账面价值)分别考察二者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当期确认的合并商誉对企业当期绩效具有一定积极影响,但是并不持久。而合并商誉的账面价值对企业当期、滞后一期甚至更长期间的绩效具有显着的负面影响。此外,行业集中度对于合并商誉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具有积极的调节作用,行业集中度能够增加当期确认的合并商誉对企业绩效的积极影响以及缓解商誉账面价值对企业绩效的负面影响。从合并商誉对企业盈余管理的影响方面看,本文首先分析了当期确认的合并商誉对企业盈余管理水平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当期确认的合并商誉增加了企业正向的盈余管理程度,同时,股权支付方式对二者关系具有显着的正向调节作用,即股权支付方式的运用增加了合并商誉确认过程中导致的盈余管理程度。更进一步地,以盈余管理作为中介变量对合并商誉对企业绩效的影响进行检验,发现盈余管理在合并商誉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中起到部分中介效应,即,企业当期确认的合并商誉对企业绩效的积极影响有相当程度是通过正向的盈余管理来实现的,对企业的绩效尤其是企业长期的绩效并无本质上的改善。从合并商誉对企业融资约束的影响方面看,本文首先分析了合并商誉账面价值对企业融资约束的影响,研究发现:现行商誉会计准则下确认的合并商誉价值由于其估值中的泡沫因素和商誉会计中的盈余管理行为而增加了企业与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对上市公司获取外部融资产生了不利影响,合并商誉的账面价值增加了企业所面临的融资约束程度。但是国有企业产权性质和四大审计能够对合并商誉对企业融资约束的加剧作用起到负向的调节作用,即,二者能够一定程度上缓解合并商誉账面价值对企业造成的外部融资约束。更进一步地,本文以融资约束作为中介变量考察了合并商誉账面价值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发现融资约束在合并商誉账面价值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中起到部分中介效应。即,合并商誉账面价值加剧了企业所面临的外部融资约束,从而对企业绩效产生了负面的影响。基于上述的研究结论,本文提出监管层面和准则改进两个方面的建议。针对监管方面:首先是监管部门应加强对于存在较高商誉减值风险的行业的监管,对于商誉占资产比重较高的行业和公司,跨界并购,行业集中度较低的公司更应加强监管力度,保护投资者利益,防止上市公司利用商誉及其减值进行盈余管理的行为。风险管控应重点关注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以及中小创企业,该行业和板块的特征使得并购中容易出现过高估值现象,导致商誉泡沫产生,减值风险较大,应着重规范。第二是加强会计信息披露的要求及事后的监督审查,加强对于商誉的相关信息的披露力度,对于报表中的信息应做到明确易懂,而对于出具评估报告进行减值测试的,评估报告应该公开易得以便于投资者及监管者能够充分获得商誉及其减值的相关信息。第三是增强评估机构的独立性和应承担的责任,因为商誉计量对于评估结果的依赖使得评估报告的可靠性是商誉会计信息质量的保障之一。除了监管层面对资本市场商誉问题的规范,更重要的是针对商誉准则的改进:首先是对于合并商誉初始计量方法的改进,使得合并商誉的初始计量价值尽可能地体现商誉的“超额获利能力”本质。其次,提高商誉减值测试方法的效率降低减值测试中的自由裁量权。最后本文建议考虑重新在商誉的后续计量中引入摊销的方法,采用摊销与减值相结合的方法作为上市公司合并商誉的后续计量方法。重新考虑引入摊销的方法,能够一定程度上避免企业利用商誉做高企业估值后,又利用巨额减值操纵利润而引起上市公司业绩大幅波动。且引入摊销,会使得合并后面临长期的摊销费用,且商誉价值越高,相应地摊销费用越大,可以使企业更谨慎地对待并购重组,能够对部分企业利用并购盲目扩张起到一定约束作用。此外,本文建议在合并商誉减值测试模型中尽量避免采用现值模型来进行减值测试,加强第一层级公允价值在合并商誉后续计量中的运用。

熊晶晶[8](2019)在《安防行业自创商誉价值评估研究 ——以海康威视为例》文中研究表明在学术界,有关无形资产的讨论经久不衰,而作为最为特殊无形资产的商誉,一直都是探讨的热点问题。目前的中国市场经济正在蓬勃发展,以知识型经济为代表的新的发展时代已经到来。在2010年到2018年之间,在上市公司的列报总价值中,商誉总价值增加了13倍,列报商誉的公司数量也在急剧增加。这表明国内市场的上市公司兼、并购现象频繁,而商誉是影响其价格因素的重要指标。因此商誉价值评估的公允性也显得格外重要,但目前在会计实务中,普遍认为外购商誉应当确认,在企业资产进行计量时,多做外购商誉减值测试,而自创商誉计量很少。从本质上来看,外购商誉与自创商誉并无区别,两者是内在统一、相互联系的。外购商誉是自创商誉在产权交易时一个短暂的状态,在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中,外购商誉存在于自创商誉。因此,外购商誉可以被视为并购过程中并购企业自创商誉的明确化和市场化。评估企业自创商誉的价值在于不仅可以反映企业的超额盈利水平,而且对商誉的减值测试具有很大的借鉴作用。本文首先通过梳理回顾商誉的理论文献,包括追溯商誉本质及来源、探讨自创商誉计量与否并梳理总结商誉评估方法;其次探讨了自创商誉及其评估方法的理论基础,在界定相关理念的同时,对商誉的构成要素进行总结,还重点介绍了传统的商誉评估方法,指出了传统评估方法存在的合理性及不足之处。相比较割差法,超额收益法在计量商誉方面更为适用,但仍存在着固有的弊端,应当加以纠正。然后针对这个问题,本文建议引入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修正。结合影响商誉价值因素、安防行业特点以及安防行业自创商誉特性,构建出安防行业自创商誉价值评估模型,并对其各个指标具体量化,使得评估的准确性有所提升。本文用海康威视验证了所构建的安防行业自创商誉价值评估模型,探讨了自创商誉与公司巿值之间关系,有助于企业管理者更好地了解自己所掌握的资源的真实价值,提高经营业绩,也有助于投资者更好地了解企业和会计信息。

何欣蔚[9](2019)在《文化传媒行业的巨额商誉形成及减值问题研究 ——以华谊兄弟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为例》文中指出商誉往往代表着一种潜在的经济价值,能给企业未来的经营发展带来超额利润。近年来,伴随着资本市场上企业间并购重组活动的升温,商誉作为并购重组的产物也在飞速增长,成为企业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在文化传媒行业,由于其具有轻资产行业的特性,拥有的固定资产比较少,很容易在并购时发生支付对价远远大于被收购方可辨认净资产的情况而产生巨额商誉。巨额商誉虽然能提升企业的资产水平,但同时也为企业积聚了潜在的风险。本文在国内外学者研究的基础上,以华谊兄弟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为例,对文化传媒行业有关商誉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得到了以下结论:一是巨额商誉主要是由于并购动因、并购高溢价和估值的方法产生的;二是巨额商誉减值风险的主要是由于业绩承诺期间不择手段完成目标业绩、业绩承诺期到期和行业变化导致的;三是巨额商誉及减值可能带来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增大盈余管理空间、使企业的投资价值失真、加剧企业未来业绩的不确定性、损害中小投资者的利益、债券压力被低估并且存在整合风险这几个方面,并且从三个不同的主体出发对商誉及其商誉减值带来的问题提出了对策和建议。本文的研究贡献主要在于:一是利用财务分析方法对当前我国上市公司商誉的形成及减值状况进行了整体的分析,尤其是对文化传媒行业的商誉的形成及减值状况进行了研究,得到了文化传媒行业商誉的整体特征以及减值的趋势;二是利用案例分析法对文化传媒行业中较为典型的案例进行详细的分析,得出了巨额商誉产生的原因、巨额商誉减值的原因、巨额商誉及减值带来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和建议;三是在理论研究方面,结合相关文献,重点分析了商誉的本质和商誉的后续处理方式,为以后有关商誉的理论研究提供了参考。尤其是对商誉究竟是减值还是摊销提出了新看法,即利用分期摊销与减值测试相结合的方法。

董青[10](2018)在《商誉与企业价值相关性实证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伴随着时代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商誉已作为上市企业的重要资产,被认为是企业价值创造的源泉。商誉是一种特殊的无形资源,会影响利益相关者对企业股票价值的评估。所以,从理论方面看来,在我国,上市企业所披露的商誉是具有价值相关性的。从目前来看,我们所能计量和披露的商誉,通常指的是企业合并时产生的商誉,也被称之为并购商誉。为了从实证角度检验商誉的价值相关性,本文选取沪深A股上市企业,以其披露的合并商誉为研究对象,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经过研究,得出了如下三个结论:第一,商誉与企业价值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第二,根据各行业市场集中度的不同,得到的结论是商誉在市场集中度相对高的行业中,是更具价值相关性的。第三,比较企业股权性质的不同,发现国有上市企业的商誉比非国有上市企业更有价值相关性。最后,在得到上述结论并进行稳健性检验后,给出了商誉披露和监管的建议和对策,指出研究的局限,提出未来的展望。

二、自创商誉的几个基本问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自创商誉的几个基本问题(论文提纲范文)

(1)商誉理应减值还是摊销?——兼评IASB《讨论稿》(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与文献综述
二、商誉的内涵
    (一)商誉的价值内涵
    (二)合并商誉的价值确认
三、商誉减值测试的有效性问题
    (一)商誉减值测试的应有目标
    (二)商誉减值测试的失效
四、商誉减值确认的滞后性问题
    (一)减值确认滞后的成因
        1.掩护效应
        2.管理层过度乐观
    (二)减值确认滞后的经济后果
        1.加剧商誉资产信号的混乱程度
        2.扩大金融风险
五、商誉摊销的重新引入
    (一)摊销处理更符合会计理论体系的自洽性要求
        1.自创商誉的不可确认性
        2.并购商誉向自创商誉的转化
        3.现行商誉减值测试方法损害会计理论体系自洽性
    (二)摊销处理能促进利益相关者对商誉资产达成一致性理解
    (三)摊销处理有助于投资者更有效地促使管理层对其并购决策承担责任
六、引入摊销的成本效益考量
七、商誉后续计量的美国影响与中国顾虑分析
八、结论

(2)上市公司定增并购中壳资源的会计处理研究 ——以法因数控公司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问题
    1.2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3 研究意义与创新
2 文献综述
    2.1 商誉的相关研究
        2.1.1 商誉的本质和特征
        2.1.2 商誉的初始确认和计量
        2.1.3 商誉高估的成因及影响
    2.2 壳资源的相关研究
        2.2.1 壳资源的定义
        2.2.2 壳资源价值构成
        2.2.3 壳资源价值评估
        2.2.4 壳资源会计处理研究
    2.3 概括性评述
3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3.1 商誉初始确认规范
    3.2 反向购买相关概念
    3.3 无形资产定义及确认条件
    3.4 无形资产后续计量规范
4 案例选择与案例概述
    4.1 案例选择
    4.2 案例概述
        4.2.1 法因数控公司简介
        4.2.2 上海华明公司简介
        4.2.3 并购交易概述
5 案例分析
    5.1 商誉初始确认
    5.2 大额商誉的来源—壳资源
    5.3 壳资源是否应该计入商誉分析
        5.3.1 从本质特征角度分析
        5.3.2 从商誉构成角度分析
    5.4 壳资源会计处理分析
        5.4.1 初始确认分析
        5.4.2 后续计量分析
    5.5 本案例会计处理的分析与评价
    5.6 案例总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3)雷柏科技并购商誉会计处理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2 研究综合述评
    1.4 研究内容和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论文的创新点以及不足
2 概念界定及商誉相关准则
    2.1 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准则
    2.2 商誉的相关准则
        2.2.1 商誉初始确认
        2.2.2 商誉后续计量
        2.2.3 商誉会计披露
3 雷柏科技并购案基本情况
    3.1 行业背景
        3.1.1 行业现状
        3.1.2 行业特点
    3.2 并购双方简介
        3.2.1 购买方企业介绍
        3.2.2 标的方企业介绍
    3.3 并购流程简述
    3.4 雷柏科技并购商誉的会计处理
        3.4.1 商誉初始确认的会计处理
        3.4.2 商誉后续计量及减值的会计处理
4 雷柏科技并购商誉会计处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4.1 雷柏科技并购商誉会计处理存在的问题
        4.1.1 商誉初始会计处理存在的问题
        4.1.2 商誉后续会计处理存在的问题
        4.1.3 商誉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
        4.1.4 商誉减值风险防范存在的问题
    4.2 雷柏科技并购商誉存在的问题原因分析
        4.2.1 高估利润增长,低估整合难度
        4.2.2 背负高业绩承诺,缺乏有效内部控制
        4.2.3 用商誉减值进行利润调节
5 雷柏科技并购商誉会计处理的建议
    5.1 完善商誉初始计量过程
    5.2 调整商誉后续计量方法
    5.3 加强商誉信息披露监管
    5.4 吸取经验教训,注重商誉减值风险防范
    5.5 考虑人为动机,保证会计处理的客观性
6 研究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1.1 商誉会计准则的可操作性有待提高
        6.1.2 我国实际执行中对于商誉信息披露不足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学术成果
致谢

(4)TL网络公司并购商誉计量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0.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0.1.1 研究背景
        0.1.2 研究意义
    0.2 文献综述
        0.2.1 国外文献综述
        0.2.2 国内文献综述
        0.2.3 文献评述
    0.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0.3.1 研究内容
        0.3.2 研究方法
1 相关理论及理论基础
    1.1 商誉的内涵及分类
        1.1.1 商誉的内涵
        1.1.2 商誉的分类
    1.2 商誉的计量方法
        1.2.1 商誉的初始计量方法
        1.2.2 商誉的后续计量方法
    1.3 理论基础
        1.3.1 商誉“三元论”
        1.3.2 委托代理理论
        1.3.3 信号传递理论
2 TL网络公司并购商誉的形成及计量
    2.1 并购双方简介
        2.1.1 并购方简介
        2.1.2 被并购方简介
    2.2 并购过程回顾
        2.2.1 并购背景
        2.2.2 并购过程
    2.3 并购商誉的计量
        2.3.1 并购商誉的初始计量
        2.3.2 并购商誉的后续计量
3 TL网络公司并购商誉计量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3.1 TL网络公司并购商誉计量存在的问题
        3.1.1 并购商誉初始计量金额过高
        3.1.2 并购商誉减值准备计提不及时
        3.1.3 商誉减值测试信息披露不充分
    3.2 TL网络公司并购商誉计量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3.2.1 收益法下商誉初始计量存在主观性
        3.2.2 商誉减值测试存在随意性
        3.2.3 管理层利用商誉减值进行盈余管理
4 TL网络公司并购商誉计量相关建议
    4.1 合理评估并购商誉价格
        4.1.1 合理评估标的企业价值
        4.1.2 合理确认或有对价
    4.2 完善并购商誉的后续计量
        4.2.1 优化商誉减值测试方法
        4.2.2 规范商誉减值测试程序
    4.3 强化并购商誉信息披露
        4.3.1 强化并购商誉初始计量的相关信息披露
        4.3.2 强化并购商誉后续计量的相关信息披露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5)皇氏集团并购御嘉影视商誉减值成因及经济后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商誉本质的综述
        1.2.2 商誉初始确认的综述
        1.2.3 商誉后续计量的综述
        1.2.4 商誉减值及防范的综述
        1.2.5 文献述评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研究框架
    1.4 研究创新
第二章 相关理论概述
    2.1 商誉的相关概述
        2.1.1 商誉的本质
        2.1.2 商誉的分类
        2.1.3 商誉的初始确认
        2.1.4 商誉的后续计量
        2.1.5 商誉的减值及其风险
    2.2 理论基础
        2.2.1 并购动因理论
        2.2.2 博弈论
        2.2.3 信息不对称理论
第三章 案例介绍
    3.1 购买方与被购买方介绍
        3.1.1 购买方:皇氏集团
        3.1.2 被购买方:御嘉影视
    3.2 并购过程
        3.2.1 并购背景
        3.2.2 并购目的
        3.2.3 并购方案
    3.3 并购商誉价值减值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案例分析
    4.1 高溢价成因分析
        4.1.1 激烈的控制权市场竞争
        4.1.2 迫切多元化的发展需求
        4.1.3 并购支付方式的影响
        4.1.4 无形资产价值体现不足
        4.1.5 收益法的评估不够谨慎
        4.1.6 高业绩承诺催生商誉泡沫
    4.2 巨额商誉减值成因分析
        4.2.1 并购价格过高
        4.2.2 资本化处理形成巨额商誉
        4.2.3 减值准备计提存在滞后性
        4.2.4 管理层盈余管理动机
        4.2.5 行业风险高
    4.3 经济后果分析
        4.3.1 短期市场反应
        4.3.2 商誉减值损害股东权益
        4.3.3 商誉对盈利能力的影响
        4.3.4 商誉减值加大偿债压力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案例启示
    5.1 从皇氏集团自身角度
        5.1.1 建立完整内部控制系统
        5.1.2 以现金为主的支付方式
        5.1.3 合理划分商誉与无形资产
        5.1.4 对并购标的更理性估值
        5.1.5 采用创新业绩承诺模式
    5.2 从监管者角度
        5.2.1 加强监管与强制信息披露
        5.2.2 改进现有初始计量方法
        5.2.3 采用减值与摊销并行的后续计量方法
    5.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6)A股上市公司并购商誉的减值问题研究 ——以斯太尔公司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思路
2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2.1 理论基础
        2.1.1 好感价值论
        2.1.2 超额收益论
        2.1.3 总计价账户论
        2.1.4 协同效应论
    2.2 文献综述
        2.2.1 商誉初始确认的文献综述
        2.2.2 商誉减值影响因素的文献综述
        2.2.3 商誉减值经济后果的文献综述
3 案例介绍
    3.1 案例背景
        3.1.1 A股市场商誉现状
        3.1.2 A股汽车制造行业概况
        3.1.3 并购方和被并方介绍
    3.2 斯太尔公司商誉的形成与减值情况
        3.2.1 斯太尔公司商誉形成过程
        3.2.2 斯太尔公司商誉减值情况
4 案例分析
    4.1 斯太尔公司商誉减值存在的问题分析
        4.1.1 商誉减值测试估值多处不合理
        4.1.2 商誉减值信息披露不完整
        4.1.3 发生异常大额的商誉减值
    4.2 斯太尔公司商誉减值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4.2.1 会计师对商誉减值测试复核不到位
        4.2.2 商誉减值信息披露制度不完善
        4.2.3 为避免被*ST利用商誉减值进行盈余管理
        4.2.4 过度乐观所致的价值高估计入商誉
        4.2.5 被并方的自创商誉价值减损
        4.2.6 管理层决策失误导致协同效果不理想
    4.3 斯太尔公司商誉减值的经济后果
        4.3.1 商誉减值降低公司净利润
        4.3.2 商誉减值损害中小投资者利益
5 建议
    5.1 完善商誉减值的相关规定
    5.2 优化估值并购环节
    5.3 改进对自创商誉的规定
    5.4 增强并购的协同效应
6 结论与不足
参考文献
致谢

(7)合并商誉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基于盈余管理与融资约束的中介效应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
    第二节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结构安排
        一、研究方法
        二、本文的结构安排
    第四节 本文创新之处与不足
        一、本文创新之处
        二、本文的不足之处
第一章 文献综述与制度背景
    第一节 文献综述
        一、商誉的本质
        二、合并商誉与企业绩效
        三、合并商誉与盈余管理
        四、合并商誉与融资约束
        五、现有文献不足
    第二节 制度背景
        一、商誉的初始计量
        二、商誉的后续计量
        三、商誉会计改进的进展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理论框架
    第一节 经济学基本理论
        一、信息不对称
        二、代理理论
    第二节 会计学基本理论
        一、会计目标受托责任观VS决策有用观
        二、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相关性VS可靠性
        三、准则弹性规则导向VS原则导向
        四、会计基本理论对本文研究的启示
    第三节 商誉的本质理论与商誉的计量
        一、超额收益观与直接计量法
        二、总计价账户观与间接计量法
    第四节 理论框架
第三章 我国A股市场合并商誉现状分析
    第一节 A股上市公司商誉十年的总体概况
    第二节 A股上市公司商誉十年分年度分析
    第三节 A股上市公司商誉十年分行业分析
    第四节 A股上市公司商誉十年分板块分析
    第五节 A股上市公司商誉减值披露情况分析
第四章 合并商誉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理论依据及假设提出
    第三节 研究设计
        一、数据来源及样本选择
        二、变量定义
        三、模型构建
    第四节 样本描述性统计分析
    第五节 实证结果分析
    第六节 稳健性检验与内生性处理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合并商誉对盈余管理的影响以及盈余管理中介效应
    第一节 问题提出
    第二节 理论推理与假设提出
    第三节 研究设计
        一、数据来源及样本选择
        二、变量定义
        三、模型构建
    第四节 描述性统计分析
    第五节 实证结果分析
    第六节 稳健性检验与内生性处理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合并商誉对融资约束的影响以及融资约束中介效应
    第一节 问题提出
    第二节 理论分析与假设提出
    第三节 研究设计
        一、数据来源及样本选择
        二、变量定义
        三、模型构建
    第四节 描述性统计分析
    第五节 回归结果分析
    第六节 稳健性检验与内生性处理
    本章小结
研究结论及政策建议
    第一节 研究结论
    第二节 政策建议
        一、监管方面
        二、准则完善方面
    第三节 研究展望
主要参考文献

(8)安防行业自创商誉价值评估研究 ——以海康威视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框架与研究方法
        1.2.1 研究框架
        1.2.2 研究方法
    1.3 本文创新点
2.文献综述
    2.1 商誉的本质研究综述
    2.2 自创商誉价值计量与否研究综述
    2.3 自创商誉计量方法研究综述
    2.4 文献评述
3.自创商誉及评估方法的理论概述
    3.1 自创商誉的概念界定及构成要素
        3.1.1 自创商誉的概念界定
        3.1.2 自创商誉的构成要素分析
    3.2 自创商誉的传统评估方法及其评价
        3.2.1 割差法及其评价
        3.2.2 超额收益法及其评价
    3.3 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法的引入及其必要性
        3.3.1 弥补缺乏同业性比较的弊端
        3.3.2 有利于自身管理
    3.4 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在自创商誉价值评估中的运用
        3.4.1 可行性分析
        3.4.2 构建自创商誉的评估模型的整体构思
        3.4.3 多层次评价的模糊计量
        3.4.4 超额收益现值法的精确计量
        3.4.5 精确性计量和模糊性评估相结合的商誉估值
4.安防行业分析及评估指标模型的构建
    4.1 安防行业分析
        4.1.1 安防行业发展现状
        4.1.2 安防行业五力分析
        4.1.3 安防行业的特征
        4.1.4 安防行业自创商誉的特性
    4.2 构建安防行业自创商誉价值评估指标体系
        4.2.1 评估指标的选取依据
        4.2.2 评估指标筛选的理论说明
        4.2.3 安防行业自创商誉价值评估指标的构建
5.自创商誉评估的案例分析
    5.1 被评估企业介绍——海康威视
        5.1.1 海康威视的基本情况
        5.1.2 海康威视自创商誉价值评估指标的现实情况
    5.2 海康威视商誉价值评估
        5.2.1 评估目的
        5.2.2 评估对象
        5.2.3 评估范围
        5.2.4 评估基准日
        5.2.5 评估方法
        5.2.6 评估估算过程
    5.3 评估结果分析
6.结论与不足
    6.1 结论
    6.2 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9)文化传媒行业的巨额商誉形成及减值问题研究 ——以华谊兄弟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研究内容与框架
        1.2.1 研究内容
        1.2.2 研究框架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贡献与不足
        1.4.1 研究贡献
        1.4.2 研究不足
2.文献综述
    2.1 国外研究现状
    2.2 国内研究现状
    2.3 研究评述
3.我国上市公司商誉的形成与减值状况
    3.1 商誉的本质与分类
        3.1.1 商誉的本质
        3.1.2 商誉的分类
    3.2 商誉的确认与形成
        3.2.1 商誉的确认
        3.2.2 我国上市公司商誉形成状况
    3.3 商誉的减值状况
        3.3.1 商誉的减值
        3.3.2 商誉减值的原因
        3.3.3 我国上市公司商誉减值状况
    3.4 文化传媒行业商誉的形成与减值状况
        3.4.1 我国文化传媒行业发展现状
        3.4.2 文化传媒行业商誉形成状况
        3.4.3 文化传媒行业商誉减值状况
4.案例选择及介绍
    4.1 华谊兄弟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案例选择说明
    4.2 华谊兄弟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背景介绍
    4.3 华谊兄弟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的并购与商誉分析
        4.3.1 华谊兄弟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并购历程与拥有商誉的情况
        4.3.2 收购浙江东阳美拉传媒有限公司
        4.3.3 收购浙江东阳浩瀚影视有限公司
        4.3.4 收购广州银汉科技有限公司
5.案例分析
    5.1 华谊兄弟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产生巨额商誉的原因
        5.1.1 并购动因
        5.1.2 并购高溢价
        5.1.3 估值的方法
    5.2 华谊兄弟传媒股份有限公司面临巨额商誉减值风险
        5.2.1 近年来华谊兄弟经营业绩分析
        5.2.2 近年来华谊兄弟偿债能力分析
        5.2.3 股权高比例质押
        5.2.4 近年来华谊兄弟计提商誉减值情况
    5.3 华谊兄弟传媒股份有限公司面临巨额商誉减值风险的原因
        5.3.1 业绩承诺期间偷换概念完成目标业绩带来商誉减值风险
        5.3.2 业绩承诺期的到期带来商誉减值风险
        5.3.3 行业变化带来商誉减值风险
    5.4 华谊兄弟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巨额商誉及其减值风险带来的问题
        5.4.1 增大盈余管理的空间
        5.4.2 使企业的投资价值失真
        5.4.3 加剧未来业绩的不确定性
        5.4.4 损害中小投资者利益
        5.4.5 债务压力被低估,且存在整合风险
6.研究结论与对策建议
    6.1 研究结论
    6.2 对策建议
        6.2.1 政府完善准则并加强监督
        6.2.2 企业应重视商誉减值风险并完善内部制度
        6.2.3 投资者应提高风险防范意识
参考文献
后记
致谢

(10)商誉与企业价值相关性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研究动态
        1.2.2 国内研究动态
        1.2.3 文献评述小结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第2章 相关理论研究
    2.1 商誉的相关研究
        2.1.1 商誉的界定
        2.1.2 商誉的本质
        2.1.3 商誉的分类
        2.1.4 商誉的计量
    2.2 企业价值衡量
    2.3 商誉与企业价值相关性研究
        2.3.1 信息和信号理论
        2.3.2 交易费用理论
        2.3.3 企业资源理论
第3章 研究设计
    3.1 研究假设
    3.2 研究模型
    3.3 变量定义
    3.4 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第4章 实证分析
    4.1 描述性统计
        4.1.1 全样本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4.1.2 国有和非国有企业组子样本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4.1.3 商誉的行业分布
    4.2 相关性分析
        4.2.1 Pearson相关性分析
        4.2.2 多重共线性检验
    4.3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4.4 稳健性检验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5.1 结论
    5.2 建议及启示
        5.2.1 商誉的确认与管理
        5.2.2 商誉的披露与监督
    5.3 局限和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四、自创商誉的几个基本问题(论文参考文献)

  • [1]商誉理应减值还是摊销?——兼评IASB《讨论稿》[J]. 李明,彭川. 会计研究, 2021(01)
  • [2]上市公司定增并购中壳资源的会计处理研究 ——以法因数控公司为例[D]. 罗婷婷. 北京交通大学, 2020(04)
  • [3]雷柏科技并购商誉会计处理问题研究[D]. 陈蓉.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20(02)
  • [4]TL网络公司并购商誉计量问题研究[D]. 关闻心. 辽宁大学, 2020(01)
  • [5]皇氏集团并购御嘉影视商誉减值成因及经济后果研究[D]. 张昶敏. 广东工业大学, 2020(02)
  • [6]A股上市公司并购商誉的减值问题研究 ——以斯太尔公司为例[D]. 邓敏群. 暨南大学, 2019(02)
  • [7]合并商誉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基于盈余管理与融资约束的中介效应分析[D]. 黄蔚.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2019(08)
  • [8]安防行业自创商誉价值评估研究 ——以海康威视为例[D]. 熊晶晶. 西南财经大学, 2019(07)
  • [9]文化传媒行业的巨额商誉形成及减值问题研究 ——以华谊兄弟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为例[D]. 何欣蔚. 西南财经大学, 2019(07)
  • [10]商誉与企业价值相关性实证研究[D]. 董青. 天津大学, 2018(06)

标签:;  ;  ;  ;  ;  

自创商誉的几个基本问​​题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