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有才和他的民歌

陈有才和他的民歌

一、陈有才和他的民歌风(论文文献综述)

陈良梅[1](2011)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背景下信阳民歌的传承与保护》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信阳地处鄂豫皖三省交界之处,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南北文化的交融使信阳民歌形成了独特的魅力,既有北方民歌之高亢、明亮、奔放、豪迈的风尚,又有南方民歌之细腻、婉转、靓丽、悠扬之韵味。信阳民歌是一种典型的有着古老传统文化的汉民族民歌。本文首先采取文献资料法的形式搜集整理出近年来学界关于民歌保护问题的有关文献,确定民歌传承保护研究所选择的主要角度和理论观点,然后整理出近年来有关信阳民歌的研究性文章,了解信阳民歌的研究现状,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笔者确定了本文所要选择的角度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即本论文的主要研究目的是:探讨信阳民歌的自然历史生态环境、历史演变、文化内涵和特点;分析信阳民歌特定的传承语境;就信阳民歌的现状提出相应的传承保护对策。信阳民歌与信阳当地人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千百年来,它们记录了信阳人民的酸甜苦辣,真实的反映了信阳人民的心声,是信阳人智慧的结晶,是人们在劳动之时或劳动之余解闷娱乐的最主要的方式。人们用他们口中的民歌来歌唱爱情、宣传革命,新时期人们又用自己口中的歌来歌颂党和自己的幸福生活。巍巍大别山横亘信阳,诗人兼信阳民歌大王陈有才说,信阳民歌都姓“山”,说的是信阳民歌与当地文化水乳交融的关系,兼具豫风楚韵特征的当地方言是传唱信阳民歌的物质载体,信阳民歌把信阳人热情、善良、坚韧、风趣幽默的性情展露地淋漓尽致,并且,信阳民歌紧跟时代步伐,总是能够反映时代和人民的心声。从语境研究的角度看,信阳历史悠久,地域文化深厚,信阳民歌有其深厚的地域文化传统。传统社会时期,田间地头、山坡和村落是信阳民歌最主要的传唱空间,如今,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特别是信阳市旅游业的发展和信阳茶叶节的举办,信阳民歌的表演空间已经大大超出了原来的村落、田间地头和山坡,又增加了旅游场地和正规舞台两个表演空间,原来的表演空间正悄悄地退出了历史的舞台。即信阳民歌的传承语境发生了历史性的变革。我们不得不接受信阳民歌正从民众的生活中淡化这一事实。但是,笔者看到,其实在民间,那些有着强烈地域文化归属感的文艺工作者和优秀的信阳民歌歌手们,他们的行动和努力在让信阳民歌依然活着。信阳有一大群优秀的乡土诗人,他们不断地从信阳民歌中汲取母题和语言技法,使其创作的诗歌从整体上体现出信阳的地域文化特色,从而产生了在全国诗歌界极具影响力的“信阳诗歌方正”现象。与此同时,这些乡上诗人又用自己的诗歌来反哺信阳民歌。另外,信阳各县市和乡村还有不少优秀的民歌歌手,他们用自己的歌喉引起了世人对信阳民歌的关注和喜爱。笔者通过田野调查看到,在乡村,那些原本是民歌最主要的演唱者者——农民,由于生活生产方式的改变,他们很少唱民歌,信阳民歌的传承依然面临巨大的危机,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刻不容缓。例如重视对民歌传承人的保护工作;引民歌进当地中小学课堂,向年轻一代普及本土文化的知识;因势利导,让民歌文化与信阳革命老区红色旅游文化结合发展,取得双赢局面;激活当地民俗活动,让民歌在当地村落再度响起来。总之,信阳民歌的传承保护工作功在民间,各部门应注重加强合作和沟通,让信阳民歌能扎根民间,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田闻文[2](2009)在《“80后”看《陈有才情歌二重唱》》文中研究指明《陈有才情歌二重唱》有着极其浓郁而本真的民歌风格,无论其内容,还是形式、语言,都使"80后"一代觉得新奇,并为之赞叹、沉醉。时空的变迁,并没有使其魅力流失。它还让我们重新打量中国民歌以及整个传统的民族民间的文化,检讨现代诗及一般时尚文化追逐中的盲目和幼稚。

苗雨时[3](2008)在《从民歌走向新乡土诗——陈有才论》文中研究指明陈有才是当代诗歌发展中较为着名的乡土诗人。他的创作在从民歌走向新诗的转型中实现了乡土情韵与现代诗美的融汇,从而开拓了传统乡土诗的新生面。这种新乡土诗,如果把它置放在中国现代性文学/文化的建构的大的历史语境下来考察,那么,人们就会发现,它不仅有新的诗学的价值,而且有重要的文化学的意义。

苗雨时[4](2008)在《乡土文化沃野生长的现代艺术花束——论陈有才的民歌风的新乡土诗》文中研究表明陈有才是当代诗歌发展中较为着名的乡土诗人。他的创作在从民歌走向新诗的转型中实现了乡土情韵与现代诗美的融汇,从而开拓了传统乡土诗的新生面。这种新乡土诗,如果把它置放在中国现代性文学、文化的建构的大的历史语境下来考察,那么,人们就会发现,它不仅有新的诗学的价值,而且有重要的文化学的意义。

张丽[5](2006)在《信阳诗歌方阵:三级梯队扫描》文中研究说明“信阳诗歌方阵”是近年来中国当代诗坛上重要的诗歌流派之一,众多诗人以其高质量的诗歌作品赢得了诗坛的广泛关注。本文以“方阵”为基点,将信阳诗歌归纳为“三级梯队”,在对各梯队有代表性的诗人及其作品予以画龙点睛式的扫描的同时,从不同侧面展示信阳诗歌方阵的特色。

毛翰[6](2002)在《陈有才和他的民歌风》文中研究表明 如果说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民歌体新诗风靡中国之时,早慧的诗人陈有才以其富有才情的歌唱,一登上诗坛就备受关注和褒奖,乃是其生逢其时的话,那么,在民歌体风光不再,民歌体诗人不是歌喉嘶哑便是改弦更张的今天(今天中国城乡流行的多以社会讽喻为主题的民谣,与五六十年代新诗向民歌学习的风潮不是一回事),陈有才先生仍然坚持民歌体创作,且佳

二、陈有才和他的民歌风(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陈有才和他的民歌风(论文提纲范文)

(1)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背景下信阳民歌的传承与保护(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目录
一、引论
    (一) 选题缘起
    (二) 文献综述
        1. 学界关于民歌传承保护问题的有关文献综述
        2. 信阳民歌研究综述
    (三) 问题的提出
    (四) 选题的意义与方法
        1. 选题的意义
        2. 研究方法
二、信阳民歌的种类与特点
    (一) 信阳民歌的自然生态环境
    (二) 信阳民歌的历史演变
    (三) 信阳民歌的种类及其文化内涵
        1. 号子及其文化内涵
        2. 田歌及其文化内涵
        3. 山歌及其文化内涵
        4. 灯歌及其文化内涵
        5. 小调及其文化内涵
        6. 革命历史民歌及其文化内涵
        7. 信阳新民歌及其文化内涵
    (四) 信阳民歌的特点
        1. 信阳民歌的地方色彩
        2. 诙谐幽默的艺术风格
        3. 强烈的时代烙印
    (五) 信阳民歌与那坡壮族民歌风格特点比较
        1. 二者的共性
        2. 那坡壮族民歌的特点
三、信阳民歌的传承语境
    (一) 语境的概念
    (二) 信阳民歌传承的社会文化语境
        1. 信阳的地域文化传统
        2. 信阳民歌的表演空间
四、信阳民歌的传承与保护
    (一) 信阳民歌的传承现状
        1. 信阳民歌与"信阳诗歌方正"及"陈有才现象"
        2. 传唱信阳民歌的"百灵鸟"群
        3. 采访信阳民歌村个案记述
        4. 信阳民歌的曲目保存情况
    (二) 信阳民歌传承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建议
        1. 信阳民歌传承存在的问题
        2. 信阳民歌的传承保护对策
五、结论
注释
参考文献
读硕期间发表的论文
后记

(2)“80后”看《陈有才情歌二重唱》(论文提纲范文)

(4)乡土文化沃野生长的现代艺术花束——论陈有才的民歌风的新乡土诗(论文提纲范文)

一、“我是吃民歌长大的”
二、新诗在反思中的文化寻根
三、新乡土诗的现代性意涵
四、传统与现代的爱情二重唱
五、民族化的现代诗歌话语
六、诗人创作的诗学价值和文学史地位

四、陈有才和他的民歌风(论文参考文献)

  • [1]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背景下信阳民歌的传承与保护[D]. 陈良梅. 广西师范大学, 2011(04)
  • [2]“80后”看《陈有才情歌二重唱》[J]. 田闻文. 平顶山学院学报, 2009(01)
  • [3]从民歌走向新乡土诗——陈有才论[J]. 苗雨时.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6)
  • [4]乡土文化沃野生长的现代艺术花束——论陈有才的民歌风的新乡土诗[J]. 苗雨时. 平顶山学院学报, 2008(01)
  • [5]信阳诗歌方阵:三级梯队扫描[J]. 张丽. 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01)
  • [6]陈有才和他的民歌风[J]. 毛翰. 阅读与写作, 2002(01)

标签:;  ;  ;  ;  ;  

陈有才和他的民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