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激励理论与高校图书馆管理(论文文献综述)
冯由玲,王子晗[1](2022)在《高校图书馆人员激励策略研究》文中指出采取科学合理的激励手段能提高图书馆人员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高校图书馆的发展。本文主要研究高校图书馆人员激励策略,对现阶段高校图书馆激励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探讨和分析,进而提出针对性解决对策。
黄坤[2](2021)在《双因素理论视角下高校图书馆志愿服务激励机制研究 ——基于C市三所高校的调查》文中研究说明
赵娜[3](2020)在《高校图书馆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高校图书馆是学校的文献信息资源中心,是为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提供服务的学术性机构,是高校文化建设和信息化建设的重要阵地。当前,在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员、全过程和全方位育人的背景下,深入地挖掘高校图书馆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主动地发挥和释放其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对于构建“大思政”育人格局,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具有重要的意义。高校图书馆是图书馆的重要类型之一,不仅具有文献信息收集、管理、保存、传递等图书馆的基本功能,还具有突出的教育功能和信息服务功能。其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就是从这些基础性功能中延伸出来的。高校图书馆与思想政治教育在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和适应时代发展上不谋而合,具有密切的内在联系。随着历史的变迁,尽管在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或形式上存在着差异,但无论是古代“书院藏书楼”还是现代高校图书馆,实际发挥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从未间断。高校图书馆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主要表现为:馆藏资源的价值引领功能;馆舍环境的文化熏陶功能;专业服务的示范激励功能;规章制度的行为规范功能;引导自学的品格塑造功能。当前,我国高校图书馆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发挥虽然取得了一定效果,但仍然存在着育人意识不强;馆藏资源满意度低;服务示范效果不明显;环境熏陶效果欠佳;功能实践不畅等问题。究其原因,在于功能认识尚未到位;馆藏资源结构不尽合理;馆员服务水平有待提高;育人合力机制尚未形成。为充分地挖掘和释放高校图书馆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首先,要提高思想认识,增强图书馆育人意识;其次,要优化馆藏结构,发挥图书馆育人优势;再次,要加强队伍建设,提升图书馆服务水平;第四,要注重文化建设,优化图书馆育人环境;最后,要建立长效机制,凝聚图书馆育人合力。该论文有图23幅,表有2幅,参考文献101篇。
马玥映秋[4](2020)在《昆明市高校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问题研究》文中指出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强民族强,文化兴国运兴。近年来政府致力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公共文化管理体制。公共文化供给方式改革成为亟待理论界与实践界解决的现实诘问。高校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的一种补充,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具有推动文化供给方式改革的和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产品质量的作用。自1978年提出社会服务以来昆明市也有部分高校图书馆开展了实践探索,但我国高校图书馆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没有政策上的刚性要求,也缺乏具体的指导意见,全凭高校图书馆的自觉。且缺乏相应的保障机制,使高校图书馆的公共文化服务难以形成长期有效的供给。本文从公共管理的视角出发,梳理了高校公共文化服务的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之上结合昆明市高校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的发展状况,借鉴国内外高校的经验,归纳总结昆明市高校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困境存在的问题,并针这些问题从政府引导方式、供给主体、供给原则、供给方法和服务保障等方面出发总结出提升昆明市高校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效率的建议。
秦顺[5](2020)在《面向一流高校建设的图书馆科研数据管理服务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数据资源是支撑国家科技创新、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的战略资源,一流科研数据管理服务建设则是实现数据的最大化价值,推动开放科学、数据科学的发展,助力高校图书馆转型发展和一流高校建设等前沿议题的关键性业务,业已受到各国际组织、国家和科研教育机构的高度重视。从《科学数据管理办法》到《科研数据北京宣言》等科研数据政策的实施,我国开始越来越重视数据的价值和科研数据管理服务的重要性,科研数据管理与共享工作正处于统一管理下的规范化发展阶段。但是,我国面向一流高校建设的图书馆科研数据管理服务发展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在科研数据管理与服务政策、内涵、方式、人员队伍、评估与监管的建设等方面还有待加强。鉴于既有研究较少直面一流高校建设需求,对面向一流高校建设的图书馆科研数据管理服务政策完善、服务体系构建,核心利益相关者的权责、动力及其服务分工,数据生命周期与利益相关者二维视角下的服务过程和格局重塑等鲜有涉及,未能深刻意识到一流科研数据管理服务革新之于高校图书馆转型发展、一流高校建设的意义。因此,及时进行国内外实践的动态、经验及相关研究的学术史梳理,具有较强的理论意义与现实价值。本研究综合采用文献研究法、内容分析法、调查研究法和比较研究法,以数据科学与信息资源管理理论、进化信息论、数据生命周期与利益相关者理论为指导,选取国内外较有代表性的42所“双一流”高校和30所世界一流高校图书馆为样本,针对其科研数据管理服务的愿景、政策、内容、形式、人员、培训与监管等方面展开调研,从多维度深入探究国内外一流高校图书馆科研数据管理服务建设的各自特点、优势与问题。在此基础上,从二维视角提出我国面向一流高校建设的图书馆科研数据管理服务革新路径:其一,从宏观政策战略布局上,应制定和完善关联多元利益相关者、覆盖全数据生命周期的一流科研数据管理服务政策,一方面是确保服务质量可控的标准化与规范化政策,另一方面是赋能管理与服务流程的管理与服务驱动政策。其二,从中观层面对二维视角下的一流科研数据管理服务建设路径进行前瞻和设想,即以“权责与动力”为支撑,调整与完善管理、服务分工;以“人文与技术”为驱动,融合与重构服务过程;以“需求与创新”为引领,组织与重塑服务格局。其三,从微观层面对二维视角下的一流科研数据管理服务体系进行整体构建和实现,重点在于丰富服务内容,重视服务培训与认知宣传;拓展服务途径,强化技术工具的研发应用;整合服务队伍,拓宽嵌入式服务的广度与深度;加强服务监管,推动服务质量的规范评估与服务效能提升。据此引领我国高校图书馆科研数据管理服务向科学的、一流的体系化道路建设和发展,以回应“双一流”战略要求。
霍朋朋[6](2020)在《高校图书馆员职业认同对工作倦怠的影响 ——基于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工作倦怠,作为一种消极的工作现象普遍发生在从事工作压力大、人际沟通频繁的个体当中,尤其是在服务行业,已经发展成为全球性的社会问题。图书馆的工作内容类似于服务行业,其典型的工作特征,如工作时间长、负荷重、单调的机械程序等,是图书馆成为工作倦怠高发场所的关键因素。高校图书馆作为高校培养人才和开展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之一,担负着教学和科研服务的双重任务,其中馆员作为馆内文献资源、咨询服务与师生学习之间的纽带,其工作状态和服务质量的好坏对师生的影响同样至关重要。而在学术界,对高校图书馆员工作倦怠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工作内容及工作特性方面,罕见从自我认知角度以定量的方法对其工作倦怠进行研究,由此可见,对高校图书馆员工作倦怠从理论到实践的过渡研究较为欠缺。本研究将以解决高校图书馆员工作倦怠问题为出发点,结合职业认同与自我效能感等自我认知变量,通过建立结构方程模型,对解决馆员工作倦怠问题进行分析和探索。本文以文献梳理、问卷调查和统计分析为基本方法,确定以高校图书馆员职业认同的角色价值观、职业价值观、职业归属感、职业行为倾向四维度、工作倦怠的情绪衰竭、人格解体、低个人成就感三维度与自我效能感为研究变量,通过界定其内涵、划分其维度、编制测量量表,对高校图书馆员进行调查。通过对回收的465份有效问卷进行信效度分析、量表修订、结构方程建模与Bootstrap法检验假设,得出结论:(1)在高校图书馆员的职业认同与工作倦怠的关系中,角色价值观、角色归属感对工作倦怠三维度有显着负向影响,职业价值观对人格解体、职业行为倾向对低个人成就感有显着负向影响;(2)高校图书馆员的职业认同四维度与自我效能感存在显着正相关关系;(3)高校图书馆员的自我效能感与工作倦怠三维度存在显着负相关关系;(4)高校图书馆员的自我效能感在上述各相应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本研究根据统计检验结果,结合高校图书馆员的特殊职业特征和环境,从三个方面提出了几点建议:完善相关政策方面:第一,制定资格准入制度;第二,完善继续教育和知识更新制度的政策支撑。提升职业认同与自我效能方面:第一,落实培训工作,提高馆员职业素养;第二,实行多元激励,提高馆员职业动力;第三,采取双向评估,明确馆员自我认知;第四,进行心理疏导,缓解馆员职业压力;第五,重塑社会认知,提升馆员职业认同。进行自我调适方面:第一,正确看待自己的职业;第二,强化自我管理。
黄雨微[7](2020)在《高校图书馆科研数据管理服务用户接受意愿影响因素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几年来,在大数据以及开放科学背景下,人类的科学研究活动正在向数据密集型范式转变。科研数据是进行科学研究活动的重要基础,在大多数的科研项目中,围绕大量科研数据的各种处理工作变的繁琐起来。在进行科学研究时,科研人员如何统筹计划、充分获取以及规范化管理、利用科研数据对于科研活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高校是科研数据的高产出地,高校科研人员的数据管理服务需求不断增加,承担着高校教学和科学研究服务的图书馆在科研数据管理的过程中将发挥着不言自明的作用。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高校图书馆如何开展科研数据管理服务工作、高效协助科研人员管理科研数据、提高科学数据利用率、促进科研数据的开放共享,这些已经成为新的时代背景下高校图书馆需要关注的问题。本文从用户的角度出发,探究用户对高校图书馆科研数据管理服务的真实看法,分析影响用户接受高校图书馆科研数据管理服务的原因有哪些,探究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各影响因素如何作用于用户对高校图书馆科研数据管理服务的接受意愿,据此提出高校图书馆科研数据管理服务策略建议,以期为我国高校图书馆科研数据管理服务的建设和优化提供参考。研究内容包括:第一,应用质性研究法中的访谈法和扎根理论研究法进行了数据收集、整理、编码分析与归纳,得出高校图书馆科研数据管理服务用户接受意愿影响因素,并构建了影响因素模型;第二,根据我国高校图书馆科研数据管理服务发展现状以及影响因素分析结果,提出高校图书馆科研数据管理服务策略建议。研究结论如下:第一,高校图书馆服务科研数据管理服务用户接受意愿的影响因素可划分为图书馆归因范畴、环境归因范畴和用户归因范畴。在图书馆归因范畴中,高校图书馆科研数据管理服务能力的强弱通过影响用户归因范畴中的用户感知间接影响着用户对高校图书馆科研数据管理服务的接受意愿。在用户归因范畴中,用户学术情怀、用户感知、用户科研数据管理素养、用户学科背景以及服务需求等因素是影响其对高校图书馆科研数据管理服务接受意愿的内在动因。环境归因范畴中,一方面,激励政策通过影响图书馆科研数据管理服务能力以及用户感知,进而间接影响用户对高校图书馆科研数据管理服务的接受意愿。另一方面,社会规范通过影响用户的科研数据管理素养间接影响用户对高校图书馆科研数据管理服务的接受意愿。第二,基于对影响因素的分析,研究认为当前高校图书馆科研数据管理服务的建设和优化,需以提升图书馆各项科研数据管理服务能力为基本保障、以制定合理的激励政策为动力、以高校图书馆科研数据管理服务用户接受意愿影响因素模型为理论支撑,对高校图书馆科研数据管理服务的各项工作予以有力的统筹和保障。第三,基于以上分析,从用户、图书馆以及环境三个层面提出了高校图书馆科研数据管理服务策略建议。
王婧怡[8](2020)在《“双一流”建设中高校图书馆服务质量用户感知四维量化表征和评价方法》文中提出高校图书馆服务质量是高校办学质量的基础,也是影响高校教育事业建设的重要因素之一。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迅猛发展,我国提出了《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由此开始了“双一流”建设引领下的高校建设新发展。没有一流的图书馆,办不成一流大学。新的办学目标和要求、新信息技术的发展,图书馆用户需求多元化和个性化的发展等新变化对图书馆服务质量产生了新的冲击,特别是高校图书馆内涵发展的急迫要求,需要新的服务理念、服务内容和服务模式,这些都将影响到图书馆的服务质量。新形势下影响图书馆服务质量的诸多因素也产生了变化,其中图书馆的共享空间、学科服务、用户状态与成分这三个方面尤其明显。因此,新形势下高校图书馆服务质量的影响因素及其精准评价方法的研究已成为提升我国高校办学水平和办学质量的重要研究命题之一。对此,本文针对高校图书馆服务质量的影响因素和考虑到评价方法研究对高校建设的重要意义,依据现代质量管理的用户满意核心理论,基于国家社科基金(No.14BTQ018)和江苏省高校社科基金(No.2018SJA1051)的支撑,面对高校发展新形势的迫切需要,以图书馆服务质量影响因素的分析研究为基础,从用户感知视角出发,提出“双一流”建设中高校图书馆服务质量用户感知四维量化表征和评价方法的研究命题。拟通过本文的研究,给出适用于当今形势下我国高校图书馆服务质量全面、准确、可分类剖析的新评价方法,以提升高校图书馆服务质量的评价水平,为“双一流”高校建设提供一流的图书馆服务,即是一流大学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提升,促进我国高校“双一流”建设的发展。针对国内外传统图书馆服务质量表征模式及其评价方法的不足,基于影响我国高校图书馆服务质量因素的分析以及新形势对高校图书馆服务新冲击的讨论,通过本文的研究:建立了四维空间下的图书馆服务质量用户感知、表征和评价的新方法;给出了提升图书馆情境共享空间建设效益和新评价方法精准度的情绪分类技术;提出了改进图书馆学科服务质量的学科馆员建设新策略。研究结果得到了理论和局域实验的验证,从而改进了传统评价方法的不足,提升了评价方法的全面性、精准性和分类剖析能力,实现量化用户感知、精准评价、提升图书馆服务质量评价水平的研究目标。本文主要的研究内容如下。(1)基于我国高校图书馆应用环境和现状,针对国际图书馆界较成熟的服务质量评估工具LibQUAL+(后改称LibQUAL+TM)中参数设置不完全适应我国现阶段应用的问题,通过增加评价参数设置维度、评价参数等级下的赋值方法、评价参数权重优化设置等内容研究,给出四维维度下高校图书馆服务质量用户感知的量化表征方法,该表征方法即是以色度和三维柱坐标空间(N,r,θ)分别表示用户类别、评价人次数、评价等级和参数权重这四个维度参量。(2)为了增强评价效益,建立了各个量化表征参数与校内各部门工作效能的关联。其次,针对传统评价方法量化精准度低的问题,提出以等级赋值模式取代传统差距或比较模式,建立更为直观、准确的满分评价等效人次数的评价模式,给出满分评价等效人次数等参量的评价结果计算方法,由此产生数值化的评价结果,提升精准性。(3)利用用户身份下(色度表征)的三维(N,r,θ)立体图,建立截面图下的分类剖析方法,从而对图书馆服务质量进行分类分析,实时获取分类评价结果。(4)依据分类评价结果与校内管理部门工作能效的关系,可对图书馆相关管理部门的工作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意见,以充分发挥评价实效。(5)基于用户感知层次的作用效果,通过用户情绪对图书馆服务质量感知结果影响的分析,利用现代信息分析技术,提出基于舌苔图像分析下的用户情绪分类方法。由此可修正不同情绪用户对评价结果准确性的影响,并可指导图书馆情境空间的设计,提升图书馆服务质量和环境利用率。(6)针对目前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建设的困难,提出加强图书馆学科馆员建设的新策略,以更好地促进双一流建设,突显时代特征,与时俱进。本文通过问卷调查、信度效度因子分析等方法的检验取得了较好的结果,并以某高校图书馆部分师生的调研实证结果为例验证了本方法具有很高的可信度和可靠性。由此可为高校图书馆服务质量的评价和管理效益的提升提供一种新的方法,也为建设我国高水平大学提供有效的基础,以便在双一流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李琼[9](2019)在《海南医学院图书馆岗位绩效工资制度实证研究》文中指出随着事业单位人事制度和收入制度的改革,我国高校于2010年启动了新一轮的工资制度改革,即实施岗位绩效工资制度。实施至今,已迈入第十个年头,在提高教职工的总体收入、调动其工作积极性、推动高校发展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高校图书馆作为高校的二级部门,也必须按照国家、省里和学校的人事和收入改革要求,实施岗位绩效工资制度。同时,随着高校改革的深入,高校对二级部门人事和财务管理权限的下放,图书馆在实施绩效工资制度中具有了较大的自主权,主要体现在建立绩效考核体系和制定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方案上。由于绩效工资制度本身的缺陷,以及图书馆工作的特点,导致绩效工资制度在高校图书馆的实施存在一些难点,给实施带来一系列问题,也直接影响了实施的成效。那么,高校图书馆在实施绩效工资制度中存在着哪些问题,这些问题是如何产生的,如何有效地改进高校图书馆的岗位绩效工资制度,使之充分、有效地发挥其预期的激励作用,最大限度地调动高校图书馆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是一个非常值得深入研究和探讨的课题。本文在综述国内外高校及高校图书馆绩效工资制度研究情况的基础上,以按劳分配理论、层次需求理论、双因素理论、效率工资理论作为论述的理论依据,对海南医学院图书馆的岗位绩效工资制度架构、实施情况、效果、问题、原因和改进措施进行了研究。首先,介绍了海南医学院图书馆现行岗位绩效工资制度的基本内容。然后,采用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的方法,调查了海南医学院图书馆岗位绩效工资制度的实施现状。接下来,通过对调查和访谈结果分析,深入剖析存在的问题及其产生的根源,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出完善海南医学院图书馆岗位绩效工资制度的对策,以便为完善该馆职工的绩效管理和考评、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方案提供现实的参考依据,同时也为海南省内乃至全国范围的高校图书馆在实施岗位绩效工资制度的过程中,解决共性问题、深化其岗位绩效工资制度和其它各项管理制度改革提供一个案例参考,为我国高校图书馆能够顺利、稳步地推进岗位绩效工资制度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价值。
林倩倩[10](2019)在《高校图书馆大学生志愿者团队管理研究 ——以福建商学院为例》文中认为近年来,公共事业逐渐兴起,而其中最为亮眼的以志愿者团队组织为代表的非营利性社会组织,在公共服务及其管理方面蓬勃发展的今天,其中所占比重最大,综合年纪最小,充满着活力与热情的各大高校的大学生志愿者团队,有效搭建了高校与社会的服务的直接桥梁。本文以福建商学院为例,通过文献法、问卷调查法等方法,对此案例进行详细的研究探索。进一步明确本文的研究方向,阐述高校大学生志愿者团队参与图书馆管理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如志愿者服务岗位单一、服务成效不高、服务工作内容不完善等,而产生问题的原因在于主要是高校对于紧抓学生学习的基础上缺乏相应的素质培养,图书馆管理模式的僵化,以及对志愿者志愿服务的报酬分配不均,志愿活动延展性较差等。我国高校大学生志愿者团队虽然历经了许多年发展,但是仍然存在需要改进的地方。本文研究提出了完善高校大学生志愿者团队管理的对策,离不开有效的志愿者岗前的培训,通过借鉴国内外研究经验结合本身高校志愿者团队发展,创建适实的大学生志愿者管理模式,建立独有的大学生志愿者保障机制,为做好大学生志愿者团队参与图书馆管理提出建议,从而使大学生志愿者参与图书馆管理等工作更加有序地开展起来。
二、激励理论与高校图书馆管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激励理论与高校图书馆管理(论文提纲范文)
(1)高校图书馆人员激励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国外激励理论研究。 |
(二)国内激励理论研究。 |
二、高校图书馆人员激励的意义 |
(一)提高馆员工作效率。 |
(二)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
(三)激发馆员实现自身价值。 |
(四)使馆员处于积极向上的氛围之中。 |
三、高校图书馆人员激励存在的问题 |
(一)管理机制存在弊端。 |
(二)激励机制不够完善。 |
(三)馆员需求定位不够准确。 |
(四)监督环节薄弱。 |
四、高校图书馆人员激励的有效对策 |
(一)完善激励机制。 |
(二)结合员工实际需求。 |
(三)重视馆员的职业生涯规划。 |
(四)营造和谐的图书馆工作氛围。 |
(五)设置合理的图书馆发展目标。 |
(3)高校图书馆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析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4 研究新意与难点 |
2 高校图书馆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相关问题概述 |
2.1 高校图书馆及其功能 |
2.2 高校图书馆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联系 |
2.3 高校图书馆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历史考察 |
3 高校图书馆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应然定位 |
3.1 馆藏资源的价值引领功能 |
3.2 馆舍环境的文化熏陶功能 |
3.3 专业服务的示范激励功能 |
3.4 规章制度的行为规范功能 |
3.5 引导自学的品格塑造功能 |
4 高校图书馆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的现状调查 |
4.1 关于高校图书馆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的问卷调查 |
4.2 高校图书馆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存在的问题 |
4.3 高校图书馆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欠佳的原因分析 |
5 高校图书馆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的有效途径 |
5.1 提高思想认识,增强图书馆育人意识 |
5.2 优化馆藏结构,发挥图书馆育人优势 |
5.3 加强队伍建设,提升图书馆服务水平 |
5.4 注重文化建设,优化图书馆育人环境 |
5.5 建立长效机制,凝聚图书馆育人合力 |
6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高校图书馆思想政治教育现状调查问卷 |
附录二 高校图书馆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案例实证-以中国矿业大学图书馆“书香校园,悦读人生”读书节为例 |
作者简历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4)昆明市高校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第二节 研究方法、内容及技术路线 |
一、研究方法 |
二、内容提纲 |
三、技术路线 |
第三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 |
一、国外研究综述 |
二、国内研究综述 |
三、研究评述 |
第四节 研究创新点 |
第二章 昆明市高校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理论分析 |
第一节 概念阐释 |
一、公共产品 |
二、高校图书馆 |
三、公共文化服务 |
第二节 理论依据 |
一、公共产品理论 |
二、新公共管理理论 |
三、治理理论 |
第三章 昆明市高校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现状及展望 |
第一节 昆明市高校图书馆的基本状况 |
一、昆明市高校图书馆的基础数据 |
二、昆明市高校图书馆的特色资源 |
第二节 昆明市高校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开展的状况 |
一、合作共建 |
二、对外开放服务 |
三、市场化服务 |
四、其他 |
第三节 国内外高校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经验启示 |
一、借阅服务 |
二、信息服务 |
三、社区服务 |
第四章 高校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困境 |
第一节 公共文化服务政策目标弱效 |
第二节 公共文化服务政策执行不力 |
一、政策执行主体弱化 |
二、供给方式定位模糊 |
第三节 公共文化服务障机制不足 |
一、缺乏成本补偿 |
二、信息网络传播权保障欠缺 |
第四节 公共文化服务意识淡薄 |
一、高校图书馆公共服务意识缺乏 |
二、图书馆从业人员公共文化服务意识弱 |
第五章 改善昆明市高校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的对策 |
第一节 强化公共文化服务政策导向 |
第二节 优化公共文化服务政策实施 |
一、明确高校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制度 |
二、完善组织架构强化沟通协调 |
三、健全考核评估制度 |
四、强化非营利组织作用 |
五、健全公众文化需求的反馈机制 |
第三节 建立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机制 |
一、确立有效的成本补偿机制 |
二、完善知识产权保护 |
第四节 强化高校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意识 |
一、培养高校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意识 |
二、建立高校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质量奖励 |
三、完善高校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激励机制 |
四、培养文化服务志愿者 |
第六章 结论及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面向一流高校建设的图书馆科研数据管理服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缘起与研究意义 |
1.1.1 选题缘起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述评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
1.3 研究思路、方法与创新点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3.3 研究创新点 |
第2章 科研数据管理及其服务概述 |
2.1 相关概念界定及其关系辨析 |
2.1.1 科学数据与科研数据的关系辨析 |
2.1.2 科研数据管理服务的内涵与外延 |
2.2 科研数据管理服务建设理论依据 |
2.2.1 数据科学与信息资源管理理论 |
2.2.2 数据生命周期与利益相关者理论 |
第3章 二维视角下国内外一流高校图书馆科研数据管理服务建设现状调查与分析 |
3.1 调查设计 |
3.1.1 调查对象 |
3.1.2 调查内容 |
3.1.3 调查方法 |
3.2 调查结果分析 |
3.2.1 服务愿景 |
3.2.2 服务政策 |
3.2.3 服务内容 |
3.2.4 服务形式 |
3.2.5 服务人员 |
3.2.6 服务培训与监管 |
第4章 二维视角下国内外一流高校图书馆科研数据管理服务建设的经验与问题 |
4.1 二维视角下国内外一流高校图书馆科研数据管理服务建设的经验 |
4.1.1 法治环境不断完善,服务供给渐趋多元 |
4.1.2 技术引领数据赋能,服务形式新颖多样 |
4.1.3 人员队伍配置科学,服务权责划分合理 |
4.1.4 多措并举培育素养,多管齐下力行监管 |
4.2 二维视角下国内外一流高校图书馆科研数据管理服务建设的问题 |
4.2.1 政策与服务部分脱节,利益相关者核心定位不明显 |
4.2.2 技术应用存在片面性,个性化与标准化关系待厘清 |
4.2.3 人员量与质仍未达标,队伍配置与服务需求存错位 |
4.2.4 培训与监管机制落后,服务质量评估体系亟需健全 |
第5章 二维视角下面向一流高校建设的图书馆科研数据管理服务革新路径 |
5.1 二维视角下的一流科研数据管理服务政策制定与完善 |
5.1.1 标准化与规范化政策,确保服务质量可控 |
5.1.2 管理与服务驱动政策,赋能管理服务流程 |
5.2 二维视角下的一流科研数据管理服务建设路径设想与前瞻 |
5.2.1 “动力与权责”支撑,调整与完善服务分工 |
5.2.2 “人文与技术”驱动,融合与重构服务过程 |
5.2.3 “需求与创新”引领,组织与重塑服务格局 |
5.3 二维视角下的一流科研数据管理服务体系整体构建与实现 |
5.3.1 丰富服务内容,重视服务培训与认知宣传 |
5.3.2 拓展服务途径,强化的技术工具研发应用 |
5.3.3 整合服务队伍,拓宽嵌入式服务广度深度 |
5.3.4 加强服务监管,推动规范评估与效能提升 |
第6章 结语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6)高校图书馆员职业认同对工作倦怠的影响 ——基于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 |
1.3 研究意义 |
1.3.1 理论意义 |
1.3.2 实践意义 |
1.4 研究方法 |
1.5 研究内容 |
1.6 研究创新点 |
1.7 技术路线图 |
第二章 国内外相关文献研究 |
2.1 职业认同相关文献研究 |
2.1.1 职业认同内涵 |
2.1.2 职业认同的结构 |
2.1.3 职业认同的结果变量 |
2.2 工作倦怠相关文献研究 |
2.2.1 工作倦怠内涵 |
2.2.2 工作倦怠的结构 |
2.2.3 工作倦怠的前因变量 |
2.3 自我效能感相关文献研究 |
2.3.1 自我效能感内涵 |
2.3.2 自我效能感的结构 |
2.3.3 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 |
2.4 职业认同、工作倦怠、自我效能感的关系 |
2.4.1 职业认同与工作倦怠的关系 |
2.4.2 职业认同与自我效能感的关系 |
2.4.3 工作倦怠与自我效能感的关系 |
第三章 假设模型与问卷设计 |
3.1 理论基础 |
3.2 研究变量的界定 |
3.2.1 高校图书馆员人口统计学变量 |
3.2.2 高校图书馆员职业认同变量 |
3.2.3 高校图书馆员自我效能感变量 |
3.2.4 高校图书馆员工作倦怠变量 |
3.2.5 研究假设及分析模型 |
3.3 变量测量和问卷设计 |
3.3.1 变量测量 |
3.3.2 调查问卷设计 |
3.4 预调研问卷信效度分析 |
3.4.1 职业认同初始量表信效度分析 |
3.4.2 自我效能感初始量表信效度分析 |
3.4.3 工作倦怠初始量表信效度分析 |
第四章 正式调研与检验假设 |
4.1 调查样本描述性统计分析 |
4.2 正式问卷的信度分析 |
4.2.1 职业认同量表信度分析 |
4.2.2 自我效能感量表信度分析 |
4.2.3 工作倦怠量表信度分析 |
4.3 正式问卷效度的因子分析 |
4.3.1 探索性因子分析 |
4.3.1.1 职业认同量表探索性因子分析 |
4.3.1.2 自我效能感量表探索性因子分析 |
4.3.1.3 工作倦怠量表探索性因子分析 |
4.3.2 验证性因子分析 |
4.3.2.1 职业认同量表验证性因子分析 |
4.3.2.2 自我效能感量表验证性因子分析 |
4.3.2.3 工作倦怠量表验证性因子分析 |
4.5 变量之间的关系分析 |
4.5.1 职业认同四维度对工作倦怠三维度的影响 |
4.5.2 职业认同四维度对自我效能感的影响 |
4.5.3 自我效能感对工作倦怠三维度的影响 |
4.5.4 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 |
4.6 假设检验结果 |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启示 |
5.1 研究结论 |
5.1.1 职业认同对工作倦怠的影响分析 |
5.1.2 职业认同对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分析 |
5.1.3 自我效能感对工作倦怠的影响分析 |
5.1.4 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分析 |
5.2 管理启示 |
5.2.1 完善相关政策制度,促进馆员工作有法可依 |
5.2.2 提升职业认同与自我效能,缓解馆员工作倦怠状况 |
5.2.3 及时进行自我调适,理智正视工作实际 |
5.3 研究局限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7)高校图书馆科研数据管理服务用户接受意愿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高校图书馆科研数据管理服务研究现状 |
1.3.1 国内研究现状 |
1.3.2 国外研究现状 |
1.4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5 研究创新点 |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2.1 科研数据 |
2.2 数据生命周期理论 |
2.3 科研数据管理 |
2.3.1 科研数据管理内涵 |
2.3.2 科研数据管理内容 |
2.4 高校图书馆科研数据管理服务 |
2.4.1 高校图书馆科研数据管理服务内涵 |
2.4.2 高校图书馆科研数据管理服务主要内容 |
2.4.3 高校图书馆科研数据管理服务特点 |
2.5 扎根理论 |
第三章 基于扎根理论的用户服务接受意愿影响因素分析 |
3.1 研究设计 |
3.1.1 研究方法选择及合理性分析 |
3.1.2 研究思路设计 |
3.2 数据收集 |
3.2.1 研究对象选择 |
3.2.2 研究数据收集 |
3.3 数据分析 |
3.3.1 开放式编码 |
3.3.2 主轴编码 |
3.3.3 选择性编码 |
3.3.4 理论饱和度检验 |
第四章 影响因素模型构建及内在作用机理分析 |
4.1 模型构建 |
4.2 模型内在机理分析 |
4.2.1 图书馆对用户接受意愿的影响 |
4.2.2 环境对用户接受意愿的影响 |
4.2.3 用户自身因素对用户接受意愿的影响 |
第五章 高校图书馆科研数据管理服务对策建议 |
5.1 环境层面 |
5.2 用户层面 |
5.3 图书馆层面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8)“双一流”建设中高校图书馆服务质量用户感知四维量化表征和评价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主要名词解释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我国高校图书馆用户感知服务质量评价的意义 |
1.1.2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图书馆服务的新形势 |
1.1.3 图书馆建设与服务中新技术应用的发展 |
1.1.4 影响我国图书馆服务质量与评价效果的一些因素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图书馆服务质量的用户感知研究综述 |
1.2.2 国内图书馆服务质量用户感知及其评价方法的研究综述 |
1.3 本文研究目的 |
1.4 主要研究方法与章节结构 |
1.4.1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4.2 研究技术路线 |
1.4.3 主要章节内容 |
1.5 本文的主要创新点 |
第二章 图书馆服务质量评价理论基础 |
2.1 图书馆用户感知服务质量概念 |
2.1.1 服务与服务质量 |
2.1.2 顾客感知服务质量 |
2.1.3 用户感知的层次 |
2.1.4 图书馆用户感知服务质量 |
2.2 服务质量差距模型及评价工具 |
2.2.1 服务质量差距模型 |
2.2.2 SERVQUAL模型 |
2.2.3 LibQUAL模型 |
2.3 情绪与用户感知 |
2.3.1 情绪及其一般作用 |
2.3.2 情绪与高校图书馆服务空间 |
2.3.3 情绪对用户感知判断结果的影响 |
2.4 图书馆服务质量评价原则与步骤 |
2.4.1 构建原则 |
2.4.2 构建步骤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髙校图书馆用户感知服务质量四维量化表征方法 |
3.1 用户感知服务质量评价表征方法机理分析 |
3.1.1 方法的形成 |
3.1.2 研究方法的主体分析 |
3.2 新形势下影响高校图书馆传统服务评价表征模式的因素分析 |
3.2.1 用户背景因素 |
3.2.2 学科发展因素 |
3.2.3 人才队伍建设因素 |
3.3 服务质量评价表征方法的完善 |
3.3.1 本文侧重所考虑的影响因素 |
3.3.2 增加用户状况参数维度 |
3.3.3 科学设置学科参数权重 |
3.3.4 开辟动态响应途径 |
3.4 高校图书馆服务质量的四维感知量化表征方法的构建 |
3.4.1 高校图书馆服务管理机构的设置 |
3.4.2 高校图书馆服务管理机构设置与评价参数的关系 |
3.4.3 基于四维模式下的感知量化表征方法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髙校图书馆用户感知服务质量的四维评价方法 |
4.1 表征参数设计的可信度与可靠性分析预调硏 |
4.1.1 样本概况 |
4.1.2 预调查问卷的数据分析 |
4.1.3 参数设置的完善 |
4.2 正式调研 |
4.2.1 正式调查问卷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
4.2.2 对正式调研结果信度和效度检验 |
4.3 图书馆服务质量的四维评价方法 |
4.4 四维评价方法的实验验证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图书馆服务质量评价方法下的读者情绪作用与分类 |
5.1 情绪研究概述 |
5.1.1 情绪分类理论 |
5.1.2 情绪的模型 |
5.2 图书馆服务场景构建和用户情境感知 |
5.2.1 情境感知技术 |
5.2.2 情绪的测量 |
5.2.3 共享空间物理情境与读者情绪的作用关系 |
5.3 基于舌像图识别下的情绪分类识别及其应用 |
5.3.1 情绪的舌像感知分类方法 |
5.3.2 情绪分类下的关联情境构建 |
5.3.3 情绪分类下的图书馆服务质量评价结果修正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新形势下高校图书馆服务质量提升策略 |
6.1 新形势下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建设的作用 |
6.1.1 “双一流”建设下学科馆员制度建设的现状 |
6.1.2 “双一流”建设下学科馆员制度建设的作用 |
6.2 学科馆员学科知识服务能力的构成 |
6.2.1 学科馆员建设的生态环境 |
6.2.2 学科馆员知识服务能力对图书馆服务质量的作用 |
6.3 提升图书馆学科服务的建设策略 |
6.3.1 学科馆员队伍建设新策略 |
6.3.2 评价方法中增加学科影响的建设策略 |
6.4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研究结论 |
7.1.1 四维空间下的服务质量评价表征模式的维度确定 |
7.1.2 用户感知服务质量的四维量化评价方法的确定 |
7.1.3 精准评价下的读者情绪作用 |
7.2 高校图书馆服务质量提升的思考 |
7.2.1 用户感官感知的提升 |
7.2.2 用户服务感知的提升 |
7.3 研究不足和未来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相关论文及科研项目 |
一、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 |
二、在学期间参与主持的研究项目 |
附录 A 问卷 |
附录 B 问卷 |
(9)海南医学院图书馆岗位绩效工资制度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意义与目的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1.3 研究目的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述评 |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 |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方法 |
1.5 研究的创新之处 |
2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2.1 概念界定 |
2.1.1 绩效 |
2.1.2 绩效工资 |
2.1.3 岗位绩效工资制度 |
2.2 理论基础 |
2.2.1 按劳分配理论 |
2.2.2 激励理论 |
2.2.3 效率工资理论 |
3 海南医学院图书馆岗位绩效工资制度的实施现状 |
3.1 海南医学院图书馆简介 |
3.2 海南医学院图书馆现行岗位绩效工资制度架构 |
3.2.1 工资组成 |
3.2.2 岗位设置、级别与聘任 |
3.2.3 绩效工资构成、分配方案及标准 |
3.3 海南医学院图书馆岗位绩效工资制度实施调查 |
3.3.1 问卷调查 |
3.3.2 深度访谈 |
4 海南医学院图书馆岗位绩效工资制度存在的问题与成因分析 |
4.1 海南医学院图书馆岗位绩效工资制度存在的问题 |
4.1.1 绩效工资满意度不高,缺乏外部竞争性 |
4.1.2 岗位管理机制不完善 |
4.1.3 绩效考核体系不健全 |
4.1.4 奖励性绩效工资满意度低,内部激励效能低 |
4.1.5 对绩效考核的结果不重视,运用不充分 |
4.1.6 绩效工资制度知晓度低,职工存在认识偏差、思想观念不统一 |
4.2 海南医学院图书馆岗位绩效工资制度实施中问题的成因分析 |
4.2.1 绩效工资水平较低,总量不足,增长机制不明确 |
4.2.2 岗位分级聘任实施时间短,制度不完善 |
4.2.3 部门与岗位工作差异增加了绩效考核体系设计的难度 |
4.2.4 奖励性绩效工资的占比和实际发放比例较低,内部激励作用弱 |
4.2.5 缺乏有效的绩效考核结果反馈、申诉和监督机制 |
4.2.6 对绩效工资政策的宣传不足,对制度的解释工作不到位 |
5 优化海南医学院图书馆岗位绩效工资制度的对策建议 |
5.1 岗位绩效工资制度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
5.2 完善海南医学院图书馆岗位绩效工资制度的具体建议 |
5.2.1 健全相关法律政策,加大财政投入,拓宽资金渠道 |
5.2.2 完善岗位管理制度,建立公平、合理的绩效工资分配基础 |
5.2.3 构建科学、合理、公平的绩效考核体系,建立绩效工资分配的合理依据 |
5.2.4 提高奖励性绩效工资的占比和实际发放比例,增强内部激励作用 |
5.2.5 建立有效的绩效反馈、申诉和监督机制,创建公平、公正的绩效分配氛围 |
5.2.6 加强宣传和解释工作,提高职工对制度的认知程度和认同感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的结论 |
6.2 研究的局限性 |
6.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海南医学院图书馆绩效工资制度实施情况调查问卷 |
附录2: 海南医学院图书馆绩效工资制度实施情况访谈提纲 |
附录3 |
致谢 |
(10)高校图书馆大学生志愿者团队管理研究 ——以福建商学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背景和意义 |
(一)选题背景 |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
二、国内外相关志愿者理论研究综述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三、研究方法 |
四、论文研究思路以及主要创新点 |
(一)本文的研究思路 |
(二)本文创新点 |
第一章 高校大学生志愿者团队管理的相关概述 |
第一节 相关核心概念及其特征 |
一、志愿者的内涵及其特征 |
二、团队的概念及其特征 |
三、大学生志愿者团队的内涵及其特征 |
第二节 团队管理的主要表现途径 |
一、角色界定途径 |
二、价值观途径 |
三、任务导向途径 |
第三节 研究的理论依据 |
一、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
二、目标管理理论 |
三、多中心治理理论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福建商学院图书馆大学生志愿者团队管理现状分析 |
第一节 福建商学院图书馆大学生志愿者团队管理取得的成果 |
一、问卷调查状况简介 |
二、福建商学院图书馆志愿者管理初见成效 |
第二节 图书馆大学生志愿者团队管理存在的问题 |
一、图书馆所能提供志愿者的岗位单一 |
二、图书馆大学生志愿者在志愿服务成效不高 |
三、图书馆志愿者服务工作的规划不完善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福建商学院图书馆大学生志愿者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一节 图书馆的志愿者服务能力与素质受限 |
一、图书馆志愿者岗位设置不合理,导致志愿者能力无法发挥 |
二、招募与遴选方式不当,导致志愿者素质参差不齐 |
第二节 图书馆志愿者管理模式僵化,机制不健全 |
一、培训内容与方式的不合理 |
二、配置以及协调不合理 |
三、激励不足,大学生志愿者工作热情不高 |
第三节 图书馆的志愿者的管理人员缺乏管理经验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完善高校大学生图书馆志愿者团队管理的对策 |
第一节 提升大学生志愿者成员的管理素质 |
一、帮助大学生志愿者做好职业规划 |
二、提升大学生志愿者的服务水平 |
三、加强在校大学生志愿者的培训力度 |
四、建立与营造良好的组织氛围 |
第二节 创新大学生志愿者的管理模式 |
一、以志愿服务项目带动创新人才的培养 |
二、强化大学生志愿者组织引导 |
第三节 健全志愿者团队的激励机制 |
一、激励保障机制的建立 |
二、团队激励保障机制的实施应用 |
第四节 提升志愿者团队的管理水平 |
一、完善志愿者团队组织体系建设 |
二、端正志愿者管理团队的服务态度 |
三、志愿者管理人员定位好自身角色 |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结论 |
展望 |
附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四、激励理论与高校图书馆管理(论文参考文献)
- [1]高校图书馆人员激励策略研究[J]. 冯由玲,王子晗. 办公室业务, 2022(01)
- [2]双因素理论视角下高校图书馆志愿服务激励机制研究 ——基于C市三所高校的调查[D]. 黄坤. 华北电力大学, 2021
- [3]高校图书馆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D]. 赵娜. 中国矿业大学, 2020(04)
- [4]昆明市高校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问题研究[D]. 马玥映秋. 云南师范大学, 2020(01)
- [5]面向一流高校建设的图书馆科研数据管理服务研究[D]. 秦顺. 湘潭大学, 2020(02)
- [6]高校图书馆员职业认同对工作倦怠的影响 ——基于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研究[D]. 霍朋朋. 天津商业大学, 2020(12)
- [7]高校图书馆科研数据管理服务用户接受意愿影响因素研究[D]. 黄雨微. 吉林大学, 2020(08)
- [8]“双一流”建设中高校图书馆服务质量用户感知四维量化表征和评价方法[D]. 王婧怡. 江苏大学, 2020
- [9]海南医学院图书馆岗位绩效工资制度实证研究[D]. 李琼. 海南大学, 2019(05)
- [10]高校图书馆大学生志愿者团队管理研究 ——以福建商学院为例[D]. 林倩倩. 福建师范大学, 201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