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冷、空调和电力机构

制冷、空调和电力机构

一、制冷空调与电力机构期首语(论文文献综述)

李志[1](2021)在《硅藻土基相变混凝土的制备及力学与热工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暖通空调能耗在建筑能耗中的占比日益增加,如何合理、高效的利用能源则显至关重要。相变储能建筑材料作为一种新开发的建筑节能材料,其建筑承重与储热调温性能兼备,将其用于建筑围护结构中,发挥储热调温功能,改善室内热环境,从而减少暖通空调能耗,实现建筑节能。本论文通过研究脂肪酸及多元醇的热物理性质,选取肉豆蔻酸(MA)、月桂酸(LA)两种脂肪酸及肉豆蔻醇(TD)作为本论文的相变材料,基于共晶物低共熔理论,旨在配制适用于本论文的三元复合相变材料,同时提高相变材料利用率;对复合后的相变材料进行了组分比例、共晶温度及溶解热预测,结合理论预测并通过步冷曲线和差示扫描量热(DSC)测试,得到适用于本论文的三元复合相变材料,并对其进行DSC测试、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测试表征;对比膨胀珍珠岩、陶粒、硅藻土三种材料的吸附性能,结合后续预封装试验,选用硅藻土作为本论文的吸附材料,制备TD-MA-LA/硅藻土定型相变材料,对吸附后的相变硅藻土进行性能表征,对不同吸附率下的相变硅藻土进行渗出稳定试验,通过冷热循环耐久性能试验评价封装效果,结合封装成本及工艺,选择好的封装方式;按C25混凝土强度等级进行混凝土设计,将按吸附率不同制备的三种类型骨料分别替代碎石加入混凝土,研究骨料掺量及类型对混凝土力学性能和热工性能的影响,进行相变循环试验,评价相变循环稳定性;将满足强度要求的普通和相变混凝土制备混凝土空心砌块,按相变骨料掺入方式设计直掺式与空洞填充式两种相变混凝土空心砌块墙体,并设计普通混凝土空心砌块墙体做对比,进行稳态传热、非稳态非周期传热试验。研究结果表明:(1)当肉豆蔻醇(TD):肉豆蔻酸(MA):月桂酸(LA)=4.15:2.05:3.80时,制备的TD-MA-LA三元复合相变材料相变温度为20.1℃,相变潜热为154.6J/g,满足建筑节能要求。FT-IR测试显示,TD、MA、LA在熔融复合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反应,且TD-MA-LA在经历500次相变循环后的红外光谱图与循环前基本一致,即TD-MA-LA三元复合相变材料具有良好的热化学稳定性。(2)吸附结果显示,硅藻土最大吸附率为54.5%,吸附性能优异;DSC测试显示,相变硅藻土相变温度基本不变,具有较高的相变潜热,且经50次相变循环后热工性能稳定;FT-IR测试显示,硅藻土在吸附过程中未与相变材料发生化学反应,属于纯物理吸附。渗出稳定试验显示,在吸附率小于30%时,相变硅藻土中的相变材料能够非常稳定的存在于硅藻土的表面或内部孔隙中,当吸附率到达40%时,相变材料的存在出现不稳定,当到达最大吸附率时,相变材料的存在处于非常不稳定状态,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封装。冷热循环耐久性试验显示,苯丙乳液+水泥粉的封装方式下定型相变材料在冷热循环10次左右即达到质量稳定,几乎无泄露问题,质量损失率较小,为0.65%,封装性能最优异,但最终综合封装成本及工艺,选用水泥粉对相变硅藻土进行大批量封装。(3)外加骨料掺量越大混凝土的力学性能(抗压、抗折)越差,导热系数越小;当外加骨料掺量一定时,掺入吸附率越大的骨料会使混凝土的力学性能越差,且相变硅藻土骨料的加入较纯硅藻土骨料的加入会使混凝土导热系数略有提高;经历30次相变循环后,各类型混凝土抗压强度、导热系数基本不变,混凝土的相变循环稳定性良好。(4)稳态传热下,两种相变墙体的传热阻相差较小,直掺式、空洞填充式相变混凝土空心砌块墙体较普通混凝土空心砌块墙体传热阻分别增加12.2%、11.3%,相变墙体保温性能更优异;非稳态传热下,两种相变墙体展现了优异的“削峰填谷”能力,在有充足相变材料发生相变的时间内,两种相变墙体最终的蓄热调温效果相差较小,均适合于建筑节能应用。

董晓峰[2](2020)在《区域综合能源系统协调规划及优化运行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全球能源危机以及环境污染问题的日趋严峻,电力能源行业正积极探索可提升清洁能源占比以及能源利用效率的新途径。在此背景下,综合能源系统由于涵盖了电、热、冷、气等多个能源领域,打破了各能源子系统间的孤立现象,可实现能源梯级利用和提升清洁能源的消纳能力,因此得到了电力能源行业的广泛关注。然而,综合能源系统耦合了风、光、热、气等多种能源,对其联合互补调度运行存在较大的困难,是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本文重点从区域综合能源系统规划、优化、工程实践等三方面关键技术问题开展相关研究,主要包括系统热电能量管理、主动配电网协同优化、区域综合能源系统规划、主动配电网方案设计几个方面。本文具体研究工作如下所示:(1)研究考虑储能寿命的主动配电网规划-运行协同优化提出了一种考虑ESS寿命因素的的主动配电网规划-运行协同优化模型,该模型对ADN和ESS规划问题中储能的寿命因子进行了建模。通过分段线性化,将模型重构为混合整数线性规划模型。考虑ESS寿命因素增加了规划问题的复杂程度,引入了 Benders分解来提高收敛速度。最后,通过算例验证了所提的规划-运行协同优化模型的合理性和有效性。(2)研究考虑CCHP耦合的区域综合能源系统规划提出了一种基于冷热电联供系统的电力、天然气区域综合能源系统规划模型。所构建模型考虑了配电线路、燃气管道的规划和运行,并将CCHP作为电—气耦合枢纽,以区域综合能源系统总投资、运行成本最低为优化目标,进行多阶段规划和多场景分析。通过算例仿真,得到了配电线路、燃气管道的扩容和新建方案以及CCHP的选址定容方案,所得结果验证了模型的合理性。此外,通过和传统分供系统进行对比分析,采用CCHP作为能源耦合枢纽的系统表现出更优的经济性。(3)研究基于自适应一致性算法的区域综合能源系统热电能量管理针对孤岛模式下RIES分布式热电能量管理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自适应一致算法的区域综合能源系统热电能量管理方法,该方法考虑了能源之间紧密耦合特性,以及热-电能量平衡约束,并基于动态能量不匹配的统一协商和独立协商一致性,将热电联产机组的可行域分解为八个搜索子区域,其电能和热能输出可同时满足增量成本一致性要求和热电平衡约束。通过算例验证了所提出的区域综合能源系统热电能量管理方法的合理性与有效性。(4)研究考虑灵活性约束的热电联产微网随机MPC优化调度模型为了平抑并网微网可再生能源和负荷的波动,提出了一种基于多场景随机规划和模型预测控制(Model Predictive Control,MPC)的热电联产微网优化调度模型,并考虑了能量耦合设备爬坡能力的运行灵活性指标。通过算例验证了所提的优化调度策略的有效性和合理性。(5)支撑城市能源互联网的主动配电网方案设计及工程示范以上述理论研究为基础,结合苏州配电网建设需要,开展了交直流混合主动配电网等五项创新性示范项目建设,提出了打造高可靠供电、优质电能质量供应的主动配电网源网荷(储)协调控制的技术方案,从而为苏州城市能源互联网的发展以及国际化能源变革提供支撑。充分利用理论研究的规划及运行模型,提高苏州配电网中多种可调控资源,实现光伏、风电、分布式储能、电动汽车、柔性负荷的协调控制和友好互动,提高分布式电源的接纳能力、区域源荷平衡水平和能源的综合利用效率,为苏州城市能源互联网的发展奠定基础并提供支撑。

甘琳[3](2019)在《夏热冬冷地区建筑外保温系统耐久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建筑外保温系统是强制使用的建筑节能措施,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外保温系统经常出现开裂、空鼓、脱落等耐久性问题,严重影响安全和节能效果。夏热冬冷地区建筑外保温系统需要经受夏季太阳辐射、冬季冻融、过渡季雨水和风的侵蚀,因此夏热冬冷地区外墙外保温系统的耐久性问题要比其他气候区更为突出,亟待调查和研究。夏热冬冷地区的外墙保温系统已有超过10 a的广泛使用实践,相关问题已充分暴露,为该地区建筑外保温系统的耐久性调查和研究提供了条件。本文调查了马鞍山市4 349栋外墙外保温系统的居住建筑,对建筑的脱落形态、脱落部位及脱落影响因素进行了统计。通过理论分析,分析重力荷载、地震荷载、风荷载、渗水对外保温系统耐久性的影响。根据有限元理论,运用ANSYS软件,研究了外保温系统温度场、温度应力的分布规律,分析外墙尺寸、外壁面温度对温度应力的影响以及窗户、热桥节点处的温度应力变化。调查结果表明:外墙外保温系统表皮脱落部位多位于小区外围、建筑上部、主导风向和强风向侧面、东西山墙处;外墙表皮脱落的主要形态为饰面层开裂、饰面层脱落及保温层脱落。使用年限、保温体系及饰面层等都影响着建筑的耐久性。马鞍山市外墙保温体系不断发生变迁,历经保温砂浆体系、无机保温砂浆体系、各类板材体系。饰面砖外保温体系的自重荷载对耐久性影响不大,但考虑到地震荷载,应优先选用轻质饰面,以减少脱落现象的发生。在极端台风条件下,高层墙角处的风荷载会超过临界值,能够导致整个墙皮脱落。表面裂缝会导致保温系统渗水,水分子反复冻融加剧裂缝的产生,陷入恶性循环。夏季外壁面温度高达70℃,此时外保温系统所受温度应力为3.16 MPa,冬季外壁面温度低至—20℃,此时外保温系统所受温度应力为2.8 MPa,且均集中在外墙中心处。随着外墙尺寸及外壁面温度的增加,温度应力对外保温系统的破坏作用加大,因此东西山墙容易造成保温层脱落。窗户四周及热桥处所受温度应力较为集中,此类节点周围保温层也容易遭到损坏。在进行外墙外保温系统设计时,应特别注意东西山墙及高层墙角部位的设计,对窗户、热桥等温度应力集中部位的施工质量要重点监管。

赵亮[4](2019)在《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节能驱动机制与多目标优化策略研究》文中提出近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建筑业得到迅猛发展,随着人们物质和生活品质的改善,对建筑面积、居住环境和舒适度等条件的要求不断提高,导致能源消耗持续上升,因此建筑行业的节能降耗工作刻不容缓。对于建设项目而言,能源消耗贯穿规划设计、建设施工和运行维护全生命周期。本文以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节能驱动机制和多目标优化策略为研究对象:首先,通过科学计量学领域的可视化知识图谱,界定和识别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节能影响因素;其次,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各因素对节能动力的影响路径和作用关系,探究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节能驱动机制;在此基础上,从可持续发展理论的社会、自然和经济三个维度出发,提出建设项目节能多目标优化策略;最后,通过工程项目案例验证优化策略的科学性和可行性。结果表明,建立的结构方程模型能客观反映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节能驱动机制,提出的建筑能耗、采光和成本多目标优化策略能获得平衡多性能目标的非支配解和进行成本预测。论文开展的研究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运用科学计量学的方法对Web of Science和中国知网数据库中的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使用Citespace分别绘制了国际、国内建设项目节能研究知识图谱。通过关键词共现分析和聚类分析,对全生命周期节能影响因素进行了识别和界定,构建了政府政策、节能技术、节能认知和设施管理对节能动力作用的理论模型。(2)根据实证研究的步骤和方法,开发了节能影响因素的测量量表,并对江苏省内从事建设项目管理和相关专业背景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利用SPSS和AMOS等统计分析工具对调研样本进行了描述性统计、信度和效度检验,借助因子分析识别出影响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节能的5个因子,共包含33个二级测量指标。通过相关性分析、拟合指标检验和修正,最终构建出建设项目节能驱动的结构方程模型。利用修正后的模型和理论模型对研究假设进行检验,厘清了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政府政策、节能技术、节能认知和设施管理对节能动力的影响路径和作用机制。(3)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从建设项目可持续发展的社会、自然和经济维度出发,确立以降低能耗为自然维度目标,以采光性能为社会维度目标,以项目成本为经济维度目标的建设项目节能多目标优化模型。通过BIM技术、参数化驱动和云计算等方法进行建筑能耗和采光模拟,研究了不同参量因素下建筑能耗和采光性能的变化机理。(4)针对本文提出的多目标优化模型,以Optimo作为优化引擎,分析NSGA-II算法在经典多目标优化问题上的收敛性、多样性和局限性;提出包括BIM模型建立、参数化驱动开发、建筑性能模拟、多目标优化设计、帕累托前沿分析、节能决策和评估6个步骤的基于NSGA-II算法的建筑性能多目标优化策略;并采用遗传算法改进BP-神经网络,实现成本预测的神经网络模型。(5)以某会展中心项目为例,选取窗墙比、建筑朝向、窗高、玻璃材质和墙体材质等设计参量,通过Dynamo参数化驱动BIM模型进行基于NSGA-II算法的项目能耗、采光性能优化,结果表明优化过程的收敛效果较好,并计算出平衡多性能目标要求的非支配解。将优化结果作为神经网络的输入数据进行训练,结果表明训练数据的迭代误差较小,可用于项目成本的预测分析。论文从工程项目管理视角厘清了全生命周期节能影响因素的作用路径并探究了节能驱动机制,并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提出融合BIM技术、参数化驱动、云计算、遗传算法和神经网络进行建筑能耗、采光和成本多目标优化的策略,实现了定性和定量研究相结合的复合权衡节能调控,提升了我国建筑节能研究的信息化水平。该论文有图89幅,表55个,参考文献353篇。

孟范利[5](2019)在《沈阳某商场暖通空调自动控制系统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设置空调的建筑物越来越多,空调耗能也越来越大。在国家节能环保政策的大背景下,空调系统的自动控制也显得越来越重要。本文的研究对象是商场的暖通空调自动控制系统,首先对暖通空调控制系统在国内外的发展状况以及存在的一些问题做了总结,对如何做好暖通空调自动控制系统做出了详细的分析。其次总结了暖通空调自动控制系统中的传感器、DDC控制器等设备以及系统性能的技术要求,对暖通空调控制系统的实施过程做了详细阐述。再次对暖通空调系统中的冷水机组的相同机组、大小机组、冰蓄冷等工况的控制策略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同时对冷却塔在制冷工况、自然冷却工况的运行控制策略以及锅炉房、换热站、空调末端等设备的控制策略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再次对暖通空调自动控制系统与运行节能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其中包括冷却塔免费供冷的运行节能以及设置自动控制系统后可以减小装机容量以及运行费用的节能研究。最后根据沈阳某商场的实际案例,对实际工程如何做好暖通空调自动控制系统做了详细的总结。本论文通过沈阳某商场实际工程对暖通空调自动控制系统如何设计,如何实现对冷、热源设备、空调(新风)机组以及末端风机盘管的调节和控制都做了详细的研究,可以对暖通空调自动控制系统设计及运行提供一些参考。

张璐[6](2019)在《夏热冬冷地区空气源热泵结合散热器供暖研究》文中指出夏热冬冷地区传统上属于非供暖区,但该地区冬季长期阴冷潮湿。尤其是近年来我国南方冬天冰冻雪灾发生频繁,气温屡创最低,这种气候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与工作。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该地区冬季供暖的需求日益迫切。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居民自行采用各种户式供暖设备,使得供暖能源消耗急剧上升。本文选择空气源热泵加散热器供暖系统来解决夏热冬冷地区的供暖问题,结合该地区的气候特征,研究该系统运行的稳定性、舒适性和节能性。本文首先对对空气源热泵的工作原理、数学模型及制热特性作简要分析;通过对热泵样本参数分析,根据夏热冬冷地区的气候特点,指出在进行热泵选型时,应进行供暖负荷的间歇修正,同时注意建筑物负荷热冷比;对热泵结融霜的方法和控制策略也作了简略介绍。以合肥某住宅为实验用房,搭建空气源热泵-散热器供暖系统试验台,对住宅冬季供暖时热泵机组的耗电量、各房间的温度、供回水温度等参数进行实测。通过测试结果分析可知:采用全天连续运行方式,各房间的室内温度基本均能满足供暖需求;系统供回水温度基本不受室外温度的影响;系统在测试期内运行状况良好,系统COP大部分均在2.5以上,平均COP为2.67。根据夏热冬冷地区的气候特征,在满足房间供暖舒适度的的前提下,为进一步降低能耗又进行了间歇供暖运行测试,采用夜间运行、白天停机的运行模式。实验结果表明间歇运行时(仅17:00至次日7:00运行),供暖室内温度在1719℃之间。因此,可以认为该供暖系统在夏热冬冷地区可稳定运行。利用EnergyPlus软件对测试住宅供暖系统进行模拟研究。模拟结果分析表明,仿真结果与实测结果有很好的吻合度,说明已建立的供暖系统的可靠性。在此基础上,利用EnergyPlus软件对测试住宅供暖系统的舒适性和经济性进行模拟研究。该住宅的PMV-PPD可满足《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736-2012》规定的Ⅱ级热舒适度要求;在合肥冬季,该供暖系统的耗电量为2185.01kWh。采用费用年值法对该供暖系统进行经济性分析,并与当地常用的燃气壁挂炉供暖方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空气源热泵采暖方式费用年值为26.72元/㎡小于燃气壁挂炉费用年值27.76元/㎡。从节能角度看,与燃气壁挂炉采暖方式相比,空气源热泵采暖方式年节约标准煤566.97 kg,烟尘、CO2、NOX的减排量分别为5.67 kg、1.40 t和11.34 kg。因此,无论是从经济性角度还是从节能性角度来看,空气源热泵供暖方式较适宜于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供暖。

任谈[7](2019)在《H火电企业多元化经营路径选择及实施效益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火电企业是菏泽地区一个老牌的大型国有企业,是当地的大型民生工程,承担了菏泽市主要的电力保障任务,近几年随着国资国企改革、节能减排约束加大等诸多因素的不断推动下,发电企业面临诸多新的、更为艰巨的挑战。新形势下,企业必须控制企业生产成本,拓展开发市场需要的的经营产品,实施多元化经营路径,才能有效解决国企改革和企业转型问题。通过对H火电企业经营现状分析,可以看出目前企业在生产和经营中面临诸多问题,文章用PEST分析模型对企业的政治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和技术因素进行了分析。在社会、经济方面,菏泽市出台了《菏泽市城市总体规划(2018—2035年)》要求,根据相关要求,要把菏泽市打造成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示范城市,2016年至2018年菏泽市进行了大面积棚户区改造,大片改造后的棚户区变成了集中供热居民小区,供热需求增大,城市面积人口将迅速扩张,高铁、机场的建设。随着菏泽的城市化发展,未来城市的居民和工业的热源需求巨大,目前的热源供应远不能满足供求关系。对于H火电企业,抢抓机遇,对此供求缺口做出迅速积极反应,成为提升企业经营效益的可行路径。在环保要求限制下,围绕突破产能限制,增加热能产出,同时可以有效控制成本增加。运用成本收益分析方法对H火电企业原有的一期2 X 125MW机组的技术改造前后的生产和经营数据进行了比较,并对项目改造前后的财务数据进行了分析,验证了增加热源输出项,实现多元化经营的可行性。由于H火电企业在菏泽市更多的是承担了民生保障任务,承担了更多的企业社会责任,成本收益分析和财务分析方法并不充分,文章加入了社会问卷调查,通过问卷调查获取数据提供支持论据,对现有论据进行了假设检验,进一步论证了实施多元化经营路径的可行性。通过验证可以得出,H火电企业采取扩大了城市的热源供应多元化经营路径,不但可以达到出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也达到了新旧动能转换中倡导的传统企业升级换代目的。考虑到现在火电企业内外部影响因素,对政策、市场以及技术方面进行了风险分析,并给出了相应的实施建议。文章对我国典型传统火电电源企业新旧动能转换探讨和火电行业发展对于H火电企业来说,找到了一种符合政策方向和社会需求,提升火电企业经营效益的新路径,对同类型的火电行业来说,本文研究成果对火电企业的多元化经营具有借鉴参考价值,对整个电力行业来讲,现阶段也是火力发电如何在环保政策下,提升自身环保形象、社会责任形象的重要时期,将对行业长远发展产生持久影响,为下一步的电力体质进一步深化改革也提供了借鉴。

赖子波[8](2018)在《H医院天然气分布式能源投资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H医院经过多年发展,诊疗水平不断提高,在医疗保健方面为人民大众做出卓越的贡献,诊疗病人群不断增多。与此同时,医院的现有建筑面积、环境不足问题尤为突出。因此医院近期实施改扩建工程,扩大其营业面积和接待能力。同时,为响应国家“十三五”能源减排、低碳经济的政策分针,H医院考虑使用高效节能的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系统解决新建大楼与部分旧院的能源供应问题。基于此,本文以H医院改扩建阶段能源改造技术方案为出发点,基于项目可行性研究框架,对于H医院建设的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系统项目的可行性进行分析。首先,对H医院建设天然气分布式供能系统的已有资源、潜在资源以及待增资源进行分析,认为H医院的资源环境满足建设分布式能源系统的条件;其次,从新能源系统需承担的供能负荷出发对分布式系统设备、工艺流程与运行方案进行分析,认为目前的技术水平能够支撑H医院建设分布式能源系统;然后,从经济效益方面对分布式能源系统项目进行分析和研究,结果显示该项目能带来与同类相比更好的经济效益,在经济上切实可行;最后,从多方面对该项目可能遇到的风险与产生的社会影响进行分析阐述,并根据该项目可能遇到的风险进行分析并给出一定建议。基于本文分析,可以知道H医院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系统项目实施方案可靠,系统建设所需资源能够满足,技术水平能够满足H医院需求,并且具备一定的经济效益.虽然该项目可能存在一定的风险,但是风险可以避免或减少,与项目带来的环保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相比,可以接受。通过对H医院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系统项目的可行性进行全面分析,得到客观的评价结果,将更有利于投资方对方案的选择与判断,也希望能够为同行业机构进行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系统改造或建设项目的规划提供一定的借鉴。

牛鹏[9](2018)在《基于热泵技术的热电厂循环水余热回收方案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全球化石能源的储量随之急剧减少。伴随着化石燃料消耗量的急剧增加,环境问题又日益凸显出来。全球气候变暖、雾霾、大气层破坏等诸多环境问题对人类社会的长久稳定发展造成极大的影响。在我国的能源消耗构成中,电力企业占国家化石能源的消耗量的比重相对较大,近些年我国政府也出台针对电力企业节能减排的政策:重点推广能量梯级利用、低温余热发电和热泵机组供暖等节能减排技术。本文以火电厂循环冷却水余热回收用于冬季供暖为研究对象,以吉林省长春市宇光能源股份有限公司长春高新热电分公司为工程背景,对电厂的供热参数和汽轮机组参数进行了调查统计,并针对电厂实际需求对1、2号汽轮机的循环冷却水余热量和锅炉冷渣机循环冷却水余热量进行计算分析。针对循环水余热回收问题提出了两套方案,以采用吸收式热泵机组回收循环水余热为方案一,以采用压缩式热泵机组回收循环水余热为方案二。结合电厂实际情况对两套方案进行了经济性对比分析,最终结论以吸收式热泵机组回收循环水余热的方案较为经济合理。根据电厂的供热参数、汽轮机抽汽参数和1、2号汽轮机循环水余热量,进行热泵机组选型,并对热泵机组的相关热力系统进行方案设计。针对热泵机组夏季闲置和电厂内建筑的空调系统制冷能耗高的问题,在电厂热泵机组的基础上,设计一套基于火电厂吸收式热泵机组的无电耗空调系统方案,该系统利用电厂现有的热泵机组,可为电厂内建筑实现夏季制冷冬季供热。同时设计了一套利用电厂锅炉连续排污蒸汽余热发电系统,利用余热所发的电来提供热泵机组系统的电能消耗从而实现系统的无电耗运行。根据电厂热泵机组的在采暖季的运行情况,对机组的热量回收情况进行数据统计整理,对热泵机组在试运行和正式运行期间所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处理。针对热泵机组的运行对汽轮机真空的影响问题,结合电厂各项能耗情况计算得出热泵机组运行的盈亏平衡点。根据热泵机组采暖季回收热量情况,对热泵系统进行了经济性分析,得出了该系统为电厂带来的收益情况。

袁航[10](2017)在《我国分布式发电法律制度的现状及完善》文中研究说明自签署《巴黎协议》以来,我国减排压力剧增,急需进行能源结构调整,同时当前大气环境状况恶化,极端天气事件频发,大气环境承载能力面临超载现象,能源安全问题和用电安全问题也成为社会热点。在以上问题的促使下,我国寻求以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为燃料的新型发电技术——分布式发电,以分担大电网的压力,弥补传统发电的不足。分布式发电是与集中发电相对应的分散式发电方式,具有能源利用率高、环境负担小、电力耗损少、用电安全性高等优势,目前我国分布式发电发展前景广阔,但由于技术限制和法律制度缺失,分布式发电的进一步发展受到局限。通过分析我国现行分布式发电法律制度,并与国外分布式发电发展较好的国家的分布式发电法律制度进行比较研究,可以发现我国现行分布式发电法律制度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完善建议,以健全我国分布式发电法律制度,推进分布式发电在我国的健康长远发展。论文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部分绪论,主要阐述了分布式发电法律制度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并且综合运用定量与定性的方法对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评述。第二部分对分布式发电的概念进行了研究,并与分布式能源的内涵进行对比分析,研究二者的联系及区别,在此基础上归纳总结了分布式发电的优势,即发展分布式发电的必要性,发展分布式发电有利于我国能源结构调整、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第三部分选取了国外分布式发电法律制度比较健全的三个国家丹麦、美国和日本,对其分布式发电法律制度进行比较研究。首先阐述每个国家发展分布式发电的背景、分布式发电法律制度的具体特点及效果评价;其次分析丹麦、美国和日本分布式发电法律制度存在的共性和特性,寻找我国可以借鉴之处。第四部分对我国现行分布式发电法律制度的内容进行阐述,在此基础上与第三部分中的丹麦、美国和日本分布式发电法律制度的特点进行比较,分析我国现行分布式发电法律制度存在的问题,找出我国分布式发电法律制度的缺陷,为后文完善建议的提出做好基础。第五部分是我国分布式发电法律制度的完善建议,通过前文对我国分布式发电法律制度存在的问题的分析以及国外先进经验的借鉴,针对性的提出我国分布式发电法律制度的完善建议。包括六个方面:第一是基本法的完善,第二是增加分布式发电设备生产和服务方面的规制;第三是分布式发电技术的研发与推广;第四是个人用户权益的保护;第五涉及并网技术规范和上网电价标准的统一;第六是对分布式发电法律制度中经济手段的运用。

二、制冷空调与电力机构期首语(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制冷空调与电力机构期首语(论文提纲范文)

(1)硅藻土基相变混凝土的制备及力学与热工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相变材料简介
        1.2.1 蓄热材料分类及特点
        1.2.2 相变蓄热材料分类及特点
        1.2.3 定型相变蓄热材料制备方法
        1.2.4 相变蓄热材料选取原则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相变蓄热材料的研究现状
        1.3.2 相变混凝土的研究现状
        1.3.3 相变蓄热材料在建筑围护结构节能的应用研究现状
    1.4 目前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5 研究内容
    1.6 创新点
    1.7 技术路线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1.1 相变材料
        2.1.2 多孔基体材料
        2.1.3 封装材料
        2.1.4 混凝土材料
    2.2 试验步骤与方法
        2.2.1 复合相变材料制备及配合比研究
        2.2.2 定型复合相变材料制备、封装及性能表征
        2.2.3 空心砌块用相变混凝土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2.2.4 相变混凝土空心砌块砌体的砌筑及性能测试
3 结果与分析
    3.1 复合相变材料热性能分析
        3.1.1 步冷曲线测试与分析
        3.1.2 差热测试与分析
    3.2 定型复合相变材料制备及性能表征结果
        3.2.1 多孔基体的性能表征结果
        3.2.2 多孔基体的吸附结果分析
        3.2.3 定型复合相变材料的渗出稳定性试验结果
        3.2.4 定型复合相变材料DSC测试分析
        3.2.5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FT-IR)
    3.3 冷热循环耐久性试验结果
    3.4 相变混凝土基本力学性能分析
        3.4.1 相变混凝土抗压强度试验分析
        3.4.2 相变混凝土抗折强度试验分析
    3.5 相变混凝土导热系数测试结果与分析
    3.6 相变循环试验测试结果与分析
        3.6.1 相变循环对混凝土抗压强度影响试验分析
        3.6.2 相变循环对混凝土导热系数影响试验分析
    3.7 混凝土空心砌块抗压强度校核结果
    3.8 墙体试验测试结果与分析
        3.8.1 墙体稳态传热测试结果与分析
        3.8.2 墙体非稳态传热下蓄热控温效果分析
4 讨论
    4.1 关于复合相变材料制备、封装及性能表征的讨论
    4.2 关于相变混凝土力学性能及热工性能的讨论
    4.3 关于相变混凝土空心砌块墙体热工性能及建筑节能的讨论
5 结论
    5.1 研究结论
    5.2 展望
6 参考文献
7 致谢

(2)区域综合能源系统协调规划及优化运行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综合能源系统发展概况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微网经济调度研究现状
        1.3.2 主动配网规划运行研究现状
        1.3.3 区域综合能源系统研究现状
    1.4 本文主要工作
第2章 考虑储能寿命的主动配电网规划-运行协同优化研究
    2.1 引言
    2.2 ADN与ESS协同优化架构
    2.3 考虑储能寿命的协同优化模型
        2.3.1 目标函数
        2.3.2 ESS约束
        2.3.3 ADN规划约束
        2.3.4 求解算法
    2.4 算例分析
        2.4.1 算例设置
        2.4.2 结果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考虑CCHP藕合的区域综合能源系统规划研究
    3.1 引言
    3.2 考虑CCHP耦合的RIES规划架构
    3.3 考虑CCHP耦合的RIES规划模型
        3.3.1 目标函数
        3.3.2 配电网约束
        3.3.3 燃气管网约束
    3.4 求解算法
    3.5 算例分析
        3.5.1 仿真参数
        3.5.2 结果分析
        3.5.3 CCHP系统价格因素影响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自适应一致性算法的区域综合能源系统能量管理研究
    4.1 引言
    4.2 分布式热电能量管理模型
        4.2.1 目标函数
        4.2.2 约束条件
        4.2.3 特征分析
    4.3 分布式自适应一致性算法设计
        4.3.1 交互网络图论
        4.3.2 自适应一致性算法
        4.3.3 约束处理
        4.3.4 分布式自适应一致性算法
    4.4 算例分析
        4.4.1 算例设计
        4.4.2 结果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考虑灵活性约束的热电联产微网随机MPC优化调度模型
    5.1 引言
    5.2 热电联产微网优化架构
    5.3 随机MPC优化调度原理
        5.3.1 随机规划技术基础
        5.3.2 模型预测控制原理
    5.4 考虑灵活性约束的日内滚动调度模型
        5.4.1 运行灵活性指标
        5.4.2 滚动优化模型
        5.4.3 实时调整模型
    5.5 算例分析
        5.5.1 仿真参数
        5.5.2 结果分析
        5.5.3 运行成本分析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支撑城市能源互联网的主动配电网方案设计及工程示范
    6.1 引言
    6.2 主动配电网规划构想及布局
    6.3 主动配电网建设总体方案设计
        6.3.1 建设目标
        6.3.2 总体建设内容
    6.4 具体方案
        6.4.1 基于柔性直流互联的交直流混合主动配电网技术应用示范
        6.4.2 基于“即插即用”技术的主动配电网应用示范
        6.4.3 苏州工业园区高可靠性配电网应用示范
        6.4.4 高电能质量配电网应用示范
        6.4.5 适应主动配电网的源网荷(储)协调控制技术应用示范
    6.5 预期效益
    6.6 本章小结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工作
致谢
作者简介

(3)夏热冬冷地区建筑外保温系统耐久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建筑节能的主要途径
        1.1.2 建筑节能研究现状
        1.1.3 外墙保温体系存在的问题
        1.1.4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保温材料研究
        1.2.2 保温系统结构设计研究
        1.2.3 保温系统耐久性研究
    1.3 研究内容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1.3.3 创新点
第二章 建筑外墙保温体系
    2.1 典型外墙保温体系
    2.2 外墙外保温基本构造
    2.3 外保温系统质量问题的诱因
    2.4 外墙外保温系统耐久性能指标
    2.5 马鞍山市保温体系的变迁
    2.6 小结
第三章 马鞍山市住宅建筑外墙表皮脱落情况
    3.1 调查概况
        3.1.1 调查地点及气候特征
        3.1.2 调查对象与方法
        3.1.3 调查内容及目的
        3.1.4 调研时间
        3.1.5 调查样本
    3.2 外墙表皮脱落程度分析
        3.2.1 脱落程度分类
        3.2.2 脱落程度
        3.2.3 脱落形态分析
    3.3 脱落部位分析
        3.3.1 脱落高度
        3.3.2 当地主导风向
        3.3.3 建筑所在布局的影响
        3.3.4 建筑朝向的影响
    3.4 脱落的影响因素
        3.4.1 使用年限分析
        3.4.2 保温层材料分析
        3.4.3 饰面层材料分析
    3.5 严重脱落典型案例分析
        3.5.1 砂浆类外墙外保温系统案例A
        3.5.2 砂浆类外墙外保温系统案例B
        3.5.3 板材类外墙外保温系统案例C
    3.6 小结
第四章 外墙外保温系统耐久性的影响因素分析
    4.1 重力荷载效应对耐久性的影响
    4.2 地震荷载效应对耐久性的影响
    4.3 风荷载效应对耐久性的影响
        4.3.1 内陆风荷载计算
        4.3.2 极端条件下风荷载计算
    4.4 反复冻融对耐久性的影响
        4.4.1 吸水性对保温系统耐久性的影响
        4.4.2 表面裂缝对保温系统耐久性的影响
        4.4.3 反复冻融对保温系统耐久性的影响
    4.5 温度应力对耐久性的影响
    4.6 小结
第五章 外墙外保温系统温度应力分析
    5.1 壁面温度测试
        5.1.1 测试建筑概况
        5.1.2 检测方法及测点布置
        5.1.3 壁面温度测试结果
        5.1.4 喷淋实验结果
    5.2 有限元分析法
    5.3 数值模拟理论基础
        5.3.1 温度场理论基础
        5.3.2 温度应力模拟理论基础
    5.4 墙体温度应力计算模型
        5.4.1 创建几何模型
        5.4.2 网格划分
        5.4.3 网格独立性检验
    5.5 材料参数及边界条件
        5.5.1 材料参数设置
        5.5.2 边界条件设置
        5.5.3 模拟可靠性验证
    5.6 未保温墙体与外墙外保温系统对比分析
        5.6.1 温度场模拟结果分析
        5.6.2 变形量模拟结果分析
        5.6.3 温度应力模拟结果分析
    5.7 外墙尺寸对温度应力的影响
        5.7.1 温度应力模拟结果分析
        5.7.2 变形量模拟结果分析
    5.8 外壁面温度变化对温度应力的影响
        5.8.1 温度场模拟结果分析
        5.8.2 变形量模拟结果分析
        5.8.3 温度应力模拟结果分析
    5.9 开窗对温度应力的影响
        5.9.1 温度场模拟结果分析
        5.9.2 变形量模拟结果分析
        5.9.3 温度应力模拟结果分析
    5.10 建筑结构“热桥”的温度应力研究
        5.10.1 温度场模拟结果分析
        5.10.2 热流密度场模拟结果分析
        5.10.3 温度应力模拟结果分析
    5.11 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在学研究成果
致谢

(4)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节能驱动机制与多目标优化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问题的提出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6 研究目的和意义
2 相关理论分析
    2.1 全生命周期能耗理论
    2.2 知识图谱理论
    2.3 建设项目管理领域的多目标优化理论
    2.4 本章小结
3 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节能驱动理论模型构建
    3.1 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节能影响因素分析
    3.2 基于知识图谱的节能影响因素识别
    3.3 影响因素和测量指标的界定
    3.4 建设项目节能驱动理论模型构建
    3.5 本章小结
4 建设项目节能驱动机制的实证研究
    4.1 实证研究的方法
    4.2 问卷设计和数据采集
    4.3 数据分析和处理
    4.4 结构方程模型检验
    4.5 假设检验和关键路径分析
    4.6 本章小结
5 建设项目节能多目标优化策略研究
    5.1 可持续发展目标分析
    5.2 多目标优化模型的构成
    5.3 基于BIM的建筑能耗和采光模拟
    5.4 基于NSGA-II算法的建筑性能多目标优化
    5.5 基于神经网络的项目成本预测
    5.6 本章小结
6 工程案例研究
    6.1 项目概况
    6.2 建筑能耗和采光性能优化与分析
    6.3 基于GA-BP神经网络的成本预测
    6.4 本章小结
7 结论和展望
    7.1 主要工作和结论
    7.2 研究的主要创新点
    7.3 研究的局限性
    7.4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5)沈阳某商场暖通空调自动控制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暖通空调自动控制系统在我国的应用现状
    1.3 暖通空调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
    1.4 暖通空调设计人员的任务和作用
    1.5 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2 暖通空调控制系统技术要求及实施规程
    2.1 系统性能技术要求
        2.1.1 系统技术要求
        2.1.2 产品的资料和图纸技术要求
        2.1.3 系统维修保养要求
    2.2 产品技术要求
        2.2.1 施工材料要求
        2.2.2 通讯
        2.2.3 工作站
        2.2.4 系统软件
        2.2.5 楼宇级控制器
        2.2.6 先进应用控制器
        2.2.7 特殊应用控制器
        2.2.8 辅助控制设备
    2.3 系统实施规程
        2.3.1 承包商入场前准备
        2.3.2 质量控制
        2.3.3 控制系统的检测及验收
        2.3.4 培训
    2.4 本章小结
3 暖通空调自动控制系统控制策略分析
    3.1 冷水机组群控策略分析
        3.1.1 相同机组群控分析
        3.1.2 大小机组群控分析
        3.1.3 冰蓄冷机组群控分析
    3.2 冷却塔控制策略分析
        3.2.1 夏季工况
        3.2.2 自然冷却工况
    3.3 热源控制策略分析
        3.3.1 采暖季供热工况
        3.3.2 过渡季供热工况
    3.4 空调末端设备控制策略
        3.4.1 新风机组控制策略
        3.4.2 组合式空调机组控制策略
    3.5 其它设备控制策略
        3.5.1 风机盘管控制策略
        3.5.2 车库通风控制策略
    3.6 本章小结
4 暖通空调自动控制系统与运行节能
    4.1 影响空调负荷的因素
        4.1.1 通过围护结构传入的热量
        4.1.2 通过玻璃窗进入的太阳辐射得热
        4.1.3 人体、照明和设备等散热形成的冷负荷
    4.2 空调冷、热负荷以及空调全年负荷
        4.2.1 空调冷负荷
        4.2.2 空调热负荷
        4.2.3 全年冷、热负荷
    4.3 利用天然免费冷源的暖通空调自动控制系统
    4.4 设置自动控制系统有利于降低空调系统初投资和运行能耗
    4.5 本章小结
5 工程案例应用
    5.1 商场暖通空调系统概述
        5.1.1 项目设计条件
        5.1.2 空调系统及设备配置
        5.1.3 控制系统组成与结构
    5.2 冷热源控制系统
        5.2.1 制冷机房监控
        5.2.2 热源系统监控
    5.3 空调系统末端设备控制系统
        5.3.1 风机盘管控制示意图
        5.3.2 车库送风机组控制示意图
        5.3.3 组合式空调机组控制示意图
        5.3.4 组合式新风机组控制示意图
        5.3.5 平时用及平消兼用排风机控制示意图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6)夏热冬冷地区空气源热泵结合散热器供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夏热冬冷地区供暖问题
        1.1.2 夏热冬冷地区供暖现状
        1.1.3 夏热冬冷地区不同供暖方式优劣比较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空气源热泵散热器供暖系统的研究意义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空气源热泵散热器供暖系统
    2.1 空气源热泵机组
        2.1.1 空气源热泵机组工作原理
        2.1.2 空气源热泵的数学模型
        2.1.3 空气源热泵性能特性与选型
        2.1.4 空气源热泵除霜
    2.2 散热器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空气源热泵散热器供暖系统实测研究
    3.1 测试对象
    3.2 热负荷计算
    3.3 测试系统设计
        3.3.1 热源
        3.3.2 散热器
    3.4 测试方案与方法
        3.4.1 温度的测量
        3.4.2 热量的测量
        3.4.3 耗电量的测量
    3.5 测试结果分析
        3.5.1 供暖系统连续运行
        3.5.2 供暖系统间歇运行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空气源热泵散热器供暖系统模拟研究
    4.1 EnergyPlus建筑能耗模拟分析理论基础
    4.2 模拟模型的建立
        4.2.1 室外气象参数
        4.2.2 模型的建立
    4.3 实测及模拟分析
        4.3.1 实测数据与模拟结果对比
        4.3.2 实测数据对模拟结果的验证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空气源热泵散热器供暖系统性能分析
    5.1 舒适性评价
        5.1.1 室内舒适度评价指标
        5.1.2 结果分析
    5.2 经济性评价
        5.2.1 经济性评价指标
        5.2.2 结果分析
    5.3 节能性评价
        5.3.1 节能性评价指标
        5.3.2 结果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

(7)H火电企业多元化经营路径选择及实施效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状况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5 本文的研究特色
第2章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2.1 PEST分析模型
    2.2 成本收益理论
    2.3 利益相关者理论
    2.4 企业社会责任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H火电企业经营现状分析
    3.1 H发电企业概况
    3.2 H发电企业目前面临问题
        3.2.1 电量市场竞争激烈
        3.2.2 煤电价格高位不下
        3.2.3 机组运行年限较长
        3.2.4 资本市场不容乐观
        3.2.5 环保约束不断增强
    3.3 PEST分析
        3.3.1 政治环境
        3.3.2 经济环境
        3.3.3 社会环境
        3.3.4 技术环境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H火电企业多元经营路径选择
    4.1 火力发电厂的几种经营路径
        4.1.1 电能交易
        4.1.2 石膏、粉煤灰交易
        4.1.3 热能交易
    4.2 多元化经营路径选择
        4.2.1 H火电企业供热能力分析
        4.2.2 热负荷分析
    4.3 选择拓展对外供热的多元化经营
    4.4 多元化经营路径的实施
        4.4.1 设计热源负荷
        4.4.2 采用高背压双背压双转子互换循环水供热改造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按照效益提升路径采取实施方案后的效益分析
    5.1 成本收益分析
        5.1.1 节水、节电分析
        5.1.2 减排分析
    5.2 财务分析
        5.2.1 评价依据
        5.2.2 基础数据
        5.2.3 敏感性分析
        5.2.4 财务分析结果
    5.3 问卷调查
        5.3.1 调查问卷调查设计方案
        5.3.2 调查问卷分析
        5.3.3 供热满意度调查分析
    5.4 多元化经营路径的可行性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效益提升路径选择的风险及实施建议
    6.1 采用效益提升路径扩大供热生产后的风险及措施
        6.1.1 政策风险分析
        6.1.2 市场风险分析
        6.1.3 技术风险分析
    6.2 实施建议
    6.3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表
致谢

(8)H医院天然气分布式能源投资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内外分布式能源研究现状
        1.2.2 可行性分析
    1.3 研究内容、方法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
第二章 H医院发展天然气分布式供能系统的必要性
    2.1 H医院简介
    2.2 H医院的供能需求分析
        2.2.1 H医院的供能现状
        2.2.2 H医院的能耗状况分析
        2.2.3 H医院能源系统持续运转的困境
    2.3 H医院发展分布式能源项目的外部环境分析
        2.3.1 政策环境分析
        2.3.2 行业发展趋势
        2.3.3 市场环境分析
    2.4 医院新建医疗综合大楼的基本方案
        2.4.1 项目建设目标与选址
        2.4.2 基于分布式能源系统的总体方案
        2.4.3 基于常规能源系统的总体方案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H医院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系统项目的技术可行性分析
    3.1 两种能源系统的具体方案
        3.1.1 基于分布式能源系统的具体方案
        3.1.2 基于常规能源系统的具体方案
    3.2 H医院分布式能源项目改造的资源分析
        3.2.1 项目改造用地分析
        3.2.2 项目改造潜在资源评估
        3.2.3 项目改造待增资源分析
    3.3 H医院能源改造项目的具体方案技术比较
        3.3.1 技术经济比较原理
        3.3.2 技术比较
        3.3.3 减排效益比较
        3.3.4 节能效益比较
        3.3.5 技术比较结论
    3.4 H医院分布式能源项目SWOT分析
        3.4.1 优势(S)
        3.4.2 劣势(W)
        3.4.3 机会(O)
        3.4.4 威胁(T)
        3.4.5 组合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H医院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系统项目的经济效益分析
    4.1 分布式能源改造项目的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4.1.1 能源技改项目财务编制依据
        4.1.2 分布式能源改造项目的投资估算
        4.1.3 资金筹措
    4.2 财务分析
        4.2.1 基础数据
        4.2.2 项目投资内部收益率
        4.2.3 项目投资回报率
        4.2.4 项目投资回收期
        4.2.5 财务分析结果
    4.3 投资改造后的项目经济效益分析
        4.3.1 盈亏平衡分析
        4.3.2 敏感性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H医院分布式能源系统项目的风险分析
    5.1 分布式能源改造项目的风险识别分析
        5.1.1 风险识别过程
        5.1.2 风险识别结果
    5.2 风险评价
        5.2.1 风险评价方法的选择
        5.2.2 分布式能源改造项目的风险评价
    5.3 不同方案的风险对比分析
    5.4 分布式能源系统项目的风险防范与化解
        5.4.1 政策风险应对措施
        5.4.2 经济风险应对措施
        5.4.3 技术风险应对措施
        5.4.4 管理风险应对措施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H医院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系统项目的社会影响分析
    6.1 H医院分布式能源系统项目环保可行性分析
        6.1.1 烟气污染防治
        6.1.2 污水治理措施
        6.1.3 噪音防治措施
    6.2 其他社会影响分析
        6.2.1 正面社会影响分析
        6.2.2 负面社会影响分析
    6.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附件

(9)基于热泵技术的热电厂循环水余热回收方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表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循环水余热资源回收的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热泵技术用于循环水余热回收方法介绍
    2.1 压缩式热泵技术
        2.1.1 压缩式热泵原理介绍
        2.1.2 压缩式热泵压缩机分类
    2.2 吸收式热泵技术
        2.2.1 吸收式热泵工作原理
        2.2.2 吸收式热泵的分类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工程概况和余热回收方案确定
    3.1 项目概况
        3.1.1 厂址资料
        3.1.2 水文地质资料
        3.1.3 厂内供热现状
        3.1.4 项目建设必要性
    3.2 汽轮机主要技术参数
    3.3 辅机主要技术参数
        3.3.1 凝汽器参数
        3.3.2 电厂循环冷却水泵和凝结水泵参数
        3.3.3 热网循环水泵参数
        3.3.4 热网疏水泵参数
        3.3.5 热网加热器参数
        3.3.6 热网补水泵参数
    3.4 余热量分析
    3.5 方案确定
        3.5.1 电厂现有供热量
        3.5.2 应用吸收式热泵
        3.5.3 应用压缩式热泵
        3.5.4 经济性比较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热泵系统设计
    4.1 热泵参数
        4.1.1 循环水余热回收
        4.1.2 机力塔冷却水余热回收
    4.2 系统设计参数
        4.2.1 余热系统热泵驱动蒸汽参数确定
        4.2.2 热网回水设计参数确定
        4.2.4 热网水系统设计参数确定
        4.2.5 余热水系统设计
        4.2.6 蒸汽及疏水系统
        4.2.7 供热稳定性分析
    4.3 基于火电厂热泵机组的无电耗空调系统设计
        4.3.1 工程概况
        4.3.2 可行性分析
        4.3.3 方案设计
        4.3.4 总结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热泵系统运行情况分析和经济分析
    5.1 热泵机组运行状况分析
        5.1.1 机组试运行情况
        5.1.2 机组试运行出现的问题及分析
        5.1.3 机组采暖季运行情况
        5.1.4 机组采暖季运行出现的问题及分析
    5.2 热泵系统运行经济分析
        5.2.1 机组运行盈亏平衡点计算
        5.2.2 电厂供热状况改善分析
        5.2.3 项目收益分析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他成果
在学期间参加专业实践及工程项目研究工作
致谢

(10)我国分布式发电法律制度的现状及完善(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1.研究目的
        2.研究意义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1.分布式发电研究综述
        2.国内分布式发电法律制度研究综述
        3.国外分布式发电法律制度研究综述
一、分布式发电概述
    (一)分布式发电的内涵
    (二)分布式发电与分布式能源
    (三)发展分布式发电的必要性
        1.减少碳排放与环境污染
        2.促进能源结构调整,实现能源安全
        3.实现能源梯级利用,提高能源利用率
        4.减少电力损耗,提升用电安全
    (四)本章小结
二、国外分布式发电法律制度及其比较分析
    (一)丹麦分布式发电法律制度
        1.丹麦发展分布式发电的背景
        2.丹麦分布式发电法律制度的特点
        3.丹麦分布式发电法律制度的效果评价
    (二)美国分布式发电法律制度
        1.美国发展分布式发电的背景
        2.美国分布式发电法律制度的特点
        3.美国分布式发电法律制度的效果评价
    (三)日本分布式发电法律制度
        1.日本发展分布式发电的背景
        2.日本分布式发电法律制度的特点
        3.日本分布式发电法律制度的效果评价
    (四)丹麦、美国、日本分布式发电法律制度的比较分析
        1.丹麦、美国、日本分布式发电法律制度的共性
        2.丹麦、美国、日本分布式发电法律制度的个性
    (五)本章小结
三、我国现行分布式发电法律制度及其存在的问题
    (一)我国现行分布式发电法律制度
        1.法律法规
        2.政策文件
        3.发展规划
    (二)我国现行分布式法律制度存在的问题
        1.《电力法》对发电上网资质及供电营业模式的规定限制了分布式发电的发展
        2.分布式发电设备生产、服务阶段法律规制欠缺
        3.缺乏统一、具体的并网技术规范和上网电价标准
        4.分布式发电的经济激励类型单一,缺乏长期性的实施细则
        5.分布式发电技术的技术研发和技术推广法律规制欠缺
        6.分布式发电个人用户权利、义务法律规制欠缺
    (三)本章小结
四、我国分布式发电法律制度的完善建议
    (一)立法体系的完善:给予分布式发电合法的发电资质
    (二)完善分布式发电设备生产和服务的法律制度
        1.出台统一的分布式发电设备的技术规范和行业标准
        2.规范专业化能源服务公司的法律责任
    (三)重视分布式发电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制度
    (四)建立分布式发电个人用户合法权益的保障制度
    (五)并网规范和上网电价标准的统一
    (六)综合运用经济手段促进分布式发电的发展
        1.税收减免政策
        2.项目建设补贴政策
        3.投资、融资的优惠政策
    (七)本章小结
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四、制冷空调与电力机构期首语(论文参考文献)

  • [1]硅藻土基相变混凝土的制备及力学与热工性能研究[D]. 李志. 山东农业大学, 2021(01)
  • [2]区域综合能源系统协调规划及优化运行方法研究[D]. 董晓峰.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20(06)
  • [3]夏热冬冷地区建筑外保温系统耐久性研究[D]. 甘琳. 安徽工业大学, 2019(07)
  • [4]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节能驱动机制与多目标优化策略研究[D]. 赵亮. 中国矿业大学, 2019(04)
  • [5]沈阳某商场暖通空调自动控制系统研究[D]. 孟范利. 沈阳建筑大学, 2019(05)
  • [6]夏热冬冷地区空气源热泵结合散热器供暖研究[D]. 张璐. 合肥工业大学, 2019(01)
  • [7]H火电企业多元化经营路径选择及实施效益分析[D]. 任谈. 陕西师范大学, 2019(01)
  • [8]H医院天然气分布式能源投资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D]. 赖子波. 华南理工大学, 2018(05)
  • [9]基于热泵技术的热电厂循环水余热回收方案研究[D]. 牛鹏. 长春工程学院, 2018(04)
  • [10]我国分布式发电法律制度的现状及完善[D]. 袁航. 山东师范大学, 2017(12)

标签:;  ;  ;  ;  ;  

制冷、空调和电力机构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