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水岩体裂缝对拐角频率的影响

充水岩体裂缝对拐角频率的影响

一、岩体裂隙充水后对拐角频率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陈丽娟,龚丽文,董娣,董蕾[1](2021)在《重庆石柱M4.5及武隆M5.0地震前视应力异常对比》文中认为对重庆石柱和武隆地区的中小地震进行波谱分析得到地震能量、拐角频率、地震矩、视应力等震源谱参数,对比分析石柱M4.5及武隆M5.0地震前震源谱参数的差异。分析结果表明:1)同震级条件下,石柱地区的地震拐角频率及视应力均低于武隆地区,可能与石柱地区距离三峡库区较近有关。2)石柱地区的视应力在石柱M4.5地震前出现震前2 a上升、临震略微下降的变化过程,拐角频率在震前也有所升高。3)武隆地区的视应力在石柱M4.5和武隆M5.0地震前均出现"上升-下降-升高"的异常变化,拐角频率在2次地震前也呈现升高特征。4)研究区内所有地震的视应力在石柱M4.5和武隆M5.0地震前均出现上升变化,震后该区构造应力依然较高。

李蕾,黄美丽,阎春恒[2](2020)在《广西靖西地区2次强降雨触发的震群活动》文中提出2010年7—8月和2011年6—7月,在连降暴雨的背景下,广西靖西地区发生了2次显着有感震群,均造成一定社会影响,并呈现诸多有别于典型构造地震的活动特征。分析了2次震群的活动过程、波形和震源参数特征,并综合岩溶水文地质、地球物理和力学等多学科的资料和方法,探讨了2次显着震群的性质和成因机制。结果显示,2次震群均与强降雨过程密切关联,地震主要发生在岩溶分布区,且主要集中在地下暗河岩溶管道系统的上方,震源深度极浅。2次震群的地震波形记录和震源参数与典型构造地震的参数存在较大差别。综合现场调查资料分析认为,2次震群可能是流体触发的浅表岩溶塌陷活动所至。

杜瑶,邵玉平,阮祥,王余伟,戴仕贵[3](2020)在《雅砻江锦屏一级水电站库区蓄水后波速比变化研究》文中认为选取了雅砻江锦屏一级水电站水库蓄水后,四川省木里县项脚乡一带(27.6°28.2°N、101.1°101.7°E)研究范围内,2012年3月至2016年9月30日ML≥2.0级的1939次地震进行单台波速比计算,结果显示:库区下闸蓄水后四个阶段,5个台站均呈现出了各阶段波速比均值上升的现象,表明在库区的加卸载以及库水的长期渗透作用下,库区及附近的介质逐渐发生了改变。

陈栋,王恩元,李楠[4](2019)在《千秋煤矿微震震源参数特征以及震源机制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了解释和量化采矿诱发微震的危险性,提高采矿作业安全性,首先基于Brune模型和网格搜索法,求取千秋煤矿微震的地震矩、拐角频率、震源半径和应力降等震源参数以及矩震级,分析震源参数与矩震级之间的关系,最后基于震源参数和P波反演法来反演震源机制解。研究结果表明:①千秋煤矿微震震源位移谱很好地符合Brune模型,基于此通过网格搜索法可以迅速准确地求取震源的拐角频率fc和拐角谱值Ωc;②基于拐角频率fc和拐角谱值Ωc和相关的理论公式,可以进一步迅速准确地求取各个震源参数和矩震级;③随着矩震级增加,拐角频率呈线性减小趋势,震源半径和应力降都呈线性增加趋势。在同等震级条件下,该矿微震的拐角频率和应力降的值都要小于天然地震,表明该矿微震的破裂尺度和形式不同于天然地震;④应用P波反演法很好地反演出了千秋煤矿的剪切破坏、剪切张拉破坏和剪切挤压破坏震源机制。千秋煤矿开采活动会引起地质不连续面的滑动,产生区域内的动载荷作用,对自由面附近的节理面产生推动作用,从而造成岩体破坏,由于巨厚砾岩层顶板容易积聚大量弹性能,岩体破坏时会产生很大的冲击。上述成果可以在震后迅速准确地量化和评估震源破裂的尺度和机制,而且根据不同震级对应震源参数的范围,可以对将要发生微震的震源参数进行迅速评估,为进一步研究矿山微震震源的破裂过程和危险性的评估提供借鉴。

庄端阳[5](2019)在《开挖作用下大型地下水封石油洞库的渗流通道识别与稳定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大型地下水封石油洞库兼具大储量、高安全性、强应急能力、低造价、节约土地资源等优点,是目前国际上石油(气)等能源储存的主要方式之一。由于地下水封石油洞库通过在地下水位以下一定深度开挖大型洞室,采用天然地下水和人工水幕系统的水封作用将油品封存在洞室内,所以洞库围岩渗流和稳定性是其建设过程中面临的基础科学问题。在强卸荷开挖作用下,洞库围岩易发生地下水渗漏和围岩失稳等问题,这些问题本质上是呈级序分布的不同尺度破坏相互耦合作用,并在洞库围岩上的串级显现的结果。本文从大型地下水封石油洞库围岩变形破坏的多尺度特性出发,集成洞库围岩节理数字摄影测量、RFPA(Rock Failure Process Analysis)数值试验和工程数值仿真的优势,提出一种大型地下水封石油洞库多尺度等效力学分析方法。同时,基于地下水封石油洞库微震监测,研究开挖过程中的洞库围岩微破裂时空分布特征,圈定和识别开挖作用下洞库围岩优势渗流通道,揭示开挖作用下洞库围岩失稳机理及其前兆规律,为地下水封石油洞库渗漏和失稳灾害的分析预警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本文主要完成内容有如下几个方面:(1)借助数字摄影测量和节理网络模拟技术,确定锦州某地下水封石油洞库围岩节理产状的分布概型及其概率分布特征参数,建立洞库围岩三维随机节理网络。采用RFPA数值试验方法,反分析洞库围岩细观力学参数。在此基础上,结合宏观节理网络模型,开展不同尺寸节理岩体数值试验,研究节理岩体力学参数的尺寸效应,获取节理岩体REV及其等效力学参数。基于岩体宏一细观等效原理,考虑岩石细观非均匀和宏观节理随机分布特征,提出了一种洞库围岩多尺度等效力学分析方法,实现对洞库围岩力学响应的多尺度等效数值仿真分析。(2)依托锦州某地下水封石油洞库工程,采用期望误差估计与主动触发测试相结合的方法优化微震传感器空间阵列。在此基础上成功构建了国内首套地下水封石油洞库施工微震监测系统,所构建的微震系统平均定位精度达到7.5 m,实现了对强卸荷开挖作用下的洞库围岩微破裂信息进行24小时连续监测。揭示了开挖过程中洞库围岩微破裂的时空分布规律,建立了围岩微震活动性与开挖施工之间的响应关系,确定了锦州某地下水封洞库储油洞室爆破开挖影响区范围达到120m,与经验公式法确定的爆破影响区范围基本一致。(3)突破传统以水位、水量等表观信息为依据进行洞库地下水渗漏分析的思路,着眼于围岩微破裂的连通特性及其扩展趋势,提出了基于微震监测的地下水封石油洞库围岩优势渗流通道三维实时识别方法。采用新生破裂面矩张量分析方法,获取开挖作用下围岩新生微破裂产状,基于图论模型和图的优先遍历方法,根据洞库渗流场数值模拟得到的围岩孔隙水压力的高低设置优势渗流通道的搜索优先级,查明开挖作用下围岩新生微破裂的空间连通性,圈定和识别了研究区域内的5条优势渗流通道,并通过水幕孔供水数据及现场踏勘验证了优势渗流通道方法的有效性。(4)基于岩石破坏过程中的能量耗散原理,讨论了开挖卸荷作用下大型地下水封石油洞库围岩能量转化形式及其演化规律,揭示了开挖卸荷作用下洞库围岩的能量积聚、释放和转移现象(3E现象),论证了采用微震能量分析洞库围岩能量演化及其稳定性的可行性。根据微震能量密度的演化特征,追踪开挖过程中围岩的3E现象,圈定洞库围岩的危险区域,并结合基于多尺度等效力学方法的围岩应力和变形分析,探究了洞库围岩的开挖稳定性,指出了累积视体积快速增长且微震能量密度显着增加的现象是洞室围岩失稳的前兆特征,为建立大型地下水封石油洞库稳定性的监测预警体系奠定基础。

陈俊华,王秋良,吴海波,王杰,张卫华,赵凌云,黄颂[6](2018)在《2017-06巴东MS4.3地震序列视应力变化》文中提出采用固定台站的宽频带数字地震波形资料,计算2017-06-16巴东MS4.3地震序列16个ML1.8以上地震的视应力、拐角频率及震源破裂半径等震源参数,并系统分析地震视应力值与各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地震序列视应力值与震级正相关,地震震源谱的高频成分不丰富,拐角频率和视应力值均远小于非水库区的构造地震,震源区地下结构较为复杂。

李丽,刘剑,吴昊昱,宋美琴,吕芳[7](2015)在《2015年1月山西介休ML3.3震群发震原因初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2015年1月1527日,山西介休发生ML3.3震群活动。精定位结果显示:震源体很小,震源较浅;根据震源谱拐角频率和视应力特征认为,本次震群活动与水库诱发地震有相似之处。鉴于本次震群孕震过程可能有水等流体的参与,本文综合构造环境、震源参数、介休井水位升降以及不同时段区域应力场分析等,对介休震群发震原因进行了探讨。初步认为介休地区裂隙发育,地下水渗透、扩散使得地壳浅部岩体强度弱化,是山西介休ML3.3震群发震的主要原因。同时,地下水渗透使得该区地震波高频成分衰减强烈,拐角频率和视应力明显低于山西其它地区同震级地震的水平。

陆丽娟,黄树生,张帆,周斌,阎春恒[8](2015)在《广西龙滩库区地震拐角频率时空差异性特征》文中指出采用2006年9月2013年7月广西龙滩数字地震台网记录的1 284次ML≥1.0地震波形资料,利用Brune模型,通过几何扩散校正、介质衰减校正、仪器校正等将速度记录谱归算为震源位移谱方法,通过遗传算法计算拐角频率及零频极限,最后计算出地震矩、震源破裂半径等震源参数。对拐角频率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广西龙滩水库库区地震拐角频率存在明显的局部差异性,离坝首较近的坝首地震丛地震的拐角频率与地震矩关系不明显;离坝区越近,拐角频率与水位变化关系在时间上的一致性更强,负相关关系也越明显,同时拐角频率也相对较低。2010年9月18日广西天峨与贵州交界的ML4.8地震发生在拐角频率上升阶段,此前1年多拐角频率的变化较为稳定。

龙政强,孙学军,姚宏,刘双庆,谢夜玉,韦旭鸿[9](2014)在《有流体参与作用下的震源参数特征——以广西凌云凤山震群、龙滩库区地震为例》文中提出对广西暴雨诱发的地震、水库地震及天然地震的地震波数字频谱参数特征进行分析;计算凌云凤山震群、2007—2013年广西桂东南地区天然地震及龙滩库区ML≥2.5级地震波形资料,获得凌云凤山震群、桂东南天然地震、龙滩库区地震震源参数。研究表明:凌云凤山震群和龙滩库区地震的应力降、震源尺度和拐角频率在数值范围、平均值都基本相同;它们的应力降和拐角频率明显小于桂东南地区地震,其中应力降约小1个量级;而它们的震源尺度明显大于同震级的桂东南地区地震。这些特征显示出数字地震波频谱分析也可较好地反映凌云凤山震群由暴雨诱发所致的成因。

张华,黄树生,陆丽娟,黄惠宁,张帆[10](2014)在《广西南丹大厂矿区震源参数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利用广西南丹县大厂矿区地震监测台网记录的地震波资料,采用Brune(1970)模型,将速度记录谱归算为震源位移谱,使用遗传算法计算拐角频率及零频极限,然后计算地震矩、应力降等小震震源参数,并系统分析各种参数之间的关系。大厂矿区38次较大地震的震源参数计算结果为:地震矩范围在2.18×10117.89×1012 N·m之间;震源破裂半径78439m;地震应力降在0.011.79 MPa之间。表明:地震矩与震级、震源半径、拐角频率之间呈线性关系,而应力降不依赖于地震矩,分布较为离散。大厂矿区应力降值明显偏低,这可能与该区域背景应力低有关。

二、岩体裂隙充水后对拐角频率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岩体裂隙充水后对拐角频率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重庆石柱M4.5及武隆M5.0地震前视应力异常对比(论文提纲范文)

1 构造背景及资料选取
2 视应力计算方法
3 震源谱参数定标关系
4 视应力随时间变化分析
5 结 语

(3)雅砻江锦屏一级水电站库区蓄水后波速比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锦屏一级水电站水库各阶段蓄水及木里地区地震活动概况
2 波速比变化的原理与计算方法
    2.1 波速比的研究
    1.2研究思路
    2.3 单台波速比计算公式
3 资料选取情况
4 波速比变化与水库蓄水活动的关系
5 结论

(4)千秋煤矿微震震源参数特征以及震源机制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千秋煤矿微震监测基本概况
2 震源参数求取方法
    2.1 拐角频率求取
    2.2 震源参数和矩震级的求取
3 千秋煤矿微震震源参数的求取
    3.1 微震波形的带通滤波处理
    3.2 微震事件拐角频率和拐角谱值的求取
    3.3 微震事件震源参数结果分析
4 P波反演千秋煤矿震源机制
5 结 论

(5)开挖作用下大型地下水封石油洞库的渗流通道识别与稳定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表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工程岩体多尺度力学研究
        1.2.2 地下水封洞库围岩渗流特性与稳定性研究
        1.2.3 地下洞室微震监测研究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与研究路线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研究路线
2 洞库围岩节理测量、统计与模拟
    2.1 引言
    2.2 工程背景
        2.2.1 锦州某地下水封石油洞库工程概况
        2.2.2 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
    2.3 基于数字摄影测量的洞库围岩节理信息统计
        2.3.1 数字摄影测量系统
        2.3.2 洞库围岩节理测量和分组
        2.3.3 洞库围岩节理参数概率分布规律
    2.4 洞库围岩节理网络模拟
        2.4.1 统计均质区划分及模拟区域
        2.4.2 节理网络模拟参数
        2.4.3 节理网络生成
        2.4.4 节理网络模拟效果检验
    2.5 本章小结
3 洞库围岩表征单元体及多尺度等效力学分析方法
    3.1 引言
    3.2 围岩细观力学参数反分析
        3.2.1 RFPA基本原理
        3.2.2 细观力学参数
    3.3 洞库围岩尺寸效应及表征单元体
        3.3.1 数值分析模型
        3.3.2 尺寸效应分析
        3.3.3 REV及其等效力学参数
        3.3.4 等效力学参数的验证
    3.4 洞库围岩多尺度等效力学分析方法
        3.4.1 多尺度等效力学分析方法
        3.4.2 案例分析
    3.5 本章小结
4 地下水封石油洞库开挖过程微震活动特征研究
    4.1 引言
    4.2 洞库施工概况
    4.3 洞库微震监测系统构建与测试
        4.3.1 微震监测原理
        4.3.2 微震监测系统构建
        4.3.3 定位精度测试与波速优化
        4.3.4 波形识别和噪声滤除
    4.4 储油洞室开挖过程微震活动特征
        4.4.1 定量微震学理论
        4.4.2 微震时空分布规律
        4.4.3 微震活动特征与开挖施工的响应关系
    4.5 本章小结
5 开挖过程中的围岩优势渗流通道识别研究
    5.1 引言
    5.2 洞库施工期的围岩渗流规律
        5.2.1 RFPA~(2D)-flow基本原理
        5.2.2 典型洞库结构渗流规律分析
        5.2.3 岩脉影响区渗流规律分析
    5.3 新生微破裂的矩张量分析方法
        5.3.1 矩张量理论
        5.3.2 矩张量分析方法
        5.3.3 计算案例
    5.4 洞库围岩优势渗流通道识别
        5.4.1 洞库围岩新生微破裂的空间分布
        5.4.2 洞库围岩新生微破裂的连通性
        5.4.3 围岩优势渗流通道识别
    5.5 本章小结
6 开挖卸荷作用下洞库围岩能量演化规律与稳定性研究
    6.1 引言
    6.2 开挖卸荷作用下的洞库围岩能量演化规律
        6.2.1 开挖卸荷作用下岩体能量种类
        6.2.2 开挖卸荷作用下的岩体能量转化和3E现象
        6.2.3 开挖过程中洞库围岩能量演化特征
    6.3 基于多尺度等效力学分析的围岩稳定性
    6.4 洞库围岩失稳的微震前兆
        6.4.1 围岩失稳前兆分析方法
        6.4.2 围岩失稳的微震前兆特征
    6.5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创新点
    7.3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第2章中K-S单样本检验量临界值表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项目及科研成果
致谢
作者简介

(6)2017-06巴东MS4.3地震序列视应力变化(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计算方法
    1.1 计算原理
    1.2 参数计算
2 地震视应力
    2.1 计算结果
    2.2 结果分析
3 结语

(7)2015年1月山西介休ML3.3震群发震原因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区域地震构造背景及历史震群活动概况
2 震群活动特点
3 介休井概况及井水位变化
4 区域应力状态
5 拐角频率与视应力
6 结论与讨论

(8)广西龙滩库区地震拐角频率时空差异性特征(论文提纲范文)

0引言
1研究方法
2资料选取及计算结果
3拐角频率特征分析
    3.1拐角频率与地震矩的关系
    3.2拐角频率随时间的变化
    3.3拐角频率与水位的变化关系
4讨论与结论

(9)有流体参与作用下的震源参数特征——以广西凌云凤山震群、龙滩库区地震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研究方法
2 数据资料及处理
    2.1 资料选取
    2.2 资料处理
3 震源参数结果及比对分析
4 地震矩与震级、拐角频率间的相互关系
5 结论与讨论

(10)广西南丹大厂矿区震源参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计算方法
2 大厂矿区地质构造与地震活动
3 资料处理
    3.1 资料选取
    3.2 地震波谱计算
4 计算结果
    4.1 地震矩与近震震级、震源半径的关系
    4.2 地震矩与应力降、拐角频率的关系
5 结论与讨论

四、岩体裂隙充水后对拐角频率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重庆石柱M4.5及武隆M5.0地震前视应力异常对比[J]. 陈丽娟,龚丽文,董娣,董蕾.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2021(03)
  • [2]广西靖西地区2次强降雨触发的震群活动[J]. 李蕾,黄美丽,阎春恒. 华北地震科学, 2020(S2)
  • [3]雅砻江锦屏一级水电站库区蓄水后波速比变化研究[J]. 杜瑶,邵玉平,阮祥,王余伟,戴仕贵. 华南地震, 2020(03)
  • [4]千秋煤矿微震震源参数特征以及震源机制分析[J]. 陈栋,王恩元,李楠. 煤炭学报, 2019(07)
  • [5]开挖作用下大型地下水封石油洞库的渗流通道识别与稳定性研究[D]. 庄端阳. 大连理工大学, 2019(06)
  • [6]2017-06巴东MS4.3地震序列视应力变化[J]. 陈俊华,王秋良,吴海波,王杰,张卫华,赵凌云,黄颂.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2018(02)
  • [7]2015年1月山西介休ML3.3震群发震原因初步研究[J]. 李丽,刘剑,吴昊昱,宋美琴,吕芳. 中国地震, 2015(04)
  • [8]广西龙滩库区地震拐角频率时空差异性特征[J]. 陆丽娟,黄树生,张帆,周斌,阎春恒. 地震研究, 2015(03)
  • [9]有流体参与作用下的震源参数特征——以广西凌云凤山震群、龙滩库区地震为例[J]. 龙政强,孙学军,姚宏,刘双庆,谢夜玉,韦旭鸿. 华北地震科学, 2014(04)
  • [10]广西南丹大厂矿区震源参数研究[J]. 张华,黄树生,陆丽娟,黄惠宁,张帆. 华北地震科学, 2014(03)

标签:;  ;  ;  ;  ;  

充水岩体裂缝对拐角频率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