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温州人热衷于在上海购房置业(论文文献综述)
高媛[1](2019)在《房价上涨对我国居民消费的影响研究》文中指出近年来,“消费降级”成了人们略带自嘲的热议话题,而热传段子“创业不如北京上海买套房”也从侧面反映了居民对于房价过高上涨过快的无奈。众所周知,消费是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之一,但据国家层面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的居民消费并未随GDP呈同步上升态势,甚至在2000年后呈现出疲软态势。自1998年住房改革二十年间的飞速发展,房地产行业已成为我国的经济命脉产业。如今房地产市场与我国宏观经济发展之间关系愈发紧密,而在微观层面,住房作为兼具消费与投资双重属性的商品在每个家庭中都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过高的房价收入比将不可避免地带来房地产泡沫,而杠杆效应的存在又使得房地产市场与金融市场紧密捆绑在一起,随着金融衍生品市场的高速发展,杠杆效应在无限放大,而发生于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也是由于以美国房贷作为基础资产的衍生品出现违约而引发的全球金融海啸。房地产泡沫的产生将会直接作用于以银行为主的金融机构,从而传导至其他金融机构及居民个人,这将会对我国金融秩序的稳定产生重大影响。所以一直以来,跟房地产相关的研究课题都是政府以及学者密切长期关注的领域。房价的波动究竟会对居民消费产生怎样的影响,国内外学者对此进行了长期的跟踪研究。由于国外房地产与金融市场发展早于我国,其研究也早于我国,但随着近些年中国房地产市场的飞速发展与房价的一路走高,国内学者也对此极为关注。研究成果主要分为两派观点,一派是房价上涨会给居民消费带来抑制作用,会挤压消费支出,另一派则相反,房价上涨会给居民消费带来财富作用,会促进消费支出。虽然都是研究这两者之间的关系,但因为研究样本选取的不同、国家地区间差异以及模型选取等因素,研究结果之间存在差异。大致原因有如下几个方面,一是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金融完善程度、居民消费习惯等息息相关,比如有些地区比较传统落后,观念上不喜欢提前消费,倾向于攒足钱再购置房产,毫无疑问房价的上涨会强烈推迟和抑制其其他消费需求。二是这两者还被很多其他因素所共同影响,比如在收入、利率、人口老龄化程度等的作用下,才导致消费与房价呈现出某种关系,而且最终房价对消费的影响是决议于挤出效应与财富效应孰强孰弱的。故在实证分析章节,本文基于经典消费函数理论,选取1999-2017年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居民消费与房价数据,也将居民可支配收入、真实利率和城镇失业率变量纳入实证研究,考量真实消费与房价之间的影响关系。并且为了进一步研究不同收入情况下居民在面对房价上涨时其消费的变化,本文选取特定地区上海市为例,根据居民可支配收入进行样本分组,更有针对性地实证研究房价对于不同收入人群消费的影响。兼顾到住宅同时具有消费品与投资品的双重属性,本文在运用SYS-GMM动态面板分析后,得出结论:在全国层面,房价总体表现为财富效应为主。在针对上海市不同收入居民研究层面,对于偏低收入人群和中高收入人群,房价上涨均表现为财富效应,但原因并不相同,一部分是因为无力购房而选择增加消费支出,一部分是因为消费观念不愿因购房而降低原本较高的消费水平,一部分是因为拥有多套房带来租金上涨资产增值。而对于中间收入群体由于是刚需购房主力军,房价上涨会抑制其消费支出。除此之外,滞后一期的消费对当期消费影响显着,即消费习惯存在很大的棘轮效应,收入仍是影响消费的头号因素,利率和失业率也有一定程度的作用。党的十九大报告再次重申,坚持“房住不炒”,针对实证分析结果并结合我国国情,本文从国家财税政策、社保就业、居民观念、规范交易和金融监管几个方面提出改进建议,需要更高效的分配收入,进一步加强相关政策扶持,维持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使房价控制在在合理区间,努力让人民住有所居,把住房的财富效应发挥好。
张倩[2](2019)在《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家庭支持研究 ——以安徽省Y镇为例》文中指出近年来,农民工群体内部出现代际变化,新生代农民工群体已经成为城镇化进程中的主力军。与老一代农民工相比,新生代农民工有着更强烈的市民化意愿和不一样的市民化诉求。然而,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道路仍然阻碍重重,其市民化过程中的工作诉求、住房诉求、公共服务诉求、精神文化诉求、情感诉求、举家迁移诉求、市民化成本分担诉求等并未得到完全满足。新生代农民工很难通过自身努力完成农民身份向市民身份的转换,需要社会各界给予支持。作为社会组织的最基本单位——家庭,最先为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提供了多种支持。本研究基于家庭视角,以社会支持理论为支撑,立足于安徽省Y镇研究Y镇农村家庭对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支持情况,发现家庭支持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有限性,并提出构建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多元支持网络。本研究参考已有研究成果,检视安徽省Y镇农村家庭的实际支持情况,指出:家庭为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提供的支持主要有物质支持、情感支持、照顾支持和社会关系网络支持等;家庭支持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存在一定限度,其支持力度受限于家庭的经济能力、子女数量和思想观念,而且新生代农民工自身年龄、性别、职业状况、文化水平的不同也会影响家庭的支持力度;另外,家庭为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提供的支持内容并不能满足他们所有的市民化诉求。基于此,本文提出从政府、社区、企业、金融机构、工会组织以及新生代农民工自身等方面构建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多元支持网络,以期既好又快地促进新生代农民工实现市民化。
刘彩运[3](2018)在《金地房地产公司君华项目市场营销策略研究》文中认为在经过数十年的房地产格局调控后,楼盘的蛮荒式陡增、市场饱和度和客户的需求发生了质的改变,对于房地产开发商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改革开放以来,外资便打开了国内消费大市场,投资商汲取楼市政策红利,不断强调快速开发,而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对项目市场营销方面的探究。如今,房地产市场同质化现象严重,一旦楼市行情骤变,政策严加出台,开发商就容易因滞销而断裂资金,导致部分房地产企业破产等连锁反应。相比海外成熟的房地产营销策略,国内已有开发商的管理经验不足,实践时间较短。理论性远不及海外的全面,也还存在些许潜在的政策落地困境。房地产企业,如何对具体房地产项目定制营销策略与保障措施,是当下房地产开发商的重中之重。因此,本文将以金地房地产公司君华项目为研讨目标,契合市场营销理念,针对君华项目存在的项目困境,加之深刻剖析,挖掘信息根源,针对性定制出市场营销策略和保障措施,颇具现实意义。金地集团是国内最早崛起的房地产公司之一,主营楼盘销售等相关的商业活动。近些年,由于国内楼盘价格上涨,保利、万达等房地产龙头也加大了在广东地区的投资,加上外资机构的介入,国内房地产市场出现了不断被瓜分的局面。在新的竞争环境中,金地集团亟待从市场营销角度,加强对客户需求的了解,从而达到市场营销的目的,最终脱颖而出。本文以金地君华开发案例为主线,围绕市场营销理论,对白云区一宗区位优越的房地产项目进行项目市场营销策略研究,为白云片开发住宅楼盘提供模拟实践、市场分析与开发建议。首先,对相关营销策略管理理论进行简要论述,为金地房地产公司市场营销研究提供理论支持。其次,根据理论知识构建房地产市场营销策略框架;再次,梳理出君华项目的市场策略,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维度来剖析营销策略的影响因素。期间充分运用了波特五力、PEST、SWOT等多种分析工具进行中微宏观环境的剖析,进一步对金地君华项目的缺陷和长处等进行评判。接着,为了明确公司究竟如何细分市场定位,配置资源,本文还运用STP模型,从内部资源视角来剖析市场抉择、定性等。最终,形成高效的4P营销策略和后续保障措施。以期日后能够积累相关营销经验,同时也能为类似房地产行业的同行提供经验参考。
劳佳迪[4](2016)在《缺席本轮楼市“狂欢”,昔日温州炒房团今安在?》文中提出他们衣着不算光鲜,没有名牌傍身,脖子上却缠着一条粗大的金项链,与其说是为了炫富,不如说是以金石玉器讨个吉利;他们结队而来,手里还拿着大巴上发送的免费面包,一边掏出手机用难懂的方言高谈几句,一边往嘴里塞上几口;钟情熟人借贷的他们极少刷卡,似乎对现代金融体系没有多少安全感,几百万的大额进出都喜欢搬用现金——尽管红极一时的
张婧[5](2015)在《近十年来我国房产调控政策研究》文中认为我国房产调控政策近十年来频繁出台,而房产市场的问题还是层出不穷,究其原因政策本身的不完善以及市场供求关系的不平衡是主要原因。本文以一个普通消费者的视角回顾了近年来房产调控政策的变迁、其发展轨迹和趋势,分析了房产调控政策如何影响个人的生活和社会行为。在过去十年中,需要买房或者打算买房的消费者在惴惴不安中期待又担心房产调控政策,因为永远不知道下一次的调控政策对自己意味着什么。然后对房地产市场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进行了分析,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导致大量人口涌入城市提高了对住房的需求,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购房的主要目的主要是自住或改善居住条件,年轻人为了结婚买新房、年轻的父母为了子女教育买学区房等。当觉醒过来的刚需一族手里有点闲钱的时候他们也有了投资的需求,因为缺乏多样的投资渠道,很多人选择购买第二套房进行投资。接着对过往十年的调控政策进行了梳理,并分析指出房产调控政策本身存在的问题和由此导致的结果。此外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到其他国家的房产政策,其中不乏我们可咨借鉴的地方。完备的立法、合理的税收调节、和多样的金融政策相补充是国外房产政策的普遍经验,完善的保障房供给制度更是每个国家实现“居着有其屋”的重要途径。最后总结了我国房产政策出现的问题,结合国外的经验和公共政策形成的过程指出我国的房产政策应该做好顶层设计,制定政策应该问策于民,政府应该着重于做好监管工作和保障房的建设,教育房地产企业遵守市场规则并提高社会责任感等等。本文分五个部分对我国近十年来房产调控政策进行研究,主要内容为:第一部分绪论部分,介绍了论文的选题背景、目的和意义,以及国内外当前研究现状等等。第二部分总结了我国房地产市场当前存在的问题,并就这些问题进行了深层次的原因分析。第三部分对我国近十年来房产调控政策进行梳理,并分析房产调控政策存在的一些问题。第四部分总结提炼出国外房产政策的经验和做法,找出其中可以被我国借鉴的做法。第五部分主要对完善我国房产政策提出一些建议,要改变我国房地产市场的现状,不仅仅要完善房产制度,同时还要提高房地产企业的社会责任感。
李鹏[6](2013)在《土地出让收益,公共品供给及对城市增长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中国的城市化发展规模和增长速度是举世瞩目的,无论是三亿多人口从农村向城市的转移,还是年均超过1%的城市化速度,中国用了不到三十年时间完成了发达国家需一百年才能实现的城市化进程。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城市化进程中最重要的一个特点就是政府主导,地方政府的政策不仅对城市化决策制定具有决定性的影响,而且政府还通过参与到城市建设中直接拉动城市化进程。以“经营城市”为代表的城市运营理念和“土地财政”为主体的财政基础在很大程度上被认为是1994年分税制改革后地方政府推动经济增长和城市化的主要动力。然而相对于在宏观制度层面对地方政府土地财政活动的大量规范分析和经验提炼研究相比,从区域差异视角关注政府相关土地财政活动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深入,考虑到各地区面临着不同的自然禀赋、经济发展水平以及由此产生的异质性,中国的地方政府在获取土地出让收益、用于公共品投入的实践中并不必然遵循同质化的发展路径,而很可能是一系列政策意图考量后的差异化选择,但是目前从区域差异关注土地出让金和相关公共品投入的实证研究尚显缺乏,许多规范分析的结论缺乏足够的经验证据支持。中国城市土地制度赋予了地方政府实现土地资产开发和市场化运作的现实条件,而财政制度和政治制度为地方政府主导城市经济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和双重激励,通过推动房地产市场发展获得以出让金为主的土地出让收益,然后投入到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公共产品供给从而促进地方经济增长和城市增长,成为了现行制度背景下地方政府不约而同的选择目标。然而之前的研究过多在政府财政行为和公共品偏好一致的强假设下分析问题,却忽视了以下现实情境的影响:一方面地方政府面临着相同的制度背景,财政分权和考核体系将所有地方政府置于同样的晋升激励系统中;另一方面,各地区面临不同的自然禀赋和经济发展水平,地方政府在土地出让收益的目标选择、公共品投入方向及结构上具有相当大的自主权,那么在制度约束和个体差异条件下,不同的政府获取土地出让收益和实现公共品财政投入时很可能不是千篇一律的,而有可能在过程和结果中存在很多差别。因此加强在区域层面识别政府获取土地出让收益和公共品投入的整体差异分析是十分必要的。而当把目光从对政府在不同区域土地财政活动的过程关注转移到对实际结果关注时,经营城市实践模式中实现的各种城市特征要素产出或结果,对城市增长会产生怎样的影响也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相对于该领域大量的宏观制度层面规范分析和经验提炼,从区域或城市层面关注土地出让收益获取和公共品投入选择的差异分析还有待深入挖掘,深入理解相关问题又对识别不同地方政府土地财政活动的政策目标和选择思路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因此本文希望提出相对独立但逻辑上却有联系的三组细分问题来进一步拓展:(1)政府在土地出让收益获取中体现出怎样的区域差异?(2)地方政府把土地出让金用于公共品投入的实践中体现了怎样的结构和区域差异?(3)在政府土地财政运作模式下,房价水平和公共品产出水平对城市增长会产生怎样的影响?以对这三组问题的分析解答为主线,本研究的主要内容与结论包括:(1)从省级层面展开对土地收益获取区域差异的分析研究,采用多元统计技术的聚类分析和相关文献参考识别了中国存在着四种获取土地出让收益构成的差异区域,分别是:特大都市区:以北京、上海为代表;沿海发达区:以广东、天津、江苏、浙江、福建、海南、山东为代表中部发展区:以山西、内蒙、黑龙江、吉林、辽宁、安徽、河南、重庆、湖北、湖南、河北为代表西部后起区:以宁夏、江西、广西、四川、云南、贵州、西藏、陕西、甘肃、青海、新疆为代表政府的财政意图和政策目标决定了政府追求土地出让收益方式的结构差异,不同地方政府土地出让收益获取过程中体现了不同的选择思路和侧重方向。特大都市区:该地区政府主要目标是获得高额的土地出让金,因此为了土地出让价格维持在较高水平需要控制土地的出让规模,导致了政府在土地出让过程中减少出让规模的选择。沿海发达区:该地区政府主要目标是获取不断增长的房地产和建筑税收收入,追求建设规模带来的税收收入则需要加大土地的出让数量,因此地方政府在此激励下通过扩大土地出让规模来实现税收收入增长,同时上期土地出让规模也会影响当期土地出让数量的决策制定。中部发展区:该地区同时追求土地出让金及房地产和建筑业税收收入,然而,抬高土地价格水平和扩大房地产建筑规模对土地出让有着相反的影响,前者需要抑制土地出让规模,后者需要扩大土地出让规模,因此,该地区政府的土地出让数量是综合考虑上述目标所进行的选择。西部后起区:引资竞争态势使该地区不具维持高地价来压低土地出让规模的条件,因此地方政府主要目标是获得建筑业和房地产业的税收收入,追求建设规模扩张带来的税收收入导致了土地出让的加大,产生了政府追求土地出让扩张的选择。(2)地方政府土地出让金扩张对公共品供给产生了促进作用,但是存在着显着的结构性和区域性差异。在结构方面,全国层面的计量分析结果表明,土地出让金的确显着的促进了人均基础建设支出和人均教科文卫社保支出水平,实证结果并没有支持以往财政投入只向基础设施建设倾斜的研究观点。土地出让金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预算内收支缺口,填补了预算内公共支出的不足,使得财政对公共品投入增加,而这一增加无论是对市政建设工程为代表的基础设施类公共品,还是教科文卫社保为代表的公共服务类公共品,都是起到了积极有效的促进作用。在区域层面具体体现为:特大都市区:土地出让金更多的体现为“重服务轻基建”,地方政府有意识得将土地出让金向公共服务类公共品投入倾斜,而不是用来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沿海发达区:沿海发达区的土地出让金表现出对基础建设类和公共服务类公共品投入同步提升的趋势,虽然基础建设投入仍受青睐,但是本区域所处阶段特征促使了公共服务类公共品在政府公共品投入中地位稳定上升。中部发展区:从整体层面上土地出让金对两类公共品支出都有促进,但是考虑到具体省份差异后,土地出让金展现出明显的向基础设施类倾斜趋势,而与公共服务类的投入关系不显着。西部后起区:土地出让金展现出向基础设施类倾斜趋势,但是影响程度弱于中部发展区;土地出让金对公共服务类公共品投入基本上没有影响,该地区的土地出让对公共品投入存在明显的结构扭曲。(3)公共品产出和房价水平分别以集聚力和分散力的作用方向对城市增长产生重要影响。通过采用Gleaser模型对中国263个地级城市研究发现,在城市空间扩张层面,以房地产价格水平为代表的土地要素价格的提升对城市增长起到了负向分散作用,公共品产出对城市空间延伸产生了有效影响,教育、医疗卫生、交通和基础设施是城区拓展的有效推动力,文化设施和通讯类公共品会制约城市空间拓展,在城市非空间增长方面,房地产价格的上升显着抑制了人口在城市的集聚态势,和城市经济水平增长显着性不明显;城市道路、通讯设施、文化、教育和卫生医疗的改善会显着降低人口增速,交通类公共品的增加则可以较大程度提高城市入口的增长态势。公共品产出对经济发展的促进表现并不理想。目前土地财政模式下的城市增长进程中明显存在经济增长和人口增长的背离,导致了人口和经济增长的不协调性发展,这种现实下城市增长并没有实现理性增长的最优化状态。(4)以钱江新城为代表的案例研究呈现出沿海发达地区地方政府土地经营行为的典型思路。通过对新城管委会在土地出让收益获取过程中分析各种经营手段,建设投入资金流向和城市增长具体内容,发现在土地出让收益获取、公共品投入和城市增长上该案例都能较好的支持了之前实证研究中关于沿海发达区的相关结论。本研究的学术价值和创新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四点:(1)对地方政府获取土地出让收益的区域差异研究表明了土地出让收益构成的类群差异,并发现了不同类群下政府土地出让的选择侧重,丰富了中国情境下土地财政差异化实现的相关理论。(2)本文对研究区域公共投入决策的结构和区域差异提供了一个新颖的视角,聚焦于土地出让金这一新财源对公共品投入额影响上,通过实证分析,发现地方政府在采用土地出让金实现公共品支出的实践中存在结构和区域差异,为相关研究提供了可靠的经验证据。(3)本文为公共品产出和房价水平影响城市增长的研究提供了一个中国情境下的分析框架,指出了在分析中国城市增长影响因素时房价和公共品共同纳入模型的必要性和必然性,为相关的理论和实证研究提供了中国情景研究的匹配思路。(4)本文对完善GLeaser模型在中国的应用有一定贡献,本文通过城市建成区面积来表征城市增长,建立了人口和GDP作用的联立方程,得到了更符合中国现实环境的改进后的GLeaser城市增长模型,改善了模型与中国城市增长情景之间的匹配性。此外,本文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对理解土地出让收益获取方式、公共品投入与区域特征的密切联系,综合把握公共品和房价水平对城市增长的共同影响,发现土地出让金对预算内收入的“挤出效应”和“转移效应”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李伊琳[7](2012)在《快钱时代终结 温州炒房客转向》文中研究说明“我们现在不组团了,直接找开发商谈项目。”8月14日上午9点左右,孔帅在上海中环高架上飞驶着汽车,一边告诉记者。 他正赶着参加一个房地产投资的早场会议。孔是网络红人二月丫头所组 “温州上海置业精英会”的搭档,活跃在上海、温州两地已5年多。 如今?
刘光宇,喻鹏[8](2011)在《“炒”走中国 “游”行天下——独家专访炒房领袖陈俊,探秘新政下的温州炒房团生存之道》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温州人确实热衷又擅长炒房,温州人炒房发了大财这事也不假,"因为温州人炒房发了财而带动全国人炒房进而推高了房价"的事实同样证据确凿。不过,单纯对爱好炒房的温州人进行不无夸张的妖魔化抹黑和指控、一味将高房价的责任推卸到炒房人身上,同样无助于我们认识和了解这场中国特色楼市游戏的隐秘潜规则之机关所在。于是,《安家》杂志联系到一位圈内名声甚高的炒房团领袖并进行了独家专访,希望能听他亲自讲述"炒房团"这个神秘的财富团体的真实面貌。
王正园[9](2010)在《上海市住房保障体系发展研究 ——基于住房保障需求与支付能力的实证分析》文中研究指明住房问题是重要的民生问题,各级政府高度重视解决城市居民住房问题,始终把改善群众居住条件作为城市住房制度改革和房地产业发展的根本目的。20多年来,住房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城市住宅建设持续快速发展,城市居民住房条件总体上有了较大改善。但住房保障制度不够完善,政策措施还不配套,部分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还比较困难。近年来各级政府越来越重视住房保障工作。本文以住房过滤模型与梯度消费理论为基础,从上海城镇职工总体住房状况的实证分析入手,综合考量职工的住房保障需求与支付能力,并与现行上海住房保障制度体系中的各项制度进行配比,发现存在的不足,并借鉴当前国内外住房保障制度建设的实践经验,为上海住房保障体系发展提出政策建议。本文的研究成果在于,提出完善上海市住房保障体系发展思路:即建立一整套梯度保障、逐级过滤的住房保障体系。其基本原则是先满足基本居住,再鼓励私人财产积累;允许“先租后售”,强制住房过滤。其总体构想是:在以廉租住房为核心保障低收入群体住房的基础上,下阶段住房保障工作应以扶持中等收入家庭住房为重点,大力发展公共租赁房、经济适用房和商品房贷款贴息的梯度保障政策,并在梯度改善的同时,强制住房过滤。在此基础上,又简要提出了关于完善上海市住房保障体系的其他建议。
赵亮[10](2010)在《“东瓯逸璟”项目营销策划研究》文中提出随着中国城镇化的不断发展,大众对住房的刚性需求不断增涨,住宅商品化的广度和深度正在不断的提升,房地产业已经逐步成为了国民经济中的支柱产业。近几年中国房地产市场热度有增无减,国家在近期不断加大房地产的调控力度,国六条国八条相继出台,并紧缩银根,限制房地产项目贷款。房地产大环境的变化使企业在进行投资时的风险进一步加大,投资需要更加谨慎。现阶段房地产营销策划仍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一方面,房地产开发商并不重视营销策划,或者虽然重视但缺乏一套系统的理论方法来指导实践工作;另一方面,一些开发商聘请的策划人员对于房地产策划并不精通、了解,策划行为没有系统性和科学性,使企业误入歧途。如何理性的认识营销策划的真正内涵,促进房地产业的健康发展是摆在房地产营销方面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为此,本文立足目前房地产发展的大环境,针对房地产营销策划的现状,结合一家房地产公司项目营销策划课题,对房地产营销策划过程中的重点内容和操作流程进行了阐述,分析了当前兰州市房地产市场现状,并通过对项目SWOT分析和需求分析、竞争分析、市场定位、营销策略的研究构建了房地产营销策划的框架,同时对“东瓯逸璟”项目市场定位、营销策划进行了具体研究。本文以全程营销的观点来实施房地产营销,从客户需求、市场定位、小区规划、户型设计、物业管理、市场推广等全方位进行项目营销策划,改变了以往只注重市场推广的推销方法。本文试图在房地产营销策划上进行一些有益的探讨研究,希望总结出一套既科学又切实可行的房地产营销策划框架,为房地产开发企业提供有益的帮助。同时,笔者通过房地产营销策划的实际操作来佐证房地产营销策划理论,使理论与实践相互映证,期望对房地产营销策划实践起到一定的指导。
二、温州人热衷于在上海购房置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温州人热衷于在上海购房置业(论文提纲范文)
(1)房价上涨对我国居民消费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
一、国外文献综述 |
二、国内文献综述 |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第四节 研究创新点及不足 |
一、研究创新点 |
二、研究不足 |
第二章 房价上涨对居民消费影响的理论分析 |
第一节 相关理论基础 |
一、生命周期理论 |
二、持久收入假说 |
三、LC-PIH假说 |
第二节 房价上涨与居民消费的传导机制分析 |
一、实现的财富效应 |
二、未实现的财富效应 |
三、流动约束效应 |
四、信心效应 |
五、预防性储蓄效应 |
六、财富重新分配效应 |
第三章 我国房价波动与居民消费现状分析 |
第一节 我国房地产现状分析 |
一、我国房产市场发展历程回顾 |
二、我国房价过高现状 |
第二节 我国消费现状分析 |
一、居民消费增速乏力 |
二、居民消费水平的地区差异性 |
第四章 实证分析 |
第一节 模型构建、数据选取与变量说明 |
一、模型构建 |
二、数据选取 |
三、变量说明 |
第二节 房价上涨对居民消费的影响研究 |
一、描述性统计 |
二、单位根检验 |
三、实证检验过程 |
四、实证检验结果分析 |
第三节 房价上涨对不同收入居民消费的影响研究 |
一、描述性统计 |
二、单位根检验 |
三、实证检验过程 |
四、实证检验结果分析 |
第五章 结论分析及政策建议 |
第一节 本文主要结论 |
第二节 政策建议 |
一、提高居民收入,注重收入再分配 |
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鼓励创业创新 |
三、引导居民消费观念转变,充分利用金融工具 |
四、规范完善房地产二级交易市场 |
五、加强房地产行业资金监管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2)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家庭支持研究 ——以安徽省Y镇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第二节 文献综述与评述 |
一、关于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研究 |
二、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与家庭支持相关研究 |
三、简要评述 |
第三节 研究设计 |
一、理论基础:社会支持理论 |
二、概念界定 |
三、研究内容 |
四、研究方法 |
第二章 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诉求 |
第一节 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社会支持诉求 |
一、工作诉求 |
二、住房诉求 |
三、公共服务诉求 |
四、精神文化诉求 |
第二节 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家庭支持诉求 |
一、情感诉求 |
二、举家迁移诉求 |
三、市民化成本分担诉求 |
第三章 家庭支持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方式与限度 |
第一节 家庭支持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方式 |
一、调查地点简介 |
二、调查对象情况说明 |
三、家庭支持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方式 |
(一) 物质支持 |
(二) 情感支持 |
(三) 照顾支持 |
(四) 社会关系网络支持 |
第二节 家庭支持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限度 |
一、支持主体方面 |
二、支持客体方面 |
三、支持内容方面 |
第四章 构建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多元支持网络 |
第一节 促进社会主体支持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 |
一、政府要深化制度改革,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 |
二、社区要完善管理模式,扩大服务范围 |
三、企业要提高薪酬待遇,加强职业技能培训 |
四、金融机构要积极作为,主动分担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成本 |
五、工会组织要发挥组织功能,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
第二节 家庭支持、社会支持与自身努力的协调 |
一、家庭支持、社会支持与自身努力的关系 |
二、共同发力,促进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金地房地产公司君华项目市场营销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一、绪论 |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
(三)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四)研究总体思路 |
二、相关理论基础 |
(一)房地产市场营销策略概述 |
(二)4P营销理论 |
(三)PEST模型理论 |
(四)SWOT分析法 |
(五)STP理论 |
(六)营销资产理论 |
(七)互补营销理论 |
三、金地房地产公司君华项目环境分析 |
(一)宏观环境分析 |
(二)房地产行业环境分析 |
(三)金地房地产公司君华项目SWOT分析 |
四、金地房地产公司君华项目营销策略制定 |
(一)金地房地产公司君华项目消费者需求分析 |
(二)金地房地产公司君华项目营销目标市场与定位策略 |
(三)产品策略 |
(四)价格策略 |
(五)渠道策略 |
(六)促销策略 |
五、金地房地产公司君华项目营销策略保障措施 |
(一)完善市场调研机制 |
(二)制定营销考核制度 |
(三)强化营销目标管理措施 |
(四)积极实施客户维系策略 |
六、结论与展望 |
(一)结论 |
(二)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A 客户基础背景问卷调查 |
附录B 客户需求背景问卷调查 |
附录C 金地项目客户及同行调查问卷 |
致谢 |
作者简历 |
(4)缺席本轮楼市“狂欢”,昔日温州炒房团今安在?(论文提纲范文)
温州籍“地产网红”纷纷改行 |
前炒房团成员称被“吓破胆” |
“大本营”楼市红利耗尽 |
部分“温州帮”转战A股 |
(5)近十年来我国房产调控政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本选题的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本选题的国内外研究状况 |
1.3 本选题的研究思路粤创新点 |
1.4 本选题的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2章 近十年来我国房产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深层次原因分析 |
2.1 近十年来我国房产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 |
2.2 近十年来我国房产市场存在问题的深层次原因分析 |
第3章 我国近十年来房产调控政策的历程及其存在的问题 |
3.1 我国近十年来房产调控政策的历程 |
3.2 我国近十年来房产调控政策存在的问题 |
第4章 国外房产政策中值得借鉴的做法 |
4.1 完备的住房立法 |
4.2 高额的税收调节 |
4.3 适当的财政补贴 |
4.4 多样的房产金融政策 |
4.5 充足的保障房供给 |
第5章 完善我国房产调控政策的对策 |
5.1 政府应做好顶层设计 |
5.2 政府应重点做好保障房建设 |
5.3 政府房产政策出台前应广泛问计于民 |
5.4 房产政策出台后政府应做好市场监管 |
5.5 房产政策应保持连续性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土地出让收益,公共品供给及对城市增长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图目录 |
表目录 |
1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研究思路和概念界定 |
1.2.1 研究思路 |
1.2.2 概念界定 |
1.3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1.3.1 研究方法 |
1.3.2 技术路线 |
1.4 内容安排与文章结构 |
2 城市政府土地出让的制度环境 |
2.1 城市土地制度 |
2.1.1 土地所有制度 |
2.1.2 土地使用制度 |
2.1.3 土地征用和管理制度 |
2.1.4 土地储备制度 |
2.2 财政制度与土地出让 |
2.2.1 财政分权与分税制改革对城市政府财力影响 |
2.2.2 土地出让对城市政府的财政激励 |
2.3 政治制度与土地出让 |
2.3.1 晋升锦标赛和城市竞争对城市政府行为影响 |
2.3.2 土地出让对城市政府的政治激励 |
2.4 本章小结 |
3 土地出让收益获取的区域差异分析 |
3.1 问题的提出 |
3.2 文献回顾 |
3.2.1 土地财政与土地出让收益的研究范围 |
3.2.2 土地出让收益的获取模式 |
3.2.3 土地出让的行为策略 |
3.2.4 土地出让收益的区域差异 |
3.3 地方土地出让收益获取的类群划分 |
3.3.1 土地出让收益的聚类分析 |
3.3.2 土地财政差异的类群划分 |
3.4 不同模式下对应的土地出让收益差异化选择分析 |
3.4.1 理论模型设定 |
3.4.2 实证模型设计及变量选择 |
3.4.3 实证方案和统计方法 |
3.4.4 针对内生性和动态问题的模型改进 |
3.4.5 统计结果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4 土地出让金对公共品投入的结构和区域差异研究 |
4.1 问题的提出 |
4.2 文献回顾 |
4.2.1 公共品的分类界定 |
4.2.2 公共品财政投入的结构影响研究 |
4.2.3 公共品财政投入的区域影响研究 |
4.2.4 土地相关收入与公共品融资研究 |
4.3 公共品供给的现状分析 |
4.3.1 地方政府承担的公共品供给职责和比重 |
4.3.2 地方政府预算压力与土地出让金扩张 |
4.3.3 公共品的结构差异分析 |
4.3.4 公共品的区域差异分析 |
4.4 土地出让金影响公共品投入的结构差异分析 |
4.4.1 计量模型、指标选择与数据说明 |
4.4.2 实证结论 |
4.5 分地区实证分析及计量结果 |
4.5.1 特大都市区的实证研究 |
4.5.2 沿海发达区的实证研究 |
4.5.3 中部发展区的实证研究 |
4.5.4 西部后起区的实证研究 |
4.5.5 四组区域土地出让金作用于公共品投入模式的小结 |
4.6 本章小结 |
5 公共品产出,房价水平对城市增长的影响研究 |
5.1 问题的提出 |
5.2 文献回顾 |
5.2.1 城市增长的概念和内容 |
5.2.2 土地要素价格对城市增长的影响 |
5.2.3 公共品对城市增长的影响 |
5.2.4 中国城市增长制度因素的影响研究 |
5.3 理论模型 |
5.4 实证分析 |
5.4.1 本文城市增长影响因素的侧重点 |
5.4.2 变量的选取和分析 |
5.4.3 数据来源和处理 |
5.4.4 模型表达式及实证结果 |
5.4.5 实证结果分析 |
5.5 公共品,房价对城市增长的影响研究小结 |
6 土地经营、公共品供给和城市增长的案例 |
6.1 钱江新城建设的背景知识 |
6.2 土地经营 |
6.2.1 土地出让金 |
6.2.2 土地贷款和引资 |
6.2.3 税收返还 |
6.2.4 相关收费和经营收入 |
6.2.5 钱江新城土地财政收入小结 |
6.3 公共品供给 |
6.3.1 建设投资资金 |
6.3.2 钱江新城历年城市公共支出基本情况介绍 |
6.3.3 公共投资的实际产出 |
6.3.4 公共品建设情况的小结 |
6.4 城市增长 |
6.4.1 建成区面积增长 |
6.4.2 经济增长 |
6.4.3 人口增长 |
6.4.4 城市增长小结 |
6.5 本章小结 |
7 结论和展望 |
7.1 主要结论 |
7.2 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
7.2.1 理论价值 |
7.2.2 现实意义 |
7.3 研究局限与未来研究方向 |
7.3.1 研究局限 |
7.3.2 未来研究方向 |
参考文献 |
附录:2000—2010年土地出让收益构成聚类分析树状图 |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主要科研成果 |
(9)上海市住房保障体系发展研究 ——基于住房保障需求与支付能力的实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1.4 本次研究的特色和创新之处 |
第二章 基本概念与理论依据 |
2.1 几个重要概念的界定 |
2.1.1 居住权与基本居住权 |
2.1.2 住房需求与住房保障需求 |
2.1.3 支付能力 |
2.2 理论依据 |
2.2.1 社会保障理论 |
2.2.2 住房过滤模型 |
2.2.3 住房梯度消费理论 |
第三章 上海职工家庭住房状况分析 |
3.1 人均居住面积逐年提高,但增速明显放缓 |
3.2 "自有"住房率低,但"准自有"住房率高 |
3.3 总体居住水平提高,但低收入家庭居住条件没有明显改善 |
3.4 住房需要总量不断增长,但多数受支付能力限制无力释放 |
3.5 消费需求依然倾向于买房置业,但过半数家庭乐意长期租住 |
3.6 城镇家庭对住房保障政策关注度高,但实际受益面不大 |
3.7 农民工集宿化管理取得实效,但散居条件简陋、房租负担较重 |
第四章 上海城镇职工家庭住房保障制度发展现状 |
4.1 住房保障制度发展概述 |
4.2 上海住房福利计划发展状况 |
4.3 上海城镇住房保障体系存在的问题 |
第五章 部分国家和地区住房保障经验借鉴 |
5.1 以公共住房为主要特征的住房保障制度 |
5.2 以住房补贴为主要特征的住房保障制度 |
5.3 以合作建房为主要特征的住房保障制度 |
5.4 以购房贷款贴息为主要特征的住房保障制度 |
5.5 以第三部门介入为主要特征的住房保障制度 |
5.6 部分国家和地区住房保障经验对我们的启示 |
第六章 完善上海市住房保障体系的总体构想和对策建议 |
6.1 完善上海市住房保障体系的基本原则 |
6.2 上海市住房保障体系发展的总体构想和对策建议 |
第七章 结语 |
参考文献 |
(10)“东瓯逸璟”项目营销策划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一、绪论 |
(一) 研究背景 |
(二) 研究的必要性 |
(三) 研究目的、范围及方法 |
(四) 研究的意义 |
二、理论综述 |
(一) 房地产营销策划的基本理论 |
(二) 房地产营销策划分析的两个重要工具 |
(三) 房地产目标市场选择及市场定位理论 |
(四) 整合营销理论 |
(五) 4P及4C理论 |
三、兰州市房地产市场环境分析 |
(一) 兰州市房地产宏观环境分析 |
(二) 兰州市房地产行业现状分析 |
四、"东瓯逸璟"项目市场分析 |
(一) "东瓯逸璟"项目概况 |
(二) 项目市场需求分析 |
(三) 项目的竞争分析 |
(四) 项目SWOT分析 |
五、"东瓯逸璟"项目市场定位 |
(一) 项目市场细分 |
(二) 目标市场特征分析及目标市场选择 |
(三) 项目的市场定位 |
六、"东瓯逸璟"项目的营销组合策略 |
(一) "东瓯逸璟"项目产品策略 |
(二) "东瓯逸璟"项目价格策略 |
(三) "东瓯逸璟"项目渠道营销 |
(四) "东瓯逸璟"项目营销推广策略 |
七、销售执行方案 |
八、项目营销策划方案实施保障与评价 |
(一) 项目营销策划方案实施保障 |
(二) 项目风险评价 |
(三) 项目营销策划方案可行性结论 |
九、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温州人热衷于在上海购房置业(论文参考文献)
- [1]房价上涨对我国居民消费的影响研究[D]. 高媛. 上海财经大学, 2019(07)
- [2]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家庭支持研究 ——以安徽省Y镇为例[D]. 张倩. 南京师范大学, 2019(04)
- [3]金地房地产公司君华项目市场营销策略研究[D]. 刘彩运. 兰州大学, 2018(02)
- [4]缺席本轮楼市“狂欢”,昔日温州炒房团今安在?[J]. 劳佳迪. 中国经济周刊, 2016(39)
- [5]近十年来我国房产调控政策研究[D]. 张婧. 安徽大学, 2015(02)
- [6]土地出让收益,公共品供给及对城市增长影响研究[D]. 李鹏. 浙江大学, 2013(08)
- [7]快钱时代终结 温州炒房客转向[N]. 李伊琳. 21世纪经济报道, 2012
- [8]“炒”走中国 “游”行天下——独家专访炒房领袖陈俊,探秘新政下的温州炒房团生存之道[J]. 刘光宇,喻鹏. 安家, 2011(06)
- [9]上海市住房保障体系发展研究 ——基于住房保障需求与支付能力的实证分析[D]. 王正园. 华东师范大学, 2010(02)
- [10]“东瓯逸璟”项目营销策划研究[D]. 赵亮. 兰州大学, 20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