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用S型皮托管测固定污染源排气参数的方法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李杰[1](2021)在《固定污染源废气监测中的质量控制探讨》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持续深入推进,我国越来越重视对工业三废的处理。固定污染源废气排放一直以来是环境治理的重点和关键,进行废气排放控制和有效治理的基础就在于对固定污染源废气的监测。强化固定污染源废气监测质量控制,提高监测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对于固定污染源废气处理工作至关重要。本文就主要基于固定污染源废气监测工作的具体开展情况,对废气监测质量控制的关键、要点及强化质量控制的优化举措加以分析。
班继民,张朝瑞,李建鹏[2](2021)在《温压流一体机对烟气流速测得值不确定度的分析》文中提出温压流一体机是一种集监测烟气温度、压力和流速于一体的监测仪器,主要用于固定污染源烟气排放企业的废气排放口流速监测。在对排放烟气进行实时测量的各参数中,流速的测量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是计算烟气流量和污染物排放总量的关键数据。其测量的准确性、可靠性直接关乎企业切身利益。本文主要对温压流一体机对烟气流速测得值的不确定度进行了分析。
王鹏,穆军,雷镇嘉[3](2020)在《CFD对S型皮托管流量测量的仿真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针对皮托管测量管道气体的排放量存在局限性,该文基于CFD对S型皮托管分别在不同偏移距离、不同锥角管段条件下进行单因素仿真实验,首先建立压差ΔP的目标函数,得出S型皮托管的校准系数0.85,进一步研究不同流场条件对压差、相对示值误差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直管段条件下,随着空气流速的增大,压差呈现一致的变化规律;在同一流速下,偏移距离越大,压差就越大,示值误差也增大;不同偏移距离下,示值误差随着流速的增大而增大,并逐渐趋于稳定。锥形管条件下,随着流速的不断增大,各流速点下的压差变大,相对示值误差也不断增大;随着锥角的继续增大,压差值与流速值呈指数函数变化趋势,各流速点对应的相对示值误差明显增大。因此,不同偏移距离、不同锥角管段都会对压差有直接影响,导致测量示值误差失真,研究结果为今后采用S型皮托管对烟道或烟函的气体污染物排放测量提供理论支撑和相关数据参考。
欧阳雨川[4](2020)在《高压静电—DBD联用技术脱除餐饮油烟的实验研究与效果评价》文中认为餐饮油烟已经成为我国城市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其严重影响大气环境与人体健康。除含油颗粒物之外,餐饮油烟中还含有浓度较高、种类复杂的挥发性有机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其不仅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且作为大气中细颗粒物(PM2.5)与O3的重要前体物质,对大气环境造成明显影响。因此,研究高效的油烟净化器对餐饮油烟的治理有着重要意义。本实验针对“板-板”式静电式油烟净化器及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Dielectric Barrier Discharges,DBD),在各设备运行参数下结合进入设备前后的油烟浓度、VOCs各组分浓度及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模拟,探究了其治理效率的影响因素。确定静电式油烟净化器综合最佳参数后与DBD装置联用,对VOCs浓度较高的烧烤油烟进行了实验治理,研究了两种设备联用对油烟和VOCs的治理效率。同时,本实验分析了烧烤油烟VOCs的产生特征,利用健康风险评估模型与最大增量反应活性系数法(Maximum Incremental Reactivity,MIR)计算了实验设备各采样点VOCs的致癌风险(Lifetime Cancer Risk,LCR)、非致癌风险(Hazard Index,HI)和O3生成潜势(Ozone Formation Potential,OFP)。实验得到的主要结论如下:(1)对“板-板”式静电油烟净化器的设备参数如:电压(10 kV-14 kV)、设备内烟气流速(1.3 m/s-2.0 m/s)、静电模块数(1-2组),对设备治理效率的影响进行了实验探究,结果显示对于30 mg/m3左右的餐饮油烟,在设备参数:静电模块数2组、通过设备流速1.425 m/s、电压13 kV的条件下,“板-板”式静电式油烟净化器的最高治理效率可达98%,出口基准浓度<0.5 mg/m3,理想治理风量1475 m3/h。静电式油烟净化器的实际最大治理风量主要受设备内烟气流速分布均匀程度影响。(2)在综合考虑后,采用最佳参数即两组静电模块、电压为13 kV、设备中心断面流速1.9 m/s、通过风量900 m3/h左右时,实验中静电式油烟净化器对烧烤油烟VOCs平均治理效率可以达到41.5%;在同时段30 kV下DBD设备对VOCs的平均治理效率达到了76.6%,两种设备联用对VOCs理效率为86.3%,对油烟去除效率达到97.7%,其对VOCs单独组分治理效率可能与目标物化学键稳定性与化学反应活性有关。(3)检出的烧烤油烟VOCs共68种,总浓度为11402.06μg/m3,成分以烷烃、烯烃和芳香烃为主。致癌风险值(LCR)计算结果表明,油烟VOCs中正己烷、1,3-丁二烯和1,2-二氯乙烷LCR值位于1?10-6~1?10-4之间,具有潜在致癌风险;苯的LCR值大于1?10-4,具有高致癌风险;非致癌风险值(HI)值计算结果表明其中丙烯醛和苯HI值(596.6和5.4)均大于1,存在很强的非致癌风险。实验中烧烤油烟VOCs的OFP总值为50401.51μg/m3,主要OFP贡献物质有:丙烯(35.5%)、1-丁烯(14.8%)、丙烯醛(13%)。(4)对于致癌风险物质苯,在经过静电式油烟净化器处理后,苯的高致癌风险与非致癌风险仍存在;与DBD联用处理后,苯的高致癌风险降至潜在致癌风险,非致癌风险消除。正己烷、1,3-丁二烯和1,2-二氯乙烷仍具有潜在致癌风险。另外,丙烯醛的非致癌健康风险在经过静电式油烟净化器与DBD联用治理后仍然存在,但HI值降低了92.6%。静电式油烟净化器减少了51.4%的烧烤油烟VOCs的OFP贡献总值,与DBD联用后,对烧烤油烟VOCs的OFP贡献总值削减率达到了92.7%。
史灵辉[5](2020)在《固定污染源废气监测过程中风量的衰减》文中提出固定源废气流量作为污染物排放速率计算的关键参数,因此准确测定尤为重要。而监测过程中的遇到废气流量衰减问题,给数据审核和监督管理带来一定的困难,本文主要通过理论分析介绍了几种前期解决措施以供参考。
邓千封[6](2020)在《基于皮托管的烟道气体流量测量及量值溯源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我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和国际间碳交易的进一步展开,对气体污染物和温室效应气体排放量的准确计量愈发重要。烟道气体排放是我国大气污染物和二氧化碳排放的主要来源,目前国内可用于校准大口径气体流量计的标准装置较少且暂时缺乏完整的量值溯源体系,同时烟道内流场复杂、湍流度高,使烟气流量测量结果准确度较低。S型皮托管作为当前应用最广泛的烟道气体流量计,其计量性能直接关系到测量结果的准确性。为了满足当前国内对烟道气体流量的量值溯源需求和解决S型皮托管在烟道气体流量计量中校准系数受横向流动影响的问题,本文主要对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新建成的烟道气体流量标准装置进行了性能评估,并通过烟道现场测试对S型皮托管和球型皮托管在烟道流量计量中的特性进行研究,基于烟道气体流量标准装置对横向流动下S型皮托管的校准系数变化进行研究,设计了一种校准系数对横向流动不敏感的改进锥型皮托管。本文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对国家计量院新建成的烟道气体流量标准装置进行了性能评估。经验证,标准装置具备流量范围为908104840m3/h,流速范围为0.560m/s的测量能力,装置的相对扩展不确定度为0.62%(k=2),可对最大口径为1m的气体流量计进行校准,完善了烟道气体流量量值溯源体系。(2)通过烟道现场实验对S型皮托管与球型皮托管的烟道流量计量特性进行研究。研究发现:与现场超声流量计的标准流量相比,S型皮托的示值误差达到33.8%;球型皮托管对向测量的示值误差为-6.2%,非对向测量的示值误差为-6.5%。球型皮托管的计量性能较好,对向测量与非对向测量方法的结果准确度相当。但球型皮托管孔径小、易堵塞,不能长时间进行测量,选用S型皮托管可避免此问题,但须要进行改进以提高其计量性能。(3)烟道气体的横向流动会造成皮托管校准系数的变化,通过在不同扭转角和偏转角下对S型皮托管校准系数受探头结构参数变化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扭转角变化时,S型皮托管的校准系数关于0°呈近似对称分布;在偏转角变化时,校准系数变化较大且不对称;静压孔压力值的变化是S型皮托管校准系数变化的主要因素;当皮托管曲率半径、取压孔距离增大,或者内外径之比减小时,校准系数的变化趋于稳定。(4)设计了一种校准系数对横向流动不敏感的改进型锥型皮托管,并对改进后的锥型皮托管结构参数对校准系数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总压孔压力值的变化是改进后锥型皮托管校准系数变化的主要因素;在横向流动的条件下,总压孔锥形角度越小,静压孔锥形角度越大,连接杆位置距离皮托管探头越远,校准系数越稳定。最后通过烟道现场测试,改进后锥型皮托管示值误差为24.6%,相比于常规S型皮托管,测量准确度提升近9%。
欧阳浩宇,李建鹏,刘慧媛[7](2019)在《温压流一体机使用现状浅析》文中认为温压流一体机是可以实时测量温度、静压、动压、流速等烟气参数的一体式监测仪,主要应用在企业固定污染源烟气排放连续监测系统中。文章介绍了温压流一体机的构成及测量原理基础上对温压流一体机流速误差主要影响因素及计量检定/校准现状进行分析。针对其存在问题,提出制定国家标准和国家/地方检定规程或校准规范的紧迫性。
安学良[8](2019)在《抽取式光前向散射法超低浓度烟尘在线监测装置研制》文中认为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环境问题日益凸显。尤其近几年雾霾加剧,引起社会各界持续关注。国家为改善大气环境,加强对火电、钢铁等行业烟尘浓度排放监管,出台了一系列标准文件。为达到国家颁布的烟尘浓度排放标准,国内各大发电企业开展了燃煤机组超低排放改造工作。然而改造后的含尘烟气会出现低尘、低温、高湿等情况。因此准确有效监测改造后烟气颗粒物浓度,成为在线监测装置研制的主要困难。本论文针对超低排放改造后烟气颗粒物浓度在线监测问题,完成了以下工作:1.通过对比分析不同烟尘浓度测量方法,明晰光前向散射法在超低浓度烟尘在线监测领域的优势。2.为进一步了解光散射法测量颗粒物浓度的原理,对光散射理论以及颗粒物浓度反演进行了推导分析。3.开展在线监测装置的整体方案设计,主要包括采样系统、测量单元以及电气控制系统的设计:(1)设计一套具有抽取加热、全程伴热功能的采样系统,包括预处理单元、伴热管线、真空泵以及回气单元。为保证装置测量的代表性和稳定性,采用大流量等速取样的方式将含尘烟气从烟道中导出。并且采样探头选择直管45°切口式设计,内置加热棒加热饱和湿烟气,消除液滴对测量的影响。伴热管线对输送过程中的加热烟气进行保温处理,防止烟气中水蒸气冷凝。回气单元采用S型皮托管设计,在回气的同时还可测量烟道内烟气流速。(2)测量单元包括测量仪表、测量室以及吹扫风机。为满足超低浓度测量要求,装置采用基于光前向散射法的颗粒物浓度测量仪表。并介绍了对测量单元采取的保温和吹扫设计。4.电气控制系统基于工控机控制系统和温度控制系统。其中,工控机控制系统主要负责数据的采集、处理、显示、存储,对等速取样的控制和S型皮托管的反吹控制等;温度控制系统的主要作用是对采样烟气的加热和保温。两大系统共同保证装置连续在线测量的稳定。5.首先通过对装置进行模拟低浓度烟尘测试,并与滤膜称重法测量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装置在模拟低浓度烟尘条件下测量结果的准确性。然后通过对测量装置进行一系列现场测试,并根据与手工取样法浓度测量结果的对比,说明装置可以真实地反映烟道内烟尘浓度,验证了本论文设计的在线监测装置的可行性。
郭凯,郝润芳[9](2018)在《基于STM32的全自动化烟尘称量装置》文中提出针对我国环境监测使用称重法对固体颗粒物浓度的测量标准,设计和实现了一套能自动取膜、称膜、更换滤膜的烟尘称量装置。重点对称重装置的机械结构进行设计。利用STM32F103VET6作为主控芯片,HMI人机交互界面,传感器等并且搭建了μC/OS-Ⅱ操作系统,控制完成全部流程。实现了在线监测无人值守,对传统的称重法测量烟尘具有重要意义。
李海洋,张亮,刘波,宋进,沈琼[10](2018)在《燃煤电厂烟道结构参数测量方法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燃煤电厂温室气体排放量是环保部门核查监测的重要指标。温室气体排放量实测法是通过测量固定排放源的温室气体流量与浓度,计算出某种温室气体排放量的方法。固定排放源的流量测量主要使用速度面积法。但是对于建造年代久远,且设计图纸已经缺失的烟道或烟囱,如何获得测量烟道的结构参数成为流量测量的关键。文章提出了两种烟道结构参数的测量方法。全站仪测量法通过在烟道附近布站,可以获得被测烟道的外部结构参数,结合烟道壁厚数据,计算出内部结构参数。对于预留人口,测量人员可以进入的烟道,也可以选择三维激光扫描仪进行测绘,通过靶球辅助,直接获得烟道内部三维结构模型。课题组应用上述两种方法对河南某燃煤电厂烟道进行测量,两种方法比对复现性较好,并结合测得的结构参数绘制了烟道的三位结构模型。
二、用S型皮托管测固定污染源排气参数的方法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用S型皮托管测固定污染源排气参数的方法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固定污染源废气监测中的质量控制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固定污染源废气监测质量控制的重要性 |
1.1 有效控制固定污染源废气排放 |
1.2 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
2 固定污染源废气监测质量控制的要点及关键 |
2.1 做好监测前的准备工作 |
2.2 采样点的设置 |
2.3 颗粒物质量的控制 |
2.4 排气参数的控制 |
2.5 采样技术管理与控制 |
2.6 监测数据的处理 |
2.7 监测报告的编写 |
3 结语 |
(4)高压静电—DBD联用技术脱除餐饮油烟的实验研究与效果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餐饮油烟概述 |
1.1.1 餐饮油烟的定义 |
1.1.2 餐饮油烟污染现状 |
1.1.3 餐饮油烟污染的成因及危害 |
1.1.4 相关控制标准 |
1.2 国内外餐饮油烟的治理技术 |
1.2.1 国内治理技术 |
1.2.2 国外治理技术 |
1.3 静电式油烟净化器 |
1.4 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技术 |
1.4.1 等离子体概念 |
1.4.2 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技术 |
1.5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1.5.1 研究内容 |
1.5.2 技术路线 |
1.6 研究意义 |
第二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 |
2.1 实验设备的设计与安装 |
2.1.1 油烟发生装置 |
2.1.2 油烟净化装置 |
2.1.3 烟道与采样点位 |
2.1.4 风机 |
2.2 实验工况的测定与方法 |
2.2.1 烟温和湿度的测定 |
2.2.2 烟气流速的测定 |
2.2.3 烟气流量与标况流量的测定 |
2.3 静电式油烟净化器烟道内的CFD模拟 |
2.3.1 计算流体力学(CFD)简介 |
2.3.2 ANSYS Fluent简介 |
2.3.3 3D模型的建立与网格的划分 |
2.3.4 相关参数与边界条件 |
2.4 餐饮油烟浓度检测的材料与方法 |
2.4.1 方法依据 |
2.4.2 仪器与设备 |
2.4.3 采样方法 |
2.4.4 分析方法 |
2.5 餐饮油烟中VOCs的检测仪器与方法 |
2.5.1 方法依据 |
2.5.2 仪器与设备 |
2.5.3 采样方法 |
2.5.4 分析方法 |
2.5.5 油烟发生浓度的控制方法 |
2.6 健康风险评估方法 |
2.7 臭氧生成潜势评估方法 |
2.8 实验流程 |
2.8.1 静电式油烟净化器测试阶段 |
2.8.2 静电式油烟净化器与DBD联用测试阶段 |
第三章 高压静电处理油烟的影响因素与效果 |
3.1 工况条件测定结果 |
3.1.1 等速追踪采样法的跟踪率 |
3.1.2 各监测点位风速随风机频率的变化 |
3.1.3 进出口风量随风机频率变化 |
3.2 各参数下设备出口油烟浓度达标情况 |
3.3 进口油烟浓度与治理效率关系 |
3.4 流速对净化器治理效率的影响探究 |
3.5 电压对净化器治理效率的影响探究 |
3.6 静电模块数量与净化器治理效率的关系探究 |
3.7 Fluent模拟结果 |
3.8 设备最佳参数的选择及设备的改进 |
3.8.1 实验设备最佳参数选择 |
3.8.2 设备的改进与提升 |
3.9 高压静电沉降油烟的机理探讨 |
3.9.1 宏观机理 |
3.9.2 微观机理 |
3.10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高压静电与DBD联用对烧烤油烟净化效果评价 |
4.1 静电式油烟净化器对VOCs的净化能力 |
4.1.1 选用的静电式油烟净化器参数 |
4.1.2 静电式油烟净化器对各种类VOCs的净化能力 |
4.2 DBD对油烟中VOCs的去除效率 |
4.3 静电式油烟净化器与DBD联用效果分析 |
4.3.1 两种设备联用对烧烤油烟颗粒的去除能力 |
4.3.2 两种设备联用对烧烤油烟中VOCs的净化能力 |
4.3.3 对高压静电及介质阻挡放电降解VOCs机理的推断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处理前后油烟中VOCs的健康风险评估与臭氧生成潜势 |
5.1 烧烤油烟中VOCs的成分分析 |
5.2 烧烤油烟VOCs的致癌与非致癌风险评估 |
5.3 烧烤油烟VOCs的臭氧生成潜势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固定污染源废气监测过程中风量的衰减(论文提纲范文)
1 废气量的影响因素 |
2 监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
3 浅析产生原因 |
4 废气量衰减理论分析 |
4.1 风机本身风量的衰减分析 |
4.2 管道系统风量变化分析 |
4.2.1 管道的沿管摩擦阻力 |
4.2.2 管道局部阻力 |
4.2.3 其他阻力 |
5 建议 |
(6)基于皮托管的烟道气体流量测量及量值溯源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烟道气体流量计量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S型皮托管结构和测量性能的研究现状 |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1.5 创新点 |
1.6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烟气流量溯源标准装置性能评估及不确定度评定 |
2.1 烟道气体流量量值溯源体系 |
2.2 烟道气体流量标准装置 |
2.2.1 标准装置组成 |
2.2.2 标准装置工作原理 |
2.3 烟道气体流量标准装置的性能评估 |
2.3.1 LDV的校准 |
2.3.2 LDV原级标准管段测量 |
2.3.3 8声道超声流量计的校准和标准装置的性能评估 |
2.4 烟道气体流量标准装置的功能改进 |
2.4.1 PID风速调节功能 |
2.4.2 皮托管自动定位系统 |
2.5 标准流量装置不确定度分析 |
2.5.1 LDV原级标准流量不确定度 |
2.5.2 8声道超声流量计工作级标准流量不确定度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常规皮托管现场烟道气体流量计量特性研究 |
3.1 皮托管测量原理 |
3.2 常规皮托管的现场烟道气体流量测量方法 |
3.2.1 S型皮托管的烟道流量测量方法 |
3.2.2 球型皮托管的对向测量和非对向测量 |
3.3 常规皮托管的烟道气体流量测量与计量特性分析 |
3.3.1 现场烟道测量条件 |
3.3.2 测量过程 |
3.3.3 测量结果与皮托管烟气流量计量特性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横向流动对S型皮托管校准系数的影响 |
4.1 S型皮托管设计与3D打印 |
4.1.1 3D打印技术 |
4.1.2 S型皮托管的模型设计 |
4.1.3 S型皮托管的打印 |
4.2 S型皮托管结构参数对校准系数的影响 |
4.2.1 气体流速对校准系数的影响 |
4.2.2 取压孔内外径比对校准系数的影响 |
4.2.3 曲率半径对校准系数的影响 |
4.2.4 取压孔距离对校准系数的影响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横向流动对锥型皮托管校准系数的影响及优化 |
5.1 锥型皮托管的设计与性能测试 |
5.1.1 普通锥型皮托管的结构与性能测试 |
5.1.2 改进锥型皮托管的设计与性能测试 |
5.2 改进锥型皮托管结构参数对校准系数的影响 |
5.2.1 总压孔锥形角度对校准系数的影响 |
5.2.2 静压孔锥形角度对校准系数的影响 |
5.2.3 连接杆长度对校准系数的影响 |
5.3 优化后的改进锥型皮托管的现场测试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7)温压流一体机使用现状浅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温压流一体机 |
1.1 温压流一体机构成 |
1.2 温压流一体机原理 |
2 温压流一体机示值影响分析 |
2.1 温度变送器准确度引入流速误差分析 |
2.2 压力变送器准确度引入流速误差分析 |
2.3 差压变送器准确度引入流速误差分析 |
3 温压流一体机技术及检定校准现状 |
3.1 温压流一体机技术现状 |
3.2 温压流一体机检定校准现状 |
4 结束语 |
(8)抽取式光前向散射法超低浓度烟尘在线监测装置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烟气颗粒物浓度测量方法综述 |
1.2.1 取样法 |
1.2.2 非取样法 |
1.3 国内外光散射法测量技术发展概况 |
1.3.1 国外发展概况 |
1.3.2 国内发展现状与进展 |
1.4 论文开展的主要工作 |
第二章 光散射法测量烟气颗粒物浓度理论基础 |
2.1 光散射理论的分类 |
2.1.1 瑞利散射 |
2.1.2 Mie散射 |
2.1.3 夫琅禾费衍射 |
2.2 Mie散射光强计算 |
2.2.1 Mie散射参数的计算 |
2.2.2 光散射法反演烟尘浓度的原理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装置整体方案设计 |
3.1 装置设计的任务与目的 |
3.2 烟气颗粒物测量的整体工艺流程分析 |
3.3 采样系统的设计 |
3.3.1 预处理单元的结构设计 |
3.3.2 伴热管线的选择 |
3.3.3 回气单元的结构设计 |
3.3.4 安装位置的选取 |
3.4 测量单元 |
3.4.1 测量仪表的选型及工作原理 |
3.4.2 测量单元的保温及吹扫设计 |
3.4.3 颗粒物浓度检测的相关校准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电气控制系统的设计 |
4.1 工控机控制系统的设计与选型 |
4.1.1 含尘烟气等速采样的实现 |
4.1.2 S型皮托管的反吹控制 |
4.2 温度控制系统的设计 |
4.3 人机交互单元介绍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装置浓度测试及结果分析 |
5.1 装置气密性测试 |
5.2 模拟粉尘浓度测试 |
5.2.1 模拟粉尘浓度测试工况说明 |
5.2.2 测试结果及分析 |
5.3 电厂现场安装测试 |
5.3.1 测试工况说明 |
5.3.2 等速取样的测试结果及分析 |
5.3.3 相关校准测试 |
5.3.4 准确度测试 |
5.4 误差分析 |
5.5 装置现场安装测试图 |
5.6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在校研究成果 |
致谢 |
(9)基于STM32的全自动化烟尘称量装置(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装置整体工作流程 |
2 装置设计 |
2.1 前端采样单元 |
2.2 称重单元 |
2.2.1 称重单元功能模块 |
2.2.2 称重单元外围模块 |
2.2.3 称重单元减震模块 |
2.3 控制单元 |
2.4 人机交互单元 |
3 软件设计 |
4 结论 |
(10)燃煤电厂烟道结构参数测量方法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烟气流量测量方法简介 |
1.1 皮托管法 |
1.2 超声流量计法 |
2 烟道结构参数测量方法 |
2.1 全站仪测量方法 |
2.1.1 全站仪测量方法的原理 |
2.1.2 全站仪测量方法的实现 |
2.2 三维激光扫描仪测量方法 |
2.2.1 三维激光扫描仪测量方法的原理 |
2.2.2 三维激光扫描仪测量方法的实现 |
3 两种测量方法的数据分析 |
4 结束语 |
四、用S型皮托管测固定污染源排气参数的方法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固定污染源废气监测中的质量控制探讨[J]. 李杰. 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 2021(23)
- [2]温压流一体机对烟气流速测得值不确定度的分析[J]. 班继民,张朝瑞,李建鹏. 计量与测试技术, 2021(09)
- [3]CFD对S型皮托管流量测量的仿真研究[J]. 王鹏,穆军,雷镇嘉. 中国测试, 2020(09)
- [4]高压静电—DBD联用技术脱除餐饮油烟的实验研究与效果评价[D]. 欧阳雨川. 贵州大学, 2020(01)
- [5]固定污染源废气监测过程中风量的衰减[J]. 史灵辉. 环境与发展, 2020(06)
- [6]基于皮托管的烟道气体流量测量及量值溯源技术研究[D]. 邓千封. 河北大学, 2020(08)
- [7]温压流一体机使用现状浅析[J]. 欧阳浩宇,李建鹏,刘慧媛. 工业计量, 2019(04)
- [8]抽取式光前向散射法超低浓度烟尘在线监测装置研制[D]. 安学良. 安徽工业大学, 2019(02)
- [9]基于STM32的全自动化烟尘称量装置[J]. 郭凯,郝润芳. 仪表技术与传感器, 2018(12)
- [10]燃煤电厂烟道结构参数测量方法的研究[J]. 李海洋,张亮,刘波,宋进,沈琼. 工业计量, 201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