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论文文献综述)
姜芊秀[1](2021)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师的提问类型对学生应答参与的影响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新一轮课程改革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倡导学生踊跃自主参与课堂教学。而在实际的英语课堂中,教师提问和学生应答是师生课堂互动的主要表现形式。因此,教师提问在一定程度上能影响学生的应答参与。近年来,课堂话语中的教师提问类型日渐成为国内外重要的研究领域之一,但是对于教师的提问类型对学生应答参与有何影响等方面探讨不足。因此,本研究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学生参与理论为理论支撑,通过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以山东省某中学初二年级中的两个平行班级的英语课堂为研究对象,并借助SPSS 22.0和Excel软件对课堂观察、问卷调查以及访谈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试图探究以下三个问题:(1)初中英语课堂中,教师提问的频次、类型如何?(2)教师提问的展示性问题对学生的应答参与有何影响?(3)教师提问的参考性问题对学生的应答参与有何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在初中英语课堂上,教师的提问频次过高,提问的类型分布不均,主要体现在以展示性问题的提问为主,较低频率地提问参考性问题。(2)在应答教师提出的展示性问题时,学生的应答方式多为集体回答,通过点名回答和主动回答这两种方式加以辅助;学生的应答结构相对简单,多为不完全句子和简单句,很少使用复合句。(3)当教师提出参考性问题时,学生更倾向使用点名回答和主动回答的方式来应答,学生的应答语通常是简单句。此外,与展示性问题相比,学生更偏好用复合句的形式应答参考性问题,应答输出的词量也明显增多。综上可知,本研究基本上回答了研究问题,对当前英语课堂的现状有了一定的了解。这能够为优化课堂提问、促进学生的课堂参与提供较好的借鉴与启发作用。但是,由于时间和条件的局限性,本论文仍存在研究对象的数量较少等不足之处。因此,关于英语教师的课堂提问这一课题的诸多方面仍需进一步研讨。
张洋[2](2021)在《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高中英语写作课堂中的实验研究 ——以汉中市H高中为例》文中研究说明《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明确将英语划分为听、说、读、看以及写五个基本的技能。其中,听、读和看是一种吸收-输入的过程,说和写被视为是产出的过程。由于传统英语教学重输入,轻输出,教师关于“写”的教学往往采用传统的方法,对学生的写作兴趣缺乏引导。另外,在传统写作教学中,教师往往只看重学生的写作成果,从而导致了学生在写作教学过程中缺乏参与。针对这些问题,近年来对英语写作的教学也逐步被重视,同时,学界从不同层面对英语写作教学方法进行了探索,其中对分课堂(即Presentation-Assimilation-Discussion,以下简称PAD)教学模式是一种具有代表性的新型教学模式。由于该模式是对教师、学生和教学内容与方法等要素的重新整合,是一套完整性高、可操作性强的教学体系,它对学生英语写作兴趣的培养以及学生课堂参与等方面都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因此,本研究也将使用对分课堂这一模式对高中英语写作教学进行探索,目的在于解决在传统教学影响下学生积极性缺失和写作能力欠缺等问题,从而提升学生成绩,激起他们对写作的兴趣,为高中英语写作教学提供一些新思路。本研究主要探讨如下两个问题:(一)对分课堂模式下学生的英语写作动机能否被激发;(二)对分课堂模式下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是否被有效提高。本研究的研究对象是汉中市H高中一年级12班、17班共90名学生,为期四个月。人数为45名学生的实验班使用对分课堂进行英语写作教学,人数为45名学生的对照班仍使用传统课堂进行教学。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法对学生在对分课堂实施前后其写作态度变化进行分析研究,采用实验法对学生写作成绩进行分析研究。研究发现,对学生写作态度前后变化的分析结果表明,对分课堂不仅对学生写作兴趣有所提升,而且也有助于学生写作主动性的提高。对学生写作成绩的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学生在对分模式下写作成绩显着提高。总之,无论是在激发学生写作动机方面,还是在提高学生写作能力方面,较传统写作教学而言,对分课堂模式都具有明显的有效性。
左洁[3](2020)在《理工类院校英语专业校本课程开发及其实效性对比研究 ——以“南邮”和“南航”为例》文中研究说明在国家倡导培养复合型英语人才,鼓励高校“依校定标”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高校意识到校本课程(School-based Curriculum)是实现英语专业特色发展的有效途径。理工类院校着眼于本校理工特色,对英语专业校本课程进行了积极探索并在人才培养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对校本课程实施效果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探索。本研究首先回顾了国内外校本课程开发相关文献,在此基础上,以问卷和结构性访谈的方式对选定的两所理工类院校(“南邮”和“南航”)英语专业相关师生,围绕三个问题展开研究:一、英语专业指导性文件从《大纲2000》到《国标》,为英语专业校本课程的开发提供了何种启示?二、理工类院校英语专业现行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建设现状如何?三、理工类院校英语专业开设的校本课程实施效果怎样?基于上述研究问题,本文首先对两份英语专业指导性文件(《大纲2000》和《国标》)进行了要素比较和分析。结果表明:《国标》放宽了高校对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权限,强调英语专业的人文属性,倡议将英语专业校本课程拓展到专业核心课程和培养方向课程等;同时,《国标》还强调了现代教育技术对英语专业校本课程实施的重要性,呼吁各高校创新教学质量监控机制等,并对英语专业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其次,笔者通过对两校英语专业培养文件的梳理,对英语专业校本课程开发与建设现状等进行了调研。调研发现:理工类院校英语专业校本课程开发水平参差不齐,在校本课程设置体系建设、语言能力与本校理工特色知识的学习步调、“英语+专业方向”培养特色的重视程度等方面均存在一定差异。这些发现为其后的访谈研究等提供了初步的调研基础。接着,本文采取问卷和访谈法,借助校本课程实效性影响因素结构方程模型,对两校英语专业校本课程的实施状况与效果进行了调研。结果发现:一方面,从两校的的对比调研来看,在校本课程开设及其意义、校本课程目标和内容、校本课程教学活动过程的认识与态度上,两校英语专业存在显着性差异;南航英语(民航业务)专业学生在学习效果、跨学科知识学习能力和对未来发展的帮助等方面均高于南邮英语专业。另一方面,两校英语专业师生对校本课程的总体评价一般;校本课程目标不够清晰,课程内容艰深,缺乏情境呈现和实际运用的机会和平台;校本课程教学过程中,学生对校本课程课堂氛围与教师跨学科专业素养较为满意,校本课程的教学方法主要是课堂讲授结合计算机辅助教学,而慕课、微课等网络教学模式,以及与企业对接的实践教学有待普及;当前校本课程的评估手段不合理,对阶段性测验、学生自评、同学互评等形成性评价重视不够;校本课程教师队伍中“双师型”师资明显不足等。最后,我们就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中存在的不足,尝试对提升理工类院校英语专业校本课程实效性提出了如下改进建议:革新英语专业校本课程实施理念;构建英语专业校本课程体系,凸显理工特色;寻求校本课程多样化教学模式;建立动态校本课程评价体系;整合英语专业校本课程教师队伍等。理工类院校英语专业校本课程研究涉及面广,各校校本课程开发和运用都会经历一个不断自我评价、自我修正的过程。因此,本文的研究旨在抛砖引玉,以期为未来的校本课程研究提供启示。
赵炜[4](2020)在《高校本科生学术英语阅读课程设计研究》文中指出《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英语应用能力是国际化人才应当具备的基本条件之一,而高校英语课程在大学生英语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方面起着主要作用,对于大学生参与全球治理、成为国际化人才和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高校英语课程一方面是为了国家发展战略需求,以及国家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同时对大学生的未来发展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影响。高校英语课程的价值,在于帮助大学生掌握英语这门工具,既满足大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学业需要,又关切大学生的未来发展。由此,高校英语课程的导向是实际运用,其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英语的应用能力,而这种能力是建立在对语言使用的场合或领域(语域)的基础之上。学术英语教学是一种基于学科内容的语言教学。这种学科知识学习与语言知识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提高语言应用能力、促进学科知识增长,最终通过批判性思维的训练和发展,提高高校本科生的创新能力。然而,我国高校学术英语教学的有效性缺乏真正的实证研究,课堂教学缺乏有效的实践探索。因此,学术英语课程与教学的实践价值和应用价值以及有效性是本研究探讨的一系列问题。本研究借鉴课程理论、教学理论、学习理论和语言课程教学理论,解析了我国高校本科生学术英语阅读课程设计的相关问题,尤其对医学类本科生学术英语阅读课程进行了实地调查和课堂观察,进而从反映和影响本科生的学术需求分析、学术英语能力发展以及学术英语课堂教学因素等角度,探讨了如何构建学术英语阅读课程设计模式,并提出了具体的原则。本研究旨在探讨高校英语课程中为本科生提供发展研究专业机会知识的可能性,探讨鼓励发展研究相关属性的潜在方法,以及如何在课程中教授和评估学术研究技能的一些建议。面对高等教育课程教学普遍性的同时,着力探究重视英语教学中特殊性观念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本文分为七章。第一章主要介绍了本研究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与价值、研究重点、难点与创新点和论文的主要结构;第二章为本研究的文献综述。主要对高等教育领域的学术英语教学概念术语进行了界定,并就近几年来国内学术界对于学术英语相关主题的已有研究做了全面系统的综述,并且对已有研究的侧重点以及与本研究的关系进行了评述;第三章运用理论图式剖析了课程设计、课程地图要素,并从社会建构主义、布鲁姆目标分类法和语言课程设计模型等理论框架进一步阐释了学术英语课程设计的相关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学术英语课程设计的原则;第四章主要对本研究的设计进行了说明和分析;第五章为学术英语阅读课程设计要素分析和课程设计案例解析;第六章描述并分析了医学类本科生学术英语阅读课堂教学实践情况;第七章为本研究的结论及其启示。考虑到本研究问题涉及的范围,以及课程设计这一研究变量的属性和特点,本研究主要采用质性分析的个案研究方法。在分析课程文本与课堂观察的基础上,结合相关文献研究,设计课堂观察维度,从微观角度剖析了高校学术英语阅读教学中的真实事件,通过接近、体验和理解研究对象并与研究对象互动,对其行为和意义建构获得解释性理解。本研究确定了面向医学类专业本科生的“英语学术期刊论文阅读”为课程实例,运用教育理论、课程理论中的课程地图和课程设计情境模式以及语言课程设计相关理论对学术英语阅读课程设计加以分析。参考典型国际学术期刊论文基本结构、医学学术英语标准,讨论了学术英语课程设计原则,结合具体案例加以探讨。研究结果表明,本科生对学术英语阅读课程的需求度和满意度均较高,对专业交流的本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并且对学术论文阅读的策略和学术领域有了更多更新的认识,学术英语阅读课程有助于本科生更好地进入学术研究准备和赋权领域。本文通过分析学术英语课堂和教学实例,探讨了学术英语课程的评价标准与具体实施过程,同时结合课堂教学这一自然环境中的特定情境,讨论了本科生学术英语课程课堂教学,并对学术英语课程设计和模式建构提出一些建议。在阐述学术英语课程设计原则的基础上,将研究视域扩展到了外语课堂环境(情境)下的医学学术英语阅读研究。针对学术英语课程教学实践与研究,基于高校本科生外语学习课堂教学环境,提出了构建高校学术英语阅读课程教学环境的构想。本文从微观角度剖析了我国高校学术英语阅读课程与教学中的真实事件,探讨了问题视角下的自然状态分析方法在学术英语课程设计研究中的应用,对采集的数据进行了细致的质化和量化分析,并在附录部分对原始研究数据逐一示例呈现。因此,在研究视角和研究方法上有不同程度的创新和拓展。同时,尝试综合运用多种理论剖析我国高校学术英语阅读课程设计,采用语篇文本分析、课堂观察、行动研究、民族志和现象学等研究方法和方法论,解构研究设计中提出的“课前准备——课堂展示——课后巩固”学术英语教学模式。本研究在分析研究主题和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了学术英语以及学术英语课程的概念,完善了学术英语课程设计理论,通过相关实证研究从课程、教学、评估与评价等不同层面,剖析了本科生学术英语课程设计的问题和现状。但是,本研究在样本的多样性和数量的规模性等方面尚需进一步拓展,对国内外学术英语课程设计的对比研究尚需进一步深入。此外,本文试图将实践问题纳入广泛的理论视角,这与课堂实践者参与课程理论构建过程的倡导基本一致。然而,提出的学术英语阅读课程设计模式和原则仍然是一种尝试。进一步探讨问题视角下的自然状态分析在学术英语课程设计研究中的应用,有助于解决我国高校学术英语课程发展和学术英语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有利于促进我国高校学术英语课程教学及其研究的良性发展。我国高校本科生学术英语课程设计是一项复杂的、多维度的任务。对于本文讨论的每一项原则,也是课程设计者和实施者所共同面临的问题和困境。关于这些主题的任何环节都会影响整个过程,本文试图涵盖过程中的突出要素,包含在与本研究内容关系紧密的课程、教学及其评估和评价等方面。同时,对课程设计中的课程大纲、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材料、课程评估和评价等围绕本研究的一系列研究内容及其发现做出总结,对未来研究进行了展望,并建议进一步扩大研究层面,提升研究层次,切实提高我国高校学术英语课程质量,最终促进本科生的学术英语能力发展。
徐梓乔[5](2020)在《产出导向法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认为“产出导向法”是文秋芳教授及其团队构建的一种新型本土化的教学方法,文秋芳(2015)发表了《构建产出导向法理论体系》一文,标志着产出导向法理论体系的形成,其重在解决我国英语教学中“学用分离”的问题。且遵循着“输出—输入—输出”的新型教学模式,该模式起于输出,止于输出,始终把“学”与“用”融为一体。现如今,英语写作是一项以知识输出为主的重要英语技能。然而,由于高考的压力,我国大部分英语教师把注意力都集中在了学生的写作结果上,却忽视了如何引导学生对相关语言进行输入和有效的输出。导致了“学”“用”分离的现象。因此,本研究将产出导向法应用于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以探究产出导向法是否可以在语言、内容、语篇结构上提高高中生英语写作的水平。本研究采用混合式研究的方法在哈尔滨市某重点高中选取高一(二)班的45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为期16周的研究,并且收集和分析质性(学生访谈、教师访谈、课堂观察、产出文本)和量化(语言测试、问卷调查)数据,以解决以下三个问题:第一,现阶段高中生英语写作现状如何?第二,如何设计与实施以产出导向法为指导的高中英语写作课堂活动?第三,产出导向法是否可以在语言、内容、篇章结构上提高高中生英语写作的水平?本研究的实验结果表明:首先,通过调查问卷,可以得出:现阶段的高中生对于英语写作缺少积极的情感体验。并且,对于文章的撰写不能做到“心中有谱”。也就是说,学生在写作过程中不会分别注意文章语言、内容、语篇结构上的问题。但是,他们大多数对这种导向学习给予了支持的态度,说明他们还是很愿意尝试这种新的教学方法的。其次,将产出导向法应用于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主要采取三个阶段。研究表明:将产出导向法应用于高中英语写作教学,可以提高高中生的英语写作学习能力,满足社会和国家的需求,增加学以致用的机会,使学生做到学用一体,弥补“学”与“用”之间的鸿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能力。最后,通过本研究进行的五次测试得出:将产出导向法应用于高中英语写作教学对学生的写作成绩有所提高,且在语言、内容和语篇结构上也均有提高。因此,将产出导向法应用于高中英语写作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张静[6](2020)在《TTS技术支持下的小学英语听力教学活动设计》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英语听力教学一直是教育教学专家研究和讨论的热门话题。随着教育信息化的不断发展,教师开始改变传统思想,将信息技术与听力教学进行融合,以促进听力教学水平的提高。但由于技术手段应用的复杂和不便捷性,并未完全改善英语听力教学中资源输入的不充分和不标准的现象。TTS(Text to Speech)技术,即语音合成技术,作为一项零技术应用门槛的技术手段,可以帮助教师便捷地完成听力资源地制作与呈现,保证资源输入的充分与标准。基于此,本研究将利用TTS技术改善英语听力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以此优化英语听力教学,提高学习者的听力水平。本研究论证了TTS技术在听力教学中的实践意义。并在此基础上根据《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对小学英语听力教学目标和评价体系的要求,参照Rost提出的听力教学活动类型提出了基于TTS技术的精准辨音式、精细加工式以及情境交际式三种不同类型的听力教学活动。根据活动实现目标的不同,依据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信息加工理论以及建构主义理论分别对活动进行指导,设计了不同的听力教学活动流程,以提高学习者的听辨能力、获取和理解能力以及情境交际能力。在基于TTS技术的听力教学活动流程的指导下,依托“易点慧智慧英语教学系统”的教师端和学生端检验活动实施的效果。笔者在教学平台上设计了三种类型的听力教学活动,并以某学校四年级的学生作为活动主体,参与活动实施过程。按照学习者在不同能力测试中的不同成绩和评价量表检验活动效果。研究结果表明,三种活动类型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习者听力能力的提高,活动效果良好。总之,本研究构建的基于TTS技术的听力教学活动丰富了技术与英语听力教学融合的理论,提高了学习者的听力能力水平,为教师进行听力教学活动提供了方案上的借鉴,促进了TTS技术支持下的听力教学活动的实践推广。
郭佳丽[7](2020)在《ESA教学模式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英语阅读涉及到语言的输入和输出,在整个英语教学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我们的英语阅读教学存在许多问题,尤其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教师的教学方法多采用翻译法,阅读教学过程枯燥,教学效果不够理想。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没有掌握合适的阅读策略,阅读成绩不高。针对目前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笔者结合课程标准当中对学生的要求,试图将ESA教学模式运用到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ESA教学模式是Harmer在其着作中提出的一种外语教学模式,指语言教学三要素:E即engage,S即study,A即activate,通过三要素灵活组合形成不同课型,即直线型、反弹型、杂拼型。本研究通过将ESA教学模式与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相结合,探索以学生为主体的阅读教学方式,并尝试建构适当的阅读教学模型,在教学过程中创设贴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使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并及时巩固所学内容,运用已经掌握的知识进行练习,做到学以致用。本研究试图解决以下三个问题:1、高中生英语阅读教学的现状是怎样的?将ESA教学模式应用于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是否具有可行性?2、如何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建构具体的ESA教学模式并将其应用于教学实践?3、将ESA教学模式应用于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是否有效?笔者以哈尔滨市某高中某班作为实验对象,在实验之前通过对师生进行访谈,了解目前英语阅读教学的现状、师生对于阅读的态度及其教与学的方法,以及ESA教学模式的可行性。在三个月的实验中,以ESA教学模式与英语阅读教学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授课,实验后,通过收集并整理学生的前后测阅读成绩、实验后的问卷结果、访谈结果以及课堂观察结果,并对其进行数据分析。通过对以上数据的分析与总结,笔者得出以下结论:(1)在高中英语阅读课上进行ESA教学模式的教学是切实可行的。(2)ESA教学模式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可以建构适当的教学模型,并应用到教学过程中。(3)ESA教学模式与英语阅读教学相结合是行之有效的。最后,笔者总结了实验过程中的问题与不足,并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翁晓燕[8](2020)在《国际课程中PBL教学模式对高中生英语口语表达能力的影响》文中提出近年来,项目式教学模式(PBL)在全球引起广泛关注,在我国也吸引了教育界越来越多的兴趣。针对PBL对英语学习影响的相应研究也较为普遍,特别是大学生的英语学习。而PBL教学模式对高中生英语学习影响的研究尚不多见,尤其在高中生学习国际课程的背景下。本研究立足于高中英语教学,旨在探讨:(1)在国际课程体系中的高中英语教学应用PBL教学模式对学生英语口语表达的兴趣和信心的影响;(2)在国际课程体系中的高中英语教学应用PBL教学模式对学生英语口语能力和英语口语成绩的影响。本研究在建构主义的指导下,以学习国际课程的高中生群体为研究对象,通过创设活动情境,开展英语项目学习活动,进行了为期一个学期共3轮的PBL英语口语教学实践,并重点汇报其中一轮的PBL教学实践案例作为研究案例。本研究以实验前后学生问卷调查、测试、课堂观察等研究方法,对比学生在PBL教学模式前后对英语口语学习的态度变化和英语口语成绩变化,并对比试验班级和控制班级的学生对英语口语学习的态度和英语口语成绩,来检验PBL对学生英语口语学习的兴趣,和口语能力的影响和效果。量化和质化数据分析结果表明:1.PBL教学模式对高中生英语口语表达的兴趣和信心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学生在日常英语口语表达、课堂英语对话交流、和英语相关的比赛和活动的参与,以及英语口语考试方面,都表现出更加积极的兴趣和更多的信心。2.PBL教学模式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对于高中生的英语口语成绩无显着性影响,但能够很好地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批判性思维、逻辑思维、用英语进行主题展示与演绎的能力。本研究相信PBL教学模式的长期践行可以积极推动学生在英语口语成绩上取得进步。
严聪[9](2020)在《《大学英语》教学现状以及微信平台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以西南某高校为例》文中提出在“互联网+”教育大背景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学生的学习需求发生了巨大变化,传统《大学英语》教学由于在教学方式、教学目标等方面存在一些不足,无法满足当代大学生的学习与专业需求。本文以西南某高校本科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研究、问卷调查以及访谈法,深入调研了解西南某高校本科学生《大学英语》课堂学习与网络英语学习现状。通过对调研结果进行分析,我们得出以下几点:(1)大学生对英语课堂学习的兴趣和网络课程的热情都还处于较高水平;(2)大学生英语网络学习满意度影响因素从高到低依次为个人信息、网络学习内容、自我效能、教师水平、互动、学习效果与个人兴趣;(3)大学生英语课堂满意度影响因素从高到低依次为教程、课程安排、教学设施、教师、学习目的、第二课堂以及学生本身。除了教程和课程安排这两个满意度最高的因素外,教师和教学设施也是至关重要的因素;(4)大学网络学习与《大学英语》课堂学习学生的满意度在性别、年级上也存在差异性。通过前期的研究发现大学生对于网络学习的认同度比较高,受调查的大部分的学生都进入过网络环境学习英语,也想通过网络学习提高英语成绩。鉴于微信在学生群体中具有较高的普及率以及强大的功能等方面的优势,本研究基于微信公众平台进行英语教学设计。进行实证调研研究发现,微信平台的利用可对英语阅读能力有很大的提高。当然,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英语教学运用还存在一些不足,需要结合《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进行策略优化,建立学习模型逐步完善微信公众平台英语教学与《大学英语》的辅助作用,有效提升大学生英语听说读写等能力,培养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杨潇[10](2020)在《中职生英语自主学习管理现状及策略研究 ——以W职业学校为例》文中指出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强自立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克服应试教育倾向,是中职英语教学的改革方向。自主学习作为一种能力,对中职生长远的学习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而作为一种手段,可以提高英语教学的效率和效果。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的灌输式英语课堂教学无法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因此,有意培养中职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积极引导学生加强学生自我管理能力,不失为改进中职英语教学的重要策略。本文以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大纲为指导,面对中职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主合作学习三大挑战,集中围绕中职生英语自主学习管理目标,通过问卷调查、课后访谈、课堂观察,对W职业学校学生的英语自主学习管理进行了调查和分析。根据自主学习研究背景和意义导入自主学习及英语自主学习管理的概念,通过有关自主学习管理的相关理论知识来思考有利于中职生英语自主学习的因素和制约培养中职生英语自主学习的因素,并以这些因素入手,从自主学习管理动机、目标计划制定、自主学习管理方法、自主学习过程管理、自主学习管理结果评价五个维度,总结梳理问卷数据和个案。研究显示,由于学生始终对教师有依赖性,自主学习管理目标不明确,自身缺少积极的学习动机和自主学习管理意识,中职院校的学生在英语自主学习方面的现状令人担忧,自主学习管理现状不尽人意。依据中职学校英语教学的实际状况,围绕学生自主能力培养,研究认为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作为一项专题研究是有意义并且可行的,将自主学习管理引入到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实施中,必将发挥重要的作用,起到良好的学习效果。针对存在的主要问题,本文总结探索了中职生英语自主学习管理的基本规律和策略方法,提出中职生应优化自主学习管理动机,提高自我监控成效;教师及时更新和转变教学观念,引导学生掌握适合自身特点的自主学习管理策略,能科学的进行自我评估,统筹安排学习。
二、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论文提纲范文)
(1)初中英语课堂教师的提问类型对学生应答参与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3 论文总体结构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2.1 核心概念界定 |
2.1.1 教师提问 |
2.1.2 教师提问类型 |
2.1.3 本研究的操作性定义 |
2.2 理论基础 |
2.2.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2.2.2 学生参与理论 |
2.3 国内外相关研究 |
2.3.1 国内外教师提问类型的相关研究 |
2.3.2 国内外教师提问与学生应答参与的相关研究 |
2.4 研究述评 |
第三章 研究设计 |
3.1 研究问题 |
3.2 研究对象 |
3.3 研究方法 |
3.3.1 课堂观察法 |
3.3.2 问卷调查法 |
3.3.3 访谈法 |
3.4 研究工具 |
3.4.1 课堂观察记录量表 |
3.4.2 学生调查问卷 |
3.4.3 教师访谈提纲 |
3.5 研究程序 |
第四章 结果与讨论 |
4.1 初中英语课堂中教师提问的特点 |
4.1.1 初中英语课堂中教师提问频次的特点 |
4.1.2 初中英语课堂中教师提问类型的特点 |
4.2 教师提问的展示性问题对学生应答参与的影响 |
4.2.1 展示性问题对学生应答方式的影响 |
4.2.2 展示性问题对学生应答语的影响 |
4.3 教师提问的参考性问题对学生应答参与的影响 |
4.3.1 参考性问题对学生应答方式的影响 |
4.3.2 参考性问题对学生应答语的影响 |
4.4 小结 |
第五章 结论 |
5.1 研究的主要发现 |
5.2 教学启示及建议 |
5.3 研究不足和后续研究的方向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 Ⅰ 课堂观察记录量表 |
附录 Ⅱ 学生调查问卷 |
附录 Ⅲ 教师访谈提纲 |
附录 Ⅳ 课堂观察转写文本 |
致谢 |
(2)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高中英语写作课堂中的实验研究 ——以汉中市H高中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第二节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三节 论文结构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一节 概念界定 |
一、对分课堂的概念界定及发展 |
二、对分课堂模式的操作要领 |
第二节 对分课堂模式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
一、对分课堂国外研究现状 |
二、对分课堂国内研究现状 |
第三节 英语写作教学相关研究综述 |
一、国外英语写作教学的研究现状 |
二、国内英语写作教学的研究现状 |
第四节 基于对分课堂的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研究 |
一、对分课堂应用于英语各类型课进行教学的相关研究 |
二、对分课堂在英语写作教学中的研究现状 |
第二章 对分课堂的理论依据 |
第一节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
第二节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第三节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
第四节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
第三章 对分课堂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的应用研究设计 |
第一节 研究问题 |
第二节 研究方法 |
一、问卷调查和访谈法 |
二、实验法 |
第三节 研究对象 |
第四节 研究过程 |
一、准备阶段 |
二、实施阶段 |
三、完结阶段 |
第五节 教学案例 |
第四章 数据收集与分析 |
第一节 问卷分析与比较 |
一、第一次问卷调查分析 |
二、第二次问卷调查分析 |
第二节 访谈分析 |
一、教师访谈分析 |
二、学生访谈分析 |
第三节 实验分析与比较 |
一、前测结果分析 |
二、后测结果分析 |
三、前测与后测结果比较 |
四、实验结果分析 |
结语 |
第一节 研究的主要发现 |
第二节 研究局限性与建议 |
第三节 对分课堂在英语教学中的未来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学生写作动机调查问卷 |
附录二 对分课堂应用在写作课堂的看法 |
附录三 教师访谈问题 |
附录四 实验班学生访谈问题 |
附录五 实验班和对照班英文写作的前后测成绩表 |
附录六 实验的两篇写作材料 |
攻读研究生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3)理工类院校英语专业校本课程开发及其实效性对比研究 ——以“南邮”和“南航”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缩略词以及术语英汉对照表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标 |
1.3 研究意义 |
1.4 论文框架 |
第二章 本研究文献回顾及相关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课程 |
2.1.2 课程设置 |
2.1.3 理工类院校英语专业校本课程 |
2.1.4 校本课程实效性 |
2.2 国外校本课程开发研究综述 |
2.2.1 国外校本课程开发研究现状 |
2.2.2 国外校本课程开发研究内容 |
2.2.3 国外校本课程开发研究趋势 |
2.3 国内校本课程开发研究综述 |
2.3.1 国内高校校本课程开发研究现状 |
2.3.2 国内校本课程开发研究内容 |
2.3.3 国内高校校本课程开发研究趋势 |
2.4 国内外相关研究评述 |
2.5 相关理论基础 |
2.5.1 社会建构主义理论 |
2.5.2 斯基尔贝克校本课程开发理论 |
2.5.3 CIPP评估理论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理工类院校英语专业校本课程开发的要素分析 |
3.1 校本课程开发的情境分析 |
3.1.1 物理环境分析 |
3.1.2 心理环境分析 |
3.2 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设置 |
3.2.1 英语专业培养目标 |
3.2.2 校本课程定位分析 |
3.2.3 校本课程课程设置 |
3.2.4 校本课程教学目标 |
3.3 校本课程内容选择与组织 |
3.4 校本课程实施策略与手段 |
3.5 校本课程的评估 |
3.6 校本课程开发与教师发展 |
3.7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理工类院校英语专业校本课程开发与建设现状研究 |
4.1总体现状 |
4.2 南航英语专业校本课程现状 |
4.2.1 南航英语(民航业务)专业发展概况 |
4.2.2 南航英语专业校本课程设置的特点分析 |
4.3 南邮英语专业校本课程现状 |
4.3.1 南邮英语专业发展概况 |
4.3.2 南邮英语专业校本课程设置的特点分析 |
4.4 南航与南邮英语专业校本课程开发与建设对比分析 |
4.4.1 英语专业校本特色课程培养目标对比 |
4.4.2 英语专业课程结构对比 |
4.4.3 英语专业校本特色人才培养侧重对比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理工类院校英语专业校本课程实效性研究 |
5.1 研究设计 |
5.1.1 调查问题 |
5.1.2 调查对象 |
5.1.3 研究工具 |
5.1.4 研究过程 |
5.2 数据收集与分析 |
5.2.1 问卷的信度检验 |
5.2.2 问卷的效度检验 |
5.2.3 问卷的结构效度检验与路径分析 |
5.3 研究结果与讨论 |
5.3.1 校本课程开设及其意义 |
5.3.2 校本课程目标和内容 |
5.3.3 校本课程教学活动过程 |
5.3.4 校本课程实施效果与改进意见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理工类院校英语专业校本课程开发及实施的问题与建议 |
6.1 理工类院校英语专业校本课程开发及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
6.1.1 英语专业校本课程实施理念不明确 |
6.1.2 英语专业校本课程体系未形成 |
6.1.3 英语专业校本课程实施手段单一 |
6.1.4 英语专业校本课程评估体系不完善 |
6.1.5 英语专业教师跨学科素养待提高 |
6.2 理工类院校英语专业校本课程开发及实施的建议 |
6.2.1 革新英语专业校本课程教学理念 |
6.2.2 构建英语专业理工特色校本课程体系 |
6.2.3 寻求校本课程多样化教学模式 |
6.2.4 建立动态校本课程评价体系 |
6.2.5 整合英语专业校本课程师资队伍 |
6.3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7.1 本研究的主要发现 |
7.2 本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
7.3 未来研究的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调查问卷 |
附录2 访谈提纲 |
附录3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撰写的论文 |
致谢 |
(4)高校本科生学术英语阅读课程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问题的提出 |
1.3 研究意义与价值 |
1.4 研究内容 |
1.5 论文结构 |
第2章 文献综述 |
2.1 概念及术语界定 |
2.2 学术英语教学相关研究 |
2.3 学术英语课程设计相关研究 |
2.4 学术研究论文相关研究 |
2.5 国内学术英语相关研究述评 |
第3章 理论基础 |
3.1 课程理论基础 |
3.1.1 课程的定义和层次 |
3.1.2 课程设计模式 |
3.1.2.1 规定性模式 |
3.1.2.2 描述性模式 |
3.2 教育理论基础 |
3.2.1 社会建构主义 |
3.2.2 布鲁姆目标分类法 |
3.3 教学理论基础 |
3.3.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3.3.2 自我调节学习及其策略 |
3.3.3 基于问题的学习 |
3.3.4 体验式学习 |
3.3.5 翻转学习 |
3.4 语言课程教学理论 |
3.4.1 学术英语教学理论 |
3.4.2 需求分析理论 |
3.4.3 语言课程设计模型 |
第4章 研究设计 |
4.1 研究概述 |
4.2 研究问题 |
4.3 研究目标 |
4.4 研究思路 |
4.5 研究方法 |
第5章 学术英语阅读课程设计要素分析 |
5.1 课程背景与情境分析 |
5.2 课程需求设计 |
5.3 课程内容设计 |
5.3.1 学术期刊论文基本结构初识 |
5.3.2 医学学术期刊论文词汇认知 |
5.3.3 课程内容情况分析 |
5.3.4 课程内容设计分析 |
5.4 课程材料设计 |
5.4.1 开发材料 |
5.4.1.1 微课程资源开发 |
5.4.1.2 医学期刊学术论文数据库 |
5.4.2 真实文本与非真实文本 |
5.4.3 材料设计情况分析 |
5.5 课程大纲设计 |
5.5.1 准备和建构阶段分析 |
5.5.2 实施阶段分析 |
5.5.3 评估阶段分析 |
5.6 小结 |
第6章 学术英语阅读课堂教学与评价 |
6.1 学术英语课堂教学需求分析 |
6.2 学术英语阅读课程课堂教学 |
6.2.1 教学情境分析 |
6.2.2 课堂学习分析 |
6.2.3 课堂教学分析 |
6.3 学术英语阅读课程课堂教学评估 |
6.4 学术英语阅读课程课堂教学评价 |
6.5 高校学术英语阅读课堂教学环境构建 |
6.5.1 学术英语教学与学习环境分析 |
6.5.2 学术英语课堂教学环境构建 |
6.6 小结 |
第7章 结论与启示 |
7.1 结论 |
7.1.1 课程层面 |
7.1.2 教学层面 |
7.1.3 评估和评价层面 |
7.2 启示 |
参考文献 |
附录1 “A Time-Efficient Way to Read Academic Articles”微视频字幕转录 |
附录2 “微视频”课程思维导图示例 |
附录3 医学学术论文中常用的各种研究术语、方法和工具 |
附录4 医学学术词汇翻译材料列表 |
附录5 课程报告文本分析材料示例 |
致谢 |
(5)产出导向法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一、研究背景 |
(一)高中英语写作的重要性 |
(二)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的要求 |
(三)高中生英语写作学习的现状 |
二、研究目的 |
三、研究意义 |
四、论文框架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一、产出导向法 |
(一)定义与理论体系 |
(二)国内外产出导向法研究综述 |
二、国内外英语写作教学研究现状 |
(一)国外英语写作教学研究现状 |
(二)国内英语写作教学研究现状 |
三、产出导向法应用于英语写作教学中的研究现状 |
四、小结 |
第三章 理论基础 |
一、输入假设 |
(一)输入假设概述 |
(二)输入假设与产出导向法的关系 |
二、输出假设 |
(一)输出假设概述 |
(二)输出假设与产出导向法的关系 |
三、建构主义 |
(一)建构主义理论概述 |
(二)建构主义理论与产出导向法的关系 |
四、小结 |
第四章 产出导向法应用于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的可行性研究 |
一、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的现状 |
二、产出导向法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可行性分析 |
第五章 研究设计 |
一、研究问题 |
二、研究对象 |
三、研究方法 |
四、研究工具 |
(一)调查问卷 |
(二)课堂观察记录表 |
(三)访谈提纲 |
(四)测试试卷 |
(五)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
五、研究步骤 |
(一)实验研究前阶段 |
(二)实验实施阶段 |
(三)实验后阶段 |
六、产出导向法理论指导下高中英语写作教学案例 |
(一)教学原则 |
(二)课堂教学设计 |
(三)教学案例 |
第六章 数据分析与结果讨论 |
一、研究数据分析 |
(一)调查问卷分析 |
(二)写作测试分析 |
(三)观察结果分析 |
(四)访谈结果分析 |
二、研究结果与讨论 |
(一)现阶段高中生英语写作现状 |
(二)产出导向法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实施情况 |
(三)产出导向法在语言、内容、篇章结构上对高中生英语写作成绩的影响 |
三、研究反思与启示 |
(一)研究反思 |
(二)教学启示 |
四、结语 |
(一)研究的局限 |
(二)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高中生英语写作情况调查问卷 |
附录二 访谈提纲 |
附录三 访谈记录(录音转写) |
附录四 课堂观察记录表 |
附录五 全国卷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
附录六 写作测试作文试题 |
附录七 写作测试成绩 |
附录八 写作样本 |
攻读硕士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6)TTS技术支持下的小学英语听力教学活动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1.1 课程标准对小学英语听力教学的要求 |
1.1.2 小学英语听力教学环境存在的不足 |
1.1.3 人工智能技术为英语听力教学提供了强大支撑 |
1.2 相关研究综述 |
1.2.1 听力学习过程的相关研究 |
1.2.2 听力教学过程的相关研究 |
1.2.3 技术与英语听力教学融合的相关研究 |
1.2.4 英语听力教学的相关研究评述 |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意义 |
1.4 研究内容与思路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4.3 研究路径 |
1.5 核心概念界定 |
1.5.1 听力理解的概念界定 |
1.5.2 听力教学的概念界定 |
2 TTS技术在小学英语听力教学中的作用 |
2.1 TTS技术的概念与功能 |
2.2 小学英语听力教学需求分析 |
2.2.1 小学生在英语听力教学中的身心发展特点分析 |
2.2.2 小学英语听力教学目标分析 |
2.2.3 小学英语听力教学需求分析 |
2.3 TTS技术对小学英语听力教学的支持 |
2.3.1 TTS技术能够为学习者提供标准的语音资源 |
2.3.2 TTS技术能够为学习者提供丰富的听力教学材料 |
2.3.3 TTS技术可以支持多种教学模式的实施 |
3 基于TTS技术的听力教学活动设计 |
3.1 基于TTS技术的听力教学活动类型分析 |
3.1.1 基于TTS技术的精准辨音式听力教学活动 |
3.1.2 基于TTS技术的精细加工式听力教学活动 |
3.1.3 基于TTS技术的情境交际式听力教学活动 |
3.2 基于TTS技术的听力教学活动过程设计 |
3.2.1 基于TTS技术的精准辨音式听力教学活动过程设计 |
3.2.2 基于TTS技术的精细加工式听力教学活动过程设计 |
3.2.3 基于TTS技术的情境交际式听力教学活动过程设计 |
4 基于TTS技术的小学英语听力教学活动实施与检验 |
4.1 活动前期准备 |
4.1.1 活动主体分析 |
4.1.2 实验环境创建 |
4.1.3 实验变量 |
4.1.4 实验假设 |
4.2 基于TTS技术的小学英语听力教学活动案例设计与实施 |
4.2.1 精准辨音式听力教学活动案例设计与实施 |
4.2.2 精细加工式听力教学活动案例设计与实施 |
4.2.3 情境交际式听力教学活动案例设计与实施 |
4.3 活动效果检验 |
4.3.1 听力成绩分析 |
4.3.2 各项听力能力成绩分析 |
4.3.3 问卷调查分析 |
4.3.4 活动效果总结 |
5 研究总结与展望 |
5.1 研究总结 |
5.2 研究尚存的不足 |
5.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A 思维导图评价量表 |
附录B 听力交际能力评价量表 |
附录C 教师访谈提纲 |
附录D 满意度调查问卷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7)ESA教学模式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一)新课标对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要求 |
(二)我国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现状 |
二、研究目的 |
三、研究意义 |
四、本论文基本框架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一、ESA教学模式的概念 |
二、国内外关于ESA教学模式的研究 |
(一)国外相关研究 |
(二)国内相关研究 |
(三)小结 |
三、国内外关于ESA教学模式与英语阅读教学相结合的研究 |
(一)国外相关研究 |
(二)国内相关研究 |
四、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理论基础 |
一、建构主义理论 |
(一)建构主义理论介绍 |
(二)建构主义理论与ESA教学模式指导下的英语阅读教学 |
二、语言输入假说 |
(一)语言输入假说介绍 |
(二)语言输入假说与ESA教学模式指导下的英语阅读教学 |
三、图式理论 |
(一)图式理论介绍 |
(二)图式理论与ESA教学模式指导下的英语阅读教学 |
四、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研究设计 |
一、研究问题 |
二、研究对象 |
三、研究方法 |
(一)文献分析法 |
(二)对比分析法 |
(三)问卷调查法 |
(四)访谈法 |
(五)观察法 |
四、研究工具 |
(一)调查问卷 |
(二)阅读测试题 |
(三)纸质访谈提纲 |
(四)口头访谈提纲 |
(五)SPSS22.0 |
五、研究过程 |
(一)实验前测 |
(二)实验阶段 |
(三)后测阶段 |
(四)实验过程 |
六、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数据分析与讨论 |
一、访谈结果分析 |
(一)实验前对学生的访谈 |
(二)教师口头访谈结果分析 |
二、测试成绩数据分析 |
三、调查问卷数据分析 |
(一)问卷的信效度分析 |
(二)问卷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
(三)相关分析 |
四、课堂观察结果分析 |
五、实验结果讨论 |
结论 |
一、本研究的主要发现 |
二、本研究局限性 |
三、对未来研究的展望及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8)国际课程中PBL教学模式对高中生英语口语表达能力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的必要性 |
1.3 论文结构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2.1 PBL的定义 |
2.2 理论基础 |
2.2.1 建构主义理论概述 |
2.2.2 建构主义教学思想 |
2.3 相关研究 |
2.3.1 国外关于PBL在教学中的研究 |
2.3.2 国内关于PBL在教学中的研究 |
2.4 小结 |
第三章 研究方法 |
3.1 研究问题和假设 |
3.2 研究场景和对象 |
3.3 研究工具 |
3.3.1 调查问卷 |
3.3.2 测试 |
3.3.3 课堂观察 |
3.4 实验过程 |
3.4.1 项目前阶段 |
3.4.2 项目实施阶段 |
3.4.3 项目后阶段 |
3.4.4 非实验班级的英语口语教学 |
第四章 结果与讨论 |
4.1 研究结果 |
4.1.1 PBL对学生英语口语表达的兴趣和信心的影响 |
4.1.2 PBL对学生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和口语考试成绩的影响 |
4.2 讨论 |
第五章 结论 |
5.1 主要研究成果 |
5.2 本研究的意义 |
5.2.1 实践意义 |
5.2.2 理论意义 |
5.2.3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
5.3 本研究的不足和对未来研究的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PBL英语口语活动参与度调查问卷 |
附录2 英语口语测试(前测) |
附录3 雅思口语考试官方评分标准 |
附录4 项目学习和展示案例 |
致谢 |
(9)《大学英语》教学现状以及微信平台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以西南某高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的教育背景 |
1.1.1 国内《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现状 |
1.1.2 现行语言能力标准对于《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影响 |
1.1.3 在线教育行业的蓬勃发展 |
1.2 选题意义 |
1.3 研究方法 |
1.3.1 文献研究法 |
1.3.2 访谈法 |
1.3.3 调查法 |
1.4 论文框架 |
2 理论基础和研究综述 |
2.1 相关概念 |
2.1.1 网络教学 |
2.1.2 移动学习 |
2.2 理论基础 |
2.2.1 混合式学习理论(Blended Learning) |
2.2.2 学习动机理论 |
2.2.3 个性化学习理论 |
2.2.4 自主学习理论 |
2.3 国内关于网络教学平台的设计研究 |
2.3.1 学习理论对于英语线上教学的影响 |
2.3.2 设计方面的研究 |
2.4 网络教学平台发展方面的研究 |
2.4.1 政策影响 |
2.4.2 高校对网络学习平台发展的发展产生了巨大推进作用 |
2.4.3 国内教育培训企业英语教学的发展 |
2.5 网络教学平台的满意度的研究 |
3 调查研究设计与实施 |
3.1 工具研究 |
3.1.1 工具的选择 |
3.1.2 平台的选择 |
3.2 调查问卷的设计与编制 |
3.3 调查对象的确定和研究实施过程 |
3.4 数据结果分析 |
3.4.1 调查研究结果分析 |
3.4.2 对英语课堂教学实施提出的建议 |
4 微信公众英语教学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
4.1 设计研究 |
4.1.1 影响基于微信公众平台英语教学的因素 |
4.1.2 微信公众平台英语教学的学习资源研究 |
4.1.3 微信公众平台英语教学的学习时间研究 |
4.1.4 微信平台设计原则 |
4.1.5 设计目标 |
4.1.6 基于微信公众平台英语教学的设计 |
4.2 实证分析 |
4.2.1 实证研究目的 |
4.2.2 实证研究对象 |
4.2.3 实证研究方法 |
4.2.4 结果与分析 |
4.2.5 实证研究结论 |
5 研究总结 |
5.1 本文的不足之处 |
5.2 研究小结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附录 Ⅰ 问卷和访谈提纲 |
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10)中职生英语自主学习管理现状及策略研究 ——以W职业学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论 |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 国外研究综述 |
(二) 国内研究综述 |
(三) 已有研究评述 |
三、研究目标和内容 |
(一) 研究目标 |
(二) 研究内容 |
四、研究思路和方法 |
(一) 研究思路 |
(二) 研究方法 |
五、创新之处 |
第一章 中职生英语自主学习管理的理性思考 |
一、相关概念界定 |
(一) 自主学习 |
(二) 自主学习管理 |
(三) 中职生英语自主学习管理 |
(四) 英语自主学习管理策略的基本体系 |
二、英语自主学习管理的内容及意义 |
(一) 英语自主学习管理的内容 |
(二) 英语自主学习管理的必要性 |
三、自主学习管理的理论基础 |
(一) 人本主义心理学 |
(二) 建构主义心理学 |
(三) 元认知心理学 |
(四) 学习共同体理论 |
四、中职生英语自主学习管理的影响因素 |
(一) 内部影响因素 |
(二) 外部影响因素 |
第二章 中职生英语自主学习管理的现状调查 |
一、调查对象样本分析 |
二、调查方法与结果统计 |
(一) 调查方法 |
(二) 调查内容 |
(三) 调查结果统计 |
三、中职生英语自主学习管理的主要问题 |
(一) 学生自主学习工具性动机较强 |
(二) 学生自主学习过程调节不到位 |
(三) 学生自主学习方式方法有欠缺 |
(四) 学生自主学习评价监控难进行 |
(五) 学生自主学习资源整合无章法 |
四、中职生英语自主学习管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
(一) 学生的自主学习对教师有依赖性 |
(二) 学生的自主学习管理目标不明确 |
(三) 学生的自主学习管理自我意识弱 |
(四) 学生的自主学习管理效能感较差 |
(五) 学生的自主学习管理指导不及时 |
第三章 中职生英语自主学习管理的改进策略 |
一、优化自主学习管理动机,加强自主学习管理意识 |
(一) 引导学生端正动机 |
(二) 激发学生提高兴趣 |
(三) 帮助学生增强自信 |
二、明确学习管理目标,制定自主学习计划 |
(一) 确立明确具体的自主学习管理目标 |
(二) 制订合理详细的自主学习计划 |
(三) 选择难易适中的自主学习内容 |
三、优化自主学习管理,完善自主学习方法 |
(一) 调整自主学习策略 |
(二) 融合合作学习方法 |
(三) 探索自主学习规律 |
四、有效评价学习效能,及时调节自主学习 |
(一) 测评自主学习过程 |
(二) 检验学习方法成效 |
(三) 监控调节学习行为 |
五、合理利用多种资源,统筹安排自主学习 |
(一)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努力管理 |
(二) 尊重学生自主学习的个性发展 |
(三) 重视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管理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四、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论文参考文献)
- [1]初中英语课堂教师的提问类型对学生应答参与的影响研究[D]. 姜芊秀. 曲阜师范大学, 2021(02)
- [2]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高中英语写作课堂中的实验研究 ——以汉中市H高中为例[D]. 张洋. 陕西理工大学, 2021(08)
- [3]理工类院校英语专业校本课程开发及其实效性对比研究 ——以“南邮”和“南航”为例[D]. 左洁. 南京邮电大学, 2020(02)
- [4]高校本科生学术英语阅读课程设计研究[D]. 赵炜. 西南大学, 2020(05)
- [5]产出导向法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徐梓乔.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0(01)
- [6]TTS技术支持下的小学英语听力教学活动设计[D]. 张静. 浙江师范大学, 2020(02)
- [7]ESA教学模式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郭佳丽.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0(01)
- [8]国际课程中PBL教学模式对高中生英语口语表达能力的影响[D]. 翁晓燕. 苏州大学, 2020(03)
- [9]《大学英语》教学现状以及微信平台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以西南某高校为例[D]. 严聪. 西南科技大学, 2020(08)
- [10]中职生英语自主学习管理现状及策略研究 ——以W职业学校为例[D]. 杨潇. 扬州大学, 20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