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嗜酸性肉芽肿48例病因分析

胃嗜酸性肉芽肿48例病因分析

一、胃嗜酸性肉芽肿48例病因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陈燕辉[1](2021)在《社区医院发热待查患者临床特征及转归分析》文中研究说明背景不明原因发热(fever of unknown origin,FUO)患者临床上常仅表现为发热,而缺乏其他特征性的临床表现,因此难以确诊,是临床上的疑难杂症之一。目前超过200余种疾病可引起FUO,随着医学诊疗技术的快速发展,FUO的确诊率越来越高,诊断速度也越来越快,相关指南亦在不断更新,依据病因可将FUO分为感染性疾病、结缔组织疾病、恶性肿瘤、其他类疾病和未明确病因的疾病。然而,随着时间推移,以及医院间级别及其诊断技术差异等多种因素,FUO的病因、临床特征和预后可能有所不同,尤其是基层社区医院,因此有必要进一步探讨和比较社区医院及综合性三甲医院FUO的病因构成、临床特征和预后,为提高FUO患者的诊疗水平和及时转诊提供参考依据。目的分析社区医院FUO患者的病因、临床特征及转归,并与综合性三甲医院进行对比研究,为提高FUO患者的诊疗水平和及时转诊提供参考依据。材料与方法回顾性筛查2018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期间在社区医院(广州市越秀区珠光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综合性三甲医院(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所有发热患者中因FUO就诊的患者共159例,其中社区医院68例、三甲医院91例。对比分析两家医院FUO患者的病因分布、临床特征和转归,以及院间转诊状况、人口学特征和实验室检测等资料。结果1.2018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期间在社区医院共入组68例FUO患者,在综合性三甲医院共入组91例FUO患者,总共入组159例FUO患者;2.病因分布:159例FUO患者根据病因及占比由高到低依次排列为,感染性疾病组(108例,社区45.4%vs.三甲54.6%)、结缔组织疾病组(20例,社区15.0%vs.三甲85.0%)、恶性肿瘤组(13例,社区53.9%vs.三甲46.2%)、其他类疾病组(9例,社区66.7%vs.三甲33.3%)、未明确病因组(9例,社区33.3%vs.三甲66.7%)。其中,社区医院根据病因及占比由高到低依次排列为感染性疾病组(72.1%)、恶性肿瘤组(10.3%)、其他类疾病组(8.8%)、结缔组织疾病组(4.4%)和未明确病因组(4.4%);而综合性三甲医院根据病因及占比由高到低依次排列为感染性疾病组(64.8%)、结缔组织疾病组(18.7%)、恶性肿瘤组(6.6%)、未明确病因组(6.6%)和其他类疾病组(3.3%)。社区医院和综合性三甲医院均以感染性疾病为首要病因,社区医院感染性疾病、恶性肿瘤、其他类疾病占比均较综合性三甲医院高,而社区医院结缔组织疾病组和未明确病因占比均较综合性三甲医院低,除了综合性三甲医院结缔组织病比例与社区医院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外,其他类型病因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3.临床特征:社区医院研究对象的平均年龄、患高血压人数占比、患糖尿病人数占比、入院时呼吸频率、心率、肺部感染严重程度评分、入院时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数、嗜酸性粒细胞数和C反应蛋白水平均高于综合性三甲医院,并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社区医院研究对象患有皮疹人数、入院时SPO2和血红蛋白水平则低于综合性三甲医院,并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4.转归:社区医院研究对象的住院时长和28天病死率均高于综合性三甲医院(P<0.05);社区医院有22人(32.4%)转诊至综合性三甲医院进一步诊治,而综合性三甲医院则有10人(11.0%)转诊至社区医院进行康复治疗,而且社区医院较综合性三甲医院转诊率高,并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5.诊断方法:社区医院依次以影像学、病原学和详细体检为诊断FUO的主要方法,而综合性三甲医院依次以分子生物学、影像学和病理学为诊断FUO的主要方法。结论1.社区医院和综合性三甲医院FUO患者均以感染性疾病为主。2.社区医院患者以影像学、病原学和详细体格检查等作为主要的诊断方法,且患者年龄较大、基础疾病较多、临床表现较重,临床转归较差。3.院间双向转诊率有待进一步提高。

李一诗[2](2020)在《经支气管冷冻肺活检在弥漫性肺疾病中的应用与研究》文中认为第一部分在中国建立硬质气管镜联合软性支气管下经支气管冷冻肺活检技术目的:弥漫性肺疾病(diffuse lung disease,DLD)是呼吸科临床上比较难诊断的一类疾病,明确诊断一般需要通过组织病理学。目前获取组织标本的方法主要有经支气管钳夹活检(transbronchial forceps biopsy,TBFB)、经皮肺穿刺活检(percutaneous lung biopsy,PCLB)和外科肺活检(surgical lung biopsy,SLB)。TBFB因其获取组织标本小,质量较差,难于满足病理需要;经皮肺穿刺活检同样存在标本小常难满足病理需要的问题,且有发生气胸和血气胸的风险。SLB因创伤大,费用高,受心肺功能限制多,临床应用少。为了解决诊断DLD获取满意肺组织标本的问题,我们拟在国内率先建立经支气管冷冻肺活检(transbronchial Cryobiopsy,TBCB)技术。方法:本研究选取了就诊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的两名DLD患者,这两名患者通过影像学和常规支气管镜等检查未能明确诊断。获得患者同意后为他们在硬质气管镜联合软性支气管镜下进行了经支气管冷冻肺活检术,详细记录了患者的临床特征(病史、辅助检查等)、手术过程、并发症、病理及病原学诊断结果、治疗效果等资料,通过总结分析,初步验证在我国现有医疗条件下开展TBCB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结果:1.病例1,女,58岁,因“咳嗽2个月,加重伴咳痰、间断发热1个月”,入院诊断:(1)Ⅰ型呼吸衰竭;(2)双肺弥漫性病变待查:结缔组织相关性肺疾病?肺结核?肺部肿瘤?感染:真菌感染?(3)干燥综合征?。实施TBCB术,取得8块肺组织,组织块大小直径3-5 mm,术中局部支气管内少许出血,均经抽吸后出血自行停止,术后胸部X线检查未见气胸,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无特殊不适。术后病理诊断:肉芽肿性炎,考虑结核。根据病理结果诊断双肺结核,给予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吡嗪酰胺抗结核治疗,2个月后复查胸部CT见病灶明显吸收。2.病例2,女,50岁,4年前确诊淋巴瘤,间断多次化疗,1个月前开始出现活动后气促,伴有间断发热,胸部CT检查发现双肺弥漫性病变。实施TBCB术,取得组织标本4块,标本直径约5 mm,术中局部支气管内少许出血,均经抽吸后出血自行停止,术后胸部X线检查未见气胸,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无特殊不适。术后病理提示:肉芽肿性炎。活检组织培养提示:假似肠膜明串珠菌。经多学科会诊后排除淋巴瘤肺内浸润,考虑为肺部细菌感染,因假似肠膜明串珠菌为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天然耐药,故将抗生素调整为利奈唑胺+青霉素抗感染。结论:硬质气管镜联合软性支气管下经支气管冷冻肺活检术能在我国现有医疗条件下开展,适用于弥漫性肺疾病的诊断,初步认为其安全、有效,但需要更大的样本量进行验证。第二部分在中国建立软性支气管下经支气管冷冻肺活检技术目的:我们于2015年底在国内率先开展了硬质支气管镜联合软性支气管镜下经支气管冷冻肺活检(TBCB)诊断弥漫性肺病、间质性肺病,取得很好效果,因获得的组织块大,质量好,绝大部分病例获得了明确的病理或病原学诊断结果,受到广泛关注,很多单位准备开展该项技术。但硬镜技术要求较高,国内能开展硬镜技术的单位尚不多,限制了TBCB技术的推广应用,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结合文献对TBCB技术进行了改进,探索仅在软性支气管镜下完成经支气管冷冻肺活检术的可能性。方法:2016年7月至2016年9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收治的6例弥漫性肺疾病患者,获得患者同意后实施了软性支气管镜下经支气管冷冻肺活检术。获取的组织标本送病理及病原学等相关检查,详细记录了患者的临床特征(病史、辅助检查等)、手术过程、标本情况、并发症、病理及病原学诊断结果等资料,通过总结分析,初步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软性支气管镜下经支气管冷冻肺活检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结果:1.6例患者共取活检48次,每例患者平均活检8次,获得标本块数511块(平均8块),每次活检均取得组织标本,标本大小236mm2(平均14.3±8.6 mm2)。2.获得标本送上海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病理科会诊后均获得确切病理诊断:矽肺1例,肺结核1例,结蹄组织病相关性间质性肺病(connective tissue disease related 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CTD-ILD)1例,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nonspecific interstitial pneumonia,NSIP)2例,闭塞性细支气管炎伴机化性肺炎(bronchiolitis obliterans with organizing pneumonia,BOOP)1例。3.每次活检出血量012m L(平均1.3±2.7 m L,使用负压吸引或局部喷洒冰盐水、巴曲亭、0.1‰肾上腺素均能顺利止血),术中术后均生命体征平稳,随访72 h内无气胸、大咯血、死亡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根据已完成的6例软镜下TBCB,不论是标本质量还是并发症控制能力都与硬镜下操作无异。随着软镜下TBCB开展的增多,其安全性及有效性也将得到进一步验证。第三部分经支气管冷冻肺活检对弥漫性肺疾病病因诊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目的:探讨经支气管冷冻肺活检(TBCB)对弥漫性肺疾病(DLD)病因诊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2015年12月至2017年4月期间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纳入病因不明的DLD患者38例,其中35例同意在硬质支气管镜或软性支气管镜下实施了TBCB。将获取的35例患者标本分别作病理、病原微生物培养等检查,并结合临床和影像学特征综合分析,确定DLD的病因,明确TBCB对DLD病因诊断的有效性,制定治疗方案及随诊,并观察记录TBCB并发症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结果:35例DLD患者接受了TBCB,其中硬质支气管镜下完成24例,软性支气管镜下完成11例。有3例患者因不愿再接受有创检查而退出。TBCB操作时间(51.8±19.2)min,组织标本数量为6(5,8)块/例,标本大小为15(9,20)mm2。明确诊断33例(特发性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8例,结缔组织病相关间质性肺病8例,职业性肺损伤4例,特发性肺纤维化3例,自身免疫特征的间质性肺炎3例,结核2例,隐源性机化性肺炎1例,急性间质性肺炎1例,特殊细菌感染1例,过敏性肺炎1例,结节病1例),病因确诊率94.3%(33/35)。发生气胸3例(其中少量1例,中量1例,大量1例),经抽气或闭式引流后气胸均吸收;24例硬镜下TBCB均有出血(轻度11例,中度12例,重度1例),经止血处理后出血均停止。对明确诊断的33例患者进行相应治疗,随访1个月,痊愈1例(3.0%),好转17例(51.5%),稳定11例(33.3%),恶化4例(12.1%)。结论:TBCB对DLD病因确诊率高,安全性好。第四部分经支气管冷冻肺活检冷冻时间与标本尺寸、组织学质量和并发症发生率间的关系:一项前瞻性探索性临床研究目的: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揭示TBCB冷冻时间与活检样本大小之间的相关性。第二个目的是在不同的冷冻时间条件下系统地评估与手术相关的并发症和活检的组织学质量。方法:纳入根据高分辨率计算机断层扫描(high-resolution computed tomography,HRCT)诊断为疑似间质性肺病(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ILD),但进一步检查未得到明确临床诊断的患者,获得患者同意后进行冷冻活检并参与临床此项研究,冷冻活检时冷冻探头冷冻时间从3 s递增至6 s,活检后记录活检样本的大小、组织学质量以及与手术相关的并发症等信息。结果:本研究共纳入了33例患者,获得了143个经支气管冷冻肺活检组织样本。活检样本的平均横截面积范围为9.1±4.3至18.83±7.4mm2。在这项研究中,观察到冷冻时间和活检样本尺寸之间存在显着的正相关关系。所有冷冻活检样本中肺实质均保存良好,其中108(75.52%)个样本有足够的大小。31(93.94%)例患者的样本在组织病理学上足以确定特定的病理特质。尽管更长的冷冻时间更有可能获得更大的组织样本,但并未观察到冷冻时间在病理诊断效能上有统计学差异。当冷冻时间超过5 s时,观察到水肿发生率(22.86%)明显增高。X线检查发现104(72.73%)次活检有出血,33位患者中有4(12.12%)例出现气胸。随着冷冻时间的延长,严重出血(分级>1)的风险显着增加,并在5 s时达到最高水平。结论:最佳的经支气管冷冻肺活检冷冻时间为3-4 s,能获得足够大小的活检样本,同时能够保证较少并发症的发生。第五部分经支气管冷冻肺活检术用不同直径冷冻探头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一项前瞻、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目的:经支气管冷冻肺活检(TBCB)目前在弥漫性肺疾病、间质性肺疾病的病因诊断上是重要的可辅助外科肺活检的诊断技术。TBCB常用的冷冻探头有1.9 mm和2.4 mm两种不同直径的规格,在探头大小的选择上尚无研究数据可供参考。本研究拟评估TBCB使用两种规格探头对病理诊断的有效性和手术安全性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完全随机设计、单中心的临床试验。招募从2017年11月29日至2019年8月19日的双肺弥漫性病灶,病因不明确并拟完善TBCB的患者,随机分别入组大探头组(2.4 mm直径)和小探头组(1.9 mm直径)。主要研究终点为病理诊断确诊率;次要研究终点为标本大小、标本质量、出血量和气胸发生率。结果:从2017年11月29日至2019年8月19日期间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共招募56例患者,最终入组患者48例,大探头组25例,小探头组23例。两组间人口学特征,如性别和年龄相似。大探头获取的TBCB组织标本病理诊断确诊率明显高于小探头(72.0%vs30.4%,P=0.010)。在相同的冷冻时间(4 s),小探头获取的标本面积显着小于大探头组(6.0mm2 IQR(3.5-8.0)vs 12.0 mm2 IQR(8.0-15.0),P=0.000)。延长小探头的冷冻时间至5 s,其获取的标本大小仍小于大探头组(8.0 mm2 IQR(6.0-11.5)vs 12.0 mm2 IQR(8.0-15.0),P=0.006)。当小探头冷冻时间延长至6 s、7 s,两组间标本大小无统计学差异(P值分别为0.210,0.904)。大探头组所获取活检组织标本的完整性(94.8%vs 79.5%,P=0.002)和具有典型病理学特征的病灶成分(62.5%vs39.5%,P=0.002)优于小探头组,标本中含有的肺泡结构大小探头组之间无显着差异(P值为0.605)。无论冷冻探头大小,TBCB操作中均有不同程度出血量和气胸发生率,两组间无差异。结论:本研究证实经支气管冷冻肺活检中使用2.4mm的大探头获取的标本更大,结构更完整,典型病灶成分更多,有助于提高病理诊断的确诊率31.6%,安全性与小探头相当。本研究为临床上运用TBCB对冷冻探头的选择提供了理论依据,有助于提高TBCB的诊断有效性。

刘东[3](2020)在《EBUS-TBNA诊断的纵隔淋巴结肉芽肿性病变38例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38例EBUS-TBNA证实为纵隔淋巴结肉芽肿性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纵隔淋巴结肉芽肿性病变的疾病谱构成、临床表现、影像学及病理学特征,为纵隔淋巴结肉芽肿性病变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以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就诊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二科(PCCM-2),行EBUS-TBNA并经病理诊断为纵隔淋巴结肉芽肿性病变的3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影像学及病理学等资料,分析纵隔淋巴结肉芽肿性病变的疾病谱构成,并比较引起纵隔淋巴结肉芽肿性病变的不同疾病的特点。结果:1.一般资料结果:男性9例,占23.68%,女性29例,占76.32%,年龄于25-73岁之间,平均年龄50.81±12.19岁。有吸烟史患者5例,无吸烟史患者33例。2.EBUS-TBNA穿刺纵隔淋巴结个数及穿刺针数:对24个气管旁淋巴结(4R组22个,4L组2个)、35个隆突下淋巴结(7组35个)、1个肺门淋巴结(10R组1个)、7个叶间淋巴结(11R组5个,11L组2个)、1个叶淋巴结(12R组1个)共68个淋巴结进行了穿刺活检,共穿刺144针,平均每个淋巴结穿刺2.12针,平均每个病例穿刺3.79针。3.38例纵隔淋巴结肉芽肿性病变患者的疾病谱构成:病因明确的病例共32例,占84.21%,病因不明确的病例共6例,占15.79%。32例病因明确病例的临床诊断分别是:结节病16例,纵隔淋巴结结核13例,真菌感染1例,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1例,矽肺1例,其所占比例分别是42.11%,34.21%,2.63%,2.63%,2.63%。4.临床特点分析:结节病以咳嗽(56.25%),胸闷、气短(43.75%),咳痰(37.50%)为主;纵隔淋巴结结核以咳嗽(92.31%),咳痰(76.92%),发热(61.54%)为主。4例结节病患者无症状。纵隔淋巴结结核患者发热、咳嗽的发病率多于结节病患者(P<0.05)。5.支气管镜特点分析:在结节病患者中,前三位最常见镜下表现分别为黏膜充血水肿(75.00%)、气道分泌物(68.75%)、结节(43.75%);在纵隔淋巴结结核患者中,前三位最常见镜下表现分别为气道分泌物(76.92%)、黏膜充血水肿(69.23%)、结节(53.85%)。结节病与纵隔淋巴结结核患者各镜下表现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6.影像学特点分析:结节病患者的纵隔淋巴结病变以双侧、多发为主,淋巴结短轴直径(short axis diameter,SAD)平均值为18.83±7.39mm,SAD以10~20mm(包括20mm)区间内最多,共7例(43.75%),肺结节影、胸膜下结节、小叶间隔增厚为其前三位影像学表现,分别占入组结节病患者的56.25%、37.50%、37.50%。纵隔淋巴结结核患者的纵隔淋巴结病变以双侧、多发为主,SAD平均值为20.33±4.44mm,SAD以10~20mm(包括20mm)区间内最多,共5例(38.46%),肺结节影、胸膜下结节、斑片/实变影为其前三位影像学表现,分别占入组纵隔淋巴结结核患者的53.85%、38.46%、38.46%。二者纵隔淋巴结的短轴直径、数目、部位无显着性差异(P>0.05),结核患者可伴有空洞、胸腔积液等表现,结节病无上述表现。7.随访结果:完成随访患者27例(其中结节病13例,纵隔淋巴结结核10例)。13例结节病患者中,症状好转12例(92.32%);9例患者接受治疗(激素或激素联合抗结核治疗),其中淋巴结变小7例(58.33%),淋巴结无明显变化2例(16.67%);未接受治疗4例,其中淋巴结变小3例(25.00%)。10例纵隔淋巴结结核患者中,症状好转10例(100.00%);9例患者接受抗结核治疗,其中淋巴结变小7例(70.00%),淋巴结无明显变化1例(10.00%)。结论:1.纵隔淋巴结肉芽肿性病变以结节病为最常见病因,纵隔淋巴结结核为第二常见病因。2.结节病患者平均年龄大于纵隔淋巴结结核患者,纵隔淋巴结结核患者发热、咳嗽的发病率多于结节病患者。3.结节病与纵隔淋巴结结核患者在支气管镜表现无显着差异。4.结节病与纵隔淋巴结结核患者在纵隔淋巴结的直径、数目、部位方面,无明显差异,结核患者可伴有空洞、胸腔积液等表现,结节病无上述表现。5.纵隔淋巴结肉芽肿性病变预后良好,部分结节病患者可自愈。

张秀文[4](2014)在《红皮病98例病例分析并文献复习》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红皮病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的临床意义、治疗及疗效。方法收集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自2006年12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98例红皮病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对上述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回顾性分析患者一般情况、病因、诱因、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其他辅助检查及影响临床治疗效果的因素等。结果1.一般资料98例红皮病患者中,男74例,女24例,男女比例约为3.08:1。年龄8岁~86岁,平均年龄52.60士21.33岁。2.分类继发于原发性皮肤病61例(银屑病43例,63.27%),药物过敏23例(23.47%),痛风1例(1.02%),肿瘤2例(2.04%),不明原因11例(11.22%)。诱因明确患者58例,其中不正规应用糖皮质激素19例(19/58),呼吸道感染10例(10/58),口服或外用中草药13例(13/58),局部刺激5例(5/58),其他11例(11/58)。3.临床表现:自觉瘙痒96例,发热53例(37.3~40℃),心动过速10例。几乎所有患者均有>90%体表面积的不同程度的红斑、鳞屑、浸润及肿胀,指趾甲受累23例,头皮毛发受累42例,渗出13例,眼结膜受累4例。4.实验室检查:WBC总数↑(40/98),EOS%↑(28/98),肝功能异常26例,血浆白蛋白↓71例,电解质紊乱10例,ESR↑(25/57),SCCA↑(16/33),LDH t54例(54/97),心电图异常26例。5.治疗及疗效:所有患者全部应用甘草制剂或苦参素,糖皮质激素治疗34例,免疫抑制剂治疗16例,糖皮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16例,维A酸类药9例,抗生素29例。疗效:痊愈27例(27.55%),显效52例(53.06%),好转16例(26.33%),无效2例(2.04%),死亡1例(1.02%),有效率80.61%。红皮病患者住院时间长,平均住院天数17.02士9.72天,10例患者多次入院。结论1.红皮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好发于中老年男性患者,且男女比例3.08:1。2.红皮病主要继发于原有皮肤病。原发病中所占比例最高的是银屑病63.27%;其次药物过敏23.47%,一般有明确的用药史,大部分病程短,预后好;原因不明11.22%。少数伴恶性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和代谢性疾病。3.不合理治疗、感染和局部刺激是红皮病主要诱发因素。4.红皮病感染与发病年龄无关。易感因素中血浆白蛋白水平低较血浆白蛋白水平正常者感染率高,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他可能易感因素:如肝酶异常、合并内脏基础疾病、皮肤黏膜破溃/渗出均较指标正常组感染率高,但无统计学差异。5.需根据病因选择单独或联合应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维A酸类药物治疗有效。6.红皮病发病急,病情严重,预后取决于病因、并发症及治疗,加强支持疗法和皮肤护理是病情恢复的重要前提。常规治疗无效的患者需根据病因选择单独或联合应用糖皮质激素。

鲍祯[5](2014)在《真菌相关指标检测对病因不明慢性咳嗽诊断价值的探讨》文中提出研究背景咳嗽是常见的呼吸道症状,因咳嗽就诊占呼吸科门诊的40%左右。慢性咳嗽是指咳嗽作为唯一或主要的症状,有痰或无痰,否认既往有慢性呼吸系统病变,近期胸部X线检查未见明显异常,咳嗽时间持续8周以上。慢性咳嗽在人群中的出现率约为3%-40%,病因错综复杂,且部分患者同时存在多种病因。病因研究率先开展于20世纪80年代,Irwin提出了慢性咳嗽的解剖学诊断程序,指出最常见的原因是鼻后滴流综合征(PNDS)、咳嗽变异性哮喘(CVA)和胃食管反流性疾病(GERD)等。但有一部分初诊时未能得到明确诊断的患者,长期持续咳嗽,常规治疗无效,可能是由以往未了解或未重视的病因引起。随着工业技术水平的提高,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呼吸系统的发病率越来越高,慢性真菌感染引起的呼吸系统疾病所占的比例亦越来越高,其早期缺乏典型的症状,多数情况下顽固性咳嗽为其唯一的临床表现,且病情迁延不愈,常规治疗效差,随着病情的进展,可能引起肺功能下降、呼吸衰竭等严重并发症,因此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改善预后有积极意义。但真菌感染起病隐匿,且不易获得病原菌。本研究正是基于此,检测真菌相关指标:真菌特异性IgE(sIgE)、G试验、GM试验在未明确诊断的慢性顽固性咳嗽中的检出率,并比较统计学意义,探讨其诊断价值,旨在寻找快速、便捷、高效检测真菌的指标,为今后临床诊治工作提高参考。目的分析我院慢性咳嗽病人的病因构成及分类并探讨真菌相关指标:sIgE、G试验、GM试验检测对病因不明的慢性咳嗽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9月至2014年1月因慢性咳嗽至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内3科就诊的186例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其中男90例,女96例,年龄16-78岁,平均年龄(39.62±15.23)岁。咳嗽时间2月-240月,平均(18.81±16.57)个月。根据慢性咳嗽的诊断程序并结合患者的病情进行初步病因学诊断,然后通过针对性治疗证实病因,排除确定诊断病例。病因诊断尚未明确及按初步病因学诊断治疗不佳的病例,进一步做真菌特异性IgE(sIgE)、G试验、GM试验,并给予试验性抗真菌治疗,比较真菌相关指标阴性组与阳性组治疗效果有无统计学差异,并检测真菌相关指标在抗真菌治疗有效的病例中的阳性率,比较统计学差异。结果186例慢性咳嗽各病因分布为:咳嗽变异性哮喘:51例;上气道咳嗽综合征:35例;胃食管反流性疾病:26例;嗜酸性粒细胞气管炎:11例;血管紧张素转换酶药物引起3例;多病因3例;病因不明57例。病因不明的57例患者,查sIgE、G试验、GM试验一项或多项指标阳性共47例。病因不明病例,真菌指标阳性组47例,真菌指标阴性组10例,两组在性别、年龄、咳嗽持续时间上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给予抗真菌治疗后,真菌指标阳性组有效率为85.11%,真菌指标阴性组有效率为20%,用χ2检验比较,P<0.05。病因不明病例,47例真菌指标阳性,抗真菌治疗有效40例,sIgE、GM试验、G试验在抗真菌治疗有效病例中占阳性率依次为:77.5%,35%,17.5%。sIgE与G试验、GM试验阳性率分别用χ2检验比较,P<0.05,G试验、GM试验阳性率用χ2检验比较,P<0.05。结论慢性咳嗽的病因复杂,我院主要有咳嗽变异性哮喘、上气道咳嗽综合征、胃食管反流性疾病、嗜酸性粒细胞气管炎等。对于慢性顽固性咳嗽常规治疗效不佳者,查真菌相关指标一项或多项阳性者比例较高,提示这些病例可能存在潜在的真菌感染。查真菌相关指标阳性组抗真菌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真菌相关指标阴性组。sIgE检测对病因不明的慢性咳嗽病因诊断价值最高,GM试验次之,G试验最差。

刘波,罗晓青,周和荣,赵丽萍,冯国燕[6](2010)在《胃嗜酸性肉芽肿25例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胃嗜酸性肉芽肿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25例胃嗜酸性肉芽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胃镜病检诊断16例;另6例胃镜病检诊断为胃癌,术后病检诊断为胃嗜酸性肉芽肿并癌变;25例外周血嗜酸性细胞均不升高。结论加强胃镜活检可提高诊断率,手术是主要治疗方法。

宋丽[7](2010)在《嗜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可引起嗜酸细胞增多的常见疾病。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至2009年,北京协和医院1年内外周血嗜酸细胞绝对计数≥0.5×109的住院患者,分析可引起嗜酸细胞增多症的常见疾病及临床特点。结果:2008-5月至2009-5月符合嗜酸细胞增多症的病例共248例,并根据嗜酸细胞绝对计数分为分为轻度、中度、重度升高。在这组疾病中,明确诊断的241例,占97.33%,不明原因7例,占2.7%.明确诊断的疾病包括:反应性的嗜酸细胞增多227例,其中感染性疾病28例,占11.3%,主要为细菌感染、寄生虫感染、真菌感染等;非感染性疾病199例,主要为肿瘤(48例)占19.3%,皮肤科疾病(40例)占16.1%,变态反应性疾病(36例)占14.5%,结缔组织病占(21例)占11.2%,药物因素占(19例)占7.6%,其他原因疾病(35例)占14.4%,主要为外科疾病(胆囊结石、脾切除术后),内分泌疾病,慢性肾功能衰竭、内分泌疾病、嗜酸性肌炎、嗜酸性胃肠炎、嗜酸性肉芽肿等;原发性嗜酸细胞增多症中:特发性嗜酸细胞增多症7例;克隆性嗜酸细胞增多症,即血液系统疾病合并嗜酸细胞增多7例。结论:嗜酸细胞增多症中继发因素较为常见,多为轻度升高,主要为肿瘤(指实体肿瘤如肺癌、胃癌等),其次为皮肤科疾病、变态反应性疾病、结缔组织病及感染。其中淋巴瘤造成的嗜酸细胞增多可以中重度升高,其他造成中重度嗜酸细胞增多的原因多见于特发嗜酸细胞增多症,变应性肉芽肿性血管炎及血液疾病,可以通过骨髓检查、基因学检查、临床症状分析等方法鉴别诊断。目的:探讨变应性肉芽肿性血管炎(CSS)、特发性嗜酸细胞增多症(HES)、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合并嗜酸细胞增多在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脏器受累等方面的异同,为三种疾病的鉴别诊断提供帮助。方法:分析协和医院所有住院有资料可查的特发性嗜酸细胞增多的病例与淋巴瘤合并嗜酸细胞增多、变应性肉芽肿性血管炎病例加以比较,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若计量资料不是正态和方差齐性条件,则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计数资料比较用X2检验。结果:在变应性肉芽肿性血管炎及特发性嗜酸细胞增多症病例中,嗜酸细胞绝对计数、IgE升高等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而炎性指标的升高、肺部受累、淋巴结肿大等有统计学差异,同时免疫指标的阳性也可作为两者鉴别的方法之一。变应性肉芽肿性血管炎患者神经系统受累多见于外周神经,而特发性嗜酸细胞增多症多为中枢神经系统。变应性肉芽肿性血管炎血管受累主要为血管炎,而特发性嗜酸细胞增多症多为动静脉血栓形成。特发性嗜酸细胞增多症与非霍奇金淋巴瘤合并嗜酸细胞增多的病例中,淋巴结肿大,肺部受累、LDH升高、嗜酸细胞计数绝对值均有统计学差异;在非霍奇金淋巴瘤合并嗜酸细胞增多的病例中发现,嗜酸细胞常见的浸润脏器:如神经系统、胃肠道等不多见;结论:非霍奇金淋巴瘤合并嗜酸细胞增多、变应性肉芽肿性血管炎、特发性嗜酸细胞增多症的三类疾病临床特点各有不同。

谢利民,范杰慧[8](2005)在《胃嗜酸性肉芽肿21例临床分析》文中研究指明本文探讨减少胃嗜酸性肉芽肿误诊的策略。作者对21例胃酸性肉芽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表明,21例中仅1例术前确诊,余20例均误诊为胃癌或胃溃疡,术后经病理检查确诊,临床误诊率高,认为有必要提高临床医生对本病的认识,宜将其列入胃部溃疡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之列。

李思桥,李小豫[9](2004)在《胃嗜酸性肉芽肿诊治分析》文中研究说明

宋展,赵玉亭,刘驰,冯明[10](2004)在《胃嗜酸性肉芽肿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文中研究说明

二、胃嗜酸性肉芽肿48例病因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胃嗜酸性肉芽肿48例病因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社区医院发热待查患者临床特征及转归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成人不明原因发热的病因及诊疗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2)经支气管冷冻肺活检在弥漫性肺疾病中的应用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 在中国建立硬质气管镜联合软性支气管下经支气管冷冻肺活检技术
    1 临床资料
    2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在中国建立软性支气管下经支气管冷冻肺活检技术
    1 研究对象
    2 主要设备及材料
    3 研究方法
    4 结果
    5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经支气管冷冻肺活检对弥漫性肺疾病病因诊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1 研究对象
    2 研究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参考文献
第四部分 经支气管冷冻肺活检冷冻时间与标本尺寸、组织学质量和并发症发生率间的关系:一项前瞻性探索性临床研究
    1 研究对象
    2 研究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五部分 经支气管冷冻肺活检术用不同直径冷冻探头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一项前瞻、随机、对照临床试验
    1 研究对象
    2 研究方法
    3 统计学方法
    4 结果
    5 讨论
    参考文献
全文总结
附录
文献综述:经支气管镜冷冻肺活检在肺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研究生期间发表和待发表的学术论文
攻读博士研究生期间参编着作、指南等
攻读博士研究生期间申请的课题
攻读博士研究生期间获得的奖项
攻读博士研究生期间参加的重要学术会议

(3)EBUS-TBNA诊断的纵隔淋巴结肉芽肿性病变38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写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纵隔淋巴结肉芽肿性病变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4)红皮病98例病例分析并文献复习(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前言
一 资料与方法
    1.研究对象
    2.诊断标准
    3.方法
    4.疗效判定
    5.统计学方法
二 结果
三 讨论
四 结论
附表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5)真菌相关指标检测对病因不明慢性咳嗽诊断价值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引言
对象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病的临床特点及诊治进展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及在学期间发表文章
致谢

(6)胃嗜酸性肉芽肿25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 实验室检查内镜及病检
2 结果
3 讨论
    3.1 病因
    3.2 诊断
    3.3 鉴别诊断
    3.4 治疗方法

(7)嗜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第一部分 248例嗜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分析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临床资料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变应性肉芽肿性血管炎、特发性嗜酸细胞增多症、非霍奇金淋巴瘤合并嗜酸细胞增多的临床对比分析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临床资料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致谢

(9)胃嗜酸性肉芽肿诊治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10)胃嗜酸性肉芽肿的早期诊断及治疗(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1.2 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3.1 病因探讨与诊断
    3.2 治疗方法选择

四、胃嗜酸性肉芽肿48例病因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社区医院发热待查患者临床特征及转归分析[D]. 陈燕辉. 广州医科大学, 2021(02)
  • [2]经支气管冷冻肺活检在弥漫性肺疾病中的应用与研究[D]. 李一诗. 重庆医科大学, 2020(01)
  • [3]EBUS-TBNA诊断的纵隔淋巴结肉芽肿性病变38例分析[D]. 刘东. 河北医科大学, 2020(02)
  • [4]红皮病98例病例分析并文献复习[D]. 张秀文. 山东大学, 2014(11)
  • [5]真菌相关指标检测对病因不明慢性咳嗽诊断价值的探讨[D]. 鲍祯. 郑州大学, 2014(03)
  • [6]胃嗜酸性肉芽肿25例分析[J]. 刘波,罗晓青,周和荣,赵丽萍,冯国燕. 中国误诊学杂志, 2010(22)
  • [7]嗜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分析[D]. 宋丽.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2010(11)
  • [8]胃嗜酸性肉芽肿21例临床分析[J]. 谢利民,范杰慧. 中国医师杂志, 2005(05)
  • [9]胃嗜酸性肉芽肿诊治分析[J]. 李思桥,李小豫. 中国医师杂志, 2004(11)
  • [10]胃嗜酸性肉芽肿的早期诊断及治疗[J]. 宋展,赵玉亭,刘驰,冯明. 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4(11)

标签:;  ;  ;  ;  ;  

胃嗜酸性肉芽肿48例病因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