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左氧氟沙星的不良反应(二)(论文文献综述)
陈晓坚[1](2017)在《复方四黄外洗液对MRSA的抑菌作用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探讨复方四黄外洗液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phylococus aureu,MRSA)的抑菌作用、抑菌机制以及复方对抗MRSA生物膜的作用,为复方四黄外洗液进一步研发并应用于临床感染性疾病提供基础研究。方法:本课题主要由三部分组成。(1)复方四黄外洗液及其所含单味中药对MRSA的体外抑菌作用。纸片扩散法(Kirby-Bauer,K-B)测定不同浓度的复方四黄外洗液及其所含大黄、黄连、黄等、黄柏、虎杖、连翘六种中药体外抑制受试MRSA菌株在琼脂上生长的情况;试管二倍稀释法测定复方四黄外洗液及大黄、黄连、黄芩、黄柏、虎杖、连翘抑制MRSA生长的最小抑菌浓度(MIC);考察和比较复方及单药的抑菌效果。(2)复方四黄外洗液对MRSA抑菌机制研究。检测不同浓度复方四黄外洗液作用下MRSA菌液中碱性磷酸酶(ALP)、肽聚糖的活性改变以及钾镁离子的渗漏情况。探讨复方四黄外洗液对MRSA的抑菌机制。(3)复方四黄外洗液对MRSA生物膜黏附及形成的影响。刚果红琼脂法筛选产生物膜的MRSA菌株。微孔板法复制MRSA体外黏附及生物膜模型,采用CCK-8法评价不同浓度复方四黄外洗液对MRSA黏附、生物膜形成的影响;油镜观察MRSA物膜形成情况。结果:(1)复方四黄外洗液及其单味中药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受试MRSA在琼脂培养基上的生长,而同种药物浓度下,量取的抑菌圈直径从大到小排列依次为:黄连>复方>黄芩>大黄>连翘>黄柏>虎杖,同一种药物抑菌圈大小随药物浓度降低而变小,成浓度依赖性;黄连、黄芩、连翘及复方四黄外洗液对受试MRSA菌液的MIC均为31.3mg/mL,而黄柏最优,对MRSA的MIC仅为15.7 mg/mL,大黄为62.5 mg/mL,虎杖高达 125.0 mg/ml。(2)复方四黄外洗液作用于MRSA菌液后可导致菌体细胞外ALP的活性增加以及K+、Mg2+的浓度改变,但对肽聚糖的活性无明显作用。推测复方四黄外洗液可能通过改变细菌细胞膜以及细胞壁的通透性抑制MRSA的生长。(3)刚果红琼脂实验中,临床分离到的34株金黄色葡萄球(Staphylococcus aurru,S.aureus)中产生物膜的菌株共12株,占待测菌株35.2%,其中MSSA产生物膜的菌株数占22.7%,而MRSA产生物膜的菌株数占63.6%,MRSA产生物膜形成率显着高于MSSA(P<0.05);产生物膜S.aureus菌株,即PIA阳性菌株对多种抗菌药物存在高耐,对红霉素、左氧氟沙星、四环素耐药率分别为75%、50%、66.7%,其中PIA阳性金黄色葡萄球菌对红霉素及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均高于与PIA阴性金黄色葡萄球菌,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尚未发现耐万古霉素耐菌株。生物膜实验中,复方四黄外洗液对MRSA的黏附具有抑制作用,且抑制作用具有浓度依赖性,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均有统计意义(P<0.05)。但是在短时间(3h)内各组药物对MRSA的黏附作用无明显差异(P>0.05);复方四黄外洗液对MRSA菌24h形成的生物膜具有抑制作用,31.25mg/mL浓度组浓度组对生物膜的抑制率达到75.3%;其作用具有浓度依赖性,除7.81mg/L浓度组及3.90mg/L浓度组外,其余各组与RPMI1640阴性对照组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光镜下,复方四黄外洗液均可抑制MRSA胞外多糖物质的分泌。结论:复方四黄外洗液在体外可抑制MRSA的生长,其机理可能是通过改变细菌细胞膜以及细胞壁的通透性达到抑菌作用,并且研究证实复方四黄外洗液可影响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的黏附以及形成。
王晖[2](2016)在《无锡市某医疗机构药品不良反应综合分析及ADR信号检测》文中提出目的:对2013-2015无锡市某医疗机构不良反应报告综合分析,考察各因素与不良反应的相关性,归纳不良反应发生的普遍性问题。运用回归分析模型探讨引发头孢地嗪钠不良反应发生的危险因素。采取不良反应信号检测的方法,发掘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信号。方法:对845例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考察性别、年龄;上报科室、人员;给药途径、给药剂型;不良反应评价、转归及影响;药品分类;累及的系统器官分类;不良反应排名前十位药物的分布情况;探讨以上因素与不良反应的相关性。使用二分类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引发头孢地嗪钠发生不良反应的危险因素。运用MHRA综合标准法对排名前五的抗感染药物信号检测,准确高效的挖掘不良反应信号。结果:1、分析845例不良反应报告。男女比例1.06:1。60-69岁、0-7岁为不良反应高发人群。上报科室最多的是药学部、烧伤整形科、儿科。药师上报最多为48.52%。给药途径最多的为静脉滴注,给药剂型以注射剂型为主。不良反应评价中“很可能”,“可能”占比最大,分别为62.13%,35.15%。不良反应发生后患者基本“好转”或“痊愈”。同时不良反应对原患疾病无明显影响。不良反应涉及药品主要为抗感染药物,中成药,心血管系统用药,维生素类药、矿物质与微量元素以及营养药,神经系统用药,占比分别为53.86%、8.76%、7.48%、6.43%、4.09%。累及系统器官主要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胃肠系统损害、全身性损害、中枢及外周神经系统损伤、呼吸系统损害,占比分别为47.78%、16.65%、13.30%、7.35%、4.22%。发生不良反应排名前十位的药物中有9个为抗感染药物,分别是头孢匹胺、左氧氟沙星、头孢地嗪、哌拉西林、头孢曲松、美洛西林、阿莫西林、阿奇霉素、奥硝唑。2、患者年龄、既往过敏史,溶媒种类对于由头孢地嗪钠引起的不良反应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不良反应信号检测一共检测出8个信号,分别为头孢匹胺-红斑疹、头孢匹胺-皮疹、左氧氟沙星-恶心、左氧氟沙星-腹痛、头孢地嗪-过敏样反应、哌拉西林-过敏性休克、哌拉西林-皮疹、头孢曲松-瘙痒。结论:1、60-69岁、0-7岁为不良反应多发人群,应密切关注。以注射剂型为主的静脉滴注的给药方式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临床应合理使用静脉用药。增加不良反应上报率。抗菌药物选药级别偏高,发生不良反应最多,应避免滥用抗菌药物,并采取抗生素分级管理制度严控管理。2、头孢地嗪钠不良反应的发生与患者的年龄、既往过敏史,溶媒种类有关。患者年龄越小,有既往过敏史,使用头孢地嗪钠病程中静脉用溶媒的种类越多,头孢地嗪钠不良反应发生的风险越大。3、检测出的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信号说明该药品与该不良反应之间有一定的关联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
蒋智勇,秦峰,张国友[3](2015)在《2013年本院抗感染药物应用情况分析》文中指出目的调查分析2013年本院抗感染药物应用情况。方法选取本院在2013年的抗感染药物的原始资料,采用销售金额排序法和定日计量法分析药物使用情况。结果全身用抗感染药物、消化系统及代谢药物和心血管系统药物是购药金额最大的药物;头孢类抗感染药物是全身抗感染药物销售金额最大的药物,前四名分别是头孢西宁、头孢唑林钠、美洛西林纳、三唑巴坦;克拉霉素、左氧氟沙星、阿奇霉素等药物使用频度比较高。结论本院抗感染药物应用情况还需要不断加强管理。
兰新宇,陈士伟,陈莉,肖莉,张生潭[4](2015)在《痰热清注射液联合敏感抗菌药物治疗肺癌合并肺部感染的系统评价》文中提出目的:系统评价痰热清注射液联合敏感抗菌药物治疗肺癌合并肺部感染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使用计算机检索1996—2013年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有关痰热清注射液治疗肺癌合并肺部感染的临床研究文献,并配合手工检索所有文献全文,由2位评价者分别对资料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1软件对临床症状改善率、不良反应/二重感染发生率进行荟萃分析(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2个随机对照试验。Meta分析结果显示,痰热清注射液联合敏感抗菌药物治疗组与单纯敏感抗菌药物治疗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率方面比较,异质性检验P=0.93,表明研究数据具有同质性,故采用固定效应模式,合并效应量的OR=3.78,95%CI=2.615.47,P<0.000 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良反应/二重感染发生率方面比较,OR=0.65,95%CI=0.261.64,P=0.37>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痰热清注射液联合敏感抗菌药物治疗肺癌合并肺部感染可显着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优于单纯敏感抗菌药物治疗,但在降低不良反应/二重感染方面不一定优于单纯敏感抗菌药物治疗。
韦凤华[5](2014)在《喹诺酮类药物致肌肉骨骼系统不良反应文献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归纳总结喹诺酮类药物致肌肉骨骼系统不良反应,为规避临床用药风险提供参考。方法利用中国医院数字图书馆的期刊知识库和维普、万方资源系统,辅以人工检索与喹诺酮类药物致肌肉骨骼系统不良反应有关的文献并进行分析总结。结果调查结果涉及12种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出现最多的是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环丙沙星、氧氟沙星;肌肉骨骼不良反应多表现为关节痛、跟腱炎等。结论应当高度重视喹诺酮类药物的肌肉骨骼系统不良反应,应避免对已知重症肌无力史的患者使用喹诺酮类药物。
罗红[6](2013)在《从病例分析探讨药学服务模式》文中指出目的:通过临床药师参与查房、进行病例分析及用药咨询等,探索基层医院药学服务的工作方式。方法:临床药师在药物治疗方案的优化、药物相互作用的干预及对患者进行用药教育等方面提供药学服务。结果:临床药师发挥药学专业专长解决了患者治疗过程中的用药难题,减少了不合理用药。结论:临床药师全面开展药学服务,可提高患者用药的依从性、临床治疗效果及安全性。
张瑜,何乐,方洁,程齐俭,杨婉花[7](2012)在《1例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患者的治疗策略探讨》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对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患者的抗感染治疗策略。方法:通过对1例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患者的抗感染治疗分析,从药物选择、给药剂量、给药途径、不良反应监测等方面总结如何选择安全、有效的抗菌药物治疗方案。结果与结论:对于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可采用联合用药、加大给药剂量、延长给药时间和疗程等方法加强抗感染治疗,可取得较好疗效。
陈步吉,游旭东,李挺,陈玲玲[8](2012)在《10d序贯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比较雷贝拉唑(波利特)、阿莫西林、呋喃唑酮片、左氧氟沙星片组成的10d序贯疗法与标准三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的疗效。方法将我院经胃镜检查确诊为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且Hp阳性的93例患者随机分为二组,治疗组(47例)方案:前5d雷贝拉唑10mg+阿莫西林1 000mg,2次/d,后5d雷贝拉唑10mg+呋喃唑酮片0.2g+左氧氟沙星片0.2g,2次/d。对照组(46例)标准三联疗法:雷贝拉唑10mg+克拉霉素500mg+阿莫西林1 000mg,2次/d,疗程10d。结果治疗组Hp根除率为93.61%,对照组78.26%,二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序贯疗法并未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二种方案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雷贝拉唑(波利特)、阿莫西林、呋喃唑酮片、左氧氟沙星片组成的10d序贯疗法治疗Hp感染明显优于10d标准三联疗法,是一种安全、有效、经济的方案选择。
董希英[9](2012)在《青岛地区药品不良反应调查与趋势分析》文中提出目的:通过对2006~2010年度青岛地区上报的ADR报告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了解青岛地区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特点及趋势,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各年度ADR病例进行流行病学分析,利用药品不良反应术语集、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表填写相关规范等对报表涉及内容进行核实分类后,用Excel电子表格和手工筛选等方法对历年的ADR例数,患者性别、年龄、既往药品不良反应史,ADR类型、ADR累及器官/系统、药品种类、药品剂型、给药途径、ADR结果等进行回顾性统计,并对不良反应发生较多的药品及严重ADR病例进行详细分析。结果:在31708例药品不良反应病例中,男、女比例为1.28;发生人群年龄基本符合正态分布,18~40、41~65年龄段例数最多;累及器官/系统以胃肠、皮肤及附件和全身性损害较多;发生不良反应最多的药品种类为抗感染药、中枢神经系统用药、心血管系统用药。其中,致ADR比例较高的抗感染药物主要有:喹诺酮类合成抗菌药、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中枢神经系统用药主要为:解热镇痛药、中枢神经系统兴奋药、脑血管病药;心血管系统用药主要为:抗心绞痛药、降压药、钙通道阻滞剂。另外,近年来复方抗生素致ADR比例有上升趋势,临床应用时应警惕。对严重ADR报告分析发现,抗感染、抗肿瘤、神经系统及循环系统用药引起严重不良反应较多,主要为全身性损害、血液及造血损害、皮肤及附件损伤,其中注射剂、粉针剂所占比例达80.59%,口服剂型引起严重不良反应较少。致严重ADR比例较高的药品主要有多西他赛、吉西他滨、顺铂、阿奇霉素、左氧氟沙星等。结论:临床用药时应充分考虑不良反应因素,在保证疗效的前提下,尽量选用不良反应少的药物剂型和给药方式,并根据药物的特点制定合理给药方案,预防和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用药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者的表现,一旦发生不良反应及时救治。另外,ADR监测报告制度虽日趋完善,但尚有不足,根据本地不良反应特点加强监管并对收集病例充分分析,对促进临床安全、合理用药具有重要意义。
曹玉民[10](2010)在《含左氧氟沙星三联方案根除幽门螺杆菌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
二、左氧氟沙星的不良反应(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左氧氟沙星的不良反应(二)(论文提纲范文)
(1)复方四黄外洗液对MRSA的抑菌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复方四黄外洗液及MRSA的研究进展 |
1.1 复方四黄外洗液的研究概况 |
1.1.1 制方的中医理论基础 |
1.1.2 复方四黄外洗液的相关药理研究 |
1.1.3 临床应用 |
1.2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研究进展 |
1.2.1 生物学特性 |
1.2.2 耐药情况 |
1.2.3 耐药机制 |
1.2.4 检测方法 |
1.3. 细菌生物膜的研究概况 |
1.3.1 细菌生物膜的定义 |
1.3.2 生物膜的结构和形成过程 |
1.3.3 生物膜的检测方法 |
1.3.4 生物膜细菌的耐药性 |
1.3.5 抑制或消除生物膜的方法 |
1.4 结语 |
第二章 复方四黄外洗液对MRSA的抑菌作用研究 |
2.1 实验材料 |
2.2 实验方法 |
2.3 实验结果 |
2.4 小结与讨论 |
第三章 复方四黄外洗液对MRSA菌体物质代谢的影响 |
3.1 实验材料 |
3.2 实验方法 |
3.3 实验结果 |
3.4 小结讨论 |
第四章 复方四黄外洗液对MRSA生物膜作用的体外研究 |
第一节 临床分离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物膜形成情况的的检测 |
4.1.1 实验材料 |
4.1.2 实验方法 |
4.1.3 实验结果 |
4.1.4 小结与讨论 |
第二节 复方四黄外洗液对MRSA生物膜形成的影响 |
4.2.1 实验材料 |
4.2.2 实验方法 |
4.2.3 实验结果 |
4.2.4 小结与讨论 |
第五章 讨论 |
5.1 复方四黄外洗液的临床应用价值 |
5.2 实验方法讨论 |
5.2.1 K-B实验及MIC实验 |
5.2.2 对细胞内外物质影响实验 |
5.2.3 刚果红琼脂实验 |
5.2.4 生物膜定量实验 |
5.3 实验结果讨论 |
5.3.1 体外抑菌实验 |
5.3.2 对MRSA菌体物质代谢的影响实验 |
5.3.3 生物膜定性实验 |
5.3.4 生物膜定量实验 |
5.4 结语 |
参考文献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 |
致谢 |
统计学审核证明 |
(2)无锡市某医疗机构药品不良反应综合分析及ADR信号检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1 药品不良反应概念及发生背景 |
2 抗菌药物不良反应信息通报 |
3 不良反应研究目的 |
第一部分 药品不良反应综合分析 |
1 研究资料 |
2 研究方法 |
3 研究结果 |
3.1 ADR性别、年龄分布 |
3.2 ADR上报人员、科室分布 |
3.3 给药途径、给药剂型分布 |
3.4 ADR的评价、转归及影响 |
3.5 与不良反应有关的药品分类 |
3.6 ADR累及的系统器官分类和临床表现 |
3.7 发生不良反应的前十位药物 |
4 讨论 |
4.1 性别、年龄对不良反应的影响 |
4.2 ADR上报人员、科室情况分析 |
4.3 给药途径、给药剂型对不良反应的影响 |
4.4 ADR的评价、转归及影响情况分析 |
4.5 与不良反应有关的药品分类情况分析 |
4.6 ADR累及的系统器官分类和临床表现情况分析 |
4.7 发生不良反应的前十位药物情况分析 |
5 结论 |
第二部分Logistic回归分析不良反应危险因素 |
1 Logistic回归分析概述 |
2 研究资料 |
3 研究方法 |
3.1 变量赋值 |
3.2 单因素分析方法 |
3.3 多因素分析方法 |
4 研究结果 |
4.1 单因素分析结果 |
4.2 多因素分析结果 |
5 讨论 |
6 结论 |
第三部分 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信号检测 |
1 不良反应信号检测研究背景 |
2 信号检测资料 |
3 信号检测方法—MHRA |
4 信号检测结果 |
4.1 头孢匹胺的信号检测 |
4.2 左氧氟沙星的信号检测 |
4.3 头孢地嗪的信号检测 |
4.4 哌拉西林的信号检测 |
4.5 头孢曲松的信号检测 |
5 讨论 |
6 结论 |
建议与展望 |
总结 |
参考文献 |
综述 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研究概况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3)2013年本院抗感染药物应用情况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2 结果 |
2.1 本院各大类药物购物情况 |
2.2 抗感染药物销售金额构成 |
2.3 抗感染药物用药频度分析 |
3 讨论 |
(4)痰热清注射液联合敏感抗菌药物治疗肺癌合并肺部感染的系统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 1 一般资料 |
1. 2 方法 |
1. 3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 1 所纳入的 12 个 RCT 的基本特征及方法学质量评价 |
2. 2 2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 |
2. 3 二重感染发生率 |
3 讨论 |
(5)喹诺酮类药物致肌肉骨骼系统不良反应文献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2.1 一般情况 |
2.2 引起ADR的药物品种及分布 |
2.3 药物ADR临床表现及频次 |
3 讨论 |
3.1 喹诺酮类药物引起肌肉骨骼系统ADR的临床表现 |
3.2 18岁以下患者应禁用喹诺酮类药物 |
3.3 喹诺酮类药物引起ADR的例数与临床广泛应用密切相关 |
3.4 喹诺酮类药物引起肌肉骨骼系统ADR的因素 |
4 小结 |
(6)从病例分析探讨药学服务模式(论文提纲范文)
1 参与临床查房, 协助制订合理用药方案 |
2 提供药物相互作用信息, 保证用药安全 |
3 重症、特殊患者的药学监护 |
4 多途径开展药学服务, 建立临床药学工作新模式 |
4.1 关注特殊人群用药 |
4.2 扩大患者用药教育和咨询范围, 提高用药依从性 |
4.3 加强基层医疗单位临床药师的培养 |
(7)1例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患者的治疗策略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基本情况 |
2 诊疗经过 |
2.1 现病史 |
2.2 辅助检查 |
2.3 入院诊断 |
2.4 治疗经过 |
3 用药分析 |
3.1 判断患者培养出的鲍曼不动杆菌是否为致病菌 |
3.2 对于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抗菌药物治疗的选择 |
3.3 患者3次出现肝功能不全的可能原因分析 |
4 小结 |
(8)10d序贯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治疗方法 |
1.3 疗效判定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Hp根除率 |
2.2 不良反应 |
3 讨论 |
(9)青岛地区药品不良反应调查与趋势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1章 青岛地区药品不良反应一般情况分析 |
1.1 材料 |
1.2 方法 |
1.3 青岛地区ADR发生情况及特点分析 |
1.4 对ADR发生比例较高药品的具体分析 |
第2章 严重ADR病例分析 |
2.1 性别、年龄 |
2.2 药物剂型、给药途径 |
2.3 累及器官/系统 |
2.4 药物种类 |
2.5 ADR结果 |
2.6 致骨髓抑制、过敏性休克药物分析 |
第3章 药品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其防治 |
3.1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现状 |
3.2 药品不良反应相关因素分析 |
3.3 药品不良反应的防治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10)含左氧氟沙星三联方案根除幽门螺杆菌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治疗方法 |
1.3 Hp检测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根除率 |
2.2 不良反应 |
3 讨论 |
四、左氧氟沙星的不良反应(二)(论文参考文献)
- [1]复方四黄外洗液对MRSA的抑菌作用研究[D]. 陈晓坚.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7(02)
- [2]无锡市某医疗机构药品不良反应综合分析及ADR信号检测[D]. 王晖. 苏州大学, 2016(02)
- [3]2013年本院抗感染药物应用情况分析[J]. 蒋智勇,秦峰,张国友.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08)
- [4]痰热清注射液联合敏感抗菌药物治疗肺癌合并肺部感染的系统评价[J]. 兰新宇,陈士伟,陈莉,肖莉,张生潭.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15(01)
- [5]喹诺酮类药物致肌肉骨骼系统不良反应文献分析[J]. 韦凤华. 中国药事, 2014(03)
- [6]从病例分析探讨药学服务模式[J]. 罗红.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13(06)
- [7]1例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患者的治疗策略探讨[J]. 张瑜,何乐,方洁,程齐俭,杨婉花. 中国药房, 2012(30)
- [8]10d序贯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疗效观察[J]. 陈步吉,游旭东,李挺,陈玲玲.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12(04)
- [9]青岛地区药品不良反应调查与趋势分析[D]. 董希英. 青岛大学, 2012(03)
- [10]含左氧氟沙星三联方案根除幽门螺杆菌的临床研究[J]. 曹玉民.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