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术120例临床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张晓东,郑晓霆,张万林,胡小莲[1](2021)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在肺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及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背景 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是临床重要的诊断方法之一,但术后存在并发症发生风险,故明确其术后并发症危险因素并有针对性地干预对提高经皮肺穿刺活检术的应用价值具有重要意义。目的分析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在肺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及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9年10月在天长市中医院住院治疗的经CT、X射线、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及痰脱落细胞学检查未明确诊断的80例肺部疾病患者,均行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统计本组患者穿刺成功率、病理检查诊断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有无并发症患者性别、年龄、体质指数、吸烟史、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情况、病灶直径、病灶距胸壁距离、穿刺角度、穿刺深度、穿刺针停留时间、进针点位置及穿刺术后体位。肺部疾病患者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后并发症的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本组患者穿刺成功率为98.8%(79/80),病理检查诊断率为96.2%(76/79),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1.2%(17/80)。有无并发症患者合并COPD情况、病灶直径、病灶距胸壁距离及穿刺针停留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合并COPD[OR=3.927,95%CI(1.724,8.945)]、病灶直径<2.5 cm[OR=5.387,95%CI(1.773,16.367)]、病灶距胸壁距离> 3 cm [OR=6.456,95%CI(1.709,24.382)]、穿刺针停留时间> 10 min[OR=7.614,95%CI(2.748,21.098)]是肺部疾病患者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后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P <0.05)。结论 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的成功率较高,病理检查诊断率较高;本组肺部疾病患者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1.2%,其中合并COPD、病灶直径<2.5 cm、病灶距胸壁距离> 3 cm、穿刺针停留时间> 10 min者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较高,应引起临床医师重视。
杨婉[2](2021)在《CT引导下穿刺定位装置的研制及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研制一种新型CT引导下穿刺定位装置,提高CT引导下经皮穿刺定位的精准度及安全性,并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本文分为模拟实验和临床研究,模拟实验:采用体积约25cm×20cm×15cm猪肉模拟正常人体肌肉组织,使用黏土制作数个棱长分别为5mm、10mm、15mm的正方体模拟病灶,计划距体表深度分别为30mm、50mm、80mm,将模拟病灶根据大小、深度分散放置在模拟正常肌肉组织的猪肉内,在同层面内计划进针角度为0°、25°、50°。比较CT引导下使用定位装置辅助穿刺与徒手穿刺模拟病灶的进针角度误差和穿刺准确率。临床研究:回顾性选择我院2017年11月至2019年7月行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的16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徒手穿刺方法;选择2019年8月至2020年11月行CT引导下穿刺活检的15例患者作为观察组,使用穿刺定位装置辅助穿刺。两组患者共31例,其中男19例,女12例,年龄47~87岁,平均年龄68岁。两组患者年龄、病灶大小、进针深度等临床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比较两组穿刺进针次数、手术时间、CT扫描次数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CT引导下徒手穿刺及使用定位装置穿刺模拟病灶共578次,实验组穿刺准确率高达94.8%,对照组穿刺准确率仅为51.7%,实验组穿刺准确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进针角度误差分别为1°(0°,1°)和3°(1°,7°),实验组进针角度误差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穿刺偏斜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穿刺偏斜率分别为2.4%和2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研究中两组患者均穿刺成功,实验组及对照组的平均穿刺次数分别为(1.60±0.83)次和(3.06±1.02)次,实验组平均穿刺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平均CT扫描次数分别为(5.00±1.0)次和(6.19±1.94)次,手术时间分别为(16.9±5.2)min和(21.7±5.8)min,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手术时间缩短,平均CT扫描次数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我们研制的CT引导下穿刺定位装置设计合理,实用性强,使用此定位装置辅助穿刺能够明显提高CT引导下穿刺准确率,提高穿刺精度及安全性。
李纳[3](2020)在《CT引导下肺穿刺活检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文中指出目的:探讨CT引导下肺穿刺活检技术(percutaneous transthoracic needle biopsy,PTNB)在肺部病变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收集2013年4月至2019年9月间在岳阳市二人民医院行CT引导下肺穿刺活检术患者的临床病历、影像学资料以及病理资料,并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共计纳入患者545人,其中男性患者378人,女性患者167人,平均年龄(61.10±10.99)岁。统计以下资料并进行分析:1、统计收集病例中CT引导下肺穿刺活检术的成功率、诊断率以及穿刺样本的病理结果。2、统计PTNB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3、使用χ2检验及logistic回归分析,分别找到术后发生气胸、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及独立危险因素。结果:1、本研究共收集545位患者的相关资料,共行肺穿刺活检术562例,560例手术成功,手术成功率99.64%(560/562);明确诊断480例,诊断率88.07%(480/545)。2、穿刺结果病理诊断明确诊断恶性肿瘤318例,分别是腺癌160例,鳞癌101例,小细胞癌25例,腺鳞癌5例,骨髓瘤细胞肺转移1例,差分化肉瘤1例,恶性肌上皮瘤1例,恶性淋巴瘤1例,孤立性纤维瘤1例,透明细胞肿瘤1例,胸腺瘤4例,粘液性肿瘤1例,未分型癌16例。明确诊断良性病变162例,分别是肺炎56例,肺结核50例,肺脓肿13例,炎性假瘤17例,慢性炎症13例,机化性肺炎5例,间质性肺炎2例,结节病1例,迁延型肺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1例,胸腺囊肿1例,硬化性血管瘤1例,肺真菌感染1例,支气管源性囊肿1例。3、562次肺穿刺术后发生气胸111例(19.75%),肺出血150例(26.70%),胸膜反应1例(0.18%),未观察到感染、血气胸、肿瘤延针道种植转移、系统性空气栓塞、心包填塞、心房颤动、猝死等并发症的发生。4、年龄≥60岁(P=0.0006)、穿刺≥2次(P=0.0003)、中下肺病变(P=0.0005)、肺出血(P=0.0109)是发生气胸并发症的相关危险因素。穿刺深度≥5cm(P=0.0197)、穿刺≥2次(P=0.0344)、气胸(P=0.0197)是发生出血并发症的相关危险因素。5、年龄≥60岁(P=0.0009)、穿刺次数≥2次(P=0.0001)、中下肺病变(P=0.0009)、有肺出血(P=0.0108)是发生气胸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患者穿刺深度≥5cm(P=0.0236)、穿刺次数≥2次(P=0.0167)、有气胸(P=0.0041)是发生出血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1、CT引导下肺穿刺活检技术的诊断率高、创伤小且安全性高,是临床诊断肺部病变的一种有效手段,临床应用价值高。2、CT引导下肺穿刺活检技术对于肺部常见肿瘤及肺部少见疾病均有很高的诊断性能。3、年龄≥60岁、术中穿刺次数≥2次、中下肺病变、肺出血既是发生气胸并发症的相关危险因素,也是其独立危险因素。4、穿刺深度≥5cm、术中穿刺次数≥2次、气胸既是发生出血并发症的相关危险因素,也是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胡猛,刘静,姚伟荣,张锡泉,周志勇,曾麟,万会平[4](2020)在《CT与超声引导经皮肺穿刺活组织检查术对肺周围型肿块诊断价值的Meta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 系统评价CT引导与超声引导经皮肺穿刺活组织检查术对肺周围型肿块诊断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 检索国内外相关数据库如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OVI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万方及中国知网,收集关于CT引导与超声引导经皮肺穿刺活组织检查术应用的随机对照试验,提取相关数据,采用RevMan 5.2及Stata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共有10篇,总样本量1 158例,其中经CT引导穿刺活组织检查635例,经超声引导穿刺活组织检查523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CT引导组穿刺成功率与超声引导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7.48%(619/635)比96.56%(505/523),RR=1.01,95%CI 0.99~1.03,P=0.360];CT引导组穿刺确诊率低于超声引导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2.44%(587/635)比96.56%(505/523),RR=0.97,95%CI 0.94~0.99,P=0.007];CT引导组穿刺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高于超声引导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4.49%(92/635)比9.56%(50/523),RR=1.56,95%CI 1.11~2.19,P=0.010];CT引导组穿刺术后气胸发生率高于超声引导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1.50%(73/635)比6.31%(33/523),RR=1.77,95%CI 1.17~2.68,P=0.007];CT引导组穿刺后出血发生率与超声引导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99%(19/635)比3.25%(17/523),RR=1.08,95%CI 0.59~1.98,P=0.800]。结论 CT引导与超声引导经皮肺周围型肿块穿刺活组织检查术均具有较好临床诊断价值,但是,对于超声能显示的肺内周围型肿块,超声引导肺穿刺活组织检查术手术时间更短,经济性更好,安全性更高。
焦鹏飞[5](2020)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的临床应用及晚期肺鳞癌EGFR相关治疗疗效分析》文中提出背景与目的肺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均居恶性肿瘤首位,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超过85%的肺癌病理类型为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其中肺鳞癌是NSCLC中较为常见的类型之一。现阶段,手术、放化疗、分子靶向治疗以及免疫治疗等是治疗肺鳞癌的主要手段,尽管治疗手段有所进步和发展,该病的5年生存率仍较低,仅为8%~15%。与肺腺癌的治疗手段相比,肺鳞癌的治疗手段和治疗效果差距较大。而且肺鳞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临床症状和体征不典型,容易被忽略,因此近2/3的患者到医院初诊时已处于中晚期(广泛期),丧失了最佳的手术机会,严重影响生存时间。肺占位性病变的确诊最终需要依靠病理学依据,同时后续的治疗也依赖于病理诊断及分期,因此早期准确的病理诊断能够对恶性病变进行有效治疗并避免良恶性病变的转变。目前对肺占位性病变的活检技术分为:经皮肺穿刺活检术(超声、磁共振或CT引导下)、经支气管镜肺活检(包括径向超声引导下肺活检、基于虚拟支气管镜导航系统支气管镜下经肺实质结节取样术)、经食管超声内镜引导细针针吸活检术等。从1976年Haaga等最早报道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CT-Guided Percutaneous Lung Biopsy,CT-GPLB)成功开始,经过四十余年的硬件改进和技术更新,CT-GPLB已成为临床上肺癌诊疗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方法,尽管其临床诊疗价值、安全性以及实用性已经被一部分研究者所证明,但适用于中国特别是河南等中原地区的研究尚未开展。并且有关CT-GPLB 和超声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术(Ultrasound-Guided Percutaneous Lung Biopsy,US-GPLB)的优缺点及可行性相关对比研究较少,因此本研究将这两种穿刺方法进行对比讨论,为中原地区尤其是基层医院初期开展肺穿刺活检术时引导方式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尽管CT-GPLB已应用于临床多年,但其在穿刺过程中临床应用现状及并发症的防治分析,缺少大数据统计分析,本研究针对这一缺陷,为穿刺前检查必须项目,穿刺过程注意事项,穿刺后相关处理做出理论依据;以往研究缺乏涉及CT-GPLB获取的组织标本与对应外科手术大体标本的差异分析,本研究将这两种病理结果进行对比,为病理结果差异找到理论依据。相较于临床应用较为成熟的肺腺癌的基因靶向治疗,广泛期肺鳞癌患者EGFR基因突变率以及EGFR敏感突变患者应用吉非替尼后疗效均存在较大争议,对于肺鳞癌患者确诊后的EGFR基因检测率与肺腺癌差距较大,同时广泛期肺鳞癌的靶向治疗相关研究也较少。针对应用刚刚上市的盐酸安罗替尼的EGFR野生型广泛期肺鳞癌患者的临床研究更是鲜有。本研究证实了盐酸安罗替尼对广泛期肺鳞癌患者的疗效,为EGFR基因突变野生型、多线化疗失败及吉非替尼耐药后的难治复治广泛期肺鳞癌患者提供新的治疗手段。本研究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1.我院2018年1268例CT-GPLB的临床资料分析。2.CT-GPLB后病理结果分析,CT、增强CT影像特点对穿刺的指导意义,US-GPLB与CT-GPLB的对比分析。3.经CT-GPLB确诊的肺鳞癌EGFR基因突变现状及吉非替尼疗效分析,同时对EGFR基因突变野生型、多线化疗失败及EGFR-TKI耐药后的难治复治广泛期肺鳞癌患者应用盐酸安罗替尼观察临床疗效。本研究的主要创新点如下:1.1268例行CT-GPLB的患者临床资料及病理分析,较大程度上反映了河南省肺部占位性疾病诊治现状,以及国内一流肺穿刺水平的现状。2.对比US-GPLB与CT-GPLB,为其他医院尤其是基层医院开展此项目时提供依据。3.分析和探讨EGFR基因突变野生型、多线化疗失败及EGFR-TKI耐药后的难治复治广泛期肺鳞癌应用盐酸安罗替尼的效果。第一部分 CT引导下经皮肺部穿刺活检术在肺部占位性病变中的临床应用目的1.总结1268例CT-GPLB的临床资料,对河南省肺部占位性疾病的诊治做出预判。2.总结1268例CT-GPLB并发症统计分析。材料与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共1268例患者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郑大一附院)影像与核医学科行CT-GPLB的临床资料,并对CT-GPLB并发症发生率,临床因素和影像学特点与并发症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1.一般资料本组共收集1268例。样本中男性689例,女性579例;有吸烟史者467例;合并慢性支气管炎或慢阻肺338例;合并间质性肺疾病57例;年龄10~87岁,平均年龄57.3岁;病灶大小0.7cm~11.9cm,均值2.19cm;周围型病灶例875次,中心型病灶393例;既往有肿瘤病史89例。2.成功率:1268例患者全部穿刺成功,穿刺成功率100.0%。3.穿刺并发症:一次进针出现气胸87例(6.9%),出血315例(24.8%)其中咯血86例(6.8%),胸膜反应9例(0.7%)。237例患者进针为两次及两次以上,出现气胸35例(14.7%),出血113例(47.6%),出血患者中大咯血3例、大咯血并血胸1例,均经介入科及时肺部血管栓塞后好转,无致命性损伤。均未见针道渗血及针道种植。4.本研究发现是否合并肺气肿和间质性肺疾病以及病灶大小、病灶位置是气胸发生的危险因素;而病灶大小、病灶位置和CT增强强度是出血发生的危险因素。5.了解发现CT-GPLB在部分地市级医院开展情况较差,绝大多数县级医院未开展。结论1.CT-GPLB穿刺成功率高,并发症小,其中进针次数、进针深度,CT增强程度以及是否合并COPD,尤其是否合并间质性肺疾病是CT-GPLB气胸、血胸发生的主要因素。2.CT-GPLB操作简便、安全性好,在相关措施保障下,无致命性风险,部分医院开展情况并不乐观,在以后的临床工作中应加强开展。第二部分 CT-GPLB病理结果及US-GPLB与CT-GPLB对比分析目的1.总结1268例CT-GPLB术后病理资料,将非小细胞肺癌CT影像学形态与穿刺结果对比分析。2.对比CT-GPLB获取组织后不同送检方式准确率,分析其与外科手术获得的大体标本病理符合率。3.对US-GPLB与CT-GPLB在诊断成功率、穿刺耗时、穿刺次数及并发症进行比较分析。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共1268例患者于郑大一附院影像与核医学科行CT-GPLB的病理资料;将240例确诊为非小细胞肺癌并行外科手术切除占位患者的CT影像学形态与病理结果进行比较,同时对穿刺病理与手术标本病理结果对比。选取周围型肺占位中行US-GPLB 119例与同期行CT-GPLB 875例进行对比,探讨经济价值及实用性。结果1.一般资料本组共收集肺部占位有效病例1268例,穿刺病理结果回报1251例诊断明确,诊断率98.6%。其中恶性肿瘤835例,非恶性疾病416例。腺癌522例占比41.2%,占恶性肿瘤的62.5%,比重最大。对240例经CT-GPLB确诊为非小细胞肺癌并行手术治疗患者的CT影像学形态与病理结果进行分析,发现团块影占比45.9%,结节影27.5%,空洞、弥漫性病变及GGO为分别为15.8%、6.0%和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病变的直径大小与手术诊断符合率统计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2.CT-GPLB与外科手术获得肺癌标本病理结果无显着差异(P>0.05),CT-GPLB时涂片细胞学+活检组织学联合诊断病理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的符合率为96.7%,较单一应用准确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对于肺外周占位,US-GPLB较CT-GPLB在诊断成功率及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耗时超声引导组(13.77±5.76min)明显小于CT引导组(27.2±10.6min),但后者应用范围更广。结论1.CT影像学形态对于肺占位的良恶性鉴别诊断有统计学意义,团块影、结节、弥漫性病变较空洞和GGO有指导意义。2.CT-GPLB的病理送检三种途径(细胞学涂片、活检组织学、细胞学涂片+活检组织学)获得的病理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符合率的比较,有显着性统计学差异;细胞学涂片+活检组织学联合送检与手术病理结果一致率最高。3.US-GPLB与CT-GPLB在诊断成功率、穿刺次数及并发症方面两者对比均无统计学差异。前者耗时较少,后者可早期发现并发症,对GGO及小结节占位穿刺有明显优越性,更有临床应用价值。第三部分 经CT-GPLB确诊的肺鳞癌EGFR突变现状以及吉非替尼和盐酸安罗替尼治疗广泛期肺鳞癌患者临床研究目的1.分析经郑大一附院影像与核医学科CT-GPLB确诊的肺鳞癌患者的EGFR基因突变情况,并探讨EGFR基因突变敏感型与野生型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及CT影像学形态是否具有差异。2.分析EGFR突变敏感型广泛期肺鳞癌患者应用吉非替尼的临床疗效,分析难治复治广泛期肺鳞癌患者应用盐酸安罗替尼的临床疗效。材料与方法收集2018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于郑大一附院影像与核医学科行CT-GPLB确诊为肺鳞癌患者的病理标本,应用NGS-可逆末端终止测序法检出肿瘤组织内EGFR基因突变情况,共257例,探讨EGFR基因突变敏感型与野生型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影像学表现的差异情况。收集上组257例中EGFR基因突变敏感型并接受吉非替尼(EGFR-TKI)治疗的25例广泛期肺鳞癌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生存期、药物的毒性反应等数据。收集其中难治复治广泛期肺鳞癌11例患者应用盐酸安罗替尼后临床症状、影像学及药物的毒性反应,探讨此类患者的治疗方向。结果1.肺鳞癌患者中EGFR的突变率为11.6%(30/257),患者EGFR突变在19外显子缺失突变(19del)和21外显子2573位核苷酸点突变(L858R)较为常见,两者分别占总突变例数的43.3%(13/30)和36.7%(11/30)。2.其中女性患者突变率19.0%(4/22),男性患者突变率11.1%(26/235);吸烟患者中10.8%(22/204)存在基因突变,低于不吸烟患者15.1%(8/53)的突变率,但二者无统计学差异(P>0.05)。3.分析肺鳞癌患者的影像学形态,发现病灶形状、分叶征、毛刺征、瘤肺界面、胸膜凹陷征、血管集束征等影像学表现在EGFR突变敏感型与野生型两组中无统计学差异(P>0.05)。4.截止随访日期(2019年12月31日),共随访的25例接受吉非替尼治疗的广泛期肺鳞癌患者,随访资料均完整,CR 0例,PR 14例(56.0%),SD 7例(28.0%),PD4 例(16.0%)。RR 为 56.0%,DCR为 86.0%。生存期 0.7~19 个月,中位PFS为7.3(95%CI:5~10)个月。2年生存率20%,中位OS为12.7月。发现不良反应以I、II级常见,以皮疹、腹泻居多。5.截止随访日期(2019年12月31日),共随访的11例应用盐酸安罗替尼治疗的难治复治广泛期肺鳞癌患者,随访资料均完整,CR 0例,PR 7例(63.6%),SD 2 例(18.1%),PD 2 例(18.1%)。RR 为 63.6%,DCR 为 81.7%。生存期 0.5~8个月,中位PFS为3.3(95%CI:2.7~5.5)个月。本研究不良反应多为I、II级,高血压、手足皮肤反应和出血较为常见。结论1.CT-GPLB所获取标本均能满足基因测序需求,肺鳞癌患者EGFR基因突变率11.6%,以19外显子缺失突变(19de1)和21外显子突变(L858R)为主。2.EGFR突变敏感型与野生型肺鳞癌患者在性别、年龄、TNM分期及CT形态差异无统计学差异;女性、不吸烟的肺鳞癌患者EGFR突变率稍高。3.EGFR突变敏感型肺鳞癌患者应用吉非替尼能够获益,建议对肺鳞癌患者常规行EGFR基因检测;对EGFR基因突变野生型、多线化疗失败及吉非替尼耐药后的难治复治广泛期肺鳞癌患者,盐酸安罗替尼治疗是很好的选择。
寇咏,王瑶[6](2019)在《CT引导经皮肺穿刺活检对肺部病变的诊断意义及并发症原因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究CT引导经皮肺穿刺活检对肺部病变的诊断意义,并分析并发症原因。方法选择2017年11月-2018年4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呼吸内科住院的95例患者,分析总结CT引导经皮肺穿刺活检对肺部病变的诊断意义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95例患者共行120次穿刺,穿刺成功率100%,活检结果较满意;94例经皮肺穿刺活检确诊,确诊率98.95%。其中肺部恶性肿瘤82例(86.32%),炎性结节13例(13.68%),未确诊的1例(1.05%)肺活检组织学检查证实为结缔组织增生;95例患者肺穿刺术后有20例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21.05%,其中气胸5例(5.26%),小量咯血11例(11.58%),胸腔积血/液各1例(1.05%),皮下出血1例(1.05%),皮下气肿1例(1.05%),未见空气栓塞、休克、血胸、针道种植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CT引导经皮肺穿刺活检是一种安全、准确的诊断和鉴别肺部病变的方法,并发症多较轻微,值得临床推广。
郑勋伯[7](2019)在《彩超与CT引导经皮肺穿刺活检对肺部周围型病变的诊断价值》文中研究表明目前,常规胸部X线及CT检查诊断肺部周围型病变仍无法明确其病变类型。自从1976年Haaga和Alfidi报道CT引导下经皮肺活检术应用于临床后,此类疾病病变的病理学诊断得以实现[1]。近年来,随着现代影像学技术和设备的发展,对于肺部周围型病灶及胸膜病变的定性诊断亦有新的进展。笔者所在单位从2009年开始开展CT引导下肺穿刺活检术。从2016年起,我科联合超声影像科开展彩超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两种影像学技术应用的相互配合,大大提高了
元伟[8](2019)在《低剂量CT引导下肺穿刺活检在肺部病变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认为研究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对肺内病变的诊断价值及超低辐射剂量多层螺旋CT(MS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中应用的可行性。材料与方法:本研究回顾性收集433例肺部病变患者,所有患者均行常规CT平扫和增强检查但不能鉴别良恶性或临床需要明确病变组织类型,且病人无肺部穿刺禁忌症。记录患者的肺部病灶大小、穿刺距离、病变的组织类型和并发症,并计算各组的病人数及并发症的发生率。常规CT平扫或增强检查后,影像不能鉴别良恶性或临床需要明确病变组织类型而无肺部穿刺禁忌症的90例肺部病变患者依辐射剂量不同随机分为A、B、C三组。A组为超低辐射剂量组、B组为低辐射剂量组、C组为常规剂量组。扫描条件分别为:A组:管电压80kV、管电流55mA;B组:管电压100kV、管电流55mA;C组:管电压120kV、管电流为自动毫安秒。记录并计算患者的容积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积(DLP)及有效剂量(ED),并以5cm为标准计算患者的标准化辐射剂量。由两名医生分别评价患者CT引导下穿刺针扫描的图像质量。三组受检者年龄、DLP、有效剂量、信号强度、噪声、SNR和CNR的差异采用方差分析,并组间比较。性别、图像质量的主观评分采用kappa检验。结果:本组433例患者,穿刺成功433例,达到100%;穿刺病灶共435个,穿刺成功433例,2个未成功病灶。病灶大小:2cm以下组118例;23cm组131例;35cm组120例,5cm及其以上组64例。穿刺进针距离,分为5cm以下,510cm、10cm以上三组病例数分别为:253例(58%);121例(28%);59例(14%)。433例患者,经穿刺后确诊病例422例(97.5%),仅11例(2.5%)因取材较少或病理诊断困难而排除。在确诊的422例患者中,恶性肿瘤病变达310例(73.5%);非恶性肿瘤病变中,良性肿瘤患者为50例(11.8%),炎症患者62例(14.7%)。310例恶性肿瘤患者中,病理类型从多到少依次为腺癌190例(61.3%)、鳞癌82例(26.5%)、小细胞肺癌18例(5.8%)、腺鳞癌12例(3.9%)、肉瘤样癌5例(1.6%)、神经内分泌癌3例(0.97%)、淋巴瘤2例(0.64%)、转移瘤1例(0.32%)、其他恶性肿瘤3例(0.97%)。50例良性肿瘤患者的病理类型分布,其中最多的为炎性假瘤28例(52%),其次为错构瘤10例(20%)、硬化性血管瘤7例(14%)、纤维瘤5例(10%)。炎症。433例患者,出现穿刺并发症的共有75例(17.3%),并发症主要为气胸、出血、咯血,分别为40例(53.3%)、30例(40%)、3例(4%),气胸合并出血患者2例(2.7%)。90例患者均成功完成了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检查,3组受检者的性别、年龄、身高、体质量指数(BM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小于0.05)。A、B、C三组主观评价图像质量达穿刺需求者(≥2分)共有90例(100%)。3组之间在穿刺针路径显示质量的主观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56,P=0.235)。3组图像均能评价穿刺针位置。3组中,降主动脉的C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超低剂量组(A组)的图像SNR及CNR均比低剂量组(B组)及常规组(C组)低(三组的SNR及CNR值,均P>0.05)。3组间DLP、E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DLP、ED和标准化的ED均低于B组(分别降低了约44.16%、44.12%、39.29%,Ps<0.05)和C组(分别降低了约78.52%、78.47%、73.01%,Ps<0.05)。结论: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安全、取材准确,诊断阳性率高且并发症少,在临床中,对肺内病变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超低辐射剂量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可以显着降低患者辐射剂量而不影响穿刺针路径和穿刺部位的观察。
于华龙[9](2018)在《肺磨玻璃结节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的临床应用及其安全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首先对肺磨玻璃结节(ground-glass nodule,GGN)病灶的CT表现、穿刺结果及最终临床诊断进行统计,分析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术对肺GGN病灶的诊断价值和临床上需选择穿刺来明确诊断的应用指征,既要做到早期诊断,又要避免滥用。其次对肺GGN病灶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出现的穿刺失败病例、术后常见并发症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总结相关因素及其预防和处理方法,以提高CT引导下肺GGN病灶经皮穿刺活检的成功率和安全性。最后通过对24例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的罕见致死性并发症-体循环空气栓塞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其发生部位、CT和临床表现、预防措施及早期治疗后预后情况,提高对该并发症的认识和诊断治疗水平,为CT引导下肺GGN病灶穿刺活检的安全性保障积累经验。材料与方法:肺磨玻璃结节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的准确性分析。收集我院自2015年3月2016年12月经胸部CT检查显示的肺GGN病灶,常规痰细胞学和纤维支气管镜不能确诊的患者121例。男40例,女81例,年龄区间是26-78岁,平均年龄58.85岁。本研究入组标准:(1)肺部磨玻璃结节,包括纯磨玻璃结节和混合磨玻璃结节;(2)有肺部病灶的薄层三维CT检查;(3)行CT引导下肺GGN穿刺的患者且有病理结果;(4)通过手术切除病理切片或治疗后随诊观察结果证实病变性质;(5)临床资料齐全,CT图像清晰能进行诊断性描述的;(6)经过患者及家属同意并签字。排除标准:(1)病灶毗邻心脏、大血管或较粗支气管,没有安全穿刺路径的GGN病灶;(2)穿刺未完成及所取标本未见异常而仅为正常组织的;(3)患者不能耐受或配合而不能进行穿刺检查的;(4)有明显出血倾向的患者;(5)穿刺针经过的部位有大疱性肺气肿者;(6)患有严重的肺动脉高压或者心肺功能较差的患者。记录患者的一般资料(年龄、性别、症状、吸烟史),穿刺深度,并对肺GGN病灶的一些CT表现进行记录,包括病灶的部位、大小、内部成分和一些特征性表现(空泡征、支气管气像、分叶征、毛刺征、胸膜凹陷征、血管集束征)等。将所有患者的穿刺病理结果和患者的最终诊断结果进行记录,并比较分析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诊断恶性病变的准确度及对病理分型的符合度。根据最终诊断结果将患者分为良性病变组和恶性病变组,统计分析两组病变的一般资料、CT影像学资料(病灶分布、内部特征、特征性影像学表现),为是否需选择穿刺活检的判断提供帮助。常见并发症及穿刺失败影响因素分析。根据穿刺结果将患者分为穿刺成功组与穿刺失败组,穿刺成功组定义为成功取材并获得病理结果,穿刺失败组定义为取材未成功或未获得异常病理结果者。对穿刺失败病例的影响因素进行记录,包括:一般资料(年龄、性别)、病灶情况(最长径、部位、非实性成分比例和周围有无肺气肿)、穿刺情况(穿刺深度、针道距离和穿过胸膜次数),并记录所有患者术后发生的并发症,包括:咳血、肺出血、气胸、胸腔积血、体循环空气栓塞等,记录与并发症发生有关的影响因素:一般资料、病灶情况和穿刺情况。罕见致死性并发症-体循环空气栓塞24例分析。收集我院2015年3月-2018年2月所有行CT引导下肺部病灶穿刺活检的病例中发生体循环空气栓塞的患者的资料。其中男性10例,女性14例,年龄为60.67±8.19岁。入组标准:(1)胸部CT发现肺内阴影,呈肿块状、结节状、团片状或磨玻璃影。(2)肺部病变在CT引导下行经皮穿刺活检术。(3)穿刺术后CT检查发现体循环心血管系统里存在游离气体,或是术后出现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的症状、体征并且CT复查能发现相应部位血管内的游离气体而明确诊断。(4)病例穿刺术前后CT和其他临床资料齐全。记录所有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灶位置、大小(最长径)、形态(肿块、结节、团片、GGN、空洞等)、穿刺时采取的体位、穿刺病理结果以及其他并发症(咳嗽、咯血、肺出血等)。并记录术后是否即刻行全肺低剂量CT扫描和/或颅脑CT扫描,气体栓子栓塞的位置,是否有临床症状和出现临床症状是否早于术后即刻CT扫描,是否起床或站立,气体栓子是否吸收,有无抢救处理,是否有后遗症,是否死亡等。结果:121例患者中,除去5例穿刺失败者、2例无随访者、2例行微波消融者,其余112例患者纳入CT引导下肺GGN经皮穿刺活检的准确性分析,其中包括纯磨玻璃结节病灶37例和混合磨玻璃结节75例。活检结果包括腺癌79例、转移性腺癌1例、粘液腺癌1例、未分化癌1例;不典型腺瘤样增生8例;慢性炎症性病变14例、纤维化6例、结核1例、淋巴组织增生1例。112例患者中,通过手术或治疗性复查最终诊断恶性病变85例(75.89%),良性病变27例。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术对GGN病灶恶性病变诊断的敏感度为96.47%(82/85),特异度为100%(27/27),准确度为97.32%(109/112)。82例恶性病变中有72例行手术证实,其中仅有2例与最终手术病理结果不符,病理分型诊断准确度达97.22%(70/72)。恶性病变组中女性患者所占比例要高于良性病变组,而年龄、咳嗽症状及吸烟史在两组中无差异。良性病变组以下叶病灶居多,有14例(51.85%),而恶性病变组以上叶病灶多见,有48例(56.47%),两组之间的病灶分布情况有显着性差异(P<0.05)。在病灶大小方面,两组患者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病灶内部结构方面,恶性病变组非实性成分所占比例要低于良性病变组(P<0.05),也就是说实性成分多的病灶呈恶性的可能性要大。我们再对良恶性病变的非实性成分比例进行ROC曲线分析,得出曲线下面积AUC为0.696,95%置信区间为0.591-0.801(P=0.002),切点为0.427。当非实性成分比例<0.427来判断病变为恶性时,敏感度为0.815,特异度为0.612。CT影像学征象方面,空泡征、分叶征和血管集束征在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支气管气像、毛刺征、胸膜凹陷征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1例患者有5例患者穿刺失败,其中1例中等量气胸,1例病灶区出血,2例穿刺获得标本仅为正常肺组织,1例为少量骨组织和正常肺组织。研究结果显示,小病灶和下叶病灶容易穿刺失败,但由于穿刺失败组病例太少,两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68和0.064)。所有121例穿刺患者中,发生少中量气胸26例,其中少量气胸25例;肺中量出血78例,病灶及针道周围少量出血43例;胸腔少量积液6例;少量咯血3例;发生体循环空气栓塞2例。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示并发气胸的影响因素包括病变部位(P<0.001)、穿过胸膜的次数(P<0.001)以及肺气肿(P=0.00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下叶病变(OR=4.398,95%CI为1.72011.242,P=0.002)、多次穿过胸膜(≥2次)(OR=3.563,95%CI为1.1.3579.358,P=0.010)以及沿针道存在肺气肿(OR=10.676,95%CI为1.073106.250,P=0.043)为气胸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并发中量肺出血的影响因素包括病灶最长径(P<0.001)、针道长度(P=0.032)以及穿刺深度(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病变最长径(OR=0.923,95%CI为0.8830.965,P<0.001)、穿刺深度(OR=1.115,95%CI为1.0391.198,P=0.003)为中量肺出血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24例体循环空气栓塞患者全部术后即刻行全肺低剂量CT复查发现了气体栓子,均在左心房和/或左心室发现栓塞气体,其中有16例仅在左心室发现气体,有2例仅在左心房发现气体;各有3例同时在头臂干、主动脉弓、降主动脉发现气体,各有1例在右冠状动脉、肺动脉和脑动脉发现气体。其中23例患者没有出现临床症状,置于原体位不动,给予持续高流量纯氧,30-60分钟后复查,气体均全部吸收,患者安出机房,没有任何不良反应和后遗症;1例右侧冠状动脉空气栓塞的患者,在发现气体栓子1分钟后出现了烦躁、血压下降等急性冠脉综合症的表现;同样保持原体位不动,绝对卧床,经过积极对症处理,患者安全出院,没有遗留任何不良症状。气体栓子的栓塞部位跟穿刺时采取的体位有一定的关系,费希尔确切概率法统计结果显示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5),右侧卧位和仰卧位发生心腔外空气栓塞的几率要低于左侧卧位和俯卧位。但由于样本量过少,不同体位间两两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仰卧位和右侧卧位比较P=0.632,右侧卧位和左侧卧位比较P=0.125,左侧卧位和俯卧位比较P=0.600,仰卧位和俯卧位比较P=0.136,仰卧位与左侧卧位比较P=0.154,右侧卧位与俯卧位比较P=0.109。结论:1.肺磨玻璃结节CT引导下经皮同轴技术穿刺活检是一种准确、安全、可行的方法。2.术后即刻行全肺低剂量CT扫描,能早期发现无症状的体循环空气栓塞,保持原体位不动,等待气体吸收,能避免严重事件的发生。
刘艳琴,乔敏,李航,冯小莉,田甜,高锦,郭漫[10](2017)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的护理》文中提出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是一种分辨率高、定位精确的微创的诊断方法。临床对肺内不明性质的外周病灶常采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加以诊断,诊断敏感性达88%98%,特异性100%[1],不仅能对肺内病灶进行定性诊断,还可进行病理分型,为患者的治疗和预后提供重要依据,同时也弥补了纤维支气管镜对周围性病变诊断的不足。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虽然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检查方法,
二、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术120例临床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术120例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在肺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及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
1.3 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操作方法 |
1.3.1 仪器设备 |
1.3.2 操作步骤 |
1.4 观察指标 |
1.5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在肺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
2.1.1 穿刺成功率 |
2.1.2 病理检查诊断率 |
2.2 肺部疾病患者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 |
2.2.1 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
2.2.2 单因素分析 |
2.2.3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
3 讨论 |
3.1 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在肺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
3.2 肺部疾病患者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后并发症的影响因素 |
(2)CT引导下穿刺定位装置的研制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Abbreviation)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引言 |
2.材料与方法 |
2.1 模拟实验 |
2.1.1 研究对象 |
2.1.2 设备与材料 |
2.1.3 穿刺定位装置的制作 |
2.1.4 穿刺定位装置使用方法 |
2.1.5 实验研究方法 |
2.2 临床研究 |
2.2.1 临床资料 |
2.2.2 设备与材料 |
2.2.3 术前准备 |
2.2.4 研究方法 |
2.3 统计学分析 |
3.结果 |
3.1 两组进针角度误差、头足侧偏斜率及穿刺准确率比较 |
3.2 不同模拟病灶大小、距体表深度及穿刺角度的穿刺准确率分析 |
3.3 两组进针次数、扫描次数及手术时间比较 |
3.4 不良反应及并发症 |
4.讨论 |
5.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综述 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在临床中的应用 |
参考文献 |
(3)CT引导下肺穿刺活检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1.引言 |
2.临床资料与方法 |
2.1 一般资料 |
2.1.1 纳入标准 |
2.1.2 排除标准 |
2.2 手术方法 |
2.2.1 手术主要仪器与物品准备 |
2.2.2 术前准备 |
2.2.3 手术步骤 |
2.2.4 标本处理 |
2.2.5 术后处理 |
2.2.6 观察资料 |
2.3 穿刺结果判读 |
2.4 统计学方法 |
3.结果 |
3.1 穿刺结果 |
3.2 病理结果 |
3.3 术后并发症情况 |
3.4 CT 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术常见并发症的影响因素分析 |
3.4.1 气胸的相关危险因素 |
3.4.2 气胸的独立危险因素 |
3.4.3 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 |
3.4.4 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 |
4.讨论 |
5.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学术论文发表情况 |
致谢 |
(5)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的临床应用及晚期肺鳞癌EGFR相关治疗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第一部分 CT引导下经皮肺部穿刺活检术在肺部占位性病变中的临床应用 |
前言 |
材料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附图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CT-GPLB病理结果以及US-GPLB与CT-GPLB对比分析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附图 |
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 经CT-GPLB确诊的肺鳞癌EGFR突变现状以及吉非替尼和盐酸安罗替尼治疗广泛期肺鳞癌患者临床研究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附图 |
参考文献 |
综述 肺癌穿刺活检技术临床进展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 |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6)CT引导经皮肺穿刺活检对肺部病变的诊断意义及并发症原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CT引导经皮肺穿刺活检方法 |
2 结果 |
2.1 肺穿刺活检结果 |
2.2 病理检查诊断结果 |
2.3 并发症情况 |
3 讨论 |
3.1 CT引导经皮肺穿刺活检对肺部病变的诊断意义 |
3.2 并发症原因分析及预防 |
(7)彩超与CT引导经皮肺穿刺活检对肺部周围型病变的诊断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和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2.1 仪器: |
1.2.2 穿刺前准备: |
1.2.3 操作: |
1.2.3.1 彩超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术: |
1.2.3.2 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术: |
1.3 术后观察: |
1.4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2.1 穿刺结果: |
2.2 并发症: |
3 讨论 |
(8)低剂量CT引导下肺穿刺活检在肺部病变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语/符号说明 |
前言 |
研究现状、成果 |
研究目的、方法 |
一、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对肺内病变的诊断价值 |
1.1 资料与方法 |
1.1.1 临床资料 |
1.1.2 检查方法 |
1.1.3 研究内容及观察指标 |
1.1.4 统计 |
1.2 结果 |
1.2.1 肺内病变的大小分布 |
1.2.2 穿刺距离分布 |
1.2.3 肺内病变的病理结果 |
1.2.4 穿刺并发症 |
1.3 讨论 |
1.4 结论 |
二、低辐射剂量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的初步研究 |
2.1 资料与方法 |
2.1.1 患者选择 |
2.1.2 检查方法 |
2.1.3 图像质量的评价 |
2.1.4 穿刺成功的评价 |
2.1.5 辐射剂量计算方法 |
2.1.6 统计 |
2.2 结果 |
2.2.1 一般资料比较 |
2.2.2 影像质量比较 |
2.2.3 辐射剂量比较 |
2.2.4 穿刺成功率比较 |
2.3 讨论 |
2.3.1 降低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辐射剂量的方法 |
2.3.2 降低辐射剂量时图像质量对经皮肺穿刺活检的影响 |
2.3.3 辐射剂量 |
2.3.4 局限性与不足 |
2.4 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综述 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在临床中的应用 |
综述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9)肺磨玻璃结节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的临床应用及其安全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肺磨玻璃结节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的准确性分析 |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检查方法 |
1.3 穿刺活检操作过程 |
1.4 资料收集和分析处理 |
1.5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一般资料分析 |
2.2 诊断结果分析 |
2.3 良恶性病变的影像学分析 |
3 讨论 |
3.1 肺内GGN的定义及影像学分型 |
3.2 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术的临床应用 |
3.3 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术对肺 GGN 病灶的应用价值 |
4 小结 |
第二部分 肺磨玻璃结节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的安全性——常见并发症及穿刺失败影响因素分析 |
1 资料与方法 |
1.1 病例资料 |
1.2 操作过程 |
1.3 数据收集及分析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穿刺结果 |
2.2 穿刺常见并发症及影响因素分析 |
2.3 穿刺失败病例原因分析 |
3 讨论 |
3.1 穿刺失败及其原因分析 |
3.2 穿刺术后常见并发症及其影响因素 |
4 小结 |
第三部分 肺磨玻璃结节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的安全性—罕见致死性并发症体循环空气栓塞24例分析 |
1 资料与方法 |
1.1 病例选择 |
1.2 操作过程 |
1.3 资料收集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患者一般资料 |
2.2 体循环空气栓塞的部位 |
2.3 体循环空气栓塞与体位的关系 |
2.4 治疗和预后 |
3 讨论 |
3.1 肺穿刺活检并发体循环空气栓塞的发生率 |
3.2 体循环空气栓塞的发生机制 |
3.3 体循环空气栓塞的临床表现 |
3.4 体循环空气栓塞的诊断 |
3.5 体循环空气栓塞的预防 |
3.6 体循环空气栓塞的治疗措施 |
3.7 体循环空气栓塞的预后 |
4 小结 |
结论 |
创新性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缩略词表 |
致谢 |
(10)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的护理(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与方法 |
一、一般资料 |
二、研究方法 |
1. 术前护理 |
2. 术中护理: |
3. 术后护理: |
结果 |
讨论 |
一、围手术期护理 |
二、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
四、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术120例临床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在肺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及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研究[J]. 张晓东,郑晓霆,张万林,胡小莲.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21(05)
- [2]CT引导下穿刺定位装置的研制及应用研究[D]. 杨婉. 安徽医科大学, 2021(01)
- [3]CT引导下肺穿刺活检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D]. 李纳. 湖南师范大学, 2020(01)
- [4]CT与超声引导经皮肺穿刺活组织检查术对肺周围型肿块诊断价值的Meta分析[J]. 胡猛,刘静,姚伟荣,张锡泉,周志勇,曾麟,万会平. 肿瘤研究与临床, 2020(01)
- [5]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的临床应用及晚期肺鳞癌EGFR相关治疗疗效分析[D]. 焦鹏飞. 郑州大学, 2020(02)
- [6]CT引导经皮肺穿刺活检对肺部病变的诊断意义及并发症原因分析[J]. 寇咏,王瑶.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9(11)
- [7]彩超与CT引导经皮肺穿刺活检对肺部周围型病变的诊断价值[J]. 郑勋伯. 福建医药杂志, 2019(04)
- [8]低剂量CT引导下肺穿刺活检在肺部病变中的应用研究[D]. 元伟. 天津医科大学, 2019(02)
- [9]肺磨玻璃结节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的临床应用及其安全性研究[D]. 于华龙. 青岛大学, 2018(07)
- [10]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的护理[J]. 刘艳琴,乔敏,李航,冯小莉,田甜,高锦,郭漫. 中华肺部疾病杂志(电子版), 201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