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水利水电工程弃渣场水土保持工程措施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龙益辉,梁刚毅,唐玉峰,孙坤君,谢增武[1](2022)在《水利水电枢纽工程涉水型弃渣场处置方案》文中提出弃渣场安全及防护是水土保持重点关注问题,涉水型弃渣场受水位、水流流态变化的影响,安全风险更高。研究涉水型弃渣场处置方案,有助于在实践中规避风险,减少水土流失,并为弃渣场设计、施工、评估等提供借鉴。针对已投入运行的水利水电枢纽工程涉水型弃渣场案例,依据现行水土保持及水利水电工程相关标准和规范,确定弃渣场稳定计算工况、允许安全系数和防护工程防洪标准,复核其稳定以及防护措施要求,并结合国内现有相关研究成果归纳总结。结果表明:案例弃渣场稳定计算结果及措施布设均满足现行标准、规范要求。其中,综合利用型案例弃渣场抗滑稳定正常运用工况计算值为1.503,非常运用工况计算值为1.507和1.410;临河型案例弃渣场抗滑稳定正常运用工况计算值为1.23,非常运用工况计算值为1.10和1.07;库区型案例弃渣场抗滑稳定正常运用工况计算值为1.34,非常运用工况计算值为1.14。分析认为:涉水型弃渣场与枢纽工程设计条件关联度高,需综合考虑枢纽所处区域、运行方式及弃渣场与建筑物位置关系等,并应同时满足相关标准和规范要求。
王汝兰,黎武[2](2021)在《浅谈水利工程中弃渣场问题》文中研究表明水利工程建设一般投资和土建规模较大,施工中极易产生大量的弃渣。对水利工程建设中弃渣场设置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从水利工程弃渣场设置规范、布设原则以及弃渣场水土保持措施等方面详细论述了弃渣场的建造规程,以期为水利工程弃渣场布局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蒋静[3](2021)在《贵州省水利水电工程弃渣场水土保持防护措施探究》文中研究指明贵州省水利水电工程在建设过程中,由于地理条件因素,给弃渣场选址带来较大的困难。本文通过介绍贵州省水利水电工程弃渣特点,弃渣场水保防护措施现状,水土保持防护措施等多方面综合探讨水库工程建设中的弃渣场水土保持防护措施问题。提出水利水电工程弃渣场施工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科学合理地布置弃渣场,做好弃渣场水土保持防护措施设计工作,防止水土流失危害的发生。
王童,孟繁斌,朱文[4](2021)在《坡地型和临河型弃渣场安全稳定评估收费标准》文中研究指明文章以水利水电工程典型弃渣场为主要调查对象,在深入调查水利水电典型弃渣场安全稳定评估工作的基础上,依据典型弃渣场安全稳定评估费用调研及测算成果,测算提出弃渣场稳定性评估的经费组成,归纳总结提出坡地型和临河型弃渣场稳定评估费用基价及调整系数,为相关概(估)算规定、标准的修编提出参考意见。
孟繁斌,王治国,王旭东,刘晖[5](2021)在《水利水电工程弃渣场稳定评估费用测算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文章以弃渣场安全稳定评估工作内容为前提条件,通过调研较为成熟的典型工程不同类型、不同级别弃渣场安全稳定评估所发生的工作费用和项目组成,合理界定水利水电工程弃渣场稳定评估费用构成,并在分析总结弃渣场稳定评估各项费用的基础上,研究提出各种类型弃渣场稳定评估费用的取费标准,供相关单位管理、成本计算及合同签订提供依据和参考。
金莎[6](2020)在《贵州山区中小型水库工程建设水土保持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贵州山区中小型水库工程是平衡各山区降雨分布不均,提升山区降雨利用率的重要水利工程之一,也是造成水土流失较为严重的生产建设项目之一。本研究以关岭自治县戈林水库工程为例,通过主体资料收集及实地踏勘,分析研究区工程布置及项目组成,划分防治分区,结合工程施工进度、施工工艺、扰动特点、水文气象、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土壤植被等情况,分析各防治分区的水土流失特征,计算建设期产生的水土流失量,明确产生严重水土流失的区域,根据水土流失特征,布设相对应的水土保持防治措施,明确水土保持防治重点。得出结论如下:(1)贵州山区中小型水库工程一般由大坝工程区、施工生产生活区、供水工程区、交通道路区、料场区、渣场区、附属系统区、专项设施改(复)建区及水库淹没区组成。(2)水土流失的产生主要集中在施工期,建设期产生严重水土流失的区域为大坝工程区和供水工程区,其次为渣场区、料场区和交通道路区,最后为施工生产生活区、附属系统区和专项设施改(复)建区,水土流失防治应优先防治水土流失严重区域。(3)贵州山区中小型水库工程的水土保持防治护体系主要由工程措施、植物措施、临时措施组成。(4)不同防治分区,水土流失特征不同,水土保持措施防治侧重点不同。大坝工程应侧重于施工期临时堆放土石方的临时防护;输水管线应侧重于管道安装结束后植被及耕地功能的恢复;渣场区应同时注重堆渣上游来水的拦截、下游渣体的拦挡以及渣面的植被及耕地功能的恢复,料场区应注重开采边坡的防护;交通道路应注重开挖上游来水的拦截及占用植被及耕地功能恢复;施工生产生活区、附属系统区及专项设施改(复)建区则应注重场区使用结束后的植被恢复。
冀秉信[7](2020)在《水利水电工程弃渣场水土保持策略分析》文中提出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过程中,很多因素都会造成水土流失,其中弃土和弃石是导致水土流失最为主要的因素,为此提出水利水电工程弃渣场水土保持策略分析。首先分析弃渣场的特点和危害,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过程中,需要制定完善的土壤和水分保持策略,同时考虑水利水电弃渣场的选址问题,制定拦渣坝防护措施,以降低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对水土的不利影响,不断提高水土保持效果。
刘素君,郑基权,尚生勇[8](2020)在《大型跨流域输水工程水土保持特点及生态景观设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辽宁省大型跨流域输水工程特点为输水距离长、规模大、供水人口多、穿越地区多、施工期长、弃渣量大等特点。分析了水土保持设计应关注的重点和难点,在保证工程安全的前提下,以生态优先为设计理念,重点区域如弃渣场、管理区突出生态景观建设,现取得良好成效,可为此类工程水土保持设计提供借鉴经验。
易仲强,王治国,孟繁斌,闫俊平,王春红[9](2020)在《《水利水电工程水土保持技术规范(SL 575—2012)补充技术要点(试行)》学习与探讨》文中研究说明文章针对近期发布的《水利水电工程水土保持技术规范(SL 575—2012)补充技术要点(试行)》,从技术要点与新国标的衔接、弃渣场设计要求、其他关键内容要求等3个方面阐述了技术要点内容的主要变化与调整情况,同时,从提纲和章节设置探讨了水土保持方案编制最新的具体内容和要求,最后对技术要点的如何使用作了解释和说明。
王峰利[10](2020)在《福建省高速公路永定高头至湖雷段水土流失防治工程设计》文中指出高速公路的建设方便了沿线居民的交通出行、带动了沿线地区经济及旅游业的发展,但是也导致了一系列的水土流失问题,最常见的是弃渣松散堆积体的坍塌、坡面溜渣、对沿线水系的影响等。高速公路的水土流失问题日益严重,如何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减少水土流失、减少对周围自然环境的影响和破坏,使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是目前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以福建省高速公路永定高头至湖雷段为例,对该项目水土流失防治工程设计进行研究。首先,了解国内外高速公路发展及水土流失现状,然后确定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分析项目区工程设计总体布局、设计确定依据,结合沿线地形地貌、水文、气象等自然因素,开展研究区水土流失预测,根据预测结果确定施工期是产生水土流失的重点时段,路基及隧道工程区、弃渣场和桥涵工程是产生水土流失的重点部位,为水土保持措施设计提供参考和依据。根据不同区域的特点,设计了有针对性的水土流失防治工程,满足规范要求。从水保角度分析,本研究各项水土流失防治指标均能达到方案防治目标要求,至设计水平年,扰动土地整治率约为95%,水土流失总治理度约为97%,拦渣率约为95%,土壤流失控制比约为1.1,林草植被恢复率约为99%,林草覆盖率约为53.4%。结论表明,各项水土保持措施的落实,既能治理项目区水土流失现象,并且对沿线景观有很好的改善,与周边的环境更加协调,具有很好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
二、水利水电工程弃渣场水土保持工程措施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水利水电工程弃渣场水土保持工程措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水利水电枢纽工程涉水型弃渣场处置方案(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案例简况 |
1.1 广西老口航运枢纽工程 |
1.2 广西百色澄碧河水库除险加固工程 |
1.3 广西防城港市大垌水库工程 |
2 涉水型弃渣场处置方案 |
2.1 老口坝区综合利用型弃渣场 |
2.1.1 土坝及弃渣场稳定性 |
2.1.2 弃渣场植物措施设计 |
2.1.3 坝区综合利用型弃渣场研究结果与分析 |
2.2 澄碧河水库临河型弃渣场 |
2.2.1 弃渣场稳定性 |
2.2.2 拦渣堤稳定性 |
2.2.3 排洪工程 |
2.2.4 临河型弃渣场研究结果与分析 |
2.3 大垌库区型弃渣场 |
2.3.1 弃渣场稳定性 |
2.3.2 挡渣墙稳定性 |
2.3.3 排洪工程 |
2.3.4 库区型弃渣场研究结果与分析 |
3 结论 |
4 建议 |
(2)浅谈水利工程中弃渣场问题(论文提纲范文)
1 水利工程弃渣场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 |
1.1 水利工程弃渣场的特点 |
(1)数量多。 |
(2)位置分散。 |
(3)类型多样。 |
(4)危害性强。 |
(5)数量规模易变化。 |
1.2 水利工程弃渣场存在的问题 |
2 水利工程弃渣场布设的原则、类型和选址规范 |
2.1 水利工程弃渣场布设原则 |
2.2 弃渣场类型 |
2.3 水利工程弃渣场选址 |
3 水利工程弃渣场水土保持措施 |
3.1 工程措施 |
3.2 植物措施 |
3.3 临时措施 |
4 结语 |
(3)贵州省水利水电工程弃渣场水土保持防护措施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0前言 |
1 概述 |
2 弃渣场水土保持防护措施探究 |
2.1 完善工程渣土处理机制 |
2.1.1 相关法律法规的建立健全 |
2.1.2 对工程渣土进行科学分类 |
2.1.3 拓宽工程渣土处理渠道 |
2.2 渣场水保防护措施探究 |
2.2.1 弃渣场的工程措施 |
(1)拦渣工程 |
(2)防洪排导工程 |
(3)堆渣坡面防护措施 |
2.2.2 弃渣场的植物措施 |
2.2.3 弃渣场的临时措施 |
3 问题探讨 |
(1)库区型弃渣场堆渣时序与施工期水位、移民搬迁计划问题 |
(2)弃渣场对水库取水口的影响问题 |
(3)弃渣场对河道的行洪影响问题 |
4 结语 |
(4)坡地型和临河型弃渣场安全稳定评估收费标准(论文提纲范文)
1 工程概况 |
2 典型弃渣场弃渣场安全稳定评估费用分析 |
2.1 典型弃渣场选取 |
2.2 典型弃渣场安全稳定评估工作开展情况 |
2.3 典型弃渣场安全稳定评估费用构成分析 |
2.3.1 弃渣场调查费用 |
2.3.2 弃渣场测量费用 |
2.3.3 弃渣场勘察费用 |
2.3.4 弃渣场稳定计算费用分析 |
2.3.5 报告编制费用 |
2.3.6 其他费用 |
3 坡地型弃渣场安全稳定评估费用构成分析 |
3.1 平原区不同级别坡地型弃渣场评估费用分析 |
3.2 山丘区不同级别坡地型弃渣场评估费用分析 |
4 临河型弃渣场安全稳定评估费用构成分析 |
4.1 平原区不同级别临河型弃渣场评估费用分析 |
4.2 山丘区不同级别临河型弃渣场评估费用分析 |
5 坡地型、临河型弃渣场安全稳定评估收费 |
6 结语 |
(5)水利水电工程弃渣场稳定评估费用测算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背景 |
2 弃渣场稳定评估工作内容 |
3 弃渣场稳定评估费用构成 |
3.1 调研内容和方法 |
3.2 弃渣场稳定评估费用构成 |
3.2.1 弃渣场调查费用 |
3.2.2 弃渣场测量费用 |
3.2.3 弃渣场勘察费用 |
3.2.4 弃渣场稳定分析计算费用 |
3.2.5 报告编制费用 |
3.2.6 其他费用 |
4 弃渣场稳定评估费用测算 |
4.1 测算原则和依据 |
4.2 测算方法 |
4.3 取费标准 |
4.3.1 基价 |
4.3.2 调整系数 |
5 结论与建议 |
(6)贵州山区中小型水库工程建设水土保持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Summary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2 研究区概况及研究方案 |
2.1 研究区概况 |
2.1.1 地理位置 |
2.1.2 水文 |
2.1.3 气象 |
2.1.4 地形地貌 |
2.1.5 地质 |
2.1.6 土壤 |
2.1.7 植被 |
2.2 研究方案 |
2.2.1 研究内容 |
2.2.2 研究方法 |
2.2.3 研究技术路线 |
3 项目组成及防治分区 |
3.1 项目组成 |
3.2 防治分区 |
3.3 本章小结 |
4 水土流失特征 |
4.1 水土流失原因分析 |
4.1.1 原地表水土流失 |
4.1.2 建设期水土流失 |
4.2 侵蚀时间 |
4.3 土壤流失量 |
4.3.1 水土流失量计算方法 |
4.3.2 土壤侵蚀模数取值 |
4.3.3 背景土壤流失量 |
4.3.4 工程建设期水土流失量 |
4.4 本章小结 |
5 水土保持防治技术 |
5.1 水土流失防治目的 |
5.2 水土保持措施 |
5.2.1 措施布设原则 |
5.2.2 各防治分区水土保持技术 |
5.3 水土保持防治效果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展望 |
7 参考文献 |
8 致谢 |
案例使用同意证明 |
(7)水利水电工程弃渣场水土保持策略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水利水电工程弃渣场的特点以及危害分析 |
1.1 弃渣场的特点 |
1.2 弃渣场的灾害 |
2 相关措施 |
2.1 预防水土流失的措施 |
2.2 水利水电弃渣场的选址 |
2.3 制定拦渣坝防护措施 |
3 结语 |
(8)大型跨流域输水工程水土保持特点及生态景观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1 工程概况 |
2 工程特点分析 |
2.1 输水距离长,供水人口多,占地面积大 |
2.2 涉及不同水土保持区划,穿越重点防治区较多 |
2.3 输水隧洞长,输水规模大,施工支洞多,土石方量大 |
2.4 弃渣场多,广布于工程沿线 |
2.5 项目区水文气象,植物区系差别较大 |
3 水土保持设计重点难点分析 |
3.1 弃渣场防护设计 |
3.2 水土流失防治目标确定 |
3.3 输水管线区水土流失防治 |
3.4 适宜植物措施优选 |
3.5 管理区生态景观设计 |
4 重点区域生态与景观设计及效果 |
4.1 弃渣场防治区 |
4.2 永久管理区 |
5 结语 |
(9)《水利水电工程水土保持技术规范(SL 575—2012)补充技术要点(试行)》学习与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技术要点内容的主要变化与调整 |
1.1 与新国标的衔接 |
1.1.1 水土保持工程调查与勘测 |
1.1.2 主体工程选址(线)要求 |
1.1.3 主体工程设计中的水土保持措施界定 |
1.1.4 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界定 |
1.1.5 水土流失预测 |
1.1.6 水土流失防治目标 |
1.1.7 表土保护与土地整治工程 |
1.1.8 水土保持监测 |
1.2 弃渣场设计要求的变化 |
1.2.1 弃渣场设计总体要求 |
1.2.2 弃渣场选址及评价 |
1.2.3 弃渣堆置要求 |
1.2.4 弃渣场地质勘察 |
1.2.5 弃渣场安全防护距离 |
1.2.6 弃渣场安全监测 |
1.3 其他关键内容要求的变化 |
2 水土保持方案提纲和内容变化 |
2.1 水土保持方案提纲变化 |
2.2 主要章节内容及变化 |
3 《技术要点》使用规定 |
4 结语 |
(10)福建省高速公路永定高头至湖雷段水土流失防治工程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1.2.1 国内外高速公路发展及水土保持现状 |
1.2.2 国内外水土流失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 |
1.4 技术路线 |
1.5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工程设计总体布局 |
2.1 工程设计确定依据 |
2.1.1 工程等级确定依据 |
2.1.2 工程规模确定依据 |
2.1.3 工程征占地面积确定依据 |
2.2 项目概述 |
2.2.1 工程地理位置 |
2.2.2 路线走向及主要控制点 |
2.2.3 工程等级与规模 |
2.2.4 工程项目组成 |
2.2.5 项目布置 |
2.2.6 工程征占地 |
2.2.7 土石方平衡分析 |
2.3 自然条件概况 |
2.3.1 地形地貌 |
2.3.2 地质及地震条件 |
2.3.3 气象与水文 |
2.3.4 土壤条件及植被分布 |
2.4 土地利用状况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水土流失预测研究 |
3.1 水土流失特点 |
(1)对工程自身安全的影响 |
(2)对区域土地资源的影响 |
(3)对周边河道水质的影响 |
3.2 水土流失预测时段 |
3.3 占地分析 |
3.4 施工工艺分析 |
(1)剥离表土 |
(2)路基工程 |
(3)隧道工程 |
(4)桥梁工程 |
3.5 水土流失量预测方法 |
3.5.1 数学模型法 |
3.5.2 类比法 |
3.5.3 通用流失方程 |
3.5.4 流失系数法 |
3.5.5 本工程采用的方法——类比法 |
3.6 水土流失量预测结果 |
3.7 水土流失情况分析 |
(1)对当地水土资源和生态环境产生影响 |
(2)对周边生产生活产生影响 |
(3)对沿线水体产生影响 |
(4)弃渣对周边的影响 |
(5)施工临时设施的影响 |
3.8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水土流失防治工程设计 |
4.1 水土流失防治 |
4.1.1 防治目标执行标准 |
4.1.2 防治责任范围 |
4.1.3 水土流失防治分区 |
4.1.4 防治措施总体布局 |
4.2 水土流失防治工程设计 |
4.2.1 Ⅰ区路基及隧道工程区 |
4.2.2 Ⅱ区桥涵工程区 |
4.2.3 Ⅲ区互通及附属设施区 |
4.2.4 Ⅳ区改移工程区 |
4.2.5 V区弃渣场区 |
4.2.6 VI区施工临时设施区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防治工程设计效益分析 |
5.1 水土流失防治效果 |
5.1.1 六项指标计算过程 |
5.1.2 扰动土地整治率 |
5.1.3 水土流失总治理度 |
5.1.4 林草植被恢复率、林草覆盖率 |
5.1.5 拦渣率 |
5.1.6 土壤流失控制比 |
5.2 效益分析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主要结论 |
6.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四、水利水电工程弃渣场水土保持工程措施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水利水电枢纽工程涉水型弃渣场处置方案[J]. 龙益辉,梁刚毅,唐玉峰,孙坤君,谢增武.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中英文), 2022(01)
- [2]浅谈水利工程中弃渣场问题[J]. 王汝兰,黎武.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21(15)
- [3]贵州省水利水电工程弃渣场水土保持防护措施探究[J]. 蒋静. 陕西水利, 2021(05)
- [4]坡地型和临河型弃渣场安全稳定评估收费标准[J]. 王童,孟繁斌,朱文. 水利规划与设计, 2021(04)
- [5]水利水电工程弃渣场稳定评估费用测算研究[J]. 孟繁斌,王治国,王旭东,刘晖. 水利规划与设计, 2021(04)
- [6]贵州山区中小型水库工程建设水土保持技术研究[D]. 金莎. 贵州大学, 2020(06)
- [7]水利水电工程弃渣场水土保持策略分析[J]. 冀秉信. 水电站机电技术, 2020(11)
- [8]大型跨流域输水工程水土保持特点及生态景观设计[J]. 刘素君,郑基权,尚生勇. 水利规划与设计, 2020(09)
- [9]《水利水电工程水土保持技术规范(SL 575—2012)补充技术要点(试行)》学习与探讨[J]. 易仲强,王治国,孟繁斌,闫俊平,王春红. 水利技术监督, 2020(05)
- [10]福建省高速公路永定高头至湖雷段水土流失防治工程设计[D]. 王峰利.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