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氏木耳获得绿色食品证书

鲁氏木耳获得绿色食品证书

一、卢氏木耳香菇获得绿色食品证书(论文文献综述)

杨明子[1](2021)在《设计助力扶贫 ——河南卢氏县农副产品信息可视化设计》文中研究说明

本刊编辑部,孙明华,王继勇,董雷,戎文华,马晓雨[2](2021)在《国企扶贫纪略——21世纪最伟大的故事》文中指出这是21世纪最伟大的故事,将成为人类减贫的教科书。历史是忠实的记录者,它默默为这个伟大的故事写下精彩注脚——继2005年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中将贫困人口减半后,2020年,中国再一次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减贫目标。8年间,全中国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8年间,全国上下扶贫一盘棋中,到处都深深刻下了"我的国企"印记。8年间,仅中央企业就定点帮扶248个国家扶贫重点县,且全部脱贫摘帽……千年梦想,一朝梦圆。

闫帅垒[3](2020)在《小微企业农产品电商品牌化营销策略研究 ——以YN公司为例》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我国进入新时代,居民消费水平日益增长,人民对于食品安全和饮食健康的重视程度逐渐增强,食品行业乃至整个农业产业都面临着重大变革。另一方面,国家和地方政府一直在积极推进“农产品上行”,希望借此来实现农民增收,最终实现党和国家全部脱贫、全面小康的庄重承诺。通过近几年的广泛实践和观察研究,行业内普遍认为:农产品电商要摆脱过去的那种粗放式经营方法,提升产品价值,及时顺应市场里消费升级的趋势,所以对于从事农产品电商的企业来说品牌化是必经之路,从具体实施路径上来讲,就是要实行农产品电商的品牌化营销。小微企业是国家市场经济的重要和最活跃的组成部分,如何更好地发挥小微企业在农产品电子商务品牌化中的作用,实现更好的品牌化营销便成为了本文的研究目标。本文对小微企业YN公司农产品电商进行了“解剖麻雀”式的研究,通过对YN公司农产品电商品牌化营销现状的说明,并对现状进行了SWOT分析。对于以YN公司为例的小微企业品牌化营销问题,在论文中从4PS的视角予以深入研究探讨分析,并结合当下政府部门的农业特产发展政策,针对性的提出了树立品牌意识、强化品牌管理、丰富品牌内涵、讲好品牌故事、具化品牌形象、拓展品牌营销渠道等在内的全方位全链条的品牌化营销策略组合,提升香菇产品电商品牌化营销综合能力,帮助YN公司在下一步的电商品牌化营销中取得更好的成果,并以期获得更为深入的研究成果,提出品牌化营销困难解决方案及建议,帮助更多的小微企业农产品电商在品牌化营销道路上少走弯路,多得成效。

许四五[4](2019)在《池州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实施现状及对策》文中指出本文阐述了池州市贯彻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现状,分析了在贯彻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对策,以期为其他地市贯彻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提供参考。

刘晓颖[5](2018)在《河南省主要果桑综合利用价值研究 ——以洛阳市伊川县吕店乡温沟村果桑园为例》文中提出桑树在我国有着悠久的栽培历史,传统上对桑树的利用只以植桑养蚕为主,对桑树的综合利用较少。随着现代林木育种技术的逐步发展,培育出了很多相对于传统桑葚产量更多、果形更大的桑树新品种-----果桑。本文以洛阳市伊川县吕店乡温沟村50亩果桑园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种植的三种果桑的生物学性状、产量性状与综合利用产生的经济效益的研究,主要结论如下:(1)在伊川县温沟村的果桑园种植的三个果桑品种(大十、白玉王、红果2号)中,其树形、枝条、叶片以及果实的颜色、大小和形状均各有特点,大十和红果2号的果色均为紫黑色,白玉王成熟的果实为白色带微紫。白玉王的果径最大,为1.6cm,红果2号的果径最小,为1.35cm。但大十的果最长,平均4.5cm,白玉王的最短,平均2.8cm。(2)三种果桑的产量性状也有较大差异。单芽坐果数方面,大十和红果2号相同,都是5--7个,而白玉王只有3--6个;而鲜果单果的重量,白玉王>大十>红果2号;每亩果桑园所产的桑葚量依次为大十、红果2号、白玉王。由于三种果桑的亩产量以及市场价格不同,因此作为水果所获取的经济效益也就截然不同,大十每亩的经济效益为10225.6元,红果2号为9873.6元,白玉王为7522.2元。大十和红果2号在市场上销售的价格都是30元/Kg,而白玉王为40元/Kg。(3)2017年在采摘园的经营模式下,游客量达到了6000余人,平均每人消费为130元,因此获得了78万元的收益,并对2018年---2021年这几年的预估效益进行了分析,25亩果桑园产生的观光效益分别是112.32万元,161.74万元,233.63万元,336.96万元。在三个品种中,只有大十和红果2号比较适合加工成果汁饮料,因大十无籽,其出汁率比红果2号高,但红果2号加工成果汁的市场价为120元/箱,大十为100元/箱,因此每亩大十加工成果汁后,可获得的收益为9536元,而红果2号的收益为9880元,二者还是有一定差别的。(4)2016年每亩果桑园可采摘的桑叶量为1000Kg,制成的桑叶茶产量为142.85Kg,市场价为200元/Kg,所以2016年桑叶茶的经济效益为28570元/亩。而2017年果桑园桑叶的产量为1250Kg/亩,市场价上涨为250元/Kg,因此2017年桑叶茶获得的收益为35714元/亩。除了制作桑叶茶以外,在2016年每亩果桑园可采摘的桑叶菜产量为120Kg,2017年为150Kg,但2017年桑叶菜的市场销售价格为60元/Kg,2016年市场销售价仅为50元/Kg,所以2017年平均每亩果桑园加工桑叶菜的收益为9000元,而2016年的为6000元。(5)2017年每亩果桑园修剪的桑枝量为500Kg,2016年每亩的桑枝产量为400Kg,利用桑枝屑培养食用菌所获得的经济效益,2016年的收益为2800元/亩,而2017年已经增长到4000元/亩。(6)将2016年和2017年的总收益进行了分析,由于2016年无桑葚观光采摘的经济效益,所以2016年50亩果桑园全年的总收入为235.35万元,而2017年的总收益达到了377.8万元。

张俊青[6](2016)在《香菇富集重金属镉的规律及镉污染防控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香菇(Lentinula edodes)由于其独特的食药用价值及鲜美的口感,在世界广泛栽培和食用。近年来有关香菇重金属镉富集的问题开始受到广泛关注。本文通过对主产区香菇重金属的广泛调研,明确香菇重金属污染现状,探究香菇重金属镉富集规律,找出有效的香菇子实体镉防控技术。本文通过对河南省香菇主产区子实体中As、Hg、Cd和Pb含量的统计分析,根据《NYT749-2012绿色食品食用菌》中的相关标准,各重金属的超标率分别为As>Cd>Hg>Pb。其中泌阳县香菇主要为Hg、Cd含量超标,且超标率分别为16.7%、33%,三门峡市香菇子实体主要存在砷超标,西峡县香菇子实体未发现有重金属超标现象,这可能是与各地区的环境条件、栽培原料和栽培模式等有关。根据香菇中普遍存在的重金属镉污染问题,对香菇中镉污染来源进行分析发现,香菇子实体中重金属镉浓度与培养料中木屑的镉浓度呈显着正相关,与麸皮和石膏中镉浓度无显着相关性。不同地域来源的木屑镉浓度具有极显着差异,但不同来源的麸皮和石膏之间无显着性差异。后期采收的香菇镉浓度显着低于采收初期,但不同潮次之间没有显着相关性。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香菇菌盖镉吸附方程y1=-7.716x2+23.821x-1.868;R2=0.998 菌柄镉吸附方程 y2=-5.928x2+15.105x-1.568;R2=0.999当香菇培养料中镉浓度(x)不超过0.1485mg/kg,且木屑中镉浓度不超过0.1188mg/kg,此时子实体菌盖中镉浓度(y1)在安全限定值1.5mg/kg以内。经验证镉浓度低于0.1188 mg/kg可以作为控制香菇镉污染的木屑镉含量上限值。香菇菌丝对重金属镉的富集规律显示:随着外源添加重金属镉浓度的提高,菌丝长速呈现出逐渐减小的趋势;在10℃-30℃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菌丝内镉含量呈现逐渐升高的趋势,当培养基pH为4-8时,菌丝内镉含量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菌丝中SOD、CAT、POD三种抗氧化酶的酶活均大致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随着菌丝生长时间的延长,不同的酶在不同的时间段发挥的作用不同,且重金属镉从细胞壁逐渐向细胞质中迁移,通过显微观察,将重金属镉存储在液泡中是细胞面对重金属镉的一种解毒机制。相同的培养条件下,秋栽品种607,春栽品种908富集能力较弱,阳离子对重金属镉的干扰能力分别是Mg2+>Ca2+>K+,因此在香菇子实体重金属镉防控中,在常规培养料基础上通过外源添加干重比为50mg/kg的硫酸镁,可使香菇菌盖中镉含量降低49%,添加2.5%的活性炭可使香菇菌盖中镉含量降低54%,这对香菇安全生产均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张鹏[7](2016)在《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评定对农产品贸易促进作用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农业是我国的立国之本,农产品贸易是我国经济的重要支柱。但随着国内外环境条件变化和长期粗放式经营积累的深层次矛盾逐步显现,我国农产品贸易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面对国内农产品生产成本快速攀升,大宗农产品价格普遍高于国际市场,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严重阻碍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同时,国外农产品大量涌入中国。诸多严峻的现实迫使我们需要认真研究,如何提高农产品竞争力,如何利用技术性贸易壁垒措施,合理、有效的实现贸易增量的稳定发展。本文从我国当前颇受关注的食品安全和严峻的贸易形式入手,介绍了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评定(简称:PEOP)出现的背景和基本概况,分析了国内农产品现状和国际农产品技术性贸易壁垒措施等内容。从利用PEOP实现规模化经营,推动品牌建设,提升国际认可度等几方面,全方位深入剖析如何利用PEOP促进农产品贸易增长。最后通过几个获证产品的实例有效证明PEOP对农产品贸易的积极促进作用。本文创新点之处,本文是第一个全面、系统介绍PEOP与农产品贸易之间关系的文章,为日后农产品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通过品牌战略、生态概念等方面多角度、全方位的分析如何利用PEOP解决农产品贸易面临的种种问题,促进农产品贸易的增长。

吴娜琳[8](2014)在《特色农业产业区的形成过程与机制研究 ——以河南省三个农业项目在不同县域内的发展为例》文中提出农业产业区是指以生产区域内主要农产品、彼此之间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的专业户为基础主体,以加工区域内主要农产品的企业为龙头,以银行、科研单位、政府机构为服务主体,联合农业流通企业、农业中介组织、提供配套产品和服务的企业,基于本地自然资源优势和其他区域比较优势,按照区域化布局、产业化经营、专业化生产的要求,所形成的空间上专业化特征显着且具有范围经济和持续竞争优势、地理边界明显的农业生产地域空间系统。农业产业区是产业区理论在农业产业方面的创新性应用,与其他产业区一样,具备较强的竞争优势,是农业产业化的网络化形式,是解决当前中国农业经济发展问题的出路之一,并已被河南省人民政府作为农业发展方式快速转变的重点路径,实现“三化”协调与“四化”同步的重要战略。实践的开展需要理论的指导。但是,目前有关农业产业区的理论研究较少。本文在借鉴了相关概念——产业区与产业集群、相似概念——农业产业集群后,界定了农业产业区的概念,提出了其辨识方法。从农业产业区形成的条件、形成机制及形成过程三个方面构建了农业产业区形成的理论分析框架。按照“就业人数”及空间规模的变化,将农业产业区的形成过程划分为四个阶段:专业项目的引进阶段、农户的参与阶段、农产品生产基地的形成阶段、农业产业区的成型阶段。结合企业家精神理论、农户生产行为理论、空间扩散理论、企业网络理论、产业分工理论、产业集聚理论等,分阶段阐述了农业产业区形成的理论机制。最后,鉴于河南省在农业产业区形成与发展方面的独特优势,利用实践调查获取得的第一手资料,采用理论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式,分别对河南省封丘县树莓产业、河南省西峡县香菇产业、河南省郏县大根萝卜产业的发展历程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农业产业区形成过程中的项目选取、农户的参与、农产品生产基地及产业分工网络形成等的影响因素与作用机制。得出以下研究结论:(1)农业产业区的形成始于优势农业专业项目的选取,在此阶段,具有企业家精神的行动者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他们均具备敏锐洞察力、百折不挠的毅力、相当的人力资本和资源组织能力,是不同区域背景条件下成功引进具有比较优势农业项目的关键所在。(2)农业产业区形成过程中的第二个阶段在于区域内部分农户的参与。农户在选择是否参与新专业项目的过程中,并非盲目跟风与模仿,而是受其社会关系网络结构的深刻影响。当农业项目比较优势下降时,农户会决然选择放弃继续参与。农户参与专业项目之前的家庭收入水平直接影响其参与专业项目的速度与强度。(3)农产品生产基地的形成是农业产业区形成过程中的第三个阶段,它的形成受专业项目的扩散方式、接收地与扩散源的空间距离及区域内交通道路的深刻影响。农户生产信息及技术的来源方式与专业项目推广模式中信息及技术的传播途径较一致的情况下,易于实现专业项目的区域化扩散。以针对当地区域自然资源环境特点的科研机构为首的技术传输网络的构建,对农业产业区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距离扩散源的远近深刻影响着不同村域的参与程度,距离扩散源越远的村庄,参与种植的时间越晚,种植的规模也越小,符合“距离衰减”的地理学第一定律。不同的农业项目受不同级别道路的影响不同。(4)就专业化生产水平的空间分布特征来看,地形特征、资源禀赋、经济发展水平、生产习惯相似的地区,专业化水平相当。(5)农业产业区成型的标志在于从事区域内主导产业的各类经济主体间具有广泛而密切的各类网络联系。产品属性深刻影响着自身销售网络的范围及相应产业的民间经济组织运行方式。作物比较优势不足或下滑,是农业产业区形成缓慢或未能成功的根本原因。此外,政府对传统农区特色农业产业区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本文有以下几点创新:(1)能人类型多样,并非所有类型的能人均能够促进专业村的形成。在农业专业项目的引进过程中,具备敏锐的洞察力、百折不挠的毅力、拥有相当的资源组织能力的农业企业家的作用极为重要。但是,就村内从事非农生产活动的致富能人而言,其对农业专业项目的扩散则起着阻碍作用,不利于农业产业区的形成。此发现与以往研究结论不同。(2)农户是一个效用最大化追求者,农户的生产决策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其决策本质是一个规划求解的问题。农户是否参与、何时参与专业项目或退出专业项目,是其根据自身条件进行权衡的表现,是其追求效用最大化、收益最大化的结果,并受自身风险偏好的影响。此结论与以往认为农户盲目跟风、模仿的发现不同。(3)除了农民个体因素外,深刻影响其参与专业项目的因素是反映农户社会关系网络的礼金消费水平、信息消费水平、社会活动情况(资金、信息、技术等的来源网络,日常来往频繁的群体类型等)等。这与以往仅停留在农民年龄、性别、风险偏好等个体因素及农户家庭特征上的研究不同。(4)提出将“相似相溶”化学经验理论用于解释区域内不同村庄参与专业项目的现象。实证研究证实,同质性越强的村域,参与同一专业项目的程度越相似,符合“相似相溶”的理念。结合研究结论,文章最后提出了促进农业产业区形成的政策性建议,(1)积极培育本地型农业企业家;(2)重视具有地域特色、价值含量高的农产品开发;(3)创造良好的竞争合作制度环境,促进内部行为主体间的交流与合作;(4)大力支持研究与开发,建立技术创新与传输网络,促进产学研结合;(5)注重农民经济组织和地方专业市场的建设。此外,政府需要重点关注以下几点:(1)不能只扶持某一个或一类行为主体;(2)不能忽视农户的主体地位;(3)不能越俎代庖;(4)不能盲目借鉴;(5)不能忽视环境问题。

梁修群[9](2010)在《河南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若干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河南地处祖国腹地,历有中原、中州之别称。这里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中华民族、中华文明最重要的发祥地。自有宋以来,由于战争不断,加之自然灾害频仍,这个曾长期是中华古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中原大地渐渐变成了一个贫穷落后的地方。一直到改革开放之前,经济凋敝,民生多艰的状况也都没有得到很好的、根本性的改变,“河南”二字也曾一度成为贫穷、落后、愚昧之代名词。改革开放后,饱受艰辛的近亿中原儿女,在党的正确路线指引下,也和全国人民一样,焕发出空前的活力,掀起了一场改天换地、再造中原辉煌的伟大实践。在“中部崛起”被确立为国家发展战略之时,河南迅速推出了“中原崛起”这一发展战略,以此为纲领,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凝聚人心,共图发展。在实施“中原崛起”的发展战略中,河南人民清醒的认识到,河南的发展必须立足河南实际,找优势、查差距,看不足,切不可再犯“左”的错误,刮浮风,搞冒进,贻害百姓,贻误发展之良机。在编制“中原崛起”发展战略的过程中,社会各界几乎都无异议地认为,作为中国第一农业大省,河南的发展必须立足于“三农”问题的解决,化解“三农”矛盾应该是“中原崛起”战略实施过程中的重要任务,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则是化解“三农”矛盾的总抓手,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就是在推进“中原崛起”。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可谓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他不仅涵盖农业发展、农民增收这一经济问题,更包括广大农村的政治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等等方面。由于工作关系,笔者近年来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许多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工作实践和思考探索,本文中所讨论的这六个方面的问题就是这些年不断实践和思考的积累。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这个系统工程中,经济问题首当其冲,没有经济问题的解决,就无从谈起社会问题、政治问题、文化问题,等等。而走农业现代化之路,是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收入的必由之路。我国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要特点的农业经营的基本制度,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其弊端就在于农民的组织化程度较低,一家一户的的农业经营很难抵御现代市场经济的风险。在不改变我国现行农业基本经营制度的框架下,发展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就是一个极佳选择。通过对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培育,就能有效地把广大农民经由经济纽带组织起来,这是我国新型的农业合作化。它不同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的在计划经济条件下通过行政手段推动的,暴风骤雨式的农业合作化运动。但是,它完全具备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特征,是我国社会主义农业现代化合作经济的新形式。土地流转也是新时期我国农业经济发展中出现的新现象,也是在不改变现行农业经营体制的基础上,农业集约经营、规范经营的有效探索。土地流转已在党的文件中被予以肯定,但现在仍缺少在具体操作层面上的法律支持。我们对河南各地的土地流转情况进行了广泛调查,成效和问题已基本明朗,提出的一些建议以期有助于有关方面进一步研究。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是新农村建设的一大战略,也是发展农村经济的重要途径。从农村走向城镇的农民工,是中国农民的先进代表,一方面,他们在中国工业化、城镇化推进过程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时又在工业文明、现代城市文明的洗礼中,开阔了眼界,提升了自己,有了新的思维方式,学习了技能,许多人还有了创业的资本积累。他们返乡创业的成功率极高,往往具有示范性和带动型,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支主力军。河南是我国第一农业大省,也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研究河南农村问题,离不开对粮食问题的研究。但在目前种粮比较效益较低的情况下,如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同时又能提高种粮农民的收入,是河南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面临的重大问题。我们认为,粮食问题是中国农业的首要问题,河南作为我国粮食生产的核心区,必须为我国的粮食安全作出贡献,这一点不容置疑。但是从国家政策层面上,也应该研究如何提高农民种粮的积极性,确保种粮农民收入的稳步提高,这一问题对河南来说具有典型意义。在河南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中,我们还注意到了这样一个问题,即新农村建设主体缺失问题——谁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问题。我们发现,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农村人口向城镇聚集势不可逆。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农村子弟,绝大多数会选择在城市就业和生活;农村中的青壮年劳力也会选择到城市打工,而相当一部分在城市有生活保障的打工者会选择在城市长期生活下去,留在农村的基本上是妇女、老人和儿童;近年来,举家迁入城市生活的农民也呈上升趋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面临主体缺失问题,这也是我近年来极其关注的问题。河南人口众多,平原、丘陵、山地各种地理资源均有分布,受历史因素和资源环境影响,地区之间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各异,各地选择经济发展的路径也不尽相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形式也多种多样,我们对此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疏理归纳出若干种建设模式,尽管尚未找出其中的规律性,我还是将其附录本文中,以期对指导同类型地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参考意义。

鲁春晓[10](2009)在《基于道家生态思想的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 ——以南阳为例》文中提出随着社会现代化发展,人类的生活节奏加快,精神重压日增。在这种情况下,远离喧嚣、回归自然的乡村旅游逐渐受到人们的推崇。而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农业大国,有着广阔的乡村地区和丰富的乡村旅游资源,发展乡村旅游的条件得天独厚。我国乡村旅游于20世纪80年代出现,发展迅速。同时在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逐渐凸显出来,影响到其可持续发展。而道家生态思想倡导的天人合一整体观念、道法自然准则、自然无为行为方式等可以为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提供一些新的理论借鉴。本文从中国传统文化——道家生态思想这个全新的视角研究乡村旅游的发展,并结合南阳乡村旅游发展现状,探索道家生态思想指导下南阳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之路。全文共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概述本文的研究背景与意义,研究方法与框架,并且对国内外乡村旅游和道家生态思想的研究成果作了较为详细的综述。第二部分,研究乡村旅游理论和道家生态思想理论,重点分析了道家生态思想对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意义和指导原则。第三部分,整理南阳乡村旅游资源,并结合实际情况对南阳发展乡村旅游进行SWOT分析,指出南阳发展乡村旅游业具有广阔的前景;进一步对南阳乡村旅游的开发现状进行分析,提出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探讨南阳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策略,并设计出具有地方特色的乡村旅游产品。本文将道家生态思想引入乡村旅游开发,强调乡村旅游发展要结合当地旅游资源特色,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和景点建设,开发出清新、自然、绿色的乡村旅游产品。也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二、卢氏木耳香菇获得绿色食品证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卢氏木耳香菇获得绿色食品证书(论文提纲范文)

(2)国企扶贫纪略——21世纪最伟大的故事(论文提纲范文)

21世纪最伟大的故事
向贫困发起最后总攻
    发展生产脱贫一批——变“输血”扶贫为“造血”帮扶
    易地搬迁脱贫一批——我心安处是故乡
    生态补偿脱贫一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发展教育脱贫一批——扶贫先扶智,扶贫必扶志
    社会保障兜底一批——应保尽保、应兜尽兜
走在脱贫攻坚最前列
乡村振兴的最美画卷
    ——这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
    ——这是巩固脱贫成果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
    ——这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
四通八达——打开贫困堵点
    事例一:世界上海拔最高、运距最远、最具挑战性的输变电工程,为世界屋脊织就“民生网”“幸福网”“光明网”
    事例二:“阳光银行”打开了新疆乌恰县巴音库鲁提村的“源头活水”,让当地人们走上了光明致富路
    事例三:以点带面,从线到面,册亨县实现了4G网络及光纤宽带覆盖率“双100%”
    事例四:1.2亿元织就的农村电网,为紫云县打造出强劲的电力“引擎”
    事例五:进山开路,让扶平村的“绿水青山”真正变成了“金山银山”
授人以渔——培养新型农民
    事例一: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因产业施策,塔里木油田帮助南疆四地州贫困村村民找到了致富“金钥匙”
    事例二:“授其技、树其人、立其业”,保利集团用“星火”之势,帮助近300名贫困的山里娃走出大山
    事例三:转移就业,永德县“山民”走出大山,越过海洋,走向世界
扶智为本——阻断代际传递
    事例一:志智同扶拔掉“贫根”,中船重工为勐腊县脱贫打下基础
    事例二:建27000平方米校舍,会泽县2520个幼儿学位缺口有了着落
    事例三:建学校、派教师,世界最高的县种下了“智慧果”
    事例四:利用“语言扶贫”,中国移动打破少数民族地区的语言障碍,让当地贫困群众过上了好日子
产业帮扶——增强造血功能
    事例一:发展特色种植,南疆腹地“百亩杏园”香飘万里
    事例二:因地制宜,戈壁滩上创造出“绿色”奇迹
    事例三:“公司+合作社+农户”新模式,怒江两岸瓜果飘香,村民生活“甜蜜蜜”
    事例四:加强质检能力,创造区域品牌,绥滨县农产品从“深闺”走向全国
    事例五:增强“自造血”能力,镇雄县雨河镇山鸡变“金鸡”
电商扶贫——塑造名品名牌
    事例一:两天售空一万斤,“线上”销售让姚集镇西瓜“俏”起来
    事例二:1小时30万,直播带货让千里之外的人们尝到小河村的乡野“鲜味”
    事例三:线上“扶贫馆”推动甘南地区特色农产品“走出去”
    事例四:电商平台让澄城县实现产业扶贫与消费扶贫“无缝对接”,打通脱贫攻坚“最后一公里”
致富路上领头人
    事例一:王锁军——中建路桥集团驻村扶贫干部当起了农产品推销员
    事例二:翟志彪——“右玉羊肉”背后的合作社牵头人
    事例三:孙玉伟——“蜜蜂书记”采蜜忙
    事例四:吕宝龙——内蒙古一机集团驻村书记“点菜式”扶贫,开胃又解渴
    事例五:罗明元——让上花村焕新颜的“美容师”
金色童年织梦人
    事例一:高锋——“爱心书屋”圆林洞村孩子的梦
    事例二:胡成——在高原上客串老师送知识
    事例三:蓝波——为安宁村的孩子带来梦想和希望的年轻人
    事例四:廖文广——通过一对一结对帮扶,提升教学质量,创造隆安县30年教育史未有之变化
美丽家园建造人
    事例一:王平——白灵山上步履艰,“三顾茅庐”只为村民更好的生活
    事例二:和晓宏——进组入户动员整组搬迁
    事例三:肖杰才——江华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建设全靠拼命三郎的“加法”
    事例四:沈先祥——为村民安居,不再一场大雨让房子脱一层“皮”
“丁真现象”推动人
    事例一:段玉平——“红色旅游”为改则县带来新生机
    事例二:冯光明、王晓峰——一企一村,北京建工四建牵手延庆下垙村共走致富路
    事例三:周丽锋——“带货主播”为黄花菜拓宽销售链
    事例四:张勇——以订单农业为助推器,当好市场“开拓员”

(3)小微企业农产品电商品牌化营销策略研究 ——以YN公司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目标及研究内容
        1.2.1 研究目标
        1.2.2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3 本文的创新之处
2 理论与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
        2.1.1 农产品电商
        2.1.2 小微企业
        2.1.3 农产品品牌化
        2.1.4 营销策略
    2.2 理论基础
        2.2.1 4Ps营销理论
        2.2.2 SWOT分析理论
    2.3 文献综述
        2.3.1 国外研究现状
        2.3.2 国内研究现状
    2.4 本章小结
3 YN公司农产品电商品牌化营销现状
    3.1 小微企业YN公司简介
    3.2 产品现状
    3.3 价格现状
    3.4 渠道现状
        3.4.1 与本行业及餐饮协会合作
        3.4.2 积极实施跨境电子商务
    3.5 促销现状
        3.5.1 传统的SEO、SEM营销方面
        3.5.2 依托小程序进行的So Lo Mo模式营销
        3.5.3 新媒体应用
    3.6 竞争对手现状
        3.6.1 主要竞争对手现状
        3.6.2 次要竞争对手现状
4 YN公司农产品电商品牌化营销SWOT分析
    4.1 优势
        4.1.1 营销品类调整迅速
        4.1.2 营销方式灵活
        4.1.3 人力资源优势降低管理成本
        4.1.4 地区优势
    4.2 劣势
        4.2.1 员工流失率高
        4.2.2 企业电商运营和网络技术能力较弱
        4.2.3 议价能力弱及供应链安全问题
        4.2.4 政策红利获得能力和融资能力较弱
    4.3 机会
        4.3.1 市场空间巨大
        4.3.2 政策支持
        4.3.3 相关产业的完善与发展
        4.3.4 行业尚未完全垄断
    4.4 威胁
        4.4.1 农产品电商行业整体难题尚存待解
        4.4.2 地域公共品牌管理滞后且品牌资源集中
5 YN公司农产品电商品牌化营销中存在的问题
    5.1 产品同质化严重
        5.1.1 产品定位不明确
        5.1.2 产品包装尚待优化
        5.1.3 产品供产链风险较大
        5.1.4 品牌影响力弱
    5.2 产品价格竞争力弱
        5.2.1 产品成本控制能力弱
        5.2.2 议价能力弱
    5.3 渠道单一竞争力弱
        5.3.1 亟待开拓国际市场
        5.3.2 销售主要集中在线上
    5.4 网络营销效果不佳
6 YN公司农产品电商品牌化营销4PS策略
    6.1 产品策略
        6.1.1 把好质量关保障“品牌塑造”
        6.1.2 实施产品细分及包装个性化提升产品形象
        6.1.3 顾客满意提升公司品牌的信任和依赖
        6.1.4 提升公司品牌的“社会形象”
    6.2 价格策略
        6.2.1 丰富产品价格组合及产品层次
        6.2.2 提升价格竞争力
        6.2.3 提高产品性价比
    6.3 分销策略
        6.3.1 加强渠道拓展
        6.3.2 进驻电商产业园及培养品牌代理
        6.3.3 建设粉丝福利群并实施会员制营销
        6.3.4 寻求与当地旅游业协同发展
        6.3.5 积极探索CSA社区支持农业
    6.4 促销策略
        6.4.1 积极实施促销折扣政策
        6.4.2 积极参与各类展会
        6.4.3 提升网络营销能力
        6.4.4 开展网络直播及视频营销
7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A:统计上大中小微型企业划分标准
致谢

(4)池州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实施现状及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 现状
    1.1 构建“三大体系”, 筑牢安全屏障
        1.1.1 监管体系。
        1.1.2 检测体系。
        1.1.3 执法体系。
    1.2 砥砺“三把利剑”, 消除安全隐患
        1.2.1 抽查检测。
        1.2.2 农业执法。
        1.2.3 信息公开。
    1.3 念好“三本真经”, 净化安全环境
        1.3.1 诚信建设。
        1.3.2 产地净化。
        1.3.3 宣传培训。
    1.4 打赢“三张王牌”, 提升安全效益
        1.4.1 产业发展。
        1.4.2 绿色兴农。
        1.4.3 品牌建设。
2 存在的问题
    2.1 专职从事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人员缺少
    2.2 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经费不足
    2.3 生产主体文化程度不高, 管理难度增大
    2.4 农作物病虫绿色防控和统防统治技术普及率不高
3 对策
    3.1 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队伍
    3.2 加大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资金投入
    3.3 加快追溯体系建设, 加强准出与准入环节监管衔接
    3.4 推进绿色生产方式, 严格生产过程管控
    3.5 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和监督抽检
    3.6 大力推动诚信体系建设
    3.7 强化宣传教育, 实现社会共治

(5)河南省主要果桑综合利用价值研究 ——以洛阳市伊川县吕店乡温沟村果桑园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1 文献综述
    1.1 果桑资源概况
    1.2 果桑的综合利用价值
        1.2.1 桑葚的营养成分及开发利用
        1.2.1.1 桑葚的营养组成
        1.2.1.2 桑葚的保健功能
        1.2.1.3 桑葚的开发利用价值
        1.2.2 桑叶的营养成分及开发利用
        1.2.2.1 桑叶的营养成分
        1.2.2.2 桑叶的保健功能
        1.2.2.3 桑叶的开发利用价值
        1.2.3 桑枝的营养成分及开发利用
        1.2.3.1 桑枝的营养成分
        1.2.3.2 桑枝的功效
        1.2.3.3 桑枝的开发利用价值
        1.2.4 果桑的其他综合利用
2 引言
    2.1 研究背景
    2.2 研究目的及意义
    2.3 研究内容
3 材料与方法
    3.1 研究材料
    3.2 研究方法
4 结果与分析
    4.1 三种果桑的植物学特性
    4.2 三种果桑的植株生长情况
    4.3 三种果桑的果实形态特征
    4.4 三种果桑的产量性状比较
    4.5 果桑综合利用的经济效益分析
        4.5.1 新鲜桑葚的经济效益
        4.5.2 观光采摘的经济效益
        4.5.3 桑葚加工的经济效益
        4.5.4 桑叶的经济效益
        4.5.4.1 桑叶茶的经济效益
        4.5.4.2 桑叶菜的经济效益
        4.5.5 桑枝的经济效益
        4.5.6 总经济效益
    4.6 三种果桑的产品前景分析
5 结论与讨论
    5.1 结论
    5.2 讨论
        5.2.1 果桑综合利用的发展模式
        5.2.1.1 果桑的旅游观光模式
        5.2.1.2 果桑的深加工模式
        5.2.2 果桑综合利用存在的问题
        5.2.2.1 桑葚耐贮性差
        5.2.2.2 桑葚采摘用工量大
        5.2.2.3 桑葚产业对加工业的依赖性极大
        5.2.2.4 果桑极易暴发菌核病
        5.2.3 解决问题的措施
        5.2.3.1 紧跟时代步伐,发展果桑生态旅游
        5.2.3.2 切实做好桑葚菌核病预防
        5.2.3.3 将果桑园规划在空气湿度小的区域
        5.2.3.4 合理栽培
        5.2.3.5 科学规划
        5.2.3.6 提高消费者的认知度
        5.2.3.7 加强果桑食品管理和产品的不断更新
        5.2.3.8 实行“政府+企业+农户”的联合经营
    5.3 展望
参考文献
英文摘要

(6)香菇富集重金属镉的规律及镉污染防控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香菇概述
        1.1.1 香菇栽培发展历程
        1.1.2 香菇食用和药用价值
        1.1.3 香菇生物学特性
    1.2 香菇重金属污染现状
    1.3 香菇重金属污染来源
        1.3.1 空气
        1.3.2 土壤
        1.3.3 水
        1.3.4 培养料
    1.4 香菇重金属富集规律研究概况
        1.4.1 栽培基质对香菇富集重金属的影响
        1.4.2 真菌富集重金属特性
    1.5 食用菌重金属镉污染的防控措施
        1.5.1 筛选低富集重金属的品种
        1.5.2 外源添加金属元素
        1.5.3 改良培养料配方
    1.6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1.1 样品采集
        2.1.2 供试菌株
        2.1.3 供试培养基
        2.1.4 主要供试试剂
        2.1.5 主要仪器
    2.2 试验方法
        2.2.1 香菇重金属污染的调查方法
        2.2.2 香菇子实体镉来源的分析方法
        2.2.3 香菇菌丝重金属镉富集规律的研究方法
        2.2.4 香菇子实体镉污染防控技术研究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香菇主产区子实体重金属污染调查
        3.1.1 培养原材料和水中重金属检测
        3.1.2 香菇主产区子实体中四种重金属含量检测结果
    3.2 香菇子实体中镉来源分析
        3.2.1 栽培原料及其香菇子实体重金属镉的检测
        3.2.2 香菇子实体中镉的来源分析
        3.2.3 培养料中镉限量值的界定
        3.2.4 香菇子实体与木屑中镉含量相关性验证
    3.3 香菇菌丝重金属镉富集规律研究
        3.3.1 外源添加不同浓度的重金属镉对香菇菌丝生长速率的影响
        3.3.2 不同pH值和温度对香菇菌丝镉吸收的影响
        3.3.3 香菇不同品种镉吸收能力的差异比较
        3.3.4 几种金属阳离子对香菇菌丝镉吸附量的影响
        3.3.5 镉胁迫对香菇菌丝中抗氧化物酶的影响
        3.3.6 重金属镉在香菇菌丝中的分布
    3.4 香菇子实体镉污染防控技术研究
        3.4.1 不同品种香菇吸附重金属镉能力差异
        3.4.2 不同外源添加物对香菇重金属镉吸附的影响
4 讨论
    4.1 关于香菇主产区重金属污染情况的调查
    4.2 关于重金属镉来源的问题
    4.3 关于重金属镉的富集规律
    4.4 关于香菇子实体镉污染的防控技术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7)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评定对农产品贸易促进作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
    1.2 研究的意义
        1.2.1 通过评定促进国际贸易
        1.2.2 通过评定促进国内贸易
    1.3 文献综述
        1.3.1 国外研究综述
        1.3.2 国内研究综述
    1.4 研究的方法
    1.5 研究内容
    1.6 本文的创新与不足及进一步工作的方向
        1.6.1 本文的创新
        1.6.2 本文的不足
        1.6.3 进一步工作方向
    1.7 本文研究的理论基础
        1.7.1 比较优势理论和要素禀赋理论
        1.7.2 技术差距理论
        1.7.3 规模经济理论
第2章 PEOP基本情况
    2.1 PEOP概述
    2.2 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评定内容
        2.2.1 评定范围
        2.2.2 评定流程
        2.2.3 发证机构
        2.2.4 PEOP防伪溯源系统
    2.3 PEOP的优势
    2.4 PEOP评定现状
第3章 PEOP出现的背景
    3.1 国内农产品现状是PEOP产生的主因
        3.1.1 自然生态环境严重退化恶化
        3.1.2 质量安全事件案件频发高发
        3.1.3 认证标准规范不够统一
        3.1.4 质量安全信息网络不够健全
        3.1.5 质量安全监管体制不够科学
        3.1.6 质量安全监管很不到位
    3.2 国际农产品技术贸易壁垒作用
        3.2.1 技术法规和法令越来越严
        3.2.2 涉及人类安全、生命健康和环保的检测项目越来越多
        3.2.3 对涉及安全卫生、健康、环保项目的检测标准越来越高
        3.2.4 贸易争端形式严峻
    3.3 综述
第4章 如何利用PEOP促进农产品贸易增长
    4.1. 利用PEOP实现规模化经营逐步缩小贸易逆差
    4.2. 利用PEOP推进农业产品名牌战略
    4.3. 生态概念助力国际认可度
    4.4. 提升国产农产品技术能力
    4.5. 重塑产品质量信心
    4.6. PEOP的绿色通关通道,助力产品出口
    4.7. 打破技术性贸易壁垒,增加出口
    4.8. 利用PEOP,合理控制农产品进口
    4.9. 小结
第5章 PEOP实例
    5.1 茶叶飘香——绿宝石茶
    5.2 蚕丝惠人间——桂华蚕丝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进一步工作的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 2014 年我国农产品进出口情况
附录B PEOP获证产品清单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8)特色农业产业区的形成过程与机制研究 ——以河南省三个农业项目在不同县域内的发展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选题背景、问题与研究意义
        1.1.1 现实背景与问题
        1.1.2 理论背景与问题
        1.1.3 研究意义
    1.2 研究目标、假设与内容
        1.2.1 研究目标
        1.2.2 研究假设
        1.2.3 研究内容
    1.3 研究方法及框架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框架
    1.4 创新点与不足
        1.4.1 创新点
        1.4.2 不足之处
2 研究回顾与文献综述
    2.1 基本概念
        2.1.1 相关概念——产业区与产业集群
        2.1.2 相似概念——农业产业集群
        2.1.3 本文概念——农业产业区
        2.1.4 农业产业区的特征
    2.2 农业产业区的形成理论综述
        2.2.1 农业产业区形成的条件
        2.2.2 农业产业区形成的动力机制
        2.2.3 农业产业区的形成阶段划分
        2.2.4 评述
    2.3 其他产业区的形成理论与评述
        2.3.1 其他产业区的形成理论
        2.3.2 评述
    2.4 以往研究对本文的启示
3 理论架构与数据来源
    3.1 农业产业区形成的理论分析框架
        3.1.1 农业产业区形成的条件
        3.1.2 农业产业区形成的机制
        3.1.3 农业产业区形成阶段的划分
    3.2 案例选取及数据来源
        3.2.1 研究区域的选择
        3.2.2 研究案例的选择
        3.2.3 数据来源
4 专业项目的引进阶段
    4.1 理论机制分析
    4.2 区域环境
        4.2.1 平原区封丘县
        4.2.2 深山区西峡县
        4.2.3 深山平原过度区郏县
        4.2.4 特征对比及小结
    4.3 项目自身的属性特征
        4.3.1 树莓产业
        4.3.2 香菇产业
        4.3.3 大根萝卜产业
        4.3.4 特征对比与小结
    4.4 农业专业项目的引进模式
        4.4.1 封丘县树莓产业的引进与推广模式
        4.4.2 西峡县香菇产业的引进与推广模式
        4.4.3 郏县大根萝卜产业的引进与推广模式
        4.4.4 小结
    4.5 本章小结
5 农户的参与阶段
    5.1 理论机制分析
        5.1.1 农户的概念
        5.1.2 农户模型
        5.1.3 农户参与农业专业项目的决策行为
        5.1.4 小结
    5.2 农户参与专业项目的决策
        5.2.1 封丘县树莓产业发展现状
        5.2.2 分析方法的选择
        5.2.3 影响因素分析
        5.2.4 小结与讨论
    5.3 农户退出专业项目的决策
        5.3.1 郏县大根萝卜产业发展现状
        5.3.2 分析方法的选择
        5.3.3 影响因素分析
        5.3.4 小结与讨论
    5.4 农户参与专业项目的速度与强度
        5.4.1 西峡县香菇产业发展概况
        5.4.2 概念定义及指标选取说明
        5.4.3 农户参与专业项目的速度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5.4.4 农户初始参与专业项目的强度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5.4.5 小结
    5.5 本章小结
6 农产品生产基地的形成阶段
    6.1 理论机制分析
        6.1.1 生产基地形成的条件及相应理论
        6.1.2 农产品生产基地的形成机理
        6.1.3 小结
    6.2 专业项目的扩散
        6.2.1 农户生产条件的获取网络
        6.2.2 专业项目的村际扩散
        6.2.3 小结
    6.3 村域专业化程度及其变化
        6.3.1 农户专业项目生产活动的变化
        6.3.2 村域专业化程度及其空间分布现象
        6.3.3 小结
    6.4 影响农产品生产基地形成的因素分析
        6.4.1 样本点选择及数据获取
        6.4.2 地形的影响
        6.4.3 交通的影响
        6.4.4 与扩散源距离的影响
        6.4.5 社会经济背景的影响
        6.4.6 小结
    6.5 本章小结
7 农业产业区的成型阶段
    7.1 理论机制分析
    7.2 产业分工网络
        7.2.1 农业产业区的分工状况
        7.2.2 对比分析
    7.3 技术传输网络
        7.3.1 农业产业区的技术传输网络
        7.3.2 对比分析
    7.4 产品销售网络
        7.4.1 农业产业区的产品销售网络
        7.4.2 对比分析
    7.5 服务监管网络
        7.5.1 农户经济组织的作用
        7.5.2 政府部门的监管
    7.6 小结
8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8.1 特色农业产业区的形成机制归纳
    8.2 研究结论
    8.3 政策建议
        8.3.1 政府可行性措施建议
        8.3.2 政府需重点关注的问题
    8.4 进一步的研究设想
参考文献
附录 A 西峡县农户调查问卷
附录 B 西峡县各村菌菇产业发展情况统计表
后记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科研工作与成果

(9)河南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若干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引言
    一、河南省情
    二、河南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状
    三、本文的研究方法及研究过程
    四、本文的创新及不足
第一章 河南省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发展问题研究
    一、农村经济合作组织概述
    二、河南省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发展现状
    三、农村经济合作组织产生与发展的动因分析
    四、河南省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发展实证分析
    五、农村经济合作组织运作中存在的问题
    六、发展壮大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对策思路
第二章 河南省土地经营流转方式探索
    一、土地经营权流转的内涵、特点及意义
    二、河南省农村土地流转的基本情况和主要模式
    三、土地经营权流转给河南农村带来的新变化
    四、河南省土地流转的基本经验
    五、制约土地流转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因素
    六、促进土地流转健康发展的对策建议
第三章 粮食主产区农民增收问题探索
    一、粮食主产区农民增收的制约因素
    二、确保粮食产量增长,农民收入增长的建议
第四章 河南农民工返乡创业问题研究
    一、河南省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基本情况
    二、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机遇和意义
    三、河南省农民工返乡创业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第五章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主体问题研究
    一、河南省新农村建设的现状
    二、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主体的原因分析
    三、影响农民主体作用发挥的主要因素
    四、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应遵循的原则
    五、发挥农民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主体作用的思考与建议
第六章 河南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模式研究
    一、研究的背景及方法
    二、国内外新农村建设模式及启示
    三、河南省新农村建设的实践模式
    四、河南省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五、完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模式的建议
结论与讨论
    一、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技术教育,为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培育新型农民
    二、以小城镇建设为切入点,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三、加快建立普惠型农村金融保险体系,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资金支持和风险共担机制
    四、关于粮食问题的再思考
结束语
参考文献

(10)基于道家生态思想的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 ——以南阳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二、研究方法
    三、结构框架
    四、研究现状
        (一) 乡村旅游研究现状
        (二) 道家生态思想研究现状
第二章 乡村旅游和道家生态思想
    一、乡村旅游理论
        (一) 乡村旅游概念
        (二) 乡村旅游发展背景及其现状
        (三) 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二、道家生态思想理论
        (一) 道家生态思想概述
        (二) 道家生态思想基本内涵
    三、道家生态思想指导下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一) 道家生态思想对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有着积极指导意义
        (二) 道家生态思想指导下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三) 道家生态思想对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实践的指导
第三章 南阳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
    一、南阳发展乡村旅游的区域背景条件分析
        (一) 自然条件分析
        (二) 社会经济条件分析
        (三) 区位条件分析
    二、南阳乡村旅游资源分析
    三、南阳乡村旅游开发的SWOT 分析
        (一) 南阳乡村旅游发展的优势
        (二) 南阳乡村旅游发展的劣势
        (三) 南阳乡村旅游发展的机遇
        (四) 南阳乡村旅游发展的挑战
    四、南阳乡村旅游开发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一) 南阳乡村旅游开发现状
        (二) 南阳乡村旅游存在的问题
    五、南阳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一) 政府:宏观调控乡村旅游开发,倡导绿色旅游
        (二) 开发者:维护乡村性和地方特色,打造乡野养生产品
        (三) 开发地居民:进行旅游技能培训,保持淳朴民风
        (四) 游客:提高自身素质,保护生态环境
    六、南阳乡村旅游产品设计
        (一) 龙王沟风景区——观光游览型乡村旅游
        (二) 卧龙农业高新科技示范园区——教育型乡村旅游
        (三) 荆紫关镇——乡村古镇文化旅游
小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

四、卢氏木耳香菇获得绿色食品证书(论文参考文献)

  • [1]设计助力扶贫 ——河南卢氏县农副产品信息可视化设计[D]. 杨明子. 华中师范大学, 2021
  • [2]国企扶贫纪略——21世纪最伟大的故事[J]. 本刊编辑部,孙明华,王继勇,董雷,戎文华,马晓雨. 国企管理, 2021(05)
  • [3]小微企业农产品电商品牌化营销策略研究 ——以YN公司为例[D]. 闫帅垒. 河南大学, 2020(02)
  • [4]池州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实施现状及对策[J]. 许四五. 现代农业科技, 2019(11)
  • [5]河南省主要果桑综合利用价值研究 ——以洛阳市伊川县吕店乡温沟村果桑园为例[D]. 刘晓颖. 河南农业大学, 2018(02)
  • [6]香菇富集重金属镉的规律及镉污染防控技术研究[D]. 张俊青. 华中农业大学, 2016(03)
  • [7]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评定对农产品贸易促进作用的研究[D]. 张鹏.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16(06)
  • [8]特色农业产业区的形成过程与机制研究 ——以河南省三个农业项目在不同县域内的发展为例[D]. 吴娜琳. 河南大学, 2014(01)
  • [9]河南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若干问题研究[D]. 梁修群. 中央民族大学, 2010(01)
  • [10]基于道家生态思想的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 ——以南阳为例[D]. 鲁春晓. 西北师范大学, 2009(06)

标签:;  ;  ;  ;  ;  

鲁氏木耳获得绿色食品证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