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M处理器上的UC/OS-Ⅱ操作系统移植

ARM处理器上的UC/OS-Ⅱ操作系统移植

一、UC/OS-Ⅱ操作系统在ARM处理器上的移植(论文文献综述)

闻绍飞,佘黎煌,张石[1](2019)在《嵌入式系统实验教学的实践与探索》文中研究指明由于嵌入式领域入门起点高、技术更新快,初学者掌握起来有一定难度。为分解教学难度,探索采取分阶段教学方法。第1阶段作ARM处理器的软硬件实验(俗称裸机实验),不涉及操作系统的概念,在实验课时中完成。第2阶段是在掌握了CPU的内部结构和程序框架基础上,再加入操作系统的概念,在嵌入式系统课程设计中完成。这样就可以找到一个学习切入点,逐个分析硬件的工作原理及简单编程,层层递进,再将它们组合起来构成一个相对复杂的软件系统,进而编写基于操作系统的驱动程序。从而达到深入学习操作系统内核目的,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徐俊俊[2](2019)在《基于蓝牙Mesh和NB-IoT的智能家居系统设计与应用》文中指出随着近几年通讯技术的迅速发展,5G时代已经来临,让“万物互联”能够成为现实,而物联网技术也得以更加全面快速地发展。物联网相关的智能设备在人们日常的生活中有着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智能家居设备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给人类带来进一步的生活改善。因此,本文设计了一套基于蓝牙Mesh和NB-IoT的智能家居系统。其主要工作如下:第一,针对蓝牙Mesh网络目前采用泛洪算法在节点数量较多时导致传输效率低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信号强度的广播算法,该算法通过信号强度来计算出节点坐标,继而通过最优覆盖模型选择下一个转发目标节点,在保证送达率的同时有效的降低了转发节点的数目和转发的次数,尽可能抑制冗余包和减少冲突重传。第二,针对目前无线Mesh网络拓扑结构单一,每个节点都是中转节点并且要求实时扫描来自邻居节点的消息包,从而导致蓝牙设备无法进行低功耗组网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改进的蓝牙Mesh网络拓扑结构,增加了朋友节点和低功耗节点,解决了蓝牙通信距离有限和低功耗组网的问题。Mesh网络中各个节点通过各类传感器与带有Nodic公司推出的超低功耗SoC芯片nRF52832的蓝牙5.0模块相结合,构成不同的Mesh网络节点类型。第三,针对智能家居行业标准不统一、产品不兼容、联网需要WiFi网络和入网配置复杂等问题。本文首先设计出了一种基于蓝牙Mesh和NB-IoT的智能家居控制器网关,采用ARMCortex-M3处理器,运用开源的uCOS-Ⅱ操作系统,在LCD触摸显示屏上设计了基于StemWin的GUI界面,方便人机交互,并且能够对智能家居网络节点进行监测与控制。控制器网关中的NB-IoT模块能够与电信物联网云平台直接对接,无需WiFi网络和入网配置,使用户能够通过物联网云平台监测与控制不同厂商的不同智能家居产品。第四,对整个智能家居系统进行功能和性能测试,并分析其结果,初步对该方案的可行性进行了验证。

黄湘庭[3](2019)在《基于ARM的便携式POCT分析仪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自我健康的管控需求也变得越来越高,以传统医院为核心的诊疗模式已逐渐向着家庭日常保健和个体化医疗的模式转变。即时检测技术的快速发展正是这一变化的体现。本文基于即时检测技术和分光光度法原理设计并完成了一台便携易用、性能可靠的基于ARM微处理器的POCT分析仪。主要研究内容如下:本文首先分析了POCT技术和ARM嵌入式系统的国内外发展现状,之后根据生化分析仪的测量原理和工作原理,结合POCT技术和ARM嵌入式系统,提出了POCT分析仪的总体设计方案。POCT分析仪主要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两大部分组成。其中,POCT分析仪的硬件系统采用模块化设计方法,完成了各模块的硬件选型及关键电路的设计工作。整个硬件系统以STM32F407ZGT6微处理器为核心,根据功能划分为光学模块、数据采集模块、微处理器模块、人机交互模块、外围通讯接口模块和电源模块六个部分。在光学模块中,采用波长为532nm的LED作为系统光源,完成了光学模块的优化设计,并通过ZAMAX光学追迹软件对优化后光路进行了仿真分析,研究了平行光入射夹角变化对检测结果的影响。POCT分析仪的软件系统主要采用μC/OS-II操作系统实现各任务子程序间的调度及协同工作,并根据各硬件模块的目标功能完成了各模块任务子程序设计。同时,采用LCD液晶触摸显示屏实现了用户友好的人机交互界面设计。本文最后通过透射比重复性、T-A换挡偏差、标准曲线的绘制和样品的测定实验来对POCT分析仪的关键性能指标进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所设计的POCT分析仪已达到设计要求。目前,在国内尚没有采用分光光度法的便携式POCT分析仪的商业应用,开发基于ARM和分光光度法的便携式POCT分析仪填补了我国在此领域的研究空白,也为相关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孔令杨[4](2018)在《基于uC/OSⅡ的智能密集架控制系统设计》文中指出科技的进步带来产品质量与品质的提升,当前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备受关注,并得到了飞速发展。密集架作为存储系统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同样也在面临着技术上的革新与发展,用户对于密集架的要求也趋向于更加智能、更加便捷的操作,所以如何设计一套智能便捷的密集架控制系统成为企业和学者共同关注的问题。本文在分析传统密集架控制系统架构的基础上,针对传统密集架控制系统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一种更加智能化和人性化的密集架系统控制方式,研究设计了基于uC/OSⅡ的智能密集架控制系统。为此,本文主要做出了以下工作:(1)本文分析了系统的架构和功能。从多层次的角度对系统上位机与下位机的架构进行了分析,并设计了符合逻辑需求的功能模块。(2)本文设计了详细的下位机电路。选用Coretex-M3内核处理器STM32F103ZET6作为控制系统的处理器,并对控制模块、显示模块、电机驱动模块、通信模块、传感器模块等进行了详细的电路规划。(3)本文设计了基于多任务的密集架控制系统工作方式。下位机通过采用uC/OSⅡ操作系统,将操作系统的实时多任务特性充分运用到控制程序中,提升了控制系统的运行效率;同时,结合GUI图形系统,对下位机操作界面进行了更为直观的设计。(4)本文设计了智能密集架控制系统的无线通信传递模块。上位机与下位机之间采用WIFI通信的方式,将WIFI通信技术运用到密集架控制系统中,并对其工作模式和通信协议进行了详细的设计,充分提升了密集架控制系统的工作效率;另外,下位机主从控制模块之间采用NRF24L01模块组成射频通信网络,采用点对点的通信方式传递主机控制命令。最后,本文对系统各模块进行了调试,包括分步调试下位机操作界面,对WIFI通信模块进行详细的调试与分析等。本文所设计的基于uC/OSⅡ的智能密集架控制系统已经在档案管理系统中得到充分应用。

胡海[5](2012)在《基于嵌入式和现场总线技术的钻井模拟器分布式控制系统》文中提出石油工业是一种技术密集型行业,钻井作业是石油工业拿储量、上产能的重要手段之一。由于石油钻井生产条件的限制和井下情况的复杂性,使石油钻井生产存在极大的风险。为了获得更好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减少人为事故的发生,对钻井现场操作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的技术技能培训就显得十分重要。而对钻井关键岗位,比如司钻、队长等的技术技能培训更是所有培训中的重中之重。钻井模拟器是为了培训考核钻井司钻及钻井工程技术人员而产生的。传统的培训考核方法主要依赖于现场操作,这往往会以一口或几口井停产的代价来进行。由于无法正常、连续地进行钻井生产,造成人力、物力、财力和设备的浪费。特别是在培训考核期间,由于操作者操作技术水平的差异,环境气氛、对设备的熟悉程度等因素的影响,操作者容易紧张出现操作不当和误操作,发生地面和井下事故,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在现场培训考核既不经济,也难以保证人身和设备的安全。而通过仿真系统对钻井工人进行技能培训,不受客观条件限制,且极大的降低了误操作带来的风险,因此模拟系统首先要在操作机构上和室外设备相同,不过在操作机构的内部,要设计一套分布式控制系统,对学员的各项操作进行数据采集和分析,最终在流程上模拟出室外的实际操作效果。本文在上述研究背景下首先对目前嵌入式系统各类型处理器的性能和适用范围进行比较,对目前常用的现场总线通信技术进行对比,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一种采用嵌入式处理器和现场总线技术的分布式控制系统方案,并最终实现并应用到钻井模拟器系统中,并通过在软硬件开发中采取特殊措施,实现了对系统知识产权的保护。

王方雨[6](2012)在《基于ARM处理器与μC/OS-Ⅱ的火灾报警系统的设计》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现代经济的迅速发展,随之产生的火灾也越来越频繁,消防安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火灾报警系统成为消防安全系统中不可缺少的部分。火灾报警系统由探测单元、报警控制单元与消防联动装置组成,通过系统的通信模块与监控中心相连,一旦发现灾情,能够确定火灾位置,及时做出处理。然而传统的火灾报警系统在大量的数据处理方面不太理想,限制了系统的实时性与可靠性的提高,针对传统火灾报警系统的这一不足,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ARM处理器与uC/OS-II的火灾报警系统,由于ARM处理器要比传统的控制单元具有更快的数据处理速度,同时还具有快速方便地网络通信能力。本系统选用LPC2103微处理器作为系统的控制中心,引入多任务操作系统uC/OS-II作为系统的软件平台。ARM处理器是32位的芯片,具有高速的数据处理能力、丰富的外设资源,成本较低、体积小,十分适合用作系统的控制部件,可以在硬件实现高速的数据处理能力,保证系统的实时性。在软件方面选择uC/OS-II作为ARM处理器的操作系统,uC/OS-II系统内核精简,尤其是在多任务调度方面更具优势,在软件上保证系统的稳定性与实时性。本文在ARM处理器与uC/OS-II系统的基础上,编写了uC/OS-II系统启动与移植代码,并完成了硬件平台的测试。依据软件工程的设计思想,对整个系统的软件设计进行了编程实现,完成系统的火灾探测单元、火灾报警模块、控制单元以及通信单元等部分的程序编写。本系统属于分布式智能型火灾报警系统,能够全面有效的检测环境的参数变化,系统具有很高的实时性和准确性。同时对环境有良好的适应性,具备故障恢复功能,某一控制单元的故障不会影响整个系统的运行,为系统的维护及运行提供保障,同时还考虑了系统的可扩展性,根据不同的环境应用进行扩展。最后,总结分析了下一步要做的工作。

张伟[7](2009)在《基于ARM9及uC/OS-Ⅱ的数字伺服系统测试仪的设计》文中提出在研制伺服系统的整个过程中,调试工作是必不可少的一环,它决定了系统研制工作的成败,并最终决定了系统实际达到的技术指标。伺服系统测试仪可以为伺服系统的调试工作提供良好的条件和手段,设计一台独立的、专用的,并且集显示、处理、记录功能于一体的数字伺服系统专用测试仪器非常具有实际意义。本文首先提出了一种基于ARM处理器的数字伺服系统测试仪的设计方案。方案采用一款基于ARM920T核的32位嵌入式处理器S3C2410作为核心CPU,该CPU同时承担数据的输入输出、数据的处理和信息显示等工作,一个20键小键盘作为用户操作、控制的输入设备,一块640×480点阵的8英寸18位色LCD液晶屏作为终端显示设备,使用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uC/OS-Ⅱ作为软件平台。并在此基础上根据测试仪的性能要求,分别对软硬件进行了设计规划。其次,详细设计了测试仪的硬件电路。本系统硬件采用“核心板—底板”设计思路,完成了底板上的电路设计。主要包括:电源模块设计、复位电路设计、键盘接口电路设计、数据输入输出接口电路设计、LCD显示电路设计及CAN总线接口电路设计。最后,实现了测试仪软件平台和应用程序的开发。主要介绍了测试仪的板级支持包的设计,完成了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uC/OS-Ⅱ及图形用户界面uC/GUI在S3C2410上的移植工作。接着从多任务机制和中断机制描述了应用程序的设计和实现过程,并对主要算法进行了详尽的分析。本文完成了一个基本的测试仪实验室原型。该测试仪原型具有粗精组合信号和前馈信号输出通道,能够应用在测试模拟伺服系统的场合,并且具有CAN总线输出通道,能够测试使用CAN总线作为指令输入接口的伺服系统。此外还具有体积小、重量轻、操作方便、功能强等特点。

陈鸣丰[8](2009)在《基于ARM和uC/OS-Ⅱ的火灾报警系统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城市高层建筑的发展,建筑的消防安全性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火灾报警系统是建筑自动化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利用各种探测器来检测火情,对火灾的发生进行及时准确的报警,并控制各种灭火设备进行自动灭火和对相关设备进行联动控制。传统的火灾报警系统采用微机中心处理方式,每个控制中心处理2000至8000个探测单元的信息,系统的实时性与稳定性的提升受到控制中心的数据处理能力和网络通信速率的限制。基于这一现状,本文提出了基于ARM与uC/OS-II的网络火灾报警系统。将控制中心的数据处理任务交由各控制单元,引入嵌入式操作系统对任务进行管理,同时引入TCP/IP协议栈实现网络功能,利用Internet来进行信息传输。本文设计了基于ARM的控制单元硬件平台,并进行了硬件模块测试。ARM作为32位RISC芯片的领导者,具有很高的处理能力,同时其成本较低,十分适用于作为系统中的控制单元,从硬件上保证了系统的数据处理能力与火灾报警的实时性。在软件上,本文移植了uC/OS-II作为系统的软件平台,编写了启动与移植相关代码,并做了移植测试。uC/OS-II作为开源的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拥有极为精简的内核和出色的实时性与可靠性,作为控制单元的操作系统平台对任务进行管理与调度,从软件上保证了系统的稳定性与可靠性。最后,本文在ARM和uC/OS-II的基础上实现了网络协议栈LwIP的移植,进行了计算机通信测试。网络协议栈的移植使控制单元通过Internet完成信息的传输与控制,提高网络的扩展性与健壮性,同时摆脱了专用网络的传输速率与范围的限制。本文研究的系统具有分布智能化的特点,多个嵌入式控制单元取代了控制中心火灾信息处理,降低了中心数据处理压力和网络通信压力,平行的网络结构提高了系统的稳定性,个别控制单元故障不会引起整个系统的崩溃,为基于这一思路的火灾报警系统建立了一个完整的软硬件平台。

龚剑[9](2008)在《基于ARM的无线数据传输系统设计》文中研究表明本文在分析研究部队执勤信息化建设对无线数据传输技术需求的基础上,以无线数据传输技术和嵌入式系统研究为背景,按照嵌入式系统开发的流程和方法,以设计通用化、模块化软硬件平台为重点,解决无线数据传输系统设计关键技术为核心,设计了由32位嵌入式系统主控模块和射频收发模块组成的无线数据传输系统原型;并通过移植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uC/OS-Ⅱ,构造了系统软件开发平台;在此基础上,完成了系统相关驱动程序和通信协议等底层软件设计,为进一步扩展系统功能,实现工程应用打下了基础。首先,论文比较了系统微处理器的选择,无线通信方式的选择,系统接口方式的选择等相关方案,分析了应用32位ARM处理器和嵌入式操作系统构建系统主控模块的优势,提出了系统的软硬件整体结构框架。其次,从构建通用软、硬件平台的角度,重点介绍了LPC2138(ARM)微处理器和nRF401无线射频芯片主要特性及相关外围电路的设计,并对系统的硬件抗干扰措施进行了分析。在完成硬件电路设计的基础上,针对主控模块设计了启动代码,分析了uC/OS-Ⅱ操作系统体系结构,进行了系统移植,形成了完整的软硬件开发平台。最后,在学习研究uC/OS-Ⅱ操作系统程序设计技术的基础上,讨论了系统相关驱动程序和通信协议等底层软件的开发方法,完成了基本的层次化,模块化软件设计,对系统无线传输功能进行了验证,并对系统将来的功能扩展和工程应用提出了构想。

陈璇[10](2007)在《嵌入式系统在煤矿安全监控系统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嵌入式技术(Embedded Technology)是当前信息领域的研究热点。目前,各种各样的嵌入式系统设备在应用数量上已经远远超过了通用计算机。针对传统瓦斯监控的技术缺陷,论文将嵌入式技术引入到井下检测站的设计上,实现了对煤矿井下各类参数(如瓦斯气体浓度、温湿度、风速等)的实时检测与控制,使之具有快速的井下处理能力(井下检测、井下运算、井下报警)。论文工作是基于贵州大学与贵州东方网络有限公司等单位的横向合作项目《光纤煤矿安全监控系统》之上进行研究与开发的,此项目采用了先进的激光检测技术,嵌入式井下检测站,以及光纤传输技术。项目研究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国家专利局受理国家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技术专利(200610051272.Ⅹ,200620133727.8,见附件),被列入贵州省2007年工业科技攻关计划,已申请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2007年计划项目、2007年国家863计划。论文的主要内容及完成的工作如下:论文详细介绍了利用嵌入式技术设计井下检测站的背景,在分析国内外应用和研究现状的基础上,说明了本研究的特色和重要意义,深入研究了嵌入式系统开发的模式和方法。论文完成了井下检测站的前期研究实验;嵌入式控制器的I/O电路、光开关电路的软硬件设计,以及LED显示和本地及远程报警电路的软件实现;和μC/OS-Ⅱ操作系统的移植以及井下检测站系统任务规划:并实现了其他一些测试和调试工作,以及实验室控制联合实验工作。

二、UC/OS-Ⅱ操作系统在ARM处理器上的移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UC/OS-Ⅱ操作系统在ARM处理器上的移植(论文提纲范文)

(1)嵌入式系统实验教学的实践与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1 嵌入式系统实验教学尚存问题
    1.1 对C语言基础要求比较高
    1.2 操作系统难掌握
2 嵌入式系统实验教学
    2.1 ARM处理器的软硬件实验
    2.2 操作系统下的实验
3 结语

(2)基于蓝牙Mesh和NB-IoT的智能家居系统设计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智能家居研究现状
        1.2.2 蓝牙Mesh组网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
    1.4 论文的组织结构
第2章 智能家居系统相关技术研究
    2.1 无线Mesh拓扑结构
    2.2 蓝牙技术
        2.2.1 蓝牙5.0
        2.2.2 蓝牙协议栈
        2.2.3 广播和建立连接
    2.3 NB-IoT技术
        2.3.1 NB-IoT简介
        2.3.2 NB-IoT网络架构
    2.4 嵌入式相关技术
        2.4.1 ARM处理器
        2.4.2 uC/OS-Ⅱ操作系统
        2.4.3 StemWin图像界面软件包
    2.5 智能家居系统体系架构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信号强度的空间覆盖MESH组网算法
    3.1 常见的Mesh组网算法介绍
    3.2 算法的设计思想
        3.2.1 正六边形节点覆盖模型
        3.2.2 圆盘覆盖模型
        3.2.3 蓝牙RSSI的距离换算
    3.3 算法设计
        3.3.1 圆盘模型下的广播算法
        3.3.2 SSCF广播算法
    3.4 Mesh网络仿真测试
        3.4.1 评价标准
        3.4.2 算法仿真与性能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智能家居系统MESH网络的设计与实现
    4.1 改进后的蓝牙Mesh网络拓扑
    4.2 无线通信协议的设计
    4.3 Mesh网络节点的硬件电路设计
        4.3.1 智能LED灯
        4.3.2 温湿度传感器
        4.3.3 烟雾报警器
    4.4 Mesh网络节点的软件设计
        4.4.1 环境配置及初始化
        4.4.2 中转节点功能设计
        4.4.3 朋友节点功能设计
        4.4.4 低功耗节点功能设计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智能家居控制器网关的设计与实现
    5.1 智能家居控制器网关的硬件结构
    5.2 控制器网关硬件电路设计
        5.2.1 外围电路设计
        5.2.2 TFT-LCD接口电路设计
        5.2.3 触摸屏电路设计
        5.2.4 NB-IoT模块电路设计
        5.2.5 蓝牙模块接口电路设计
    5.3 蓝牙5.0 通信模块
        5.3.1 蓝牙芯片的分析与选型
        5.3.2 外围电路设计
    5.4 控制器网关的软件设计
        5.4.1 uC/OS-Ⅲ操作系统的移植
        5.4.2 用户GUI操作界面的设计
        5.4.3 蓝牙模块通信设计
        5.4.4 NB-IoT模块软件设计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智能家居系统实例测试
    6.1 控制器网关硬件平台
    6.2 控制器网关的功能性测试
        6.2.1 Mesh组网灯控测试
        6.2.2 温湿度采集测试
        6.2.3 物联网云平台连接测试
    6.3 系统性能测试
        6.3.1 蓝牙传输距离测试
        6.3.2 低功耗节点功耗测试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论文总结与展望
    7.1 论文总结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3)基于ARM的便携式POCT分析仪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POCT技术概述及发展趋势
        1.2.1 POCT技术的定义
        1.2.2 POCT技术的意义
        1.2.3 POCT检测技术发展现状
        1.2.4 POCT设备的发展趋势
    1.3 嵌入式系统及ARM技术概述
        1.3.1 嵌入式系统概述
        1.3.2 ARM技术概述
        1.3.3 基于ARM的嵌入式系统
    1.4 国内外POCT分析仪研究现状
        1.4.1 国外POCT分析仪研究现状
        1.4.2 国内POCT分析仪研究现状
    1.5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POCT分析仪系统整体方案设计
    2.1 引言
    2.2 POCT分析仪的测量原理分析
        2.2.1 光学原理
        2.2.2 工作原理
        2.2.3 测定原理
        2.2.4 分析方法
        2.2.5 分析原理
    2.3 POCT分析仪工作过程
        2.3.1 生化分析仪的基本结构及工作过程
        2.3.2 POCT分析仪的工作过程
    2.4 基于ARM的 POCT分析仪整体方案设计
        2.4.1 ARM嵌入式系统设计流程
        2.4.2 功能需求分析
        2.4.3 系统框架设计
        2.4.4 嵌入式微处理器芯片选取
        2.4.5 操作系统选取
        2.4.6 开发环境选取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POCT分析仪硬件系统研究与设计
    3.1 引言
    3.2 POCT分析仪硬件系统总体结构设计
    3.3 光学模块设计及优化
        3.3.1 生化分析仪光学模块结构
        3.3.2 POCT分析仪光学模块方案设计
        3.3.3 POCT分析仪光学模块光路追迹
    3.4 数据采集模块设计
        3.4.1 传感器的选择
        3.4.2 I/V放大电路
        3.4.3 A/D转换电路
    3.5 微处理器模块设计
    3.6 人机交互模块设计
        3.6.1 LCD液晶触摸显示屏通讯接口设计
        3.6.2 SD卡
        3.6.3 微型打印机接口设计
    3.7 外围通讯接口模块设计
        3.7.1 蓝牙通讯接口设计
        3.7.2 USB通讯接口设计
    3.8 电源模块设计
    3.9 POCT分析仪箱体结构设计及制作
        3.9.1 POCT分析仪箱体结构设计
        3.9.2 POCT分析仪箱体3D打印制作
    3.10 本章小结
第4章 POCT分析仪软件系统研究与设计
    4.1 引言
    4.2 POCT分析仪软件系统总体框架设计
    4.3 μC/OS-II操作系统在ARM处理器上的实现
        4.3.1 μC/OS-II操作系统移植
        4.3.2 μC/OS-II操作系统启动流程
    4.4 应用层程序实现
        4.4.1 人机交互模块
        4.4.2 数据采集模块
        4.4.3 外围通讯模块
    4.5 人机交互界面设计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POCT分析仪系统性能实验研究
    5.1 引言
    5.2 POCT 分析仪硬件模块测试实验
        5.2.1 微处理器模块测试实验
        5.2.2 数据采集模块测试实验
        5.2.3 人机交互模块测试实验
        5.2.4 通讯接口模块测试实验
    5.3 POCT 分析仪系统整机测试实验
        5.3.1 透射比重复实验
        5.3.2 T-A 换挡偏差实验
        5.3.3 标准曲线绘制实验
        5.3.4 样品浓度检测实验
    5.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4)基于uC/OSⅡ的智能密集架控制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1.4 文章组织结构
第2章 总体方案设计
    2.1 系统总体框架设计
    2.2 系统分模块设计
        2.2.1 档案管理模块的设计
        2.2.2 下位机主控制模块的设计
        2.2.3 下位机从控制模块的设计
    2.3 系统平台设计
        2.3.1 嵌入式系统结构
        2.3.2 操作系统的选择
    2.4 无线通信技术
        2.4.1 无线通信技术介绍
        2.4.2 WIFI通信技术
    2.5 关键元器件选型
        2.5.1 ARM处理器选型
        2.5.2 WIFI通信模块选型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密集架控制系统硬件模块设计
    3.1 控制模块电路设计
        3.1.1 时钟电路
        3.1.2 复位电路
    3.2 电源电路设计
    3.3 显示操作模块电路设计
    3.4 电机驱动模块电路设计
        3.4.1 驱动电机选择
        3.4.2 直流无刷电机工作原理
        3.4.3 驱动控制单元
        3.4.4 速度检测单元
        3.4.5 保护单元
    3.5 通信模块电路
        3.5.1 WIFI收发电路设计
        3.5.2 NRF24L01收发电路设计
    3.6 温湿度检测模块电路设计
    3.7 外围电路设计
    3.8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uC/OSⅡ操作系统的系统软件设计
    4.1 上位机管理系统设计
    4.2 下位机软件系统设计
    4.3 操作系统移植
        4.3.1 uC/OSⅡ系统介绍
        4.3.2 uC/OSⅡ系统移植
    4.4 多任务控制程序设计
        4.4.1 任务划分
        4.4.2 任务创建
        4.4.3 优先级配置
        4.4.4 任务调度
    4.5 下位机操作界面设计
        4.5.1 操作界面显示原理
        4.5.2 操作界面模块设计
        4.5.3 操作界面功能实现
    4.6 通信程序设计
        4.6.1 WIFI通信功能实现
        4.6.2 NRF24L01通信功能实现
    4.7 电机驱动程序设计
        4.7.1 电机驱动流程
        4.7.2 PWM输出配置
        4.7.3 PWM参数配置
    4.8 温湿度报警程序设计
    4.9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果测试与分析
    5.1 系统控制操作调试
    5.2 WIFI模块调试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和参与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5)基于嵌入式和现场总线技术的钻井模拟器分布式控制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研究内容
    1.4 本文的内容安排
第二章 分布式控制系统技术概述
    2.1 分布式控制系统结构
        2.1.1 集中操作管理单元
        2.1.2 分散控制单元
        2.1.3 通信网络
    2.2 分布式控制系统主要功能
        2.2.1 采集输入
        2.2.2 控制输出
        2.2.3 数据计算处理
        2.2.4 通信功能
        2.2.5 系统自诊断功能
    2.3 分布式控制系统优越性
    2.4 分布式控制系统技术指标
        2.4.1 控制系统的评价
        2.4.2 通信网络的评价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 ARM 的控制系统硬件设计
    3.1 控制系统总体设计
    3.2 集中操作管理单元硬件设计
        3.2.1 处理器最小系统设计
        3.2.2 脉冲信号输入输出电路设计
        3.2.3 模拟量输入输出电路设计
        3.2.4 人机接口电路设计
    3.3 分散控制单元硬件设计
        3.3.1 开关量信号输入电路设计
        3.3.2 开关量信号输出电路设计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 CAN 总线的通信网络设计
    4.1 控制网络技术现状及选型
    4.2 CAN 总线技术特点
    4.3 CAN 总线通信模型
    4.4 通信模块硬件电路设计
    4.5 通信模块软件设计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控制系统软件设计
    5.1 系统软件开发环境概述
        5.1.1 ARM 处理器开发工具 ADS
        5.1.2 单片机开发工具 KEIL
    5.2 ARM 处理器 bootloader 程序设计
        5.2.1 Bootloader 程序概述
        5.2.2 LPC2294 编址空间和存储器映射
        5.2.3 Bootloader 启动过程分析
    5.3 uC/OS 操作系统在 ARM 处理器移植
        5.3.1 OS_CPU.H 文件修改
        5.3.2 OS_CPU.C 文件修改
        5.3.3 OS_CPU_A.S 文件修改
    5.4 Small RTOS51 操作系统在单片机移植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系统性能测试
    6.1 系统可靠性保障
    6.2 系统可测试性设计
    6.3 系统可维护性设计
    6.4 系统安全性保障
    6.5 系统测试方案
第七章 结语
    7.1 研究工作小结
    7.2 今后的研究方向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的成果

(6)基于ARM处理器与μC/OS-Ⅱ的火灾报警系统的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火灾报警系统概述
        1.1.1 火灾报警系统的发展
        1.1.2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构成
    1.2 国内发展现状
    1.3 本论文的背景及内容
第二章 嵌入式系统
    2.1 嵌入式系统描述
        2.1.1 嵌入式系统概述
        2.1.2 嵌入式系统的特点
        2.1.3 嵌入式系统组成
    2.2 嵌入式处理器
        2.2.1 嵌入式处理器描述
        2.2.2 ARM 微处理器描述
    2.3 嵌入式操作系统
第三章 火灾报警系统总体结构
    3.1 系统的总体结构
    3.2 系统功能分析
第四章 火灾报警系统的硬件的设计与实现
    4.1 控制单元硬件平台
        4.1.1 电源
        4.1.2 JTAG 调试电路
        4.1.3 时钟电路
        4.1.4 通用 GPIO
        4.1.5 LCD 图形接口单元
        4.1.6 键盘接口单元
        4.1.7 通信单元
    4.2 硬件的初始化与测试
        4.2.1 硬件初始化
        4.2.2 硬件单元测试
第五章 火灾报警系统的软件的设计与实现
    5.1 嵌入式操作系统μC/OS-Ⅱ
    5.2 μC/OS-Ⅱ内核结构
        5.2.1 μC/OS-Ⅱ任务与任务调度
        5.2.2 μC/OS-Ⅱ中断处理与时间管理
        5.2.3 μC/OS-Ⅱ初始化启动
    5.3 μC/OS-Ⅱ的移植
    5.4 系统的软件设计
    5.5 系统的软件编程及测试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7)基于ARM9及uC/OS-Ⅱ的数字伺服系统测试仪的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
        1.1.1 数字伺服系统概述
        1.1.2 测控系统概述
        1.1.3 伺服机构测控系统的发展和现状
    1.2 课题研究的意义和目的
    1.3 开发平台的选择
        1.3.1 硬件开发平台
        1.3.2 软件开发平台
    1.4 本文完成的工作
2 测试仪的总体设计规划
    2.1 数字伺服系统测试仪的需求分析
    2.2 测试仪的性能要求
        2.2.1 数字信号发生器的性能要求
        2.2.2 误差角显示器的性能要求
    2.3 数字伺服系统及测试仪中信号的表示
    2.4 硬件电路设计规划
    2.5 软件系统设计规划
    2.6 本章小结
3 测试仪的硬件设计
    3.1 ARM处理器概述
        3.1.1 ARM处理器简介
        3.1.2 ARM微处理器的选型
    3.2 核心硬件系统设计
        3.2.1 电源模块设计
        3.2.2 复位及复位芯片配置
        3.2.3 键盘接口电路设计
        3.2.4 数据输入输出接口电路设计
        3.2.5 LCD显示电路设计
        3.2.6 CAN总线接口电路设计
    3.3 本章小结
4 uC/OS-II及uC/GUI在S3C2410上的移植
    4.1 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uC/OS-II概述
    4.2 uC/OS-II在S3C2410上的移植
        4.2.1 移植uC/OS-II的条件
        4.2.2 移植uC/OS-II到S3C2410的具体内容
        4.2.3 uC/OS-II头文件的移植
        4.2.4 移植OS_CPU_C.C文件
        4.2.5 处理器相关汇编部分OS_CPU_A.S实现
    4.3 图形用户界面uC/GUI实现
        4.3.1 uC/GUI简介
        4.3.2 uC/GUI的移植
    4.4 本章小结
5 测试仪的应用软件设计
    5.1 BSP的设计与开发
        5.1.1 Bootloader
        5.1.2 驱动设计
    5.2 应用程序设计
        5.2.1 模块化设计详述
        5.2.2 定时中断服务程序设计
        5.2.3 数字信号发生器的软件设计
        5.2.4 误差角显示器的软件设计
    5.3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 测试仪扩展板原理图
附录B 测试仪扩展板PCB图

(8)基于ARM和uC/OS-Ⅱ的火灾报警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火灾报警系统概述
        1.1.1 火灾自动报警控制系统的发展
        1.1.2 火灾报警系统的构成
        1.1.3 国内火灾报警系统存在的问题
        1.1.4 论文研究的意义
    1.2 嵌入式系统
        1.2.1 嵌入式系统
        1.2.2 ARM 技术
    1.3 嵌入式操作系统
    1.4 论文研究的内容
第2章 系统总体结构
    2.1 系统的整体架构
    2.2 系统功能设计
    2.3 火灾报警控制单元的结构
第3章 火灾报警系统的硬件平台
    3.1 火灾报警控制单元的硬件结构
        3.1.1 电源
        3.1.2 时钟单元
        3.1.3 存储单元
        3.1.4 通用GPIO
        3.1.5 键盘模块
        3.1.6 网络接口单元
        3.1.7 图形液晶接口单元
    3.2 硬件的初始化
    3.3 硬件模块测试
第4章 火灾报警控制单元的软件平台
    4.1 嵌入式操作系统与 uC/OS-II
        4.1.1 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的特点
        4.1.2 uC/OS-II 概述
    4.2 uC/OS-II 内核分析
        4.2.1 uC/OS-II 任务
        4.2.2 uC/OS-II 的任务调度与切换
        4.2.3 uC/OS-II 的中断与时钟节拍
        4.2.4 uC/OS-II 的初始化与启动
    4.3 uC/OS-II 的移植
        4.3.1 uC/OS-II 的体系结构与移植准备
        4.3.2 uC/OS-II 的移植内容
    4.4 uC/OS-II 移植测试
第5章 TCP/IP 协议栈的移植与实现
    5.1 LwIP 结构与模型
        5.1.1 LwIP 结构
        5.1.2 LwIP 进程模型
    5.2 LwIP 在 uC/OS-II 上的移植
        5.2.1 与CPU 及编译器相关的include 文件
        5.2.2 与操作系统相关部分sys_arch 文件
        5.2.3 网络设备驱动程序
    5.3 LwIP 移植测试
总结及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9)基于ARM的无线数据传输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2 无线数据传输技术
        1.2.1 无线数据通信的概念
        1.2.2 几种短距离无线数据通信技术
        1.2.3 无线数据传输系统的典型应用
    1.3 嵌入式系统简介
        1.3.1 嵌入式系统的定义和特点
        1.3.2 嵌入式系统软硬件体系结构
        1.3.3 嵌入式系统开发流程
    1.4 论文主要内容和结构
第二章 系统整体方案设计
    2.1 系统需求
        2.1.1 系统应用分析
        2.1.2 系统功能及特点
    2.2 硬件平台总体设计
        2.2.1 微处理器的选择
        2.2.2 无线通信技术的选择
        2.2.3 系统接口方式选择
        2.2.4 系统硬件结构框架
    2.3 软件系统总体设计
        2.3.1 软件开发及验证环境
        2.3.2 嵌入式操作系统
        2.3.3 系统软件结构框架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无线数据传输系统硬件设计
    3.1 系统主控模块设计
        3.1.1 ARM处理器
        3.1.2 外围系统设计
        3.1.3 主控模块实物
    3.2 射频模块设计
        3.2.1 射频芯片选择
        3.2.2 nRF401射频电路设计
        3.2.3 射频电路传输距离设计
        3.2.4 射频模块实物
    3.3 硬件电路抗干扰措施
        3.3.1 电路设计中的抗干扰措施
        3.3.2 PCB设计中的抗干扰措施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启动代码设计及操作系统移植
    4.1 主控模块启动代码设计
    4.2 uC/OS-II操作系统简述
        4.2.1 uC/OS-II操作系统结构
        4.2.2 uC/OS-II系统调用(API)
    4.3 uC/OS-II在LPC2138上的移植
        4.3.1 uC/OS-II移植的条件和任务
        4.3.2 uC/OS-II的移植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无线数传系统软件设计及验证
    5.1 系统验证方案
    5.2 硬件驱动程序设计
        5.2.1 串口驱动程序设计
        5.2.2 射频模块驱动程序设计
    5.3 简单无线通信协议设计
        5.3.1 无线通信协议分层与功能
        5.3.2 通信协议的具体描述
        5.3.3 通信协议数据帧结构
        5.3.4 点对多点通信协议扩展
    5.4 系统验证程序设计
        5.4.1 uC/OS-II应用程序设计
        5.4.2 验证程序具体实现
    5.5 系统功能验证测试
    5.6 本章小结
结束语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附录A LPC2138主控板电路原理图

(10)嵌入式系统在煤矿安全监控系统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论文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相关核心技术简介
        1.3.1 激光瓦斯检测技术
        1.3.2 光纤通信及光纤传感器
    1.4 光纤煤矿安全监控系统总体介绍
        1.4.1 系统总体介绍
        1.4.2 嵌入式井下检测站
        1.4.3 本论文主要工作
第二章 嵌入式系统研究
    2.1 嵌入式系统简介
        2.1.1 嵌入式系统概述
        2.1.2 嵌入式系统的特点
        2.1.3 嵌入式系统的现状
        2.1.4 嵌入式系统的发展趋势
    2.2 嵌入式系统的分类
        2.2.1 嵌入式处理器
        2.2.2 嵌入式操作系统
    2.3 嵌入式系统设计方法及开发模式
        2.3.1 嵌入式系统设计的一般方法
        2.3.2 嵌入式开发模式
    2.4 本论文设计分析和总结
第三章 ARM7开发平台
    3.1 ARM微处理器简介
        3.1.1 ARM微处理器的结构
        3.1.2 ARM7TDMI简介
        3.1.3 LPC2292介绍
    3.2 基于ARM和uC/OS-Ⅱ的嵌入式开发平台
        3.2.1 EasyARM2200嵌入式开发平台简介
        3.2.2 ADS集成开发环境
        3.2.3 EasyJTAG仿真器应用
第四章 嵌入式检测站
    4.1 概述
        4.1.1 研究方法
        4.1.2 前期实验
    4.2 光开关测试电路
        4.2.1 电路功能
        4.2.2 硬件电路设计
        4.2.3 软件实现
    4.3 I/O电路
        4.3.1 电路功能
        4.3.2 硬件电路设计
        4.3.3 软件实现
    4.4 其他接口电路的软件实现
        4.4.1 LED显示及本地报警
        4.4.2 远程报警电路
    4.5 其他测试与调试工作
        4.5.1 核心板调试过程及内容
        4.5.2 实验室控制联合实验
第五章 嵌入式操作系统的移植与应用开发
    5.1 实时操作系统uC/OS-Ⅱ的引入与分析
        5.1.1 uC/OS-Ⅱ的特点
        5.1.2 uC/OS-Ⅱ的引入
        5.1.3 uC/OS-Ⅱ任务状态
    5.2 移植uC/OS-Ⅱ
        5.2.1 uC/OS-Ⅱ移植简介
        5.2.2 有关文件的编写
    5.3 移植代码应用到LPC2292
        5.3.1 对头文件includes.h和config.h处理
        5.3.2 软中断SWI
        5.3.3 uC/OS-Ⅱ移植结果测试
    5.4 井下检测站系统任务规划与实现
        5.4.1 任务的数据定义
        5.4.2 任务的建立
        5.4.3 启动代码及主函数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附件

四、UC/OS-Ⅱ操作系统在ARM处理器上的移植(论文参考文献)

  • [1]嵌入式系统实验教学的实践与探索[J]. 闻绍飞,佘黎煌,张石. 实验室科学, 2019(02)
  • [2]基于蓝牙Mesh和NB-IoT的智能家居系统设计与应用[D]. 徐俊俊. 华侨大学, 2019(01)
  • [3]基于ARM的便携式POCT分析仪研究[D]. 黄湘庭.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19(04)
  • [4]基于uC/OSⅡ的智能密集架控制系统设计[D]. 孔令杨. 南昌航空大学, 2018(08)
  • [5]基于嵌入式和现场总线技术的钻井模拟器分布式控制系统[D]. 胡海. 电子科技大学, 2012(02)
  • [6]基于ARM处理器与μC/OS-Ⅱ的火灾报警系统的设计[D]. 王方雨. 河南师范大学, 2012(10)
  • [7]基于ARM9及uC/OS-Ⅱ的数字伺服系统测试仪的设计[D]. 张伟. 南京理工大学, 2009(12)
  • [8]基于ARM和uC/OS-Ⅱ的火灾报警系统研究[D]. 陈鸣丰. 湖南大学, 2009(01)
  • [9]基于ARM的无线数据传输系统设计[D]. 龚剑.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2008(05)
  • [10]嵌入式系统在煤矿安全监控系统中的应用研究[D]. 陈璇. 贵州大学, 2007(05)

标签:;  ;  ;  ;  ;  

ARM处理器上的UC/OS-Ⅱ操作系统移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