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浅析行政领导的非权力性影响力(论文文献综述)
井琪[1](2014)在《领导干部亟需提高非权力性影响力》文中认为"领导的基础不是权力,而是权威,权威是建立在爱、服务和牺牲基础上的。"美国管理学家罗伯特·格林利夫在其着作《仆人式领导》中这样写道。在书中,他提出了领导本质问题,即真正的领导不是看得见的权力,他强调的是领导的非权力性影响力。现代领导科学理论认为,领导的主要功能是影响力。领导者的影响力是指领导者有目的、有成效地影响、控制和改变被领导者的意志,实现领导目标的能力。领导者的影响力包括两个方面:权力性影响力(又称硬权
叶姗姗[2](2012)在《高校院(系)领导者非权力性影响力建设刍议》文中提出院(系)领导作为高校发展的中坚力量,承担着"人才培养、知识创新、社会服务"等重要任务,在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基础性作用。由于院(系)领导处于特殊的位置,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尤为重要,特别是加强他们非权力性影响力建设,关系到党的教育方针的贯彻落实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为此,必须正确认识非权力性影响力在现代社会管理中的重要地位,理解非权力性影响力的综合效应,从而理解院(系)领导非权力性影响力的建设是发挥院(系)领导价值功能的重要途径。
李琳,杨宁[3](2012)在《提高行政领导者素质 增强行政领导影响力》文中研究说明文章分析了行政领导影响力与行政领导素质的关系,指出行政领导的素质是其影响力的基础,提升行政领导的素质是提高行政领导能力的途径。
黄向红[4](2011)在《军队基层干部非权力影响力培育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新的历史时期,带兵和管理工作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特点,研究和掌握带兵这门科学和艺术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贯彻以人为本,加强管理的民主化是部队管理发展的新趋势。由于部队管理中越来越强调军队领导干部的非权力影响力,因此本论文围绕军队基层干部非权力影响力的培育进行了研究,主要研究工作内容和成果如下:首先,在介绍军队基层干部非权力影响力的重要作用和构成要素的基础上,阐述了新时期强化军队基层干部非权力影响力培育的紧迫性。然后,分析了军队基层干部非权力影响力培育中存在的问题和成因。具体来说,这些问题的成因既包括基层干部的自身因素,也包括基层单位的培育环境因素。最后,根据军队基层干部非权力影响力存在的问题和成因分析结果,按照多角度多层次的设计思想,提出了健全军队基层干部非权力影响力培育体系的对策,克服了以往研究中侧重于从分析单个问题的角度来探讨军队干部非权力影响力建设问题的不足,可为加强军队基层干部非权力影响力培育提供了有价值的可操作性方法。其中,培育体系主要通过不断规范军队基层干部手中权力的正确使用、努力提高军队基层干部的官德修养、着力提高军队基层干部的自身素质、努力营造良好官兵关系氛围、不断加强军队基层干部非权力影响力培育环境建设等不同层次和类型的具体措施,为军队基层干部非权力影响力培育营造一个和谐有序的良好环境。
唐敏[5](2011)在《柔性领导力视野下服务型政府的权力构建》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知识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民主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号角不断吹响,领导理论研究也悄然发生着变化,遂柔性领导理念应运而生。柔性领导力是一个全新的领导理念,倡导充分发挥领导者的非权力性影响力来影响和引导下属,权力的刚性亦不能充分发挥其妙用,领导者需充分关怀和重视下属感受,实现组织绩效的成功提升。将这一新的领导理论运引入我国服务型政府建设的研究实践,分析和探讨服务型政府权力的构建是一个新的研究视野。本文的创新点主要在于对柔性领导力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和分析,对比之服务型政府权力,揭示出实质是追求政府权力的柔性化,从我国政府权力运行的实际出发指出服务型政府权力柔性化道路的具体路径。第一章主要介绍了选题背景、意义,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包括对柔性领导和服务型政府两方面,提纲挈领地提出本文的研究思路和框架机构,初步指出本文的特点和创新点。第二章探讨了服务型政府的权力理论基础即柔性领导力的内涵,着重分析了柔性领导力和魅力型领导、变革型领导的联系与区别;指出柔性领导力的实质是非权力性影响力,并指出在我国发展柔性领导力具有得天独厚的文化传统,儒家、道家、兵家的思想中无不蕴含着丰富的有关“柔性领导”的思想材料,从而为组织领导掌握柔性领导理论提供有利的文化条件。第三章分析了柔性领导力与服务型政府权力的逻辑联系,服务型政府权力的内在本质是一种柔性权力。服务型政府权力的价值取向和定位;权力的着眼点和落脚点;以及权力运行的有限性、权力行使的责任性等,无一不充分说明了服务型政府权力所具备的“柔性”特征。第四章阐明了服务型政府权力构建的基本原则:以人为本、权力有限、民主高效原则等;并从服务型政府权力的现实表现中揭示出服务型政府权力非柔性运行的原因。最后提出服务型政府权力构建路径的选择,主要有:培养提升政府领导者和公务员为民服务的意识、利用政务公开加强政府与民众的交流,以及完善行政领导机制和加强政府监督等机制。结语概括了研究的主要观点和结论,并分析了研究的不足之处,指出了未来值得进一步研究和讨论的内容。诸如:由于资源有限,本文未能获得更多政府方面实际的权力运行案例资料得以支持论证。在如何实现政府权力柔性化配置、运行和监督方面如何实现有效配套等方面有待更深入的研究。
刘娜[6](2009)在《浅议行政领导的非权力性影响力》文中认为现代领导者影响力的主要来源有两个方面,一是权力型影响力,即有职则有权,无职则无权;二是非权力性影响力,它只取决于个人素质。而领导者的影响力是建立在被领导者对领导者尊敬、信服、倾心的基础之上的。所以现代领导学强调领导的非权力性影响力,它在现代的管理活动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付传[7](2009)在《理念传播视阈下的行政领导行为规范化》文中研究指明政府行政管理活动,行政领导的具体行政行为,公务员的自我管理及其政务活动的开展,均应有其理论基础和主导价值观。这种行政理念的传播需要规范化的行政领导行为、理性化的行政领导方式和双重的行政领导者的影响力。而行政领导行为选择的合制度性、理性化、以及行政领导者双重影响力的合理建构是行政理念传播视阈下的规范行政领导行为的路径选择。
徐丹[8](2009)在《论领导者的非权力性领导力》文中研究表明在领导者的领导话动中,既有权力性影响力,又有非权力性影响力,相对于权力性影响力而言,非权力性影响力更能激发下属的工作能动性,更有助于提高领导效能。领导者要提高自己的非权力性影响力就必须以自身的品格、能力、知识、情感等对被领导者实施影响,且非权力性影响力比权力性影响力要广泛、稳定、持久得多。本文首先论述了非权力领导力的内涵,接着论述了我国领导者对非权力领导力的认识和运用的现状及其原因,最后对培养和提升领导者非权力领导力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田季生[9](2009)在《高校管理中非权力性影响力结构分析——以领导班子为视角》文中认为权力性影响力和非权力性影响力是高等学校管理工作中的两股强大动力,二者的有机结合是学校良好风气形成的根本保证。在高校领导班子的影响力中,非权力性影响力最为重要。非权力性影响力是高校领导班子成员品格因素、知识因素、才能因素和感情因素的有机结合,是权力性影响力得以更好发挥的前提条件。
李款[10](2009)在《论教师的领导力内涵》文中研究指明教师领导力是指教师在一定的群体活动中,通过自身的专业权力以及所具有的非权力性要素(如教师本身的知识、能力、情感等)相互作用,形成的对"被领导者"(活动中的其他成员)的一种综合性影响力。了解教师领导力的内涵可以通过教师领导力的概念、教师领导力的构成要素、教师领导力的具体表现三个维度来认识。
二、浅析行政领导的非权力性影响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析行政领导的非权力性影响力(论文提纲范文)
(2)高校院(系)领导者非权力性影响力建设刍议(论文提纲范文)
一、非权力性影响力是现代管理的软性力 |
二、非权力性影响力的综合体现 |
三、非权力性影响力的建设途径 |
结语 |
(3)提高行政领导者素质 增强行政领导影响力(论文提纲范文)
1 行政领导影响力的构成 |
1.1 行政领导影响力的权力性 |
1.1.1 职位因素 |
1.1.2 资历因素 |
1.1.3 传统观念因素 |
1.2 行政领导影响力的非权力性 |
1.2.1 品格因素 |
1.2.2能力因素 |
1.2.3 专业因素 |
1.3 行政领导影响力的内在关系与外在作用 |
1.3.1行政领导影响力的内在关系 |
1.3.2 有效影响力的外在作用 |
2 行政领导的素质是行政领导影响力的基础 |
2.1 行政领导的素质 |
2.2 行政领导素质是行政领导影响力的基础 |
3 提升行政领导素质的途径 |
3.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
3.2 密切联系群众 |
3.3 改革行政领导选用制度 |
3.4 提高行政领导的创新能力 |
3.5 全面强化监督机制 |
(4)军队基层干部非权力影响力培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插图索引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第2章 军队基层干部非权力影响力概述 |
2.1 非权力影响力及其特征 |
2.1.1 非权力影响力的定义 |
2.1.2 非权力影响力的特征 |
2.2 权力影响力与非权力影响力的关系 |
2.2.1 权力影响力与非权力影响力的相同之处 |
2.2.2 权力影响力与非权力影响力的不同之处 |
2.3 军队基层干部非权力影响力的重要作用 |
2.3.1 建立威信 |
2.3.2 树立榜样 |
2.3.3 感染导引 |
2.4 军队基层干部非权力影响力的构成要素 |
2.4.1 品德人格要素 |
2.4.2 知识水平要素 |
2.4.3 才智能力要素 |
2.4.4 情感心理要素 |
2.5 新时期强化军队基层干部非权力影响力培育的紧迫性 |
2.5.1 强化非权力影响力培育是我军性质和宗旨的根本体现 |
2.5.2 强化非权力影响力培育是新时期基层带兵工作的重要法宝 |
2.5.3 强化非权力影响力培育是和谐官兵关系的内在要求 |
第3章 军队基层干部非权力影响力存在的问题与成因 |
3.1 问卷调研 |
3.1.1 设计原则 |
3.1.2 实施过程 |
3.2 军队基层干部非权力影响力存在的问题 |
3.2.1 权力因素相关问题 |
3.2.2 品格因素相关问题 |
3.2.3 知识因素相关问题 |
3.2.4 能力因素相关问题 |
3.2.5 感情因素相关问题 |
3.2.6 心理因素相关问题 |
3.2.7 培育环境相关问题 |
3.3 军队基层干部非权力影响力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
3.3.1 认识偏差导致权力运用不规范 |
3.3.2 从政道德下滑引发行为失范 |
3.3.3 素质不高制约非权力性影响力的发挥 |
3.3.4 感情因素限制非权力性影响力的效用 |
3.3.5 培育环境不健全影响非权力性影响力培育体系建立 |
第4章 健全军队基层干部非权力影响力培育体系的对策 |
4.1 不断规范军队基层干部手中权力的正确使用 |
4.1.1 树立正确的权力观 |
4.1.2 防范权力过度集中 |
4.1.3 正确行使手中的权力 |
4.2 努力提高军队基层干部的官德修养 |
4.2.1 率先垂范 |
4.2.2 公道廉洁 |
4.2.3 言而有信 |
4.3 着力提高军队基层干部的自身素质 |
4.3.1 丰富自身知识 |
4.3.2 提升领导能力 |
4.3.3 提高心理品质 |
4.4 努力营造良好的官兵关系氛围 |
4.4.1 尊兵爱兵 |
4.4.2 深知兵心 |
4.4.3 做好服务 |
4.5 不断加强军队基层干部非权力影响力培育环境建设 |
4.5.1 发挥主观能动性 |
4.5.2 健全培育硬环境 |
4.5.3 提高培育软环境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军队基层干部非权力影响力》调查问卷 |
致谢 |
(5)柔性领导力视野下服务型政府的权力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3 研究方法 |
1.4 文章研究的难点和可能的创新点 |
2 服务型政府权力理论基础:柔性领导力 |
2.1 柔性领导力的内涵 |
2.2 柔性领导力和魅力型领导、变革型领导的辨析 |
2.3 非权力影响力——柔性领导力的实质 |
2.3.1 非权力影响力的内涵 |
2.3.2 非权力影响力的特点 |
2.3.3 非权力影响力的影响因素 |
2.3.4 非权力影响力和权力性影响力的辨析 |
2.3.5 非权力影响力对于发挥柔性领导力的作用机理 |
2.4 柔性领导理论与儒家哲学"无为而治"思想 |
3 柔性领导力与服务型政府权力的关系解析 |
3.1 服务型政府权力释义及特性 |
3.1.1 政府权力的概念 |
3.1.2 服务型政府的权力 |
3.2 服务型政府的权力本质——柔性权力 |
3.2.1 权力价值取向和定位 |
3.2.2 权力着眼点、落脚点:重塑政府与公众的关系 |
3.2.3 权力运行的有限性 |
3.2.4 权力行使的责任性 |
3.3 服务型政府权力的柔性特征 |
3.4 服务型政府的柔性权力同刚性权力辨析比较 |
4 从柔性领导力角度构建服务型政府权力 |
4.1 服务型政府权力构建的基本原则 |
4.1.1 以人为本原则 |
4.1.2 权力有限原则 |
4.1.3 民主高效原则 |
4.2 服务型政府权力运行的现实表现 |
4.2.1 政府权力实施范围过大 |
4.2.2 政府权力实施方式僵硬甚至是蛮横 |
4.2.3 政府权力实施缺乏公众参与 |
4.3 服务型政府权力非柔性运行的原因剖析 |
4.3.1 个人层面--"官本位"意识影响政府服务价值实现 |
4.3.2 组织层面--长期中央集权制和封建等级制历史影响 |
4.4 构建服务型政府权力存在的阻力 |
4.4.1 "官本位"意识影响政府服务价值的实现 |
4.4.2 公民意识的缺乏和公民社会的相对弱小 |
4.5 构建服务型政府权力的具体路径分析 |
4.5.1 提升政府领导者和公务员为民服务的意识 |
4.5.2 加强政府与人民群众的沟通——政务公开 |
4.5.3 建设有利于政府与人民沟通的领导体制和机制 |
4.5.4 有效监督机制是服务型政府权力运行的有效保障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6)浅议行政领导的非权力性影响力(论文提纲范文)
一、非权力性影响力的构成 |
1、品格因素。 |
2、才能因素。 |
3、知识因素。 |
4、感情因素。 |
二、如何提高领导者的非权力性影响力 |
1、合理、合法地运用组织赋予的权力。 |
2、注重修养, 增强人格魅力。 |
3、努力学习, 丰富知识, 提高能力。 |
4、以贴近下属, 贴近民众为本。 |
三、非权力性影响力与领导艺的结合 |
1、领导应运用自己的能力使工作目标明确, 并培养下属的工作激情。 |
2、善于信任下属, 表扬下属。 |
(7)理念传播视阈下的行政领导行为规范化(论文提纲范文)
一、行政领导与行政理念选择 |
二、行政领导行为与行政理念传播 |
(一) 行政理念传播需要规范化的行政领导行为 |
(二) 行政理念传播需要理性化的行政领导方式 |
(三) 行政理念传播需要双重的行政领导者影响力 |
三、行政理念传播与规范行政领导行为的路径选择 |
(一) 行政领导行为选择的合制度性 |
(二) 行政领导行为选择的理性化 |
(三) 行政领导者双重影响力的合理建构 |
(9)高校管理中非权力性影响力结构分析——以领导班子为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一、品格因素是高校领导班子成员非权力性影响力的首要因素 |
二、知识因素是高校领导班子成员非权力性影响力的基础因素 |
三、才能因素是高校领导班子成员非权力性影响力的核心因素 |
四、情感因素是高校领导班子成员非权力性影响力的关键因素 |
(10)论教师的领导力内涵(论文提纲范文)
一、教师领导力的概念 |
1. 权力说。 |
2. 行为说。 |
3. 能力说。 |
二、教师领导力的构成要素 |
1. 权力性要素。 |
2. 非权力性要素。 |
三、教师领导力的具体表现 |
1. 教师领导力在课堂上的体现。 |
2. 教师领导力在课堂外的体现。 |
四、浅析行政领导的非权力性影响力(论文参考文献)
- [1]领导干部亟需提高非权力性影响力[J]. 井琪. 中国领导科学, 2014(09)
- [2]高校院(系)领导者非权力性影响力建设刍议[J]. 叶姗姗.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03)
- [3]提高行政领导者素质 增强行政领导影响力[J]. 李琳,杨宁. 企业科技与发展, 2012(07)
- [4]军队基层干部非权力影响力培育研究[D]. 黄向红. 湖南大学, 2011(03)
- [5]柔性领导力视野下服务型政府的权力构建[D]. 唐敏. 东华大学, 2011(07)
- [6]浅议行政领导的非权力性影响力[J]. 刘娜. 市场周刊(理论研究), 2009(10)
- [7]理念传播视阈下的行政领导行为规范化[J]. 付传. 行政论坛, 2009(05)
- [8]论领导者的非权力性领导力[A]. 徐丹. 湖南省领导科学学会第六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 2009
- [9]高校管理中非权力性影响力结构分析——以领导班子为视角[J]. 田季生. 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9(08)
- [10]论教师的领导力内涵[J]. 李款. 教育学术月刊, 20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