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癫痫伴发精神障碍32例临床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崔东清[1](2021)在《成人癫痫患者合并抑郁焦虑的临床特点及其发生机制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研究背景癫痫(Epilepsy,EP)是常见的神经系统慢性疾病,具有发作不确定性、需长期服用抗癫痫药物(antiepileptic drugs,AEDs)、易复发等特点,给患者带来巨大心理压力,癫痫患者在某种程度上也仍然受到社会的歧视、误解、存在社会耻辱感,因此癫痫患者常合并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近年来癫痫合并症备受关注,其中最常见的为抑郁焦虑,癫痫合并抑郁焦虑的发生率在众多研究中显示显着高于一般人群。其临床表现多样,影响因素众多。需要进一步研究总结其临床数据,分析其临床特点,无疑为癫痫患者的早期诊治带来帮助。癫痫合并抑郁焦虑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近年来,神经营养因子及炎症细胞因子在癫痫合并情感障碍的研究中备受关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是神经营养因子家族中的成员,参与神经元保护、神经突触的重构与再生及神经损伤后功能重建,而神经突出的可塑性与重构均在抑郁症及焦虑症的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被证实参与抑郁焦虑的发生,在癫痫动物模型中同样检测到炎症因子IL-1β、IL-6,而血浆IL-1β水平的升高与癫痫相关抑郁有特异性联系。然而近年来,国内外不同研究越来越多的关注血清细胞因子在癫痫合并抑郁焦虑中的水平变化,以期找到简洁敏感的生物指标,及时发现癫痫合并抑郁焦虑状态的患者,及时给予临床干预,增强其治疗效果,改善生活质量。也有望寻找治疗的新靶点。目的本研究通过对癫痫患者进行临床分析,探讨癫痫合并抑郁/焦虑障碍的可能影响因素、常见的临床表现形式及治疗效果,并通过测定癫痫合并抑郁/焦虑障碍组及癫痫不合并抑郁/焦虑障碍组的血清BDNF、NGF、IF1-β、IF-6的水平,探究癫痫患者抑郁焦虑障碍与上述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关系,为早期诊治提供依据。方法严格根据入排标准收集就诊于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的癫痫患者146例,在获得知情同意后,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及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的测评,根据测评结果显示癫痫合并抑郁/焦虑障碍者共45例(包括只合并抑郁障碍者3人、只合并焦虑障碍者2人与同时合并抑郁焦虑者40人),作为癫痫伴有抑郁/焦虑障碍组。癫痫不伴抑郁/焦虑者1 01例,作为对照组。详细统计两组中患者的社会人口学特征和癫痫本身的特点,总结癫痫患者伴抑郁焦虑障碍的症状学特点,对于抑郁/焦虑障碍严重患者进行艾司西酞普兰药物干预,观察预后。在空腹状态下采集外周静脉血获取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血清样品,应用酶标免疫分析(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法测定血清中 BDNF、NGF、IF1-β、IF-6水平。应用统计软件SPSS 26.0分析各组间是否存在统计学差异,分析癫痫伴有抑郁/焦虑情感障碍的人口统计学特点和痫性发作相关因素的相关性,并探讨与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变化的关系。结果对两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癫痫合并抑郁/焦虑发生率为30.82%,癫痫不合并抑郁/焦虑者占比69.18%。通过单因素分析得出受教育程度、居住地、癫痫病程、发作类型、入组前3个月平均每月发作次数、病变部位(是否为颞叶癫痫)等是癫痫伴抑郁/焦虑障碍的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癫痫病程、入组前3个月平均每月发作次数、病变部位(是否为颞叶癫痫)等因素为癫痫伴发抑郁/焦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癫痫合并抑郁障碍的最常见临床表现为睡眠障碍和思维迟缓,占比均为81.4%,次之为抑郁情绪多见,占比76.7%,内疚感、丧失工作兴趣、精神性焦虑、躯体性焦虑以及全身症状等所占比例均超过50%。焦虑心境是癫痫合并焦虑障碍最多见的临床表现,发生率高达83.3%,紧张和认知障碍位居第二,占比81.0%,失眠多梦、抑郁心境等症状也较常见,占比均超过50%。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实验组血清BDNF水平(1.47±0.93ng/ml)低于对照组水平(2.03±1.00ng/ml,P<0.05);实验组血清NGF水平(34.04±27.28pg/ml)低于对照组(44.62±36.63pg/ml,P=0.042);实验组血清炎性因子IL-6水平(16.73±9.15pg/ml)明显高于对照组(11.48±9.53pg/ml,P<0.05);实验组外周血中IL-1β水平为(11.97±2.03pg/ml)高于对照组(5.88±1.15pg/ml)。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癫痫伴抑郁/焦虑组中血清BDNF水平与HAMD评分(r=-0.422,p<0.05)及 HAMA 评分(r=-0.390,p<0.05)均呈负相关;IL-1β与 HAMD 评分(r=0.354,p<0.05)及 HAMA 评分(r=-0.362,p<0.05)均呈正相关;IL-6 与 HAMD 评分(r=0.439,p<0.05)及 HAMA 评分(r=0.396,p<0.05)呈正相关。而NGF 与 HAMD 评分(r=0.035,p>0.05)及 HAMA评分(r=0.072,p>0.05)无明显相关关系。对癫痫合并重度抑郁/焦虑的患者服用艾司西酞普兰(10-20mg/d)3-6月,服药后 HAMD 与 HAMA 得分分别为(12.44±2.60 分)、(13.13±1.96 分),明显低于服药前得分(22.78±1.48 分,P<0.05)和(21.75±2.25 分,P<0.05)。结论1、受教育程度、居住地、癫痫病程、发作类型、入组前3个月平均每月发作次数、病变部位(是否为颞叶癫痫)等是癫痫伴抑郁/焦虑障碍的危险因素;癫痫病程、入组前3个月平均每月发作次数、病变部位(是否为颞叶癫痫)等因素为癫痫伴发抑郁/焦虑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2、癫痫伴发抑郁障碍患者主要的临床表现为睡眠障碍、迟缓、抑郁情绪等,癫痫伴发焦虑障碍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焦虑心境、认知功能障碍、紧张等;3、癫痫合并抑郁/焦虑障碍组患者中BDNF、NGF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而血清IL-6、IL-1β水平明显高于癫痫不伴发抑郁/焦虑障碍组;4、血清中BDNF水平与HAMD、HAMA评分呈负相关,而IL-6、IL-1β等炎症因子水平与HAMD、HAMA评分呈正相关;5、血清BDNF、IL-6、IL-1β等细胞因子参与了癫痫伴抑郁/焦虑障碍发生发展过程。
赵青云[2](2021)在《HIV/AIDS患者合并精神障碍的临床特征及住院情况分析》文中提出目的了解HIV/AIDS患者合并精神障碍的临床特征及住院情况,以期增加对HIV/AIDS患者合并精神障碍的了解,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帮助,为制定HIV/AIDS患者合并精神障碍的早期干预、管理措施、进一步完善HIV/AIDS合并精神障碍的防控策略及艾滋病的全程管理提供循证医学证据。方法收集所有云南省传染病医院/心理卫生中心2017年-2020年收治的HIV/AIDS患者合并精神障碍为研究对象。以研究对象的人口学资料、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资料、影像学资料、病案首页资料为研究内容。回顾性分析HIV/AIDS患者合并精神障碍的流行特征。按不同精神障碍类型分组比较其临床特征、住院情况,分析HIV/AIDS患者合并器质性精神障碍的影响因素。结果1.精神障碍类型及人口学特征;2017-2020年我院收治的HIV/AIDS患者中有7.0%合并精神障碍,且有逐年增多趋势,其中合并器质性精神障碍有逐年下降趋势;研究对象以30-49岁男性为主。男女年龄无统计学差异(t=0.323,P=0.747),农民、无业者共占81.7%,汉族为主(74.8%),52.4%已婚,籍贯多为昆明市(31.3%)并以性传播为主(86.5%)。2.临床特征:研究对象以咳嗽、咳痰(36.5%)、乏力(33.5%)、头晕头痛(26.8%)、发热(26.8%)、双肺呼吸音增粗(56.2%)、口腔粘膜白色覆盖(31.3%)较常见;HIV/AIDS患者合并器质性精神障碍比非器质性精神障碍有更多的咳嗽咳痰(χ2=5.034,P=0.025)、头晕头痛(χ2=6.551,P=0.010)、发热(χ2=9.951,P=0.002)、双肺呼吸音增粗(χ2=4.823,P=0.028)等症状体征;常见精神症状为社会功能受损(53.3%)、情感障碍(39.6%)、行为紊乱(38.6%)、思维形式障碍(32.6%)、焦虑(25.2%)。3.其他合并症:研究对象常见感染性疾病为细菌性肺炎(21.7%)、肺结核(20.1%)、HCV感染(10.9%);常见非感染性疾病有电解质紊乱(14.1%)、高血脂(12.8%);HIV/AIDS患者合并器质性精神障碍比非器质性精神障碍者有更多的肺结核(χ2=10.176,P=0.001)、PCP(χ2=10.561,P=0.001)、CMV感染(χ2=8.988,P=0.003)、隐球菌脑膜炎(χ2=6.839,P=0.009)、PML(χ2=20.446,P=0.000)、结核性脑膜炎(χ2=45.935,P=0.000)等合并症。4.器质性精神障碍:76例HIV/AIDS患者合并器质性精神障碍中,31例主要表现为认知功能障碍、45例主要表现为非认知功能障碍。器质性精神障碍相关的基础疾病为HIV脑病、结核性脑膜炎、HIV感染所致其他躯体疾病。认知功能障碍组以:记忆力下降、计算能力下降、反应迟钝较常见,非认知功能障碍组以:行为紊乱、思维形式障碍、情感障碍较常见。器质性精神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为:依从性差(OR=5.400,95%CI:1.985-14.690,P=0.001)、未行HAART(OR=3.435,95%CI:1.472-8.013,P=0.004)、颅内感染(OR=4.532,95%CI:1.990-10.320,P=0.000)、脑梗塞(OR=5.400,95%CI:1.985-14.690,P=0.001)、离婚(OR=2.616,95%CI:1.219-5.614,P=0.014)。CD4+T淋巴细胞计数(OR=0.997,95%CI:0.995-0.999,P=0.002)为其保护因素。5.住院次数、时间:2017-2020年期间HIV/AIDS患者合并精神障碍、HIV/AIDS、精神障碍患者人均住院分别2.3、1.34、3.5次,重复入院患者分别占55.8%、21%、39.5%,单次住院时间中位数分别为32(19,59)、21(12,38)、62(45,68)天,累计住院时间分别为55(24,103)、36(20,60)、48(21,161)天。6.住院费用:2017-2020年期间HIV/AIDS患者合并精神患者单次11552(6625,16826)元、累计费用20660(8714,43770)元均分别高于HIV/AIDS患者、精神障碍患者。合并症患者心境障碍、精神分裂样障碍累计住院费最高。结论1.2017-2020年我院收治的HIV/AIDS患者中有7.0%合并精神障碍,且有逐年增多趋势,其中收治HIV/AIDS患者合并器质性精神障碍有逐年下降趋势。以汉族已婚的中青年男性为主。HIV感染途径主要为经性传播且药物滥率较高。2.HIV/AIDS患者合并精神障碍临床特征多样且不典型,呼吸系统、神经系统症状较常见。精神障碍表现复杂多样,且多有社会功能受损,应注意对该部分患者的照顾管理,除积极预防其机会感染外还应重视其非机会性感染。3.HIV/AIDS患者合并器质性精神障碍的影响因素较多,应积极进行HAART治疗、保证HARRT治疗依从性、预防颅内感染。4.HIV/AIDS患者合并精神障碍重复入院率较高、住院时间较长、住院费用较高,有较大的疾病负担。
潘利,程军,盛慧[3](2019)在《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出院用药指导及性别差异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出院信息单上出院用药指导的临床特点及性别差异。方法以湖北省武汉市优抚医院(以下简称"我院")2018年全年精神科执业医师填写的严重精神障碍出院信息单上的用药指导为研究对象。共399份出院信息单,其中男性患者出院信息单257份,女性患者出院信息单142份。根据医师填写的出院用药指导,以使用的抗精神病药为主线,对精神科药物进行包含性别差异的临床研究进行分析。结果 2018年我院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出院用药使用率最高的抗精神病药为利培酮,其次依次为奥氮平、氯氮平、阿立哌唑、喹硫平、氨磺必利,典型抗精神病药使用率较小(占总人数4.91%)。口服利培酮、氯氮平抗精神病治疗的比例,男性患者明显高于女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或者P <0.05),口服利培酮进行抗精神病治疗的患者中,男、女性患者药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P <0.10)。口服奥氮平、阿立哌唑、氨磺必利、齐拉西酮的比例,女性患者高于男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或者P <0.05)。在使用阿立哌唑抗精神病治疗的比例以及治疗时的平均剂量,女性患者均高于男性患者(P <0.05)。在服氨磺必利抗精神病治疗时,氨磺必利在治疗中起主要作用的比例,女性患者高于男性患者(P <0.01),氨磺必利的使用剂量女性患者高于男性患者(P <0.05)。男女患者在服喹硫平片、帕利哌酮、典型抗精神病药,以及情感稳定剂、镇静催眠药、抗抑郁药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目前是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一线精神治疗药物。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出院用药在选择新型抗精神病药治疗的种类上有性别差异,个别抗精神病药治疗剂量上有性别差异,而在情感稳定剂、镇静催眠药、抗抑郁药等治疗上无性别差异。
毛慧慧[4](2018)在《舍曲林联合丙戊酸钠对癫痫伴发精神障碍患者消化、免疫及神经功能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研究探讨舍曲林联合丙戊酸钠对癫痫伴发精神障碍患者消化、免疫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8月2017年3月收治的癫痫伴发精神障碍患者106例,按照患者用药治疗方案差异做分组观察,其中观察组53例,采取舍曲林联合丙戊酸钠用药治疗,对照组53例,经给予丙戊酸钠做常规抗癫痫用药;均持续用药观察半年,(1)记录两组用药疗效及副作用反应症状;(2)利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分析患者精神障碍改善程度;(3)依据癫痫患者生活质量量表(QOLIE-31)评估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改善变化;(4)采集患者静脉血检测HMGB1、IL-2、INF-γ指标变化,评估用药前后癫痫伴发精神障碍患者免疫功能状况;(5)利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估患者认知神经功能的恢复程度。结果:(1)两组患者在治疗前,HAMD评分无明显差异性,不具统计学意义;经用药治疗后,两组HAMD评分均得到不同程度的降低改善,其中观察组HAMD评分降低幅度显着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患者在治疗前,QOLIE-31评分无明显差异性,不具统计学意义;经用药治疗后,两组患者QOLIE-31评分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其中观察组QOLIE-31评分降低幅度显着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患者在治疗前,MMSE评分评分无明显差异性,不具统计学意义;经用药治疗后,两组患者MMSE评分评分均无明显变化,观察、对照两组患者在用药治疗期间认知功能未见严重损伤,二者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4)两组患者在用药治疗期间均伴有不同程度的副作用反应,总体不良反应症状表现,观察组用药副作用反应相对较对照组高,不过两组对比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05)。(5)用药治疗后,两组患者HMGB1、IL-2、INF-γ等指标水平均得到不同程度的降低,其中观察组患者HMGB1、IL-2、INF-γ指标下降幅度显着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经追踪持续观察半年,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2.45%(49/53),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0.57%(48/53),两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对比差异性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实施舍曲林与丙戊酸钠联合用药,癫痫伴精神障碍者HAMD评分明显降低,证实舍曲林对改善癫痫伴精神障碍患者的精神情绪是有效的。(2)对癫痫伴有精神障碍实施抗癫痫及抗精神症状用药治疗,能够有效调节改善患者生活质量。(3)观察组患者抗癫痫用药效果显着,在遏制癫痫症状的发作期间,对患者精神症状进行针对性的调节环境,解除精神症状与癫痫的共病机制,因此在控制癫痫症状方面略具优势,证实抗精神药物对癫痫症状的控制效果。(4)两组患者在治疗控制癫痫症状频次基本一致,未见诱发癫痫症状者,说明丙戊酸钠合并利舍曲林较单用丙戊酸钠治疗并未增加癫痫发作的风险。(5)癫痫发作可激活HMGB1免疫应答反应,促进IL-2、INF-γ炎性释放,造成免疫细胞因子的大量释放,当患者癫痫症状进展,其患者免疫应答反应也将越发强烈。(6)丙戊酸钠与舍曲林在治疗癫痫伴精神障碍患者中对认知功能不具损害。
张益霞,张静,余杨文,李小松,梁永生,刘涛[5](2016)在《2012-2014年贵州省重性精神障碍患者死因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对重性精神障碍患者死亡情况进行分析,为制定相关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国家严重精神障碍信息系统》中贵州省2012-2014年死亡的重性精神障碍患者的人口学特征、死亡原因、民族、经济、文化、病程等相关信息导出,在数据整理后,进行死亡原因分析。结果 2012-2014年贵州省重性精神障碍死亡患者中,男、女性分别为66.1%、33.9%。主要死于躯体疾病(47.0%)、其他原因(27.3%)、意外(13.1%)、精神疾病相关并发症(8.5%)、自杀(3.8%)、他杀(0.3%)。患不同类型重性精神疾病其病程不同(χ2=80.453,P=0.000),其中病程最长的是精神发育迟滞伴发精神障碍,最短的是分裂情感性障碍。不同死因病程也有差异(χ2=52.614,P=0.000)。重性精神病患者的治疗率低,有56.7%的死者生前从未接受过相关治疗。不同类型重性精神疾病的平均年龄有差异(F=58.082,P=0.000)。结论本研究显示重性精神障碍患者主要死于躯体疾病,需同时关注他们精神和躯体健康。
肖剑文[6](2016)在《丙戊酸钠合用利培酮治疗癫痫发作间期精神分裂症样精神病的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探讨丙戊酸钠合用利培酮治疗癫痫发作间期精神分裂症样精神病的疗效、安全性及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本研究是为期8周的双盲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将122例符合CCMD-3中癫痫所致精神障碍诊断标准,并筛选为癫痫发作间期精神分裂症样精神病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使用丙戊酸钠联合利培酮,对照组使用丙戊酸钠联合安慰剂。研究组60例,完成52例,对照组62例,完成53例。分别于基线、治疗第2周末、4周末、8周末进行评定。主要的疗效指标为治疗第8周末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较基线减分率。认知功能评估采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安全性指标采用治疗时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评定及记录癫痫发作情况。结果:治疗结束时,研究组在有效率、显效率方面,均优于对照组,有非常显着的统计学差异(P<0.01)。两组治疗前后MMSE评分变化及组间MMSE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TESS评分比较差异无显着性(P>0.05),治疗期间无患者出现癫痫发作。结论:利培酮对癫痫发作间期精神分裂症样精神病的疗效显着,副反应轻,诱发抽搐风险小。
张顺宵,蔡丽,刘毅[7](2016)在《癫痫病伴发抑郁症的中西医诊治》文中提出西医治疗癫痫伴发抑郁症以卡马西平、丙戊酸钠、拉莫三嗪、左乙拉西为主,这些药物不仅抗癫痫且具有改善情绪的作用。SSRIs和多受体抗抑郁药可治疗癫痫伴发的抑郁,西酞普兰为首选。在中医治疗方面研究发现,柴胡疏肝散及中药石菖蒲均有抗癫痫且改善抑郁情绪的作用。然而部分抗癫痫药物可诱发癫痫患者发生抑郁障碍,同时影响抑郁障碍治疗的效果,故中西医结合治疗癫痫疗效明显,能进一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不良反应。
王宁[8](2014)在《60例癫痫伴发精神障碍临床护理》文中指出目的探讨癫痫伴发精神障碍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10月——2012年12月来我院治疗癫痫伴发精神障碍的患者120例,随机将120例患者分成对照组60例,治疗组6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的护理基础上联合优质护理,采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对患者精神状况进行评分,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76.7%,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43.3%,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明显低于治疗组患者,差异明显(P<0.05)。结论对癫痫伴发精神障碍患者采用优质护理,可以提高治疗有效率,能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许振强[9](2013)在《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的临床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的临床特征,以提高对该类疾病的认识及诊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诊断为癫痫性精神障碍的患者共80例,对所有患者一般资料、临床表现类型、脑电图及脑CT结果、精神障碍分型及治疗方案进行总结。结果:单纯部分性发作47例(58.75%),脑电图异常者71例(88.75%),CT扫描结果异常者55例(68.75%),癫痫性精神病47例(58.75%)。按疗程治疗结束后出院结果评定痊愈者43例(53.75%),好转者17例(21.25%),进步者16例(20%),无效者4例(5%)。结论:癫痫所致精神障碍患者易误诊为精神分裂症,可通过病程、家族史、脑电图及脑CT检查等进行鉴别诊断,并给予合理用药,可达到满意效果。
范爱月,陈倩倩,陈文斌[10](2011)在《癫痫伴发精神障碍55例临床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癫痫伴发精神障碍的临床特点。方法对55例癫痫伴发精神障碍首次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同期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研究。结果癫痫伴发精神障碍患者的精神症状以思维粘滞、病理性赘述、易激惹、攻击行为、记忆减退为主,两组相比差异有显着性意义(P<0.01);精神分裂症的患者以思维散漫、思维破裂、关系妄想为主,两组相比差异有显着性意义(P<0.01)。结论癫痫伴精神障碍患者的思维具有粘滞性和刻板性,行为具有攻击性、易激惹性。
二、癫痫伴发精神障碍32例临床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癫痫伴发精神障碍32例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成人癫痫患者合并抑郁焦虑的临床特点及其发生机制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符号说明 |
前言 |
资料与方法 |
研究结果 |
讨论 |
结论 |
附图表 |
参考文献 |
综述 成人癫痫合并抑郁焦虑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2)HIV/AIDS患者合并精神障碍的临床特征及住院情况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第一章 绪论 |
1.1 精神障碍 |
1.2 HIV/AIDS患者合并精神障碍的流行状况 |
1.3 HIV感染与精神障碍的相互影响机制 |
1.3.1 HIV感染导致精神障碍 |
1.3.2 患精神障碍增加感染和传播 HIV 的风险 |
1.4 HIV/AIDS患者合并精神障碍影响临床治疗 |
1.5 疾病负担加重 |
1.5.1 HIV/AIDS 合并精神障碍患者的 NCD 风险 |
1.5.2 HIV/AIDS患者合并精神障碍的死亡风险 |
1.5.3 HIV/AIDS 患者合并精神障碍患者的住院负担 |
1.6 研究意义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诊断标准 |
2.3 研究内容 |
2.4 研究方法 |
2.5 统计学方法 |
2.6 质量控制 |
第三章 结果 |
3.1 精神障碍类型及收治患者趋势 |
3.1.1 精神障碍类型 |
3.1.2 收治患者趋势 |
3.2 HIV/AIDS患者合并精神障碍人口学构成 |
3.2.1 性别、年龄构成 |
3.2.2 职业分布、民族构成 |
3.2.3 婚姻状况 |
3.2.4 地区分布 |
3.2.5 感染途径、流行病学史 |
3.3 HIV/AIDS患者合并精神障碍临床特征 |
3.3.1 免疫功能状态 |
3.3.2 临床症状、体征 |
3.3.3 其他合并症 |
3.3.4 非器质性精神临床症状、体征 |
3.3.5 器质性精神障碍 |
3.3.6 抗病毒治疗、患者转归 |
3.4 HIV/AIDS患者合并精神障碍住院情况分析 |
3.4.1 2017-2020 住院次数 |
3.4.2 住院时间 |
3.4.3 住院费用 |
第四章 讨论 |
4.1 精神障碍类型及人口学特征 |
4.2 临床特征 |
4.3 器质性精神障碍 |
4.4 住院情况分析 |
第五章 展望、局限性 |
5.1 展望 |
5.2 局限性 |
第六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HIV/AIDS 病人合并精神障碍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3)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出院用药指导及性别差异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研究方法 |
1.3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精神科药物使用的人数、比例以及男女使用率对比 |
2.2 精神药物治疗中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的性别差异 |
3 讨论 |
(4)舍曲林联合丙戊酸钠对癫痫伴发精神障碍患者消化、免疫及神经功能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1.资料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病例纳入、排除标准 |
1.3 研究分组 |
1.4 治疗方案 |
1.5 观察指标 |
1.6 评价标准 |
1.7 统计学方法 |
2.结果 |
2.1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AMD评分改善情况 |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QOLIE-31评分情况 |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MMSE评分改善分析 |
2.4 两组患者用药安全性分析 |
2.5 两组患者用药前后免疫功能指标HMGB1、IL-2、INF-γ变化分析 |
2.6 两组患者用药疗效分析 |
3.讨论 |
3.1 分析舍曲林与丙戊酸钠用药对癫痫伴精神障碍者HAMD评分改善影响 |
3.2 分析舍曲林与丙戊酸钠用药对癫痫伴精神障碍者QOLIE-31评分改善影响 |
3.3 舍曲林与丙戊酸钠用药对癫痫伴精神障碍者的疗效分析 |
3.4 舍曲林与丙戊酸钠用药对癫痫伴精神障碍者的不良反应分析 |
3.5 舍曲林与丙戊酸钠用药对癫痫伴精神障碍者的免疫影响 |
3.6 舍曲林与丙戊酸钠用药对癫痫伴精神障碍者认知功能的影响 |
4.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5)2012-2014年贵州省重性精神障碍患者死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资料来源 |
1.2 方法 |
1.3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一般情况 |
2.2 主要死亡原因 |
2.3 死亡年龄分布 |
2.4 疾病、死因与病程 |
2.5 死亡患者的经济状况 |
2.6 死亡患者的文化程度、职业分布 |
2.7 民族分布 |
2.8 治疗情况 |
3 讨论 |
(6)丙戊酸钠合用利培酮治疗癫痫发作间期精神分裂症样精神病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概述 |
1.2 癫痫性精神障碍的分类 |
1.3 癫痫性精神障碍的常见类型 |
1.3.1 发作时精神障碍(IP) |
1.3.2 发作后精神障碍(PIP) |
1.3.3 发作间期精神障碍(IIP) |
1.4 目前癫痫性精神障碍治疗研究的局限性 |
1.5 利培酮、丙戊酸的药理学特性及作用机制 |
1.5.1 利培酮的药理学特性及作用机制 |
1.5.2 丙戊酸的药理学特性及作用机制 |
第2章 对象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2.1 研究设计 |
2.2.2 给药方案 |
2.2.3 研究工具 |
2.2.4 疗效评价指标 |
2.2.5 认知功能的影响 |
2.2.6 安全性评定 |
2.2.7 统计方法 |
第3章 结果 |
3.1 治疗前两组一般情况及疾病资料 |
3.2 认知功能状况 |
3.3 研究完成情况 |
3.4 试验药物剂量 |
3.5 研究组与对照组的临床疗效分析 |
3.5.1 两组治疗前后及组间PANSS总分比较 |
3.5.2 两组治疗前后及组间PANSS分量表分比较 |
3.5.3 两组疗效比较 |
3.6 两组安全性的比较 |
3.7 药物治疗对认知功能的影响 |
第4章 讨论 |
4.1 两组临床疗效分析 |
4.1.1 利培酮对SLPE临床症状的改善作用 |
4.1.2 丙戊酸钠对SLPE临床症状的改善作用 |
4.2 治疗安全性的分析 |
4.3 认知功能及受治疗的影响 |
4.4 总结 |
第5章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综述 |
参考文献 |
(7)癫痫病伴发抑郁症的中西医诊治(论文提纲范文)
1 癫痫病伴发抑郁症的现状 |
2 癫痫病伴发抑郁症的诊断 |
3 癫痫病伴发抑郁症的相关因素 |
4 癫痫伴发抑郁症的治疗 |
4.1抗癫痫药物研究 |
4.2抗癫痫药物选择 |
4.3中医治疗研究进展 |
4.3.1中药复方的治疗研究 |
4.3.2中药单药治疗研究 |
(8)60例癫痫伴发精神障碍临床护理(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护理方法 |
1.2.1 心理护理 |
1.2.2 常规护理 |
1.2.3 生活护理 |
1.2.4 不同精神症护理 |
1.2.5 服药护理 |
1.2.6 出院指导 |
1.3 评定标准 |
1.4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
2.2 比较两组患者的暴力行为 |
3 讨论 |
(9)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的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2 结果 |
2.1 癫痫临床表现分型 |
2.2 精神症状出现时间 |
2.3 脑电图及脑CT扫描结果 |
2.4 癫痫性精神障碍的分型 |
2.5 治疗及疗效 |
3 讨论 |
四、癫痫伴发精神障碍32例临床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成人癫痫患者合并抑郁焦虑的临床特点及其发生机制的研究[D]. 崔东清. 山东大学, 2021(09)
- [2]HIV/AIDS患者合并精神障碍的临床特征及住院情况分析[D]. 赵青云. 大理大学, 2021(09)
- [3]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出院用药指导及性别差异分析[J]. 潘利,程军,盛慧. 中国医药导报, 2019(32)
- [4]舍曲林联合丙戊酸钠对癫痫伴发精神障碍患者消化、免疫及神经功能的影响研究[D]. 毛慧慧. 江苏大学, 2018(02)
- [5]2012-2014年贵州省重性精神障碍患者死因分析[J]. 张益霞,张静,余杨文,李小松,梁永生,刘涛. 现代预防医学, 2016(22)
- [6]丙戊酸钠合用利培酮治疗癫痫发作间期精神分裂症样精神病的研究[D]. 肖剑文. 南昌大学, 2016(03)
- [7]癫痫病伴发抑郁症的中西医诊治[J]. 张顺宵,蔡丽,刘毅. 吉林中医药, 2016(01)
- [8]60例癫痫伴发精神障碍临床护理[J]. 王宁. 中国卫生产业, 2014(14)
- [9]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的临床分析[J]. 许振强. 中国医学创新, 2013(30)
- [10]癫痫伴发精神障碍55例临床分析[A]. 范爱月,陈倩倩,陈文斌. 2011年浙江省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学术年会暨浙江省医师协会精神科医师分会第四届年会论文汇编, 2011